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劳动合同法律风险调查报告书
法律尽职调查报告
法律尽职调查报告一、背景和目的本报告是针对公司的法律尽职调查报告。
目的是为了评估该公司在法律合规方面的风险和问题,并提供相关建议。
二、法律风险评估根据对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资料的仔细研究,我们发现以下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1.劳动法合规问题:公司在聘用新员工、制定员工福利和待遇政策以及解雇员工方面的操作是否符合劳动法规定。
2.知识产权问题:公司是否满足知识产权保护的要求,是否存在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
3.合同风险:公司与业务合作伙伴之间的商务合同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是否存在不利于公司利益的条款。
4.环境法合规问题:公司是否合法管理和处理环境污染问题,是否符合环境法规定。
5.反垄断法合规问题:公司在市场竞争中是否存在反垄断行为,是否符合反垄断法规定。
三、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基于对公司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以下问题:1.劳动法合规问题:公司在雇佣和解雇员工方面存在不合规的情况。
建议公司建立和完善员工手册,明确员工权益和责任,并通过培训提高员工对劳动法规定的了解。
2.知识产权问题:公司存在未经授权使用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存在知识产权纠纷的风险。
建议公司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并与专业法律机构合作,确保知识产权合规。
3.合同风险:公司的合同中存在一些不利于公司利益的条款,可能使公司承担不必要的法律责任。
建议公司在与业务伙伴签署合同前,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确保合同条款合规且符合公司利益。
4.环境法合规问题:公司未完全履行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存在环境污染风险。
建议公司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改善和加强环境管理,以减少与环境法相关的诉讼风险。
5.反垄断法合规问题: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存在一些反垄断行为,可能违反反垄断法规定。
建议公司制定和实施反垄断合规计划,加强员工培训,确保公司在竞争中合规操作。
四、结论根据对公司的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该公司在劳动法合规、知识产权、合同、环境法和反垄断法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问题。
法律尽职调查报告
法律尽职调查报告一、引言法律尽职调查是一项旨在评估目标公司或业务的法律状况的重要工作。
本报告旨在对目标公司名称进行全面的法律尽职调查,并提供客观、准确和详尽的分析。
二、调查目的和范围(一)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1、识别与目标公司相关的潜在法律风险。
2、评估目标公司的法律合规性。
3、为委托方名称的决策提供法律依据。
(二)调查范围本次调查涵盖了以下方面:1、目标公司的主体资格和历史沿革。
2、公司的组织架构和治理结构。
3、公司的业务经营和重大合同。
4、知识产权状况。
5、劳动人事情况。
6、税务和财务合规情况。
7、诉讼、仲裁和行政处罚等法律纠纷。
三、目标公司基本情况(一)主体资格目标公司成立于成立日期,注册地址为注册地址,注册资本为注册资本金额,法定代表人为法定代表人姓名。
公司目前处于存续状态,已通过历年工商年检。
(二)历史沿革目标公司经历了多次股权变更和业务重组,具体情况如下:1、股权变更日期 1,原股东姓名 1将其持有的股权比例 1股权转让给新股东姓名 1。
2、业务重组日期 1,公司将业务部门 1剥离出售给收购方姓名 1。
(三)组织架构和治理结构目标公司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内部治理结构较为完善。
董事会由董事人数名董事组成,监事会由监事人数名监事组成。
四、业务经营和重大合同(一)业务经营目标公司主要从事主营业务范围,拥有相关的业务资质和许可证。
公司的业务模式较为成熟,市场份额稳定。
(二)重大合同在调查期间,我们审查了目标公司的重大合同,包括但不限于:1、与主要客户姓名 1签订的合同名称 1,合同金额为合同金额 1,合同期限为合同期限 1。
2、与主要供应商姓名 1签订的合同名称 2,合同金额为合同金额 2,合同期限为合同期限 2。
经审查,上述重大合同的条款基本合法有效,但存在以下问题:1、部分合同的违约责任约定不够明确,可能导致在发生纠纷时难以界定责任。
2、个别合同的履行期限较长,存在因市场变化等因素导致合同无法履行的风险。
企业用工风险检查报告范文
企业用工风险检查报告范文一、背景介绍本报告是对某企业用工风险进行的检查和评估工作。
该企业是一家中型制造业企业,拥有1000名员工,涉及各个岗位和职位。
本次检查目的在于了解企业用工情况,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确保企业用工的合规性和稳定性。
二、检查内容和方法本次检查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用工合同2. 薪酬和福利制度3. 工作环境和职业安全检查方法主要采用以下几种:1. 文档审查:对企业的用工文件、合同、薪酬记录等进行仔细查阅2. 现场走访:对企业不同部门和工作岗位进行实地走访,了解员工的工作环境和福利情况3. 面谈访问:与企业管理层和员工代表进行交谈和访谈,了解他们对用工管理的看法和反馈4. 数据分析:对企业的用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和潜在问题三、检查结果1. 用工合同根据检查结果显示,企业在用工合同签订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部分员工的合同存在缺失、遗失或者未及时更新的情况。
此外,少数员工的合同内容不符合劳动法规定的要求,存在一定的风险。
2. 薪酬和福利制度对于薪酬和福利制度,企业在实施中存在一定的不公平和不透明性。
一些员工反映他们的加班和绩效奖金未能按时支付,使得他们的积极性和工作质量受到一定影响。
同时,企业的福利制度也有改进的空间,比如加强员工培训和福利待遇的平衡。
3. 工作环境和职业安全在工作环境和职业安全方面,企业存在一定的问题。
虽然企业已经建立了一系列安全工作制度和流程,但实施和执行不够到位。
一些员工反映他们的工作环境不够安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和危险。
四、改进建议根据本次检查的结果和分析,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帮助企业提升用工管理的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1. 用工合同方面:- 加强合同管理,做好合同备份和更新- 审查合同内容,确保其符合劳动法规定的要求2. 薪酬和福利制度方面:- 完善薪酬支付制度,确保按时支付加班和绩效奖金- 加强员工培训,提升工作技能和职业发展机会- 平衡福利待遇,关注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质量3. 工作环境和职业安全方面:- 加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制度和流程- 对工作环境进行评估和改善,消除安全隐患和危险- 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和培训,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五、结论本次检查结果显示,企业存在一定的用工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法律尽职调查报告
法律尽职调查报告一、概述本次尽职调查旨在对法律问题进行评估,并全面了解相关风险以帮助决策者作出明智的决策。
本报告主要涉及以下内容:公司法务情况、合同法律风险、知识产权、劳动法律问题、税务合规等。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调查,我们将评估目标公司的法律风险并提供相关建议。
二、公司法务情况经调查,目标公司拥有一支专业的法务团队和完善的法务体系。
该团队的思维敏捷,擅长解决各类法律问题。
公司在运营过程中牢固树立了法律合规的意识,并且通过内部培训和外部法律顾问的支持,不断完善企业法律合规建设。
三、合同法律风险1.合同类型:经调查,公司与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之间签订了大量的合同。
合同类型包括采购合同、销售合同、技术合作协议等。
需要注意的是,公司在签订合同时应注意条款的明确和合法性,以避免可能的法律风险。
2.合同履约风险:目标公司存在一些与合同履约相关的风险。
例如,公司没有建立合适的履约跟踪机制,导致无法准确了解合同履约情况。
此外,公司在合同签订过程中,未能明确约定补救措施,导致在违约事件发生时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
建议:公司应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各方的权力和责任,并注重履约跟踪与执行。
同时,在签订合同时应特别注意约定相应的补救措施。
四、知识产权1.商标注册情况:公司在市场推广过程中使用了自家商标。
经调查,该商标并未进行注册,存在商标被他人侵权的风险。
2.知识产权保护:公司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目前,公司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如未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未签订保密协议等,易导致商业机密的泄露。
五、劳动法律问题1.劳动合同:公司与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存在一些不合规的问题。
例如,合同未明确约定工作岗位、工作内容等,同时,部分员工未经合同签订便开始工作。
2.劳动关系:公司的劳动关系管理不严格,存在一些劳动争议。
例如,员工加班超过法定时长,但未能获得相应的加班工资。
建议:公司应及时完善劳动合同,并与所有员工签署法定劳动合同。
公司法律风险调查报告范文
公司法律风险调查报告范文Legal Due Diligence Investigation Report Template.Executive Summary.The purpose of this legal due diligence investigation report i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target company's legal and regulatory compliance. The report includes an analysis of the target company's corporate structure, ownership, filings, contracts, and other relevant documents. The report also includes an assessment of the target company's compliance with applicable laws and regulations.The legal due diligence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in accordance with industry best practices and applicablelegal requirements. The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by a team of experienced legal professionals with expertise in corporate law, securities law, and regulatory compliance.The findings of the legal due diligence investigation are summarized below:The target company is a Delaware corporation in good standing.The target company has no outstanding liens or judgments against it.The target company is in compliance with all applicable laws and regulations.The target company has a strong legal and regulatory compliance program in place.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the legal due diligence investigation, the target company is a good investment opportunity. The target company has a strong legal and regulatory compliance program in place, and it is in compliance with all applicable laws and regulations.Detailed Findings.The following is a detailed summary of the findings of the legal due diligence investigation:Corporate Structure: The target company is a Delaware corporation in good standing. The target company has a single class of common stock outstanding. The target company's authorized share capital is 10,000,000 shares. The target company has issued and outstanding 5,000,000 shares of common stock.Ownership: The target company is owned by a group of individual investors. The largest shareholder of the target company is John Smith, who owns 25% of the outstanding shares of common stock.Filings: The target company is current on all of its filings with the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SEC). The target company has filed all required annual reports, quarterly reports, and proxy statements.Contracts: The target company has reviewed all of itsmaterial contracts. The target company has identified no material breaches of its contracts.Other Relevant Documents: The target company has provided all of the other relevant documents requested by the legal due diligence team. The legal due diligence team has reviewed these documents and has identified no material issues.Compliance with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 target company has reviewed all of its operations to ensure compliance with all applicable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 target company has identified no material violations of any laws or regulations.Assessment of Legal and Regulatory Compliance Program.The target company has a strong legal and regulatory compliance program in place. The program is designed to ensure that the target company complies with all applicable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 program includes the following components:A code of conduct that sets forth the target company's ethical standards and compliance requirements.A compliance committee that is responsible for overseeing the target company's compliance program.A team of compliance officers who are responsible for implementing and enforcing the target company's compliance program.A training program that educates the target company's employees about their compliance obligations.A system of internal audits that reviews the target company's compliance program and identifies any areas for improvement.The legal due diligence team has reviewed the target company's legal and regulatory compliance program and has concluded that it is well-designed and effective. The program is comprehensive and covers all of the targetcompany's operations. The program is also well-implemented and enforced. The target company has a team of experienced compliance professionals who are committed to ensuring compliance with all applicable laws and regulations.Conclusion.The legal due diligence investigation has concluded that the target company is a good investment opportunity. The target company has a strong legal and regulatory compliance program in place, and it is in compliance with all applicable laws and regulations.中文回答:执行摘要。
企业法律风险排查工作报告
企业法律风险排查工作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我司进行的企业法律风险排查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以评估和提高企业法律合规能力,并为日后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2. 概述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企业法律风险不可避免地增加。
为保障公司的利益,并使公司在法律合规方面达到更高水平,我司决定开展企业法律风险排查工作。
本次排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合同风险、知识产权风险、劳动法律风险、环境法律风险和竞争法律风险。
3. 合同风险合同作为经济活动的基本形式,在企业运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我司现有合同的全面审查和分析,我们将合同风险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合同条款不明确或不合理,可能导致对方违约的风险;- 合同缺少法律规定的必要条款,可能导致我司利益受损;- 合同约定的违约责任限制条款存在争议,需要进行修订。
根据这些发现,我们将针对每个具体合同类别进行修订和规范,以降低合同风险。
4. 知识产权风险知识产权是企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知识产权不仅是企业自身利益的需要,也是国家法律的要求。
通过对我司知识产权的排查,我们发现以下问题:- 公司的知识产权申请和保护工作不足,容易导致知识产权被侵犯;- 合作伙伴和供应商知识产权的合规性未经充分审查;- 公司员工违反保密协议的情况较多。
为降低知识产权风险,我们将加强知识产权申请和保护工作,与合作伙伴和供应商建立合规审查制度,并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和监督。
5. 劳动法律风险劳动法律风险是指由于公司在管理和运营过程中对劳动法律规定的不合规从而带来的法律风险,排查发现以下问题:- 员工工资福利未按照劳动合同和法律规定执行;- 未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存在劳动合同纠纷的风险;- 未遵守劳动纪律,导致员工的投诉和劳动仲裁的可能性增加。
为降低劳动法律风险,我们将完善员工工资福利制度,确保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加强对劳动法律规定的宣传和培训。
6. 环境法律风险环境保护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内容之一,破坏环境法律规定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法律风险。
法务部年终总结及法律风险调查报告
法务部年终总结及法律风险调查报告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在过去的一年里,法务部积极履行职责,认真负责地开展工作,旨在为公司提供全面的法律支持和风险管理服务。
在法务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将我们的年终总结及法律风险调查报告向大家汇报如下:一、工作总结1. 法律咨询服务在过去的一年里,法务部共为公司各部门提供了大量的法律咨询服务。
通过深入了解公司业务,我们及时解答了各类法律问题,为公司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依据。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与外部律师事务所的合作,为公司提供综合性的法律支持。
2. 合同管理与风险防控合同管理与风险防控一直是法务部的核心工作之一。
在过去一年里,我们对公司各类合同进行了全面管理,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同时,针对涉及高风险的合同,我们制定了详细的风险防控方案,并及时做好风险的排查和处理,确保公司利益的最大化。
3. 诉讼与仲裁事务处理在诉讼与仲裁事务处理方面,法务部主动跟踪各类纠纷案件的进展,并及时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
我们与律师事务所密切合作,积极参与庭审和调解工作,为公司取得了一定的胜诉率和友好解决率。
4. 法律培训与知识共享为增强全员法律意识,我们定期组织法律培训,让公司员工了解最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法律知识共享活动,定期发布法务部简报,向全公司传递重要的法律风险信息。
二、法律风险调查报告根据公司的要求,我们在过去的一年里开展了一系列的法律风险调查工作。
通过对公司各业务领域的风险点进行排查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潜在的法律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控建议。
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合同风险对公司各类合同进行细致的审查,发现了一些合同中存在的风险点。
主要包括合同条款的不明确、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纠纷等。
我们建议加强合同管理,明确各方责任,合理分配风险,以防止合同纠纷的发生。
2. 知识产权保护针对公司的知识产权情况,我们发现了一些存在的保护隐患。
企业劳动合同签订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企业劳动合同签订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与防范◎王新富合法规范的劳动合同是稳定劳动关系、避免或减少劳动纠纷的必要前提。
然而,现实中很多企业或是出于主观目的、或是限于专业能力不足的客观条件,在与劳动者签订用工合同时,存在许多不规范问题。
这些隐患既破坏了稳定的劳动关系,又会导致后续劳动纠纷甚至经济赔偿,为企业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一、不按规范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形和后果1.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其含义表达包括两方面,一是必须签订劳动合同;二是为便于发生纠纷时举证,必须采取书面形式。
但在现实中,存在很多刻意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形。
认为这样可以规避法律规定,不缴或少缴税款和社会保险费;对劳动者工作表现不满意可以自由辞退,即便产生劳动纠纷被员工告上法庭,也会缺乏有效证据而不了了之。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只要存在事实上的劳动关系,企业就要为劳动者办理相关手续、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而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即刻生效。
所以,劳动合同并非是证明事实劳动关系的唯一证据,只要员工举证出其他依据,如出勤记录、工资条、监控录像等,经劳动仲裁部门或法庭核实采用后,劳资关系依旧成立。
此种情况下,企业不仅要补缴社会保险费,相关责任人还要接受处罚。
同时,根据法律规定,如果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无论何时辞退员工,都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可见,即使没有劳动合同,发生纠纷时企业也很难免除责任。
2.超期签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10条规定,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之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企业不在规定时间内签订劳动合同,将会面临以下风险。
一是支付双倍劳动报酬的风险。
对于延期订立劳动合同的行为,《劳动合同法》规定了更为严格的制约措施:如果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个1月但不满1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二是企业利益无法得到切实保护。
劳动关系隐患排查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一、1. 报告目的本次劳动关系隐患排查报告旨在全面梳理我单位当前劳动关系现状,深入排查潜在风险和隐患,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和改进措施,以确保企业和谐稳定,保障员工合法权益。
一、2. 报告范围本次排查范围涵盖我单位全体员工,包括但不限于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工时制度、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劳动争议处理等方面。
一、3. 报告时间本次排查工作自2023年X月X日开始,至2023年X月X日结束。
二、劳动关系现状分析二、1. 劳动合同签订目前,我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率较高,但仍存在部分员工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
此外,部分劳动合同条款不够完善,存在一定程度的法律风险。
二、2. 工资支付我单位工资支付基本符合国家规定,但部分岗位存在加班工资计算不准确、工资发放不及时等问题。
二、3. 工时制度我单位实行标准工时制,但部分岗位存在加班现象,加班审批手续不规范,加班工资计算存在争议。
二、4. 休息休假我单位员工休息休假权益得到保障,但部分员工因工作原因未能享受带薪年休假。
二、5. 社会保险我单位为全体员工缴纳了社会保险,但部分员工存在未按时缴纳、缴费基数不准确等问题。
二、6. 福利待遇我单位福利待遇基本符合国家规定,但部分员工反映福利发放不够透明,存在一定程度的分配不均。
二、7. 劳动争议处理近年来,我单位劳动争议案件数量有所上升,主要集中在工资支付、工时制度等方面。
三、劳动关系隐患排查三、1. 劳动合同签订隐患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员工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容易引发劳动争议。
三、2. 工资支付隐患加班工资计算不准确、工资发放不及时等问题容易导致员工不满,引发劳动争议。
三、3. 工时制度隐患加班审批手续不规范、加班工资计算存在争议等问题容易引发劳动争议。
三、4. 休息休假隐患部分员工未能享受带薪年休假,容易导致员工不满,引发劳动争议。
三、5. 社会保险隐患未按时缴纳、缴费基数不准确等问题容易导致员工权益受损,引发劳动争议。
劳动法律监督意见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市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近年来,公司业务迅速扩张,员工人数不断增加。
然而,公司在劳动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拖欠工资、加班费未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等,严重侵犯了员工的合法权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我单位作为市劳动法律监督机构,对该公司的劳动法律问题进行了调查,现提出以下监督意见。
二、案件调查情况1. 拖欠工资问题经调查,公司自2018年起,拖欠员工工资共计人民币50万元。
其中,拖欠2018年1月至3月的工资15万元,拖欠2018年4月至6月的工资20万元,拖欠2018年7月至9月的工资15万元。
公司以各种理由推脱,如资金紧张、订单减少等。
2. 加班费未支付问题公司员工普遍反映,公司存在加班费未支付的情况。
经调查,公司自2018年起,累计拖欠员工加班费人民币30万元。
公司以“加班记录不完整”为由拒绝支付加班费。
3. 未签订劳动合同问题公司自2018年起,未与部分新入职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经调查,共有10名员工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涉及金额人民币10万元。
4. 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问题公司自2018年起,未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
经调查,共有50名员工未缴纳社会保险费,涉及金额人民币50万元。
三、监督意见1. 公司应立即支付拖欠的工资,共计人民币50万元。
2. 公司应立即支付拖欠的加班费,共计人民币30万元。
3. 公司应与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10名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支付相应的工资差额。
4. 公司应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共计人民币50万元。
5. 公司应建立健全劳动管理制度,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劳动权益意识。
6. 公司应加强内部审计,确保劳动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四、建议措施1. 建议公司成立劳动法律事务部门,负责处理劳动法律事务,确保劳动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2. 建议公司定期对员工进行劳动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员工的权益意识。
合同尽职调查报告
合同尽职调查报告一、项目概述本次调查报告针对某公司与另一家公司签订的合同进行尽职调查。
该合同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合同的合法性、双方的履约能力、风险评估等内容。
二、合同的合法性1.合同签订过程合法调查结果显示,合同签订过程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双方在签订合同之前进行了充分的协商,并由双方合法代表人签署,没有违反相关合同法规定。
2.合同的合法对象经调查发现,签订合同的两方均为合法存在的主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3.合同条款的合法性通过对合同条款的调查和审核,发现合同条款没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包含任何违法内容。
三、双方履约能力1.对甲方履约能力的调查甲方为一家具有多年经营实践经验的公司,资金充足,经营状况良好,有良好的信誉记录,具备较高的履约能力。
2.对乙方履约能力的调查乙方公司为一家新成立的公司,尚未有较多履约记录,但通过对乙方公司的财务数据以及对乙方管理层的调查,发现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较好的经营能力,有能力履行合同。
四、风险评估1.市场风险合同涉及的市场风险包括市场需求的波动、市场竞争加剧以及政策环境变化等,经过调查发现,该市场存在一定的竞争,但乙方具备较好的竞争力,有能力应对市场风险。
2.合同风险通过对合同条款的审核以及调查双方履约能力,认为合同风险较低。
双方签订的合同条款明确,有利于双方共同合作,合同风险可控。
3.法律风险调查结果显示,合同条款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双方在签订合同过程中没有发现任何违法行为,法律风险较低。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对合同的尽职调查,认为该合同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双方具备较好的履约能力,风险可控。
建议双方在履约过程中加强沟通与合作,以确保合同顺利执行。
六、致谢感谢所有提供帮助和支持的人员,在调查过程中给予的帮助和配合。
劳动合同合规排查报告模板
一、前言为了加强企业劳动用工管理,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我单位于[排查时间]对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及终止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合规排查。
现将排查情况报告如下:二、排查范围及内容1. 排查范围:本次排查范围涵盖我单位所有在职员工,包括但不限于签订正式劳动合同、试用期劳动合同、兼职劳动合同等。
2. 排查内容:- 劳动合同的签订是否及时、合法;- 劳动合同内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 劳动合同的履行情况,包括工资支付、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等;- 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及终止程序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 员工的劳动合同档案管理是否规范。
三、排查结果1. 签订及时性:经排查,我单位员工劳动合同签订及时率达到了[百分比],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基本得到解决。
2. 合同内容合规性:大部分劳动合同内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但部分合同存在以下问题:- 少数合同未明确约定试用期期限;- 部分合同工资支付标准未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部分合同未明确约定休息休假制度。
3. 履行情况:在工资支付、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等方面,大部分员工合同履行情况良好,但仍有部分员工反映工资发放不及时、加班费未足额支付等问题。
4. 变更、解除及终止程序:大部分劳动合同变更、解除及终止程序符合法律法规规定,但部分合同变更未及时书面通知员工,解除及终止合同未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5. 档案管理:员工劳动合同档案管理基本规范,但仍有个别档案资料不齐全。
四、整改措施1. 加强劳动合同签订管理:要求各部门在员工入职一个月内完成劳动合同签订工作,确保签订率100%。
2. 规范劳动合同内容:针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修改和完善劳动合同文本,确保合同内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
3. 加强劳动合同履行监管:加大对工资支付、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等方面的监管力度,确保员工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4. 完善劳动合同变更、解除及终止程序: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规范劳动合同变更、解除及终止程序,保障员工合法权益。
法律风险排查报告
法律风险排查报告一、概述本报告旨在对XXX公司进行法律风险排查并提供相关解决方案。
通过对公司涉及的合同、法规、行政许可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我们旨在为公司的经营管理提供法律合规建议。
二、合同法律风险排查1.合同审查我们对公司涉及的合同进行了全面审查,重点关注合同的履行义务、违约责任、解除方式等条款是否合法合规,并就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案。
2.合同管理针对合同管理方面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建立合同档案管理制度,确保合同及其相关文件得到妥善保管;- 加强对合同履行情况的监督和跟踪,及时处理履约纠纷,避免经济损失;- 合同签署方应详细审查与公司签订的合同,确保合同内容与公司实际需求一致。
三、知识产权法律风险排查1.商标法律风险根据我们的调查,公司部分产品的商标注册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我们建议公司采取以下措施:- 完善商标注册流程,确保商标及时申请注册;- 定期进行商标风险评估,防止他人侵权;- 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员工培训,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2.著作权法律风险公司在产品研发过程中涉及到的软件、文案等著作权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我们建议公司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建立保密制度和技术防护措施,避免公司机密信息泄露;- 对公司内部涉及知识产权的员工进行相关培训,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定期进行著作权登记和维权工作。
四、劳动与雇佣法律风险排查1.劳动合同法律风险针对公司的劳动合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各方权益和义务;- 合理规范公司员工的工作时间、休假和加班等情况,防范劳动纠纷的发生;- 加强对劳动合同的履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完整性。
2.劳动保障法律风险公司未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问题可能导致劳动保障法律风险的发生。
我们建议公司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对员工福利待遇的了解,确保及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 定期对公司的员工福利待遇进行审核,避免法律纠纷的发生;- 按照相关法规规定进行劳动保障的合规运营,避免行政处罚和损失。
最新企业用工风险社会实践报告
最新企业用工风险社会实践报告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用工风险管理已成为企业运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
本报告旨在深入分析企业在用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用工法律风险随着劳动法规的不断完善,企业在招聘、解聘、薪酬管理等方面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违反劳动法规定可能导致的法律诉讼、高额赔偿和声誉损失,都对企业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顾问团队,对用工合同进行严格审查,确保所有用工行为合法合规。
二、员工健康与安全风险员工的健康和安全是企业运营的基础。
工作场所的安全事故不仅会对员工造成伤害,还可能导致企业面临法律责任和经济损失。
企业应加强工作场所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供必要的安全设施和防护措施,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
三、人才流失风险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高员工流失率不仅会增加企业的招聘和培训成本,还可能影响团队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
为了减少人才流失,企业需要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以及健康的工作环境,从而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四、数据泄露与信息安全风险在数字化时代,企业收集和处理的员工个人信息量日益增加。
数据泄露不仅会侵犯员工隐私权,还可能导致企业面临法律诉讼和信誉危机。
企业必须加强信息安全管理,采取加密技术、访问控制等措施保护员工数据安全。
五、应对策略为了有效应对上述风险,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法律合规培训,提高员工对劳动法规的认识。
2. 建立完善的员工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
3. 制定合理的人才留存策略,包括激励机制和职业发展规划。
4. 强化信息安全管理,定期进行数据安全审计和风险评估。
5. 建立应急预案,确保在风险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总结而言,企业用工风险管理是一个全面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企业从多个角度出发,建立综合性的风险防控体系。
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改进,企业不仅能够减少潜在的风险,还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
法律风险调查报告
法律风险调查报告概述本报告旨在对某公司的法律风险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
通过对相关法律条款的研究和公司内部运营的审查,我们将针对以下几个关键领域进行分析:劳动法合规、合同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法规遵守以及公司对违法行为的执法和监察。
一、劳动法合规我们调查发现,公司存在一些劳动法合规的隐患。
首先,在员工合同中,一些条款存在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例如加班费和工资支付等方面存在模糊性。
此外,公司需要加强劳动法培训,以确保员工了解自己的权益和职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二、合同管理在合同管理方面,我们发现一些合同存在风险。
公司在与供应商和客户签订合同时,缺乏详细的条款和条件,未能充分保护公司的利益。
我们建议公司与法律顾问合作,完善合同模板,并确保所有合同符合相关法律要求。
三、知识产权保护公司的知识产权保护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
虽然公司已经注册了部分商标和专利,但核心技术的保护还不够完善,存在被侵权的风险。
我们建议公司制定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加强技术保密和知识产权的申请和维权。
四、环境法规遵守在环境法规遵守方面,公司需要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监测和管理。
我们发现公司在废水处理和废物处理方面存在不合规的情况。
公司应与环境保护机构合作,制定符合法律要求的环境保护计划,并确保公司全面遵守相关法规要求。
五、对违法行为的执法和监察在违法行为的执法和监察方面,我们建议公司建立健全的内部合规机制。
公司应明确违法行为的举报渠道,并对违法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此外,在公司运营过程中,应加强对员工行为和业务活动的监督,确保高风险领域得到有效治理。
结论通过本次法律风险调查,我们对公司的法律合规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
我们建议公司与法律顾问合作,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并建立法律合规团队,负责监督和推动合规工作的落实。
只有通过积极主动的法律合规措施,公司将能够降低法律风险,保护自身利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附录:1. 员工合同样本2. 合同管理流程图3. 知识产权保护策略草案4. 环境保护计划草案5. 内部合规机制建议。
企业法律风险评估报告模版
企业法律风险评估报告模版公司存在应收账款方面的诉讼和非诉纠纷。
这些问题可能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在法律上,公司应该加强与客户签订合同的管理,并确保在合同中包含明确的付款条款和违约责任条款,以便在未来的纠纷中保护自己的利益。
2.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法律风险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法律风险。
例如,公司可能未能按照法律规定及时披露重要信息,或者披露的信息存在虚假、误导性陈述。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公司被监管机构处罚或遭受投资者的诉讼。
因此,公司应该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管理,确保披露的信息准确、真实、完整。
3.公司对劳动人事方面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公司对劳动人事方面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例如,公司可能未能按照法律规定签订合法的劳动合同,或者未能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员工的工资和福利。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公司被劳动监管机构处罚或遭受员工的诉讼。
因此,公司应该加强对劳动人事方面的管理,确保合法合规。
4.公司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不完善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不完善。
例如,公司可能未能及时申请专利或商标,或者未能保护自己的商业秘密。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公司的知识产权受到侵犯,对公司的创新和竞争力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公司应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确保自己的知识产权得到充分保护。
5.企业对合同的管理不够完善企业对合同的管理不够完善。
例如,公司可能未能认真审查合同条款,或者未能及时履行合同义务。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公司被追究违约责任,或者遭受合同纠纷的诉讼。
因此,公司应该加强对合同的管理,确保合同的合法合规,避免合同纠纷的发生。
6.“挂靠施工”的风险问题公司存在“挂靠施工”的风险问题。
这种行为可能会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对公司的声誉和业务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公司应该加强对承包商的管理,确保承包商的合法合规,避免“挂靠施工”的风险问题的发生。
三、公司目前的法律需求1.公司对股权激励计划的需求公司对股权激励计划的需求。
在法律上,公司应该制定合法合规的股权激励计划,并确保计划的实施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企业员工劳动法律法规风险报告合同
企业员工劳动法律法规风险报告合同合同编号:__________甲方(报告方):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乙方(委托方):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第一章总则1.1 合同目的本合同旨在明确甲乙双方就企业员工劳动法律法规风险报告的委托与报告义务,保证双方合法权益,遵循公平、公正、诚信原则,共同完成本合同项下的报告事项。
1.2 合同定义在本合同中,除非上下文另有说明,以下词语具有以下含义:(1)报告:指甲方根据乙方委托,对企业员工劳动法律法规风险进行的评估、分析及提出的改进建议。
(2)报告成果:指甲方提交的关于企业员工劳动法律法规风险报告的所有文件、资料和数据。
第二章委托事项2.1 委托内容乙方委托甲方就以下事项进行企业员工劳动法律法规风险报告:(1)评估企业现行劳动规章制度、劳动合同、劳动争议处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风险;(2)分析企业员工招聘、培训、考核、薪酬、福利、离职等方面的法律法规风险;(3)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企业完善劳动法律法规风险防控体系。
2.2 报告要求甲乙双方同意,报告应当具备以下要求:(1)客观、公正、真实、准确;(2)报告内容应当包括风险评估、分析过程及改进建议;(3)报告成果应当以书面形式提交,并加盖甲方公章。
第三章权利与义务3.1 甲方权利与义务(1)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提供必要的资料、数据和信息,以便完成报告;(2)甲方应当严格按照乙方委托内容,独立、客观地进行报告;(3)甲方应当保证报告成果的保密性,未经乙方同意,不得向第三方披露;(4)甲方应当按时提交报告成果,并保证报告质量。
3.2 乙方权利与义务(1)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提供必要的资料、数据和信息;(2)乙方应当及时支付合同约定的报酬;(3)乙方应当对甲方提交的报告成果进行审核,并在接到报告后15日内提出异议;(4)乙方在收到报告成果后,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范企业员工劳动法律法规风险。
劳动合同调查报告模板
一、报告概述报告名称:关于[调查对象]劳动合同的调查报告报告编制日期:[报告编制日期]报告编制人:[报告编制人姓名]报告编制单位:[报告编制单位名称]二、调查背景[简要介绍调查背景,包括但不限于:公司或单位的基本情况、调查原因、调查目的等。
]三、调查内容1. 劳动合同签订情况- [调查对象]是否与公司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签订的时间、期限、岗位、工作内容等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劳动合同中是否存在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2. 劳动合同履行情况- [调查对象]是否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履行工作职责?- 公司是否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工资、缴纳社会保险?- 双方是否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履行其他义务?3. 劳动合同变更情况- [调查对象]劳动合同是否经过变更?变更的原因、内容、时间等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变更后的劳动合同内容是否已通知到[调查对象]?4. 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情况- [调查对象]劳动合同是否因法定事由被解除或终止?- 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程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公司是否依法支付了经济补偿或赔偿金?5. 劳动争议处理情况- [调查对象]是否因劳动合同产生过劳动争议?- 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及结果如何?四、调查结果1. 劳动合同签订情况- [调查对象]已与公司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合同签订时间、期限、岗位等符合法律规定。
2. 劳动合同履行情况- [调查对象]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履行工作职责,公司按时支付工资和缴纳社会保险。
3. 劳动合同变更情况- [调查对象]劳动合同曾因[具体原因]进行过一次变更,变更内容合法,且已通知到[调查对象]。
4. 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情况- [调查对象]劳动合同因[具体原因]被依法解除,公司依法支付了经济补偿金。
5. 劳动争议处理情况- [调查对象]曾因[具体原因]与公司产生过劳动争议,经协商解决,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五、结论与建议1. 结论- [调查对象]与公司的劳动合同签订、履行、变更、解除或终止等过程基本符合法律规定,双方劳动关系稳定。
对于某某公司依法履行劳动用工管理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某某公司依法履行劳动用工管理情况的调查从 2002 年以后,许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都开始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人。
他们一方面让已有的工人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然后再派遣到本企业上班;另一方面以劳务派遣方式招募新工人,弥补大量工人下岗后的劳动力不足。
通过这种方式,企业甩掉了工人原有的终身职业保障、高福利等“包袱”,他们用廉价的派遣工代替了昂贵的、拿着“铁饭碗”的传统工人。
很快,劳务派遣制取得突破性扩张,它不再局限于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而是扩展到一切所有制企业。
苏州工业园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统计数据表明,2022 年苏州工业园区使用劳务派遣的外资企业数占全部使用单位的 85%,而外资企业使用劳务派遣工人数占派遣工人总数的 90.4%。
在这一时期,劳务派遣人数急剧增长,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劳务派遣机构纷纷建立起来。
本人选取了三明市成瑞贸易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从 2022 年 9 月 6 日到 18 日到,对三明市成瑞贸易有限公司依法履行劳动用工管理情况的了解,反映三明市成瑞贸易有限公司依法履行劳动用工管理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为三明市成瑞贸易有限公司更好地履行劳动用工管理情况提供依据。
时间:2022 年 9 月 6 日,到 2022 年 9 月 18 日。
调查地点:三明市成瑞贸易有限公司本次调查对象:三明市成瑞贸易有限公司的职工 20 名,其中,男性 11 名,占55%,女性 10 名,占 45%。
调查方式:走访;面谈;实际考察调查目的:及时了解三明市成瑞贸易有限公司依法履行劳动用工管理情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对策,为三明市成瑞贸易有限公司更好地履行劳动用工管理情况提供了依据。
一、三明市成瑞贸易有限公司依法履行劳动情况具体调查情况如下:1.三明市成瑞贸易有限公司概况三明市成瑞贸易有限公司在 2022 年,7 月 21 日成立了,其具体位置在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嵩溪镇站背巷 83 号,其主要销售机械设备、日用百货、预包装食品、五金交电、电子产品、家用电器、办公设备、化工产品(危险品除外)、矿产品(需要前置的除外)、劳保用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司劳动合同法律风险调查报告书公司法律风险调查报告目录1.本次调查的目的。
2.本次调查的工作期间及参与人员。
3.本次调查中公司各部门提出的问题及信息收集情况。
4.对公司各部门问题的具体审查意见和建议。
提示:1、本报告中提出的法律意见和建议均以在公司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和信息为依据,公司如需对其中所涉事项提供进一步的法律意见和建议,应提供补充资料,以便张冬冬律师能够做出更为全面、准确的判断。
2、为方便公司各部门对报告内容的了解,本报告分为总、分报告,除向公司董事会提供总报告外,同时根据调查时各部门提出的具体问题提供相应的分报告。
3、鉴于对公司法律风险的调查将获得公司多方面的信息,包括具有保密价值的商业秘密等信息,为此,我们郑重承诺:我们对已经和将要收集的公司所有信息将进行严格的保密,除诉讼、仲裁等法律方面的原因外,将不向任何第三人公开,以维护公司的利益。
4、本报告的提供建立在公司与张冬冬律师订立法律服务合同的基础之上,除为公司提供法律服务而使用外,张冬冬律师拥有对该报告的知识产权,公司如需将报告内容向第三人公开,须经张冬冬律师事务所同意。
一、本次调查的目的任何与张冬冬律师签订法律服务合同的单位,我们均对其提供最大诚意和最高质量的全方位法律服务。
本次调查是为了对有限公司(下简称公司)的法律风险管理状况和人员法制素质进行全面的了解,并为进一步提供深入的法律服务和公司法律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做好准备。
二、本次调查的工作期间(使用什么工作方法)调查问卷方法三、本次调查中公司各部门提出的问题及信息收集情况本次调查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公司的涉法事项展开的,同时考虑到公司管理方面的部分信息,具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上述调查表向公司各部门调查,经询问后记录。
(一)调查时各部门提出的问题根据上表中的统计结果,公司的法律分险分布情况如下:从以上列表及法律风险分布图可以看出,公司各部门总共提出6个需要解决的法律问题,这些问题按一定的标准可以分为合同、行政、诉讼、法律培训、公章使用及知识产权等六大类,其中合同领域的问题最多达12个,分别涉及到合同的起草(修订)、主体资格审查、履行、违约、解除、时效、乃至诉讼等各个阶段的问题,占到此次调查中所汇总问题的52﹪,如果考虑到诉讼、培训、用章等问题中也有部分属于合同问题的话,这个比重会更大。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从本次调查的情况看,公司一半以上的风险都来自合同管理方面和劳动人事管理方面,因此公司法律风险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加强合同管理领域。
本报告的重点也将围绕此点展开。
四、张冬冬律师对公司所提问题的具体审查意见和建议1、关于《劳动合同书》有关章节、条款存在的问题:根据法律,各章题目需要修改完善,部分条款需要细化。
建议:将合同按法律规定分为十一章:一、试用及试用期;二、劳动合同期限;三、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四、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五、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和劳动报酬;六、劳动纪律;七、教育和培训;八、社会保险;九、合同的终止、变更、解除和续订;十、违约责任;十一、劳动争议处理及其他。
2. 劳动合同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一)、劳动者不与企业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对办法企业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合同所导致的法律风险法律已有明确规定。
但是,在用工后企业提出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时,如果劳动者不与企业签订,企业如何应对呢?1、分别不同时间,确定处理办法如果尚在一个月内,劳动者不与企业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企业可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支付劳动报酬,不须支付补偿金。
如果自用工之日起已满一个月未满一年,劳动者不与企业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企业可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支付第一个月工资及第二个月开始至劳动关系终止时的双倍工资,并须支付补偿金。
自用工之日起已满一年的,视为企业已与劳动者建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关系,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双方应当立即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2、终止劳动关系的法律风险防范在上述前两种情况下,即自用工之日起未满一月或已满一月未满一年的情况下,劳动者拒绝与企业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企业应履行两次书面通知义务,第一次书面通知劳动者及时与企业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如果劳动者在接到第一个书面通知后,在通知规定的时间内仍不与企业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企业应再次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及时办理报酬结清手续。
书面通知主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1)通知书内容规范,意思明确,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分歧;(2)书面通知书最好由劳动者本人亲笔签收并按手印;(3)书面通知应入档保存,一旦发生纠纷,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3、面对现实,谨慎处理如果自用工之日起已满一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还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根据法律视为双方已建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双方应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这时企业应面对现实,总结经验以防止类似事情的再次出现,并及时书面通知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书面通知的要求同上,防止劳动行政部门行政处罚风险。
(二)、试用期约定中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1、试用期制度的主要内容(1)按照劳动合同的长短确定试用期,见《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第一款。
(2)对试用期的最低工资标准进行了强制性规定,见《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
(3)对试用期内用人单位解除合同的条件和程序做了规定。
2、实践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1)签订单独的试用期合同不可行(详见第一部分)(2)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的风险防范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曾经不是什么问题。
但现在,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必须符合《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理由,除此之外不准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必须说明理由。
如果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在法定理由之外以其他理由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未说明理由,则构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能会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相当于补偿金的两倍的赔偿金。
防范措施:A、加强试用期考核,对劳动者履行劳动合同情况做到有记录,劳动者有严重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时,可以让劳动者作出书面检查,作为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据。
B、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时,最好以书面形式说明理由,既可在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中一并予以说明,也可专门进行说明。
C、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和解除劳动合同理由说明书应当让劳动者签收。
(三)、用人单位的如实告知义务的法律风险防范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这就是用人单位的如实告知义务,它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
无论劳动者是否关心或询问,用人单位都应当主动告知劳动者。
企业在招聘劳动者时未如实告知劳动者以上信息,其面临的风险:(1)企业未尽如实告知义务可能构成对劳动者的欺诈;如欺诈成立,将导致劳动合同部分或全部无效。
(2)除了对劳动者已付出劳动支付劳动报酬外,劳动者可以提出解除合同并要求支付经济补偿。
(3)给劳动者造成损失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
风险防范措施:⑴合理设计岗位,预先确定好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
⑵在招聘广告中对以上信息明确予以说明。
⑶在签订劳动合同时,让劳动者对书面告知文件进行签收,并与劳动合同一并入档保存。
⑷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如要对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进行变更,一定要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签订书面文件,与劳动合同一并入档保存。
(四)、用人单位不及时支付劳动报酬的风险防范用人单位不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风险:⑴劳动者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⑵劳动者除可以要求支付拖欠的劳动报酬外,还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⑶在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或者经济补偿后仍不支付的,用人单位还应以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用人单位防范以上风险的措施:由于法律环境的变化,以及《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动者权利意识的觉醒,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劳动报酬,将面临巨大的诚信风险和经济损失风险。
所以,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必须按劳动合同的约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防止在劳动争议中将自己置于不利境地。
(五)、发包组织的连带赔偿责任风险防范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十四条的规定,个人承包经营违反本法规定招用劳动者,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发包的组织与个人承包经营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风险防范措施: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规范用工制度给企业带来了很大压力,所以企业应该合理安排劳动用工结构,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能对外发包完成的工作,尽量发包给其他人。
但是企业一定要注意审查承包人营业执照及相关资质,确保承包人符合法律规定。
发包人应避免将工作任务发包给没有相应资任质的个人,以免承担《劳动合同法》第九十四条规定的连带赔偿责任。
(六)、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制定、修改中的风险及防范《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
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否则,用人单位将要承担败诉风险。
风险防范措施:(1)用人单位制定规章制度一定要经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
讨论协商的过程一定要有记录,作到有据可查。
(2)已制定的规章制度一定要向全体职工公示,公示的形式法律没有具体规定,可以采用开采会宣读的形式,签收的形式,直接订入劳动合同作为合同内容的形式。
并做到有据可查,(七)、裁员风险防范很多企业需要通过大规模裁员降低成本,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了大规模裁员的法律依据和程序,规范的裁员操作应注意以下步骤:1、摸清情况。
包括劳动合同年限、在本单位的工龄、是否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女职工是否处于怀孕或哺乳期、是否为工伤职工、职工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或需要扶养的人等情况进行调查,作到心中有数。
2、拟订方案。
根据企业的具体经营情况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确定裁员的理由、裁员的规模、被裁对象,拟订书面裁员方案,方案中应当包括给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金及其他应发福利待遇的内容。
3、说明情况和听取意见。
在拟订书面方案后,用人单位应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职工代表大会说明裁员理由及裁员方案,听取其意见,尽量做好职工安抚工作,取得职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