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重点复习题

合集下载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单元试卷、期中期末总复习试卷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单元试卷、期中期末总复习试卷

第一单元全练全测1.空气存在于我们________,是无色、________、透明的。

2.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压缩空气,空气质量________,但体积________。

3.自行车上利用了压缩空气的部件是________。

4.空气很轻,但有________,占据________,可以被压缩。

5.1783年,法国人利用______________的原理,成功制造出载人的热气球。

6.风是由________形成的。

7.用充气筒吹气球,气球会鼓起来,这说明空气能________。

二、判断题。

(10分)1.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它不占据空间。

()2.由于我们看不见空气,因此无法对空气进行观察研究。

()3.空气被压缩得越厉害弹性越大。

()4.空玻璃杯竖直倒扣在水槽里,当玻璃杯倾斜时,发现有空气跑出来。

()5.土壤颗粒间的空隙被空气占据着。

()6.因为空气很轻,所以我们无法测量空气的质量。

()7.空气有一定的质量,但是质量很轻。

()8.在没有风的时候,烟囱里冒出的烟会向下走。

()9.冷空气下降,是因为冷空气比较重。

()10.冷热空气的循环形成了风。

()三、选择题。

(20分)1.下列不属于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是()。

A.喷水壶B.射钉枪C.电风扇2.足球里装的是()。

A.棉花B.热空气C.压缩空气3.下列现象中不能让周围的人感知到空气流动的是()。

A. B. C.4.空气总是在()运动的。

A.向上B.向下C.循环5.相同的两个气球,吹大后和原来相比要()。

A.重一些B.轻一些C.一样重6.先将一个纸团塞在一个杯子的杯底,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在水中,杯底的纸团不会接触到水,这主要是因为空气()。

A.有质量B.占据空间C.能流动7.有一瓶装满空气的玻璃瓶,我们可以往里面打进一些空气,也可以从瓶中抽出一些空气,这种现象说明()A.空气只可以被压缩B.空气只可以被扩张C.空气既可以被压缩,也可以被扩张8.下面的物体中,()是利用压缩空气有弹性的性质制成的。

2020年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及试题全册

2020年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及试题全册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重点复习题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1.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我想到了(农业研究)、(实验分析)、(医学研究)、(珠峰测量)、(航天探索)……2.我们做过的类似科学家的活动有:(看小鸡出壳)、(看自己的影子)、(观察蚂蚁)、(拆玩具)、(看电视机里有什么)等。

3.(好奇心)让我们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并驱使我们不断地寻找问题的答案。

4.(琴纳)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5.科学探究的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6.我知道的科学家的名字有:(琴纳)、(爱迪生)、(居里夫人)、(李时珍)、(袁隆平)、(牛顿)……7.英国人(罗杰特)发现了人眼具有(暂时记忆能力)。

(电影)就是根据他解释的原理制作的。

8.纸鹦鹉站起来的秘密是(重物在支撑点的下面)。

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1.校园里(小花)、(小草)、(树木)、(小鸟)、(蝴蝶)、(毛毛虫)、(蚂蚁)、(蜻蜓)、(蜜蜂)等都是有生命的。

2.自然界中的物体可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两大类。

(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没有生命的物体)叫做(非生物)。

3.有生命的物体的共同特征有:(能长大)、(会繁殖)、(会死亡)(要呼吸)、(要吃东西)、(都对刺激有反应)等。

4.(生物)一般可分为(植物)和(动物)。

5.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注意:(随时记录)、(注意安全)、(不惊动或伤害小生物)、(校外寻找要和大人打招呼)。

6.植物的共同特征是(依靠阳光独立生活,位置一般不移动)。

7.观察一种植物,我们可以用(语言)、(文字)和(图画)来描述。

8.树叶的生长形式有(对生)、(互生)、(轮生)。

9.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10.蜗牛的身体分为(壳)、(头)、(腹足)、(尾),头上有(两对触角),(腹足)可以运动。

11.金鱼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生活在(水中),靠(鳃)呼吸,靠(鳍)运动。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知识点整理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知识点整理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8.认识固体1.物质一般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液体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3.羽毛、面粉、纱巾、食盐它们也是固体吗?纱巾、羽毛比较柔软,面粉、食盐颗粒比较细小,但它们都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都属于固体。

4.敲碎的粉笔、剪碎的纸、切碎的蜡还是固体吗?粉笔、纸、蜡经过外力作用,虽然形状、大小等改变了,但它们依然是固体。

5.大自然中的岩石经过风吹日晒雨淋,最后会变成什么?它们还是固体吗?大自然中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最后会变成小石子或沙子。

虽然它们颗粒较小,但仍属于固体。

6.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没有改变。

7.比较积木组的体积:可把积木组进行拆分。

如果每块积木的形状和大小一致,那么可以采用数积木的方法进行比较。

8.比较粉末堆的体积:可以把两堆粉末分别装入相同的杯子中,借助尺子或画线的方法,测量杯中粉末的高度,从而比较它们体积的大小。

9.比较玩偶的体积:可以用排水法,也可以用埋盐法来比较玩偶体积的大小。

取足量的盐,利用量杯测出其体积。

再分别把不同的玩偶完全埋入盐中,测出玩偶和盐的总体积,从而比较出不同玩偶体积的大小。

盐也可用沙子代替。

10.学生活动手册答案:把教室里的物品分成两类,填在下表中。

判断下列物品是不是固体,并写出理由。

写出比较不同固体体积的方法。

9.认识液体1.量筒的使用方法:①略倾斜量筒,烧杯口紧挨着量筒口,将液体缓缓倒入量筒。

②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2.量筒读数时,平视是正确的读数方法。

仰视和俯视是两种错误的读数方法。

仰视读出值会小于实际值,俯视读出值会大于实际值。

3.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4.静止的水面一般都保持水平,我们称之为水平面。

5.在水面放一根牙签更有助于观察水平面。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 填空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 填空

第一单元认识空气1.像粉笔、水一样,空气也占据一定的。

空气可以被,压缩空气具有。

2.把一个袋口打开、口朝下的塑料袋快速移动后握紧,塑料袋会鼓起来,这是因为塑料袋装满了。

3.在做注射器挤压空气实验时,放一小块泡沫在针简里会看得更清楚。

4.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用途: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喷水壶喷水、充气床垫等。

5.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源;(2)按一下“归零”按钮,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为“0”。

(3)将要称的物体放在电子天平上,读取显示数字即可。

6.通过用电子天平测皮球充气前和充气后质量的变化,可以验证空气是否有质量。

7.17世纪,伽利略做了一个实验:用气泵向一个大玻璃瓶打足气,使瓶中尽可能多装一些空气,并封住瓶口,用天平称出瓶子的质量。

然后把瓶口打开,再称,发现瓶子的质量减少了。

伽利略认为,减少的质量就是把瓶口打开后跑出来的空气的质量,从而证明空气是有的。

8.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在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克,相当于枚回形针的质量。

9.热空气要比相同体积的冷空气质量,所以热空气会,冷空气会。

10.暖气片都安装在房间的,可以让空气自然,提高室内气温。

11.阳光使地表温度升高,温暖的地面加热它上方的空气,冷空气补充到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里,热空气从地面上升,越升越高,然后又开始冷却下降,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空气的流动形成了。

12.生活中扇扇子、用吹风机吹头发,吹风车、挤袋子都可以制造风。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1.可以到田野、花圃或池塘边等不同的地方挖一些土壤来研究。

在挖土的时候必须有陪同才能去水边。

2.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它具有一定的,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

3.挖来的土壤里有蚂蚁、小石子、枯树叶、沙子等。

4.把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从土壤中冒出,搅拌静止后发现沉淀物分层,上层的物质是,下层的物质是。

5.土壤中有大颗粒的、中等颗粒的和细小颗粒的。

人们根据三种颗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较多的叫作,黏粒含量较多的叫作,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含量差不多的叫作。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2-3单元知识点整理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2-3单元知识点整理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二单元研究土壤4.土壤的成分1.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

2.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3.土壤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而是由很多成分构成的。

4.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组成土壤的主要成分有:空气、水、动植物的残骸、颗粒大小不同的小石头、沙子、黏土等。

5.仔细观察挖来的土壤,你在里面发现了哪些东西?发现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有颗粒大小不同的小石头、沙子、黏土等,还有一些小动物的活体,如蚂蚁、蚯蚓等;还能发现动植物的残骸,如腐败的树叶、蜗牛壳等。

6.用一组简单易行的实验操作研究土壤的成分,发现土壤中有不容易觉察的空气、水等。

操作1:用纸巾包住土块,握一握,观察纸巾上的水迹,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

操作2:把土块放入水中,观察土块中冒出来的气泡和土块疏松的过程,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操作3:搅拌以后,看到泥土和水混合在一起,水很浑浊;静置一段时间后,又看到杯中有沉淀,沉淀物是分层的。

:大颗粒在下,那是沙;细小颗粒在上,那是黏土。

7.学生活动手册答案:在圈里填写挖来的土壤中的各种东西。

树叶、蚂蚁、西瓜虫、蚯蚓、黏土、沙子、空气、小石头、水等。

5.土壤的类型1.人们根据沙粒、粉粒和黏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成三类——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具有不同的特点,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

2.土壤中有大颗粒的沙粒、中等颗粒的粉粒和细小颗粒的黏粒。

人们根据三种颗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较多的叫作沙质土,黏粒含量较多的叫作黏质土,沙粒、粉粒、黏粒三者含量差不多的叫作壤土。

4.沙质土主要含有较大颗粒的沙粒,沙粒之间的空隙比较大。

黏质土主要含有细小颗粒的黏粒,黏粒之间的空隙比较小。

壤土中三种颗粒的含量差不多,颗粒之间的空隙大小适中。

5.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特点及适宜生长的植物。

6.仙人球耐高温、干旱、贫瘠(jí),不喜潮湿。

苏义教版最新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重点复习题

苏义教版最新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重点复习题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重点复习题第一单元《认识空气》1.空气没有一定的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但要占据空间。

2.空气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3.把一团纸塞在玻璃杯底部,将杯倒立垂直没入水中,这时纸团(不会湿),这说明空气(要占据空间)。

4.通过用电子天平测皮球充气前和充气后质量的变化,可以验证空气是否有质量。

5.17世纪,伽利略做了一个实验:用气泵向一个大玻璃瓶打足气,使瓶中尽可能多装一些空气,并封住瓶口,用天平称出瓶子的质量。

然后把瓶口打开,再称,发现瓶子的质量减少了。

伽利略认为,减少的质量就是把瓶口打开后跑出来的空气的质量,从而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后来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在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克,相当于3枚回形针的质量。

6.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源;(2)按一下“归零”按钮,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为“0”。

(3)将要称的物体放在电子天平上,读取显示数字即可。

7.压缩空气有(弹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8.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器的出口用力压活塞,针管内的空气被(压缩)。

松手后活塞会(弹回),这说明(压缩)空气是具有(弹性)。

9.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用途: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喷水壶喷水、充气床垫等10.(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11.(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12.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13.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14.(空气流动)就是风。

空气流动得(慢)时,会形成微风,空气流动得(快),就会刮起大风。

15.风是一种自然现象,我们可以制造风的。

如扇扇子,吹头发等16.阳光使地表温度升高,温暖的地面加热它上方的空气,冷空气补充到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里,热空气从地面上升,越升越高,然后又开始冷却下降,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复习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复习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中复习提纲班级姓名第一单元:认识空气1.空气占据空间吗○1像固体、液体一样,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2压缩空气的应用——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轮胎、充气床垫。

2.空气有质量吗○3充气越多,皮球和内部空气的总质量越大,说明空气有质量。

3.热空气和冷空气○4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5做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实验结论:热瓶中装的是热空气,热空气会上升;冷瓶中装的是冷空气,冷空气会下降。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4.土壤的成分○6土壤中有枯树叶、沙子、石子、小虫子、蚂蚁等○7研究土壤的成分纸巾包住土壤,使劲握一握,纸巾湿了,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把土壤放进水中,看到有气泡冒出来,说明土壤中有空气;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3层:上层颗粒细的物质是黏土,下层颗粒粗的是沙子,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

5.土壤的类型○8土壤按颗粒大小分为沙质土、壤土、黏质土三类。

○9比较土壤不同的方法有:□1用手捻一捻:沙质土最粗糙,黏质土最细腻;□2用手搓一搓:沙质土不易成条,黏质土成条不易折断;□3和点水握一握:黏质土能握成团,沙质土握不成团。

□4渗水性能最快的是沙质土,最慢的是黏质土,壤土适中。

○10沙质土适宜生长的植物:芝麻、花生、仙人球…黏质土适宜生长的植物:荷花、芦苇、水稻…壤土适宜生长的植物:蚕豆、苹果树…6.肥沃的土壤○11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

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

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越肥沃。

○12贫瘠的土壤通过种植绿肥、收集落叶沤肥、施农家肥的方法来加以改良。

○131、常见的土壤动物有:蚯蚓、屎壳郎、青蛙、蚂蚁等。

2、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7.保护土壤○14土壤为植物提供了养分、水分,为动物生存提供了栖息地,土壤和人类生存所需的粮食、蔬菜等食物息息相关……○15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无植被的土壤,水流下来的快,且多;有植被的土壤,水流下来的慢,且少。

苏教版小学科学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分单元)

苏教版小学科学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分单元)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1单元认识空气1.我们周围空着的空间并不是真空着的,而是充满着(空气)。

2.空气占据着一定的(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3.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用途: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喷水壶、轮胎、充气床垫……4.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固定的形状),都是透明的。

5.空气是(有质量的),实验时可以用(电子天平)帮助我们测量。

6.使用电子天平时要将它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打开电源,按一下“(归零)”按钮,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0)”。

7.17世纪,(伽利略)做实验验证了空气是有质量的。

8.在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克),相当于(3枚回形针)的质量。

9.热气球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作的。

10. 热空气(向上)流动,冷空气(向下)流动。

11.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2单元研究土壤1.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2.我知道土壤中的小动物有(蚂蚁)、(蚯蚓)、(屎壳郎)……3.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你看到土壤变(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4.把土块放入水中,开始你看到有(气泡)冒出来,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5.搅拌以后,你看到水(变浑浊),静置一段时间后,沉淀物分成(三)层,水底上层颗粒是(黏土),下层颗粒是(沙子),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

6.土壤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

7.土壤分成三类,(沙质土)、(黏土)、(壤土)。

8.用放大镜看:沙质土颗粒更(大),黏质土颜色更(深)。

用手捻一捻:(沙质土)颗粒更硬,而(黏质土)更细腻。

和点水握一握:黏质土(能)握撑团,沙质土(不能)握成团。

加点水搓一搓:(黏质土)能搓成条。

9.在比较渗水性的实验中,渗水性更好的是(沙质土),最差的(黏质土)。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题含答案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题含答案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题第一单元《认识空气》1.像粉笔、水一样,空气也占据一定的(空间)。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2.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用途:(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喷水壶喷水)、(充气床垫)等。

3.通过用(电子天平)测皮球充气前和充气后质量的变化,可以验证空气是否(有质量)4.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在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克),相当于(3枚)回形针的质量。

5.将卡纸剪成的纸蛇悬挂在点燃的蜡烛上方,可以观察到(纸蛇旋转 )。

6.(热空气)要比相同体积的(冷空气)(质量轻),所以热空气会向(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7.将大塑料袋撑开后罩在点燃的蜡烛上,过一会儿松手,可以看到( 塑料袋上升 )。

8.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 上方 );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 下方 )。

9.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10.生活中制造风的方法有:(扇扇子)、(用吹风机吹头发),(吹风车)、(挤袋子)等都可以。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1.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2.常见的三类土壤是(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3.挖来的土壤里有(蚂蚁)、(小石子)、(枯树叶)、(沙子)等。

4.把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壤中冒出,搅拌静止后发现沉淀物分层,上层的物质是(黏土),下层的物质是(沙粒)。

5.人们根据三种颗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较多的叫作(沙质土)黏粒含量较多的叫作(黏质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含量差不多的叫作(壤土)。

6.(沙质土)渗水性、透气性最好,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差,适宜生长的植物有芝麻、花生等。

(黏质土)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好,渗水性、透气性最差,适宜生长的植物有荷花、芦苇等。

(壤土)保水性、保肥能力、渗水性、透气性都较好,适宜生长的植物有蚕豆、苹果树等。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最全复习资料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最全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一、填空题:1.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 我想到了(实验分析)、(医学研究)、(农业研究)、(珠峰测量)、(航天探索)……2.中国第一位飞上太空的宇航员是(杨利伟)。

3.我们做过的类似科学家的活动有: (观察蚂蚁)、(拆玩具)、(看小鸡出壳)、(看自己的影子)、(看电视机里有什么)等。

4.(好奇心)总是让我们去探究许多事物, 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那样的。

5.18世纪初的(爱德华·琴纳)是一位英国乡村医生, 他是第一位发现(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科学家。

6.(爱迪生)是(美国)的伟大发明家, 他发明的(电灯)给全世界带来了光明。

7、科学家工作[或者说科学研究]的步骤是: (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8、1824年英国医生(罗杰特)做了一个(“动起来小人”)的实验, 发现了人眼具有(视觉暂留)。

(电影)就是根据他解释的原理制作的。

9、我们发现, 纸鹦鹉站起来的秘密是(上轻下重保持平衡)。

回形针放在鹦鹉的尾巴上时, 鹦鹉会站起来, 因为(降低重心), 可以让物体站起来。

10、(重心)越低, 物体越平稳。

11.《本草纲目》是明代大医学家、药学家李时珍经过27年的努力撰写成的, 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12、做纸鹦鹉的材料有: 剪刀、彩笔、胶水、彩纸。

13.牛顿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 他通过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的研究, 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二、判断题(对的打“√”, 错的打“×”):1.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火箭专家。

(√)2、科学探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得出结论并不容易。

(√)3.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4.一个小的疑问只要细心观察、思考都有可能引出科学发现。

(√)5、科学家做出的结论都是正确的, 我们不应该怀疑。

(×)6.我们所做的活动和科学探究没有关系。

(×)7、科学是很神秘的, 离我们很遥远。

(×)8、科学家做的事情我们根本没办法做。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知识点整理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知识点整理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认识空气1.空气占据空间吗1.空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可以助燃、可以传播声音、可以改善环境等。

日常生活中的空气锤、气垫船、热气球、风车等。

2.物质一般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3.气体有确定的质量,但没有确定的形状和体积。

4.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形状随容器而变,没有固定的体积。

5.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6.像粉笔、水一样,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7.压缩空气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充气床垫、轮胎、喷水壶、商场门口充气门柱、大型充气玩具、风镐、气枪、喷雾器、公共汽车门、水火箭等。

8.将漏斗插入小口瓶,用橡皮泥封住瓶口,然后快速向漏斗里倒水。

水会漏下去吗?不会,因为空气占据了瓶内的空间,所以水不会漏下去。

9.将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再把杯子竖直向下倒扣在水中。

纸团会不会湿?不会,因为空气占据了水杯内的空间,水无法进入倒扣的杯子,所以纸团不会湿。

10.将气球放入瓶中,并用气球嘴套住瓶口,用力吹气球。

气球吹得大吗?气球吹不大,因为空气占据了塑料瓶内的空间,所以气球吹不大。

11.挤压注射器里的空气,说说你的发现。

我的发现:推动活塞,空气占据的空间变小,松手,活塞回到原来的位置;用大一点力推动活塞再松手,活塞反弹回原来的位置。

我的结论: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12.学生活动手册答案:2.空气有质量吗1.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①将电子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源。

②按“归零”按钮,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数字为“0”。

③将要称的物体放在电子天平上,读取显示数字即可。

2.古代,人们一度认为空气是没有质量的。

到了17世纪,伽利略做了一个实验,从而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3.后来,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在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克,相当于3枚回形针的质量。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重点复习题+实验题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重点复习题+实验题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重点复习题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空气占据空间吗?1.像粉笔、水一样,空气也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

将纸巾揉成团放到杯底,然后将杯子(竖直向下)倒扣在水槽中,纸巾(没有)被浸湿,是因为(空气占据空间),所以水接触不到纸巾。

将气球放在塑料瓶中,并将气球口套在塑料瓶口,气球无法吹得很大,这也是因为瓶子中的(空气占据空间)。

2.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用途:(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喷水壶喷水、充气床垫)等。

3.空气和水都是我们生活中很重要的物质,它们有着一些相似之处,空气和水一样,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固定的(形状),都是透明的,都占据一定的(空间),不同的是空气容易被(压缩),水很难被(压缩)。

4.实验名称:“水会漏下去吗”实验步骤:将漏斗插入小口瓶,用橡皮泥封住瓶口,然后快速向漏斗里倒水。

实验现象:水(不会)漏下去实验结论:因为空气可以占据(空间)5.实验名称:“挤压注射器”实验步骤:将注射器的活塞往后拉一段距离,并将针筒口顶住橡皮,用大一点的力推动活塞后再松手,为了看得更清楚,可以在针筒里放一小块(泡沫)实验现象:活塞会(弹回去)实验结论:因为压缩空气有(弹性)空气有质量吗?1.通过探究我们知道空气有质量,实验可以用(电子天平)帮助我们测量。

2.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1)将电子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源;(2)按一下“归零”按钮,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数字为“0”。

(3)将要称的物体放在电子天平上,读取显示数字即可。

3.通过用电子天平测皮球(充气前)和(充气后)质量的变化,可以验证空气是否有质量。

4.17世纪,(伽利略)做实验验证了空气是有质量的。

后来,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在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克),相当于(3)枚回形针的质量。

热空气和冷空气1.热空气要比相同体积的冷空气质量(轻),所以热空气会(向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重点复习资料题集及答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重点复习资料题集及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1、好奇心总是让我们去探究许多事物,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那样的,并驱使我们不断寻找问题的答案。

我们这些经历其实和科学家的工作十分相似。

▲2、科学家工作[或者说科学研究]经历的四个阶段是: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我们要进行科学研究首先要学会提出问题。

▲3、在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科学家在提出问题后就要想办法把问题解决了。

科学研究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找答案的过程。

▲4、爱德华·琴纳是一位英国乡村医生,他是一位发现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科学家。

5、牛会生一种类似天花的病,这是就牛痘。

▲6、1824年英国人罗杰特做了一个“动起来小人”的有趣的活动,并对这一活动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后来这一解释被人们接受,电影就是根据他解释的原理制作的。

英国医生罗杰特发现了人眼具有“暂时记忆能力”7、我知道的科学家有: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镭爱迪生:发明电灯,被称为“发明大王”李时珍:写出《本草纲目》8、我知道的科学研究有:农业研究、医学研究、航天探索。

▲9、纸鹦鹉“站”起来的秘密是上轻下重,保持左右平衡。

10、重心越低,物体越平稳。

11、如果一个物体(C)就不容易倒。

A上重下轻 B放在矮处 C下轻下重 D上下一样重12、小丑为什么能在细线上表演杂技?这是()A 、解决问题 B、作出猜测 C、提出问题13、走刚丝的杂技演员手里拿着长长的竿子是为了(B)A挡风B保持平衡14、观察蚂蚁也是科学研究。

(√)15、科学只是科学家有关。

(×)16、科学是非常高深的问题,我们小学生不需要了解。

(×)17、想办法保持平衡能让各种物品站在你的指尖上。

(√)18、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入手,就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成为一名小科学家。

(√)19、只要是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人,我们都称他们为科学家。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复习点汇总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复习点汇总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复习点汇总第一单元一、空气占据空间。

1、将纸巾揉成团放到杯底,然后将杯子竖直向下倒扣在水槽中,纸巾没有被浸湿,是因为空气占据空间,所以水接触不到纸巾。

2、将气球放在塑料瓶中,并将气球口套在塑料瓶口,气球无法吹得很大,这是因为瓶子中的空气占据空间。

3、空气容易被压缩和扩张,压缩空气有弹性。

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1)把注射器的活塞往后拉一段距离,记下活塞的位置。

将针筒口顶住橡皮。

推动活塞,记下活塞的位置,松手后,活塞会回弹,这说明空气可以被压缩和扩张。

(2)充气床垫、射钉枪、足球、喷水壶、轮胎、充气拱门等都是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空气有质量。

1、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1)将电子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源。

(2)按一下“归零”按钮,确保在称重之前显示为“0”。

(3)将要称的物体放在电子天平上,读取显示数字即可。

2、用电子天平称皮球充气前后的质量,充气的皮球示数比瘪的皮球质量大,说明空气有质量。

三、空气的流动。

1、孔明灯、热气球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2、将冷集气瓶放在有烟的热集气瓶的上方,抽掉中间的玻璃板,热集气瓶里的烟随着热空气上升到冷集气瓶中,冷集气瓶中的冷空气向下流动,这样循环流动,烟便充满两个瓶子;将有烟的热集气瓶放在冷集气瓶的上方,抽掉中间的玻璃板,由于热空气不能向下流动,冷空气不能向上流动,烟在一段时间内无法进入下方的冷集气瓶。

3、制冷空调要安放在房间墙壁的上部,因为制冷时,空调的冷空气比环境中的热空气重,冷空气会从上往下流动起来,房间内会很容易凉起来;房间里的取暖器一般安放在窗户下方,下面的空气被加热后会上升,上面的冷空气下降填补空间,继续被取暖器加热,这样空气循环流动,屋子里就变暖了。

4、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第二单元知识梳理一、土壤的成分。

1、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

2、土壤中有沙子、泥土、黏土、石块、枯树枝、小虫等丰富的生物及生物遗体,还有水分、空气、腐殖质等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重点复习题
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
1.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我想到了(农业研究)、(实验分析)、(医学研究)、(珠峰测量)、(航天探索)……
2.我们做过的类似科学家的活动有:(看小鸡出壳)、(看自己的影子)、(观察蚂蚁)、(拆玩具)、(看电视机里有什么)等。

3.(好奇心)让我们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并驱使我们不断地寻找问题的答案。

4.(琴纳)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
5.科学探究的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6.我知道的科学家的名字有:(琴纳)、(爱迪生)、(居里夫人)、(李时珍)、(袁隆平)、(牛顿)……
7.英国人(罗杰特)发现了人眼具有(暂时记忆能力)。

(电影)就是根据他解释的原理制作的。

8.纸鹦鹉站起来的秘密是(重物在支撑点的下面)。

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1.校园里(小花)、(小草)、(树木)、(小鸟)、(蝴蝶)、(毛毛虫)、(蚂蚁)、(蜻蜓)、(蜜蜂)等都是有生命的。

2.自然界中的物体可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两大类。

(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没有生命的物体)叫做(非生物)。

3.有生命的物体的共同特征有:(能长大)、(会繁殖)、(会死亡)(要呼吸)、(要吃东西)、(都对刺激有反应)等。

4.(生物)一般可分为(植物)和(动物)。

5.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注意:(随时记录)、(注意安全)、(不惊动或伤害小生物)、(校外寻找要和大人打招呼)。

6.植物的共同特征是(依靠阳光独立生活,位置一般不移动)。

7.观察一种植物,我们可以用(语言)、(文字)和(图画)来描述。

8.树叶的生长形式有(对生)、(互生)、(轮生)。

9.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10.蜗牛的身体分为(壳)、(头)、(腹足)、(尾),头上有(两对触角),(腹足)可以运动。

11.金鱼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生活在(水中),靠(鳃)呼吸,靠(鳍)运动。

12.兔子和萝卜的相同之处有:(能长大)、(会繁殖)、(会死亡)(要呼吸)、(要吃东西)、(对刺激有反应)等。

13.兔子和萝卜的不同之处有:(1)萝卜不能改变自身位置,兔子可以运动(2)萝卜
依靠阳光独立生活,兔子所需营养由外部供给。

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
1.(水)是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离不开水。

2.我们可把西红柿里面的(水)挤出来,称一称重量,就能知道它含有多少(水)。

3.人体(65%)是水,一个鸡蛋中含有(76%)的水,一条鱼(85%)是水,蔬菜中(90%)是水。

4.我们能保持正常体温多亏了(水)。

5.生命离不开水,水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着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6.一般情况下,如果连续(5天)不喝水,人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

7.挖小草做实验时尽量不要(伤到小草的根)。

8.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9.认识物体,可以用(眼看)、(鼻闻)、(舌尝)、(手摸)等方法。

10.像水这样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的物体叫(液体)。

11.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孔隙(越小),水爬得(越高)。

12.水的表面有一种(互相拉着)的力,使其表面尽量(缩小),这种力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13.水有(压力)。

水(越深)压力(越大)。

14.水有(浮力),浮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15.物体放入水中,如果所受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物体就可以(浮)起来;如果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物体就会(沉)下去。

16.把方糖放入水中,糖块不见了,而水却变甜了,像这样的现象就是(溶解)。

水能(溶解)许多物质。

17.水可以溶解的物质有:(白糖)、(食盐)、(奶粉)、(洗衣粉)等。

18.水不能溶解的物质有:(面粉)、(沙土)、(塑料)、(石头)、等。

19.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切碎)、(加热)。

20.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在(江河)、(湖泊)、(海洋)、(冰川)和(地下)等许多地方。

21.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海洋里的(咸水),只有极少量的(淡水)。

22.淡水绝大部分储藏在南极和北极的(冰川)中。

只有一些(河流)、(湖泊)和(浅层地下水)可以供人类直接使用。

23.如果地球上的水相当于(一杯水),(淡水)只相当于(一汤匙)水,(容易开发利用)的淡水只相当于(一滴水)。

24.如果水中溶解了对人体和其他生物(有害)的物质,水就被(污染)了。

25.绝大多数的水污染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26.我们周围的一些活动会污染到水资源,如:(农业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染)。

27.(水资源危机),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严峻问题。

28.要获得更多干净的淡水,人们想的办法有:用(过滤)的方法(净化)水、(咸水)变(淡水)。

29.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有:(水龙头关不紧)、(马桶漏水)、(用流水洗漱)、(冲厕所)等。

30.节约用水的方法:(用完水关紧水龙头);(刷牙、洗碗不用流水);(洗衣、洗澡后的水用来冲厕所、洗车)等。

31.第47界联合国大会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呼唤地球的儿女珍惜(每一滴水)。

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
1.材料可以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两大类。

2.直接来自大自然的为(天然材料);由天然材料加工而成,性质特点发生了改变的,为(人造材料)。

3.天然材料有:(木材)、(石料)、(棉花)、(蚕丝)、(羊毛)等。

4.人造材料有:(纸)、(铁)、(玻璃)、(塑料)、(尼龙)等。

5.造纸术由(蔡伦)发明,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6.纸的主要原料是(木材),用(废纸)、(稻草)、(旧棉布)等也可以造纸。

7.同一张纸,纵向、横向的(结实程度)不一样。

8.不同用途的纸,其(吸水性)和(透明度)不同。

9.为了保护木材资源,我们要(节约用纸)。

10.纸的生产过程:剥去树皮——切成小片——煮烂成浆——搅拌纸浆——漂白纸浆——沥干水分——压成纸张
11.常见的纺织材料有:(棉)、(麻)、(丝)、(毛)和(人造纤维)等。

12.看(纺织品成分标志)可以认识纺织材料的不同种类。

13.(尼龙)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合成纤维,它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

14.棉布与尼龙的不同:棉布属于(天然纤维):(1)比较结实(2)吸水性强(3)燃烧时散发焦肉气味,燃烧后灰烬分散,颜色发白。

尼龙属于(人工合成纤维):(1)很结实(2)吸水性弱(3)燃烧时散发刺鼻气味,燃烧后灰烬成团,颜色发黑。

15.我们采用(砂纸磨)、(加热)、(敲打)等方法,发现了金属的性质有(表面有光泽)、(易传热)、(易变形)等。

16.一般用(铁)做炒锅,因为(便宜)、(坚硬)、(铁是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

17.用(铝)做易拉罐,因为(便宜)、(轻)、(易加工)。

18.首饰用(金银)做,因为(昂贵)、(光泽度好)、(不易氧化)。

19.塑料的优点:(轻便可塑)、(牢固有弹性)、(透明隔热)等。

20.塑料的最大缺点:不易(分解),埋在土里几百年也不会发生变化,这对环境极为有害。

21.不易腐烂的塑料,对环境不好的影响有:(占用土地)、(威胁海洋生物)、(影响市容)。

22.科学家已研制出比较容易分解的塑料,如用(木薯)、(玉米)等原料生产出的(可降解饭盒)。

23.(白色污染)是人们大量使用(塑料)制品造成的污染。

24.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1)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制品(2)回收利用废旧塑料(3)研制可以分解的塑料(4)购物尽量用布袋或纸袋。

第五单元《提出问题》
1.(爱提问),是人类好奇天性的一种表现,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

2.问题从哪里来:(1)仔细观察周围事物时提出问题(2)对流行说法提出怀疑(3)科学小制作时提出问题。

3.(亚里士多德)认为:同样材料的物体,下落的快慢由它的重量决定。

4.(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结论。

5.如何寻找问题的答案:(1)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

(2)自己通过观察和实验找答案。

6.如何选择我们能研究的问题:(1)多提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能够找到答案的问题。

(2)多提与科学知识有关的问题。

(3)多提不涉及复杂知识的问题。

(4)想办法把暂时不能研究的问题,转化成可以研究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