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与精神分析师》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人与精神分析师》读书笔记

(心茗 20XX年春节)

第1章导言

精神分析五阶段:

第一阶段:弗洛伊德与布罗依尔的合作时期。

第二阶段:从弗洛伊德拒绝神经症创伤理论开始至 20 年代早期,在此期间,弗洛伊德发表了所谓精神分析结构模式的理论。

第三阶段: 1923 年,弗洛伊德的精神结构理论发生了重大改变,他在《自我及本我》(Ego and the Id , 1923b )一文中将“本我——自我——超我”三重结构归纳进“结构”模式中,或称为“第二定位模式图”。

第四阶段:1936年安娜•弗洛伊德( Anna Freud )的《自我及其防御机制》以及 1939 年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及其适应性问题》的问世无疑成为第四阶段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第五阶段:客体关系与自体心理学。

第2章分析情景

* 随着第二阶段的发展,对病人的材料中潜意识涵义的理解已经扩充到自由联想上,分析移情,特别是移情阻抗已逐渐在精神分析技术中占重要地位,梦的分析仍是弗洛伊德分析工作中理解精神过程的最基础部分。在持续至 1923 年的第二阶段期间,精神分析的基本设置及与其有关的临床概念也得以发展。尽管在后期精神分析的理论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但“经典”精神分析的治疗情景在此期间基本上保留了下来。

* 斯通曾对精神分析情景作过精辟而详细的评述:分析师应尽可能保持一种“节制”的态度,即:分析师的治疗设置应该尽可能减少病人从其症状中获益。分析的实质是分析师在原则上拒绝对病人百依百顺以取悦病人,也拒绝扮演病人强迫他扮演的角色。在某些病例及在治疗过程的某个时刻,节制可诠释为对病人解释隐藏在所有资料背后的病人的重复行为方式,并加以修通。

* 精神分析的治疗一般持续 50 分钟,每周 4 ~ 5 次。精神分析师的主要精力应放在提问以收集资料、给以解释、面质和重建为主要治疗的干预手段上。

* 精神分析师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在精神分析过程中从意识层面理解病人的资料以进行干预。

* 在分析性治疗中,分析情景的功能之一为允许或促使在分析设置下的退行。当移情现象发展时,退行倾向会在分析中清晰呈现,它表现为指向治疗师的病人儿童时期的欲望、感情、关系模式、幻想及行为方式的再现。

* 作为正常的分析性退行的结果,在分析过程的某些阶段中,常常发生的情形为,病人变得更多地需要来自分析师的爱、情感和自尊的象征;针对分析师仇恨的感情也可出现。这种情感和态度的发展方式成为理解诸如病人与母亲的早年关系模式的重要资源,如病人在母亲那儿体验到的剥夺或疏离、爱或娇宠。这些信息可以构成理解病人目前困难的实质性材料。

* 分析师提供恰当的环境极其重要。精神分析治疗不是简单地提供潜意识向意识转变的过程,也不是简单地增加病人自我的强度和自主性的过程。至关重要的是,在分析师所提供的设置中,分析过程可以发生,自体分裂的各个方面的连接被重新建立,这些方面原本是相互对立的。赖克罗夫特( 1985 )指出,分析师提供这样的设置的能力不仅仅取决于给与“正确”解释的技术,也取决于分析师保持对病人的长久兴趣和维持与病人的关系的能力。

第3章治疗联盟

* 治疗联盟(工作联盟、处置联盟):病人与分析师之间为保证治疗工作的成功而需要存在的联盟。

* 蔡策尔:众所周知,除了移情性神经症外,成功的精神分析需要一种持续、稳定关系作为核心,在移情性神经症中,当唤起的冲突将异常的欲望和幻想带入接近于意识的层面时,病人能够对分析任务保持正性为主的态度。

* 格林森和韦克斯勒:病人与分析师之间非神经症性的、合理的、理性的和谐关系,这一关系使病人能够在分析情景有目的地工作。

* 治疗联盟可被认为是:“基于病人对合作的意识与潜意识的愿望,以及其接受治疗师的帮助以克服其内在困难的准备状态。

* 明显的对治疗师的尊重甚至喜爱,以及初始参与的愿望,并不一定表明病人做好了继续治疗的准备。

* 治疗可以满足病人隐藏的欲望(如依赖、关注和爱,甚至受虐)。其结果是病人坚持多年的分析治疗而毫无终止的倾向,症状也没有明显的改善。

* 分析师越是能够以蕴含丰富情感的方式,表达出对埋藏在病人潜意识中防御性成分的容忍性,他就越能够显示病人防御行为的尊重,治疗联盟就越牢

固。作为结果,病人可能会将治疗师的容忍态度内化,他对过去自己所不能接受的想法也变得具有更大的宽容度了。

* 负性治疗联盟:接受分析或治疗的潜意识欲望是为了使分析师遭失败……从而维持对爱着的、爱过的和无所不能的母亲的理想化形象。这种对部分自身和客体的负性投注的以外化和转移的方式持续地投射到分析师身上。

第4章移情

* 移情作为一种病人所不能觉察到的过程,被认为是由对原来客体记忆上的力比多向分析师身上的转移,后者成了病人性欲望的新的客体。

* 精神分析师要“接受”扮演病人的良知(超我)的角色,并视之为治疗过程的重要部分。

* 斯特雷奇指出,如果病人将分析师内投射为其最初内部投射的形象,则分析师就不再是病人真实生活中所遇到的某个人了,而是一个“幻想的客体”。

* 格林森:移情是对代表着现时的个人情感、驱力、态度和幻想的体验,这种体验对该人不恰当的,是一种对来自早期童年特殊人物反应的替代。决定一种反应为移情必须具备两个特点:它必须是来自过去的重复,必须是对现时的不合适。这定义显然已经超出了弗洛伊德原来的主张。比如,它可能包括了已经成为病人性格一部分的对他人反应的习惯方式(如对权威畏惧的倾向),而这可能会被认为是不合时宜的。这种“性格移情”的现象与精神分析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在治疗开始阶段尚不清楚的对分析师的感情和幻想性移情不同,后者是在治疗情景下应运而生的。

* 库柏:历史的观念为“移情是一种早年关系的重演,对移情解释的尝试是获得对早期婴儿关系以错位或受损的方式,作用于分析师身上的内省,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是一种病人生活关系的模式。与之相反,现代的观念视移情为“新的体验胜于将之视为旧的经验的重演,对移情解释得目的在于将所有这种包含了过去内容的新的体验在意识中呈现。”

* 移情在克莱因学派的一般观点为:“在分析情景下对内在世界的力量和关系的表达。内在世界本身作为发育中不断发展过程的结果,即为在潜意识性幻想、防御与和过去、现在现实生活的经历之间持续交互作用的结果。……”

* 与克莱因学派的立场相对,许多分析家——包括我们——认为不是所有病人带到分析中的东西都是移情。……将病人的所有资料都想象成移情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