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及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及古代汉语](https://img.taocdn.com/s3/m/25932749767f5acfa1c7cd89.png)
现代汉语及古代汉语【现代汉语部分】一概论一、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一),古代汉语1,定义: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从时间上看,五四以前的都可以称为古代汉语。
现在我们接触到的古代汉语是它三千多年来的书面语形式。
2,古代汉语的两种书面语形式:(1)文言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
(2)古白话: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与口语直接联系的新的书面语言,今普通话书面形式的源头,9DC末期出现12、13DC成熟3,古代汉语学习对象:文言文(二),现代汉语1,定义: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括普通话和方言;(广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狭义)1955年确定(三),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关系: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前身,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
二、普通话和方言(一),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定义: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是汉族人民在相互交往中普遍使用的一种通用语言,它是全体汉族人民间以及汉族和兄弟民族间,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的交际用语。
是在同一民族内部通过长期相互交往在方言的基础上逐渐自然形成的。
(汉语方言只是为某一地区人民使用的语言,不仅在社会交际作用方面处于从属地位,而且在自身发展趋势中也是向普通话靠拢的。
)(二),口语和书面语1,口语:以口耳进行交际的口头形式;共同口语形式比书面语晚出现,最晚14DC,“官话”(一种全民族公用的语言)在北方话基础上开始形成,清朝时已全国通行。
2,书面语: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书面形式;(其源头:白话文)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通行全国。
3,五四时期,“白话文运动”使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国语运动”(由汉语拼音运动引发)使民国初年“国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统一口语的读音)代替了“官话”。
(三),现代汉语七种主要方言:七种方言的划分并非地理划分,其主要依据方言的共同语音特点;方言间亲疏关系不同,闽、粤方言与共同语差别最大,其后依次是吴方言、客、赣、湘;按使用人口排列:北方言》吴方言》粤方言》湘方言》闽方言》客方言》赣方言;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别:语音最突出,词汇次之,语法最小1,北方话:北京话为代表,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在汉语各方言中分布地区最广,使用人口最多,占约汉族人口总数70%包括四个次方言:(1),华北、东北方言(徐州,蚌埠)(2),西北方言(3),西南方言(4),江淮方言(长江以北,淮河以南)2,吴方言(江浙话):以苏州话或上海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8000多万,占汉族人口8.4%,第二大方言;分布在长江以南镇江以东部分(不包括镇江)以及浙江省的大部分地区。
什么是古代汉语
![什么是古代汉语](https://img.taocdn.com/s3/m/d9ee8da3581b6bd97f19eaaa.png)
绪论一、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它指的是“五四“以前历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语言有口头与书面之分。
口语一闪即逝,古人的口语不可能保留至今,它只能从古人流传的典籍中反映出来。
因此,我们所说的古代汉语,实际是指古代汉民族的书面语,是无声的古代诗文。
古代汉语书面语大致有两大系统: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历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言,这即通常所谓文言。
二是六朝开始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我们通常学习和研究的古代汉语指的是文言文。
文言文的范围很广,先秦两汉的典籍是正统的文言文,六朝以后模仿先秦两汉的作品而写成的古文也是文言文,如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的文章,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龚自珍《病梅馆记》等都是文言文,都是古代汉语学习、研究的内容。
至于古白话,它不是我们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因为它与现代汉语的差异不大。
如佛经、唐宋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白话小说等,它们是现代汉语的直接渊源,与现代汉语的区别很小,即使其中保留着一些文言的词语和语法规则,只要我们学会文言,古白话也能理解。
因而古白话不是我们学习的重点。
而学习文言文这一部分,又偏重于散文而不重学诗词。
二、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中山大学黄金贵教授和学生的故事。
学习古代汉语的目的大致有三:1.提高阅读文言的能力,便于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文言文,它代表了汉语书面语的大多数,古人利用这种书面语,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
要了解古代的文化遗产,就必须学习古代汉语。
医学上,学习医古文,有利于继承古代医学遗产。
《三国志·华佗传》记载华佗告诉其弟子吴普,古时长寿的人运用气功锻炼身体和治病的方法之一:熊颈鸱顾。
“熊颈”应作“熊经”。
而《古汉语研究》95年4期李怀之《“熊经”新解》指出以前解作熊经,形近而误,“经”当“悬挂”讲,“熊经”即象熊一样悬挂。
模仿熊攀挂树枝的动作。
《广雅·释言》:“经,径也。
古代汉语的特点
![古代汉语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e681c9b9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1a.png)
古代汉语的特点
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它是古代汉族的群众语言。
广义的古代汉语的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一个是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及其后人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言文;另一个是六朝以后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古代白话。
狭义的古代汉语书面语就是指文言文。
古代汉语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以单音节词为主:古代汉语的词汇多为单音节词,这是因为古代汉语的音节结构比较简单,一个音节通常只对应一个汉字。
2. 词汇丰富:古代汉语的词汇非常丰富,包括实词、虚词、代词、量词、副词等多种词性。
其中,实词是最基本的词汇单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
3. 语序灵活:古代汉语的语序比较灵活,句子成分的位置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进行调整。
例如,谓语可以放在主语之前,宾语可以放在动词之前等。
4. 语法简单:古代汉语的语法比较简单,没有现代汉语中的时态、语态、语气等复杂的语法形式。
但是,古代汉语中有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
5. 语义丰富:古代汉语的语义非常丰富,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
因此,在阅读古代汉语时,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词义。
6. 修辞手法多样:古代汉语中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排比等。
这些修辞手法不仅增强了语言的表达力,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总之,古代汉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语言学科,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基础。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https://img.taocdn.com/s3/m/4f301e2c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e3.png)
《古代汉语》第一篇:《古代汉语》一、古代汉语的定义、分期及它的两大系统等1、古代汉语,就是指我们的祖先长期使用的汉民族的共同语,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
2、古代汉语的历史分期:古代汉语的书面形式从有文字记载到五四运动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一般可以把古代汉语分为:远古汉语(殷商甲骨文时期)-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近古汉语(宋代以后至五四运动前期)-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来)(注:近古汉语,宋元至鸦片战争战争时期;早期现代汉语,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
)3、古代汉语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大致说来它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言;一个是唐宋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形成的古白话。
4、清废除科举制后设立小学,小学分为文字、音韵、训诂,隋唐以后分此三类。
二、汉字的构造(一)汉字的历史1、汉字的形体演变:甲骨文(卜辞)-金文(钟鼎文)-战国文字—大篆(籀文)—小篆(秦篆)—隶书—草书、楷书(真书、正书)行书(1)汉字起源于图画。
(2)甲骨文:是龟甲兽骨文字的简称,又叫卜辞、殷墟卜辞,是我们发现最早的文字,具有很强的图画性。
它是殷商王朝用来记载占卜吉凶之事的文字,已具备象形、指事、形声、会意等结构,也有一些借用表义的假借字,是最早的成系统的古文字。
(3)金石文字:较甲骨文,字形比较稳定,传达的文字信息更丰富,展示的社会面更开阔。
①金文,又叫钟鼎文,是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青铜器本是奴隶主贵族的日常生活用具,后来主要用来祭祀、宴请上面以记载典祀、歌颂战功、订立盟约等。
②石文:可在石头上的文字。
(4)篆:①大篆,又叫籀文、篆籀,秦代建立以前秦地区使用的文字。
②小篆,被成为中国汉字的第一次革命,基本上脱离了图画抽象,较规范;笔画趋向简单,圆润。
(5)隶书:又叫八分书,有美感,很舒展,据说是秦朝狱隶陈邈发明,有古隶在(或叫秦隶)和今隶(或叫汉隶)之分,向方块字迈进了一大步,笔画简单,明了,是中国汉字的第二次革命。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讲义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63031ed9f78a6529657d53cf.png)
古代汉语讲义第一章绪论和工具书第一节绪论讲授主要容:明确学习古代汉语的目的,掌握古代汉语课程的学习要求。
一、古代汉语的概念1、广义的古代汉语:广义的古代汉语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是指古代汉族人民使用的语言。
古代汉语有两种书面语,大致说来分为两个系统:一是以先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言,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言”;一是唐宋以来以北白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
2、狭义的古代汉语:狭义的古代汉语即指“文言”。
是古代汉语课学习的主要对象,即上古的文学语言以及历代模仿它的典作品。
重点是先的典作品。
二、古代汉语课的性质和目的1、工具性古代汉语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获得打开中国古代文化宝库的金钥匙。
2、基础性古代汉语课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之一,乃传统国学,又被称为“小学”、“朴学”,也是就其基础地位而言的。
3、综合性古代汉语课以古代文献典籍为学习对象,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面面。
三、学习古代汉语的意义1、是批判继承中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需要;2、是提高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能力的需要。
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博古通今、古为今用”四、古代汉语的历史分期为了研究的需要,罗常培先生把古代汉语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上古汉语(两汉)2、中古汉语(唐宋)3、近古汉语(明清)五、古代汉语的教学目的和要求1、教学目的: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讲授中学文言作品(主要是语言面)的能力。
2、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能借助工具书阅读一般的没有今人注释和标点的文言作品,并且能解决中学文言作品中的语言文字面的问题。
本课程主要由文选及通论两部分组成,文选以先两汉散文为主,适当兼顾唐宋散文,常用词不单讲,要结合文选学习。
六、古代汉语的学习法1、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相结合;2、系统掌握通论知识,精读文选,积累常用词;3、大量阅读古代文献典籍,记诵、熟读一定数量的文选。
思考与练习:1、什么是古代汉语?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2、古代汉语的教学目的要什么?第二节古汉语常用工具书一、字典辞书的编排、注音与释义1、编排式:(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部首的概念,部首的数目);(2)按音序排列:平水韵106韵,古汉语声母,注音字母与拼音字母;(3)按排列:通常使用的是四角。
古代汉语通论【精华版】
![古代汉语通论【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acd24b24915f804d2b16c119.png)
古代汉语一、绪论1、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
大致分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一个是唐宋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
二、文字1、汉字的性质:文字学家主要凭字形来辨别本义,这是因为汉字是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和意义有密切的关系,分析字形有助于对本义的了解。
2、六书:关于汉字形体构造的传统说法。
六书是六艺之一。
一般于六书的名称采用许慎《说文解字·叙》的,于次序则采用班固《汉书·艺文志》的。
六书依次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并不能产生新字)。
A、象形:把事物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构成一个字,如日、月、山、火、夕、鸟、鱼、鹿、羊、自。
B、指事: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
如上、下、本、末、亦、刃。
末、朱、兀、寸、甘、刃、旦。
C、会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
常常是两个象形字的结合,如武、信、及、从、休、步、逐、斗、莫、牧、采、出、D、形声: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如江、河、沐。
杞、问、物、里、过、发E、转注:说法不一。
许慎(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后代的争论:江声(部首,凡某之属皆从某);戴震(互训:转相为注,互相为训);朱骏声改变了定义和例字(引申:体不改造,引意相受;令长是也)。
F、假借:许慎“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以令长为例。
如“令”本为“发号”的令,后来借用为“县令”的令。
3、古今字的性质:由于历史的发展,汉字的演变,产生了一个新的字代表一个字的一个或者几个意义,分担前一个字部分的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产生的字为今字。
如“责”,其“债务”等意义已经为“债”所替代,但“责任”等意义担任着,故而两者为古今字。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https://img.taocdn.com/s3/m/6ed43cdc33d4b14e8524686e.png)
古代汉语绪论一、什么是古代汉语(一)本体意义上的古代汉语1 、定义古代汉民族共同语。
1 )时间范围。
古代。
下限:五四时期。
上限:远古。
语例。
分期: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时期(向熹):远古至夏代——远古汉语商周至两汉——上古汉语魏晋至唐宋——中古汉语元以后至“五四”运动前——近古汉语2 )民族范围汉民族3 )语体范围共同语:雅言、通语、官话书面语:古代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一)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世作家仿古作品所用的语言。
如儒家经典、诸子散文以及唐宋八大家的作品等。
(二)古白话:六朝以后,随着民间文学的发展,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与口语相应的书面语。
如白话小说等。
(二)学科意义上的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字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三)课程意义上的古代汉语1 、性质古代汉语是文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工具课。
说它是基础课,因为它所讲授的知识和技能,是本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基础部分,是今后在学业上进行深造所必备的文化功底。
说它是工具课,是由它的教学目的决定的,它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中国古籍的能力。
这种能力就如同掌握一种工具,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就能用它去进行处理,去发掘我国古代丰富的文化宝藏。
2 、古汉语教学的目的尽可能较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我国古籍的能力。
3 、古汉语教学的内容教学对象:本体意义上的古代汉语,侧重其中上古时期的文言。
教学内容:划分为三个板块:一是基本理论,即语言知识部分。
二是客观材料,即文选部分。
三是常用词。
4 、教材参考教材:王力《古代汉语》郭锡良《古代汉语》许嘉璐《古代汉语》5 、时间及内容安排6 、教学方法。
二、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一)满足精神上文化需求好奇心——认知需求。
熊猫-猫熊人;婚(二)满足现实语言生活的需要1 、言语交际现代汉语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其基本建构与古汉语一脉相承。
学习古汉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现代汉语,减少语病。
郭锡良《古代汉语》课件
![郭锡良《古代汉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d753d79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72.png)
小篆:小篆是相对于大篆而言的,是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丞相李斯建议对 当时的所谓六国文字进行整理和规范后的文字。小篆是在大篆的基础上进行整理 规
范,淘汰异体,使文字结构定型,简化 了一些字的结构和笔画,规范了偏旁的 写法,并使之固定下来。小篆的字数, 据许慎的《说文解字》所收,有九千三 百五十三个。
(3)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 , 武信是也。” 特点 第一、是合体字,由可独立成字的偏旁组合而成。偏旁都是形符, 即都表义。 第二、字义是组成偏旁的意义的会合,记录了一个新词。 分类 第一、同体会意。即用相同的形体构造新字,如: 步 、 林 、从 、比 等字。 第二、异体会意。即用不同的形体构造新字,如: 逐 、 莫 、牧 、取 、休 等字。
(2)《尔雅》 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词典。作者说法不一。全书共3卷,20篇。 编排体例: 按所释词的内容分为19类 解说体例: 对词采取同义归类、总括解释的方法。 局限: 对总括性的解释往往流于粗疏简略。 (3)《康熙字典》 编排体例: 用214个部首编排汉字,部首以笔画为序。将各部首 分别归入以十二地支命名的十二集中,每集又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 先注音,后释义,各义之下一般引古书为证。 注音方法: 反切法、直音法、叶音法 不足: 错误较多。 (4)《汉语大字典》 字形: 反映字形演变过程,列出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 隶书等形体。
(2)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 特点 第一、是独体字。 第二、有抽象的指示性符号,用以指示字义。 分类 第一、纯符号性的,如: 上 、下 、一、二、三、亖、 五。 第二、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指事性的符号表示意义所在。如: 本 、末 、亦 、刃 、甘 、寸 等字,分别表 示树根、树梢、腋窝、刀刃、香甜和寸口等意义。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https://img.taocdn.com/s3/m/685803976bec0975f465e218.png)
古代汉语一、古代汉语的定义:广义的古代汉语的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一个是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及其后人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言;另一个是六朝以后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古代白话。
狭义的的古代汉语书面语就是指文言。
二、小学:文字、音韵、训诂三、工具书: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1)《康熙字典》:成书于清朝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共收47035字,是清代以前收字最多的一部字典,流传两百多年,影响很大,至今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体例是先音后义。
2)《中华大字典》是继康熙字典后的第二部大字典。
3)《辞源》是商务印书馆编印的,出版于1915年,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一部以词语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辞书。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编纂的体例格局。
《辞海》是中华书局编印的,出版于1936,是一部综合性辞书,所收对象除了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4)《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是二十世纪末由国家组织编写的两部大型语文工具书。
《汉语大字典》偏重收集古今汉字,1500多万字。
《汉语大辞典》偏重收集汉语的古今复音词语,全书五千余万字,共收词目三十七万条左右。
后来又《新华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5)《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总结了汉代训诂学家对经传文字的训释,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求本义的字典,是研究先秦典籍中字义词义必备的工具书,贡献:1.完整地保存了我国古代的篆文、籀文、古文及其说解,是认识先秦两汉时的碑刻、铭文,进而研究金文、甲骨文的桥梁。
古代汉语书
![古代汉语书](https://img.taocdn.com/s3/m/02371b84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7d.png)
古代汉语书
古代汉语书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汉语书籍:
1. 《说文解字》:这是一本古代的文字学著作,由许慎所著,对汉字的形状和意义进行了详细解释和分类。
2. 《庄子》:这是一部由庄子所著的哲学著作,主要探讨了人的本性、自由、道德等问题,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之一。
3. 《史记》:这是一部由司马迁所撰的史书,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对中国古代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4. 《孙子兵法》:这是一本古代兵法著作,由孙武所著,介绍了战争策略、军事思想和指挥战斗的方法,被誉为古代兵器学的经典之一。
5. 《论语》:这是一部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学生记录下来的语录集,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和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基础文献。
6. 《诗经》:这是一部由众多诗人所撰写的古代诗歌集合,收录了民间民谣和贵族宴会的赋诗等,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之一。
7. 《红楼梦》:这是一部由曹雪芹所著的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等人之间的爱情故事和家族兴衰的风云变幻,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以上只是一些古代汉语书籍的代表,还有很多其他的古代汉语书籍,每一本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对古代汉语的认识和了解
![对古代汉语的认识和了解](https://img.taocdn.com/s3/m/4c9689bd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a8.png)
对古代汉语的认识和了解:古代汉语,也被称为文言文,是古代中国的官方语言。
它是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而演变的一种语言形式,包含了从商周时期到清代的大量文献资料。
古代汉语的特点是文字的书写和发音都较为复杂,其语法结构也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例如,古代汉语中没有明确的时态、语态和人称变化,也没有冠词和助动词等虚词。
同时,古代汉语中的词汇含义与现代汉语相比也有所不同,有些词的含义甚至完全相反。
了解古代汉语对于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古代汉语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同时,古代汉语也是现代汉语的基础,对于深入了解现代汉语的语言结构和发展规律也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了解和认识古代汉语是深入研究和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虽然古代汉语的书写和发音较为复杂,但是通过系统的学习和掌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精髓和底蕴。
古代汉语ppt课件
![古代汉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6b6467b84254b35effd3467.png)
ppt课件.
6
第二章 常用工具书
ppt课件.
7
一、工具书的特征及其功用
1.什么是工具书 工具书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形式和检索方法, 为人类迅速提供某方面的基本知识或资料线索,专供查阅的特定类 型的图书。 2.工具书的特征 查考性 概括性 易检性 3.工具书的功用 (1)工具书是读书治学的工具 (2)工具书是传播思想和文化的工具 (3)工具书是教育工作者做好教学工作的工具。
3.有助于欣赏与研究古代文学作品。 4.有助于掌握与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能力。
ppt课件.
5
五、怎样学习古代汉语
1.传统的方法 ——死记硬背 2.科学的方法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
感性认识指阅读文言作品(文选); 理性认识指学习古汉语各种知识与理论(通论)。 (1)多读(古代作品)——学好古汉语的基础 (2)多记(常用词)——学好古汉语的关键 (3)勤练(运用)——培养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4)勤查(工具书)——阅读古书的重要基本功
“六书”的名称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 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 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古代汉语
ppt课件.
1
第一章 绪论
ppt课件.
2
一、 什么是古代汉语
1.含义:广义地说,就是古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即“五四” 运动以前的汉族语言。
2.汉语发展的分期 (1)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 (2)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 (3)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前 (4)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来至今
ppt课件.
10
5.表谱、图录 表谱—包括年表、历表和其他历史表谱,是供查年月日、历史大 事、人物生卒以及职官、地理之沿革的工具书。如《中国历史年 表》、《历代名人年表》。 图录—包括地图、历史图谱、文物和人物图录,是一种以图形揭 示历史文物和事物形象的工具书。如《郑和航海图》、《历代舆地 图》。
古代汉语的发展
![古代汉语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17de14b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df.png)
古代汉语的发展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汉语也经历了不少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从古代汉语的起源、传播及演变等方面进行探讨。
1. 古代汉语的起源古代汉语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带,最早出现于商代末期和西周初期的甲骨文中。
甲骨文是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用来记录贡品、祭祀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古代汉语逐渐演变为一种书面和口语语言,同时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典籍,如《诗经》、《论语》、《道德经》等。
这些典籍成为了古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后来的文化、思想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古代汉语的传播古代汉语的传播主要是由汉族的迁徙和交往所带来的。
在秦汉时期,中国的疆域逐渐扩大,同时大量各民族迁徙来华,这些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也相应地与古代汉语融合。
此外,中国与周边各国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也促进了古代汉语的传播。
例如与印度交流,汉语与梵语之间产生了许多交流,而且对佛教经典的翻译和注释也对汉语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 古代汉语的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汉语也经历了许多的演变。
首先是汉字的变化,由于人们的使用和书写习惯的不同,汉字在形状、书写方式上也发生了变化,例如文化大革命时期新发现的“楷书汉简”就记录了古代的游牧民族所用的大篆书法。
其次是汉字的发音,随着时间的推移,汉语的发音也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在唐宋以后,南方方言的影响使得北方话和南方话的差异更为明显。
例如南方讲的“吃饭”发音为“chǐfàn”,而北方则为“chīfàn”。
最后是汉语的词汇和语法。
随着历史的进程,汉语的词汇和语法也越来越丰富。
例如在唐宋时期,汉语的文学风格达到了顶峰,创造了许多著名的诗歌和文言文,而到了明清时期,白话文的运用,则成为了时代的特色。
总之,古代汉语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化和变革后,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汉语。
汉语不仅是中国广大民众使用的主要语言,也是世界各国学习和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
名词解释古代汉语
![名词解释古代汉语](https://img.taocdn.com/s3/m/741ac94e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4b.png)
名词解语受到了古代文学的影响,使用了更多的文言文表达方式,较 为庄重和正式。
古代汉语在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许多古代文献、经典和古代作品都 是用古代汉语写成的。研究古代汉语有助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
名词解释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是指汉语在古代时期的形式和用法。它包括了从古汉语早期(公元前3世纪至公 元6世纪)到古汉语晚期(公元6世纪至14世纪)的语言变体。
古代汉语具有以下特点: 1. 音韵系统:古代汉语的音韵系统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古代汉语的音韵系统受到了 梵语、阿拉伯语等外来语言的影响,有更多的声母和韵母,并且有六声调。
古汉语
![古汉语](https://img.taocdn.com/s3/m/b2f7e0d333d4b14e85246885.png)
古汉语广义的说,凡五〃四运动前汉族人民使用的语言,都是古汉语。
古汉语分为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形式。
由于古代人民的口头语言,现在已经无法听到,我们常说的古代汉语只指的书面语言。
古代的汉语的书面形式从有文字记载到五〃四运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一般可以把古汉语分为远古,上古,中古,近古四个时期。
远古指的是从殷商时期,上古指的是周秦两汉时期,中古指的是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时期,近古指的是元明清时期。
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以这种书面写成的作品。
一般认为上古的时候,口语与书面语十分接近。
《诗》、《论语》等与上古的口语较为接近。
秦汉以后,书面语与口语逐渐脱离。
上古书面语定型以后,各代一直使用这种语言书写,唐宋明清的散文家就是用这种文言写作的古白话:以北方话为基础形成的。
魏晋以后,某些作品中已经出现了一些口语化的文字,例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等。
古白话的真正兴起是在唐宋,如唐代的变文,禅宗语录。
宋代话本的出现标志古白话的正式形成。
这些古白话是现在汉语的源头。
此外,吴语、闽南语以及粤语〃、客家话素有语言化石之称。
甚至现今都保留着很多与古语相同的语法和发音。
古汉语语法文言句式与词汇相比,文言语法变化不大,只是几种特殊句式的表示方法与现代汉语不同,下面分别加以说明: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倒装句式省略句式疑问句式否定句式判断句式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者,......也。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陈涉者,阳城人也。
”(《史记.了涉世家》)“......,......也。
”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古代汉语常用词典
![古代汉语常用词典](https://img.taocdn.com/s3/m/147f7745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b3.png)
古代汉语常用词典
一、词语解释
1. 阿谀奉承(ē yú fèng chǒng)
解释:过分地奉承、谄媚。
2. 操戈持盾(cāo gē chí dùn)
解释:持戈执盾,比喻做好战斗准备。
3. 循规蹈矩(xún guī dǎo jǔ)
解释:按照规矩、遵循成规。
4. 独孤求败(dú gū qiú bài)
解释:形容自己力量太弱小,独自寻求失败。
5. 含辛茹苦(hán xīn rú kǔ)
解释:吃尽了苦头,忍受艰辛。
二、成语典故
1. 亡羊补牢(wáng yáng bǔ láo)
典故:羊已经丢了,只好补牢以防将来再丢羊。
后比喻事后防范,补救遗漏。
2. 对牛弹琴(duì niú tán qín)
典故:据说有个人对着牛弹奏琴曲,牛当然听不懂。
比喻向不懂之人解
释,是徒劳无益的。
3. 穷凶极恶(qióng xiōng jí è)
典故:形容行为极其凶恶,罪行极其严重。
4. 负荆请罪(fù jīng qǐng zuì)
典故:古代君臣有失,下臣背负荆棘请罪以示诚意。
后比喻谦卑认错。
5. 不遗余力(bù yí yú lì)
典故:指全力以赴,毫无保留地付出全部力量。
以上是一些古代汉语常用词语和成语的解释及典故,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对古代汉语的认识
![对古代汉语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3ef9c316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8f.png)
对古代汉语的认识古代汉语是指中国古代时期使用的汉语,时间跨度非常广泛,从先秦时期到清朝末年都可以归为古代汉语的范畴。
古代汉语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变化。
下面我将详细展开对古代汉语的认识。
1. 演变历程:古代汉语的演变经历了多个阶段,其中主要包括古汉语、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
古汉语是指先秦时期的汉语,其特点是古朴简练、语法结构相对简单。
中古汉语是指唐宋元明时期的汉语,已经接近现代汉语,语法变得更加复杂,词汇也出现了一些变化。
近代汉语是指明清以后的汉语,更接近现代汉语的形式。
2. 文字形式:古代汉语的文字形式主要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使用的是古代的字形和字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字形发生了变化,有些字的用法和意义也发生了变化。
在古代文献中,我们可以见到许多古代汉字的形式和用法,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正确理解。
3. 语法特点: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与现代汉语有一些区别。
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相对简单,常使用主谓宾的基本句式。
句子的语序较为自由,通常通过词序和上下文来表达句子的意思。
古代汉语的动词形式和语气助词的使用也有一些特点,比如使用古汉语的"者"、"乎"、"耳"等语气助词。
4. 词汇和表达方式:古代汉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一定的差异。
古代汉语中存在许多古词古义,有些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或者意义发生了变化。
古代汉语中也有许多典故和成语,这些成语在古代文献和作品中被广泛使用。
5. 文学价值:古代汉语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
在古代文献、诗词、古代小说和历史记录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古代汉语的美妙表达和丰富的意境。
古代文人通过运用古代汉语的技巧和特点,创作出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为中国文化贡献了宝贵的遗产。
总的来说,古代汉语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古代人们的思想和情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面貌。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https://img.taocdn.com/s3/m/cf5c6026ccbff121dd3683f8.png)
峰-峯 松-枀 匯-滙 期-朞 册-冊 污-汙 鼓-皷
略-畧 秋-秌 阔-濶 棋-棊 冰-氷 朵-朶 万-萬
惭-慙 够-夠 蘇-蘓 概-槩 皂-皁 吴-吳 燈-灯
鹅-鵞 和-咊 群-羣 鞍-鞌 叙词义的异同
(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 )、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 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 古用今废词: 古用今废词: 古代表示等级的词: 大夫、 古代表示等级的词:王、公、大夫、士、皂、舆、隶、 僚、仆、台 。 区分牲畜种类的词: 五月生羔; 黃肚羊; 区分牲畜种类的词:羜,五月生羔;羳,黃肚羊;犙 sān ,三歲牛;牭,四歲牛;豯 (三月小猪)豝(二 三歲牛; 四歲牛; 三月小猪) 三岁)。 岁)豣(三岁)。 祭祀名称 春祭; 夏祭; 祭天; 古代祭祀名称:祠,春祭;礿yuè ,夏祭;禪,祭天; 祭地。 社,祭地。 反映古代酷刑的词: 反映古代酷刑的词:劓、黥、 膑、刖 。 其它: 耒耜、 其它:俑、笏、媵、耒耜、 耦 、 薨。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武、信是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 意思是, 也。”意思是,会意字是并列字类即两个以上 的字,会合它们的意义, 的字,会合它们的意义,来表现该字义所指向 的事物, 的事物, 特点( )是合体字, 特点(1)是合体字,由可独立成字的偏旁组 合而成。偏旁都是形符,即都表义。 合而成。偏旁都是形符,即都表义。(2)字 ) 义是组成偏旁的意义的会合,记录了一个新词。 义是组成偏旁的意义的会合,记录了一个新词。 析 男 秉 妇 友
4.形声 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是也。 是也。” 由意符和声符两部分组合造字, 由意符和声符两部分组合造字,意符表 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 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
古代汉语必背10篇
![古代汉语必背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d0d4ea21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93.png)
古代汉语必背10篇古代汉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古代汉语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经典著作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10篇必背的古代汉语文章,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古代汉语的魅力。
第一篇:《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其中包含了很多关于道德、政治、教育等方面的论述,对于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二篇:《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括了风、雅、颂等三个部分。
其中的诗歌以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第三篇:《楚辞》《楚辞》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诗歌总集,以楚地的民歌和乐府诗为主。
这些诗歌形式多样,内容包括了爱情、离别、忧伤等多种主题,反映了楚地人民的生活和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第四篇:《孟子》《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孟子的言行。
其中包含了很多关于人性、道德、政治等方面的论述,对于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五篇:《庄子》《庄子》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庄子的言行。
其中包含了很多关于自由、自然、人生等方面的论述,对于人们追求自由和超越尘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六篇:《列子》《列子》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列子的言行。
其中包含了很多关于人生、修身、修道等方面的论述,对于人们修行和追求真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七篇:《管子》《管子》是法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记录了管仲的言行。
其中包含了很多关于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论述,对于人们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八篇:《史记》《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了纪传体和表等多个部分。
其中包含了很多关于历史事件、人物事迹等方面的记述,对于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九篇:《左传》《左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著作,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
其中包含了很多关于政治、战争、外交等方面的记述,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绪论一、古代汉语及其性质和内容•(一)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就是古代汉民族的共同语)•1、时限(文字产生——关于古代汉语下限涉及汉语史的分期)•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综合考察,并以“语法作为主要的根据”,分汉语史为四个阶段:①上古期(公元三世纪)②中古期(公元四世纪至十二世纪)③近代(公元十三世纪至十九世纪鸦片战争)④现代(二十世纪五四以后)•吕叔湘先生认为,汉语史分期在第一层面上应该是二分的,以晚唐五代为界分古代和近代两个阶段,现代汉语只是近代汉语的一个分期,不能与古代、近代鼎足。
•蒋绍愚主张三分:古代汉语(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及后世作家仿古作品的语言);近代汉语(唐初—清初);现代汉语。
•一般教材多以五四为界分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两部分,即古代汉语的下限是五四,但不要绝对化。
•2、古代汉语的形式•任何一种有文字的语言都有两种形式:口语和书面语。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共同语和方言的差异。
古代汉语也有共同语和方言的区别•古代称共同语为“通语”或“雅言”。
《礼记·王制》:“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
”说明古代方言很复杂,分歧也很大,西汉扬雄《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是我国第一部方言著作。
•吴语与中原雅言有很大差异。
•北宋释文莹《湘山野录》:“开平元年,梁太祖即位,封钱武镠为吴越王……是年省茔垄,延故老……镠起执爵为席,自唱还乡歌以娱宾……时父老虽闻歌进酒,都不为之晓。
武肃觉其欢意不甚浃洽,再酌酒高揭吴喉唱《山歌》以见意……歌阙,合声赓赞,叫笑振席,欢感闾里。
”•齐语和楚语也是两种不同的方言。
•《孟子·滕文公上》:“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
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古代汉语的定义•古代汉语就是古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指的是有文字以后到五四以前我国汉民族所使用的书面形式的语言。
(二)古代汉语的研究对象•1、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作家仿古作品的语言——文言文。
•先秦时期的书面语是记录口语的,言与文基本上是一致的。
•秦汉时期,口语发展得快一些,方言也更加复杂,而汉字记录的书面语言发展得很缓慢,其结果是书面语言与口语的距离越来越大。
《后汉书·班昭传》:“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隋唐以后,封建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文言文(官方文体、科举考试),另一方面如唐宋八大家等文人也大力提倡并亲身实践(古文运动),使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成了正统的文学语言,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
这种书面语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古文”,或称“文言文”。
•2、六朝以后以北方话为基础形成的古代汉语书面语——古白话。
(三)古代汉语的研究内容•许慎《说文解字·叙》:“《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传统小学的三个分支:文字、音韵、训诂。
•语音(音韵学):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北音学等。
•文字:古代汉字的产生、构造方式、字体的演变以及古代汉语用字的几种情况。
•词汇(训诂学):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训诂学的有关理论及内容。
•语法: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如词类活用、特殊语序、特殊句式以及虚词的用法等。
(四)古代汉语的性质•不同学者认识各异:理论课?知识课?语言发展史?•王力先生认为,古代汉语是汉语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它是一门工具课,“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
•王力先生首创了文选、通论和常用词三结合的古代汉语教学体系。
二、古代汉语的特点•(一)语音方面(与现代汉语对比)•1、古无轻唇音(f):费县、番禺、逢蒙、孟贲、阿房宫•2、古无舌上音(“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
杨倞《荀子注》:“赵,读为掉。
”《说文解字》:“冲,读若动。
”《经典释文》:“姪,大结反。
”•3、古代辅音韵尾多。
现代汉语有两个:n、ng;古代汉语有六个:m、n、ng、b、d、g。
•4、古代有较多的浊音声母。
现代汉语有辅音声母21个,大多为清音,只有四个浊音;古代汉语声母多,且有清浊的对立,三十六字母中就有十八个浊音。
•5、古代的声调种类较多(平:阴平、阳平;上:阴上、阳上;去:阴去、阳去;入:阴入、阳入)(二)词汇方面•1、单音节词占绝对优势•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14)•这样做官也忧虑,隐居也忧虑,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2、有些词语的意义和现代汉语不完全相同•有些词古今意义很不相同,如:•其人天且劓。
(周易·睽)•齐襄公与鲁公饮,醉之,使力士彭生抱上鲁君车,因拉杀鲁桓公,桓公下车则死矣。
(史记·齐太公世家)•范睢拉肋折齿。
(汉书·邹阳传)•有些词古今意义有微殊,如:•赦之,以劝事君者。
(鞌之战)•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史记·项羽本纪)(三)语法方面•1、词类活用的现象比较多•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聊斋志异·狼)•尝人,人死;食狗,狗死。
(吕氏春秋·上德)•范增数目项王。
(史记·项羽本纪)•2、句法结构中的词序有不少例外的情况•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吏二缚一人诣王。
(晏子春秋·杂篇下)•3、虚词多,且用法复杂•“惟夫盖之乎者也于哉”等现在已经不再使用了。
有的虚词用法非常复杂。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柳宗元·捕蛇者说)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战国策·赵策四)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温故而知新。
(论语·为政)子路率尔而对曰:……(论语·先进)•这些“而”的用法与现代汉语很不相同。
三、学习古代汉语的意义和作用(一)有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化遗产•刘向《列女传·周室三母》:“太任者,文王之母……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
溲于豕牢而生文王。
文王生而明圣,太任教之以一而识百,君子谓太任为能胎教。
”•“学而优则仕”出自《论语·子张》篇,还有下句“仕而优则学”。
“优”是“优裕、有余力”的意思。
•有批判地继承要求有选择。
(二)便于今后更好地从事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工作•《曹刿论战》一文中有些地方就是值得商榷的:•“曹刿请见”有教材注“见”为xian,不妥。
•“公与之乘”有教材认为是双宾语句,不妥。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教材如此标点,不妥。
•《中国语文》78年1期文:“轼高而窄,人无法登,登而立不稳”。
应为:“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汉语•“组织群众”和“宣传群众”关系不同,后者是为动用法•“晒衣服”和“晒太阳”关系不同,后者是使动用法•自圆其说(使动用法)、瘦身、美容(使动用法)、是古非今(意动)、心不在焉(兼词)•救人(帮助),救火(制止)是反训(美恶同辞)•《孔乙己》:“回”有四种写法(异体字):回、囬、囘、其实,回还有一种甲骨文的写法:孔乙己的名字来自古代小学生的描红字帖:“上大人,孔一已,化三千,七十仕。
尔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礼也。
”四、怎样学习古代汉语(一)认真阅读文言作品,掌握第一手材料。
•1、精讲•课堂讲授不少于20篇,要求熟练掌握知识点,熟练背诵(讲后第二周提问,接龙式背诵)。
•2、精读•讲授以外的教材篇目,要求有批注,有语言要点归纳。
(一学期抽查两次,计入平时成绩)•3、泛读•大量阅读先秦散文和后代的一些名篇,以培养语感为主。
(《左传》、《战国策》、《吕氏春秋》、《诗经》、《离骚》、诸子散文,秦汉后散文可选读名篇)(二)掌握有关古代汉语知识•文字:了解常用汉字的繁体、异体(见《现汉》字表)•词汇:掌握常用词的本义、引申义及用法(每个单元后都有,作为平时作业,自己整理。
要求:在教材上批注或用软皮本摘抄,每天五个词,一学期检查两次)•语法:几十条语法规则(一提就知,且能随口举例)(三)勤于练习我们每周都会给大家布置一篇短小的白文标点翻译,每个学习内容结束后也会给大家留一些练习题,有关考试的内容和题型尽在其中,期末不再复习和重复。
(要求:准备一个作业本,一学期批改两次。
)(四)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典故•阅读古书时的困难有时并不在字、词、句,而在于文化方面:•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杜甫《赠卫八处士》)•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姬姓。
(史记·商君列传)•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名琰)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世说新语·容止)后来把代别人做文章叫“捉刀”。
(五)多查工具书•1、文字•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今人汤可敬《说文解字今释》•2、词汇•《尔雅》、《方言》、《释名》;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汉语大词典》3、虚词•清代刘淇《助字辩略》;清代王引之《经传释词》;近人杨树达《词诠》;杨伯峻《古汉语虚词》;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4、音韵•沈兼士《广韵声系》;周法高《新编上古音韵表》;•丁声树、李荣《古今字音对照手册》•5、特殊工具书•《诗词曲语辞汇释》张相著;《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国古今人名大辞典》•《古书典故辞典》参考书目• 1.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2.唐兰《中国文字学》 3.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 4.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 5.高守纲《古代汉语词义通论》 6.赵克勤《古汉语词汇学》7.周法高《中国古代语法》8.李方桂《上古音研究》9.王力《汉语音韵学》10.唐作藩《音韵学教程》11.杨伯峻、何乐士《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思考和练习一•一、你准备怎样学习古代汉语?•二、你认为学习古代汉语有用吗?•三、标点并翻译下面一段文字。
•卫人迎新妇新妇上车问骖马谁马也御曰借之新妇谓仆曰拊骖无笞服马至门扶教送母灭灶将失火入室见臼曰徙之牖下妨往来者主人笑之此三言者皆要言也然而不免为笑者蚤晚之时失也(战国策·宋卫策)•这是一个寓言故事,通过一个新娘子过门时的言行说明:说话要看时机和场合,否则即使很中肯的话也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弄巧成拙。
第一章:文字部分第一节汉字的起源及形体的演变一、汉字的起源(一)关于汉字起源的几种传说结绳说《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