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学.pdf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心理学》课件

《学前儿童心理学》课件

促进学前儿童心理 健康发展
培养学前儿童良好 的社会适应能力
增强学前儿童的自 信心和自尊心
有助于学前儿童形 成积极的个性品质
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 点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实施有效的教育策略
了解学前儿童心理 发展阶段和特点
针对不同发展阶段 采取相应的教育策 略
运用游戏、故事、 音乐等多种教育手 段
注重个体差异,因 材施教,促进全面 发展
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求 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和特点
针对不同孩子制定不同的教 育策略
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建立 良好的师生关系
全面发展:注重学前儿 童在认知、情感、社交 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提 供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和 资源。
个性培养:尊重每个学 前儿童的个性和特点, 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法 和手段,促进其独特潜 力的发挥。
添加文档副标题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的定义
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和表现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遗传因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先天因素 环境因素:家庭、教育、社会等环境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儿童自身因素:年龄、性别、性格等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遗传与环境、先天与后天、内因与外因的相互作用
促进儿童身体发育:通过运动活动,可以锻炼儿童的肌肉和骨骼,促进身体发育。
记忆发展:从机械记忆到理 解记忆,记忆容量逐渐增加
感知觉发展:从简单到复杂, 从具体到抽象
思维发展:从直观行动思维到 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ppt课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ppt课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定义
01
研究0-6岁儿童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02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儿童心
理发展的个别差异等。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意义
03
为儿童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帮助教师理解儿童行为背后的心
理原因,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4
研究对象与任务
10
思维发展
思维概述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
定义、分类及在学前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 用。
包括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 、抽象逻辑思维的初步发展等。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影响因素
如知识经验、语言能力、教育环境等。
2024/1/26
促进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教育策 略
提供丰富的知识经验、鼓励儿童提问和探 究、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等。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影响
社会对男性和女性有不同的期望和评价,这导致了一些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形成。这些刻 板印象可能限制了儿童的发展潜力和选择范围,因此应该被打破和消除。
22
06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干预策 略
2024/1/26
23心理健康Βιβλιοθήκη 述1 2心理健康定义
指个体在心理、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健康状态,能 够适应环境、积极应对挑战、实现自我价值。
2024/1/26
社会技能
掌握与他人交往的技能, 如合作、分享、轮流等。
社会情感
培养对他人的同情、关心 和爱心,建立良好的人际 关系。
14
道德发展
道德认知
理解道德规范和原则,知道什么 是对和错。
2024/1/26
道德情感
培养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如对不 公正行为的愤怒和谴责。

学前心理学(第二版)教材课后题及答案

学前心理学(第二版)教材课后题及答案

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十二五”规划教材学前儿童心理学(第二版)钱峰汪乃铭主编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一、掌握以下概念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客观环境遗传素质1无条件反射P7:无条件反射是先天固有的、由遗传而来的反射2条件反射P7: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习得的反射3客观环境P8:人所处的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涵盖很广;社会环境则包括家庭、团体、各种人际关系、社会规范、风俗习惯等。

4遗传素质P9:遗传素质是指有机体通过遗传获得的生理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解剖生理特征二、.什么是心理的实质?答:1.脑是心理的器官 2.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3.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三、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答:P9 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遗传方面的因素(如低能儿、痴呆儿),另一面是环境方面的因素(狼孩玛卡)。

实例省略。

第二章:学前儿童的注意一、掌握以下概念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答:无意注意P13: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就是我们常说的“不经意”,既没有自觉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的努力。

有意注意P14: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就是我们常说的“刻意”。

它具有自觉的目的,并和意志努力相联系。

注意的范围P16: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

是指在同一瞬间所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注意的稳定性P17:注意稳定性指有把握对象的时间的长短。

二、注意与人的心理活动有什么关系?请结合具体情况加以说明。

答:P17注意对于动物来说具有极重要的生存意义;对人类来说,由于人的心理活动中有了语言的参与,注意更具有了特殊意义。

概括说,注意有下列三种功用:其一,选择功用。

(听课)。

其二,保持功用。

(画画)。

其三,调节和监督功用。

(搭积木)由上可知,注意对于人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它使人能随时察觉外界的变化,集中自己的心理活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更好地适应和改造客观世界。

学前儿童心理学

学前儿童心理学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的科学。 其研究对象包括儿童认知、情感、社会和身体发展等方面。 学前儿童心理学旨在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为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学前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密切相关。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学前儿童心理学主要研究0-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强 调与成人的心理发展进行区分。
学前儿童的情绪和社会 性发展
情绪发展
学前儿童的情绪表现:喜怒哀乐 等基本情绪
情绪的认知:儿童对情绪的理解 和表达
情绪调节:儿童如何控制和调节 自己的情绪
情绪的社会化:儿童如何与他人 互动和分享情绪
社会性发展
学前儿童的情绪发 展特点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 行为表现
学前儿童的人际关 系发展
学前儿童的道德发 展
培养良好行为:树立榜样、表扬鼓励、制定规则 纠正不良行为:温和引导、适当惩罚、关注心理需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 响因素
遗传和生理因素的影响
遗传因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包括智力、性格、气质等方面。 生理因素:包括大脑发育、荷尔蒙分泌等,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遗传与生理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遗传和生理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是有限的,还需要考虑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
词汇的发展
学前儿童词汇量增长迅速,从几十个到几千个不等。 词汇类型逐渐丰富,从名词、动词扩展到形容词、副词等。 词汇理解能力不断提高,从直观形象到抽象概念。 词汇表达逐渐准确,从简单句到复合句。
语法的发展
儿童语法的发展 是一个逐步完善 的过程,从简单 到复杂,从不完 整到完整。
学前儿童的语言 发展过程中,语 法的发展是非常 重要的一个方面。

学前心理学完整ppt课件

学前心理学完整ppt课件
26
艺术教育与审美能力培养
01Biblioteka 艺术教育的重要性2024/1/25
02
艺术是儿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途径
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03
27
艺术教育与审美能力培养
艺术教育的内容与方 法
通过欣赏、创作和表 演等方式培养儿童的 艺术素养和表现能力
2024/1/25
音乐、舞蹈、绘画等 多种艺术形式的学习 与体验
13
社会性的发展
社会性的概念
社会性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所 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社会性的发展内容
包括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幼 关系以及儿童对社会规则的认知
和遵守等。
社会性的发展阶段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呈现出从自我 中心到去自我中心、从依赖到独
立的过程。
2024/1/25
14
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发展
28
艺术教育与审美能力培养
01
02
03
04
审美能力的培养
2024/1/25
引导儿童观察和感受自然美、 艺术美和社会美
培养儿童对美的敏感性和鉴赏 力
鼓励儿童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和 创造美
29
06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 策略
2024/1/25
30
心理健康的标准与维护方法
2024/1/25
心理健康的标准
9
记忆的发展
记忆概述
有意识记忆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 基本环节。
随着婴儿的成长,有意识记忆逐渐发 展起来,表现为婴儿能够按照成人的 要求或自己的意愿去识记某些事物。
无意识记忆
婴儿早期的记忆主要是无意识记忆, 表现为婴儿能够再认或回忆之前接触 过的事物或情境。

学前儿童心理学(绪论、第一章)ppt课件

学前儿童心理学(绪论、第一章)ppt课件
3
• 【教学目的】 •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心理学及学前儿童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 主要内容,认识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 和意义,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 法。 • 【重点难点】 •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4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优点:收集资料深入详尽 • 缺点:适合个别情况,难以推广运用
五、其它
• 调查法 • 作品分析法
16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概述
【教学目的】 • 通过本章学习再次复习巩固人的心理的实质,
了解心理产生的条件、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等相关理论;了解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掌握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重点难点】 • 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30
(二)1-3岁儿童注意的发展 1.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发展缓慢 2.外部注意为主,内部注意尚未发生 3.注意范围有所扩大,稳定性有所增长
(三)幼儿注意的发展特点 1.总体特点: 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迅速发展; 外部注意为主,内部注意形成并发展; 注意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稳定性增强、分
配和转移能力形成并初步发展。 2.注意发展的年龄特点
14
三、测验法(measurement method)
• 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 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 基本要求: – 信度:测验的可靠程度 – 效度:测验的有效性
• 优点: – 对心理现象进行量化分析
• 缺点:难以推出因果性的结论
15
四、个案法(case method)
• 对个体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 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 方法。

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5章【圣才出品】

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5章【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1.1 复习笔记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内容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是学前儿童的心理。

学前儿童心理和成人心理具有相同的实质,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1.学前儿童的心理,和成人心理一样,都是脑的机能(1)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现象,都是大脑活动的结果。

研究表明,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①大脑具有记忆的功能,过去的经历在刺激大脑皮层的有关部位后又重新呈现出来。

②大脑前额叶与人的个性和情绪有密切的关系。

(2)研究证明,儿童的心理是儿童大脑活动的产物。

①没有儿童的脑,即使有充分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也不能形成儿童的心理。

②出生时大脑不正常的儿童,也不能产生正常儿童的心理。

比如,脑性瘫痪,即出生前或产期发生脑部疾病的儿童,往往表现出智力低下、视觉障碍等症状。

2.学前儿童的心理,和成人心理一样,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人的心理现象都可以从客观现实中找到根源。

儿童见过汽车,头脑中才有了汽车的形象;吃过苦药,才知道苦的滋味。

(2)学前儿童心理和成人心理都是一种反映,是物质相互作用并留下痕迹的过程。

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就是形成心理的过程。

3.学前儿童的心理,和成人心理一样,都有能动性学前儿童的心理不是对周围环境和教育的机械反映,它在反映过程中有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选择性。

总之,学前儿童心理和成人心理都依赖着大脑和客观现实。

他们的心理活动都是在这二者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

(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1.学前儿童心理与成人心理的本质差别学前儿童心理和成人心理,从本质上说,其差别主要在心理的发展。

但并非任何心理变化都可以称为发展。

(1)成人心理机能的变化有些是暂时性的。

例如,由疲劳、疾病等引起的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2)老年人的心理机能可能向衰退的方向变化,往往是消极的变化;(3)儿童心理机能的变化,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积极的、有次序的变化。

学前儿童心理学PPT课件

学前儿童心理学PPT课件

2-7岁,儿童开始使用符 号进行思考,能够进行 基本的想象和直观思维。
7-11岁,儿童开始能够 进行逻辑推理和抽象思 维,能够解决具体问题。
形式操作阶段
11岁以后,儿童能够进 行抽象思维和推理,能 够理解和运用概念和理
论。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01
02
03
04
好奇心强
学前儿童对周围环境充满好奇 ,喜欢提问和探索。
成因
成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 家庭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如遗传 基因、大脑发育不完善、家庭氛 围紧张、缺乏关爱等。
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干预方法
心理治疗
通过谈话、游戏、绘画等方式,帮助 孩子表达情感,解决心理问题。
行为矫正
通过奖励、惩罚等手段,纠正孩子的 错误行为,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庭治疗
改善家庭关系,调整家庭氛围,增强 家庭功能,提高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 水平。
性别角色
学前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别,并模仿成人的行为来强化自己的 性别角色。
自尊与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尊心
01
学前儿童的自尊心逐渐增强,开始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有了一
定的认识,并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扬。
自我评价
02
学前儿童开始能够评价自己的行为和特点,并能够制
03
学前儿童逐渐能够控制自己的冲动和情绪,并能够在一定程度
创造力萌芽
学前儿童的创造力开始萌芽, 能够进行简单的想象和创作。
社会性发展
学前儿童开始对社交产生兴趣 ,与同龄人和成人建立关系。
情绪波动
学前儿童的情绪容易受到影响 ,表现出易怒、易悲等情绪波
动。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受遗传因素 影响,如智力、气质等。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ppt)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ppt)
胡乱动作而能拾起小的东西。 • (四)腿部 • 约在出生2周末,婴儿用踢的方式使自己身体转动。
四、学前儿童身体基本动作发展
• (一)走
• 1、走是实现位移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幼儿大肌肉动 作发展的一个 3、锻炼幼儿走的动作可以促进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 • (二)跑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 学课件(ppt)
(优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
本章目录
• 第一节 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发展 • 第二节 学前儿童大脑功能的发展 • 第三节 学前儿童身体及动作的发展
第一节 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发展
• 一、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发展特点 • (一)脑发育非常迅速 • 1、从出生到6岁,脑重量增加近4倍,6岁左右已
基本接近成人。 • 2、脑的发展主要是大脑皮层结构的复杂化和脑机
能的完善化。 • (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均衡 • 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顺序——先皮下,后皮质
(三)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
• 1.兴奋过程占优势 • 幼儿大脑皮层发育尚未完善,兴奋占优势,抑制
过程形成较慢。但兴奋持续时间较短,容易泛化。 • 2.条件反射建立少 • 3.第一信号系统发育早于第二信号系统 • 学龄初期儿童的第二信号系统,主要是在教学活
• 请每位同学就上述案例中顺顺的行为进行可能性 的解释,形成书面的答案,一周后交。
大宝与小宝
• 案例描述:爷爷是大学教授,奶奶是小学校长。老两口有一对 同卵双胞胎孙子——大宝和小宝。两个小宝贝长的一模一样, 如果不讲话,连爷爷奶奶都分不清谁是谁。奶奶领着俩个孙子 作了脑象图测试,但爷爷对脑象图是将信将疑。老俩口一同来 到了天智脑象测评点找专家咨询。根据脑象图揭示的情况,专 家讲,尽管大宝小宝是同卵双胞胎,但个性差异很大:小宝显 示其具有聪明,知识学得快,并善与人沟通交流,但胆子较小 的特征。大宝显示其好奇心强,胆子大,喜欢各种尝试、专注、 认真、细致、持久。奶奶抢过话头:“你们讲的真对,我们小 宝很聪明,啥都学得快,嘴也甜,但是胆子小,上公园玩,只 要是游乐玩具,总是大宝先抢着玩,小宝才敢玩。大宝胆子大, 啥都敢干,又好奇。玩具都拆得七零八散。”一直在一旁一声 不吭的教授爷爷最后讲:“你们的脑象图结果,同我们平时的 观察非常吻合。真想不到还有这样的科技手段!”

《学前儿童心理学》课件

《学前儿童心理学》课件
学前儿童的注意发展经历 了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 有意后注意等阶段,逐渐 形成稳定的注意品质。
注意与学习的关系
注意是学前儿童学习知识 、掌握技能的基础,良好 的注意能力有助于提高学 习效果。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与注意的关系
感知觉对注意的影响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其注意能力,如视觉和听觉 的敏锐度有助于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感知觉的发展对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具有重要影响,是他们认识世界和理 解事物的关键。
感知觉发展阶段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经历了多个阶 段,从简单的感觉到复杂的知觉,逐 渐形成对周围事物的整体认识。
学前儿童的注意发展
01
02
03
注意概念
注意是指学前儿童在一定 时间内集中精力关注某一 事物的能力。
注意发展的特点
2023
PART 04
学前儿童情感与社会性的 发展
REPORTING
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
情感表达
01
学前儿童开始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如高兴、生气、伤心等,
并能够通过表情和语言来表达。
情感理解
02
学前儿童逐渐能够理解他人的情感,并能够根据他人的情感做
出相应的反应,如安慰他人或分享自己的快乐。
情感调节
性别角色
学前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别,并开始模仿和学习与自己性别 相关的行为和角色。
学前儿童的情感与社会性的关系
情感表达与社会交往
学前儿童的情感表达是他们社交技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感,他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建 立关系和互动。
情感理解与社会交往
学前儿童的情感理解能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意 图和情感,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与他人建立良好的 关系。

完整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

完整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

完整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任务。

2学前儿童认知发展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课时1.了解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2.掌握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4课时安排实训/练思考:1、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是什么?3.分析学前儿童认知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和表现形式的理解和分析。

3学前儿童情感发展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课时1.了解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2.掌握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4课时安排实训/练思考:1、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3.分析学前儿童情感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情感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和表现形式的理解和分析。

4学前儿童社会发展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课时1.了解学前儿童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2.掌握学前儿童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4课时安排实训/练思考:1、XXX会发展的重要性是什么?3.分析学前儿童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社会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和表现形式的理解和分析。

5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课时1.了解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2.掌握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4课时安排实训/练思考:1、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3.分析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和表现形式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模拟教学、实践活动分析等,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为原则,注重启发式教学,促进学生的自主研究和主动参与,营造轻松愉快的研究氛围。

学前心理学完整版.课件

学前心理学完整版.课件
• 好的教学是能够促进儿童最近发展区不断发生变化 的教学。
PPT学习交流
1
考点十三:学前期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 征
一、婴儿期或 乳儿期 (0-1岁)(动作和心理) 二、1~3岁(先学前期)动作和心理 三、3~6岁(幼儿期心理) 3~4初期 4~5中期 5~6晚期
PPT学习交流
2
第三节学前期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
(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出现有意地自觉控制和调节 自己心理活动的能力,认知方面有了方法。运用集
中注意的方法,有意记忆的运用。
(4)个性初具雏形。有较稳定的态度、兴趣、情绪、 心理活动,思想活动不那么外露。
PPT学习交流
21
PPT学习交流
22
• 1.婴儿期的年龄阶段是( ) • A.0~1岁 B.6~12月 C.1~6月 D.0~1月
一、婴儿期或 乳儿期 (0-1岁) • (一)初生到满月 心理发展最迅速的阶段 • 1、无条件反射,心理发生的基础 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 怀抱反射;吸吮反射(食
物性) 眨眼反射
PPT学习交流
3
迈步反射; 巴宾斯基反射物体轻轻触及新生儿的 脚掌;
巴步金反射; Βιβλιοθήκη 泳反射;PPT学习交流4
• 2、条件反射出现和心理发生的标志 • (1)条件反射对儿童最初生活的意义 • (2)心理的发生 (出生后不久) • 4、认识世界和人际交往的开始 • (1)认识世界的开始 • (2)人际交往的开端 • (跟妈妈的交流)
PPT学习交流
5
• (二)满月到半岁 • 1、视觉和听觉迅速发展。 • 2、定向反射的作用增加。 • 3、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4.5个月 • 动作混乱阶段~无意抚摸阶段~无意抓握阶段~
手眼不协调的抓握~手眼协调的抓握。 • 4、开始认生。

学前儿童心理学.pdf

学前儿童心理学.pdf

单选题1.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不包括()。

A.拟人性B.片面性C.表面性D.无常性答案:D2.幼儿掌握的概念形式,都是()概念。

A.数B.形C.实物D.图画答案:C3.幼儿厌食的非病理性原因是()引起的。

A.环境B.教育C.心理D.成人答案:C4.1岁半~2岁幼儿处于()。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婴儿开始按一定的目标或方向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A.手段与目的协调期B.偶然发现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期D.有目的发现期答案:D5.儿童曾形成过控制排尿能力,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又出现了不能控制排尿的现象被称为()。

A.始发性遗尿B.继发性遗尿C.原发性遗尿D.继行性遗尿答案:B6.儿童的视力在()岁时达到成人的正常水平。

A.3B.4C.5D.6答案:D7.婴儿初生情绪反应随()需要的出现而出现,并随其减弱、消失而停止。

A.生理B.心理C.情感D.本能答案:A8.婴儿最初的情感体验是A.愤怒B.喜欢C.同情心D.焦虑答案:C9.幼儿活动时的动机会影响到()的效果。

A.有意记忆B.无意记忆C.意义记忆D.形象记忆答案:B多选题1.儿童有意想象的发展表现在()。

A.幼儿进行想象活动之前事先确立目标B.幼儿可以一直将某一主题的想象活动完成C.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围绕某一主题的想象活动D.幼儿主动克服一部分困难,保证想象活动的顺利进行答案:A,C,D2.年龄特征的含义包括A.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B.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儿童的生理发展有一定的关系C.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从许多个别儿童心理发展的事实中总结概括出来的D.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不同答案:A,B,C,D3.儿童自闭症的表现()。

A.人际交往障碍B.语言发育迟缓或障碍C.认知障碍D.感觉障碍和情绪问题答案:A,B,C,D4.幼儿对事物理解的发展趋势包括()。

A.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的关系B.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事物,发展到依靠语言说明来理解事物C.从对事物作简单、表面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较复杂、较深刻的含义D.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答案:A,B,C,D5.幼儿情绪和情感的特点主要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心理学辅导
安徽省潜山县教师进修学校王结才
第一章绪论
◇学习目标
·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理解关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观点;
·理解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尤其是观察法和实验法。

学前儿童指从出生到上小学之前的婴幼儿,即0-6岁的儿童。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以个体发展为研究重点的发展心理学,可以细分为儿童心理学(以0-17岁的儿童为研究对象)、青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等不同分支学科。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
第一,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

学前儿童认知、情感、社会化的发生与发展,对一个人最终形成成熟后的个性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第二,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心理发展是个体在活动中整个反映结构不断改造更新的过程。

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探索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充实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体系,
保进心理学的发展。

第二,为一切有关儿童的实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个体的心理发展
(一)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
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的物质前提,遗传信息既是人类千百万年来进化的结晶,又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先天基础。

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

我们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生物性与社会性是在人的活动中得到统一的,心理的发展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先天程序的展开,也不能机械地归结为后天环境的复写。

(二)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又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
的。

(三)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
个体心理的发展是一个客观过程,任何一个个体的心理发展都受遗传和环境
因素的影响,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

(四)关于关键期的概念
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
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如果仅仅从时间的角度来理解关键期,它的含义只是说在关键期内个体可以学习,而超出或未到关键期则不能学习。

如果把关键期理解为可学习的水平的话,则表明在关键期内可以学到较高的水平,而在其后则不容易达到这一水平,但只要刺激积累到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量,也能达到或接受这一水平。

一种比较灵活的方式是把个体对某一刺激特别敏感或发展水平最高的某一
特定发展阶段称作敏感期。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实证研究法
横向研究,即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成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
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纵向研究,即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即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横向法的焦点在同一时刻的大规模样组的行为上,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同一年龄或几个年龄组被试的大量数据,比较节省时间和精力。

大规模样组的数据比较有代表性和稳定性。

但这种方法由于时间较短,难以寻找发展的连续性和转折点,也难以分析出儿童早期经验对当前反应的影响。

此外,如果研究者在组织样组时控制不当,容易形成抽样误差,造成虚假结果。

纵向研究倾向于对一个人或一组人的发展作连续的观察和说明。

它的最大优点在于可以使研究者随着时间
的进程,直接测量个体变化的速率,取得发展的第一手资料。

纵向研究对于探索某种心理现象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和发展快慢是必不可少的,但这类研究耗时
费力,对象有时缺乏典型性,且难以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儿童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作出详细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他们心理活动的特点的方法。

按不同的维度,观察法分为以下几种具体类型:
从时间上看,分为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

从范围上看,分为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

从规模上看,可分为群体观察和个体观察。

从观察者的参与程度上看,分为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

从工具情况来看,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从设计程度来看,分为结构性观察和非结构性观察。

从观察的目的来看,分为验证型观察和探索型观察。

(二)调查法
1、谈话法
谈话法,即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和计划直接询问儿童的看法、态度,
或让儿童作简单的演示,并让他们说明为什么这样做,以了解他们的想法,从中分析儿童的心理特点。

2、问卷法
问卷法,即根据研究目的,以书面形式将要收集的材料列成明确的问题,让被试回答。

3、测量法
测量法,即用编好的心理测验作为工具,测量儿童的某一行为表现,然后将测得的数据与心理测验提供的平均水平相比较,可以看出被试的个别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