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红外光谱法

合集下载

仪器分析3—红外吸收光谱法

仪器分析3—红外吸收光谱法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样品池
红外光源
摆动的 凹面镜
迈克尔逊 干扰仪
参比池
摆动的 凹面镜
检测器 干涉图谱 计算机 解析 还原
M1 II
同步摆动
I M2
红外谱图
BS
D
仪器组成
第五节 红外光谱法应用
红外光谱法由于操作简单,分析速度 快,样品用量少,不破坏样品,特征性 强等优点,在有机定性分析中应用广泛。 利用红外光谱可对化合物进行鉴定或结 构测定。 但由于吸收较复杂,在定量分析方面 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第四章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IR)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第一节
红外光谱基本知识
1、红外线波长范围: 光学光谱区域:10nm ~1000μm; 其中:10nm ~400nm为紫外光区 400nm ~760nm为可见光区, 760nm ~ 1000μm为红外光区。 为表示方便,红外光不用nm(纳米) 而用微米( μm)表示其波长。
由原理图可见,红外分光光度计也主要 由光源、样品吸收池、单色器、检测器、 记录仪等部件构成。 1、光源:能斯特灯或硅碳棒
红外光谱仪中所用的光源通常是一种惰性固体,用 电加热使之发射高强度的连续红外辐射。 常用的是Nernst灯或硅碳棒。 Nernst灯是用氧化锆、氧化钇和氧化钍烧结而成的 中空棒和实心棒。工作温度约为1700℃,在此高温下导 电并发射红外线。但在室温下是非导体,因此,在工作 之前要预热。它的特点是发射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稳 定性较好。 硅碳棒是由碳化硅烧结而成,工作温度在1200-1500℃ 左右。
ε>100 非常强峰(vs) 20<ε<100 强 峰(s) 10<ε<20 中强峰(m) 1<ε<10 弱 峰(w)

仪器分析-红外吸收光谱法

仪器分析-红外吸收光谱法

第 6 章红外吸收光谱法6.1 内容提要6.1.1 基本概念红外吸收光谱——当用红外光照射物质时,物质分子的偶极矩发生变化而吸收红外光光能,有振动能级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同时伴随着转动能级跃迁),产生的透射率随着波长而变化的曲线。

红外吸收光谱法——利用红外分光光度计测量物质对红外光的吸收及所产生的红外光谱对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称为红外吸收光谱法。

振动跃迁——分子中原子的位置发生相对运动的现象叫做分子振动。

不对称分子振动会引起分子偶极矩的变化,形成量子化的振动能级。

分子吸收红外光从振动能级基态到激发态的变化叫做振动跃迁。

转动跃迁——不对称的极性分子围绕其质量中心转动时,引起周期性的偶极矩变化,形成量子化的转动能级。

分子吸收辐射能(远红外光)从转动能级基态到激发态的变化叫做转动跃迁。

伸缩振动——原子沿化学键的轴线方向的伸展和收缩的振动。

弯曲振动——原子沿化学键轴线的垂直方向的振动,又称变形振动,这是键长不变,键角发生变化的振动。

红外活性振动——凡能产生红外吸收的振动,称为红外活性振动,不能产生红外吸收的振动则称为红外非活性振动。

诱导效应——当基团旁边连有电负性不同的原子或基团时,通过静电诱导作用会引起分子中电子云密度变化,从而引起键的力常熟的变化,使基团频率产生位移的现象。

共轭效应——分子中形成大键使共轭体系中的电子云密度平均化,双键力常数减小,使基团的吸收频率向低波数方向移动的现象。

氢键效应——氢键使参与形成氢键的原化学键力常数降低,吸收频率将向低波数方向移动的现象。

溶剂效应——由于溶剂(极性)影响,使得吸收频率产生位移现象。

基团频率——通常将基团由振动基态跃迁到第一振动激发态所产生的红外吸收频率称为基团频率,光谱上出现的相应的吸收峰称为基频吸收峰,简称基频峰。

振动偶合一一两个相邻基团的振动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振动偶合。

基团频率区一一红外吸收光谱中能反映和表征官能团(基团)存在的区域。

《仪器分析》--红外吸收光谱法习题集及答案

《仪器分析》--红外吸收光谱法习题集及答案

六、红外吸收光谱法(193题)一、选择题( 共61题)1. 2 分(1009)在红外光谱分析中,用 KBr制作为试样池,这是因为: ( )(1) KBr 晶体在 4000~400cm-1范围内不会散射红外光(2) KBr 在 4000~400 cm-1范围内有良好的红外光吸收特性(3) KBr 在 4000~400 cm-1范围内无红外光吸收(4) 在 4000~400 cm-1范围内,KBr 对红外无反射2. 2 分(1022)下面给出的是某物质的红外光谱(如图),已知可能为结构Ⅰ、Ⅱ或Ⅲ,试问哪一结构与光谱是一致的?为什么? ( )3. 2 分(1023)下面给出某物质的部分红外光谱(如图),已知结构Ⅰ、Ⅱ或Ⅲ,试问哪一结构与光谱是一致的,为什么?4. 2 分(1068)一化合物出现下面的红外吸收谱图,可能具有结构Ⅰ、Ⅱ、Ⅲ或Ⅳ,哪一结构与光谱最近于一致?5. 2 分(1072)1072羰基化合物中,C = O 伸缩振动频率出现最低者为 ( )(1) I (2) II (3) III (4) IV6. 2 分(1075)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色散元件的材料为 ( )(1) 玻璃 (2) 石英 (3) 卤化物晶体 (4) 有机玻璃7. 2 分(1088)并不是所有的分子振动形式其相应的红外谱带都能被观察到,这是因为 ( )(1) 分子既有振动运动,又有转动运动,太复杂(2) 分子中有些振动能量是简并的(3) 因为分子中有 C、H、O 以外的原子存在(4) 分子某些振动能量相互抵消了8. 2 分(1097)下列四组数据中,哪一组数据所涉及的红外光谱区能够包括CH3- CH2-CH = O的吸收带( )9. 2 分(1104)请回答下列化合物中哪个吸收峰的频率最高? ( )10. 2 分(1114)在下列不同溶剂中,测定羧酸的红外光谱时,C=O 伸缩振动频率出现最高者为( )(1) 气体 (2) 正构烷烃 (3) 乙醚 (4) 乙醇11. 2 分(1179)水分子有几个红外谱带,波数最高的谱带对应于何种振动 ? ( )(1) 2 个,不对称伸缩 (2) 4 个,弯曲(3) 3 个,不对称伸缩 (4) 2 个,对称伸缩12. 2 分(1180)CO2的如下振动中,何种属于非红外活性振动 ? ( )(1) ←→ (2) →←→ (3)↑↑ (4 )O=C=O O = C =O O = C =O O = C = O↓13. 2 分(1181)苯分子的振动自由度为 ( )(1) 18 (2) 12 (3) 30 (4) 3114. 2 分(1182)双原子分子在如下转动情况下 (如图),转动不形成转动自由度的是 ( )15. 2 分(1183)任何两个振动能级间的能量差为 ( )(1) 1/2 h (2) 3/2 h (3) h (4) 2/3 h16. 2 分(1184)在以下三种分子式中 C=C 双键的红外吸收哪一种最强? ( )(a) CH3- CH = CH2(b) CH3- CH = CH - CH3(顺式)(c) CH3- CH = CH - CH3(反式)(1) a 最强 (2) b 最强 (3) c 最强 (4) 强度相同17. 2 分(1206)在含羰基的分子中,增加羰基的极性会使分子中该键的红外吸收带 ( )(1) 向高波数方向移动 (2) 向低波数方向移动(3) 不移动 (4) 稍有振动18. 2 分(1234)以下四种气体不吸收红外光的是 ( )(1)H2O (2)CO2 (3)HCl (4)N219. 2 分(1678)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M r=72,红外光谱指出,该化合物含羰基,则该化合物可能的分子式为 ( )(1) C4H8O (2) C3H4O2 (3) C3H6NO (4) (1)或(2)20. 2 分(1679)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 )(1) 分子外层电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2) 原子外层电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3) 分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4) 分子外层电子的能级跃迁21. 1 分(1680)乙炔分子振动自由度是 ( )(1) 5 (2) 6 (3) 7 (4) 822. 1 分(1681)甲烷分子振动自由度是 ( )(1) 5 (2) 6 (3) 9 (4) 1023. 1 分(1682)Cl2分子基本振动数目为 ( )(1) 0 (2) 1 (3) 2 (4) 324. 2 分(1683)Cl2分子在红外光谱图上基频吸收峰的数目为 ( )(1) 0 (2) 1 (3) 2 (4) 325. 2 分(1684)红外光谱法试样可以是 ( )(1) 水溶液 (2) 含游离水 (3) 含结晶水 (4) 不含水26. 2 分(1685)能与气相色谱仪联用的红外光谱仪为 ( )(1) 色散型红外分光光度计 (2) 双光束红外分光光度计(3) 傅里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 (4) 快扫描红外分光光度计27. 2 分(1686)下列化合物在红外光谱图上1675~1500cm-1处有吸收峰的是 ( )28. 2 分(1687)某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在3500~3100cm-1处有吸收谱带, 该化合物可能是 ( ) (1) CH3CH2CN(4) CH3CO-N(CH3)229. 2 分(1688)试比较同一周期内下列情况的伸缩振动(不考虑费米共振与生成氢键)产生的红外吸收峰, 频率最小的是 ( )(1) C-H (2) N-H (3) O-H (4) F-H30. 2 分(1689)已知下列单键伸缩振动中C-C C-N C-O键力常数k/(N·cm-1) 4.5 5.8 5.0吸收峰波长λ/μm 6 6.46 6.85问C-C, C-N, C-O键振动能级之差⊿E顺序为 ( )(1) C-C > C-N > C-O (2) C-N > C-O > C-C(3) C-C > C-O > C-N (4) C-O > C-N > C-C31. 2 分(1690)下列化合物中, C=O伸缩振动频率最高者为 ( )32. 2 分(1691)下列化合物中, 在稀溶液里, C=O伸缩振动频率最低者为 ( )33. 2 分(1692)羰基化合物中, C=O伸缩振动频率最高者为 ( )34. 2 分(1693)1693下列的几种醛中, C=O伸缩振动频率哪一个最低? ( )(1) RCHO(2) R-CH=CH-CHO(3) R-CH=CH-CH=CH-CHO35. 2 分(1694)丁二烯分子中C=C键伸缩振动如下:A. ←→←→CH2=CH-CH=CH2B. ←→→←CH2=CH-CH=CH2有红外活性的振动为 ( )(1) A (2) B (3) A, B都有 (4) A, B都没有36. 2 分(1695)下列有环外双键的烯烃中, C=C伸缩振动频率最高的是哪个? ( )37. 2 分(1696)一个含氧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在3600~3200cm-1有吸收峰, 下列化合物最可能的是 ( )(1) CH3-CHO (2) CH3-CO-CH3(3) CH3-CHOH-CH3 (4) CH3-O-CH2-CH338. 2 分(1697)某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在3040-3010cm-1和1670-1620cm-1处有吸收带, 该化合物可能是 ( )39. 2 分(1698)红外光谱法, 试样状态可以是 ( )(1) 气体状态 (2) 固体状态(3) 固体, 液体状态 (4) 气体, 液体, 固体状态都可以40. 2 分(1699)用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有机物结构时, 试样应该是 ( )(1) 单质 (2) 纯物质(3) 混合物 (4) 任何试样41. 2 分(1700)试比较同一周期内下列情况的伸缩振动(不考虑费米共振与生成氢键)产生的红外吸收峰强度最大的是 ( )(1) C-H (2) N-H (3) O-H (4) F-H42. 2 分(1701)一个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上在3000cm-1附近只有2930cm-1和2702cm-1处各有一个吸收峰, 可能的有机化合物是 ( )(2) CH3─CHO(4) CH2= CH-CHO43. 2 分(1702)羰基化合物中, C=O伸缩振动频率最低者是 ( )(1) CH3COCH344. 2 分(1703)色散型红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器多用 ( )(1) 电子倍增器 (2) 光电倍增管(3) 高真空热电偶 (4) 无线电线圈45. 2 分(1704)红外光谱仪光源使用 ( )(1) 空心阴级灯 (2) 能斯特灯(3) 氘灯 (4) 碘钨灯46. 2 分(1705)某物质能吸收红外光波, 产生红外吸收谱图, 其分子结构必然是 ( )(1) 具有不饱和键 (2) 具有共轭体系(3) 发生偶极矩的净变化 (4) 具有对称性47. 3 分(1714)下列化合物的红外谱中σ(C=O)从低波数到高波数的顺序应为 ( )(1) a b c d (2) d a b c (3) a d b c (4) c b a d48. 1 分(1715)对于含n个原子的非线性分子, 其红外谱 ( )(1) 有3n-6个基频峰 (2) 有3n-6个吸收峰(3) 有少于或等于3n-6个基频峰 (4) 有少于或等于3n-6个吸收峰49. 2 分(1725)下列关于分子振动的红外活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1)凡极性分子的各种振动都是红外活性的, 非极性分子的各种振动都不是红外活性的(2) 极性键的伸缩和变形振动都是红外活性的(3) 分子的偶极矩在振动时周期地变化, 即为红外活性振动(4) 分子的偶极矩的大小在振动时周期地变化, 必为红外活性振动, 反之则不是50. 2 分(1790)某一化合物以水或乙醇作溶剂, 在UV光区204nm处有一弱吸收带, 在红外光谱的官能团区有如下吸收峰:3300~2500cm-1(宽而强); 1710cm-1, 则该化合物可能是 ( )(1) 醛 (2) 酮 (3) 羧酸 (4) 酯51. 3 分(1791)某一化合物以水作溶剂, 在UV光区214nm处有一弱吸收带, 在红外光谱的官能团区有如下吸收峰:3540~3480cm-1和3420~3380cm-1双峰;1690cm-1强吸收。

仪器分析课件-第10章-红外光谱分析法

仪器分析课件-第10章-红外光谱分析法
化学键键强越强(即键的力常数 K 越大)原子折合质量越小,化学键的振动频率 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如:
13:15:17
红外光谱分析基本原理
三、 分子的振动形式
两类基本振动形式:变形振动和伸缩振动。以甲烷为例:变形振动
13:15:17
红外光谱分析基本原理
五. 红外光谱峰的吸收强度 P297
这种方法适用于组分简单,样品厚度一定(一般在液体样品 池中进行),特征吸收谱带重叠较少,而浓度与吸光度不成线性 关系的样品。
13:15:17
红外光谱的应用
3 .吸收度比法 该发适用于厚度难以控制或不能准确测定其厚度的样品,例如厚度不均匀 的高分子膜,糊状法的样品等。这一方法要求各组分的特征吸收谱带相互 不重叠,且服从于郎伯 — 比尔定律。 如有二元组分 X 和 Y ,根据 朗伯 -比尔定律 ,应存在以下关系;
1.位置:由振动频率决定,化学键的力常数 K 越大,原子折合质量 m 越小, 键的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短波长区);反之,出现在低 波数区(高波长区); 2.峰数:分子的基本振动理论峰数,可由振动自由度来计算,对于由 n 个原子 组成的分子,其自由度为3 n
3n= 平动自由度+振动自由度+转动自由度 分子的平动自由度为3,转动自由度为:非线性分子3,线性分子2
13:15:17
红外光谱的应用
二、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大致可分为官能团定性和结构定性两个方面。 定性分析的一般过程: 1. 试样的分离和精制 2.了解与试样性质有关的其它方面的材料 3. 谱图的解析 4. 和标准谱图进行对照 5. 计算机红外光谱谱库及其检索系统 6. 确定分子的结构
13:15:17
红外光谱的应用

仪器分析第十五章红外吸收光谱法

仪器分析第十五章红外吸收光谱法
单 核 芳 烃 的 C = C 伸 缩 振 动 出 现 在 1600 - 1500cm-1附近,有2-4个峰,这是芳环的骨架振动, 用于确定有无芳核的存在。
苯的衍生物在2000-1650cm-1区域出现C-H面外弯曲变 形振动的倍频或者组合频吸收,但因为强度较弱,只有在加 大样品浓度时才呈现出来。可以根据该区的吸收情况,判断 苯环的取代情况。
影响基团频率位移的因素-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1)电子效应-包括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和中介 效应,是由于化学键的电子分布不均匀引起的。
诱导效应(I效应)-由于取代基的不同的电负性, 通过静电诱导作用,引起分子中的电子分布的变化, 改变了键的力常数,使特征频率发生位移。例如有 电负性较强的元素如Cl与羰基相连时,由于诱导效 应,发生氧上电子转移,使C=O的力常数变大,吸 收向高波数移动。元素电负性越强,移动越厉害。
组频——如果分子吸收一个红外光子,同时激 发了基频分别为v1和v2的两种跃迁,此时所产 生的吸收频率应该等于上述两种跃迁的吸收频 率之和,故称组频。
对谐振子,倍频、组频均为禁阻跃迁。
但由于真实分子的非谐性,倍频、组频跃迁几 率并不为零。但强度都很弱。
分子的振动自由度
每个原子在空间的位置必须有三个坐标来确定, 则由N个原子组成的分子就有了3N个坐标,或称为 有3N个运动自由度。分子本身作为一个整体,有三 个平动自由度和三个转动自由度。
线性分子只有两个转动自由度,因为总有一个 轴心于双原子分子的键轴重合,原子在空间的 坐标并不改变。线性分子的振动自由度为3N-5, 非线性为3N-6。
例如苯分子的振动自由度为3×12-6=30,即30 种简正振动。任何一个分子的振动,都可看成 3N-6或者3N-5个简正振动的叠加而成。

仪器分析 第四章--红外吸收光谱法

仪器分析  第四章--红外吸收光谱法

章节重点:
分子振动基本形式及自由度计算;
红外吸收的产生2个条件;
各类基团特征红外振动频率;
影响红外吸收峰位变化的因素。
第八章 红外吸收光谱分 析法
第三节 红外分光光度计
1. 仪器类型与结构
2. 制样方法
3. 联用技术
1. 仪器类型与结构
两种类型:色散型 干涉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弯曲振动:
1.4 振动自由度
多原子分子振动形式的多少用振动自由度标示。

三维空间中,每个原子都能沿x、y、z三个坐标方向独 立运动,n个原子组成的分子则有3n个独立运动,再除 掉三个坐标轴方向的分子平移及整体分子转动。

非线性分子振动自由度为3n-6,如H2O有3个自由度。 线性分子振动自由度为3n-5,如CO2有4个自由度。
某些键的伸缩力常数:
键类型: 力常数: 峰位:源自-CC15 2062 cm-1
-C=C10 1683 cm-1
-C-C5 1190 cm-1
-C-H5.1 2920 cm-1
化学键键强越强(即键的力常数K越大),原子折合 质量越小,化学键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在高波数区。
1.2 非谐振子
实际上双原子分子并非理想的谐振子!随着振动量子 数的增加,上下振动能级间的间隔逐渐减小!
(1)-O-H,37003100 cm-1,确定醇、酚、酸 在非极性溶剂中,浓度较小(稀溶液)时,峰形尖锐 ,强吸收;当浓度较大时,发生缔合作用,峰形较宽。
注意区分: -NH伸缩振动:3500 3300 cm-1 峰型尖锐
(2)饱和碳原子上的-C-H -CH3 2960 cm-1 2870 cm-1 反对称伸缩振动 对称伸缩振动

仪器分析红外吸收光谱法习题和答案解析

仪器分析红外吸收光谱法习题和答案解析

红外吸收光谱法一.填空题1.一般将多原子分子的振动类型分为伸缩振动和变形振动,前者又可分为对称伸缩振动和反对称伸缩振动,后者可分为面内剪式振动(δ)、面内摇摆振动(ρ) 和面外摇摆振动(ω)、面外扭曲振动(τ) . 2.红外光区在可见光区和微波光区之间,习惯上又将其分为三个区: 远红外区,中红外区和近红外区,其中中红外区的应用最广.3.红外光谱法主要研究振动中有偶极矩变化的化合物,因此,除了单原子和同核分子等外,几乎所有的化合物在红外光区均有吸收.4.在红外光谱中,将基团在振动过程中有偶极矩变化的称为红外活性,相反则称为红外非活性的 .一般来说,前者在红外光谱图上出现吸收峰。

5.红外分光光度计的光源主要有能斯特灯和硅碳棒 .6.基团一OH、一NH;==CH的一CH的伸缩振动频率范围分别出现在 3750—3000 cm—1, 3300—3000 cm-1, 3000—2700 cm-1.7.基团一C≡C、一C≡N ;-C==O;一C=N,一C=C-的伸缩振动频率范围分别出现在 2400-2100 cm-1, 1900—1650 cm—1, 1650—1500 cm-1。

8.4000—1300 cm-1 区域的峰是由伸缩振动产生的,基团的特征吸收一般位于此范围,它是鉴最有价值的区域,称为官能团区;1300—600 cm—1 区域中,当分子结构稍有不同时,该区的吸收就有细微的不同,犹如人的指纹一样,故称为指纹区。

二、选择题1.二氧化碳分子的平动、转动和振动自由度的数目分别(A)A。

3,2,4 B。

2,3,4 C。

3,4,2 D。

4,2,32.乙炔分子的平动、转动和振动自由度的数目分别为(C)A. 2,3,3B. 3,2,8 C。

3,2,7 D. 2,3,74.下列数据中,哪一组数据所涉及的红外光谱区能够包括CH3CH2COH的吸收带?(D)A. 3000-2700cm-1,1675—1500cm—1,1475—1300cm一1。

仪器分析 第4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仪器分析 第4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4.2 基本原理
4.2.3 多原子分子的振动类型(P56)
伸缩振动 (υ):键长发生变化 1.简正振动基本形式 变形振动 (δ):键角发生变化
伸缩振动(υ)
对称伸缩振动(υs)
不对称伸缩振动(υas)
变形振动(δ)
面内变形振动(β)
面外变形振动(γ)
亚甲基的各种振动形式
2. 基本振动的理论数(分子振动自由度)
4.4 试样的处理和制备
4.4 试样的处理和制备
4.4.1 红外光谱法对试样的要求 (1)单一组分纯物质,纯度 > 98%; (2)样品中不含游离水; (3)要选择合适的浓度和测试厚度, 使大多数吸收峰透射比处于10%~80%。
4.4 试样的处理和制备
4.4.2 制样方法 1.气体样品的制备 2.液体和溶液样品的制备 3.固体样品的制备
分子振动自由度:多原子分子的基本振动
数目,也就是基频吸收峰的数目。
基频吸收峰:分子吸收一定频率的红外光后,
其振动能级由基态跃迁到第一
激发态时所产生的吸收峰。
2. 基本振动的理论数
线型分子振动自由度 = 3N – 5(如CO2)
非线型分子振动自由度 = 3N – 6(如H2O)
图5.12 CO2分子的简正振 动形式
来指导谱图解析。
基本概念
基团频率区: 在4000~1300cm-1 范围内的吸收峰,有一 共同特点:既每一吸收峰都和一定的官能 团相对应,因此称为基团频率区。
在基团频率区,原则上每个吸收峰都可以找到归属。
基本概念
指纹区: 在1300~400cm-1范围内,虽然有些吸收也对应 着某些官能团,但大量吸收峰仅显示了化合物 的红外特征,犹如人的指纹,故称为指纹区。

仪器分析第四版红外吸收光谱法

仪器分析第四版红外吸收光谱法
8
可编辑版
第二节 红外吸收基本理论
一、分子的振动
⒈ 谐振子振动 对简单的双原子分子的振动可以用谐振子模型来模拟。 双原子分子的化学键的振动类似于连接两个小球的弹簧.
9
可编辑版
分子的振动能级(量子化),如果用量子力学来处理,求解
得到分子的振动能级EV与谐振子振动频率的关系为
E振
(1)h
2
υ可取0,1,2,……称为振动量子数,ν为振动频率。
如:水分子
23
可编辑版
(2)峰数
峰数与分子自由度有关。无瞬间偶极矩变化时,无红外吸收。
(3)峰强
瞬间偶极矩变化大,吸收峰强;键两端原子电负性相差越大 (极性越大),吸收峰越强;如:CO2分子
24
可编辑版
(4)由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产生一个强的吸 收峰,基频峰;
(5)由基态直接跃迁到第二激发态,产生一个弱 的吸收峰,倍频峰。
4
可编辑版
二、红外光谱法特点
⒈红外光谱不涉及分子的电子能级,主要是振动能级跃迁。 ⒉分子振动能级不仅取决于分子的组成,也与其化学键官能团 的性质以及空间分布等结构密切相关。 ⒊物质对红外辐射的吸收强度与物质含量的关系符合朗伯-比 尔定律。
5
可编辑版
三、红外光谱图表示方法 分子中基团的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产生:振-转光谱
偶极矩的变化与固有偶极矩有关,一般极性比较 强的分子或基团吸收强度都比较大。
28
可编辑版
⒊ 基团振动与红外光谱区域
红外光谱可分为基频区和指纹区两大区域 ⑴基频区(4000~1350cm)又称为特征区或官能团区,其特征吸收 峰可作为鉴定基团的依据。
X-H伸缩振动区(4000~2500cm-1) 三键及累积双键区(2500~1900cm-1) 双键伸缩振动区(1900~1200cm-1) X-H弯曲振动区(1650~1350cm-1 )

整理仪器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法课件

整理仪器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法课件

仪器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法课件
整理表
姓名:
职业工种:
申请级别:
受理机构:
填报日期:
A4打印/ 修订/ 内容可编辑
教学日历(2020 至2021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现代仪器分析课程性
质必修
总学时48 讲授40 实验8 上机0
授课班级环科18-1,18-2 学生人
数51
任课教师王广利职称副教授
开课学院地球科学学院系(教研室)盆地中心教材名称仪器分析(第四版)编/著者朱明华
出版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
间2008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务处制
第1页共6页
第2页共6页
整理丨尼克
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第3页共6页。

仪器分析红外光谱法

仪器分析红外光谱法

一 官能团区和指纹区
官能团区:4000-1300 cm-1 (伸缩振动) 1) 4000-2500 cm-1 x-H伸缩振动(x: O, N, C, S)
O-H: 3700-3200 cm-1 COO-H: 3600-2500 cm-1 N-H: 3500-3300 cm-1
{ C-H >3000 cm-1, 不饱和,=C-H或≡C-H <3000 cm-1, 饱和,-C-H
2. 影响吸收峰强度的因素
振动能级的跃迁几率 基态(v=0)至第一激发态(v=1)跃迁几率大, 基频吸收带较强
基态(v=0)至第二激发态(v=2)跃迁几率小, 倍频吸收带较弱
振动过程中偶极矩的变化
0
0
r•q
O C O 0
C、O电负性差别大, 伸缩振动时, 偶极矩变化大
CO强度 CC强度,
O=C=O反对称伸缩振动偶极矩发生变化 红外吸收。 O=C=O对称伸缩振动偶极矩无变化 无红外吸收峰产生
1: OH 2: CO
CC16 9155c4m 0 1
1640cm-1
1613cm-1
(二)外部因素
物质状态 溶剂
§5-4 红外光谱仪及制样方法
一 色散型红外分光光度计
1 基本组成
1) 光源
能斯特灯 稳定, 不需用水冷却。但需预热, 机械强度差。
硅碳棒 使用波数范围较宽, 坚固, 发光面积大。电极接
触部分需用水冷却。
1730
1800
.. O R C Cl
O RCF
1920
共轭效应I(M效应)
CO(cm1)
O R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C NH2
1680
O R C OR

仪器分析_红外光谱法

仪器分析_红外光谱法

C
C
C
C
C
C
2220 cm-1
1667 cm-1
1430 cm-1
2 原子的折合质量 反映了基团质量特性,折合
质量越小,则基频峰波数越大。
39
C
C
C
N
C
O
1430 cm-1
1330 cm-1
1280 cm-1
利用实验得到的化学键力常数和计算式,可以 估算各种类型基团的基频吸收峰的波数。
由于各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不同。它 们的原子质量和化学健力常数各不相同, 红外吸收频率也不相同,因此,不同有 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具有高度特征性。
(转动自由度)
29
2、振动自由度
设分子原子数目为 N 个,在空间确定一个原子的 位置,需要3个坐标( x, y, z ),所以,N 个原子需要 3N个坐标或自由度,分子中N 个原子自由度总数:
3 N = 平动自由度 + 振动自由度 + 转动自由度
振动自由度数目: 振动自由度 = 3 N — 平动自由度— 转动自由度 显然,分子整体可以分别沿 x, y, z 三个方向移动, 所以,分子平动自由度为 3;
27
二、分子的振动自由度与红外吸收的理论峰数
理论上讲,分子的每一种振动形式都会产生一 个基频吸收峰,即对于一个多原子分子:
基频吸收峰的数目 = 分子所有的振动形式的数目
(振动自由度)
28
1、分子的运动形式
A 分子中各原子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振动自由度)
B 分子作整体的平动 (平动自由度)
C 分子围绕 x, y, z 轴的转动
第十章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红外吸收光谱法)
Infrared Spectrometry (IR)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红外(3篇)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红外(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红外光谱仪的使用方法。

2. 学会利用红外光谱分析物质的结构和组成。

3. 熟悉红外光谱图的基本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红外光谱分析是利用物质分子中的化学键和官能团在红外光区吸收特定波长的红外光,产生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从而获得物质的红外光谱图。

红外光谱图中的吸收峰可以提供有关物质结构的信息,如官能团、化学键、分子构型等。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红外光谱仪、样品池、电子天平、移液器、烘箱等。

2. 试剂:待测样品、溶剂、干燥剂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将待测样品用电子天平称量,移入样品池中,并加入适量溶剂,使样品充分溶解。

将样品池放入烘箱中,在规定温度下烘干,直至样品池中的溶剂完全挥发。

2. 样品池清洗:将烘干的样品池用去离子水冲洗,并用干燥剂干燥。

3. 红外光谱扫描:将干燥后的样品池放入红外光谱仪中,进行红外光谱扫描。

设置合适的扫描范围、分辨率和扫描次数。

4. 数据处理:将扫描得到的红外光谱图导入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基线校正、平滑处理、峰位和峰强分析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红外光谱图:在红外光谱图中,可以看到多个吸收峰。

根据峰位和峰强,可以初步判断待测样品的官能团和化学键。

2. 官能团分析:在红外光谱图中,3350-3400 cm^-1处的宽峰属于O-H伸缩振动,说明样品中含有羟基;2920-2850 cm^-1处的峰属于C-H伸缩振动,说明样品中含有烷基;1730-1750 cm^-1处的峰属于C=O伸缩振动,说明样品中含有羰基。

3. 化学键分析:在红外光谱图中,1500-1600 cm^-1处的峰属于C=C伸缩振动,说明样品中含有烯烃;1200-1300 cm^-1处的峰属于C-O伸缩振动,说明样品中含有醚键。

4. 分子构型分析:根据红外光谱图中的峰位和峰强,可以初步判断待测样品的分子构型。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样品池的清洗和烘干,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仪器分析课件-4红外光谱基本原理

仪器分析课件-4红外光谱基本原理
同基团的特征吸收并不总在一个固定频率上。 影响其吸收峰位置的主要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1.内部因素
(1)电子效应:引起化学键电子分布变化的效应。 a.诱导效应(Induction effect):取代基电负性-静电诱导-电 子分布改变-k 增加-特征频率增加(移向高波数)。 R-COR C=O 1715cm-1 ; R-COH C=O 1730cm-1 ; R-COCl C=O 1800cm-1 ; R-COF C=O 1920cm-1 。
10
Company Logo
11
Company Logo
因此,当一定频率的红外光照射分子时,如果分子中某 个基团的振动频率和它一致,二者就会产生共振,此时
光的能量通过分子偶极矩的变化而传递给分子,这个基
团就吸收一定频率的红外光,产生振动跃迁。
对称分子:没有偶极矩,辐射不能引起共振,无 红外活性。如:N2、O2、Cl2 等。
cm -1 1 6 6 0
c. 中介效应(Mesomeric effect):孤对电子与多重键相连产生的 p- 共轭,结果类似于共轭效应。 当诱导与共轭两种效应同时存在时,振动频率的位移的 程度取决于它们的净效应。
28
Company Logo
(2)氢键效应
形成氢键使电子云密度平均化(缔合态),使体系能量 下降,基团伸缩振动频率降低,其强度增加但峰形变宽。使 伸缩振动频率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价电子和分子轨道上的电子在电子能级 上的跃迁。
2. 研究对象不同
在振动中伴随有偶极矩变化的化合物;不饱合有机化合物特别是具有 共轭体系的有机化合物。
3.可分析的试样形式不同,使用范围不同
气、液、固均可,既可定性又可定量,非破坏性分析;既可定性又可 定量,有时是试样破坏性的。

红外光谱分析法-仪器分析实验

红外光谱分析法-仪器分析实验

CHO
红外光谱的应用
(2)未知物的鉴定 是红外光谱法定性分析的一个重 要用途, 涉及到图谱的解析。
首先应了解样品的来源、用途、制备方法、分离方法、 理化性质、元素组成及其它光谱分析数据如UV、NMR、 MS等有助于对样品结构信息的归属和辨认。
红外光谱的应用
2. 定量分析
定量依据是Lambert-Beer 定律,定量时吸光度的测定常 用基线法。如图所示,图中I与 I0之比就是透射比。
1000
500
样品加少了
样品加多了
样品制备技术(固体样品)
样品制备技术(液体样品)
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仪)
Small cover Detector Beamsplitter
Large cover
(Rear)
Source
红外光谱仪基本原理
红外光源
软件使用界面
OPUS NT Software 使用界面 clicking
样品制备技术
(3)特殊样品的制备—薄膜法: a. 熔融法: 对熔点低,在熔融时不发生分解、升华和其它化学变
化的物质,用熔融法制备。可将样品直接用红外灯或电吹风加热熔融后涂制 成膜。
b. 热压成膜法: 对于某些聚合物可把它们放在两块具有抛光面的
金属块间加热,样品熔融后立即用油压机加压,冷却后揭下薄膜夹在夹具中 直接测试。
Window List
Display
红外光谱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步骤 a.样品制备 (视频) b.仪器操作 c. 谱图解析 四、实验报告
设计实验(电子版) e-mail:hwq@
祝大家学习进步,心想事成!
基线的画法
红外光谱的应用

仪器分析第十三章红外吸收光谱法

仪器分析第十三章红外吸收光谱法

振动形式:伸缩( ):对称 对称( 振动形式:伸缩( ν ):对称(νs) 不对称( 不对称( νas ) 弯曲:面内弯曲( 简动( 弯曲:面内弯曲(β):简动(δ) 摇摆(ρ) 摇摆( 面外弯曲( 面外弯曲(γ):摇摆(ω) 摇摆( 扭曲( 扭曲( τ) 变形:对称( 变形:对称( δs ) 不对称( 不对称( δas )
Hale Waihona Puke 基频峰和泛频峰基频峰 振动能级由基态( 振动能级由基态(V=0)跃迁至第一激发 所产生的吸收峰。 态(V=1)所产生的吸收峰。νL=ν,强 度一般比较大,容易识别。 度一般比较大,容易识别。 泛频峰 倍频峰、合频峰、差频峰等。强度较弱, 倍频峰、合频峰、差频峰等。强度较弱, 可能观察不到。 可能观察不到。
O R-C-R' O R-C-OR' O R-C-Cl O R-C-F
1715cm-1 1735cm-1
1800cm-1 1870cm-1
影响峰位的因素
1.分子内部结构因素 (1)电子效应 共轭效应(conjugative effect, +C, +M): 使吸收峰向低频方向移动
O R-C-R'
O R-C
红外光谱区划
区域 近红外区 中红外区 远红外区 波长 波数 -1) 能级跃迁类型 λ( m ) σ(cm 0.76~2.5 2.5~50 50~500 13158~4000 倍频吸收区 4000~200 振动 伴转动 振动,伴转动 200~20 转动
苯酰胺的红外光谱
红外光谱与紫外光谱的区别
红外光谱 起源 应用 范围 特征性 紫外光谱
教学目标
熟悉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了解红外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和制 样方法。 了解几类化合物红外光谱的主要特征 及光谱解析的一般步骤。

红外光谱法(仪器分析课件)

红外光谱法(仪器分析课件)
项目三 红外光谱法
z
目录
Contents
1 红外光谱法基本原理 2 红外光谱仪 3 红外光谱实验技术 4 红外光谱仪虚拟仿真训练 5 红外光谱法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红外光谱法
能力目标
• 能够熟练的操作傅立叶红外光谱仪; • 能够根据样品的状态、性质选择合适
的样品处理方法; • 能够根据谱图确定常见有机化合物的
—NH2,—NH(游离) —NH2,—NH(缔合)
—SH
C—H伸缩振动

不饱和C—H
≡C—H(叁键) ═C—H(双键) 苯环中C—H

饱和C—H

—CH3 —CH3
—CH2
—CH2
吸收频率 (cm-1)
3650—3580 3400—3200 3500—3300 3400—3100 2600—2500
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区域。
概述
红外谱图的表示法
样品的红外吸收曲线称为红外吸收光谱,多用百分透射比与波数或百分透
射比与波长曲线来描述。
纵坐标为吸收强度,横坐标为波长λ (μm)和波数1/λ,单位:cm-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定性(基团的特征吸收频率);定量(特征峰的强度)
红外光谱法原理 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
C=O、C=C、C=N、NO2、苯环等的伸缩振动
1500~400cm-1
C-C、C-O、C-N、C-X等的伸缩振动及含氢基团的弯曲振动
• 基团特征频率区的特点和用途
• 吸收峰数目较少,但特征性强。不同化合物中的同种基团振动吸收 总是出现在一个比较窄的波数范围内。
• 主要用于确定官能团。
• 指纹区的特点和用途
振动形式
伸缩 伸缩 伸缩 伸缩 伸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章红外光谱分析法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要求:1、理解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

2、了解分子的振动类型,红外光谱中吸收峰增减的原因。

3、理解影响吸收峰的位置、峰数、峰强的主要因素。

4、掌握基团频率和特征吸收峰,主要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特征。

5、理解影响基团频率位移的因素6、掌握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定性、定量方法。

7、了解红外光谱的构造与红外制样技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红外吸收的条件,影响吸收峰强度的因素,基团频率和特征吸收峰,典型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主要特征,定性分析。

难点:分子的振动,影响基团频率的因素,结构推断。

§8-1 概述一、分子光谱与红外光区的划分E分子= E电子+E振动+ E转动其中E电子属于紫外,可见研究的范围,分子的振动,转动光谱属于红外光谱研究的范围。

其波长范围约为0.75—1000nm 根据仪器技术及应用不同,习惯上把红外光谱分成三个区:1、近红外区(λ=0.75—2.5μm )主要低能电子跃迁,含氢原子团的倍频吸收,用于研究稀土及其它过渡金属化合物,含氢(-OH 、N-N 、C-H )原子团的吸收2、中红外区(λ=2.5 —25μm )大多有机化合物及无机离子的基频吸收带出现在该光区,主要由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跃迁引起的,最适用于定性定量分析,且仪器及分析测试技术最成熟。

3、远红外区(λ= 25—1000μm )主要是分子的纯转动能级跃迁以及晶体振动很少应用。

红外光谱中一般以波数表示谱带的位置,而不是用波长σ(cm 1-)=)(1cm λ 二、 红外光谱研究的对象及特点1、研究对象:红外光谱是振动—转动光谱,但它只能研究震动中伴有偶极矩变化的化合物。

极性分子 有偶极矩变化—红外 μ≠0非极性分子μ=0振动—转动光谱无偶极矩变化—拉曼光谱凡极性分子,振动时都可发生偶极矩变化2、特点①研究范围广除单原子和同核双原子分子,几乎都有红外吸收②分析特征性强凡结构不同的化合物,红外光谱必不同③气、液、固样品皆可,用量少,分析速度快,不破坏样品§8-2 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一、双原子分子的振动任何分子都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联结而组成的。

分子中的原子与化学键都处于不断地运动中。

分子的振动运动可近似地看成一些用弹簧连接着的小球运动,以双原子为例。

则可把其看做两个小球,它们之间的伸缩振动可近似看成沿轴方向的简谐运动。

该体系的振动频率由经典力学(虎克定律)可导出二、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1、如果辐射体系发射出的光量子的能量满足振动跃迁所需的能量 γh E E ==∆振 振γγ∙∆=V 1±=∆ 、2±、3±2、分子在振动过程中必须有偶极矩的变化——红外活性小结:双原子分子同核双原子分子 偶极矩不变化 无红外活性 如:O2极性双原子分子 有红外活性 如HCl多原子分子 不管是对称的还是非对称的都具有红外活性;3、影响峰数减少的因素:从理论上计算,线形分子的振动自由度为 3N-5非线形分子的震动自由度为:3N-6 但大多数化合物在红外光谱上出现的峰数远小于理论值,这是因为:(1)振动过程中不发生偶极矩变化,不产生红外吸收。

(2)由于分子对称性的缘故,某些震动频率相同,彼此简并‘(3)强峰往往覆盖与它相近而弱而窄的峰(4)仪器无法区别频率十分接近或吸收很弱的峰(5)有些吸收或在仪器检测范围之外总之,分子的对称性越强,简并情况越多如CO2、线形分子、吸收峰3N-5=9-5=4 单只出现667cm-1 2349cm-1两个基本吸收峰。

三、红外吸收峰的强度振动能级的跃迁几率基频跃迁几率大1、影响强度的因素振动过程偶极矩的变化由于第一激发态的跃迁几率远大于被频峰2、吸收峰的强度与分子震动时偶极矩变化的平方成正比。

影响偶极矩变化因素有:(1)连续原子的电负性差异如C=O常常是红外中最强吸收峰而C=C相对强度较弱,有时还可能不出现(2)分子对称性γ〉的强度(3)振动的形式伸缩振动峰强〉变形振动sasγ(4)其它因素如费米共振,形成氢键等以及与偶极矩较大基团共轭等,也会影响峰强1A=lgT四、红外吸收中的常用几个术语倍频峰1、基频峰与泛频峰差频峰合频峰2、特征峰与相关峰:反用于鉴定原子几团存在并有较高强度的峰,称为特征峰把另一些相互依存而又可以相互佐证的峰称为相关峰。

§8-3基团频率和特征吸收峰物质的红外光谱,是其分子结构的反映。

红外光谱实质上就是根据各种基团的特征来推测其结构。

特征吸收:指基团在特定的红外区域有吸收,且其它部分对次吸收位置影响较小,并有较强的吸收谱带的吸收称为特征吸收。

(官能团吸收)其他的吸收称为相关吸收。

一、官能团区范围4000-1300cm-1 ,由伸缩振动产生,基团的特征吸收峰,一般在此范围,吸收峰较稀,基团鉴定最有价值的区域。

官能团区可分为三个波段1. 4000——2500cm-1区X-H伸缩振动区(X=C、O、N等)有H 原子存在,如O-H(3700——3200cm-1)COO-H(3600——3500cm-1)N-H(3500——3300cm-1)C-H(3300cm-1)通常〉3000 cm -1有吸收的C-H , 化合物为不饱和的=C-H ,<3000 cm -1有吸收,为饱和的≡C-H2. 叁间和积累双键区 2500——2000 cm -1主要有-C ≡C-, -C ≡N , -C=C=C , -C=C=O ; S-H , Si-H , P-H , B-H 的伸缩振动。

1、 双键伸缩振动区2000——1500 cm -1C=O (1870——1600 cm -1)强峰,C=C ,C=N , N=O (1675——1500 cm -1)对称性好时C=C 峰很弱。

苯的衍生物2000——1667 cm -1, C-H 面外面型(二)、指纹区(1300——600 cm -1)C-O ,C-N ,C-F ,C-P ,C-S ,P-O ,Si-O (1)1300-900 cm-1 C=S ,S=O ,P=O 伸缩振动(2)900—600 cm -1这一区域吸收峰很有用,如判断碳链的长度;烯烃的取代,苯环的取代等。

二、各类有机化合物红外吸收光谱1.链状烷烃 特征峰主要由C-H 键的骨架振动引起的。

(1)H C -γ 3000——2800 cm -1较有用(2):H C -δ分子中有 —(CH2)n — 链节,n 4≥时在722 cm -1有弱吸收,1且随着CH2个数的减少吸收峰向高波段方向移动。

2.烯烃特征峰主要由C=C=H键所C=C引起。

γ3095——3000 cm-1强峰,末端双键强峰最易识别(1)HC-γ1695——1540 cm-1随取代基而变CC=3、炔烃γ3300——3310 cm-1强峰(1)CHγ弱峰(2)cc≡4、芳烃由苯环上C-H及C=C振动引起的。

γ3040——3030 cm-1中强峰(1)HAr-λ1600——1430 cm-1高度特征(2)cc=δ(变形振动),重要的是900——600 cm-1是识别苯环上取(3)Hc-代基位置和数目的即重要特征峰900——600 cm-1强峰判断苯环的取代类型主要看两部分2000——1660 cm-1弱峰2000——1660 cm-1为倍频或组频峰,虽较弱,但特点是锯齿状(当有取代基时)。

5、酮γ1750——1680 cm-1有强峰(1)oc=6、醛与醛相似,另在2700 cm-1、2800 cm-1处有吸收,而酮没有。

三、影响基团频率因素主要由原子质量及原子的力常数决定基团频率其次与分子结构和外部环境有关(一)内部因素即分子本身的结构有关,包括电子效应与氢键的影响。

(1)、诱导效应(I)由于静电诱导效应的影响,改变了键的力常数,从而使基团的特征频率发生变化。

诱导效应随元素电负性的增强而增强,从而使吸收峰向高波段方向移动。

(2)中介效应(M效应)若取代基中存在孤对电子,则孤对电子可于 电子发生作用使其电子密度平均化,这一效益称为中介效应(3)共轭效应(C效应)含共轭体系时,由于共轭效应可使其电子的密度平均化,使双键略有伸长,单键略有缩短,双键的吸收频率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2、氢键的影响当分子中的质子给予体和质子接受体形成氢键时,如羧酸γ1760 cm-1O ……HO—C—气态C=Oγ1710 cm-1—C —OH……O 液态C=O分子间氢键与溶液浓度与溶剂性质有关氢键分子内氢键与溶液浓度无关3、振动偶合条件:两个化学键的震动频率相等或相近,并且有一个共用原子时会产生“微扰”,相互作用的结束,使振动频率一个高移,一个低移。

4、费米共振只倍频(或组合频)与基频之间的振动偶合,使吸收峰强度发生变化或发生谱峰分裂。

(二)、外部因素主要指测定时物质的状态以及溶剂的影响等红外光谱中,应尽量采用非极性溶剂。

表1 红外光谱的八个重要区域红外吸收光谱中的八个重要区段红外光谱的最大特点是具有特征性,有机化合物的种类很多,大部分是由C、H、N四种因素组成,所以手大部分有机物质的红外光谱基本多是由这四种所组成的化学键的振动所贡献的。

分子中个基团的振动形式红外光谱中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所处的化学环境只要掌握了各种基团的震动频率及其位移规律,就可应用IR来坚定化合物中存在的基团及其在分子中的相对位置。

λμm)范围内都有常见的化学基团在波数4000——670 cm-1(15=5.2-各自的特征吸收,这个红外范围又是一般红外分光光度计的工作范围。

在实际应用时,为了便于对红外光谱进行解析,通常将这个波段范围划分为八个重要的区段。

一、O-H、N-N伸缩振动区(3750-3000 cm-1)1、O-H 伸缩振动在3700-3200 cm -1它是判断分子中有无OH 的重要依据 1)、游离酚中H O -γ位于3700-3500 cm -1(~3500 cm -1),该峰形状尖锐(Vs ),易识别,而溶剂中微量游离水吸收位于3710 cm -12)OH 为强极性基团,故缔合现象非常显著,故除游离OH 峰外。

还可产生分子间及分子内氢键的吸收峰,由于形成氢键+--H O ……键长拉长,偶极矩增大,故在3450~3200 cm -1之间表现为强而宽的峰。

如1、2-顺环戊二醇在CCl4中,可产生3633cm -1 、3572 cm -1两个吸收峰,前者为H O -γ,后者OH 为两个基缔合形成的,而反代则无(形成氢键于分 子形状有关)羧基的H O -γ出现在3600——2500 cm -1为Vs ,宽吸收带,(氢键聚合) 2、无论是有,游离的氨基缔合或缔合的氨基,其峰强都比缔合的OH 奉峰弱,由于形成氢键的强度稍弱,故缔合时吸收峰位置变化不如OH 那样大,一般不大于1000 cm -1H N -γ 游离 3500——3300 cm -1 W 、 尖锐吸收带缔合3500——3100 cm-1 W 、、酰胺3500——3300 cm-1 可变峰胺类化合物的区别伯胺、伯酰胺双峰仲胺(仲酰胺)单峰‘叔胺、叔酰胺在上述区域内不显峰二、C-H伸缩振动区(3300——2700 cm-1)三、叁键和累积双键区(2400——2100cm-1)IR中2400——2100cm-1区域内的谱带较少空气中CO2对谱图有干扰,因此解析图谱时应注意是否存在操作和仪器调整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