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赤壁赋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赤壁赋教案

《赤壁赋》中诗人所写秋夜月下江景,反衬其澄澈无滓、洒脱无求的内心世界,《赤壁赋》所写的赤壁景写得空明柔美,反衬出了诗人怡情山水,闲适洒脱的心境。下面是《赤壁赋》教案,欢迎阅读。

苏轼赤壁赋教案课题

赤壁赋

上课时间

编号

课前系统部分

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教材分析

《赤壁赋》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著名著作,通过主客问答、水与月的譬喻,探讨人生与宇宙的哲理,表现了作者在贬谪生活中的复杂、矛盾的心情。既流露了一定的消极情绪,又表达了超脱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的情怀。

这篇文章是第二模块第三单元的精读文章。这一单元的

文章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山水游记一般不只是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它往往包含着抒情和说理的成分;在记叙游览的同时,或表达物我两忘的喜悦,或抒发时不我待的忧思,或倾诉怀才不遇的愤懑……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溢于海”,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了作者个人的情感和志趣。这篇文章具有思想深度,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时,作为学习主导者的教师,要努力缩短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学习这篇文章,首先把握全文的思路脉络,在整体把握的前提下,体味关键语句、难点语句的含义。还可以做深入探究,甚至是评价。

学生分析

高一的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语文修养,语文学习中的个性倾向渐渐明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的差异逐渐增大,有的学生还习惯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和激发他们的想像、探究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学会合作、分享。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诵读要领,熟读并背诵全文。

★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

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诵读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

★理解文中对人生意义的议论,揣摩体味作者旷达乐观的情怀。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点

★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赏析课文典雅、精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了解主客问答赋体传统手法在表达思想情感中的作用。

★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

学生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先诵读全文,把握全文大意;而后重点诵读第一、二段,体会景、事、情交融的艺术境界,把握课文情感发展的脉络。

★第二课时,重点诵读主客问答部分,深思其中蕴含的

情感与哲理。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课堂系统部分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把握全文的思路脉络,而后重点诵读第一、二段,体会其景、事、情交融的艺术境界及景物描写的语言特色。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三、重、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导入新课。

我们学过一首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它那气势雄浑、磅礴浩荡、气吞天下之势还依然回荡在我们脑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篇题材相同的精美散文,感受他的豁达情怀,领略他散文的独特魅力。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读注释,理解赋的第一、二段。

4.教师指导学生诵读课文第一、二段。

读准生字与多音字

举酒属客歌窈窕之章少焉斗牛冯虚御风扣舷而歌桂棹兮兰桨袅袅幽壑嫠妇

两节的韵字

第一段:望章

间天然仙

第二段:桨光方

慕诉缕妇

5.品读课文第一、二段。

(分四人一组研读课文)

☆展示问题一:文章第一段的景物描写美在何处?为什么写得赛似仙境?

明确:苏子泛舟赤壁之下,上面是一轮皓月,下面是万顷碧水,月光如烟雾般笼罩江面,清风徐徐吹拂,一叶扁舟如一片苇叶,轻浮水面,任意左右东西。景象澄沏,又似朦胧,如梦境一般。

作者的这一段描写蕴涵着一种深沉隽永的诗意,一下子把人带进了诗的国土,沉醉在山水风月之中,同作者一起去领略那深蕴的人生意义。这种境界和意蕴是过去的赋从来没有表现的。

☆展示问题二:“徘徊”是来回走动的意思,而月亮一晚上只能走一次,如何“徘徊”呢?

明确:这里的“徘徊”是写月亮移动缓慢的意思,是侧面写

了作者的内心,他觉得月亮对游人含情脉脉,不忍离去,因而对冰清玉洁的月亮产生愉悦之情。“徘徊”一词真是一字千钧,体现了苏轼语言的精练生动,词简情真。

☆展示问题三:第一段中所说的“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指《诗经》中的《月出》。第二段中,又写出了扣舷而歌的歌词,试比较这两首诗歌,想想它们在内容、情感上有何不同?

明确:《月出》是一首情诗,写一个男子在月下怀念美人,思慕的焦点只在爱人身上,“月出皎兮”只是比兴,末句直抒胸臆,写出男子的焦灼心情。《赤壁赋》中之歌虽从《月出》化出,但胸怀、境界却更加渺远空阔。歌的前两句叙事、写景,与赋中月夜泛舟的情境相合,“渺渺兮予怀”与“劳心悄兮”一样是直接抒情,但歌中的“美人”未必是哪位美女,倒令人想起屈原诗中喻指的圣主贤君与美好理想,因而歌中表现的是一种政治的感慨,在知音难觅、天各一方的叹息中,已然包含了淡淡的哀愁。

☆展示问题四:舷歌之后,赋中又写了客吹洞箫之声。课文是怎样描写箫声的?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从开篇处到第二段末,赋的情感发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写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借助于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