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及造血系统

合集下载

药理学基础知识点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理

药理学基础知识点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理

药理学基础知识点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理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作用机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以及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过程的学科。

在药理学中,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将主要介绍与血液及造血系统相关的药理学基础知识。

血液是人体内液体组织之一,具有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废物排出等重要功能。

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理主要涉及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血药物、止血药物和造血药物等。

抗血小板药物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

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等。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中的血小板聚集因子的产生,从而阻止血小板的聚集。

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通过干扰ADP受体功能,从而阻止血小板聚集。

抗凝血药物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病。

常用的抗凝血药物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等。

肝素通过抑制凝血酶的生成,从而阻止血浆纤维蛋白原转变为凝血酶。

低分子肝素相比肝素作用更为稳定和可控。

华法林是一种口服抗凝药物,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活性,从而干扰凝血过程。

止血药物主要用于止血和减少出血。

常用的止血药物包括氨甲苯酸、醋酸波立维和云南白药等。

氨甲苯酸通过激活止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促进血液凝固。

醋酸波立维通过与肝素结合,抑制凝血酶的产生。

云南白药是一种传统中药,具有活血止痛的功效。

造血药物主要用于促进造血过程和治疗造血系统疾病。

常用的造血药物包括重组人造血集落刺激因子、培养多能性干细胞和铁剂等。

重组人造血集落刺激因子可以刺激造血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促进血细胞生成。

培养多能性干细胞是一种新型的造血药物,可以在体外培养多能性干细胞,然后移植到患者体内进行造血。

铁剂主要用于治疗铁缺乏性贫血,补充体内缺乏的铁元素。

除了上述介绍的药物外,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理还涉及其他方面的内容。

例如,血液液体动力学研究药物在血液中的分布和血液清除的过程。

血液的分布和清除过程可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药效。

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理还涉及药物对血细胞生成和功能的影响,例如,一些药物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增加或贫血等。

5.0-1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再障) PPT课件

5.0-1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再障) PPT课件
24
[临 床 表 现 ]
一.症状 进行性贫血、出血和反复感染 1.贫血
呈进行性贫血 原因:造血功能低下所致,少数病人可存在无效 红细胞生成(原位溶血)即骨髓生成的红细胞在 未释放至周围血液前已被破坏 贫血程度严重,并具有贫血的各种临床表现
25
贫血的-临床表现

皮肤粘膜苍白
常见体征
由于贫血时缺氧的敏感器官血流量明显增加, 而皮肤粘膜毛细血管则缺血。故皮肤粘膜苍白, 尤以口唇、甲床、结膜最显著 神经肌肉缺氧,常伴有倦怠乏力、头晕、耳鸣、 记忆力减退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甚则可发生昏厥
分类
红细胞疾病:贫血、红细胞增多等
粒细胞疾病:粒细胞缺乏等
单核细胞和巨细胞疾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疾病:淋巴瘤、白血病等
造血干细胞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脾功能亢进
出血性及血栓性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5


(Anemia)
贫血:外周血单位体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 H b ) 浓度、红细胞(RBC)及血细胞比容(HCT)低于可 比人群正常值的下限 其中以 H b 最为可靠,也是临床上诊断贫血的最常 用的实验室指标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10-15mg(Kg/d)连用5天 抗胸腺球蛋白3-5mg(Kg/d)连用5天 NOTE: 用药前需做过敏试验 用药过程中用糖皮质激素防治过敏反应 静滴不宜过快,每日剂量应维持点滴12-16小 时;可与环孢素组成强化免疫抑制方案
43
二.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
(一)免疫抑制治疗 2.环孢素
8
贫血根据病因分类
1.红细胞生成不足贫血 包括:原料缺乏和造血功能障碍、再障
2.红细胞破坏过多贫血
包括:多种原因引起溶血性贫血

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血液系统由血液及造血器官组成。

一、造血器官造血器官包括骨髓、脾、淋巴结及分散在全身各处的淋巴组织和单核一巨噬细胞组织。

在胚胎9〜IOd,中胚层开始出现造血位点,以后逐渐发育为卵黄囊中的血岛,胚胎期24周前肝、脾为主要造血器官。

出生后4周,骨髓成为主要造血器官,而肝、脾造血功能停止,仅当应激情况下部分可再恢复造血功能。

5~7岁以前全身骨髓的造血功能都很活跃,以后四肢长骨中造血组织逐渐减少,但当身体需要造血功能代偿活跃时(如出血或溶血等),长骨中仍可出现造血组织。

二、血液组成及血细胞的生成血液又称外周血,主要由血浆和悬浮其中的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组成。

血细胞约占血液容积的45%,余下55%为血浆(一种淡黄色的透明液体)。

血浆成分复杂,含有多种蛋白质、凝血及抗凝血因子、补体、抗体、酶、电解质、各种激素及营养物质等。

血细胞来源于骨髓内生成的造血干细胞(HSC),可分化为多能祖细胞及淋巴系祖细胞。

多能祖细胞又称集落形成单位(CFU),进一步发育分化为原粒细胞、原单核细胞、原红细胞、巨核细胞;淋巴系祖细胞在骨髓内分化为T、B淋巴细胞。

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的基质细胞所产生的细胞因子,可调节HSC的增殖与分化,而且提供其营养和黏附的场所。

单核一巨噬细胞来源于骨髓粒、单系祖细胞,在血中为单核细胞,游走至组织即成为巨噬细胞,又称组织细胞。

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包括骨髓内原、幼单核细胞,血液单核细胞,淋巴结、脾和结缔组织中固定、游走的巨噬细胞,肺泡巨噬细胞,肝的KUPffer细胞及神经系统的小神经胶质细胞等。

三、血细胞的生理功能(一)红细胞成熟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型,较球型面积更大,以利于气体交换;红细胞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具有结合与输送氧和二氧化碳的功能。

(一)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1)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功能主要是吞噬异物,尤其是细菌,是机体抵御入侵细菌的第一道防线;嗜酸性粒细胞具有抗过敏、抗寄生虫作用;嗜碱性粒细胞能释放组胺等生物活性物质,主要与变态反应有关。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ppt课件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ppt课件

1
生成血细胞
利用药物促进血液和造血系统中的细胞生长,以治疗贫血等疾病。
2
调节免疫系统
药物能够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以治疗疾病如白血病。
3
靶向治疗
药物能够针对癌症细胞中的不物治疗方法
不同的疾病需要使用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法。例如,贫血患者需要使用促进红细胞生成的药物来治疗。白血病患 者则需要使用抗癌药物来达到治疗效果。
贫血
白血病
血栓
结论和要点
血液及造血系统的重要性
血液和造血系统是身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 也是我们需要重视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的原因。
药物的分类和治疗方法
药物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疾 病有着不同的治疗方法。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 药物
在我们的身体中,血液及造血系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本课程将介绍药 物对于这两个系统的影响,以及药物治疗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的原理。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液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红细胞负责输送氧气至身体各处,白细胞则能够识别并杀灭外来病 毒和细菌,而血小板则有止血和血栓形成的作用。
3 血栓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分类
按照治疗对象,我们可以将这些药分为抗贫血药、抗感染药、抗凝药以及抗癌药等。
抗贫血药
抗感染药
抗凝药
抗癌药
药物治疗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的原理
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治疗原理。有些药物通过促进红细胞或白细胞的生成来治疗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有些则是 通过对单个分子作用来达到治疗效果。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造血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造血系统由骨髓、脾脏及淋巴组织组成。它负责生产血液中的各种细胞。这些细胞在身体内存活 不同的时间,从而保持血液的平衡。

儿科血液系统知识点总结

儿科血液系统知识点总结

儿科血液系统知识点总结一、血液系统概述1. 血液系统的组成血液系统包括血液和造血系统两个部分。

血液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

造血系统包括骨髓、淋巴组织和脾脏。

2. 血液系统的功能血液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携氧、排出代谢废物、维持内环境稳定、免疫防御和凝血等。

3. 血液系统的发育胚胎期,血液系统发源于胚胎早期的细胞,主要由胚胎干细胞发展而来。

在出生后,血液系统逐渐完善,直到成年后稳定发育。

二、血液系统疾病1. 儿童贫血儿童贫血是指儿童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或含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值的一种疾病。

主要原因包括营养不良、遗传性疾病、慢性病、消化道出血等。

2. 儿童血小板减少症儿童血小板减少症是指儿童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的一种疾病。

常见的病因包括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感染等。

3. 儿童白血病儿童白血病是儿童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是指骨髓中非正常白细胞的增生。

常见类型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等。

4. 儿童血友病儿童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患者缺乏凝血因子,易出现不易止血的情况。

5. 儿童地中海贫血儿童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贫血病,主要发生在地中海沿岸地区。

患者主要出现贫血、溶血和脾脏肿大等症状。

三、儿童血液系统疾病的防治1. 营养均衡饮食中应保证足够的蛋白质、铁、维生素等营养素,保持身体的营养均衡。

2. 注重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避免长期接触化学品和辐射源。

3. 接受疫苗接种儿童出生后应按照预防接种计划接种相应的疫苗,增强免疫力。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血液系统疾病。

5. 增强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

结语血液系统在儿童的生长发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儿童血液系统疾病的防治尤为重要。

家长和医务人员应重视儿童血液系统的健康,关注儿童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及时发现并治疗任何潜在的疾病,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同时,科普相关知识,提高大众对儿童血液系统疾病的了解,可以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总论——血液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总论——血液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血液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教辅资料参考:内科学八年制教材第3版下册)1.血液病的定义血液病亦称为造血系统疾病,包括原发于造血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于骨髓组织)和主要累及造血系统疾病(如造血原料叶酸不足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造血系统包括血液、骨髓、脾、淋巴结以及分散在全身各处的淋巴和单核/吞噬细胞组织。

2.血液病的特点(1)血液病的症状和体征常无特异性e.g.颈部淋巴结肿大常见于恶性淋巴瘤患者,但是结核性淋巴结炎或胃癌远处淋巴结转移时也可能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体征。

(2)继发性血液系统异常多见e.g.血象三系减少的患者可能是再生障碍性贫血,也可能是急性白血病,这都是原发于骨髓的血液病;但继发于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实体肿瘤、血吸虫病性脾肿大等的血象三系减少也较常见。

(3)实验室检查对血液病的确诊很重要3.常见症状与体征(1)贫血贫血是血液病最常见的症状。

一般表现为皮肤黏膜苍白,尤以面色苍白最为常见。

临床多以观察指(趾)甲、口唇黏膜和睑结膜等处较可靠。

(2)出血倾向血液病出血的特点多为周身性,另一个特点是出血程度和引起出血的创伤极其不成比例,甚至可没有创伤史。

临床以自发性皮肤、黏膜紫癜为主者是毛细血管型出血的特征;而外伤后深部组织出血与血肿形成,及非损伤性关节积血或皮肤黏膜持续渗血不止,则是凝血机制异常出血的特征。

(3)发热血液病发热多属感染性。

临床上常出现发热的血液病有白血病、淋巴瘤、再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由于白细胞数量与质量异常易合并感染。

非感染性发热是由于未成熟的白细胞的生长与迅速破坏,致蛋白分解作用增高,基础代谢率增强,坏死物质的吸收等。

周期性高热是霍奇金病的典型症状之一。

此外,血液病如直接侵犯体温中枢可造成该中枢功能失调,见于白血病浸润及颅内出血。

(4)黄疸从血液病角度看主要是溶血性黄疸。

(5)骨痛在白血病时,骨髓腔内充满白血病细胞,腔内压力增加,引起骨骼疼痛;胸骨压痛是白血病的典型症状。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血液流动性能或造血功能的改变可导致多种疾病: 1.凝血亢进或纤溶能力不足可引发血管内凝血,并形成血;
3.铁、铜、多种维生素及造血因子等造血必需物质的缺乏,将导致造血功能障碍而出现贫血; 4.各种原因引起大量失血造成的血容量降低,可导致休克,危及生命。
【体内过程】
【作用】 叶酸缺乏导致DNA代谢障碍,造成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维生素B12参与叶酸的循环利用和维持有鞘神经纤维功能,缺乏时出现贫血+神经损害。
【应用】 1、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叶酸+ VitB12 叶酸对抗药所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需用甲酰四氢叶酸钙(亚叶酸钙)(二氢叶酸还原酶受抑制,四氢叶酸的生成障碍) 2、恶性贫血: VitB12+叶酸
Heparin因最初得自肝脏,故名肝素,存在于哺乳动物的许多脏器中,但以肺和肠粘膜的含量最高。 普通heparin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30) 103,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约12 103 。强酸性,带有大量负电荷且与其抗凝作用有关。
肝素(heparin)
Heparin是高极性大分子物质,不易通过生物膜,故口服和直肠给药均无效。皮下注射血浆浓度低。肌内注射可发生局部血肿。临床多采用静脉给药的方式。静脉注射后,80%与血浆蛋白结合。
Epoprostenol又称前列环素,为PGI2的制剂,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聚集和松弛血管平滑肌的作用,是最强的抗凝血药。 可用于体外循环和某些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防止血栓的形成。
依前列醇(epoprostenol)
1. 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cAMP破坏↓ → cAMP↑→抑制血小板聚集 2. 促进血管内皮细胞PGI2的生成。原 为血管扩张药。 3. 抑制腺苷脱氢酶→腺苷分解及再摄 取↓→腺苷↑
水蛭素(hirudin)
机制:间接或直接使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后者迅速水解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导致血栓溶解,故又称血栓溶解药。 应用: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

护理学基础知识: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解剖生理知识

护理学基础知识: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解剖生理知识

护理学基础知识: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解剖生理知识今天我们总结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解剖生理知识,具体内容如下:一、血细胞的生成及造血器官1.血细胞主要在骨髓生成,血细胞起源于卵黄囊的中胚层造血干细胞,又称多能干细胞2. 肝脏是胎儿中期的主要造血部位,从胚胎第6~8 周开始,生后4~5 天完全停止造血;脾脏在胚胎第8周开始造血3. 婴儿出生后,肝、脾造血功能迅速停止,红骨髓成为主要造血器官4. 5~7岁以前的儿童全身骨髓都参与造血,随着年龄的增长,长骨的红骨髓逐渐被无造血功能的脂肪组织(黄骨髓)替代,仅留下髂骨、胸骨、肋骨、脊椎骨、颅骨和长骨近端骨骺处有活跃的造血功能,当机体需要时,黄骨髓又可转变为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5. 髓外造血:在骨髓造血不能完全代偿时,肝脾可恢复部分造血功能二、血液组成及血细胞生理功能(一)血液组成(二)血细胞的生理特征及功能1. 红细胞主要成分:血红蛋白主要功能:运输氧和二氧化碳2. 白细胞:主要功能是参与人体对入侵异物的反应过程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杀菌或抑菌作用,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特别是急性化脓性细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嗜酸性粒细胞:主要功能是破坏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具有抗过敏、抗寄生虫作用嗜碱性粒细胞:颗粒内含组胺、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主要与变态反应有关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时,能吞噬、消灭细胞内的致病微生物(如真菌、疟原虫、病毒),清除衰老组织,识别、杀伤肿瘤细胞。

激活了的单核巨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诱导和调节中起关键作用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在免疫应答反应中起核心作用,故又称免疫细胞3. 血小板主要参与生理性止血和血液凝固,保持毛细血管内皮的完整性(三)小儿血液特点1.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由于胎儿期处于相对缺氧状态,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较高2. 生后2~3个月出现生理性贫血,约至12岁达成人水平3. 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两次交叉(比例相等),第一次交叉出现在生后4~6天;第二次交叉出现在4~6岁。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促进凝血过程,预防不止血。
促进造血的药物
某些药物可以刺激骨髓,增加血细胞的产生。
1 促红细胞生长因子
帮助增加红细胞的数量和质量。
2 造血干细胞刺激因子
促进骨髓中干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3 铁剂
提供铁元素以增加红细胞的产生。
抗凝血剂的药物
华法林
通过抑制凝血途径中的维生素K 来防止血液凝结。
肝素
通过抑制凝血途径上的凝血因 子来预防血液凝块的形成。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 药物
深入了解血液及造血系统的基本知识,以及各种药物是如何影响它们的功能 的。
血液及造血系统的基本知识
红细胞
携带氧气并将其分配到全身各个组织。
血小板
帮助止血,防止出血。
白细胞
重要的免疫系统组成部分,用于保护身体免受感 染。
骨髓
产生新的血细胞,维持血液组织健康。
药物如何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的功能
华文因
通过抑制血小板的凝集来降低 血液的凝血能力。
对症治疗药物
药物 退热药 止血药 止痛药
作用 降低体温,减轻发热症状。 帮助止血,促进伤口愈合。 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药物的治疗原理与注意事项
个体差异性
不同药物对不同人的疗效有所不同。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之间可能会产生相互作用,影响疗效。
副作用
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或副作用。
用药时间和剂量
必须按照医生或药剂师的建议使用。
1
抗生素
可能影响白细胞的功能,抵抗细菌感染。
化疗药物
2Leabharlann 会干扰骨髓的正常功能,影响新血细胞
的生产。
3
免疫抑制药物
抑制免疫系统,减少白细胞的数量。

15.血液与造血系统病理

15.血液与造血系统病理

第十五章血液与造血系统病理造血系统包括循环血液、骨髓、脾脏、淋巴结及分布于全身的淋巴-网状内皮组织,如胸腺、扁桃体、禽类的腔上囊、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造血系统除发明血细胞外,还是机体主要的防御机构和免疫器官。

第1节贫血单位容积血液内红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称为贫血。

通过外周血液中红细胞的形态变化可以协助判断贫血的程度及机体造血机能状态。

若血液中浮上淡染性红细胞,红细胞大小不均,异型红细胞,原巨红细胞等,表示机体造血机能紊乱及病理性红细胞生成;而网织红细胞、多染性红细胞、有核红细胞浮上则表明骨髓造血机能亢进。

多能干细胞→单能干细胞→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一、分类1.按照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分为:低色素性贫血、正色素性贫血、高色素性贫血。

2.按照红细胞体积(MCV)分为:小红细胞性贫血、正常红细胞性贫血、大红细胞性贫血。

3.按照病因和机理分为: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营养缺乏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二、各类贫血的缘故和发生机理1.失血性贫血:指因为出血,红细胞丧失过多而引起的贫血。

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出血性贫血两种:第 1 页/共 6 页(1)急性失血性贫血:见于各种急性大出血,因短时光内红细胞丧失过多,超过了红细胞的生成速度及血库的代偿限度,以至在一定时光内红细胞得不到补充而展示贫血。

如创伤性出血、产后大出血、内脏器官破碎等。

属于正色素性贫血。

失血后数小时至1-2天内,①加压反射,交感神经欢喜,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肝、脾、肌肉、皮肤等处血管收缩,蓄积于其中的血液进入血液循环;②失血使血管流体静压下降,于是组织间液不断渗入血管,循环血量逐渐恢复;③肾脏产生EPO增多,骨髓造血机能增强,补充走失的血液。

器官组织显著苍白,尤以可视粘膜和皮下组织最为显然。

脾萎缩,体积缩小,切面红髓减少。

管状骨体中可见红骨髓再生,甚至将原黄骨髓彻低替代。

(2)慢性失血性贫血:多发生于慢性反复性失血的各种疾病,如胃肠道寄生虫持久寄生、胃溃疡。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13
一、抗凝血药
一)肝素(heparin)
【作用与机制】
1) 起效快,作用强,体内、外均有 效。 2) 机理:通过增强血浆中抗凝血酶 Ⅲ(ATⅢ)的作用而抗凝。
- AT
Ⅲ作用:灭活凝血因子Ⅱa、IXa、
14
Xa、XIa、XⅡa。
凝血酶Ⅲ :是α2球蛋白,是血浆含丝氨酸的蛋白酶的 抑制剂,可结合并抑制Ⅱa、 Ⅸa 、 Ⅹa 、Ⅺa 、 Ⅻa
• 醋硝香豆素 (acenocoumarol)
19
【药理作用】
1.作用慢、长,仅体内有作用。 2. 机理:为维生素 K 的拮抗剂,影 响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Ⅱ、
VⅡ、IX、X)合成中的谷氨酸羧化
过程。
20
抗凝血作用点:对抗Vit K
21
【临床应用】 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

优点:可口服、维持时间长
缺点:起效慢、作用过于持久
与肝素同用,1-3天后停用肝素。
22
【不良反应】 自发性出血:过量

处理:立即停药并用大剂量维生 素K对抗;严重出血时应输血。 预防:监测凝血酶原时间,调整 剂量使其在25-30秒(正常12秒) 禁忌症同肝素
23

【药物相互作用】
1.降低香豆素类抗凝作用 – 苯妥因钠、苯巴比妥
27
【药理作用】 作为羧化酶的辅酶,参 与肝内凝血因子Ⅱ、VⅡ、 IX、X的合成。 -谷氨酸羧化
28
【临床应用】
防治VitK缺乏引起的出血,如: 1) 梗阻性黄疸、慢性腹泻所致 出血; 2) 早产儿、新生儿出血; 3)长用水杨酸类、香豆素类药物 致出血; 4) 长用大量广谱抗生素致出血。
29
【不良反应】
(有大量精氨酸残基呈强碱性中和)

血液和造血系统

血液和造血系统

四、消化系统表现:
1.常见的症状:食欲减退、腹胀、恶心等。 2.舌乳头萎缩见于营养性贫血; 3.黄疽及脾大见于溶血性贫血。
五、泌尿生殖系统表现:严重贫血患
者可有轻度的蛋白尿及尿浓缩功能减退,表现为夜 尿增多。性欲改变及女性患者月经失调亦较为常见。
六、其他:皮肤干燥,毛发枯干、创口愈
合较慢。眼底苍白及视网膜出血偶见。
贫血的分类-按病因和发病机理
• 红细胞生成减少(原料缺乏、再生障碍、 无效造血、骨髓浸润) • 红细胞破坏过多(溶血性贫血) • 失血
贫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分类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红细胞生成减少 1.造血干细胞增生和分化异常
临床疾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及肾衰竭时的贫血 白血病、骨髓瘤、转移癌等 骨髓纤维化 恶性组织细胞病 巨幼细胞贫血 缺铁性贫血 铁粒幼细胞贫血
诊断要点-体格检查
• 有无黄疸、淋巴结与肝脾肿大、骨压痛、 平甲、反甲、舌炎等表现 • 有无舌乳头萎缩和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等维生素B12缺乏的表现 • 应常规进行肛门指诊,了解直肠情况 • 对女性病人必要时应进行妇科检查了解 妇科情况。
诊断要点-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 2.血涂片检查 :
三、失血 急性失血后贫血 慢性失血性贫血
贫血的分类-形态学分类
MCV(fl) 正常细胞性贫血(再障、溶血、 其他继发性贫血) 大细胞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80~100 >100 MCH(pg) MCHC(%) 26~32 >32 32~35 32~35
单纯小细胞性(慢性感染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缺铁性、海洋 性、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3.网织红细胞计数 :

血液及造血系统.ppt

血液及造血系统.ppt
人;
• 输注本品期间下列化验指标可能不稳定:血糖、血、尿液比重、
蛋白、双缩脲、脂肪酸、胆酷醇、果糖、山梨醇脱氢酶。
• 容器如有破裂或液体出现浑浊应丢弃不用,插入输液器前进针处应
消毒;
• 本品一旦封口开启,应在4小时内使用,任何未用完之药液均不可再
用。
• 如果血液稀释过量,则应对症处理。
琥珀酰明胶
小时输注10~5L(但红细胞压积不应低于25%,年龄大者不
应低于30%,同时避免血液稀释引起的凝血异常);严重急
性失血生命垂危时,可在5~10分钟内加压输注500ml,进一
步输注量视缺乏程度而定。
琥珀酰明胶
• 不良反应
• 偶有过敏反应,可出现轻微荨麻疹。本品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的发生率在1/6000和1/1300之间,由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引 起。病人通常表现为变态反应。如病人已处于过敏状态,如 哮喘,则出现反应的机会增加,程度也会加重,应慎用。一 旦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注,并根据病人情况做相应 处理:
血容量扩充药又称血浆待用品,主要用于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 扩充有效循环血量。按结构分为3类:淀粉/多糖类;蛋白/明胶类; 其他类。
血容量扩充药
我院使用的血浆待用品
1 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体 2 琥珀酰明胶 3 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 4 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
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体
琥珀酰胺明胶分子的排泄90%通过肾,5%通过粪便。动物 实验显示在网状内皮系统的滞留时间为24~48小时,为排除 的部分通过蛋白水解作用破坏,破坏作用非常有效,即使是 肾衰竭也不会产生蓄积。
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
• 适应症
• 治疗和预防血容量不足,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血液及造血系统是人体重要的生理系统之一,负责携带氧气和养分到达身体各个部位,并将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因此,血液及造血系统的正常功能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这个系统有可能受到疾病的侵袭。

幸运的是,现代医学提供了许多药物来治疗和预防与血液和造血系统相关的疾病。

以下是一些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的介绍。

1.抗血小板药物:血小板在止血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但过多的血小板聚集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和心血管疾病。

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能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抗凝药物:抗凝药物用于延缓或阻止血液凝固,预防血栓形成。

最常用的抗凝药物是肝素和华法林,通过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来防止血栓形成。

3.造血促进剂:造血系统的功能不足可能导致贫血、再障和免疫功能低下等问题。

造血促进剂,如重组人造血促进因子(例如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促血小板生成素)能够刺激骨髓中血细胞的生产,治疗和预防贫血等相关疾病。

4.抗贫血药物:贫血是血红蛋白或红细胞数量减少的疾病。

治疗贫血的药物包括铁剂、维生素B12和叶酸等。

铁剂补充血液中的铁元素,维生素B12和叶酸参与红细胞的生成过程。

5.血栓溶解剂:血栓溶解剂可用于溶解血栓。

最常用的血栓溶解剂是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尿激酶,它们能够通过激活纤溶酶原来溶解血栓,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治疗。

6.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用于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过程。

常用免疫抑制剂包括环孢霉素和甲氨蝶呤等,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再障等疾病。

7.白细胞促进剂: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关键部分,对抵抗感染起着重要作用。

白细胞促进剂包括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它们能够促进骨髓中白细胞的生成,增强免疫功能,预防感染。

8.红细胞替代剂:红细胞替代剂包括血红蛋白基因修饰技术制备的血红蛋白制剂,能够替代丧失功能的红细胞,提供氧气运输功能,治疗重度贫血。

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物

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物

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理贫血:是指血液循环中红细胞或血红蛋白数长期低于正常参考值。

1类缺铁性贫血:由于血液损失较多或者铁盐吸收缺乏引起的贫血。

2类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由于叶酸或者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贫血3类再生性障碍性贫血:由于骨髓损伤造成的贫血,一般是不可逆的损伤。

名称适应症机理不良反应附加说明口服铁剂:硫酸亚铁/枸橼酸铁铵/富马酸亚铁注射用铁剂:山梨醇铁/右旋糖酐铁1类缺铁性贫血进入细胞内与原卟啉结合成血红素,在与珠蛋白结合成血红蛋白,最终的成熟红细胞。

胃肠道刺激形成硫化铁不溶,导致便秘长期可致中毒以亚铁形式被吸收,与还原性物质合用,促进吸收。

与鞣酸、磷酸、抗酸药、考来烯胺、四环素形成难溶物,阻碍吸收。

同类药物说明中毒用1-2%碳酸氢钠洗胃,并同时予去铁铵减轻铁的毒性反应。

叶酸(VB9) 2类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叶酸-VB12-二氢叶酸-四氢叶酸(逐级促进)”叶酸缺乏导致合成通路不能进行极少与维生素C合用会破坏叶酸结构,吸收减少。

与VB12合用可起到效果增强作用。

同类药物说明孕早期缺乏叶酸,还易引起胎儿神经管畸形(如脊柱裂、无脑畸形等)。

叶酸缺乏可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从而增加心血管病的危险性。

对甲氨蝶呤、乙胺嘧啶、甲氧苄啶所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因而且叶酸还原酶被抑制,需用亚叶酸钙方能有效。

对VB12缺乏所致的恶性贫血,大量叶酸可纠正血象,但不能纠正神经症状。

维生素B12 2类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再障贫血辅助治疗“叶酸-VB12-二氢叶酸-四氢叶酸(逐级促进)”VB12缺乏导致合成通路不能进行过敏性休克参与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

缺乏会造成叶酸循环受阻,产生叶酸缺乏相似症状。

还会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同类药物说明作为辅酶促进脂肪代谢,缺乏后会造成脂肪酸合成异常,造成周围神经炎。

可用于治疗神经炎、神经萎缩、神经痛等疾病。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γγ-HuEPO) 3类再障贫血骨髓造血严重损害使得红细胞生成素内源性不足血压升高过敏注射部位血栓升白细胞药1类由于造血功能低下,一般采用兴奋骨髓造血功能,促进白细胞增殖的药物。

血液与造血系统

血液与造血系统

第二篇血液与造血系统第一章血液第一节血液的形态与构成血液(blood)是心血管中流动的红色液体,具有一定的粘稠性,占成人体重的7%~8%,约5L。

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属细胞间质)组成。

血细胞(blood cell)约占血液容积的45%,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混悬于血浆中。

临床上对血细胞形态、数量、比例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称血像。

血浆(plasma)约占血液容积的55%,其中水分占90%,其余为血浆蛋白(包括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糖、酶、维生素、激素、代谢产物及无机盐等构成。

它除运输血细胞、营养物和全身代谢产物外,还参与机体免疫和体液调节等功能。

若从血管抽取少量血液加入适量抗凝剂(如柠檬酸钠或肝素),通过离心沉淀后,可明显地分出上、下两层,上层为淡黄色血浆,下层为暗红色的红细胞,两层交界处可见一乳白色薄层,即白细胞和血小板。

若从血管中抽取少量血液不加抗凝剂,此时血浆中呈溶解状态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解状态的纤维蛋白,于是凝固成血块。

血块静置后即析出淡黄清明的液体,称血清(serum)。

血液保持一定的比重(1.050~1.060)、酸碱度(pH 7.2~7.4)、渗透压(相当于0.9%的氯化钠溶液)及一定含量的各种化学成分,以维持各种组织和细胞进行生理活动所需的适宜条件。

血细胞的分类和正常值如下:正常情况下,血细胞形态、数量、比例都相对恒定。

当机体发生某些疾病时,它们可发生明显变化,故血液检查成为临床上了解机体状况和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常采用Wright或Giemsa染色法的血涂片,在光镜下观察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图2-1-1,彩页)。

图2-1-1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彩页)一、红细胞红细胞(erythrocyte, red blood cell)直径为6.5~8 m,呈双凹圆盘状,中央较薄,周缘较厚。

在扫描电镜下可清楚地显示红细胞这种形态特点,而在血涂片的标本上可见中央染色较浅,周缘较深。

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物

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物

叶酸 (三)VB12
缺乏
的结 果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恶性贫血(巨幼贫+神经症状)
(二)叶酸 (三)VB12
4、缺乏 的原 因
(50ug/d) 300-400ug/d (1)摄入太少—— 偏食 (2)相对缺乏 (3)烹调不当—— 不耐热 (4)VB12缺乏 (5)长期用抗叶 酸代谢药
2、缺铁的原因
药理作用与用途
01
作用:参与RBC和Hb的合成 用途:缺铁性贫血。
02
01
胃肠剌激反应——饭后服;
02
便秘——Fe3+ +H2S形成络合物
03
影响Fe2+的吸收
04
对肠壁的剌激少
05
过量中毒:>1克引起急性中毒——
06
恶心、呕吐、休克、血性腹泻、
07
重则死亡
08
—— 磷酸盐或碳酸盐洗胃+去铁胺。
第二十八章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理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掌握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的用途;
01
掌握肝素、香豆素和维生素K的作用、
02
作用机理和用途。
03
目的调节体温
调节PH值

免疫功能
目录




取决以下两条件:
血液容量;
量充足:
血液中的有形成分;
运行通畅:
不出血
不凝血






第一节 抗贫血药
第一章
珠蛋白
4
血液损失过多或铁盐吸收不足所致——小细胞低色素型贫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羟乙基淀粉130/0.4 氯化钠注射液
? 不良反应
? 极个别患者在使用含羟乙基淀粉的药品时,可能发生过敏样
反应(过敏反应,类似中度流感的症状,心动过缓,心动过速 ,支气管痉挛,非心源性肺水肿)。在输液过程中,如患者发 生不可耐受的反应,应立即终止给药,并给予适当的治疗处 理。给予羟乙基淀粉时,患者血淀粉酶浓度将升高,可能干 扰胰腺炎的诊断。长期大剂量使用羟乙基淀粉,患者会出现 皮肤瘙痒。大剂量使用时,由于稀释效应,可能引起血液成 分如凝血因子、血浆蛋白的稀释,以及红细胞压积的下降。 使用羟乙基淀粉时,可能发生与剂量相关的血液凝结异常。
小时输注10~5L(但红细胞压积不应低于25%,年龄大者不 应低于30%,同时避免血液稀释引起的凝血异常);严重急 性失血生命垂危时,可在5~10分钟内加压输注500ml,进一 步输注量视缺乏程度而定。
琥珀酰明胶
? 不良反应
? 偶有过敏反应,可出现轻微荨麻疹。本品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的发生率在1/6000和1/1300之间,由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引 起。病人通常表现为变态反应。如病人已处于过敏状态,如 哮喘,则出现反应的机会增加,程度也会加重,应慎用。一 旦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注,并根据病人情况做相应 处理:
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体
适应症
本品是营养性血容量扩充药,适用于治疗兼有蛋白质缺乏 的血容量减6少、微循环不良和血栓患者。
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一次500ml,一日一次,可连续用药4~5天或遵医嘱 。
不良反应
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体
禁忌
1.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有严重的出血性疾患者忌用。 2.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1.偶有过敏反应。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2.使用前详加检查,药液澄明者方可使用。本品每瓶应一次用完
人;
? 输注本品期间下列化验指标可能不稳定:血糖、血沉、尿液比重、
蛋白、双缩脲、脂肪酸、胆酷醇、果糖、山梨醇脱氢酶。
? 容器如有破裂或液体出现浑浊应丢弃不用,插入输液器前进针处应
消毒;
? 本品一旦封口开启,应在4小时内使用,任何未用完之药液均不可再
用。
? 如果血液稀释过量,则应对症处理。
琥珀酰明胶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有关妊娠或哺乳妇女应用本品的资料不多,不过迄今尚未 观察到对胎儿有影响。但是任存在很低的过敏反应危险,故 应用时权衡利弊。
? 儿童用药:
需遵医嘱。应将药品放在儿童不能触及之处。
? 老年用药:
应控制细胞压积不低于30%,并注意防止循环超负荷。
琥珀酰明胶
? 药物相互作用
? 1.本品与含枸橼酸的抗凝剂全血或血浆或血液制剂有良好的
? 静脉输注:初始的10-20 mL,应缓慢输入,并密切观察病人
(防止可能发生的过敏样反应)。每日剂量及输注速度应根 据病人失血量、血液动力学参数的维持或恢复及稀释效果确 定。没有心血管或肺功能危险的病人使用胶体扩容剂时,红 细胞压积应不低于30%。每日最大剂量按体重33 mL/kg。 根据病人的需要,本品在数日内可持续使用,治疗持续时间 ,取决于低血容量持续的时间和程度及血液动力学参数和稀 释效果。对于长时间每天给予最大剂量的治疗,目前只有有 限的经验。
琥珀酰明胶
? 禁忌及注意事项
? 对本品有过敏反应的病人禁用; ? 有循环超负荷、水潴留、严重肾功能衰竭、出血倾向、肺水肿情况
者禁用;
? 心力衰竭可能伴有循环超负荷者,此时输液时应缓慢进行; ? 对水分过多、肾衰、有出血倾向、肺水肿、钠或钾缺乏以及对输液
成分过敏等病人药要慎用;
? 失血量超过总量25%时,应输全血或红细胞; ? 使用本品不会干扰交叉配血; ? 本品含钙量、含钾量低,可用于洋地黄化的病人或肾功能较差的病
血容量扩充药又称血浆待用品,主要用于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 扩充有效循环血量。按结构分为3类:淀粉/多糖类;蛋白/明胶类; 其他类。
血容量扩充药
我院使用的血浆待用品
1 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体 2 琥珀酰明胶 3 羟乙基淀粉130/0.4 氯化钠注射液 4 羟乙基淀粉200/0.5 氯化钠注射液
? 跟换容量替低液; ? 太高双腿; ? 增加供氧; ? 监测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 给予肾上腺素(1:1000浓度0.5~1.0ml肌注,必要时每15
分钟重复一次或1:10000浓度5~10ml缓慢静滴);
? 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龙250~1000mg); ? 可使用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10~20mg缓慢静滴); ? 钙剂(小心病人服过强心苷) ? 必要时可用利尿药加快液体排出。
,切勿中途停注或贮藏再用。 3.本品在贮存是易析出片状结晶,经100℃ 左右加热溶解后继续
使用。
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体
特殊人群、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过量:未知 药理毒性 药代动力学
琥珀酰明胶
? 适应症
低血容量时的胶体 容量补充剂
本模外 麻醉后可能出现的
琥珀酰胺明胶分子的排泄90%通过肾,5%通过粪便。动物 实验显示在网状内皮系统的滞留时间为24~48小时,为排除 的部分通过蛋白水解作用破坏,破坏作用非常有效,即使是 肾衰竭也不会产生蓄积。
羟乙基淀粉130/0.4 氯化钠注射液
? 适应症
? 治疗和预防血容量不足,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
? 用法用量
血液及造血系统
Add Your Company Slogan
血容量扩充药 抗贫血药
血容量扩充药
血液的特点及作用
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红色液体,主要成分为血浆 、血细胞。血液中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当一次失血超过总血量的 20% 时,对健康有严重影响;超过总血量的30%时就会危及生命。 因为血液在心血管内循环流动,遍及全身。它保持着整个身体与外界 环境间的联系,也维持着各器官组织间的相互联系。
相容性;
? 2.血液、电解质和碳水化合物溶液与本品一起经同一管道输
注;
? 3.脂肪乳不可经相同输液器与本品同时输入; ? 4.其他水溶性药物(如血管活性药,巴比妥盐类、肌松药、
皮质类甾醇和抗菌类)一般是可以与本品一起输入的,但不 主张一起输注。
琥珀酰明胶
? 药代动力学
? 本品在血液循环的消除显示多项消除曲线,半衰期为4小时,
低血压
体外循环(心肺机 、人工肾)
琥珀酰明胶
? 用法用量
?
经静脉输注,剂量和速度取决于病人的实际情况,如脉
搏、血压、外周组织灌注量、尿量等,必要时可加压输注。 快速输注时应加温液体,但不超过37 ℃ 。如果血液或血浆 丢失补严重,或术前中预防性治疗,一般1~3小时内输注 500~1000ml;低血容量休克,容量补充和维持时,可在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