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
绪论
一、古代汉语及其性质和内容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就是古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1、时限(文字产生——关于古代汉语下限涉及汉语史的分期)
•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综合考察,并以“语法作为主要的根据”,分汉语史为四个阶段:①上古期(公元三世纪)②中古期(公元四世纪至十二世纪)③近代(公元十三世纪至十九世纪鸦片战争)④现代(二十世纪五四以后)
•吕叔湘先生认为,汉语史分期在第一层面上应该是二分的,以晚唐五代为界分古代和近代两个阶段,现代汉语只是近代汉语的一个分期,不能与古代、近代鼎足。
•蒋绍愚主张三分:古代汉语(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及后世作家仿古作品的语言);近代汉语(唐初—清初);现代汉语。
•一般教材多以五四为界分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两部分,即古代汉语的下限是五四,但不要绝对化。
•2、古代汉语的形式
•任何一种有文字的语言都有两种形式:口语和书面语。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共同语和方言的差异。
古代汉语也有共同语和方言的区别
•古代称共同语为“通语”或“雅言”。《礼记·王制》:“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说明古代方言很复杂,分歧也很大,西汉扬雄《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是我国第一部方言著作。
•吴语与中原雅言有很大差异。
•北宋释文莹《湘山野录》:“开平元年,梁太祖即位,封钱武镠为吴越王……是年省茔垄,延故老……镠起执爵为席,自唱还乡歌以娱宾……时父老虽闻歌进酒,都不为之晓。武肃觉其欢意不甚浃洽,再酌酒高揭吴喉唱《山歌》以见意……歌阙,合声赓赞,叫笑振席,欢感闾里。”
•齐语和楚语也是两种不同的方言。
•《孟子·滕文公上》:“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古代汉语的定义
•古代汉语就是古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指的是有文字以后到五四以前我国汉民族所使用的书面形式的语言。
(二)古代汉语的研究对象
•1、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作家仿古作品的语言——文言文。
•先秦时期的书面语是记录口语的,言与文基本上是一致的。
•秦汉时期,口语发展得快一些,方言也更加复杂,而汉字记录的书面语言发展得很缓慢,其结果是书面语言与口语的距离越来越大。《后汉书·班昭传》:“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隋唐以后,封建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文言文(官方文体、科举考试),另一方面如唐宋八大家等文人也大力提倡并亲身实践(古文运动),使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成了正统的文学语言,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这种书面语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古文”,或称“文言文”。
•2、六朝以后以北方话为基础形成的古代汉语书面语——古白话。
(三)古代汉语的研究内容
•许慎《说文解字·叙》:“《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传统小学的三个分支:文字、音韵、训诂。
•语音(音韵学):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北音学等。
•文字:古代汉字的产生、构造方式、字体的演变以及古代汉语用字的几种情况。
•词汇(训诂学):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训诂学的有关理论及内容。
•语法: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如词类活用、特殊语序、特殊句式以及虚词的用法等。
(四)古代汉语的性质
•不同学者认识各异:理论课?知识课?语言发展史?
•王力先生认为,古代汉语是汉语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它是一门工具课,“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
•王力先生首创了文选、通论和常用词三结合的古代汉语教学体系。
二、古代汉语的特点
•(一)语音方面(与现代汉语对比)
•1、古无轻唇音(f):费县、番禺、逢蒙、孟贲、阿房宫
•2、古无舌上音(“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杨倞《荀子注》:“赵,读为掉。”《说文解字》:“冲,读若动。”
《经典释文》:“姪,大结反。”
•3、古代辅音韵尾多。现代汉语有两个:n、ng;古代汉语有六个:m、n、ng、b、d、g。
•4、古代有较多的浊音声母。现代汉语有辅音声母21个,大多为清音,只有四个浊音;古代汉语声母多,且有清浊的对立,三十六字母中就有十八个浊音。
•5、古代的声调种类较多(平:阴平、阳平;上:阴上、阳上;去:阴去、阳去;入:阴入、阳入)(二)词汇方面
•1、单音节词占绝对优势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14)
•这样做官也忧虑,隐居也忧虑,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2、有些词语的意义和现代汉语不完全相同
•有些词古今意义很不相同,如:
•其人天且劓。(周易·睽)
•齐襄公与鲁公饮,醉之,使力士彭生抱上鲁君车,因拉杀鲁桓公,桓公下车则死矣。(史记·齐太公世家)•范睢拉肋折齿。(汉书·邹阳传)
•有些词古今意义有微殊,如:
•赦之,以劝事君者。(鞌之战)
•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史记·项羽本纪)
(三)语法方面
•1、词类活用的现象比较多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聊斋志异·狼)
•尝人,人死;食狗,狗死。(吕氏春秋·上德)
•范增数目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2、句法结构中的词序有不少例外的情况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吏二缚一人诣王。(晏子春秋·杂篇下)
•3、虚词多,且用法复杂
•“惟夫盖之乎者也于哉”等现在已经不再使用了。
有的虚词用法非常复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柳宗元·捕蛇者说)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战国策·赵策四)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子路率尔而对曰:……(论语·先进)•这些“而”的用法与现代汉语很不相同。
三、学习古代汉语的意义和作用
(一)有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化遗产
•刘向《列女传·周室三母》:“太任者,文王之母……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溲于豕牢而生文王。文王生而明圣,太任教之以一而识百,君子谓太任为能胎教。”
•“学而优则仕”出自《论语·子张》篇,还有下句“仕而优则学”。“优”是“优裕、有余力”的意思。
•有批判地继承要求有选择。
(二)便于今后更好地从事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工作
•《曹刿论战》一文中有些地方就是值得商榷的:
•“曹刿请见”有教材注“见”为xian,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