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课件:第14章 消化管
合集下载
《组织学和胚胎学》PPT课件 消化管
2.HCO3-可中和H+
★ 胃上皮细胞快速更新
胃壁结构模式图
小肠(small intestine)
小 肠 结 构 模 式 图
黏 膜
1.上 皮: 单柱,吸收细胞、杯状细胞 和内分泌细胞; 2.固有层:结缔组织,小肠腺; 3.黏膜肌层: 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 4. 小肠黏膜的特殊结构: 小肠表面积的三级放大
促进维生素B12在回肠 的重吸收
颈黏液细胞 (mucous neck cell) 分布:胃底腺顶部 结构:C呈锲形;核扁平
形,位于C基部,核
上方有许多黏原颗粒。 功能:分泌可溶性的酸性黏 液。
胃底腺(光镜)
壁细胞
主细胞
胃黏膜的自我保护机制 ★ 黏液-碳酸氢盐屏障 黏液层:0.25-0.5mm, 含有HCO31.将上皮与胃蛋白酶隔离;
肠绒毛
小肠绒毛
小肠腺
吸收细胞(absorptive
cell)
LM:C呈高柱状;核椭圆形,
结构
位C基部;胞质嗜酸性; 纹状缘。
EM: ●微绒毛(表面有细胞衣)
● ●
SER和Gc
紧密连接
功能:消化、吸收营养物质。
小肠腺
腺上皮由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内分 泌细胞、 干细胞和潘氏细胞( Paneth cell) 小肠腺特征性C LM:锥体形,顶部胞质含嗜酸性颗粒。 结构 EM:具有典型的蛋白质分泌细胞超微 结构特点 功能:分泌防御素和溶菌酶。
*表面黏液细胞(Surface mucous cell)
结构:C呈柱状;核椭圆形,位于C基部;
顶部胞质内充满粘原颗粒,HE染色
切片中胞质色浅至透明。 功能:分泌黏液覆盖于黏膜表面,起保护
作用。
组织学与胚胎学《消化管》课件
胃的发育
总结词
胃的发育经历了胚胎期、新生儿期和儿童期的变化,这些变化对胃的结构和功能 产生影响。
详细描述
在胚胎期,胃从一个原始的管状器官开始发育,逐渐形成囊袋形结构。新生儿期 时,胃的大小和位置发生变化,以适应哺乳的需要。儿童期时,胃的大小和容量 继续增长,以适应生长发育的需要。
胃的疾病与病变
总结词
食管的运动
食管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肌肉运动,如蠕动和松弛 ,将食物从咽部推送到胃。
食管的功能
主要功能是输送食物从咽部到胃,同时防止胃酸 和酶逆流进入食管。
食管的感受器
食管内存在感受器,可以感知食物的存在和运动 ,并调节食管的运动。
食管的发育
80%
胚胎发育
食管起源于原始消化管,经过一 系列的发育过程,最终形成成熟 的食管结构。
人类消化管的演化
人类消化管的演化与人类的饮 食习惯和进化历程密切相关, 例如直立行走促进了消化道的 形态变化,以便更好地适应高 纤维食物的消化。
02
口腔与咽
口腔的结构与功能
总结词
口腔是消化管起始端,具有咀嚼、吞咽和言语功能。
详细描述
口腔是消化管最前端的部分,包括唇、颊、腭、口底和牙等结构。口腔的主要 功能是咀嚼食物,将食物破碎成食糜,便于吞咽和消化。此外,口腔还参与发 音和言语活动。
消化管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吸收食物,将食物转化 为可被身体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物质。
消化酶的作用
消化管分泌的消化酶能够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脂 肪和碳水化合物,使其变得易于吸收。
消化管的主要组成
01
02
03
04
上皮组织
消化管上皮组织由单层或多层 细胞组成,具有分泌、吸收和 屏障等功能。
组织胚胎学14消化管ppt课件
较
其余--浆膜
淋巴 内分泌 概述 口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组织 细胞
一 般结构
图22~24
• 环行皱襞:距幽门5cm到回肠中段,由
表面积 的 三级
粘膜和粘膜下层向肠腔突出形成
放大 • 肠绒毛:由上皮和固有层结缔组织向
上 皮 肠腔突出形成
• 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的指状突起,
固有层
密集排列形成纹状缘
淋巴 内分泌 概述 口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组织 细胞
组成 • 肌层(muscularis)
骨骼肌/平滑肌
内环外纵(胃为三层)
功能
肌间神经丛
图3
• 外膜(adventitia)
一般
纤维膜(fibrosa ):食管、十二
结构
指肠大部和大肠末段
浆膜(serosa ):胃,大部分小肠和
大肠
淋巴 内分泌 概述 口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组织 细胞
• 胃上皮细胞快速更新、迁移
概述 口 食管 胃 小肠
一 般结构 • 粘膜 上皮:单柱
淋巴 内分泌 大肠 组织 细胞
图20、21
表面积 的 三级 放大
固有层:大量小肠腺 粘膜肌层
上皮
• 粘膜下层:十二指肠腺(分泌碱性粘
固 有 层 液)
• 肌层:内环、外纵平滑肌
小肠三段 的比
• 外膜:部分十二指肠--纤维膜
结 构
特 点 舌乳头
• 粘膜只有上皮和固有层 • 复层扁平上皮;硬腭部出现角化;口
味
底部上皮薄
蕾
• 固有层内含小唾液腺,下连骨骼肌
(唇、颊处)或骨膜(硬腭处)
淋巴 内分泌 概述 口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组织 细胞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第14章 消化管
产生电信号,引发肌层自发 缓慢的节律性收缩。
内环肌 外纵肌
㈣ 外膜(adventitia)
纤维膜: 由薄层结缔组织构成
食管、十二指肠大部和大肠末段
浆膜: 腹膜的脏层
由薄层结缔组织与间皮共同构成 胃、大部分小肠和大肠
二、食管(esophagus)
1.有纵行皱襞 2. 粘膜:
上皮:未角化的复扁上皮 固有层: 粘膜肌层:一层纵行平滑肌
㈣ 外膜:
大部分为浆膜
小肠三段的比较
十二指肠 环行皱襞 较高、多
小肠绒毛 较高、多 叶状
杯状细胞
较少
十二指肠腺 有
淋巴小结
孤立
空肠 高、多 高、多 长指状
较多 无
孤立
回肠 矮、少 短、少 短锥形
多 无
集合
五、大 肠(large intestine)
1. 结 肠(colon)的特点:
▪ 半环行皱襞和无绒毛 ▪ 大肠腺发达,直而密 ▪ 杯状细胞丰富 ▪内环肌局部增厚形成结肠袋, 外纵肌局部增厚形成三条结肠带 ▪外膜中脂肪细胞聚集构成的肠脂垂
吸收细胞 杯状细胞 内分泌细胞 帕内特细胞 干细胞
小肠腺(small intestinal gland)
帕内特细胞
✓小肠腺特有 ✓成群,腺体底部 ✓锥形,嗜酸性颗粒
功能: 分泌防御素和溶菌酶
小肠其他各层结构
㈡ 粘膜下层: 十二指肠腺 (黏液腺,分泌碱性黏液)
㈢ 肌层: 内环、外纵平滑肌 肌间神经丛
㈡ 粘膜下层 ㈢ 肌层 平滑肌
由内斜行、中环行和外纵行
㈣ 外膜: 浆膜
胃的自我保护机制
a.黏液-碳酸氢盐屏障
粘液层将上皮与胃蛋白酶相隔离 高浓度HCO3-,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 中和H+,
内环肌 外纵肌
㈣ 外膜(adventitia)
纤维膜: 由薄层结缔组织构成
食管、十二指肠大部和大肠末段
浆膜: 腹膜的脏层
由薄层结缔组织与间皮共同构成 胃、大部分小肠和大肠
二、食管(esophagus)
1.有纵行皱襞 2. 粘膜:
上皮:未角化的复扁上皮 固有层: 粘膜肌层:一层纵行平滑肌
㈣ 外膜:
大部分为浆膜
小肠三段的比较
十二指肠 环行皱襞 较高、多
小肠绒毛 较高、多 叶状
杯状细胞
较少
十二指肠腺 有
淋巴小结
孤立
空肠 高、多 高、多 长指状
较多 无
孤立
回肠 矮、少 短、少 短锥形
多 无
集合
五、大 肠(large intestine)
1. 结 肠(colon)的特点:
▪ 半环行皱襞和无绒毛 ▪ 大肠腺发达,直而密 ▪ 杯状细胞丰富 ▪内环肌局部增厚形成结肠袋, 外纵肌局部增厚形成三条结肠带 ▪外膜中脂肪细胞聚集构成的肠脂垂
吸收细胞 杯状细胞 内分泌细胞 帕内特细胞 干细胞
小肠腺(small intestinal gland)
帕内特细胞
✓小肠腺特有 ✓成群,腺体底部 ✓锥形,嗜酸性颗粒
功能: 分泌防御素和溶菌酶
小肠其他各层结构
㈡ 粘膜下层: 十二指肠腺 (黏液腺,分泌碱性黏液)
㈢ 肌层: 内环、外纵平滑肌 肌间神经丛
㈡ 粘膜下层 ㈢ 肌层 平滑肌
由内斜行、中环行和外纵行
㈣ 外膜: 浆膜
胃的自我保护机制
a.黏液-碳酸氢盐屏障
粘液层将上皮与胃蛋白酶相隔离 高浓度HCO3-,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 中和H+,
消化管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
02
03
消化管腔形成
随着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消化管 内细胞开始形成管腔,形成原始 的消化管腔。
04
消化管胚胎发育异常
先天性畸形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遗传因素或环境因 素,可能导致消化管先天性畸形,如食管闭 锁、肠旋转不良等。
发育不全
某些情况下,消化管发育可能不完全,导致 消化管功能不全,影响营养吸收。
消化管组织学与胚胎学课 件
目录
• 消化管组织学概述 • 消化管胚胎发育 • 消化管组织结构与功能 • 消化管疾病与治疗 • 消化管组织学研究进展
01
消化管组织学概述
消化管组织学定义
01
消化管组织学是研究消化管的结 构、功能和发育的学科,主要关 注消化道从口腔到肛门的各个部分。
02
它涉及到消化管壁的各层结构, 包括粘膜层、粘膜下层、肌肉层 和浆膜层,以及这些结构中的细 胞和组织。
物的消化。
食管组织结构与功能
食管黏膜
保护食管,防止胃酸和食物进入气管。
食管腺
分泌黏液,润滑食物,保护食管黏膜。
食管肌肉
通过节律性收缩,推动食物进入胃。
胃组织结构与功能
胃黏膜
保护胃壁,分泌胃酸和消 化酶,帮助消化食物。
胃肌肉
通过节律性收缩,搅拌食 物,促进食物与胃酸和消 化酶的混合。
幽门
控制食物从胃进入十二指 肠的速度。
02
消பைடு நூலகம்管胚胎发育
消化管胚胎发育过程
细胞增殖与分化
随着胚胎的发育,消化管细胞开 始增殖和分化,形成不同类型的 细胞,如腺上皮细胞、肌肉细胞 和神经细胞。
消化管壁的形成
消化管壁由内到外分为粘膜层、 粘膜下层、肌肉层和浆膜层,这 些层的形成对于消化管的功能至 关重要。
【课件-组织学与胚胎学】_14.消化管_
疏松结缔组织; 含血管、淋巴管、黏膜下神经丛(Meissner丛); 食管腺、十二指肠腺; 与黏膜共同突向管腔形成黏膜皱襞(plica)。
(三) 肌层(muscularis)
两端(口腔、咽、食管上段和肛门外括约肌): 骨骼肌。
其余(胃、小肠、大肠、肛门上段): 平滑肌 。
内环外纵二层,两层之间有肌间神经丛(Auerbach丛) 。
(四) 外膜(adventitia)
两端(食管、十二指肠、大肠末段 ):结缔组织→纤维膜。 其余(胃、大部分小肠、大部分大肠 ):结缔组织+间皮→浆膜。
5
(一) 口腔黏膜的一般结构 1 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 硬腭部可角化; 底部上皮菲薄,利于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的吸收。
2 固有层
结缔组织,富含毛细血管、感觉神经末梢、小唾液腺等。
2 固有层
细密的结缔组织,含淋巴小结; 黏液性的食管贲门腺。
3 黏膜肌层
纵行平滑肌。
13
(二) 黏膜下层
疏松结缔组织; 黏液性的食管腺,开口于食管腔;周围常有较密集的淋巴细胞/组织; 丰富的静脉丛,尤食管下段——门静脉高压致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易发部位。
14
(三) 肌层
内环外纵,两层之间有肌间神经丛。 上1/3—骨骼肌 中1/3—骨骼肌+平滑肌 下1/3—平滑肌
10
味蕾(taste bud)
l味觉感受器,成人约3000个,位于轮廓乳头内。 l纺锤形或卵圆形,染色较淡,基部位于上皮的基膜上,顶端表面 上皮凹陷形成味孔,内含大量味细胞。
明细胞:成熟
味细胞
暗细胞:幼稚
基细胞:未分化
舌尖——甜、咸 舌侧——酸 舌背——苦
11
12
(一) 黏膜
(三) 肌层(muscularis)
两端(口腔、咽、食管上段和肛门外括约肌): 骨骼肌。
其余(胃、小肠、大肠、肛门上段): 平滑肌 。
内环外纵二层,两层之间有肌间神经丛(Auerbach丛) 。
(四) 外膜(adventitia)
两端(食管、十二指肠、大肠末段 ):结缔组织→纤维膜。 其余(胃、大部分小肠、大部分大肠 ):结缔组织+间皮→浆膜。
5
(一) 口腔黏膜的一般结构 1 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 硬腭部可角化; 底部上皮菲薄,利于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的吸收。
2 固有层
结缔组织,富含毛细血管、感觉神经末梢、小唾液腺等。
2 固有层
细密的结缔组织,含淋巴小结; 黏液性的食管贲门腺。
3 黏膜肌层
纵行平滑肌。
13
(二) 黏膜下层
疏松结缔组织; 黏液性的食管腺,开口于食管腔;周围常有较密集的淋巴细胞/组织; 丰富的静脉丛,尤食管下段——门静脉高压致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易发部位。
14
(三) 肌层
内环外纵,两层之间有肌间神经丛。 上1/3—骨骼肌 中1/3—骨骼肌+平滑肌 下1/3—平滑肌
10
味蕾(taste bud)
l味觉感受器,成人约3000个,位于轮廓乳头内。 l纺锤形或卵圆形,染色较淡,基部位于上皮的基膜上,顶端表面 上皮凹陷形成味孔,内含大量味细胞。
明细胞:成熟
味细胞
暗细胞:幼稚
基细胞:未分化
舌尖——甜、咸 舌侧——酸 舌背——苦
11
12
(一) 黏膜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十四章 消化管
(1)parietal cells are seen under TEM to have an extensive intracellular canalicular system and an elaborate tubulovesicular membrane system, numerous mitochondria with complex cristae are also evident. These cells secrete HCL and intrinsic factor. (2) chief cells are typical protein-secreting cells and secrete pepsin in an inactive precursor form designated pep-sinogen.
(3)mucous neck cells secrete a soluble mucus. (4) endocrine cells secrete their product into the lamina propria. (5) stem cells are relatively small in size, they differentiate into new cells to replace the existing surface epithelial cells of the gastric glands. The muscularis externa of the stomach is relatively thick, with three layers of smooth muscle , a thin serosa covers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stomach.
组织与胚胎学 第14章消化管
一般结构
消化管的淋 巴组织及免 疫功能
是从口腔至肛门的连续性管道,依次分为口 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组成。
胃肠的内 分泌细胞
概述 口腔与咽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组 成 粘膜分三层:
一般结构
粘膜 粘膜下层 肌层
•上皮:类型依部位而异,两端为复层扁平上皮,以保 护功能为主;其余为单层柱状上皮,以消化吸 收功能为主;
舌
由釉柱(羟基磷灰石结晶)和极少量的间质
牙
牙本质 牙釉质 牙骨质 牙髓 牙周膜 牙龈
咽
构成; 釉柱在生长过程中间歇性钙盐沉积形成釉质 生长线,在牙磨片中呈以牙尖为中心的褐色 弧线。
•开放型:游离面向管腔,上有微绒毛,对腔内的食
物和pH等化学刺激敏感,数量多。
图5
概述 口腔与咽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组成
一般结构
消化管的淋 巴组织及免 疫功能
胃肠的内 分泌细胞
细胞名 胃
称
D 大部 EC 小部
肠 小肠、结肠 小肠、结肠
ECL 胃底部 G 幽门部 十二指肠
分泌物
生长抑素 5-羟色胺 P物质 组胺 胃泌素
胃肠的内 分泌细胞
电镜:胞质有丰富的囊泡 功能:摄取肠腔内抗原物质,传递给淋巴细胞
图4
概述 口腔与咽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组成 一般结构
在胃、小肠、大肠的上皮及腺体中散布四十余 种内分泌细胞,总量约3×109个,超过所有内 分泌腺腺细胞的总和;
消化管的淋 巴组织及免
所分泌激素主要协调胃肠自身的消化吸收功能,
疫功能
也参与调节其他器官的生理活动。
胃肠的内
分泌细胞 内分泌细胞分类
概述 口腔与咽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课件:口腔与消化管
2
口 腔 oral cavity
舌(tongue)
舌背 黏膜 固有层 与 复层扁平 上皮 向表面突起→
丝状乳头
(filiform papillae)
菌状乳头
(fungiform papillae)
轮廓乳头
(circumvallate papillae)
• 数量最多 • 分布舌背、舌缘
• 圆锥形突起 • 脱落的角化细胞 舌苔
肌 层
骨骼肌 口腔、咽、部分食管和肛门 平滑肌 大部分
内环行、外纵行
类似 粘膜下神经丛
协调肌组织舒缩
(四)
外 膜
浆 膜
(serosa)
间 皮 + 薄层ct
消化管中段 (胃和肠) 消化管上段 (咽和食管) 下段(直肠)
(腹膜脏层)
薄层ct
纤 维 膜
(fibrosa)
Histology of the Digestive System
核卵圆基部游离面细胞衣细胞膜镶嵌蛋白的外露部分侧面连接复合体维系上皮完整锁闭细胞间隙线粒体滑面内质网丰富防止组织液外溢肠腔ag渗入磷酸酶双糖酶氨基肽酶胰淀粉酶胰蛋白酶特殊受体如回肠内因子受体促进食物的分解和吸收多糖淀粉唾液淀粉酶胰淀粉酶双糖双糖酶cellcoat单糖蛋白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多肽氨肽酶cellcoat氨基酸脂肪tyacids甘油glycerol吸收ser重新合成tgrer载脂蛋白golgicomplex中央乳糜管细胞间隙基膜杯状细胞gobletcell十二指肠回肠逐渐增多em
Mechanical digestion
Chemical digestion Absorption
Defecation
blood and lymph in wall of canal from body as feces
口 腔 oral cavity
舌(tongue)
舌背 黏膜 固有层 与 复层扁平 上皮 向表面突起→
丝状乳头
(filiform papillae)
菌状乳头
(fungiform papillae)
轮廓乳头
(circumvallate papillae)
• 数量最多 • 分布舌背、舌缘
• 圆锥形突起 • 脱落的角化细胞 舌苔
肌 层
骨骼肌 口腔、咽、部分食管和肛门 平滑肌 大部分
内环行、外纵行
类似 粘膜下神经丛
协调肌组织舒缩
(四)
外 膜
浆 膜
(serosa)
间 皮 + 薄层ct
消化管中段 (胃和肠) 消化管上段 (咽和食管) 下段(直肠)
(腹膜脏层)
薄层ct
纤 维 膜
(fibrosa)
Histology of the Digestive System
核卵圆基部游离面细胞衣细胞膜镶嵌蛋白的外露部分侧面连接复合体维系上皮完整锁闭细胞间隙线粒体滑面内质网丰富防止组织液外溢肠腔ag渗入磷酸酶双糖酶氨基肽酶胰淀粉酶胰蛋白酶特殊受体如回肠内因子受体促进食物的分解和吸收多糖淀粉唾液淀粉酶胰淀粉酶双糖双糖酶cellcoat单糖蛋白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多肽氨肽酶cellcoat氨基酸脂肪tyacids甘油glycerol吸收ser重新合成tgrer载脂蛋白golgicomplex中央乳糜管细胞间隙基膜杯状细胞gobletcell十二指肠回肠逐渐增多em
Mechanical digestion
Chemical digestion Absorption
Defecation
blood and lymph in wall of canal from body as feces
组织学与胚胎学消化管课件
3.肌层:
4.外膜:
组织学与胚胎学消化管
27
扩大小肠吸收面积的三级结构:
*皱襞(plica)
粘膜层和粘膜下层共同向肠腔突出结构 (肉眼可见)
*肠绒毛(villus)
粘膜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出的指状突起(光镜可见)
*微绒毛(microvillus)
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 (电镜可见)
组织学与胚胎学消化管
组织学与胚胎学消化管
31
中央 乳糜管 平滑肌 毛细血管
小肠腺
1纹状缘 1吸收C 2杯状C
组织学与胚胎学消化管
5干C
3潘氏C 4内分泌C32
一、黏膜
• 上皮:单层柱状细胞(吸收细胞) 、杯状细胞和内 分泌细胞
单层柱状细胞:表面有大量的微绒毛
细胞膜表面含双糖酶、氨基肽酶等
杯状细胞:分泌黏液,起保护作用
___;分泌盐酸的细胞是___.
名词解释
• 胃底腺 • 潘氏细胞
组织学与胚胎学消化管
47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组织学与胚胎学消化管
48
6外膜
组织学与胚胎学消化管
4粘膜下层 4食管腺
5内环肌 5外纵肌
11
食管
1. 黏膜 (1)上皮:未角化复扁 (2)固有层:细密结缔组织 (3)黏膜肌:纵行平滑肌束 2. 黏膜下层:LCT,食管腺 3. 肌层:上1/3 骨骼肌,
中1/3 骨骼肌+平滑肌 下1/3 平滑肌 4. 外膜:纤维膜
组织学与胚胎学消化管
• 肌层 内斜行、中环行和外纵行三层平滑肌
• 外膜 :浆膜
组织学与胚胎学消化管
25
小肠
小肠壁四层结构:
组织学与胚胎学:14消化管14
闽成功施行
莆田一名8岁男童,一出娘胎,没有泻药就无法排泄大便,久而久之,大便在肠管部 位积累,肚子因此鼓胀,发育也受到影响。近日,他在福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 医院进行手术后康复出院,专家称,该男童一段肠管没有神经导致排泄不畅,医院 此番采取的不开腹治疗手术方法在我省尚属首次。 大便不通8岁童腹胀如鼓 这名 郑姓男童出生至今,便没有离开过泻药的帮助,口服的肛塞的,用了很多,但也只 是一周排泄一次大便,有时时间更长,虽屡经医治,但都无济于事,以至于腹胀如 鼓。 今年10月8日,男童到附一医院小儿外科就诊,该科主任医师李笃妙告诉记 者,男童患的是先天性巨结肠。由于男童距离肛门较近的一段肠管没有神经,一直 处于紧缩的状态,无法松开。这样一来,排泄物不断产生,却极少排出,在病变肠 管处越积越多。 “长期排泄不畅,等于慢性中毒,大便中的毒素已影响到了患 者的发育。”李医师介绍说,男童就诊时,个头只有5岁儿童高,贫血严重。另外, 原先直径5厘米的肠管,慢慢被撑到10多厘米了。由于腹部鼓胀,导致男童肺部往 上移动,造成其呼吸困难。 全省首次不开腹除病肠 李医师告诉记者,先天性巨 结肠是小儿一种较常见的外科疾病,唯一治疗方法便是手术。 从10月8日开始, 医生为男童进行回流洗肠,这一过程近20天。清肠中,医生从男童肛门处插入一根 管子,通过病变的结肠处,使大便通过管子排出体外。 清肠结束的当天,附一 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石铮、小儿外科主任医师李笃妙等,联手为男童实施手术。据 介绍,先天性巨结肠的常规手术治疗需要开腹,对患儿损伤较大。因此,专家在我 省首次采用了腹腔镜下行巨结肠根治术。术中,医生先用腹腔镜进入患儿腹部,对 巨结肠周围进行分离。之后,医生从患儿肛门处,将长达50cm的病变巨结肠拖出 切除,再将正常肠管与肛门处进行缝合。 术后,患儿恢复排泄功能,并于11月5 日出院。 医生提醒 下述症状速就诊 专家提醒,确切地讲,先天性巨结肠症应称 为肠管无神经节细胞症,是胃肠道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病之一。发病率高达1/ 5000,男多于女。如果新生婴儿出生后不久出现腹胀、呕吐、便秘等症状,有可能 患了先天性巨结肠,家长要带婴儿到医院就诊。
莆田一名8岁男童,一出娘胎,没有泻药就无法排泄大便,久而久之,大便在肠管部 位积累,肚子因此鼓胀,发育也受到影响。近日,他在福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 医院进行手术后康复出院,专家称,该男童一段肠管没有神经导致排泄不畅,医院 此番采取的不开腹治疗手术方法在我省尚属首次。 大便不通8岁童腹胀如鼓 这名 郑姓男童出生至今,便没有离开过泻药的帮助,口服的肛塞的,用了很多,但也只 是一周排泄一次大便,有时时间更长,虽屡经医治,但都无济于事,以至于腹胀如 鼓。 今年10月8日,男童到附一医院小儿外科就诊,该科主任医师李笃妙告诉记 者,男童患的是先天性巨结肠。由于男童距离肛门较近的一段肠管没有神经,一直 处于紧缩的状态,无法松开。这样一来,排泄物不断产生,却极少排出,在病变肠 管处越积越多。 “长期排泄不畅,等于慢性中毒,大便中的毒素已影响到了患 者的发育。”李医师介绍说,男童就诊时,个头只有5岁儿童高,贫血严重。另外, 原先直径5厘米的肠管,慢慢被撑到10多厘米了。由于腹部鼓胀,导致男童肺部往 上移动,造成其呼吸困难。 全省首次不开腹除病肠 李医师告诉记者,先天性巨 结肠是小儿一种较常见的外科疾病,唯一治疗方法便是手术。 从10月8日开始, 医生为男童进行回流洗肠,这一过程近20天。清肠中,医生从男童肛门处插入一根 管子,通过病变的结肠处,使大便通过管子排出体外。 清肠结束的当天,附一 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石铮、小儿外科主任医师李笃妙等,联手为男童实施手术。据 介绍,先天性巨结肠的常规手术治疗需要开腹,对患儿损伤较大。因此,专家在我 省首次采用了腹腔镜下行巨结肠根治术。术中,医生先用腹腔镜进入患儿腹部,对 巨结肠周围进行分离。之后,医生从患儿肛门处,将长达50cm的病变巨结肠拖出 切除,再将正常肠管与肛门处进行缝合。 术后,患儿恢复排泄功能,并于11月5 日出院。 医生提醒 下述症状速就诊 专家提醒,确切地讲,先天性巨结肠症应称 为肠管无神经节细胞症,是胃肠道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病之一。发病率高达1/ 5000,男多于女。如果新生婴儿出生后不久出现腹胀、呕吐、便秘等症状,有可能 患了先天性巨结肠,家长要带婴儿到医院就诊。
消化管组织学与胚胎学精品PPT课件
EM
–细胞内分泌小管和微绒毛.
–微管泡系统.
–丰富的mit.
功能:
–盐酸和内因子.
SUCCESS
THANK YOU
2020/12/13
可编辑
17
小肠 small intestine
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
中央 乳糜管 平滑肌 毛细血管
小肠腺
1纹状缘 1吸收C 2杯状C
5干C 3潘氏C 4内分泌C
___;分泌盐酸的细胞是___.
名词解释 1.胃底腺 2.潘氏细胞
消化管粘膜层比较 (1)
名称 食管 粘膜 表面 上皮 复层扁平
胃 胃小凹
单层柱 状
小肠 绒毛
大肠
单层柱 单层柱
状
状
纹状缘 杯状C多
杯状C
消化管粘膜层比较 (2)
食管
固 无腺体
有 无L小结 层
胃 胃腺
无L小结
小肠 小肠腺 L小结 乳糜管
粘膜:无绒毛,无环行皱襞. –单层柱状上皮: 大量杯状C. –固有层: 大肠腺,无潘氏C. –粘膜肌层:
阑尾
•无绒毛,肠腺少. •固有层:大量LT. •浆膜.
No Image
填空 1.消化管壁分四层,即___,___,___,___. 2.构成小肠腺的C有
___,___,___,___,___. 3.在胃底腺中,分泌胃蛋白酶原的细胞是
主细胞 Chief cells
LM: –低柱状细胞; –嗜碱性; –核位于基底部. –分泌颗粒.
EM: –核上方Gol.; –mit. 和 rER 位于基部胞质; –顶端分泌颗粒.
功能:胃蛋白酶原
壁细胞 Parietal
LM:
cells
组织学与胚胎学消化管课件PPT
18
胃 底
19
胃 粘 膜 的 上 皮 及 固 有 层
20
胃底腺 (Gastric gland):
▪ 壁细胞 (parietal cell) ▪ 主细胞 (chief cell) ▪ 颈粘液细胞 (neck mucous cell) ▪ 内分泌细胞 (endocrine cell) ▪ 未分化细胞 (undifferentiated cell)
33
小肠腺:
❖ 吸收细胞 ❖ 杯状细胞 ❖ 潘氏细胞( Paneth cell)
LM-顶部含嗜酸性颗粒,基部胞质嗜碱性 结构
EM-RER、Golgi、酶原颗粒 功能:分泌溶菌酶、二肽酶和锌
❖ 未分化细胞
❖内分泌细胞
34
小 肠 绒 毛 杯 状 细 胞
35
小 肠 上 皮 的 吸 收 细 胞 和 杯 状 细 胞
掌握:食管、胃、小肠、大肠的 结构与功能,肠相关淋巴 组织,胃肠道内分泌细胞, 舌的结构
1
概述
组成: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 阑尾、肛门
消化:糖、脂肪、蛋白质
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
功能
甘油一酯、水、无机盐、
维生素
排泄:食物残渣
2
舌(tongue)
舌底:薄、光滑 粘膜
丝状乳头
舌背:厚、粗糙,舌乳头 菌状乳头
13
食管
14
食 管 粘 膜 及 粘 膜 下 层
15
食 管
16
胃(stomach)
Gastric pit
单柱上皮 :表面粘液细胞,形成胃小凹
胃底腺
➢粘膜 固有层:,含胃腺
贲门腺
粘膜肌层:内环外纵
幽门腺
➢ 粘膜下层 ➢ 肌层:厚,分内斜、中环、外纵三层平滑肌 ➢ 浆膜
胃 底
19
胃 粘 膜 的 上 皮 及 固 有 层
20
胃底腺 (Gastric gland):
▪ 壁细胞 (parietal cell) ▪ 主细胞 (chief cell) ▪ 颈粘液细胞 (neck mucous cell) ▪ 内分泌细胞 (endocrine cell) ▪ 未分化细胞 (undifferentiated cell)
33
小肠腺:
❖ 吸收细胞 ❖ 杯状细胞 ❖ 潘氏细胞( Paneth cell)
LM-顶部含嗜酸性颗粒,基部胞质嗜碱性 结构
EM-RER、Golgi、酶原颗粒 功能:分泌溶菌酶、二肽酶和锌
❖ 未分化细胞
❖内分泌细胞
34
小 肠 绒 毛 杯 状 细 胞
35
小 肠 上 皮 的 吸 收 细 胞 和 杯 状 细 胞
掌握:食管、胃、小肠、大肠的 结构与功能,肠相关淋巴 组织,胃肠道内分泌细胞, 舌的结构
1
概述
组成: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 阑尾、肛门
消化:糖、脂肪、蛋白质
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
功能
甘油一酯、水、无机盐、
维生素
排泄:食物残渣
2
舌(tongue)
舌底:薄、光滑 粘膜
丝状乳头
舌背:厚、粗糙,舌乳头 菌状乳头
13
食管
14
食 管 粘 膜 及 粘 膜 下 层
15
食 管
16
胃(stomach)
Gastric pit
单柱上皮 :表面粘液细胞,形成胃小凹
胃底腺
➢粘膜 固有层:,含胃腺
贲门腺
粘膜肌层:内环外纵
幽门腺
➢ 粘膜下层 ➢ 肌层:厚,分内斜、中环、外纵三层平滑肌 ➢ 浆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分泌可溶性酸性粘液
干细胞
处于活跃的增殖状态。增殖的子 细胞,有的向上迁移,分化为表面粘 液细胞,有的停留在局部或向下迁移, 分化为其它胃底腺细胞。
内分泌细胞:ECL细胞:组胺 D细胞:生长抑素
贲门腺: 分泌粘液和少量溶菌酶
胃小凹深,腺短而弯曲分支多。
幽门腺 粘液性C为主,少量壁C,G细胞多。
小肠
上皮:单层柱状
固有层:小肠腺多,淋巴组织丰富。
粘膜肌层:内环外纵。
粘膜下层
粘液性的十二指肠腺(pH 8.2-9.3)。
肌层:内环外纵。
外膜:浆膜。
2、小肠绒毛
定义:小肠上皮和固 有层共同突入肠腔形 成的突起。
十二指肠和空肠头段 最发达。
小肠 small intestine
十二指肠
叶状
空肠
小肠绒毛(中央乳糜管)
小肠绒毛和肠腺的关系
中央 乳糜管 平滑肌 毛细血管
小肠腺
纹状缘 1吸收细胞 2杯状细胞
5干细胞 4 潘氏C 3 内分泌C
纹状缘 微绒毛
光镜模式图
微绒毛 透射电镜图
杯状细胞:
分布:散在,从小肠至 大肠段杯状C逐渐增多。 肠绒毛与肠腺均有分布
功能: 分泌粘液,润滑、保护
杯状细胞
种类多
内 分 泌
I细胞: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
细
S细胞:促胰液素
胞
酸性食糜刺激其分泌
小肠绒毛结构
中轴:固有层CT,含 ①丰富有孔毛细血管 ②1~2条中央乳糜管 ③散在纵行平滑肌
长指状
回肠
短锥状
小肠绒毛
小肠绒毛扫描电镜图
绒毛结构
上皮:单层柱状,含 ①吸收细胞 ②杯状细胞 ③内分泌细胞
中轴:固有层结缔组织
吸收细胞:数量最多(90%)
LM:细胞高柱状; 核椭圆位于基部; 游离面有纹状缘;
EM: 细胞顶部有紧密连接; 微绒毛; 细胞衣:双糖酶、肽酶 SER、GC丰富--乳糜微粒 分泌肠致活酶
幽门与小肠交界处
五、小肠(small intestine)
--- 十二指肠、空肠、回肠
粘膜
上皮 固有层 肠绒毛 粘膜肌层
环行皱襞
粘膜下层 肌层 外膜
皱
绒
襞
毛
五、小肠
三个概念:
皱襞:粘膜和粘膜下层向上隆起 绒毛:上皮和固有层向上突起 肠腺:绒毛根部的上皮向固有膜
CT内陷形成的盲管状结构
粘膜:
胃底腺(泌酸腺)1500万
位置:胃底和胃体的固有层
组成:1、主细胞 2、壁细胞 3、颈黏液细胞 4、内分泌细胞 5、干细胞
壁细胞(泌酸细胞)
EM ※C内分泌小管 ※微管泡系统 ※线粒体丰富
盐 酸 的 合 成 与 分 泌
盐酸的功能
①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变成胃蛋白酶 ②杀菌 ③ 激活胃肠胰内分泌细胞活动
含高浓度碳酸氢根的不可溶性粘液。 (4)固有层含大量胃腺,开口于胃小凹底部。 (5)肌层厚,三层平滑肌组成。 (6)外膜为浆膜。
1、胃粘膜上皮
表面粘液细胞
表面粘液细胞
光镜特点: 细胞柱状 核位于基部 顶部胞质充满粘原颗粒 功能: 分泌含高浓度碳酸氢根 的不可溶性黏液,覆盖 上皮,起重要保护作用
2、固有层
*皱襞:粘膜+粘膜下层向管腔突起
粘膜下神经丛
两端:骨骼肌
➢ 肌层:内环外纵 其余:平滑肌
*肌间N丛:神经元 + 无髓神经纤维 间质卡哈尔细胞
两端:纤维膜(结缔组织)
➢ 外膜 其余:浆膜(结缔组织 + 间皮)
肌间神经丛
肌间神经丛
三、食 管
1上皮 2固有层 3粘膜肌
6 外膜
4粘膜下层 4食管腺
5内环肌 5外纵肌
食管
上皮:复层扁平 ➢粘膜 固有层:含食管贲门腺(粘液腺)
粘膜肌层:一层,厚,纵行平滑肌
➢粘膜下层:L.C.T,含食管腺(粘液腺)
上端:骨骼肌 ➢ 肌层:内环外纵 中端:骨骼肌 + 平滑肌
下端:平滑肌 ➢ 外膜:纤维膜(L.C.T)
四、胃
esophagus-stomach
▼
第14章 消化管
温州医学院组胚教研室 廖敏
消化系统
由消化管和消化腺 组成,主要对食物进 行物理性和化学性消 化,将大分子物质分 解为小分子的氨基酸、 单糖、甘油酯等,吸 收后供机体生长和代 谢的需要。
组成: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
消化:糖、脂肪、蛋白质 吸收:葡萄糖、脂肪酸、氨基酸
甘油一酯、水、无机盐、维生素 排泄:食物残渣
内因子的功能
与维生素B12结合,使之在肠管内不被 分解,并能促进回肠吸收B12。如内因子缺 乏,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可致恶性贫血。
壁细胞(parietal cell): 泌酸细胞
分布:腺的上半部较多
体积大,呈圆锥形;
LM 核圆居中,可有双核;
结构
胞质嗜酸性.
EM:细胞内分泌小管和微绒毛、
微管泡系统、大量线粒体
分泌粘液、溶菌酶及少量蛋白分解酶 。
黏液-碳酸氢盐屏障
❖胃上皮表面覆盖的粘液层厚, 主要由不可溶性粘液凝胶构成, 并含大量HCO3‐。 ❖粘液层将上皮与胃蛋白酶隔 离,而高浓度HCO3‐使局部 pH为7,既抑制了酶的活性, 又 可 中 和 渗 入 的 H+ , 形 成 H2CO3,后者被胃上皮细胞的 碳 酸 酐 酶 迅 速 分 解 为 修复损伤。
二、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1.粘膜层: 上皮: 固有层: 粘膜肌层:
2.粘膜下层: 3.肌层: 4.外膜:
➢粘膜
上皮 固有层 粘膜肌层
上皮:两端-复扁,其余-单柱
➢ 粘膜
固有层:疏松结缔组织
(毛细血管、神经、淋巴组织、腺体)
粘膜肌层:薄层平滑肌
➢ 粘膜下层:较致密的结缔组织
小型消化腺(食管腺、十二指肠腺) 粘膜下神经丛:N元 + 无髓N纤维
胃底
胃(Stomach )
粘膜层: 单层柱状上皮:表面粘液细胞 固有层:胃腺 粘膜肌层:内环外纵
粘膜下层:较致密的结缔组织 肌层:内斜,中环(括约肌),外纵 外膜:浆膜
1、结构特点:
(1)有许多纵行皱襞。 (2)表面有许多胃小凹:即表面上皮向固有层凹
陷形成的结构,其底为胃腺的开口。 (3)表面上皮为单层柱状的表面粘液细胞,分泌
功能:分泌盐酸、内因子
主细胞(胃酶细胞)
主细胞 (chief cell):胃酶细胞
分布:腺下半部较多
柱状;
LM 核圆位于基部;
结构
基部胞质强嗜碱性. 顶部胞质有大量酶原颗粒
EM:表面微绒毛,RER,Golgi, 酶原颗粒
功能:分泌胃蛋白酶原
颈粘液细胞
分布:胃底腺颈部
结构
楔形; 核扁平靠近基底部; 核上方充满粘原颗粒 染色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