人教版 初中化学九下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9单元课题2 溶解度-含答案
人教新版九年级下学期化学9.2 溶解度 同步练习 含答案

9.2 溶解度一.选择题(共31小题)1.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在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中应用了结晶方法的是()A.除去水中的泥沙B.分离豆浆和豆渣C.除去混在铜粉中的铁粉D.用海水晒盐2.为了探究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探究水的温度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B.对比实验②和③,可探究水的温度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C.对比实验②和③,可探究固体溶质的颗粒大小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D.对比实验①和③,可探究固体溶质的颗粒大小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3.在配制硝酸钾溶液的过程中,下列操作不能加快硝酸钾溶解速率的是()A.将水的温度从20℃升高到60℃B.将硝酸钾固体研磨成粉末C.在加入硝酸钾的同时不断搅拌D.增大压强4.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
如表中液体X和固体Y 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①②③④X 双氧水水水水Y 二氧化锰氯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铵A.①②B.①③C.①③④D.②③④5.某同学往如图所示的烧杯(用石蜡将烧杯和塑料片粘在一起)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
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蔗糖B.硝酸铵C.氯化钠D.氢氧化钠6.如图所示,将液体X加入到集气瓶中与固体Y作用,观察到气球逐渐变大,如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①②③④⑤X 稀盐酸水水双氧水水Y 铁粉氢氧化钠氯化钠二氧化锰硝酸铵A.①②⑤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⑤7.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A.氢氧化钠B.生石灰C.浓硫酸D.硝酸铵8.室温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一瓶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另一瓶为10%的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是()A.加一定量水B.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C.略降低温度D.室温时蒸发少量水9.室温时,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作如下操作,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A.溶质质量相同B.溶质质量分数相同C.均为不饱和溶液D.溶剂质量相同10.一杯10℃的硝酸钾溶液,能证明它是饱和溶液的方法是()A.蒸发5g水有固体溶质析出B.加入少许硝酸钾晶体不溶C.把溶液降温至0℃有固体溶质析出D.上述三种方法都行11.要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小明选择了如下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9.2_溶解度》同步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章溶液 9.2 溶解度同步检测题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4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42分,)1. 通常状况下,下列方法中不能够加快固体物质溶解速度的是()A.溶解时不断搅拌B.把大颗粒的固体碾成粉末C.溶解时给物质加热D.减少水的用量2. 在时,把克物质放入克水中,完全溶解后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是()A.克B.C.D.克3. 与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数据如表.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的溶解度B.两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之间C.时,加水可得到的溶液D.时,中加水,充分溶解,再降温到,有固体析出4. 怎样判断某一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A.保持溶剂的质量不变,降低温度看是否有溶质析出B.保持溶液的温度不变,蒸发水分看是否有溶质析出C.保持溶液的温度不变,继续加同种溶质,看能否继续溶解D.保持溶液的温度不变,继续加不同种溶质,看能否继续溶解5. 要使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办法是()A.增加水的质量B.增加硝酸钾的质量C.升高温度D.降低温度6. 欲使任何一种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措施肯定不可行的是()A.改变温度B.蒸发溶剂C.加入溶质D.倒出溶液7.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B.升高温度可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C.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是D.时,分别用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8. 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氯化铵的溶解度最大B.随着温度升高,硫酸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C.时硫酸钠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D.把时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降温到,硫酸钠析出晶体最多9. 时,食盐的溶解度为,在时,水中加入了食盐,充分溶解后所形成的溶液的质量是()A. B. C. D.10. 某温度下,向某溶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该溶质的晶体则()A.晶体的质量减少B.晶体的质量不变C.溶液的质量增大D.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增大11. 在时,将克物质放入克水中充分搅拌,有克物质未溶解.则时,物质的溶解度为()A.克B.克C.D.克12. 常温下,将盛有饱和硝酸钾溶液的试管插入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试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不变B.试管中溶液总质量不变C.硝酸钾的溶解度不变D.试管内水的质量不变13. 在室温时,将和两种饱和溶液混合后无晶体析出,加热蒸发过程中,首先析出的晶体是()A. B. C. D.14. 如图表示某物质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相同B.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时,其水溶液比其酒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D.时,其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二、多选题(本题共计 3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9分,)15. 如图是、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时,、的溶解度相等B.时,物质的溶解度小于物质的溶解度C.、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将时的饱和溶液升温到时,溶液中有晶体析出16.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时和的溶解度相等B.时和的饱和溶液,降温到时两者仍是饱和溶液C.时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水,的溶解度变小D.时在水中加入,可形成不饱和溶液1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固体物质在水中最多能溶解多少克,它的溶解度就是多少克B.搅拌、振荡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率,但不能使它的溶解度增大C.大部分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固体、气体的溶解度一般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三、填空题(本题共计 3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9分,)(1)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__(填“”或“”).(2)时,水中加入硝酸钾,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当的该溶液降温到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_.19. 下面表格中列出了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1)由上表可推出溶解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2)在时,向水中加入,形成的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其温度升高到时,该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20. 可以使一块固体冰糖加速溶解于水中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解答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0分,)21. (10分)饱和溶液如何转化为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如何转化为饱和溶液?五、实验探究题(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15 分,共计30分,)22. 完成下列实验,你会从中感受到许多乐趣.把粉末状硫酸铜晶体加入到盛有热水烧杯中,直至不能继续溶解为止.如图所示,将一小块形状不规则的硫酸铜晶体浸入上述硫酸铜溶液中.静置一段时间,观察晶体形状和大小的变化.根据以上实验,思考并与同学讨论:①硫酸铜晶体的大小和形状发生变化了吗?②溶液中的硫酸铜发生了怎样变化?23. 学习了溶液的概念后,老师的提问及同学的回答如下图所示:(1)以上三位同学中能够正确描述溶液特征的是________同学.老师接着问:“你们还想知道什么?”王华回答:“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因素有哪些?”(2)针对王华的问题,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了一系列探究,下表列出了从探究实验中获取的部分数据,请你根据这些下表中的数据,在右边的坐标图中绘制、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中注明、).(3)该实验主要探究了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该温度范围是________.(4)将在゜时等量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则析出晶体的质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5)在゜时,向水中加入物质充分溶解后,形成的物质溶液质量是________.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章溶液 9.2 溶解度同步检测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4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42分)1.【答案】D【考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解析】只要能改变固体与水的接触机会就能改变固体的溶解速率;加快固体物质溶解速度的方法主要有:搅拌、加热、磨成粉末等,其中研成粉末状是为了增加溶质溶剂的接触面积.【解答】解:、不断搅拌能加快分子运动速度,能加快固体物质与水的接触机会,从而加快了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故选项错误.、固体颗粒大小决定了固体与水的接触面积的大小,也能改变溶解速率,把大颗粒的固体碾成粉末增加了固体与水的接触面积,加快了固体的溶解速率,故选项错误.、溶解时给物质加热能加快分子运动速度,能加快固体物质与水的接触机会,从而加快了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故选项错误.、减少水的用量实际上是影响溶解溶质的量的多少,与溶解速度无关,故选项正确.故选.2.【答案】D【考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固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即克溶剂中最多溶解的这种物质的质量.【解答】解:由于在时,克水中溶解了克某物质形成饱和溶液,则在时克水中最多溶解的这种物质的质量是克.故选.3.【答案】C【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解析】根据已有溶解度的意义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溶质质量分数就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据此解答.【解答】解:、由溶解度数据表可知:时,溶解度大于的溶解度,正确;、根据表格可以看出,与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之间,正确;、在时,的溶解度为,水中最多溶解,溶液的最大浓度可达到,不是,错误;、在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在时,将中加水,全部溶解,在时,水中最多溶解,故再降温到,有固体析出,正确;故选.4.【答案】C【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解析】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来回答本题,找出二者的差别.寻找出判断依据.【解答】解: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中溶质的溶液,叫做该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二者的区别是否能继续溶解某中溶质,所以证明某一溶液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只要向试管中加入该种溶质,如晶体能溶则为不饱和溶液,反之为饱和溶液.故选.5.【答案】C【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解析】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温度,并认识固体的溶解度和温度之间的关系.【解答】解:由于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只受温度的影响,而且硝酸钾的溶解度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为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只能升温.故选6.【答案】D【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解析】利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解答此题.【解答】解: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改变温度,蒸发溶剂,加溶质.所以:改变温度可以蒸发溶剂可以加入溶质可以倒出溶液,溶剂溶质都没变,溶液性质不变,不可以综上,故答案为:7.【答案】D【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解析】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和饱和溶液及不饱和溶液的转化,结合溶解度曲线分析解答;依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①某固体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②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从而比较同温度下的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大小;③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升温或降温时溶液的状态转化等.【解答】解:、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看出,当温度高于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当温度低于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故错误;、由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所以要将其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应该降低温度,故错误;、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即乙溶于水中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所得饱和溶液的质量是,故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要小于,故错误;、观溶解度曲线可知: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用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故正确;故选.8.【答案】D【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解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知:①查出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可以求出同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②比较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比较给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晶体的多少等。
人教新版九年级化学下学期 9.2 溶解度 同步练习题卷 含详细答案

9.2 溶解度一.选择题(共13小题)1.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能对汽水起到冰镇作用的物质是()A.活性炭B.氯化钠C.硝酸铵D.氢氧化钠2.如图所示,分别向试管内加入下列各物质时,能使U形管右侧管内液面显著升高的是()A.硝酸铵B.稀硫酸C.浓盐酸D.生石灰3.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恒温蒸发水。
其中措施正确的是()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⑤4.下列操作不能加快溶解速率的是()A.升高温度B.加溶剂C.搅拌D.粉碎固体5.实验室中的操作类似“海水晒盐”原理的是()A.溶解B.蒸发C.过滤D.搅拌6.下列各组物质,不适宜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结晶的是()A.硝酸钾溶液B.食盐溶液C.硫酸铜溶液D.氯化铵溶液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B.糖水、汽水都是溶液C.洗洁精去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8.25℃时50克水中最多可溶10克A,30℃时50克水中最多可溶15克B,则A、B溶解度相比较为()A.无法比较B.A大于B C.A小于B D.A等于B9.不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是()A.温度B.溶剂质量C.溶剂种类D.溶质种类10.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t2℃的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b>a=cB.t1℃时,将20gc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70克饱和溶液C.t2℃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D.t1℃时,a、b、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b11.溶液从80℃降至20℃后,有晶体析出,则原溶液()A.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B.一定是饱和溶液C.原溶液从80℃降温至60℃一定有晶体析出D.一定是不饱和溶液12.下列操作能增强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的是()A.B.C.D.13.据文字记载,我们的祖先在神农氏时代就开始利用海水晒盐。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9.2《溶解度》同步练习卷 包含答案

九年级下册《溶解度》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1.(3分)在室温时,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氯化钠晶体,则()①溶液质量增加②溶质质量增加③溶剂质量不变④晶体质量不变⑤晶体质量减少.A.①②B.③④C.①⑤D.①②④2.(3分)一杯20℃的硝酸钾溶液,能证明它是饱和溶液的方法是()A.蒸发5g 水有固体析出B.加入少许的硝酸钾不溶C.把溶液降温到10℃有固体析出D.以上方法都行3.(3分)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行的方法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A.①②④B.①②⑤C.①③⑤D.①③④4.(3分)A、B、C、D四个小烧杯中分别盛有50g水,在相同的温度下,向A、B、C、D四个小烧杯中依次加入27g、9g、36g、18g 硝酸钾,充分溶解后的情况如图所示,则A、B、C、D 四个小烧杯中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A .B .C .D.5.(3分)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0g A物质,30℃时,100g水中溶解35g B物质恰好达到饱和,则A与B 的溶解度的关系是()A.A>B B.A<B C.A=B D.无法比较6.(3分)t℃时某物质的溶解度100g,该温度下,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下列质量关系正确的是()A.溶质:溶液=1:1B.溶质:溶剂=1:1C.溶剂:溶液=1:1D.饱和溶液的质量一定为200g7.(3分)将70℃的硝酸钠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硝酸钠的溶解度不变B.溶液的质量不变C.溶剂的质量不变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8.(3分)打开汽水瓶盖,气体从瓶中逸出的主要原因是()A.气体蒸发B.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随之减小C.温度发生了变化D.碳酸分解9.(3分)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B.阳光充足时,盛满水的鱼缸璧上有小气泡C.启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泡沫溢出D.夏季黄昏时,池糖里的鱼浮出水面10.(3分)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现有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无固体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原饱和溶液温度由t2℃降到t1℃时,所得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B.将原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丙>乙>甲C.将原饱和溶液温度由t2℃降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D.将原饱和溶液温度由t2℃降到t1℃时,析出甲的质量一定比乙多11.(3分)如图为KNO3 的溶解度曲线图,现有M状态下的KNO3 溶液65g,若要将该溶液经过处理后,刚好得到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下列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在t2℃时,将65g 溶液倒出去32.5gB.将65g 溶液蒸发掉32.5g 的水,再冷却到t2℃C.在t2℃时,向65g 溶液中加入15gKNO3 固体并充分溶解D.将65g 溶液的温度从t2℃降低到t1℃12.(3分)KCl与KNO3 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数据如右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课题2 溶解度 同步测试(含答案)

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一、单选题1.在60 ℃时50克水中溶解硝酸钾55克,恰好饱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硝酸钾的溶解度是55克B.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克C.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55克D.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克2.某温度下,将3 g A物质放入7 g水中,得到10 g溶液,该溶液是( )A.饱和溶液B.不饱和溶液C.浓溶液D.无法确定3.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表示某物质在100g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最多克数B.表示一定温度时,100g溶剂与某物质制成的饱和溶液中溶解该物质的克数C.表示某温度时,某物质在100g溶剂中溶解的克数D.表示一定温度时,100g饱和溶液中溶解溶质的克数4.小红同学为证明某硝酸钾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设计了以下方案。
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A.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溶液B.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C.给溶液加热,直至有硝酸钾晶体析出D.给溶液降温,直至有硝酸钾晶体析出5.2004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海洋存亡,匹夫有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水是纯净物B.海水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一种C.海水是饱和溶液D.海水晒盐的原理是蒸发溶剂得到晶体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100 g水里,最多能溶解36 g食盐,所以食盐的溶解度为36 gB.所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有过剩溶质与溶液共存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时的饱和溶液D.20 ℃时100 g水里溶解了30 g硝酸钾,所以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0 g7.氯化钠和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0℃—30℃)如下表所示: ()根据上表分析下列几种说法:①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②将含水各100 g的氯化钠与碳酸钠的饱和溶液,从30℃降至0℃,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③氯化钠和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相等时所对应的温度在20℃—30℃之间④欲从含有少量NaCl杂质的碳酸钠浓溶液中分离出碳酸钠晶体,应采取降低溶液温度的方式上述说法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8.取70 g某温度下的氯化钾饱和溶液,将其恒温蒸发10 g水,析出4 g氯化钾固体,则剩余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为( )A.16 gB.20 gC.40 gD.56 g9.在室温的条件下,试管里盛有一种无色透明的溶液,将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可观察到试管里的溶液变浑浊。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2 溶解度 第1课时 同步练习题(解析版)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 溶解度第1课时同步训练基础达标1.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A.很浓的溶液B.很稀的溶液C.不能溶解该物质的溶液D.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2.取几根洗净的黄瓜,放入水槽中,然后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后将食盐水倒出。
在相同的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可溶解少量的食盐,这说明倒出的溶液( )A.是饱和溶液B.是不饱和溶液C.倒出的溶液比原来变浓D.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不变3.室温下,将盛有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的小烧杯放在盛水的大烧杯中(如图所示),欲使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向大烧杯中加入的固体物质是( )A.蔗糖 B.氯化钠C.硝酸铵 D.氢氧化钠4.下述方法中:①加水,②加硝酸钾,③蒸发水,④冷却,⑤加热但保持溶液质量不变,⑥加饱和硝酸钾溶液。
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的是( )A.①②⑤B.①⑤⑥C.②③④D.②④⑥固体搅拌,静置,5.20 ℃时,在一只烧杯中加入100 mL水,放入1 gCa(OH)2有白色沉淀沉降到烧杯底部,对于上层澄清液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无色溶液B.是稀溶液C.是饱和溶液D.是浓溶液6.20 ℃时,往50 g蔗糖溶液中加入5 g蔗糖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稍加热后固体全部溶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热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7.25 ℃时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8.20 ℃时向100 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10 g硝酸钾晶体,静置一段时间,溶液的质量为_____g;若向其中加入2 g氯化钠晶体,静置一段时间,则溶液的质量为_____g,所得溶液为20 ℃时氯化钠的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9.苯甲酸是一种食品防腐剂,它是一种片状晶体,不同温度下在100 g水中溶解的质量如下表:某同学为提纯某一苯甲酸样品(其中含有泥沙等难溶于水的杂质),进行了如下实验:(1)取样品约2 g放入烧杯中,加入25 ℃、100 g的蒸馏水充分搅拌,发现样品几乎没有溶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所得溶液为苯甲酸的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同步测试新版新人教版(含参考答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二溶解度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饱和溶液降温后一定能析出晶体B. 饱和溶液升温后一定能析出晶体C. 溶液只有达到饱和后才有可能析出晶体D. 溶液不达到饱和也能析出晶体2.温度不变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则此饱和溶液的质量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无法确定3.在配制硝酸钾溶液的过程中,下列操作不能加快硝酸钾溶解速率的是()A. 将水的温度从20℃升高到60℃B. 将硝酸钾固体研磨成粉末C. 在加入硝酸钾的同时不断搅拌D. 增大压强4.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 在地窖、枯井内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较高B. 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量跟压强成反比C. 温室效应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关D. 可用二氧化碳制作碳酸饮料5.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A. 氢氧化钠B. 生石灰C. 浓硫酸D. 硝酸铵6.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高B. 在t1℃时,甲溶液和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 在t1℃时,10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5gD. 在t2℃时,欲将N点的甲物质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恒温蒸发水的方法7.如图表示的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 10 ℃时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C. 30 ℃时甲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60%D. 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8.比较食盐和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必须控制的条件是()A. 温度相同B. 水的质量相等C. 食盐和蔗糖质量相等D. 食盐和蔗糖颗粒大小相同9.20℃时,往50g硝酸钾溶液中加5g硝酸钾晶体搅拌后,尚有部分晶体未溶解,稍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B. 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 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D. 加热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10.如图所示曲线分别表示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9.2溶解度 同步测试(含解析)

9.2溶解度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液各部分性质相同,是一种高级混合物B.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氯化钠,但可以继续溶解硝酸钾等其他溶质C.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通过蒸发溶剂或加溶质的方法都可以达到饱和状态D.2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则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含有氯化钠36g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是包含其底部未溶解的溶质的混合物B.一定温度下,100g的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g食盐,用力搅拌后可得到103g食盐溶液C.一定温度下,向饱和食盐水中加入白糖,白糖不会溶解D.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3.某温度下,将饱和NaCl溶液取出10g和15g,分别装入甲、乙两支试管中,然后往甲试管中加入5g NaCl固体,充分振荡,则此时甲、乙两支试管里溶液的质量之比为()A.1:2B.2:1C.2:3D.无法确定4.有一杯t℃时的硝酸钾溶液,在该溶液中加入27克硝酸钾晶体,充分搅拌后有11克没有溶解;若将原溶液加热蒸发掉40克水再冷却至原温度,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A.50 克B.28 克C.36克D.40克5.氢氧化钙(俗名熟石灰)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温度/℃020406080溶解度/g0.180.160.140.110.09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性是微溶B.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6gC.40℃时,降低氢氧化钙饱和溶液温度会析出溶质D.60℃时,向50g水中加入0.05g氢氧化钙充分搅拌,固体完全溶解6.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B.A物质中含有少量B物质时,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A物质C.将t2℃时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一定会变饱和D.t1℃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7.已知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9.2溶解度 同步测试(含解析)

9.2溶解度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液各部分性质相同,是一种高级混合物B.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氯化钠,但可以继续溶解硝酸钾等其他溶质C.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通过蒸发溶剂或加溶质的方法都可以达到饱和状态D.2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则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含有氯化钠36g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是包含其底部未溶解的溶质的混合物B.一定温度下,100g的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g食盐,用力搅拌后可得到103g食盐溶液C.一定温度下,向饱和食盐水中加入白糖,白糖不会溶解D.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3.某温度下,将饱和NaCl溶液取出10g和15g,分别装入甲、乙两支试管中,然后往甲试管中加入5g NaCl固体,充分振荡,则此时甲、乙两支试管里溶液的质量之比为()A.1:2B.2:1C.2:3D.无法确定4.有一杯t℃时的硝酸钾溶液,在该溶液中加入27克硝酸钾晶体,充分搅拌后有11克没有溶解;若将原溶液加热蒸发掉40克水再冷却至原温度,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A.50 克B.28 克C.36克D.40克5.氢氧化钙(俗名熟石灰)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温度/℃020406080溶解度/g0.180.160.140.110.09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性是微溶B.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6gC.40℃时,降低氢氧化钙饱和溶液温度会析出溶质D.60℃时,向50g水中加入0.05g氢氧化钙充分搅拌,固体完全溶解6.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B.A物质中含有少量B物质时,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A物质C.将t2℃时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一定会变饱和D.t1℃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7.已知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
9.2溶解度同步练习---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 含答案)

9.2 溶解度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液体B.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C.饱和溶液的质量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大D.一定温度下某溶液析出晶体后,得到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2.能证明20℃时某一硝酸钾溶液已达到饱和的方法是()A.向20℃时该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固体不溶解B.向20℃时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变稀C.取少量溶液降温到0℃,有固体析出D.取少量溶液升温到40℃,无固体析出3.要将不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恒温蒸发水至析出晶体B.降低温度至析出晶体C.加人KNO3晶体D.升高温度(不计水的蒸发)4.常温下,向各盛有100g水的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M、N两种固体物质,搅拌,充分溶解后,发现只有甲烧杯底部有未溶固体存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得两溶液质量相等B.N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C.M、N两种物质都是易溶的D.升高温度,M物质一定能继续溶解5.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若图中t2℃对应的温度为30℃,则t1对应的温度可能是()A.大于30℃B.等于40℃C.小于30℃D.任意温度均可6.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B.阳光充足时,盛满水的鱼缸璧上有小气泡C.启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泡沫溢出D.夏季黄昏时,池糖里的鱼浮出水面7.如图为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40℃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B.在40℃时,饱和溶液升温可变成不饱和溶液C.40℃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有固体析出D.50℃的饱和溶液升温至80℃,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8.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B.将40℃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液质量不变C.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D.将20℃时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乙溶液仍为饱和溶液9.如图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温度不变),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氯化钠在海水中以分子的形式存在B.℃为蒸发池,℃为结晶池C.℃中氧化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D.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10.在相同温度下,将50g和100g饱和的KNO3溶液分别蒸发掉10g水和20g水,分别析出ag和bg 溶质。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9.2溶解度 同步练习(含解析)

9.2溶解度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与水和溶液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B.溶解度的大小与温度、溶剂的质量有关C.加热煮沸既降低水的硬度又消毒D.明矾可促进浑浊水中悬浮物的沉降2.将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有晶体析出B.溶质质量减少C.溶剂质量不变D.溶质质量分数增大3.现有一接近饱和的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使之成为饱和溶液的是(①蒸发溶剂,②增加溶质,③降低温度,④加热升温)A.只有①②B.只有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④4.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一份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C.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D.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5.小明向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充分搅拌后,发现粘在杯底的塑料片脱落。
那么他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氢氧化钠固体C.硝酸铵固体B.食盐D.蔗糖6.如图为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25B.50℃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C.20℃时,100g 甲溶液中含25g甲物质D.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7.已知20℃时KN O 的溶解度为31.6g。
下列关于对它的理解正确的是()3A.20℃,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g K N O 固体3B.20℃时,100g KN O 溶液中溶解31.6g K N O 固体3 3C.100g水中溶解了31.6g K N O 固体达到饱和3D.20℃时,31.6g K N O 固体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38.t℃时,根据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绘制成如图中的斜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B.n 点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C.t℃,25g该物质放入80g的水中形成饱和溶液D.图中4 个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n<m<W=Z)9.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练习(含答案):第九单元 课题2 溶解度

课题2 溶解度第1课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01知识管理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定义:在________下,向________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____________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________;还能________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________。
注意:(1)明确前提条件: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
若改变溶剂的量或温度,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
(2)明确“这种溶质”。
饱和溶液是针对某种溶质饱和,对另一种溶质可能不饱和。
如:在一定条件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仍能溶解硝酸钾。
(3)溶液的浓稀与溶液是否饱和无关,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饱和的标志:在一定温度下,若溶液中有不能________的剩余________存在,且溶质的量________,则该溶液就是该溶质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相互转化: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和溶剂的量发生改变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其转化关系为:2.结晶定义:溶液中的溶质由于________或________的变化而从溶液中________的过程。
方法:结晶的方法有两种:一是________,如从海水中提取食盐;二是____________,如从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得到硝酸钾晶体。
02基础题1.能证明硝酸铵溶液在30 ℃时已达到饱和状态的叙述是( )A.取少量该溶液,升温后有硝酸铵晶体析出B.取少量该溶液,降温到10 ℃时,有硝酸铵晶体析出C.在条件不改变的情况下,该溶液始终是稳定的D.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铵晶体,晶体不再溶解2.向20 ℃时的100 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5 g氯化钠粉末,充分搅拌后静置,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 A.105 g B.100 gC.95 g D.无法确定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简便可靠的方法是(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C.加入溶质 D.减少溶剂4.对结晶后的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是饱和溶液 B.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一定是浓溶液 D.一定是稀溶液5.室温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已知一瓶为饱和溶液,另一瓶为不饱和溶液,分别取样(如图),则一定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实验操作是( )A.加一定量的水B.加入少量该晶体C.略降低温度D.恒温蒸发少量水6.(绍兴中考)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②中溶液是饱和溶液B.③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②③中溶液的浓度不相同D.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7.在室温下,向一定量的NaCl溶液中加入10 g固体,充分搅拌后,还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加入10 g水后,固体全部溶解。
【精品】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9单元课题2 溶解度

课题2 溶解度5分钟训练1.下列因素不可能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是( )A.溶剂的量B.温度C.溶质的性质D.溶剂的性质解析: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溶质、溶剂的性质、温度,而溶剂的量不会产生影响。
答案:A2.饱和溶液是指( )A.浓度较大的溶液B.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C.不能再溶解其他溶质的溶液D.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解析:饱和溶液是指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某种溶剂中,对某种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但可以继续溶解其他溶质,只是对某一特定溶质不能继续溶解。
答案:D3.40 ℃时,200 g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掉20 g水后,仍然冷却到40 ℃,则蒸发前后保持不变的是( )①溶液的质量②溶液中溶质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③溶剂的质量④溶质的质量⑤硝酸钾的溶解度A.①②B.②③C.②⑤D.②④解析:温度不变,物质的溶解度不变。
虽然析出溶质,但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仍然不变。
答案:C4.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 )中打“√”,错误的,在( )中打“×”。
(1)100 g水溶解了30 g某物质,则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 g( )(2)任何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都增大( )(3)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4)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其溶质在整个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5)温度相同的条件下,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要大一些( )解析:(1)没有说明温度,也没有说明溶液是否饱和,所以错误。
(2)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Ca(OH)2。
(3)判断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要看在某一温度和一定量溶剂中能否再溶解溶质,而浓、稀溶液是指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溶质的数量的多少,所以没有必然的联系。
(4)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还是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5)温度相同的条件下,相同质量溶剂的同一种物质饱和溶液所含溶质较多,不饱和溶液所含溶质较少。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 同步练习(包含答案)

溶解度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20℃时,氯酸钾的溶解度为7.4克,其含义是( )A.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氯酸钾7.4克B.20℃时,100克氯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氯酸钾7.4克C.把7.4克氯酸钾溶解在100克水中,恰好制成饱和溶液D.7.4克氯酸钾可以溶解在100克水里。
2、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任何溶液中只可能含有一种溶质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C、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澄清、透明的D、一定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随溶剂的量的变化而变化3、与物质的溶解性无关的是()A.温度B.溶质性质C.溶剂种类D.溶剂体积4、影响固体物质在溶剂中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①固体物质的性质,②温度,③压强,④溶质的质量,⑤溶剂的质量,⑥溶剂的性质.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5、下列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溶液温度会明显降低的是( )A.氯化钠 B.硝酸铵C.浓硫酸D.氢氧化钠6、下列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稀硫酸除铁锈C.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D.用盐酸除去水垢7、一定温度下,向一瓶硝酸钠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钠晶体,则()A.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加B.溶质质量不变C.硝酸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D.硝酸钠的溶解度增大8、20 ℃时,50 g水中溶解了A物质5.5 g恰好达到饱和,则A物质属于( )。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无法确定9、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蔗糖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B.硝酸钾在20℃时溶解度是31.6g,则l00g 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硝酸钾31.6gC.在鱼池中设立水泵,把水喷向空中可以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D.冷却或蒸发溶剂都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10、啤酒内有一定量的CO2气体,打开瓶盖时,你会发现啤酒会自动喷出来.喝了啤酒后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有关.下列关于气体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降低,气体的溶解度减小B.压强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减小C.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增大D.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11、在室温时,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氯化钠晶体,则()①溶液质量增加②溶质质量增加③溶剂质量不变④晶体质量不变⑤晶体质量减少.A.①② B.③④C.①⑤D.①②④12、下列方法中,能够使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的是()A.增加水的质量 B.增加硝酸钾的质量 C.升高水的温度 D.搅拌13、生活中的下列现象,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变化而变化的是()A.夏季,鱼塘中的鱼常常会浮在水面呼吸B.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C.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D.烧开水时,沸腾前水中有气泡产生14、氯化钠和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0℃~30℃)如下表所示:0℃10℃20℃30℃NaCl(g)35.7 35.8 36.0 36.3Na2CO3•10H2O(g)7.0 12.5 21.5 38.8根据上表分析下列几种说法:①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②将含水各1OOg的氯化钠与碳酸钠的饱和溶液,从30℃降至O℃,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③氯化钠和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相等时所对应的温度在2O℃~30℃之间;④欲从含有少量NaCl杂质的碳酸钠浓溶液中分离出碳酸钠晶体,应采取降低溶液温度的方式.上述说法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①②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15、小琪同学往如下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温度升高,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解度同步练习2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解度》同步练习2带答案〖课堂评判练习〗一、填空题20℃时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钾,那么该溶液为氯化钾的____________溶液,向其中加入氯化钠能继续溶解,那么该溶液为氯化钠的____________溶液。
2.在应用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时,必需注意以下四点:①指明____________;②溶剂的质量必然是____________;③溶液必需是____________;④溶解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__。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1)2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溶剂与溶液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
(2)假设要配制20℃时饱和溶液68 g,那么需氯化钠______________g,水______________g。
二、选择题4.以下关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C.溶液中有固体溶质未溶解,溶液必然是饱和溶液D.当溶质晶体与其溶液稳固共存时,此溶液在该温度下是饱和的A.利用日晒,使海水分解B.利用日晒,使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C.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D.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①固体溶质的性质②温度③压强④溶质的质量⑤溶剂的质量⑥溶剂的性质A.①②⑥B.①③⑤C.①④⑤D.②④⑥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B.阳光充沛时,盛满水的鱼缸壁上有小气泡C.启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泡沫溢出D.夏日黄昏时,水池里的鱼浮出水面8.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0 g A物质,30 ℃时,100 g水中溶解35 g B物质恰好达到饱和,那么A与B的溶解度的关系是>B <B20℃时,200 g很稀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是0℃D.加热使溶液温度升高,但不蒸发水分10.某学生在实验室里别离进行如下实验,最终取得饱和溶液的是A.从某饱和溶液中掏出30 mL20℃的KCl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60℃20℃的熟石灰的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60℃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混合3三、判定以下说法是不是正确?并说明缘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 溶解度5分钟训练1.下列因素不可能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是( )A.溶剂的量B.温度C.溶质的性质D.溶剂的性质解析: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溶质、溶剂的性质、温度,而溶剂的量不会产生影响。
答案:A2.饱和溶液是指( )A.浓度较大的溶液B.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C.不能再溶解其他溶质的溶液D.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解析:饱和溶液是指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某种溶剂中,对某种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但可以继续溶解其他溶质,只是对某一特定溶质不能继续溶解。
答案:D3.40 ℃时,200 g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掉20 g水后,仍然冷却到40 ℃,则蒸发前后保持不变的是( )①溶液的质量②溶液中溶质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③溶剂的质量④溶质的质量⑤硝酸钾的溶解度A.①②B.②③C.②⑤D.②④解析:温度不变,物质的溶解度不变。
虽然析出溶质,但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仍然不变。
答案:C4.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 )中打“√”,错误的,在( )中打“×”。
(1)100 g水溶解了30 g某物质,则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 g( )(2)任何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都增大( )(3)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4)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其溶质在整个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5)温度相同的条件下,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要大一些( )解析:(1)没有说明温度,也没有说明溶液是否饱和,所以错误。
(2)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Ca(OH)2。
(3)判断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要看在某一温度和一定量溶剂中能否再溶解溶质,而浓、稀溶液是指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溶质的数量的多少,所以没有必然的联系。
(4)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还是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5)温度相同的条件下,相同质量溶剂的同一种物质饱和溶液所含溶质较多,不饱和溶液所含溶质较少。
答案:(1)× (2)× (3)× (4)× (5)√10分钟训练1.若要从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获得较多的晶体,下列方法中,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A.升高溶液的温度B.蒸发溶剂C.降低溶液的温度D.从溶液中倒掉一部分水解析: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应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能获得较多的晶体。
答案:B2.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 g 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加入10 g水后,固体全部溶解。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D.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解析:加水前,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因为有固体剩余;加水后固体全部溶解,有可能是饱和溶液了,也有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答案:D3.某温度下,A物质的溶解度为S克,则它的饱和溶液的溶质在整个溶液中的质量分数是( )A.大于S%B.小于S%C.等于S%D.无法判断解析:根据溶解度的定义,可知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等于应该比小。
答案:B4.t ℃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一瓶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占整个溶液质量的40%),另一瓶为溶质的质量占整个溶液质量的10%的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是( )A.略降低温度B.加少量的硝酸钾晶体C.加一定量的水D.蒸发少量水后,温度恢复至t ℃解析: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饱和溶液略降低温度有硝酸钾晶体析出,不饱和溶液则没有;饱和溶液中加硝酸钾晶体不溶解,而不饱和溶液中硝酸钾晶体会溶解;蒸发少量水后饱和溶液有部分晶体析出,而不饱和溶液则没有。
可见,A、B、D方法可以区分这两种溶液,C方法则无法区分。
答案:C5.在室温的条件下,试管里盛有一种无色透明的溶液,将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可观察到试管里的溶液变浑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硝酸钾B.该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氢氧化钙C.放入热水前的无色透明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D.变浑浊后的溶液一定是浓溶液解析: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升高温度氢氧化钙会结晶析出而使溶液变浑浊,但由于其溶解度较小,故不是浓溶液。
答案:B6.闻名中外的青岛啤酒内溶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打开瓶塞时,你会发现啤酒会自动喷出来。
喝了啤酒后又会常常打嗝,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和温度有关。
下列关于气体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增大B.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C.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减小D.气体溶解度与温度无关解析:打开瓶塞,瓶内压强减小,气体会喷出来,说明溶解度减小;人体内温度更高,喝啤酒后会打嗝,实质上是气体逸出,说明溶解度减小。
答案:B7.经测定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温度℃20 40 60 80 100溶解度/g 31.6 63.9 110 169 246 (1)30 ℃时,在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加入65 g硝酸钾晶体,用玻璃棒搅拌。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B.硝酸钾晶体不能全部溶解C.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D.在所得溶液中还可能溶解其他溶质(2)在上述所得溶液中加水,或加硝酸钾晶体,或降低温度,或升高温度等四种情况下(其他条件不变),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化趋势不正确的图象是( )(注:溶液的质量分数是指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占整个溶液总质量的百分比)解析:(1)从表中可知,30 ℃时,100 g水中加入65 g KNO3晶体,不能全部溶解,A选项是错误的。
(2)硝酸钾在降低温度条件下,其溶解度降低,质量分数减小。
注意A、D选项中,加水或升温时,原来未溶解的KNO3继续溶解。
答案:(1)A (2)CD8.对某不饱和溶液采取下列措施,有关的量将如何变化?用“增大”“不变”或“减小”填表:解析:本题的解题依据是:溶液的组成成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互相转化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答案:30分钟训练1.在一个大萝卜中挖一个大孔,向其中注入一定量的饱和食盐水,过一段时间后将里面的食盐水倒出,再往倒出的食盐水中加入少量食盐晶体。
则食盐水的质量会( )A.不变,因为倒出的食盐水还是饱和的B.增加,倒出的食盐水还是饱和的,但加入了食盐,故溶液的质量增加C.增加,倒出的食盐水不饱和了,加入的食盐会溶解一部分D.减少,因为有一部分食盐变成晶体析出解析:根据生物知识可知,萝卜的水会向饱和食盐水中渗透,使饱和食盐水变得不饱和了,所以还可以继续溶解食盐。
答案:C2.2010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海洋存亡,匹夫有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水是纯净物B.海水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一种C.海水是饱和溶液D.海水晒盐的原理是蒸发溶剂得到晶体解析:海水中的溶质有多种,但氯化钠的含量较多,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应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晶体。
答案:D3.下列对“20 ℃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1.6 g”的解释正确的是( )A.20 ℃时,31.6 g硝酸钾溶解在100 g水里B.20 ℃时,100 g溶液中含31.6 g硝酸钾C.31.6 g硝酸钾溶解在10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D.20 ℃时,31.6 g硝酸钾溶解在100 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状态解析: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包含以下四个内容:①温度一定;②溶剂一定(100 g);③饱和状态;④单位:克。
D选项符合溶解度的概念。
答案:D4.20℃时,将不同质量的氯化钠固体分别放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所得溶液质量与加入氯化钠质量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其中所得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A B C D加入食盐质量/g 10 20 30 40所得溶液质量/g 110 120 130 136解析:根据溶液质量等于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和,D组不相等,说明还有未溶解的氯化钠,所以一定属于饱和溶液。
答案:D5.某温度下,在100 g水中加入 m g CuSO4或加入n g CuSO4·5H2O均可使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m与n的关系符合( )A.m=160n/250B.m=1 600n/(2 500+9n)C.m=1 600n/(2 500+16n)D.m=1 600n/(2 500+25n)解析:因为所得溶液均为硫酸铜的饱和溶液,在相同温度下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所以有:m÷(100+m)=(160n÷250)÷(100+n)。
整理后即得答案是B项。
本题关键是n g CuSO4·5H2O 溶于水后如何确定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
答案:B6.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据图完成下列问题:(1)升高温度,接近饱和的____________物质溶液会变得饱和。
(2)10 ℃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5 ℃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
(4)20 ℃时,25 g B物质放入到盛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____________溶液。
(5)20 ℃时,取100 g A物质的饱和溶液,将温度升高到35 ℃,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填“变大”“变小”或“不变”)____________。
(6)要将A从它的饱和溶液中结晶出来,最好采取____________的方法,而要将B从它的饱和溶液中大量析出,最好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解析:要学会分析溶解度曲线图中的各种含义,能根据曲线图中的数据得出一些结论。
答案:(1)C (2)B>A=C (3)30∶100∶130 (4)饱和 (5)不变 (6)降温结晶蒸发溶剂结晶7.t℃时,分别向盛有10 g水的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使其充分溶解,可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1)t ℃时,____________(填“A”或“B”)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2)图中可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____(填“a”或“b”),要使A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的方法。
解析:(1)根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可判断A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2)从曲线图上可看出在t ℃时b的溶解度比a小,表示甲的是b;从曲线图上还可知b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溶质甲继续溶解,可采用升高温度或加水的方法。
答案:(1)A (2)b 加水升高温度8.已知20 ℃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 g,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