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说课稿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课件 (一)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课件 (一)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成为了生物学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就这一话题进行解析,通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课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一、基因突变1. 定义基因突变是指属于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基因,在结构上发生了任何一种改变,包括点突变、插入和缺失、倒位、重复等,在全基因组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
2. 分类基因突变可以按照突变的发生位置、突变的类型、突变的遗传方式以及突变的影响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在这样的基“丰富”分类体系中,常见的基因突变包括点突变、小片段插入和缺失、倒位和重复。
而从其影响的角度来看,基因突变主要分为默默突变、错义突变和无义突变等不同类型。
3. 影响基因突变会影响蛋白质的形成,从而影响表型特征的表达。
一些基因突变甚至会引发一些遗传性疾病,因此对于生命科学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基因重组1. 定义基因重组指的是遗传物质在细胞有丝分裂或无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之间发生的基因交换。
2. 表现形式基因重组有两种典型表现形式:一种是同源染色体重组,即两条染色体上的同源区域互相交换;另一种是非同源染色体重组,即染色体之间的非同源区域互相交换。
3. 作用基因重组通过基因交换为后代带来更多的遗传变异,从而促进了适应性进化的进程。
总体来看,“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课件十分简明易懂,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向我们阐述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以及相关的标准与影响。
同时,此课件的介绍也启示我们,在学习和探索生物科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有新的视角和思路相结合,从多个角度思考,才能真正了解生物这一庞大而神秘的世界。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讲课文档

2、基因突变的类型、原因、特点
预习成果展示
自主学习 小组讨论
1.突变能否遗传
配子突变可遗传,体细胞突 变一般不能遗传
2.诱发突变的因素
物理、化学、生物因素
3.突变发生的时期
DNA复制时(间期)
4.基因突变的特点 5.基因突变的意义
第十三页,共25页。
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 性、低频率、多害少利
产生新基因的途径,变异 的根本来源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合作— 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引领学生
进入“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理念氛围,让学生真正成
为学习的主人。
第五页,共25页。
(四)重 点、难 点
重点: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及原因。 难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的局部交换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与讨论栏,并思考 基因重组对生物进化有何意义?
意义:生物变异来源之一,生物多样性原因 之一,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十一页,共25页。
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金鱼
活动三课堂总结
设计意图:注重知识的横向联系,有利于学生
的发病率增设加计。意很图可:能培养和学人生的们列吸举入事实了和大归量纳能的力上,利述用气生体活 有关。
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基因发生突变的原因。给予学生在健康保
健方面的一些指导建议,引导学生形成热爱生命珍爱生命价值观。
实例3 EB病毒是一种疱疹病毒,能使儿童患淋巴癌和成人患鼻咽癌。
第十四页,共25页。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接下来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等七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第六章第四节第一部分的内容。
通过对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对基因是什么,基因在哪里和基因如何起作用等问题已有了基本的认识。
而本部分即是对前面内容的延续,又是学习后面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知道基因重组的类型;理解掌握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作图和识图能力;提高学生判断、推理能力;锻炼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从生物学角度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做科学的了解,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本着生物新课程的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高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及原因基因重组的实质即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已经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作过详细的介绍,因此在本节教学中不再列为重点内容难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难点在于能让学生体会出这两者意义上的区别:只有基因突变才能产生新的基因,才有可能使生物产生出前所未有的新性状;而基因重组只不过使原有的基因乃至性状重新组合。
四、教法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考虑到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基于本课题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新课程教材的变化有以下几个方面: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加大,注重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注重联系实际以及学科之间的整合,学生活动增加,课前章末都增加了知识点,图文并茂,培养学生识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知识目标: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原因。
能力目标:培养阅读资料和识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充分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
2. 举例说明基因中碱基对的改变对其决定的蛋白质的影响。
3. 理解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4. 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原因。
能力目标:
1.通过对本课时中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学生之间合作探究,提高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板书)
替换、增添、缺失
概念
基因结构改变
分析概念:(讲解分析)
注意1:基因结构改变:
DNA分子中碱基对替换、增添和缺失。
实质是什么改变了?
(引导学生读前四个碱基对)
注意2: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一定引起基因突变吗?
(DNA和基因的关系)
板画讲解
替换、增添、缺失
概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基因结构改变
强调必须引起基因改变。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一种遗传病。红细胞由正常的中央微凹的圆饼状,变为弯曲的镰刀状。患者红细胞易破裂,红细胞数量减少,使人患溶血性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1949年,美国鲍林博士首先意识到,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分子的异常引起红细胞变形。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症状?
总结:PPT展示
直接原因:氨基酸替换引起血红蛋白结构改变。
3.基因突变一定会改变生物的性状吗?为什么?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的第一节内容。
通过前面各章的学习,学生对“基因是什么”、“基因在哪里”和“基因如何起作用”等问题已有了基本的认识。
本章内容既是对前四章内容合乎逻辑的延续,又是学习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基础。
本节教材内容的呈现上,从实例入手,通过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分析,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然后详细阐述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
在讲述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时,先大致归纳了引起基因突变的三类原因,然后紧扣原因分析特点。
在阐述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时,教材用实例说明在一个足够大的群体中,即使基因突变频率很低,突变个体仍然会占有一定的数量。
这个实例体现了生物在进化教程中“变”与“不变”的平衡,有助于学生理解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在基因重组部分,教材设置了“思考与讨论”的栏目,旨在让学生利用数学方法,通过计算,体会基因重组机制提供的极其多样的基因组合方式。
【学生分析】生物的变异现象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生物的性状不仅由基因控制而且受环境影响。
本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遗传物质究竟是如何引起生物的变异的,这些变异的特点和对生物个体和进化的意义。
学生经过近一学年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备了一定通过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因此本节可完全可以通过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点,基因重组的类型和意义。
学生对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实际问题有着浓厚兴趣,本节课可以通过对生活实际中问题分析,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2.举例说明基因重组类型3.能够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能力目标:1.通过对课本中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逻辑推理能力。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教案 说课稿 教学设计

课题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目标)1.掌握基因突变的概念2.说出基因突变的本质3.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能力目标通过对课本中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逻辑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基因突变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形成关爱生命,热爱生命的态度高考链接(高考考点)基因突变在生活中的实例教学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2.基因突变的原因及特点教学重点基因突变的本质教学方法与教学准备讲授讨论相结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学生活动和效果预测一.引入新课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学生活动和效果预测播放X战警剧照,介绍角色的不同特异功能,引导学生思考通过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激学生思考回答:他们身体发生了变异提出问题:1.你们也有这样的功能吗?2.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功能?3.仅仅电影和漫画才会出现生物变异吗?我们大自然中有没有生物变异现象?二.生物的变异问题探讨:1.是否所有变异都能遗传?播放资料甘蓝在北京和拉萨重量不同,引回北京恢复原重量提出问题:1.这种变异能遗传吗?为什么?播放资料太空椒与普通椒相比,果实明显增大,种下它的种子,仍是肥大果实。
提出问题:1.这种变异是否可以遗传?2.从刚才资料得出生物变异有几种?怎样区分?教师总结:我们知道生物的表现型与基因型和外界环境条件有关,像甘蓝这种因环境条件的改变,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变化,这种变异是不可遗传的。
而太空椒奥有过太空,宇宙辐射改变了其遗传物质,因而改变了其性状,这个变异性状是可遗传的。
从上述可以看出,生物的变异有两种: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发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的热情,并引入变异的概念和类型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进行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问题的探讨、创造讨论与交流机会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解红细胞不同是因为学生思考回答学生讨论,组织语言,分析可能出现的原因变异。
可遗传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主要类型: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说明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 说明基因重组相关知识。 说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逻辑推理能力。 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界探究的好奇心及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引领学生进入“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理念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ATCCG TAGGC
AACCG TTGGC
A CCG T GGC
ATTCCG TAAGGC
替换
缺失
增添
这些碱基的变化导致基因突变
倒挂金钟花朵的颜色变化
红花后代开出了蓝花 蓝花后代还是蓝花 为什 么呢 发生了基因突变,而且这种突变是发生在配子中的
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有哪些?
01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取决于环境;
有利变异
总结:基因突变的意义?
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大家讨论一下
基因重组的新课教学(10分钟)
基因重组概念
“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这种个体的差异,主要是什么原因产生的?
在生物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自由组合.
THE END
谢谢
2、化学因素:亚硝酸 、 碱基类似物、
02
物理因素:X射线 、 激光等 生物因素:病毒 、 某些细菌等
烟碱、秋水仙素、黄曲霉毒素等
不定向性
随机性
稀有性
有害性
普遍性
基因突变特点
思考:
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什么?新的基因产生的新性状对生物的生存是都有利吗?自然环境会选择哪些个体生存下来?
高中生物: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说课稿人教版必修2精编版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说课稿这节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的第一节内容。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分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评价、说教学反思七个环节来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地位和作用本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的第一节内容。
通过前面各章的学习,学生对“基因是什么”、“基因在哪里”和基因如何起作用“等问题已有了基本的认识。
本章内容既是对前四章内容合乎逻辑的延续,又是学习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基础。
本节介绍了可遗传变异的两种类型: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其中基因突变从实例入手,通过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分析,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然后详细阐述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意义。
在基因重组部分,教材设置了“思考与讨论“的栏目,旨在让学生利用数学方法,通过计算,体会基因重组机制提供的极其多样的基因组合方式。
正文中则简要阐述了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和意义。
本节内容引导学生从分子水平上理解遗传物质如何引起生物变异的。
(二)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
(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
(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采用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实例,从现象开始,追根溯源,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了变化。
(2)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类型。
(3)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归纳哪些因素会导致基因突变。
(4)以设问和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生物学角度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做科学的了解,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1、教学重点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及原因。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共1课时1、设计理念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同意者,而应该是知识猎取的主动参与者”。
因此,在“基因突变”那个重要概念的教学过程中,要紧是强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迁移、分析归纳等进行概念的构建和生成,通过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形成一种能够生成概念的意识,对概念的把握不再是停留在“大致明白得”的层次,而是能够深入地、正确地明白得和区分概念中的特点,将明白得升华为应用,通过概念去判定、去说明相关的现象。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明白得基因突变的概念,并会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实例;②明白得基因突变概念中包含的基因突变的本质和结果;能力目标:①运用基因突变的概念与内涵分析具体的实例;②提高看图分析及总结归纳的能力;③培养建立知识网络框架的意识和能力;情感价值观目标:①认同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新基因的观点;②形成特定基因的突变不改变染色体上其他基因的结构、位置的意识;③引领学生进入“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理念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学情分析本节是人教版一般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的第一节内容。
通过前面各章的学习,学生对“基因是什么”、“基因在哪里”和基因如何起作用“等问题已有了差不多的认识。
本章内容既是对前四章内容合乎逻辑的连续,又是学习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基础。
本节介绍了可遗传变异的两种类型: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其中基因突变从实例入手,通过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分析,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然后详细阐述基因突变的缘故和特点、意义。
在基因重组部分,教材设置了“摸索与讨论“的栏目,旨在让学生利用数学方法,通过运算,体会基因重组机制提供的极其多样的基因组合方式。
正文中则简要阐述了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和意义。
本节内容引导学生从分子水平上明白得遗传物质如何引起生物变异的。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及编排:《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5 章第1节的内容。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从基因改变的角度来熟悉生物发生变异的缘由,是基因表达的连续和拓展,也是学习6章和7章的基础。
本节从实例入手,通过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分析,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然后具体阐述基因突变的缘由和特点。
在讲解并描述基因突变的缘由和特点时,先大致归纳了引起基因突变的三类缘由,然后紧扣缘由分析特点。
在阐述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时,教材用实例说明在一个足够大的群体中,即使基因突变频率很低,突变个体仍旧会占有肯定的数量。
这个实例表达了生物在进化教程中“变”与“不变”的平衡,有助于同学理解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在基因重组部分,教材设置了“思索与商量”的栏目,旨在让同学利用数学方法,通过计算,体会基因重组机制供应的极其多样的基因组合方式。
2.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根据教学大纲和考纲要求,以及教材内容的分析可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
2.基因突变的缘由。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二.目标分析:根据教学大纲和考纲要求,依据教学层次和同学的认知规律及心理特征,确立如下:1.学问与技能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缘由〔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
〔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采纳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实例,从现象开头,追根溯源,让同学理解基因突变的根本缘由是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了改变。
〔2〕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引导同学理解基因突变的类型。
〔3〕通过生活中的详细事例引导同学理解抽象的概念,归纳哪些因素会导致基因突变。
〔4〕以设问和商量的形式引导同学思索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同学从生物学角度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作科学的了解,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同学的责任感。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说课

2、教学难点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在于能让学生体会出这两者意义上的区别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
引导思维探究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 围;同时应用讲述法、讨论法、比较法、 指导读书法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配合知识内容,用投影打出资料或电脑演 示相应课件,解决知识上的难点,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增加课容量。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说课人:董长永
一、教材内容、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生 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第五章《基因突变 及其他变异》的第一节内容。通过前面各章的 学习,学生对“基因是什么”、“基因在哪里” 和“基因如何起作用”等问题已有了基本的认 识。本章内容既是对前四章内容合乎逻辑的延 续,又是学习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基础。
3、基因突变的意义
在基因突变特点的探讨学习过程中已充分 渗透了基因突变对生物进化的意义。 这里引导得出结论的同时重点强调:产生 新基因,产生新性状,为生物进化提供原 材料。
(三)、基因重组的新授教学
1.由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引入 2.带领学生阅读课本P83中的“思考与讨论”: 列举贴近生活的感性实例:大千世界、芸芸众生, 却难以找到两个一模一样的人,即使同卵双生的 双胞胎也不完全一样。 在人的23对染色体上大约有3万对基因,若将两 种基因重组都考虑在内,那么通过有性生殖产生 的后代变异类型将无以计数。 3.引出基因重组的意义:可以为变异提供极其丰富 的来源,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之一,对生物进化 有重要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生物变异的事例,增强学生对生 物世界探究的好奇心及保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识,培养 学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 趣。 (2)引领学生进入“自主—合作—探究” 新课程理念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 的主人。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

参考内容
一、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是基因突变的特 点?
A.不可逆性 B.随机性 C.不定向性 D.普遍性
2、下列哪项不是基因重组的类 型?
A.自由组合型 B.交换型 C.隐性纯合子型 D.点突变型
3、在自然条件下,基因突变的 频率是?
A.非常高 B.很低 C.随机变化 D.固定不变
4、下列哪项不是基因重组的意 义?
3、指导学生运用归纳法总结知识体系。通过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概念的归 纳总结,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清晰的认识。
4、指导学生理论实际,学以致用。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 知识的力量,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相关资料,让学生理解自然状态下基因突 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并由此引入新课的学习。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 稿
01 一、教材分析
目录
02 二、教法分析
03 三、学法指导
04 四、教学过程
05 参考内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和变异》的第三章第二节内容。本节内容 在结构上,是在第一节《DNA是遗传物质》的基础上的进一步阐述。同时,它 又是后面学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的本质》和《基因的表 达》四章的基础。故本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法分析
根据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资料,让学生进入情境,理解自然状态下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
2、自主探索,合作学习。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让学 生自主探索基因突变的原因、特点;通过讨论孟德尔遗传规律与基因突变、基 因重组的关系,让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得出结论。
2023年《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3篇

2023年《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3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1一、说教材本节是苏教版必修2第4章第4节的内容。
教材介绍了基因突变的概念、特征及原因,并且讲述了基因重组和DNA重组技术。
本节内容紧密联系遗传物质基础、遗传规律和减数分裂,以它们为基础加以深化,同时,又是学习第五章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高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属于理论型,对于新鲜的事物,能够根据教师的引导加以分析总结,同时,学生也有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
基于以上特点,我将在重点处引导、难点处点拨进行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1.说明基因突变的定义、特征和原因;能够总结基因重组及意义。
2.通过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综合分析及小组讨论的过程,提高观察分析、合作交流能力。
3.通过本节课学习,体会生物学的奇妙之处,增强对生物科学的学习热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根据课程标准对知识目标的要求,本节课的重点为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基因重组。
让学生去理解基因突变的意义和DNA重组技术会比较抽象,所以教学难点为理解基因突变的意义和基因重组。
五、说教法学法为了能够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从讲授、多媒体直观教学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学习,而在学法上,我将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说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通过俗语,设疑导入。
我会提出俗语“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询问学生,这反映了一种什么生物现象?在学生激烈的探讨中引出课题《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通过俗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学生注意力转移到课程中,同时结合问题将学生带入本节内容的学习中,为新课展开环节奠定了基础。
2.新课教学本节课主要有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基因突变。
我会先简单介绍美国医生发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病的小故事,并通过多媒体展示正常人的圆饼状红细胞和病人的镰刀型红细胞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然后我会展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的图解,并提出疑问:病人的血红蛋白的一条多肽链发生了什么变化?这和基因有什么关系呢?通过这两个问题让学生知道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从而引出基因突变的定义。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3篇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本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介绍了可遗传变异的两种类型: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其中基因突变从实例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分析入手,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然后详细阐述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意义。
在阐述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时,教材用实例说明在一个足够大的群体中,即使基因突变频率很低,突变个体仍然会占有一定的数量。
这个实例体现了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变”与“不变”的平衡,有助于学生理解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在基因重组部分,教材设置了“思考与讨论“的栏目,旨在让学生利用数学方法,通过计算,体会基因重组机制提供的极其多样的基因组合方式,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基因重组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主要原因。
正文中则简要阐述了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和意义。
本节内容引导学生从分子水平上理解遗传物质如何引起生物变异的。
2、教材地位和作用通过前面各章的学习,学生对“基因是什么”、“基因在哪里”和基因如何起作用“等问题已有了基本的认识。
本章内容既是对前四章内容合乎逻辑的延续,又是学习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基础。
3、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和本节内容确定本节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①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
②举例说出基因重组。
③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能力目标:①通过对课本中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逻辑推理能力。
②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激发灵感,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③教师精心设计智能训练和反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说课稿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说课稿朱福均一.教材分析:本节是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第五章第1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讲述了基因突变的实例镰刀形细胞贫血症从而概括出基因突变的概念,基因突变的原因及特点,基因重组的概念,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是对前面各章基因学习的延续又是学习第六章《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培养学生掌握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概述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及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2.能力目标:有基因突变的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能概述基因突变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及总结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知道基因突变不只是改变生物的性状,还会给人类带来疾病,建立正确的生物学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基因突变及基因重组的概念,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意义。
难点: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意义。
四.教法学法:教法:本节课我将利用学生阅读归纳法辅助以多媒体直观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和比较分析法进行教学。
学法:学法上面奉行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教材“问题探讨”的例子在PPT上展示,提出以下问题:DNA分子在复制过程中若发生类似的错误导致DNA携带的遗传信息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对生物体有没有影响?通过以上问题引出新课。
2.讲授新课:基因突变的实例分析用多媒体展示教材图5-1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在展示图5-2和“思考与讨论“让学生总结以下问题:问题一基因突变的原因是什么?基因突变的概念?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利用教材材料,1927年美国遗传学家繆勒用X射线照射果蝇和和科学家用X射线和r射线照射玉米和大麦实验的发现得出:1物理因素:紫外线、X射线2化学因素:亚硝酸碱基类似物引起基因突变的外因:3生物因素:病毒引起基因突变的内因:生物自身DNA复制的错误基因突变的特点引导学生自行阅读教材归纳出基因突变的特点:1普遍性,2不定向性,3低频性。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说课稿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 2《遗传与进化》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这部分知识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前面遗传规律的延伸和拓展,又为后面生物的进化打下基础。
教材首先介绍了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实例,通过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案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基因突变的本质是基因结构的改变。
接着阐述了基因突变的原因、特点和意义,使学生对基因突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然后,教材引入基因重组的概念,通过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解释了基因重组的发生机制和意义。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遗传规律和细胞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这为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和机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对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本质、特点和意义等较为抽象的内容,学生可能会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此外,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直观的教学手段来帮助他们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点和意义。
(2)举例说明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和意义。
(3)比较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异同。
2、能力目标(1)通过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和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引导学生关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点和意义。
(2)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和意义。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新.doc(说课稿)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1【教材分析】《基因突变》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5章第1节的内容。
本章内容既是对前四章内容合乎逻辑的延续,又是学习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基础。
本节介绍了可遗传变异的两种类型: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其中基因突变从实例入手,通过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分析,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然后详细阐述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意义。
基因突变的概念是本节的核心内容,但是很抽象,结合本节内容特点,可以对教材内容顺序进行适当拓展,体现了人们对科学概念的认识过程和方法。
在教学中,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课堂结构,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恰当的材料,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这一节的教学时间为2课时。
本节为第一课时,学习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点和应用。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我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原因和意义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析归纳总结及表达能力、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培养科学研究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又确定出了相应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及原因。
教学难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媒介,而学生才是我们教学的主体。
【教学对象分析】高一的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比较高,对生物课的学习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必修1中《细胞的癌变》一节,介绍了引起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发生改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有利于学生理解引起基因突变的原因。
为了落实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真正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体”,我采取了相应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1)教法:教法的选择应该根据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目标,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模式,融合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通过提供探究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说课稿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说课稿本节介绍了可遗传变异的两种类型: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其中基因突变从实例入手,通过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分析,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然后详细阐述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意义。
在基因重组部分,教材设置了“思考与讨论“的栏目,旨在让学生利用数学方法,通过计算,体会基因重组机制提供的极其多样的基因组合方式。
正文中则简要阐述了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和意义。
本节内容引导学生从分子水平上理解遗传物质如何引起生物变异的。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
(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
过程与方法(1)采用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实例,从现象开始,追根溯源,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了变化。
(2)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类型。
(3)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归纳哪些因素会导致基因突变。
(4)以设问和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生物学角度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做科学的了解,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及原因。
教学难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学情分析:生物的变异现象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
通过前面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生物的变异与遗传物质有关,也和环境有关。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分子水平上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掌握实质。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遗传学中重要的概念,是学生学习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基础,其中的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这部分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点知识。
由于该部分的知识比较抽象,需要学生具备相当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虽然学生在本模块前面的教学内容中遇到类似的情况,通过学习提高了能力,但要达到从分子水平上理解和掌握,仍需要教师通过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不断地探究、思考、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说课稿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地位及学情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的第一节内容。
通过前面各章的学习,学生对“基因是什么”、“基因在哪里”和基因如何起作用“等问题已有了基本的认识。
本章内容既是对前四章内容合乎逻辑的延续,又是学习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基础。
本节介绍了基因突变,从实例入手,通过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分析,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然后详细阐述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意义。
本节内容引导学生从分子水平上理解遗传物质如何引起基因突变的。
学生对于生物变异的现象并不陌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认识到生物变异首先与遗传物质有关,其次与环境有关,本节内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遗传物质究竟是如何引体生物变异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概念。
(2)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
(3)说出基因突变的意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课本中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激发灵感,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生物变异的事例,增强学生对生物世界探究的好奇心及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2)引领学生进入“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理念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及原因。
(2)教学难点
基因突变的意义。
二、教学展开分析
1.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电脑演示教学软件
2.课时安排
1课时
3.教学方法和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讲述法、谈话法、指导读书法
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配合知识内容,用电脑演示PPT ,解决知识上的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课容量。
4.教学过程及策略
(一):引入
一章引入:电影中的一些人物图片,各种各样的变异人都是正常人由于外界因素导致变异。
(从现象到本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这是教学中应遵循的一项原则)
第一节引入:由本节题图引出如果DNA 分子复制过程中出现类似错误时,可能会对生物体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二):基因突变的新授教学
1、基因突变的实例
通过正常血红细胞和镰刀型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的比较,了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探究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编码血红蛋白分子中谷氨酸的密码子中的碱基对(腺嘌呤<A>和胸腺嘧啶<T>)发生替换。
致使mRNA 上的密码子发生错误,导致所编码的氨基酸变化(谷氨酸—缬氨酸),最终导致血红蛋白异常。
为了让控制 血红蛋白 分子合成的 DNA 碱基序列 发生了改变(变成)−→−
遗传信息 改变−−→−转录mRNA 上相应 密码子 改变−−→−翻译
多肽链 上相应的氨基酸改变−→− 血红蛋白 异常−→−红细胞异常(镰刀型)
通过板书详细描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
2、基因突变的概念
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内部结构的改变,叫基因突变。
对概念的强化理解:a.编码蛋白质的碱基序列发生变化会引起蛋白质结构的变化,碱
基对的增添和缺失也会引起蛋白质结构的变化
b.若基因突变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
c.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但有些植物的体细胞发生
突变,可以通过无性繁殖传递。
d.此外人体某些体细胞基因突变,有可能发展为癌细胞。
基因突变的概念的讲述通过指导学生看书并对其强化理解。
3、基因突变的原因
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可分为三类:物理因素、化学因素 、生物因素,并思考问题“为什么在强烈的日光下要涂抹防晒霜,做X 射线透视的医务人员要穿防护衣呢?”
基因突变的原因讲述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教师引导学生)做一下知识梳理并留下思考。
4、基因突变的特点
(1)基因突变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2)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性
(3)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基因突变的特点教学,我采用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识记。
5、基因突变的意义
由于基因突变产生的新性状是生物从未有过的性状,因此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也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在基因突变特点的探讨学习过程中已充分渗透了基因突变对生物进化的意义。
(这里引导得出结论的同时重点强调)
5.板书设计
第一节基因突变
一、基因突变的实例
二、基因突变的概念
三、基因突变的原因
四、基因突变的特点
五、基因突变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