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结构 谋发展 奋力开拓经济发展新局面
工业结构调整思路及建议
我国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内容提要】工业结构不合理是长期制约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当前工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制造业的结构水平低,企业数量多但经济规模小以及设备陈旧落后,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差等。
加快工业发展就必须对其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根据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和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要求,工业结构调整的思路是,在保持基础工业稳定增长的基础上,重点加快机械、电子、汽车、石化和建筑业等支柱产业的发展;调整、改造和提高轻纺工业等。
调整工业结构需要有政策措施提供保证,对此,本文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思路对策【正文】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工业在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下,紧紧围绕国企改革与脱困目标,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快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全市工业保持平稳的发展。
工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系统工程,要取得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决定性胜利,笔者认为,必须提高工业的创新能力,建立有效的工业创新机制,用体制和增长方式转型来带动工业结构调整。
一、工业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我国工业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1.制造业的结构水平低,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从国际比较来看,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的制造业的结构水平存在着明显差距,中国也不例外,如果我们同日本制造业的结构状况进行比较,就可看出中国的差距。
日本从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制造业结构先后经历了重化学工业化、高加工度化和技术集约化三个阶段。
与此相比,1996年我国制造业结构中比重最大的前10个行业是机械工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业、食品工业、黑色金属冶冻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烟草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等,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占整个制造业的比重仅为16.14%,只有日本相应行业比重的51.73%。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作者:李丹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1年第09期2019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提出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202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进一步提出:“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这成为中国“十四五”时期乃至中长期区域经济格局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我国区域经济布局的演变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布局的演变历程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1949—1978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受苏联均衡配置社会主义生产力布局的影响,考虑到旧中国超过70%的工业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建国初期经济布局主要集中在东北以及中西部地区。
上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国际局势和周边环境变化,“三线”建设启动,一系列新的工业基地在西南、西北、豫西、湘西等地建立,布局重心进一步西移。
转型阶段(1978—2001年)。
自改革开放以来,为提高沿海地区发展效率,我国在东部沿海地区设立经济特区,推进沿海城市开放。
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其良好的经济基础、优越的地理区位、倾斜性的支持政策,率先提速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初,为贯彻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精神,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目标,区域经济布局开始由沿海经济特区拓展至内陆。
协同阶段(2001年至今)。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自加入WTO以来,东部沿海地区飞速发展,并逐步拉开与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的发展差距,区域间发展不均衡问题凸显。
在继续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同时,国家开始转向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发展原则,在东北振兴、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推动下,协同发展、分工协作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逐步形成。
谋划新发展 实现新跨越——对我省跨越式发展总目标的几点认识
产 业 链 ,2类 项 目,规 划 总 投 资 2 3 7 13
四是 外 部 压力 越 来 越 大 。纵 向看 ,
“ 和“ 是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改革开 亿元 ;关中一 《 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 将 我省发展速度并不算低 ,十五” 十
一
平 放 特 别是 西部 大 开 发 以来 , 我省 高 举 中 天水市 定位 为经济 区次 核心 城 值 “ 五 ” “ 一 五 ” 间 年 事 求 是 , 学 合 理 , 妥 可 行 , 保 跳 起 十 和 十 期 科 稳 确 三 、 于 跨越 式发 展 的着 力 点 关
五是 内生 动 力 日益增 强 。 因是 变 均 增 长 接 近 1%, 这样 的基 础 上 ,十 来 能 够 摘 到桃 子 。 内 1 在 “ 化 的 根据 , 因是 变 化 的 条 件 。随 着 西 二 五 ” 时 期 应 当确 定 什 么 样 的 发 展 速 外
精 神 面貌 发 生 了深 刻 变 化 ,加 快 发 展 、 量 的 关 系 ? 七 届 五 中全 会 审 议 通 过 的 的 , 工 作 的着 力 点 。 能 有 所 突破 , 十 是 如 逐 改 变 面貌 、 追求 美 好 生 活 的 愿 望 日益 强 《 中共 中央关于制定国 民经济和社会 发 的根 本 动 力 。 出 , 十 二 五 ” 期 , 以科 学 发 展 为 主 “ 时 要
家支持甘肃加快 发展一 系列政策 的实 学 测 算 。
施, 使全省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和
城镇化率低 的问题 、落实难的问题 , 这
三是 怎样处理 增长速度 与发展质 些都是 “ 十二五 ” 间需要 下功夫解决 期 化解 , 实现跨越式发展就会减少阻力
是 应在 转变 观念 上 寻求 突破 。
以新质生产力 加速国企改革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国企解读
以新质生产力加速国企改革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国
企解读
李锦
【期刊名称】《军工文化》
【年(卷),期】2024()2
【摘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支撑,与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相通的,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同的。
国有企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应该是新型生产力的先锋队、主力军与领头羊。
今年的国企智库年会召开前,适逢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
【总页数】5页(P26-30)
【作者】李锦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
【相关文献】
1.“新常态”新发展——专家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2.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专家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3.加速国企改革推进结构调整努力实现我省建材行业世纪性的新跨跃──在全省建材工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2000年1月18日)
4.国企改革围绕企业活力走深走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
神的国企引读5.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发展及其作用发挥——新质生产力的政治经济学解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面落实“四个着力”努力实现“五个新突破”
全面落实“四个着力”努力实现“五个新突破”作者:梁铁城张磊来源:《北方经济》2014年第02期学习宣传好、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来我区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
自治区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作为综合经济部门,有责任在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上做好表率,有义务在推动“四个着力”落实上先行一步。
围绕“四个着力”的重要要求,深入研究破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以工作的实际成效推动讲话精神的贯彻落实。
具体来讲,就是在以下五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推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新突破按照总书记“五个结合”的要求,以等不得、慢不得的紧迫感真转快转,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
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立足优势、扬长避短,积极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形成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
以能源、产业、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为抓手,着力推进“五大基地”建设。
发挥比较优势,把资源型产业发展的重点放在资源转化增值上,提高资源组合利用率和产业精深加工度,把资源转化增值这篇文章做好。
积极推动煤炭、化工、有色等资源型产业延伸升级,突出抓好钢铁深加工、铝后加工和甲醇延伸加工。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动云计算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建成一批专项云计算应用服务平台,培育壮大稀土新材料产业,培育发展蒙中药特色产业链。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把自治区《加快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和《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指导意见》落到实处。
进一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完善创新制度、强化创新激励。
依托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进一步提升自治区优势特色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继续加强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做好国家级和国家地方联合共建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申报工作,组织开展自治区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认定工作。
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
把握新机遇 展现新作为 实现新发展
把握新机遇展现新作为实现新发展作者:鸟成云来源:《党的生活·青海》2018年第01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要求,海东将进一步找准坐标、明确方向、做好工作,持续深入推进海东经济社会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早日实现在兰西城市群节点崛起。
大力实施城市崛起战略加快融入兰西城市群发展大格局,依托区位优势,引导人口、要素向兰西交通沿线城镇聚集,托起兰西城市群发展主轴。
大力推进规划设计提升工程。
编制完善城市规划的各类配套规划、子规划,按照与现代化城市相适应的目标,着力提升城市规划、设计、建设标准和水平。
继续大力推进乐都、平安核心区建设,有序拓展和优化城市空间。
加快老城区环境风貌提升改造,加强对城市空间、功能、地域特色风貌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
大力推进基础设施补板工程。
按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要求,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民生改善、生态建设等重点工作,推进产城融合、产城一体。
强化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停车场、便民市场等设施配套,加快“五馆一中心”项目建设,完善区域功能布局,不断提升城市品质能级。
着力推进城市生态宜居工程。
持续做足做活水文章,引水进城入园,加快推进湟水河河道综合治理,适量建设人工湿地公园、亲水景观、滨水空间,着力打造“山水城市”。
持续推进“绿屏障、绿河谷、绿城区”建设,构建林带绕城、绿色穿境的城市生态绿色大格局,大力提升城市绿色生态,着力打造“森林城市”。
推进城市建设与民族民俗文化、古驿站文化、酒文化等特色文化有机融合,持续加快重点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着力打造“人文城市”。
着力推进产城融合工程。
围绕“产”,持续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现代农业更重质效,通过强化创新驱动、促进集约发展,推动全市产业层次和产业布局向中高端、集聚化方向迈进;围绕“人”,持续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着力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大力推进“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宜居宜业、融合发展”。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扎实推动“三农”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躬身谋发展 实干开新局
躬身谋发展实干开新局作者:凌纪伟来源:《中国名牌》2021年第10期金秋九月,叠翠流金。
为期两天的2021中国企业家太阳岛年会于9月17日在哈尔滨落下帷幕。
这是一次提振东北全面振兴的信心之旅,这是一次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思想涤荡。
共聚松花江畔,年会硕果盈枝。
一批院士、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纷至沓来,一场场思想交锋启迪智慧,一系列项目考察签约落地,一个个案例征集、智库研究成果、倡议行动启动或发布。
立足全球视野,年会紧紧围绕“奋进‘十四五’ 开创新格局”主题,为企业融入新发展格局探路,为深度融合创新链与产业链献策。
问道太阳岛,奋进新征程,大家的信心更强了,干劲更大了,精气神更足了。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统筹考虑国内外形势、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近日发布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企业白皮书(2021)》显示,产业力量是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生力军,对加快构建具有高水平自立自强、内外经济循环畅通无阻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新华社党组成员、秘书长宫喜祥在致辞中说,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
“敢为天下先”是企业家的宝贵品质,在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的态势下,企业家更需要也应当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探索者、奉献者。
立足新发展格局,东北振兴迎来新突破。
日前,《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获国务院批复同意。
有了这份“施工图”“时间表”,东北振兴翻开新篇章。
黑龙江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王兆力在致辞中表示,“十四五”时期,哈尔滨将当好东北振兴发展的重要支点、推动黑龙江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充分释放省会城市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功能,加快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
第一产粮大省,自然条件独特,“国之重器”云集……东北全面振兴的新征程上,黑龙江人的自信来自鲜明的比较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
“民营经济是实现龙江经济高效发展重要力量,我们正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给大家放心投资、安心兴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
坚持稳中求进,促进经济稳中向好
坚持稳中求进,促进经济稳中向好经济的稳定发展是一个国家长期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
在当前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多样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下,我国要坚持稳中求进,促进经济稳中向好,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发展理念。
稳中求进即在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在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视结构调整、提升创新能力和内生发展动力。
我们应该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形成独具竞争优势的新兴产业。
注重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推动消费升级,形成经济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
我们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改革力度。
供给侧结构改革是促进经济稳中向好的重要抓手。
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我们可以有效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具体来说,我们需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要加大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我们要加大消费和投资的拉动力度。
消费和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要使它们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就要积极扩大需求、稳定需求。
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消费的有效需求,鼓励人们更多地购买商品和服务,推动消费升级。
要加大民间投资的支持力度,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推动社会资本投资增长。
还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设施的供给水平,拉动投资增长。
我们要加强宏观调控,确保经济稳定发展。
稳中求进的重要前提是经济保持相对稳定的运行,只有稳定才能为改革和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我们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货币政策,调整财政政策,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的范围内。
要加强金融监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还要加强对外开放,拓展外贸市场,推动贸易平衡发展,为经济稳定提供外部支撑。
坚持稳中求进,促进经济稳中向好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只有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升级、扩大消费和投资,加强宏观调控等措施,才能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23年最新的在人大会上的讲话稿
2023年最新的在人大会上的讲话稿各位代表,同志们:江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经过全体代表和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就要闭幕了。
这次会议是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具体部署新一年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审议通过了省政府工作报告、省人大棠委会工作报告和省法院、省检-察-院工作报告,批准了我省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省级预算,通过了各项决议,体现了全省人民的共同意愿和根本利益。
会议期间,全体代表肩负全省人民的重托,以高度的责任感,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共商科学发展大计, 共谋富民兴赣良策,共图绿色崛起大业。
大会始终洋溢着民-主、团结、务实的气氛,是一次群策群力谋发展的大会,是一次团结奋进促崛起的大会。
会议经过充分酝酿,依法补选鹿心社同志为省人民政府省长、胡幼桃同志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并补选10位同志为省人大棠委会委员,通过了省人大专门委员会两名主任委员人眩让我们向他们表示热烈的祝贺!由于年龄原因,孙刚同志、熊盛文同志不再担任省政府副省长职务,还有7位同志因年龄或工作变动不再担任省人大棠委会委员。
这些同志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忠于职守,勤勉敬业,为做好政府和人大工作,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让我们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各位代表、同志们!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江西发展史上可圈可点的一年。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以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为标志,全省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495元,增长13.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92元,增长19.1%,百姓腰包鼓起来的速度加快。
同时,我们圆满完成了省委和市、县、乡领导班子集中换届工作,成功召开了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了未来五年发展的任务和路径,开启了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新征程。
着力构筑统筹协调、竞相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着力构筑统筹协调、竞相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作者:赵文丁来源:《领导之友》2011年第12期目前我省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正处于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在这一时期,河北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构筑区域发展新格局”,要求“优势地区聚集发展”、“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努力形成省内各区域统筹协调、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构筑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是推进全省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省沿海地区开放开发步伐明显加快,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渐次展开,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布局改善、结构优化、协调性增强的良好态势。
但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性依然明显存在,制约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突出问题仍有待破解,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竞相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首先,河北是经济大省,2010年经济总量居全国第6位,但省内区域发展并不均衡。
从河北的经济版图看,既有环京津、沿渤海及冀中南等相对优势板块,也有大片欠发达的贫困地区。
比如,我省沿海地区地处渤海和京津冀都市圈核心位置,北接辽宁沿海经济带、中嵌天津滨海新区,南连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区位优势优越、矿产丰富。
近年来,沿海地区临港产业加速聚集:山海关百万吨修造船、曹妃甸精品钢铁基地和新能源汽车基地、渤海新区高分子材料基地等一大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唐山湾国际生态城、黄骅新城和北戴河新区建设全面展开。
河北省沿海地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十一五”末,河北沿海地区已经开工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144个,总投资23,101.5亿元,投资100亿元以上项目86个,总投资18,372.2亿元,临港产业初步形成了以唐山精品钢铁、装备制造、化工、建材和沧州化工、电力、装备制造、汽车制造以及秦皇岛船舶、汽车零部件、冶金专用设备等为代表的一批产业集群。
2010年,沿海地区秦皇岛、唐山、沧州3个城市共完成生产总值7602.57亿元,占全省GDP的37.8%。
谈谈仪征“尚义求真”城市精神的培育与塑造
谈谈仪征“尚义求真”城市精神的培育与塑造市精神一座城市的灵魂,利于赓续文明,传承文化,凝心聚力,共谋发展。
本文从经济建设、队伍打造、载体搭建、形象引领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城市建设培育与塑造的方法。
标签:仪征尚义求真培育弘扬城市精神的培育和塑造是一项综合性社会工程,只有被广大干部和群众深刻理解、主动接纳、积极认可和自觉遵从,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凝聚、导向、激励、规范作用和效能。
新的历史时期,意气风发,争先创优的仪征人民应该如何大力弘扬“尚义求真”精神,将仪征城市精神发扬光大,打造仪征的独具特色的品牌形象?一、弘扬仪征精神,要以社会经济发展为首要任务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第一,精神第二,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没有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精神文明;没有坚实的物质保障,当然也就没有迫切的精神需求。
城市精神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弘扬城市精神,必须紧扣发展这一时代主题,把发展作为当前的工作的首要任务,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力以赴促发展,不断提升城市经济实力,不断提高仪征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
我们的领导干部要停止一切毫无意义的议论、辩论和争论,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提升解决问题、破解难题的本领技能,锤炼优良的工作作风,凝心聚力,充满激情做实工作,扎扎实实做细工作,千方百计做成工作。
要坚持项目为王,把抓项目作为促民生、建和谐的硬着子和实举措,作为新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切围绕项目建设这个中心,心无旁骛、聚精会神,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谋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益和效率。
要坚持以民为本,执政为民,高度重视,狠抓落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问题,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不断提升仪征市民的幸福指数,增强市民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将“尚义求真”精神内化与心,外现于行,踊跃参与、积极主动投身到家乡的建设中去。
二、弘扬仪征精神,要以干部队伍建设为坚强保障人们常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
坚持稳中求进,促进经济稳中向好
坚持稳中求进,促进经济稳中向好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依然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和挑战,而在这个背景下,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更加稳固。
坚持稳中求进,是一种理性而务实的发展思路,也是中国对当前复杂形势的有效应对。
在这种思路的指引下,我国经济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推动中国经济更好地发展,我们需要加强从以下三方面的努力:一、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性问题,也是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国经济正在从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逐步向中高端制造业、科技创新型产业转型升级。
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也是一个大势所趋。
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加大对中高端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先进服务业等支持力度,积极推进“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加快推进一批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的研发和应用,形成创新驱动的产业发展新优势。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重扶持培育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和中小企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二、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发展质量在促进经济稳中向好的过程中,我国也面临不少体制性、结构性障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积极推进行业转型、结构调整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优化供给结构,增强供给的质量和效益,从而提高我国经济质量和增长动力。
因此,我们需要深化国企改革,促进国有资本向产业链中高端方向集聚,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金融支持,服务实体经济,加强和完善宏观经济调控和监管,推进市场化、法治化等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持续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韧性。
三、推进脱贫攻坚,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当前,我国正处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这也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力度,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化建设,实现农业的跨越式发展。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大对基层公共服务的投入,改善和提升基层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全民共享公共服务的目标。
2014年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2014年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关键一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在历史新起点上迈入了全面深化新阶段,必将极大地激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改革热情,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前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攻坚克难。
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四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实现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第一年的良好开局,进一步坚定了全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进一步凝聚起深化改革的广泛共识,增强了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把改革推向深入、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必胜信念。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在深刻变革体制机制、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同时,也深刻改变了国家和人民的物质精神面貌。
巨大变化揭示发展规律,重要经验昭示改革方向。
唯有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国家才能振兴,人民才会幸福,民族才有未来。
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
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论文精选
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论文精选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近年来,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既面临着经济增长的新压力,也孕育着经济结构的新机遇。
在新的历史时期,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追求目标,旨在推动经济向更加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需要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首先,中国需要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
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着从低效率、粗放型增长向高效率、集约型增长的转变。
要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首先需要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通过推动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使传统产业具备更高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同时,要加强新兴产业的发展,如高科技产业、绿色环保产业等,以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此外,要注重发展知识经济,加强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为经济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其次,中国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高质量发展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要通过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推动能源革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发展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
同时,要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
另外,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还需要加强创新驱动,提升经济发展的动力。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培育和引进高端人才,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改善创新环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此外,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和全球化。
最后,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还需要加强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问题。
要加强城乡一体化战略,推动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促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同时,要加强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不同区域之间的资源配置和产业转移,实现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坚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
坚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继续促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确保中国经济社会可以持续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政府工作的重要抓手,需要扎实开展积极的政策创新、有效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首先,要完善稳增长的政策体系,坚持经济社会调节平衡的原则,以提高社会生产力和营商环境为主线,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农业科技化+绿色农业+精准扶贫”的总体布局,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济,促进农村产业升级,以及培育新动能,激活新投资,形成新动力,推动金融卫道,加强社会调节,加快社会治理,深化城乡融合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健康发展。
其次,要促进改革开放,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经济体制,深化经济改革,保护和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将改革的步伐提升到更高水平,坚持以改革启动机制为驱动,完善分类准入和多部门协同的创新审批机制,营造鼓励创新的市场环境,完善和改造营商环境,以及完善宏观调控政策,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
第三,要加强调结构,坚持以调整经济结构为突破口,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推动由数量扩张向质量转变,不断提升企业实力和竞争力,激发市场活力,继续加强自主创新,促进节能环保技术创新,完善创新发展机制,不断壮大科技实力,以更高竞争力和更大效益保证经济社会发展。
最后,要惠民生,加大对民生的投入,以改善民生为核心,积极推进生态环保,解决就业、收入、发展、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民生。
实施社会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坚持改革开放,政府功能调整,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努力为全体人民创造更多优质公共服务,改善和发展社会公共服务,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改善民生状况,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社会保障。
本文总结了促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主要内容及相关措施。
要坚持经济社会调节平衡的原则,完善稳增长的政策体系,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济;促进改革开放,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深化经济改革,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强调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完善营商环境、宏观调控政策;加大对民生的投入,积极推进生态环保,改善就业、收入、发展、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为全体人民创造更多优质公共服务以及改善民生状况。
北辰区北仓镇话变迁,谋发展方案
北辰区北仓镇话变迁,谋发展方案1、坚持全面谋划与突出重点相协调。
遵循新常态下的发展规律,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全面统筹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加强与市、区规划衔接对接,突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统筹整合资源,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
2、坚持战略性与操作性相统一。
引领转型发展,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我区发展建设的大好机遇,加快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增强规划的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大力营造改革创新环境,在改革创新中谋求发展。
突出规划的针对性和约束力,立足破解难题,找准区域发展的准确位置,做到可操作、能落实。
3、坚持发展建设与改善民生相结合。
立足改善民生,引领和谐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进一步完善服务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各项民生工程,努力实现基本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更多的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带来的红利,让全镇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第一节强力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按照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方向,结合三个工业园区提升改造,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实行招建并举,引进更多优质企业。
以“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为契机,做好企业帮扶,帮助企业解决融资、招工等难题,积极搭建企业互联网平台,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服务。
建立健全多层次的招商网络,创新招商方式,发挥以商招商作用,实施好产业招商,做好信息招商,深化“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模式。
预计到“十四五”末,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7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个,生产总值、本级财政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到位内资、到位外资稳步增长。
二、优化产业结构,强化产业导向强化产业规划,结合大运河建设规划,调整完善园区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推动园区内质量不高、效益不佳的企业拆除、搬迁,引进科技含量高、成长迅速的企业。
明确产业定位,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对天津北辰经济技术开发区屈店分园、天津北辰经济技术开发区鸿仓分园、天津医药医疗器械工业园京宝分园三个工业园区积极开发利用,打造特色创新集群,实现园区高质量发展。
网评文章:抢抓机遇促发展,奋力开拓创新局
网评文章
“抢抓机遇促发展,奋力开拓创新局”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把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凝聚为国家意志,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全国人民的实际行动,这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政府工作报告全面回顾了过去一年和五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来之极为不易的新成就,明确了2023年和下一阶段目标任务和发展方向,吹响了踔厉奋发、砥砺前行的奋进号角。
两会的胜利召开,为我们企业的发展也指明了方向,结合“三抓三促”行动的开展,对照公司今年的发展目标,要切实把抓项目落实到招商引资工作的实际行动中,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充分利用社会商业资源,不断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发扬真抓实干的精神,全力释放产业发展新动力和新潜力。
我们公司将紧跟新区新能源产业布局,抢抓发展机遇,加快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挖掘财务潜能、统筹项目谋划、根据市场及行业发展情
况,积极调整项目产品结构、持续开展项目融资,乘势而上进一步扩充融资渠道,探索突破,激发动能,多措并举,坚定不移推动项目建设和项目融资尽快落地,确保项目早日投产,团结奋进,奋力开拓公司发展新局面。
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作者:周庆荣来源:《党员生活·下》2019年第01期推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更有实力的产业体系、打造更有魅力的城乡环境、开创更具活力的发展局面、营造更加和谐的社会关系、提供更有温度的民生保障。
高质量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作为县(市区)委,推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更有实力的产业体系、打造更有魅力的城乡环境、开创更具活力的发展局面、营造更加和谐的社会关系、提供更有温度的民生保障,全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要构建更有实力的产业体系。
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更有实力的产业体系来支撑。
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着力推动消费升级;大力发展互联网+、文化教育、健康养老等新业态。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大科技型企业发展力度,提高科技企业在转型发展中的贡献率,促进新旧动能持续转换,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更显的新路子。
要打造更有魅力的城乡环境。
高质量发展,是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的发展。
要全域统筹城乡建设,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坚持美丽乡村、生态旅游、环境整治一体实施。
致力城市升级,全面实施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让城市功能更完善。
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打赢清水攻坚战、蓝天保卫战、净土持久战,全面落实“河长制”,让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城更美。
要开创更具活力的发展局面。
高质量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動力的发展。
要锐意改革创新,不断释放发展活力。
持续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创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的增长,壮大新经济新动能,做大做强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致力“变”的突破,实施企业培优扶强工程,实现提质升级;加快“特”的转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互联网产业,走特色化、专业化发展路子;实现“精”的质效,推动产业链向价值链延伸。
抓机遇、迎挑战、促发展、增实力
关于关于抓住新机遇抓住新机遇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迎接新挑战,,加快集团发展加快集团发展,,增强集团实力增强集团实力的指导意见的指导意见的指导意见为了抓住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实现集团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特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认清形势,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一)充分认识当前企业面临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充分认识当前企业面临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10项重大措施,安排两年完成4万亿投资。
国务院新调整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计划明后两年每年启动新建铁路1万公里,总投资2万亿元,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50%和60%以上。
公路系统提出了加快完善高速公路网和省干公路改造步伐,每年投资1万亿。
大中城市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已获批准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有15个城市,正在规划报批建设的有11个城市,还有7个城市正在积极筹备。
建筑施工企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二)在集团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在集团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挖掘发展的潜力挖掘发展的潜力。
经过50年的拼搏奋进,集团综合实力明显提高,行业龙头地位更加巩固,“中铁电化”品牌知名度和企业社会信誉度显著增强。
近年来,集团公司在青藏铁路、大秦扩能、京沪电化、京津城际等重点工程中攻坚克难,屡创奇迹;在抗冰抢险和抗震救灾中舍生忘死,再立新功,中铁电化人“一呼即起,一触即发,一激即活,一战即胜”的形象享誉全路。
认真分析当前市场特点,合理调整生产力布局,推进经营方式转变和生产组织方式创新;减少零小项目数量、增大单项工程规模,减少既有线项目,增加新线项目;改革体制机制,解放生产力,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走联合合作共同发展之路,我们仍有扩大规模的巨大潜力可以挖掘。
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工作总结
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各地积极开展了经济结构调整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一些成果。
首先,我们深入挖掘和发展当地资源优势。
每个县域都有自己独特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这些优势资源,打造特色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比如,一些地处农业区的县域,可以发展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而一些资源丰富的县域,可以发展矿产和加工制造业。
其次,我们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力度。
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
我们要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支持力度,吸引更多的技术人才和专业人才到县域发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只有不断提升科技含量,才能实现经济结构的升级。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产业协同和区域协调发展。
县域经济结构调整不能孤立进行,而是要与周边地区协同发展,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和区域经济格局。
我们要加强与周边县域的合作,形成产业链和价值链,实现互利共赢。
只有形成良好的区域协同效应,才能实现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总的来说,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力度,加强产业协同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希望未来我们能够在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工作中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结构谋发展奋力开拓经济发展新格局——汽车修理厂二〇一〇年上半年度工作小结2010年是我厂企业管理的第二个“市场年”,年初以来,在集团公司的统一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调优经营结构,努力做大外部市场,奋力开拓经济发展新格局。
一、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1.年营收指标11000万元;1~6月完成5063.05万元,完成率46.03%,比去年同期3775.96万元增加34.09%。
2.年利润指标300万元;1~6月完成155.09万元,完成率51.7 %,比去年同期132.37万元增加17.17%。
3.上缴规费18万元;1~6月完成10万元,完成率55.56%。
4.顾客满意度>90%;实际达到93.97%。
5.有责投诉0次;实际发生为0次。
6.投诉处理率100%;实际处理为100%。
7.重大安全责任事故0案次;实际为0次。
8.维修车辆年交付返修率≤2%;1~6月实际月均发生为1.89%。
9.可控费用100元/万元营收;实际为58.57元/万元营收。
10.员工收入上半年平均增涨幅度为14.39%,其中一线员工收入上半年平均增长幅度为15.28%。
二、调整经营结构,持续做大汽车维修产业。
汽车维修也是发展阵地。
年初以来,厂部坚持对内做实机务保障、对外坚持市场开拓,积极发挥资源优势,加大内外部维修服务的各种资源整合力度,努力营造“大修理”的发展格局。
1.持续强化四分厂“标杆”打造工作与“窗口”示范作用。
以西站厂区为中心,全厂联动、联网覆盖,做精、做细;整合与搭建集团内联网服务及苏锡常通四公司的外部网络平台,做优、做大。
以加强服务站的“三包”服务为“抓手”,来扩大客车外修市场份额与企业维修品牌知名度,目前已完成绕城北段等路段的竞标并已签订了绕城高速公司公务车辆维修服务合同。
2.着力推进快修业务的外延之路。
轿车快修是维修板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未来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支点,上半年,我厂在快修发展上做了二项工作,一是以交运出租转轮承包及公司办公地迁址陆慕为契机,完成了高标准的陆慕快修点的筹建,作为全厂第一个对外服务点已在五月份开始试运作。
二是目前正在洽谈一个合作项目,准备以我厂为控股方,整合优质资源,筹建全资快修公司,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快修业务的新一轮拓展。
3.顺利完成公交车“环保化”改造及审计工作。
在去年底公交车“环保化”改造中,我集团列入改造的车辆总数为551台,约占全市改造总量的46%。
为顺利完成改造工作,厂部组织了专门班子,确定工艺标准,制订工作流程,由厂生产经营科具体组织,从各维修分厂抽调38人组成临时独立部门,独立制单、派工、领料、结算、建档及考核、分配,全部整治实施形成“闭环”管理,全部数据形成一车一档;车公司派出机务管理人员现场监控、参与竣工审核。
到2010年2月21日,“环保化”整治工作全部结束,比市府规定的时间表略有提前。
全部改造整治接受并通过了市局组织的专项审计并得到了肯定。
4.致力于内修市场的服务意识与效率的提升。
一是重点加强对分厂领导与“三大岗位”的考核,加强对现场服务流程的考核。
二是由生厂经营科对分厂当月的返修原因统计分析,提出整改意见,以控制返修率为抓手,切实提升服务质量。
三是通过客户满意度调查,以市场化经营的标准做好内修服务。
四是加强专题技术培训,如五月份的“离合器故障分析与排除”,重点解决技术管理上的“瓶颈”性难点。
五是持续加大设施设备的投入,上半年新增抢修车一辆,完善了太仓抢修点、苏嘉杭高速公路抢修点的设施配套与人员调整。
六是充实、调整“三大岗位”人员,充分重视现场控制与流程执行,为下半年全面推进维修格局转变、调整作准备。
三、创新经营模式,持续做强钢构制造产业。
钢构业务是我厂经营模块中的“重心”板块,年营收约占全厂总额60%以上,今年以来,厂部努力改变经营思路,创新经营模式,积极推进钢构制造的产业化发展。
1.积极提升工作效率与交付能力。
在公交车总拼工位上将集中总拼改为先分散完成小件焊接,最后在流水线上完成总拼,提高了每套工装的单班产量,由日产8~10台逐步提产到16~18台。
在生产组织上,设置了车间、工段、班组、工位四级建制,划小生产组织单元,实现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组织模式。
在作业流程上,试行配料到工位,提高焊工的工作效率。
2.努力创新经营模式。
预计金龙厂今年营收将超70亿,是2007年的翻番。
为保持与客户的发展同步,又能较好地规避业务流失与用工风险,分厂在设定产能、定岗定编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在客户大规模提产时将小件焊接与搬运劳务外包,同时将部分板材剪折与弧杆件弯制按排外加工,在不扩大厂房设备投入及劳动力扩编的同时,实现了加工能力的翻番。
3.努力做大钢构工程业务。
今年,站台候车亭业务已做到海外,五月份接到一外贸订单,承制印度新德里开发区不锈钢站台候车亭450余只,总金额折合人民币3000余万元,目前,已有三个批次产品发往印度,首批货款也已到帐。
四、优化经营方式,持续拓展配件营销产业。
配件营销是我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未来经济持续发展的二大战略支点中另一个重要支点,今年的工作重心是通过有效的多种资源整合,将配件营销做成集团公司新兴产业链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1.以建制升级为契机,提升内部管理。
一是将供应商管理职能划归厂生产经营科,持续加强供应商管理。
二是加强计划管理,合理平衡与调整库存结构,建立退货、置换机制,努力降低报废风险。
三是规范仓储与物流配送管理,努力提高配送服务能力与服务效率。
四是组建与加强营销队伍建设,完善组织结构,优化服务流程,细化绩效考核。
五是积极推进总、分库合并,在全厂范围内实现维修与配件的分流管理。
2.融入技术管理元素,提高服务能力。
一是规范基础档案,随时掌握目标客户与潜在客户的车辆配置与供货需求。
二是对试用的配件实施跟踪、对比、分析,提高选用配件的性价比。
三是积极开展不合格配件的分析与甄别。
3.整合各类资源,做大营销平台。
整合需求资源:一是夯实集团内部供需平台,提升服务效率,降低销售价格,力争到年底实现集团内各库消耗总量80%的主渠道配送。
二是搭建苏锡常通四公司联网合作平台,目前已实现了管理软件的统一,供货渠道的统一方式与供应商的管理办法正在进一步协商确立,通过做大合作平台,将有力拉动产业链的扩展。
三是做大公交合作平台,目前已发展省内公交客户九家。
四是抓住金龙公司对小供应商整合的契机,积极参与部分零配件的配套供应。
整合供应资源:一是通过整合、做大需求平台,提升与供应商的“话语权”。
二是积极推行新品试用,努力提高选用品牌的性价比。
三是集各家优质资源,实现采购成本的整体下降与配件销售业绩的持续上升。
五、大力推进信息化管理1.维修管理全部进入软计系统。
通过管理软件的持续升级,维修分厂的员工分配、营收结算、返修分析、内部领料管理等上半年全部进入管理软件的“闭环”操作。
2.配件管理搭建更大互通平台。
已在六月份完成了软件升级,3.72版软件新增了“供应链管理”子项,使用该软件的合作各方通过网络共享平台,可以相互查询实时库存、采购定单、物流方式、到货时间。
新版软件将于七月份在苏锡常通同时推行。
3. 配套加工推进ERP管理系统。
一分厂去年底开始与软件开发商合作,四月底已初步完成ERP管理系统的框架结构,现今正组织人员编制基础档案,准备先行试用计划与仓储二个模块。
六、实现转型升级的管理“瓶颈”1. 技术骨干流失严重。
由于用工机制与分配体系不尽完善,影响了员工队伍的稳定性。
而技术骨干的流失,直接影响了员工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
2.技术管理相对滞后。
在维修分厂表现为返修率未能得到适度控制;在配套分厂则表现为工艺管理滞后。
其中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技术型管理干部的严重缺乏与管理理念、方法的落后。
3.经营型人才匮乏。
由于经营型管理人才的匮乏,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转型升级。
七、下半年主要工作思路(一)维修产业做精做大1.继续以降低返修率为抓手,切实提升机务质量。
一是继续做细返修分析,展开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与专项整改。
二是规范检验流程与工艺标准,调整充实质检队伍,三是加强质量考核。
2.以筹建石湖公交保养场为契机,做好市内维修布局的调整工作。
大力推进车辆中修的规模化经营,在市场竞争中争创“苏汽维修”品牌,实现从经济增长点向增长板块过渡的战略目标;以集中二级维护为契机,集聚技术、管理资源,充分利用硬件优势,快速进行维修结构调整,着力打造一流的事故车抢修、总成件整修、车容车貌改善及配置整体整治改造基地。
3. 加快推进快修拓展。
正在洽谈筹建新公司的核心业务将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车辆的洗车、美容、保养等日常服务;二是针对目前广大私家车的2000元以内的钣喷业务。
新公司在操作上将以品牌推广为中心,通过整合资源、统一服务标准为手段,搭建涵盖车辆快修、洗车、养护、美容、装潢、施救、保险等服务为一体的汽修服务平台,在设定准入门槛标准的基础上,引进专业品牌或管理团队合作经营,合作方式拟采用加盟、租赁、承包等营式,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则由专业管理团队来完成。
今年的快修业务推进将以此为基点,逐步实现快修品牌连锁的快速扩张。
(二)加工产业做大做强1.加快业务剥离,做大配套业务。
尽快成立钢构件制造分公司,使其体制机制更适应企业的高速运行现状,高度保持与金龙厂的同步发展及与市场接轨。
在稳定品质、提高产能的同时,持续推进工艺创新,推进信息化管理,充实管理力量、提升管理水平,使“板块”的经济效应快速向“产业化”方向跨越。
2.努力扩大弧杆件加工业务。
充分利用我厂弧杆件加工的优势,开拓外部市场,积极寻求类似江西百路佳之类的长期合作伙伴,争取在二~三年内打造名优品牌,做大弧杆件加工市场。
3.努力做大钢构工程业务。
筹建工程事业部,有业务时承接工程施工,无工程作业时制作金龙公交车的零星散单及工装、模具开发、制作与修正、维护。
(三)配件营销做专做精配件营销要正确市场定位,在巩固、稳定三个供应圈的同时,以集团内部及苏锡常通合作联盟为平台,继续做好供应商管理与渠道升级工作,致力于做专做精,以扩大经营品种来实现营收的快速攀升。
(四)信息化管理做细做实持续做好信息化管理工作,维修分厂加强规范化、制度化管理;配件营销重点解决平台搭建与信息传递,以信息化管理提升实现经营业绩的同步提升;配套加工加快ERP管理系统的研发与试用,争取早日投入管理应用。
(五)努力创建和诣型企业员工是企业的未来。
要通过关心员工的工作与生活,关心与培养员工的技能提升,致力于改进企业工作与学习环境,努力营造和谐向上的企业文化,保证与实现员工队伍的相对稳定与队伍素质的持续提升,从而实现企业的持续稳定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