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合理应用PPT课件
合集下载
《血小板聚集功能》课件
血小板聚集的诱导剂
如ADP、凝血酶、胶原蛋白等,可激 活血小板表面的受体,触发聚集反应 。
参与血小板聚集的受体包括糖蛋白( GP)Ⅱb/Ⅲa、GPⅠb、GPⅥ等。
血小板聚集的生理意义
止血与血栓形成
血小板聚集是止血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形成止血栓,阻止血液流失。同 时,在某些情况下,如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聚集会导致血栓形成,影响血液 循环。
心肌梗死
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阻 塞冠状动脉,引发心肌梗 死。
脑卒中
血小板聚集导致脑血管内 血栓形成,引发脑卒中。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常出现异常 ,表现为血小板聚集增强,这可能与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关。
糖尿病患者还可能出现血小板膜糖蛋 白表达异常,进一步影响血小板功能 。
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对聚集诱导刺激 的反应性增强,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 险。
血小板聚集功能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心血管疾病
01
研究血小板聚集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关
系,探索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脑血管疾病
02
探讨血小板聚集与脑血栓、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的关系,为预
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肿瘤
03
研究血小板聚集与肿瘤转移和发展的关系,寻找肿瘤治疗的新
血流状态
血流状态对血小板聚集也有影响。 在高速血流状态下,血小板易与血 管壁发生碰撞,增加聚集风险。
02
血小板聚集的检测方 法
常规检测方法
光学比浊法
利用血小板聚集时散射光的变化 来测量血小板聚集程度。该方法 操作简便,但易受血液中其他颗 粒物干扰。
电阻抗法
通过测量因血小板聚集引起的电 阻变化来评估血小板聚集功能。 该方法准确度高,但需要特殊仪 器。
《抗血小板治疗》PPT课件
• CYP2C19基因型是可以检测的,检测结果可作为
医生调整治疗策略的参考标准
• 对于CYP2C19弱代谢型患者,建议考虑调整治疗
方法或治疗策略
整理课件ppt
17
我国汉族CYP2C19基因型分组的构成比
(28)
49%
(2)
14%
(70)
37%
快代谢型 中间代谢型 慢代谢型
CYP2C19多态性是氯吡格雷反应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抗血小板药物及其临床应用
整理课件ppt
1
血管内皮损伤后,暴露的胶原和vWF因子可以激活血小板,使血小板脱颗
粒,释放出血栓素A2和ADP等血小板激活剂,引起更大范围内的血小板激
活,与此同时,ADP作用于血小板后使得血小板表面的糖蛋白Ⅱb/Ⅲa受体
激活,纤维蛋白结合于Ⅱb/Ⅲa受体整,理与课件血pp小t 板交联,形成血栓
16
2010年3月美国FDA关于波立维安全性警示
• 波立维主要依赖于CYP2C19代谢生成活性代谢产
物,发挥抗血小板疗效。
• 常规剂量的波立维在CYP2C19弱代谢型患者,体
内活性代谢物生成减少,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下降
• 弱代谢型的ACS或接受PCI治疗的患者,常规剂量
波立维治疗下心血管事件率较正常代谢型患者上升
2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ACS,卒中和PAD的病理基础
不稳定心绞痛 无Q波心梗
Q波心梗
卒中
PAD
共同病理生理机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斑块破裂
血小板激活、粘附、聚集
血栓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
(心梗, 卒中, 心血管死亡)
整理课件ppt
3
目前抗血小板治疗主要包括三类
医生调整治疗策略的参考标准
• 对于CYP2C19弱代谢型患者,建议考虑调整治疗
方法或治疗策略
整理课件ppt
17
我国汉族CYP2C19基因型分组的构成比
(28)
49%
(2)
14%
(70)
37%
快代谢型 中间代谢型 慢代谢型
CYP2C19多态性是氯吡格雷反应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抗血小板药物及其临床应用
整理课件ppt
1
血管内皮损伤后,暴露的胶原和vWF因子可以激活血小板,使血小板脱颗
粒,释放出血栓素A2和ADP等血小板激活剂,引起更大范围内的血小板激
活,与此同时,ADP作用于血小板后使得血小板表面的糖蛋白Ⅱb/Ⅲa受体
激活,纤维蛋白结合于Ⅱb/Ⅲa受体整,理与课件血pp小t 板交联,形成血栓
16
2010年3月美国FDA关于波立维安全性警示
• 波立维主要依赖于CYP2C19代谢生成活性代谢产
物,发挥抗血小板疗效。
• 常规剂量的波立维在CYP2C19弱代谢型患者,体
内活性代谢物生成减少,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下降
• 弱代谢型的ACS或接受PCI治疗的患者,常规剂量
波立维治疗下心血管事件率较正常代谢型患者上升
2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ACS,卒中和PAD的病理基础
不稳定心绞痛 无Q波心梗
Q波心梗
卒中
PAD
共同病理生理机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斑块破裂
血小板激活、粘附、聚集
血栓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
(心梗, 卒中, 心血管死亡)
整理课件ppt
3
目前抗血小板治疗主要包括三类
血小板及其功能PPT课件
血小板对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有支持和维持毛细血管正常 通透性,使红细胞不逸出的作用,从而维持毛细血管内 皮的完整性。当血小板减少到50×10ˇ9/L。 以下时,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和脆性增加,微小的损伤就会引起皮肤和 黏膜下出现瘀点或瘀斑,甚至发生自发性出血。
•5
2 参与生理性止血
生理性止血指小血管破裂出血时,出血常于数分钟后自 行停止的现象,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是:
①血管收缩。首先是由于神经调节作用和血小板释放缩 血管物质,使破损血管收缩,血流暂停或减缓。
②血栓形成。血小板通过黏附聚集,形成松软的血小板 血栓堵塞小创口,达到初步止血。
③血液凝固。由于凝血系统被激活,在局部迅速形成血 凝块,构成坚实牢固的止血栓,加强止血效果。
•6
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的作用示意图
•7
End !!!
谢谢!!!
•8
血小板的数量
血小板(thromdocyte 或platelet)是从 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质裂解脱落,形成 的小块胞质。我国健康成年人血液中血小 板的正常值为(100-300)×10ˇ9/L。妊娠、 进食、运动及缺氧使血小板增多,
妇女月经期血小板减少。衰老的血 小板主要在肝和脾被巨噬细胞吞噬,也有 少数血小板在循环过程中被破坏,在执行 功能时被消耗。
1.黏着
2.聚集
板胶暴 便原露 粘组其当 着织内血 于时膜管 胶,下损 原血得伤 组小得
成是
团指
的血
现小
象板
。彼
3.释放反应
小板受刺激后,将其颗粒中的ADP、 5—羧色胺、儿茶酚胺、血小板3因子
此 聚 合
(PF③)等活性物质向外排出的过程,
称为释放反应。
•5
2 参与生理性止血
生理性止血指小血管破裂出血时,出血常于数分钟后自 行停止的现象,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是:
①血管收缩。首先是由于神经调节作用和血小板释放缩 血管物质,使破损血管收缩,血流暂停或减缓。
②血栓形成。血小板通过黏附聚集,形成松软的血小板 血栓堵塞小创口,达到初步止血。
③血液凝固。由于凝血系统被激活,在局部迅速形成血 凝块,构成坚实牢固的止血栓,加强止血效果。
•6
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的作用示意图
•7
End !!!
谢谢!!!
•8
血小板的数量
血小板(thromdocyte 或platelet)是从 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质裂解脱落,形成 的小块胞质。我国健康成年人血液中血小 板的正常值为(100-300)×10ˇ9/L。妊娠、 进食、运动及缺氧使血小板增多,
妇女月经期血小板减少。衰老的血 小板主要在肝和脾被巨噬细胞吞噬,也有 少数血小板在循环过程中被破坏,在执行 功能时被消耗。
1.黏着
2.聚集
板胶暴 便原露 粘组其当 着织内血 于时膜管 胶,下损 原血得伤 组小得
成是
团指
的血
现小
象板
。彼
3.释放反应
小板受刺激后,将其颗粒中的ADP、 5—羧色胺、儿茶酚胺、血小板3因子
此 聚 合
(PF③)等活性物质向外排出的过程,
称为释放反应。
《血小板计数法》课件
血小板计数法的缺点
操作繁琐
血小板计数法需要进行样本采集 、稀释、染色和计数等多个步骤
,操作较为繁琐。
对样本要求高
血小板计数法需要采集一定量的 血液样本,且对样本的质量和保
存条件有一定的要求。
误差较大
由于血小板计数法是人工操作, 存在一定的误差和不确定性,有 时需要重复检测以获得准确结果
。
血小板计数法的改进方向
健康体检
用于评估个体健康状况, 预测潜在的疾病风险。
血小板计数法的原理
流式细胞术
利用特定的抗体标记血小 板,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 计数和分析。
光学比浊法
通过测量血液样本在特定 波长下的吸光度值,计算 血小板数量。
电化学发光法
利用电化学发光技术检测 血小板,具有高灵敏度和 特异性。
PART 02
血小板计数法实验操作
01
02
03
04
防止污染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要特别注 意防止样本和试剂的污染,以
免影响实验结果。
精确计数
在观察和计数血小板时,要保 证计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避免误差过大。
遵守操作规程
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按照 规定的步骤进行实验,避免操 作不当导致误差或安全问题。
安全防护
实验操作人员应佩戴必要的防 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确
PART 04
血小板计数法的优缺点
血小板计数法的优点
准确性高
适用范围广
血小板计数法是一种基于血液样本的 实验室检测方法,其准确性较高,能 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出血小板数量。
血小板计数法适用于多种类型的血液 样本,包括全血、血浆和血清等,适 用范围较广。
标准化程度高
血小板 PPT 课件
•
细胞膜: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
血小板计数方法
计算外周血中血小板的数量(XXX X 10 9 检测原理: 1、显微镜计数法: 电阻抗法
激光流式细胞术法 综合电学和激光流式细胞术法
方法学评价
• 难计数原因: • 1、血小板体积小,易受其他杂物的干扰 • 2、血小板在体外易于黏附、聚集、和变性破坏
普通光镜计数法
•
巨型血小板:>7.5微摩尔,血小板无
力症,假血友病。
异常血小板>10%有意义。
形态异常
•
• 血小板颗粒减少:血小板胞质内嗜天青颗粒减少或无 颗粒,胞质灰蓝或淡蓝色
• 血小板卫星现象:血小板黏附、围绕于中性粒细胞 (或偶尔黏附于单核细胞)的现象,有时可见血小板 吞噬现象
• 聚集性和分布异常:血小板聚集、分布状态可间接 反映其功能。聚集功能正常的血小板在非抗凝血外周 血涂片中常可见3-5个聚集成簇或成团。聚集与散在血 小板之比为20:1
•
• 1黏附功能
血小板功能
• 2聚集功能
• 3释放反应
• 4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包括PAIgG PAIgM PAIgA
• 5血块收缩试验
血小板检验意义
• 参考值(100-300)X10 9/L • (一)生理性 • 晨低午高 • 春低冬高 • 平原低,高原高
• 病理性
血小板检验意义
• PLT减少: <2-5万/微升有出血倾向
•
显微镜:相差
•
准确性高,血小板易于识别
血液分析仪法
• 优点:重复性好,适于临床应用。 • 缺点:不能完全将血小板与其他类似大小的物
质完全区别开来,仍需目视显微镜法作校正。 • 物质包括红细胞或白细胞碎片、灰尘等杂物
抗血小板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优秀课件
肠溶阿司匹林100mg (N=1675)
入选期
筛查期
1998-2001年
纳入
随机化
平均随访 8.2年
主要终点: 首发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冠脉事件或卒中或血运重建
次要终点: ①所有血管事件:首发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冠脉事件或卒中或血运重 建的复合终点,心绞痛,间歇性跛行或TIA; ②全因死亡
34
19
19
26
≥ 200mg 3.7%
12
32
< 200mg 2.8%
3
13
< 100mg 1.9%
65
23 (P<.0001)
0
0.5
抗血小板更好
1.0
1.5
2.0
抗血小板更差
Antithrombotic Trialists’ Collaboration. BMJ. 2002;324:71-86.
Belch J. et al. BMJ,2008;337:a1840 doi:10.1136/bmj.a1840
ATC最新Meta分析结果:阿司匹林无论用于一级或二级预防, 降低严重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同时增加颅外大出血的发生风险
Lancet 2009; 373: 1849–60
阿司匹林的净获益?出血仍需关注!
*术前无需停用ASA,术后24 h开始长期服用ASA † 与氯吡格雷合用
增加ASA剂量不能进一步减少 CVD事件发生率反而增加出血的危险
阿司匹林剂量 500-1500 mg 160-325 mg 75-150 mg <75 mg Any aspirin
研究数 OR*(%) Odds Ratio 出血发生率
氯吡格雷/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需要吗?理由?
入选期
筛查期
1998-2001年
纳入
随机化
平均随访 8.2年
主要终点: 首发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冠脉事件或卒中或血运重建
次要终点: ①所有血管事件:首发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冠脉事件或卒中或血运重 建的复合终点,心绞痛,间歇性跛行或TIA; ②全因死亡
34
19
19
26
≥ 200mg 3.7%
12
32
< 200mg 2.8%
3
13
< 100mg 1.9%
65
23 (P<.0001)
0
0.5
抗血小板更好
1.0
1.5
2.0
抗血小板更差
Antithrombotic Trialists’ Collaboration. BMJ. 2002;324:71-86.
Belch J. et al. BMJ,2008;337:a1840 doi:10.1136/bmj.a1840
ATC最新Meta分析结果:阿司匹林无论用于一级或二级预防, 降低严重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同时增加颅外大出血的发生风险
Lancet 2009; 373: 1849–60
阿司匹林的净获益?出血仍需关注!
*术前无需停用ASA,术后24 h开始长期服用ASA † 与氯吡格雷合用
增加ASA剂量不能进一步减少 CVD事件发生率反而增加出血的危险
阿司匹林剂量 500-1500 mg 160-325 mg 75-150 mg <75 mg Any aspirin
研究数 OR*(%) Odds Ratio 出血发生率
氯吡格雷/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需要吗?理由?
《血小板临床应用》PPT课件
❖ 1、 单采血小板( apheresis platelets; single-donor platelets; SDPs)
❖ 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 ❖ 本省血站常用的设备有:MCS+、Trima、
Amicus和配套的耗材。
精选ppt课件
17
(Trima是美国CaridianBCT公司生产的Trima型号 的血细胞分离机,MCS+是美国Haemonetics公司 生产的MCS+型号的血细胞分离机 ,Amicus是美 国enwal(汾沃)公司生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3、《江苏省临床合理、科学用血考核评价标 准(试行)》关于血小板输注要求:
❖ ①外科输血: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 不输注;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注 ;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 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如术中出 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 板不受上述限制。
精选ppt课件
8
血小板一旦与创伤面或玻璃等非血管内膜表面 接触,即迅速扩展,颗粒向中央集中,并伸出多个 伪足,变成树突型血小板,大部分颗粒随即释放, 血小板之间融合,成为粘性变形血小板。树突型血 小板如及时消除其刺激因素还能变成循环型血小板 ,粘性变形的血小板则为不可逆转的改变。
精选ppt课件
9
血小板有复杂的结构和组成。血小板膜是附 着或镶嵌有蛋白质双分子层的脂膜,膜中含有多 种糖蛋白,已知糖蛋白Ⅰb与粘附作用有关,糖蛋 白Ⅱb/Ⅲa与聚集作用有关,糖蛋白Ⅴ是凝血酶的 受体。血小板膜外附有由血浆蛋白、凝血因子和 与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有关分子组成的血浆层(血 小板的外覆被)。
精选ppt课件
28
❖ 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 ❖ 本省血站常用的设备有:MCS+、Trima、
Amicus和配套的耗材。
精选ppt课件
17
(Trima是美国CaridianBCT公司生产的Trima型号 的血细胞分离机,MCS+是美国Haemonetics公司 生产的MCS+型号的血细胞分离机 ,Amicus是美 国enwal(汾沃)公司生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3、《江苏省临床合理、科学用血考核评价标 准(试行)》关于血小板输注要求:
❖ ①外科输血: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 不输注;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注 ;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 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如术中出 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 板不受上述限制。
精选ppt课件
8
血小板一旦与创伤面或玻璃等非血管内膜表面 接触,即迅速扩展,颗粒向中央集中,并伸出多个 伪足,变成树突型血小板,大部分颗粒随即释放, 血小板之间融合,成为粘性变形血小板。树突型血 小板如及时消除其刺激因素还能变成循环型血小板 ,粘性变形的血小板则为不可逆转的改变。
精选ppt课件
9
血小板有复杂的结构和组成。血小板膜是附 着或镶嵌有蛋白质双分子层的脂膜,膜中含有多 种糖蛋白,已知糖蛋白Ⅰb与粘附作用有关,糖蛋 白Ⅱb/Ⅲa与聚集作用有关,糖蛋白Ⅴ是凝血酶的 受体。血小板膜外附有由血浆蛋白、凝血因子和 与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有关分子组成的血浆层(血 小板的外覆被)。
精选ppt课件
28
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PPT参考幻灯片
CANCER. March 15, 2003, Volume 97, Number 6
Bonad2o0n20n/a2./7GN Eng J Med 1995: 332:901-6.
19
Naima Joseph et al. Gynecologic Oncology 137(2015) 401–405.
ALL 胚组织瘤/肉瘤/淋巴瘤
ALL/CML ALL/NHL/骨肉瘤/组织细胞增多病
ALL ALL/淋巴瘤 ALL/AML 组织细胞增多病/霍奇金淋巴瘤/睾丸肿瘤
血小板减少症
<1% 不常发生 81.8%:严重25%,第21天最低点,30天恢复
25-30%,18-23天最低点,39天恢复
常发生,10-15天最低点,17-28天恢复
增加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和综合治疗费用
Slichter SJ, et al. Clin Haematol 7:523-539, 1978
SR Hanson et al. Blood.1985 66: 1105-1109.
Lawrence JB, Yomtovian RA, Dillman C, et al. Am J Hematol 48:244-250, 1995.
秦平,侯明.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继续教育教材.
8
ITP 流行病学资料(国外)
France UK
USA
Japan
特点:成年人随年龄增大发病率增高,青中年女性多,60-70岁以上男性多
2020/2/7
9
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发病率
1%-4%为ITP 30%需治疗
2020/2/7
孕妇
7%合并血小板减少
发生 12.80% 比例
血小板病理生理PPT课件
血小板寿命
在循环血液中的寿命约为 7-10天,衰老的血小板在
脾脏和肝脏中被清除。
血小板生成与调节
血小板生成
由骨髓中的巨核细胞分化 而来,每个巨核细胞可产 生1000-6000个血小板。
血小板调节
受血管壁、内皮下组织、 血浆中的多种生物活性物 质以及神经系统的调节。
血小板寿命
在循环血液中的寿命约为 7-10天,衰老的血小板在
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
提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能性大,需进 行免疫治疗。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注意事项和误区提示
01
采血前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 ,以免影响血小板计数结果。
02
血小板计数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 ,如采血部位、时间、抗凝剂等 ,需综合分析。
03
血小板功能检查需在专业实验室 进行,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冠心病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性增高,易于形成血栓并导致心肌缺血和梗死。
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中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和释放等功能异常,导致脑血管血 栓形成或出血。
肿瘤
某些肿瘤细胞能够诱导血小板活化和聚集,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同时,血小板也参与肿瘤免疫逃逸的过程。
03
常见血小板相关疾病介绍
03
常见血小板相关疾病介绍
血小板相关疾病与治疗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01
定义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以
无明确诱因的孤立性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减少为主要特点。
02 03
病因
ITP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患者对自身血小板抗原的免疫失耐受,产生体液 免疫和细胞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和血小板生成受抑,出现血小板 减少,伴或不伴皮肤黏膜出血的临床表现。
在循环血液中的寿命约为 7-10天,衰老的血小板在
脾脏和肝脏中被清除。
血小板生成与调节
血小板生成
由骨髓中的巨核细胞分化 而来,每个巨核细胞可产 生1000-6000个血小板。
血小板调节
受血管壁、内皮下组织、 血浆中的多种生物活性物 质以及神经系统的调节。
血小板寿命
在循环血液中的寿命约为 7-10天,衰老的血小板在
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
提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能性大,需进 行免疫治疗。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注意事项和误区提示
01
采血前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 ,以免影响血小板计数结果。
02
血小板计数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 ,如采血部位、时间、抗凝剂等 ,需综合分析。
03
血小板功能检查需在专业实验室 进行,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冠心病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性增高,易于形成血栓并导致心肌缺血和梗死。
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中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和释放等功能异常,导致脑血管血 栓形成或出血。
肿瘤
某些肿瘤细胞能够诱导血小板活化和聚集,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同时,血小板也参与肿瘤免疫逃逸的过程。
03
常见血小板相关疾病介绍
03
常见血小板相关疾病介绍
血小板相关疾病与治疗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01
定义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以
无明确诱因的孤立性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减少为主要特点。
02 03
病因
ITP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患者对自身血小板抗原的免疫失耐受,产生体液 免疫和细胞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和血小板生成受抑,出现血小板 减少,伴或不伴皮肤黏膜出血的临床表现。
血小板相关知识 ppt课件
10
• 二.注射TPO:(2014版中国专家共识)对有骨髓抑制高风险的
化疗,可在结束后6~24 h皮下注射,剂量为300 U/d·kg。 • rhTPO给药时机取决于化疗方案的长短和血小板最低值出现的时间: <一>对于短程的化疗方案/较早出现的血小板最低值,采用化疗后给 予rhTPO; <二>对于长程化疗方案/延迟的血小板最低值,需要在化疗前早期使
血小板内容
骨科
1
血小板的形成
• 骨髓造血组织中多功能造血干细胞分化成原始巨 核细胞,进一步分化为成熟的巨核细胞,巨核细 胞膜裂解后形成血小板。其平均寿命为7~14天, 衰老的血小板大多在脾脏中被清除。
• 当血小板板<100×109/L时即为血小板减少;当 人体内血小板数低于50×10^9/L则有出血危险, 不能承受手术治疗和侵袭性操作检查;血小板 <20×10^9/L时,有自发性出血的高危险性。
7
基础治疗
• 1.绝对卧床休息,防止外伤、感染; • 2.足量补液,易消化食物,避免粘膜损伤; • 3.停止应用降低血小板数量及抑制血小板功能的 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非甾体消炎镇痛 药物; • 4.紧急处理:加压包扎、固定、结扎血管;应用 止血药,如云南白药、明胶海绵、凝血酶、安络 血、芦丁、维生素C以及垂体后叶素等。 • 5.患者在输完液体后禁止用肝素钠封管。
用rhTPO,如采用GC或GP方案上一周期血小板最低值<50×109/L者,可
在本周期的2,4,6,9型TPO治疗。
11
三.注射IL-11:实体瘤患者可在血小板25×109/L~75
109/L时应用rhlL一11(25~50ug/d·kg),至少连用 7—10d,至骨髓抑制消失,在下一个周期化疗前2d及化疗 中不得用药。 注意:1.肾功能受损:肌酐清除率<30 ml/min患者需 减少至25ug/kg;2.老年患者:尤其有心脏病史者慎用, 可增加心房颤动的发生率,有年龄相关性;3.心功能不全: 既往有体液潴留、充血性心功能衰竭、房性心律不齐或冠 状动脉疾病史的患者慎用。4.蒽环类化疗:有超过50%的 患者发生心脏损伤,随时间延长而增加,故应慎用。 rhTPO/rhIL-11停药标准:隔日检查一次血常规,血小板 ≥100×109/L或血小板较用药前升高50×109/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原发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输注指征:
① PLT<20×109/L,伴有无法控制的危及生命的出血; ② 脾切除治疗的术前或术中有严重出血者。
每天输1U,至出血停止或PLT升至30~40×109/L为止。 输注前可先输入免疫球蛋白(0.4g/kg) 。
-
16
血小板输注禁忌证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本病无特异性治疗方法。
一、输注指征
1.预防性血小板输注:70% (prophylactic platelet transfusion)
2. 治疗性血小板输注:30% (therapeutic platelet transfusion)
-
11
预防性血小板(PLT)输注的标准
1、PLT<20×109/L,并伴感染、发热、脾肿大、 DIC等血小板消耗或破坏因素,或病情不稳定, 血小板迅速降低时,应立即预防性输注;
血小板的合理应用
-
1
血液能分离成哪些成分
全血
红细胞
白细胞 富小板血浆
浓 缩 红 细 胞
添 加 剂 红 细
洗 涤 红 细 胞
冰 冻
少 白
辐 照
红细红
细 胞
胞 红
细 胞
细
浓 缩 白 细 胞
胞
胞
-
浓 缩
新普 鲜遍 冰冰
血 冻冻
小 血血
板 浆浆
冷沉淀 蛋白制品
2
发展趋势
制备方法日益完善(高浓度、低白细胞污染); 长期保存:液态、冰冻; 特殊制剂:洗涤、去白细胞、辐照、晶体盐、
冰冻保存:基层血站常用。
以二甲基亚砜(DMSO)为血小板保护剂。
-
9
特制血小板制剂
➢ 洗涤血小板 ➢ 少白细胞血小板 :白细胞残余量≤5.0×106 ➢ 辐照血小板 ➢ 冰冻血小板与自身血小板保存 ➢ 冻干血小板 ➢ 去除血小板HLA抗原 ➢ 灭活病毒的血小板 ➢ 添加剂血小板
-
10
血小板的临床应用
2、对于病情稳定、无发热、出血、血管异常者,则 以PLT 10×109/L为预防性输注的临界值;
-
12
预防性血小板(PLT)输注的标准
3、PLT<5×109/L,无论有无其他伴随症状或情况, 均必须立即输注,因易发生内脏出血,特别是颅 内出血。一旦发生出血,则后果严重。
4、对于病情稳定,长期慢性血小板低下者,一般认 为不需预防性输注,只有在出血时才输注(即治 疗性血小板输注)。
-
13
预防性血小板(PLT)输注的标准
5、侵入性检查或手术时的预防性输注
PLT≤50×109/L 者须进行预防性输注,以确保 手术或检查过程的顺利、安全。要将血小板计 数提升到至少50×109/L。
关键部位的手术,如脑部手术、内眼的手术、 输尿管修复术等,血小板计数更要提高到 100×109/L或以上 。
-
14
治疗性血小板输注
1、血小板生成减少性疾病 ; 2、大量输血时稀释性血小板减少;
3、脾肿大 ; 4、感染和DIC ; 5、药物引起的免疫性血小板低下 。
这些药物包括万可霉素、罗氏芬、嘧啶类、磺胺类、 口服
消炎类药、肝素、金盐等;
(PLT计数低于1万时….建议手工做)
-
15
血小板输注相对禁忌证
-
6
浓缩血小板的质量标准
机采血小板的质量标准
用血细胞分离机由单个献血员采集的血小板为
一个机采单位或一个治疗剂量。
血小板含量 ≥2.5×1011 ,容量200 ~ 250ml;
白细胞残余量≤5.0×108,( ≤5.0×106 );
红细胞混入量≤8.0×109;
成年人:1~2机采单位/次。
保存问题:
– 未及时输注应室温保存,不可放冰箱。
-
20
血小板输注无效
1、定义 是指病人在输注合适剂量的浓缩血小板后没有产
生“适当的反应,输入的血小板在病人体内存活期 很短,血小板校正增值(CCI)很差的病理状态。
-
7
手工分血小板和机采血小板特性比较
机采PLT
手工PLT
血小板含量
成人剂量 产品外观 红细胞污染量 白细胞污染量 所需供者数 交叉配血 血小板配型 输注无效 保存期 止血效果
高,2.5×1011/袋 低,2.0×1010/袋
1U/次(1个治疗剂量) 橙黄色 ,浓雾状 少,肉眼不可见 少,一般<5×106 单个 同型输注,不需配血
血浆输注和血浆置换使预后有所改观。
-
17
血小板输注方法和剂量
输注方法和 剂量
使用双头输血器以病人能够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 。 一头接血小板袋,另一头接生理盐水,待血小板输注完 毕后,将约20ML生理盐水流入血小板袋中以冲洗净 粘附在血袋壁的血小板(20%-30%粘附在血小板袋 中)
1、手工采血小板 2U/10kg体重。 一般输10U
输后血小板增高指数MPI、CCI和血小板回收 率PPR。
-
19
血小板输注应注意的问题
血型问题:
– ABO血型同型输注,因PLT膜上有红细胞抗原; – 机采血小板同型输注,不须配血; – 手工采血小板同型输注,应配血; – Rh-病人应输Rh-血小板(尤其是育龄妇女); – Rh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可阻止受者Rh致敏。
冻干; 代用品方面的进展。
-
3
浓缩血小板的制备与保存
1、手工法制备浓缩血小板 以从新鲜全血分离的富含血小板血浆为原料制备。
-
4
浓缩血小板的制备与保存
2、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单个供者浓缩血小板
-
5
浓缩血小板的质量标准
手工制备血小板的质量标准
– 由200ml全血制备的血小板为1单位; – 体积为 25~35ml; – 血小板含量 ≥2.0×1010 (不能保证); – 白细胞残余量≤2.5×108; – 红细胞混入量≤1.0×109; – 成年人:10~15单位/次(2~3u/10kg)。
10~15U/次 不透明,淡黄色 较多,肉眼可见 较多,>5×108 多个 最好交叉配血
可能 出现迟 5~7天 好
几乎不可能 易发生,且出现早 1~3天 差
-
8
浓缩血小板的保存
液态保存
✓ 22±2℃条件下震荡保存: 注意:易于细菌生长繁殖; 不可与其他血液成分混装。
✓ 4℃保存:实验阶段(如红细胞有专门保养液)。
可升PLT36×109/L。 2、机采血小板
成人:1袋/次(≥2.5×1011); 儿童:1/2~1/4袋(PLT:5~10×1010/kg) 严重出血或已产生同种免疫者应加大输注剂量。-18血小板输注疗效评价标准
预防性输注: 以实验室指标为主。 治疗性输注: 以出血改善为主。 评价预防性输注疗效的常用指标:
① PLT<20×109/L,伴有无法控制的危及生命的出血; ② 脾切除治疗的术前或术中有严重出血者。
每天输1U,至出血停止或PLT升至30~40×109/L为止。 输注前可先输入免疫球蛋白(0.4g/kg) 。
-
16
血小板输注禁忌证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本病无特异性治疗方法。
一、输注指征
1.预防性血小板输注:70% (prophylactic platelet transfusion)
2. 治疗性血小板输注:30% (therapeutic platelet transfusion)
-
11
预防性血小板(PLT)输注的标准
1、PLT<20×109/L,并伴感染、发热、脾肿大、 DIC等血小板消耗或破坏因素,或病情不稳定, 血小板迅速降低时,应立即预防性输注;
血小板的合理应用
-
1
血液能分离成哪些成分
全血
红细胞
白细胞 富小板血浆
浓 缩 红 细 胞
添 加 剂 红 细
洗 涤 红 细 胞
冰 冻
少 白
辐 照
红细红
细 胞
胞 红
细 胞
细
浓 缩 白 细 胞
胞
胞
-
浓 缩
新普 鲜遍 冰冰
血 冻冻
小 血血
板 浆浆
冷沉淀 蛋白制品
2
发展趋势
制备方法日益完善(高浓度、低白细胞污染); 长期保存:液态、冰冻; 特殊制剂:洗涤、去白细胞、辐照、晶体盐、
冰冻保存:基层血站常用。
以二甲基亚砜(DMSO)为血小板保护剂。
-
9
特制血小板制剂
➢ 洗涤血小板 ➢ 少白细胞血小板 :白细胞残余量≤5.0×106 ➢ 辐照血小板 ➢ 冰冻血小板与自身血小板保存 ➢ 冻干血小板 ➢ 去除血小板HLA抗原 ➢ 灭活病毒的血小板 ➢ 添加剂血小板
-
10
血小板的临床应用
2、对于病情稳定、无发热、出血、血管异常者,则 以PLT 10×109/L为预防性输注的临界值;
-
12
预防性血小板(PLT)输注的标准
3、PLT<5×109/L,无论有无其他伴随症状或情况, 均必须立即输注,因易发生内脏出血,特别是颅 内出血。一旦发生出血,则后果严重。
4、对于病情稳定,长期慢性血小板低下者,一般认 为不需预防性输注,只有在出血时才输注(即治 疗性血小板输注)。
-
13
预防性血小板(PLT)输注的标准
5、侵入性检查或手术时的预防性输注
PLT≤50×109/L 者须进行预防性输注,以确保 手术或检查过程的顺利、安全。要将血小板计 数提升到至少50×109/L。
关键部位的手术,如脑部手术、内眼的手术、 输尿管修复术等,血小板计数更要提高到 100×109/L或以上 。
-
14
治疗性血小板输注
1、血小板生成减少性疾病 ; 2、大量输血时稀释性血小板减少;
3、脾肿大 ; 4、感染和DIC ; 5、药物引起的免疫性血小板低下 。
这些药物包括万可霉素、罗氏芬、嘧啶类、磺胺类、 口服
消炎类药、肝素、金盐等;
(PLT计数低于1万时….建议手工做)
-
15
血小板输注相对禁忌证
-
6
浓缩血小板的质量标准
机采血小板的质量标准
用血细胞分离机由单个献血员采集的血小板为
一个机采单位或一个治疗剂量。
血小板含量 ≥2.5×1011 ,容量200 ~ 250ml;
白细胞残余量≤5.0×108,( ≤5.0×106 );
红细胞混入量≤8.0×109;
成年人:1~2机采单位/次。
保存问题:
– 未及时输注应室温保存,不可放冰箱。
-
20
血小板输注无效
1、定义 是指病人在输注合适剂量的浓缩血小板后没有产
生“适当的反应,输入的血小板在病人体内存活期 很短,血小板校正增值(CCI)很差的病理状态。
-
7
手工分血小板和机采血小板特性比较
机采PLT
手工PLT
血小板含量
成人剂量 产品外观 红细胞污染量 白细胞污染量 所需供者数 交叉配血 血小板配型 输注无效 保存期 止血效果
高,2.5×1011/袋 低,2.0×1010/袋
1U/次(1个治疗剂量) 橙黄色 ,浓雾状 少,肉眼不可见 少,一般<5×106 单个 同型输注,不需配血
血浆输注和血浆置换使预后有所改观。
-
17
血小板输注方法和剂量
输注方法和 剂量
使用双头输血器以病人能够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 。 一头接血小板袋,另一头接生理盐水,待血小板输注完 毕后,将约20ML生理盐水流入血小板袋中以冲洗净 粘附在血袋壁的血小板(20%-30%粘附在血小板袋 中)
1、手工采血小板 2U/10kg体重。 一般输10U
输后血小板增高指数MPI、CCI和血小板回收 率PPR。
-
19
血小板输注应注意的问题
血型问题:
– ABO血型同型输注,因PLT膜上有红细胞抗原; – 机采血小板同型输注,不须配血; – 手工采血小板同型输注,应配血; – Rh-病人应输Rh-血小板(尤其是育龄妇女); – Rh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可阻止受者Rh致敏。
冻干; 代用品方面的进展。
-
3
浓缩血小板的制备与保存
1、手工法制备浓缩血小板 以从新鲜全血分离的富含血小板血浆为原料制备。
-
4
浓缩血小板的制备与保存
2、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单个供者浓缩血小板
-
5
浓缩血小板的质量标准
手工制备血小板的质量标准
– 由200ml全血制备的血小板为1单位; – 体积为 25~35ml; – 血小板含量 ≥2.0×1010 (不能保证); – 白细胞残余量≤2.5×108; – 红细胞混入量≤1.0×109; – 成年人:10~15单位/次(2~3u/10kg)。
10~15U/次 不透明,淡黄色 较多,肉眼可见 较多,>5×108 多个 最好交叉配血
可能 出现迟 5~7天 好
几乎不可能 易发生,且出现早 1~3天 差
-
8
浓缩血小板的保存
液态保存
✓ 22±2℃条件下震荡保存: 注意:易于细菌生长繁殖; 不可与其他血液成分混装。
✓ 4℃保存:实验阶段(如红细胞有专门保养液)。
可升PLT36×109/L。 2、机采血小板
成人:1袋/次(≥2.5×1011); 儿童:1/2~1/4袋(PLT:5~10×1010/kg) 严重出血或已产生同种免疫者应加大输注剂量。-18血小板输注疗效评价标准
预防性输注: 以实验室指标为主。 治疗性输注: 以出血改善为主。 评价预防性输注疗效的常用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