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2024年行政管理本科-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带答案
2024年行政管理本科-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带答案卷I一.综合检测题(共100题)1.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联盟是()。
A.欧洲联盟B.北美自由贸易区C.亚太经合组织D.东盟自由贸易区2.试述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关系。
3.目前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产品主要是()。
A.矿产资源B.农产品C.工业制成品D.高新技术产品4.价值形式发展过程中,发生质变的阶段是()。
A.简单价值形式B.扩大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量尺度是()。
A.简单劳动C.体力劳动D.脑力劳动6.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的并存和继起互为前提、相互依存。
7.资本周转时间包括()。
A.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B.生产时间和售卖时间C.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D.购买时间和售卖时间8.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A.正确B.错误9.绝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A.延长工作日的结果B.商品价格上涨的结果C.延长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D.个别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10.简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
11.简述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机遇。
12.商品生产者之间以延期付款方式形成的借贷关系属于()。
A.商业信用B.银行信用C.企业信用D.消费信用13.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比较优势是()。
A.资源B.资金C.技术D.劳动力成本14.自然经济建立的基础是()。
A.国际分工住在富人区的她C.社会分工D.自然分工15.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一般包括()。
A.滞胀B.危机C.萧条D.复苏E.高涨16.有了商品交换就有了货币。
()A.正确B.错误17.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被分割为()。
A.产业利润B.商业利润C.银行利润D.生产价格E.资本主义地租18.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A.个别劳动时间B.必要劳动时间C.剩余劳动时间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9.资本家投资银行业所获得的利润率相当于()。
A.利息率B.土地收益率C.剩余价值率D.平均利润率20.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2023自考政治经济学真题
花轮同学的学习资料《政治经济学(财经类)》权威真题及答案解析一、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1.【题干】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础?【答案】(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和影响着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及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直接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考点】商品及其内在矛盾2.【题干】劳动力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答案】(1)劳动者本人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于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2)劳动者养育子女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于延续劳动力的供给;(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的费用,用于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
此外,劳动力的价值的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考点】劳动力成为商品3.【题干】公有制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区别。
【答案】公有制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公有制反映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解决生产资料的归属问题,具有相对稳定性。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反映的是公有制经济的财产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具有可变性和灵活性。
【考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依据4.【题干】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
【答案】(1)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各种服务,有效地提高整个社会活动的效率。
(2)为人民生活提供各种服务,有效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3)为优化经济结构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考点】产业结构优化5.【题干】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达国家更好的发挥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是:第一,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优势的更好发挥。
贸易全球化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要素优势迅速转化为竞争优势和利益优势。
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具有资金、技术和管理等要素优花轮同学的学习资料势,其劳动生产率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产品的国别价值大大低于国际价值。
(完整版)自考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重点讲解
1、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具有阶级性政治经济学,无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包括当代西方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这是因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而经济利益关系在存在阶级关系的社会中,会表现为阶级利益关系。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从其整个思想体系来说,是为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
政治经济学都是有阶级性的。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成熟,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开展了强大的工人运动。
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揭示了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
在继承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3)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并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提出了一些预见性设想。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经济学科,它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中获得重大发展发。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上说,是研究特定社会制度中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经济规律。
(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它属于经济利益关系。
(3)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诸方面的关系,既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也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4)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时,不是研究它的表面现象,而是揭示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即研究各种客观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全国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试题及答案
全国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试题及答案政治经济学是财经类高校本科生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紧接着我们为你整理了全国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试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全国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试题及答案:选择题1.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构成P51A.生产方法B.生产资料C.经济基础D.上层建筑2.社会生产力进步的主要标志是P53A.劳动者技术的提升B.资本市场的进步C.生产工具的变革D.科技的革新3.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一直从P53、P64A.经济基础的变化开始B.上层建筑的变化开始C.生产力的变化开始D.生产关系的变化开始4.产品的本质属性是P81A.采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剩余价值5.生产厂家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P82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C.容易劳动和复杂劳动D.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6.决定产品价值量的是生产厂家品的P85A.个别劳动时间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必要劳动时间D.剩余劳动时间7.货币实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就是用货币P95A.衡量和表现产品的价值B.充当产品交换的媒介C.充当贮藏方法D.清偿债务8.肯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P99A.成正比B.成反比C.时而成正比时而成反比D.无关9.假设工人的工作日为8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4小时,则剩余价值率为P110A.25%B.33%C.50%D.100%10.超额剩余价值是P113A.全体资本家获得的B.个别资本家获得的C.工人获得的D.资本家和工人共同获得的11.资本积累的源泉是P115A.生产资料的价值B.生产资料的采用价值C.物化劳动形成的价值D.活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12.资本有机构成提升的一般首要条件是P116A.社会总资本的增大B.个别资本的增大C.社会总产值的增加D.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13.起点和终点都包含有剩余价值的资本循环形式是P121A.货币资本的循环B.生产资本的循环C.产品资本的循环D.固定资本的循环14.以厂房、机器、设施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P124A.固定资本B.流动资本C.可变资本D.生息资本15.社会资本容易再生产的基本达成条件是P131A.I=IIcB.IIIcC.I=Ic+IlcD.II=I+II16.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资金投入的劳动生产率不一样而形成的地租是P139A.级差地租IB.级差地租IIC.绝对地租D.垄断地租17.生产或推销同类产品的企业,订立产品价钱、产量和推销等协定形成的垄断组织形式是P145A.卡特尔B.辛迪加C.托拉斯D.康采恩18.金融寡头达成经济上的统治主要通过P146A.股份制B.参与制C.合伙制D.联合制19.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物质基础是P157A.生产相对过剩B.生产绝对过剩C.固定资本更新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20.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P171A.基础B.主体C.要紧组成部分D.辅助部分21.一般劳动者通过购买股票获得的股息属于P175A.经营性收入B.资金收入C.劳动收入D.福利性收入22.禁止不真实广告的规则属于P184A.市场进入规则B.市场退出规则C.市场角逐规则D.市场交易规则23.现在国内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P192A.广义的农业B.加工工业C.服务业D.信息产业24.国民收入可以表示为P204A. c+v.B. c+mC. v+mD. c+v+m25.国民收入再分配是指国民收入进行第一次分配之后在P205A.物质生产范围内进行的分配B.非物质生产范围内进行的分配C.社会管理部门内进行的分配D.整个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26.社会保险运作的主体是P219A.个人B.家庭C.企业D.政府27.当今国际资金投入主要发生在P228A.发达国家与进步中国家之间B.新兴市场国家之间C.进步中国家之间D.发达国家之间28.金本位制是一种P239A.固定汇率制B.浮动汇率制C.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D.联系汇率制29.经济全球化流程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P249-250A.进步中国家B.新兴经济体C.转型的市场经济国家D.发达国家30.国内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主要形式是P276A.对外贸易B.对外资金交流C.对外技术交流D.国际劳务合作31.与自然规律相比,经济规律的特征是P54A.一般来说经济规律不是长久不变的B.一般来说经济规律是长久不变的C.经济规律一直和大家的经济活动相联系的D.在阶级社会中经济规律的发现和借助受到阶级利益的限制E.在阶级社会中经济规律的发现和借助不受阶级利益的限制32.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产品经济的特点有P72A.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B.以社会化生产为物质基础C.以等价交换为基础D.通过市场来满足生产和花费需要E.通过市场角逐来配置社会资源33.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相互关系是P81A.交换价值决定价值B.价值决定交换价值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E.交换价值的变动与价值无关34.金银作为货币是由于P95-97A.它天然就是货币B.具有便于携带的特征C.它具有质地均匀、便于分割的特征D.它体积小、价值大E.它不容易腐烂变质、便于永久保存35.衡量产业资本周转速度的指标是P123A.剩余价值量B.剩余价值率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资本的周转时间E.资本的周转次数36.推进生产和资本集中的因素有P142-143A.自由角逐的加剧B.信用规范的进步C.股份公司的进步D.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E.生产经营方法的多样化3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包括P171-172A.个体经济B.私营经济C.中外合资经营企业D.中外合作经营企业E.外商独资企业38.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着重处置好P192A.工业与农业的关系B.工业与服务业的关系C.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D.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E.劳动密集型产业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关系39.国际金融市场包括P239A.国际货币市场B.国际资本市场C.国际外汇市场D.国际黄金市场E.国际金融衍生工具市场40.全面提升国内对外开放水平需要P280-283A.推行市场多元化策略B.提升借助外资的水平和水平C.总体上提升关税水平D.推行走出去策略E.进一步健全地区开放格局全国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试题:非选择题三、简答题41.简述价值规律的用途。
自考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重点讲解
自考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重点讲解《政治经济学(财经类)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具有阶级性政治经济学,无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包括当代西方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这是因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而经济利益关系在存在阶级关系的社会中,会表现为阶级利益关系。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从其整个思想体系来说,是为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
政治经济学都是有阶级性的。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成熟,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开展了强大的工人运动。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揭示了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
在继承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3)XXX和XXX所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讨资本主义经济,并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提出了一些预见性设想。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经济学科,它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中获得重大发展发。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讨对象是什么?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上说,是研究特定社会制度中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经济规律。
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它属于经济利益关系。
3)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诸方面的关系,既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也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4)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时,不是研究它的表面现象,而是揭示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即研究各种客观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PPT课件
.
5
第二章 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
本章内容
物质资料生产 社会生产力 社会生产关系 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 经济规律
考情分析
本章重点考察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命题形式以选择、 简答为主。
.
6
第二章 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
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
原因: ①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表明:
第一,旧的过时的生产关系必然适应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新的生产关系只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建立。
.
11
第三章 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
本章内容
社会再生产及其类型 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和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考情分析
本章重点考察社会再生产及其类型,以及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出 题形式以选择、简答为主.
3、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区别: 经济增长是着重反映国民经济数量变化的概念,经济发展 是既反映国民经济的数量变化,又反映国民经济质量变化的概念。
联系: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经济增长,不可 能实现经济的发展。
4. 经济增长速度的衡量指标:
国民收入:实物构成:新增加的生产资料加上全部消费资料;价值 构成:活劳动创造的价值。
所以,分工协作的产生和发展,意味着人们改造自然能力的加强,是 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而是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
9
第二章 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
6.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相互关系
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起着决定作用表现为:社会性质;对象; 水平与结构;具体形式。
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考前复习重点
C.一些商品的购销价格倒挂D.某些第三产业的收费过低E.矿产品、原料和能源价格太高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直接影响商品价格形成的因素有A.商品的价值 B.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C.商品的供求关系D.纸币的发行量E.国家的经济政策1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是A.多种所有制商业并存的市场 B.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市场C.多条商品流通渠道的市场D.多种专业市场并存的统一市场E.多流通环节的市场13.社会主义的国家银行是全国的A.信贷中心B.结算中心C.现金出纳中心D.经济信息中心E.货币发行中心单项选择题:1. C2. D3.D4.B5.B6.D7.B8.C9.D 10.D 11.D 12.B 13.C 14.D 15.C 16.A 17.B 18.A 19.B 20.C21.B 22.A多项选择题10.ABDE 11.ABCDE 12.ABCD 13.ABCE5.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的关系,就必须A.重点抓好微观经济效益,放弃宏观经济效益B.重点抓好宏观经济效益,放弃微观经济效益C.提倡宏观服从微观,维护企业利益D.提倡在微观服从宏观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微观经济效益6.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要实现A.由集约型向粗放型转变B.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C.由质量效益型向数量扩张型转变D.由内含式扩大再生产向外延式扩大再生产转变7.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标志是A.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提高B.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大幅度提高C.资本投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大幅度提高D.劳动投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大幅度提高8.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的是A.粗放型增长方式B.外延型增长方式C.比例协调和结构优化D.货币发行与增加就业二、多项选择题1.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变动的总趋势是A.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B.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质量日益提高C.第二产业的结构不断优化D.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步下降E.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步上升2.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表现在A.它为国民经济和工业的发展提供基本生活资料和原料B.它为国民经济和工业的发展提供劳动力C.它为工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D.它是经济建设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E.它为外贸提供出口商品。
2022年4月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财经类真题
2022年4月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财经类真题(课程代码00009)注意事项: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清将其选出。
1.边际效用学派属于A.重商主义经济学B.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C.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小商品经济又称A.产品经济B.市场经济C.发达商品经济D.简单商品经济3.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定A.有价值B.是商品C.是劳动产品D.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4.由某种商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价值形式是A.一般价值形式B.扩大的价值形式C.总和的价值形式D.简单的价值形式5.银行向消费者提供的信用是A.商业信用B.消费信用C.企业信用D.国家信用6.要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必须说明A.社会分工是怎样形成的B.货币是怎样出现的C.剩余价值是怎样产生的D.资本是怎样周转的7.必要劳动时间结束时工人抽象劳动创造的新价值等于A.剩余价值B.劳动力价值C.生产资料价值D.预付资本价值8.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区别在于资本家是否把A.不变资本全部用于个人消费B.可变资本全部用于个人消费C.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D.预付资本全部用于个人消费9.某资本周转一次需要18个月,该资本一年的周转次数是A.2/3次B.3/2次C.2次D.3次10.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用于A.劳动力的资本B.原材料的资本C.劳动对象的资本D.劳动资料的资本11.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是A.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B.不变资本+可变资本+超额利润C.生产资料价值+劳动力价值D.劳动资料价值+劳动对象价值12.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前提是A.平均利润率的形成B.剩余价值率的形成C.劳动生产率的形成D.资本折旧率的形成13.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物质基础是A.国家干预B.市场竞争C.社会分工D.生产集中14.垄断组织出售商品的价格是A.垄断低价B.垄断高价C.市场竞争价格D.商品生产价格15.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础是A.个体经济B.私营经济C.外资经济D.公有制经济16.创新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A.第一动力B.内在要求C.必要条件D.本质要求17.通过修订税法进行宏观调控属于A.计划手段B.法律手段C.行政手段D.经济手段18.社会保障体系中最主要的保障形式是A.社会优抚B.社会救助C.社会福利D.社会保险19.某产品的零部件分散在世界各地生产,这一现象集中体现了A.生产全球化B.贸易全球化C.服务全球化D.金融全球化20.购买国外专利属于A.对外货物贸易B.对外资金交流C.对外技术交流D.对外劳务合作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对《政治经济学(财经类)》的认识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是财经类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习经济学、财政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政治经济学(财经类)》的认识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一、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及发展历史1.1政治经济学的定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与经济制度变迁的学科,是对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相互作用规律的深入研究。
1.2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从古至今,政治经济学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化。
可以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重农学派,到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再到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与发展始终贯穿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历程。
二、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2.1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政治经济学家通过对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
2.2 市场经济与国家干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与调节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
政治经济学家关注国家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探讨国家对市场的调控与干预策略。
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与作用3.1 对经济政策的指导作用政治经济学为制定国家经济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撑,通过对经济运行规律的分析,为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和建议。
3.2 对经济发展的预测与规划作用政治经济学通过对经济发展规律的研究,可以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科学的预测和规划,指导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方向。
四、政治经济学的现代研究热点4.1 全球化与经济发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政治经济学关注全球化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新现象与规律。
4.2 金融危机与经济周期近年来,全球金融危机频频发生,政治经济学家对金融危机的原因、影响及防范措施进行深入研究,成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五、政治经济学的学习方法与途径5.1 多角度思考问题在学习政治经济学时,需要善于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关注实际情况和案例分析。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重点知识附真题和答案讲解
00009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导论O.l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O.l.l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一定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经济关系、经济规律的科学。
最初出现的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它包括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0 1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于19世纪40-60年代。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创立的,是以批判地继承前人一切优秀成果为基础的,也是植根于社会经济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运行及其发展趋势,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向未来社会经济关系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0.1.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品质。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立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丰富、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0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0.2.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
0 2 2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系统社会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既要注重对经济制度的研究,又要重视对经济体制的研究,更要对二者之间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0 2 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政治经济学必须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研究社会生产关系。
社会基本矛盾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0.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0.3.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0 3 2经济规律的特点和类型经济规律的两大特点。
经济规律的三种类型。
0 3 3经济规律体系和基本经济规律经济规律体系的含义。
在经济规律体系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规律是该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
基本经济规律决定该社会的生产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决定该社会生产的实质和社会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含义:是拓宽了其研究范围的经济学,而不时既研究政治又研究经济的学科,也可以简称为经济学。
我国现在政治经济学作为理论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的类型: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无产阶级的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上述政治经济学出现的先后顺序:1)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2)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3)无产阶级的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上说,是研究特定社会制度中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经济规律。
第二章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
劳动过程的简单生产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人类最早出现的和最简单的分工:是自然分工,即原始社会中以人们的性别和年龄的差异为基础,在纯生理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分工。
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的比较:在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起着最根本的作用。
因为劳动者是生产的主体,是首要的生产力,在生产力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离开了劳动者的劳动,所有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都是一堆死的东西;生产力中物中因素是生产资料,即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
在生产资料中,作为劳动资料重要构成部分的生产工具对于生产力气发展有着特殊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首先是从生产工具的发展变化开始的。
生产力发展的善集中表现在生产工具的发展与变化上,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力性质的最主要的标志,也是草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
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的应用。
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人们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所形成的,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
劳动生产率: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产品的生产效率或能力。
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基本经济规律:在某一社会形态所特有的经济规律中,有一个基本经济规律,它决定着该社会形态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过程,决定着该社会生产的实质和生产发展方向。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复习资料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一、单项选择题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是( D )。
A.生产绝对过剩 B.生产相对过剩 C.社会总供给不足 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2.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D )。
A.剩余价值学说 B.资本积累理论 C.商品二因素理论 D.劳动二重性学说3.资本总公式是( D )。
A.W—G—W B.W—G—W‘ C.G—W—G D.G—W—G’4.新发展理念中的协调发展要求注重发展的( C )。
A.局部性、激进性 B.超前性、差异性 C.全面性、整体性 D.跳跃性、可能性5.当剩余价值被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时,剩余价值就被称作( A )。
A.利润 B.利息 C.平均利润 D.超额利润6.构成社会财富物质内容的是( B )。
A.价值 B.使用价值 C.交换价值 D.剩余价值7.新常态下解决发展动力的核心问题是( B )。
A.赶超发展 B.创新发展 C.渐进式发展 D.激进式发展8.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最主要的资本输出形式是( C )。
A.国家直接投资 B.国家间接投资 C.跨国公司直接投资 D.跨国公司间接投资9.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商品,看中的是劳动力商品的( B)。
A.价值 B.使用价值 C.价格 D.交换价值10.社会总供给的组成部分是( C )。
A.收入、储蓄、消费 B.收入、消费、投资 C.收入、储蓄、进口 D.消费、投资、出口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 D )。
A.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B.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C.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辅助性作用 D.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12.新殖民主义的基本特点是( B )。
A.政治控制 B.经济兼并 C.军事侵略 D.文化渗透1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居主体地位的是( A )。
A.公有制经济 B.个体经济 C.私营经济 D.外资经济14.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A )。
A.可变资本的比率 B.不变资本的比率 C.预付资本的比率 D.固定资本的比率15.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生贸易冲突的内在根源是( A )。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多选题
1.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ABCDE) A.即⽆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B.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的 C.批判地继承丁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 D.是研究社会⽣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E.是不断发展的经济科学 1.2.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关系是:(DE) A.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和科学性B.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没有科学性C.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科学性,没有阶级性 D.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E.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 1.3.⽣产⼯具:(BCD) A.是社会⽣产中最活跃的因素 B.在⽣产资料中起着最重要的作⽤ C.是社会⽣产⼒发展⽔平和状况的主要标志 D.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 E.在⽣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1.4.⽣产⼒:(ABCDE) A.是⼈们⽣产物质资料的能⼒ B.表⽰⼈们改造和征服⾃然的⽔平 C.反映⼈和⾃然界的关系 D.包括⼈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E.是社会⽣产中最活跃最⾰命的因素 1.5.社会⽣产总过程中所包含的⽣产关系体系是(ABCD) A.⽣产(直接⽣产过程)关系 B.分配关系 C.交换关系 D.消费关系 E.借贷关系 1.6.⽣产资料所有制是:(BCDE) A.⼈们进⾏物质资料⽣产的结果 B.⼈们进⾏物质资料⽣产的前提 C.社会⽣产关系的基础 D.社会⽣产关系性质的⾸要标志 E.通过⽣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得到实现的 1.7.在⽣产⼒和⽣产关系的对⽴统⼀关系中:(ADE) A.最根本的⽅⾯是⽣产⼒决定⽣产关系 B.最根本的⽅⾯是⽣产关系决定⽣产⼒ C.⽣产⼒对⽣产关系有重⼤反作⽤ D.⽣产关系对⽣产⼒有重⼤反作⽤ E.⽣产关系⼀定要适合⽣产⼒状况 1.8.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表明:(ABCD) A.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定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和发⽣作⽤ B.任何经济规律都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变化 C.⼈们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 D.⼈们不能创造和制定经济规律 E.⼈们不能认识和利⽤经济规律 2.1.商品经济产⽣和存在的条件是(BE) A.私有制的出现 B.社会分⼯ C.劳动⽣产率提⾼到剩余产品的出现 D.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 E.⽣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2.商品经济成为占统治地位经济形式的社会有(DE)A.原始社会B.奴⾪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E.社会主义社会 2.3.商品和劳动产品的相互联系是(BD) A.商品和劳动产品都具有价值属性 B.商品和劳动产品都具有使⽤价值属性 C.凡是劳动产品都是商品 D.凡是商品⼀般都是劳动产品 E.商品和劳动产品都是⽤于交换的物品 2.4.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相互关系是(BC) 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 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C.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D.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E.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5.⽣产商品的劳动⼆重性是(CE)A.私⼈劳动B.简单劳动 巳具体劳动 D.社会劳动 E.抽象劳动 2.6.⽣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是(ADE) A.⽆差别的⼀般⼈类劳动 B.具有特定性质、⽬的和形式的劳动 C.形成商品使⽤价值的劳动 D.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 E.⽣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 2.7.商品的价值量与(BC) A.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反⽐ B.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 C.⽣产该商品的劳动⽣产率成反⽐ D.⽣产该商品的劳动⽣产率成正⽐ E.⽣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耗费成正⽐ 2.8.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相互关系是(ABDE) A.货币流通是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 B.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的 C.商品流通是由货币流通引起的 D.货币流通为商品流通服务 E.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 2.9.市场经济是(ACDE) A.配置社会资源的⼀种⽅式 B.⽣产者之间劳动交换的⼀种形式 C.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的商品经济 D.从微观⽅⾯优化资源配置 E.在商品经济发展到普遍化阶段出现的 2.10.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各⾃配置社会资源的领域是(AD) A.市场经济从微观⽅⾯配置社会资源 B.市场经济从宏观⽅⾯配置社会资源 C.计划经济从微观⽅⾯配置社会资源 D.计划经济从宏观⽅⾯配置社会资源 E.计划经济从微观和宏观两⽅⾯配置社会资源 2.11.统⼀的市场机制主要包括(ABC)A.价格机制B.供求机制C.竞争机制D.保障机制 E.就业机制 3.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是(ABD) A.⾃⾏增殖的价值 B.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C.⼀定的物品 D.资本家剥削雇佣⼯⼈的⼀种剥削关系 E.⼀定数量的货币 3.2.剩余价值(ABE) A.是由雇佣⼯⼈的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的 B.是雇佣⼯⼈创造的超过劳动⼒价值的价值 C.是由雇佣⼯⼈的必要劳动时间所创造的 D.体现着商品经济的⼀般经济关系 E.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的剥削关系 3.3.按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产中所起的作⽤不同可将资本划分为(BD)A.固定资本B.不变资本C.流动资本D.可变资本 E.流通资本 3.4.资本家提⾼对⼯⼈剥削程度的基本⽅法是(BD)A.超额剩余价值⽣产B.绝对剩余价值⽣产C.降低雇佣⼯⼈⼯资D.相对剩余价值⽣产 E.提⾼⼯⼈劳动强度 3.5.资本家获取绝对剩余价值的⽅法是(BD)A.提⾼劳动⽣产率B.延长⼯作⽇C.改进⽣产技术D.提⾼劳动强度 E.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3.6.决定资本家不断进⾏资本积累的原因是(CE) A.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B.增加供给以满⾜消费需求 C.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 D.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E.资本主义竞争规律的强制压⼒ 3.7.相对过剩⼈⼝(BCD) A.产⽣的原因是⼈⼝的增长超过⽣产的增长 B.产⽣的原因是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 C.是劳动⼒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 D.是资本主义⽣产⽅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E.是相对于经济发展对劳动⼒的需求⽽出现的过剩 3.8.资本主义基本⽭盾所决定的资本主义的各种⽭盾是:(ABC) A.单个内部⽣产的有组织性有计划性与社会⽣产⽆政府状态的⽭盾 B.⽣产⽆限扩⼤趋势与劳动⼈民有⽀付能⼒的需求相对缩⼩的⽭盾 C.⽆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盾 D.资本主义简单再⽣产与扩⼤再⽣产的⽭盾 E.各个资本家集团之间争夺剩余价值的⽭盾 4.1.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阶段是(BCD)A.分配阶段B.购买阶段C.⽣产阶段D.销售阶段 E.流通阶段 4.2.流通资本包括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的(BD)A.⽣产资本B.货币资本C.商业资本D.商品资本 E.流动资本 4.3.资本周转时间包括(DE)A.个别劳动时间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剩余劳动时间D.⽣产时间 E.流通时间 4.4.对预付资本总周转发⽣影响的⽣产资本构成是指(AC) A.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之间的⽐例 B.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划分的依据 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的周转速度 D.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总量 E.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的消耗程度 4.5.马克思主义再⽣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CD) A.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社会总产品 B.考察社会资本再⽣产的核⼼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C.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及社会⽣产分为两⼤部类 D.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c、v、m三部分构成 E.⽣产资料⽣产必须优先增长 4.6.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即社会总产品的补偿包括(DE)A.资本补偿B.劳务补偿C.货币补偿D.价值补偿 E.物质补偿 4.7.社会资本简单再⽣产的实现条件是(ABC) A.I(v+m)=IIc B.I(c+v+m)=Ic+IIc C.Ⅱ(c+v+m)=I(v+m)+Ⅱ(v+m) D.I (c+v+m)=I (c+△c) +Ⅱ(c+△c) E.I(v+m)>Iic 4.8.社会资本扩⼤再⽣产的实现条件是(BDE) A.I(v+m)=IIc B.I (v+△v+m/x) =Ⅱ(c+△c) C.I(c+v+m)=Ic+IIc D.I (c+v+m)=I (c+△c) +Ⅱ(c+△c) E.Ⅱ(c+v+m)⼆I(v+△v+m/x)+Ⅱ(v+△v+m/x) 5.1.⽣产成本对资本家的影响是(ABCD) A.它是资本家经营的盈亏标志 B.它的补偿是资本家继续进⾏⽣产的条件 C.它是商品销售价格的最低界限 D.降低⽣产成本有利于资本家在竞争中占优势 E.有利于表明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 5.2.构成资本主义⽣产成本的因素是(AB)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C.固定资本D.流动资本 E.流通资本 5.3.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所表⽰的经济关系的差别在于(BCE) A.利润率表⽰资本家对⼯⼈的剥削程度 B.剩余价值率表⽰资本家对⼯⼈的剥削程度 C.利润率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D.剩余价值率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E.利润率模糊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5.4.利润率同资本有机构成的关系是(BCD) A.⼆者按相同的⽅向发⽣变化 B.⼆者按相反的⽅向发⽣变化 C.资本有机构成越低利润率越⾼ D.资本有机构成越⾼利润率越低 E.资本有机构成越⾼利润率越⾼ 5.5.影响平均利润率的因素是(BE) A.各部门的商品价格⽔平 B.各部门的利润⽔平 巳社会总资本额的⼤⼩ D.社会总资本的有机构成 E.社会总资本在不同部门中所占⽐重⼤⼩ 5.6.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BCDE) A.全社会的平均利润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不相等 B.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于本部门⽣产的剩余价值 C.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低于本部门⽣产的剩余价值 D.价值转化为⽣产价格 E.商品价值与⽣产价格经常不 5.7.平均利润形成以后(ABC) A.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 B.利润表现为社会预付总资本的产物 C.剩余价值与利润在数量上存在差别 D.明显表现出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关系 E.模糊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 5.8.⽣产价格之所以是价值的转化形式是因为(BCD) A.价值是以⽣产价格为基础 B.⽣产价格是在价值基础上形成的 C.⽣产价格的变动以价值的变动为基础 D.全社会的商品⽣产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相等 E.每个商品的⽣产价格与价值是相等的 6.1.商业资本是(ABC) A.资本主义社会的⼀种职能资本 B.独⽴地在流通领域中发⽣作⽤的资本 C.从产业资本职能中分离出来的资本形式 D.既在⽣产领域⼜在流通领域发⽣作⽤的资本 E.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的⼀种资本形式 6.2.商品资本的职能转化为商业资本职能的条件是(AD) A.产业资本家和商⼈之间形成特殊分⼯ B.商⼈和银⾏资本家之间形成特殊分⼯ C.商⼈有可能从银⾏取得贷款 D.商⼈必须有⾃⼰独⽴的投资 E.产业资本家必须⽣产出适销的商品 6.3.商业资本家从事的纯粹商品买卖活动不创造剩余价值,但要参加剩余价值的分配,因⽽(BE) A.提⾼了社会总资本的平均利润率 B.降低了社会总资本的平均利润率 C.不利于产业资本利润的增长 D.不利于社会总资本的平均利润保持在较⾼⽔平 E.使产业⼯⼈创造的⼀部分剩余价值转归商业资本家所有 6.4.商业流通费⽤包括(BC) A.⽣产商品所⽤⽣产资料的费⽤ B.⽣产性流通费⽤ C.纯粹流通费⽤ D.商品的成本费⽤ E.更新⽣产设备的费⽤ 6.5.资本主义的职能资本是指(AB)A.产业资本B.商业资本C.借贷资本D.银⾏资本 E.货币资本 6.6.股份公司的组织结构⼀般包括(ABC)A.权⼒机构B.经营管理机构C.监督机构D.财务机构 E.股票发⾏机构 6.7.资本主义地租的特点是(BCE) A.表现劳动者对地主的⼈⾝依附关系 B.建⽴在剥削具有⼈⾝⾃由的农业雇佣⼯⼈基础之上 C.剩余价值由⼟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共同⽠分 D.农业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E.体现⼟地所有者、农业资本家、农业⼯⼈三个阶级的关系 6.8.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租种⼟地既要缴纳级差地租⼜要缴纳绝对地租的⼟地是:(CD) A.地理位置最差的⼟地 B.⼟地肥沃程度最差的⼟地 C.优等⼟地 D.中等⼟地 E.劣等⼟地 7.1.从⾃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是(BCE) A.资本主义⽣产关系的根本性变⾰ B.资本主义⽣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部分质变 C.社会化⼤⽣产的要求和结果 D.不涉及资本主义⽣产关系的⼀种变化 E.从个体资本占统治地位发展到垄断资本占统治地位 7.2.垄断资本主义本⾝发展所经历的阶段是(BE) A.企业垄断阶段 B.⼀般垄断或私⼈垄断阶段 C.⾏业垄断阶段 D.部门垄断阶段 E.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7.3.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存在的竞争形式有(ABCD) A.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B.垄断与⾮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C.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D.⾮垄断企业之间的⾃由竞争 E.为获取⾼额垄断利润的竞争 7.4.垄断价格的形成表明(ADE) A.并未否定价值规律的作⽤ B.否定了价值规律的作⽤ C.价值规律作⽤的范围⼤为缩⼩ D.它是价值规律在垄断阶段发⽣作⽤的体现 E.并未否定剩余价值规律的作⽤ 7.5.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形成⾦融资本的资本是(BD)A.⼀般的⼯业资本B.垄断的⼯业资本C.⼀般的银⾏资本D.垄断的银⾏资本 E.垄断的商业资本 7.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是(ACE) A.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 B.资产阶级国家与私⼈垄断资本在国际上的结合 C.国有资本和私⼈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D.资产阶级国家与私⼈垄断资本形式上的结合 E.国家垄断资本与私⼈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7.7.资本主义国家建⽴国有经济的途径是(AB) A.资产阶级国家利⽤财政收⼊投资建⽴新企业 B.通过国有化将私⼈企业变成国有企业 C.国家掌握⼀个企业的控股权 D.国家与私⼈资本共同投资建⽴新企业 E.国家将⼀定资本注⼊私⼈企业 7.8.资本主义国家运⽤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主要是(BE) A.对⼯资收⼊的调节 B.对利息率的调节 C.对物价⽔平的调节 D.对市场商品流通量的调节 E.对货币流通量的调节 8.1.资本输出的实质是(ABC) A.⾦融资本掠夺和剥削其他国家和⼈民的重要⼿段 B.确⽴和巩固⾦融资本对世界统治的重要⼯具 C.国际垄断的基础 D.帮助其他国家和⼈民发展经济 E.促使国际经济的均衡发展 8.2.⼆次⼤战后资本输出的特点是(BCDE) A.资本输出的流向主要向经济落后国家输出 B.资本多⽅向输出,特别是发达国家间相互投资⼤增 C.国家资本输出快于私⼈资本输出的增长 D.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输出多采取“援助”⽅式 E.资本输出数量剧增 8.3.当代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CD) A.国际卡特尔 B.国际⾟迪加 C.跨国公司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垄断同盟 E.国际货币基⾦组织 8.4.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包括(BCD)A.分⼯的全球化B.⽣产的全球化C.贸易的全球化D.资本的全球化 E.科技的全球化 8.5.⼆次⼤战后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秩序有较⼤影响的国际经济组织主要有(CDE) A.欧洲联盟 B.亚太经合组织 C.国际货币基⾦组织 D.国际复兴开发银⾏(世界银⾏) E.世界贸易组织 8.6.地区经济集团(ABCDE) A.是地域上邻近的⼀些国家所组成的经济或贸易集团 B.是通过签订⼀定协议⽽组成的 C.其宗旨是增强和扩⼤集团的实⼒和竞争⼒ D.是资本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 E.其⽬的是为集团成员国谋取经济利益 8.7.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不断爆发外贸⼤战是因为(ABCD) A.国际贸易是资本主义国家⽣存和发展的⽣命线 B.争夺世界市场的⽃争⽇益激烈 C.资本主义各国的市场问题都⼗分尖锐 D.占领海外市场可缓解国内⽣产过剩压⼒和获取更多利润 E.有利于推⾏新殖民主义政策 8.8.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的⽭盾主要体现在(ABC)A.贸易⽅⾯B.投资⽅⾯C.⾦融⽅⾯D.⽣产⽅⾯ E.分配⽅⾯ 9.1.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趋势和停滞趋势的相互关系是(BDE) A.迅速发展趋势排除了停滞趋势 B.迅速发展趋势不能排除停滞趋势 C.停滞趋势排除了迅速发展趋势 D.停滞趋势不能排除迅速发展趋势 E.两种趋势同时并存 9.2.垄断在⼀定情况下会⼈为地阻碍技术进步的原因在于(BCD) A.当新技术设备的研制费⽤较多时 B.当新技术设备使垄断价格难以维持时 C.当新技术设备的使⽤使原有机器设备发⽣重⼤⽆形损耗时 D.当新技术设备的使⽤使垄断利润下降时 E.当新技术设备的使⽤引起激烈竞争时 9.3.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发展的历史作⽤是(BD) A.能推动社会经济长期顺利发展 B.在⼀定时期和⼀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 C.不可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D.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消极作⽤ E.对社会经济发展没有消极作⽤ 9.4.⾷利者阶层的特点是(BCE) A.从事必要的⽣产经营活动 B.完全脱离⽣产经营活动 C.专靠吃利息为⽣ D.不以利息收⼊为主 E.占有剩余价值的剥削者 9.5.垄断统治引起多种危机交织并存,这些危机是指(ABCDE) A.⽣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B.财政危机 C.货币信⽤危机 D.能源危机 E.社会⽣活⽅⾯的危机 9.6.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产关系的局部调整(BCDE) A.可以根本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盾 B.不能根本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盾 C.可以缓和资本主义的基本⽭盾 D.在⼀定程度上给⽣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E.可以在⼀定程度上缓解经济危机的破坏性 9.7.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的发展和⽣产社会化程度的提⾼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准备了完备的物质基础(BDE) A.因⽽资本主义制度将⾃⾏消亡 B.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制度将⾃⾏消亡 C.因⽽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易如反掌 D.但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要经过长期和反复的⽃争 E.因⽽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必然的历史趋势 9.8.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是(BCDE) A.由资本主义积累⼀般规律所决定的 B.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盾所决定的 C.由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所决定的 D.资本主义积累过程所具有的客观历史趋势 E.⽣产关系⼀定要适合⽣产⼒状况规律的客观要求 10.1.从资本主义社会消亡转⼊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所包括的⼤阶段是(ABE) A.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B.共产主义社会的第⼀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D.社会主义社会的⾼级阶段 E.社会主义社会的⾼级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 10.2.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之所以不是⼀个短暂的历史阶段是因为在这个时期要(ABCDE) A.根本改造⼀切社会关系 B.消灭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C.改造和消灭剥削阶级 D.组织分散的农民建⽴社会主义⼤农业 E.在全社会范围内建⽴新的社会主义的⽣产、交换、分配制度和经济体制 10.3.没有或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BCDE) A.也可以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B.就不会有社会主义经济 C.就不能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D.就否定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E.已经建⽴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就会被破坏 10.4.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级阶段在分配制度上的总体差别是(BC) A.社会主义社会实⾏按需分配 B.社会主义社会实⾏按劳分配 C.共产主义社会⾼级阶段实⾏按需分配 D.共产主义社会⾼级阶段实⾏按劳分配 E.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实⾏多种分配⽅式 10.5.消灭剥削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是(BD) A.商品经济要有较⾼程度的发展 B.⽣产⼒要有较⾼程度的发展 C.产业结构要进⾏合理的调整 D.实⾏社会主义公有制 E.实⾏现代企业制度 10.6.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还未成为⽣活的第⼀需要是因为(AC) A.社会⽣产⼒和科学技术尚未⾼度发展 B.⼈们还受剥削阶级好逸恶劳的思想影响 C.劳动者没有获得全⾯发展 D.⼈们的思想觉悟还不够⾼ E.劳动还是谋⽣的⼿段 10.7.⼆次⼤战后新的第三次技术⾰命所产⽣的作⽤是(ABCD) A.推动社会⽣产⼒的巨⼤发展 B.促进劳动⽣产率⼤幅度提⾼ C.促使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调整 D.促使经济运⾏机制的调整 E.形成垄断资本主义⾷利国 10.8.社会主义社会实⾏计划调节的原因在于(BD)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社会化⼤⽣产的发展 C.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存在 D.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存在 E.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盾。
自考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新版)自考核心考点笔记 自考题库资料
第一篇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第一章经济制度的变革与经济体制的演化第二章商品的价值第三章货币与信用第二篇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运行第四章剩余价值的生产第五章剩余份值的实现与分割第六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发第三篇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及其运行第七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第八章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第九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与保障体系第四篇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第十章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发展第十一章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第十二章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外开放导论一、单项选择题1、在西方,最先使用“经济”一词的是()。
A.凯恩斯B.色诺芬C.蒙克莱田D.李嘉图2、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产生的。
A.15世纪后叶B.16世纪中叶C.17世纪中叶D.18世纪后叶3、下列()属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A.李嘉图B.萨伊C.凯恩斯D.马尔萨斯4、()第一次把经济理论的考察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A.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B.当代西方经济学C.庸俗政治经济学D.古典政治经济学5、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有()。
A.威廉·配第B.凯恩斯C.马尔萨斯和萨伊D.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是植根于()。
A.空想社会主义B.社会经济实践C.庸俗政治经济学D.古典政治经济学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品质是()。
A.与时俱进B.追求真理C.实事求是D.解放思想8、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劳动力B.劳动对象C.生产工具D.物质资料生产9、最重要的劳动资料是()。
A.道路B.运河C.生产工具D.生产建筑物10、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生产力B.物质资料C.生产工具D.社会生产关系11、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A.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12、社会生产过程中,()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2013年07月1.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把经济理论的考察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的是()A.重商主义学说B.古典政治经济学C.庸俗政治经济学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是()A.系统方法B.数学方法C.唯物辩证法D.归纳和演绎法3.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C.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矛盾D.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矛盾4.构成社会财富物质内容的是()A.价值B.使用价值C.交换价值D.剩余价值5.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B.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矛盾C.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6.债务人向债权人开出的定期付款的保证书是()A.期票B.汇票C.支票D.债券7.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关键在于说明剩余价值是在()A.生产领域产生的,但离不开流通领域B.流通领域产生的,但离不开生产领域C.流通领域产生的,与生产领域无关D.生产领域产生的,与流通领域无关8.假定资本家投入1000万元的资本,其中不变资本800万元(假定不变资本一次转移),可变资本200万元。
雇佣劳动者生产出来的商品价值为1400万元,那么剩余价值率是()A.50%B.100%C.150%D.200%9.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B.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C.工作日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D.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10.资本有机构成是指()A.反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的资本技术构成B.反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的资本价值构成C.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D.由资本价值构成决定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11.在资本主义积累过程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A.导致社会资本总额急剧增大B.导致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C.导致资本有机构成下降D.导致可变资本数量上升12.考察资本循环要以()A.借贷资本为对象B.商业资本为对象C.产业资本为对象D.生息资本为对象13.固定资本在有效使用期内,由于生产技术进步所引起的资本价值贬值,被称为()A.物质磨损B.精神磨损C.固定资本折旧D.固定资本更新14.年剩余价值率的公式是()A.M′=m/c B.M′=m/v C.M′=M/v D.M′=m/(c+v)15.公式I(v+△v+m/x)=II(c+△c)是()A.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B.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C.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前提条件D.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16.平均利润率形成后,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获得的平均利润量()A.等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B.大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C.小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D.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无关17.垄断组织在购买生产资料时规定的价格是()A.垄断高价B.垄断低价C.自由价格D.保护价格18.公有制反映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B.财产的组织制度C.资本的组织形式D.资产的经营方式19.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中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是()A.按劳分配B.个体劳动收入C.福利性分配D.按资金分配20.作为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特征的产权清晰是指明确界定()A.出资人的财产所有权与企业的法人财产权B.出资人的财产经营权与企业的法人财产权C.出资人的财产所有权与企业的法人经营权D.出资人的财产经营权与企业的法人经营权21.规X市场客体的规则属于()A.市场进出规则B.市场竞争规则C.市场交易规则D.市场兼并规则22.与集约型经济增长内容基本一致的是()A.粗放型经济增长B.外延型经济增长C.内涵型经济增长D.数量型经济增长23.下列产业中,消耗资源较少的是()A.建筑业B.新兴服务业C.装备制造业D.加工工业24.一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实质上反映()A.国家创新能力的强弱B.物质资源消耗的多少C.市场份额占有的大小D.环境保护状况的优劣25.企业分配给职工的工资属于()A.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B.国民收入的再分配C.国民收入中的积累基金D.国民收入中的社会后备基金26.社会保险的三大法定保险是()A.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B.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C.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D.生育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27.产业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是()A.国际贸易B.国际金融C.对外直接投资D.国际间接融资28.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是()A.国际水平分工B.国际垂直分工C.工业国和农业国的分工D.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工29.世界贸易组织是()A.联合国的组成机构B.区域性的国际贸易组织C.多边性的国际贸易组织D.双边性的国际贸易组织30.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格局是()A.以质取胜、科技兴贸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C.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D.“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2013年04月1.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A.劳动者技能的提高B.劳动对象的改善C.分工协作的加强D.生产工具的变革2.自然经济建立的基础是()A.国际分工B.个别分工C.社会分工D.自然分工3.商品的本质因素是()A.价值B.使用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4.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性是指()A.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为商品生产者或消费者同时占有B.使用价值由抽象劳动创造,价值由具体劳动形成C.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D.有价值的物品未必有使用价值5.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A.关系不确定B.无关C.成正比D.成反比6.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是()A.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价值制约B.商品价格总是与价值保持一致C.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D.商品价格总是低于价值7.由于流通中的货币量相对不足而引发的经济现象是()A.生产过剩B.信用膨胀C.通货膨胀D.通货紧缩8.货币的基本职能是()A.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B.价格标准和支付手段C.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D.世界货币和国家货币9.资本总公式是()A.W-G-WB.G-W-GC.G-W-D.G—10.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A.不变资本的比率B.可变资本的比率C.全部资本的比率D.积累资本的比率11.商品价值的构成可以表示为()A.C+VB. v+mC.c+mD.c+v+m12.工作日不变而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产生的是()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C.利润D.平均利润13.产业资本循环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A.购买阶段B.储备阶段C.生产阶段D.销售阶段14.折旧率是折旧费与()A.固定资本原值的比率B.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的比率C.预付资本总量的比率D.预付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的比率15.生产价格的构成是生产成本加()A.剩余价值B.利润C.平均利润D.超额利润16.垄断组织的实质在于获取()A.利润B.平均利润C.绝对利润D.垄断利润17.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物质基础是()A.流动资本替换B.固定资本更新C.预付总资本更新D.可变资本更新18.普通劳动者通过购买股票所获得的股息和分红是()A.非剥削性质的劳动收入B.非剥削性质的资金收入C.剥削性质的资本收入D.福利性收入19.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是()A.公有制经济B.个体经济C.私营经济D.外资企业20.以下既属于商品市场又属于生产要素市场的是()A.消费品市场B.生产资料市场C.劳动力市场D.金融市场21.假设某国2010年以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万亿美元,2011年以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2万亿美元,2011年价格比2010年上涨了10%,则该国2011年的经济增长率是()A.20% B.8% C.12% D.18%22.农业社会中占最大比重的产业是()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新兴产业23.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A.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B.科技进步和创新C.保障和改善民生D.建设“两型”社会24.初次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A.物质生产领域内进行的分配B.文化艺术领域内进行的分配C.整个社会X围内进行的分配D.资本所有者之间进行的分配25.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基础是()A.国际贸易B.国际分工C.国际投资D.经济全球化26.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建立的基础是()A.绝对优势理论B.比较优势理论C.贸易保护理论D.产品生命周期理论27.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最突出的经济矛盾表现在()A.投资领域B.金融领域C.生产领域D.贸易领域28.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A.有矛盾的B.根本对立的C.完全一致的D.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29.对外贸易主要是指()A.进出口B.来料加工C.引进技术D.利用外资30.我国在扩大对外开放中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就要()A.出口越多越好B.坚持以质取胜C.进口越多越好D.增加进出口总量2013年01月1.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是()A.生产技术B.生产容器C.生产工具D.生产场所2.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是()A.生产力B.生产关系C.交换方式D.劳动对象3.根据对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二产业是()A.农业和工业B.工业和服务业C.农业和服务业D.工业和建筑业4.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前提条件是()A.自然分工B.社会分工C.脑力体力分工D.企业内部分工5.生产资料的价值是通过商品生产者的()A.具体劳动转移到商品价值中去的B.抽象劳动转移到商品价值中去的C.具体劳动新创造出来的D.抽象劳动新创造出来的6.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A.具有独立的社会性质B.只能存在于某一社会制度中C.可以存在于不同社会制度中D.是调节经济活动唯一的形式7.资本总公式在形式上的矛盾是()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B.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矛盾C.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矛盾D.价值增殖与等价交换的矛盾8.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是()A.剩余价值量B.剩余价值率C.平均利润率D.利润率9.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提高劳动强度获得的是()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C.超额剩余价值D.超额利润10.超额剩余价值是()A.个别资本家改进技术的结果B.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C.延长工作目的结果D.降低劳动力价值的结果11.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分析可以看出,资本家的全部资本()A.是由工人创造的B.是由资本家创造的C.是由原始资本带来的D.是由工人和资本家共同创造的12.在销售阶段,资本形态的转化是()A.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B.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C.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D.生产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13.如果资本周转一次需要三个月时间,那么一年的周转次数是()A.4次B.2次C.1/2次D.1/4次14.由于生产技术进步引起固定资本贬值而发生的损耗是()A.固定资本折旧B.固定资本更新C.物质损耗D.精神损耗15.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A.预付资本总和B.剩余价值总和C.社会总产品D.国民收入16.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I(v+m)=IIc,反映了()A.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关系B.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关系C.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关系D.两大部类内部及之间的交换关系17.平均利润的形成是()A.资本积累的结果B.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C.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18.利息率是指一定时期内()A.剩余价值量与借贷资本总量的比率B.利润量与借贷资本总量的比率C.平均利润量与借贷资本总量的比率D.利息量与借贷资本总量的比率19.由于地理位置不同而交纳的地租属于()A.绝对地租B.级差地租IC.级差地租IID.垄断地租20.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是通过()A.业主制实现的B.合伙制实现的C.合作制实现的D.参与制实现的2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缓解劳资矛盾的手段是()A.社会福利制度B.雇佣劳动制度C.产业扶植政策D.创新激励政策2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是()A.联合国的专门机构B.区域间的国际金融组织C.政府间的国际金融组织D.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多边协定23.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是()A.公有制经济B.非公有制经济C.中外合资经济D.内资合作经济24.我国现阶段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成分是()A.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C.个体经济D.私营经济25.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问题是正确处理()A.企业与市场的关系B.计划与市场的关系C.中央与地方的关系D.生产与分配的关系26.国有企业的产权是指()A.资产所有权B.法人财产权C.微观管理权D.宏观调控权27.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包括()A.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B.消费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C.商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D.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28.积累基金中最主要的部分是()A.扩大生产基金B.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C.社会后备基金D.重要物资储备基金29.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是()A.宏观调控的基本任务B.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C.微观竞争的重要杠杆D.微观竞争的前提条件30.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是()A.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B.以市场化带动工业化C.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D.以国际化带动工业化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2013年07月31.作为自然经济对立物的商品经济()A.以自然分工为基础B.以社会分工为基础C.以市场交换为目的D.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E.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32.按主体的不同,信用可分为()A.商业信用B.银行信用C.企业信用D.国家信用E.消费信用33.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资本可区分为()A.不变资本B.固定资本C.可变资本D.流通资本E.流动资本34.产业资本循环中的货币资本是()A.产业资本运动中采取的一种职能形式B.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资本C.为生产剩余价值作准备的资本D.商品资本的组成部分E.生产资本的组成部分35.平均利润率形成以后()A.各部门的利润率趋向平均化B.各部门内部各个企业的利润率完全相等C.各部门商品的价值和它们的生产价格完全一致D.各部门的剩余价值与平均利润不一定完全一致E.各部门投入的等量资本会获得等量利润3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运用财政政策进行调节的手段有()A.税种B.税率C.政府支出D.利息率E.货币供应量37.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是()A.个体经济B.私营经济C.外资经济D.集体经济E.股份合作制经济38.理顺分配关系和调节收入分配要求()A.提高城乡低收入居民的基本收入B.调控不合理、不公平的高收入C.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D.打击非法收入、规X灰色收入E.允许两级分化39.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A.社会保险B.社会福利C.社会救助D.社会优抚E.社会资助40.属于非关税贸易措施的有()A.进口配额限制B.“自愿”出口限制C.行政手段限制进口D.制定环保标准限制进口E.制定技术标准限制进口2013年04月31.决定和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A.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B.科技发展水平及应用程度C.生产过程的社会组织形式D.生产资料的质量和效能E.自然条件32.按照主体不同,信用可分为()A.商业信用B.银行信用C.消费信用D.国家信用E.企业信用33.信用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表现在()A.增加投资机会B.加快商品流转速度C.加深生产和消费的矛盾D.减缓资本的积聚和集中E.刺激投资引发信用危机34.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是劳动者()A.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术B.积累了大量的货币财富C.有人身自由D.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E.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35.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A.工人有权利参与对劳动过程的管理B.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C.工人的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D.工人劳动产品的一部分归资本家所有E.工人拥有劳动力的使用权36.现阶段,我国按劳分配的特点是()A.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B.以企业为单位进行C.受市场机制制约D.全社会实行统一标准E.收入上不存在差别37.理顺分配关系、规X分配秩序要求()A.缩小中等收入者比重B.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C.提高低收入群众基本收入D.调控不合理的高收入E.打击非法收入38.市场机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主要包括()A.信用机制B.价格机制C.竞争机制D.交易机制E.供求机制39.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有()A.非歧视性原则B.透明度原则C.发展中国家单方面优惠原则D.一切国家双方面优惠原则E.允许例外和实施保障措施40.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有()A.对外贸易B.对外资金交流C.对外技术交流D.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E.发展国际旅游业2013年01月31.决定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因素有()A.劳动强度B.劳动熟练程度C.商品的供求状况D.商品的使用价值E.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量32.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会导致()A.单位商品价值降低B.劳动力价值升高C.劳动力价值降低D.必要劳动时间缩短E.剩余劳动时间延长33.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A.商品价格水平B.货币流通速度C.市场竞争程度D.待售商品数量E.社会劳动生产率34.对W-G-W和G-W-G′两个流通公式对比可以看出()A.前者的货币是充当流通媒介的货币B.后者的货币是带来价值增殖的资本C.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D.资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增殖E.剩余价值是在流通中产生的35.社会再生产按其规模来划分包括()A.生产资料再生产B.消费资料再生产C.生产关系再生产D.简单再生产E.扩大再生产36.在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必然导致()A.在全部资本中可变资本数量相对减少B.在全部资本中不变资本数量相对减少C.资本对劳动力需求有时绝对减少D.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E.相对过剩人口产生37.资本主义银行利润()A.在数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B.由贷款利息的总和构成C.由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的差额构成D.来自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E.通过银行雇员在剩余劳动时间实现38.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我调整的资本组织形式有()A.股份公司B.垄断资本组织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国际垄断组织E.国际垄断同盟39.社会主义市场的基本特征是()A.统一的市场B.开放的市场C.竞争的市场D.有序的市场E.集中的市场40.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A.社会保险B.社会救济C.社会资助D.社会福利E.社会优抚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013年07月41.简述经济规律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