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社会学复习纲要
《发展社会学》复习资料整理稿
《发展社会学》复习资料整理稿1,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P242,迟发展效应:迟发外生型社会发展因其现代化的起步较晚而与早发内生型社会发展在发展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因而迟发外生型社会发展具有不同与早发内生型社会发展的发展优势与劣势,这就是所谓的“迟发展效应”。
P133,现代化:在发展社会学中,现代化是指近现代科学和技术革命推动下,人类社会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全面社会变革过程,或者说人们利用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整体性社会变迁过程。
4,二元经济:是这样一种经济结构,即整个经济体系分为“传统”的农业部门和“现代”的工业部门两大经济部门。
(其原因在于工业化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造成的压力)P905,逆城市化:是指在城市发展演变过程中,由于城市中心地带生存空间日益狭小,交通条件日益拥挤以及地价日益上涨等原因,中心城区居民向城市边缘、郊区及乡村地带迁移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人口空心化和产业空心化。
P114 6, 世俗化主要是指在现代社会中,在科学与理性精神日益成为世界主流文化价值观念的过程中,与前现代的宗教处世观相比,民众日益关注世俗社会现实切身利益,越来越重视对社会事物参与的过程。
P130世俗化是与宗教化相对应的概念,一般是指人们关注现实生活的取向。
附:世俗化的基本特征是:现实性(注重现实的日常生活,注重现实生活质量等) 、理性化、个人主义倾向、社会参与性。
7,社会植被:主要是指凝聚社会个体并维护社会良性运行和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各种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
P248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一,强调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环境相和谐,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地球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第二、强调当代人在谋求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代际公平问题,当代人在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同时不应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最新整理高一政治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复习纲要.docx
最新整理高一政治教案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复习纲要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复习纲要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4、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市场经济的含义,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因、手段,市场的作用,宏观调控的观点。
25、市场与计划:市场和计划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26、市场调节及其弊端:(1)市场调节,市场引导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
(2)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②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③市场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不同生产部门的分配;调节生产经营活动,促进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局限性: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有解决不了的,也有不能调节的。
国防、危险品若由其调节,则会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
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③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27、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资源的有限性、资源的稀缺性及人们需求的无限性,需要对资源合理配置。
资源合理配置有利于给国民经济带来高效益。
35、市场秩序:①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②市场规则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作出具体的规定。
它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
③市场交易规则主要指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
④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⑤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
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发展社会学》重点要点
1:(1)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是一切发展的核心和最终目的,包括人自身的发展以及为人的发展而提供各种条件。
(2)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
其数值在0和1之间,越接近0就表明收入分配越趋向平等,反之,收入分配越趋向不平等。
按照国际一般标准,0.4以上的基尼系数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3)理性化:理性化指人们确定目标以后,根据目标选择最合适的手段,力求以最少的付出来获取最大的收益。
(4)畸变现象:畸变现象是指后发-外生型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表面上与现代性因素很相似,但实际上却与现代化要求背道而驰的现象。
2:世界现代化发展的总体特征。
世界现代化的发展表现出三个总体特征:一是世界现代化发展是阶段性、跳跃前进;二是现代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科技革命。
三是现代化发展的进程是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和国际贸易体系形成和调整的过程,也是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心理等各个方面的整体性的社会变革。
3: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马克思认为,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人类通过劳动创造物质生活资料满足自己的需要,并在这一过程中改造自身。
人类要生存,必须处理好两种关系,首先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次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4:后发展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不利因素。
后发展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不利因素也称为“负面效应”,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后发展国家面临被发达国家转嫁危机的命运以及面临其他国家的激烈竞争;第二,在现代化进程中模仿西方国家而忽略自己社会的实际情况。
第三,赶超式的发展会导致社会危机的发生,以及民主政治的难产与反现代性因素的抗拒;第四,盲目引进一些与本国社会环境不相容的技术、制度、生活方式造成一系列消极后果;第五,对现代化的巨大希望与进展缓慢的现实形成巨大反差,使人们产生沮丧、失望情绪。
5:20世纪70、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社会改革的经验教训。
八年级下册社会学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社会学复习提纲单元一:社会发展与能力拓展
1.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 农业革命和城市化
- 工业革命和工业化
- 科技革命和信息时代
2. 社会分工和社会阶层
- 不同职业的社会分工
- 社会阶层的形成和特点
3. 教育和职业规划
- 不同教育阶段的研究目标
- 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和方法
单元二:家庭与人际关系
1. 家庭结构和家庭角色
- 不同类型的家庭结构
- 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职责
2. 人际关系中的沟通与冲突
- 改善夫妻关系的沟通技巧
- 处理同伴关系冲突的策略
3. 社交媒体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 社交媒体的优点和缺点
- 在社交媒体上建立健康人际关系的建议单元三:社会问题与公平正义
1. 社会问题的意识与解决
- 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和应对
- 贫困问题的关注和帮助
2. 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 平等与公平的区别
- 正义原则在社会中的应用
3. 青少年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 青少年参与公益活动的益处
- 如何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单元四:全球化与国际关系
1. 全球化的定义和特点
- 全球化的背景和发展
- 全球化对国家和个人的影响
2. 国际合作与争端解决
- 国际组织的作用和重要性
- 和平解决争端的方式和方法
3. 文化多样性和跨文化交流
- 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共享
- 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方法
以上提纲可作为八年级下册社会学复习的指导,将有助于对各个单元和主题的复习和了解。
社会学高中三年级复习提纲
社会学高中三年级复习提纲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学科。
它帮助我们了解社会的运作方式,揭示人类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动机。
在高中三年级的社会学学习中,我们将接触到许多重要的概念和理论,下面是对这些内容的一个复习提纲。
一、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1. 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学科,它关注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变迁等。
2.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观察、访谈、问卷调查、实验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社会学家收集数据,分析社会现象和行为。
二、社会化与个体行为1. 社会化的定义和过程: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中学习和适应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过程。
它包括家庭社会化、学校社会化和同伴社会化等。
2. 社会化的影响:社会化对个体的行为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它可以塑造个体的性格、态度和行为习惯。
三、社会结构与社会不平等1. 社会结构的定义和组成: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各种社会组织、机构和角色的总和。
它包括家庭、学校、政府等各种组织。
2. 社会不平等的产生和影响:社会结构中存在着各种不平等现象,如阶级、种族、性别等。
这些不平等现象对个体的机会和资源分配产生重要影响。
四、群体行为与社会变迁1. 群体行为的定义和特点:群体行为是指一群人在特定情境下共同表现出来的行为。
它可以是集体行动、集体意识形态等。
2. 社会变迁的原因和影响:社会变迁是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重大改变。
它可以是由技术进步、经济发展、政治变革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社会变迁对个体和社会都有深远的影响。
五、社会控制与社会规范1. 社会控制的定义和形式:社会控制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机制来规范和管理社会行为的过程。
它可以是正式的制度和法律,也可以是非正式的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
2. 社会规范的类型和作用:社会规范是指社会对个体行为的期望和要求。
它可以是法律、道德、习俗等形式,对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发展社会学复习资料
发展社会学复习资料发展社会学第⼀章社会发展界说⼆、社会发展的特征1、社会发展的渐进性——对迟发外⽣型国家来说,社会发展过程表现为现代因素由外到内、由表及⾥、由名到实的⽣成和发展过程。
2、社会发展的整体性——社会发展是既包括社会系统内部各个层⾯的变化,⼜涉及社会与⾃然因素相互关系的整体性的社会发展过程。
三、社会发展的类型1、早发内⽣型社会发展的特点发展条件的优越性。
殖民扩张给宗主国带来诸多利益发展动⼒的内源性。
以英国为例发展进程的渐进性。
国家社会机体内部产⽣适应现代化变化的某些新趋势、⽆外来压⼒的刺激和⼲扰。
推进⽅式:“⾃下⽽上”2、迟发外⽣型社会发展的特点●发展条件的劣质性。
被殖民和被奴役的痛苦历史●发展动⼒的外缘性。
以俄国、⽇本为例。
●发展进程的跳跃性。
强⾏启动的现代化、短时间⾥兼顾许多问题。
推进⽅式:“⾃上⽽下”3、迟发展效应●迟发展的正⾯效应发展动⼒容易形成;发展资源可以采借(⼈、财、物);发展道路可以选择●迟发展的负⾯效应可能形成依附性经济;可能形成依附性政治;可能形成依附性⽂化四、社会发展的模式“经济增长”模式实质:将社会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20C50\60Y)经济增长并未带来社会发展经济增长带来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综合发展模式“基本需求战略”理论:发展的主要⽬标是满⾜⼈民的基本需求,衡量发展程度的主要指标包括基本必需品的消费量、收⼊和分配的均等程度、识字率、健康⽔平和就业情况。
标志:发展的根本内涵从“经主增长第⼀”转⾄⼈的全⾯发展和⽂化道德价值⽇本学者“发展第⼀”的观点以及佩鲁的“新发展观”(这个模式仍有很⼤的局限性:它没有进⼀步揭⽰社会系统和⾃然系统间相互协调的问题;它没有把满⾜当代⼈发展的需求同满⾜后代⼈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
)“协调发展”模式所谓协调发展,是指社会的各个领域在相互开放的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社会是⼀个由⼈品、环境、政治、经济、科技、⽂化及其他相关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
发展社会学复习资料
发展社会学复习资料1.社会发展的含义P3内涵定义法(通过其内在特征界定其概念):社会发展既是一种从落后走向先进的社会过程,又是一种从低下走向高级的社会过程。
外延定义法(通过其外显范围界定其概念):相对于自然环境的社会发展;相对于经济发展的社会发展;相对于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和科技发展的社会发展。
2.社会发展的特征P6渐进性:由外到内、由表及里、由名到实整体性: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变革+环境保护3.社会发展的类型P10按现代化起步时间:早发型和迟发型按现代化最初启动因素:内生型和外生型按现代化进程速度:渐进型和赶超型4.社会发展的模式P18“经济增长”模式时间: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代表人物:皮尔逊、廷伯根基本观点:工业化是一个国家经济活动的中心内容;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第一标志;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使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首要标准。
“综合发展”模式时间:20世纪70年代以后代表人物:驹井津、佩鲁基本观点:发展是一个全面范畴,只有全面的发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协调发展”模式基本观点: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5.发展社会学的内容P32制度学派(探讨社会制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A社会制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代表人物:列维、艾森斯塔德观点:一个健全的社会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在社会转型时期,需要稳定局势以承受各种冲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整合社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保证社会发展计划的执行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B社会发展对社会制度的影响代表人物:斯梅尔瑟观点:社会发展将导致社会结构不断经历一个从分化到失衡再到重新整合的循环过程:社会发展必然导致结构分化,使得新兴组织或单位大量涌现;出现“结构失衡”现象;社会又建立一些新的专职机构或协调部门解决“结构失衡”问题,以促进新的社会整合。
文化学派(探讨宗教伦理与社会发展的关系)A贝拉关于武士道精神与日本经济发展的研究观点:武士道精神最重要的价值观变现为:尽忠职守、无私奉献;勤劳节俭、廉洁自律;牺牲私利、服从集体。
宁夏回族自治区考研社会学复习资料社会发展理论要点整理
宁夏回族自治区考研社会学复习资料社会发展理论要点整理社会发展理论是社会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社会的演变过程、发展动力以及社会结构的研究,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的变迁和发展规律。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考研社会学的复习中,掌握社会发展理论的要点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我整理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考研社会学复习资料中的社会发展理论要点。
一、进化论与社会发展1. 达尔文进化论达尔文进化论将生物学的演化理论运用到社会领域,认为社会也存在进化过程,强调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和物竞天择的原理。
2. 社会达尔文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是将达尔文进化论中的生物演化理论与社会学相结合,强调社会进化中适者生存和社会竞争的重要性。
3. 社会进化理论社会进化理论认为社会是不断演化发展的,通过社会进化理论可以解释社会迭代变革、社会制度转型等现象。
二、现代化理论与社会发展1. 现代化理论现代化理论是指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一个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一种理论框架。
2. 工业化与现代化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通过工业化过程,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社会结构、社会关系、价值观念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3. 现代化与社会变革现代化与社会变革密不可分,现代化的推进会引发社会结构的调整、社会关系的变迁和社会意识的更新。
三、制度变迁理论与社会发展1. 制度变迁理论制度变迁理论是指社会制度转型的一种理论框架,研究社会制度的形成、演变和转换。
2. 社会角色理论社会角色理论强调个体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通过角色的理解和运作可以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
3. 社会革命理论社会革命理论研究社会变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并提出社会变革的不同路径和方式。
四、全球化与社会发展1. 全球化理论全球化理论研究各国家和地区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相互联系和依赖,强调全球化背景下社会的发展与变化。
2. 文化全球化文化全球化是指在全球化进程中,各国文化之间相互影响和融合的过程,推动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
山东省考研社会学复习资料社会发展理论梳理
山东省考研社会学复习资料社会发展理论梳理社会学复习资料:山东省考研社会发展理论梳理社会发展理论是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探讨社会变迁的过程、原因和趋势。
在山东省考研中,社会发展理论是必考内容之一,对于考生来说,梳理社会发展理论的知识点是复习的关键。
本文将就山东省考研社会学复习资料,对社会发展理论进行梳理。
一、社会发展理论的历史演进社会发展理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欧洲启蒙时代,当时的社会学家们开始关注社会变迁的原因和规律。
随后,社会发展理论经历了演化论、功能主义、冲突理论等阶段的发展。
其中,演化论强调社会进化的客观性和阶段性,功能主义关注社会结构和功能的互动,冲突理论着重于社会不平等和阶级斗争。
二、社会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在社会发展理论的研究中,有几大主要流派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包括:现代化理论、依赖理论、世界系统理论和后现代理论。
1. 现代化理论现代化理论认为社会发展的核心是现代化的进程,随着社会经济结构、政治制度和文化观念的现代化,社会将会发展和进步。
现代化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经济发展决定其他领域的发展,追求现代化是社会的共同愿望。
2. 依赖理论依赖理论认为发展中的国家在国际体系中是处于不均衡地位的,受到发达国家的压迫和剥削。
依赖理论批判了现代化理论中的一些缺陷,强调了国际关系和经济体系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3. 世界系统理论世界系统理论强调国际社会的相互依存性,认为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
贫富差距是世界系统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是非对称的。
4. 后现代理论后现代理论对传统现代化理论进行了批判和超越,主张多元化、多样性和相对主义。
后现代理论强调了个体主义、语言游戏和身份认同等概念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社会发展理论的启示与评价学习和理解社会发展理论并不仅仅是为了应试,它对我们了解社会变迁的规律和趋势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参考价值。
首先,社会发展理论让我们认识到社会变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的互动。
33《发展社会学》教学大纲
《发展社会学》教学大纲应星编写社会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1462 目录前言 (1464)第一章导论 (1465)一、相关概念 (1465)二、发展社会学的理论演化 (1465)三、以转型为主题,以经验研究为重点 (1466)复习思考题 (1466)拓展阅读书目 (1467)第二章第一次大转型(1840-1949) (1468)第一节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遗产 (1468)一、传统 (1468)二、大国 (1468)三、帝国 (1469)第二节二元经济与过密化 (1469)一、考察发展的背景:资本主义商业化之前的中国经济 (1469)二、商业化进程。
(1470)三、商业化进程对农村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1470)第三节乡村权力结构的变化 (1471)一、晚清的地方社会权力结构 (1471)二、清末民初时期的变化 (1471)复习思考题 (1472)拓展阅读书目 (1472)第三章第二次大转型(1949—1978) (1473)第一节土地改革的政治经济学 (1473)一、土地改革的理论基础:为何要土地改革? (1473)二、土地改革的现实基础:地权分配 (1473)三、民国时期的土地分配 (1473)四、土地改革史 (1473)第二节统购统销和农村合作化运动 (1474)一、工业化、统购统销和合作化运动 (1474)二、土改后的全国发展形势 (1474)三、互助合作 (1474)四、发展迅速的合作化运动 (1475)第三节集体农业 (1475)一、农业合作的问题 (1475)二、人民公社的制度安排 (1475)复习思考题 (1476)拓展阅读书目 (1476)第四章第三次大转型(1978—) (1477)第一节市场转型理论 (1477)一、发展理论与转型理论 (1477)发展社会学二、中国再分配体制的基本特点与问题 (1477)三、中国市场转型的基本特点 (1478)第二节市场转型的例证:社会分层 (1478)一、市场转型理论:理论观点及其内在逻辑 (1478)二、权力维续论:对市场转型理论的质疑 (1479)三、新的综合与尝试 (1479)第三节中国市场转型的逻辑 (1480)一、新德治治理模式的危机 (1480)二、中国市场转型的基本逻辑 (1480)复习思考题 (1481)拓展阅读书目 (1481)1463社会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1464前言课程简介与教学目的以中国近代以来的三次社会大转型为主线,运用社会学的经验研究方法,理解中国经济发展、制度变迁和社会转型的特殊历程,进而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2019年沈阳师范大学复试《发展社会学》考试大纲
《发展社会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发展社会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相应的理论与方法分析具体的经济、社会、政治与文化现象。
二、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与范围
1.以“传统——现代”为核心概念的现代化理论。
早发内生型、晚发外生型现代化之路及典型。
2.以“核心——边陲为核心概念的依附理论。
世界体系理论。
3.以“市场转型”为核心概念的转型理论。
软预算经济、再分配经济模式。
4.经济层面的工业化。
工业化的变迁、特征及功能。
5.社会层面的城市化。
城市化的变迁、特征及功能。
6.政治层面的民主化。
民主化的变迁、特征及功能。
7.文化层面的世俗化。
世俗化的变迁、特征及功能。
8.观念层面的理性化。
理性化的变迁、特征及功能。
9.中国的社会转型。
社会组织、人格、开放社会等领域的发展脉络与特征。
三、试卷结构:
题型结构
1.简答题
2.论述题
四、参考书目:
《发展社会学》,刘祖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发展社会学复习资料.doc
发展社会学第一章社会发展界说二、社会发展的特征1、社会发展的渐进性——对迟发外生型国家来说,社会发展过程表现为现代因素由外到内、由表及里、由名到实的生成和发展过程。
2、社会发展的整体性一一社会发展是既包括社会系统内部各个层面的变化,乂涉及社会与自然因素和互关系的整体性的社会发展过程。
三、社会发展的类型1、早发内生型社会发展的特点■I发展条件的优越性。
殖民扩张给宗主国帯来诸多利益■I发展动力的内源性。
以英国为例■ I发展进程的渐进性。
国家社会机体内部产生适应现代化变化的某些新趋势、无外來压力的刺激和干扰。
推进方式:“白下而上”2、迟发外生型社会发展的特点•发展条件的劣质性。
被殖民和被奴役的痛苦历史•发展动力的外缘性。
以俄国、日本为例。
•发展进程的跳跃性。
强行启动的现代化、短时间里兼顾许多问题。
推进方式:“白上而下”3、迟发展效应•迟发展的正而效应发展动力容易形成;发展资源可以釆借(人、财、物);发展道路可以选择• 迟发展的负面效应可能形成依附性经济;可能形成依附性政治:可能形成依附性文化四、社会发展的模式■I “经济增长”模式/ 实质:将社会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20C50\60Y)/经济增长并未带来社会发展/经济增长带来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I “综合发展模式/ “基木需求战略”理论:发展的主要1=1标是满足人民的基木需求,衡最发展程度的主要指标包括基木必需品的消费最、收入和分配的均等程度、识字率、健康水平和就业情况。
/ 标志:发展的根木内涵从“经主增长第一”转至人的全面发展和文化道徳价值/ 口木学者“发展第一”的观点以及佩鲁的“新发展观”/ (这个模式仍有很人的局限性:它没有进一步揭示社会系统和白然系统间相互协调的问题;它没有把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求同满足后代人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
)■I “协调发展”模式/ 所谓I办调发展,是指社会的各个领域在和互开放的条件下,和互依存、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发展社会学》教学大纲
《发展社会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100字)本课程介绍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主要研究领域。
重点讲解社会学的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的应用,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200字)1.了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其发展历程和主要研究领域;2.熟悉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研究方法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分析的能力,能够运用社会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4.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在团队中合作完成社会调查和实证研究;5.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术研究能力,为进一步研究和从事社会工作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800字)1.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领域-社会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社会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和特点。
2.社会学的理论框架-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社会交往理论;-符号互动主义理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3.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焦点小组讨论等;-定量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统计分析等;-多方法研究设计和数据整合。
4.社会学的实证研究-社会调查研究;-文献综述和剖析;-社区调查和实地观察;-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
5.社会学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教育社会学;-媒体与传播研究;-犯罪与社会控制研究;-城市和人口研究;-社会变革与发展等。
四、教学方法(100字)本课程以讲授为主,结合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同时,组织小组活动和实证研究项目,培养学生实践操作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100字)主教材:1.施米特,《社会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
参考书目:1.罗思义主编,《社会学导论》,人民出版社,2024年。
2.张克辉,邱迎真,《社会学与现代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
3.彭其湘,《社会学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
发展社会学复习.doc
发展社会学复习第一章一、早发内生型社会发展的特点第一,发展条件的优越性第二,发展动力的内源性第三,发展进程的渐进性二、迟发外生型社会发展的特点第一,发展条件的恶劣性第二,发展动力的外缘性第三,发展进程的跳跃性三、迟发展效应迟发外生型社会发展因其现代化的起步较晚而与早发内生型社会发展在发展的外部环境及内部条件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因而迟发外生型社会发展具有不同于早发内生型社会发展的发展优势与劣势,这就是所谓的“迟发展效应气迟发展效应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客观性,二(四)注重社会发展的主体二、现代化理论的不足之处(一)忽视文化的相对性和多样性(二)忽视社会发展的特殊性(三)片面强调传统与现代的对立(四)忽视外因的负面影响第五章政府作用和经济发展一、政府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政府的重要作用在于维持收入的良性分配,合理配置用于经济长期发展的资源,尤其是公共资源。
一般而言,政府通过征收强制性的税收获得公共收入,并将这笔收入用于带有公共性和外部性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例如教育、卫生、交通、水利、社会保障等。
除了调节收入分配之外,政府还能够直.接干预经济发展。
国家和政府可以通过对产权的界定和有效保护来促进市场的竞争和效率,也可以通过税收、利率等经济杠杆直.接调整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方向。
二、转型阶段中国政府的主要任务中国当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阶段,经济增长和社会收入分配收到政是综合性,三是相对性迟发展的正面效应也叫迟发展优势,表现为:第一,发展动力容易形成第二,发展资源可以采借第三,发展道路可以选择迟发展的负面效应也叫迟发展劣势,表现为:第一,可能形成依附性经济第二,可能形成依附性政治第三,可能形成依附性文化第二章现代化理论的评价一、现代化理论的可取之处(一)注重社会发展的整体性(二)注重社会发展的渐进性(三)注重社会发展的内因府公共政策的巨大影响。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最大的问题还是城乡二元结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口趋严重。
发展社会学复习纲要
发展社会学复习纲要1、现代化的三次浪潮(时间、国家、物质基础、影响);2、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清朝、共和国的现代化进程:为什么清朝错失良机,何时偏离再走上进程轨道);一、晚清时期现代化的准备阶段1、汤因比的“挑战——回应”模式,指出“挑战”指先进入现代化国家(发达)“回应”是被迫进入(发展中)①当一个挑战太微弱时,则不会掀起什么回应。
②当一个挑战太强烈时,则被挑战者不会有成功的回应,从而趋于解体(晚清中国对西方的回应,是失败的)③当一个挑战既不强烈也不微弱时,则会导致富有创造性的回应(是中国应对印度佛学的回应,是成功的)2、鸦片战争(历史的转折点)①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签订《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沙俄、美国联合发动,签订了《北京条约》③“双重后果”:鲁迅:“略一震动,复又昏睡”清政府耽误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大约20年时间,延误了中国发展工业化的时间。
3、洋务运动——器具技能层面现代化的发端19C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一部分带有买卖性官僚,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技术以保障封建土地的自救运动,主要代表官僚是:恭亲王、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先镇压了太平天国,再以“自强求富”为标榜,开办了“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和各省的“机械局”,并派留学生到西方学习,采用了“官督商办”的官民勾结的方式发展工业化部门。
1885年,洋务派官员控制了海军衙门,并购买了军舰,成立了“北洋水师”,由于封建性与垄断性纠结在一起,阻碍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
之后,中国甲午战争1894年,中国的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并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岛、澎湖列岛给日本。
4、戊戌变法——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尝试洋务运动的失败震惊了朝野,发现不仅是技术需要改进,还有制度层面也需要改进。
日本明治维新和甲午战争是戊戌变法的21年之前,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103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社会学复习纲要1 、现代化的三次浪潮(时间、国家、物质基础、影响);2 、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清朝、共和国的现代化进程:为什么清朝错失良机,何时偏离再走上进程轨道);一、晚清时期现代化的准备阶段1 、汤因比的“挑战——回应”模式,指出“挑战”指先进入现代化国家(发达)“回应”是被迫进入(发展中)①当一个挑战太微弱时,则不会掀起什么回应。
②当一个挑战太强烈时,则被挑战者不会有成功的回应,从而趋于解体(晚清中国对西方的回应,是失败的)③当一个挑战既不强烈也不微弱时,贝会导致富有创造性的回应(是中国应对印度佛学的回应,是成功的)2 、鸦片战争(历史的转折点)①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签订《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年,英、法、沙俄、美国联合发动,签订了《北京条约》③“双重后果”:鲁迅:“略一震动,复又昏睡”清政府耽误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大约20 年时间,延误了中国发展工业化的时间。
3 、洋务运动——器具技能层面现代化的发端19C60 年代到90 年代,清政府一部分带有买卖性官僚,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技术以保障封建土地的自救运动,主要代表官僚是:恭亲王、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先镇压了太平天国,再以“自强求富”为标榜,开办了“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和各省的“机械局”,并派留学生到西方学习,采用了“官督商办”的官民勾结的方式发展工业化部门。
1885 年,洋务派官员控制了海军衙门,并购买了军舰,成立了“北洋水师”,由于封建性与垄断性纠结在一起,阻碍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
之后,中国甲午战争1894 年,中国的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并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岛、澎湖列岛给日本。
4 、戊戌变法——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尝试洋务运动的失败震惊了朝野,发现不仅是技术需要改进,还有制度层面也需要改进。
日本明治维新和甲午战争是戊戌变法的21 年之前,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103 天。
光绪皇帝4 岁继位,1898 年光绪27岁,戊戌变法。
1898 年6 月11 日,光绪采纳了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主张,“下诏定位”接连发出了数十道改革令,其中包括废八股、改设学堂、开设报馆、出版社,, 它抓住了现代化变革的主要三项:君主立宪、兴商、办学,但还是失败了,关键原因有两点,分别是:慈禧太后和袁世凯,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幽禁了光绪,杀死了“戊戌六君子”。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失去了依靠既有政治权威进行自上而下改革,走上现代化发展的自强之路、奋起直追世界潮流的机会,同时,也使清王朝失去了由被动转向主动的中兴机会。
5 、清政府回光返照——清末新政及“立宪维新”(伪现代化)鲁迅:“学外国的新本领,保中国的旧事物”。
称此次改革为“伪现代化”1901 年,慈禧和光绪在西安预约变法,下令京城内外所有大小官吏提出全面维新的建议,“整顿中法,以行西法”,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的维新。
1905 年,清廷又派出了五位大臣出国考察宪政,又令政务处重令宪法大纲。
1906年8 月,五位大臣回国向慈禧太后密陈“立宪有皇位永葆、外患渐轻、内乱可消三大好处”,当年9 月11 日,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此纲为1916 年为限,此段时间为预备时期,在立宪派的努力下在1913 年提前实现。
二、中华民国(1912~1949)时期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 年1 月1 日孙中山在南京成立临时政府,就任总统,终结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的体系,中华民国的成立使现代化进入第二个阶段,即启动阶段。
1 、辛亥革命与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中国现代化发展制度性转换的初步尝试1912 年3 月11 日公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全体人民一律平等,有人身、财产、营业出版、迁移、居住、结社、言论、信仰等权利自由、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民主权利,并确定了行政、理发、司法三权分立远在,表明了制度化转换是资产阶级民主国家制度,并将现代化推进到了制度、意识层面。
2 、北洋军阀统治纷争——1912 年~1928 年制度性转换的挫折孙中山就任总统后,南北议和继续进行,与袁世凯达成协议,1912年2月12日,逼清帝退位,孙中山让位,并且袁世凯在临时参议院上做了承诺赞成共和。
1912年3月10 日,袁世凯在北京宣布就任总统,标志着北洋军阀的统治开始,4 月南京的临时政府和参议院迁至北平,被北洋军阀取代。
1916 年袁世凯死去,其班底分为三个拍戏:一派是日本支持的、由段祺瑞领导的皖系(安徽);第二派是英美帝国主义支持的直系军阀(河北);第三派是由张作霖为头子的奉系,在日本支持下长期统治中国东北,三派各据一方,互相争斗,形成了中国最黑暗的军阀混战时期。
3 、五四运动(1919 )——伟大的思想改革唯一的思想运动,提出了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孕育了一批拥有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 、南京国民政府(1928~1936)——资产阶级现代化的模式建立北洋军阀混战时以北伐战争结束了,将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经历了联共、排共到反共的过程,国共合作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中国大部分的统一,开始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使中国28~36 年间年平均国民经济增长为8.4%.5 、抗日战争(1937~1945)——现代化的断裂6 、解放战争(1945~1949)——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抉择时期国民党胜出,则中国可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一种依附性发展道路。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现代化的历程——自主发展的前提条件1 、国民经济衰退时期(1949 年10 月到1952 年)成立中央政府,国民安定,这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五反运动”——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整顿了国家的经济秩序。
(城市)“土地改革”——改变了土地地主私有制,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发展。
(农村)1952 年,中国的工农业总产值超过了历史的最高纪录,国外贸易也得到了恢复,中国的工业总产值从1949~1952 年间的30%上升到43%,工农业总产值从18%上升到27%2 、新中国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奠基时期(1953年~1956 年底)中国从53 年开始进行大规模、有组织的改革和建设,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并且提前完成,中国建立了以苏联模式为蓝本的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即中央集权,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
“一化三改”:工业化,农业、手工业、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他们都是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角度下进行改革,工农业总产值的年增长率为11.9%,其中,工业18%,农业4.5% ,轻工业12.9%,重工业25.4%,1956 年底,工业达到了51%,工业超过了农业,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
这段时期不长,但成就辉煌,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石。
3 、中国现代化工业化的探索、受挫、调整时期(1957——1966 文革前)随着苏联社会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中苏关系破裂,毛泽东认为其原因在于:管理制度上的官僚主义、计划经济中如何看待商品经济。
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想通过建立中苏联合舰队等一系列手段在中国驻军,从而控制中国的军事;意识形态分裂。
探索:三大改造过早过快完成,超越了当时中国生成力发展水平,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受挫:1957 年的“反右”斗争,1958 年的大跃进,1960 年开始了三年自然灾害,朝鲜战争——“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调整:1963 年~1966年文革前期,人民基本生活用品基本上能够满足。
4 、文革时期(1965 年5 月~1976 年10 月),前三个阶段是现代化的中国模式在艰难探索中曲折发展的时期,这近十年的现代化建设既取得伟大成就,也遭受了重大挫折。
1965 年5 月16 日,中央发布“ 5.16 ”通知,宣布文革开始。
文革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逆转”,无论是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哪一个方面来看,文革都是反现代化的,它使得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中断,文革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反修正主义”,远离现代化,使人民饱受斗争之乱、贫困之苦,直到把国民经济拖到崩溃的边缘。
当中国“天下大乱”之时,外部世界正经历第二次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的时期,其中日本抓住时机,在70 年代进入发展国家行列,南朝、太晚、新加坡、香港成为亚洲四小龙,经历了从进口替代到出口导向的转变,进入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行列,而文革使中国本来已经缩小的与工业化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
6 、改革开放与发展时期(1978 年12 月到今天)十一届三种全会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1 )发展与代价的同步运动,代价包括自然环境的恶化以及人文环境的恶化(贫富差距拉大,官与民心的距离拉大)2 )反思:通过反思文革以后中国发展的代价,从而提出科学发展观。
3 、现代化理论或依附论评述(积极和消极作用);第一节现代化理论一、现代化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1 、什么是现代化理论?它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兴盛于20世纪60年代,它并非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而是一个基于某一基本观点一致的理论流派,它是西方学者对欧美现代化的发展进行概括、抽象的基础上提出的,并试图将欧美的发展经验推广到发展中国家。
现代化理论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涵盖了所有的现代化问题为研究对象,立场不同,视角有别,观点不一的理论,而发展社会学中所讲的都是狭义的现代化理论。
2 、现代化理论兴起、发展的背景(1)二战后的世界秩序——“雅尔塔体系”二战后期,美英苏三国建立的国际关系体系西方的三巨头会议:德黑兰会议( 1943.11.28~12.1 )雅尔塔会议( 1945.2.4~2.11 ) 波茨坦会议( 1945.7.8~8.2 )以公报、宣言、协议等形式确定了战后的世界秩序,形成了以雅尔塔协议为主的体系。
1945 年4 月25 日,联合国在旧金山召开成立大会,它是维护战后和平与安全的国际机构,当时的常任理事国的五国分别是美英苏法中,都是超级大国。
雅尔塔体系:以美苏两超级大国为核心,在欧洲和亚洲建立各自的势力范围,形成了两极对立的战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体系的中心在欧洲,美苏的冷战使得欧洲与亚洲奋力。
欧洲被分为以美国为中心的西欧,以苏联为中心的东欧,德国也是如此。
1949.4 根据《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十二国军事联盟。
1955.5 苏联在东欧签订了《华沙条约》20 世纪80 年代到90 年代初,东欧巨变,1991 年苏联解体,使得雅尔塔体系不复存在,形成了“一超多级”的世界格局,一超是美国,多级是欧盟、中国、俄罗斯、日本。
(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高速增长二战后,除美国外,其它国家都重新现代化,但出现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的转移,不仅很快医治了资本主义战争的创伤,而且促进了经济发展,并使资本主义发展进入黄金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