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教学点

一、蒙阴孟良崮战役纪念馆

孟良崮位于山东省

蒙阴县和沂南县交界处,

属蒙山山系,主峰海拔

575.2米,面积1.5平方

公里。相传因宋朝将领孟良曾屯兵于此而得名。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经过浴血奋战于孟良崮一举歼灭了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七十四师及援军,共32000余人,击毙该师师长张灵甫,孟良崮由此而名扬海内外。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位于孟良崮烈士陵园内,坐北朝南,占地面积8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40平方米。孟良崮战役纪念馆高度为19.47米,象征着孟良战役发生在1947年。整个外形是两个红色的三角形战旗,两个战旗形成孟良崮大崮顶山形。红色代表着红色革命、红色旅游。纪念馆前面的大台阶也是47个台阶,寓意也是象征着孟良崮战役发生在1947年,整个台阶铺展开来的话,总长度约7000米。据临沂行署出版办公室编的《孟良崮战役资料选》资料显示,孟良崮战役中,我军牺牲约2043人、负伤约9300人、其它减员约846人,合计12189人。现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纪念馆前面是陈毅元帅、粟裕将军侍马而立的大型花岗石塑雕,雕像高7.75米,其中底座高2.75米,红色花岗岩上镌刻着陈毅元帅的《孟良崮战役》长诗,两位将帅雕像栩栩如生,再现了孟良崮战役

主要指挥者的光辉形象。

孟良崮战役是粟裕将军指挥的杰出战役之一,他被誉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毛泽东主席曾对粟裕说过“这场战役中国只有两个人没有想到,一个是蒋介石,另一个就是我毛泽东!”纪念馆后面是烈士墓地,墓地正中是粟裕将军骨灰撒放处,其后是烈士英名塔,塔身镌刻着在孟良崮战役中牺牲的2800多名烈士的姓名,墓区内掩埋着2800多名烈士的遗骨。

二、沂蒙红嫂纪念馆

红嫂家乡旅游区暨中国沂

蒙红色影视基地,位于沂南县

马牧池乡常山庄村,总占地

1129亩。由《中国红嫂革命纪

念馆》、《常山古村》、《沂州古县城》、《山乡梦影视服务中心》组成,总投资2.6亿元。是一处集红色旅游、影视拍摄、党性教育等于一体的基地。这里有用乳汁救伤员、被评为全国“双百”英模人物、红嫂原型明德英故居;有创办“战地托儿所”养育革命后代的“沂蒙母亲”王换于故居;有妇救会长李桂芳带领姐妹们为部队架起的“火线桥”旧址;有千万个推磨、碾米、烙煎饼,做军鞋、缝军衣拥军支前的姐妹们的先进事迹。这里是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是百姓集体英雄主义纪念地;是沂蒙精神发源地。在不足1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有“小车队长”李家才故居、战

邮会纪念馆、中共山东分局旧址、山东纵队司令部旧址、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旧址、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抗大一分校旧址、北海银行旧址、火线桥旧址、战地托儿所旧址、战时总医院旧址、战时兵工厂旧

址、战地供销社旧址等红色遗

迹30余处,是典型的革命传统

教育基地。

这里是红嫂乳汁救伤员的

真实发生地,这里是当年沂蒙革命根据地中心,这里至今保留着抗战时期的古村风貌。

“沂蒙红嫂纪念馆”,是山东沂蒙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基地,位于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占地面积100余亩。是由山东省委组织部、临沂市委、沂南县委共同打造的、面向全国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开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省级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由沂南县委组织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基地办公室直属管理。是国内迄今唯一全面、系统介绍“红嫂”的专题纪念馆,也是中国唯一一处以普通群众为主题的革命纪念馆。

三、华东革命烈士陵园

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是一处大型革命纪念园林,座落在山东沂蒙革命老区临沂市区,陵园表里河山,风光壮美,是有名的形胜之地。

华东陵园建于1949年4月座北朝南,占地19.2万平方米,园内万木争荣、百卉吐芳,塔、堂、亭、馆隐现其间,气势宏伟,庄严

肃穆。南门为坊式建筑,面宽36米,高12.8米,黄琉璃瓦庑殿顶,蓝色斗栱有规则地布列,红色匾额题写着“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八个金色大字,是当代著名书法家、前华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舒同手书。

园内主体

建筑革命烈士

纪念塔和革命

烈士纪念堂都

在一条中轴线

上,并且分别以

它们为中心,将园内建筑物分为两组。革命烈士纪念塔处于陵园的中央,为五角亭柱式建筑,高47.5米,挺拔雄伟,耸入云霄。正面为毛泽东同志题写的“革命烈士纪念塔”七个大字,金色熠耀,顶端缀一大型景泰蓝质红五角星。纪念塔的前面为广阔的恭祭场,两侧布列着风格各异的烈士墓、亭。东侧自南向北,依次是瞻容思功亭、汉斯·希伯墓、陈明与辛锐合墓、罗炳辉墓、王麓水墓;西侧自南向北,依次是仰风承志亭、革命烈士公墓、常恩多墓、刘炎墓、张元寿墓。革命烈士纪念塔的后面是革命烈士纪念堂,系宫殿式建筑,两层飞檐,巍峨壮丽,三面绕以廊柱,中间抱厦上方匾额题“革命烈士纪念堂”几个金色大字,堂内巨大的石碑上镌刻着62576名烈士的英名。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主席到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向革命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

四、《沂蒙山小调》诞生地

沂蒙山小调诞生地位于临沂市费县薛庄镇上白石屋村。抗日战争时期,曾是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和后勤机关经常活动、驻扎的地方。抗大一分校、《大众日报》印刷所都曾长期驻扎在这里,至今遗址犹存。

1940年,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员李林、阮若珊借助当时流行的民间曲调编曲、填词形成的

《反对黄沙会》从此唱出。

1953年秋,山东军区政治部

文工团的副团长李广宗、研究

组组长王印泉、乐队队长李锐

云重新修改记谱,将原来歌词

中的抗日主题,改为歌颂家乡的主题,后面又续加了两段歌词,定名为《沂蒙山小调》,从此沂蒙山小调正式版本诞生。

《沂蒙山小调》与《茉莉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中国优秀民歌,蜚声海内外;"沂蒙山区好风光"也逐步渗入到人们的心灵中,成为沂蒙大地的主题形象。

打造以沂蒙山小调诞生地为核心,融汇沂蒙人家、沂蒙历史、沂蒙风俗、沂蒙物产、沂蒙声音、沂蒙精神、沂蒙味道、打谷场为一体的抗战时期合居山村。放大沂蒙山小调诞生地这一文化元素,恢复1940年的村落场景,立体在线呈现《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过程和当时沂蒙山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文化,在中心位置建一个大型的演艺广

场,周边恢复当年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和中共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印刷所在此战斗和生活的场景,并配套旅游服务设施。

五、华东野战军纪念馆

华东野战军纪念馆全称新四军军部旧址暨华东野战军诞生地纪念馆,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九曲街道前河湾村,紧靠滨河大道,距市中心5公里,是新四军历史上最后一个军部,同时也是华东野战军诞生地,国家2A级旅游区。

华东野战

军纪念馆为砖

瓦平房四合房

结构,占地面

积900平方

米。

1945年10月,新四军军部由江南北撤至临沂,1946年6月-1947年2月,新四军军部驻扎在临沂市河东区前河湾村,陈毅、粟裕、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了著名的宿北战役、鲁南战役、临沂南线阻击战,镇压了叛匪郝鹏举,形成了孟良崮战役的战术思想。1947年1月,遵照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在前河湾村组建完成,至此新四军完成了其光荣的历史使命,前河湾村也由此成为新四军最后一个军部驻地和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诞生地。

1947年2月,我军撤出后,敌机对其进行了轰炸,房屋大部被毁,现仅存8间。陈毅、粟裕、张云逸等老一辈革命家用过的桌椅、书橱、马槽等文物保护完好。为更好的保护利用革命旧址,临沂市委、市政府,河东区委、区政府本着对历史、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对旧址进行了保护修复,并开辟为纪念馆。2004年,河湾村新四军军部旧址被确定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成为临沂市红色旅游专线的重要景点之一。2005年,新四军军部旧址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临沂市列为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七大重点项目之一。2006年修复建设的新四军军部纪念馆恢复了陈毅办公室、军部办公室等场景,开设了新四军历史沿革、五大战役、整编合编、军民鱼水四个专题展室。

六、山东省政府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

山东省政府和八路

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是

一处保存完好的明清古

建筑群。坐落在山东省临

沂市莒南县大店镇——

鲁东南,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镇。莒南县一度成为山东省党政军指挥中心,被誉为“小延安"。旧址原为大店庄氏家族的“旧堂”所在地,为四合院结构。八路军115师司令部、中共山东分局、省战工会曾长期驻扎在这里。1945年8

月13日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省政府——山东省政府在这里诞生。山东省政府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日址总面积4.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其中省府纪念馆、八路军115师司令部、中共山东分局、省财政厅、公安总局、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实业厅、省司法厅、卫生总局等都分布在这里。

七、沂蒙根据地群众工作展馆

沂蒙根据地群众工

作展馆座落于历史文化

名镇——莒南县大店镇

的山东省政府旧址院

内,占地面积4100平方米,建筑面积3700平方米,是面向全国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党的宗旨教育的教研培训基地。

沂蒙根据地群众工作展馆由序厅、唤醒沂蒙展区、血染沂蒙展区、政施沂蒙展区、情动沂蒙展区、伟哉沂蒙展区、沉思路七个部分组成。唤醒沂蒙主要展示了沂蒙地区的早期共产党人深入到群众之中,有效地教育、组织和动员群众,在沂蒙大地上撒播了革命火种;血染沂蒙主要再现了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地方武装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和解放战争,用鲜血和生命保护人民的生命和家园的景象;政施沂蒙主要展示了通过减租减息、发展生产,救济灾荒,土地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法令、条例的颁布,使得到实惠的人

民群众,铁了心跟党走,义无反顾地支持共产党;情动沂蒙主要讲述了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党的各级干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与群众同甘苦、共患难、心连心,以实际行动影响和感动了沂蒙人民,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伟哉沂蒙主要展示了党的群众工作使党赢得了沂蒙人民的衷心爱戴,沂蒙人民倾其所有支援革命战争。支前队伍车轮滚滚,送子送郎参军场面动人,乡乡有红嫂,村村有烈士。沂蒙人民用朴素的感情、大爱的举动,与人民军队一起在血与火的战场上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八、沂蒙革命纪念馆

沂蒙革命纪

念馆是由中央办

公厅、国务院办公

厅批准建设的综

合性革命历史纪

念馆,是临沂市倾力打造的全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群众路线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纪念馆位于临沂市区,东邻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展馆包括沂蒙精神展、党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展览和沂蒙党史馆。

沂蒙精神展:主要展示革命战争年代,党和人民军队为了沂蒙人民大众的翻身解放,抛头颅、洒热血,沂蒙人民义无反顾跟党走,舍生忘死投身革命斗争,山东党政军和沂蒙儿女水乳交融、生死与共,

培育形成的沂蒙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发扬沂蒙精神,团结一心,艰苦创业,科学发展,勇争一流,走出了一条革命老区科学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新路子,谱写了“大临沂、新临沂”建设的辉煌篇章。

党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展览:主要展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建立了深厚的鱼水情谊和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赢得了亿万人民的衷心拥护,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凝聚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力量,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的征程。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一以贯之、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沂蒙党史馆:集沂蒙党史资料陈列、宣传教育、资料存储、党史研究等功能于一体,主要陈列沂蒙根据地、解放区党史文献资料、文物、影像资料和党史图书,重点展示沂蒙根据地、解放区党政军民开展革命斗争的资料,承担着沂蒙党史文献资料贮存、研究、查阅等职能,是开展党史和沂蒙精神研究、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和窗口。

沂蒙革命纪念馆旨在教育和引导各级广大党员干部,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

党中央周围,凝心聚力,开拓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九、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

大青山胜利突围纪

念馆教研基地主要开展

理想信念教育、革命的

英雄主义教育。该基地

位于费县薛庄镇驻地北

11公里处,占地200余亩,是依托“大青山胜利突围战遗址”打造的一处党性教育基地。

1941年冬,日军对沂蒙山区发动了“铁壁合围”,出动5万日伪军,对沂蒙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11月30日,抗大一分校、中共山东分局、省战工会、一一五师及省级各群团组织等机关5000余人,绝大多数为非武装人员,在大青山地区误入敌包围圈。在“既无援兵,又无退路”的情況下,抗大一分校校长周纯全指挥突围,他们抱着与敌血战到底的决心,不屈不挠,顽强抗敌,与万余名敌人进行了一场空前的殊死博杀,粉碎了敌人的重兵“清剿”,成功保卫了山东省党政军机关,保存了山东的革命骨干力量,谱写了抗战史上空前壮烈的英雄篇章。在突围战中,省战工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陈明,德国共产党员、太平洋学会记者汉斯?希伯,一一五帅敌工部部长王立人,抗大一分校二大队政委刘惠东,军事队连长邱则敏,姊妹剧团团长辛锐等300多名优秀儿女献出

了宝贵生命。大青山突围战是一场空前悲壮的战斗,谱写的是革命英雄主义的赞歌。

为了缅怀英烈、缅怀那段历史、

纪念那场用生命换来的胜利突围,更

为了对后人进行理想信念教育,2014

年,中共费县县委县政府在大青山胜

利突围纪念地,建设了集纪念馆、纪

念广场、纪念碑、纪念林、纪念亭于

一体的党性教育基地。展现了大青山

突围战中英烈人物顾全大局、同仇敌

忾、不怕牺牲、勇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先烈们的英雄壮举就像一首慷慨激昂、经久不衰的红歌至今回荡在历史的天空。

十、沂蒙六姐妹纪念馆

沂蒙六姐妹纪念馆坐落在

沂蒙六姐妹的家乡野店镇烟

庄村。主要展示以“沂蒙六姐

妹”为代表的沂蒙妇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拥军支前、无私奉献的革命历史。旨在铭记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辈,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励人们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该纪念馆建筑面积5050平方米,造价2600万元。馆名由迟浩田将军题写。该项目共建三层,副馆两层,馆顶斜屋面,中间大厅为不锈钢网架设计。第一层布展共五个展厅,建成并投入使用。按照“红色执土、可敬姐妹、薪火相传、领导关怀”等几项内容布展,集中展示了沂蒙女性这一伟大群体,纪念馆按主馆同历史时期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新中国的建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做出的重大贡献。以沂蒙六姐妹为代表的沂蒙妇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拥军支前、无私奉献,她们的爱国拥军精神,是沂蒙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东省重要党性教育基地。

著名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是革命战争年代在沂蒙老区涌现出的一个女英雄群体。她们是蒙阴县野店镇烟庄村的六位青年妇女,她们的名字是张玉梅、伊廷珍、公方莲、杨桂英、伊淑英、冀贞兰。在解放战争时期,她们齐心协力参与支前工作,从缝军衣、做军鞋、碾米磨面、烙煎饼,到筹集军粮草料、运送弹药、救护伤员;从站岗放哨、查路条、当向导、送情报,到参加“识字班”、“妇救会”、女民兵,担任村干部等,敢当重任,不辞辛劳,无私奉献。新时期,沂蒙六姐妹积极参与双拥共建活动。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高度评价“沂蒙六姐妹”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的贡献,为她们欣然题词“沂蒙六姐妹,拥军情永不忘”。2007年,在建军80周年之际,她们又被评为“全国十大爱国拥军新闻人物”和“十佳兵妈妈”荣誉称号。

电影《沂蒙六姐妹》和电视剧《沂蒙》播出后,“沂蒙六姐妹”的事迹在全省、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沂蒙六姐妹纪念馆是重要的群众路线教学点,能更好的感受感悟到了革命战争年代党政军民的鱼水情深和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

十一、刘少奇在山东纪念馆

刘少奇在山东纪念馆

坐落在临沭县城东北部5

公里处的苍山南麓,占地

35亩,建筑面积3300平

方米,为清末民初仿古式

四合院,以1942年刘少奇来沂蒙的主要居住地——临沭县朱樊村王家大花园当时的建筑格局设计建造。按照上级关于建设好党的群众路线观教育教学基地的要求,2013年以来,临沭县对“刘少奇在山东纪念馆”进行全面提升改造,包括对主题展馆重新布展、各种文物及资料的征集和充实、讲解员的配备与培训、报告厅和专题教学(视频)片的摄制等,均按照一流的水平设计安排,满足党性教育等干部培训需要,在艰苦的1942年,刘少奇在山东未我们树立了实践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光辉典范。刘少奇在山东四个月指战的过程,正是他成功实践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的见证。“刘少奇在山东纪念馆”正式利用这一宝贵资源打造的一处党员

干部党性教育教学点。

十二、厉家寨

“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这是毛泽东主席于1957年10月9日对厉家寨的光辉批示,从此,名不见经传的厉家寨,举名扬海内外,成为全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仅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前来参观学习的国内外友人就达50多万人次。改革开放以来,厉家寨人民抢抓机遇,与时俱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社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如今,以厉家寨红色旅游区为中心,形成了园林式石雕石刻城一一孙镗纪念馆、铁牛庙石铁陨石——厉家寨展览馆一一万亩樱桃园红色观光旅游一条线,每年来观光旅游的游客达6万多人次。厉家寨位于省级中心镇、临沂市“东大门”——坪上镇以北6公里,东与新兴港城日照市相邻,南接连云港,兖石铁路、岚济公路贯穿境内,近临“三港两场一一高速”(岚山港、石日港、连云港、临沂飞机场、连云港飞机场、同三高速)。坪上镇辖50个行政村,6.38万人口,总面积118平方公里,区位优势显著,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现已形成了四大特色旅游景点:

红色旅游景点一一厉家寨展览馆。为总结厉家寨人民的光辉历史,坪上镇党委、政府根据市委书记李群同志提出的“把厉家寨展览馆建成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要求,投资150多万元重建厉家寨展览馆,展览面积760平方米,展出带长420米,用珍贵历史图片600多幅、实物80多件,按艰苦创业、光辉批示、继往开来三个部分再现厉家寨人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2005年5月份开馆以来,吸

引了海内外有空上万人次前来参观旅游。

人文自然景点——铁牛庙石铁陨石和孙镗纪念堂。自唐代就有形似铁牛的“天外来客”——石铁陨石在大铁牛庙村落户,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铁牛陨石场1.4米,宽0.8米,体积0.7立方米,重量在4吨左右,据考证含铁之高属世界之最,已被确定为县级文物。孙镗纪念馆坐落在铁牛庙村,是1992年由孙氏家族的后人为纪念明代嘉靖皇帝御批的抗倭英雄孙镗,捐资30余万重建而成,占地约6亩,南北长80米,东西宽46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