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26366二氧化氯消毒剂卫生标准

合集下载

日化杀菌国标标准

日化杀菌国标标准

日化产品杀菌国标标准包括以下内容:GB/T 34855 洗手液GB/T 26373 醇类消毒剂卫生要求GB 19877.1 特种洗手液GB/T 26369 季铵盐类消毒剂卫生要求GB/T 34857 沐浴剂GB/T 27947 酚类消毒剂卫生要求GB 19877.2 特种沐浴剂GB/T 26367 胍类消毒剂卫生要求GB/T 29679 洗发液、洗发膏GB/T 26371 过氧化物类消毒液卫生要求QB/T 1975 护发素GB/T 36758 含氯消毒剂卫生要求QB/T 2945 口腔清洁护理液GB/T 26370 含溴消毒剂卫生要求GB/T 8372 牙膏GB/T 26368 含碘消毒剂卫生要求QB/T 1858.1 花露水GB/T 26366 二氧化氯消毒剂卫生标准QB/T 2485 香皂GB/T 26372 戊二醛消毒剂卫生要求GB 19877.3 特种香皂GB 27948 空气消毒剂通用要求QB/T 1913 透明皂GB 27950 手消毒剂通用要求QB/T 2116 洗衣膏GB 27951 皮肤消毒剂卫生要求QB/T 2486 洗衣皂GB 27952 普通物体表面消毒剂通用要求QB/T 2487 复合洗衣皂GB 27954 黏膜消毒剂通用要求QB/T 2387 洗衣皂粉GB 14930.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消毒剂GB/T 13171.1 洗衣粉(含磷型)GB 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附录C4溶出性抗(抑)菌产品抑菌性能测试方法QB/T 2738-2012《日化产品抗菌抑菌效果的评价方法》——7.3抑菌型日化产品的抑菌效果检验方法(悬液定量法)QB/T 2850-2007《抗菌抑菌型洗涤剂》——5.3抗菌、抑菌型洗涤剂效果评价的杀菌率或抑菌率的测定。

GB26366二氧化氯消毒剂卫生标准

GB26366二氧化氯消毒剂卫生标准

二氧化氯消毒剂卫生标准GB26366-2010发布日期:2011-7-19 12:25:19 新闻设置:【大中小】信息来源:二氧化氯专业网浏览次数:二氧化氯消毒剂卫生标准Hygienic standard for chlorine dioxide disinfectant2011-01-14发布 2011-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吉林省卫生监测检验中心、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京理工大学。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深圳市聚源科技有限公司、定州市荣鼎水环境生化技术有限公司、大连绿帝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张家口市绿洁环保化工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本标准负责起草人:黄新宇、孙守红、朱子犁、方赤光、王岙、葛洪、贺启环。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曾宇平、张田、李抒春、宋红安。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二氧化氯消毒剂卫生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二氧化氯消毒剂的应用范围、使用方法、检验方法、包装和规格、使用说明书和标签、贮存和运输及注意事项。

本标准适用于以亚氯酸钠或氯酸钠为原料,通过化学反应能够产生二氧化氯的消毒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320 工业用合成盐酸GB/T 534 工业硫酸(优等品以上)GB/T 1294 化学试剂 L(+)-酒石酸GB/T 1618 工业氯酸钠GB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8269 柠檬酸GB 9985 手洗餐具用洗涤剂GB/T 20783-2006 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HG3250 工业亚氯酸钠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2005年版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适用于本标准3.1二氧化氯消毒剂chlorine dioxide disinfectant是指用亚氯酸钠或氯酸钠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制剂(商品态),通过物理化学反应操作能产生游离二氧化氯(应用态)为主要有效成份的一种消毒产品。

食品及餐饮具工业清洗和消毒标准概述

食品及餐饮具工业清洗和消毒标准概述

薛 伟1,2,3 姚晨之1,2,3(1. 中轻日用化学检验认证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01;2. 全国食品用洗涤消毒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山西太原,030001;3. 国家洗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山西太原,030001)摘 要:在食品及餐饮行业中,餐饮具的组成、结构、形状、规格等较为复杂,使其清洗消毒挑战重重。

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出台制定多项标准对其清洗消毒进行有效指导和规范,杜绝因清洗消毒不彻底引发的安全事件。

本文对食品及餐饮具工业清洗消毒相关的标准进行简要概述,以期服务于业内人士,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食品及餐饮具;工业清洗;消毒;标准化中图分类号:TQ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01(2021)05-75-08食品及餐饮具工业清洗和消毒标准概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8修正)的规定,“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健康,近年来已经引起公众越来越多的关注。

食品安全不仅仅包括食品自身的质量安全,而且还包括生产和食用过程中与食品直接接触的机械设备、餐饮具等材料的卫生。

对食品接触材料进行清洗、杀菌、消毒,是保证其表面卫生状况的主要手段。

由于食品的特殊性,与其表面直接接触的清洗消毒比较复杂,需要综合考虑生产工艺、食品机械、微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检验检测技术等多个领域。

其中,为了达到有效清除其表面各类污垢及病菌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洗涤剂、消毒剂以及清洗消毒方式至关重要,进而可以保障使用者的健康、安全。

目前,食品及餐饮工业的清洗消毒在标准方面已经取得长足进步。

据不完全统计,食品及餐饮工业清洗消毒现行有效相关标准已经达到百余项,包括洗消剂、风险控制、安全管理、评价与检验方法等。

本文对食品及餐饮具工业清洗相关标准进行整理、归纳,以便于从业人士设计合理的清洗消毒工艺,在保证清洗消毒效果的同时做到经济节约。

消毒产品卫生监督工作规范课件

消毒产品卫生监督工作规范课件

第二节
在华责任单位的卫生监督 监督内容
第二十条
工商营业执照
新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 卫生安全评价报告 进口消毒产品卫生质量
第三节
消毒产品经营、使用单位监督
第二十二条 监督内容
建立消毒产品进货检查验收制度情况 索取国产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消毒 产品卫生许可批件或卫生安全评价报告和备案凭 证情况;核对消毒产品名称、生产企业或在华责 任单位名称以及消毒产品标签(铭牌)、说明书 检查消毒产品使用情况 消毒产品卫生监督抽检情况
主要内容
总 则
六 章 三 十 一 条
监督职责及要求 监督内容及方法 信息管理 监督情况的处理 附 则
第一章


制定依据
第一条 为保障公众健康,规范消毒产品卫
生监督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 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 规规定,制定本规范。
执法主体与监督对象
第二条 本规范所称的消毒产品卫生监督,
是指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
综合监督执法机构依据《传染病防治法》、 《消毒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对消毒产品生产企业、进口消毒产品在华 责任单位以及消毒产品的经营、使用单位
进行卫生监督检查的活动。
适用范围
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及其综合监督执法机构在开展消毒产品卫
生监督时,适用本规范。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第七条
设区的市级、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 门及其综合监督执法机构职责
(一)根据本省(区、市)消毒产品卫生监督工作制度、规 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结合实际,制订辖区内消毒产品卫生监督工 作计划,明确重点监督工作内容并组织落实;组织开展辖区内消 毒产品卫生监督培训工作; (二)负责职责范围内辖区内消毒产品监督检查; (三)负责辖区内消毒产品卫生监督抽检; (四)负责开展辖区内消毒产品违法案件的查处; (五)负责辖区内消毒产品卫生监督信息汇总、分析及上报 工作; (六)设区的市对县级消毒产品卫生监督工作进行指导、督 查;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七)承担上级指定或交办的消毒产品卫生监督工作任务。

二氧化氯综述

二氧化氯综述

二氧化氯综述上篇文章提到消毒的过程也是投毒的过程,化学消毒剂大多对人体有一定危害,家庭日常尽量减少化学消毒剂的使用。

是药三分毒,有病时又必须吃药,正确的做法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消毒也是如此,必须消毒时建议由专业人员操作或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操作。

本文介绍一下近年备受消毒行业推崇的消毒剂-----二氧化氯。

某百科二氧化氯词条第一段:二氧化氯(ClO₂)是一种黄绿色到橙黄色的气体,是国际上公认为安全、无毒的绿色消毒剂。

另某百科二氧化氯词条第一段:二氧化氯有与氯气相似的刺激性气味,具有强烈刺激性,接触后主要引起眼和呼吸道刺激,吸入高浓度可发生肺水肿,能致死,对呼吸道产生严重损伤,高浓度的本品气体,可能对皮肤有刺激性。

皮肤接触或摄入本品的高浓度溶液,可能引起强烈刺激和腐蚀,长期接触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

二者开篇不同,但后面的内容几乎完全相同,介绍二氧化氯杀菌和杀病毒能力时有下面相同的描述:二氧化氯用于水消毒,在其浓度为0.5~1mg/L时,1分钟内能将水中99%的细菌杀灭,灭菌效果为氯气的10倍,次氯酸钠的2倍,抑制病毒的能力也比氯高3倍,比臭氧高1.9倍。

介绍消毒剂历史时也完全一致: 1820年第一代化学消毒剂漂白粉问世,此后,人们相继发现了第二代消毒剂环氧乙烷,第三代消毒剂戊二醛。

新一代高效化学消毒剂终于在千呼万唤中问世,这就是被称作第四代杀菌消毒剂的二氧化氯,二氧化氯已被联合国卫生组织(WHO)列为AⅠ级消毒剂。

经常看论文的朋友可以发现,学界对二氧化氯是第四代消毒剂还有一种说法,第一代消、次氯酸盐和漂白粉)、第二代消毒剂优氯剂(二氯异氰尿酸钠)、第三代毒剂液氯(含Cl2消毒剂氯精(三氯异氰尿酸)后,二氧化氯被推崇为第四代消毒剂,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粮农组织(FAO)向全世界推荐的A1级广普、安全和高效的消毒剂。

世界卫生组织(WHO)编订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对二氧化氯的描述:二氧化氯是一种高效的快速杀菌剂、防腐剂和氧化剂。

中国职业卫生标准 二氧化氯

中国职业卫生标准 二氧化氯

中国职业卫生标准二氧化氯中国职业卫生标准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强氧化性化学物质,主要用于消毒、漂白、除臭等领域。

在职业环境中,二氧化氯可能会以气态、液态或固态形式存在。

由于二氧化氯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工作场所需要控制其浓度,以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

一、根据中国职业卫生标准,二氧化氯的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0.5毫克/立方米(mg/m3),短时间接触限值为1毫克/立方米(mg/m3)。

这意味着,在8小时工作日或40小时工作周内,二氧化氯的浓度应保持在0.5毫克/立方米以下;在短时间内(通常为15分钟),二氧化氯的浓度应保持在1毫克/立方米以下。

二、为了确保工作场所二氧化氯浓度符合职业卫生标准,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1.通风:良好的通风是降低工作场所二氧化氯浓度的重要措施。

企业应确保工作场所的通风系统正常运行,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通风量。

2.曝气:对于液态或固态二氧化氯,应采取曝气措施,使其转化为气态,从而降低浓度。

3.个人防护:工作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手套等,以降低接触二氧化氯的风险。

4.培训:企业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卫生培训,使其了解二氧化氯的危害、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5.检测:企业应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二氧化氯浓度检测,以确保其符合职业卫生标准。

6.应急处理:企业应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的二氧化氯泄漏或事故。

三、需要注意的是,二氧化氯的职业卫生标准仅适用于正常工作条件。

在特殊情况下(如高温、高湿、高压等),可能需要采取额外的措施来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

总之,根据中国职业卫生标准,工作场所二氧化氯的浓度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以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

企业应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二氧化氯浓度符合标准,并为工作人员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同时,工作人员也应了解二氧化氯的危害,遵守相关规定,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以确保自身安全。

含氯消毒剂卫生标准

含氯消毒剂卫生标准

消毒剂标准解读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发现于武汉病毒性肺炎病例,该冠状病毒在各年龄段人群均存在感染,人感染了冠状病毒后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

在较严重病例中,感染可导致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

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没有特异治疗方法。

但许多症状是可以处理的,因此需根据患者临床情况进行治疗。

此外,对感染者的辅助护理可能非常有效。

冠状病毒是一类具有包膜的RNA病毒,当包膜被消毒剂破坏后,RNA非常容易被降解,从而使病毒失活。

由于有这个包膜,冠状病毒对脂溶性溶剂和消毒剂敏感,75%酒精、乙醚、氯仿、甲醛、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紫外线均能起到很好的病毒灭活作用。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落实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的工作思路,以下将化学消毒剂的相关标准信息进行解读。

一、消毒剂定义消毒剂是指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的一类化学药物。

由于消毒剂的主要成分都是各种化学品,人们也常称消毒剂为“化学消毒剂”。

消毒剂可以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人体之外,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达到控制传染病的目的。

消毒剂按照用途可分为:卫生用、食品接触用、工业用等。

二、消毒剂卫生标准简介1、二氧化氯消毒剂卫生标准(GB 26366-2010)标准规定了二氧化氯消毒剂的原料和技术要求、应用范围、使用方法、标志和包装、运输和贮存、标签和说明书及注意事项。

用亚氯酸钠或氯酸钠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制剂,通过物理化学反应操作能产生游离二氧化氯为主要有效杀菌成分的一种消毒产品。

二氧化氯消毒剂可以用于环境和物体表面的消毒、食品加工器具、餐饮具、蔬菜水果、生活饮用水、泳池池水、医院污水、城市中水以及非金属医疗器械等的消毒处理。

2、乙醇消毒剂卫生标准(GB26373-2010)标准其规定了乙醇消毒剂的原料要求、应用范围、使用方法、标志和包装、运输和贮存、标签和说明书及注意事项等。

医院消毒与消毒产品的管理要求

医院消毒与消毒产品的管理要求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消毒产品监督管理有关 问题的通知》(卫法监发[2003]41号) 《卫生部关于发布皮肤粘膜消毒剂中部分成分限 量值规定的通知》(卫法监[ 2003]214号)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6.1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2005.5.1 《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2005.8.11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4.1 卫生部《次氯酸钠类消毒液卫生质量技术规范》 2007.10.1 卫生部《戊二醛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 2007.10.1 取消以次氯酸钠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剂和以戊 二醛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剂的卫生行政许可》 (卫生部公告〔2010〕第8号)2010.5.18 卫生部《漂白粉、漂粉精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 规范》2010.12.27
卫生部发布7种用途消毒剂国家标准 48-2011《空气消毒剂卫生要求》 GB27949-2011《医疗器械消毒剂卫生要求》 GB27950-2011《手消毒剂卫生要求》 GB27951-2011《皮肤消毒剂卫生要求》 GB27952-2011《普通物体表面消毒剂卫生要求》 GB27953-2011《疫源地消毒剂卫生要求》 GB27954-2011《黏膜消毒剂卫生要求》
消 毒 隔 离 知 识
检查内容: 工作人员应当接受消毒、隔离技术培训, 掌握消毒隔离知识、严格执行 违法行为处理 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知识培训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未接受消毒技术培训, 或未掌握消毒知识,或未按规定严格执行 检查方法 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或继续医学教育部门查阅工作人员接 消毒隔离制度的,违反《消毒管理办法》 受消毒、隔离技术培训的资料,工作人员是否接受消毒、 第五条的规定,依据《消毒管理办法》 隔离技术培训。对于参加上级组织培训的,是否有培训通知与 第四十五条的规定进行查处。 培训合格证明;对于参加本单位组织培训的,医疗机构是否有

二氧化氯排放标准值

二氧化氯排放标准值

二氧化氯排放标准值二氧化氯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卫生防疫等领域。

然而,二氧化氯的排放也受到严格的限制,以确保其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和环保。

本篇文档将详细介绍二氧化氯的排放标准值。

1. 排放浓度二氧化氯的排放浓度是衡量其排放是否超标的重要指标。

根据国家相关法规,二氧化氯的排放浓度应低于1mg/L。

在实际情况中,企业应采取措施降低二氧化氯的排放浓度,以减少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2. 排放流量二氧化氯的排放流量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流量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一般情况下,应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二氧化氯的投加量,以确保消毒效果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排放速率二氧化氯的排放速率也是重要的排放标准值之一。

过快的排放速率可能会导致消毒效果不稳定,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二氧化氯的投加方式和投加量,以控制其排放速率。

4. 排放高度二氧化氯的排放高度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氯的排放高度应不低于1.5米。

这样可以减少二氧化氯对周围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5. 排放温度二氧化氯的排放温度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氯的排放温度应不低于15℃。

这样可以减少二氧化氯在排放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6. 排放压力二氧化氯的排放压力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氯的排放压力应不低于0.3MPa。

这样可以保证二氧化氯在水中的溶解度,同时也可以减少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7. 无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是指无法通过管道等设施进行集中处理的排放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二氧化氯的无组织排放量应尽可能减少,以减少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同时,还应采取措施加强对现场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以减少人为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8. 设备运行状态设备运行状态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设备运行状态不稳定或存在问题时,可能会影响二氧化氯的排放效果和稳定性。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以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二氧化氯消毒剂发生器安全与卫生规范标准

二氧化氯消毒剂发生器安全与卫生规范标准

二氧化氯消毒剂发生器安全与卫生标准GB28931-20122012~11月~20日发布2013~5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会前言为保证化学法二氧化氯消毒剂发生器的消毒效果和使用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5.3、5.4、8.6为强制性条款,其他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大连雅希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山大华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欧泰华环保技术有限公司、青岛金海晟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南京华源水处理工业设备有限公司和成都齐力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涛、周景洋、张流波、刘善新、章艺、徐光、王竞、王永仪、周铁生、范祥、穆超银。

二氧化氯消毒剂发生器安全与卫生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化学法二氧化氯消毒剂发生器的技术要求、应用范围、使用方法、检验方法、标志与包装、运输和贮存、使用说明书和铭牌与注意事项。

本标准适用于以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氯的发生器或消毒机。

本标准中二氧化氯消毒剂发生器简称发生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均适用于本标准。

GB 1616 工业过氧化氢GB 2440尿素GB 25025 搪玻璃设备技术条件GB 317白砂糖GB 320 工业用合成盐酸GB 338 工业用甲醇GB 5083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9969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GB/T 10002.1 給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GB/T 10002.2 給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件GB/T 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 1618 工业氯酸钠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22789.1 硬质聚氯乙烯板材分类、尺寸和性能第1部分:厚度1mm以上板材GB/T 25295 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GB/T 3624 钛及钛合金无缝管GB/T 534 工业硫酸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 8269 柠檬酸GB Z 2.1工作场所有害因子职业接触限值HG 20536 聚四氟乙烯衬里设备HG/T 3250 工业亚氯酸钠JB/T 2932 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生活饮用水消毒剂和消毒设备卫生安全评价规范(试行)》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2005年版化学工业部《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3 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完整版)GB26366二氧化氯消毒剂卫生标准

(完整版)GB26366二氧化氯消毒剂卫生标准

二氧化氯消毒剂卫生标准GB26366-2010发布日期:2011-7-19 12:25:19 新闻设置:【大中小】信息来源:二氧化氯专业网浏览次数:二氧化氯消毒剂卫生标准Hygienic standard for chlorine dioxide disinfectant2011-01-14发布 2011-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吉林省卫生监测检验中心、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京理工大学。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深圳市聚源科技有限公司、定州市荣鼎水环境生化技术有限公司、大连绿帝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张家口市绿洁环保化工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本标准负责起草人:黄新宇、孙守红、朱子犁、方赤光、王岙、葛洪、贺启环。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曾宇平、张田、李抒春、宋红安。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二氧化氯消毒剂卫生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二氧化氯消毒剂的应用范围、使用方法、检验方法、包装和规格、使用说明书和标签、贮存和运输及注意事项。

本标准适用于以亚氯酸钠或氯酸钠为原料,通过化学反应能够产生二氧化氯的消毒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320 工业用合成盐酸GB/T 534 工业硫酸(优等品以上)GB/T 1294 化学试剂 L(+)-酒石酸GB/T 1618 工业氯酸钠GB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8269 柠檬酸GB 9985 手洗餐具用洗涤剂GB/T 20783-2006 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HG3250 工业亚氯酸钠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2005年版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适用于本标准3.1二氧化氯消毒剂chlorine dioxide disinfectant是指用亚氯酸钠或氯酸钠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制剂(商品态),通过物理化学反应操作能产生游离二氧化氯(应用态)为主要有效成份的一种消毒产品。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CCGF XXX.X-201X接触食品的消毒剂(征求意见稿)2018—XX—XX发布 2018—XX—XX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接触食品的消毒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1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接触食品的消毒剂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针对特殊情况的国家监督专项抽查、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的地方监督抽查可参照执行。

监督抽查产品范围包括次氯酸钠、次氯酸钙、漂白粉、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和过氧乙酸、季铵盐类消毒剂、二氧化氯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溴氯海因、二溴海因等用于清洗食品容器、餐饮具及食品生产经营工具、设备以及蔬菜、水果的消毒剂和洗涤消毒剂产品(含标称消毒剂主要成分为上述物质的复配型产品)。

本规范内容包括产品分类、术语和定义、企业产品生产规模划分、检验依据、抽样、检验要求、判定原则、异议处理及附则。

2 产品分类2.1 产品分类及代码产品分类及代码见表1 。

表1 产品分类及代码2.2产品种类(适用时)接触食品的消毒剂主要包括以下品种,见表2。

表2 接触食品的消毒剂产品主要品种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接触食品的消毒剂是指用于食品原料与产品消毒、餐饮具消毒、瓜果蔬菜消毒、食品加工设备及管道消毒、食品包装材料消毒等的消毒剂。

所使用的原料符合《食品用消毒剂原料(成份)名单》(2009版)的要求。

主要产品品种有次氯酸钠、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过氧乙酸溶液、漂白粉、次氯酸钙(漂粉精)、二氧化氯消毒剂、胍类消毒剂、季铵盐类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和其他接触食品的消毒剂。

3.2 二氧化氯消毒剂用亚氯酸钠或氯酸钠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制剂(商品态),通过物理化学反应操作能够产生游离二氧化氯(应用态)为主要有效杀菌成分的一种消毒产品。

3.3 胍类消毒剂以醋酸氯己定为杀菌成分,乙醇和(或)水作为溶剂的消毒剂。

3.4 季铵盐类消毒剂以季铵盐为主要化学成分的消毒剂,本规范指以氯型季铵盐、溴型季铵盐为主要杀菌有效成分的消毒剂,包括单一铵盐组分的消毒剂、由多种季铵盐复合的消毒剂以及与65%~75%乙醇或异丙醇复配的消毒剂。

食品车间二氧化氯浓度标准

食品车间二氧化氯浓度标准

食品车间二氧化氯浓度标准一、二氧化氯浓度标准在食品车间中,二氧化氯的浓度标准应当严格控制,以确保食品安全和员工健康。

一般情况下,食品车间的二氧化氯浓度应不超过1mg/m³,这是一个较低的浓度水平,能够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在某些特定的食品加工环节,如冷却、灌装和消毒等,二氧化氯的浓度可以适当提高,但不应超过5mg/m³。

二、检测方法标准为了确保食品车间中二氧化氯的浓度符合标准,应采用可靠的检测方法进行监测。

常用的二氧化氯检测方法有化学分析法和电化学法等。

在食品车间中,应定期进行二氧化氯浓度的检测,通常每周进行一次以上。

检测时应按照相关标准操作程序进行,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安全操作规程在食品车间中,使用二氧化氯时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以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首先,操作人员应接受专业的培训,了解二氧化氯的特性和安全使用方法。

其次,使用二氧化氯时应穿戴防护用品,如化学防护眼镜、化学防护服和化学防护手套等。

此外,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洗眼器和急救箱等。

四、清洁与维护标准为了保持食品车间的卫生和整洁,应对设备和环境进行定期清洁和维护。

在使用二氧化氯后,应对相关设备和工具进行彻底清洗,以防止残留物对食品造成污染。

同时,应定期检查设备和管道是否正常运转,防止泄漏和堵塞等问题。

此外,还应定期对食品车间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确保生产环境的卫生质量。

五、设备要求为了确保食品车间的二氧化氯浓度符合标准,应选择符合要求的设备和材料。

首先,应选择高效、稳定的二氧化氯发生器,以保证供应足够的二氧化氯气体。

其次,应选择合格的管道和阀门等配件,确保气体的输送安全可靠。

此外,还应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和维护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水处理消毒剂评价制度

水处理消毒剂评价制度

生活饮用水处理剂含消毒剂评价制度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生活饮用水化学处理剂的卫生安全要求和检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混凝、絮凝、助凝、消毒、氧化、pH调节、软化、灭澡、除垢、阻垢、除氟、除砷、氟化、矿化等用途的生活饮用水化学处理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26366二氧化氯消毒剂卫生标准3 卫生要求3.1 生活饮用水化学处理剂在规定的投加量使用时,处理后水的一般感官指标应符合GB 5749要求。

3.2 有害物质指标要求3.2.1 生活饮用水化学处理剂带入饮用水中的有害物质是GB 5749中规定的物质时,该物质的容许限值为相应规定限值的10%。

本规范规定的有害物质分为四类:3.2.1.1 金属:锑、砷、钡、铍、镉、铬(铬的限量为0.01mg/L)、铜、铅、汞、硒、铊;3.2.1.2 无机物:取决于产品的原料、配方和生产工艺;3.2.1.3 有机物:取决于产品的原料、配方和生产工艺;3.2.1.4 放射性物质:直接采用矿物为原料的产品应测定总放射性和总放射性。

3.2.2 生活饮用水化学处理剂带入饮用水中的有害物质在GB 5749中未作规定时,可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判定,其容许限值为该容许浓度的10%。

3.2.3 如果生活饮用水化学处理剂带入饮用水中的有害物质无依据可确定容许限值时,应按附录B确定该物质在饮用水中最高容许浓度,其容许限值为该容许浓度的10%。

4 检验方法4.1 生活饮用水化学处理剂的样品采集和配制见附录A。

4.2 本规范采用的检验方法为GB/T 5750。

附录A 生活饮用水化学处理剂样品采集和配制1 样品的采集和保存正确的采集方法、合理的保存和及时送检是保证生活饮用水化学处理剂的分析质量的必要前提。

根据生活饮用水化学处理剂的物理形态不同,特制定本方法。

整理复工复产的个人心得100字

整理复工复产的个人心得100字

文件编号: 7C -FA -BA -E4-02整理人 尼克复工复产的个人心得100字文件编号:7C-FA-BA-E4-02ICS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B3304浙江省嘉兴市地方标准DB 3304/ XXXXX—XXXX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工作规范点击此处添加标准英文译名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征求意见稿)(本稿完成日期:)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嘉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文件编号:7C-FA-BA-E4-02 目次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总则13.1防疫到位,有序保障复工13.2压实企业主体责任13.3压实属地管理责任14驻企服务14.1指导企业加强疫情防控24.2监督企业落实主体责任24.3服务企业平稳复工复产25企业复工准备25.1组织保障25.2制度建设25.3人员排查25.4健康监测35.5临时隔离点设置35.6环境卫生整治35.7复工申请36企业运行管理36.1内部人员管理36.2外来人员管理46.3会议管理46.4就餐管理46.5集中宿舍管理47疫情防控监督47.1人员体温监测执行率47.2环境卫生安全监督4第I页共8页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工作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等疫情下,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工作的总则、驻企服务、企业复工准备、企业运行管理、疫情防控监督。

本标准适用于本市工业制造业企业在疫情期间开展复工复产的疫情防控,其他组织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4866 个人用眼护具技术要求GB 19082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GB 19083 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T 21417.1 医用红外体温计第1部分:耳腔式GB/T 26366 二氧化氯消毒剂卫生标准GB/T 26373 乙醇消毒剂卫生标准GB/T 34855 洗手液YY 0469 医用外科口罩YY/T 0969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3.总则1.防疫到位,有序保障复工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下,支持有条件有意愿的企业尽早复工,鼓励有订单的出口企业、上市公司、综合评价结果为A类和B类的企业、人才科技型企业和亿元以上重点投资项目优先复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氯消毒剂卫生标准GB26366-2010发布日期:2011-7-19 12:25:19 新闻设置:【大中小】信息来源:二氧化氯专业网浏览次数:二氧化氯消毒剂卫生标准Hygienic standard for chlorine dioxide disinfectant2011-01-14发布 2011-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吉林省卫生监测检验中心、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京理工大学。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深圳市聚源科技有限公司、定州市荣鼎水环境生化技术有限公司、大连绿帝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张家口市绿洁环保化工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本标准负责起草人:黄新宇、孙守红、朱子犁、方赤光、王岙、葛洪、贺启环。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曾宇平、张田、李抒春、宋红安。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二氧化氯消毒剂卫生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二氧化氯消毒剂的应用范围、使用方法、检验方法、包装和规格、使用说明书和标签、贮存和运输及注意事项。

本标准适用于以亚氯酸钠或氯酸钠为原料,通过化学反应能够产生二氧化氯的消毒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320 工业用合成盐酸GB/T 534 工业硫酸(优等品以上)GB/T 1294 化学试剂 L(+)-酒石酸GB/T 1618 工业氯酸钠GB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8269 柠檬酸GB 9985 手洗餐具用洗涤剂GB/T 20783-2006 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HG3250 工业亚氯酸钠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2005年版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适用于本标准3.1二氧化氯消毒剂chlorine dioxide disinfectant是指用亚氯酸钠或氯酸钠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制剂(商品态),通过物理化学反应操作能产生游离二氧化氯(应用态)为主要有效成份的一种消毒产品。

二氧化氯含量用mg/L或百分比(%)表示。

3.2二氧化氯活化剂chlorine dioxide activating agent是一种加入到商品态二氧化氯制剂中,通过化学作用激发二氧化氯制剂产生游离二氧化氯的辅剂。

3.3中水graywater指城市污水经处理后达到有关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

其水质介于自来水(上水)与排入管道内污水(下水)之间。

3.4一般物体表面 common subject surface家庭、公共场所中日常用品表面及交通工具上人体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桌椅、床头柜、卫生洁具、门窗把手、楼梯扶手、公交车座椅、把手和儿童玩具等的表面。

4 原料要求4.1亚氯酸钠按HG3250执行。

4.2氯酸钠按GB/T 1618执行。

4.3盐酸按GB320执行。

4.4硫酸GB/T 534执行。

4.5柠檬酸按GB/T 8269执行。

4.6酒石酸按GB/T 1294执行。

4.7主剂、二氧化氯活化剂等辅剂配方所用的其他原料和辅料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质量要求和有关规定;其中砷(As)含量和重金属(以Pb计)含量的指标应满足表1的要求。

5产品技术要求5.1理化指标见表1。

8.5重金属的测定按GB 9985规定执行。

9标志和包装9.1消毒剂产品使用避光的塑料桶(瓶、袋)或玻璃瓶密封包装,密封可靠不得泄漏;塑料包装应使用不易老化和破损、气密性好、耐腐蚀、有足够强度的材料;包装规格依用户需要确定。

9.2产品的包装容器与材料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有关规定。

9.3包装上应有牢固清晰的标志,内容包括:生产厂名、厂址、产品名称、商标、规格、净含量、批号或生产日期、执行标准编号及GB/T191中规定的“防止倒置”和“防湿”标志。

10运输和贮存10.1运输产品在运输时应轻装轻卸,不得倒放、防止重压、剧烈碰撞和包装破损,避免日晒、雨淋、受潮,不得与影响产品质量的物品混装运输。

10.2贮存产品应贮存于避光、阴凉、干燥、通风处,切勿与酸类、有机物、易燃物及其它强还原剂接触或共同存贮。

11标签和说明书按卫生部《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2005年版)规定执行。

12注意事项12.1外用消毒剂,不得口服;置于儿童不易触及处;12.2不宜与其它消毒剂、碱或有机物混用;12.3本品有漂白作用;12.4本品对金属有腐蚀性;12.5使用时应戴手套,避免高浓度消毒剂接触皮肤和吸入呼吸道;如消毒剂不慎接触眼睛,应立即用水冲洗,严重者应就医。

12.6注意贮运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 &,nbsp; 附录A(规范性附录)消毒剂中二氧化氯含量和纯度的测定方法A.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A.1.1范围本方法规定了消毒剂中二氧化氯的测定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本方法适合于含量在10mg/L-250mg/L二氧化氯的测定,高浓度消毒剂可稀释后测定。

本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10mg/L。

A.1.2原理使用石英比色皿,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190nm~ 600nm波长范围内扫描,观察二氧化氯水溶液特征吸收峰,二氧化氯的最大吸收峰在360nm处,可作为定性依据。

但氯气在此也有弱吸收,产生干扰。

应采用二氧化氯水溶液在430nm处的吸收,吸光度与二氧化氯含量成正比,且氯气、ClO2-、ClO3-、ClO-在此无吸收,可作为定量依据。

A.1.3试剂A.1.3.1分析中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用水为二次蒸馏水。

A.1.3.2二氧化氯标准贮备溶液:亚氯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可产生二氧化氯。

氯等杂质通过亚氯酸钠溶液除去。

用恒定的空气流将所产生的二氧化氯带出,并通入纯水中配成二氧化氯标准贮备溶液,在每次使用前,其浓度以碘量法测定。

二氧化氯溶液应避光、密闭,并冷藏保存。

二氧化氯溶液制备方法(见图A.1):在A瓶(洗气瓶)中放入300mL水,A瓶封口上有二根玻璃管,一根玻璃管(L1)下端插至近瓶底,上端与空气压缩机相接,另一根玻璃管(L2)下端口离开液面20 mm -30mm,其另一端插入B瓶底部。

B瓶为高强度硼硅玻璃瓶,滴液漏斗(E),下端伸至液面下,玻璃管(L3)下端离开液面20 mm -30mm,另一端插入C 瓶底部。

溶解10g亚氯酸钠于750mL水内并倒入B瓶中,在分液漏斗中装有20mL硫酸溶液(1+9,体积比)。

C瓶结构同A瓶一样,瓶内装有亚氯酸钠饱和溶液。

玻璃管(L4)插入D瓶底部,D瓶为2升硼硅玻璃收集瓶,瓶中装有1500mL水,用以吸收所发生的二氧化氯,余气由排气管排出。

D瓶上的另一根玻璃管(L5)下端离开液面20 mm -30mm,上端与环境空气相通而作为排气管,尾气由排气管排出。

整套装置应放在通风橱内。

图A.1 ClO2发生吸收装置图启动空气压缩机,使适量空气均匀通过整个装置。

每隔5min由分液漏斗加入5mL硫酸溶液,在全部加完硫酸溶液后,空气流要持续30min。

将D瓶中所获得的黄绿色二氧化氯标准溶液放于棕色玻璃瓶中,密封避光冷藏保存。

二氧化氯含量按GB/T20783-2006中6.1测定,其质量浓度为250mg/L-600mg/L。

A.1.3.3 二氧化氯标准溶液:取一定量新标定的二氧化氯标准贮备液,用二次蒸馏水稀释至所需浓度。

A.1.4仪器A.1.4.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A.1.4.2 石英比色皿(1cm)。

A.1.4.3 100mL容量瓶。

A.1.5 分析步骤A.1.5.1标准曲线的绘制分别取4.0mL、10.0mL、20.0mL、40.0mL、80.0mL、100.0mL二氧化氯标准溶液(250mg/L)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配成浓度为10mg/L、25mg/L、50mg/L、100mg/L、200mg/L、250mg/L的二氧化氯溶液,于430nm处测定吸光度值,以二氧化氯含量对吸光度值绘制标准曲线。

A.1.5.2样品测定直接取消毒剂溶液或其稀释液于430nm测定其吸光度值,与标准曲线比较而定量。

A.1.5.3结果计算消毒剂中二氧化氯的含量按式(A.1)计算:………………………………(A.1)式中:ρ—消毒剂中二氧化氯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升(mg/L);ρ1—样品测定液中二氧化氯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升(mg/L);V1—所取消毒剂原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V2—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

A.1.6精密度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A.2 五步碘量法A.2.1 范围本方法规定了用五步碘量法测定消毒剂中二氧化氯。

同时还可以测定消毒剂中的氯气、亚氯酸根离子、氯酸根离子的含量。

本方法适用于由亚氯酸盐、氯酸盐为原料制成的二氧化氯消毒剂。

本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1mg/L。

A.2.2 原理该法是利用不同pH值条件下ClO2、Cl2、ClO2-、ClO3-分别与I-反应来测定各响应物质的含量。

反应方程式如下:Cl2+2I-=I2+2Cl- ( pH =7 ,pH ≤2 ,pH <0.1 )2ClO2+2I-=I2+2ClO2- ( pH = 7 )2ClO2+10I-+8H+=5I2+2Cl-+4H2O ( pH ≤2 ,pH <0.1 )ClO2-+4I-+4H+=2I2+Cl-+2H2O ( pH ≤2 ,pH <0.1 )ClO3-+6I-+6H+=3I2+Cl-+3H2O ( pH <0.1 )然后用硫代硫酸钠作滴定剂,分步滴定反应产生的I2。

A.2.3 试剂A2.3.1分析中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用水为无氧化性氯二次蒸馏水。

A2.3.2无氧化性氯二次蒸馏水:蒸馏水中加入亚硫酸钠,将氧化性氯还原为氯离子(以DPD检查不显色),再进行蒸馏,所得水为无氧化性氯二次蒸馏水。

A2.3.3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0.1mol/L):称取26gNa2S2O3·5H2O于1000mL棕色容量瓶中,加入0.2g无水碳酸钠,用水定容至刻度,摇匀。

放于暗处,30d后经过滤并标定其浓度。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标定:准确称取120℃烘干至恒重的基准重铬酸钾0.05g~0.10g,置于250mL碘量瓶中,加蒸馏水40mL溶解。

加2mol/L硫酸15mL和100g/L 碘化钾溶液10mL,盖上盖混匀,加蒸馏水数滴于碘量瓶盖缘,置暗处10min后再加蒸馏水90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