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与精神分析师》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病人与精神分析师》读书笔记

《病人与精神分析师》读书笔记

《病人与精神分析师》读书笔记(心茗 2013年春节)第1章导言精神分析五阶段:第一阶段:弗洛伊德与布罗依尔的合作时期。

第二阶段:从弗洛伊德拒绝神经症创伤理论开始至 20 年代早期,在此期间,弗洛伊德发表了所谓精神分析结构模式的理论。

第三阶段: 1923 年,弗洛伊德的精神结构理论发生了重大改变,他在《自我及本我》(Ego and the Id , 1923b )一文中将“本我——自我——超我”三重结构归纳进“结构”模式中,或称为“第二定位模式图”。

第四阶段:1936年安娜•弗洛伊德( Anna Freud )的《自我及其防御机制》以及 1939 年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及其适应性问题》的问世无疑成为第四阶段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第五阶段:客体关系与自体心理学。

第2章分析情景* 随着第二阶段的发展,对病人的材料中潜意识涵义的理解已经扩充到自由联想上,分析移情,特别是移情阻抗已逐渐在精神分析技术中占重要地位,梦的分析仍是弗洛伊德分析工作中理解精神过程的最基础部分。

在持续至 1923 年的第二阶段期间,精神分析的基本设置及与其有关的临床概念也得以发展。

尽管在后期精神分析的理论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但“经典”精神分析的治疗情景在此期间基本上保留了下来。

* 斯通曾对精神分析情景作过精辟而详细的评述:分析师应尽可能保持一种“节制”的态度,即:分析师的治疗设置应该尽可能减少病人从其症状中获益。

分析的实质是分析师在原则上拒绝对病人百依百顺以取悦病人,也拒绝扮演病人强迫他扮演的角色。

在某些病例及在治疗过程的某个时刻,节制可诠释为对病人解释隐藏在所有资料背后的病人的重复行为方式,并加以修通。

* 精神分析的治疗一般持续 50 分钟,每周 4 ~ 5 次。

精神分析师的主要精力应放在提问以收集资料、给以解释、面质和重建为主要治疗的干预手段上。

* 精神分析师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在精神分析过程中从意识层面理解病人的资料以进行干预。

* 在分析性治疗中,分析情景的功能之一为允许或促使在分析设置下的退行。

对精神分析问题的认识和体会(2篇)

对精神分析问题的认识和体会(2篇)

对精神分析问题的认识和体会精神分析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和一种对人类心理活动的理论解释。

它由维也纳的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旨在解决心理疾病和心理问题。

在进行精神分析过程中,治疗师和患者之间建立起一个安全、互信、放松的环境,患者通过自由联想、梦的解析等方式,让潜意识中的冲突、欲望和无意识心理内容浮现出来,并逐步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在我看来,精神分析是一种深入人类心灵的治疗方法,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内心的痛苦和困扰,还能够深化人们对自己内在世界的理解。

通过精神分析,患者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接纳自己,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得到支持和指导。

首先,精神分析强调无意识对心理活动的影响。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心理活动的很大一部分是无意识的,这些无意识内容受到了个体生活经历和童年经验的影响。

在精神分析过程中,治疗师通过与患者的对话和观察,试图揭示患者无意识心理内容的重要性和影响。

这使得患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自己的行为和情感,并逐渐认识到无意识对自己的决定和选择的影响。

其次,精神分析注重解决心理冲突和潜意识中的欲望和情感。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心理冲突,比如自我意识和自我欲望之间的冲突、爱与恨之间的冲突等。

这些冲突会导致内心的痛苦和困扰,影响人们的情绪和行为。

精神分析通过挖掘和解析患者的梦境、自由联想等方式,帮助患者直面这些心理冲突,并寻找解决的办法。

这种处理方式使得患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纳自己内在的欲望和情感,从而减少内心的冲突和痛苦。

再次,精神分析关注童年经验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的童年经验对其成长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在精神分析中,治疗师通过患者的回忆、梦境等手段,试图了解患者在童年时期遭受的创伤和困扰,以及他们对这些经历的情感反应。

通过对这些经历和情感的探索,患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童年经验对自己目前的影响,并在治疗过程中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这种方式使得患者能够与自己的童年经验和情感和解,减少对这些经验的否认和压抑。

讲义:见诸行动 acting in

讲义:见诸行动 acting in

精神分析小组参考资料《病人与精神分析师》第九章见诸行动1.引言:见诸行动可能是自从弗洛伊德首次介绍它以来意义涵盖面最广、变化最多的词汇。

较为简洁的定义是,见诸行动是在精神分析过程中被察觉到的、合理的、可分析的阻抗的一种放大的形式,用以协调过失行为和其它各种病理的、冲动的行为。

精神分析师和其他人士现在倾向于认为,这一概念包含一系列冲动的、反社会的或者危险的行为,但他们常常没有关注引起这些行为的具体环境。

有时,见诸行动被用于一种轻蔑的情境中,表示对病人甚至对治疗师的行为的谴责。

2.概念理解:弗洛伊德对这一概念的最集中的讨论是在他的论文《记忆,重复和修通》中。

见诸行动在这里直接与精神分析治疗的场景联系在一起。

它被用于描述病人所做出的作为记忆的替代品的行为。

他说,“病人不再记得被他忘记的和被压抑的任何东西,而是将它见诸于行动;他重复它,而不知道他正在重复它。

例如,病人不会说他记得他习惯于挑战和批评他父母亲的权威,却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医生。

”1)见诸行为是重复的一部分,但重复不等同于见诸行为。

2)见诸行为包括分析情境内的和分析情境外的,两种情况都是分析和治疗的结果。

3)见诸行为并非指严重人格障碍或者是精神病人群体的冲动性行为。

附加:警惕因该概念的扩大化而造成理解上的偏差。

3.概念间的关系:3.1见诸行为与阻抗见诸行动被弗洛伊德认为是一种阻抗的表现,可以产生对病人和分析过程不愉快的结果。

所以对他的同行和追随者来说,相对于其它的行为,见诸行动可以引起更多的不愉快。

3.2见诸行为与移情见诸行动的倾向是一种与特定个体相关的功能。

有见诸行动倾向的个体并不会在意是在治疗之外还是在治疗之中。

他们通常缺乏分辨过去和现在的能力,没有学习的愿望,面对刺激时用粗暴的反应代替适当的反应。

但是这些反应并不是真正的行动——有时候它们仅仅是由情绪性的态度组成;如果这一态度是针对明确的个人,那我们宁可称其为“移情”。

不分对象的行为我们称之为见诸行动。

《精神分析引论》读书笔记_《精神分析引论》读书心得

《精神分析引论》读书笔记_《精神分析引论》读书心得

We cannot choose our origin, but our future is changed by ourselves.(页眉可删)《精神分析引论》读书笔记_《精神分析引论》读书心得大学生《精神分析引论》读书笔记【一】读完这本书后,我们能很明显的知道,《精神分析引论》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也是最为基础与简单易懂的部分—过失心理学;第二部分是释梦;而我认为第三部分—神经症通论—才是重中之重,甚至可以说前两部分都是为后者服务的,本书通过“过失心理学”将读者引入精神分析的理论范畴,通过释梦来解释精神分析的主要研究方法,而两者的共同目的都是分析发现各种神经症的根源起因进而找到解决之道。

所以,我将主要通过对论述它的由来来粗浅的认识*。

那么,神经症是怎样产生的呢? 精神分析学的核心观点也是最引后人争议的观点就是“力比多理论”。

“力比多”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性欲,但是更为确切的名称应该是“性冲动力”。

它是一种能量,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性能量,这种能量的发展与变化不仅仅影响着某个人性格的成长而且也在无形的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

“力比多”的成长可以分为前生殖期与生殖期两个阶段,而神经症的根本原因就是“力比多”的退化,也就是生殖期需求通过不正常的途径退化回前生殖期需求。

生殖期需求相对容易理解。

一个正常的人类都会有性需求,需要通过性行为来获得生理与心理上的满足,那么这种需求就可以称作生殖期需求。

但是人不可能从出生开始就知道并且有能力来满足这种需求,正如你不可能让一个婴儿去做爱或者手淫,但这种对性的需求却是始终存在的,所以,那个时期的需求就被定义为前生殖期需求。

另外,既然对性行为的需求一直存在,一个暂时没有性伴侣不敢违法嫖娼又羞于手淫的人该如何满足这种需求呢?此时的生殖期需求会在当事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转变为前生殖期需求,也就是说“力比多”能量会从性行为上转移到另外一件能使当事人获得愉悦感的事物上,这种事物可以是美食,可以是音乐,可以是书籍,也可以是许许多多其他的事情。

对精神分析问题的认识和体会范文(三篇)

对精神分析问题的认识和体会范文(三篇)

对精神分析问题的认识和体会范文精神分析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由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创立。

它的核心理论在于认为人类心灵深处存在着无意识,无意识中的冲突和欲望是导致精神疾病的主要原因。

通过分析患者的梦境、心理反应和童年经历等,精神分析师试图解释患者的无意识冲突,并协助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我个人的理解和体验中,精神分析在许多方面为我提供了深刻的洞察力和治疗效果。

首先,精神分析启示我人类心灵的复杂性。

在开始精神分析过程时,我觉得自己的内心世界是无边无际的,充满了各种冲突和欲望。

在精神分析师的引导下,我逐渐明白了许多生活中的问题来源于我无意识中的冲突和欲望。

精神分析师帮助我解剖了我内心的深度,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并找到问题的解决之道。

其次,精神分析帮助我认识了童年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在精神分析过程中,我经常与精神分析师回溯到我童年的经历,重温过去的情感和经历。

通过观察和分析童年经历,我发现很多现在困扰我的问题都有根源于童年时期。

家庭环境、教育方式以及父母关系的影响都对我的个人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精神分析师通过探讨我的童年经历,帮助我理解并释放了许多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

另外,精神分析也引导我认识和接纳了自己的阴暗面。

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存在着各种负面情绪、欲望和冲突。

在精神分析过程中,我学会了面对和接纳这些阴暗面的一部分。

精神分析师鼓励我勇于探索自己内心的深处,不害怕直视那些不那么美好的一面。

通过理解和接纳自己的阴暗面,我能够更好地与自己和谐相处,并减少内心的冲突。

另外,精神分析还让我了解到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精神分析师与我建立了一个坦诚和信任的关系,这让我能够自由地探索内心的深处。

在精神分析过程中,我也学会了如何处理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

我意识到人类心灵的发展是在与他人互动中进行的,而健康稳定的人际关系对个人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精神分析师的指导和鼓励使我更加理解和关心他人的需要,并学会如何建立更良好的人际关系。

精神分析书籍分享

精神分析书籍分享

精神分析书籍分享精神分析是在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论和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精神分析在现代最重要的发展是客体关系理论,它是精神分析理论和实践的桥梁。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精神分析书籍,希望大家喜欢!精神分析书籍分享:1、督导关系——一种当代心理动力学方法(美)M. G. F-O'Dea等著李芃等译本书为精神分析的督导提供了一种明确的关系取向的方法。

作者为我们介绍了一种不带任何成见的、颇具启发性的精神分析的观点。

她们强调了所有督导者都曾感到过的缺憾或遭遇过的困境,包括督导关系中的移情与反移情、权力共享与权力不对等或依赖关系之间的冲突,以及督导者应忠诚于所在机构、被督导者还是病人的困扰。

2、弗洛伊德与安娜·O——重温精神分析的第一个案例(英)Richard A. Skues 著孙铃等译安娜·O的案例一向被认为是精神分析治疗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典范。

但同时,从弗洛伊德生前直至现在,对弗洛伊德的批判和指责也从未停息过。

本书作者将安娜的案例完整展示于世人面前,通过深入而透彻的评述和分析,有力地反击了弗洛伊德的反对派,真实地重现了这个尘封了半个多世纪之久的案例应有的辉煌。

3、101个心理治疗难题(美)Jerome S. Blackman 著赵丞智曹晓鸥译《101种心理防御》作者Blackman医生新著,他为浩瀚的精神分析治疗之海带来了清晰和次序。

Blackman医生的最特别之处在于,他能将非常复杂的情境问题用清晰和有条理的方式讲述出来,给接受他督导的治疗师以有效的回应,帮助其迅速理清和解决治疗中的疑惑和困难。

本书凝结了作者40多年的心理治疗和督导经验,把最常见的棘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之道呈现给了读者。

4、精神分析案例解析(精装)(美)N. McWilliams主编钟慧等译李鸣审校南希博士深厚的教学功底和扎实的临床实践经验使此书能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将精神分析理论的动力学诊断思想,通过不同的临床视角,融入咨询师的日常工作实践中。

关于《精神分析引论》读书笔记4162字

关于《精神分析引论》读书笔记4162字

《精神分析引论》读后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早年从学于哲学家布伦塔洛门下,他的同学是后来被称作现象学派创始人的胡塞尔,虽然两者师出同门,不过后者的思想仍可认为属于哲学,而前者一般则认为属于心理学的范畴。

布伦塔诺的研究要追溯到新康德主义,当时哲学家由于休谟问题陷入疑难,以罗素和密尔为代表的英美分析学派认为康德并没有完全解决休谟的疑难,为解决这一问题,新康德主义者主张哲学应当回到康德。

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是以文德尔班为代表的西南学派,和以柯亨为代表的马堡学派,这两个学派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心理主义的倾向,但两者仍然不算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心理学,前者关注的更多的是价值问题,后者则试图用逻辑学方法解决哲学的疑难。

布伦塔诺的出现应该算是心理学产生的重要标志,在其著作《从经验的观点看心理学》,布罗塔诺首次将意向性作为研究对象,他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动作,而不是内容。

他说,我观看颜色,颜色是意识的内容,看是动作。

不论看什么,是在看的过程中研究如何看。

布伦塔诺的心理学一般被认为属于描述性心理学,虽然布诺塔诺宣称在心理学的立场上是经验的,经验才是老师,但冯特强调的心理学的经验属于实验,而布伦塔诺则纯粹是经验的。

弗洛伊德虽然是布伦塔诺的学生,但他的学说则已经脱离了传统哲学的研究范畴,而可以看作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学了。

不过,由于受布伦塔诺的影响,弗洛伊德的学说仍可看作是以“性”为实体所建立的本体论哲学。

弗洛伊德最主要的著作是《精神分析引论》,全书可分为三个部分,即潜意识论、梦论,以及性欲论。

分别对应三个篇章:在《过失心理学》中,弗洛伊德将日常生活中的失误,视作行为产生的深层原因。

在《梦》中,弗洛伊德阐释了梦的作用,并试图用释梦的方法探索其对行为的影响。

而在《神经病通论》,佛洛依德主要阐述了神经病心理治疗的方法。

结合失误动作和梦的影响,佛洛依德试图求证人的经历是否与神经病症的产生相关,以试图探索其治疗方法。

一、过失心理学弗洛伊德认为过失起因隐含着某种“意向”或“倾向”,通常是由于两种倾向同时存在,而这这两者倾向又相互矛盾所导致的的结果。

精神分析引论

精神分析引论

精彩摘录
这是《精神分析引论》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06
第十五讲几 点疑问与批 判的观察
05
第十四讲欲 望的满足
01
第十六讲精 神分析法与 精神病学
02
第十七讲症 候的意义
03
第十八讲创 伤的执着— —潜意识
04
第十九讲抗 拒与压抑
06
第二十一讲 里比多的发 展与性的组 织
05
第二十讲人 们的性生活
第二十二讲发 1
展与退化的各 方面、病原学
2
第二十三讲症 候形成的过程
第一讲绪论 第二讲过失心理学
第三讲过失心理学 (续)
第四讲过失心理学 (续完)
1
第五讲初步的 研究及其困难
第六讲初步的 2
假说与释梦的 技术
3
第七讲显意和 隐意
4
第八讲儿童的 梦
5
第九讲梦的检 查作用Βιβλιοθήκη 01第十讲梦的 象征作用
02
第十一讲梦 的工作
03
第十二讲梦 的举例及其 分析
04
第十三讲梦 的原始的与 幼稚的特点
读书笔记
还是徐胤版的翻译更接近现在人的说话方式,这版有种上世纪老学究的味道。
更推荐果麦文化徐胤的译本,更通俗流畅。
如何科学的创建一个学科,又如何去研究,看大师们怎么做学问,怎么将看似复杂又浑屯的意识,用现代科 学的方法来研究。
意想不到的是弗洛伊德老爷子的演讲录很有引人入胜之感。
梦是“欲望的满足”不如称为“冲动的满足”,以区别于“以平淡情绪为特点的压抑与毅力”,否则单以欲 望解释起来就显得模棱两可,譬如一个学生,他努力学习,我们可以说他有考上好大学的欲望,他沉迷游戏,我 们可以说他有嬉戏玩乐的欲望,于是“欲望”一词在两种明显不同的事物上未做区分。

精神科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精神科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精神科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精神科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篇1__月24-29日,我和李艳容、黄雪媚三位护师参加了__省护理学会举办的《神经精神科护理新趋势学习班》。

学习班的内容主要有讲义授课和论文交流分两大部分,讲义共有10个课目,如精神病护理学进展;睡眠中危急状况的识别与护理;精神(心理)护理文书相关问题;护士身心健康的维护;护理科研中的科研——选题技巧等内容。

通过学习,使我受益匪浅,简述如下:一、精神病护理学进展。

国际精神病与精神卫生护理联盟关于约束、隔离精神病患者的原则。

1、ispn认为患者有权保持尊严、获得关爱、高质量的护理。

注册护士应提倡和保护患者的权利;任何精神卫生机构应将患者权利以通俗懂的语言置于显着的地位。

2、应有合格专业护士,实行24小时责任制护理。

ispn认为约束与隔离只有在其他手段无效、无法保证安全的紧急情况下使用。

3、所有患者在病程中应接受全面评估,包括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及行为方面、评估发育水平,既往精神创伤史,共患疾病,基础行为水平。

4、提倡依靠环境,设施尽可能保证安全及减少约束。

5、护士应接受行为评估,各年龄段用药,安全监控等专业培训,应接受对攻击行为评估和干预的培训,如症状的识别,语言干预技巧,选择最小约束的思考策略。

6、需完善制度及机构对工作人员涉及攻击的反应。

7、医生或资深执业护士应在约束后1小时内对患者进行面谈评估,24小时内对患者必须更改指令,同时应进行面谈评估。

约束时间应标明:成人4h,9-17岁青少年2h,9岁儿童1h,到时需行行为评估。

8、资深注册护士是最佳再评估人,可以观察记录患者的日常行为试行解除约束后评估。

9、约束时不得遮挡患者面部,不得单独约束或隔离儿童,被约束的患者至少每2小时应活动其身体,必须提供给饮水,解便及测量生命体征。

10、有内外科疾病的患者应尽可能用其他手段代替约束以策安全,约束后1小时内必须告知医师或执业护士。

11、约束或隔离的决定应即刻通知家属,应予书面通知,不应以约束为理由阻止家属访视。

读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导论感悟(5篇范例)

读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导论感悟(5篇范例)

读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导论感悟(5篇范例)第一篇:读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导论感悟《精神分析导论讲演》[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周泉严泽胜赵强海译国际文化出版社 2000,10图书馆编号:213654856 弗洛伊德简介: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5.6-1939.9.23),犹太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他认为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是属于性的,性的扰乱是精神病的根本原因。

著有《性学三论》、《梦的释义》、《图腾与禁忌》、《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

《精神分析导论讲演》读后感我所读的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所著的《精神分析导论讲演》,这本书是弗洛伊德所做的演讲,正如序言所讲:“这一卷是我在1915-1916年和1916-1917年两个冬季学期给不同性别的医生和一般听众所进行讲演(在大学里)的忠实再版。

”能使人们了解精神分析或是能引起对精神分析的兴趣和重视精神分析的价值。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动作倒错,介绍了日常生活发生的一些口误、笔误、误听、遗忘等,为什么会发生动作倒错,这些动作倒错背后隐藏着什么呢?第二部分,梦,众所周知弗洛伊德对梦的分析独创建树,并对梦的解析过程中形成了弗洛伊德的重要理论,在这一部分讲了梦的价值,形成原因,以及所反映的东西。

第三部分,神经症通论,这部分就是弗洛伊德的重大理论成果,在这个过程可以了解一些深层次的东西,并对精神分析有一颗自己的轮廓和看法,并从中学到许多,自己的思维感触良多。

下面详细的介绍每一部分的内容,以及我看过的感受和看法。

第一部分、动作倒错起先我对这本书并不感兴趣,第一感觉枯燥,没有来的有些抵触,再者弗洛伊德的理论中“力比多”的成分居多。

但在看的过程,开始有了兴趣,它并不是纯理论性的东西。

在里面穿插了许多例子,有助于理解和揣摩,并根据其中的例子反映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动作倒错现象,并对其现象的实质的了解。

《精神分析导论》-Julia Fabricius等著, 主译 施琪嘉 曾奇峰

《精神分析导论》-Julia Fabricius等著, 主译 施琪嘉 曾奇峰

《精神分析导论》-Julia Fabricius等著,主译施琪嘉曾奇峰精神分析导论JuliaFabricius等著主译施琪嘉曾奇峰内容提要第一章前言第二章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础第三章精神分析简史第四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精神分析第五章对精神分析的批评第六章精神分析与研究第七章咨询室外的精神分析第八章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疗第九章职业化序言我们很高兴中文译本将成为本书的第一个外文版本。

感谢我们的译者施琪嘉、曾奇峰、李晓驷、吴和鸣、李孟潮及其小组卓有成效的翻译工作。

2003年,作为本书的作者之一,我来到中国进行教学访问,对精神分析领域感兴趣的心理治疗师们进行督导。

当时,在北京举行的为期一周的培训班上有应邀来自其他国家的精神分析师,这是北京安定医院的杨蕴萍教授近年来组织、领导的连续性精神分析培训项目的一个缩影。

在培训班上,许多来自中国各城市精神卫生中心、投身于心理治疗行业的医生及心理学家们显示出他们对精神分析的极大兴趣,通过培训,我们展示了动力性心理治疗是如何减轻临床病人痛苦的技巧虽然本书主要从英国的视角来写,不过,绝大部分内容都适用于任何国家那些对阅读精神分析介绍性内容的人们。

虽然,目前在中国精神分析的临床应用只吸引了少数人的兴趣,但是正是他们在致力于建立动力性治疗的培训体系。

我们相信--正如来参加北京研讨会的心理治疗师们所坚信的——致力于“理解”的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能够服务于更多的人群。

因此,培训的资源不仅属于现有的中国同事们,也将属于如他们一样想进一步进修和学习的人们。

我们谨将本书的中国版献给杨蕴萍博士以及参加北京研讨会的心理治疗师们。

我们希望心理治疗师、精神科医师及从事心理学、教育学及任何其他领域均能分享之,同时,也希望那些能够影响到政策和公共传播的人士能够读到本书。

我们希望,本书能够引起人们对阐明人类功能许多方面的兴趣、好奇心,并通过精神分析的思维方法促进人类潜能的进一步开发。

朱莉娅·法布里丘斯(JuliaFabricius)2004,4英国伦敦钹关于精神分析的论著很难翻译。

《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读书笔记

《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读书笔记

关于《精神分析引论》的读书笔记精神分析引论这本书是应20世纪初的时代要求出现的。

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矛盾戳能够冲,自然科学开始了一系列革命,这些都要求从微观上、从新的角度研究人的“内心世界”。

弗洛伊德主义的出现恰好解决了这一难题。

它的理论基础是精神分析引论,因而,从系统地阐述这一理论的《精神分析引论》中可以窥见其开创性。

然而,他其中的一些理论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反对和批判。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20世纪最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

其精神分析学说作为精神疾病治疗的一种理论和技术,因强调精神疾病的心理原因而不是嚣质原因、强调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引论》全书分为过失心理学、梦和神经病通论三编。

在前两部分,他假定听者没有任何精神分析学的知识,因而从入门讲起。

第三部分,弗洛伊德认为听众已经通过研究,扩大了阅读的范围,于是放手讨论比较复杂的问题,即神经病的精神分析和治疗。

这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原因如下:首先,它开辟了无意识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打破了理性主义的传统——意识心理学的传统;肯定了非理性因素(无意识)在行为中的作用。

这对文艺创作、对创新型教育,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次,它吧认得需要、冬季和人格,白字心理学研究的首位,主张从内而外、从深层向表层研究人的行为,从而开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新的研究领域。

这相对于长期以来占据人们头脑的、机械论的外因论和简单化的线性决定论,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

最后,它突出了心理治疗的价值,创立了一套治疗神经症的方法和理论,提出了“精神创伤”是引起神经症等精神病的主要原因,对促成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社会迷失的转换,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科学思想史上,弗洛伊德提出的新思想、新问题,他研究的新领域以及他的学说给医学、社会学、历史学、名族学、宗教学、伦理学、法学、教育学、美学、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都提供了新的研究侧面,他的《精神分析引论》无疑是一部对世界历史有影响的著作。

对精神分析问题的认识和体会

对精神分析问题的认识和体会

对精神分析问题的认识和体会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精神分析已经存在了近一个世纪。

从弗洛伊德最初提出的梦境解析法开始,精神分析不断地发展与完善,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精神分析的核心理论是无意识心理活动的存在,以及人类行为和情感的根本诱因是潜意识的渴望和冲突。

在精神分析中,医生与病人彼此合作,通过探索潜意识的深层结构,发现并解决导致病人问题的根本原因。

精神分析的方法非常复杂,需要医生有很高的专业素质和丰富的经验。

在治疗的初期,医生需要与病人建立起良好的沟通,以建立起彼此的信任和尊重。

接着,医生会引导病人深入探索他的内心深处,并启示病人的潜意识,让病人自我觉察并发现一些通常能被意识抵制和压抑的想法、感觉和情感。

在精神分析的过程中,医生和病人的关系非常重要。

医生必须尊重病人,给病人提供足够的支持和理解,不过度干预病人的自我决策。

在治疗过程中,病人应该全身心的参与,配合医生以及表达自身的感受、情感和想法。

这种共同合作的过程可以帮助病人深入观察自我,找到内在自我的矛盾和不和谐,同时也可以帮助病人恢复对生活和人际关系的信心。

精神分析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精神医学、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问题、婚姻和家庭问题等等。

但精神分析并非适用于每一个人,它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而且需要病人具备一定的智力水平,以及一定的自我控制和沟通能力。

在我的社会工作实践中,我也曾经遇到一些精神分析病人。

通过与这些病人的交流和观察,我感到精神分析确实能够帮助病人找到一些根源矛盾和发生问题的深层原因,同时也可以帮助病人树立自信心和改善人际关系。

这种在潜意识层面上的沟通和合作对于病人的成长和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我也发现,在一些情况下,病人并不愿意深入探索自己的潜意识,并且缺乏足够的自我控制和表达能力,而且这种治疗方法会消耗病人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总的来说,精神分析是一种针对情感深层原因的心理治疗方法,可以帮助病人找到内心矛盾之源并得到根治。

《精神分析5篇范文》

《精神分析5篇范文》

《精神分析5篇范文》精神分析精神分析又称心理分析,产生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奥地利,由维也纳医生弗洛伊德始创。

行为主义重视正常行为的分析,精神分析学派则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因为它起源于精神疾病的治疗实践。

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者动机。

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如果欲望或者动机受到压抑,就容易产生精神疾病。

精神分析这种技术,通过释梦或者自由联想等手段,发现病人无意识的内容,使无意识的内容外显化,即宣泄出来,就能达到治愈精神疾病的目的。

经过弗洛伊德的努力,精神分析理论和技术的应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心理学,它已经成为一种无所不包的哲学观和世界观,构成了现代西方一种主要的社会思潮。

(一)弗洛伊德简介。

弗洛伊德1856年出生于捷克,后来由于父亲生意失败举家迁往德国的莱锡比,在弗洛伊德四岁时又移居奥地利维也纳,在那里生活了将近八十年。

他自幼聪慧好学,成绩优良。

1881年以优异的成绩在维也纳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1885年被任命为维也纳大学神经病理学的讲师。

1886年在维也纳开设私人诊所,开始运用催眠术治疗癔病患者。

学术生涯由此拉开序幕。

(二)精神分析的研究对象弗洛伊德将无意识(是指人类心理活动中,不能认知或没有认知到的部分)作为精神分析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佛洛依德对此有一个形象的比喻。

他说,大海中的冰山,能被人看到的,就好比意识,但它只是冰山的一小部分。

而藏在水面下的大部分,就像无意识一样,它在人的全部精神活动中占主要地位,因此,精神分析研究的对象,应该是无意识内容。

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可以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

前意识指无意识中可以回忆起来的经验。

它处于潜意识和意识之间,担负着“稽查者”的任务,它严密防守、把住关口,不允许潜意识中的本能欲望和原始冲动进入到意识层面。

但是当“稽查者”丧失警惕性时,潜意识的内容就可能乔装打扮迂回地渗入意识层次。

潜意识是无意识中永远无法回忆的内容。

《当下的力量》英文版透析

《当下的力量》英文版透析

《当下的力量》英文版透析THE POWER OF NOW,作者Eckhart Tolle,词数63413,GT均值51,生词难度中等。

听从了武志红师兄的建议开读心灵著作,把《当下的力量》英文版做成手机JAVA电子书上阅读,主要的阅读时间为坐电梯--为此我养成了不主动按键关电梯门的习惯,让它自己关吧,这样我不用从透析中分神--但往往电梯内其他人会按捺不住焦躁,感到doing nothing难以忍受,非要主动去关门,实际上省不了2秒。

在每次这2秒的时间里,我的"当下感"很美妙,也算实践了书中的理论。

此书简介如下:The Power of Now:A Guide to Spiritual Enlightenment is aself help book by Eckhart Tolle which seeks tobring about atransformation of human consciousness.It was first published in 1997 as asmall run of 3,000 copies.Its popularity beganto grow,and that growth accelerated after Oprah Winfrey recommendedit in her magazine,O,in 2000.It has been on the New York Times Best Seller list and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33 languages.生词难度相当于哈利波特4,比魔戒1稍难,比廊桥遗梦稍易,但五爷合计碰到少于5个生词吧,生词荒相当普遍。

等学者翻译了中文,但我觉得此书翻译难度甚大,关键词now、being、present等几个核心关键词意思不容易把握,国人能想到"当下"这个富有佛性的名词已经很不简单,但辨析其中细微差别就更难了,这靠单纯钻研语义还不够,可能非得心理与语言双绝的人才能翻译得好。

★精分★张松老师《精神分析讲座》听课笔记

★精分★张松老师《精神分析讲座》听课笔记

《扪心问诊》以心理治疗为剧情的切入点,主要采取对话的形式展开剧情,对话中最吸引人的就是保罗的患者们大曝隐私,对保罗敞开心扉的倾诉内心的苦恼,观众们完全可以被谈话的内容所牵动,因为剧集中的每一段对话都足以使你震惊。

剧集的表现形式也并不单一,除了每集更换一位顾客之外,保罗自己也要进行心理咨询,这样观众们就可以看到当心理医生出现心理问题时该怎么办?随着剧情的深入,保罗也渐渐变得不在自信,他也开始动摇了心理防线,与各式各样的病人产生了心理纠葛和矛盾。

第一季43第二季35第三季28张松老师《精神分析讲座》听课笔记(1~12课)张松,许昌学院教授,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职业心理咨询师;职业兴趣是精神分析。

1990年涉足心理咨询,1996年创建学校心理咨询中心。

目前(2013年5月)累计心理咨询实践经验达6500小时以上;已成功带教精神分析训练小组30个,约1500个小时以上;累计精神分析训练、督导共计400小时以上;经历精神分析取向个人体验200小时。

联系方式QQ:320308859邮箱:***************教学博客:/xinlizhiliaoag8708精分博客:/ag8708第一讲什么是精神分析Ⅰ本讲课内容提要一、精神分析的研究对象二、精神分析的两大魅力1、精神分析的魅力之一是这把刀能深入到人的内心底层2、精神分析另外一个魅力是它的辩证性三、精分是什么?1、对精分的态度2、精神分析的本土化3、怎样学习精神分析?4、对精神分析学派治疗取向的简短评论四、精神分析的历史——驱力理论;客体;自体心理学Ⅱ具体授课内容一、精神分析的研究对象“精神分析”如果对这个词做自由联想会想到什么?头脑中的意象是什么?从学员反馈的情况来看,学员的理性反映比较多。

张老师的内容——中德培训、武汉中德医院、施其嘉的大烟斗、椅子、老外来培训的情景。

精神分析研究对象是潜意识。

潜意识对来访者来“内心深处”、“心劲”、“心理能量”可能比较容易被接受。

病人读后感感想5篇600字

病人读后感感想5篇600字

病人读后感感想5篇600字最近我读了一篇叫《病人》的作文,他让我受益匪浅。

其中,我很讨厌“另外那群人”,他们自私自利,不为别人着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病人读后感,希望你们喜欢病人读后感1他有一双深邃的眼睛,眼光能够直接渗透你的灵魂。

他有高高的鼻梁,能够给你温暖的避风港湾。

他有一双极赋灵感的手,能够测绘地图,更能够触摸你的孤独。

她有一副迷人的面孔,能够让你忘记一切。

她有天生的幽默感,让你乐意呆在她的身旁。

她有从容淡定的眼神,若即若离,令人捉摸不定。

他和她,相爱在战争年代。

她为人妻子,能够爱上他已是不易,能抛开世俗的纲常,跟他在一起,更需要勇气。

昨天晚上和朋友聊天,说了一句话,“懂我已是难求,志同道合对我来说就算是半个完美”,剩下的那半个完美,我觉得就应该是他和她的这种爱之深和心底里的不离不弃。

她因为爱他,引起了丈夫的嫉妒和恨,丈夫本想三个人同归于尽,结果自己先丢下了性命,留下了满是伤痕的妻子。

她可爱,她想埋葬在自己家乡的花园里。

但她死在了山洞里,灯光用完,面对无边无尽的黑暗,她在想些什么,是幸福还是不幸。

如果她知道结果是这样的,是否还会让他去找医生。

她死去的时候很安详,像是一个熟睡的婴儿。

她是幸福的,有自己爱的人,也有爱自己的人,这在世间已是难求。

他为了救她,把测绘的地图给了德国人,因为英国人不把他当做一个英国人,他只能投靠德国人,做的所有一切都只是为了爱她。

他为了埋葬她,飞机坠毁,浑身烧伤,最后在医生的朗读声中走向天堂。

医生朗读的是她在漆黑里留给他的话。

他们死得都很安详,似乎他们来到世上就是为了这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

是爱情夺走了他们的生命,但他们死而无憾。

他们约定,互不占有,他最讨厌的是占有别人和被人占有。

她最终占有了他,她活在他的整个心理。

他也占有了她,她最后想到的就是和他高高兴兴的在一起,还有很多好友。

她这样的女子,世间少有。

不是具有高大灵魂的人爱不起。

病人读后感2有些书之所以经典,并不是因为他拥有多么宏大的场面和惊心动魄的情节,很简单就只是因为书在慢慢的给我们讲述一个故事,一点一滴深入我们的心灵和骨髓之中,你越看越发现,你渐渐看到了灵魂和真谛的样子,虽然虚幻,但也是一种虚幻的真实。

自我分析

自我分析

读书笔记
霍妮小可爱的手术刀挥得越来越精准了“she sure can handle the knife”。
《自我分析》(Self-Analysis)是精神分析领域的开创性著作,着重阐述了自我意识和内省对个人成长和发 展至关重要的观点。通过检查一个人的想法、感受和行为,个人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和他们的动机,并做出改 变以更好地符合他们的真实愿望和价值观。
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这种需求:不加选择的取悦他人,并渴望得到他人认可和喜欢?潜意识的满足他人的 期望?重心放在他人身上,而非自身这样,她人的意愿和主张视为唯一重要的事情?畏惧自我主张,畏惧他人的 或自身内部的敌意?这是一种典型的神经症表现,属于“对情感和认同的神经质需求”。在对心理学知识有一定 的认知基础上,进行自由联想,或者将日常的行为以及梦境进行分析,可以将自我剖析的更加深刻,从而意识到 自己本质的问题所在。当然在自我分析的过程当中,我们自己会有很多的抗拒反应,比如不愿意直面问题所在, 忽略真正的原因给自己找借口等等,或者甚至停止,这都是正常的。
书名中“自我”一词不仅包含了“自己对自己(分析)”的含义,也更多的包含着“寻找自我”中“自我” 一词的哲学内涵和心理学定义。正如旧屋翻新或重建一样:在此阶段难免会让脆弱的心灵暂时无家可归而感染风 寒甚至面临更糟糕的状况。问题最终归结到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观上,我们对自身建设性的不满越是重视,我们在 进一步成长发展上走得才会越远。
0 3
第10章系 统自我分析 的精神实质 和规则
0 4
第11章处 理抗力
0 6
第13章注 释
0 5
第12章自 我分析的限 制因素
作者介绍
卡伦·霍妮 (Karen Danielsen Horney,1885.9.16-1952.12.4 ),出生于德国布兰肯内兹,毕业于柏 林大学,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卡伦·霍妮是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常被认为是位弗洛伊 德学说的修下者或新弗洛伊德派,因为她的一些概念说明都是精心之作,又是对弗洛伊德学说的修正。霍妮是社 会心理学的最早的倡导者之一,她相信用社会心理学说明人格的发展比弗洛依德的性概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人与精神分析师》读书笔记(心茗 20XX年春节)第1章导言精神分析五阶段:第一阶段:弗洛伊德与布罗依尔的合作时期。

第二阶段:从弗洛伊德拒绝神经症创伤理论开始至 20 年代早期,在此期间,弗洛伊德发表了所谓精神分析结构模式的理论。

第三阶段: 1923 年,弗洛伊德的精神结构理论发生了重大改变,他在《自我及本我》(Ego and the Id , 1923b )一文中将“本我——自我——超我”三重结构归纳进“结构”模式中,或称为“第二定位模式图”。

第四阶段:1936年安娜•弗洛伊德( Anna Freud )的《自我及其防御机制》以及 1939 年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及其适应性问题》的问世无疑成为第四阶段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第五阶段:客体关系与自体心理学。

第2章分析情景* 随着第二阶段的发展,对病人的材料中潜意识涵义的理解已经扩充到自由联想上,分析移情,特别是移情阻抗已逐渐在精神分析技术中占重要地位,梦的分析仍是弗洛伊德分析工作中理解精神过程的最基础部分。

在持续至 1923 年的第二阶段期间,精神分析的基本设置及与其有关的临床概念也得以发展。

尽管在后期精神分析的理论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但“经典”精神分析的治疗情景在此期间基本上保留了下来。

* 斯通曾对精神分析情景作过精辟而详细的评述:分析师应尽可能保持一种“节制”的态度,即:分析师的治疗设置应该尽可能减少病人从其症状中获益。

分析的实质是分析师在原则上拒绝对病人百依百顺以取悦病人,也拒绝扮演病人强迫他扮演的角色。

在某些病例及在治疗过程的某个时刻,节制可诠释为对病人解释隐藏在所有资料背后的病人的重复行为方式,并加以修通。

* 精神分析的治疗一般持续 50 分钟,每周 4 ~ 5 次。

精神分析师的主要精力应放在提问以收集资料、给以解释、面质和重建为主要治疗的干预手段上。

* 精神分析师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在精神分析过程中从意识层面理解病人的资料以进行干预。

* 在分析性治疗中,分析情景的功能之一为允许或促使在分析设置下的退行。

当移情现象发展时,退行倾向会在分析中清晰呈现,它表现为指向治疗师的病人儿童时期的欲望、感情、关系模式、幻想及行为方式的再现。

* 作为正常的分析性退行的结果,在分析过程的某些阶段中,常常发生的情形为,病人变得更多地需要来自分析师的爱、情感和自尊的象征;针对分析师仇恨的感情也可出现。

这种情感和态度的发展方式成为理解诸如病人与母亲的早年关系模式的重要资源,如病人在母亲那儿体验到的剥夺或疏离、爱或娇宠。

这些信息可以构成理解病人目前困难的实质性材料。

* 分析师提供恰当的环境极其重要。

精神分析治疗不是简单地提供潜意识向意识转变的过程,也不是简单地增加病人自我的强度和自主性的过程。

至关重要的是,在分析师所提供的设置中,分析过程可以发生,自体分裂的各个方面的连接被重新建立,这些方面原本是相互对立的。

赖克罗夫特( 1985 )指出,分析师提供这样的设置的能力不仅仅取决于给与“正确”解释的技术,也取决于分析师保持对病人的长久兴趣和维持与病人的关系的能力。

第3章治疗联盟* 治疗联盟(工作联盟、处置联盟):病人与分析师之间为保证治疗工作的成功而需要存在的联盟。

* 蔡策尔:众所周知,除了移情性神经症外,成功的精神分析需要一种持续、稳定关系作为核心,在移情性神经症中,当唤起的冲突将异常的欲望和幻想带入接近于意识的层面时,病人能够对分析任务保持正性为主的态度。

* 格林森和韦克斯勒:病人与分析师之间非神经症性的、合理的、理性的和谐关系,这一关系使病人能够在分析情景有目的地工作。

* 治疗联盟可被认为是:“基于病人对合作的意识与潜意识的愿望,以及其接受治疗师的帮助以克服其内在困难的准备状态。

* 明显的对治疗师的尊重甚至喜爱,以及初始参与的愿望,并不一定表明病人做好了继续治疗的准备。

* 治疗可以满足病人隐藏的欲望(如依赖、关注和爱,甚至受虐)。

其结果是病人坚持多年的分析治疗而毫无终止的倾向,症状也没有明显的改善。

* 分析师越是能够以蕴含丰富情感的方式,表达出对埋藏在病人潜意识中防御性成分的容忍性,他就越能够显示病人防御行为的尊重,治疗联盟就越牢固。

作为结果,病人可能会将治疗师的容忍态度内化,他对过去自己所不能接受的想法也变得具有更大的宽容度了。

* 负性治疗联盟:接受分析或治疗的潜意识欲望是为了使分析师遭失败……从而维持对爱着的、爱过的和无所不能的母亲的理想化形象。

这种对部分自身和客体的负性投注的以外化和转移的方式持续地投射到分析师身上。

第4章移情* 移情作为一种病人所不能觉察到的过程,被认为是由对原来客体记忆上的力比多向分析师身上的转移,后者成了病人性欲望的新的客体。

* 精神分析师要“接受”扮演病人的良知(超我)的角色,并视之为治疗过程的重要部分。

* 斯特雷奇指出,如果病人将分析师内投射为其最初内部投射的形象,则分析师就不再是病人真实生活中所遇到的某个人了,而是一个“幻想的客体”。

* 格林森:移情是对代表着现时的个人情感、驱力、态度和幻想的体验,这种体验对该人不恰当的,是一种对来自早期童年特殊人物反应的替代。

决定一种反应为移情必须具备两个特点:它必须是来自过去的重复,必须是对现时的不合适。

这定义显然已经超出了弗洛伊德原来的主张。

比如,它可能包括了已经成为病人性格一部分的对他人反应的习惯方式(如对权威畏惧的倾向),而这可能会被认为是不合时宜的。

这种“性格移情”的现象与精神分析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在治疗开始阶段尚不清楚的对分析师的感情和幻想性移情不同,后者是在治疗情景下应运而生的。

* 库柏:历史的观念为“移情是一种早年关系的重演,对移情解释的尝试是获得对早期婴儿关系以错位或受损的方式,作用于分析师身上的内省,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是一种病人生活关系的模式。

与之相反,现代的观念视移情为“新的体验胜于将之视为旧的经验的重演,对移情解释得目的在于将所有这种包含了过去内容的新的体验在意识中呈现。

”* 移情在克莱因学派的一般观点为:“在分析情景下对内在世界的力量和关系的表达。

内在世界本身作为发育中不断发展过程的结果,即为在潜意识性幻想、防御与和过去、现在现实生活的经历之间持续交互作用的结果。

……”* 与克莱因学派的立场相对,许多分析家——包括我们——认为不是所有病人带到分析中的东西都是移情。

……将病人的所有资料都想象成移情是错误的概念,并且过于简单。

……分析师在移情关系中并非为一种被动的对象,应该被强调的是分析师的个性对病人移情的性质起着主要的决定作用。

* 科拉鲁索:成人的发展是个演变着的动力过程。

成人发展与持续的已经存在的精神结构和其相应的发展有关。

成人期的发展过程受到成人的过去和儿童的过去的影响。

在这样的概念框架下,成人的过去可能成为移情的重要来源。

儿童时期的基本发展问题持续成为成人生活的中心观点,但已经改变了形式。

第5章移情的其他变异* 病人试图将分析师变成父母,这些感情和愿望根本就不是移情。

* 色情化移情是阻抗的一种形式,特点是要求从分析师那里获得爱和性的满足,而病人自己并不觉得这些要求是不合时宜的或者不恰当的(即他们觉得“自我是和谐的”)* 分析师应该允许跟某些病人的被损害了的婴儿性行为和相关的强烈、原始的感情的发展,只有这样才可能重新体验,并因此能够消解早期母爱的失败。

* 科胡特自我心理学分析技术的核心部分是分析师的共情。

这被视为理解病人的内心状态的一条重要途径。

第6章反移情* 弗洛伊德认为分析师应该尽可能少地向病人展示他的个人生活,并警告说,治疗师不得与病人讨论自己的经验和缺点;“在病人面前,医生应该是不透明的,像一面镜子,除了向病人显示病人自己,不显示任何别的东西。

”他还警告分析师,要抵御“向外展示自己某些人格特质的诱惑”* 对弗洛伊德来说,分析师对病人的情感,或由病人引起的冲突,并不是构成反移情的因素。

……冲突本身并不是反移情,但却可以使反移情出现。

* 病人可以代表分析师既往经历中的一个人物形象,反移情的产生是因为分析师不能恰当地处理触及分析师内在问题的病人的交流方式和行为。

……假如分析师受到自己潜意识中同性恋情感的威胁,他就不能从病人的材料中察觉出任何同性恋的暗示;或者,他干脆就会不恰当地愤怒,会下意识地引导病人转向另一个话题,等等。

反移情的“反”字意味着与病人的移情平行的一种反应(就像副本、配对物),也意味着对反应的反应(就像抵消、中和)。

* 在精神分析文献对反移情的论述中,反移情被视为能够帮助分析师理解病人的资料后面所隐藏意义,这一重要现象被视为一重大发现。

最基本的看法是,分析师具备理解和评判发生在病人内心过程的能力,这些能力不会立即上升到意识层面,在分析师动用自己的情感和联想倾听的时候,就会发现它们。

这一观点曾被弗洛伊德含蓄地描述过,他提到了分析师中立的、或“静止悬浮”式关注的意义。

* 海曼认为,反移情包括了分析师针对病人的一切情感。

分析时必须有能力“维系内心被激起的情感,不要(像病人所做的那样)释放它们,以便使它们服从于分析的使命,使分析师成为病人的一面镜子”。

他的基本假设是“分析师的潜意识能够理解病人的潜意识,当分析师以反移情的方式注意到自己对病人的情感反应时,这种深层的和谐就浮到了表面”。

他主张,分析师必须应用他对病人的情感反应——他的反移情——作为理解病人的钥匙。

* 在拉克尔的一系列论文中,分析师的反移情被认为是对病人投射性认同的回应。

拉克尔区分了由病人之投射所导致的分析师的一致性和互补性认同。

简单地说,“一致性认同的反移情产生于分析师认同于病人对自体表象的自我幻想的时刻,互补性认同的反移情产生于分析师认同于病人移情性幻想中的客体表象时”。

* 谈及分析师也有情结、盲点、局限时,仅是指分析师也是人。

当他不再是一个普通人的时候,他也就不再是一个好的分析师。

* 桑德勒:病人会试图将呈现在他潜意识中占优势的、幻想的自体客体互动变为现实,或带到现实之中。

这一主体角色和客体角色都卷入(角色关系)的互动,倾向于在移情中通过迅速的潜意识信号(包括非言语信号)控制分析师而得以实现。

这些来自病人的、可以挑起或诱发分析师的特殊反应的压力,可能导致分析师的反移情的出现,甚至导致分析师的反移情性的行为(“角色反应”的反射)。

这样的行为可以被视为病人作为总想向分析师施加压力的角色,与分析师个人意愿之间的妥协。

分析师对这种角色反应的关注,可以成为发现病人主要移情冲突及相关移情幻想的重要线索。

* 分析师也将病人作为自体客体对待,并依赖病人来确认。

如果病人不作出与此相符的反应,分析师就会感到他没有成为一个真实的和可以理解的自体客体。

……分析师若在镜像移情中操作不当,病人就可能会表现出对分析师的愤怒或者离开分析师。

第7章阻抗* 阻抗不再被认为是对不能接受的精神内容的完全压制,而应被认为是对潜意识冲动和记忆的扭曲负责,扭曲的目的在于使它们在病人的自由联想中,以伪装的形式显现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