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课件--文字部分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文字篇》PPT课件上课讲义

《古代汉语文字篇》PPT课件上课讲义

3、今字承担古字的假借义
涂,本义是一条水的名字,假借为道路义。后 来就造个“途”字表示道路义,如《史记·主 父偃列传》:“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
齐,本义为齐平,假借来记录“齐敬”的“齐” 这个词(这是本无其字的假借),表示祭祖之 前对祖宗的崇敬。这个意义后来写作“齋” (斋)。“齋”承担的是“齐”的假借义。
1、繁化
骨,本来写作冎,后来加肉,成为骨,表意就 更清楚了。
采,本来从手从木,后来又加提手旁,表意也 更明确了。
齿,甲骨文象口中有牙齿之形,后来又加声符 止,成为一个形声字。
益,本来表示水从器皿里溢出来的意思。后来 被借作利益和副词的益之后,于是又加水旁, 成为溢字。
2、简化
分为三种情况:
➢ 一是将原来形体复杂的图形文字线条化、 符号化。
章,从书写结构讲,分为立、早两部分, 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立早章”。古汉 语讲汉字的结构,主要是从造字角度讲 的。章是由音、十两部分组成,东汉许 慎的《说文解字》云:“乐竟为一章。 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书写结 构只能告诉人们一个字的写法,造字结 构则能体现一个字的本来意义。“乐竟” 是指音乐告一段落。
第三节 古书的用字
一、古今字 二、通假字 三、异体字 四、繁简字
一、古今字
➢ (一) 什么是古今字 ➢ (二)古今字的分类 ➢ (三)古今字形成的原因 ➢ (四)古今字的意义关系 ➢ (五)古今字与异体字、通假字的关系
(一)什么是古今字
古时字少,常用一个汉字兼职记录一些意义, 后世为理解书面语言时不产生歧义,常为这种 兼职字所记录的某项意义再造新字,新造的字 与原来兼表意义的字合称为“古今字”。新造 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 字”。例如“暮”这个词,本来用“莫”来记 录,后来写作“暮”,“莫”和“暮”就是古 今字的关系,“莫”是古字,“暮”是今字。 古今字是记录同一个词古今用字有异造成的历 史现象,即“古用彼,而今用此。”

历史系《古代汉语》全套课件 PPT

历史系《古代汉语》全套课件 PPT
古代汉语教学课件
目录
绪论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二、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 第一章 汉字 第一节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文选 《蝜蝂传》 第二节 汉字的结构与发展 一、汉字的起源 一、象形 二、指事
三 会意
四、形声 五、转注 六、假借 文选 齐桓公伐楚 第三节 汉字的书体演变 一、汉字的书体演变 二、古籍中的用字 文选 鞍之战 第二章 古代汉语词汇 第一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
(三)人文性。
本课程的学习要注重传统文化与道德的传承与教育。 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学习中要有意识的批判地继承,弘扬传统美德,提 升我们的道德人文素养。尤其是文言选文部分,内 容丰富,其中蕴含了许多传统文化与道德理念,学 习中要吸取其精华。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 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 不去也。” 《论语·里仁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孟子》
让你品味古籍雅语的深邃精妙,
共你赏析平平仄仄的诗调词韵。 它将为你打开古老的文明之门,
让你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语言性 工具性 人文性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古汉语, 走进古老的文明里!
远离时代喧嚣与浮躁,
克服青春的迷茫和冲动。
最好的方法, 就是踏踏实实的学习。
宁静致远
王国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
(三)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
1.阅读和整理古籍的需要 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我们要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2.阅读现代书刊,需要古汉语知识。 古代汉语是源头,现代汉语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词 义语素,现代作品常常引用古汉语的成语典故。 退避三舍 望洋兴叹 家徒四壁 徒劳无功 徒劳无功

2024版古代汉语(全套课件231P)

2024版古代汉语(全套课件231P)
词类划分
古代汉语的词类主要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 助词、叹词等。
句法结构
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以主谓宾为基本框架,同时包含定状补等修饰成分。句子的语序相 对固定,一般遵循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宾语在谓语之后的原则。
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现象较为普遍,如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等,这使得 词语在句子中能够表达更为丰富的意义。
为了强调或突出某个成 分,古代汉语中常采用 倒装句式,如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等。例如, “何陋之有?”即为宾
语前置的倒装句。
固定句式
古代汉语中有一些固定 的句式和表达方式,如
“无乃…乎”、“得 无…乎”等,这些句式 在表达上具有独特的语
气和含义。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语法的比较
词类差异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类划分上存在差异,如古代汉语 中的“之”、“其”等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作为代词使 用。
01
《诗经》、《尚书》 选读
选取代表性篇章进行解读,探讨 其文学价值、历史意义及注释方 法。
02
《论语》、《孟子》 选读
通过选读孔子、孟子的言论,理 解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及其在古 代汉语中的表达。
03
《左传》、《史记》 选读
选取历史散文中的精彩篇章,分 析其叙事技巧、语言特色及注释 方法。
古代汉语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02
文字学基础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1
汉字的起源:图画记事、刻画符号、原始文字
2
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 楷书、行书
3
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由繁到简、由表意到表 音
六书理论与汉字的构造
六书

古代汉语(上册)小学讲义

古代汉语(上册)小学讲义

古代汉语第一章文字第一节汉字的产生(了解)一、汉字产生的传说1.结绳说2.八卦说3.仓颉造字说:仓颉在群体创造的基础上,将艺体纷呈的汉字进行了加工整理,因此也称为造自大众的杰出代表。

二、汉字产生的途径和汉字体系的形成途径:①产生于契刻号;②产生于记事图画,而且主要是生产于记事图画。

第二节汉字的性质和演变一、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汉字的性质:表意。

二、汉字形体的演变☆以秦为分界,汉字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秦朝以前,即先秦文字(甲骨文、金文、六国文字、籀字和小篆)属于古文字范畴;秦以后的文字基本属于今文字,包括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

第一阶段,秦以前的文字。

㈠殷周文字1.甲骨文甲骨文又名殷墟文字和殷墟书契。

甲骨文的特点:①因其字是从原始文字发展而来,有些字与原始文字较为接近,还保留浓重的描画物象的色彩,形象逼真,颇似画面。

②异体字繁多。

③偏旁不固定,可以互换。

④款式自由灵活,可以正写,也可以反写。

2.金文金文又称钟鼎文。

毛公鼎竟多达497个字,足抵《尚书》一篇。

㈡战国文字1.六国文字(蝌蚪文)主要写在竹简和缯帛上。

字体草率诡异,简体流行,俗体字大量涌现。

2.秦国文字分大篆和小篆。

大篆有籀文、石鼓文和诅楚文。

第二阶段,秦以后的文字。

1.隶书隶书分为古隶和今隶,古隶又称秦隶,今隶书又称汉隶。

今隶后人又称“八分”。

(简答)汉字的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一次剧烈的变革。

它结束了古文字时代,开创了今文字的新时期,使汉字的形体发生了质的变化。

由古文字形象的音节表意文字阶段,过渡到今文字符号的音节表意文字阶段,彻底地改变了古汉字的象形面貌,进一步声化和符号化。

最重要的标志是:大曲折婉转的线条变成了点横折曲撇。

那挑勾的笔画及他的摆脱了线条的束缚,整个字方正平直,棱角鲜明。

成了不像形的象形字。

第三节汉字的形体构造一、传统的“六书”说1.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屈曲),日月是也。

”——所谓象形,就是要画成所表达的物体,随着物体形状曲折婉转即成,“日”、“月”就是这样的字。

2024版王力《古代汉语》PPT课件讲义完整

2024版王力《古代汉语》PPT课件讲义完整
性和流畅性。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7
33
选读篇目
《郑伯克段于鄢》、《曹刿论战》等。
赏析要点
分析选文所体现的作者的历史观和文学 观;探讨选文在叙事写人方面的艺术成 就;品味选文的语言特点。
2《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 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 和策略。
《战国策》的艺术特色在于善于通过讽 喻、比喻、夸张等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描写社会风貌;语言生动、流畅,富于 感情色彩。
现代音
上古音、中古音与现代音的比较
指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以北京语音为标 准音,可通过拼音方案等工具学习掌握。
揭示汉语语音的历时变化及其规律,有助于 深入了解汉语语音系统的发展演变。
2024/1/27
11
03
词汇与语法
2024/1/27
12
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与分类
特点
单音节词为主
多义词丰富
2024/1/27
2024/1/27
研究现状
目前,古代汉语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古籍整理与校 勘工作仍需加强,音韵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尚 未得到圆满解决,训诂学和语法学的研究也 需要进一步深入。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 学术交流的加强,古代汉语研究的方法和手 段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6
02
文字与音韵
20
《楚辞》概述及艺术特色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 原等人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具有 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
格。
《楚辞》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 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强烈的个
人情感表达。
《楚辞》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 象征、比喻等手法的运用,以及

大学古代汉语课件:汉字形体的演变

大学古代汉语课件:汉字形体的演变

(先秦文字)(古文字) (秦以后文字)(今文字)
小篆是古文字的最终形式,隶
书是今文字的开端。
汉字两次重大形体演变:
小篆---隶书,隶书---楷书Biblioteka 甲骨文 (殷商时期)

殷周文字

金文 (两周时期)
秦以前文字

六国古文

战国文字
籀文

石鼓文

秦国文字 诅楚文

小篆

(秦统一后文字)
1、甲骨文(殷商时代的文字) 甲骨文是我国迄已经发现的、最早
第二节 汉字形体的演变
目前为止,我国最早的成系统 的汉字——甲骨文。
汉字形体演变的历史,大致可 以以秦为界,分为两个大的阶段 ——秦以前文字和秦以后文字:
甲骨文 金文 六国古文 籀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草书 行书
———————————————∣——————————→

秦以前文字
秦 秦以后文字
的成系统的汉字。
(1)全称 “龟甲兽骨文字”。简称甲骨 文
(2)别名。 A、贞卜文字或贞骨卜辞。 B、殷虚文字或殷虚书契。 C、契文或契刻文字。
(3)甲骨文的特点。
A、具有浓重的象形性。许多甲骨文类似于 图画。
B、异体字繁多。如:“羊”有: 种形体
等多
C、有的字采用的偏旁不固定,也有的偏旁 相同,但位置不固定。如:

古代汉语(全套课件220P)

古代汉语(全套课件220P)

06
文化背景与典籍选读
古代文化常识简介
古代礼仪制度
包括祭祀、朝拜、婚丧嫁娶等 各种场合的礼仪规定。
古代教育制度
从太学、国子监到地方州县学 府的教育体系,以及科举考试 制度。
古代职官制度
中央和地方各级官职的名称、 职责和品级。
古代天文历法
古代对天象的观测和历法的制 定,如干支纪年、二十四节气
等。
《诗经》、《楚辞》选读
古代汉语特殊句式解析
判断句
被动句
倒装句
省略句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通过“……者,…… 也”的结构表示判断。
如“而刘夙婴疾病,常 在床蓐”中的“婴”,
意为被……缠绕。
如“甚矣,汝之不惠! ”中的“甚矣”是谓语 前置,强调程度之深。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 (蛇)黑质而白章”,
省略了主语“蛇”。
古代汉语虚词用法举例
01
02
03
04

作代词,如“公与之乘”;作 动词,如“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助词,如“怅恨久之”。

作代词,如“其真无马邪?” ;作语气词,如“其如土石何
?”。

表并列关系,如“黑质而白章 ”;表转折关系,如“学而不
思则罔”。

表承接关系,如“余则缊袍敝 衣处其间”;表假设关系,如
“入则无法家拂士”。
词义系统
词义在引申过程中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体系。
词义引申的规律和特点
包括相似性引申、相关性引申、相反性引申等。
古代汉语常用词词义辨析
常用词
古代汉语中频繁出现、具有代表性的词汇。
词义辨析
对常用词在不同语境下的意义进行区分和解释。
辨析方法

郭锡良《古代汉语》PPT课件

郭锡良《古代汉语》PPT课件
编排体例:按部首的不同分为540部,每部之内的所属字大体上是以义为序, 依义相聚。
说解体例: 先释义,后解形,再注音。以秦汉通行的篆书为对象进行的, 间或举出古文和籀文,为后人认识和研究古代汉字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缺点和局限:对一些字的解释有历史唯心主义和封建思想;对一些字形的解 释不正确,失于穿凿。
.
5
五、怎样学习古代汉语
1.传统的方法 ——死记硬背 2.科学的方法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
感性认识指阅读文言作品(文选); 理性认识指学习古汉语各种知识与理论(通论)。 (1)多读(古代作品)——学好古汉语的基础 (2)多记(常用词)——学好古汉语的关键 (3)勤练(运用)—培养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4)勤查(工具书)——阅读古书的重要基本功
.
6
第二章 常用工具书
.
7
一、工具书的特征及其功用
1.什么是工具书 工具书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形式和检索方法, 为人类迅速提供某方面的基本知识或资料线索,专供查阅的特定类 型的图书。 2.工具书的特征 查考性 概括性 易检性 3.工具书的功用 (1)工具书是读书治学的工具 (2)工具书是传播思想和文化的工具 (3)工具书是教育工作者做好教学工作的工具。
.
8
二、工具书的种类
1.字典、词典 字典—解释字的形、音、义及其用法的工具书。 词典—解释词语的概念、意义及其用法的工具书。 2.类书、政书 类书—辑录古书中的史实典故、诗赋文章、俪词骈语等,按类或 韵编排以便寻检和征引的工具书。如《艺文类聚》、《册府元龟》。 政书—专门记载典章制度的工具书。如《政典》、《通典》。
.
10
5.表谱、图录 表谱—包括年表、历表和其他历史表谱,是供查年月日、历史大 事、人物生卒以及职官、地理之沿革的工具书。如《中国历史年 表》、《历代名人年表》。 图录—包括地图、历史图谱、文物和人物图录,是一种以图形揭 示历史文物和事物形象的工具书。如《郑和航海图》、《历代舆地 图》。

古代汉语(汉语基础)全部课件

古代汉语(汉语基础)全部课件


文学院

刘彩霞

古代汉语部分


一 什么是古代汉语
1 前提:古代汉语专指古代汉语书面语 2 历史分期: 五四运动以前的汉语,都叫古代汉语。分为四 个时期:远古时期(殷商时代);上古时期(周 秦两汉);中古时期(魏晋南北朝唐宋);近古 时期(元明清)。这是传统的分法 近年来又兴起了“近代汉语”的概念,指晚唐 五代到清初的汉语。那么,魏晋南北朝到晚唐以 前为中古汉语,清中叶以后迄今为现代汉语
甲骨文 通行于公元前1300多年到1100多年,又叫贞卜文字、 甲骨卜辞(内容);殷墟文字、殷墟书契(出土地 点);契文、契刻文字(书写方法) 金文 通行于殷商至战国,铸在青铜器上,又叫钟鼎文(商 周时期出土的铜器以钟鼎为最多) 六国古文(籀文和小篆) 指秦以外的六国文字,又叫战国古文。主要写在竹简 和缯帛上,也叫简帛文。秦国文字叫大篆,也称籀文。 秦统一以后文字由大篆变为小篆
名词活用为动词
2 名词后面出现宾语或补语 (1)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 之。 (2)从左右,皆肘之,使立 于后。 (3)左右欲刃相如。 (4)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 雍水。 (5)师还,馆于虞。 (6)沛公军霸上。
3 用在能愿动词或状语后面 的名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 (2)不备不虞(防备),不 可以师。 (3)左右欲兵之。 (4)陛下不能将兵。 (5)晋灵公不君。 (6)不足生于不农。
数词活用为动词
(1)六王毕,四海一。 (2)民参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 (3)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不十年,王弗召也。 (6)此三子(专诸刺吴王僚、聂政刺侠傫、要离刺庆忌) 者,皆布衣之士也……与臣而将四矣。 (7)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8)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

古代汉语课件ppt文档全文预览(2024)

古代汉语课件ppt文档全文预览(2024)

古代汉语词典、辞海等工具书 慕课、网易公开课等在线课程资源
2024/1/30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30
பைடு நூலகம்
27
讲解音韵学的基本概念、音韵的分类 、音韵的演变等。
2024/1/30
8
词汇与语法
2024/1/30
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分析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词义的变化及一词多义现象。
古代汉语语法概述
阐述古代汉语的词类、短语结构、句子成分等语法知识。
古代汉语虚词研究
探讨古代汉语虚词的种类、用法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遗存。
1 2
结合历史文化背景
古代汉语的理解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 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等,有助于更准 确地理解文意。
注意古今异义
由于语言的发展变化,一些古代汉语中的词汇在 现代汉语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需要注意区分。
3
避免望文生义
在阅读古代汉语时,不能仅凭字面意思理解,需 要深入挖掘文本内涵,避免望文生义。
古代汉语课件ppt文档全文 预览
2024/1/30
1
contents
目录
2024/1/30
• 古代汉语概述 •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 古代汉语的阅读与理解 • 古代汉语的翻译与注释 • 古代汉语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 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与建议
2
01 古代汉语概述
2024/1/30
3
古代汉语的定义与特点
互补关系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表 达上各有优势,可以相互 补充,共同丰富汉语的表 达能力。
6
02 古代汉语基础知 识
2024/1/30
7
文字与音韵

《古代汉语》课件

《古代汉语》课件

动宾结构
探索古代汉语动宾关系的灵 活运用,研究动宾结构在古 代文学中的重要作用。
倒装句
深入研究古代汉语的倒装句 结构,探讨其在修辞和表达 情感中的独特魅力。
词序变化
了解古代汉语词序的变化情 况,分析其影响和演变规律。
古代汉语的文字和文化
象形文字 文化内涵 书法艺术
介绍古代汉字的象形部分,理解形状和意义 的关系。
古代汉语的主要方言
1 晋语
2 吴语
了解晋语在古代汉语中的卓越地位,探索 其特点和影响。
研究吴语的历史渊源和地理分布,掌握其 特殊音韵和词汇特点。
3 粤语
4 官话
了解粤语的地位和方言特点,在古代汉语 中的影响和地域性特色。
介绍官话的兴起和发展,探究其在现代汉 语中的影响和重要性。
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
《古代汉语》PPT课件
了解古代汉语的重要性,探索其基本特点,追溯其发展历程,了解主要方言, 掌握其独特的语法特点,探究汉字与文化的联系,并探索古代汉语在现代的 运用。
古代汉语的重要性
了解古代汉语的重要性和影响,探索古文学、古典文化和文明观念,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根源。
古代汉语的基本特点
1
音韵规律
探究古代汉语的音韵系统,了解声母韵母的演变和变异。
探究古代汉字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分析其与 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
研究古代汉字的书写规范和艺术表现,了解 中国书法在古代的重要地位。
古代汉语的现代运用
1
文学创作
探索古代汉语在现代文学创作中的应用,了解古文在当代作家中的影响。
2
文化传承
了解古代汉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探索其在文化活动和传统节日中 的使用。
3
学术研究

古代汉语汉字的结构及发展课件

古代汉语汉字的结构及发展课件

(一)古今字
古今字 是古字和今字的合称。
多义字的某些义项被后产生的字分担便形成古今 字。原来的字称为古字,后产生的字称为今字。
辟 ①法度 ②君主 ③躲 ④得宠的人 ⑤打开
⑥比方,比喻
譬 避嬖

古代汉语汉字的结构及发展
今字通常以古字作声符,添加或改变意符而成: 竟—境 反—返 賈—價 責—債 共—供 昏—婚 知—智 取—娶 孰—熟 属—嘱 說—悦 赴—讣 错—措 閒—間 被—披 少数通过改变声符 或意符声符全改而成:
古代汉语汉字的结构及发展
4.2形符和声符的组合方式 4.2.1左形右声(占形声字的大多数) • 江 河 溢 骑 桐 洗 秧 理 纹 灯 桃 论 姓(杨)
馥 4.2.2左声右形 • 鸠 锦 期 刊 飘 鸭 雅 (鸡)彩 欣 期
(斤,其声) 4.2.3上形下声(艹、宀者多) • 草 室 篇 窝 空 雾 楚(从林,疋声)崔(从
“六书”说源于战国,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 说掌管教育的保氏教学生以“六艺”:礼、乐、射、 驭(“御”异体)、六书、九数。
清代小学家戴震将“六书”归为“四体二用”。他说: “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字之体也;转注、 假借二者,字之用也”。即认为前四者是造字法,后 二者是用字法。被后古代世汉语学汉字者的结广构及泛发展接受。
古代汉语汉字的结构及发展
• 4.6右文说
• 从形声字组合方式看,“左形右声”者占绝大多数, “右文”指右边的声符。右文说:
• 形声字的声符在一定程度上表示意义。其实、声符不 限于右边的,可以是上下左右的。因为形声字的声符 大多在右边,所以称“右文说”。
• 右文说,是宋人王圣美(名子韶、字圣美 )提出来 的。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四载,王圣美认为。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文选第一部分)ppt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文选第一部分)ppt
• 訂正之作: 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清代學者
王引之《字典考證》;1981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力《康 熙字典音讀訂誤》。
《中華大字典》
• 陸費逵、歐陽溥存主編,中華書局 1915年出版。
• 收字48000多個,按部首排列,收錄 了一些近代方言字和翻譯用的新字 。
《經籍纂詁》
清阮元主編,出版于清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這 是一部專門收集唐代以前各種古書注解的字典。
劉邦於公元前206年重新統一天下,建立漢王朝,中原一帶各民 族的共同語始稱漢語。
古代漢語可歸納為兩個系統:文言(以先秦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上 古漢語書面語言以及後來歷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語言)和古白話 (唐宋以來以北方話為基礎而形成的語言)。《古代汉语》课程的 學習重點是文言,尤其是先秦語言巨匠們在以當時口語為基础而加 工成的文學語言。
它在編排上用的是韻母排列法,按平水韻106韻編次 被釋的字;以一韻為一卷,全書106卷。每字之下,羅列 唐以前各種古書注解對這個字的解釋。
常用的中小型字典辭書
1、《新華字典》 2、《現代漢語詞典》 3、《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4、《王力古漢語字典》
新華字典
《新華字典》是新華辭書社編纂的 ,主持其事的是魏建功。它也適當收錄 了古代文獻中的詞彙,以及歷史上的外 來語。本書注音釋義都用新的方法,對 古漢語的詞的解釋,都用現代口語以及 被現代口語吸收了的文言詞語,因此對 我們學習古代漢語也有一些幫助。
鄭伯克段于鄢
題解:
伯 :春秋五等爵,公侯伯子男。鄭,伯爵,故稱鄭伯。 在實際敍述中,侯、伯亦常稱公。
克:根據《左傳》的記載是“戰勝”的意思。 于: 介詞,引進處所。 “鄢”,地名,在今河南鄢陵 縣。
說文解字的解讀

《古代汉语》课件

《古代汉语》课件
详细描述:汉代文献中有很多经史之学的作品,这些作 品对于理解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历史等方面具有重 要意义。
详细描述:汉代文献中有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 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于提高阅读和理解古代文学 作品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魏晋南北朝文献阅读与理解
总结词:多元文化 总结词:思想碰撞
详细描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多 元文化并存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文献阅读与理解 有助于深入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宗教 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古代汉语的重要性
总结词
古代汉语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对于理解中国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古代汉语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历代文人墨客表达思想、传承文化的重要工具。 通过学习古代汉语,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艺术和社会制度等方 面的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当今中国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古代汉语的历史与发展
详细描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 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文献阅读与理解有助于 深入了解不同思想流派之间的碰撞与融合。
THANKS
感谢观看
《古代汉语》ppt 课件
目录
• 古代汉语概述 • 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 • 古代汉语的词汇系统 • 古代汉语的语法系统 • 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 • 古代汉语的文献阅读与理解
01
古代汉语概述
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古代汉语是古代中国的书面语言,具有独特的语法、词汇和 语音特点。
详细描述
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词汇和语音 也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古代汉语的词汇常常具有多义性,且 存在大量同义词和近义词。此外,古代汉语的语音也较为复 杂,存在平上去入四个声调。
祈使句
表示请求或命令的句子,如“请帮我一下!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
万物之情。”(《周易·系辞》) (二)汉字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其
源头是图画,但图画不等于文字。
第二章 汉字的产生与汉字形体的发展演变
二、汉字形体的发展演变 汉字形体演变的六个阶段:
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小篆、隶书、楷书。 (秦)籀文
第一章 常用字典辞书简介
三、释义方式
(一)直训,也叫语词式,例如,《说文 ·一部》:
“元,始也。”
(二)描写。例如《说文 ·缶部》:“缶,瓦器,
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三)义界,下定义。例如《说文 ·斗部》:“斗,
十升也。”
(四)譬况,例如《说文·黑部》:“黑,火所熏
之色也。”
第一章 常用字典辞书简介
甲骨文――(六国)古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殷商) (战 国) (秦 秦) (汉) (隋 唐)
第三章 汉字的结构
一、“六书”的名称及由来 清代以后,一般人于六书的名称大致采用许慎的,于次序采 用班固的,名称和次序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 假借
二、六书的内容
《说文解字叙》:“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 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 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 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第四章 古书的用字
一、通假字 (一)通假与六书假借的区别: (二)通假现象产生的原因: (三)通假字的辨别: (四)确定通假关系、寻求本字应注意的问题:
1、确定古音相同(或相近)。 2、找到的本字能把句子讲通。 3、要有文献、文字的证明。 A.不同本子的证明。 B.经传异文。 C.同一意义的不同用字。
古代汉语讲义
通论—文字
牛太清 taiqn002@
文字部分要点
❖ 第一章 常用字典辞书简介 ❖ 第二章 汉字的产生与汉字形体的发展演变 ❖ 第三章 汉字的结构 ❖ 第四章 古书的用字
第一章 常用字典辞书简介
一、汉语字典辞书编排方式 (一)音序排列:古平水106韵;今汉语拼音 字母 (二)部首笔画 (三)编码排列(见《现代汉语词典》附录 86年版) 四角号码检字口诀:横一垂二三点捺;叉四 插五方框六;七角八八九是小;点下有横变 零头。
四、常用字典辞书 (一)常见工具书的分工,解释体例和检索 方法
《说文解字》(见教材第548页)
第一章 常用字典辞书简介
❖ 课堂讨论、练习 一、名词解释 1.直音法;2.反切;3.叶音 二、试将下列旧注音变换为现代汉语拼音: ❖ 去演切;去愿切;普班切;锄针切;胡郎切;
都滕切;力盐切
第一章 常用字典辞书简介
3.所表对象:行为动作(主要是动词);抽象概念。 4.文字特征:合体。 5.会意字与象形字、指事字的区别:
第三章 汉字的结构
第三章 汉字的结构
(四)形声 1、《说文叙》:“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江、河是也。” 2、构字方法:一个义符(意符、形符)表意义范畴,
一个声符表字音 3、所表对象:不受限制 4、文字特征:合体。 5、形声字的结构(形符和声符的位置)
五、汉字的结构与本义探求(例见378页“诛”) 六、汉字结构与上古文化
例如“女”
第三章汉字的结构
❖ 作业 ❖ 一、查《说文解字》,指出下列形声字的声符: ❖ 夜( 亦省聲 ) 贼(則 ) 布(父 ) 腾( ) 恭(共 )
徒( 土) 荆( 刑) 忝( 天 ) 钦( 金) 贸( 卯 ) 衡( 行) 辩( ) 在( 才) 春( 屯 ) ❖ 二、指出下列汉字结构各属六书中的哪一类: ❖ 鹿(象形 ) 亦(指事) 尘(会意 ) 赖( 形声 ) 笃 (形声 ) 伐( 会意) 戊( 象形 ) 来去的“来”(假 借 ) 爨 ( 会意)初( 会意 ) 都(形声 ) 波( 形声 ) 你我的“我”( 假借 )发(形声)
第四章 古书的用字
四、繁简字
(一)定义:
(二)简化字的形体来源
1、古体字: 雲 、云; 氣、气; 從 、从; 網 、网; 捨、 舍 2、古代异体字:禮 、礼;棄、 弃 3、历代简体或俗体字:躰、體 、体; 繼、继;燈 灯。 4、草书揩化为简体字:車 、车; 門 、门; 韋、韦; 爲 、为; 會、 会。 5、简省一些成分: 習、习; 廣 、广; 飛 、飞。 6、简单符号代替复杂笔画: 鄧、邓; 歡、欢; 鷄、鸡; 僅 、仅 7、同音替代字: 穀 、谷; 麵 、面; 鬱 、郁。
表示具体概念,指事多表示抽象概念
第三章 汉字的结构
第三章 汉字的结构
(三)会意
1.《说文叙》:“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 也。”“爲”
2.构字方法:用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形符号,合成一个新义。 “寇”
(1)会形合成(靠各参构部件的形象会合成义。如:射、步、 涉、陟、立、及、休、益)(2)会义合成(靠各参构部件 的意义会合成义。如:臭、歪、尖)
第一章 常用字典辞书简介
二、注音方式 (一)直音: 如《康熙字典》中:“尨,音茫”等。 (二)反切,兴于汉末 例如:夸:苦瓜切。反切用古音。 (三)叶音。 叶音(读「协音」)也称叶韵,叶句。“叶”也作“协”。 指以改读字音的(错误)方式,来读诗经、楚辞等先秦的韵 文,叶音这个称呼由朱熹提出。 明人陈第、清初顾炎武已批判了叶音法。 (四)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
(四)古今字与假借字之间的关系。
(五)注解术语: ×后来写作×、 ×是×的古字
第四章 古书的用字
三、异体字
(一)什么是异体字
(二)异体字的类别、成因。
1.所用造字方法不同,一体为形声,一体为非形声。如: 泪—涙、嶽-岳、膻-羴。 2.同为形声,所取意符不同。如:逼-偪、徧-遍、 迹- 跡。 3.同为形声,所取声符不同。如:饋-餽、昵-暱。 4.同为形声,所取意符和声符都不同。如:愬-诉、。 5.偏旁部首所处的位置不同。如:峰-峯、略-畧。
第三章 汉字的结构
第三章 汉字的结构
第三章 汉字的结构
(二)指事。 《说文叙》:“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1、构字方法:象形为背景,在此基础上加指事符号,指 出“事”之所在。(本、末、朱、刃、寸、上、下、 曰、甘、向等)
2、所表对象:事物的局部;抽象的概念。 3、文字特征:一个象形字加一个指事符号。 4、象形和指事的辨别:在结构上都归“独体”。象形多
第三章 汉字的结构
三、汉字的形体构造 (一)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1、构字方法:描绘物体轮廓,突出物体特征。即依样画
画葫芦。
2、所表对象:有实体可以描绘的事物,主要是名词 3、文字特征:独体。 4、《说文》中主要象形字:车、虎、人、女、止、行、月、
鸟、鱼、鹿、羊、牛、子、犬、豕、竹、衣、册、贝、户、 斤、又、目、耳、口、自、手、木、身、其、来、网等。象 形具有局限性。
第四章 古书的用字
(三)异体字的辨别―――读音意义完全相同。
1、原为异体字,后有分工,成为不同的字(代表不同的 词)。例如,谕、喻 2.原不为异体字,后合并为一个字,成为异体。这两点, 都说明异体字有一定的时代性。 3、有几种情况不能认为是异体字。 (1)有些字,意义相近,读音相同,但非异体字。如寘、 置都有“放置”义,但“置”还有他义,且二者古音也不同。 《说文》:置,赦也,从网直。 (2)有些字关系复杂有相通之处,也有不相通之处。如雕、 凋。 (四)注释术语:×同×
❖ 6、学习形声字应注意的问题 ⑴省形、省声
❖ 省形:如晨:(从晶省,辰声)、星(从晶 省,生声)、釜(从金省,父声)、耆(从 老省,旨声);
❖ 省声:豪(从豕,高省声)等。
❖ ⑵字体的变化
❖ 辨认声旁、形旁:如布、在等
第三章汉字的结构
四、分析汉字结构(造字方法)应注意的事项: 1.首先要返回繁体甚至古文字字形,注意小篆与 现代汉字写法的变化大多是隶变和讹变引起的。 2. 注意声符和形符的位置 3.注意形声字和声符古今声音的变化。
第四章 古书的用字
(三)为什么古代汉语要用繁体字排版(必须 注意几个问题)
1、同形字。
2、同音替代字。
3、两字共为一形
第四章 古书的用字
❖ 作业 ❖ 一、指出下列各组异体字产生的原因: ❖ 泪:涙 嫖:闝 蝶:蜨 跷:蹻 迹:跡
砖:塼 慙:惭 ❖ 二、指出下列各组繁简字灾古书中的异同:
第四章 古书的用字
❖ 谷:榖;饥:饑; 后:後; 适:適; 余:馀 ❖ 三、给下面这段文字加标点,并翻译为现代汉语。 ❖ 凡治国令其民争行义也乱国不用也夫争行义乐 用与争不义竞不用此其祸福也天不能覆地不能载 ❖ 四、什么是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各自成因如 何?
第二章 汉字的产生与汉字形体的发展演变
一、汉字的产生 (一)汉字的产生: 文字学史上有关汉字的产生有三种说法:
1.结绳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周易·系辞》)
2.仓颉造字说,产生于战国时代。 3.八卦说。“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
(五)注解术语: ×通×
第四章 古书的用字
二、古今字 (一)什么是古今字? (二)古今字的形体。古今字在形体上大多数有某种联系。
1.增加义符(形符): 弟:悌;取:娶;禽:擒;共:供;责:债
2.改换义符:说:悦;唱:倡;错,措 3.在原来的字形上改变写法
陳:陣;大:太
第四章 古书的用字
(三)古今字形成的原因。 1.古字假借为其它用途,又为它的本义造今字。例如:隊、 墜;匡、筐;或、域。 2.古字用于表示引申义,又为它的本义造今字。例如:益、 溢;景、影;丞、拯;原、源。 3.古字用于表示本义,又为引申义造今字。例如:解、懈; 家、嫁;支、肢。 4.古字表示本义,为假借义造今字。如:辟、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