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进化(试题)
生物的进化经典试题及答案
![生物的进化经典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a7a9a7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99.png)
生物的进化经典试题及答案生物的进化是生物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它涉及到物种如何随时间变化和适应环境。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生物进化试题及答案,供学生和教师参考。
一、选择题1.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驱动力是:A. 环境变化B. 基因突变C. 物种竞争D. 人为选择答案: A. 环境变化2.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生物进化的证据?A. 化石记录B. 比较解剖学C. 分子生物学D. 物种灭绝答案: D. 物种灭绝3. 现代人类和黑猩猩的基因组有大约多少百分比的相似性?A. 50%B. 75%C. 98%D. 100%答案: C. 98%二、填空题1. 物种的进化过程可以通过________来追踪,这是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________来实现的。
答案:化石记录;形态特征2.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的自然选择理论,其核心是“适者生存”,即________。
答案:最适应环境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并繁衍后代三、简答题1. 简述自然选择的过程。
答案:自然选择的过程包括变异、遗传、过度繁殖和适者生存。
首先,生物个体之间存在遗传上的变异。
其次,这些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
然后,由于资源有限,生物必须竞争生存和繁殖的机会。
最后,那些更适应环境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从而使得有利的变异在种群中逐渐积累。
2. 描述现代综合进化理论的主要特点。
答案:现代综合进化理论是一个将遗传学、古生物学、生态学和地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整合的理论体系。
它认为生物进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基因流、基因漂变和物种形成等。
这个理论强调了基因变异在进化中的作用,以及自然选择在适应性进化中的重要性。
四、论述题1. 论述为什么说生物进化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答案:生物进化被认为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主要是因为一旦物种适应了特定的环境并发展出了特定的特征,这些特征就不太可能完全消失,即使环境条件发生变化。
此外,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复杂适应性特征,如复杂的器官和行为模式,通常不会简单地退化回到更原始的状态。
高中生物进化论考试试题
![高中生物进化论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ab4bbdcc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f2.png)
高中生物进化论考试试题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计20分)1. 关于生物进化的定义,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 生物进化是物种发生变异的过程。
B. 生物进化是物种逐渐改变其遗传特征的过程。
C. 生物进化是物种在短期内经历较大变化的过程。
D. 生物进化是指个体发生变异的过程。
2. 下列关于进化的驱动力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A. 进化的驱动力主要是自然选择。
B. 进化的驱动力主要是人为选择。
C. 进化的驱动力主要是基因突变。
D. 进化的驱动力主要是环境变化。
3. 关于自然选择理论,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 自然选择认为物种是不断进化演化的。
B. 自然选择认为适应度高的个体会更容易生存和繁殖。
C. 自然选择认为个体是不可逆的进化的产物。
D. 自然选择认为物种的变异是完全随机的。
4. 下列关于化石和化石记录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A. 化石只能保留生物的骨骼结构。
B. 化石记录是不完整的,无法准确地了解生物的进化历程。
C. 化石记录能够提供有关生物进化的重要信息。
D. 化石的年龄可以通过测定化石中的DNA得到。
5. 关于物种形成的过程,以下哪项说法是正确的?A. 物种从来不会发生分化和分裂。
B. 物种形成只能通过基因突变来实现。
C. 物种形成可以通过自然选择和隔离等因素来实现。
D. 物种形成只能在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下发生。
6. 下列关于人类进化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A. 人类是从直立人进化而来的。
B. 人类的进化过程与其他生物没有任何相似性。
C. 人类进化的重要标志是脑容量的增大。
D. 人类的进化仅仅发生在非洲大陆。
7. 关于进化树的描述,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 进化树能够准确地描绘出物种的演化历程。
B. 进化树是一种简单的演化图表,没有科学依据。
C. 进化树是通过比较物种的形态和遗传信息来构建的。
D. 进化树只能表示一个物种的进化情况。
8. 关于人工选择的应用,以下哪一项说法是正确的?A. 人工选择可以改变物种的遗传特征。
生物生物的进化试题答案及解析
![生物生物的进化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3b060d1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e5.png)
生物生物的进化试题答案及解析1.果蝇长翅(V)和残翅(v)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
假定某果蝇种群有20000只果蝇,其中残翅果蝇个体数量长期维持在4% ,若再向该种群中引入20000只纯合长翅果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关于纯合长翅果蝇引入前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引入前,v基因的频率为20%B.引入前,种群内纯合长翅果蝇有12800只C.引入后,种群内杂合长翅果蝇的比例为16%D.引入后,V基因的频率增加了50%【答案】D【解析】引入前,该种群内残翅果蝇个体数量长期维持在4%,说明该种群处于遗传平衡状态,v 基因的频率==20%,V基因的频率=1-20%=80%,A正确;引入前,VV个体占80%×80%=64%,即个体数为20000×64%=12800只,B正确;引入前,Vv个体占2×20%×80%=32%,引入后,Vv个体数不变,但总数增加一倍,故种群内杂合长翅果蝇的比例为32%÷2=16%,C正确;引入后,个体总数增加一倍,但v基因数未变,故v基因的频率=20%÷2=10%,V基因的频率=1-10%=90%,可见引入后V基因频率从80%增加到90%,增加了10%,D错误。
2.麦蜘蛛是小麦的害虫之一,它通过吸取麦株汁液,导致被害麦叶先呈白斑,后变黄,造成植株矮小,穗少粒轻,重则整株干枯死亡。
下图为农民对麦蜘蛛成灾的农田使用两种杀虫剂的实验结果曲线图,试分析:(1)从A点到B点,麦蜘蛛种群(选填“是”或“否”)有进化的行为。
图中曲线的上升与回落是通过麦蜘蛛与杀虫剂之间的来实现的。
(2)从B点到C点曲线上升的原因是。
在这个过程中,杀虫剂对麦蜘蛛的作用是(选填“定向”或“不定向”)的,其结果是导致麦蜘蛛的抗药性(选填“增强”或“减弱”)。
(3)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随使用用杀虫剂时间的延长,杀虫效果越来越差,要想达到灭虫效果,只有增加剂量,带来的危害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此请你提出一个消灭麦蜘蛛的较好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的进化》测试题(二)
![《生物的进化》测试题(二)](https://img.taocdn.com/s3/m/0201ca98cc22bcd127ff0c07.png)
《生物的进化》测试题(二)一、选择题:(15*3=45分)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下列哪种变异现象不属于此类突变的范畴( ) A .黄色――→⊗黄色、绿色 B .红眼果蝇中出现了白眼C .猫叫综合征D .无子西瓜2. 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 .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C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3. 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 .同一物种不同种群等位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C .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并最终导致生殖隔离D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4. 突变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对的,下列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 A .突变的利与害可因生物的不同生存环境而异B .突变的利与害可因人类的需求不同而异C .突变对某些生物生存有害,但对生物进化有利D .有利的变异对生物生存有利,对生物进化也有利5. 有关种群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B .只有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C .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D .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基因频率的改变6. 在北极的一个山脉中,原始的狼已经形成在体格和生活习性上不同的变种,其中一种狼的体重较轻、四肢发达而灵活,以猎鹿为主;另一种狼体重较重,足短而力强,常常攻击羊群。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狼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 .在生存斗争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C .原始狼群由于食物来源不同,通过自然选择进化成不同的类型D.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7.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②种群是进化的单位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②④⑤⑥⑦ B.②③④⑥C.①②⑤⑥ D.①②③⑤⑦8. 某自花传粉植物种群中,亲代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亲代A 的基因频率和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 )A.55%和32.5% B.55%和42.5%C.45%和42.5% D.45%和32.5%9.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10. 20世纪初,荷兰遗传学家研究了一种月见草的遗传,发现一株月见草的染色体数目增加了一倍,由原来的24条(2n)变成了48条(4n),成了四倍体植株。
生物进化理论经典试题(含答案)
![生物进化理论经典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b65bdd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6c.png)
生物进化理论经典试题(含答案)1. 什么是生物进化理论?答案:生物进化理论是指生物在长时间的演化过程中,由于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作用,逐渐发展和进化的理论。
它解释了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演化。
2. 什么是适者生存原理?答案:适者生存原理是指自然界中,适应环境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
这导致了适应性特征的积累和物种的进化。
3. 描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
答案: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认为,物种中的个体存在遗传变异,这些变异可以使某些个体对环境更具适应性,从而更有生存和繁殖的机会。
适应性较差的个体则相对较少繁殖,这导致适应性较好的特征逐渐在种群中累积,物种逐渐进化和改变。
4. 什么是突变?答案:突变是指在遗传物质(如基因或染色体)中发生的变异。
突变可以导致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是进化的基础。
5. 什么是遗传漂变?答案:遗传漂变是指由于随机事件(如自然灾害或种群迁移等)导致的种群基因频率的随机变化。
遗传漂变可以在较小的种群中特别显著,并且可能导致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6. 描述壮大效应的概念。
答案:壮大效应是指在较小的种群中,由于基因频率的随机变化和遗传漂变的影响,某些个体可能比大种群中的个体更有利于生存和繁殖。
这可能导致小种群中的某些特征在未来的种群中更为突出。
7. 什么是共生关系?答案:共生关系是指两个或多个物种彼此之间互利共存的关系。
共生关系可以是互惠的,其中各方从中获益;也可以是互惠性减少的,其中一方对另一方造成伤害,但伤害的程度受到限制。
以上是生物进化理论经典试题及其答案,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生物进化测试题及答案
![生物进化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3a6d49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41.png)
生物进化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驱动力是什么?A. 环境的适应性B. 基因突变C. 人为选择D. 物种之间的竞争答案:A2. 以下哪个不是生物进化的证据?A. 化石记录B. 比较解剖学C. 分子生物学D. 神话传说答案:D3. 现代人类与黑猩猩的基因相似度大约是多少?A. 50%B. 75%C. 95%D. 99%答案:C二、填空题1. 达尔文的进化论中,____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物种多样性2. 物种形成过程中,地理隔离是导致____的原因之一。
答案:生殖隔离3. 根据现代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____。
答案:种群三、简答题1. 简述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
答案: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是:在自然条件下,生物个体之间存在遗传差异,这些差异会影响个体的生存和繁殖能力。
环境会对这些差异进行选择,适应环境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并繁衍后代,而不适应的个体则可能被淘汰。
随着时间的推移,适应性强的特征会在种群中逐渐积累,导致物种的进化。
2. 什么是物种形成的过程?答案:物种形成的过程通常包括地理隔离、生殖隔离和基因流的阻断。
地理隔离导致不同种群的生物个体无法进行交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种群可能会发展出不同的遗传特征。
当这些差异足够大时,即使种群重新接触,它们也可能无法成功交配或产生可育后代,这时就形成了新的物种。
四、论述题1. 论述进化论对现代生物学研究的影响。
答案:进化论对现代生物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为理解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
其次,进化论是现代遗传学、生态学、行为学等学科的基础。
此外,进化论还促进了对生物适应性、物种形成和生物地理分布等研究的深入。
在医学领域,进化论的原理也被用来研究病原体的抗药性问题以及疾病的进化机制。
结束语:通过本测试题,我们对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证据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生物进化是一个复杂而持续的过程,它不仅塑造了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生命现象的重要视角。
生物生物的进化试题答案及解析
![生物生物的进化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6e1b111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e5.png)
生物生物的进化试题答案及解析1.如图所示为种群与物种的关系图解,关于它们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物种可以有很多种群,这些种群间只是因为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B.若物种2是由物种1形成的,则物种2不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C.物种1形成物种2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D.若种群1和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答案】BC【解析】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只是因为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若没有地理隔离,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仍可完成基因交流,A正确;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达到生殖隔离,则进化为不同的物种,故物种2与物种1相比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由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常见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生殖隔离,C错误;判断是否进化的标准是看基因频率是否发生改变,D正确。
2.下列关于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染色体结构变异必然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的变化B.一般来说,种群内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C.种群内个体之间的差异越大,种群越容易遭环境的淘汰D.金鱼能与野生鲫鱼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说明二者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答案】D【解析】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其中倒位能够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数目并不改变,故A错误;自然选择决定了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故频率高的基因并不一定适应环境,尤其是当环境发生改变时,故B错误种群内个体之间的差异越大,适应能力超强,越不容易遭环境的淘汰,C错误;在自然条件下能够相互交配,并能够产生可育的后代,就是同种生物,故D正确。
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C.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答案】D【解析】A正确,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2019必修2试题4.1生物进化理论_1
![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2019必修2试题4.1生物进化理论_1](https://img.taocdn.com/s3/m/86085f4b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6e.png)
第四章生物的进化第一节生物进化理论1.以下是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评价,其中正确的是()A.能科学的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B.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已深入到基因水平C.可以很好的解释物种大爆发D.可以科学的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答案】A【详解】A、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但不能解释遗传与变异的本质且对进化的解释仅限于个体水平,A正确;B、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在个体水平,B错误;C、自然选择学说中生物进化是长期渐变的结果,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C错误;D、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D错误。
2.关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认为生物通过变异适应环境B.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环境的作用可以引起不定向的变异C.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变异后就能适应环境D.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认为不定向的变异是由动物的意愿决定的【答案】A【详解】A、环境变化直接导致变异的发生以适应新的环境属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A正确;B、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进化是环境选择的结果,环境发挥选择作用,B错误;C、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适应环境的变异是有利变异,不适应环境的变异是有害变异,并不是变异就能适应环境,C错误;D、拉马克认为动物的变异是由于用进废退,没有说变异是不定向的,D错误。
3.中美洲东海岸与西海岸分布着两种形态差异明显的海龟。
经DNA检测,发现它们曾经是同一物种,火山爆发导致中美洲形成后,它们被分隔成两个地区的不同种群,现已进化成两个不同物种。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两种海龟的基因库存在明显差异D.东西海岸的不同环境影响海龟进化的方向【答案】B【详解】A、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A正确;B、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地理隔离不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如多倍体物种形成时不需要地理隔离,B错误;C、两种海龟属于不同物种,不同物种的基因库存在明显差异,C正确;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东西海岸的不同环境影响海龟进化的方向,D正确。
生物进化试题及答案
![生物进化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479f40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14.png)
生物进化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物进化的证据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化石记录B. 比较解剖学C. 分子生物学D. 神话传说答案:D2.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的核心是什么?A. 适者生存B. 物种不变C. 随机变异D. 环境决定答案:A3. 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进化的驱动力?A. 自然选择B. 基因突变C. 基因重组D. 人工选择答案:D4. 物种形成的基本单位是什么?A. 个体B. 种群C. 生态系统D. 物种答案:B5. 以下哪一项不是生物进化的证据?A. 化石记录B. 胚胎学C. 比较解剖学D. 神话故事答案:D6.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什么?A. 个体B. 种群C. 基因D. 物种答案:B7. 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进化的证据?A. 化石记录B. 同源器官C. 比较胚胎学D. 人类起源答案:D8.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中,不适应环境的个体会怎样?A. 被自然选择淘汰B. 被人工选择淘汰C. 被其他个体淘汰D. 自然死亡答案:A9. 生物进化的分子基础是什么?A. 基因突变B. 染色体变异C. DNA复制D. 蛋白质合成答案:A10. 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进化的证据?A. 化石记录B. 比较解剖学C. 分子生物学D. 宗教信仰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生物进化的证据包括以下哪些?A. 化石记录B. 比较解剖学C. 分子生物学D. 神话传说答案:ABC12. 影响生物进化的因素包括以下哪些?A. 自然选择B. 基因突变C. 基因重组D. 人工选择答案:ABCD13. 物种形成的过程包括以下哪些?A. 地理隔离B. 生殖隔离C. 基因突变D. 人工选择答案:ABC14. 生物进化的分子基础包括以下哪些?A. 基因突变B. 染色体变异C. DNA复制D. 蛋白质合成答案:A15. 生物进化的证据不包括以下哪些?A. 化石记录B. 比较解剖学C. 分子生物学D. 神话故事答案: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生物进化是一个缓慢且连续的过程。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经典知识题库(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经典知识题库(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5778d4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c7.png)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经典知识题库单选题1、若果蝇种群中,X B的基因频率为90%,X b的基因频率为10%,雌雄果蝇数相等,理论上X b X b、X b Y的基因型比例依次为()A.1%、2%B.0 .5%、5%C.10%、10%D.5%、0 .5%答案:B分析:基因频率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例。
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雌果蝇中X b X b的比例为10%×10%=1%,雄果蝇中X b Y的比例为10%,在果蝇种群中,X b X b的比例为1%×1/2=0 .5%,X b Y的比例为10%×1/2=5%。
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图中甲、乙两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各有一条发生变异(字母表示基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个体甲的变异对表型无影响B.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C.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D.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表型无异常答案:B个体甲的变异属于缺失,会影响表现型,A错误;个体乙发生的变异是倒位,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呈“十字型”,B正确;含缺失染色体的配子一般是败育的,故其后代一般不会发生性状分离,C错误;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但发生倒位,可能导致表型异常,D错误。
3、过度繁殖是生物的一种能力,即可以产生大量后代的能力。
如果条件适宜,产生的大量后代会占满整个地球。
下列关于过度繁殖的叙述错误的是()A.繁殖能力强的生物才具有过度繁殖能力B.繁殖能力的强弱与生物的遗传因素有关C.生物繁殖较慢与环境因素有关D.过度繁殖有利于物种的延续答案:A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AD、达尔文认为过度繁殖有利于物种的延续,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即过度繁殖,A错误,D正确;B、繁殖能力的强弱与生物的遗传因素有关,一般繁殖能力强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存活并产生后代,B正确;C、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生物繁殖较慢与环境因素有关,C正确。
生物进化理论测试题
![生物进化理论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b578436d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64.png)
生物进化理论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60 分)1、下列哪项不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A 过度繁殖B 生存斗争C 遗传和变异D 用进废退2、按照达尔文的进化学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生活在地穴水井中的盲螈,因长期不用眼睛而失去视觉B 食蚁兽的长舌是因为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反复伸长所致C 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进行选择,结果发展了自己的特征D 春小麦连年冬种可以变成冬小麦,这是环境影响的结果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A 个体B 种群C 群落D 生态系统4、生物进化的实质是()A 基因突变B 自然选择C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 地理隔离5、某植物种群中,AA 个体占 16%,aa 个体占 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 AA 个体百分比、A 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 个体百分比、A 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A 增大,不变;不变,不变B 不变,增大;增大,不变C 不变,不变;增大,不变D 不变,不变;不变,增大6、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 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C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 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7、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同一物种的个体可以组成一个或多个种群B 新物种形成意味着生物能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C 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D 新物种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8、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B 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 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D 丝兰蛾细长的吸管式口器与丝兰的细长花矩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9、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用现代进化理论解释错误的是()A 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导致原始地雀物种形成现在的地雀物种B 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很快进化形成不同的物种C 这些地雀原先属于同一雀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在不同的群岛,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D 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10、某小岛上原有果蝇 20000 只,其中基因型 MM、Mm 和 mm 的果蝇分别占 15%、55%和 30%。
高一生物生物的进化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生物的进化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63b3316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78.png)
高一生物生物的进化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变异是定向的,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B.自然选择不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C.变异的利与害是由生物生存的环境决定的D.自然选择是生物对自身的选择【答案】C【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A错。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B错。
在不同的环境中,变异的利与害是不同的,C对。
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D错。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的变异和进化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能力。
2.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的层次内容有:( )①物种多样性②种群多样性③生态系统多样性④基因多样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的能力。
3.有一个随机交配的种群,在没有迁移等条件下,两年内该种群的基因型频率的变化如表所示,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在这两年中,与这对基因有关的推断,正确的是()B.该种群没有表现出生物的进化C.该种群的生活环境有较大的变化D.该种群将较容易发生基因突变【答案】B【解析】通过计算该种群第一年A的基因频率为:30%+1/2×40%=50%,第二年,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25%+1/2×50%=50%,即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生物没有进化,故A错误,B正确;由于生物没有进化,该地应该没有发生较大的环境变化,没有突变,故C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4.已知苯丙酮尿症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据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大约为1/10 000,请问在人群中该苯丙酮尿症隐性致病基因(a)基因的频率以及携带此隐性基因的携带者(Aa)基因型频率分别是()A.1%和0.99%B.1%和1.98%C.1%和3.96%D.1%和0.198%【答案】B【解析】由题干中“苯丙酮尿症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和“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大约为1/10000”,可知 aa 的频率为1/10000,计算得 a 的频率为1/100。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专项训练(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专项训练(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efdd8f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d5.png)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专项训练单选题1、我国家猪品种曾有数百种,但近年来由于人工选择及规模化养殖,家猪养殖市场几乎被“杜咯克”“大约克”等少数几个外国品种或外国品种与本地家猪的杂交品种所占据,本地纯种家猪几乎灭绝。
此现象引起了政府和育种专家的高度重视,一些地方纯种“名猪”被列为国家级畜禽资源保护名录。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不同地区的家猪在种群基因库方面存在差异B.家猪品种的大量减少会导致物种的多样性发生改变C.外国家猪品种和我国家猪品种存在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D.人工选择能够改变家猪变异的方向和基因频率改变的速度答案:A分析:物种,简称“种”,是生物分类学研究的基本单元与核心。
它是一群可以交配并繁衍后代的个体,但与其它生物却不能交配,不能性交或交配后产生的杂种不能再繁衍。
A、世界不同地区的家猪因生存环境、人工选择等因素导致其在种群基因库方面存在差异,A正确;B、由题意可知,不同家猪品种属于同一物种,在进化过程中会导致基因的多样性发生改变,B错误;C、外国家猪品种和我国家猪品种存在地理隔离,不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D、人工选择不能改变家猪变异的方向,家猪变异是不定向的,D错误。
故选A。
2、三倍体牡蛎(3n=30)肉鲜味美,其培育的过程是使二倍体牡蛎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的次级卵母细胞不能分裂,然后让该细胞与二倍体牡蛎的精子结合获得三倍体牡蛎。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三倍体牡蛎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形成15个四分体B.三倍体牡蛎的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变化且该变化决定其进化的方向C.三倍体牡蛎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能观察到60条染色体D.三倍体牡蛎与二倍体牡蛎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两个物种答案:C分析:二倍体牡蛎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卵母细胞不能分裂,其细胞中染色体数量与体细胞相同,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精子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然后让该细胞与二倍体牡蛎的精子结合可获得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三倍体牡蛎。
初三生物生物的进化试题
![初三生物生物的进化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3712b502941ea76e59fa04e0.png)
初三生物生物的进化试题1.在动物进化历程中,最先从水中登陆的脊椎动物是A.鸟类B.两栖动物C.爬行动物D.哺乳动物【答案】B【解析】【考点】生物进化的历程.分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历程.地球上的动物是由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进化的.解答:解:如图生命树可见,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有时生活在陆地上,有时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皮肤辅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大多生活在地上.动物进化历程中,最先从水中登陆的脊椎动物是两栖动物故选:B点评:两栖动物的出现代表了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期.既有适应陆地生活的新的性状,又有从鱼类祖先继承下来的适应水生生活的性状.2.在植物进化过程中,从原始藻类植物进化到原始种子植物,体现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①由简单到复杂②由低等到高等③由自养到异养④由水生到陆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C【解析】略3.蕨类植物只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其主要原因是离不开水。
用达尔文进化观点解释,青蛙等动物的体色常与环境极为相似的原因是的结果。
【答案】受精作用(1分)自然选择(1分)【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和自然选择的知识,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蕨类植物的受精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湿处,青蛙的体色是与环境相适应的,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界把与环境相适应的体色的青蛙选择保留下来,并通过遗传和变异逐代积累和稳定此性状。
4.关于生物进化原因的解释,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学说。
【答案】自然选择【解析】【考点】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 年发表的惊世骇俗的宏篇巨著《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学说、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被革命导师恩格斯誉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解答:解: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阐明了生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1871年,他又出版《人类的起源与性的选择》一书,列举许多证据说明人类是由已经灭绝的古猿演化而来的;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目前被人们普遍接受的生物进化学说.故答案为:自然选择点评:拉马克是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地提出进化理论的学者;但是他所提出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却缺少科学证据的支持;他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物种的改变,实际上,环境的变化如果未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就不会使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5.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由水生到。
2023年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各省市试题选编生物的进化
![2023年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各省市试题选编生物的进化](https://img.taocdn.com/s3/m/62670a0f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0a.png)
第七章生物的进化一、单项选择题1.(湖南99预赛)若要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生命进化的第二阶段,应选取的实验材料是①海水②NH3、CH4③核苷酸④氨基酸⑤蛋白质⑥核酸⑦粘土A ①②③④⑦B ①⑤⑥C ②③④D ①②⑤⑥⑦2.(湖南97预赛;江苏98)原始生命必需具有的两个基本特性是①生长发育②应激性③新陈代谢④遗传变异⑤细胞结构⑥可以繁殖A ③⑥B ②④C ③⑤D ①⑤3.(广西97;湖南97预赛;江苏98,99)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第二阶段形成的物质是A NH3、CH4B 嘌呤、嘧啶C 单糖、核苷酸D 原始的蛋白质、核酸4.(新疆99)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论”已为广大学者所认同,这一假说与“自然发生论”有一点是相同的,这个相同点是A 生命都是从非生命物质中忽然产生的B 生命都是从非生命物质产生的C 生命所在目前条件下从非生命物质产生D 生命发生是与宇宙中某些星球的生物相关5.(湖南98预赛)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进程中,原始界膜的出现发生在A 第一阶段B 第二阶段C 第三阶段D 第四阶段6.(湖南97复赛;陕西99)据研究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代大气的成分大不相同,在完毕原始大气向现代大气的演变过程中。
起决定作用的是A 自养型细菌B 异养型细菌C 蓝藻D 绿藻7.(河南97预赛;陕西99)与原始生命的结构组成相似的细胞内容物是A 核仁B 线粒体C 核糖体D 病毒T8.(广西98)生化分析得知,人体体液中的Na+、K+、Ca2+、Mg2+、Cl-等无机盐离子的比例跟海水相应比例接近,这个事实证明A 人类也适应海洋生活B 人类起源于海洋C 原始人靠饮海水生活D 原始海洋是生命起源的场合9.(湖北99)原始地球的大气作为生命起源的原料条件,它的成分中没有A 红元素B 氧元素C 游离态氮D 游离态氧10.(江苏99;安徽97)地球上生命起源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是A 氨基酸、核苷酸等有机小分子的形成B 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生命大分子的形成C 具有原始界膜的多分子体系的形成D 由多分子体系进化为原始生命11.(湖南99预赛)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有关生物类型出现顺序的几种猜测中,最有也许的是A 厌氧自养、厌氧异养、需氧异养B 厌氧异养、需氧异养、光能合成自养C 需氧异养、厌氧异养、需氧自养D 厌氧异养、光能合成自养、需氧异养12.(新疆99)“团聚体”“微球体”相称于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中的A 有机小分子物质B 有机高分子物质C 多分子体系D 原始生命13.(湖北98)年,我国科学工作者人工合成的结晶中胰岛素是一种A 1956,15个氨基酸的蛋白质B 1965,5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C 1981,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D 1953,5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14.(浙江98)科学家发现种子蕨用种子繁殖,但没有花,说明种子蕨是A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之间的过渡类型B 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之间的过渡类型C 藻类植物和被子植物之间的过渡类型D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之间的过渡类型15.(陕西99;湖南98复赛)下列关于环境与进化的叙述,对的的是A 环境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 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往往形成不同的生物类型C 环境对进化的作用重要是对变异定向选择和积累作用D 环境的变化与生物的进化是互相影响的16.(湖南98预赛)有关进化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多种生物有强大繁殖力B 生存斗争导致多数个体死亡,少数生存C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 生存斗争是通过遗传和变异实现的17.(广西98)经常遭到暴风袭击的岛屿,这里的昆虫大部分无翅,部分翅很发达,两者都适应本地环境,这一事实说明A 适应是相对的B 变异是定向的C 变异是不定向的D 两种变异,都是环境变化引起的18.(山东99决赛)生物进化最可靠的证据是A 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里按一定顺序出现B 哺乳动物在胚胎发育初期非常相似C 脊椎动物具有同源器官D 生物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19.(广东98预赛)在下列四项有关马的进化论述中挑出不适合的一项A 在始祖马向真马的进化过程中,体型变大,趾数减少,臼齿由低冠变高冠B 在始祖马向真马的进化过程中,体型增高,中处加强,侧趾退化,齿面加大、复杂化C 在始祖马向真马的进化过程中,由森林生活转向草原及高原生活D 在始祖马向真马的进化过程中,为更适合于在广阔的草原上奔跑,逃避肉食动物,它们逐渐使中趾发达成为惟一着地趾20.(陕西98)现代乌贼和章鱼的祖先是A 腕足动物B 三叶虫C 鹦鹉螺D 广翼类21.(山东99决赛)1只雌蛙能产4000粒、5000粒卵,卵受精后只有局限性10%的能发育成为成体,按照达尔文观点解释导致这种现象的重要因素是A 过度繁殖B 生存斗争C 适者生存D 遗传和变异22.(江西98)下列有关植物进化的历程中,对的的是A 原始绿藻→裸蕨→苔藓→种子蕨→种子植物B 藻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C 原始绿藻→裸蕨类→蕨类→种子蕨→种子植物D 藻类→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23.(浙江99)下列哪种行为不能用亲缘选择理论来解释A 兵蚁保卫蚁王的行为B 挪威旅鼠的自杀行为C 鸟类的报警行为D 雄虻的骗婚行为24.(湖南97预赛;江苏98)人体内残留了哺乳动物内相称发达的阑尾,这可作为生物进化中哪一方面的证据A 古生物的证据B 比较解剖学的证据C 胚胎学的证据D 生物遗传方面的证据25.(湖北99)恐龙类动物是中生代时期最繁盛的一类大型爬行动物,但是到白至纪末期尽末于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的进化》测试题A卷(基础篇)(满分:50分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0分)1.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4%,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2%,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
请你估计:这个种群自交一代之后,种群中基因A和基因a的频率分别是多少A.60%、40%B.36%、64%C.57%、43%D.24%、72%2.1937年,有人把原产于丹麦和德国的白三叶草移植到气候比较寒冷的瑞典栽培,最初白三叶草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
人们针对这一事实做出以下叙述,符合达尔文进化理论的是A.这是白三叶草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B.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在适应环境过程中白三叶草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D.若干年后的白三叶草与原来的种群产生了生殖隔离3.据新华社台北2004年9月30日报道,由于滥用抗生素,一种无药可治的超强细菌“全抗药性鲍氏不动杆菌”(简称PDRAB菌)在台湾出现并蔓延,其感染死亡率高达60%。
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是PDRAB菌不断变异的主要原因B.PDRAB菌的超强抗药性是该细菌逐代对各种抗生素识别能力提高的结果C.由于滥用抗生素导致PDRAB菌产生抗药性的基因突变D病菌中原来就有抗药性强可抗药性弱的个体,在使用抗菌素过程中淘汰了抗药性弱的个体4.下列关于自然界中物种形成的有关因素,不正确的是A.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物种形成的内因B.自然选择是物种形成的外因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D.物种的形成有的不需要经过隔离5.下图表示使用诱变剂后青霉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b、c、d表示变异类型,写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a变为b、c、d体现了变异的多方向性B.诱变剂增多了青霉菌的变异方向,加快了变异频率C.b是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D.青霉菌在诱变剂作用下发生的变异可能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6.关于基因频率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基因频率是指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B.基因频率越大,突变率越高C.突变和基因重组都会造成基因频率的改变D.自然选择会使原来同一种群的基因频率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7.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对所有的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8.埃及斑蚊是传播登革热病毒的媒介之一。
有一地区在密集喷洒杀虫剂后,此蚊种群量减少了99%,但是一年后,该种群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此时再度喷洒相同量的杀虫剂后,仅杀死了40%的斑蚊。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杀虫剂导致斑蚊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基因B.斑蚊体内积累的杀虫剂增加了自身的抗药性C.原来的斑蚊种群中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D.原来的斑蚊种群没有基因突变9.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发现的多种地雀,原先属于同一个物种,它们形成的过程是A.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物种形成B.地理隔离→突变和基因重组→生殖隔离→物种形成C.地理隔离→生殖隔离→自然选择→物种形成D.地理隔离→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生殖隔离→物种形成10.据统计,在美国东部棉尾兔有8种,而西部多山地区则有23种。
在棉尾兔的物种形成过程中,下列哪一种因素可能起到最重要的作用A.变异B.遗传C.地理隔离D.生殖隔离二、非选择题(共20分)11.(12分)在一个海岛上,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w),有的脚趾是分趾(WW、Ww),连趾便于划水,游泳能力强,分趾则游泳能力较弱。
若开始时,连趾和分趾的基因频率各为0.5,当海龟数量增加到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容易从海水中得到食物,分趾的海龟则不易获得食物而饿死,若干万年后,基因频率变化成W为0.2,w为0.8。
请问:(1)该种群中所有海龟所含的基因称为该种群的。
基因频率变化后,从理论上计算,海龟种群中连趾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分趾的海龟中杂合子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
(2)导致海龟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发生了生物进化?请简述理由。
(4)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产生了新的物种?请简述理由。
12.(8分)下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据图回答:(1)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两个外部因素是、。
(2)甲岛上的B物种迁到乙岛后,不与C物种进化无同一物种的原因是。
(3)迁到乙岛的B物种进化为D物种的原因是。
B卷(提高篇)(满分:50分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0分)1.在自然状态下绝大多数小麦是绿色的,也偶尔发现有白化苗。
譬如白化苗在自然状态下出现的概率是0.01%,则理论上小麦杂合子在群体中出现的概率约为A.1/4B.1/100C.1/50D.9/502.1950年,为除去对农作物构成重大危害的兔,澳洲使用了能引起兔致命的病毒。
下图是6年间对兔的死亡率和病毒的毒性变化进行调查的结果。
生物学家从结果中得知一个事实,即兔因发生遗传性的变异而对病毒产生了抗性;病毒也因遗传性的变异而毒性减小。
以此为依据而得出如下结论:在较短时间内,兔和病毒已经协同进化了。
关于兔和病毒进化的说明中,正确的原因是A.隔离、自然选择B.隔离、突变C.自然选择、定向变异D.自然选择、突变3.如果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基因型Aa的比例为50%,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
已知基因型aa的个体失去求偶和繁殖的能力,则随机交配一代后,基因型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A.1/16B.1/9C.1/8D.1/44.某种群产生一个突变基因G,其基因频率在种群中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G的等位基因在自然选择中被逐渐淘汰B.G纯合子的存活率可能高于杂合子C.G纯合子的出生率不一定高于杂合子D.该种群基因库中G频率的变化表示新物种已产生5.在北部的一个山脉中,原始的狼已经形成在体格和生活习性上不同的变种,其中一种狼的体重较轻,四肢发达而灵活,以猎鹿为主;另一种狼体重较重,足短而力强,常常攻击羊群。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狼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在生存斗争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C.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D.原始狼群由于食物来源不同,通过自然选择进化成不同的类型6.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下列变异现象不属于此类变异范畴的是A.无子西瓜B.白眼果蝇种群中出现了红眼C.21三体综合症D.无子番茄7.下列对“基因突变频率很低,并且一般是有害的,但却可以作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对,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它为定向的自然选择奠定了基础B.对,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C.不对,因为基因突变不利于个体繁殖,易纯种D.不对,因为基因突变易导致个体死亡,不会产生进化8.果蝇有104对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率是10-5。
一个中等数量的种群(108)出现的突变数是2×104×10-5×108=2×107,这说明A.突变是有害的B.突变为生物进化产生原材料C.每个基因的突变频率很多D.突变的有害有利不是绝对的9.下表是某种群基因库中等位基因B、b自1900年至1970年间遗传学测量数据。
下列有关该表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19001910192019301940195019601970B基因的基因频率0.990.810.640.490.360.250.160.10b基因的基因频率0.010.190.360.510.640.750.840.90A.该种群中由B控制性状的个体不易生存B.1900年该种群中杂合体比例为0.99%C.环境对生物的选择是通过改变基因频率实现的D.基因型为bb的个体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10.下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点可以证明害虫种群中本身就存在具有抗药性的个体B.害虫对农药毒性具有适应性是抗药性产生的根本原因C.从开始施用农药起,害虫的抗药性先减小后增加D.A→B的变化可以通过生存斗争实现,B→C是逐渐积累的结果二、非选择题(共20分)11.(5分)根据分类学的记载,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约200多万种,但是每年都有新物种被发现。
近年来在深海中3000米的深海热泉孔周围,发现了以前没有记载的生物。
这就说明,生物界的物种还有待人们去继续发现。
请根据以上材料分析:(1)从分子水平看,生物的性状具有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是。
(2)从遗传水平看,生物新性状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的结果,而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后代的不同表现型主要是由于的结果。
(3)从进化角度看,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主要是由于。
12.(11分)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据资料显示,果蝇约有104对基因,现有一黑腹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107个个体,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经观察,该种群中果蝇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是突变过程中产生的,通过有性生殖中的而产生的,使种群中产生了大量的可遗传的,其产生的方向是,其来源包括、、。
它们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
(2)假定种群中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那么在该种群中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
(3)已知果蝇白眼(b)为隐性基因,在该种群中每2500只果蝇中才有一只白眼果蝇,那么白眼(b)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13.(4分)研究人员对两个不同品种的蚊子A、B对杀虫剂malathion和dieldrin的抗性进行研究。
将蚊子每种分为两组,每组10000只。
五月,对蚊子喷洒杀虫剂,一组喷洒malathion,另一组喷洒dieldrin。
第一次喷洒后,记录存活的蚊子数。
让生存下来的蚊子繁殖,接下来的三个月内,新后代继续繁殖,每个月的第一天进行喷洒,其存活数见下表:种类杀虫剂第一次喷洒前蚊子数存活数五月六月七月八月A malathion100003112916454055 dieldrin100007833919823106Bmalathion10000285612071744dieldrin10000307113212388(1)从表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2)下图哪一个曲线最能代表喷洒杀虫剂后A蚊子从五月到八月种群数量的变化。
(字符数4289,可用于高二第33期)参考答案:A卷(基础篇)一、选择题1.A;2.B;3.D;4.D;5.A;6.B;7.B;8.C;9.D;10.C二、非选择题11.(1)基因库64%32%(提示:2×0.2×0.8)(2)自然选择导致海龟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变化(3)发生了进化,因为只要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就是在进化(4)没有产生新的物种,只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并没有产生生殖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