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四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总复习题型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含解析)

高考历史总复习题型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含解析)

题型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一、基本内涵核心素养是指高于一般能力或一般素养的最重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即基于史料实证的,在唯物史观指导下,置于特定时空条件中对史料进行解释,从而得出正确的历史认识,在历史认识中体验家国情怀。

二、构成要素1.历史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核心理论(唯物史观)、核心思维(时空观念)、核心方法(史料实证)、核心能力(历史解释)、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

示意如下:五个核心素养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唯物史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是认识历史所必备的重要观念;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所特有的思维品质,是理解和解释历史的关键能力与方法;历史解释是在形成历史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叙述历史的能力,是检验学生的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

2.概念阐释核心素养1:唯物史观(1)概念界定: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2)内涵阐释: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3)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例题 1 “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

核心素养之:历史解释

核心素养之:历史解释
---摘自余文森主编《新课程历史学科高考能力标准》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高考
唯物史观 ---解读材料时的理论依据
时空观念 ---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发生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
史料实证 ---试题一定利用情景、材料来呈现相关历史
历史解释 ---需要对试题中的材料进行解读和分析
家国情怀 ---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解析】该题以开平煤矿为实例,以当时中、外企业不同税收比较为切
入口,探讨税收对洋务企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考查考生获取有效信息,
正确解释历史事件的能力。
(2017年全国Ⅱ卷)3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
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 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 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
获取有效信息,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
4.论证和探讨问题:发现历史问题。论证历史问题。独立提 出观点。
---摘自《2018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历史》
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 寻找对策 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
(核心能力)
(最高能力)
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迁移能力)
建立联系
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 (基础能力)
---摘自余文森主编《新课程历史学科高考能力标准》
(2017年全国Ⅰ卷)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
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

核心素养李年华:“历史解释”解释什么?

核心素养李年华:“历史解释”解释什么?

核⼼素养李年华:“历史解释”解释什么?什么是历史解释?《普通⾼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等教育出版社)第60页:“历史解释是以时空观念为前提,以史料实证为⽀撑,以历史理解为基础,有意识地对过去提出理性⽽系统的具有因果关系的叙述。

”这揭⽰了历史解释的内容是“理性⽽系统的具有因果关系的叙述”。

历史解释涉及到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史学理论、家国情怀等多项核⼼素养,具有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特征,是核⼼素养中的核⼼能⼒。

历史是死的,因解释⽽有活⼒,历史之所以常讲常新,具有蓬勃的⽣命⼒,归功于与时俱进的历史解释,这些历史解释或因有新的史料,或因有新的理论,或因有新的视⾓,或因时代的变迁需要从传统中寻找继承的资源。

本⽂以宗教改⾰为例,从历史解释的内容维度进⾏阐述。

之所以以宗教改⾰为例,是因为宗教改⾰⼗分重要。

在西⽅思想解放的历程中,宗教改⾰上接⽂艺复兴,下促启蒙运动;宗教改⾰也是影响西⽅国家发达程度的重要因素,学术界已经有了很多研究,认为新教伦理促进了资本主义精神的产⽣和发展,典型代表是德国哲学家马克斯·韦伯所写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历史解释的内容⼗分丰富,所有的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但是中学阶段的历史解释需要重点讲清历史线索、历史原因、历史影响、历史价值四个关键要素,这些体现了我们历史学科的特点,也是我们历史学科的责任担当。

⼀、解释历史线索 ⼴东省历史教研员魏恤民⽼师曾经指出,历史有三⼤要素:时序、变迁、因果。

历史线索体现了时序和变迁。

只有讲清历史线索,才能找准历史定位,总结历史规律;只有讲清历史线索,才能在纵横对⽐中归纳阶段特征。

公元1世纪,基督教在古罗马帝国的巴勒斯坦省诞⽣,从被压迫者的宗教逐渐变为统治者的宗教。

公元392年罗马皇帝正式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帝国国教。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后,基督教也分裂为以罗马为中⼼的天主教(公教)和以君⼠坦丁堡为中⼼的东正教(正教)。

高中历史之历史百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历史解释”素材

高中历史之历史百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历史解释”素材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

一、区分史实与解释,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理解和评析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认识到,史学家本身由于受到时代、经验、理念、材料充足程度等的限制,会按照自己的需要(尽管史学家们努力避免)来选择历史材料,这使史学家们在解释历史的时候难免会发生偏差。

有了这种“以史家为中心”的认识后,学生才会去区分史实与解释,并大胆地对各种历史解释投以审视的目光,进而为开展理解和评析奠定心理准备。

不同的历史解释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侧重点不同,不同的历史解释之间不存在实质的冲突。

对于这种情况,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史观作为观察历史的视角,解释历史的模型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相对性,还要帮助学生界定和理解各种史观。

另一种是观点的对立,即不同的解释之间,互有出入,构成了实质的冲突。

这就涉及不同解释的正误、深浅问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不同史学家对同一史事的论述,明了各方解释、评判的不同之处,并能从来源、依据、理念、目的等多个方面,解释彼此的矛盾冲突之本质所在。

二、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有理有据表达自己的看法要想客观论述、有理有据,就要求教师提供足够的、合适的材料,预设好学生思维推进的逻辑路线。

三、能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做出解释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在课堂上更多地表现为通过教师“教材问题化”的努力,将静态的教材打造为问题的素材。

四、能够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和评判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问题如果说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那么,所谓以史为鉴,就是要通过对已有历史的解读,孕育出历史智慧,以形成、提供一种特殊的视角,来涵养出“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以更有效地审视现实生活、解决现实问题。

注:以上内容选编自周云华、黄飞老师的文章“例谈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历史教学》2017年05期。

以“历史解释”为例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以“历史解释”为例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以“历史解释”为例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

历史解释是通过系统的研究历史文献和资料,对历史事实进行理性的辨析和解释,从而形成对历史事件的客观理解和解释。

历史解释的培养需要历史学科学生具备丰富的历史知识、良好的历史分析能力和扎实的研究方法。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注重研究方法的培养。

历史研究是一项综合性的研究,需要学生掌握多种研究方法。

历史学科学生应该通过系统的方法论学习和实践教学,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包括文献查阅、历史资料搜集、历史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历史事件的比较和综合等方法。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强调历史学科的跨学科性。

历史学科不仅仅是对历史事实的研究,还需要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历史学科学生应该在学习中重视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包括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培养自己的综合分析和解释能力。

在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和学校应该重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历史学科学习资源和学习平台,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重视和热爱。

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历史学科的学习和研究,通过自主学习和交流合作,培养自己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将来从事历史研究和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历史解释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历史学科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

通过历史解释的学习和实践,历史学科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历史知识、历史分析能力、研究方法和跨学科能力,从而全面提升自己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将来的发展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历史学科学生能够珍惜历史学科的学习机会,努力培养自己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推动历史学科的发展和繁荣做出积极的贡献。

【2000字】。

以“历史解释”为例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以“历史解释”为例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以“历史解释”为例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历史学科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变迁及其背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学科。

历史解释是历史研究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现象的分析、理解和解释,来深入认识历史本身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历史解释不仅是对历史事实的阐释,更是对后人理解历史和当代生存的一种启示。

在历史学科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将以历史解释为例,谈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培养历史学科的基本素养作为历史学科的研究者,要具备对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现象的认知和理解,这需要基本的素养。

首先,要具备文献素养,即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史料和文献,从而获取正确、全面的历史资料。

其次,要具备方法素养,即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对历史事实进行分析和解释。

要想从复杂的历史事件和谜团中找到规律,还需要具备较高的分析和综合素养,以及扎实的历史学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储备。

历史解释的核心是对历史事件进行研究、分析和解释。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具备一些研究素养。

首先需要具备对历史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能力,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及其所蕴涵的各种因素,发现事件背后的关联性。

此外,为了更好地进行研究,需要有一些研读文献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对现有的历史史料进行评估和分析。

还需要有一定的比对和对比素养,以便能够在巨大的历史素材中找到最关键的信息和事件。

和其他学科的研究一样,历史的研究过程也需要重视数据收集和分析的质量,这同样也需要历史学科的研究者具备科学的数据分析素养。

总之,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包括文献素养、方法素养、分析和综合素养、侦查素养、比对素养、科学的数据分析素养、研读文献和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口头表达和写作方面的传播素养。

通过对历史解释的分析,豁然深刻的认识到了一点,即每个领域的研究者都需要在自己的领域了解这些核心素养,才能更加深入地领会自己所研究的领域。

培养和提升这些核心素养,是提高社会科学研究的质量和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人文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必由之路。

以“历史解释”为例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以“历史解释”为例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以“历史解释”为例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历史学科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过程、历史事件、历史文化、历史思想以及历史影响等的学科。

历史学科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基本的是对“历史解释”的掌握和运用。

本文将以“历史解释”为例,从学科内容、方法和价值等方面讨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学科内容历史学科的内容非常广泛,在中国教育体系中,通常分为中国史和世界史两个部分。

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历史事件、人物、文化、思想、技术、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内容,并能够从中抽象出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本质。

对于“历史解释”这一核心素养而言,学生需要掌握不同学派对于历史事件的解释方法和观点,了解不同学派之间的异同点,从而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

例如,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不同学派有着不同的观点,如“文化内核论”、“民族大合一”和“汉地文化论”等。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不同的观点,分析其逻辑和论据,从而能够形成自己的见解。

历史学科的方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历史学科的方法不仅仅是研究历史,更是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解释的工具。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历史的方法,掌握相关的技能,从中发展出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对于“历史解释”这一核心素养而言,学生需要掌握相关的方法,如文献分析、比较研究、因果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分析不同的历史事件和现象,从而找到其内在的逻辑和本质。

例如,对于一个历史事件,学生可以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了解事件的发生背景、主要人物的思想、相关政治和经济情况等,从而得出对该事件的解释和评价。

历史学科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它不仅仅是研究过去的工具,更是预测未来的基础。

历史学科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的演变过程,从而对未来的社会发展趋势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预判。

此外,历史学科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全球意识和跨文化理解能力,从而对全球化时代的发展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对于“历史解释”这一核心素养而言,其价值不仅在于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和评价,还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从而对未来有更加准确的判断和预测。

素养四+历史解释——学科核心能力+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

素养四+历史解释——学科核心能力+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经济发展进入“黄 金时代”。这一“黄金时代”的出现,得益于西欧国家( ) A.实行明确的经济发展计划 B.大规模推进国有化改革 C.大力构建社会保障体系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20多年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 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 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并取得一定成功,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 期”,故这时期良好经济局面的出现,得益于西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 发展,D项正确;A、B、C三项都是战后西欧国家发展的原因,但不是最主要 原因,排除。故选D项。 答案:D
第二部分 聚焦五大核心素养,引领高考突破高分
④抓住“供过于求”这一核心特征,重视经济危机及新政期间历史事件之间 的逻辑关系,层层剖析,才能将罗斯福新政理解到位,应对高考对综合能力 的考查。 3.特点——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1)“历史现象”是指历史表象,是客观存在的历史。 (2)“历史观点”是指某人或者某类人对历史的一些看法等,也属于人的主观 认识。 (3)历史学的认识功能是指历史知识在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起的 作用。历史知识是人们认识现在和预见未来的前提条件。我们只有掌握必要 的历史知识,才能把握许多事物、事件、情况、问题的来龙去脉,才能更好 地认识现在与未来。 (4)运用历史解释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第二部分 聚焦五大核心素养,引领高考突破高分
(2)史料运用应坚持的原则。 ①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选取原始史料。 一般而言,实物比文字可信,史学资料比文学资料可信,影像资料比纯文体 资料可信。但凡保留过去信息的东西,都有史料价值,关键是能否清晰正确 的解读和使用。 ②坚持正确的史学观点;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进行分析。 ③历史解释具有主观性、动态性和时代性,只有从历史发展的视野中掌握历 史事实和史料运用,才能对历史解释做出正确、客观、辩证的认识。 2.基础——理解历史叙述和历史结论。 (1)历史叙述是对于历史事件的描述、记录,在理解的基础上,得出历史结论, 由对知识的知晓转化为对知识的理解,由对知识的接受转化为对历史的探究。

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历史解释核心素养1. 历史解释核心素养概述历史解释核心素养是指理解、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和现象的能力,包括对历史背景、人物、事件等的认识和理解,以及运用历史知识、方法和思维工具来描述、解释和评价历史事件和现象的能力。

历史解释核心素养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帮助人们理解人类社会的进程和演变,也能够为人们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和思维工具,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当前和未来的挑战。

2. 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历史解释核心素养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不仅能够使人们对过去和现在的事件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更能够使人们更加敏锐地识别和理解历史事件的背后动机、意图和目的。

此外,历史解释核心素养还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差异与联系,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互动与衝突。

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当下,历史解释核心素养能够为人们提供跨文化交流和解决跨文化问题的有效工具。

3. 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素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背景的认知:即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和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因素。

只有充分了解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影响。

(2)历史事实的掌握:即对历史事件和事实有详尽的了解,包括时间、人物、事件等方面的信息。

只有具备相关的事实基础,才能进行更加准确的历史解释。

(3)历史方法的运用:即了解和运用相关的历史方法,包括历史比较、历史纵观、对比分析以及原始资料的解读等。

只有具备正确的历史方法,才能进行更加准确和深入的历史解释。

(4)历史意义的评价:即对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意义进行客观、深入、全面的评价,包括它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指导作用,以及对人类文明与进步的贡献和限制等。

只有具备正确的历史评价能力,才能进行更加有力的历史解释。

4. 如何提高历史解释核心素养提高历史解释核心素养需要进行全面而有效的学习和实践。

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全面了解历史概念和知识:需要了解历史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包括历史背景、人物、事件等方面的内容,同时需要建立起相关的历史概念体系。

专题四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专题四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专题四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解释一、选择题(共2小题,每题2分,共4分)1.出色历史人物对历史开展有着严重影响。

以下历史人物与其事迹及作用搭配正确的选项是()A.隋文帝——开凿大运河,沟通南北B.玄奘——东渡日本,传达了唐文明C.郑成功——七下西洋,增强中外交流D.康熙帝——抗击沙俄,维护了主权2.探求历史的因果关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以下历史事情或现象与结果之间因果联络对应正确的选项是()A.«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古罗马赢得地中海霸权B.玉米、甘薯等作物的种植不时推行——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祖国大陆完成了一致D.第三次科技革命最突出的中心技术的运用——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二、填空题(5分)3.阅读以下资料后判别:在冶炼、印染、器械制造等活动中取得最后步的自然知识和技术知识,并以口授方式保管这些阅历性知识,是中国现代工匠不时以来坚持的传统。

中国现代迷信家主要就是由这样的工匠和受这样的工匠传统深入影响的学者组成。

在〝见见闻闻〞〝博采众方〞的基础上,他们取得了辉煌的科技成就。

学者宋应星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天工开物»中许多科技知识,就是他走出书斋,经过直接地观察和研讨,抵消费、生活进程中得出的有效阅历的总结。

在近代,手工工场的工匠对英国工业革命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英国工业革命兴起于棉纺织业,其中许多发明都出自一些不具有迷信实际知识的工匠之手。

织工兼机械工凯伊发明了织布用的飞梭,使织布速度提高一倍;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能提高数倍效率的珍妮纺纱机。

手工工场内细致的休息分工,每团体专门从事一种复杂的机械任务,使工匠的休息取得技术上和操作上的日益完善和熟练,这为他们发明和运用机器奠定了基础。

——据孙守春、关连芳、张淑芳«科技史概论»等整理以下表述是从以上资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答〝A〞;违犯了以上资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答〝B〞;是以上资料没有触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答〝C〞。

核心素养之历史解释

核心素养之历史解释

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历史理解 历史解释 时空观念、历史理解 时空观念、历史理解
时空观念、历史理解
时空观念、历史理解 时空观念、历史理解 时空观念、历史理解、历史解释 时空观念、历史理解、历史价值观 时空观念、历史理解、历史价值观 时空观念、历史理解、历史价值观
教育部考试中心司 2017《考试说明》
二、高考历史试题命制的历史解释
历史学科核心能力——历史解释
➢ ( 2017· 新 课 标 全 国 Ⅰ 卷 文 综 ·24 ) 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
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 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全国普通高考 2016 新课标Ⅱ卷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考点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汉字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科举制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宗法制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 中国共产党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工农武装割据 ”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一五计划 雅典民主政治 工业革命的影响 斯大林模式、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美苏争霸
➢ (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5)
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 (2017·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1)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
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 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 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 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2023年(新课标)中考历史核心素养专题解读(共5个专题)

2023年(新课标)中考历史核心素养专题解读(共5个专题)

2023年(新课标)中考历史核心素养专题解读(共5个专题)2023年中考历史核心素养专题解读专题一: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在中考历史考试中,对于时空观念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时空定位和理解。

学生需要能够准确地将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放置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中,理解它们在时空中的联系和演变。

在复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注重建立历史事件的时空框架,掌握历史年表、历史地图等工具,理解历史发展的时空脉络。

同时,学生还需要理解历史时空的变迁,探究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专题二:史料实证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的另一重要素养。

中考历史考试中,对于史料实证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史料的辨析、史料的可信度和史论的合理性等方面。

学生需要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不同来源、不同形式的史料进行辨析,判断其可信度和价值。

同时,学生还需要掌握基本的史料搜集、整理和解读方法,能够运用史料支持或推翻某一观点。

在复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注重史料的积累和辨析能力的训练。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原始史料、分析研究著作和论文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史料辨析能力。

同时,学生还需要掌握基本的史料搜集方法,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和整理史料。

专题三:历史理解历史理解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

中考历史考试中,对于历史理解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理解和分析方面。

学生需要能够准确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探究其深层含义和价值。

同时,学生还需要理解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历史问题。

在复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注重加深对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的理解。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史料、研究著作和论文,以及参与课堂讨论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历史理解能力。

同时,学生还需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历史问题,探究其深层含义和价值。

专题四: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

中考历史考试中,对于历史解释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解释和评价方面。

以“历史解释”为例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以“历史解释”为例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以“历史解释”为例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历史学的学习中,历史解释是一个关键的内容。

通过历史解释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那么,什么是历史解释?为什么历史解释可以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内容?本文将以“历史解释”为例,来谈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的过程。

历史学家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和阐释,从而揭示历史事件的本质和意义。

这一过程需要历史学家具备丰富的历史知识、较高的历史理解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通过历史解释,可以使历史事件得到更加准确的理解,为历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和依据。

历史解释为何可以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内容?历史解释涉及历史知识、历史思维和历史方法等多个方面,可以全面地锻炼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历史解释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历史知识。

只有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背景等有所了解,才能进行准确的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解释不仅是对史料的搜集和整理,更是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思考和分析。

学生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等能力,才能进行准确的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历史研究方法。

历史研究方法包括史料搜集、史料整理、史料分析、史料印证等多个方面,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史料搜集和整理能力,以及调研和分析史料的能力。

历史解释可以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内容,可以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有了历史解释作为培养内容,学校教育应该如何开展呢?学校需要有一支具备丰富历史知识、较高历史理解能力和历史研究方法的教师队伍。

只有教师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够有效地开展历史解释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历史解释的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历史解释。

在实践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物展览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文物,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高考历史总复习 题型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含解析)

高考历史总复习 题型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含解析)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题型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含解析)【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题型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含解析)核心素养是指高于一般能力或一般素养的最重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即基于史料实证的,在唯物史观指导下,置于特定时空条件中对史料进行解释,从而得出正确的历史认识,在历史认识中体验家国情怀。

二、构成要素1.历史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核心理论(唯物史观)、核心思维(时空观念)、核心方法(史料实证)、核心能力(历史解释)、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

示意如下:五个核心素养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唯物史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是认识历史所必备的重要观念;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所特有的思维品质,是理解和解释历史的关键能力与方法;历史解释是在形成历史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叙述历史的能力,是检验学生的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

2.概念阐释核心素养1:唯物史观(1)概念界定: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2)内涵阐释: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3)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例题1 “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

【高考历史核心素养专项精练】专题四 五大核心素养专项精练—历史解释(解析版)

【高考历史核心素养专项精练】专题四 五大核心素养专项精练—历史解释(解析版)

概念释疑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

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

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课标要求(1)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辨析和价值判断;(2)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3)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4)能够客观评判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课标解读课标的要求,归结起来,实质是两点:一是如何认识历史与历史解释;二是学会历史解释。

什么是历史?历史具有二重性。

它既是客观的,也有主观性。

什么是历史解释?一般地说,一切历史叙述都是历史解释。

我们要认识到:第一,所有的历史叙述都包含史实和解释两部分;第二,对同一历史事物的叙述会有不同的解释。

学会历史解释,是历史学习的一个较高要求,是检验学生有否具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表现。

历史核心素养五个素养中关于运用的要求,都可视为历史解释。

高考真题1.(2018·全国卷I,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解析:材料中《墨子》记载的一些内容都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C正确。

这些内容并非诸子百家的思想,A错误。

并不能体现完整科学体系已经形成,B错误。

墨家思想代表的是底层普通民众的利益,D项错误。

答案:C2.(2018·全国卷I,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以“历史解释”为例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以“历史解释”为例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以“历史解释”为例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需要注重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的培养。

历史意识是指学生对历史的敏感性、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能力,它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相关人物的思想、行为以及事件对后世的影响等,从而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对历史进行深入研究和解释的欲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注重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是指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它要求学生能够辨别历史事件和资料的真伪、正误,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评论。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讨论、辩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解释和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注重跨学科素养的培养。

在历史解释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到多种学科知识和方法,比如文献分析、地理知识、经济学原理等。

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还需要注重跨学科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和方法去解释历史事件的能力。

可以通过设置跨学科教学任务、开设跨学科项目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去思考和解释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和系统性的过程,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跨学科素养,使学生在历史解释的过程中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和逻辑推理,得出客观、全面的历史解释,形成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具备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历史解释”为例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以“历史解释”为例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以“历史解释”为例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历史学科中最基本的能力之一。

历史解释是指通过运用历史知识、历史理论和历史方法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过程。

良好的历史解释能力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从而更好地认识历史,并对当下和未来做出明智的决策。

培养历史解释能力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指的是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进行逻辑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在历史解释过程中,学生需要将所学的历史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历史事件上,通过分析、推理和辨析来找出事件的原因和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历史分析能力指的是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在历史解释过程中,学生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角出发对历史事件进行全面分析,同时评价其中的利弊和影响。

培养历史解释能力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历史理论和历史方法,还要通过实地调查、实际体验等方式,将理论付诸实践,进一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学生在历史学科中,不仅要掌握历史知识,还要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创新来解释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历史学科中做到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分析。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历史素养是指学生对历史文化和历史思维的理解和认同程度,是历史解释能力的重要基础。

学校和教师要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历史文化活动和历史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并激发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求知欲和思维能力。

学科核心素养指的哪五个方面

学科核心素养指的哪五个方面

学科核心素养指的哪五个方面
答案:
学科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指的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1、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包含: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等。

2、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以历史纪年、历史时序、年代尺、阶段特征、历史大事年表、历史地图等形式呈现。

3、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和方法,以史料分类、史料辨析、史料运用、观点论证的形式进行呈现。

4、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以材料整理、对史料的解读、追溯起源、探讨因果、分析趋向、说明影响、判定地位等形式进行考查,培养叙述历史和形成历史认识的能力。

5、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包含: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民主法治、科学精神、世界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联系现实等。

素养篇四历史解释高考历史五大核心素养渗透备考复习

素养篇四历史解释高考历史五大核心素养渗透备考复习

水平
素养4.历史解释
水平1 能够辨别教科书和教学中的历史解释;能够发现这些历史解释与以 往所知历史解释的异同;能够对所学内容中的历史结论加以分析。
水平2 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个别或 系列史事提出自己的解释;能够在历史叙述中将史实描述与历史解 释结合起来;能够尝试从历史的角度解释现实问题.
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查考生对20世纪以来人类历史发展的总体认识, 要求考生准确理解学者的标题,并运用合理的史实来论述。首先,考生需要读懂 这位学者的标题“一个毁灭的世界/一个新生的世界”,这是对20世纪以来人类历 史的一个概括,其中既含有对20世纪人类历史的批判,也含有对这段历史的肯 定,所以据此概括出一个合适的观点,如:20世纪以来的人类历史既是一个毁灭 的过程,也是一个新生的过程;或者是:20世纪以来的历史既有破坏性的一面, 也有建设性的一面;等等。总之,提出的观点要一分为二,积极与消极并存。然 后,结合所学20世纪以来的历史史实进行论述,这一过程要注意全面看待人类历 史,不要仅以一个地区或者一种社会制度来代表整个人类,也要兼顾政治、经济 和思想文化各方面,要注意全面客观和公正合理,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即 可。最后,总结陈词,说明自己论证的合理性,或者升华、深化自己的观点,都 可以。
论述: 20世纪以来人类历史经历了毁灭性的打击,而且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20 世纪上半 叶两次世界大战造成了人口的大量死亡,使世界经济遭到重创,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 灾难和巨大的破坏。1929 年爆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经济萧条,大量人口失业 ,生活贫困;二战后,和平与发展仍受到各种因素的威胁,古巴导弹危机一度使人类 面临着核战争的毁灭性打击,一些局部的冲突造成了人道主义灾难,生态环境的破坏 以及传染病的流行也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发展。 20世纪以来的历史又是一个新生的世界。十月革命后苏俄建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 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新中国成立后逐步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道路,为人类文明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道路: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项四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解释【一】选择题(共2小题,每题2分,共4分)
1.杰出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以下历史人物与其事迹及作用搭配正确的选项是()
A.隋文帝——开凿大运河,沟通南北
B.玄奘——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文化
C.郑成功——七下西洋,加强中外交流
D.康熙帝——抗击沙俄,维护了主权
2.探究历史的因果关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以下历史事件或现象与结果之间因果联系对应正确的选项是()
A.«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古罗马赢得地中海霸权
B.玉米、甘薯等作物的种植不断推广——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D.第三次科技革命最突出的核心技术的应用——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
【二】填空题(5分)
3.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在冶炼、印染、器械制造等活动中获得最初步的自然知识和技术知识,并以口授方式保存这些经验性知识,是中国古代工匠一直以来保持的传统。

中国古代科学家主要就是由这样的工匠和受这样的工匠传统深刻影响的学者组成。

在〝见见闻闻〞〝博采众方〞的基础上,他们取得了辉煌的科技成就。

学者宋应星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天工开物»中许多科技知识,就是他走出书斋,经过直接地观察和研究,对生产、生活过程中得出的有效经验的总结。

在近代,手工工场的工匠对英国工业革命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英国工业革命兴起于棉纺织业,其中许多发明都出自一些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的工匠之手。

织工兼机械工凯伊发明了织布用的飞梭,使织布速度提高一倍;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能提高数倍效率的珍妮纺纱机。

手工工场内细致的劳动分工,每个人专门从事一种简单的机械工作,使工匠的劳动获得技术上和操作上的日益完善和熟练,这为他们发明和使用机器奠定了基础。

——据孙守春、关连芳、张淑芳«科技史概论»等整理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答〝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答〝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答〝C〞。

(5分)
(1)中国古代工匠从生产活动中获取最初步的自然知识和技术知识。

(2)«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飞梭及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大大提高了棉纺织业的生产效率。

(4)英国工业革命中工匠们将实践经验和科学理论紧密地结合起来。

(5)古代中国和近代英国工匠们的技术积累推动了科技的进步。

答案精解精析
1.D
2.D
3.答案(1)A(2)C(3)A(4)B(5)A
解析(1)由〝在冶炼、印染、器械制造等活动中获得最初步的自然知识和技术知识,并以口授方式保存这些经验性知识,是中国古代工匠一直以来保持的传统〞可知,〝中国古代工匠从生产活动中获取最初步的自然知识和技术知识〞的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

(2)«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表述材料没有涉及。

(3)由〝织工兼机械工凯伊发明了织布用的飞梭,使织布速度提高一倍;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能提高数倍效率的珍妮纺纱机〞可知,飞梭及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大大提高了棉纺织业的生产效率,所以该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

(4)由〝英国工业革命兴起于棉纺织业,其中许多发明都出自一些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的工匠之手〞可知,英国工业革命中工匠们将实践经验和科学理论紧密地结合起来,该表述违背了材料所表达的意思。

(5)由〝中国古代科学家主要就是由这样的工匠和受这样的工匠传统深刻影响的学者组成。

……他们取得了辉煌的科技成就〞〝手工工场的工匠对英国工业革命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可知,古代中国和近代英国工匠们的技术积累推动了科技的进步,该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