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的加减法教案 教学反思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加减法反思(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加减法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3928e9b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af.png)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加减法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加减法反思第【1】篇〗小猴学钓鱼——10以内的加减混合教学反思本课是对1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学习。
有了前面连加连减的学习基础,在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上,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会很顺利地掌握。
本课我将重点放在了列式上。
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数据变化的过程,我在引导学生充分理解题意后,让学生通过操作小棒,降低了知识的难度。
如在解决“现在有几只小猴学钓鱼?”这个问题时,我先让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图中含着的数学信息,然后边说边摆小棒,原来有5只小猴学钓鱼,跑了3只,又来了一只,学生在拿拿说说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加减混合的含义。
所以学生很快就根据信息列出了算式,并且能够正确地说出算式每一个数表示的意思。
对其他问题我也是采用的这种方法,让学生边说信息边操作小棒,直观的感受到其中的变化,大部分学生在这种操作中都能很快地解决问题,但是仍然有几个学生虽然操作了,但是却不能顺利列式,还需要对他们加强指导。
通过练习,我发现一个问题,虽然不是共性的,但存在的人数也不少,就是当解决先去掉再增加这类问题时,他们不是用原来的数减去掉的数,而是用剩下的去减。
针对这个问题,我组织学生展开了讨论,是从哪个数里面去掉的,从原来的数里还是剩下的里面,通过讨论、举例、再练习,学生终于能够明白是从原来的数里去掉,接下来的巩固练习,就很少有出错的了。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加减法反思第【2】篇〗人教版一年级上《10的认识及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
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和好动,喜欢做游戏,因此在教学中我计了一些游戏活动:找朋友、歌谣、抢答等等。
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习气氛,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
我是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的,一是检查复习:利用找朋友的游戏练习学过的加减法,使用口算条练习,全员参与,体现了面向全体,又极大的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第二个层次是授新知:这部分教学又分成三部分,先是看图说图意,再说出四个算式,初步感知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然后是看算式直接计算结果,让学生们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在肯定了学生们说出的各种方法后,指出想数的组成的方法快而且好;最后通过口算条巩固计算方法。
十的加减法教学反思范文模板3篇 1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十的加减法教学反思范文模板3篇 1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3b52513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5e.png)
十的加减法教学反思范文模板3篇1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下面是整理的十的加减法教学反思3篇1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以供借鉴。
十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本节课我成功的创设了活动情景、生活情景、问题情景、游戏情景,激发了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掌握了有关0的知识。
(一)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课一开始,我利用学生喜爱的、富有儿童情趣的小猴形象,借助“小猴吃桃”的情境,使学生感知“原来有两个桃子,吃了两个,盘子里一个桃也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
(二)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走进现实的生活。
1、通过老师奖励“大头贴”,手上“一个大头贴也没有”用0表示;老师从讲台上走下来,“讲台上一个老师也没有”用0来表示;把0的认识推进了生活,再让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用0来表示的事例,使学生进一步体验0的第一层含义:什么也没有。
2、0的第二层含义:0表示起点。
我是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生动性,“用尺子测量铅笔”从而使学生体会到0还可以表示起点。
3、写0:先是描述0的形状,以小猴写数字0来带动全班小朋友,让孩子说说“写0要注意什么”,然后独立写0,使学生逐步形成写0的技能。
(三)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这里我为学生创设了2个问题情境,“鸟窝里有三只小鸟,飞走了三只还剩几只?”“左边荷叶上有4只青蛙,右边荷叶上有0只青蛙,合起来有多少只青蛙?”让学生观察画面,描述情景,摆出问题,列式计算。
把探究0的加减法的算理设置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之中。
(四)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数学。
这节课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设计“找朋友”游戏,...十的加减法教学反思2每个学期的骨干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作为我个人来讲,既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事,又是个自我超越的挑战。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那是因为从事低年级的教学工作已有十几个年头了,可以说,每一个课例在我的头脑里早已是根深蒂固了,可是越是这样上了好多次的课,越是这样一次次需要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改变的时候,再次重新上的时候,压力就会越大,需要自己仔细思考地方的就会越多。
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b771b47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46.png)
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反思1、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反思设计背景结合主题“我要上小学”中孩子们互留电话的主题背景进行活动预设,通过活动中孩子集体编出的密码,自然地引导他们学会关注同样答案下式题与式题间的关系,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的道理。
活动目标1.熟练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相同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
2.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愿意知道如何与同龄人联系。
3.引导孩子主动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动手能力。
5.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重点难点熟练10以内的加减法。
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
活动准备1.10、加减题卡、破译电话号码练习纸、加减题组成的电话号码卡、红旗、黄旗、蓝旗、绿旗、记分牌。
2.开展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了”,幼儿有了解同伴联络方式的愿望。
活动过程一、引导部分: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师:我们小朋友就要毕业了,前几天大家也讲到过分手后联系的方式,有写信、寄贺卡、串门,还有打电话……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破译电话号码的游戏。
(1)通过阅读题型破译电话号码。
老师出示由8道加减法式题组成的号码卡,如3+3,7-4,8+1……这节课是帮助孩子们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活动中:老师从多个角度提问,如这个电话的第一个号码是几?“6”是第几位号码?最后一位是几?师: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把这个电话号码破译出来了,你们是怎么破译的?幼:是用加减运算的方法破译的。
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电话吗?幼:幼儿园。
师:你们以后如果有事或想念老师的时候就可以打这个电话。
一起告诉我’幼儿园的电话号码是几?(二)心算破译电话号码。
1.老师出示第二个电话密码,提出要求:在心中计算,把答案记在心里’等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说。
2.老师出示第三个电话密码,要求准确快速破译,一下子就破译了电话密码。
二、学习部分:给电话号码设置密码,破译。
(一)根据式题计算答案。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b5f98aa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b2.png)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近年来,我国教育体系逐渐重视基础教育的质量,初中数学教育成为焦点之一。
其中十以内的加减法是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基础内容,而本文主要探讨如何针对十以内的加减法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
一、教学反思许多中学数学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十以内加减法时存在困难。
让我们来看看具体的原因。
1.1 缺少前置知识许多学生在初学习十以内的加减法时,经常会出现错误。
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对十以内数字的概念掌握不够牢固,对前置知识的掌握不够。
1.2 教学方法不当有些老师依赖纯粹的课堂讲解和死记硬背,缺少了生动、形象、趣味性等因素,导致学生缺乏兴趣。
由于教学方法不当,学生难以理解或记忆相关知识。
1.3 学习氛围不良某些老师忽略学生的情感需求,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信心——这是学习加减法的基本要求。
因此,应该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他们信心。
二、教学改进需要改善十以内的加减法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前置知识的授予、教学方法的改进、学习氛围的净化。
2.1 前置知识的授予首先,应该将整个学年的十以内数字的概念作为学习的基础,并且对数学运算符号等符号进行讲解。
在授课时,老师应该选取优秀的视频、图片等教具介绍相关内容。
当学生理解这些概念以后,应该进行一些有关于数学的练习来巩固记忆。
2.2 教学方法的改进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可以采用更具创意的教学方法。
例如,游戏、实验、比赛、讲述故事等形式。
这些方法会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课堂。
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更多的练习和深度讲解,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2.3 学习氛围的净化学习氛围是课堂教学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创建一个愉快、轻松、和谐的氛围,与学生有效沟通,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可以选用合适的奖励制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小结对于初中数学教育来说,十以内的加减法是最基础的部分,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未来。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案例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1ca526f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f4.png)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案例引言加减法是小学数学中的基础知识,其中的10的加减法更是重要的概念之一。
10的加减法是指在10的基础上进行加减操作。
例如,7+3=10、9-8=1等等。
通过练习10的加减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零位思维能力。
然而,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些学生在学习10的加减法时会出现困难,特别是在考试环节。
经过反思,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并且采取了一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在本文中,我将会详细介绍这些问题和解决方法。
问题分析1.缺乏概念理解在开始学习10的加减法时,有的学生缺乏把10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
他们难以理解10是由0和1组成的,并且常常会误认为10能与其他数字组成的数字相加。
因此,在考试时,这些学生容易出现因错误的思维而错算的问题。
2.记忆能力不足学生学习10的加减法时,需要记忆10以内的加减法口诀,例如7+3=10、9-7=2等。
但是,有些学生只是在口诀的基础上记忆,没有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概念,导致记忆能力并不熟练,无法应用到实际考试中。
3.缺乏实践运用有些学生只是停留在课堂学习的层面,不愿意在家里或个人时间里进行加减法练习,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较少,导致在考试等实际应用环节出现困难。
4.未及时纠正错误在考试中,有些学生可能会犯错,但教师在批改时没有及时纠正错误,让学生产生了固定思维,使得打下的误区久久存在,造成难以纠正的后果。
解决措施为了纠正以上的问题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提出了以下的解决措施。
1.深度理解概念在讲解10的加减法时,我通过画图、让学生互相举例等方法深度了解10的概念,让学生能够将10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问题,使他们从口诀记忆中解放出来。
2.练习熟练度在课上,我通过大量习题训练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10的加减法口诀,同时也鼓励让学生自己编一些加减法口诀,增强他们的记忆能力。
3.实验性演习在课后,我鼓励学生把学到的10的加减法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它们能够很自然地进行实践,并且加深对方法的理解,在练习中提升实际应用能力。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40cc0df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26.png)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0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关系到学生对基础运算的掌握,还影响着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学方法、学生参与度、教学资源等多方面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以下是我对10的加减法教学的几点反思。
首先,教学方法的选择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10的加减法教学中,我发现单纯依赖传统的讲授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不佳。
因此,我尝试引入了更多的互动式和探究式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游戏化学习等,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掌握知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学生参与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参与度高的活动中学习效果明显更好。
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设计了多种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数学故事、实际操作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发表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再次,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宜性对学生的学习也至关重要。
在10的加减法教学中,我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图片等,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同时,我也注重教学资源的适宜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资源,避免信息过载或难度过高。
此外,我还注意到了教学评价的重要性。
在10的加减法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我也注重评价的正面激励作用,通过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最后,我认为教师的自我反思和持续学习同样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策略。
同时,我也积极参与教师培训和学术交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5f08cfa561252d380eb6eac.png)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上完了《10的加减法》这一课,我仔细回想整堂课的教学,我做如下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认为较好的方面有:一、以旧知识导入。
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口算题和演示图片导入新课。
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
二、展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知道这节课自己应掌握哪些知识,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10的加减法。
不足之处有:(1)教学思路不够清晰,各个教学环节衔接不是很好。
特别是在时间的分配上安排不够恰当。
(2)脱离教材。
整堂课下来并没有叫学生打开教材,只是根据所制作的PPT来授课。
(3)教学语言太啰嗦,一节课提的问题过多。
三、教学改进措施:(1)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深入研讨教材,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并上网查找一些有关的教学材料,以便提高上课教学量。
(2)多深入课堂听课,以便取长补短。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_4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_4](https://img.taocdn.com/s3/m/604ffd48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ca.png)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本单元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等构成,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
本单元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认为如下几个方面做得较好;一、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教材中的主题图为数数、抽象数的概念以及数的组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每一幅图观察得非常清楚,描述得很到位,尤其在教学10的组成时,把图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在观察主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同时还运用主题图的画面对学生进行爱劳动、讲卫生的教育,使学生在认数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
二、重视观察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观察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数学学习必备的素养之一。
在教学中,我对学生的观察要求是:做到有条理,最好能多角度。
表达要求是:用数学语言说完整的话。
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大部分学生达到了会观察、能表达。
三、“用数学”教学扎实有效。
本单元开始出现“用数学”的内容,这是学生今后学习“解决问题”做铺垫,在这一内容中,学生开始接触条件(目前还没提到这一用语),学会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我觉得这一知识点在本单元是学得最扎实的,大部分学生会根据图意完整的叙述题意,并根据问号所在的位置提问题,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存在的问题是:1、一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太慢,这对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2、做题时,很多学生不看题,凭感觉做,不知道何为检查。
3、还有一些学生分不清左和右。
4、关于序数和基数还没有区分,如不知道“从左数第6个”与“左边的6个”到底有什么区别。
本次单元测验,100分5人,90到99分33人,80到89分28人,80分以下10人,从试卷上看,大部分学生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较好。
大班数学10的加减法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10的加减法教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d96fe2f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d7.png)
大班数学10的加减法教案【含教学反思】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可熟练进行口算,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认识10的加减法2.加减法口算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口算,让学生体验一下口算的感觉,让学生自己体会口算的实用性。
今天学习的内容(10分钟)和学生一起讲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10以内的加减法。
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什么是加减法。
认识10的加减法(15分钟)1.给学生每人发放一份10以内加减法的纸带,让学生自己思考纸带上的数字之间的关系,并解释自己的思路。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解如何进行10内的加减法,让学生在口算的过程中形成感性认识。
加减法口算(50分钟)1.给学生5-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纸上自己练习10以内的加减法。
2.师生一起用倒计时方式,让学生口算,鼓励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口算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在学生完成口算练习后,将部分口算题呈现给全班,逐个请学生上黑板口算答案,并让其他学生检验其答案的正确性。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10分钟)1.考虑生活实际问题,如:书包内有2本书、1支笔,你去买3支笔,现在书包内有几样物品?让学生用所学的加减法解答该问题。
2.分析最后的结果,引导学生思考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以及口算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作业(5分钟)给学生出口算题,并让学生在家中进行练习。
同时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成为学生口算的小秘书,帮助学生提高口算技能。
教学反思这堂加减法课堂上,我们采取了学生为主体的口算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练习逐步提高口算技能。
同时,在生活实际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更容易体会到所学的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指导,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总结口算的经验,进而提高口算能力。
这种口算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口算技能,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教学方式。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5526fbb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16.png)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在教学《10的加减法》这一课时,教者让同学用10个花瓣抛一抛,看看落在桌面上,正面对上有几个,反面向上有几个,然后写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依据这一次抛的结果,能写出几道算式就写几道算式:师:你们的桌上有了花瓣,来抛一抛,依据正反面写算式。
生:老师,我有2个花瓣掉在地上了,怎么算?生:老师,我的花瓣掉在XX同学那里去了。
生:老师,我的花瓣和XX混在一起了。
生:老师,我3个花瓣向上,7个向上。
反思教学需要民主的气氛,适度的探究空间,同学学习数学的自由性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但是教学也是一种圆满的艺术,上述案例中,同学由于上抛太高或方向未掌握好,没有得到料想的效果,老师里课堂纪律很乱。
一班级同学真的很难把握好。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2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时让同学初步把握了10以内数的分与合的基础上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的编排,采纳加法和减法穿插编排的方法,同时留意突出加减法的内在联系,加强操作,启发同学思索。
10以内的加减法,主要是利用数的分与合进行口算。
例如,计算5+3时,先想5和3合成8,所以5+3=8。
又如计算5-3时,先想5可以分成3和几。
由于5可以分成3和2,所以5-3=2。
更重要的是口算加减法训练,在同学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行形式多样的口算练习。
如:把数的组成写成卡片进行练习。
以8可以分成2和6为例,出示卡片既可以看卡片让同学说出数的组成与分解,也可以看卡片说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这部分内容的难点是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要使同学能做两步计算,并记住第一步计算的结果,为学习“凑十法”打下基础。
在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我认为应留意以下几点:1、结合直观演示,理解加减法含义教学加减法的初步熟悉时,要重视同学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
每个例题都要结合操作直观演示,突出说明加减法的含义,以关心同学正确理解和把握。
例如,教学加法时,老师可用教具或手势表示合并,引出加法算式,让同学初步感受加法的含义,即知道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要用加法计算;教学减法时,也可用教具或手势表示〔把去掉的拿走或用手捂住〕,引出减法算式,让同学初步感受减法的含义,即知道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要用减法计算。
冀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以内的加减》教案及反思
![冀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以内的加减》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4f2299c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65.png)
冀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以内的加减》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10以内的加减》是冀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
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 10 以内的数,并学习 10 以内的加减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和直观的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其目标是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背景,如小动物、水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加号、减号和等号,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并能正确计算 10 以内的加减法。
2.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10 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3.能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物演示、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正确计算 10 以内的加减法。
2.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以及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加减法。
四、学情评估: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对数学学习充满好奇和兴趣。
他们在幼儿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数和运算,但对于加减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系统地学习。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具体的实物、图片等进行教学,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3901a5f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f8.png)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第【1】篇〗《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一年组的数学教师路静,下面我将我们团队设计的《10的加减法》一课的课堂生成情况和教学重建做如下反思:一、课堂生成情况1、教学模式设计有效合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本着这一指导思想,我们团队通过精心设计拍手歌复习导入,组织教学,一讲一练,让学生独立与合作,主动参与,从而掌握10的加减法计算。
课堂中我们看到学生做了充足的复习,让学生回忆10的组成,授课过程中教师讲练结合,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更学的快乐,这正说明了我们教学模式设计的合理有效。
2、具体操作符合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依据一年级的学生年龄特点,夏老师灵活运用了“拍手歌”作为主线索,课上积极利用儿歌、等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讲授1+9=10时,花朵教具制作新颖,颜色亮丽,吸引学生眼球,让学生主动抓住颜色的不同来列式计算。
培养了学生独立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也为下一步教授2+8=10做好了铺垫。
3、预期效果达成度高通过本节课的反馈情况看出,课上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展示成果,归纳方法顺利的完成学习目标。
在1+9=10讲授过后,探索3+7=10时,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夏老师在课堂上能主动走到学生小红去进行指导,课上评价语言丰富,鼓励性强,如“你今天真认真倾听”等,同时也能及时关注后排学生。
4、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节课中夏老师以拍手歌为线索,引导学生学习10的加减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汇报展示,师生互动等形式充分掌握本课所学内容。
整节课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学习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节课学生听凑十歌,铅笔游戏,自主合作完成学习人物,体验学习的乐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10以内加减法》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10以内加减法》](https://img.taocdn.com/s3/m/9f8a84ed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10.png)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10以内加减法》
教案:
一、课题:10以内加减法
二、教学目标:
1. 能够准确地进行10以内加减法运算。
2. 能够灵活运用策略解决简单的10以内加减法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简单的10以内加减法问题。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
介绍今天的课题和学习目标,通过提问复习学生对10以内加减法的基本认识。
2. 正式教学:
(1)引导学生观察十位数和个位数的变化规律,帮助他们理解10以内加减法的特点。
(2)通过示例演示和具体练习,逐步引导学生掌握1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和
策略。
(3)通过练习和实践,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技巧,解决简单的10以内加减法
问题。
3. 归纳总结: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和所使用的运算策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基本原理。
4. 拓展练习:
布置相应的习题,巩固学生对10以内加减法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10以内加减法的基本知识和运算方法,通过示例演示和具体练习,让学生掌握了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和策略。
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互动,理解和掌握了所学知识。
但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是有一些学生对运算规律理解不深,
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
下节课可以增加更多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多举例子,多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343da13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b5.png)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一、在教学过程中感悟最大的收获是:1.通过情境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快乐得学习2.在上课前真的要备好课,理清楚思路上课的时候才能不慌张3.在针对低年级的教学时课堂纪律的组织很重要,一些小小的奖励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玩意,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却代表着一种成功和被爱认可。
可以树立起孩子学习的信心。
也可以激发孩子的表现欲望。
4.课件制作一定要清晰,播放顺序要准确二、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的不足:1.在课件的超链接制作了以后忘记在大屏幕上有点点跑针,这样导致想播放的课件没有及时播放出来,打断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变得不连贯了。
如果当时考虑得更细一点,用鼠标的方式来点击超链接就可以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2.在教学《凑十歌》的时候用语不准确,因为由于时间关系根本就不可能学习《凑十歌》应该告诉学生我们是欣赏一下用10的加法编成的《凑十歌》,这样就不会造成说教唱,又没有教,让学生感到有点莫名其妙的感觉。
心里没有底不知道老师到底要他们干什么。
这样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
3.在《找朋友》的活动中,我为了关掉音乐,却不小心弹出来多余的我不准备用的幻灯片,我没有做及时的处理,也会让学生感动莫名其妙。
这些都是对课件和电子白板操作不熟悉的造成的。
以后我一定要好好的练习店子白板的使用,灵活处理鼠标和触摸方式的操控办法。
4.在小组活动后,学生汇报完毕没有及时的要求学生收放学具。
这就需要老师加强常规训练。
让学生在有序的活动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活动的好习惯。
三、当然在教学中我知道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希望大家能够给我多多指出,提出建议和知道。
我将非常感谢,也会非常努力的改进的自己的教学。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5篇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6bc8ae5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8d.png)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5篇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我在《10的加减法》一课的教学中,,培育同学自主学习,合作沟通的看法和习惯,全课以同学为主体、在老师引导下的主动的学习活动,使同学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好玩与有用,表达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下面谈谈我的详细的几点体会:〔一〕教学中,我信任同学,大胆放手让同学去探究、去尝试。
这节课课一开头,以猜为动力,引导同学探究数学的神秘。
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隐秘,依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采纳"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同学在奇怪中思索,在思索中得到逐步提高。
〔二〕爱好是同学最好的老师,是开启学问大门的金钥匙。
学校生假如对数学有深厚的爱好,就会产生剧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别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于是我采纳了“ 数学规律的情景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把课件作为同学学习的工具,这时,信息技术作为了沟通商量、表达的工具。
我把每种关于10的加减算式都以创设生活情景呈现给同学,突破教课书上的利用点子图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让同学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
如在讲授10-1=9这一算式时,在课件的画面上消失一棵大树,上面有10只可爱的小鸟在玩耍,突然一只小鸟飞走了。
这时我在让同学充分观看画面后,让他们说说发生了什么事,并提一个数学问题,提问的同学有权利叫另一名同学回答他的问题。
这样,既有助于同学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又增添了同学学习的主体性。
〔三〕培育同学多元的学习,使同学的思维力量也得到进展。
在教学内容中我设计了“开放题”环节——巧填数,题目是:〔〕+〔〕=10 10-〔〕=〔〕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就是使不同层次的同学都得到肯定的提高,有利于孩子思维发散性的进展。
〔四〕在竞赛中增长信念,培育竞争意识。
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常常制造机会让同学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意,要不断鼓舞他们树立信念,增添士气,胜不骄,败不馁。
10以内数加减法的教学反思(12篇)
![10以内数加减法的教学反思(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745a7f0a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a2.png)
10以内数加减法的教学反思(12篇)10以内数加减法的教学反思篇1在1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过程中,我发觉孩子们对于数的计算还是存在肯定的问题。
尤其是对于一些零基础的孩子来说,数的计算是一时间难以接受,表达在不能快速、娴熟地去完成题目。
而10以内加减法是数学的最基础的学问,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需要到达正确、娴熟。
所以,我就在思索怎样关心学正确、娴熟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材编写的时候,在学习10以内数的熟悉以后,学习加减法之前,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内容,就是数的分与合。
如10可以分成9和1,10可以分成8和2,7和3 组成10,6和4组成10。
分与合对于10以内的加减法来说是一个基础,假如同学能够娴熟把握分与合,那么计算是没有什么大的问题的。
在教授分与合这节课的时候,依据低班级儿童的特点,要采纳多样化的练习形式,使同学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同时还可以组织一些嬉戏。
如手指嬉戏,“我出 1,我出5,5和1合成6”。
又如猜数嬉戏,“这一堆圆片有6个,我用手指盖住一部分,露出的部分是4个,猜一猜,我盖住了几个?”在玩嬉戏的过程中,同学们一方面能够感受到欢乐,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另一方面能够对分与合加强练习,做到寓教于乐,很有意义。
在新授10以内加减法的时候,肯定要让同学动手操作,这时候小圆片就派上了大用场。
如3+2=,可以先摆3个圆片,再摆2个圆片,合起来是5个圆片。
这样用实物再过渡到数字,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是特别有帮助功能的。
在做题目的过程中,同学可以再脑海中呈现摆实物的情景,然后再计算出得数。
虽然一开头,对于同学来说,这样是比较花时间大,但事实上是进展数学思维的基本途径,在计算教学中的操作活动,有利于进展同学的数感。
一班级新生由于生活背景和学前教育的不同,对加减法的理解和计算力量都存在肯定的差异。
在我的两班级里就有这样的状况消失,有些孩子在一分钟内能够完成 15题以上,而有些孩子一开头只能完成10题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广平县胜营镇中心校高双玲
设计思想
在生活中,学生已经大部分掌握10的加减法,在教学中我从他们自身知识背景出发进行教学活动,力求使课堂体现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和趣味化,使他们体会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并根据低年级儿童喜欢活动喜欢游戏的特点,我设计了生动活泼多变的练习。
让学生在游戏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兴趣。
使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第一册第六单元中的“10的加减法”一课,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发展他们的数感。
有关10的加减法在计算教学中比较重要。
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会10的加减法,教学难点是训练学生有条理、按顺序思考。
德育渗透点是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和谐共处。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年龄比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整节课我以秋游这一情境贯穿始终,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学习10的加减法之前已经有7、8、9加减法的铺垫,所以学生对这一类型的加减法比较熟悉,也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而且有很多学生在学前班和家里也已学会了这些计算,所以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熟练。
因此,在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同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以及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也就是算法多样化)。
教学目标:
1、从熟悉的事物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有关10的简单加减问题。
2、列出不同的算式。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提出有关10的简单问题,列出不同的算式。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自然引入
(课件显示情景图)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秋游吗?那就随着音乐跟着老师一起春游吧(同时播放欢快的音乐)。
你看,小河边多美啊,高高的大树,绿绿的青草,青青的河水,引来一群嘎嘎叫的小鸭子,数一数,水里有几只小鸭子,岸上有几只小鸭子,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设计说明:通过设置实际背景,使孩子置身其中,增加实际体验,来吸引孩子学数学,不知不觉地动脑想数学。
】
(二)由扶到放,探索新知
1、师生互动
(1)学生可能围绕小鸭图会提出以下数学问题:
①水里有9只小鸭,岸上有1只小鸭,一共有几只小鸭?
②一共有10只小鸭,有9只下水了,岸上还剩下几只?
③一共有10只小鸭,有1只上岸了,水里还剩几只?
问:求一共有几只小鸭?应用什么方法计算?(加法)
为什么要用加法算?把9和1合起来应该怎样列式?
(出示板书9 1=10;1 9=10)
问:你是用什么方法算9 1=10的?
学生可能说出:①因为9添上1是10;②数出来的;③因为9和1组成10(或10可以分成9和1);④因为会算1 9=10,所9 1=10等等。
师:孩子们算9 1=()的办法可真不少,又怎样求水里还剩几只鸭子?为什么要用减法算?(板书10-1=9)
问:求岸上还剩几只小鸭?又该怎样算呢?(板书:10-9=1)你是用什么方法很快算出10-9=1的?
学生可能会说出:①数出来的;②因为10可以分成9和1(或9和1组成10);③因为9 1=10(或1 9=10;或10-1=9)所以10-9=1等等。
小结:孩子们真棒,不管算加法还是算减法,使用的办法都很多,既可以数,还可以想组成,也可以想加法算加法,想加法算减法。
问:观察刚才我们看小鸭图列出的四个算式,它们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那10、9、1这3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
【设计说明:孩子已经有了9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基础,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回忆、想象将新的学习材料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起了实质性的联系,主动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加以“建构”,迅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加、减法的算法进行了概括,体现了算法多样化]】
2、集体合作
师:刚才,孩子们看小鸭图提出了问题,而且又写出了四个算式,真能干,你看,小河边更热闹了,小鸟也飞来了(伴随舒缓的音乐,课件出示小鸟飞来,其中天空中8只,树上2只)。
数一数,天空中有几只小鸟,树上有几只小鸟?看小鸟图,你又能提出哪些问题,还能写出哪些算式呢?下面分四人小组说一说,比一比,看哪一组说得最好,说出的算式最多。
汇报讨论结果。
一个小组回答不全面别的组可以补充。
可能提出的问题是:
①天空中有8只鸟,树上有2只鸟,一共有几只?算式是:8 2=10;2 8=10;
②树上有10只鸟,飞走了8只小鸟,还剩几只?算式是:10-8=2;
③天空中有10只鸟,停下来2只鸟,还剩几只?算式是:10-2=8;
师:孩子们真能干,通过互相说一说,提出了问题,而且列出了算式,下面教师要考一考大家,你是用什么方法算8 2的?你最喜欢用什么方法算10-2=?[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 师:看小鸟图和小鸭图列出的两组算式,加法算式都等于几?减法算式都从几里面去掉?(10)谁来给我们这节课学的内容取个名字?
揭示课题:10的加减法
【设计说明:在本环节,创设交流合作情景,为孩子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为学习搭建更为开放的舞台】
3、同桌合作,
师:我们来到这么美丽的地方秋游,开心吗?想和身边的小伙伴一起玩个游戏吗?(“抛花列式”的游戏)
规则说明:同桌两个小朋友轮流抛花片(有正反面)在桌上。
一共十个花片一起抛,落在桌面上有正有反,根据正面和反面的情况写出多组算式。
(1)同桌合作操作,写算式。
(2)全班交流算式、算法。
教师请学生把写有算式的纸片贴在黑板上,有漏下的算式其他组补上,从而逐步得到
10的加减法的全部算式。
在得到全部算式的过程中,发现杂乱无章的排列容易重复和漏下。
引导学生用一定的规律整理排列这些算式。
交流方法:①用相同的三个数写成的算式排成一组。
②分加法排一列,减法排一列,加法按第一个数从小到大排,减法按减号后面的数从小到大排。
学生上黑板归类并有序整理写有题组的纸片,即时记忆。
教师激励谈话:小朋友真行!你们通过抛花片,学会了所有10的加减法算式,而且把这些算式有序地排列起来。
想表扬一下自己吗?(老师奖励五角星。
)
(三)轻松一刻,儿歌记忆
师:刚才的游戏运动了一下我们小朋友聪明的脑子,现在让我们来运动一下我们的身子吧。
跟老师一起做做课间操。
师生共同做课间操。
在愉快的音乐声中,教师引导学生说:轻松一刻来到了,我们一起来表演“凑十歌”。
随着优美的音乐,师生共同表演“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
(边动作边说儿歌)“轻松一刻”的课间操活动寓知于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身心。
(四)巩固练习,整理新知
师:愉快的秋游即将结束,小朋友准备要排队回家了。
每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来排队。
要求手拉手的两个人手中的卡片上的数字相加要等于10。
师生互动师范:找呀找呀找朋友,谁是我的好朋友?
我是3来你是几?谁是我的好朋友?(拍手唱)
(这里可以采用小组活动形式,在四大组中活动场面活跃又不会太乱)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秋游,你知道了什么?你认为自己学得怎么样?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我们常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法宝,如何在课堂上真正用上这个工具,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问题。
我认为要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激发学生快乐学习,创造地学习,就要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
一、设计数学游戏,使学生乐在其中。
根据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应该成为低年级的重要形式。
1.儿歌复习游戏。
上课开始我没有用以前的10的组成口诀来进行复习,而是将口诀填入到孩子们熟悉的歌曲中进行复习,势必比一味地与学生对答效果要好。
2.师生互动游戏。
为了测试学生掌握的情况,可以组织师生互动游戏。
我与学生玩“寻找小猫咪”的游戏。
我先扮成小猫“喵”几声,然后学生根据我的几声,再接着“喵”与我的凑成10。
这样既活泼,趣味性强,又提高了学生辨别正误的能力,真是一举两得好办法。
通过一些游戏,学生就会感到学有劲头,学有乐趣,学有所获,由此生发的热爱数学的情感就会自然而然爆发出来。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广开思路。
精彩的问题情境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
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能吸引学生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同时获得美的享
受。
1.提供思考素材。
学生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的,可以进一步诱发学生的思路。
出时以一幅图让学生自由提自己的数学问题,简单得一带而过,新知识板书重点讲解,这样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教师的主体地位。
再后来的几幅图一出示,学生基本上能自己读懂题意,并且能按照要求写出一图四式了。
2.留有思考空间。
当我向学生展示学习素材后,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使学生深深感受到知识的深奥,并可以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