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运用做题方法指引
成语专项 答题技巧

成语题的答题技巧一、望文生义,主观臆断成语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整体性,其含义是约定俗成的;它不是构成它的单个语素义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提供的事件的基础上,在丰富的人文背景下,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抽象概括出来的。
因此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同时必须准确理解成语中一些含有生僻义的关键语素,切忌粗枝大叶,一瞥而过,主观臆断,望文生义。
例1、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例2、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例3、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
例1中“文不加点”中的关键语素“点”,不是“标点”的意思,而是“删改”之意,如果我们不理解它,就可能把意思理解成“写文章不加标点”。
而实际上整个成语是指“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例2中“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冲”是“要冲,交通要道”的意思;它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
例3的“三人成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它比喻谣言或谣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多误作团结力量大。
类似成语还有:五风十雨对簿公堂大快人心屡试不爽久假不归差强人意万人空巷光怪陆离不刊之论涣然冰释空穴来风空谷足音善刀而藏暴虎冯河酒囊饭袋有口皆碑不足为训不以为然人面桃花奇文共赏城下之盟穿云裂石身无长物细大不捐间不容发罪不容诛大方之家等等二、不明语源,不知本义许多成语都有一定的典故来历,或出于古代寓言,或出于历史故事,或出于古代诗文,都有着特定的含义,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追本溯源,不能随意解释,更不能不分场合地乱用。
还有的成语在现代大都使用其引申义或比喻义,但偶尔还会使用其本义,故当成语运用回到其本义时,我们不能视其为错。
例4、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例5、平均主义的思想已成为明日黄花,逐渐在人们的头脑中消失了。
例6、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假如只有一个梨子的时候,孩子们难道不应该让给妈妈吗?例7、节日的秦淮河畔充满了喜庆气氛,灯红酒绿,十分热闹。
初中成语运用答题技巧

初中成语运用答题技巧一、望文生义,主观臆断成语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完整性,其含义是约定俗成的;它不是构成它的单个语素意义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提供的事件的基础上,在丰富的人文背景下,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抽象概括出来的。
因此,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同时必须准确理解成语中一些含有生僻义的关键语素,切忌粗枝大叶,一瞥而过,主观臆断,望文生义。
例1、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例2、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例3、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
例1中“文不加点”中的关键语素是“点”,不是“标点”的意思,而是“删改”之意。
如果我们不理解它,就可能理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而实际是指“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例2中“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冲”是“要冲,交通要道”的意思,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
例3中的“三人成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它比喻谣言或谣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多误作团结力量大。
类似成语还有:五风十雨对簿公堂大快人心屡试不爽久假不归差强人意万人空巷光怪陆离不刊之论涣然冰释空穴来风空谷足音善刀而藏暴虎冯河酒囊饭袋有口皆碑不足为训不以为然人面桃花奇文共赏城下之盟穿云裂石身无长物细大不捐间不容发罪不容诛大方之家等等许多成语都有一定的典故来历,或出于古代寓言,或出于历史故事,或出于古代诗文,都有着特定的含义。
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追本溯源,不能随意解释,更不能不分场合地乱用。
还有的成语在现代大都使用其引申义或比喻义,但偶尔还会使用其本义,故当成与运用回到其本意时,我们不能视其为错。
例4、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例5、平均主义的思想已成为明日黄花,逐渐在人们的头脑中消失了。
例6、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假如只有一个梨子的时候,孩子们难道不应该让给妈妈吗?例7、节日的秦淮河畔充满了喜庆气氛,灯红酒绿,十分热闹。
如何做好成语运用的复习指导

如何做好成语运用的复习指导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两个层面,即能够正确理解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能根据语境正确运用熟语。
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
近年高考对熟语的考查比较稳定,以考成语为主,也有个别省份综合惯用语、歇后语考查。
考查形式以辨析成语正误为主,大都采用四选一的客观选择题,也有个别省份出现了一些主观题型。
题量与分值也比较稳定,一般为一道选择题,3分。
考查的重点与难点在结合语境辨析熟语使用是否正确,要求考生能正确理解熟语的含义和用法,能根据具体语境排除命题者设置的干扰项。
所以复习成语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方法。
二、理清两个重点①理解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②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三、讲解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的方法具体复习讲解如下:一、了解成语的特点。
历年高考对成语的考查,主要是要求我们能根据具体的语境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当。
而要正确判断成语运用是否恰当,就必须了解成语的意思,明确成语的使用范围、对象及褒贬色彩等情况。
在复习中,只要针对这些情况,从了解成语的特点出发,加强练习,勤于积累,就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平时对成语的练习、积累,都要注意。
一般说来,成语具有古语性、定型性、完整性的特点。
1、古语性。
有的成语中保留了古汉语词语的意思或用古汉语语法结构。
如“不过尔尔”中,前一个“尔”是“如此、这样”的意思;后一个“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意思是“也不过如此而已,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又如“时不我待”,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应理解为“时不待我”,“不我待”是“不待我”的倒装。
意思是“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抓紧时间”。
2、定型性。
成语的结构不能随意变动,也不能随意换字或增减字。
如“入木三分”不能说“三分入木”。
“入木三分”来源于古籍记载,说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工人用刀刻时发现墨迹渗入有三分深。
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比喻见解、议论深刻。
如果说成“三分入木”就不是其原意了。
中考语文:“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题型的解题技巧!

中考语文:“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题型的解题技巧!“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作为中考语文的必考题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出错率却极高,很多同学在做题过程中毫无头绪,全凭感觉答题,结果可想而知。
“词语辨析”只能靠死记硬背吗?不,其实这类题也是有技巧的,只要掌握解题方法,答题也可以很轻松!考点归纳词义的解释;同义词或近义词的辨析;具体语境中词语不同含义的理解;关联词的使用;成语的理解与运用等。
解题思路(1)仔细辨析词语的细微区别,可从使用的范围、场合、程度以及固定搭配等方面考虑。
(2)对于成语,一要了解其意思,二要从其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使用范围、前后搭配、比喻义、具体语境等方面思考使用的正确与否。
包括准确理解基本义、褒贬义、引申义、比喻义以及深层含义和特殊意义等。
基本概念1正确理解词义词有单义和多义之分。
单义词大多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科学术语、外来词和新造词。
汉语中大量的词是多义词。
凡是表示多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叫多义词。
一个多义词不论它的义项有多少个,其中必有一个是本义,其它的意义是从这个本义发展变化而来。
意义发展变化的途径有两种:引申和比喻。
2引申和比喻引申义: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
因此引申义与本义在意义上或多或少有一种“子与母”、“流与源”的关系。
学习时要记住本义,学会引申。
比喻义: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
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上的比喻不同。
词的比喻义虽然最初是通过比喻用法逐渐形成的,但它已经成为词的一个新的固定意义,为群众所接受;而比喻修辞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打比方;本体和喻体间无固定搭配关系。
一个本体可以有多个喻体。
做题时要结合语境对词语的含义进行具体分析。
3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的感情色彩分为三种: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褒义词是带有赞许、肯定、喜爱、尊敬等感情色彩的词。
如秀美、壮丽、谦逊、刚强等。
贬义词是带有贬斥、否定、厌恶、鄙视等感情色彩的词。
如笨、奸诈、卑劣、渺小等。
国考点睛:言语理解中“成语”如何运用

国考点睛:言语理解中“成语”如何运用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的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一般来自典故、寓言和古代诗文等。
对于成语的考查通常以辨析和搭配的情况出现,因此考生主要从两个方面予以把握,一是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二是正确地使用、运用成语。
由于成语是多年沿袭下来的固定搭配,因此在使用上比较缺乏理据性。
考生首先要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包括原意、引申义及比喻用法。
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到技巧性,即结合题目表达的各种特点,通过比较成语的准确含义、感情色彩、特殊用法、使用范围、搭配特点、语法功能、语句的逻辑性等多个方面进行筛选甄别。
关于上述核心技巧技巧的实际运用见下文中的历年真题讲解。
明代工艺品的名字大都先强调年号,然后再强调东西本身。
但景泰蓝不是在景泰年间出现,而是在元代就出现了。
到了景泰年间,皇家的重视使它______,因此有了今天这样一个通俗易懂且带有文学色彩的名字——景泰蓝。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如日中天B. 声名鹊起C. 享誉中外D. 名声大噪【答案】 B【解析】一道成语辨析题。
A项“如日中天”是指好像太阳正在天顶,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
B项“声名鹊起”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
C项“享誉中外”是指好的声名国内国外均知道。
D项“名声大噪”是指由于名声高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根据文段的表述可知景泰蓝早在元代就已出现,正是由于“皇家的重视”才使得景泰蓝的知名度得以迅速提高,B项最为符合文意。
研究发现,睡眠存在障碍与很多疾病有着难以______的联系。
有时候通过改善睡眠状况,可连带对另一种疾病的治疗起到______的功效。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区分釜底抽薪B. 确认投石问路C. 割裂一石二鸟D. 分割正本清源【答案】 C【解析】一道实词辨析与成语辨析相结合的题目。
根据文意表达,可知第一组词要与“联系”搭配,首先排除A项的“区分”和B项的“确认”,而D项“分割”一词与“联系”也搭配不当。
成语运用做题方法指引

成语运用做题方法引导一、当作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能否协调。
例 1.从高处瞭望,辽阔的绿色大平原上,几座白色的油井房星罗云布,煞是美丽。
分析:成语“星罗云布” 的意思是形容数目好多,分布的范围很广,而“几座白色的油井房”则说明很稀罕。
这样两者的意思恰好相反,互相矛盾,因此该成语使用有误。
二、当作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能否符合,能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例 2.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又无系统的训练,小张的工作老是千疮百孔,很让领导和同事无奈。
分析:成语“千疮百孔”犯了“大词小用”的错误。
它原来比喻损坏很严重或弊端好多,这里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工作失误,词义过重,夸张失度。
三、当作语的褒贬感情色彩能否适合所在的语境。
例 3.班会上,他侃侃而谈,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钦佩。
分析:成语“侃侃而谈”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不做检查研究,滔滔不停地胡说一通,是个贬义词,而本句主要意思是赞誉同学的出从口才,明显该成语不切合该句语境。
四、当作语合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能否造成张冠李戴。
例 4.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停。
分析:成语“滔滔不停” 是形容说话好多,连续不停,其合用对象是“人” ,这里用来描绘汽车,明显是不适合的。
五、当作语运用能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
例 5.昨年暑期,妈妈领我去了桂林,那边的行云流水,让人感觉琳琅满目。
分析:成语“行云流水”是比喻文章的布局和发展很自然,就像行动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同样,不受拘束,而句中因为望文生义,把它理解成了优美的自然风景,明显与语意不符,致使了使用的错误。
六、当作语运用能否因忽略组成语素的地点而造成形近混杂。
例 6.在平常学习中,假如我们合理运用兼顾方法,就会事半功倍。
分析:成语“事半功倍”的意思是形容花销的劳力大,收到的收效小,而句中却把它跟其语素地点不一样、语意也完整相反的成语“事半功倍”混杂了。
七、当作语运用能否因忽略成语的整体性,只断取此中个别语素的意义而造成成语意义与句义相悖。
成语运用题解题技巧

成语运用题解题技巧(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成语运用题判断成语是否误用通常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一)语意重复类成语使用中的意义重复是指句中已含有与成语本身的意义相互重叠或重复的部分,进而造成使用失当。
语意重复,尤其是那种比较隐蔽的语意重复--不表现为字面上的重复,是成语使用中的一种常见而疑难的错误类型。
学生在解答成语辨析题时需要观其形、明其义,辨其用法,联系语境,考虑成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是否有意义重复的现象。
1.他恶习不改,整日沉迷于赌之中,最后弄得倾家荡产,这完全是由于他咎由自取。
(咎由自取指罪过或灾祸都由自己惹来的,其意义与"由于"重复。
)2.他拿自己那篇不像样的文章到处炫耀,也不怕被大家贻笑大方。
(贻笑大方指被行家讥笑,本身含被动语气。
)3.这本拼凑起来的"名家"短篇小说集,几乎没有精彩之作,顶多有一两篇基本上还差强人意。
("差强人意"指大体上使人满意,与"基本"的意义重叠。
)4.那张合影中,左边站着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站着许多莘莘学子。
("莘莘"是形容众多,与"许多"相重复)5.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难言之隐"的"隐"与"苦衷"重复)6.江姐在狱中虽然全身被敌人打得遍体鳞伤,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
("全身"与"遍体鳞伤"的"遍体"重复)7.绵延七八年,祸及半个中国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人民"与"生灵涂炭"的"生灵"重复)(二)望文生义类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通过字面意义简单地理解成语的涵义,导致使用错误。
高考成语类试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高考成语类试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学习、积累成语是为了使用。
近几年高考试卷“正确使用词语”的考查中,重在考查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现将高考成语类试题的一些解题思路与方法整理归纳如下:01要切实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要望文生义从成语的来源看,有的来自历史故事、有的来自古诗文,是根据这些故事或古诗文的内容掐头去尾抽象概括出来的精髓,它包含着深刻的思想意义和教育意义。
对这些成语我们绝不能简单地照字面意思作望文生义的理解。
例如:1. 凿壁偷光——不能把它解释为:小偷挖墙入室,把别人的东西偷得干干净净。
如这样理解就大错而特错了。
而它的实际意思是:凿开墙壁,借助邻居的灯光读书。
此成语出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后来就用“凿壁偷光”来形容勤学苦读。
2. 文不加点——有的同学把它解释为:写文章不加标点。
如果这样按今天常用的字面义,对“点”字进行望文生义地理解,是会贻笑大方的。
而成语的实际意思是:指写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此成语出自《文选·祢衡<鹦鹉赋>序》:“衡因为赋,笔不停缀,文不加点。
”此类容易望文生义的常见成语还有:差强人意、不刊之论、不易之论、首当其冲、万人空巷、目无全牛、久假不归、为之侧目、从井救人、不赞一词、口血未干、明日黄花、目不窥园、再作冯妇、七月流火、述而不作、登高自卑、尾大不掉、河鱼之患、不忘沟壑、悼心失图、南州冠冕、一定不易、具体而微等。
02要切实把握成语的结构特征不要截肢成语含意成语为固定短语,在结构上已凝固成形,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其意义构成并非简单相加,更不能胡乱、随意地理解。
我们应该根据其结构特征来理解掌握。
例如:1. 不学无术——从结构上看,它是由两个动宾构成的并列结构,而不是主谓结构。
此成语理解的难点在“学”、“术”二字上:学,是名词“学识”、“学问”,并不是动词“学习”;术,是“技术”、“本领”。
成语运用题解题技巧例说

成语运用题解题技巧例说方法指引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
例1.从高处眺望,辽阔的绿色大平原上,几座白色的油井房星罗棋布,煞是好看。
解析:成语“星罗棋布”的意思是形容数量很多,散布的范围很广,而“几座白色的油井房”则说明很稀少。
这样二者的意思刚好相反,相互矛盾,所以该成语使用有误。
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例2.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又无系统的训练,小张的工作总是千疮百孔,很让领导和同事无奈。
解析:成语“千疮百孔”犯了“大词小用”的错误。
它本来比喻破坏很严重或弊病很多,这里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工作失误,词义过重,夸张失度。
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
例3.班会上,他夸夸其谈,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
解析:成语“夸夸其谈”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不做调查研究,滔滔不绝地乱说一通,是个贬义词,而本句主要意思是赞扬同学的出从口才,显然该成语不符合该句语境。
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
例4.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
解析:成语“滔滔不绝”是形容说话很多,连续不断,其适用对象是“人”,这里用来描述汽车,显然是不恰当的。
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
例5.去年暑假,妈妈领我去了桂林,那里的行云流水,让人感到美不胜收。
解析:成语“行云流水”是比喻文章的布局和发展很自然,就像行动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不受拘束,而句中由于望文生义,把它理解成了优美的自然景色,显然与语意不符,导致了使用的错误。
六、看成语运用是否因忽视构成语素的位置而造成形近混淆。
例6.在日常学习中,如果我们合理运用统筹方法,就会事倍功半。
解析:成语“事倍功半”的意思是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而句中却把它跟其语素位置不同、语意也完全相反的成语“事半功倍”混淆了。
七、看成语运用是否因忽视成语的整体性,只断取其中个别语素的意义而造成成语意义与句义相悖。
高考语文成语题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成语题答题技巧高考语文成语题答题技巧●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
如“坐而论道”“顶礼膜拜”“生财有道”是贬义;“急公好义”是褒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尤其是有些成语是不能带宾语的,要注意,如“出奇制胜敌人”“漠不关心人民疾苦”“司空见惯这些现象”等。
●注意一些近义成语的混用,如“耸人听闻”和“骇人听闻”、“临危授命”和“临危受命”等。
●注意成语的使用与语境重复,如“三令五申地强调”“在心中耿耿于怀”“背地里阳奉阴违”●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
如“坐地分赃”。
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特别注意两用甚至多义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如,洁身自好,昏天黑地,不偏不倚【示例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继中大在唐家湾建分校后,清华大学科技大楼毗邻而建,人民大学、北师大、北理工等重点高校也纷至沓来;这里以中大珠海校区为先驱的大学城业已形成。
B.邵经理催小刘尽快赶到扬州玉器厂进修学习,小刘嘴上应付着,背地里却阳奉阴违,仍每天往返于苏州和上海之间。
C.“年画虎”事件使陕西省林业厅名声扫地,关克乃至朱副厅长的诚信受到质疑,人们也开始怀疑他们以前一言九鼎的所谓诚信植保的话语了。
D.当今社会高度重视人们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他虽然颇有才华,但性情孤僻,卓尔不群,因此不能得到公司的重用。
【答案】A(“阳奉阴违”与“背地里”重复;“一言九鼎”形容某人说话的起决定作用,这里搭配不当,可用“言之凿凿”。
D,卓尔不群:超越别人,不同一般。
褒义。
)【示例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当今传媒界,炒作成风、虚假成灾,在追名逐利甚嚣尘上的污浊氛围中,季羡林主动摘冠脱冕的高风亮节之举,犹如一束亮光,石破天惊,令人耳目一新。
B.对于违法违纪的政府机关法人,我们是否应该对他们保持足够的宽容,并期待他们自己幡然悔悟,重新做人呢?C.在此之前,朝鲜始终坚持朝美双边会谈,拒绝日、韩参加,而美国始终拒绝同朝鲜进行单独会谈,双方僵持不下,一时箭在弦上。
成语题答题方法

成语题答题方法
答题方法:
1. 理解成语的意思:首先要明确每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理解其背后的故事或象征。
可以通过查阅词典、相关资料或者向他人请教来加深理解。
2. 掌握成语的来源:了解成语的起源和由来有助于记忆和理解。
有些成语是根据历史故事、寓言或文化传说而来的,了解这些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内涵。
3. 学会推敲成语的意义:成语往往具有比较抽象的意义,需要学会推敲和联想。
可以尝试将成语拆分成单个字,再结合上下文进行推测,从而找到最合适的答案。
4. 多阅读多积累:多读书、多看文章可以提高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通过不断接触成语的使用场景和上下文,积累更多的例句和用法,可以更好地应对成语题。
5. 练习做题:做一些成语题来提高对成语的熟悉度和运用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专门的成语题库或者参加成语比赛,
通过实践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总之,成语题的答题方法主要包括理解成语的意思、掌握成语的来源、推敲成语的意义、多阅读多积累和练习做题。
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提高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更好地回答成语题。
成语做题技巧

成语做题技巧你积累的成语不一定都会考到,所以平时要培养语感,多读课文。
其实很多成语都是出自语文课文的,在上新课的要都留意书上的成语,这对你以后的学习有帮助。
如果你是毕业班的学生,在平时积累的东西要记住,不能看一眼就忘,下次再去翻意思。
下面有几种方法。
1、排除法适用于选错的题目有些成语是褒义的,用在相反的语境里,很明显的可以选出比如:史无前例,这是褒义词,不能说小偷的手法史无前例。
2、根据感情色彩这个方法和第一种有点像,也是根据语境来分析,有些题目还是要靠语感来判断。
3、不望文生义这个主要针对你没见过,不知道其意思的成语,有些成语却是古怪,很多都是有典故的,不知都也很正常,这个时候你不要慌,想一些看着好像意思对的,就是按照成语表面意思翻译很顺,这些词基本上都是错的。
4、根据针对的对象有些词看着他放在句子里很合适,但是他有他专门修饰的对象。
比如,修饰物的,不能修饰人。
又如,专门修饰某一物的,不能用来修饰别的东西。
1.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在大会上的即兴讲话逻辑严密,语无伦次,博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B.正因为他有海誓山盟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就。
C.他们发现自己陷入了峰回路转的绝境,一片惊慌,胡蹦乱跳。
D.走在上学的路上,我经常萍水相逢一些老朋友。
2.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2005年10月12日至17日,历经5天5夜115小时,费俊龙、聂海胜圆满完成了举世瞩目的太空之旅。
B.“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言简意赅,寓意深远,在对比中把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
C.美国总统布什和到访的英国首相布莱尔5月25日在华盛顿公开承认,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犯有无可非议的错误。
D.目前中学语文教学的最大弊端是教师对课文条分缕析,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形成,也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慢慢地,你就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以此作为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成语运用题解题技巧

成语运用题解题技巧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成语运用题解题技巧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
例1:从高处眺望,辽阔的绿色大平原上,几座白色的油井房星罗棋布,煞是好看。
解析:成语“星罗棋布”的意思是形容数量很多,散布的范围很广,而“几座白色的油井房”则说明很稀少。
这样二者的意思刚好相反,相互矛盾,所以该成语使用有误。
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例2: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又无系统的训练,小张的工作总是千疮百孔,很让领导和同事无奈。
解析:成语“千疮百孔”犯了“大词小用”的错误。
它本来比喻破坏很严重或弊病很多,这里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工作失误,词义过重,夸张失度。
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
例3:班会上,他夸夸其谈,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
解析:成语“夸夸其谈”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不作调查研究,滔滔不绝地乱说一通,是个贬义词,而本句意思是赞扬同学的出众的口才,显然该成语不符合该句语境。
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
例4: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
解析:成语“滔滔不绝”是形容说话很多,连续不断,其适用对象是“人”,这里用来描述汽车,显然是不恰当的。
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
例5:去年暑假,妈妈领我去了桂林,那里的行云流水,让人感到美不胜收。
解析:成语“行云流水”是比喻文章的布局和发展很自然,就像行动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不受拘束。
而句中由于望文生义,把它理解成了优美的自然景色,显然与语意不符,导致了使用的错误。
六、看成语运用是否因忽视构成语素的位置而造成混淆。
例6:在日常学习中,如果我们合理运用统筹方法,就会事倍功半。
解析:成语“事倍功半”的意思是形容花费的气力大,收到的成效小,而句中却把它跟与其语素位置不同、语意也完全相反的成语“事半功倍”混淆了。
成语运用题解题技巧

精品文档整理2011年9月21号成语运用题解题技巧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
例1:从高处眺望逗号辽阔的绿色大平原上逗号几座白色的油井房星罗棋布逗号煞是好看。
解析:成语“星罗棋布”的意思是形容数量很多逗号散布的范围很广逗号而“几座白色的油井房”则说明很稀少。
这样二者的意思刚好相反逗号相互矛盾逗号所以该成语使用有误。
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逗号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例2: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逗号又无系统的训练逗号小张的工作总是千疮百孔逗号很让领导和同事无奈。
解析:成语“千疮百孔”犯了“大词小用”的错误。
它本来比喻破坏很严重或弊病很多逗号这里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工作失误逗号词义过重逗号夸张失度。
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
例3:班会上逗号他夸夸其谈逗号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
解析:成语“夸夸其谈”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不作调查研究逗号滔滔不绝地乱说一通逗号是个贬义词逗号而本句意思是赞扬同学的出众的口才逗号显然该成语不符合该句语境。
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
例4:高速公路上逗号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
解析:成语“滔滔不绝”是形容说话很多逗号连续不断逗号其适用对象是“人”逗号这里用来描述汽车逗号显然是不恰当的。
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
例5:去年暑假逗号妈妈领我去了桂林逗号那里的行云流水逗号让人感到美不胜收。
解析:成语“行云流水”是比喻文章的布局和发展很自然逗号就像行动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逗号不受拘束。
而句中由于望文生义逗号把它理解成了优美的自然景色逗号显然与语意不符逗号导致了使用的错误。
六、看成语运用是否因忽视构成语素的位置而造成混淆。
例6:在日常学习中逗号如果我们合理运用统筹方法逗号就会事倍功半。
解析:成语“事倍功半”的意思是形容花费的气力大逗号收到的成效小逗号而句中却把它跟与其语素位置不同、语意也完全相反的成语“事半功倍”混淆了。
成语运用题解题技巧

成语运用题解题技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成语运用题判断成语是否误用通常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一)语意重复类成语使用中的意义重复是指句中已含有与成语本身的意义相互重叠或重复的部分,进而造成使用失当。
语意重复,尤其是那种比较隐蔽的语意重复--不表现为字面上的重复,是成语使用中的一种常见而疑难的错误类型。
学生在解答成语辨析题时需要观其形、明其义,辨其用法,联系语系语境,考虑成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是否有意义重复的现象。
1.他恶习不改,整日沉迷于赌之中,最后弄得倾家荡产,这完全是由于他咎由自取。
(咎由自取指罪过或灾祸都由自己惹来的,其意义与"由于"重复。
)2.他拿自己那篇不像样的文章到处炫耀,也不怕被大家贻笑大方。
(贻笑大方指被行家讥笑,本身含被动语气。
)3.这本拼凑起来的"名家"短篇小说集,几乎没有精彩之作,顶多有一两篇基本上还差强人意。
("差强人意"指大体上使人满意,与"基本"的意义重叠。
)4.那张合影中,左边站着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站着许多莘莘学子。
("莘莘"是形容众多,与"许多"相重复)5.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难言之隐"的"隐"与"苦衷"重复)6.江姐在狱中虽然全身被敌人打得遍体鳞伤,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
("全身"与"遍体鳞伤"的"遍体"重复)7.绵延七八年,祸及半个中国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人民"与"生灵涂炭"的"生灵"重复)(二)望文生义类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通过字面意义简单地理解成语的涵义,导致使用错误。
考查成语使用时利用望文生义可以增加考生的失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运用做题方法指引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
例1. 从高处眺望,辽阔的绿色大平原上,几座白色的油井房星罗棋布,煞是好看。
解析:成语“星罗棋布” 的意思是形容数量很多,散布的范围很广,而“几座白色的油井房”则说明很稀少。
这样二者的意思刚好相反,相互矛盾,所以该成语使用有误。
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例2. 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又无系统的训练,小张的工作总是千疮百孔,很让领导和同事无奈。
解析:成语“千疮百孔”犯了“大词小用”的错误。
它本来比喻破坏很严重或弊病很多,这里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工作失误,词义过重,夸张失度。
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
例3. 班会上,他夸夸其谈,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
解析:成语“夸夸其谈”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不做调查研究,滔滔不绝地乱说一通,是个贬义词,而本句主要意思是赞扬同学的出从口才,显然该成语不符合该句语境。
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
例4. 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
解析:成语“滔滔不绝”是形容说话很多,连续不断,其适用对象是“人”,这里用来描述汽车,显然是不恰当的。
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
例5. 去年暑假,妈妈领我去了桂林,那里的行云流水,让人感到美不胜收。
解析:成语“行云流水”是比喻文章的布局和发展很自然,就像行动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不受拘束,而句中由于望文生义,把它理解成了优美的自然景色,显然与语意不符,导致了使用的错误。
六、看成语运用是否因忽视构成语素的位置而造成形近混淆。
例6. 在日常学习中,如果我们合理运用统筹方法,就会事倍功半。
解析:成语“事倍功半”的意思是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而句中却把它跟其语素位置不同、语意也完全相反的成语“事半功倍”混淆了。
七、看成语运用是否因忽视成语的整体性,只断取其中个别语素的意义而造成成语意义与句义相悖。
例7. 当我国羽坛健儿在今年的苏迪曼杯决赛中,以三比零战胜印尼队勇夺冠军的那一刻,体育馆内爆发出振聋发聩的欢呼声。
解析:成语“振聋发聩”的意思是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到,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而该句在使用中,只断取了“振聋”的意思,却抛弃了“唤醒糊涂的人”之义,从而导致误用。
八、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例如:听了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解析:成语“忍俊不禁”的意思是忍不住笑,与后面的“笑了起来”意思雷同,所以纯属多余。
总之,我们在解答成语使用试题时,一定要认真审视句意,根据句意来判断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
同时,在日常读书和写作中,要注意正确使用成语,碰到拿不准的,就得勤查词典,这虽是笨功夫,但不失为最有效的方法。
范例展示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是长期以来人们将一些事件、典故和道理用精辟的语言概括形成的。
近年来中考语文对成语的考查分量逐年增加,其中大多以判断成语使用正确与否的形式出现。
现将一些在中考中常出现又比较容易误解的成语摘出以便正确判断。
1.栩栩如生例:扬州茱萸湾公园成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一些遭伤害的野生动物又栩栩如生了栩栩:生动的样子。
这个成语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说野生动物栩栩如生显然不合适。
2•济济一堂例:泰州繁华的商业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济济一堂,形容很多人聚集在一起。
商业街上观光购物的人不可能只聚集在一处,可换用“络绎不绝”。
3.无可非议例:美国总统布什和到访的英国首相布莱尔 5 月25 日在华盛顿公开承认,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犯有无可非议的错误。
无可非议是说没什么可以指责的。
既然在伊拉克问题犯有错误,这当然应该受到指责。
例句用无可非议显然是错误的。
4.可歌可泣例:大学生洪战辉带着妹妹上大学的事迹令人感动,他被评为2005 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真是可歌可泣。
可歌可泣,一般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
这个成语感情色彩相当浓烈,洪战辉的事迹还达不到可歌可泣的程度,可用“可喜可贺”替换。
5 .巧夺天工例: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巧夺天工,形容技艺高超,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
桂林山水黄山松都是自然的杰作,并不是人工的东西,用“巧夺天工”夸赞天然景致是不合适的。
6.销声匿迹例:长达四个多小时的2006 年春节晚会伴着新春的钟声和人们的祝福销声匿迹了。
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或不公开露面,一般用来形容人。
例句说的是春节晚会,用销声匿迹形容显然是不当的。
7.忘乎所以例: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忘乎所以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忘乎所以,常常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这个成语带有贬义色彩。
例句赞扬的是人的读书精神,用这个成语显然与整句话的语境不符。
8.美轮美奂例:博物馆里保藏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鱼、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美轮美奂,一般用来形容“房屋的高大华丽”,这里用来形容“石刻作品” 中的“花鸟虫鱼”和“人物形象”,显然是陈述对象的误用。
9.振聋发聩例:当我国羽坛健儿在今年的苏迪曼杯决赛中,以三比零战胜印尼队勇夺冠军的那一刻,体育馆内爆发出振聋发聩的欢呼声。
振聋发聩,这个成语原意是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
但现在侧重于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例句指的是欢呼声很大,可用“震耳欲聋”替换。
10 .行云流水例:去年暑假,妈妈领我去了桂林,那里的行云流水,让人感到美不胜收。
行云流水,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像飘浮着的云和流动的水一样。
例句说的是桂林山水,是自然景物,显然不能用这个成语。
11 .刮目相看例:一个初一的学生,竟能写出如此漂亮的字,真叫人刮目相看。
刮目相看,这个成语是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例句说的是初一学生有一手漂亮字,并没说对他以前的看法,可用“另眼相看” 替换。
12 .惟妙惟肖例:凡是优秀的演员,总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演得惟妙惟肖。
惟妙惟肖,一般形容艺术技巧好,描写、模仿得非常逼真。
例中讲的是剧中人物,可用“活灵活现”替换。
成语误用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对成语理解不准确,要准确地运用成语,必须靠平时日积月累。
跟踪训练A 一时间,漫天的大雾把什么都遮没了,远处的电线杆也躲得杳无音讯。
B.这部轻喜剧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人们所有的烦恼都涣然冰释了。
C.参加保险虽不能使人化险为夷,但却能在灾难不期而至时,使投保者得到一笔赔偿,尽量减轻损失。
D •王宝森之流贪污腐化,挥霍浪费国家财产,他的人格可说是不名一文。
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 据报道,山东的几个老乡确实修过机器,也到过大亚湾核电站,但为首的那位老兄不是农民,而是地地道道的有几十年工龄的工人,修的也不是什么洋人修不了的机器,而是人家根本不屑一顾的破烂玩意儿,所谓“震” 住洋专家一说纯属无稽之谈。
B.让国旗、军旗和区旗邀游太空这一举措的始作佣者,是两位在五星红旗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人……C.这几天,美国的一些国会议员和前政府官员还接连发表谈话或给克林顿总统写信,认为轰炸顶不了事,要干就干个痛快,派出地面部队,推翻萨达姆,另立新政府。
这就更与联合国的有关决议本末倒置。
D •作为全市读书竞赛活动的倡导者,中共邢台市委副书记王三堂曾对一次社会调查疾恶如仇:相当一部分家庭买书。
藏书数量较少,读书、用书的情况更是不容乐观,业余时间打麻将、泡酒馆引发了不少不愉快的事情。
A 报到那天,我在陌生的教室里与五十多位同学不期而遇。
B 有人说:“生活提高了,生产就会提高。
”这真是舍本逐末的说法。
C.他们个个生机勃勃,决心大干一场。
D .这篇文章观点十分新颖,见解十分深刻,的确不同凡响。
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 敌人被打跑了,但战士们知道,他们不会甘心,一定会重整旗鼓的。
B.房租、邮费、电话费等,每个月都要近千元,若再开展活动,开支是左右为难了。
C.我相信他说的话是真实的,为什么要怀疑别人、杞人忧天呢?D .对各种自然灾害不能麻痹大意,必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5、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 .西方诗歌很难译得形神兼备,理性上我一贯赞同忠实,然而伴随忠实而来的板滞或晦涩又常使我意兴阑珊。
B.因为临时有事,我未能去黄浦码头为他们送行,第一次也是恨一的一次对朋友失约,对此我一直耿耿于怀。
C.“神来”、“顿悟”,不是自然的水到渠成,而是经过千锤百炼之后,必然会产生的瓜熟蒂落。
D.他在选择高考志愿的第一志愿学校时,既想报清华大学,又想报北京大学,总是见异思迁。
6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水浒传》的故事流传了几百年,书中的许多段落已深入人心,妇孺皆知B.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有识之土提醒人们要警惕新纳粹势力起死回生。
C.要在学术上推波助澜,并不是抛弃国学,国学的精粹不但不能丢,有些还应深入研究。
D •扮演蔺相如、伍子胥等人物的都是9至11岁的小演员,他们栩栩如生的演出展现了我国京剧艺术后继有人的兴旺景象。
7、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 •斯韦思林杯终于回到了我们的怀抱!当普天弹冠相庆时,人们不由得不佩服蔡振华在用人上的眼光与胆量。
B 上海一个钢厂厂长,伪装清廉好些日子,直到被捕那天还在座谈会上夸夸其谈他反腐倡廉的经验体会呢!C •石狮人爱读书绝非有钱人的附庸风雅,而是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谋生存、求发展的一种需要。
D •不论什么时候,她都是如坐春风,自由自在地发表她的观点。
8、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 他们打得你死我活,好像有不共戴天之仇。
B.人民组织起来和杀人放火、惨绝人寰的日寇英勇斗争。
C.他妈妈一进来,我们全寝室的人不谋而合地站了起来。
D •听到这消息,他觉得天在旋,地在转,头重脚轻,身子情不自禁地摇晃起来。
9、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 足球比赛正在紧张地进行,在场的观众不时地为首当其冲的运动员喝彩,为落后者加油鼓劲。
B孩子应该干、可以干的事情,要让他们自己去干,父母不要评头论足。
C.宋老师针对班上学生学习成绩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因材施教,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D .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及时地向全党敲响了警钟。
10、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 一座座新建的楼房,一排排电视天线,短短三年,故乡已经面目全非了。
B.我军识破敌人的神机妙算,提前赶到了沪定桥,把他们消灭在河对岸。
C.看来,作者是怀着激动的心清,写下这行云流水般的篇章的。
D .保育院的孩子,一个个都是肥头大耳,面红耳赤,身体棒着哩!11、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