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5单元第15章动物的运动复习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2014年秋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5单元 第15章 第2节 动物运动的形成学案(含解析) 北师大版

2014年秋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5单元 第15章 第2节 动物运动的形成学案(含解析) 北师大版

第2节 动物运动的形成1.骨(1)运动系统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其他系统的配合下,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2)骨的形态①长骨:多呈管状,中间的骨干稍细,两端的骨骺膨大,如肱骨、股骨等。

②短骨:一般为较大的颗粒状,如腕骨、跟骨等。

③扁骨:呈板状,如肩胛骨、顶骨等。

④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蝶骨等。

(3)骨的结构长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

骨可以长长和长粗,骨的长粗是因为骨膜内层有成骨细胞,成骨细胞还与骨折后的修复有关;骨的长长与骺端软骨层的细胞有关。

人体内的骨髓有两种,一种是红骨髓;另一种是黄骨髓。

幼年时人的骨髓腔里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里的红骨髓转变成了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

但当人体大量失血时,骨髓腔里的黄骨髓还可以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的功能。

在人的骨松质里有红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

(4)骨的成分 骨是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的,骨的特性表现在硬度和弹性两个方面。

骨坚硬的特性和骨中的钙盐有关,骨韧性的特性和骨中的有机物骨胶蛋白有关。

有机物 无机物 特性儿童和少年 多于1/3 少于2/3 弹性大,硬度小成年 约占1/3 约占2/3 弹性大,硬度高老年 少于1/3 多于2/3 弹性变小,易骨折确的姿态;而老年人的骨较脆,所以要特别关照老年人的行走和乘车安全,防止他们跌倒骨折。

【例1-1】 骨折后骨会很快愈合,在骨愈合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 .骨松质内的红骨髓B .骨密质内的成骨细胞C .骨髓腔内的黄骨髓D .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A ×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具有再生功能,与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关。

所以A 、B 、C 三项都不正确,应选D 项B ×C ×D √【例1-2】 骨的硬度和弹性由下列哪项决定?( )A .骨膜的厚薄B .骨密质及骨松质是否排列有规律C .骨内有机物和无机物含量之比D .骨内红骨髓和黄骨髓含量之比 骨变得柔韧。

北师大版生物八上第5单元15.1《动物运动的方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八上第5单元15.1《动物运动的方式》教学设计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动物的运动方式吗?它们为什么会有这些运动方式呢?”引导学生思考。
二、探究活动
1.分组讨论: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观察并讨论以下问题:
(1)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有哪些?
(2)这些运动方式有什么特点?
(3)为什么这些动物会有这些运动方式?
2.各小组汇报: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他们的发现和讨论成果。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动物运动的基本方式、运动系统的组成以及动物运动与环境相适应的关系。
2.强调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结果,提高学生的生态素养。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动物的运动方式,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动物运动方式的学习,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北师大版生物八上第5单元15.1《动物运动的方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动物运动的基本方式和特点,了解不同动物运动方式的适应性。
2.学会观察和分析动物运动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动物运动系统的基本组成问题的能力。
1.观察作业:请同学们在课后观察身边的动物,记录它们的活动方式和特点。要求至少观察三种不同的动物,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运动方式的独特之处。
2.分析作业:选择一种动物,深入了解其运动方式的适应性。从生态环境、生存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分析报告。
3.创作作业: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关于动物运动方式的科普小报。要求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能够吸引他人关注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1)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有哪些?
(2)这些运动方式有什么特点?
(3)为什么这些动物会有这些运动方式?

北师大版生物八上第5单元-15.1《动物运动的方式》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北师大版生物八上第5单元-15.1《动物运动的方式》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1、动物在空中的运动方式是,可以分为两种。
2、动物在空中运动的方式中最省力的是,基本方式是
学习任务五:动物运动的意义(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本节最后一段,了解其意义)
巩固练习:
1、家鸽的主要运动方式为()(2014年成都市毕业会考)
A、奔跑B、跳跃C、飞行D、爬行
2、虾的运动器官是()A、鳍B、附肢C、蹼D伞部
3、除而外都是动物在陆地上的生活方式A游泳B、行走C、爬行D跳跃
4、动物的生活环境大体分成三类,动物的运动方式总是和相适应的
5、动物适应广阔生活的方式是,其中最省力的方式是
6、判断正误:
(1)动物的运动方式是单一的()
(2)会飞的只有鸟类()
(3)行走和奔跑的区别是身体是否腾空()
(4)只有人类才有行走()
八年级生物导学案
课题
15章动物的运动第一节动物运动的方式
授课时间
课型
预习展示
授课人
学习目标
会考要求:1、了解动物运动的方式2、了解动物运动的意义
环节预设
导学5分钟自学10分钟研学10分钟展学15分钟巩固5分钟
学习步骤
学法指导
学习任务一:动物的运动与环境的关系
1、动物大体生活在、、三类环境中
2、动物的运动方式与相适应
学习任务二: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
1、不同的动物在水中的运动器官大体上不同,根据教材填写以下动物的运动器官:水母、虾或者龟、鸭、鹅;鱼类
2、总结: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统称
学习任务三: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
1、爬行是指;
2、行走指;奔跑指;跳跃指
总结:动物在陆地上有四种运动方式,有
学习任务四。
反思评价: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5.1动物运动的方式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5.1动物运动的方式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5.15.1 动物运动的方式教案(无答案)动物运动的方式【学习目标】1.能说出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2.能说明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3.会察看动物的不一样运动方式,提升察看生物运动现象的能力.【预习导航】自主学习1.动物的栖息环境可分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生活在不一样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表现出与生活环境相_______的现象.2.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主假如_______.①水母、乌贼靠谱伞部做_______运动或 _______运动.②草履虫、虾、海龟:靠纤毛或附肢在水中做_______运动.3.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请说出以下动物在陆地的主要运动方式:蜗牛 _______蜈蚣 _______蛇 _______4.动物在空中的主要运动方式是_______.在空中飞翔的动物有鸟类、_______和哺乳动物 _______.5.动物运动意义:动物的运动方式表现出对其生活环境的_______.经过运动能够出击获得_______,能够 _______敌害和 _______到适合的栖息场所,能够达成_______和_______等.这些都有益于动物的_______,有益于 _______和 _______种族.合作研究1.举例说出动物在不一样活动范围的运动方式.2.让组内一名同学模拟“动物的爬行、行走、奔跑、跳跃”,其余同学剖析、比较其差别.3.举例说明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4.举例说明动物的运动有什么意义?1 / 35.一种动物能否只有一种运动方式?举例说明.【达标检测】1.以下除哪项外都是青蛙的运动方式()A .跳跃B.行走C.爬行D.游泳2.动物运动的意义是()A .有益于进化和争得配偶B.有益于找寻食品和依靠环境C.有益于冬眠和渡过隆冬D.有益于个体生计和种族繁衍3.蚯蚓的运动方式是()A .奔跑B.蠕动C.行走D.飞翔4.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里有这样一段描绘:“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里描绘了动物的哪些运动方式()A .飞翔、爬行B .跳跃、爬行C.跳跃、游泳 D .飞翔、游泳5.小明很喜爱看《动物世界》这一电视节目,动物的一些巧妙现象激发着他的灵感,他常把动物的行为和军事、交通工具进行类比.以下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鸟在空中展翅滑翔时不会坠落下来——飞机B.鱼经过改变鱼鳔内的空肚量在水中自由沉浮——潜水艇C.骆驼用宽大的足在柔软的荒漠行走自如——履带式坦克D.蝙蝠经过发出和接受超声波确立猎物的方向——雷达6.动物经过各自独有的运动方式,能够()A .主动出击获得食品B .达成求偶、交配,利于生殖和繁衍种族C.躲避敌害利于存活 D .以上三项均能7.水生动物的运动方式林林总总,其主要的运动方式是()A .游泳B.爬行C.行走D.飞翔学后反省2 / 3【达标检测】答案:1234567B D B DCD A3 / 3。

【整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5.15.1动物运动的方式(教案)

【整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5.15.1动物运动的方式(教案)

第五单元第十五章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2.知道动物运动的意义;3.掌握各种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4.理解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

◆能力目标:1.学会利用各种媒体收集资料的方法;2.观察动物的不同运动方式,提高观察生物运动现象的能力;3.通过各种活动,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进动物的了解,提高热爱动物的情感;2.通过各种活动的进行,培养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生物与环境的相适应的生物科学观。

教学重点不同环境中动物的运动方式。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运动方式与环境相一致;2、如何理解运动的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思考、练习学情分析学生来自农村,动物的运动方式有不少直接经验,本节只要稍加说明就可以了。

教学过程引入:多数动物能迅速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一方面寻找和摄取食物,迁移到适宜自身生活的栖息场所;另一方面有效地躲避天敌的危害。

因此,动物的运动对动物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动物的栖息环境多种多样,它们的运动方式是否一样呢?动物的栖息环境大体上可以分为水、陆地和空中三大类,生活在不同环境的动物,其运动方式表现出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板书)一、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如:水母、乌贼的倒退运动;草履虫靠纤毛游泳;蛙和鸭靠蹼游泳等(板书)二、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活动〗观察几种动物的运动在农村,如果跟在水牛的后面,看水牛慢步前进,可发现它后脚往前踩的地方,总是前脚的脚印。

在草原上,你骑在马背上能体验骏马飞奔带来的愉悦和刺激。

在城市中,你可以去水族馆欣赏海豚和鱼类的游泳,或者去动物园欣赏猛兽的漫步闲游……课堂上我们怎样观察动物的运动呢?【活动目标】1.学会观察几种动物的运动;2.初步判断动物的运动方式;3.认识动物运动的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材料器具】相关的动物运动的视频资料、饲养或捕捉的蜗牛、玻璃板、线、直尺、墨水等。

八年级生物上册15.2动物运动的形成学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15.2动物运动的形成学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15.2动物运动的形成学案北师大版动物运动的形成[学习目标]1,能理解长骨的结构,能理解骨的基本结构;2.通过探索骨骼的组成,我们可以解释骨骼结构和功能的适应性。

3,能学会理解人体骨骼和骨骼肌的组成,学会描述人体运动的发生;4、能根据骨骼构成的知识,有意识地养成坐、站、走的正确姿势[学习困难]重点1,长骨结构与功能的适应;2.骨的成分和特征;3、身体运动的形成难点1、骨骼的结构和组成与其功能的关系;2、身体运动的形成[学习方法]阅读,观察实验,实验探究,讨论[学习过程]预习反馈:比较你的自学能力!1,人类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即,和在和其他系统的协调调节下,运动系统起着、和的作用2、骨头是一种长骨大多是. 3。

长骨的基本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即、、和骨膜是和谐的,它为骨组织提供营养合作探究:一对一,哪个小组有更多的方法!(1)骨1,活性:哺乳动物长骨2的解剖学观察及骨髓的终身造血功能;在某些情况下,造血功能也可以恢复。

3,骨的长度和厚度与骨折后的修复有关与骨骼长度相关的是4.活动:探索骨头的组成和特性:将鱼骨放在酒精灯上,烧掉骨头中的有机物。

剩下的灰白色灰烬是无机盐,骨头变得又硬又脆鱼骨浸泡在稀盐酸中以溶解骨中的无机盐,其余为有机物,骨变得柔韧。

(1)有、和,(2)无机盐的主要成分是所以骨头(3)骨骼中的有机物主要是它使骨骼具有5.骨的物理特性年龄组有机(1/3)无机骨的特性(2/3)约1/3约2/3高弹性,低硬度,不易断裂,但易变形,坚硬有弹性,易断裂(2)骨连接1,根据骨与骨连接的活动程度,可分为三类:2。

关节是指骨和骨头之间的连接3。

关节可以灵活移动,因为里面有少量的滑液,关节表面覆盖了一层。

关节非常牢固,因为关节表面和关节周围的钢筋固定。

(3)骨骼,骨骼肌1,人体骨骼是由骨头连接而成的;人类骨骼分为两部分2、人体有一条骨骼肌,每条骨骼肌包括两部分3.肌腱主要位于骨骼肌的两端,分别与骨骼相连肌肉发达的腹部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并具有以下特点(4)体细胞运动的形成1,体细胞运动的形成是由,,,人体运动主要通过杠杆运动来表达。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5单元 第15章 第1节 动物运动的方式学案 北师大版 (2)(1)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5单元 第15章 第1节 动物运动的方式学案 北师大版 (2)(1)

第1节 动物运动的方式1.动物的运动(1)方式动物的运动方式总是与栖息地的环境相适应,水中生活的动物一般以游泳为主;陆地上的动物以爬行、行走、奔跑、跳跃为主;动物在空中以飞行为主。

(2)意义动物的运动可以使动物完成下列活动:①主动出击去获取食物;②逃避敌害和迁移到适宜的栖息场所;③完成求偶和交配等。

这些都有利于动物的存活,有利于生殖和繁衍种族。

【例1】(海南中考)几位同学在讨论动物运动的意义时提出了以下四种观点,其中错误的是动物的运动有利于( )A .获取食物B .逃避敌害C .物种的进化D .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A × 动物通过运动,比较迅速地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以利于获取食物,完成求偶和交配,有利于逃避敌害和迁移到适宜的场所。

动物运动与动物物种的进化没有直接关系B ×C √D ×2.游泳是适应水环境的运动方式水中生活的动物种类多、数量大,它们的运动方式以游泳为主,不同的水生动物,游泳的方式也不同。

(1)漂浮漂浮就是浮在水面上随水流飘动,主要是一些运动能力较弱的水生动物。

从低等的单细胞动物到水母、海蜇、甲壳类(水蚤、虾、蟹)和鱼类幼体的运动方式都是漂浮。

(2)倒退少数动物可以通过自己特殊的结构改变运动方式。

如水母可以靠伞部的缩伸进行倒退运动;乌贼依靠漏斗喷水和腕的摆动,推动身体进行快速的倒退运动。

(3)虾的腹部有许多附肢,海龟也具有鳍状的附肢,这些动物依靠附肢划水在水中运动。

(4)青蛙、水生的鸟类如家养的鸭、鹅等,它们的趾间有蹼,靠后肢的摆动和蹼的张缩在水中运动。

(5)鱼和一些水生哺乳动物(如鲸、海豚)是游泳的高手。

它们的身体呈纺锤形,能减少水的阻力;还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结构如鳔来调节身体的比重,而且有主要的运动器官——鳍。

【例2】 鲫鱼在水中向前游泳的动力主要来自( )A .胸鳍和腹鳍的不断摆动B .尾鳍的不断摆动C .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D .各种鳍的不断摆动A ×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B ×C √D ×3.爬行、行走、跳跃等是适应陆地环境的运动方式爬行是指动物依靠肌肉收缩或者附肢的运动把贴近地面的身体推向前进。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生物第15章 动物的运动 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生物第15章 动物的运动 导学案(无答案)

第十五章动物的运动考点一: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1、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表现出与相适应的现象。

2、动物的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水中—;陆地—爬行,行走,奔跑,跳跃;空中—。

3、动物运动的意义:有利于动物的存活,有利于生殖和繁衍种族。

针对训练:1、许多昆虫的后腿特别发达,跳跃的本领异常的高超,下列动物中善于跳跃的昆虫是()A.蝗虫 B.青蛙 C.蟑螂 D.袋鼠2、鸟类的运动方式主要是飞行,除此之外它们还具有的运动方式是()A.蠕动、行走、奔跑B.游泳、行走、奔跑C.奔跑、跳跃、爬行D.奔跑、行走、爬行考点二:运动系统的组成、骨的结构及成分1、人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和三部分组成。

在系统的调节和其他系统的配合下,运动系统起着、和的作用。

2.实验:观察某种脊椎动物的肌肉、骨骼、关节的基本结构(1)骨是一种器官(人体有206块骨)A.种类: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等。

B.长骨的结构。

①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和骨折后的有关;②骨质:骨质分骨松质和骨密质。

骨松质:呈蜂窝状。

骨密质:致密而坚硬,抗压力强。

骺骨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有关。

③骨髓:骨髓分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可造血,一般在成人的腔隙内及幼年内。

黄骨髓:无造血能力,一般在成人骨髓腔内。

当严重缺血时,部分黄骨髓可转变为,恢复造血的能力。

(2)骨的成分:A.骨的成分:无机物—主要是钙盐,(不能燃烧),使骨坚硬不易断。

[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

]有机物—主要是有机物,(能燃烧),使骨具有韧性。

B.人体骨成分和特性随年龄增长的关系时期有机物无机物骨的特点儿童、少年弹性大,硬度小,易变形成年人约1/3 约2/3 既有硬度,又有弹性老年人硬度大,易骨折针对训练:3、我市各校积极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促进骨骼的生长。

下列关于青少年骨骼生长特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骨具有弹性大,易变形的特点 B.骨具有硬度大,易骨折的特点C.骨中有机物含量多于2/3 D.骨中无机物含量多于2/34、与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关的成骨细胞,位于()A.骨膜B.骨松质C.骨密质D.骨髓腔5、小军今年10岁,他的造血能力比他爸爸强的主要原因是( )A.骨松质中含有大量的红骨髓 B.骨膜内含有大量成骨细胞C.骨髓腔中含有大量红骨髓 D.骨密质中含有造血细胞考点三:骨连结、骨骼肌1、骨连结:指骨与骨之间的连结(1)形式:有不活动的连结(如颅骨)、半活动的连结(如椎骨)和活动的连结(即)。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15章动物的运动复习学案 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15章动物的运动复习学案 北师大版

第15章动物的运动复习摘要: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游泳为主)动物运动的方式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动物在空中的运动方式(飞行为主)动物运动的方式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有利于个体生存动物运动的意义有利于种族繁衍动物的运动骨的结构骨骨的成分和特性骨连结—关节动物运动的形成骨骼:中轴骨、四肢骨骨骼肌躯体运动的形成:骨骼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典例解析:1、将一根羊骨浸入稀盐酸中24小时后,风干,骨将()A.变重、变硬 B.变重、变软C.变轻、变硬D.变轻、变软解析:骨是由柔韧的有机物和脆硬的无机物组成的。

由于骨中的无机物可溶解于稀盐酸中,所以将羊骨浸入稀盐酸中24小时后,只剩下骨中柔韧的有机物,所以骨会变轻,变软。

答案:D。

2、哺乳动物骨的成分与人类近似,现在取某种哺乳动物的骨2.4克,放在酒精灯上煅烧,煅烧至只留下灰白色粉末,称其重量为1.6克,该动物约处于()A.老年期B.幼年期C.成年期D.不可确定解析:分析此题需要掌握两个知识点。

1:各年龄段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比例;2:骨中的有机物能够被燃烧,剩下的灰白色粉末是无机物。

由题可计算出,这段骨中无机物为2/3,由此可推算出此骨中有机物为1/3,因此可推断该动物处于成年期。

答案:C。

3、关节的什么结构既能减少运动时关节面的相互磨擦,又能缓冲运动时的震荡()A、滑液B、关节软骨C、韧带D、关节囊解析:关节软骨表面有滑液,所以能减少运动时关节面的相互磨擦,与关节的灵活性相适应。

除此之外关节软骨还具有一定的弹性,所以它还能缓冲运动时的震荡。

答案:B。

点评:使关节牢固的结构有:关节囊内有韧带,韧带外有肌肉包围。

使关节灵活的结构有:关节头和关节窝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既可减少运动时的磨擦,又可缓冲动物时的震荡;关节腔内有滑液,也可减少磨擦。

基础训练:1、鱼的体形大多呈纺缍形,这有利于()A、增大浮力B、减少阻力C、减少浮力D、增大阻力2、下列除哪项外都是青蛙的运动方式()A、跳跃B、行走C、爬行D、游泳3、动物运动的意义是()A、有利于进化和争得配偶B、有利于寻找食物和依赖环境C、有利于冬眠和渡过寒冬D、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4、无论对儿童、青少年还是老年,钙对人体的作用都是重要的。

2024年北师大版中考生物总复习考点梳理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第15章动物的运动

2024年北师大版中考生物总复习考点梳理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第15章动物的运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骨骼肌
2024版 生物 北师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024版 生物 北师版
【识图要点】 骨骼肌由两端的肌腱和中间的肌腹构成。肌腱绕过关节附着在不同的骨 上。每块骨骼肌内还有血管和神经,因此在结构层次上,一块完整的骨 骼肌属于器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024版 生物 北师版
知识点 3:动物运动的形成 1.运动是以骨为①杠杠杆杆、关节为②支点、骨骼肌收缩为③动力形成的。 骨骼肌的收缩要受神经系统的协调和控制。运动还要消耗能量,能量来 自肌细胞内④有有机机物物的氧化分解。
动物运动的形成 【知识归纳】 1.躯体运动的形成 (1)一个支配:神经系统的支配; (2)三个要素:杠杆(骨)、支点(关节)和动力(骨骼肌); (3)多个协作:以运动系统为主,在其他系统的协调配合下完成运动。 2.运动完成的过程 神经传来兴奋→骨骼肌受刺激收缩→牵拉骨绕关节活动→产生运动。
上一页
目录
骨 质 窝状,里面有红骨髓 与骨的支持
质 ⑤骨 骨 干 外 周 部 , 致 密 坚 和承重功能有关
密密质质 硬,围成骨髓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024版 生物 北师版
骨髓
幼年时,骨髓为⑥红骨髓,具有造血功
位 于 骨 髓 腔 和 骨 松 质 能;成年后,骨髓腔内的骨髓被脂肪取
的腔隙内
代,称为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在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024版 生物 北师版
2.骨是由骨膜、骨质和骨髓构成的器官 (1)长骨的结构
长骨的解剖结构模式图
上一页
目录
特点
功能
骨膜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15.2《动物运动的形成》导学案设计(第2课时)(无答案)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15.2《动物运动的形成》导学案设计(第2课时)(无答案)

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5单元第15章第2节《动物运动的形成》(第2课时)导学案编写者:(1人)周艳单位:桂平市金田二中审稿者:(1人)单位: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 认识关节的结构2.理解关节的结构与其功能的适应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收集材料和处理材料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探究精神和认同动物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确立辩证统一看问题思维观点。

自主预习1、骨连结有不活动的、半活动的和活动的三种形式,其中活动的骨连结叫________。

2、上肢骨和下肢骨都以为________主,使四肢能够灵活。

3、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________,它的基本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关节结构中,回答下列问题:(1)附着在关节面的周缘,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关节面又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2)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都覆盖有一层光滑的,可以减少运动时的摩擦和骨之间的撞击。

(3)内有滑液,可滋润关节软骨,减少运动时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更加灵活。

小组交流合作探究任务一:观察实物模型-----人体的骨骼,说出人体四肢中主要的关节名称任务二:活动-------体验人体关节的运动方向1、人体关节中,活动范围最大的是哪个?2、关节在运动中的作用?任务三:阅读教材P11——12有关内容,观察图15-12关节的剖面模式图,结合实物鸡脚的解剖活动,思考:1、鸡脚趾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什么?2、鸡脚趾关节的关节面有一凹一凸的结构,它们分别叫什么?关节面上白色的物质是什么?关节腔内的滑液有什么作用?3、关节周围有韧带,它有什么作用?任务四:活动------踮脚尖后脚跟下落任务五:人们常说的“脱臼”是怎么回事?我们学校李老师得了关节炎,非常疼痛并且行走困难,你知道原因是什么吗?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关节的保健?达标检测拓展延伸课堂测评:1、下列骨连结中,属于半活动连结的是()A、椎骨之间的连结B、颅骨之间的连结C、腕关节D、指骨之间的连结2、关节腔内有滑液,它的作用是( )A.减轻关节的重量B.有利于骨与骨之间的物质交换C.增强关节头与关节面的联系D.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3.右图是人体的关节模式图,请填出其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15章 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导学案 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15章 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导学案 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5章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导学案北师大版1、说出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

2、重点:说明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知识点一:动物运动的意义1、绝大多数动物能够迅速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一方面寻找和摄取食物,迁移到适宜自身生活的栖息场所;另一方面有效地躲避天敌的危害。

因此,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有着分重要的意义。

2、动物的栖息环境大体上可以分为水、陆地和空中三大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表现出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知识点二:动物在不同环境中的运动方式1、填表:动物在水中的运动结构运动方式水母伞部漂浮、倒退乌贼漏斗和腕倒退草履虫纤毛划水虾、海龟附肢划水鹅、鸭蹼游泳鱼鳍游泳2、水生动物的运动方式各种各样,适应水环境的运动方式是(A)A、游泳B、爬行D、飞行3、说出以下动物的主要运动方式。

动物主要运动方式解释蛇、马陆爬行依靠肌肉的收缩或者附肢的运动把贴近地面的身体向前推进猫、狗、大象、马行走用四肢将身体支撑起来,并通过四肢的交替前伸和后蹬使整个身体向前运动鸵鸟奔跑当行走速度加快时,在某一瞬间四肢都会离开地面,身体腾空蝗虫、青蛙、袋鼠、山雀跳跃依靠后肢的弹跳,使身体腾空运动4、家兔的前肢短、后肢长,与其相适应的运动方式是(B)A、行走B、跳跃C、爬行D、奔跑5、善于跳跃的动物有蝗虫、青蛙、袋鼠、山雀等。

6、下列动物中,能在空中飞行的无脊椎动物是(D)A、蝙蝠B、大雁C、大山雀D、蝴蝶7、滑翔是飞行动物中一种省力的运动方式; 鼓翼飞行是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

8、鸟类滑翔的器官和蝙蝠实现飞行所借助的器官分别是(A、羽毛B、双翅C、尾、腿D、翼膜1、张军、王明和李玉是生物兴趣小组的成员,他们一起去鱼市买了几条金鱼,放在鱼缸中,观察金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请结合所学知识帮助他们回答下列问题。

(1)金鱼的外形呈纺锤形,有利于克服在水中运动的阻力。

(2)金鱼体表有鳞片,有保护作用。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十五章 动物的运动 复习课件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十五章  动物的运动   复习课件
】下面对骨骼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B
A.两端的肌腱分别固着在不同的骨上
B.两端的肌腱分别固着在同一骨的两端
C.骨骼肌里有许多血管和神经
D.任何一块骨骼肌收到刺激都能够收缩
【解析】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肌腹主要由肌细胞构成,位于骨骼肌的
中央部分,是骨骼肌的收缩部分。骨骼肌里有许多血管和神经。肌腱由结缔组织
A.突然提速 B.超过别人 C.两脚同时离地 D.并腿
4.蝙蝠倒挂着睡觉,便于( D )
A.鼓翼
B.爬行
C.奔跑
D.滑翔
5.动物的生活环境不同,其运动方式也不尽相同, 如蚯蚓的运动方式是( B )
A.飞行 B.蠕动 C.游泳 D.攀援
6.生活在亚洲丛林中的鼹鼠在伸展四肢的时候, 可以看到其身体两侧的皮肤延伸成飞膜。由此 可以推测鼹鼠的运动方式是( A )
4.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关,骨骺端软骨层细胞与 骨的长长有关.
5.在幼年时期,骨髓腔中容纳着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后它会变为黄骨髓而 失去该功能,但人体失血过多。也可重新转变为红骨髓而恢复其功能。
6.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骨燃烧后剩余的物质是无机盐,用稀盐酸浸泡 后的骨剩余的是有机物。 在成年人的骨中,无机物占三分之二,因此骨的特 性表现为骨质坚硬;有机物占三分之一,因此骨具有韧性。
【例2】下列关于水中生活的动物的运动方式,正 确的说法是( B ) A.水中生活的动物的运动方式都是游泳 B.水中生活的动物主要运动方式是游泳 C.水中生活的动物都只能向前运动 D.水中生活的动物都只能做倒退运动 【解析】游泳是水中生活的动物的主要运动方式, 在水中生活的动物的运动方式并不一定都是游泳, 如河蚌等就可以在水中爬行;另外在水中生活的 动物的运动方向也不是完全一样的,如乌贼、水 母可以倒退运动;鱼等动物可以向前运动。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十五章《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十五章《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教学设计
-结合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对运动系统结构的直观认识。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不同动物运动方式的特点及其适应的环境。
2.介绍比较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不同动物运动方式的异同。
-以两种动物为例,进行现场比较,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法。
-讲解比较法的注意事项,避免学生在讨论中陷入误区。
(三)学生小组讨论
-重点:训练学生运用比较法,发现动物运动方式的异同,培养其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难点:指导学生将比较结果与动物的生活环境相结合,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原理。
3.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
-重点: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强化学生对动物保护的意识。
-难点:引导学生将情感态度转化为具体行为,如参与环保活动、倡导保护动物等。
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动物运动方式的适应性和特点。
-提供相关资料,如动物运动方式的描述、图片等,辅助学生讨论。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讨论过程中的疑问。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对不同动物运动方式的认识。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表达交流能力。
-引导学生从生物学的角度,评价不同动物运动方式的优缺点。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动物运动,提高他们的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分析作业:根据课堂学习的比较法,让学生选择两种动物,分析它们运动方式的异同,并撰写分析报告。
-通过分析作业,加强学生对动物运动方式特点的理解,培养其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动物运动方式与生存环境的适应性,提高他们对生物适应性的认识。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尊重他人的品质。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生物第15章动物的运动第2节《动物运动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生物第15章动物的运动第2节《动物运动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1.动物运动的形成过程;2.运动对身体各系统的调节作用;3.运动与健康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结合学科特点,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探讨动物运动的形成,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动手操作和思考探究中,深入理解运动对身体的影响,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动物运动实例进行研究,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分析运动的形成过程。
2.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研究成果,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3.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各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研究水平。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总结动物运动的形成过程,以及运动对身体的影响。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动物运动是如何形成的?”“运动对身体有哪些影响?”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建立运动与身体各系统之间的联系,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三)小组合作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动物运动实例为导入,通过播放自然界中动物运动的视频,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动物运动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一系列与动物运动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的意义和形成过程。
3.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运动对身体各系统的调节作用,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运动与健康的关系。
(二)问题导向
3.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动物运动实例进行研究。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观察、实验、分析,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共同进步。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15章第1节动物的运动方式习题课件(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15章第1节动物的运动方式习题课件(新版)北师大版

课堂导案
探究二:动物运动的意义
资料2:《喜羊羊与灰太狼》续集之N集 :村长为了躲避灰太狼无休止的“纠缠 ”,带着羊们重新找了一个青草丰腴的 栖息地。一天,喜羊羊与懒羊羊外出找 青草吃。正当它们吃得津津有味时,不 妙!“不死神”灰太狼出现了!众所周 知,喜羊羊机智灵敏,懒羊羊好吃贪睡 ,故灰太狼不费吹灰之力就逮着了懒羊 羊,而喜羊羊成功逃脱了。
课前学案
课前预习,夯实基础
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
一、动物 运动方式 与生活环
动物水的生活环陆境地大体上 可空分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三大类。生活在
境相适应 (教材
P2~P3)
不同环境中的动物生,活其环运境动 方式表现出与__________相 适应的现象。因此,动物的 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课前学案
【学法指导】仔细阅读课本2~8页, 了解水生、陆地和空中生活的动物运 动方式,特别注意陆生环境中爬行和 行走的区别,体会动物运动方式与生 活环境相适应的重要性,找出动物运 动的意义,产生爱护动物的情感。
课堂导案
课前完成,堂上讨论 探究一:动物的运动方式
资料1:草履虫全身由一个细胞组成,身 体表面包着一层膜,膜上密密地长着许多 纤毛,靠纤毛的划动在水里运动。当乌贼 身体紧缩时,口袋状身体内的水分就能从 漏斗口急速喷出,乌贼借助水的反作用力 迅速前进,犹如强弩离弦。由于漏斗平常 总是指向前方的,所以乌贼运动一般是后 退的。
第1节 动物的运动方式
1 …学…习……目…标..… 2 …课…前……学…案..… 3 …课…堂……导…案..… 4 …随…堂……训…练..… 5 …课…后……练…案..…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高频中考】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5.2动物运动的形成 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5.2动物运动的形成 学案(无答案)

动物运动的形成【学习目标】1.观察长骨的结构,辨认骨的主要结构.2.说明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3.说出人体骨骼和骨骼肌的组成,描述人体躯体运动的发生.4.根据骨的成分知识,自觉养成坐、立、行的正确姿势.【预习导航】自主学习1.长骨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部分组成.2.长骨表面覆盖着________,内有________和________血管为骨组织提供营养物质,________与骨的形成和骨折后的愈合.3.骨质,骨干外周的________与抗压和抗扭曲力强有关,骨干内侧的________与坚固性有关.4.________骨髓——造血功能,________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当身体大量失血或贫血时,可转变为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5.长骨的骨干主要由________构成,形成________状结构,轻而结实,弹性强骨质中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________的主要成分是钙盐.因而骨质坚硬.6.________是人体最大的钙库.7.躯体运动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共同完成.8.人体骨骼肌人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大肌群.合作探究1.人体的骨骼有哪些功能?2.人幼年时和成年后的骨髓有何不同?3.为什么老年人易骨折?人在儿童和少年时,为什么不易骨折?4.人在伸肘和屈肘的运动中,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分别起了什么作用?5.长骨各部分的重要功能是什么?【达标检测】1.屈肘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B.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C.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D.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2.关节在运动中起着( )A.支点作用B.杠杆作用C.固定作用D.连结作用3.下列各项中,属于骨骼的是( )A.手骨B.股骨C.肋骨D.椎骨4.下面关于骨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所有的骨髓都具有造血功能B.骨髓腔中的红色骨髓随着年龄的增长变成黄色骨髓;当身体失血过多时,黄色骨髓能够转变成红色骨髓C.骨松质内,始终存在着红色骨髓D.人在幼年时的骨髓都是红色骨髓5.决定骨的硬度和弹性,在于( )A.骨密质的厚度B.骨内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之比C.骨髓腔的大小D.骨松质的排列是否有规律6.人体的一块骨就是( )A.一个细胞B.一种组织C.一个器官D.一个系统学后反思【达标检测】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章动物的运动
复习摘要:
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游泳为主)
动物运动的方式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
动物在空中的运动方式(飞行为主)
动物运动的方式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有利于个体生存
动物运动的意义有利于种族繁衍
动物的运动骨的结构
骨骨的成分和特性
骨连结—关节
动物运动的形成骨骼:中轴骨、四肢骨
骨骼肌
躯体运动的形成:骨骼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
典例解析:
1、将一根羊骨浸入稀盐酸中24小时后,风干,骨将()
A.变重、变硬 B.变重、变软C.变轻、变硬D.变轻、变软
解析:骨是由柔韧的有机物和脆硬的无机物组成的。

由于骨中的无机物可溶解于稀盐酸中,所以将羊骨浸入稀盐酸中24小时后,只剩下骨中柔韧的有机物,所以骨会变轻,变软。

答案:D。

2、哺乳动物骨的成分与人类近似,现在取某种哺乳动物的骨2.4克,放在酒精灯上煅烧,煅烧至只留下
灰白色粉末,称其重量为1.6克,该动物约处于()
A.老年期
B.幼年期
C.成年期
D.不可确定
解析:分析此题需要掌握两个知识点。

1:各年龄段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比例;2:骨中的有机物能够被燃烧,剩下的灰白色粉末是无机物。

由题可计算出,这段骨中无机物为2/3,由此可推算出此骨中有机物为1/3,因此可推断该动物处于成年期。

答案:C。

3、关节的什么结构既能减少运动时关节面的相互磨擦,又能缓冲运动时的震荡()
A、滑液
B、关节软骨
C、韧带
D、关节囊
解析:关节软骨表面有滑液,所以能减少运动时关节面的相互磨擦,与关节的灵活性相适应。

除此之外关节软骨还具有一定的弹性,所以它还能缓冲运动时的震荡。

答案:B。

点评:使关节牢固的结构有:关节囊内有韧带,韧带外有肌肉包围。

使关节灵活的结构有:关节头和关节窝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既可减少运动时的磨擦,又可缓冲动物时的震荡;关节腔内有滑液,也可减少磨擦。

基础训练:
1、鱼的体形大多呈纺缍形,这有利于()
A、增大浮力
B、减少阻力
C、减少浮力
D、增大阻力
2、下列除哪项外都是青蛙的运动方式()
A、跳跃
B、行走
C、爬行
D、游泳
3、动物运动的意义是()
A、有利于进化和争得配偶
B、有利于寻找食物和依赖环境
C、有利于冬眠和渡过寒冬
D、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
4、无论对儿童、青少年还是老年,钙对人体的作用都是重要的。

人体中最大的“钙库”是()
A、小肠
B、骨
C、皮肤
D、肌肉
5、下列各项中,对骨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骨膜是一层位于骨表面的由上皮组织构成的膜B.骨膜是一层位于骨表面的坚韧的结缔
组织膜
C.骨膜内的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和再生有重要作用D.骨膜内血管中的血液对骨的营养有重
要作用
6、每块骨胳肌就是一个( )
A.肌纤维 B.肌肉组织C.器官D.运动系统
7、下列各项中,属于骨骼的是()
A 手骨
B 股骨
C 肋骨
D 椎骨
8、关节腔内有滑液,它的作用是[ ]
A.减轻关节的重量B.有利于骨与骨之间的物质交换
C.增强关节头与关节面的联系D.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9、提一桶水上楼,这时手臂上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分别是:()
A.收缩,收缩 B.收缩,舒张C.舒张,收缩 D.舒张,舒张
10、小明常背单肩书包形成双肩发育的不平衡,这是因为小明此时骨的特点是( )
A、有机物含量超过三分之一 B.有机物含量不到三分之一
C.有机物和无机物相等 D、成骨细胞不断产生新的骨质
11、老年人跌倒后容易发生骨折,这是因为老年人骨( )
A.有机物不到1/3 B.有机物超过1/3 C.红骨髓减少
D.骨密质减少
12、使肱三头肌附着在骨上的结构是()
A.肌腱 B.肌腹C.神经 D.血管
13、下列骨连结中,属于半活动连结的是()
A、椎骨之间的连结
B、颅骨之间的连结
C、腕关节
D、指骨之间的
连结
14、将一根猪的腿骨纵剖开,观察到骨端内和骨髓腔内的骨髓均为红色,这只猪是:()
A、老母猪
B、幼年猪
C、大公猪
D、成年猪
15、质地致密坚硬的骨质大部分位于()
A、长骨的两端
B、长骨骨干的中央
C、长骨骨干的周围
D、短骨和
扁骨中
16、人体完成某一动作,骨骼肌收缩舒张的情况是:()
A.只有一块骨骼肌收缩 B、只有一块骨骼肌舒张
C、收缩和舒张的骨骼肌各有一块
D、收缩舒张的骨骼肌均有多块
17、骨骼肌结构不包括()
A.肌腹
B.肌腱
C.A和B
D.骨膜
18、屈肘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B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C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 D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19、儿童、青少年的骨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其骨中的有机物主要是﹍﹍。

20、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小狗的主要运动方式是﹍﹍和﹍﹍。

21、请将关节的各结构与相关的特性用线连起来:
①关节囊
②关节软骨灵活性
③滑液
④韧带牢固性
⑤关节头和关节窝
22、下图是一个长骨的结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图中下列番号的结构名称:
①﹍﹍③﹍﹍④﹍﹍⑤﹍﹍⑥﹍﹍⑦﹍﹍
⑵对骨的生长和再生起主要作用的是图中的﹍﹍
⑶颜色和功能都会随着生理过程不同而发生改变的是图中的﹍﹍
提高训练:
23.关于鸟类飞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利于散热
B、利于觅食
C、扩大生活范围
D、利于繁殖后代
24.关节在运动中起着()
A.支点作用B.杠杆作用C.固定作用D.连结作用
25、儿童少年造血机能比成年人强的原因是( )
A.脾中有大量的造血组织B骨松质中有大量的红骨髓C.骨膜中有大量造血细胞D.骨髓腔中有大量红骨髓
26、有同学在运动时不小心发生了骨折,你认为医生在给他做手术时,需要特别保护的是 ( )
A.软骨层 B.骨膜 C.骨松质内的红骨髓 D.骨质
27、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疾病。

患者关节腔内大量积液并伴有肿胀疼痛,那么其病变部位应在下列哪个结构上()
A、关节面 B关节软骨 C关节囊 D关节腔
28、(2004上海竞赛)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骨骼肌的组成包括中间的肌腱和两端的肌腹两部分B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C动物的运动只靠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来完成D所有动物体内都有骨骼
29、将带有坐骨神经的青蛙的腓肠肌吊起,用电流刺激引起收缩,这一反应说明肌肉具有()
A应激性 B传导功能 C收缩性 D自动调控功能
30.(全国竞赛题)做踢足球动作时,下列肌肉的状态是( )
A.臀大肌收缩,股四头肌收缩
B.臀大肌舒张,股四头肌收缩
C.臀大肌收缩,股四头肌舒张D.臀大肌舒张,股四头肌舒张
31、已知肩关节由肱骨、肩胛骨和锁骨构成,则它的关节面是()
A一个 B 两个 C三个 D四个
32、下图表示人骨中某种物质在各年龄段含量的变化:
⑴这类物质是:﹍﹍
⑵当骨受到外力冲击时,最容易发生骨折的是阶段,原因是:
⑶骨的柔韧性、弹性较强的时期是图中的阶段
参考答案
1.B
2.B
3.D
4.B
5.A
6.C
7. A
8. D
9. A 10.A 11.A 12.A 13.A 14.B 15.C
16.D
17.D 18.B 19.骨胶蛋白 20.行走、奔跑 21.灵活性:②③⑤牢固性:①④22. ⑴:①关节软骨③骨膜④骨髓⑤骨髓腔⑥骨松质⑦骨密质⑵.3 ⑶.4 23.A 24.A 25.D 26.B 27.C 28.B
29.C 30.B 31.B 32. ⑴有机物⑵C 有机物含量小于1/3,骨硬度大,弹性小⑶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