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管理与德育的关系

合集下载

注重德育,让班级管理更具深度

注重德育,让班级管理更具深度

注重德育,让班级管理更具深度作者:曲日杰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年第25期摘要: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是完善学校管理的“第一步”,没有一个具有凝聚力的班集体,一切关于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方法的落实也就无从谈起。

在“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背景下,如何将德育渗透于班级管理的每一处,让班级管理更具深度和广度,已然成为每个班主任面临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德育班级管理问题和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5.059一、德育与班级管理的关系德是育人之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而德育要解决的恰恰是人“如何发展,怎样发展以及发展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在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下,德育的优先性大于一切。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虽改变不了人生的结局,但可以寻求过程的改变,人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就是不断追寻意义的过程,至于追寻何种意义,恰恰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和道德品质。

从这个角度来看,德育要回答的便是“你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而班级管理同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可以看作为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小型社会”,在这个“小型社会”中的人主要是教师和学生,作为平等的个体存在,处理好这对关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所在。

以小见大,德育作为一切教育活动的核心,“德”字便是处理关系之法。

因此,让德育渗透到班级管理中,德育在前,管理在后,对增强师生关系、实现育人目标具有深远意义。

二、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独以道德为友,故能延期不朽”,竹林名士嵇康之言,点醒现实中的“梦中人”。

这句诗的含义是让人把道德当成自己的朋友,方能使自身的精神永远不朽。

在后人看来,以平凡的君子之心处之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原则。

就目前班级管理的现状来看,平凡之心难有之,师生关系难处之。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管理理念的问题,“不敢开时代之先河,难起古今未有之气魄”,指的是部分班主任管理步子迈得太小,再加上自身思想道德境界和教学素养跟不上新的教学理念,在落实过程中不敢干,使班级管理难以呈现出新的面貌。

教学为本,德育为先

教学为本,德育为先

教学为本,德育为先教学为本,德育为先,这是教育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理念。

它明确了教学和德育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强调了德育对于教育的重要性。

只有德育为先,才能真正做到教育全面、均衡、健康发展。

一、教学为本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让他们成为有用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贡献。

而教学作为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必须得到优先关注和保障。

教学为本,意味着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是授课、讲授和课堂教学管理。

只有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才能培养出更好的人才。

教学的实现需要教师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

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精进自己的学识,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同时,教学的实现还需要学校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为教与学提供必要的保障。

教学为本,重点在于提高教育质量,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同时,教学为本也意味着教育工作必须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德育为先教学的目标不只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成为有德行的人。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崇尚人道、尊重他人、遵守法纪、遵循道德准则的良好品德。

德育为先,意味着教育者要先教育人,让学生在道德方面得到良好的培养和提升。

德育为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价值观是社会价值观的组成部分。

因此,德育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赤子之心、仁爱之心、正义之心,让他们具有正确的道德观、法律观和社会观。

2. 培养健康的心理。

教育者应该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关注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自强心和责任感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 强化法制教育。

教育者应该让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他们明确自己应该遵纪守法、爱护社会环境,自觉遵守公共事业的规定。

德育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德育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试论德育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李真江莉花赵红敏王伟张雪【内容摘要】本文探讨了学校教育管理中德育的重要作用。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学校教育依靠教师,德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实现一定德育目标的教育活动过程。

加强对教师的思想品德教育,提升其个人修养,从而教育学生,以人格魅力感染、教化学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有助于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

【关键词】德育教育;师德建设;德才兼备;乐群利群;教学管理【作者简介】李真(1983 ),女,河南许昌人;重庆电讯学院管理工程系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教育人力资源管理江莉花,赵红敏,王伟,张雪;重庆电讯学院管理工程系在现代的学校教育中,德育始终居于教育的首要地位。

探讨学校教育管理,个人认为它包含对教职员工的管理和对学生的管理。

在此之中,德育充分发挥着重要的精神导向作用。

教育工作者应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审视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德育的重要性。

道德主要是通过行为规范和准则的形式,即“应当怎样做”或“不应当怎样做”的方式来调节、指导人们的行为,使其达到善的境界。

德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地、有计划地培养人的活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德育在学校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导向作用:一是德育对于学校教育的办学方向、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现其教育目的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二是在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中具有正面导向作用。

三是德育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深入人心具有灌输作用。

德育由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几个组成部分,狭义的德育指道德教育。

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一部分由社会媒体来完成,一部分靠学校和家庭教育来完成。

在此之中,学校教育是主导方面,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深远。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学校教育依靠教师,德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实现一定德育目标的教育活动过程,该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对象思想品德发展现状与德育目标要求之间的矛盾,德育过程就是这个矛盾不断产生和不断解决从而使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个特殊矛盾也是德育在本质上区别于其他各育的根据。

中学德育与教学的关系分析

中学德育与教学的关系分析

中学德育与教学的关系分析在传统理念下的教师执着于提升学科教学能力,对学生的应试成绩、学习质量过于看重,但是学生的德育形成相对就比较薄弱。

在素质教育推进和相关社会实际需求的变动下,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单一知识输出教学观念,要让学生能体会到学习过程中情感和信息的表达,实现学生全方面的素质、行为、知识、能力的提升。

学生本能的学习状态是听教师讲课后,对知识进行复述,没有深入地思考和感悟。

因此,在当前的教学阶段,应当发掘德育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联,从而实现多元化的教学发展,促进学生思维健康成长。

一、学校德育的主张中学德育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体现在多维度视角之上,教师方面包括:教育观、职业道德观、教学观等,学生方面包括:学习观、人生观、德育观等。

教师要在新环境下树立德育观念,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给予正确的指导,使德育教学更具有效性。

学生作为课堂的教学主体,教师与学生之间必须积极合作、沟通,才能总结在各个教学阶段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尤其是教师教育主张的渗透,需要在学生群体的学习中、实践中得到体现。

这是最直观的反思、反馈渠道,应端正教师的德育观与学生的学习观。

为此,德育与教学的结合,是现阶段教师在工作中必须重点关注的内容。

学校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引领教育全过程,做好顶层设计强化引领,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励志践行,完善梯队建设夯实队伍,以全方位立德树人为标准,落实学生道德、行为、素质、学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内涵提升,学会审美,努力构建培育全面发展新时代的育人格局。

二、德育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一)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要阵地在学生的内心认知中,他们对教师抱有学习态度和审视态度,教师的师风师德就是他们行为标准的模范。

因此,教师不仅需要注重文化知识的传输,同时还应当在言传身教的过程中渗透德育。

例如,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中可以结合国际文化视野进行融合渗透,所以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期间就可结合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外文化融合,从而使学生学会“拿来主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粹,提升学生鉴赏力、领悟力、品格力。

论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德育构建

论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德育构建

论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德育构建【摘要】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教学质量,而德育的构建完善了教学环节并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德育理念。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高校应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将“育人”与“育才”放在同等的高度和地位,全面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拓宽大学生的德育的途径,积极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和优化大学校园的德育环境,努力实现高校的德育的立体式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德育构建大学校园的道德教育工作是社会道德建设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条规定:“高等教育必须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换言之,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的开发应当在注重教学管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将“育人”放在至少与“育才”同等的地位,从而兼顾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因此,在抓好教学管理质量的同时,必须同时将德育工作抓好。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和时代的飞速发展,大学所处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大学德育面临严峻的挑战,德育实效欠佳也令人担忧,因此,加强和拓宽大学德育的途径,积极建设和优化大学校园的德育环境,努力实现德育环境的立体化,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一、以文化为核心建设和优化人文德育环境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是文化传递与道德主体积极吸纳的过程。

当然,学生本身的思想素质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差异,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动力、学习习惯、理论素质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落差,他们认为自己接受的是高等教育,专业课是“硬指标”,是“实课”,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软指标”,是可有可无的,因此,听课不认真,甚至迟到、早退、旷课。

于是,因为思想上的不重视,所以在碰到一点点打击就一蹶不振,在受到外面的诱惑时没有自己的正确的人生观。

因此,建设以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德育体系意义深远。

文化的传递,主要包括传统、习俗、教育、传媒乃至日常生活等时空环境。

浅谈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摘要:德育教育优先于其他教育,德育是班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学校教育中,德育教育的开展体现出学校对学生的作用,教师师德对学生的作用,班级德育教育对学生的作用,学生之间品德的作用。

在班级管理中,应努力让德育在学生的心灵感动中进行,学生才容易产生积极的、健康的、热烈的心理体验,最终促进学生德育素质不断提高。

德育教育是班级管理的灵魂,应贯穿班级管理的全过程。

关键词:德育教育、道德现状、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贯穿德育、正文: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和统帅。

德是学生个性的主导因素,对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而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班级,更应该发挥德育的基础作用。

一、德育教育对学生的重要作用(一)德育教育中学校对学生的作用。

1、结合学校特点,多渠道开展德育教育.首先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寓教于乐,寓德于课堂。

课堂教学在授业解惑的同时更要传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全面推进有重点地进行德育教育.其次发挥课外活动的辅助作用,以多样化的活动,多侧面,多角度的培养和教育学生.再次面向社会,开展共建活动,是学生认识社会的窗口,更是拓展学生视野的良好渠道,从中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课内与课外相辅相成,学校和社会相互补充,不但拓宽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渠道,同时也为深入开展德育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结合个人特点,多方法开展德育教育.现代社会的学校,学生来自不同阶层,不同家庭.加之性格,经历,经济等状况的不同.就决定了学生自身情况的复杂性.在几千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已经提出过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学校的德育教育也不例外.必须适应学生的复杂性,要多方面,多样化,因势利导,区别对待.(二)德育教育中教师师德对学生的作用。

教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也是塑造人格的教程,因此,教师要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的良好的道德素质,教师是教书育人者,教师对学生的发育成长有巨大的影响,对学生在各方面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浅谈教师德育的重要性

浅谈教师德育的重要性

浅谈教师德育的重要性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

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传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传,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应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下面,谈谈师德师风失范的原因和建立健全师德师风管理制度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师德师风失范的原因1.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事业的不断进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改革的主流是好的,但改革也不免泥沙俱下:负面的、消极的社会沉渣泛起,在一些领域中道德失范、诚信丧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问题日益突出;封建迷信、邪教、黄赌毒、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卷土重来;一些人价值观念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膨胀,西方没落腐朽的生活方式通过网络、碟片、电影等各种途径对我国公民进行着思想文化渗透。

在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下,少数教师免疫力差,导致自己精神空虚、欲念扩张。

2.学校管理出现盲区。

一是重智轻德;二是不能坚持师德师风管理制度。

学校的管理制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教师什么样的行为是违规行为,没有经常性地公示给学生、家长和社会,学生缺乏对教师行为的有效监督,有的学校学生被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教师习以为常,学生也习以为常,从而滋长了少部分师德败坏的教师。

3.教职工忽视了学习、反思、修身。

有些教师鼠目寸光,以为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十分了得,先进学不进,后进不改正,看不清教育发展形势,思想信仰开始动摇,教育教学行为开始滑坡,甚至出现师德失范的违法违纪的人和事。

二、建立健全师德师风管理制度1.抓好机制建设。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建立机制,完善师德师风建设体系。

一是要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认真贯彻《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范从教行为,对师德不合格的教师实行“教师聘任一票否决制”。

二是建立教师学习体系,使广大教师扎实持久地接受继续教育,充实、更新知识和技能。

论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德育构建

论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德育构建
观 。因此 , 设 以 文 化 为 核 心 的 校 园 文 化 建
术以及社会科学 和 自然科学等方 面的课
学校 园的德育环境 。努 力 实现 高校 的德
育 的 立 体 式发 展 。
程, 提升大学生 的人文和科技素养 。 重视
大学 生的文化教育 , 加强道德 培养 , 增强 社会 责任感需要积极 开展各项有意义 的

促 进 了教 学质 量 ,而 德 育 的 构 建 完善 了
教 学环 节并体 现 了以学 生为本 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育理
念 。在 教 学 管理 过 程 中 高校 应 注 重 学 生
人 文教 育是 高 校 教 育 中 的一 个 方
块 , 是 校 园文 化 的 重要 组 成 部 分 。 视 也 重 专业 文 化 教 育 教 学 过 程 中 要 积 极 面 向 非 本 专业 的学 生开设 文学 、 史 、 学 、 历 哲 艺
放 在至少 与“ 才 ” 等 的地位 , 而兼 育 同 从 顾 人 的 “ 面 和谐 发 展 ” 因 此 , 抓 好 教 全 。 在 学 管 理 质 量 的 同 时 ,必 须 同 时 将 德 育 工
的一种物 化形态 。良好 的校园物质文化
建设 ,对 身处其 中的学生有 一种潜移默 化的教育力量 。 同时 , 学校 的实验设备 的
思想政 治理 论课是 “ 指 标 ”是可 有可 软 , 无 的 , 此 , 课 不认 真 , 至迟 到 、 因 听 甚 早 退 、 课 。 是 , 为思 想 上 的不 重 视 , 旷 于 因 所
于欧洲 , 年雄 于地球则国雄于地 球。” 少
二 、 视 人 文 教 育 , 强校 园文 化 建 重 加
配 置 ,更 是 实 现 办 学 目标 的 物质 条 件 保 证 。首 先 ,校 园 的 建 筑 要 方 便 学 生 的 学

浅析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如何加强德育工作

浅析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如何加强德育工作

浅析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如何加强德育工作摘要:班主任在课堂环境中扮演着引领角色,是学生求知路上的引路者,班主任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个人能力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教育实践中,班主任应持续性地改进自身的道德观念,运用各种科学的教育策略来对学生进行德育,使得他们的思维境界得以提升和拓展,进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鉴此,本文旨在讨论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以供参考。

关键词:优化班级管理;德育;小学班主任;现阶段,班主任的职责日趋繁重,除了承担日常的教学任务外,还需负责班级的管理工作,以营造更为优质的学习环境。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必须深入理解德育的重要性,将德育与班级管理相融合,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准,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一、小学班主任实施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道德品质教育被视为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与五育教育中的其他四育均可有机结合,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显著的指导作用。

小学班主任与学生日夜相伴,其在学生心理成长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作为学校生活及学习的主要引领者,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将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巨大影响。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班主任高度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助推学生的健康成长。

班主任主动实施道德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信息辨识能力和道德判断力。

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特别是网络信息的多样性,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班主任从道德教育出发,可以强化对学生的道德引导,使之具备迅速分辨信息的能力。

同时,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有助于建立更为密切的师生关系,构筑良好的师生互动平台,使师生交流和沟通畅通无阻,既能营造和谐的对话氛围,又能提升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一)因材施教,精准德育因材施教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基础。

在新课改背景下,班主任要主动转换自身角色,在教学中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年龄、个性、思想道德修养等方面入手,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开展精准的德育引导工作,提高德育的适用性和实效性。

浅谈德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

浅谈德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

浅谈德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摘要:学生在初中阶段德育工作显得格外重要,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人物,班主任要对学生积极引导,保证德育教育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全面发展将德育加入在班级管理中,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对外界事物进行正确的感知和判断,也可以利用德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能力,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简要阐述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德育的重要性,以及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途径。

一、初中班级管理中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一)满足素质教育需求素质教育一直在推行,新课程标准也在鼓励教师更新对学生的认识,重视对学生科学能力和思想品德的培养,促进教育进一步发展。

因此,班主任要根据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发展规律对其进行德育教育,提高初中生对事物的判断能力,改正学生的错误思想,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初中教育满足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开展德育教育同时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无论在什么时期,德育教育都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重视德育教育,才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将学生培养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学生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向学生传递积极、健康、向上、阳光的精神品质,既能够培养学生内在健康的心态,也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

从班主任的角度而言,开展德育教育能够促进班主任教育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创建良好的班级氛围在初中教育中,实施德育教育能够端正学生对自身的认知,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有利于良好班级氛围的创建。

班主任通过实施德育教育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共同创建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学习氛围,让教师更好地管理班级。

德育教育是班级管理工作质量的保障,能够有效推动班级管理的发展。

通过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学校规定和班级规定的意识,而这也是班级管理的驱动力量。

师德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师德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师德与教育教学的关系导言: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职业标准。

教育教学则是指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

师德与教育教学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良好的师德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也需要建立在良好的师德之上。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师德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一、师德对教育教学的影响1.1. 值得学生尊敬的榜样作为教育者,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值得尊敬的榜样。

教师持有崇高的师德,能够树立正确的心灵导向,筑牢学生的道德底线,从而纠正错误的行为,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对教育教学的积极影响不可忽视。

1.2. 教学过程中的教育作用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当是学生的引路人。

良好的师德使教师能够积极倾听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给予他们合适的教育指导。

通过与学生的良好互动,教师能够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性,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1.3. 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师德对教育教学的影响还体现在其能够塑造学生的正确价值观。

教师的道德形象能够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师要以德育为根本,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育教学对师德的要求2.1. 专业素养的要求教育教学对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学科知识水平和教学方法技能,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只有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并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2.2. 个性化教学的追求教育教学要求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个性化教学。

教师需善于发现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其具备协作与沟通的能力。

2.3. 教育公平与公正的追求教育教学要求教师关注社会公平与教育公正。

浅谈“立德树人”在学校管理的重要作用

浅谈“立德树人”在学校管理的重要作用

浅谈“立德树人”在学校管理的重要作用摘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引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

学校应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当前教育教学情况,不断优化育人目标、调整育人方向、促进教学革新、设计育人活动、提升教师素养。

关键词:立德树人;学校管理;作用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成为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性提问。

“立德树人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把握了当前教育的实质特征,明确了教育的主要任务,严格遵循了教育的基础规律性和发展规律性,更加充实了人才培养的深层次内容。

1.基于立德树人促进教学革新学校要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入手,构建具有系统性的教学体系,完善管理制度,持续优化教学环境。

学校要将这一思想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如思想教育、知识传递或社会实践等,并从课程、教学以及教材等多方面入手进行优化设计,使师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教学革新的工作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教学环节。

学校教育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学校要从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入手,引入立德树人的思想观念。

第二,教学过程。

基础教育属于学校教学的重要环节,且直接影响着学生后续学习质量,所以为了充分实现立德树人的应用价值,学校应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融通教学,并由此提出更多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加以解析探讨。

第三,教育合力。

要想做好基础教育工作,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学校还必须整合社会、家庭等多方力量。

2.从学生的人格入手,以培养健全人格为标准教育是极其伟大且崇高的事业,通过教育能够实现教育者与学员在灵魂层面的交流,进而能够影响并塑造一个人的灵魂。

“立德树人”要求学校注重利用校园的每一寸土地,在教室、馆室、长廊、园林间处处可以体现文化的氛围,利用每一幢建筑、每一面墙壁、每一块板面的展现文化风采,充分挖掘校园自有的文化底蕴,通过文化的感召力现教书育人效果。

浅析小学班级管理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浅析小学班级管理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德智体美浅析小学班级管理如何进行德育渗透金玉香(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山县双河镇中心村学校,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611)摘要:班级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班级管理工作当中融入德育教育,就不仅可以达到提高班级管理质量的目标,也能对完善学生人格以及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起到促进的作用。

因此,班主任教师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关键词:小学教育;班级管理;德育渗透;方法研究一、关于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分析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改革和创新,德育教育已经成为了小学班主任教师日常管理工作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首先,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的建设。

对于学生的个体发展而言,虽然储备知识和能力的提升显得格外重要,但对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塑造则是其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条件,小学是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班主任教师需要把德育教育工作融入到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当中,勇于承担教育责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着想,对他们加强思想品德的建设;德育教育也是优化班级管理的重要依托,因为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师生之间往往容易发生一些摩擦和矛盾,如果师生之间无法做到相互理解和相互宽容,就会直接影响到班级教学实践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德育教育有利于提高班主任教师的职业能力,也是衡量班主任职业能力的重要标准。

因此,根据社会的实际发展,小学班主任教师需要及时创新德育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法,使得学生受到德育教育方面的熏陶。

二、关于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融入德育教育的具体方法分析(一)班主任教师和学生加强工作合作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班主任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身份都是平等的,二者都是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聚集到一起去研究问题以及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以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和学生加强工作上的合作,一方面要倾听他们的心声,引导他们完成学习计划以及规范性的行为准则,在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学生做好自我管理方面的计划。

小学教学管理中的德育教育

小学教学管理中的德育教育

小学教学管理中的德育教育作者:韦启乐来源:《神州·中旬刊》2019年第05期摘要: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也是德育教育渗透的一个重要途径。

从小学开始抓好德育教育,更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做好的重要任务。

不管是从塑造学生美好品质、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水平,还是从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等方面来说,小学的德育教育都是实现这些育人目的的重要方式。

尤其是小学阶段本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阶段,教师必须要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加强德育教育,以正确指导学生的思想与行为。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德育教育;养成教育学生在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的优秀人才,则离不开教师的管理与教育。

尤其是新时期小学教学管理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情况,不仅要加强学生的知识教育,还要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以保证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与思想素质。

一、小学教学管理中德育的现状分析在当前的小学教学管理中,虽然教师遵循了新课改的严格要求来加强了教学管理工作,但是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德育教育环节,还是存在着一些德育成效不佳的问题。

一方面,部分小学教师在德育教育层面存在认知不全的情况。

而教师在认知不全的情况下,难以提高自身的德育教育能力,使其德育教育存在不少的问题。

比如德育教育内容单一而浅薄、德育教育手段缺乏丰富化,不利于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

另一方面,当前小学生的德育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心理素质水平也不够高,很容易受到多种不良的影响,包括不良的社会风气与错误的家庭观念[1]。

小学阶段的学生实际上对外界的辨别与认知能力是比较薄弱的,这就更需要教师抓住小学时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在这样的德育教育的现状下,教师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来打破这一困境,走出德育教育的低迷局面,朝着正确又明确的方向迈开步伐。

二、小学教学管理中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一)德育工作者要成为学生的领路人在小学教学管理中,德育工作者要正确定位自己,才能寻找到推进德育教育的有效路径。

德育为先,育人为本——论德育管理中人性化管理对班级管理的作用

德育为先,育人为本——论德育管理中人性化管理对班级管理的作用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班级的管理模式必须是以育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现人性化管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德育管理不管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还是在现代素质教育理念下,对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职业教育的班级管理中,深入探究德育管理中人性化管理对班级管理的促进作用,创新德育管理理念,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管理班级,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分析德育管理对班级管理的作用,旨在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关键词]德育管理;人性化管理;班级管理[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1)29-0162-02德育为先,育人为本———论德育管理中人性化管理对班级管理的作用许长清(沈阳市辽中区职业教育中心,辽宁沈阳110200)信息时代的加速发展对中职学生的认知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教学管理中将德育教学纳入班级管理中,为学生的道德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职业教育的班级管理中,学生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应充分结合学生的个性化性格特点,研究了解学生的感情世界,发现学生的思想感情问题并及时处理,分析现有班级管理中的不足之处,制订有针对性的班级管理模式,从不同方向将德育渗透到班级管理中,发挥德育的育人成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在德育的开展实施过程中,追踪评价学生道德素质教育成果,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纠正改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一、中职班级德育管理的现状(一)班主任对德育管理工作重视度不够班主任在管理班级中要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就要注重德育工作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将德育管理融入日常管理中,逐步改善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目前许多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没有重视德育管理,导致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缺乏实际有效的德育管理方法,德育管理能力不足以给学生树立榜样[1]。

德育与班级管理王桂艳笔记

德育与班级管理王桂艳笔记

德育与班级管理王桂艳笔记(实用版)目录1.引言2.德育与班级管理的关系3.班级管理的内容4.班级管理的方法5.班级管理的原则6.结论正文【引言】在教育工作中,德育与班级管理是两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德育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品德修养,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班级管理则是指对班级的组织、协调、服务和监督等工作,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德育与班级管理的关系、班级管理的内容、方法、原则等方面进行探讨。

【德育与班级管理的关系】德育与班级管理密切相关,互为依存。

班级管理是德育实施的载体,德育则是班级管理的灵魂。

班级管理为德育提供了具体的操作平台,使德育目标得以实现;德育则通过班级管理,将道德观念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因此,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充分体现德育的要求,将德育贯穿于班级管理的全过程。

【班级管理的内容】班级管理的内容包括: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建设、班级活动组织、班级教育教学管理、班级学生思想教育等。

这些内容都是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班级管理的方法】班级管理的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目标管理法、榜样示范法、情境感染法、规范制约法等。

这些方法都有助于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

【班级管理的原则】班级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民主原则、法治原则、德育原则、发展原则、个性化原则。

这些原则旨在确保班级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公正性。

【结论】总之,德育与班级管理是相辅相成的,班级管理应以德育为核心,将德育要求贯穿于班级管理的全过程。

浅析小学教学管理中的德育教育 梁思敏

浅析小学教学管理中的德育教育 梁思敏

浅析小学教学管理中的德育教育梁思敏发表时间:2019-07-22T12:29:40.360Z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6期作者:梁思敏[导读] 小学阶段德育的重要性逐渐得到了重视,德育的开展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小学德育的有效实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以及思想品质。

广西贵港市桂平市木乐镇广仁中心小学梁思敏 537202摘要:小学阶段德育的重要性逐渐得到了重视,德育的开展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小学德育的有效实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以及思想品质。

在小学的教学管理中,加强对德育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本文分析如今在教学管理中开展德育的一些问题,然后提出一些改进的对策,希望对教学管理的有效开展以及德育的实施是有帮助的。

关键词:小学;教学管理;德育教育前言:现阶段小学阶段的教学管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开展,以及人们对教学质量的高度重视,很多方面是需要进行改善和提升的,要重视对教学管理的开展,并加强对学生的德育以及知识教育,让学生可以具备更强的知识能力以及思想品质,让学生可以更加充分得到全面素质的培养。

一、小学教学管理中德育教育的主要问题现阶段在小学学校教学管理中开展的德育,还是有一定高度问题,主要是教师普遍上教育理念还是有一定的不足。

很多教师对德育没有真正理解,也没有意识到在教学管理中开展德育的重要性。

德育是如今教学领域非常重要的任务,教学改革提倡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的全方位培养,德育在其中是排在首位的,同时也是社会对人才的定义产生变化,只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良好的道德素养以及创新意识也是必要的。

这种情况下教师对教学管理中开展德育的教学内容没有足够的认知,对德育也是缺少了解,让教学管理的开展中,德育的目标难以实现。

一些学校在教学管理中开展德育是比较形式化的。

并没有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起到教育和引导的作用[1]。

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当下小学生的抗挫折心理是比较薄弱的,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已经不具备足够的抗打击能力。

从教学管理到德育引导——小学班主任工作总结

从教学管理到德育引导——小学班主任工作总结

从教学管理到德育引导——小学班主任工作总结教育是祖国的希望,班主任作为学校教学管理和德育引导的中坚力量,承担着无比重要的使命。

而在未来的2023年,班主任工作将承载着更高的期望和更多的挑战。

回顾过去几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一下班主任工作的得失和成长,同时也为未来的工作制定一个更加明确的方向。

一、教学管理班主任的教学管理工作,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传授,也包括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成长。

在未来的教学管理中,班主任要更加关注学科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更认真地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

1、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提高班主任需要深入了解各个学科的知识点和教学大纲,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要在不断进修的前提下,提高自己的教学名声和公信力。

做到熟能生巧,在教学中能够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的学习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2、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在未来的教学管理中,班主任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通过多种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内涵,培养学生的了解和掌握知识点的乐趣,让他们从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

3、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在课堂上,班主任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督促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遇到困难要及时指导。

同时,在家庭作业和复习时,班主任也要给予足够的指导和引导,以确保学生能够独立学习并完成任务。

二、德育引导班主任是学生的良师益友,需要扮演德育引导的重要角色。

在未来的工作中,班主任要更加注重学生的道德和品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成长为德才兼备的社会栋梁。

1、从小事做起,注重细节管理德育工作需要从日常生活和各项细节入手。

班主任要注重对学生的穿着打扮、饮食起居等细节方面进行督促和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活与健康习惯,在日常管理中渗透德育理念,让学生习惯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2、塑造学生的良好品行和个性班主任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投入,积极帮助学生解决个性方面的问题,让学生在道德素质、性格特点和口头表达等方面有所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学管理与德育的关系学校管理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有效地实现育人的目标,这是学校管理的基本规律之一。

这条规律反映了学校管理内部工作与育人工作以及学校管理目标与管理手段之间的本质关系。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学管理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也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内容。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如何认清教学管理与德育的关系,对二者的关系进行有效调控,坚持在教学管理中强化和渗透德育,是实现教学管理目标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教学管理与德育是密切联系的从价值取向上来看,两者是统一的,都有一个共同的价值取向,即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两者的落脚点落在育人为本上。

这个道理可借助物理运动中的力的图示反映出来,当有两个力同时作用于运动质点时,按照力的平行四边形合成法则,便会产生出一种合力。

这种合力作用,就是学校教育管理沿着既定的取向表现出来的一定的教育管理效度。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共同的方向下,不管两个力的大小怎样,两者之间客观存在着一种正合力,这就是教学管理与德育之间的统一关系。

教学管理与德育的相互联系还表现在,教学管理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相对于课外活动管理和社会实践活动管理而言,教学管理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有效的管理形式,教学管理本身不但没有否定德育,而且德育是教学管理的应有之义。

当然,教学管理与德育两者之间又是有区别的,它们各自的内涵范畴不同。

德育是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教学管理则是按照教学规律和特点,对教学工作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监督的过程,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二、如何有效调节或控制二者的关系要注意整体效应,将有效调控臵于多维的教育大系统之中,从宏观上保证教学管理与德育的有机融合,是调节好二者关系的有效途径。

宏观调控必须考虑以下几项主要因素:一是重视合力作用,促进教学管理中诸因素同步协调。

这里的合力是指对实现一定教学管理目标过程中实际作用于教学管理活动的各种影响的统称。

系统科学思想是研究系统合力的科学方法,从合力出发思考教学管理与德育的有机结合是领导思维科学的基本点。

只有始终从整体与部分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事物,才能使两者的关系在广阔的时空中处于和谐的运行状态,进而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样,我们在考虑两者结合时,再不是将德育局限于某些活动或课程,再不是将教学看成仅仅是学校的工作,要把校内因素与校外因素、受控因素与非受控因素、明显因素与隐蔽因素、趋同因素与冲突因素等等都结合起来一并思考。

这样,视野更广阔,角度更新颖,运筹帷幄,使两者在教育系统中取得优化结合的效果。

譬如,教学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人们只注意到校内因素如师资素质、教学设施、学习风气、家庭教育等的影响,实际上,校外因素也会对教学管理中心产生复杂的影响,如学生的社交、社会影响等;教学管理中心不仅受受控因素影响,如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等,象学生来源,学生中的亚团体等非受控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学;影响教学的显性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教科书规定的内容等对教学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作用,而有些超出教育工作者意识范围的隐性因素如文化传统对教师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的影响,学生亚团体中的某些行为准则等,往往会产生微妙而复杂的影响;至于趋同因素,如家庭与学校的愿望、教学后勤与教师的工作等,对于实现教育目标,也具有积极意义。

但不良社会风气、师生之间的隔阂等冲突因素,有时更会起着抵消甚至超出趋同因素的作用。

所有这些,都是围绕教学管理中心的,其中有相当多的因素就具有双重性,既属教学范畴,而更多的是难分难解,如果机械地割裂开来,就事论事,不从合力角度处之,就谈不上两者的有机结合。

二是树立全面渗透、全员参与和全程负责的意识,充分发挥各方面尤其是教师的教育优势。

说到德育,人们容易想到党支部、德育处和班主任的职能,而教学管理与科任教师则不密切相关,这种思维方式,在理论上是形而上学的,在实践上则使德育与教学管理工作严重脱节。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是主体队伍,是教学管理与德育关系中的具有交点意义的中脊。

要使二者有机结合,就应当让所有教学人员都认识到自己既是教学管理者,又是德育工作者。

这是保证在宏观系统中使二者有机结合的关键所在。

三是找准最佳途径,将课堂教学管理作为两者有机结合的主要渠道。

在中小学德育大纲中,把学科教学作为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途径。

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教学管理与德育的有机结合的途径应当坚定地放在课堂教学管理方面。

这一思维的意义在于:1、顾及到了学校教育的主要特点。

2、使德育工作的着眼点从单一学科转移到所有学科,从以即时教育活动为主转为以正常的教学管理活动为主,使德育工作找到了值得依赖的客观凭借。

3、有利于引导教育工作者根据学科特点重新研究教学管理规律,考虑教学管理计划,使教书和育人在更为广泛的领域内真正统一起来并落到实处。

因而将课堂教学管理作为两者有机结合的主要渠道,对德育和教学都是强化的过程,而不是削弱。

应当指出,主要渠道并非唯一渠道,强调主渠道的作用,并不排斥其它教育形式,有些形式在一定条件不仅需要,而且显得极为重要,两种渠道的作用是互为补充,不能替代的,片面强调某一种渠道的作用都是不足取的。

三、教育管理中渗透德育的途径教育管理中渗透德育的途径,是实现学科教学管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目的、任务的基本步骤,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教学管理过程中,良好途径的选择,科学的管理方法的运用,是教学管理获得思想品德教育成功的必备条件。

教学管理中渗透德育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其一是教学的组织管理中德育因素的利用。

教学的组织管理是教学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通过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充分利用其中的德育因素,有助于实现学科教学管理的德育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不断地组织学生学习,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

提出学习、纪律的要求,并进行督促、检查。

这个组织管理过程,既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育好行为的过程。

如各学科教学为了贯彻课堂教学常规,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课堂常规行为进行监督与培养,学生课堂常规的形成便是一种无声的命令,促使学生养成守纪律、有规矩、讲文明、懂礼貌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中,还应根据各学科的教学特点,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如音乐课的组织管理是在优美的乐曲中进行的,音乐是个体和集体合作的艺术,在共同的目标下,各守其位,各司其职,特别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合作,严于律己,关心集体,顾全大局的精神。

数学课的组织管理是在计算之中,不论是听讲,还是自己动手运算、口算、笔算、板演,都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准确无误,这无形中培养了学生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精神。

在教学组织管理中,教师对学生完成要求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总要有表扬和批评,正确地处理好表扬与批评的关系,有利于提高教育效果。

有人曾对课堂上学生受到表扬、批评的情况做过调查,学生受到表扬后的反映是,有的学生说:“高兴,回家就向家长报喜。

”还有的学生说:“舒服”、“痛快”、“想争取经常受表扬”。

看来,表扬的教育效果是强烈的。

学生受到批评后的反映是,有的学生说:“难受,怕同学下课讥笑。

”还有的学生对教师的批评不服气,一种是当众受批评觉得丢脸,一种是认为老师批评得不准确、不公正。

由此看来,有的批评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调查表明,在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中,要坚持表扬为主,尽量少用批评。

教师在教学的组织管理中,要严格检查,多发现积极因素,用不同方法、不同程度的表扬,激励学生不断向上,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其二是教学方法管理中德育因素的作用。

教学方法管理是达到教学管理目的,完成教育管理任务的手段。

平时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只重视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方面的作用,忽视了它在实施德育方面的作用。

其实,好的教学方法对完成课堂教学管理的德育任务有着特殊的作用。

有教师对学生做过这样的调查:“在学习生活中,你印象最深的一节课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结果表明,由于教学方法好而使学生印象深刻的居首位。

这位教师深有体会地说:“课堂教学中始终贯穿着两条线索,思想品德教育的线索和知识教育的线索,两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密不可分,好的教学方法会达到德育、智育双丰收的目的。

”实践表明,在教学管理中渗透德育时,教师采取适应学生特点、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不仅会使学生对所渗透的德育内容感兴趣、喜欢听、认真记、愿意接受,而且可以促使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积极向上。

学生最感兴趣、印象最深、接受效果最好的课,往往是教学方法运用最好的课。

在学科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怎样才能发挥教学方法管理的德育职能呢?首先要求教师打破常规的课堂教学方法,在研究教材、充分了解、掌握学生年龄与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并创设出适合渗透德育内容的学科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

其次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应注意感情投资,在教学手段与教学形式上尽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产生强烈的情感效应。

教学管理过程中,注意对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也是引起学生兴趣,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其三是教学育人能力管理中德育因素的利用。

提高教学管理中德育实效的关键不是教师愿不愿育人,而是能不能善于育人。

这就需要注意对教师教学育人能力的管理。

教师教学育人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管理中渗透德育的效果。

怎样提高教师教学育人能力呢?在管理中应力求具备三个条件:1、占有丰富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

知识贫乏既谈不上教书,也谈不上育人。

所谓占有丰富的知识,首先是指具有本学科系统知识,熟悉和掌握本学科教材的知识体系和结构。

只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才能把握其中丰富的思想内涵。

其次是本学科知识。

构成学科史的那些创造发明、历史事件、代表人物都闪烁着追求真理、无私奉献、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品德,以及为本民族抗争与奋斗、创造与发展的优良传统,都是青少年所需要的宝贵精神营养。

此外,还要有其它学科的广泛知识。

在教学中或对比或引证,广泛联系,触类旁通,知识随手拣来,为我教育所用,采撷各种思想的花朵充实课堂教育,使德育丰富多彩,富有魅力。

2、具有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知识、思想道德修养和认识能力。

不懂辩证唯物论,就不能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不懂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就不会进行革命人生观的教育。

教师不具备优良的品德和健康的意识,也就不能时时处处以向上的情绪、优良的品质、健康的情感去影响学生,这样课堂德育的效果将大大将低。

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政治理论知识修养,还必须具有运用这种理论去分析、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辩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深刻地理解它,正确地把握它,准确地阐释和讲授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