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核医学
核医学课件:神经系统
血脑屏障
Blood-brain barrier,BBB
脑毛细血管的结构 ✓ 内皮细胞层 排列紧密、 细胞间孔少、小 被神经胶质细胞包绕 双层同心内皮细胞膜:脂质成分 ✓ 细胞浆内含多种酶:屏障 ✓ 与细胞膜之间有一薄层细胞浆包绕 ✓ 离子、载体通道、生物泵
血脑屏障
➢ 注射美解明→癫痫亚临床发作(病灶血流量和葡萄 糖代谢率增加)→放射性过度浓聚→发作期癫痫成像 →外科手术定位
美解眠(bemegride)试验
脑代谢显像
脑代谢底常物用:正?电子显像剂
核素 氧 15半O衰-C期O2,15O-H2O显像剂
15O 13N
氨 葡 核基 萄 酸酸糖291..80911F8561F-CmmF--FLiiMnnTDEGT,11C13-NT-YNHRH3,21,1253OAI-mIMoTnia
脑组织。滞留的量(入脑的量)与局部 脑组织的血流量成正比。
利用该化合物发射的γ射线,在体外用 SPECT而探测到,反映该局部脑组织的局部脑 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 rCBF),进而获得脑组织的血液供应情况。
脑血流灌注显像
显像前准备
✓ 封闭脉络丛:过氯酸钾 ✓ 安静 ✓ 避免声、光等对大脑的刺激兴奋
常见异常脑血流灌注
✓ 局限性放射性↓ ✓ 局限性放射性↑
癫痫发作期 脑缺血:过度灌注(luxury perfusion)
✓ 大小脑交叉失联络 →
(crossed cerebellar diaschisis)
✓ 一侧大脑灶性↓,对侧小脑↓(慢性脑血管病)
✓ 脑萎缩 ……
临床应用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神经系统核医学PPT课件
脑功能性疾病诊断
通过核医学影像技术,如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和正电 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对脑功能性疾病进行诊断,如癫痫、帕金森 病等。
脑部疾病治疗
利用放射性药物对脑部肿瘤进行放射治疗,以及利用核医学技术对脑功 能性疾病进行神经调节治疗。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神经退行性疾病诊断
成像技术的应用
介绍核医学成像技术在神经系统 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如帕 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和癫痫等。
03 神经系统核医学的临床应用
CHAPTER
脑部疾病诊断与治疗
01
脑部肿瘤诊断
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SPECT)等技术,对脑部肿瘤进行早期诊断和定位。
02 03
神经肿瘤治疗
利用放射性药物对神经肿瘤进行放射治疗,以及利用核医学技术进行神经调节治 疗。
04 神经系统核医学的未来发展
CHAPTER
新型放射性示踪剂的研究与应用
总结词
新型示踪剂是未来发展的关键,它们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 丰富的信息。
详细描述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放射性示踪剂的研究和应用成为了神经系统核医学发展的重要方 向。这些新型示踪剂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够更好地定位和定性病变,从而提 高诊断的准确率。此外,新型示踪剂还可以提供更多的生物学信息,帮助医生更深入地
核医学与其他医学影像技术的融合与应用
总结词
核医学与其他医学影像技术的融合将提高诊断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有助于医生更好地评估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详细描述
核医学与其他医学影像技术如X射线、CT、MRI和超声等技术的融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例如,将PET与MRI技术结合,可以同时获取病变的代谢信息和解剖结构信息,为医生提供更全面的诊 断依据。此外,这种融合技术还可以用于治疗过程的监测和疗效评估,为个性化治疗提供支持。
核医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前景展望
核医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前景展望一、简介核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科技,利用不同标记物来观察人体内器官或组织的生理和代谢情况,以及病变的发生与发展。
核医学具有无创、准确、灵敏等优势,已经成为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诊断工具之一。
本文将探讨核医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展望其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二、核医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1. 癌症诊断与治疗核医学在肿瘤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放射性示踪剂可以追踪癌细胞的分布和转移情况,帮助临床确定治疗方案。
例如,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技术能够定位肿瘤细胞集聚区域,并提供关于肿瘤活动度及生长速度等信息,对癌症早期筛查和后续治疗过程监测起到重要作用。
2. 心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核医学技术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使得医生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的 cardiopulmonary 功能,以及冠脉供血情况。
核素显像技术可以检测心肌梗死区域、心肌缺血程度和心肌灌注情况,对决策心脏手术或介入治疗方案有指导性意义。
3. 骨科疾病诊断核医学在骨科领域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判断骨折愈合情况、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等。
例如,单光子排列电脑断层成像(SPECT)技术能够显示出骨组织的生理代谢状态,辅助评估骨髓水肿和坏死区域,并简化对复杂骨折稳定性的评估。
4.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核医学在神经科学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脑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技术通过检测大脑不同区域的血流量,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定位和诊断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癫痫等。
三、核医学在未来的发展前景1. 新一代示踪剂的研发当前核医学中使用的示踪剂还有一定局限性,针对某些类型的肿瘤或器官组织,特异性不高。
因此,研制新一代具有更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示踪剂是当务之急。
随着科技进步,有望开发出更多能够精准标记靶向分子的示踪剂,并提高对小肿块和微小代谢异常区域的检测能力。
2. 深度学习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正在迅速发展,并逐渐渗透到医学领域。
中枢神经系统核医学
强迫症rCBF变化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程木华1温盛霖2岳计辉2李建芳1许杰华1曾风伟1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核医学科2心理科510630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局部脑血流(rCBF)的变化以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方法:对强迫症患者14例及正常对照10例,分别在静息状态和认知激活两种状态下,注射99m Tc-ECD显像剂,半小时后应用Discovery VH型号SPECT,按常规进行rCBF断层显像。
所以患者及对照者均进行临床量表(HAMA,HAMD)评测、韦氏智力测验及记忆测验、stroop色字干扰测验、威斯康星测验等认知功能测试。
rCBF图像重建后,转换为Dicom3.0标准数据,然后应用统计参数图(SPM5.0)脑功能统计分析软件,按标准程序进行两样本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1)与正常对照比较,强迫症患者rCBF改变主要为左顶叶及右枕叶rCBF降低,右脑额下回、壳核、丘脑、扣带回及左侧豆状核rCBF增高。
2)对照组认知激活区在右侧枕叶、额中回,以及左侧苍白球和双侧丘脑,而强迫症患者认知激活区则在左侧额叶内侧回、额下回、前扣带回,以及右侧苍白球和双侧丘脑。
3)强迫症患者数字符号、填图智商与左侧额中回有关;短暂记忆与左侧枕叶有关;色字干扰与左额中回有关;连线测试与右侧顶叶有关;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与左额叶有关。
结论:强迫症患者存在脑灌注增高和降低区域,使得强迫症患者认知激活区发生左右变迁。
额叶功能异常可能是强迫症认知功能变化的主要原因。
99Tc m-TRODAT-1显像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的应用张红征张琦李焕斌王玲文正伟张雄目的:研究99Tc m-TRODAT-1多巴胺转运体(DAT)SPECT显像与UPDRS 评分相关性,并探讨其在帕金森病(PD)病情与病程监测、发病机制、疗效评价中的价值。
方法:选取60例帕金森病治疗前患者以及10例正常人行99Tc m-TRODAT-1多巴胺转运体SPECT显像,选取纹状体(ST)、尾状核(CN)、壳核(PT)、小脑(CB)为感兴趣区,半定量分析ST/CB、CN/CB、PT/CB放射性计数比值,应用UPDRS 对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将UPDRSⅡ、Ⅲ、Ⅴ和Ⅵ评分与ST/CB放射性计数比值进行相关性分析。
核医学-一院核医学-心血管神经系统
再分布(延迟像)
心绞痛患者的PTCA术前后运动负荷201Tl心肌灌注显像 术前部分可逆性缺损,术后正常,疗效好。
扩张型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
缺血性心肌病
肥厚性心肌病
扩张性心肌病
心肌代谢显像
1、心肌葡萄糖代谢显像 2、心肌脂肪酸代谢显像 3、有氧代谢显像
心肌葡萄糖代谢显像 (评价心肌活性的金标准)
如何进行负荷心肌灌注显像
1、药物负荷:双嘧达莫、腺苷、潘生丁---扩张冠脉、增加耗 氧量、增加血流量 2、运动负荷:分级式次级量踏车运动
30w负荷---3分钟后加量30w---3分钟后再加量-------直至 预期最大心率85%(190-年龄)、或心衰、呼吸困难、心律失 常、血压下降、ST段下移>1mm---注射显像剂---继续运动2 分钟
4、心脏神经受体显像:无创评价心肌交感神经支配状态 5、心肌乏氧显像
一、心肌灌注显像
是心肌显像最常用的一种 是心肌显像的基础,是核心脏病学最重要的检查方法 其最有价值的临床应用是静息与负荷显像结合评价缺血性心脏病 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与冠脉造影(金标准)有较好的一致性,反映冠脉狭窄的 血流动力学和功能意义,提供诊断决策、疗效及预后信息
心肌灌注显像显像剂要求
1、首次通过心肌摄取率高 2、不受其他药物影响 3、心肌摄取量与局部心肌血流量成正比
心肌灌注显像显像剂种类
单光子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剂: 1、201Tl 2、99mTc标记化合物:99mTc-MIBI
99mTc-tetrofosmin(P53) 正电子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剂:13N-NH3
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 侯森
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核医学是核医学中发展最迅速而且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心血管核医学是现代心血管疾病诊断与研究的重要工具。 心血管核医学也称为核心脏病学,是核医学中的重要分支,也是心 血管疾病现代诊断与研究中的简便而无创的重要手段。
核医学-神经系统
3、临床应用
交通性脑积水的诊断、脑脊液漏的诊断和定位、梗阻性脑积水的诊断
图像融合影像
③普遍性减低:大脑皮质放射性呈弥漫性、对称性减低。正常老年人、早老性痴呆(Alzheime病)、脑外伤后综合症、弥漫性脑挫裂伤、脑积水。
三、临床应用
1、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
(1)脑梗塞
影像特征:梗死区呈放射性缺损或减低,并可显示脑内神经失连络征图像。
阳性率:接近100%,
早期诊断:一旦发生,即可显示异常,而XCT、MRI在2-3天后才显示异常,此时早阳性率近似。
(二)脑静态影像:两侧大脑半球呈放射性空白区,头颅外周、颅底及各静脉窦呈明显的放射性浓聚区。
3、临床应用
脑死亡的诊断、动静脉畸形的诊断、颈静脉狭窄和阻塞的诊断( 动态影像受累血管血流灌注减低或缺损,脑梗死后2~4周梗死区在静态影像出现明显的异常放射性浓聚,范围与受累血管的供应范围一致,8周后转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脑占位性病变的诊断
正常:正常人脑葡萄糖代谢影像与rCBF 影像相近,灰质影像明显浓于白质,大脑皮质、基底节、丘脑、脑干、小脑影像清晰,左右两侧基本对称
2、神经受体显像
中枢神经受体显像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特定配基,鉴于受体-配体特异性结合性能,在活体人脑水平对特定受体结合位点进行精确定位并获得受体的分布、密度与亲和力影像。
神经系统核素显像的特点:
优势:对于局部血流量、脑的代谢、受体密度等与功能有关的显像具有其它影像学无法比拟的优势。
不足:形态与组织结构的显示不如XCT、MRI、DSA。
一、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
1、原理和方法
显像剂进入脑细胞的量与rCBF(局部脑血流)量成正比,经断层显像,可以得到分层显示大、小脑各个部位rCBF量的影像,并可对 rCBF量进行定量测定。
临床核医学:02-神经系统
脑血流灌注显像
(一)原理、显像剂与显像方法:
核医学显像原理三段论
靶器官或组织+生理/生化功能+核素示踪技术(显像剂)
脑血流灌注显像
显像剂特点:
• 分子量小、不带电荷、脂溶性高 • 能通过血脑屏障 • 经水解酶或脱脂酶作用由脂溶性变成水溶
性,滞留在脑细胞内 • 进入脑细胞的量与局部脑血流量成正比
脑血流灌注显像正常图像:
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症 痴呆
癫痫 精神疾病
大脑动脉供血
脑血管造影 CTA、MRA、DSA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 查(TCD): 测定颅
内大血管的血流动力 学参数
颈动脉双功超声
神经系统疾病构成:
脑血管疾病 脑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炎症性疾病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症 痴呆
三种示踪剂组合使用诊断原发性脑肿瘤准确性>95%
神经系统疾病构成:
脑血管疾病 脑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炎症性疾病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Kroemer G, Pouyssegur J. Cancer Cell. 2008
有氧糖酵解和谷氨酰胺酵解是恶性肿瘤代谢重组的 最主要特征
临床应用价值
• 颅内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 • 脑肿瘤恶性程度分级 • 脑肿瘤分型 • 脑肿瘤残留/复发与放射性坏死的鉴别诊断 • 脑肿瘤疗效评价 • 神经核医学显像(PET、SPECT)是常规影像
MR增强
18F-FDG
13N-NH3
手术病理:脑膜瘤I级
MR诊断:脑膜瘤 临床疑问:泌乳素升高,溴隐亭治疗有效,垂体瘤?海绵状血管瘤?
MR增强
18F-FDG
良性脑膜瘤I级?
13N-NH3
◆18F-FDG (准确性40%) ◆11C-Methionine (灵敏度最高) ◆ 13N-Ammonia (特异性最好)
神经核医学课件
利用放射性标记的配体与神经受体结合,对脑内神经递质和受体进行显 像,有助于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效果。
03
骨转移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利用放射性核素治疗骨转移性肿瘤,缓解疼痛、防止骨折等并发症,提
高患者生活质量。
神经核医学的发展历程
初期发展
20世纪50年代,神经核医学开始起步,主要应用于脑血流和代谢的 研究。
03
神经核医学的临床应用
脑功能成像
总结词
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等技术, 无创地观察脑功能活动,对神经性疾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脑功能成像通过检测大脑在特定刺激或任务下的代谢和血流变化,反映大脑的功 能状态。这种技术对于研究神经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 值,尤其在癫痫、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中的应用。
神经核医学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神经核医学概述 • 神经核医学的基本原理 • 神经核医学的临床应用 • 神经核医学的未来发展 • 神经核医学的伦理与安全
01
神经核医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神经核医学是核医学的一个分支 ,主要研究神经系统与核医学技 术的结合,用于诊断、治疗和监 测神经系统疾病。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通过深度学习和图像分析等技术,提 高神经核医学影像的解读准确性和效 率,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方 案制定。
个性化治疗与精准医疗
精准诊断
利用神经核医学影像技术,对个体进 行精准的生理和病理状态评估,为个 性化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靶向治疗
根据个体差异和疾病特点,制定个性 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 的生存质量。
【核医学】神经系统题
【核医学】神经系统题1、18F-FDG脑PET显像对脑瘤检测的临床优势哪项除外A、可替代脑CT和MRIB、判断放化疗的疗效C、鉴别脑瘤复发和坏死D、发现术后残余肿瘤组织E、心肌细胞活性测定A2、18F-FDG,FDG代谢不高常见于胶质瘤几级A、6级B、复发灶C、1~2级D、2~3级E、3~4级C3、有关血脑屏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脑毛细血管内皮的外面有一层连续的基膜,构成血脑屏障的第二道隔膜B、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还具有亲水性,水溶性物质易通过C、脑毛细血管的周围有一层胶质界膜,对大分子物质有屏障作用D、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没有或很少有吞饮小泡,因而不具备主动转运高分子物质和低分子离子化合物的功能E、血脑屏障功能的主要基础是脑、脊髓内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结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紧密连接B4、以下不属于脑血流灌注显像介入试验的临床应用的为A、脑血管性痴呆和早老性痴呆的鉴别B、有氧代谢的评价C、癫痫病灶的定位D、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手术指征E、早期隐匿性病灶及小梗死病灶B5、脑梗死患者在脑灌注显像上何时才能显示异常影像A、发病一周后B、发病即刻C、发病3~4小时后D、发病2~3天E、发病1天后B6、rCBF显像时脑结构以外部位的异常放射性的非生理性浓聚不会因()产生A、脑挫伤伴脑脊液漏B、缺血性脑病C、脑挫伤伴头皮血肿D、脑挫伤伴硬膜下血肿E、脑挫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B7、以下不属于脑血流灌注显像介入试验的临床应用的为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B、精神分裂症的诊断C、失联络现象中血管反应性的判断D、脑血管性痴呆和早老性痴呆的鉴别E、隐匿性脑缺血灶和小梗死灶的探测B8、脑血流量是受哪个因素影响最小A、神经因素B、体液因素C、脑血管自身调节D、中心静脉压E、动脉血压D9、99mT c-ECD与99mTc-HMPAO比较,以下不属于99mT c-ECD 的优势的为A、99mT c-ECD的主要优点是体外稳定性很高,标记后放置24小时放化纯度仍可大于90%B、99mTc-ECD的脑摄取率是4.6%~7.6%,脑内的分布基本保持稳定,在6小时以内变化C、99mTc-ECD其体内清除快,可在同一天内重复显像,适合于特殊检查和介入试验D、99mT c-ECD可在同一天内重复显像,适合于特殊检查和介入试验E、99mT c-ECD脑内分布有轻微变化,1小时脑内总放射性约滅少10%E10、脑血流灌注显像剂123I-HIPDM在脑内滞留的机制是哪项A、123I-HIPDM进入脑组织后変成小分子和带负电荷的化合物B、123I-HIPDM进入脑组织后改变pH值C、123I-HIPDM进入脑组织后变成带正电荷的化合物,从而滞留在脑内D、123I-HIPDM进入脑组织后改变脂溶性E、123I-HIPDM进入脑组织后聚合成大分子C11、脑灌注显像注射显像剂时患者眼晴受到光刺激脑血流有什么改变?A、枕叶血流增加B、枕叶血流降低C、没有明显变化D、额叶血流降低E、题叶血流增加A12、以下显像剂一般不用于脑肿瘤'阳性”显像的是A、99mT cV)-DMSAB、 99mT c-T ctrofosminC、99mTc-IVDPD、99mT c-MIBIE、99mT c(III)-DMSAE13、相关 Alzheimer?病的脑血流灌注显像叙述错误的为()。
核医学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与优势
核医学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与优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核医学作为一种先进的诊断技术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核医学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
本文将从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诊断方法、核医学技术的原理与应用、核医学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案例以及核医学技术的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诊断方法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常见的方法主要包括体格检查、神经系统影像学、神经电生理学和实验室检查等。
体格检查是一种常规的诊断手段,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检查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以及触摸检查等方式来判断是否存在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影像学主要包括CT 扫描、MRI和PET等技术,能够直观地观察患者的神经结构和功能异常。
神经电生理学通过测量患者的神经电位以及电信号的传导速度等来判断神经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
实验室检查则是通过检测患者的生化指标、体液成分等来辅助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
然而,以上传统的诊断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部分方法对早期病变的敏感性较低,无法提供疾病的代谢信息和功能状态等。
因此,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核医学技术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核医学技术的原理与应用核医学是一种介于医学和生物学之间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性示踪剂在生物体内的应用。
核医学技术主要包括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两大类。
SPECT技术是通过向患者体内注射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然后采用专用的仪器检测其所释放的γ射线来获得组织的代谢和功能信息。
SPECT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应用广泛,如脑卒中、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
PET技术则是通过向患者体内注射放射性核素示踪剂,然后使用正电子探测器来测量正电子和电子的碰撞事件,获得组织和器官的代谢信息。
PET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可以用于早期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估。
比如在癫痫病的诊断中,PET技术可以观察到脑区的代谢异常、脑活动异常区等,从而提供了较为准确的诊断依据。
核医学课件-神经系统
SPECT abnormal
Normal50ml
CT、MRI abnormal
TIA
诊断阳性率与 发病时间有关
发病后2个月内 阳性率较高
脑梗死
脑血管闭塞引致的某一血管辖区的脑组织 坏死,急性期内(<48h) CT常为阴性,但 SPECT则较灵敏,75%~100%的患者rCBF影 像上显示放射性分布明显减低区。脑梗死发病 早期rCBF显像即可检出。
Normal
Alzheimer’s Disease
定量数据
1、99mTc-ECD rCBF的正常人参考值
皮质rCBF
白质rCBF
全脑CBF
(ml/100g﹒min)(ml/100g﹒min) (ml/100g﹒min)
采血法 48.1-59.1 25.0-25.6 43.0±3.6 非采血法 48.7-60.3 26.0-26.1 43.5±4.4
正常脑代谢显像
2、 CMRGlu参考值20~51mol/100g.min
左大脑LCMRGlu 37.67 8.67/mol/100g.min 右大脑RCMRGlu 37.11 8.72/mol/100g.min
灰质的CMRO2参考值:259mol/100g.min OEF 0.49
白质的CMRO2参考值:80mol/100g.min OEF 0.48
神经系统核医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医学影像教研室 石逸杰
神经系统核医学显像是探讨 人类大脑奥秘,研究脑的思维与 行为活动的重要工具。
脑核医学显像也是诊断神 经、精神疾病的有效方法。
应用神经核医学的方法可 以在分子水平上评价脑代谢、 脑血流灌注、脑受体分布、神 经递质转运体活性、脑内蛋白 质合成以及脑脊液循环动力学 等重要功能。
核医学技术在临床影像诊断中的应用
核医学技术在临床影像诊断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临床医学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
在影像诊断领域,核医学技术一直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手段。
核医学技术是一种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对人体内部器官进行检测和诊断的方法,可以用于诊断多种疾病,对于肿瘤、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尤为重要。
核医学技术是通过放射性同位素在人体内发出的辐射进行影像诊断的一种技术。
放射性同位素在人体内部发出辐射的方式有三种: 一是通过放射线进行检测;二是通过向人体内部注射放射性同位素后进行检测;三是通过让病人吸入放射性同位素气体或液体后进行检测。
在临床中,常用的方法是注射放射性同位素后进行检测。
核医学技术可以用于检查人体内部多种器官的情况。
例如,对于肿瘤的检测,核医学技术可以通过放射性同位素在人体内部发出的辐射检测出癌细胞的存在。
在对心血管疾病的检测上,核医学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心肌缺血和心脏病的存在。
此外,核医学技术还可以用于检测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管疾病和神经肌肉疾病等。
在核医学技术中,位置放射性同位素显像(POSI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被认为是检测肿瘤的诊断中的“黄金标准”。
POSIT使用放射性刺激剂向体内注射,同时使用PET扫描器进行扫描。
此扫描器通过测量注射放射性同位素后产生的正电子发射,在扫描结果中反映出人体内部功能和代谢的情况。
POSIT在诊断肺癌和肝癌方面的精度极高,可以精准地判断肿瘤的大小和位置,从而帮助医生对肿瘤进行更精细的治疗。
除了肿瘤诊断之外,核医学技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
心脏血流显像心肌灌注扫描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一种核医学心血管疾病检测技术。
这种方法使用放射性药物注射进入人体内部后反映心肌灌注及心肌代谢的情况,通过扫描结果可以了解心血管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心肌的代谢情况,能够帮助医生进行更精确的治疗。
此外,核医学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可以检测脑部代谢和血流量,非常适合于脑部疾病临床诊断,如脑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
核医学的发展带来的好处
核医学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好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诊断疾病:核医学技术可以用于诊断各种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通过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药物,可以观察和评估人体内器官和组织的功能和代谢状态,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2. 治疗疾病:核医学技术可以用于治疗某些疾病,如甲状腺疾病、癌症等。
放射性同位素可以直接靶向病变组织,提供局部治疗,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伤。
3. 研究生物学和医学:核医学技术可以用于研究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基础科学问题。
例如,通过追踪放射性同位素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和代谢,可以了解生物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促进对疾病机制的理解和新药开发。
4. 提高手术安全性:核医学技术可以用于引导手术过程,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例如,在肿瘤手术中,可以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药物来定位和标记肿瘤组织,帮助医生更精确地切除肿瘤。
5. 个体化医疗:核医学技术可以根据个体的生理和代谢特点,提供个体化的医疗方案。
通过评估个体的器官和组织功能,可以为患者制定更精确的治疗计划,并监测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核医学的发展为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准确、更安全、更个体化的方法,有助于提高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效果,促进医学科学的进步。
核医学知识点笔记复习整理
核医学知识点笔记复习整理第一章中枢神经系统1.脑血流灌注显像及负荷显像的原理、方法、适应症、结果判断和临床应用。
2.脑脊液间隙显像的原理、方法、适应症、影像分析和临床应用。
第二章骨骼系统1.骨显像原理,骨显像的放射性药物,骨显像的方法以及适应证。
2.影像分析要点正常影像,异常影像。
3.骨显像的临床应用第三章泌尿系统1.肾图的原理、适应症、检查方法、正常肾图及其分析指标、异常肾图及临床意义。
2.肾动态显像的原理、适应症、正常影像、异常影像及临床意义。
3.介入试验巯甲丙脯酸试验的原理、适应症、方法及结果分析;利尿剂介入试验的原理、适应症、方法、及曲线结果分析与临床意义。
4.肾有效血浆流量与肾小球滤过率测定的原理、适应症、显像剂、方法、影像分析与临床价值。
5.肾静态显像的原理、适应症、显像方法、正常影像、异常影像及临床意义。
6.膀胱输尿管返流测定的原理、适应症、显像方法及结果分析。
7.生殖器官显像阴囊及睾丸显像的原理;放射性核素子宫输尿管造影术的方法及影像解释第四章消化系统1.胃肠道出血的原理、方法、影像分析和临床应用。
2.异位胃粘膜显像的原理、影像分析和临床应用。
3.唾液腺显像的原理、方法、影像分析和临床应用。
4.放射性核素肝胆动态显像的原理、显像剂、方法、适应症、影像分析和临床应用。
5.肝血流灌注和肝血池显像的概述、原理、显像技术、适应证、影像分析和临床应用。
6.胃幽门螺杆菌检测的原理、方法、适应证、结果分析和临床应用第五章内分泌系统1.甲状腺摄131碘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判定、影响因素和临床意义;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测定的原理、正常值、影响因素和临床应用;甲状腺功能测定的综合评价。
2.甲状腺显像的原理、方法、正常影像和临床应用;甲状腺结节的功能判断。
3.甲状旁腺显像的原理、方法、正常影像和临床应用;肾上腺髓质显像的原理、方法、正常影像和临床应用。
第六章血液、淋巴系统1.血液和淋巴显像的原理。
2.血液和淋巴显像的显像剂。
核医学在诊疗中的作用
核医学在诊疗中的作用核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医学科学,通过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特性,结合成像技术和生物学方法,用于诊断和治疗多种疾病。
核医学在现代医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应用范围广泛,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效果评估和疾病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核医学的主要应用之一是核医学影像学,即核医学成像。
核医学成像技术通过注射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放射性衰变特性,结合成像设备,如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可以获得人体内部器官和组织的代谢、功能和结构信息。
这些影像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并评估治疗效果。
核医学在癌症诊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注射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核医学可以帮助医生检测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活动程度,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并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例如,PET-CT技术可以提供全身性的代谢信息,帮助鉴别良性和恶性肿瘤,评估肿瘤的分期和转移情况,从而指导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治疗方案的制定。
核医学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核医学成像技术可以评估心脏的血液供应情况、心肌功能和心脏病变的程度。
例如,心肌灌注显像可以检测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心肌缺血,帮助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手术。
神经系统疾病是另一个核医学的重要应用领域。
核医学成像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评估脑血管疾病、癫痫、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
例如,脑部SPECT成像可以检测脑血流灌注情况,帮助鉴别脑卒中的类型和范围,指导治疗和康复。
此外,核医学还可以用于评估癫痫的病灶位置和活动情况,以及帕金森病的多巴胺能系统功能。
除了诊断,核医学还在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放射性同位素治疗是核医学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将放射性同位素直接引入病灶部位,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辐射效应杀灭或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这种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甲状腺疾病、骨转移瘤、淋巴瘤等疾病的治疗中。
神经系统遗传性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神经系统遗传性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神经系统遗传性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神经系统遗传性病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神经系统遗传性病如何诊断鉴别,神经系统遗传性病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神经系统遗传性病常见检查:常见检查:神经系统核医学检查*一、检查1、搜集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年龄性别独特的症状和体征,如K-F环眼底樱桃红斑和皮肤牛奶咖啡斑(神经纤维瘤病)等。
2.系谱分析判定是否为遗传病,并区分为单基因、多基因和线粒体遗传病,根据有无遗传早现现象推测是否为动态突变病。
3、常规辅助检查包括生化、电生理影像学和病理等对诊断及鉴别诊断颇有意义,某些检查对特定的神经系统遗传病具有确诊价值。
如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的血清肌酸激酶增高,肝豆状核变性血清铜和铜蓝蛋白(CP)水平降低、尿铜排泄增加、遗传性肌阵挛性癫痫的脑电图和肌电图特征结节性硬化症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及橄榄脑桥小脑萎缩的头部MRI检查腓骨肌萎缩症的神经活检等。
4、遗传物质和基因产物检测包括染色体数量和结构DNA分析和基因产物检测等在基因表达水平上确诊和预测疾病常用的检测方法有:(1)染色体检查:检查染色体数目异常和结构畸变如染色体多于或少于23对染色体断裂后导致缺失倒位重复和易位等畸变主要检查唐氏综合征患儿和双亲精神发育迟滞伴体态异常患者、多次流产的妇女及其丈夫曾生过先天畸形病儿的双亲等。
(2)基因诊断:主要用于单基因遗传病如检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基因突变和连锁分析,主要采用Southern杂交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等.可直接检出DNA缺失、重复和点突变以及是否带致病基因。
被诊断对象包括有症状患者症状前患者、隐性遗传病基因携带者和高危胎儿(产前诊断)等。
(3)基因产物检测:主要应用免疫技术对已知基因产物的遗传病进行蛋白分析如假肥大肌营养不良症患者进行肌肉活检用免疫法测定肌细胞膜的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含量因基因缺陷是通过异常蛋白产物致病不依赖基因诊断也可确诊。
核医学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前沿研究
核医学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前沿研究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核医学作为一项先进的影像学技术,正逐渐展现出其在前沿研究领域的巨大潜力。
核医学不仅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还具备非侵入性、无辐射、重复性高等优点,使得其成为理解神经系统疾病发生机制、评估疾病进展以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就核医学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第一节: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断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氏病等是老年人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其早期诊断对于及时干预和治疗至关重要。
核医学技术可以通过使用特定的放射性示踪剂来标记异常代谢或蛋白质异常聚集的区域,从而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
例如,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结合标记的淀粉样成分示踪剂可以检测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的异常沉积,从而帮助医生作出早期诊断。
第二节:肿瘤的定位和评估在神经系统肿瘤的定位和评估方面,核医学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combined with 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 可以提供高灵敏度的图像,用于检测肿瘤的存在、位置和范围。
此外,甲基肟([11C]MET)PET/CT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脑肿瘤的定位,通过检测肿瘤细胞的活跃度来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第三节:脑功能的研究除了诊断方面,核医学技术还可以用于研究脑功能及相应疾病的机制。
通过测量脑血流、代谢和受体结合等指标,核医学方法能够提供对神经系统各区域的功能状态的揭示。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可以定量评估针对特定脑区域的血流,帮助研究者理解与疾病进程相关的脑区功能改变。
另外,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结合PET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研究脑网络的功能连接情况,有助于深入理解脑功能和疾病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放射性核素治疗以前沿研究为基础,核医学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rain trauma
第二节 脑代谢显像 Cerebral metabolism imaging
葡萄糖代谢显像(18F-FDG) 脑氧代谢显像 脑氨基酸代谢显像 (11C-TYR, 18F-FET, 123I-IMT)
11C-MET,
1.脑葡萄糖代谢显像
原理与方法: 葡萄糖几乎是脑组织的唯一能源物质, 脑内葡萄糖代谢的变化,反应脑功能活动情 况。18F-FDG是葡萄糖的类似物,有相同的 细胞转运及己糖酶磷酸化过程,但不参与进 一步代谢而滞留在脑细胞内。
Abnormal
AD病人18F-FDG PET 影像 (大脑皮质双侧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对称性地放射性分布减低)
PET 是当前唯一早 期 诊 断 Alzheimer
病的技术手段,它
能提供脑能量代谢
的三维测定,而后
者又与脑功能密切
相关
EP ictal
FDG uptake
EP interictal
临床应用
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Diagnostic positive rate was relative with period of disease
50ml > rCBF>23ml/ 100g/min
rCBF<23ml/1 00g/min
Appear ischemic symptom (functional threshold)
2.脑氧代谢显像
Brain oxygen metabolism imaging
Inhalation 15O2 gas PET imaging Calculating cerebral metabolism rate of 15O2 ,CMRO2 oxygen extraction fraction,OEF, OEF = CMRO2 / rCBF
第三节 脑神经递质及受体显像
Neurotransmitter and neuroreceptor imaging
原理与方法: 根据受体-配体特异性结合,用放射性 核素标记特定的配体或神经递质,通过PET 或SPECT对活体人脑特定解剖部位/受体结 合位点,进行精确定位和获取受体功能代谢 影像
Cerebral Neuroreceptor
一、常用显像剂及要求
穿透血脑屏障,在脑组织滞留,具有特定的区域分布
小分子(<400) 不带电荷(电中性) 脂溶性
常用显像剂
99mTc-HMPAO
99mTc-ECD
13NH
3
-H2O
二. 方法
显像方法: 患者准备,封闭视听 图像采集处理 介入试验 rCBF半定量分析
脑血流灌注显像介入试验原理
脑氧代谢显像临床意义
研究葡萄糖与氧代谢关系,血流与代谢的匹配 情况等 脑梗死时脑组织存活的判断
18F-FDG
二、适应症
癫痫灶的定位诊断; 痴呆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脑肿瘤良恶性鉴别、分级、复发及疗效评价 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 脑生理与认知功能的研究; 精神疾患的研究。
左颞叶癫痫(Left temporal lobe epilepsy )
stage of attack
Right fronts lobe epilepsy (diapauses)
Left front lobe epilepsy(间歇期)
CT:30%50%,MRI:50%70% rCBF:70%80%
3.Alzheimer’s病(早老性痴呆, AD)
AD(早老性痴呆): >50y,是一种弥漫性 大脑萎缩性退行性疾病。 rCBF典型改变:以双侧顶叶和颞叶为主的 大脑皮质放射性对称性明显减低,多不累及 基底节和小脑
临床表现:早期无特征 影像学:常规影像的局限性 将成为21世纪人类死亡的首要病因, 趋向年轻化
介入试验的意义
提高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的敏感性 脑血管储备能力的评价 脑血管疾病治疗疗效评价 脑血管病预后估计 痴呆的鉴别诊断
三. 适应症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梗死 Cerebral embolism 痴呆的诊断与分型 Dementia 癫痫灶的定位诊断 Epilepsy Parkinson病的诊断 脑肿瘤治疗后坏死与复发的鉴别诊断 Brain tumor 其他 Brain function ,etc
鉴别: 多发脑梗塞性痴呆:大脑皮质多发散在分布 的放射性减低区,且往往累及基底节和小脑 帕金森病(PD)痴呆:基底节放射性减低, 大脑皮质也可见减低区
4. 癫痫灶定位诊断
癫痫发作期局部血流增加,病灶放射性分布 明显增高 而发作间期局部血流减低,病灶放射性减低 或缺损 CT检查常为阴性 rCBF显像对于癫痫的定位诊断准确性高于 脑电图(EEG)
神经系统核医学 Nuclear neurology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 协和医院 核医学科/PET中心 贾 清
Jiaqing2004@
前言
探索大脑的秘密 研究思想及行为活动的重要方法 神经及心理疾病诊断的有力工具
主要内容
局部脑血流灌注 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 imaging, rCBF 脑代谢显像 Cerebral metabolism imaging 脑神经递质及受体显像 Neurotransmitter and neuroreceptor imaging 脑脊液间隙显像 CSF space imaging 放射性核素脑血管造影 Radionuclide cerebral angiography
第一节 脑血流灌注显像及负荷试验
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 imaging, rCBF Stress test of rCBF
原理: 穿透血脑屏障的显像剂,被脑细胞摄取并分布于脑内, 摄取的数量与血流量呈正比,应用显像仪器可以获得脑 血流灌注的分布状态,从而评价脑血流与功能情况 ROI半定量分析获得局部脑血流量 [ml/(100g· min)]
Normal right-left differences in cerebral cortical activity should be <8% to 10%
正常脑血流灌注图像
异常影像
至少二个断面有一处或多处大脑皮质异常 放射性稀疏、减淡、缺损区或异常浓聚灶, 其范围 > 2 cm 2 cm;脑室及白质区域 扩大或尾状核间距增宽;两侧丘脑、尾状核 及小脑较明显不对称等均视为异常。
脑血流灌注有较强的储备能力, 提高缺血性病变的阳性检出率, 了解脑血管的储备能力
试验:负荷试验、激发试验 介入方法:药物负荷、生理性刺激 常用的药物负荷试验:乙酰唑胺试验
脑血流灌注显像介入试验
Cerebral perfusion imaging intervention test
激发试验(Excitated test) exercise, seeing, hearing, feeling physiological stimulate 负荷试验(Stress test) 乙酰唑胺(Acetazolamide,ACZ,商品名Diamox), CO2,过度换气(excess ventilation)
<2 w 40~50%
>3 m 25%
应用乙酰唑胺介入试验可明显提高慢性低 灌注状态检出的灵敏度
2.急性脑梗死
Right cerebral median artery infarction
A
B
C
Normal and abnormal cerebral blood flow imaging
A:normal B:TIA,right forehead-parietal lobe radioactivity decrease C:cerebral infarction,left forehead-parietal lobe radioactivity defect
受体:存在于活体组织内,与神经递质或相应配体
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
配体:亲和力强,特异性高,能透过血脑屏障,
不参与体内代谢,易用放射性核素标记
神经受体显像 Neuroreceptor imaging
Cerebral Neuroreceptor
脑内受体极少,以pmol/g计,约占全脑重量 的1/百万。 大脑内有上百种神经递质,了解较多的有多 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HT、乙酰胆碱、阿 片类物质等。
5.脑肿瘤术后及放疗后复发与坏死的鉴别诊断
恶性肿瘤的血供丰富,复发灶的rCBF常增高, 影像表现为放射性浓聚区 坏死区基本上没有血供,影像呈放射性减淡或 缺损区
神 经 胶 质瘤 术 后 复 发
神经胶质瘤术后复发(浓聚量与恶性程度有关,IV浓聚多,I-II浓聚少)
脑膜瘤
临床应用 6.脑功能研究 7.颅脑损伤 8.精神疾病
Crossed cerebellar diaschisis
Left parietal lobule, frontal lobule, temporal lobule and caudate nucleus
右侧大脑中动脉梗塞 Crossed cerebellar diaschisis
Luxury perfusion
三. 影像分析
正常脑代谢
18F-FDG
PET/CT显像
四. 临床应用
1. 2. 3. 4. 5. 6. 7. 癫痫灶术前定位诊断 AD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 脑肿瘤 Parkinson病Huntington’s病 脑血管疾病 精神疾病 脑功能研究
Alzheimer’s Disease
Normal
脑血流断层显像 Cerebral blood flow tomogra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