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秋天的收获教案

合集下载

一年级 品德与生活《收获的秋天》 教案

一年级 品德与生活《收获的秋天》 教案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课教学设计课题:《收获的秋天》课型:新授年级:一年级课时:1课时授课教师:芳草地国际学校富力分校潘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举例说出植物的种子与人的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2、学生观察、触摸、品尝秋天收获的果实,能够从颜色、形状、大小、作用、味道等方面简单描述果实的特征,从而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

3、能够说出至少3种给果实分类的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比较能力和分类能力。

★过程与方法:1、学生在参与观察、亲身尝试、讨论和交流活动中,体验秋天收获的喜悦。

2、学生在小组合作给果实分类的过程中,和大家分享分类方法,获取更多知识。

★情感与态度:1、学生感受秋天收获的喜悦,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通过“争星”活动,合作分享中感受欣赏他人与被他人欣赏的愉悦。

3、学生知道果实来之不易,初步树立珍惜粮食的好思想。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举例说出植物的种子与人的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2、能够说出至少3种给果实分类的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比较能力和分类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触摸、品尝秋天收获的果实,能够从颜色、形状、大小、作用、味道等方面简单描述果实的特征,从而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学生教师共同收集来的果实;学生平时吃饭时浪费粮食抓拍的照片、课件、音乐、电子白板;教师准备一把小水果刀。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分析点评课前准备1、用良好的精神状态师生问好。

2、提上课基本要求,引导学生进入上课状态。

1、师生问好。

2、以良好精神状态准备上课学习知识。

强化常规教学,引导学生进入上课状态。

导入一、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在《各种各样的叶子》那一课中我们一起到学校的小广场去寻找秋天吗?(出示学生们找秋天愉快的照片)在小广场中同学们看到了海棠树上结了许多红红的果子,看到果子时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我们快来一起看看秋天还收获了那些果实?(出示教学课件)通过课件展示农民们也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果实,丰收时露出喜悦的表情。

秋天的收获小学品德教案

秋天的收获小学品德教案

秋天的收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秋天的季节特点和丰收景象。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劳动成果的道德观念。

3. 提高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秋天的季节特点和丰收景象。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劳动成果的道德观念。

三、教学难点:1. 秋天的季节特点和丰收景象的描述。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劳动成果的道德观念。

四、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教学卡片、作业纸等教学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秋天的丰收景象,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和丰收的喜悦。

2. 讲解:介绍秋天的季节特点,如天气凉爽、果实丰收等,让学生了解秋天的特殊性。

3.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或家人在秋天的收获,引导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道德观念。

4. 活动:分组进行“秋天的果实”制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劳动的乐趣,增强对劳动成果的珍惜感。

5. 总结:总结本次课程的内容,强调热爱大自然、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如观察身边的秋天的果实,写一篇日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写作能力。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秋游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秋天的季节特点和丰收景象。

2. 开展“秋天里的故事”演讲比赛,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秋天的收获和感悟。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秋天丰收景象的理解和热爱大自然、珍惜劳动成果的道德观念的培养。

2. 评价学生在“秋天的果实”制作活动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劳动的认知和体验。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趣味性,提高教学质量。

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九、教学拓展:1. 邀请农民或农业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农业劳动和丰收过程。

2. 组织学生参观农场或果园,亲身体验农业劳动的艰辛和乐趣。

十、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展示秋天的丰收景象和季节特点。

收获的秋天-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案

收获的秋天-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通过了解秋天的收获,感受大自然的养育之情;知识与能力:知道几种常见植物果实和种子的形态,初步学会给果实和种子分类的方法,学会制作简单的种子标本,进一步认识秋天的显著特征。

行为与习惯:培养收集学习资料的能力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果实和种子分类的方法,学会制作简单的种子标本,进一步认识秋天的显著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秋天收获的果实和种子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分类能力。

教学安排:课时:1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果实和种子的实物或图片。

(2)洗刷干净的小瓶、小盒等容器。

(3)麦穗——馒头、龙须面,稻子——米饭、年糕,黄豆、花生——豆腐、花生油的对应的实物、图片或照片。

(4)用小瓶、果冻盒等容器制作的种子标本。

2.学生准备:(1)搜集果实和种子的实物或图片。

(2)在父母的带领下,参观自己家附近的一个农贸市场,重点观察货摊上的可供食用的果实、种子等。

实践活动:给果实和种子分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这星期,在大集上,你发现哪些在秋天成熟的植物的果实?2.学生汇报:玉米、高粱、大豆、栗子、柿子……3.师:秋天真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许多果实都在秋天成熟了,你们都收集到了哪些果实和种子?学生描述、图片展示、实物展示等二、活动:果实、种子分类站:1.师:你认识了秋天里的哪些果实和种子?2.学生举例说说知道的果实和种子。

(出示图片和实物)3.你能用不同的方法为这些果实和种子分类吗?4.分小组活动:学生按照不同方法给这些果实和种子分类。

5.小组汇报:一部分学生为果实分类,另一部分学生为种子分类,并说明分类的理由。

(1)按形状分(2)按颜色分(3)按大小分三、讨论:了解果实、种子与我们的关系1.师:刚才我们通过为果实和种子分类,对它们的形状、颜色、种类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仅使我们每个人体会到秋天丰收的喜悦,更加体会到离不开它们。

你能举例说说吗?2.学生讨论:(1)果实和种子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什么食品呢?实物投影出示:(连一连:书P33)(2)它们还会为我们做些什么?(画一画、贴一贴)3.学生汇报:4.师:果实和种子为我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四、课堂延伸:能够节约粮食,珍惜每一粒种子。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2.2秋天的收获4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2.2秋天的收获4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5)总结环节:通过PPT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珍惜粮食、感恩他人的美德。
3.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1)PPT:用于展示秋天丰收的场景、农作物生长的图片,以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视频:用于导入新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丰收的季节。
(3)户外观察:让学生亲身感受丰收的场景,增强实践体验。
(4)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2)剩菜打包:将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回家,避免浪费。
(3)减少零食消费:减少购买和食用零食,以免造成粮食浪费。
例题4:农业科技的发展
题目:请根据图片,描述现代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解答:
(1)杂交水稻:通过杂交技术培育出的水稻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和抗病性。
(2)农业机械化:使用各种农业机械设备,如收割机、喷雾器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2.2秋天的收获4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2.2秋天的收获。本节课通过讲解秋天的收获,让学生了解丰收的季节以及与农作物有关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关于季节变化和农作物生长的知识,帮助他们理解秋天的收获意义。此外,我们还会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等方式,了解农民伯伯的辛苦付出,培养他们珍惜粮食、感恩他人的美德。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them relate the knowledge learned in class to their daily lives.通过观察身边的农作物和丰收场景,students will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agriculture and the hard work of farmers. Additionally, we will encourage students to express gratitude for the food they consume and appreciate the efforts of others.

二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秋天的收获_新人教版

二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秋天的收获_新人教版

《秋季的收获》教课设计教课目的感情与态度:加强劳动意识,懂得珍惜劳动成就,并敬爱付出劳动的人;感觉、体验秋季的美和丰产的愉悦,愿意与别人分享快乐。

行为与习惯:察看并参加秋季的收获活动,不浪费劳动成就,养成珍惜劳动成就的好习惯。

知识与技术:知道秋季是丰产的季节,认识秋季的物产,懂得劳动成就来之不易,加强学生的劳动技术。

过程与方法:指引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掌握辨其他方法,初步拥有分类的意识。

教课要点体验丰产的愉悦,愿意与别人分享快乐。

教课难点加强劳动意识和技术,懂得珍惜劳动成就,敬爱付出劳动的人。

教课准备老师准备:一些秋季的果实。

学生准备:收集检查秋季收获些什么;收集一些对于珍爱粮食的诗歌或谚语;准备一些秋季的果实。

课时安排1课时。

达成话题“秋季的收获”的教材内容。

教课过程活动一:收获的季节1.创建情境、实物导入:教师出示几种秋天收获的物件。

(1)发问:同学们,你们看这些都是什么?(2)发问:那么,你们知道这些都是在什么季节收获的吗?2.[出示图片:丰产啦 ](1)议论:在我们生活的地方,秋季收获些什么呢?(2)学生将自己察看、收看或检查、接见、亲自实践的状况和感觉以多种方式进行交流。

如:模拟农民开着收割机奔驰在丰产的旷野里;小组同学编排节目,模拟果树和采摘者,表演采摘时的愉悦;学生用照片介绍自己参加采摘或去郊游的感觉。

(3)小结:秋季是个收获的季节,在野外里、在果园里,我们感觉收获的美景,感觉收获的愉悦。

(板书:秋季的收获)【设计企图:赏识丰产的情景,分享秋收的愉悦。

】活动二:珍惜劳动成就1.发问:那么,丰产果实是如何得来的呢?(1)发问:你们看到过自己的父亲母亲、家人勤劳奋动的场面吗?他们是如何辛苦耕作的?香馥馥的米饭哪里来?白花花的大米做出来;白花花的大米哪里来?黄灿灿的稻谷脱出来;黄灿灿的稻谷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一粒稻谷一滴汗,珍爱粮食理应当。

(3)发问:勤劳的劳动会获得人们的颂扬,第3页/共6页你还知道哪些古诗、古语是表现劳动的艰辛的?如《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2024年小学秋天的收获品德教案

2024年小学秋天的收获品德教案

2024年小学秋天的收获品德教案小学秋天的收获品德教案1一、教学目标:(一)认识秋天收获的一些果实、种子和蔬菜,了解植物的果实和种子与人的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感受大自然的养育之情。

同时,在参与观察、分类、制作和交流等活动中,体验自制作品的成就感,感受欣赏他人与被他人欣赏的愉悦。

(二)通过观察秋天收获的果实和种子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分类能力。

(三)知道几种常见植物果实和种子的形态,初步学会给果实和种子分类的方法,学会制作简单的种子标本,进一步认识秋天的显著特征。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到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三、教学难点:果实和种子不同的分类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说一说都有哪些果实在秋天成熟?(二)想一想:秋天,有哪些新上市的蔬菜和粮食?(三)看图片:说说你都看到了哪些实物?你认为秋天是个什么样的季节?(四)教师将果实按小组分给学生,说一说都有哪些果实。

(五)分别说一说自己组内的果实是什么样的。

(六)小组合作:将小组内的果实进行分类,并说一说是怎样分类的。

(七)在按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比一比哪个小组分类方法多。

(八)同样方法,认识植物的种子,并按不同方法进行分类。

(九)教师讲解如何保存种子,学着制作简单的种子标本。

(十)果实和种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举例说说他们为人类了哪些食品和用品。

(十一)用树叶、果实、种子做做装饰品,相互欣赏。

小学秋天的收获品德教案2教学目标:1、观察并参与秋天的收获,体验丰收的喜悦,愿意与别人分享快乐。

2、增强劳动意识和技能,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付出劳动的人。

3、通过各种感官观察认识几种秋天成熟的果实,初步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认识几种秋天成熟的果实,初步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增强劳动意识和技能,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付出劳动的人。

教学难点:通过各种感官观察认识几种秋天成熟的果实,初步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秋天的收获1》教学设计

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秋天的收获1》教学设计

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秋天的收获1》教学设计《秋天的收成》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中的第二个主题,教材通过“收成的季节”“小小丰收会”两个话题进行活动提示。

本主题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重点让学生体验收成的欢乐,感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尊重付出劳动的人;第二课时重点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认识一些秋天的收成物。

本课是第二课时。

学生分析:本班学生地处农村,学校周围的田地里种着玉米、棉花、黄豆等农作物,果园里种着葡萄、冬枣等水果,专门多学生的家里种着各种蔬菜、果树。

大多数学生对秋天的蔬菜、水果、农作物等收成物尽管能说出名字,然而对一些收成物的形状、质地、颜色、味道等特点平常并没有认真地去观看,用心地去感受。

因此,要通过本课的教学,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进一步地认识一些秋天的收成物。

教学目标:1.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各种感官认识一些秋天的收成物,体验秋天的收成带给人们的愉快,激发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2.通过留下秋天收成物的活动,锤炼表现美和制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利用各种感官感知秋天收成物的形、色、香、味等。

教学预备:1.教师预备:一张桌子和几个眼罩;秋天成熟的各种水果、农作物、干果、水产品若干;几个盘子。

2.学生预备:搜集当地几种秋天收成的物品(水果、蔬菜、粮食等),贴上自己的名字;绘画用具、橡皮泥、彩纸等。

教学过程:活动一感受秋收的欢乐师:同学们都带来了秋天的收成物,课前老师让你们在最喜爱的收成物上贴上自己的名字,现在把它放在你们组的盘子里,组长把盘子里的收成物倒放在前面的桌子上。

(同学们选择一样自己喜爱的收成物放到盘子里,组长端上来。

)师:老师也预备了专门多秋天的收成物。

(放在桌子上)(学生不由自主地发出感叹:真多呀!)师:呵!这么多丰收的果实。

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秋天是一个收成的季节。

(板书课题:秋天的收成)活动二游戏活动认识收成物师:你们想不想进一步了解这些秋天的收成物呢?让我们和秋天的收成物来玩两个游戏。

小学品德与生活《秋天的收获》说课稿

小学品德与生活《秋天的收获》说课稿

小学品德与生活《秋天的收获》说课稿小学品德与生活《秋天的收获》说课稿一.说教材《秋天的收获》选自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

本单元总体目标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初步了解季节变化的特点,人和自然的关系,知道爱惜劳动成果。

进一步了解出行安全,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乐于帮助别人,尊敬老人。

发展表现美的兴趣和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秋天的收获》是本单元的第二个主题,主要以“收获的季节”、“小小丰收会”两个环节来具体介绍秋天的收获以及人们丰收的喜悦心情。

其中“收获的季节”旨在引发孩子们去观察自己生活的地方,秋天收获些什么,欣赏丰收的景象,并实际参与一些秋收活动,体验收获的喜悦,感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尊敬劳动者的情感。

“小小丰收会”主要是引导大家搜集当地秋天收获的东西,举办丰收会,从而观察了解当地秋天的主要土特产。

在搜集展品的过程中,学生又会加深对自己家乡主要物产的认识。

二.说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以及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各种感观,观察认识几种秋天成熟的果实。

(2)能力目标:增强劳动意识和技能,发展表现美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创新的能力。

(3)情感目标:观察并参与秋天的收获,体验丰收的喜悦,愿意与别人分享快乐。

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付出劳动的人。

三.说重点、难点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由此不难看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几种秋天成熟的果实,感受秋天的丰收,体验丰收的喜悦,从而热爱秋天,热爱、尊敬付出劳动带来丰收的人们,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并内化为品德,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四.说教学准备要想很好的达成教学目标,必须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

因此,在课前我布置学生结合看电视或随家长去郊游、采摘等,了解秋天的收获;搜集一些爱惜粮食的诗歌或谚语;准备一些秋季的果实和做水果拼盘的工具。

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秋天的收获》教案 (1)

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秋天的收获》教案 (1)

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秋天的收获》教案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增强劳动意识,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并尊敬付出劳动的人;感受、体验秋天的美和丰收的喜悦,愿意与他人分享快乐。

行为与习惯:观察并参与秋天的收获活动,不浪费劳动成果,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

知识与技能:知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了解秋天的物产,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增强学生的劳动技能。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辨别的方法,初步具有分类的意识。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在进入《秋天的收获》这一课学习时,已经是瓜果飘香的丰收季节了,农村到处是硕果累累的果园、金灿灿的田野、潺潺的小溪,这些农村小学生熟悉的环境都是本课丰富的教学资源。

秋天是粮食丰收的季节,果实成熟更使农民们欢欣鼓舞,所以可着力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丰富他们对秋天收获的体验与感受。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学生,很少或根本就没有机会去了解农业劳动。

另外,还有一部分孩子认为劳动丢人,浪费粮食的现象在孩子身上也常有发生。

因此要想办法激发他们对劳动换来的成果的珍惜和喜爱。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验丰收的喜悦,愿意与他人分享快乐。

教学难点是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和技能,让他们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付出劳动的人。

为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性活动,如让学生在“丰收啦”的图片中,欣赏丰收的景象,分享秋收的喜悦;通过回忆农民劳动的情景,诵读古诗古训,激发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通过“举办丰收会”和“神奇的口袋”等活动,引导学生寻找更多秋天的收获。

教学重点体验丰收的喜悦,愿意与他人分享快乐。

教学难点增强劳动意识和技能,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付出劳动的人。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一些秋季的果实。

学生准备:搜集调查秋天收获些什么;搜集一些关于爱惜粮食的诗歌或谚语;准备一些秋季的果实。

课时安排1课时。

完成话题“秋天的收获”的教材内容。

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 7《秋天的收获》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      7《秋天的收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秋天的自然现象,春华秋实。

2.引导学生珍惜粮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

教学计划:
1.儿歌出发,图片感知,感悟实践,展示创意作品。

学情分析:
南方孩子对北方秋天与南方秋天的异同作比较,较有难度,于是结合孩子的实际生活经验,将熟悉的蔬菜水果作主主线,引导孩子一步步深入文本,自主探究和发现,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学生感知实践,深入文本,激发学生珍惜粮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

收获的季节练习二
一、填空题。

1.秋天是个______的季节,农民伯伯为此付出了______的劳动。

2. 一粒稻谷一滴汗,爱惜______理应该。

二、选一选。

请把秋天里收获的果实序号对应选入相应类别中。

2.蔬菜:________________
3.水果:________________
三、猜一猜。

1. 一个绿娃娃,肚里水汪汪,若是剖开看,红汁往外淌。

(打一水果)______
2.一见秋姑娘到,
姐妹们齐欢笑。

大姐笑咧了嘴,
二姐笑弯了腰,
三姐笑得满脸红,
四姐笑得泪珠掉。

(打四水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收获,辛勤
2.粮食
二、选一选。

请把秋天里收获的果实序号对应选入相应类别中。

1. cfik
2. bhlm
3. adegjno
三、猜一猜。

1.西瓜
2. 石榴、香蕉、苹果、葡萄。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2.2秋天的收获4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2.2秋天的收获4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秋游去【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外出秋游的物品,不攀比,不盲从。

2.了解一些出行的安全常识,培养守秩序、爱护环境等基本的文明行为。

【重难点】引导学生正确选择适合秋游的物品,了解一些出行的安全常识。

培养守秩序、爱护环境等基本的文明行为。

【教学过程】一、秋游的准备。

1.同学们,这个星期四我们就要去秋游了,秋游时,你打算带什么东西去呢?2.请几名学生说说自己准备带的物品。

3.小组讨论:秋游带多少东西才适量?4.小组合作:大家互相商量,设计出行的物品清单。

5.小组派代表像大家介绍本组准备的物品以及选择这些物品的理由。

二、闯关游戏。

1.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负责把守一道关,围绕守关内容,小组同学讨论问题答案。

教师巡视,作适当补充。

⑴秋游出发前要检查什么?如:水是否够,衣服、鞋是否合适等。

⑵乘车时应注意什么?如:上下车守秩序、互相谦让等。

⑶游玩时怎样防止丢失和掉队?如:和集体一起活动,掉队的应急措施等。

⑷大家一起游玩时,怎样做到互相关心和帮助?如: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等。

⑸怎样保护旅游点的环境?如:不乱丢垃圾等。

⑹秋游完,回家路上应注意什么?如:过马路走人行横道等。

2.每个小组推荐2至3个同学闯关,其他同学把守本组负责的关口。

3.闯关的同学走到第一道关口,回答问题,守关的同学做裁判,全部答对进入第二关,没能答全时,该组这名同学被罚下,其他成员继续依次闯关。

(被罚下的同学,可以在其他组同学没能答全时,补充正确答案,再加入闯关。

)4.最后,看哪组闯关同学全部过关、安全回家,则获得"小小旅行家"奖。

三、活动延伸。

说说这个星期四秋游时你会如何做?秋天的收获教学目标:1、观察并参与秋天的收获,体验丰收的喜悦,愿意与别人分享快乐。

2、增强劳动意识和技能,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付出劳动的人。

3、通过各种感官观察认识几种秋天成熟的果实,初步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认识几种秋天成熟的果实,初步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冀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5课《秋天的收获》教学设计

冀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5课《秋天的收获》教学设计

冀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5课《秋天的收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5课《秋天的收获》教材内容主要围绕秋天的收获展开,通过讲解秋天的果实、丰收的喜悦以及劳动的重要意义,让学生了解农民的辛勤劳动,学会珍惜粮食,懂得感恩。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秋天有一定的认知,生活中也接触过丰收的场景,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认识不足,容易忽视粮食的来之不易。

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劳动、丰收和感恩的理解,提高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秋天的果实和丰收的喜悦,知道劳动的重要意义。

2.培养学生珍惜粮食、感恩他人的良好品质。

3.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秋天的果实、丰收的喜悦以及劳动的重要意义。

2.难点:培养学生珍惜粮食、感恩他人的良好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呈现丰收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丰收的喜悦。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丰收和劳动的认识。

3.案例教学法:讲解农民辛勤劳动的故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展示秋天的果实和丰收的场景。

2.准备农民辛勤劳动的案例,用于教学过程中讲解。

3.准备纸和笔,用于学生记录自己的感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秋天的果实和丰收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丰收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农民辛勤劳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农民的辛勤付出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a.农民伯伯是怎样辛勤劳动的?b.粮食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如何珍惜?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丰收和劳动的认识。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总结本组的讨论成果。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包括秋天的果实、丰收的喜悦、劳动的重要意义等。

秋天的收获小学品德教案

秋天的收获小学品德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秋天的收获年级学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秋天的季节特点和农作物的收获情况。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劳动成果的品德。

3. 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秋天的季节特点。

2. 农作物收获的过程和意义。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

2. 运用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发现秋天的特点,如天气、树叶变化等。

2. 教学内容:(1)介绍秋天的季节特点,如天气、植物生长等。

(2)讲解农作物收获的过程,如收割、晾晒、储存等。

3. 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秋天的认识和感受。

(2)小组分享: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秋天的特点。

4. 总结:强调秋天的收获意义,引导学生珍惜劳动成果。

第二课时: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农作物收获的过程。

2. 教学内容:(1)讲解农作物收获的重要性,如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等。

(2)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鼓励参与劳动实践活动。

3. 课堂活动:(1)小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农作物收获重要性的认识。

(2)小组分享: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农作物收获的意义。

4. 总结:强调珍惜劳动成果,鼓励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秋天季节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农作物收获过程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四、教学建议1.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

2. 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 鼓励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五、课后作业1. 观察身边的农作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

2. 家庭劳动实践:参与家务劳动,体验劳动成果的珍惜。

3. 写一篇关于秋天的收获的作文。

秋天的收获小学品德教案

秋天的收获小学品德教案

秋天的收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秋天的季节特点和丰收景象。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劳动成果的品德。

3. 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秋天的季节特点和丰收景象。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劳动成果的品德。

三、教学难点:1. 秋天的季节特点和丰收景象的描述。

2. 学生实践活动的设计及组织。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秋天的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观察秋天的成果,如农作物、果实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秋天的特点。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秋天的丰收景象,让学生了解农作物成熟和收获的过程。

3. 实例分享:教师分享农民辛勤劳动的故事,引导学生珍惜劳动成果。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秋天的收获,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5.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农田、果园等,观察秋天的丰收景象。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秋天的收获,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劳动成果的品德。

7. 课后作业:学生绘制一幅秋天的丰收画,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8. 教学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9. 学生评价:教师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优秀学生,指导需要改进的学生。

10. 家校沟通: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秋收体验活动,如帮忙农民收割农作物。

2. 邀请农民或农业专家来校讲解农业知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农业劳动。

3. 开展以“秋天的收获”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秋天季节特点和丰收景象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3. 评价学生对劳动成果的珍惜程度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八、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秋天的收获小学品德教案

秋天的收获小学品德教案

秋天的收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秋天的季节特点和丰收景象。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劳动成果的道德情感。

3. 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秋天的季节特点:气候、树叶变化、丰收景象等。

2. 劳动成果的珍惜:农民辛勤劳动、粮食来之不易等。

3. 实践活动:观察秋天景象、采访农民、动手制作等。

三、教学重点:1. 秋天的季节特点和丰收景象。

2. 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道德情感。

四、教学难点:1. 让学生深刻理解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 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合作能力。

五、教学方法:1. 观察法: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秋天的景象。

2. 采访法:让学生采访农民,了解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3. 动手制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劳动的乐趣。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珍惜劳动成果。

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校园和周围的秋天的景象。

2. 引导学生谈谈对秋天的印象。

二、教学秋天的季节特点:1. 教师讲解秋天的气候、树叶变化等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三、教学丰收景象:1. 教师讲解秋天丰收的原因。

2. 学生谈谈对丰收景象的感想。

第二课时:一、导入:1.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对劳动成果的认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

二、教学劳动成果的珍惜:1. 教师讲解粮食来之不易,要学会珍惜。

2. 学生谈谈如何在生活中珍惜劳动成果。

三、实践活动:采访农民1. 教师组织学生采访周围的农民,了解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 学生分享采访心得。

第三课时:一、导入:1.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对秋天的感受。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

二、教学实践活动:观察秋天景象1. 教师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观察秋天的景象。

2. 学生谈谈自己的观察心得。

三、教学实践活动:动手制作1. 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制作,体验劳动的乐趣。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制作成果。

第四课时:一、导入:1.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对劳动成果的认识。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秋天的收获》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秋天的收获》教学设计

2、秋天的收获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增强劳动意识和技能,认识秋天的收获物。

初步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课堂活动,让学生积极讨论,使学生认识并掌握简单的分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观察并参与秋天的收获,体验丰收的喜悦,愿意与别人分享快乐。

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付出劳动的人教学重难点1、初步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3、观察并参与秋天的收获,体验丰收的喜悦,愿意与别人分享快乐。

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付出劳动的人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课前调查、了解本地区秋天的收获物。

2、收集秋天的收获物。

教学过程一、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分享丰收的喜悦1、导课:“前些日子,老师到农村去看了看,领略了秋天丰收的美景,看到田野里的粮食,果园里的水果,可真是长了不少见识。

老师把这场景录了下来,我们大家一起看一看。

播放课件:秋天丰收的情景2、引导学生交流:丰收了,他们都在收获了些什么呢?3、学生交流。

4、引导学生交流:看到这丰收的场景同学们是否也想到了你的家乡呢?在你们的家乡秋天是不是也有这样丰收的场景呢?同学们谁能说一说在你们的家乡秋天都有那些收获吗?5、学生交流。

6、点击课件:引导学生从图片库里拖秋天的收获物,进行简单的分类7、教师小结:是啊,秋天到了,田野里的庄稼、果园里的水果都熟了,秋天有这么多的收获物,秋天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收获的季节呀!(板书:秋天的收获)二、深入探究,初步学习分类的方法1、让学生用自已喜欢的方式来介绍一下自已带来的果实。

2、学生介绍。

3、引导学生交流用什么方法进行分类,并进行归类:颜色、形状、味道等,相机展示课件并解说。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

5、全班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已的分类方法。

6、教师小结:刚才,你们按照颜色、软硬、味道……这么多的方法进行了分类,你们真是动脑筋、想办法了,真棒!三、渲染气氛,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付出劳动的人1、秋天的收获物这么多,那你们知道它们是怎么来的吗?老师举个例子来说,平常我看经常看到的香喷喷的米饭是从哪能里来的呢?老师这儿有一段录像我们一起看一看课件:米饭是怎样来的。

小学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案:秋天的收获

小学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案:秋天的收获

小学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案:秋天的收获秋天的收获【教学目标】1、观测并参予秋天的斩获,体验大丰收的欢欣,愿与别人互动欢乐。

2、增强劳动意识和技能,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付出劳动的人。

3、重新认识几种秋天明朗的果实。

【重难点】观察并参与秋天的收获,认识几种秋天成熟的果实。

增强劳动意识和技能,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课型】新授【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教师和同学相互讨论【教学过程】一、收获的季节。

1、课前准备工作:使学生通过观察、出访、玩游戏、亲身体验等多种形式,介绍本地区秋天的斩获情况,体会秋天斩获的欢欣。

2、小组交流:同学们将自己观察、访问、看电视、亲身体验等情况和感受进行交流。

可采取模拟表演等方式进行。

二、珍视劳动成果。

1、围绕丰收果实是怎样得来的,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快乐。

2、自学古诗、古训。

古人诗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首《悯农》道出了先人对于粮食的珍视与注重。

多么质朴的感情,多么真的的道理啊!节约就是美德。

期望同学们,能忘记这首诗,珍视粮食,爱护食物,认同农民的劳动成果,不要浪费粮食。

三、举办丰收展。

1、恳请学生将自己准备工作的秋天的果实拎出。

2、每个学生在集体前面介绍自己带来的果实的名称、特点等。

3、将准备好的秋天的果实分类摆放在一起,举办丰收展。

4、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方法将这些秋天的果实留下来。

四、大家来品尝。

1、小组合作,晒干手和水果后,外皮切块或去壳。

2、每组做1个水果拼盘,比一比谁的拼盘有创意,水果色彩搭配得当。

做拼盘时,不允许用手直接拿水果,必须用筷子。

3、享用水果甜品。

请学生蒙住眼睛品尝,并说说自己品尝的是什么水果,为什么。

五、课堂小结。

品德与生活秋天的收获教案

品德与生活秋天的收获教案

秋天的收获【教学目标】1、观察并参与秋天的收获,体验丰收的喜悦,愿意与别人分享快乐。

2、增强劳动意识和技能,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付出劳动的人。

教法、学法:情景教学、调查访问教具:课件、果树【教学过程】刚来就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很聪明伶俐,看来过不名不虚传,我看孩子们个个长得精神,那么你们愿意和老师把这节课上好那,愿意。

好我给孩子们提几点要求1遵守秩序,2当别人回答问时学会倾听一、活动一:收获的季节。

1、谈话激情导入,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季)说到秋季,我们知道,秋季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看看秋天的收获。

板书:秋天的收获。

学生齐读课题。

2、课前准备:让学生通过观察、访问、看电视、亲身体验等多种形式,了解本地区秋天的收获情况,感受秋天收获的喜悦。

师:既然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那么我们在秋天都收获些什么那?生:苹果、梨、草莓、还有许多果实、、、、、、师:我们想一下我们吃草莓在什么季节?(为学生纠正错误)生:棉花、稻子、谷子、、、、、、(你知道的还真不少)师:我们同学知道这么多的秋收果实,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些我们看一下(播放课件秋收的场面)师:秋天有这么多收获物,那么我们同学高兴吗?生:(高兴)师:我们为什么高兴那?生:我们可以吃上许多新鲜的水果,吃上香喷喷的饭菜。

师:哦,是啊,那么除了我们高兴外,还有谁更高兴?生:农民师:哦?农民比我们更高兴为什么那生:因为他们辛勤的劳动就要得到丰收啦。

他们可以卖很多的钱。

师:是吗?农民这么高兴还有这么多的收获,那么我们同学你知道农民伯伯是怎么收获食物的吗?下面我们同学小组之间交流农民们是怎样秋收的。

把你课下收集的资料说给你的小组里听一听。

3、小组交流:同学们将自己观察、访问、看电视、亲身体验等情况和感受进行交流。

可采取模拟表演等方式进行。

(汇报模仿)师:同学们你们把自己知道的和小组里说了吗?生:说啦。

师:哦,都说啦,下面我们请小组的代表来模仿一下好不好?生:好模仿(1、采摘苹果一人当树一人当采摘者2、刨花生3、掰玉米4、采摘棉花5、开三轮车)适时指导师:我们同学还有其他的资料要和小伙伴们交流吗?生:收集的图片师:孩子们,你们在这张图片和我们同学模仿的情景上你体会到了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德与生活秋天的收获教案第二课:秋天的收获教学目标:1、观察并参与秋天的收获,体验丰收的喜悦,愿意与别人分享快乐。

2、增强劳动意识和技能,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付出劳动的人。

3、通过各种感官观察认识几种秋天成熟的果实,初步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认识几种秋天成熟的果实,初步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增强劳动意识和技能,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付出劳动的人。

教学难点:通过各种感官观察认识几种秋天成熟的果实,初步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搜集资料调查秋天收获些什么;搜集一些关于爱惜粮食的诗歌或谚语;准备一些秋季的果实。

2、老师准备:一些秋季的果实。

教学过程:一、分享收获的喜悦1、师: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生:秋季)秋姐姐带着礼物悄悄来到了我们身边,你们想不想知道她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礼物?那就请每个组的组长代表你们组的同学来猜一猜。

(请每个组的组长把手伸到老师准备的袋子里,摸一摸里面的东西,说一说这个东西的大小、形状、摸后的感觉,并猜一猜是什么?)猜对了,老师送一些给这个小组的成员品尝。

2、师:刚才你们品尝的食物好吃吗?这些都是秋季收获的果实,秋季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

我们一起看看录像。

【放秋天的录像】二、认识秋天的果实1、问:(1)师:在录像中,你看到了哪些秋天的果实?(生回答)(2)师:你知道秋天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吗?你有没有亲自采摘过这些果实?(3)学生展示自己和家人采摘的照片,讲一讲自己知道的秋天的果实和采摘的喜悦。

(4)师:没采摘过的同学,以后有机会也让爸爸、妈妈带你去采摘,感受一下秋天收获的喜悦。

2、辨析师:刚才同学们还说到了一些不是秋天收获的果实,我们一起来分辨一下在下面这些果实中,哪些不是在秋季成熟的果实。

3、播放课件,请同学操作。

图中有西瓜、桃子、麦子、春笋、荔枝、苹果、栗子、猕猴桃、柚子,其中西瓜、桃子、麦子、荔枝是夏天成熟的果实,春笋是春天的收获。

三、分类1、师:同学们也带来了一些果实,我们给这些果实分分类。

(按水果类、蔬菜类、干果类、粮食类分)同学们把自己带来的果实摆放在相应的位置。

2、还有哪些分类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给小组内同学带来的果实分分类,把分类后的结果记录在纸上,可以用写或画的方法。

3、小结:同学们能想到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分类,非常好!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就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与思路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四、珍惜劳动成果1、师:这些形状各异、颜色不同、味道香甜的果实摆在我们面前,你想到什么?(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想法)2、师:我们一起看看这两位小朋友是怎样做的,他们做的对不对?(1)放录像:一个同学盘子中剩了很多饭菜,另一个同学盘子中的饭菜吃得非常干净,桌子上却撒了一些饭粒。

(2)同学回答,给他们提建议。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首儿歌,听听儿歌中是怎样说的。

(3)放儿歌课件:教材中的诗歌师:你还会哪些关于爱惜粮食的诗歌,给大家朗诵一下。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们不要忘记这丰收的果实是农民们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来的。

让我们再大声朗读一遍这首儿歌,来结束我们这节课。

第二课:秋天的收获教学目标:1、观察并参与秋天的收获,体验丰收的喜悦,愿意与别人分享快乐。

2、增强劳动意识和技能,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付出劳动的人。

3、通过各种感官观察认识几种秋天成熟的果实,初步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认识几种秋天成熟的果实,初步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增强劳动意识和技能,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付出劳动的人。

教学难点:通过各种感官观察认识几种秋天成熟的果实,初步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搜集资料调查秋天收获些什么;搜集一些关于爱惜粮食的诗歌或谚语;准备一些秋季的果实。

2、老师准备:一些秋季的果实。

教学过程:一、分享收获的喜悦1、师: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生:秋季)秋姐姐带着礼物悄悄来到了我们身边,你们想不想知道她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礼物?那就请每个组的组长代表你们组的同学来猜一猜。

(请每个组的组长把手伸到老师准备的袋子里,摸一摸里面的东西,说一说这个东西的大小、形状、摸后的感觉,并猜一猜是什么?)猜对了,老师送一些给这个小组的成员品尝。

2、师:刚才你们品尝的食物好吃吗?这些都是秋季收获的果实,秋季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

我们一起看看录像。

【放秋天的录像】二、认识秋天的果实1、问:(1)师:在录像中,你看到了哪些秋天的果实?(生回答)(2)师:你知道秋天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吗?你有没有亲自采摘过这些果实?(3)学生展示自己和家人采摘的照片,讲一讲自己知道的秋天的果实和采摘的喜悦。

(4)师:没采摘过的同学,以后有机会也让爸爸、妈妈带你去采摘,感受一下秋天收获的喜悦。

2、辨析师:刚才同学们还说到了一些不是秋天收获的果实,我们一起来分辨一下在下面这些果实中,哪些不是在秋季成熟的果实。

3、播放课件,请同学操作。

图中有西瓜、桃子、麦子、春笋、荔枝、苹果、栗子、猕猴桃、柚子,其中西瓜、桃子、麦子、荔枝是夏天成熟的果实,春笋是春天的收获。

三、分类1、师:同学们也带来了一些果实,我们给这些果实分分类。

(按水果类、蔬菜类、干果类、粮食类分)同学们把自己带来的果实摆放在相应的位置。

2、还有哪些分类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给小组内同学带来的果实分分类,把分类后的结果记录在纸上,可以用写或画的方法。

3、小结:同学们能想到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分类,非常好!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就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与思路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四、珍惜劳动成果1、师:这些形状各异、颜色不同、味道香甜的果实摆在我们面前,你想到什么?(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想法)2、师:我们一起看看这两位小朋友是怎样做的,他们做的对不对?(1)放录像:一个同学盘子中剩了很多饭菜,另一个同学盘子中的饭菜吃得非常干净,桌子上却撒了一些饭粒。

(2)同学回答,给他们提建议。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首儿歌,听听儿歌中是怎样说的。

(3)放儿歌课件:教材中的诗歌师:你还会哪些关于爱惜粮食的诗歌,给大家朗诵一下。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们不要忘记这丰收的果实是农民们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来的。

让我们再大声朗读一遍这首儿歌,来结束我们这节课。

第二课:秋天的收获教学目标:1、观察并参与秋天的收获,体验丰收的喜悦,愿意与别人分享快乐。

2、增强劳动意识和技能,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付出劳动的人。

3、通过各种感官观察认识几种秋天成熟的果实,初步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认识几种秋天成熟的果实,初步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增强劳动意识和技能,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付出劳动的人。

教学难点:通过各种感官观察认识几种秋天成熟的果实,初步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搜集资料调查秋天收获些什么;搜集一些关于爱惜粮食的诗歌或谚语;准备一些秋季的果实。

2、老师准备:一些秋季的果实。

教学过程:一、分享收获的喜悦1、师: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生:秋季)秋姐姐带着礼物悄悄来到了我们身边,你们想不想知道她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礼物?那就请每个组的组长代表你们组的同学来猜一猜。

(请每个组的组长把手伸到老师准备的袋子里,摸一摸里面的东西,说一说这个东西的大小、形状、摸后的感觉,并猜一猜是什么?)猜对了,老师送一些给这个小组的成员品尝。

2、师:刚才你们品尝的食物好吃吗?这些都是秋季收获的果实,秋季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

我们一起看看录像。

【放秋天的录像】二、认识秋天的果实1、问:(1)师:在录像中,你看到了哪些秋天的果实?(生回答)(2)师:你知道秋天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吗?你有没有亲自采摘过这些果实?(3)学生展示自己和家人采摘的照片,讲一讲自己知道的秋天的果实和采摘的喜悦。

(4)师:没采摘过的同学,以后有机会也让爸爸、妈妈带你去采摘,感受一下秋天收获的喜悦。

2、辨析师:刚才同学们还说到了一些不是秋天收获的果实,我们一起来分辨一下在下面这些果实中,哪些不是在秋季成熟的果实。

3、播放课件,请同学操作。

图中有西瓜、桃子、麦子、春笋、荔枝、苹果、栗子、猕猴桃、柚子,其中西瓜、桃子、麦子、荔枝是夏天成熟的果实,春笋是春天的收获。

三、分类1、师:同学们也带来了一些果实,我们给这些果实分分类。

(按水果类、蔬菜类、干果类、粮食类分)同学们把自己带来的果实摆放在相应的位置。

2、还有哪些分类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给小组内同学带来的果实分分类,把分类后的结果记录在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纸上,可以用写或画的方法。

3、小结:同学们能想到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分类,非常好!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就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与思路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四、珍惜劳动成果1、师:这些形状各异、颜色不同、味道香甜的果实摆在我们面前,你想到什么?(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想法)2、师:我们一起看看这两位小朋友是怎样做的,他们做的对不对?(1)放录像:一个同学盘子中剩了很多饭菜,另一个同学盘子中的饭菜吃得非常干净,桌子上却撒了一些饭粒。

(2)同学回答,给他们提建议。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首儿歌,听听儿歌中是怎样说的。

(3)放儿歌课件:教材中的诗歌师:你还会哪些关于爱惜粮食的诗歌,给大家朗诵一下。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们不要忘记这丰收的果实是农民们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来的。

让我们再大声朗读一遍这首儿歌,来结束我们这节课。

11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