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五章概率电子教案
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五章概率5.2概率及运算5.2.2概率的运算导学案
5. 概率的运算教材要点要点一概率的加法公式如果Ω中的事件A与事件B互斥,则P(A=__________.状元随笔利用这个公式时一定要注意A与B互斥这一条件.要点二对立事件的概率若事件A是样本空间Ω的事件,则P()=____________.状元随笔(1)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使用的前提必须是对立事件,否则不能使用.(2)当一个事件的概率不易直接求出,但其对立事件的概率易求时,可运用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即可使用间接法求概率.要点三一般概率加法公式若事件A,B是样本空间Ω的事件,则P(A=________.状元随笔(1)事件A,B的交A也即事件A,B同时发生.(2)事件A,B的并A也即事件A,B中至少有一个发生.(3)一般概率加法公式可表述为:两个事件的并的概率,等于这两个事件的概率的和与这两个事件的交的概率之差.基础自测1.思考辨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事件A与事件B之和的概率等于事件A与事件B的概率之和.( )(2)设A,B是一个随机试验中的两个事件,则P(A≤P(A)+P(B).( )(3)事件A与B的和事件的概率一定大于事件A的概率.( )(4)事件A与B互斥,则有P(A)=1-P(B).( )2.甲、乙两人下棋,两人下成和棋的概率是,甲获胜的概率是,则甲不输的概率为( )A. B. C. D.3.甲、乙两名乒乓球运动员在一场比赛中甲获胜的概率是,若不出现平局,那么乙获胜的概率为( )A.0.2 B.0.8 C.0.4 D.4.已知A与B互斥,且P(A)=,P(B)=,则P(A=________.题型 1 利用概率的加法公式求概率例1 黄种人群中各种血型的人所占的比例见下表:血型 A B AB O该血型的人所占的比例/%2829835已知同种血型的人可以互相输血,O型血可以给任一种血型的人输血,任何人的血都可以输给AB型血的人,其他不同血型的人不能互相输血.小明是B型血,若他因病需要输血,问:(1)任找一个人,其血可以输给小明的概率是多少?(2)任找一个人,其血不能输给小明的概率是多少?方法归纳运用概率的加法公式解题的步骤:(1)确定题中哪些事件彼此互斥;(2)将待求事件拆分为几个互斥事件之和;(3)先求各互斥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再求和.跟踪训练1 在数学考试中,小明的成绩在90分(及90分)以上的概率是,在80分~89分(包括80分和89分,下同)的概率是,在70分~79分的概率是,在60分~69分的概率是,在60分以下的概率是,求:(1)小明在数学考试中取得80分以上的成绩的概率;(2)小明数学考试及格的概率.题型 2 对立事件的概率例2 一盒中装有4种除颜色外其余均相同的12个小球,从中随机取出1个球,取出红球的概率为,取出黑球的概率为,取出白球的概率为,取出绿球的概率为.求:(1)取出的1个球是红球或黑球的概率;(2)取出的1个球是红球或黑球或白球的概率.方法归纳(1)当事件A的概率不易求,直接计算概率比较烦琐时,可先间接地计算其对立事件B 的概率,再由公式P(A)+P(B)=1求其概率.(2)应用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时,一定要分清事件和其对立事件.该公式常用于“至少”“至多”型问题的求解.跟踪训练2 一名射手在某次射击训练中,射中10环、9环、8环、7环的概率分别为,,,,计算这个射手在这次射击中:(1)射中10环或7环的概率;(2)射中的环数低于7环的概率.题型 2 一般概率加法公式的应用例3 如图,一面旗帜由3部分构成,这3部分必须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现有红、黄、蓝、黑四种颜色可供选择,计算下列事件的概率:(1)红色被选中;(2)第1部分是黑色或第2部分是红色.方法归纳概率加法公式和一般概率加法公式的区别在于A,B是否互斥.跟踪训练3 在所有的两位整数中,任取一个数,求这个数能被2或3整除的概率.易错辨析不能区分事件是否互斥而致错例4 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向上的一面出现1点,2点,3点,4点,5点,6点的概率均为,记事件A=“出现奇数”,事件B=“向上的数不超过3”,求P(A 解析:方法一记事件“出现1点”“出现2点”“出现3点”“出现5点”分别为A1,A2,A3,A4.这四个事件彼此互斥,故P(A=P(A1)+P(A2)+P(A3)+P(A4)==.方法二事件A=“出现奇数或向上的数不超过3”,则={1,2,3,5},共有4个样本点,样本空间Ω={1,2,3,4,5,6},共有6个样本点,所以P(A ==.方法三∵A={1,3},∴P(A =×2=,又P(A)=×3=,P(B)=×3=,∴P(A=P(A)+P(B)-P(A ==.易错警示易错原因纠错心得误认为事件A与事件B是互斥事件,从而应用概率的加法公式致错.1.在使用概率的加法公式P(A =P(A)+P(B)时,注意使用的条件.2.掌握互斥事件的特点,分清事件是否为互斥事件.3.若事件A,B不互斥,则应用概率公式P(A=P(A)+P(B)-P(A计算概率.课堂十分钟1.在抛掷一枚骰子的试验中,出现各点的概率都是.事件A表示“小于5的偶数点出现”,事件B表示“小于5的点数出现”,则一次试验中,事件A是事件B的对立事件)发生的概率是( )A. B. C. D.2.口袋内装有一些大小相同的红球、白球和黑球,从中摸出1个球,摸出红球的概率是,摸出白球的概率是,那么摸出黑球的概率是( )A.0.42 B.0.28 C.0.3 D.3.A,B是两个随机事件,已知P(A)=,P(B)=,P(A=,则P(A=( ) A.0.66 B.0.65 C.0.35 D.4.中国乒乓球队甲、乙两名队员参加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比赛,甲夺得冠军的概率为,乙夺得冠军的概率为,那么中国队夺得女子乒乓球单打冠军的概率为________.5.概率的运算新知初探·课前预习要点一P(A)+P(B)要点二1-P(A)要点三P(A)+P(B)-P(A[基础自测]1.答案:(1)×(2)√(3)×(4)×2.解析:P(甲不输)=P(和棋)+P(甲获胜)==.答案:A3.解析:乙获胜的概率为1-=0.8.答案:B4.解析:因为A与B互斥,所以P(A=P(A)+P(B)=+=0.3.答案:题型探究·课堂解透例1 解析:对任何一个人,其血型为A,B,AB,O型血的事件分别记为A′,B′,C′,D′,它们是互斥的.由已知,有P(A′)=,P(B′)=,P(C′)=,P(D′)=0.35.(1)因为B,O型血可以输给B型血的人,所以“任找一个人,其血可以输给小明”为事件B′+D′,根据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得P(B′+D′)=P(B′)+P(D′)=+=0.64.(2)由于A,AB型血不能输给B型血的人,故“任找一个人,其血不能输给小明”为事件A′+C′,根据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得P(A′+C′)=P(A′)+P(C′)=+=0.36.跟踪训练1 解析:分别记小明的成绩在“90分(及90分)以上”“80分~89分”“70分~79分”“60分~69分”为事件A,B,C,D,这四个事件彼此互斥.(1)小明的成绩在80分以上的概率是P(A+B)=P(A)+P(B)=+=0.69.(2)方法一小明数学考试及格的概率是P(A+B+C+D)=P(A)+P(B)+P(C)+P(D)=+++=0.93.方法二小明数学考试不及格的概率是,所以小明数学考试及格的概率是1-=0.93.例2 解析:记事件A1={任取1球为红球},A2={任取1球为黑球},A3={任取1球为白球},A4={任取1球为绿球},则P(A1)=,P(A2)=,P(A3)=,P(A4)=.根据题意,知事件A1,A2,A3,A4彼此互斥.(1)“取出1球为红球或黑球”的概率为P(A1=P(A1)+P(A2)==.(2)方法一“取出1球为红球或黑球或白球”的概率为P(A1=P(A1)+P(A2)+P(A3)==.方法二“取出1球为红球或黑球或白球”的对立事件为“取出1球为绿球”,即A1的对立事件为A4,所以“取出1球为红球或黑球或白球”的概率为P(A1=1-P(A4)=1-=.跟踪训练2 解析:(1)设“射中10环”为事件A,“射中7环”为事件B,由于在这次射击中,事件A与事件B不可能同时发生,故事件A与事件B是互斥事件,“射中10环或7环”的事件为A所以P(A=P(A)+P(B)=+=0.49.所以射中10环或7环的概率为0.49.(2)“低于7环”从正面考虑有以下几种情况:射中6环,5环,4环,3环,2环,1环,0环.但由于这些概率都未知,故不能直接求解.可考虑从反面入手.“低于7环”的反面是“大于或等于7环”,即7环,8环,9环,10环,由于这两个事件必有一个发生,故是对立事件,故可用对立事件的方法处理.设“低于7环”为事件E,则事件为“射中7环或8环或9环或10环”.由(1)知“射中7环”“射中8环”“射中9环”“射中10环”彼此互斥.故P()=+++=,从而P(E)=1-P()=1-=0.03.所以射中的环数低于7环的概率为0.03.例3 解析:(1)样本空间共有24个样本点,“红色不被选中”有6个样本点,∴“红色被选中”的概率为P=1-=.(2)“第1部分是黑色”有6个样本点,“第2部分是红色”有6个样本点,“第1部分是黑色且第2部分是红色”有2个样本点,故“第1部分是黑色或第2部分是红色”概率为P(A==.跟踪训练3 解析:样本空间共有90个样本点,A=“能被2整除”,B=“能被3整除”,A=“能被6整除”,且A中共在45个样本点,B中共有30个样本点,A中共有15个样本点,所以P(A==.[课堂十分钟]1.解析:由题意可知事件C表示“大于或等于5的点数出现”,事件A与事件C是互斥事件,由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可得P(A=P(A)+P(C)==.答案:C2.解析:摸出红球、白球、黑球是互斥事件,所以摸出黑球的概率是1--=0.3.答案:C3.解析:∵P(A)=,P(B)=,P(AB)=,∴P(A=P(A)+P(B)-P(AB)=+-=0.35.答案:C4.解析:由于事件“中国队夺得女子乒乓球单打冠军”包括事件“甲夺得冠军”和“乙夺得冠军”,但这两个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即彼此互斥,所以由互斥事件概率的加法公式得,中国队夺得女子乒乓球单打冠军的概率为=.答案:。
高中数学第五章概率教案
高中数学第五章概率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定义,掌握概率计算的方法。
2.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概率知识解决问题。
3. 能够通过实验来验证概率的计算结果。
教学内容:1. 概率的基本概念和定义2. 概率计算的方法3. 事件的互斥与独立4. 事件的排列组合5. 概率的实际应用教学重点:1. 概率的基本概念和定义2. 概率计算的方法教学难点:1. 事件的互斥与独立2. 事件的排列组合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教学实验器材3. 习题集教学步骤:一、引入概率的概念(10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概率的概念,并引出概率的定义。
二、概率的计算方法(20分钟)1. 讲解概率计算的基本方法2. 给学生演示概率计算的步骤3. 练习相关计算题目三、事件的互斥与独立(15分钟)1. 解释事件互斥和独立的概念2. 给学生举例说明互斥和独立事件的计算方法四、事件的排列组合(20分钟)1. 介绍排列组合的概念2. 解释有放回、无放回抽样的排列组合计算方法五、概率的实际应用(15分钟)通过实际问题的练习,让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概率的理解。
六、总结与展望(10分钟)对概率的学习进行总结,展望下一节课内容。
教学评估:1. 教师课堂表现评价2. 学生练习题表现评价3. 学生实验结果报告评价拓展延伸:1. 给学生布置概率实验项目,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概率的计算结果。
2. 鼓励学生参加数学建模比赛,应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VIP专享】概率统计电子教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和揭示随机现 象统计规律性的一门学科。
二、随机试验
对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进行研究,就需要对随 机现象进行重复观察,我们对随机现象的观察就 称为随机试验。 满足以下三个特点:
(1) 在相同条件下可重复进行; (2) 试验前就能确定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
且结果不止一个; (3) 试验前不能确定到底会出现哪一种结果。
五、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设 S 为样本空间,A、B 为两个事件(即
(A S,B S)
1.包含关系与相等关系:
定义:若事件 A 发生必导致事件 B 发生,则称事
件 A 包含于事件 B,记为 A B 。
例如,A=出现 4 点,B=出现偶数点,则有 A B
若 A B 且 B A ,即 A B ,则称事件 A 与
概率论产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将古典概型作 为概率来研究的,直到1812年拉普拉斯在他的著作 《分析概率论》中给出概率明确的定义,并且还建 立了观察误差理论和最小二乘法估计法,从这时开 始对概率的研究,实现了从古典概率论向近代概率
概率论在二十世纪再度迅速发展起来,则是由 于科学技术发展迫切地需要研究有关一个或多个 连续变化着的参变量的随机变数理论即随机过程 论,1906年俄国数学家马尔可夫(1856-1922) 提出了所谓“马尔可夫链”的数学模型对发展这
我国概率论发展简介
我国的概率论研究起步较晚,从1957年开始, 先驱者是许宝马录先生。1957年暑期许老师在北 大举办了一个概率统计的讲习班,从此,我国对 概率统计的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现在概率与数 理统计是数学系各专业的必修课之一,也是工 科,经济类学科学生的公共课,许多高校都成立 了统计学(特别是财经类高校)。近年来,我国 科学家对概率统计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湘教版九上第五章《概率的计算》word学案
重点、难点
学习流程
一、 【旧知回顾】 1、抛掷一枚硬币试验,落地后可能出现几种情况? 2、抛掷两枚硬币,落地后可能出现几种情况? 二、 【自主学习】 1、自学教材 P136——P139,看完后把不懂的地方与本组同学交流。 2、知识要点:①、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会发生的事情称为必然事件;一定不会发生的事 情称为不可能事件;它们都是确定事件,可以看成是随机事件物两个极端。必然事件的 概率为 1; 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 0 ; ②、 在随机现象中, 出现的各种可能的结果共有 n 种, 如果出现其中每一种的结果的可能性大小是一样的,那么出现每一种结果的概率都是
重点、难点
学习流程
一、 【旧知回顾】 1、什么是随机现象?你能举出随机现象的例子吗? 2、什么是随机事件?你能举例说明吗? 3、什么是随机事件的概率?你能举出随机现象中,一个随机事件的概率的例子吗? 二、 【自主学习】 1、自学教材 P130——P134,看完后把不懂的地方与本组同学交流。 2、知识要点:用频率估计概率:在随机现象中,一个随机事件发生与否,事先无法预料, 表面上看无规律可循,但当我们大量重复实验时,这个事件发生的频率呈现规律性,因 此,做了大量实验后,可以用一个事件发生的频率作为这个事件的概率的估计值。 3、例题:小明和小亮在做摸球游戏,一只不透明的口袋里有 3 个红球和 5 个白球,每个 球除颜色外都相同,每次摸球前都将袋中的球充分搅匀,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记录颜 色后再放回,若是红球,小明得 3 分,若是白球小亮得 2 分,游戏结束时,得分多者胜, 你认为这个游戏对双方公平吗?为什么?、 解:不公平。∵ P (摸出红球)=
1 左右,请你估计袋中黑球的个数。 (2) 、若小明摸出的第 1 个球 4
是白球,将它放在桌子上,从袋中余下的球中再任意摸出一个球,取出红球的概率是多 少?
教案概率初步(全章)
教案概率初步(全章)教案章节一:概率的定义与基础1.1 教学目标了解概率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掌握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区别学会用概率表示事件的发生可能性1.2 教学内容概率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定义和例子概率的表示方法:分数、小数和百分数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概率的概念通过小组讨论和游戏活动,让学生区分不同类型的事件利用计算器和软件工具,让学生实践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1.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概率概念的理解程度布置课后习题,巩固学生对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区分能力设计概率计算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概率表示方法的掌握情况教案章节二:概率的基本计算规则2.1 教学目标掌握概率的基本计算规则学会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理解概率的加法和乘法规则2.2 教学内容概率的基本计算规则:加法和乘法规则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抛硬币、抽卡片等概率的计算公式和示例2.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概率的加法和乘法规则利用模拟实验和计算器,让学生实践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计算方法和结果2.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概率计算规则的理解程度布置课后习题,巩固学生对简单事件概率计算的掌握能力设计概率计算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概率计算公式的应用能力教案章节三:条件概率与独立事件3.1 教学目标理解条件概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掌握独立事件的定义和性质学会计算条件概率和独立事件的概率3.2 教学内容条件概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给定一个事件A已经发生,事件B发生的概率独立事件的定义和性质:两个事件相互不影响的发生概率计算条件概率和独立事件的概率:公式和示例3.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条件概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利用实验和计算器,让学生实践计算条件概率和独立事件的概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计算方法和结果3.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条件概率和独立事件的理解程度布置课后习题,巩固学生对条件概率和独立事件概率计算的掌握能力设计概率计算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条件概率和独立事件概率公式的应用能力教案章节四: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4.1 教学目标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定义和性质掌握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及其计算方法学会运用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描述概率分布特征4.2 教学内容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定义和性质:可能取的值及其概率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概率分布列及其计算方法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概率分布特征的描述4.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定义和性质利用模拟实验和计算器,让学生实践计算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计算方法和结果4.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离散型随机变量的理解程度布置课后习题,巩固学生对离散型随机变量概率分布的掌握能力设计概率计算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应用能力教案章节五: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5.1 教学目标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的定义和性质掌握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的计算方法学会运用期望值和方差描述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特征5.2 教学内容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随机变量的平均取值教案章节六: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续)5.3 教学内容(续)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随机变量取值与其期望值差的平方的期望值期望值和方差的计算公式和示例5.4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的定义和性质利用模拟实验和计算器,让学生实践计算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计算方法和结果5.5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离散型随机变量期望值和方差的理解程度布置课后习题,巩固学生对离散型随机变量期望值和方差的掌握能力设计概率计算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离散型随机变量期望值和方差公式的应用能力教案章节七: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7.1 教学目标理解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的定义和意义掌握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的证明方法和应用学会运用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分析随机现象的规律7.2 教学内容大数定律:随机样本数量足够大时,样本均值的概率分布趋于正态分布中心极限定理:大量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的和趋于正态分布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的证明方法和应用示例7.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的定义和意义利用模拟实验和计算器,让学生实践验证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验证方法和结果7.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的理解程度布置课后习题,巩固学生对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的掌握能力设计概率计算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应用的能力教案章节八:概率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8.1 教学目标了解概率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范围和重要性学会运用概率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8.2 教学内容概率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范围:统计学、经济学、生物学、工程学等领域概率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建模、计算、分析、推断等实际问题案例分析:彩票、保险、质量控制等8.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概率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范围和重要性利用模拟实验和计算器,让学生实践运用概率论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际问题解决方法和结果8.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概率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范围和方法的理解程度布置课后习题,巩固学生对概率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掌握能力设计实际问题案例分析题,检验学生对概率论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的能力教案章节九: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关系9.1 教学目标理解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关系和区别掌握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学会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分析数据和推断结论9.2 教学内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关系:概率论是数理统计的基础,数理统计应用概率论的方法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数据分析、估计、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等数理统计的方法及其与概率论的联系和区别9.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关系和区别利用模拟实验和计算器,让学生实践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数据分析、估计和推断的方法和结果9.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关系和区别的理解程度布置课后习题,巩固学生对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的掌握能力设计数据分析、估计和推断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的能力教案章节十:概率论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10.1 教学目标教案章节十:概率论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10.1 教学目标了解概率论在现代科技领域的重要应用掌握概率论在信息技术、生物科学、金融工程等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10.2 教学内容概率论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如错误检测和纠正、网络通信的可靠性分析等概率论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如遗传概率、疾病预测、生态系统的随机模型等概率论在金融工程领域的应用:如期权定价、风险管理等概率论在其他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工程质量控制、地球科学等10.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概率论在现代科技领域的重要应用利用模拟实验和计算器,让学生实践运用概率论解决科技领域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概率论在科技领域应用的方法和成果10.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概率论在现代科技领域应用的理解程度布置课后习题,巩固学生对概率论在科技领域应用的掌握能力设计科技领域应用案例分析题,检验学生对概率论在现代科技领域应用的能力教案章节十一:概率论的数学基础11.1 教学目标理解概率论的数学基础的重要性掌握概率论中常用的数学知识和技巧学会运用数学基础解决概率论问题11.2 教学内容概率论的数学基础:集合论、函数论、微积分、线性代数等概率论中常用的数学技巧:如随机变量、概率分布、期望、方差等数学基础在概率论中的应用示例11.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概率论的数学基础的重要性利用模拟实验和计算器,让学生实践运用数学基础解决概率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运用数学基础解决概率论问题的方法和成果11.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概率论的数学基础的理解程度布置课后习题,巩固学生对概率论中数学基础的掌握能力设计数学基础解决概率论问题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概率论中数学基础应用的能力教案章节十二:概率论的研究方法12.1 教学目标了解概率论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掌握概率论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学会运用概率论的研究方法解决问题12.2 教学内容概率论的研究方法:数学分析、随机模拟、统计推断等概率论中常用的研究技巧:如条件概率、独立性、随机变量等概率论研究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示例12.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概率论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利用模拟实验和计算器,让学生实践运用概率论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运用概率论研究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成果12.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概率论研究方法及其特点的理解程度布置课后习题,巩固学生对概率论研究方法和技巧的掌握能力设计运用概率论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概率论研究方法应用的能力教案章节十三:概率论与现实世界的联系13.1 教学目标理解概率论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掌握概率论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方法和技巧学会运用概率论分析和解决现实世界问题13.2 教学内容概率论与现实世界的联系:生活中的概率现象、社会现象等概率论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方法和技巧:如数据分析、预测、决策等概率论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示例13.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概率论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利用模拟实验和计算器,让学生实践运用概率论解决现实世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运用概率论分析和解决现实世界问题的方法和成果13.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概率论与现实世界联系的理解程度布置课后习题,巩固学生对概率论在现实世界应用的掌握能力设计现实世界问题案例分析题,检验学生对概率论在现实世界应用的能力教案章节十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概率的定义与基础概念,包括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
概率初步全章教案
概率初步全章教案第一章:概率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理解概率的定义和意义;2. 掌握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区别;3. 学会用概率来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教学内容:1. 概率的定义和意义;2. 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定义;3. 概率的计算方法。
教学活动:1. 通过实例引入概率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概率的意义;2. 通过讨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区别;3. 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学会用概率来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讨论和练习,检查学生对概率的基本概念的理解;2. 通过课后作业和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区分能力;3. 通过期末考试,检查学生对概率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概率的计算教学目标:1. 掌握概率的基本计算方法;2. 学会用排列组合来计算事件的概率;3. 理解条件概率和独立事件的含义。
教学内容:1. 概率的基本计算方法;2. 排列组合的应用;3. 条件概率和独立事件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活动:1. 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概率的基本计算方法;2. 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学会用排列组合来计算事件的概率;3. 通过讨论和练习,让学生理解条件概率和独立事件的含义。
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检查学生对概率计算方法的掌握;2. 通过课后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排列组合的应用能力;3. 通过期末考试,检查学生对条件概率和独立事件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第三章:几何概率教学目标:1. 理解几何概率的概念;2. 学会用几何概率来描述事件的可能性;3. 掌握几何概率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1. 几何概率的定义和意义;2. 几何概率的计算方法;3. 几何概率的应用实例。
教学活动:1. 通过实例引入几何概率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几何概率的意义;2. 通过讨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几何概率的计算方法;3. 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学会用几何概率来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数学《概率》教案
25.1.2 概率【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概率,认识概率是反映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量.2.了解频率可以看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了解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概率.3.理解概率反映可能性大小的一般规律.【过程与方法】通过试验得出和理解概率的意义,正确鉴别有限等可能性事件,了解简单事件发生概率的计算方法.【情感态度】通过分析探究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动脑习惯,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有限等可能性.2.用概率定义求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有限等可能性,准确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请同学讲“守株待兔”的故事.问:(1)这是个什么事件?(2)这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引入课题.【教学说明】通过熟悉的故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结合上节课所学,思考如何衡量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从而引出课题.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试验1:从分别标有1、2、3、4、5号的5根纸签中随机地抽取一根,回答下列问题:①抽出的号码有多少种情况?②抽到1的可能性与抽到2的可能性一样吗?它们的可能性是多少呢?【讨论结果】①抽出的号码有1、2、3、4、5等5种可能的结果.②由于纸签的形状、大小相同,又是随机抽取的,所以每个号码被抽到的可能性大小相等,抽到一个号码即5种等可能的结果之一发生,于是:1/5就表示每一个号码被抽到的可能性的大小.【教学说明】通过本试验,帮助学生理解、体会在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为有限多个,并且每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同.试验2:投一枚骰子,向上一面的点数有多少种可能?向上一面的点数是1或3的可能性一样吗?是多少呢?【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试验,交流得出结论,感知在这个过程中,每种结果的可能性,在一次试验中,可能结果只有有限种.思考(1)概率是从数量上刻画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根据上述两个试验分析讨论,你能给概率下定义吗?(2)以上两个试验有什么共同特征?【讨论结果】(1)一般地,对于一个随机事件A,我们把刻画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称为随机事件A发生的概率,记作:P(A).(2)以上两个试验有两个共同特征:①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有限多个.②一次试验中,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等.【教学说明】对于具有上述特点的试验,我们常从事件所包含的各种可能的结果在全部可能的试验结果中所占的比分析出事件的概率.问:(1)根据上面的理解,你认为问题2中向上的一面为偶数的概率是多少?(2)像上述试验,可列举的有限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可以怎样表达事件的概率?【讨论结果】(1)“向上一面为偶数”这个事件包括2、4、6三种可能结果,在全部6种可能的结果中所占的比为3/6=1/2.∴P(向上一面为偶数)=1/2.(2)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n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相等,事件A包含其中的m种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P(A)=m/n.问:(3)请同学们思考P(A)的取值范围是多少?分析:∵m≥0,n>0,∴0≤m≤n,∴0≤mn≤1,即0≤P(A)≤1.问:(4)P(A)=1,P(A)=0各表示什么事件呢?【讨论结果】当A为必然事件时,P(A)=1.当A为不可能事件时,P(A)=0.由此可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它的概率越接近于1;反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小,它的概率越接近于0,如下图: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掷一个骰子,观察向上一面的点数,求下列事件的概率:(1)点数为2;(2)点数为奇数;(3)点数大于2且小于5.分析:(1)掷一个质地均匀的骰子,向上一面的点数共有几种情况?(2)点数为2时有几种可能?点数为奇数有几种可能?点数大于2且小于5有几种可能呢?【教学说明】例1是教材的例1,以此规范简单事件的概率求值的一般步骤,并在运用中进一步体会概率的意义.教师板书完整的解题过程.例2如图所示是一个转盘,转盘分成7个相同的扇形,颜色分为红、绿、黄三种颜色,指针的位置固定,转动转盘后任其自由停止,其中的某个扇形会恰好停在指针所指的位置(指针指向两个扇形的交线时,当作向右的扇形).求下列事件的概率:(1)指针指向红色;(2)指针指向红色或黄色;(3)指针不指向红色.分析:①指针停止后所指向的位置是否是有限等可能性事件?为什么?②指针指向红色有几种可能?③指针指向红色或黄色是什么意思?④指针不指向红色等价于什么说法?【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交流,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这个转盘问题,实际上是几何概率的模型,是通过面积的大小关系来刻画概率的.例3 教材第133页例3.分析:第二步怎样走取决于踩在哪部分遇到地雷可能性的大小,因此,问题的关键是分别计算在两个区域的任何一个方格内踩中地雷的概率并比较大小就可以了.问1:若例3中,小王在游戏开始时踩中的第一个格上出现了标号1,则下一步踩在哪一区域比较安全?答案:一样,每个区域遇雷的概率都是1/8.问2:谁能重新设计,通过改换雷的总数,使得下一步踩在A区域合适?并计算说明.这是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仅举一例供参考:把雷的总数由10颗改为31颗,则:A区域的方格共有8个,标号3表示在这8个方格中有3个方格各有1颗地雷,因此踩A区域遇雷概率是:3/8B区域中共有:9×9-8-1=72(个)小方格,其中有31-3=28(个)方格内各藏有1颗地雷,因此踩B区域的任一方格遇到地雷的概率是:28 72而328872,∴踩A区域遇雷的可能性小于踩B区域遇雷的可能性.【教学说明】这个问题对于有游戏经验的同学来说容易理解题意,若是没有经验就不是很容易理解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进而分析问题.对于第二步应怎样走关键只要分别计算两个区域内遇雷的概率,这是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当学生完成问题后,顺势提出后面的2个问题,从正、反两方面对题目进行变式练习.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从一布袋中随机摸出一球恰是黑球的概率为1/3”的意思是()A.摸球三次就一定有一次摸到黑球B.摸球三次就一定有两次不能摸到黑球C.如果摸球次数很多,那么平均每摸球三次就有一次摸到黑球D.布袋中有一个黑球和两个别的颜色的球2.某班共有41名同学,其中有2名同学习惯用左手写字,其余同学都习惯用右手写字,老师随机请1名同学解答问题,习惯用左手写字的同学被选中的概率是()A.0B.1/41C.2/41D.13.要在一只口袋中装入若干个形状与大小都完全相同的球,使得从袋中摸到红球的概率为1/5,四位同学分别采用了下列装法,你认为他们中装错的是()A.口袋中装入10个小球,其中只有两个是红球B.装入1个红球,1个白球,1个黄球,1个蓝球,1个黑球C.装入红球5个,白球13个,黑球2个D.装入红球7个,白球13个,黑球2个,黄球13个4.从一副未曾启封的扑克牌中取出1张红桃,2张黑桃的牌共3张,洗匀后,从这3张牌中任取1张牌,恰好是黑桃的概率是()A.1/2B.1/3C.2/3D.15.在四张完全相同的卡片上,分别画上圆、矩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现从中随机抽取1张,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概率是______.6.下列事件的概率,哪些能作为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求?哪些不能?(1)抛掷一枚图钉,钉尖朝上.(2)随意地抛一枚硬币,背面向上与正面向上.7.摸彩券100张,分别标有1,2,3,……100的号码,只有摸中的号码是7的倍数的彩券才有奖,小明随机地摸出一张,那么他中奖的概率是多少?8.从一副扑克牌中找出所有红桃的牌共13张,从这13张牌中任意抽取一张,求下列事件的概率.(1)抽到红桃5;(2)抽到花牌J、Q、K中的一张;(3)若规定花牌点为0.5,其余牌按数字记点,抽到点数大于5的可能性有多大?【教学说明】上述练习一方面从正反对照的角度深化了对有限等可能的理解,进一步明确了古典概型的使用条件;另一方面还能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有限等可能的随机事件概率的计算方法,教师应先让学生自主完成,再进行评讲.【答案】1.C2.C【解析】所有可能结果数是41,而每个学生被提问的可能性相等,其中有2个学生是习惯用左手写字,故习惯用左手写字的同学被选中的概率为2/41.3.C4.C5.1/2【解析】圆、矩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所以P(中心对称图形)=2/4=1/2.6.(1)不能(2)能7.7/50(提示:本题的关键是找公式P(A)=m/n中的m:从7的1倍到7的14倍,一共14个数.)8.(1)因为13张牌中只有一张红桃5,故抽到红桃5的概率为1/13;(2)13张牌中有1张J、1张Q、1张K,共3张花牌,故抽到一张花牌的概率为3/13;(3)13张牌中点数大于5的牌共有6、7、8、9、10共5张,故抽到点数大于5的牌的概率为5/13.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本堂课你学到了哪些概率知识?你有什么疑问和困惑?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25.1”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后作业”部分.1.通过抽签,用学生喜欢的扑克牌和掷骰子试验导入新课,吸引学生迅速进入状态,让学生充分认识概率的意义;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此类型概率的求法,利用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了思维能力,增强思维的缜密性,并且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2.在概率的古典定义基础上,教科书给出了概率的取值范围为0-1的性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它的概率越接近1,其中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两个确定事件可以看作特殊的随机事件.学生在学习例2时,应注意三种颜色并非三种可能,要求学生去仔细体会.。
概率初步全章教案
概率初步全章教案教学对象:高中数学教学目标:1. 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 学会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3. 了解随机事件的独立性和互斥性;4. 掌握概率的加法规则和乘法规则;5. 能够应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第一章:概率的基本概念1.1 概率的定义和例子1.2 样本空间和样本点1.3 事件的定义和例子1.4 事件的集合表示法第二章:简单事件的概率计算2.1 计算单个事件的概率2.2 计算互斥事件的概率2.3 计算独立事件的概率2.4 计算条件概率第三章:随机事件的独立性和互斥性3.1 独立事件的定义和性质3.2 互斥事件的定义和性质3.3 独立性和互斥性的判断方法3.4 独立性和互斥性的应用第四章:概率的加法规则4.1 加法规则的定义和公式4.2 加法规则的应用举例4.3 加法规则的推广和拓展第五章:概率的乘法规则5.1 乘法规则的定义和公式5.2 乘法规则的应用举例5.3 乘法规则的推广和拓展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公式;2. 利用例题和练习题,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概率的性质和规律;4. 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和回答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2. 布置作业和练习题,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3. 组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评估学生的参与和合作能力;4. 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资源:1. 教材和参考书,提供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2. 教案和教学笔记,指导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3. 练习题和测试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提高能力;4. 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第六章:条件概率和贝叶斯定理6.1 条件概率的定义和性质6.2 条件概率的计算方法6.3 贝叶斯定理的定义和公式6.4 贝叶斯定理的应用举例第七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7.1 随机变量的定义和性质7.2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7.3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7.4 随机变量的期望和方差第八章: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8.1 大数定律的定义和性质8.2 大数定律的应用举例8.3 中心极限定理的定义和性质8.4 中心极限定理的应用举例第九章:概率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9.1 概率论在统计学中的应用9.2 概率论在工程学中的应用9.3 概率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9.4 概率论在生物学中的应用10.1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和公式10.2 概率论的主要定理和性质10.3 概率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10.4 常见问题和难题解答与提示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条件概率、随机变量等高级概念;2.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组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概率论的核心思想;4. 利用多媒体教学和实际数据,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概率初步全章教案
概率初步全章教案第一章:概率的基本概念1.1 概率的定义引入概率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概率是衡量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学量。
解释概率的取值范围,即0到1之间。
1.2 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讲解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
通过实例让学生区分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
1.3 随机事件介绍随机事件的定义,让学生理解随机事件是既不是必然事件也不是不可能事件的事件。
解释随机事件的概率大于0且小于1。
第二章:概率的计算方法2.1 古典概型讲解古典概型的定义,即试验结果有限且等可能发生。
介绍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P(A) = n(A) / n(S),其中n(A)为事件A的发生次数,n(S)为样本空间的大小。
2.2 列举法讲解列举法的概念,即通过列举所有可能的结果来计算概率。
示范使用列举法计算概率的步骤。
第三章:条件概率和独立事件3.1 条件概率引入条件概率的概念,解释条件概率是在已知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
讲解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P(A|B) = P(A∩B) / P(B),其中P(A∩B)为事件A和B 发生的概率,P(B)为事件B发生的概率。
3.2 独立事件解释独立事件的定义,即两个事件的发生互不影响。
讲解独立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P(A∩B) = P(A)P(B),其中P(A)为事件A发生的概率,P(B)为事件B发生的概率。
第四章: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4.1 全概率公式讲解全概率公式的概念,即在多个互斥事件的情况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可以通过各事件发生的概率乘以对应事件的条件概率之和来计算。
解释全概率公式的计算步骤。
4.2 贝叶斯公式引入贝叶斯公式的概念,解释贝叶斯公式是通过已知条件来推算事件发生的概率。
讲解贝叶斯公式的计算步骤。
第五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5.1 随机变量的定义讲解随机变量的概念,即随机试验结果的量化描述。
解释随机变量的取值可以是具体的数值,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值。
5.2 离散型随机变量讲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定义,即随机变量取值有限或可数。
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章概率的计算复习教案 湘教版
第五章概率的计算【课前热身】1. 在一个袋子中装有除颜色外其它均相同的2个红球和3个白球,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则摸到红球的概率是. 2.在一种掷骰子攻城游戏中规定:掷一次骰子几点朝上,攻城者就向城堡走几步.某游戏者掷一次骰子就走六步的槪率是____________. 3.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中装有2个白球,n个黄球,它们除颜色不同外,其余均相同.若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它是白球的概率为23,则n .4.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的是()A.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放动画片B.2008年奥运会刘翔一定能夺得110米跨栏冠军 C.某彩票中奖率是1%,买100张一定会中奖D.在只装有5个红球的袋中摸出1球,是红球5.随机掷一枚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到6的点数,则这个骰子向上的一面点数是奇数的概率为()A.1 2B.13C.14D.15【考点链接】1.__________________叫确定事件,________________叫不确定事件(或随机事件),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必然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不可能事件.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频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概率.3.求概率的方法:(1)利用概率的定义直接求概率;(2)用树形图和________________求概率;(3)用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估计一些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典例精析】例1 小明、小华用4张扑克牌(方块2,黑桃4,黑桃5,•梅花5)玩游戏,他俩将扑克牌洗匀后,背面朝上放置在桌面上,小明先抽,小华后抽,•抽出的牌不放回.(1)若小明恰好抽到了黑桃4.①请在下边框中绘制这种情况的树状图;②求小华抽出的牌面数字比4大的概率.(2)小明、小华约定:若小明抽到的牌面数字比小华的大,则小明胜;反之,•则小明负,你认为这个游戏是否公平?说明你的理由.例2 (08宁夏)张红和王伟为了争取到一张观看奥运知识竞赛的入场券,他们各自设计了一个方案:张红的方案是:转动如图所示的转盘,如果指针停在阴影区域,则张红得到入场券;如果指针停在白色区域,则王伟得到入场券(转盘被等分成6个扇形.若指针停在边界处,则重新转动转盘).王伟的方案是:从一副扑克牌中取出方块1、2、3,将它们背面朝上重新洗牌后,从中摸出一张,记录下牌面数字后放回,洗匀后再摸出一张.若摸出两张牌面数字之和为奇数,则张红得到入场劵;若摸出两张牌面数字之和为偶数,则王伟得到入场券.(1)计算张红获得入场券的概率,并说明张红的方案是否公平?(2)用树状图(或列表法)列举王伟设计方案的所有情况,计算王伟获得入场券的概率,并说明王伟的方案是否公平?【中考演练】1.小明周末到外婆家,走到十字路口处(如图),•记不清前面哪条路通往外婆家,那么他能一次选对路的概率是________.2.在中考体育达标跳绳项目测试中,1min跳160次为达标,•小敏记录了他预测时,1min 跳的次数分别为145,155, 140,162,164,•则他在该次预测中达标的概率是_________.3.有一道四选一的选择题,某同学完全靠猜测获得结果,则这个同学答对的概率是________.4.在一所4000人的学校随机调查了100人,其中有76人上学之前吃早饭,•在这所学校里随便问一个人,上学之前吃过早餐的概率是________.5. 书架上有数学书3本,英语书2本,语文书5本,从中任意抽取一本是数学书的概率是() A.110 B.35C.310D.156.下列事件你认为是必然事件的是()A.中秋节的晚上总能看到圆圆的月亮; B.明天是晴天C.打开电视机,正在播广告; D.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明天的降水概率为30%”是指明天下雨的可能性是30%B.连续抛一枚硬币50次,出现正面朝上的次数一定是25次C.连续三次掷一颗骰子都出现了奇数,则第四次出现的数一定是偶数D.某地发行一种福利图(1) 图(2) 彩票,中奖概率为1%,买这种彩票100张一定会中奖8.图(2)是中国象棋棋盘的一部分,图中红方有两个马,黑方有三个卒子和一个炮,按照中国象棋中马的行走规则(马走日字,例如:按图(1)中的箭头方向走),红方的马现在走一步能吃到黑方棋子的概率是多少?9. 某电脑公司现有A 、B 、C 三种型号的甲品牌电脑和D 、E•两种型号的乙品牌电脑.希望中学要从甲、乙两种品牌电脑中各选购一种型号的电脑.电脑单价A 型:6000元;A 型:6000元;B 型:4000元;C 型:2500元;D 型:4000元;E 型:2000元; (1)写出所有选购方案(利用树状图或列表方法表示); (2)如果(1)中各种选购方案被选中的可能性相同,那么A 型号电脑被选中的概率是多少? (3)现知希望中学购买甲、乙两种品牌电脑共36台,•恰好用了10万元人民币,其中甲品牌电脑为A 型号电脑,求购买的A 型号电脑有几台.。
教案概率初步(全章)
教案概率初步(全章)第一章:概率的基本概念1.1 概率的定义介绍概率的定义和基本概念解释随机事件和必然事件的概率1.2 样本空间和事件定义样本空间和事件的概念举例说明样本空间和事件的表示方法1.3 概率的基本性质介绍概率的基本性质,如互斥事件和独立事件的概率计算第二章:概率的计算方法2.1 计数原理介绍排列和组合的计数原理解释阶乘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2 古典概型介绍古典概型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举例说明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2.3 条件概率和贝叶斯定理解释条件概率和贝叶斯定理的概念举例说明条件概率和贝叶斯定理的计算方法第三章:离散型随机变量3.1 随机变量的定义和性质介绍随机变量的定义和性质解释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函数3.2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和方差介绍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和方差的概念举例说明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和方差的计算方法3.3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解释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概念举例说明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计算方法第四章:连续型随机变量4.1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定义和性质介绍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定义和性质解释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4.2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和方差介绍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和方差的概念举例说明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和方差的计算方法4.3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解释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的概念举例说明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的计算方法第五章: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5.1 大数定律介绍大数定律的概念和意义解释大数定律的数学表达和证明方法5.2 中心极限定理介绍中心极限定理的概念和意义解释中心极限定理的数学表达和证明方法第六章: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6.1 随机变量的期望介绍随机变量期望的定义和性质举例说明离散型和连续型随机变量期望的计算方法6.2 随机变量的方差介绍随机变量方差的概念和性质举例说明离散型和连续型随机变量方差的计算方法6.3 随机变量的协方差和相关系数解释协方差和相关系数的含义和作用举例说明协方差和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第七章:随机抽样方法7.1 简单随机抽样介绍简单随机抽样的定义和特点解释随机抽样的几种方法,如抽签法、随机数表法等7.2 分层抽样解释分层抽样的原理和步骤举例说明分层抽样的应用和计算方法7.3 系统抽样和整群抽样介绍系统抽样和整群抽样的定义和特点解释系统抽样和整群抽样的应用和计算方法第八章: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8.1 随机过程的定义和分类介绍随机过程的定义和分类解释离散时间和连续时间随机过程的区别8.2 随机过程的随机变量的性质介绍随机过程的随机变量的性质,如独立性和马尔可夫性8.3 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解释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如均值、方差等第九章:马尔可夫链9.1 马尔可夫链的定义和性质介绍马尔可夫链的定义和性质解释马尔可夫链的转移概率和初始分布9.2 马尔可夫链的分类介绍齐次马尔可夫链和非齐次马尔可夫链的概念解释周期性和稳态分布的概念9.3 马尔可夫链的应用举例说明马尔可夫链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股票价格预测等第十章:随机行走和排队理论10.1 随机行走介绍随机行走的概念和类型解释随机行走的数学模型和统计特性10.2 排队理论的基本模型介绍排队理论的基本模型,如M/M/1、M/M/c/N等解释排队理论中的基本参数和排队长度公式10.3 排队理论的应用举例说明排队理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通信系统、交通管理等第十一章:布朗运动和随机微积分11.1 布朗运动的基本概念介绍布朗运动的概念和特性解释布朗运动的数学模型和实际意义11.2 随机微积分的基本概念介绍随机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如随机过程的微分和积分解释随机微积分的应用和计算方法第十二章:随机分析在金融中的应用12.1 金融市场的基本模型介绍金融市场的基本模型,如几何布朗运动和风险中性定价解释金融市场中的随机过程和数学公式12.2 期权定价理论介绍期权定价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解释欧式期权和美式期权的定价公式和应用12.3 利率模型和利率衍生品定价介绍利率模型和利率衍生品的基本概念解释利率模型中的随机过程和利率衍生品定价方法第十三章:随机网络和图论13.1 随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介绍随机网络的概念和特性解释随机网络的数学模型和统计特性13.2 图论的基本概念介绍图论的基本概念,如图的表示和遍历解释图论在随机网络中的应用和计算方法13.3 网络流和匹配理论介绍网络流和匹配理论的基本概念解释网络流和匹配理论在随机网络中的应用和计算方法第十四章:随机优化和决策理论14.1 随机优化基本概念介绍随机优化的概念和特性解释随机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和求解方法14.2 决策理论的基本概念介绍决策理论的概念和特性解释决策理论中的随机过程和决策规则14.3 随机决策分析的应用举例说明随机决策分析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生产计划、风险管理等第十五章:总结与展望15.1 概率论与随机过程的应用领域总结概率论与随机过程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强调概率论与随机过程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15.2 概率论与随机过程的发展趋势介绍概率论与随机过程的发展趋势,如随机计算、随机图论等展望概率论与随机过程在未来研究中的潜在方向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了解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熟悉随机抽样方法,掌握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概率与概率分布学习要点第一节概率的基本概念第二节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第三节相对差异量表第四节 SPSS实验——标准分数本章小结学习要点1.熟练掌握百分等级与标准分数的意义及分析方法2.应用百分等级与标准分数解释实际问题3.了解分数的意义及其他的相对指标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第一节概率的基本概念在语言实验研究中,我们通常选取研究对象的一部分(即样本)加以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推断统计对所有的研究对象(即总体)的情况作出推断。
在进行这种推断时,我们不仅要指出总休可能是什么情况,而且还要指出我们进行这种推断的把握程度有多大,或者总体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有多大,这个“可能性” 就是概率。
因此,要学好推断统计,就要对概率这一概念有所了解。
后验概率(或统计概率)是指通过实际观测,根据在总观测次数中某事件所出现的次数来计算该事件出现的概率,这种概率其实是一个相对频率,是实际概率的估计值。
一般用A代表随机事件(例如“全体学生中的男生” ),用P代表频率(概率估计值),或用n表示观测的次数,用m表示事件出现的次数原始分数,又称观测分数,它是观测所得的、未经任何加工的分数。
在生活中人们时常用这种分数来评价他人,却不知由于原始分数本身的固有的缺陷造成使用和评价上的失误。
原始分析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原始分数无明确的意义在考试或测验中,人们习惯用“分”作为分数的单位,然而“1分”究竟表示什么?其价值是多少?这在传统考试中并无科学的界定,就是说在传统的考试中对“分”的概念并无严格的定义。
二、原始分数的单位不等值由于原始分数缺乏明确的定义,造成其单位的不等值。
众所周知,相同的单位在人们的心目中都有相等的价值。
譬如1公斤,在每个人心目中的认识都是一样的。
不过,在传统的考试中却并非如此,譬如语文考试中的“1分”与数学考试中的“1分”就不见得等值。
同是语文测验,不同的阅卷者因评分的宽严不一致,嗜好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等等,所给出的“1分”也不尽相同。
因此,某考生语文得80分,数学也得80分,我们并不能确定该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数学学习水平相同。
有人在某次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试卷中随机抽取了一名考生的作文,连同教育部规定的评分标准,分别请中学语文教师评阅,在67位评阅者中,给分最高的是25分,给分最低的是6分。
可见,在这些人的以上中,“分”的价值是不同的。
所以说,原始分数的“1分”实际上是不等值的。
三、原始分数不具可比性由于原始分数缺乏明确的定义,单位不等值,因此也就不具有可比性。
绝对数或绝对统计量不能说明其在整个观测中的相对地位,最多只能表示观测值的高低或大小,却不能说明它在团体中的地位情况。
而等级顺序只能表示一个分数的高低次序,不也不能表示它在团体中的地位,更不能与其他团体的分数或等级进行比较。
这是因为它们的比较尺度不一样。
因此,对分数意义的无知,往往会错怪一个人,甚至还会酿成大错。
如青海一九岁学生的母亲,见孩子的两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下,便认为成绩差了,一气之下,竟将孩子打死。
事实上,该生的一门功课名列全班第一,另一门名列第二。
又如某生名列第15名,是难以评价其成绩是优、良,还是中、差的,因这与他所处团体的人数多少有直接关系。
四、四、原始分数没有可加性众所周知,80米是不能与80尺直接相加来计算长度,因为两者的单位不等值。
同样,观测所得的原始分数因其单位不等值,也是不能直接相加的。
然而,在传统成绩评价中,人们不仅把内容、题量、难度等各不相同,而且各科满分值也不尽相同的试卷得分直接相加以来求总成绩,这无异于把不同测量单位的事物相加的做法。
由此可见,将各学科分数直接相加计算总分的方法是很不科学的。
此外,当测量单位不同或均数相差悬殊时,绝对数或绝对统计量也是无法直接进行对比。
譬如,比较一个人身高和体重,或是田赛与径赛成绩时,因其测量单位不同是无法比较的。
若要进行这类比较分析,必须将绝对数或绝对统计量进行转换,使其变换成为一种可比较的相对量数。
相对量数包括相对地位量数和相对差异量数。
前者用于说明一个绝对数在某一团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的高低,后者则用于比较各列数据分布的差异程度的大小。
第二节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随机变量是指在实验中受随机(或偶然)因素的影响,其取值无法进行准确预测的变量。
譬如,我们要随机选取一些学生,来调查其家庭的人口数,“人口数” 是一个随机变量,因为它可以取这一个值,也可以取那一个值,究竟取哪一个值完全是偶然的,无法碗切地预测,这要等到实验(实际抽取)之后才能得知。
我们可以用某种方法对随机变量可取数值的概率分布进行描述,这就是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相对地位量数是就某一特质来描述个体在团体中所占的地位的量数。
这里所指的相对地位是指与某一参照点比较起来,这一个体是占在什么地位,是在此参照点以上多少,或是在此参照点以下多少。
常用的相对地位量数的主要是百分等级和标准分数。
)一、百分等级(PR(一)百分等级的定义如前所述,当一个体的等级为15时,我们无法评价其在团体中位置高低。
因为这与团体的人数有密切关系。
若该团体只有20人,他的成绩属中下水平;若该团体有30人,他的成绩属中等水平,若该团体有200人,他的成绩则属优秀水平。
可见,普通的等级顺序是难以看出成绩优劣的。
百分等级不同,它能表示一个学生的成绩在他所属的团体中的相对地位。
百分等级(percentile rank)是指把一组观测值先按高低次序排列起来,然后计算出某个个体的分数在百分位上超出多少人,或是在此分数下占多少百分比的一种量数,用符号R P表示。
百分等级是将全体人数作为100来计算的,以确定每一个个体分数在这100中的位置如何。
譬如,某一个体的百分等级为70,则表明该生的成绩超过他所在团体70%的人,就是说比他差的人有70%,比他好的只有30%。
百分等级越大,所代表的等级越高,反之则越低。
(二)百分等级的计算计算百分等级实际上就是求某一数(即低于给定数的分数的次数)对另一数(即总次数)的百分数,其计算方法有原始量数法和次数分布法。
1.原量数法原量数法是直接求利用原始数据进行计算的方法,其公式为N R P R 50100100--= 式中,R 表示某一原始分数在按大小排列的数列中的顺序或名次,N 表示分数的总次数。
假设某团体有5个人,依次排序(R )为1,2,3,4,5。
试问每个人的百分等级是多少呢?公式的形成过程如下。
首先,确定每一个体在100中所占的分数。
以全体人数(或分数的个数)除以100,即有N 100,表示在百分量表上每个人应占的分数。
本例每一个体在该团体所占的分数为205100=。
如图5-1所示,第1名占坐标上的0~20,第2名占坐标上的20~40,……,第5名占坐标上的80~100。
其次,确定第R 名个体的百分等级。
如第1名占第一个N 100,即为1100⨯N ,第2名占第二个N 100,即为2100⨯N ;……;第R 名占第R 个N 100,即有R N 100。
本例中,第1名的百分等级为2015100=⨯,第2名的百分等级为4025100=⨯,……,第5名的百分等级为10055100=⨯。
第三节 相对差异量表作为差异量数重要指标的标准差,在进行差异程度比较时的最大缺陷就是受测量的单位的限制。
典型的事例是一组物体重量的标准差为8克,长度的标准差是8厘米,虽然两个数值相等,却无法反映这些物体的重量和长度谁的差异大一些或小一些。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一种具有共同单位的相对差异量数来表达。
一、相对差异量的定义与公式相对差异量数是指差异量数与集中量数的百分比,又称作差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用符号CV 表示。
各种差异量,都可以用此公式求其相对差异系数,如平均差差异系数等。
其中,最常用的是标准差系数,它是标准差与平均数的百分比值,用符号SCV 表示,其公式为 %100⨯=X S CV S二、标准差系数的应用标准差系数不仅可以用于比较单位不同数据的差异程度,而且还可以用于比较单位相同平均数相差较大数据的差异程度等。
标准差系数在教育与心理研究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1. 比较测量单位不同事物的差异程度例5-:某幼儿园大班儿童的平均体重为22公斤,标准差为3.7;平均身高为108厘米,标准差6.2厘米。
试问该班幼儿身高和体重哪方面的差异程度大一些?%82.16%100227.3=⨯=身高S CV%37.5%1001088.5=⨯=体重S CV 结果表明,该班幼儿身高方面的差异程度远远大于体重,就是说该班幼儿在体重方面的分布比较均匀或整齐,在身高方面的分布则不太均匀或整齐,即幼儿高矮差距较大。
2.比较测量单位相同,均数相差悬殊数据的差异程度正如第四章例4-1所述,当测量单位相同时,比较多列数据差异程度的大小前提是其平均数相等或相近,若平均数相关较大则无法直接比较,这是因为标准差大小受平均数大小的影响。
例5-:初一甲、乙两班的学生在一次数学测验后,算得甲班平均成绩92分,标准差8.95;乙班平均成绩71分,标准差7.40分。
试问两个班谁的数学成绩更整齐一些?%73.9%1009295.8=⨯=甲S CV%42.10%1007140.7=⨯=乙S CV结果表明,甲班数学成绩的差异程度小于乙班,其成绩比乙班整齐一些。
若从直接标准差来看,似乎甲班的差异程度大于乙班。
之所以两种分析结果不同,是因为两班的平均成绩差距太大,有21分之差。
标准差系数是由标准差和平均数构成的一种比数,因此,它既受标准差的影响,又受平均数的影响。
在用标准差系数说明事物的差异程度时,除了列出标准差系数的数值外,还必须同时列举其均数和标准差。
3.判断班内学习分化的情况在教育教学中,防止出现差生或学习困难的学生,使所有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者所追求终极目标。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或管理者对学生学习的分化主要是通过判断学生的两极端分数或通过简单的平均数来进行的,这种方式难以准确、全面地判断一个班内学习分化的程度,尤其是各科学习分化的情况,差异系数则可解决这一问题。
用差异系数来判断学习分化程度是把实践经验和理论分析结合起来,确定相应的判断标准。
这种标准的确定从两方面进行,一是规定无分化现象的指标,二是规定有分化现象的指标,两种指标的中间状态亦可看作一种指标,从而形成一评价学习分化的三种指标。
一是无分化现象的指标,即S CV≤9%。
因为根据经验,一般认为学生成绩在60~100之间是合格的,亦可视为无分化现象,而其平均分则为80,设均数上下各有3个标准差,即60~80之间有3个标准差,80~100之间有3标准差,再加上均数本身,80~100之间共有7个标准差,第四节 SPSS实验——标准分数例题:10名学生的成绩分别为80,90,78,64,88,92,83,75,9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