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相关概念

合集下载

财政学 期末考试重点归纳总结

财政学 期末考试重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它是政府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财政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政府的职能.财政的基本特征1.公共性与阶级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对应的,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机构—-公共部门供给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之为公共物品.区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一是排他性(私人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和非排他性(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每增加一个消费者原来的消费者将受到的服务不减。

)公共需要的特征:1)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共同需要,也为了维持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

(2)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的需要。

(3)享用社会公共时无需支付或只需支付少量,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不能说水多付出就多享用,少付出少享用,不付出就不得享用。

(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是通过政府征税和收费支撑的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也就是说,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或缺乏效率的。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外部效应:外部效应说明的是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

当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当存在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

(公共物品是外部效应典型的例子)政府干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重点考点:财政职能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

导论财政的概念: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和现象。

三要素:主体:国家;客体:剩余产品;目的:满足公共需求本质:人与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属性:历史的经济范畴特征:国家主体性、强制性、无偿性财政学概念:关于财政研究的学科。

财政学的研究方法:规范与实证定性与定量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公共财政‖ 与传统国家财政的区别:⏹(1)公共财政预算的决定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国家财政的预算强调政治权力的作用,并不具有必然的公共性。

⏹(2)公共财政主要是通过以公共权力为基础的税收征集收入;国家财政既可通过以所有权为基础的资产收益取得收入,也可依据公共权力和收费取得收入。

⏹(3)公共财政支出是提供公共商品;国家财政的支出则可能提供(甚至主要提供)私人商品。

基础理论篇第一章公共需求公共需求含义:公共需求是当众多个人作为一个整体时所产生的需求。

两个基本特征:第一特征:非排他性第二特征:非竞争性公共选择应遵循的原则是:所做出的决策或选择应达到社会整体效用的最大化或促使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不断提高。

公共选择的规则:(一)一致性规则又称一直满意规则,是指在公共选择过程中,任何一项提案在最终成为公共政策之前必须获得所有投票者的赞成。

(二)投票的多数性规则,在一项提案最终成为公共政策之前必须经过多数投票者的赞成中间投票人定理:如果所有投票人的偏好是单峰的,那么在多数投票规则下,投票的结果是中间投票人获胜。

阿罗不可能定理:要寻找这样一种决策机制,即它所产生的结果不受投票程序的影响,同时又不限制投票人的偏好以及进行的独立决策,并能最终将所有个人的偏好转换成一种社会的偏好,是不可能的。

第二章效率与市场资源配置含义: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而对资源的使用进行的组合或选择。

资源配置机制: 1.决策机制 2.信息机制 3.动力机制 4.协调机制效率:是指在一定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满足人类需要的状况。

配置效率:称帕累托效率,是指在既定的条件下,当资源配置使得一个人福利的改善必然使另一个人的福利受损时的资源配置状态。

财政学重点

财政学重点

财政定义:是一个经济范畴,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地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概念:①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政府);②财政分配的客体是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其中主要是剩余产品);③财政分配的形式既有实物和力役形式,也有价值形式;④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财政的基本特征:①公共性与阶级性;②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③收入与支出的对称(平衡)性。

财政的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广义地理解可以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地理解可以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

其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①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指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③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④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⑤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收入分配职能①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派的界限和范围,原则上属于市场分配的范围,财政不能越俎代庖,凡属于财政分配的范围,财政应尽其职;②规范工资制度;③加强税收调节;④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补贴等,是每个社会尘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①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②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例如累进税制度、失业救济金制度,都明显具有这种作用;③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

④财政首先应切实保证民生性的社会公共需要。

(4)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职能如何最大程度的发挥财政的作用1、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责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合理比例,从而符合高效的资源配置原则。

财政学

财政学

【财政概论】A.财政:一、一般概念:1.产生与发展:财政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伴随国家的发展而发展。

2.概念:财政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国家政治权利强制地、无偿地参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而形成的分配关系。

二、含义: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

2.财政分配的客体是部分社会产品:①主要参与剩余产品的分配。

②在分配中并不排斥对必要产品的分配,但具有补充性和调节性,如:个人所得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3.财政分配的形式:实物、力役和货币。

4.财政分配的目的: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属于社会公共需要。

三、社会共同需要:1.概念:社会共同需要与私人需要相对应,它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共同的需要,是市场不能满足的需要。

2.特征:①社会集中性:是社会公众的共同需要,是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需要;②非排他性: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的需要,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③非竞争性:消费者的增加并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不需付出代价或只付少量费用,这里的规则不是等价交换原则。

④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是通过政府征税和收费支撑的由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

3.内容:①纯公共需要:a.政府保证执行其职能的需要:国防、外交、公安、司法、基础教育、卫生保健、基础科研和生态环境保护等。

b.大型的公共设施及基础工业:邮电、通信、公路、煤气、电力、钢铁等,这些行业按市场法则允许私人进入,但一般私人难以承担,而这些公共设施及基础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又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成为其主要的投资主体。

②准公共需要:是介于社会公共需要和私人需要之间的需要,如:高等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

B.财政的职能:㈠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对现有的社会资源的分配状况进行合理调配,最终促使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源配置:主要依靠市场,对市场失灵部分由财政补充配置: 1.优越性:在企业内部与外部,通过价格、产量的均衡自发形成资源配置状态。

财政学

财政学

(三)特点⏹ 1.理论性强;2.政策性强;3.涉及面广。

⏹二、研究对象⏹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政府收支分配及其所特有的分配规律。

⏹财政学是一门综合性的政府理财学。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财政的一般概念一、财政概念(财政一般)财政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并以其为主体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形成的特定分配关系。

要点:(一)主体----国家;(二)目的-----保证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三)对象----社会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四)形式----实物、力役和价值形式;(五) 本质----分配关系。

二、财政的产生和发展(一)产生条件1.生产力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2.国家的产生财政既是一个经济范畴,又是一个历史范畴。

(二)财政的发展1.奴隶制国家财政(1)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直接占有奴隶。

(2)国家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统治奴隶阶级的工具。

(3)财政实质:反映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对抗性的剥削关系。

(4)财政特点①国家财政收支与国王个人的收支没有严格的界限;②财政收入主要有:直接占有奴隶劳动所得、贡物收入等;③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军事开支、宗教和祭祀等方面支出;④财政分配形式基本上是实物和劳役。

2.封建制国家财政(1)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封建主占有生产资料和不完全占有生产劳动者—农奴,同时也存在着农民和手工业者等小私有经济。

(2)国家实质:是封建主阶级统治农奴及其他劳动人民的工具。

(3)财政实质:反映封建制国家与农奴及其他劳动人民之(4)财政特点①国王个人收支和国家财政收支逐渐分离,但仍然混杂不清。

②财政收入主要有:官产收入、诸候贡赋、专卖收入和特权收入。

③财政支出主要有:战争支出、行政支出、皇室享乐支出及封建文化、宗教等支出。

④封建社会末期财政分配逐步采取货币形式;⑤封建社会末期产生了国家预算、公债等财政范畴。

奴隶制国家财政和封建制国家财政为自然经济社会财政。

3.资本主义国家财政(1)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财政学重要概念

财政学重要概念

1.财政:从历史范畴来看,财政活动及行为是一种历史现象,自国家产生起就产生了财政;从经济范畴来看,财政是以政府为主体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所形成的特殊分配关系,具体表现为政府一系列的收支活动。

2.国家: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具有政治、社会、经济和公共管理等项职能。

3.政府:政府是指执行统治阶级意志的权力机构。

4.一般属性的财政:一般属性的财政是指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及形成的特殊分配关系。

5.特殊属性的财政:特殊属性的财政是指与具体政治经济制度密切相关的财政模式,比如与君主政体和农业经济社会(奴隶制与封建制社会)相适应的君主财政模式。

6.公共财政: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为基础,在划分公共需要和私人需要的前提下,为弥补市场缺陷和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而采取的一种财政类型和财政模式。

7.国家财政:国家为了维持其存在和实现其社会管理职能,凭借政权的力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活动。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是人民性与公共性相统一的财政、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财政、与国家治理相适应的民主法治财政、是开放包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财政。

9.凯恩斯学派:以凯恩斯为代表,主张国家(政府)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财政政策自然成为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工具。

10.供给学派:供给学派认为政府不应当过多刺激需求,而应当更加关注刺激供给。

11.理性预期学派: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国家干预经济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效的,要保持经济稳定,就应该听任市场经济的自动调节,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

12.先扣后分: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应遵循“先扣后分”的顺序及原则,即社会总产品对社会成员进行分配时,先根据生产性消费和集体消费的需要进行一系列扣除,然后再进行个人分配。

13.六项扣除:经典作家所论及的六项扣除包括:第一,用来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第二,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第三,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第四,同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第五,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学校、保健设施等;第六,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设立的基金。

财政学考试复习知识点汇总1

财政学考试复习知识点汇总1

财政学考试复习知识点汇总1一、财政学的概念及其对象财政学的概念:财政学是研究政府在收入与支出方面的一门社会科学。

财政学的对象:政府的财务活动及其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关系。

二、财政学的基本特征1. 政治性和社会性:它是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学问,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和社会性。

2. 经济性:它是以经济学为基础,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影响及其与经济活动的关系。

3. 社会管理性:财政学是一门重要的社会管理学科,研究政府如何运用财政手段来实现经济和社会目的。

4. 实践性:财政学需要与实践相结合,指导政府正确制定财政政策和预算。

三、财政学的核心概念1. 政府财政:政府执行财政职能的全部活动,主要包括预算、税收、财政支出、借款等内容。

2. 预算: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计划收入和支出的一种书面文件。

3. 税收:政府依法从居民和非居民取得财产收入的一种手段,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

4. 财政支出:国家在实现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的各种开支,包括社会福利、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

5. 财政赤字:政府收支中支出大于收入形成的负债,或者指政府为满足支出而向金融市场借贷形成的负担。

四、财税体系1. 财政体系:是指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组成的两级财政组织,其中中央财政为整体上的协调组织机构。

2. 税收制度:政府依法征收税费的体制,主要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

3. 预算制度:是指政府编制和执行年度预算的规定及其实施方法。

五、政府债务1. 定义:政府因需要筹集大量资金而向银行、投资者等借款而形成的债务。

2. 财政赤字:构成政府债务的一种方式,指政府面临财政支出大于收入,必须向银行等借款以弥补赤字的现象。

3. 影响因素:政府债务的数量、结构、成本和分摊方式等,都会对经济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六、税收1. 个人所得税:是指按税法规定对个人纯收入征收的一种税费,包括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经营所得、财产转让等收入。

2. 增值税:是对商品销售或者进口、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应税服务等项目征收的一种消费税。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财政学知识点整理协议一、财政学的基本概念1、财政的定义:财政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2、财政的职能:资源配置职能: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引导资源流向,实现资源在不同部门、地区和领域的合理配置。

收入分配职能:调整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实现公平分配。

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二、公共产品与公共选择1、公共产品的特征:非排他性:无法排除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

非竞争性: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其他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消费数量和质量。

2、公共选择理论:研究集体决策过程和政治市场运作的理论。

1、财政支出的分类:按支出用途分类: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等。

按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2、购买性支出:投资性支出:政府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出。

消费性支出: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3、转移性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

财政补贴:政府对某些特定的经济活动或个人给予的资金补助。

四、财政收入1、财政收入的形式:税收收入: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收的收入。

非税收入:包括国有资产收益、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等。

2、税收原理:税收的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税收的分类:按照课税对象、税收负担能否转嫁等进行分类。

1、政府预算的概念:政府编制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2、政府预算的原则:完整性、统一性、可靠性、公开性、年度性。

3、政府预算的编制、审批和执行程序。

六、财政政策1、财政政策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

2、财政政策的工具:税收、政府支出、国债等。

3、财政政策的类型: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七、财政体制1、财政体制的概念:处理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制度安排。

财政学的概念.

财政学的概念.
导言
一、财政学的概念 财政学是研究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的规律性的学问。 二、财政学的基本内容 (一)财政基础理论 1、财政概述 2、市场与公共财政 3、财政职能 (二)财政支出 1、财政支出概述 2、财政支出的具体内容
(三)财政收入 1、财政收入概述 2、财政收入的具体内容 (四)财政管理与财政政策 1、预算管理 2、财政管理体制 3、财政平衡 4、财政政策 三、财政学的研究方法 (一)财政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唯物辨证法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 所必须遵循的唯一科学的方法论。
(三)当代财政学的发展阶段 1、进入当代财政学阶段的标志:“ 滞胀”出现 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兴起。 2、当代财政学的特征 (1)基本特征:有回归趋势,但非简单回归。 (2)具体特征 第一,主张财政支出规模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 小越好,客观存在一适度的财政支出规模。 第二,在收支关系的处理上,主张“量出为入”和 “量入为出”相结合。
(二)财政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2、具体分析和抽象分析相结合 3、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 4、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 5、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6、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相结合
四、财政学的发展
(一)古典财政学的发展阶段
1、古典财政学产生的标志:1776年亚当•斯 密发表 《国富论》。
2、古典财政学的特征 (1)基本特征:“ 自由放任” (2)具体特征: 第一,主张财政收支规模要小,主张“ 廉价政府”。
第二,财政收支关系的处理上,主张“ 量入为出”
第三,反对举债。
第四,在税收原则问题上,强调税收的横向公平原则 和税收的行政效率原则。(二)现代财政学的发展阶段
1、现代财政学产生的标志:1936年凯恩斯《就业、 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 2、现代财政学的特征: (1)基本特征:“ 政府干预” 。 (2)具体特征 第一,主张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以增加有效需求。 第二,财政收支关系的处理上,主张“ 量出为 入” 收入不足通过发债解决。 第三,主张政府可以大量举债。 第四,在税收原则问题上,强调税收的纵向公平原 则和税收经济效率原则。

财政学入门了解财政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财政学入门了解财政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财政学入门了解财政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财政学入门:了解财政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财政学是研究国家财政活动的一门学科,它探讨了如何有效地管理国家财政资源以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本文将介绍财政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帮助读者初步了解财政学的核心内容。

一、财政学的概念与发展财政学是研究财政活动的学科,其研究对象主要是国家的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以及财政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财政学的发展可追溯至18世纪,当时亚当·斯密等经济学家开始探讨财政领域的经济学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财政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国家财政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财政学的基本原理1. 财政平衡原理财政平衡原理是指国家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之间应保持平衡,即收支二者相等。

财政平衡的实现,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税收收入等方式增加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等方式控制财政支出。

财政平衡对于维护国家财政的健康发展和经济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 财政稳定原理财政稳定原理是指国家财政应保持相对稳定,避免出现大幅度的波动。

财政稳定是维护国家财政健康发展的基础,可以提供稳定的财政环境,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稳定。

3. 财政效益原理财政效益原理是指国家财政收支应追求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在财政决策中,应充分考虑资源利用的效益性和效率性,确保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财政活动的最大效益。

4. 财政公平原理财政公平原理是指国家财政在收入分配和财政支出上应遵循公平原则。

在财政收入分配中,应确保财政负担的合理分摊,避免财富的不平等现象。

在财政支出中,应重点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需求,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保障的实现。

三、财政学的研究内容财政学的研究内容广泛且深入,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具体而言,财政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包括:1. 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指国家从税收、非税收入和财产收入等渠道获得的资金。

财政收入的规模、结构和效益对于国家财政运行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财政学

财政学

导论一、财政的概念1.概念:财政是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活动。

第一章市场、政府与财政一、市场失灵1.概念:市场失灵指的是在市场充分发挥其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基础上,由于市场天然无法有效配置所有资源,而引起的收入分配不公平及经济社会不稳定的态势。

2.主要表现:(1)资源配置失效①信息不充分也不对称②竞争失灵③外部性(含义:是指某一个个体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个体,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有正负外部性之分)④偏好不合理(2)收入分配不公平(3)市场经济的宏观不稳定性3.原因:(从政经上抄过来的)存在(正、负)外部影响;对公共产品生产的调节有限;产生垄断;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二、公共产品1.概念:是指具有社会共同需要性质的产品和服务2.与私人产品的区别(公共产品的特征):(1)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在产品消费中,很难将其他消费者排斥在该产品的消费利益之外;私人产品具有排他性,只有其产权所有者拥有享有该产品的权利,并且能够将他人排除在享用该产品之外(2)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消费者消费某产品时并不能影响其他消费者从该产品中获得利益;私人产品具有竞争性,随着消费人数的增加,边际成本也随之增加。

3.分类:纯公共产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准公共产品:(1)具有非排他性与竞争性的准公共产品。

(2)具有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的准公共产品。

三、为什么由政府提供纯公共产品?1.这是由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运行机制的不同决定的。

2.由于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其需要或消费是公共或是集合的,每个消费者都不会自愿购买,存在“免费搭车”造成效率损失问题。

3.提供公共产品是政府活动的领域,是其首要职责。

四、财政的职能1.概念:即财政经济职能,是指财政作为国家分配社会产品、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2.基本内容(1)资源配置职能①含义:通过财政收支活动以及相应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实施,可以实现对社会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结构与流向进行调整与选择②基本内容●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调节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合理流动●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③执行工具:实现资源在政府和私人部门之间的合理配置;财政支出;税收(2)收入分配职能①含义:是指财政的经济职能中对参与收入分配的各主体利益关系的调节,达到收入公平合理分配目标②基本内容●调节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调节企业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调节地区间的收入分配关系③执行工具: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与范围;转移支付;税收(3)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①含义: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调整,使整个社会保持较高的就业率,实现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以及经济持续增长等政策目标②基本内容●调节社会总需求,调节供求总量的大体平衡●调节社会供求结构上的平衡③执行工具:设置对经济自动调节的财政制度以及运用财政政策(扩张性,收缩性,中性)3.财政职能与市场调节功能之间的关系:(1)联系:资源配置职能和收入分配职能是市场调节机制和政府调节机制共有的职能,政府收入分配和资源配置职能是建立在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作用的基础上的。

财政学名词解释

财政学名词解释

财政学名词解释财政学是一门研究国家和政府如何通过收入和支出来管理财政资源的学科。

财政学涉及的概念和名词非常丰富,下面对其中一些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

1. 财政:财政是指国家和政府通过征税和其他手段获得的资金和财务资源。

财政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政府职能,用于满足公共需求、实现经济和社会目标。

2. 预算:预算是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制定的收入和支出计划。

预算是财政管理的核心工具,用于规划和控制财政活动,确保财政平衡和经济发展。

3. 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指国家和政府通过征税、收取罚款、国有资产收益等方式获得的资金。

财政收入是支持公共支出和实现财政目标的重要来源。

4. 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指政府用于满足公共需求、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资金支出。

财政支出包括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公共事务支出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经济补贴等。

5. 财政平衡:财政平衡是指财政收入和支出之间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

财政平衡是财政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如果财政赤字或财政盈余过大,都可能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6. 财政赤字:财政赤字是指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导致财政缺口的状态。

财政赤字通常需要通过借贷或印钞等方式来填补,但过大的财政赤字可能导致通胀、债务危机等经济问题。

7. 税收:税收是政府强制性征收的个人和企业财产和收入的一种形式。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调节经济和重分配财富的重要手段。

8. 税基:税基是指应税对象的范围或税收征收的基础。

税基可以是个人收入、企业利润、商品销售额等,不同税种的税基不同。

9. 税率:税率是税收征收的比例或额度,用于计算应纳税额。

税率可以是固定的比例,也可以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差别化调整的。

10. 经济补贴:经济补贴是政府向特定行业、个人或地区提供金钱或其他形式的支持,以促进经济发展或实现政府目标。

经济补贴可以用于刺激产业发展、扶持农民等。

以上是财政学中的一些常见名词的解释。

财政学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还包括债务管理、财政政策、税收体制等内容。

财政学知识点归纳

财政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财政学对象(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第一节 财政概念一、 财政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1) 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

财政是国家(政府)的分配行为。

因此,财政活动的主体就是国家或政府。

剩余产品是财政产生的基础,国家(政府)是财政产生的前提。

2) 公共财政的含义和精神实质P13第二节 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1。

私人物品私人物品是由市场供给用于满足个人需求的商品和服务。

食品、衣服、房屋、汽车等。

对于私人物品而言,产品的总量等于每一个消费者所拥有或消费的该商品数的总和,这意味着私人商品具有可加性和可分割性.即: ● 私人物品的两个基本特征:排他性:私人物品的产权所有者拥有享用该物品的权利,并且能够将他人排除在享用该物品之外;排他性是指一个人消费了一单位某种物品就排除了其他人来消费这同一单位物品.竞争性:随着消费者数量的增加,生产该物品的的边际成本也相应增加.一个人消费了某种物品就减少了这种物品供其他人消费的数量.私人物品的生产和供给: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引导,由追逐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自主生产,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2.公共物品✓ 是“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 )的对立物,指的是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 与私人物品的私人的、单个的消费性质不同,公共产品具有联合的、共同的消费性质。

✓ 存在形态:普遍广泛存在,诸如国防、社会治安、政府管理、路灯、垃圾清理、防洪堤坝、道路、桥梁、下水道……● 公共产品的特征共同消费性是决定是否公共物品的根本特征,具体表现为两个特性:(1)非排他性。

即只要有人提供了公共产品,不管该提供者是否愿意让他人消费该产品,在产品效应覆盖的范围和区域内,任何人都能够“消费"该产品,都能够享受该服务。

原因:公共物品的提供者要想不让某人消费该产品,或者是技术上做不到,或者是阻止他人消费该产品的成本费用过于昂贵也实际上不可能。

⏹ 这点,与私人物品所具有的消费时的排他性,即物品只能由提供者或购买者自己个人消费,而可以不让他人参与消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非竞争性:消费者在消费某种公共物品时并不影响其他消费者从该产品中获得利益。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财政学是一门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对经济影响的学科。

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政策、公共债务、预算管理等。

以下是对财政学主要知识点的整理。

一、财政的概念和职能财政,简单来说,就是政府的收支活动。

其职能主要包括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与发展。

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财政手段,将社会资源合理分配到不同的领域和部门,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例如,政府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教育、科研等领域,引导资源流向这些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方面。

收入分配职能旨在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公平分配。

政府通过税收、社会保障等方式,对高收入者征税,对低收入者提供补贴和救助,以减少贫富差距。

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要求政府运用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支出、减少税收;在经济过热时,则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支出、增加税收。

二、财政收入(一)税收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

它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点。

常见的税种包括所得税(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流转税(如增值税、消费税)、财产税(如房产税、车船税)等。

税收的税率、税基和征管方式等都会影响税收收入的规模和结构。

(二)非税收入除了税收,政府还通过非税收入筹集资金,如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罚没收入等。

三、财政支出(一)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如国防支出、教育支出、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等。

这类支出直接影响社会总需求,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

(二)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将一部分资金无偿转移给居民和企业,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

转移性支出主要影响社会公平和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四、财政预算财政预算是政府年度收支计划的安排。

它包括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等环节。

财政学重点

财政学重点

财政学总结一、财政含义:财政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从事的以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活动二、社会公共需要含义: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共同的需要,是市场不能满足的需要。

三、财政职能:1、含义:财政职能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固有的功能或应有的作用。

2、内容: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资源配置职能:含义:是指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特定物品和服务,并为这些支出融资而征税。

表现:宏观配置:是指改变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资源配置状况。

微观配置:是指对市场提供过度的商品和服务进行调整,而对市场提供不足的商品和服务进行补充,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收入分配职能:含义:通过财政分配,将一定时期内社会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进行分配,形成合理、公平的比例,即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

公平分配的内容:A、经济公平:生产要素投入=生产要素收入B、社会公平:指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社会各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

.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含义:通过财政收支活动的调整,对人们的生产、消费、储蓄、投资等行为发生影响,使社会就业率、物价水平、国际收支差额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以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发展。

四、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五、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方法:(一)成本---效益分析法: 1.含义:针对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该目标的方案,计算出每个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预期收益的现值,通过比较选出最优的作为政府投资的项目。

2.适用的支出项目:经济建设项目的支出(二)最低费用法: 1.含义:只计算每个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

2.适用的支出项目:行政管理、国防支出、文化卫生等支出。

(三)公共定价法: 1.含义:对政府提供的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市场性物品”,实行定价收费使用。

(四)政府采购制度: 1.含义:政府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单位为履行其职能的需要,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方式从国内、外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和服务的活动。

财政学名词解释

财政学名词解释

1、财政的概念:“国家分配论”的财政概念: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及其所形成的分配关系。

(暴力革命论)“公共需要论”的财政概念:财政是政府向市场提供公共产品和劳务的经济行为。

(契约论)A 公共性与阶级性:(阶级性是第一位,其次才是公共性)公共性①国家公共权力机关②满足公共需要 B 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

C 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平衡性。

2、资源配置:广义: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生产要素的配置,其核心为效率问题,而效率问题又是资源的使用方法和使用结构问题。

3、公共物品: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分为①纯公共物品:既具有非竞争性也具有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任何人均可以进行消费的物品)②准公共物品:只具有非竞争性或只具有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指多一个人消费并不会增加成本)注:非排他性,一些人享有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取的利益。

非竞争性,即消费者的增加不断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消费或者说公众物品的边际成本为0。

4、财政支出:①购买性支出:指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②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①购买性支出体现市场性再分配,政府支出形成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转移性支出体现非市场性再分配,没有将换发生②政府直接参与经济活动,对生产和就业有直接影响,对分配的影响是间接的,转移性支出对生产就业间接影响,但直接影响分配。

③购买性支出的安排,对政府的安排会产生较强的硬约束,转移性支出是一种软约束。

(有与没有,补贴现率变化都不确定。

5、财政投融资:是政府为实行一定的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的方式筹集资金,由财政统一掌握管理,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经济发展规划,以出资(入股)或融资(贷款)方式,将资金投向急需发展的部门企业或事业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也称“政策性金融”。

6、社会保障:指国家通过立法,以国民收入再分配为手段,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提供了保障的行为和制度。

财政学知识点

财政学知识点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职能简略的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他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财政的本质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财政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 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 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财政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 (1) 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

(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 收入分配职能(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避免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

(2)在财政实践中,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

(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发展的最优结合。

(4)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的公共需要。

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准公共物品的提供形式:1.政府授权经营2.政府参股 3.政府补助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财政支出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在一个财政年度内耗费的资金总和。

从性质上讲,它既是政府行为的政府成本,也是实现其职能的主要手段。

可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1.财政支出是政府职能和政策的最直接反映。

2.财政支出是政府行为的政府成本。

政府的财政支出包括:1.预算内支出即纳入政府预算管理的各项财政支出。

财政学复习资料总

财政学复习资料总

财政学复习资料总财政学复习资料第⼀章财政概念:国家为主体,为了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以及由此⽽形成的国家与各有关⽅⾯之间的分配关系。

财政包括财政收⼊和财政⽀出两个部分。

指的就是国家或政府的分配⾏为。

因此,财政活动的主体就是国家或政府。

离开了国家或政府,就谈不上国家或政府的分配,就⽆所谓财政活动;反之,如果不是国家或政府的活动,即使是分配活动,也不是财政活动。

财政特征:“强制性”,指的是政府对企业和个⼈课征税款或收取费⽤,遵循的并不是⾃愿原则,⽆论纳税⼈或缴费者是否愿意,只要发⽣了应税或应费⾏为,他们就必须照章纳税缴费。

这种强制性,是直接以法律的权威和政府的政治权⼒为依据确⽴的。

“⽆偿性”,指的是政府分配⼤体表现为是货币的单⽅⾯转移,⽽不存在货币与资源和要素的直接等价交换。

财政政策:指通过增减政府⽀出或调节税收的⽅法,已影响总需求和总产出。

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称膨胀性财政政策或“松”的财政政策。

它是指政府在编制预算时使预算⽀出⼤于预算收⼊,利⽤财政⾚字刺激社会总需求,以实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相互适应,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称盈余性财政政策或“紧”的财政政策。

它是指政府在编制预算时使预算收⼊⼤于预算⽀出,利⽤财政盈余抑制社会总需求,以平衡社会总供求缺⼝,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财政政策。

财政职能:资源配置职能:1.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的配置2.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 3.调节全社会的资源在政府部门和⾮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收⼊分配职能: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2.规范⼯资3.加强税收调节4.安排转移⽀出;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1.通过财政预算,调节社会供需平衡2.通过财政收⼊与⽀出制度的安排,发挥财政“内在稳定器”的作⽤对财政职能的看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社会资源的配置有两种⽅式来实现,即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

一句话总结财政学的概念

一句话总结财政学的概念

一句话总结财政学的概念财政学是研究政府如何获取、分配和利用资源以满足社会需求的学科。

它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关注政府的财政活动和政府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财政学研究的内容包括政府收入的来源和规模、政府支出的性质和范围、政府借贷和负债、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以及这些活动对经济体系的影响。

首先,财政学关注政府如何获得收入。

政府的收入主要来自税收,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

直接税是对个人和企业的收入、利润和财产征收的税,例如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财产税。

间接税则是对商品和服务的销售征收的税,例如消费税和增值税。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非税收入来源,如政府资产的出售、特许权的许可和国际援助等来获得收入。

其次,财政学研究政府如何分配和利用收入。

政府支出的性质和范围取决于政府的目标和优先事项。

政府支出通常包括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如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保健和社会福利。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补贴、转移支付和直接投资等手段来促进经济增长和调节经济波动。

第三,财政学研究政府借贷和负债。

政府借贷通常是通过发行国债和其他债务工具来筹集资金,以填补预算赤字和满足额外支出的需求。

政府负债的规模和结构对经济稳定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影响。

高额的债务水平可能导致债务危机和财政不稳定,从而影响经济增长和政府的财政可持续性。

第四,财政学研究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影响经济活动和实现经济目标的手段。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扩张性政策(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和提高就业,也可以通过紧缩性政策(减少支出和增加税收)来控制通货膨胀和减少赤字。

财政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经济状况、政策目标和时机选择等因素。

同时,财政政策的执行需要考虑政策的效果评估和适应性调整。

最后,财政学研究政府财政活动对经济体系的影响。

政府的财政活动对经济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例如,政府支出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但也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当、市场扭曲和通胀等问题。

公共基础知识财政学基础知识概述

公共基础知识财政学基础知识概述

《财政学基础知识概述》一、财政学的基本概念财政学是一门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对经济影响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政府如何筹集资金、分配资源以及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财政学的核心概念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政策和财政管理等。

财政收入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筹集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税收、非税收入和债务收入等。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它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收的,具有无偿性、固定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非税收入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罚没收入等。

债务收入是政府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的资金。

财政支出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而进行的资金分配活动,主要包括公共支出、转移性支出和债务支出等。

公共支出是政府用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

转移性支出是政府将资金无偿转移给个人或企业的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补贴支出等。

债务支出是政府用于偿还债务的支出。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结构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手段。

财政政策主要包括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等。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或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减少财政支出或增加税收来抑制通货膨胀;中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保持财政收支平衡,不对经济产生明显的影响。

财政管理是政府对财政收支活动进行组织、协调和监督的过程。

财政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预算管理、税收管理、债务管理和财政监督等。

预算管理是政府对财政收支进行计划和控制的重要手段,它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等环节。

税收管理是政府对税收征收和管理的过程,它包括税收政策制定、税收征管和税收稽查等环节。

债务管理是政府对债务发行和偿还的管理过程,它包括债务规模控制、债务结构优化和债务风险防范等环节。

财政监督是政府对财政收支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的过程,它包括财政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等形式。

二、财政学的核心理论1. 公共产品理论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和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论1.财政分配关系: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财政活动只能存在于分配环节之中,因而财政体现着一种分配关系,也就是说,财政的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

2.财政政策:是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任务,在财政方面制定的处理各种财政活动的规则和秩序,是对财政关系的强制规定,它是根据统治阶级利益处理财政活动关系的准绳。

3.财政制度:是根据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的财政工作的依据和规范,即规范财政活动关系的具体形式。

4.实证分析法:就是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描述事物,说明研究对象“是什么”,它着重刻画经济现象的来龙去脉,概括出若干可以通过经验证明正确或不正确的基本结论。

5.规范分析法:即确定若干准则,并据以判断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状态是否符合这些准则,如果有偏离,应当如何调整。

它要回答的问题是“应当是什么”。

1.财政: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及财产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活动,或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包括组织收支活动、调节控制活动和监督管理活动等。

2.社会总产品: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由物质生产部门创造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C+V+M)。

3.国民收入: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由物质生产部门新创造出来的那部分价值(V+M)。

4.财政本质:财政本质从自然属性这一层次来看,就是指财政与信用、价格、工资、财务等的质的差异,或者指财政在同一社会或不同社会的共性;就社会属性这一层次来看,除了财政的共性特征之外,作为具有社会属性的财政,还具有社会(制度)特征,即在不同性质的社会中,财政还有着特殊的差异。

5.社会主义财政本质:基于社会主义财政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的多种所有制并存和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基础上的,体现着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整体与局部、长远与眼前利益的关系,可以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来概括。

6.经济:就是指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构成的社会再生产过程。

7.价格分配:是由于价值规律的作用,从而引起价格背离价值的一种分配。

8.信贷分配:主要是一种资金使用权的调节分配,即在所有权与使用权分配的基础上,利用信贷活动,以保证所有权不变为条件,把分散闲置的货币资金集中起来,再通过对使用权的调节分配,以调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余缺的一种活动。

1.市场失灵:指由于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存在经济学假定的市场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所需的前提与条件,因而一些问题不能依靠市场解决或市场解决不好。

2.帕累托最优:指在既定前提下,一旦资源配置达到使一个人的效用或福利的改善必然造成另一个人的效用或福利受损害时状态。

3.外部性:指企业或个人向市场之外的其它企业或其他个人强加的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但并没有因此而获得收益或提供补偿。

4.道德风险: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5.逆向选择:指市场交易中的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的重要的外生特征时所发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的情形。

6.政府失灵:指政府对市场失灵的矫正不能完全达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结果,不能确保公平分配收入。

7.资源配置职能:指财政具有通过一定方式,特别是通过资金、财力的分配,引导人才和物力的流向,促进资源配置趋向“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功能与职责。

8.分配收入职能:指财政具有通过对社会产品的占有、使用来调整各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行为主体的物质利益关系的功能与职责。

9.稳定经济职能:指财政具有通过一定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实现总量平衡,并适度增长的功能与职责。

1.公共产品:是指可供社会成员共同消费的产品,这些产品在每一社会成员消费时不会导致其他社会成员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

2.混合产品:是介于纯粹的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既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又具有私人产品的特征的这类产品。

较为典型的混合产品是具有拥挤性的公共产品,在价格上排他的公共产品也可能成为混合产品。

3.私人产品:指以支付一定的费用为前提才能为个人拥有的产品,私人产品通常不能无条件地供所有人共同享用,并具有排他性与竞争性。

4.林达尔均衡:其基本思想是,如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按照自己获得的公共产品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分担提供这些公共产品所需要的费用,则公共产品的供给可以达到最佳的效率水平。

5.公共支出:政府为实现其职能和政治经济目标而安排的各种支出的总称,是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对部分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6.公共支出的挤出效应:政府增加某些项目的支出,会相应减少社会公众的有关支出,使公众的实际收入增加。

7.公共支出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指政府公共支出的增加,使某些社会主体或个人收入得以增长并使社会成员的一些支出转换用途。

8.公共支出的分配效应:指政府的公共支出可能存在的利益转移现象,从而使公共支出带来的利益产生再分配9.量入为出原则:在财政上的基本含义是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的财政收入总量来安排财政支出,要力争做到财政收支平衡。

这一原则是保持财政分配的相对稳定,防止国家债务过度膨胀的客观要求。

10.量出为入原则:在财政上的基本含义是指应根据国家最基本的财政支出需要来确定收入规模,这一原则肯定了政府公共支出保持必要数量的重要性。

1.财政透明度:是向公众公开政府的结构和职能、财政政策的意向、公共部门账户和财政预测。

以规范财政收支,提高财政预算质量,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与控制。

2.成本-效益分析法: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投入与实现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的方法。

3.计划—规划—预算制度:根据各项目及各项目所包含的各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对可供选择的方案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进行评估,并通过预算制度进行控制的方法。

4.成本—效率分析法:能够指出某项支出计划是有用而且有价值的一种分析方法。

主要用于那些无法说明支出到底有多大用途或价值的公共支出计划的选择。

5.公共劳务收费法:指国家各职能部门根据政府向全社会提供公共管理与服务的性质来确定收费标准的方法的总称。

6.政府采购制度:也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来实现货物、工程或服务购买的制度。

1.瓦格纳法则:这一理论认为,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共支出呈现一种不断增长的长期趋势。

而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是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原因。

国家活动规模日益扩大是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政治因素,工业化、城市人均收入的提高是公共支出增长的经济因素。

2.梯度渐进增长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外在因素是影响政府财政支出增长的重要方面。

即在正常情况下,财政支出呈现一种渐进的上升趋势,只有当社会经历“激变”时,财政支出才会急剧上升,经过这个“激变”期后,财政支出一般不会再回到原来的水平。

3.发展阶段增长论:这一理论指出,国家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公共支出的增长有不同的特征。

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公共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到经济发展中期,公共积累支出在整个社会总积累中所占比重会下降。

当经济进一步发展进入成熟期,公共积累支出与公共消费支出将出现新的较高增长,随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提高,转移支出占GNP的比重,则取决于政府再分配的目标。

4.官僚行为增长论:这一理论强调政治制度与官僚行为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

由于官僚以机构规模最大化作为目标,这成为导致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甚至会使财政支出规模超出共用品最优产出水平所需要的支出水平。

5.财政支出弹性:可用财政支出增长率/GNP增长率来表示。

主要反映财政支出增长与GNP 增长之间的关系,当计算结果大于1 时,说明财政支出的增长快于GNP的增长,财政支出的弹性较好;计算结果小于1,反映财政支出增长慢于GNP的增长,财政支出的弹性较差或无弹性;计算结果等于1,可反映财政支出与GNP呈同步增长。

6.边际财政支出倾向:可用财政支出增加额占GNP增加额来表示。

主要用以说明在GNP 的增加额中,用于增加财政支出份额的大小。

通过这一指标在不同时期与若干年度中的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考查财政支出增长的趋势。

7.财政支出结构:也可称为财政支出构成,指财政支出由哪些具体的支出项目所构成,通过一定的财政支出结构,可以考查各类财政支出项目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分析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支出的重点与政策变化。

8.购买支出:也可称为消耗性支出,指政府为购买特定的商品和劳务所安排的支出,其支出的实现是以换回等价的商品和劳务为条件。

这类支出一般由政府投资和社会公共消费支出两部分构成。

9.转移支出:政府通过一定的渠道和形式对相关的社会成员或特定的社会集团所给予的部分财政资金的无偿转移。

1.行政管理支出:行政管理支出是财政用于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行使其职能所安排的经费,是维持国家政权存在、保障各级国家管理机构正常运转所必须的费用。

2.国防支出:国家为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安全需要而用于陆、海、空军及国防建设的各种费用。

3.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支出:是财政用于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及广播电台、电影、电视等各种社会事业支出的总称,通常指用于社会事业部门的事业费,一般由事业单位的职工工资、各种性质的公务费、科学研究经费及必要的修缮费和设备购置费等组成。

4.定员管理:确定人员编制的指标,根据“精兵简政”的原则和要求以及各个事业单位的不同性质,规定完成一定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工人数。

人员编制或人员配备比例必须先进合理,经有关部门核定的人员编制在执行中一般不得突破。

5.定额管理:确定开支的限额,对不同的支出项目制定相应的开支标准。

6.核定收支:事业单位要将全部收支(包括预算内和预算外的收支)统一编列预算,报经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定。

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根据事业单位的特点、发展计划、财务收支状况以及国家财政政策和财力可能,核定事业单位的年度预算收支规模。

7.定额或定项补助:对没有财政补助不能维持正常运转的事业单位实行的办法。

定额补助就是根据单位收支情况,按相应标准确定一个总的补助数额并保持几年不变。

定项补助则是根据事业单位收支情况,对其某些支出项目实行补助,如对工资支出项目进行的补助。

1.政府投资:政府投资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并作为特殊的投资主体,为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利用公共支出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特定部门和需要进行的投资活动。

2.基础产业:基础产业通常指一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工业部门,是对能为国民经济实现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的特定经济部门的总称。

3.基础工业:基础工业主要指能源开发建设项目、重要的基本原材料的开发利用项目。

此外,在不同的国家,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部门在不同历史时期也被视为国家的基础工业部门。

4.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各种类型的交通运输建设项目(如公路、铁路、桥梁、机场、水陆通道与码头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城市水电气供给系统、排污系统、城市交通系统)、重要的公用事业部门(如通讯、邮电部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