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知识点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农耕文明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农耕文明

第一课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
2、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作用 原因(1)社会的动荡和变革带来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 2)文化教育的逐步扩展,形成了一个拥有学识的文 士阶层,为百家争鸣 提供了人才。 (3)动荡与变革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为百家争 鸣创造了客观环境,士人们对此提出不同见解,形 成 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作用:各派阐述自己的主张,相互争论批判,彼此吸收合 理成分,有力的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第三课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
三、古代科技的典范 1、宋元时期有哪些科技成就?有什么影响? (1)火药:广泛用于生产和生活,增添的生活的情趣,火 药用于战争,把人类战争从冷兵器时代推进到热兵器时代, 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发挥 了巨大的作用。 (2)活字印刷术(毕生)的发明降低的书籍的成本,大大 促进了书籍和知识的传播与普及,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交 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3)指南针的发明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航海能力,促进了 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欧洲人发现新大陆也受惠于指南针 的导航。 (4)植棉和棉纺织技术(黄道婆)的推广,为广大民众提 高了合适的衣料,提高和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第一课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
三、百家争鸣 1、孔子的主要思想和教育成就 (1)提出“仁”的思想,要求统治者关心爱护百 姓; (2)提出“克己复礼”即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 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 (3)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 *他的学说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 影响很大 (4)主张广开私学, “有教无类”,人人都有受 教育的机会。 (5)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第三课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
2、现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 四、开放与交流 1、元巩固统治的措施 (1)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我 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2)在西藏设宣政院,管理西藏地方事务,这 是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3)建立比较完善的驿站系统,使元朝中外文 化交流空前繁荣。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总复习课件(第二层次)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总复习课件(第二层次)
1.论从史出:
结论:科技进步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量。
史实:北宋毕生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为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奠定 了基础(示例)
仿照上面的例子,结合所学知识,请再给出两点史实说明上述 结论:
2.以史得论
史实:北宋时期,毕生发明了活字印刷术。1458年,德 国人哥登堡受我国印刷术的影响发明了铅活字,用来印刷 术书籍。
材料中提到了哪一场战役?这场战 役交战双方是谁?有何意义
三国鼎立
政权 建立时 建立者 都城 统治范围 间
魏 公 (东元汉22结0年束)曹丕
洛阳 (今河南)黄河中下游

公元221年 刘备
成都 (今四川)四川一带
吴 公元222年 孙权
建(今业南京)长江中下游
列表比较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淝水之战。
3、北魏孝文帝改革
唐太宗 “贞观之治”
武则天 “贞观遗风”
唐玄宗 “开元盛世”
政治:进一步完善了隋朝以来的三省六
部制和科举制度。
皇帝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吏 户 礼 兵 刑工 部 部 部 部 部部
经济:农业发展,如:曲辕犁、筒车新式生
产工具出现,大大促进了农业发展。
手工业:产品种类、生产规模、技术水平 也超过了前代。瓷器(越窑的青瓷、邢窑 的白瓷、唐三彩);大唐帝国在开元年间 达到鼎盛。
魏 266年西晋 十六国
26
316年
3年 蜀
东魏 北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280年 吴
东晋 宋 齐 梁 陈
317年(建康)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1、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对峙 (公元220年——公元581年)
时代特征: (1)分裂对峙为主
(西晋曾短暂统一全国) (2)民族交融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时代(下)汇总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时代(下)汇总

定都什么地方? 周朝实行了哪些制度?这些制度对 当时社会起到什么作用?
1.周朝的建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
建立周朝。
周朝定都
镐,历史上称西周。
周朝改革了商朝制度,发展并完善
了古代礼乐文明。
2.周朝建立的制度:
分封制:
王都周围地区由周王直接统治。
其他地区封赐给亲属、功臣等人,建
治理国家。 ②要有“仁”的思想。
“仁”就是爱人,要求统治者关心和爱护百姓。 “仁”的另一面是“克已复礼”,即加强个人 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
孟子
孟子
2.其他学派:
老子
2.其他学派:
墨子
2.其他学派:
韩非子
《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
周王室和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 和文化联系。 使周王朝发展为幅员广阔、对周 围民族具有较大影响的国家。
西周时期的等级社会等级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农民
奴隶
2.周朝建立的制度:
礼乐制度:
用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
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
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 差别。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时代(下)
金华五中《历史与社会》备课组

第一课 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
西周礼乐制度的确立,为中华文明
的长期延续打下了根基。 随着秦的一统天下,一个中央集权 的大帝国建立起来,从此确立了两 千多年王朝统治的基本体制。
一、礼乐制度的确立
看书P70~72并思考以下问题: 周朝什么时间建立?是谁建立的?
①废除土地国有制,承认土地私有,

八上第四课 农耕时代的文明

八上第四课  农耕时代的文明

第四课农耕时代的文明(下)第一课从封邦建国到统一天下一礼乐文明的确立1.背景:周朝改革了商朝的制度,发展并完善了古代礼乐文明2.西周建立:时间BC1046 人物周武王都城镐3.分封制:对象亲属,功臣(诸侯国)权利:管理分封制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国王命令,缴纳贡品,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务,保卫周王室分封制的作用:确定了周王的权威,扩大了周朝的控制区域4.宗法制①含义它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者权利的制度②宗法制是周代分封制的基础③实质:等级制度5.礼乐制度:(周公)内容: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作用①积极:维护统治,稳定秩序②消极:压抑人的个性创造,不利于社会竞争6.为何孔子重视礼乐制度:重视尊卑等级,而礼乐制度又是维护社会等级的礼乐文明组成: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作用: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统治编钟是周朝贵族在举行祭祀,宴饮等活动中使用的主要礼乐器夏商周时期的乐,泛指结合仪式典礼演出的音乐和乐舞二变革和争霸1.西周灭亡时间:公元前771年东周建立:公元前770年都城:洛邑春秋战国时期①划分春秋: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战国: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②春秋时期,我国考试出现铁农具,并已使用牛耕(经济)作用:提高劳动效率,促进生产发展2.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最先称霸:齐桓公原因①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军,政,发展经济②策略上“尊王攘夷”③背山面海资源丰富确定霸主地位:葵丘会盟出现春秋五霸的原因: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一些实力强大的诸侯为了争夺霸权,相互征战,争做霸主,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

二战国七雄1.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2.战国,春秋的比较①战国的战争规模更大②战国时,诸侯要灭掉其他各国统一3.变法: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吴国变法,商鞅在秦国的变法4.商鞅变法:①公元前356年,秦孝公②内容(1)废除土地国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奖励农耕(3)奖励军功(4)建立县制公元前356年县制5.变法的影响:秦国从此强盛起来,称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三百家争鸣1.背景:①社会的动荡和变革带来了人们思想的解放②文化教育逐步扩展,形成了一个拥有学识的文士阶级③春秋战国时期,士人们为了实现治国理想,四处游说,针对社①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孟子:民贵君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准则②兼爱,就是爱一切人,视人如己,互助友爱③君主应凭借权力和威势,保证令法执行,以巩固君主地位主张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利④无为:要求人们顺应自然,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⑤《孙子兵法》《孙膑兵法》2.百家争鸣的作用:各派不仅阐述自己的思想,还相互论证和批判,彼此吸收合理成分,有力的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3.稷下学宫:齐国都城临淄西城门外四秦朝一统1.秦的建立:公元前221年,嬴政,都城咸阳2.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郡和县,由中央直接管辖官僚制度:太尉军事丞相总管行政御史大夫监察百官3.秦始皇统一措施政治:(2)中的制度中央集权,在地放设立郡县交通:大修驰道,统一车轨,修灵渠军事:北击匈奴,修长城,南攻越族文字:统一文字(小篆)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解析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解析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解析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历史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关于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

本文将对这一知识点进行深入解析,包括农耕文明的出现和特点、古代农耕社会的组织形式以及农耕文明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等方面。

一、农耕文明的出现和特点农耕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也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农耕文明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从迁徙狩猎阶段逐渐过渡到定居农耕阶段。

古代农耕文明的特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的兴起:农耕文明的形成离不开农业的兴起。

古人们开始学会种植作物和饲养牲畜,从而摆脱了对自然界的完全依赖,稳定了生活。

2. 定居生活:农耕文明的出现使人类开始定居下来,形成了最早的聚落和村庄。

人们不再像狩猎民族一样四处流浪,而是在土地上安家落户,建立家族和社区。

3. 劳动分工的出现: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产力的发展,劳动分工也逐渐出现。

人们开始按照各自的能力和技能从事不同的工作,比如农民负责种植、农活,手工业者负责制作工具和日用品。

4. 文化的发展:农耕文明的出现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人们开始创造并传承各种文化形式,比如文字的出现使得信息传递更加方便,艺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生活更具美感,宗教的出现使得人们对世界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二、古代农耕社会的组织形式古代农耕社会的组织形式主要有部落社会和城邦社会两种。

1. 部落社会:部落社会是远古时期农耕文明形成初期的组织形式。

人们根据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组成部落,以家族为单位进行生产和生活。

大部落由多个家族族群组成,族内实行共有制和分工合作,族外则经常发生冲突和战争。

2. 城邦社会:城邦社会出现在农耕文明逐渐发展成熟阶段,是城市和农村相结合的社会组织形式。

城邦是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周围环绕着大面积的农田。

人们在城邦中进行政治、商业和文化交流,农民则在城邦周围的农田中从事农业生产。

三、农耕文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农耕文明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其中的几个方面:1. 人口的激增:农耕文明的兴起使得农业生产得到提高,粮食产量增加,人口得以迅速增长。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复习提纲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东周西周秦西汉东汉魏蜀吴三国两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十国宋辽夏金元基础生活化1、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具体化1、齐桓公最先称霸的原因P74位置优越,经济富庶-----地理位置(物质基础);不计前嫌,重用管仲-----齐醒桓公的为人管仲改革,国富兵强;尊王攘夷,树立威信。

--------谋略,正确的治国方略2、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其作用、影响;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P75—76(1)商鞅变法为什么会成功?秦孝公的支持、诚信、得民心、符合时代潮流、商鞅的献身精神和顽强毅力。

(2)以史为鉴-------我看改革改革是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改革能推动社会的发展,改革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改革是不会一帆风顺的,改革需要自我牺牲的精神。

3、对秦始皇的历史作为评价: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历史人物,他的功绩是主要有(1)顺应历史潮流,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结束了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的战乱状态。

有利于人民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的安定进步。

(2)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专制制度的基础。

(3)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大修驰道,开凿灵渠等,促进了秦朝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发展,使秦的疆域空前辽阔。

同时也是一个残酷的暴君。

他的历史罪过有:(1)焚书坑儒,摧残了先秦辉煌的中华文明,钳制了人民思想的发展;(2)实行严刑酷法和沉重的兵役徭役,严重剥削百姓。

(3)大兴土木,穷侈极欲,修建宫殿陵墓和万里长城。

4、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的历史作用:在百家争鸣中,各派不仅阐述自己的主张,还相互论争和批判,彼此吸收合理的成分,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形成中华传统文化体系,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1)战国时期,在秦国为何法家思想倍受推崇?P77(联系当的社会形势,说说为什么法家思想在秦国受到重视?)在当时,法家的思想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体制,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适应当时社会改革和国家走向统一的趋势。

八上历史与社会四单元第三课主要复习纲要

八上历史与社会四单元第三课主要复习纲要

学案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第三课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1、包括的主要朝代及概况2、几个历史事件:①,“澶渊之盟”;------- 和之间;年,主战,亲征,宋辽议和;如何评价“澶渊之盟”?----带来宋辽之间100多年的相对和平局面,边境贸易,民族融合;但宋妥协,老百姓赋役加重。

②,“靖康之耻”------ 灭政权;1126年,金攻破北宋都城,年,和被金军掳获,北宋灭亡;③,岳飞抗金----- 和之间;岳飞,南宋著名将领,和奸臣,以罪名将其杀害。

1141年,南宋对金称臣、割地,宋金南北对峙;3、北宋与、、对峙,南宋与对峙,直到统一中国。

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4、宋元时期新气象;第一,宋元时期,打破旧的“”,新的城市格局形成;北宋东京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专业消防队;宋代城市中出现了大型的综合娱乐场所——瓦子;我国最早的一枚商标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第二,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纯纸币流通的朝代。

第三,的,著名的瓷都;第四,在唐宋时期,基本形成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例如: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4月5日左右)端午节(五月初五)中秋节(八月十五)重阳节(九月初九)时期,正式确立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贴春联成为民间过年的习俗,最初的“桃符”;5、宋元时期的文化发展;①宋词-----讲求诗歌的哲理性;②绘画:---“花中四君子”、、、;③元曲---包括和,其中,的《》P115,元作家,世界文化名人,悲剧著作?6、宋元科技----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达到高峰;①、古代科技的典范——四大发明(重点强调: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发明与宋元时期有关,中国的古代科技发展达到了高峰。

)宋元科技发展的原因:经济发展、社会开放、社会稳定、民族融合②、棉纺织品--- 代的,棉纺织技术,松江棉纺织业中心;7、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原因:技术上: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①13世纪末,威尼斯人《》,当时处在中国的朝代?;②元代著名港口?,象征:;多种宗教汇集的地方;③海上丝绸之路----又称“”,开始取代,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元代的瓷尤为珍贵;(注:对外贸易、交通:汉唐以陆路为主,两宋以海路为主,元朝是海路、陆路并举;(为什么?)8、课本P122自测题3:元朝经济文化交流空前繁荣的原因和表现①元朝疆域空前辽阔;第一,在地方设置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第二,元朝,西藏成为正式的行政区域;②原因:(1)元朝疆域空前辽阔,对外交通发达,为中外交流提供便利;(2)元朝政府开放的外交政策,鼓励各国商人来华经商,对各种宗教采取兼容并包的政策。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精编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精编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精编版第一单元史前时代一、基础知识1.史前时代: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

2.人从古猿进化来。

3.进化的先后顺序: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产生人脑形成4.直立行走:促进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人类进化的直接因素。

5.劳动:在进化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6.制造和使用工具: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

人类诞生的标志。

7.元谋人:我国境内最早的原始人,距今170万年。

8.北京人:距今70万-20万年,保留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群居。

9.山顶洞人:距今3万年,体貌与现代人基本一样。

以打制石器为主并使用少量磨制石器,拥有钻孔技术,人工取火,氏族(由血缘关系结合)。

10.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

从事采集、狩猎。

(代表:北京人、山顶洞人)11.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陶器。

从事原始农业、畜牧业。

(代表: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12.最早的农业村落:西亚地区。

13.原始人的几种意识①宗教意识:尸体周围撒红色粉末。

②审美意识:山顶洞人的项链。

③科学知识萌芽:小口尖底瓶④狩猎生活: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14.山顶洞人的骨针:体现磨光和钻孔技术。

15.《吉尔伽美什》:古代西亚或两河流域的史诗。

16.《荷马史诗》:古希腊的史诗——如特洛伊木马的故事。

几个重要人物的贡献:17.炎帝(神农氏):农耕、医药、陶器、集市。

18.黄帝(轩辕氏):宫殿、车船、衣裳、打井。

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19.嫘祖:养蚕抽丝技术。

20.禹:①划定“九州”,铸造“九鼎”;②涂山召见首领;③诛杀防风氏。

21.启:①建立军队;②制定刑法;③设置监狱22.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尧 舜 禹(禅让)。

禹 启(世袭)。

23. 大禹治水方法:疏导法。

启示:顺应自然规律、成功改造自然。

24.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世界文化遗产。

二、大问题第二单元 文明的起源一、基础知识1. 公元前15世纪,埃及地跨亚、非。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

北方战乱、社会经济破坏严重、南方相对和平; 北方人民的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南 方人民共同蔻开发;南方相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等。
二、传统城市的新气象
1.经济重心南移(具体表现) A、农业发展
(西汉时)“南方地广人稀,人们以稻米、鱼为主 食,还采集果实贝类为食,……刀耕火种,没有积 蓄,大多很贫困。” (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 则数郡充饥。……丝锦布帛之饶,衣覆天下。” (宋朝时)“朝廷--实仰东南之财赋,……语曰 ‘苏常(苏州、常州一带)熟,天下足’。”
(1)金的建立:1115年,完颜阿骨打 (2)北宋与金的关系 开始金和北宋联合夹击辽国,1125 年灭辽。后来金军又挥师南下,攻打北宋, 1127年金灭北宋。
一、农牧文化的交融
1、五代十国局面的出现
2、北宋、辽、西夏政权的建立 3、北宋与辽的关系:澶渊之盟 4、北宋与西夏的关系 5、北宋与金的关系 6、南宋建立与金的关系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时代(下)
第三课
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
金华五中《历史与社会》备课组
一、农牧文化的交融
1、五代十 国局面的出 现
一、农牧文化的交融
1、五代十国局面的出现
2、北宋、辽、西夏政权的建立
辽:916年,耶律阿保 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 京,后改国号为辽 。 西夏:1038年,元 昊建立,定都兴庆。 北宋:960年,赵匡 胤建立,定都东京。
7、农牧文化的交融 8、元朝的建立
成吉思汗像
元: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元,定都大都
二、传统城市的新气象
1.经济重心南移
思考:一个地方经济要发展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良好的环境包括安定的社会环境和适宜的自然 地理条件、充足的劳动力、工具与技术的进步、水利 的兴修、交通的发展、为政者的重视与鼓励等。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何在?

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时代(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复习课件(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时代(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复习课件(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沟通中国南北 的水上大动脉
农牧文化的交融
农牧文化间的 相互影响与交流
农牧文化间的和战
西 夏
北宋
南宋
辽 金
政 治
经 济
文 化
元朝的统一
相对和平的环境 先进生产 工具的应用 社会经济的 迅速发展
农业发展
优良品种的推广
传统城市的新气象
城 市 类 型 多 元
经济重心 完成南移 手工业 发达(瓷器)
坊 市 界 限 消 除
三 郡 公 县 制 制
统 一 货 币
统 一 文 字
焚 书 坑 儒
修 筑 长 城
大 修 驰 道
开 凿 灵 渠
中央集权
新的大一统
削 弱 诸 侯
加 强 监 察 独 尊 儒 术 和 亲 政 策 反 击 匈 奴 出 使 西 域
政治
思想
外交
巩固统治 扩大疆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政权分立 魏 西晋 蜀 吴 民族融合 西 北 中 原 南 方
第四单元 教材结构解析
礼乐文明的确立
礼乐制
宗法制 史时代
分封制
维护秩序巩固统治
生产力发展
周王室衰微
变 革
管仲改革
商鞅变法
春秋五霸
争 霸
战国七雄
社会的动荡与变革
文士阶层的出现
百家争鸣
墨 家 法 家 兵 家
儒 家
道 家
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秦朝统一
政治 经济 统 一 度 量 衡 文化 军事 交通
早 夜 市 普 遍 出 现
商 业 新 元 素 产 生
大 中 城 市 增 多
市 民 生 活 丰 富
文人的世界
两宋

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农耕文明时代( 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时代(下)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秀州中学分校 胡燕娜
先秦和秦帝国→汉唐帝国→宋元时期 中华文明的主要特点: 中华文明的主要特点:
三代), ⒈最早出现的文明之一:夏商周(三代 ,周代成型; 最早出现的文明之一:夏商周 三代 周代成型; ⒉曾达到世界农耕文明之巅峰; 曾达到世界农耕文明之巅峰; ⒊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的文明; 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的文明; 礼仪之邦); ⒋礼乐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根基(礼仪之邦 ; 礼乐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根基 礼仪之邦 ⒌吸纳多元文化,兼容并蓄; 吸纳多元文化,兼容并蓄; ……
/GB/keji/1059/2236614.html
4、采用课堂辩论的形式,培养历史语言的表达能 采用课堂辩论的形式, 力和思辨能力,学会历史地、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 力和思辨能力,学会历史地、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 教师有选择地引导学生组织课堂辩论: 教师有选择地引导学生组织课堂辩论: ⑴周王分封的利与弊 ⑵礼乐制度留给后世的积极作用、消极作用 礼乐制度留给后世的积极作用、 ⑶孔子教育思想的利与弊 ⑷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对与错 秦始皇“焚书坑儒”
百家争鸣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秦朝一统
政治 郡县 制
经济 统一 货币
文化 统一 文字
军事 修筑 长城
意义:了解从西周宗法分封制社会到秦朝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大一统帝国的发展过程,了解中华文明的 根基和特色 。
(四)教材特色 与旧教材的差异
1.确立了文明发展的主线: 确立了文明发展的主线: 宗法分封制社会→中央集权大一统社会; 宗法分封制社会→中央集权大一统社会; 2.所涉制度、人物、事件、思想繁多,不以时间、 所涉制度、人物、事件、思想繁多,不以时间、 概念叙述为主,将丰富的图片、 概念叙述为主,将丰富的图片、资料为学生的 感性体验和理性认识服务; 感性体验和理性认识服务; 3.教材内容的取材体现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教材内容的取材体现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知识点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知识点一、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1、到什么时期处于世界文明巅峰?宋元时期2、西周的建立者、时间、都城分别是什么?西周实行什么制度维护统治?周武王,公元前1046年,定都镐京。

(分封制)3、西周分封制哪些人受封?分到什么东西?有什么义务?又有什么作用?分封制的基础是亲属和功臣,土地和人口。

义务:服从国王命令,交纳贡品,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务,保卫周王室。

作用:确定了周王的权威,扩大了周朝控制的区域。

基础:宗法制4、西周的礼乐制度用来干什么的?孔子为什么推崇礼乐制度?用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

孔子重视尊卑等级,而礼乐制度恰恰是维护社会次序的工具。

5、东周分为哪两段?开始普遍使用什么工具和什么技术?有什么意义?春秋和战国。

是用铁农具和牛耕技术。

意义: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6、春秋五霸是哪五个?第一个称霸的是谁?他为什么能率先称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齐桓公第一个称霸。

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军、政,发展经济,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

7、战国七雄是哪几个?这时出现了什么变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变法?齐楚秦燕赵魏韩。

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

商鞅在秦国变法8、商鞅变法的目的、内容、影响是什么?目的:富国强兵。

内容:①废除土地国有,承认土地私有。

②奖励农耕。

③奖励军功。

④建立县制。

影响:秦国从此强盛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

9、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影响大的有哪几家?都有哪些思想主张?原因:社会的动荡和变革。

儒家道家法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老子韩非子主张或著作“任”“克己复礼”“民贵”“君轻”“无为”“强化中央集权”“以法治国”“兼爱10、法家的思想在战国时受统治者青睐,为什么?因为当时社会处于动荡中,生产力发展水平有限,法家的思想可以满足统治者的需求,而在一定程度上有相对的保障了人民的利益,符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新人教版历史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二)中国封建朝代的更替知识要点梳理

新人教版历史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二)中国封建朝代的更替知识要点梳理

第四单元知识要点梳理知识点:1.中华文明的特点:在多民族的交融中,中华文化以其博大的胸怀吸纳各民族的优秀成果,多元一体,兼容并蓄。

到宋元时期,中华文化已经处于世界文明的巅峰。

西周东周西汉东汉:公元25年,刘秀。

208年,曹操,孙刘联军,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

220年,曹丕建魏,221年,刘备建蜀,222年,孙权建吴。

隋朝:581年建立。

创立科举制度、三省六部制,开凿大运河。

唐朝北宋:960年,北宋建立,宋太祖赵匡胤。

1004年,辽宋澶州大战,签定澶渊之盟。

1126年,北宋被金攻破,1127宋朝皇帝被掳获,北宋灭亡。

南宋元朝:13世纪中叶,蒙古草原上的少数民族蒙古族强大起来。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灭南宋,中国统一。

农耕文明时代(二)中国封建朝代的更替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统治的工具1.建立者(周武王)、时间(公元前1046年)、都城(镐)。

2.分封制和宗法制3.礼乐制度(周公制礼作乐)→规范贵族的身份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具体内容宗法制是分封制的结合1.建立者(周平王)、时间(公元前770年)、都城(洛阳)。

2.春秋3.战国 春秋五霸的两种说法齐桓公首先称霸的原因(管仲改革)、标志齐桓公的品质和退避三舍、卧薪尝胆 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地理位置:齐(今山东),楚(长江流域),秦(西边关中),燕(华北、东北),赵(河北),魏(河南),韩(陕西) 秦国商鞅变法:变法内容、变法前后变化、作用分裂和战争时期,春秋主要争夺霸主,战国时期主要意在灭掉各国,统一天下。

秦朝1.建立者(秦王赢政)、时间(公元前221——前207年)。

2.措施:自称始皇帝,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中央和地方),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思想、车轨,修建驰道、灵渠、长城3.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历史上第一次农民战争。

疆域辽阔、空前统一的中央集权大帝国。

1.汉高祖刘邦:分封王侯,休养生息。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1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1

• 6. 什么是宗法制(含义)?其核心是什么?何
• • • • • • • •
时废除宗法制和等级制? 7. 周朝时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权利是怎么决定 的? 8.分封制和宗法制有什么样的关系?两者结合起 来对维护周王朝有何作用? 9.什么是礼乐制度?由谁所制? 10.礼乐制度的积极意义是什么? 11.礼乐制度的消极意义是什么? 12.孔子为什么如此重视礼乐制度? 13.现实生活中,是否还能感受到礼乐制度(礼 乐制度的变迁)? 14、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的关系,及其同 作用?
• 5)分封制的作用: • 积极作用:分封制确立了周王的权威,扩大了周朝 的控制区域。 • 消极影响:导致日后的诸侯割据战乱。 • 6)结果:秦朝废除分封制 • 4、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其中的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反映了当时西周的分封制 • 5、宗法制(含义、核心、结果) • 1)含义: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力 的制度。(嫡长子继承,庶子分封的制度) • 2)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 3)结果:辛亥革命时废除 • 6、周朝时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权力是由血缘关系决 定的。 • 7、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分封是按照宗法制的原则进行的)
12、各国变法的原因
• ①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 新兴地主出现。 • ②战国时期,他们为确立统治地位、 维护自己的利益要求改革
变法的性质: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
著名的改革
国家 魏 国王 措 施 成 效 魏文侯 李悝变法 成为战国前期最 强大的国家

赵 韩 齐 燕 秦
楚悼王 吴起变法
武灵王 学习胡服骑射 韩昭侯 申不害改革 齐威王 邹忌改革 燕昭王 乐毅改革 秦孝公 商鞅变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要点复习总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要点复习总提纲

(1)焚书坑儒,摧残了先秦辉煌的中华文明,钳制了人民思想的发展;(2)实行严刑酷法和沉重的兵役徭役,严重剥削百姓。

(3)大兴土木,穷侈极欲,修建宫殿陵墓和万里长城。

3、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政治上: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废除分封制。

经济上:统一全国货币为秦国的圆形方孔钱,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促进了全国经济交流发展。

文化上:统一文字,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

思想上:焚书坑儒。

虽有利于秦朝加强思想控制,但是也摧残了文化和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交通上:大修驰道,排除路障。

有利于全国交通和经济文化往来。

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南征越族开凿灵渠。

4、汉武帝的历史作为(西汉的新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1)政治上:继汉景帝削蕃平乱之后,颁布推恩令,大大削弱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加强监察制度,加强皇帝权威,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2)思想上:采取儒生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儒学教育,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3)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解除了汉朝北部边患。

4)疆域治理上: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府”,使西域归属西汉版图。

在滇池地区设立益州郡,使云南地区隶属西汉中央管理。

还加强对南方的经营,管理南方越族地区,同时加强与西南少数民族联系。

5、三国鼎立国名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统治区域魏220年曹丕洛阳(洛阳)长江以北的北方地区蜀221年刘备益州(成都)益州,荆州吴222年孙权建业(南京)江东地区6、唐太宗“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唐太宗巩固政权的措施):1)吸取隋亡于暴政的教训,调整统治关系。

正确处理君民关系,把君比作舟,把民比作水,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正确处理君臣关系,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使决策正确,政治清明;3)完善三省六部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4)完善科举制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大了统治基础;5)经济上重视农业生产,减免租赋,减少力役,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6)民族关系上,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促使民族关系融洽,民族大团结。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PPT课件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PPT课件
15
二、传统城市的新气象
1.经济重心南移(具体表现) A、农业发展
(西汉时)“南方地广人稀,人们以稻米、鱼为主 食,还采集果实贝类为食,……刀耕火种,没有积 蓄,大多很贫困。”
(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 则数郡充饥。……丝锦布帛之饶,衣覆天下。”
(宋朝时)“朝廷--实仰东南之财赋,……语曰 ‘苏常(苏州、常州一带)熟,天下足’。”
11
12
一、农牧文化的交融
1、五代十国局面的出现
2、北宋、辽、西夏政权的建立 3、北宋与辽的关系:澶渊之盟 4、北宋与西夏的关系 5、北宋与金的关系 6、南宋建立与金的关系 7、农牧文化的交融 8、元朝的建立
13
成吉思汗像
元: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元,定都大都
14
二、传统城市的新气象
1.经济重心南移
北宋:960年,赵匡 胤建立,定都东京。
4
一、农牧文化的交融
1、五代十国局面的出现
2、北宋、辽、西夏政权的建立 3、北宋与辽的关系:澶渊之盟
阅读课本P104相关的内容,思考: (1)澶渊之盟是在什么情况下签订的?说明了什么?
北宋政府在有利的形势下签订的,说明 北宋统治者的软弱无能。
(2)北宋与辽的战与和产生了什么影响?
6
一、农牧文化的交融
1、五代十国局面的出现
2、北宋、辽、西夏政权的建立
3、北宋与辽的关系:澶渊之盟
4、北宋与西夏的关系(类似于宋辽关系) 5、北宋与金的关系
(1)金的建立:1115年,完颜阿骨打 (2)北宋与金的关系
开始金和北宋联合夹击辽国,1125 年灭辽。后来金军又挥师南下,攻打北宋, 1127年金灭北宋。
3、北宋与辽的关系:澶渊之盟

历社八上期末复习提纲_第四单元农耕文明下

历社八上期末复习提纲_第四单元农耕文明下

第四单元农耕文明(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1、从西周到元朝的政治制度
2、中国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3、从西周到元时期的重要社会变革
4、从西周到元朝时期的著名战役
5、从西周到元朝时期的民族关系
6、从西周到元朝时期的对外关系
7、从西周到元朝时期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8、从西周到元朝时期的著名工程
9、
从西周到元朝时期的著名思想家P76
10、从西周到元朝时期的著名帝王及其政绩
11、春节起源于西周,到汉武帝时春节开始定型,新中国成立后将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定名为春节。

春节期间有许多传统民俗活动,如守岁、祭祖、贴春联、放爆竹、拜年、包饺子等。

除春节外,还有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以上为中国传统节日)、维吾尔族的尔邦节、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以及西方的圣诞节等。

八上第四单元 农耕文化下 第一课

八上第四单元 农耕文化下 第一课

第四单元农耕文化(下)第一课:从封建社会到一统天下1.年,周经牧野之战把商灭掉,并建立了周王朝,定都于镐京(现陕西西安)2.诸侯的义务:服从命令,交纳贡品,守卫边疆,管理事务,保卫周王室好处:确立了周王的权威,扩大了周朝控制的区域3.宗法制基础分封制规范礼乐制4.礼乐制礼制典章制度周公行为方式周姬旦伦理道德制定风俗习惯等乐制音乐舞蹈5.礼乐制的好处:起维护统治,秩序的作用礼乐制的坏处: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6.周朝于公元前771年灭亡。

次年,周平王把都城迁至洛邑(洛阳),史称东周。

7.东周春秋BC770---BC476 奴隶社会的瓦解铁农具战国BC476—BC221 封建社会的开始生产力的高峰期农耕8.战国七雄①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②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越王勾践9.齐桓公首先称霸①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国力大增②运用“尊王攘夷”的谋略,提高了齐国的地位③召集诸侯“葵丘会议”(BC651),确立了霸主的地位10.战国七雄:齐,楚,燕,秦,韩,赵,魏11.秦国商鞅变法:①废除土地国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②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棉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③奖励军功,立了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

④建立县制,把原来的居民聚落合并为县,由国家直接任命官吏来管理。

12.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第一次思想大解放。

13.学派人物年代主张儒家孔子春秋“仁”孟子战国“仁政”“民贵君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道家老子春秋“朴素的辩证法”“无为”庄子战国继承和发扬老子学说,更加消极墨家墨子战国“兼爱”“非攻”;提倡节俭,反对浪费;主张以人为贤,反对任人为亲法家韩非子战国“法治”;建立君主专制集权兵家孙子春秋著有《孙子兵法》孙膑战国著有《孙膑兵法》14.秦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定都咸阳,灭亡于公元前207年15.秦巩固统一的政策:政治上: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中央:三公九卿地方:郡县制);交通上:大修驰道,统一车轨;文化上:统一文字;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军事上:北修长城,南修灵渠;6.思想上:“焚书坑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知识点
一、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
1、到什么时期处于世界文明巅峰?
宋元时期
2、西周的建立者、时间、都城分别是什么?西周实行什么制度维护统治?
周武王,公元前1046年,定都镐京。

(分封制)
3、西周分封制哪些人受封?分到什么东西?有什么义务?又有什么作用?分封制的基础是
亲属和功臣,土地和人口。

义务:服从国王命令,交纳贡品,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务,保卫周王室。

作用:确定了周王的权威,扩大了周朝控制的区域。

基础:宗法制
4、西周的礼乐制度用来干什么的?孔子为什么推崇礼乐制度?
用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

孔子重视尊卑等级,而礼乐制度恰恰是维护社会次序的工具。

5、东周分为哪两段?开始普遍使用什么工具和什么技术?有什么意义?
春秋和战国。

是用铁农具和牛耕技术。

意义: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6、春秋五霸是哪五个?第一个称霸的是谁?他为什么能率先称霸?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齐桓公第一个称霸。

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军、政,发展经济,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

7、战国七雄是哪几个?这时出现了什么变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变法?
齐楚秦燕赵魏韩。

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

商鞅在秦国变法
8、商鞅变法的目的、内容、影响是什么?
目的:富国强兵。

内容:①废除土地国有,承认土地私有。

②奖励农耕。

③奖励军功。

④建立县制。

影响:秦国从此强盛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

9、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影响大的有哪几家?都有哪些思想主张?
10、法家的思想在战国时受统治者青睐,为什么?
因为当时社会处于动荡中,生产力发展水平有限,法家的思想可以满足统治者的需求,而在一定程度上有相对的保障了人民的利益,符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1、为什么秦国能强大起来并最终统一全国?商鞅变法,全面彻底。

12、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哪些措施?你怎样评价“焚书坑儒”?
政治上: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思想上:“焚书坑儒”交通上:大修驰道民族:北击匈奴修长城,南拒百越挖灵渠。

13、秦始皇曾下令大修什么,拆除路障统一车距?开凿灵渠,沟通了哪两大水系?修建长城,西起什么地方,东到什么地方?
大修驰道。

长江和珠江。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二、汉唐盛世
1、秦末爆发谁领导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秦的暴政?陈胜、吴广
2、谁建立了西汉,他大封同姓子弟为王?西汉的分封制有什么祸患吗?举个例子证明?
刘邦。

诸侯王势力不断增大,威胁西汉政权。

“七国之乱”
3、汉武帝颁布什么大大削弱诸侯原来的封地和势力?“推恩令”
4、汉武帝采取谁的什么主张来加强思想的统一?你怎样评价这个措施?
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评价:一方面:它不允许百家争鸣,不利于学术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它能够统一思想,有利于皇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5、汉武帝加强集权统治的措施有哪些?
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加强监察制度。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民族上:反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促进汉匈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建立西域都护府
6、谁奉汉武帝之命出击匈奴,获得胜利?卫青、霍去病
7、汉和匈奴出现什么局面,有利于双方的交流与发展?“和亲”
8、谁奉汉武帝之命两次出使西域?到了什么时候,汉**在西域设立什么,加强对西域各地管理?张骞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府
9、什么时候谁称帝,建立了东汉?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
10、汉末刘备请谁出山以匡扶汉室?谁占据江东?谁“挟天子以令诸侯”?
诸葛亮孙权曹操
11、三国是哪三个?分别是谁建立的?奠定三国并立局面的事情是什么?
魏-曹丕蜀-刘备吴-孙权。

赤壁之战
12、南北朝时期谁下令改革,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有什么影响?
北魏孝文帝鲜卑族人积极学习和吸收中原汉族地区先进的文化,大大加快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13、618年谁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他的儿子谁励精图治,开创了被史家誉为什么的局面?
李渊李世民贞观之治
14、隋唐政治体制的最大特点是什么?隋朝又开创了什么选拔人才的制度?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
15、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是谁?唐朝最强盛时是谁统治时期,被史家誉为什么的局面?
武则天唐玄宗开元盛世
16、你能说出唐朝使用的两件先进的新农具吗?唐朝的什么是造型美观的艺术珍品?
曲辕梨筒车。

唐三彩
17、盛唐时期社会生活的特点是什么?当时妇女可以参加公开活动吗?举个例子?
开放自由。

可以,例如:她们可以骑马、打马球,在公共场合产假各种社交和问题娱乐活动
18、谁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赞为什么?
司马迁。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9、佛教什么时候传入我国?唐朝谁去天竺取经,并写了什么书?谁六次东渡日本,受到日本人民的尊敬?
西汉末年。

玄奘《大唐西域记》鉴真
20、谁被后人誉为“书圣”? 谁擅长人物画,认为重要的是画好眼睛?谁擅长人物故事画,笔如铁丝?谁创立了颜体,其书法气势雄浑?
王羲之顾恺之阎立本颜真卿
21、丝绸之路起止点是什么?丝绸之路的重要性?
长安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22、京杭大运河由几段组成?中心在什么地方?南北端点是什么?沟通哪几大水系?你怎样看待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
4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北:涿郡,南:余杭。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评价:一方面,加重农民负担,激化阶级矛盾。

另一方面,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三、多元文化的交融世俗的时代
1、宋元时期时代的重要标志?
农牧文化的融合,繁荣的城市商业,多彩的文学艺术,极盛的传统科技,频繁的中外交流
2、澶渊之盟的时间与影响?公元1004年。

带来了宋辽间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
3、辽和北宋被什么国家灭掉?那个国家是哪个民族建立的?金国女真族
4、岳飞率领军队抵抗金,取得什么大捷,但却以什么罪名被杀害?
郾城大捷“莫须有”
5、谁在1271年建立什么朝代,定都大都?忽必烈,元朝,
6、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什么时候?完成于什么时候?哪些原因促进南方经济的发展?
开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结束于南宋。

7、中国现在城市格局大约在什么时候形成的?宋元城市的新气象新在哪里?
唐宋时期。

宋元时期,中国的城市呈现出一片繁华的景象。

北宋的南京、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都是人口百万的大都会。

苏州、泉州等中等城市发展迅速。

大量的工商业市集不断涌现。

8、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叫什么?出现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交子”北宋时期,四川地区
9、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是什么?宋朝文人的特征是什么?宋诗的特点是什么?宋人偏爱什么画?
使政局稳定,促进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宋代文人,多才多艺,情趣风雅,注重哲学思考和内心修养。

讲求诗歌的哲理性。

梅、兰、竹、菊等景物以及山水画
10、元朝流行什么文学样式?代表人物是谁?著名的剧作家是谁?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宋词,苏轼。

关汉卿,窦娥冤
11、火药是什么人偶然发现的?广泛用于战争在什么时候?谁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谁发明了转轮排字盘?早在什么时期中国人就发明了指南仪器?宋朝时人制成什么,用于航海事业?流落海南的谁回到家乡什么地方,传授人们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炼丹家,宋元时期,毕升,王祯。

战国时期,指南针。

黄道婆,海南岛,
12、谁在元朝时从威尼斯来到中国?写了什么书?有什么影响?
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记》。

引起了更多欧洲人对中华文明的兴趣,对中西文
化的交流作出重大贡献
13、元朝国际性海港是什么?泉州港本文由索罗学院整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