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治疗
一般性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呼吸衰竭: TOBS易出现意识障碍、球麻痹, 导致呼吸道 不畅, 加重脑部缺氧。 患者保持侧卧位, 防止舌后坠; 湿化呼吸道、及时吸痰; 严重者放置口咽管或及时气管切开。
适当脱水:
TOBS的中脑、小脑、枕叶病灶均在后颅凹, 紧邻延髓, 易形成脑疝而威胁生命,适当脱水降颅 压极其重要。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和桥脑出血后继发
2.年轻及儿童患者常见病因
■外伤 ■动脉炎 ■动脉瘤
病因&危险因素
3.其它
■血流动力学改变 ■血黏度增高 ■血管畸形 ■心律紊乱 ■应激
部分病人病因不明
病因&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依次为 ■高血压 (65.9%)
■心脏疾患 ■糖尿病 ■高脂血症 ■动脉炎 ■吸烟 ■酗酒
引起)
临床表现
内脏行为异常 单侧丘脑背内侧核损害导
致的同侧嗅觉功能下降。 双侧丘脑背内侧核和板内
核损害造成的持久的嗅觉和味 觉功能缺陷,并伴体质量下降。
由于意识障碍引起患者合 作程度下降, 此类症状常被忽略
行为异常
Balint综合征(皮层性注视麻痹) 记忆减退 人格改变 激越性谵妄等
采用静脉或动脉溶栓的24-35% 病人有一个更好 的预后
对存活的仍留有症状的病人有10-15%的病人再 发中风
基底动脉闭塞的患者在卒中中心治疗的预 后明显优于综合病房及社区医院。
房颤 冠心病
风湿性心脏病 心脏粘液瘤
病因&危险因素
频发TIA(椎基底动脉系统) 长期服用避孕药 围产期血液粘度增高 凝血功能亢进
临床分型
Caplan根据梗死部位将TOBS分为2型:
中脑和丘脑受损的脑干首端梗死 颞叶内侧面枕叶梗死
基底动脉尖综合症
病因及危险因素
▪ 主要病因是脑栓塞,约占61.5%。 ▪ 心源性栓塞,如风心病、房颤、瓣膜病等。 ▪ 动脉性栓塞 ,即栓子来源于心脏和基底动脉近心端
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脱落。 ▪ 其他病因还有脑血栓形成。首位危险因素为高血压
,糖尿病和心脏病次之 ,以及冠心病、脑血管病等因 素。亦可由动脉炎、动脉瘤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引 起。发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TIA )史、大脑后动 脉末端闭塞或狭窄 ,椎-基底动脉狭窄是高危因素。 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动脉狭窄闭塞是主要病因 。 动脉畸形也可致 TOBS。
精选ppt
▪ 眼球运动异常、眼震、动眼神经瘫为主要表现 单 、双侧动眼神经麻痹 眼睑下垂 、上、下注视麻痹 、一个半综合征、复视、眼球分离及运动障碍、瞳 孔改变 散大或不等 。水平或垂直性眼球震颤。瞳 孔异常及眼球运动障碍是 TOBS的主要症状。瞳孔 散大 ,与中脑导水管腹侧被盖内侧缺血 ,EW核受损 有关。动眼神经核或根受损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 , 上丘水平眼球垂直运动中枢病变出现眼球垂直注视 麻痹;核间性眼肌麻痹和眼震主要系内侧纵束受累所 致 ,尚可出现“一个半综合征” 。
精选ppt
病理解剖学特点
▪ TOBS是指病变 累及基底动脉顶 端 2cm范围内的 5 条血管 。包括 2条大脑后动脉 、2条小脑上动 脉和基底动脉顶 端。
精选ppt
▪ TOBS特点 ▪ 基底动脉近端较远端为宽 ,小栓子能穿过椎动
脉 ,而不阻塞在基底动脉近端。 ▪ 供应中脑与丘脑血液的深穿支较其供应大脑
精选ppt
部分病例出现出血性梗死 ,可能为 TOBS病 因多为栓塞 ,且枕叶及小脑血管吻合支相对较 多 ,当梗死面积大时 ,因阻塞血管的血栓栓子 溶解破碎 ,移向远端而使血管再通 ,血流重新 灌注 ,在原有血管壁受损基础上发生出血 ,此 外梗死边缘侧支循环开放 ,使血流进入梗死灶 亦为出血原因之一。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鉴别诊断
颞叶沟回疝:也可以出现意识障碍并瞳孔不等大,但患者意识障碍程度较重,持 续时间较长,经过及时有效的脱水治疗瞳孔可以变化,而且头颅CT或MRI显示有明 显病灶并伴有中线的偏移。
丘脑出血:由于血肿压迫,患者也可以出现瞳孔改变,眼球内收下视,严重者也 可出现意识障碍,但患者肢体活动障碍及感觉障碍明显,且有出血性疾病的好发因 素及发病状态,头颅CT可以鉴别。
“一个半综合征”:(一侧脑桥背盖部受累,患侧眼球水平注视时既不能内收又 不能外展;对侧眼球水平注视时不能内收,可以外展但有水平眼震。)
瞳孔异常:可表现为瞳孔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3、眩晕常为首发症状之一:
眩晕常为本病的首发症状,因早期神经系统定位体征不典型,加之早期头颅CT 尚未显示病灶,因此极易误诊而延误治疗时机!这就是临床风险点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概述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artery syndrome,TOBS)是一种特殊 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脑后循环缺血的一种。
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延长、迂曲时,血管内的血流缓慢,最容易受累 的是远端分支的微小血管,可造成供血不足;同时血流缓慢后,血管壁易形 成附壁微血栓,若血栓脱落即造成血管阻塞。
基底动脉是脑部后循环的轴心。它是由两侧椎动脉在脑桥和延髓交界处汇合而 成,位于脑桥腹侧,贯穿其全程,并发出正中分支、旁正中分支、短旋支和长 旋支。
后循环(posterior cerebral circulation),又称椎基底动脉系统,由椎动脉、 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及其分支组成,主要供血给脑干、小脑、丘脑、海马、 枕叶、部分颞叶及脊髓。
颅内深静脉血栓形成:大脑大静脉为脑部深静脉,由大脑后静脉和大脑内静脉汇 合而成,经直窦、横窦、乙状窦回流颈内静脉。当某种原因(如感染、服用避孕药、 损伤、血液高粘稠等)致该静脉形成血栓而堵塞静脉回流,可造成颅压增高,出现 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与TOBS相比,其意识障 碍程度较重,恢复慢,且眼征出现少。行DSA可明确鉴别。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2024年4月15日星期一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34
第34页
“后循环动脉闭塞造成严重卒中且不适合静 脉溶栓患者,经过严格选择后可在有条件单 位进行动脉溶栓,虽当前有在发病24 h内 使用经验,但也应尽早进行,防止时间延误 (Ⅲ级推荐,C级证据)”;《中国指南》
详细治疗时间窗还未定论。
2024年4月15日星期一
能内收又不能外展;对侧眼球水平注视时不能内收,能够外展但有水平 眼震);
瞳孔异常(形状不规则、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等,动眼神经核受累)。
2024年4月15日星期一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12
第12页
四、临床表现
3、眩晕常为首发症状 因早期神经系统定位体征不经典,加之
头颅CT还未显示病灶,所以极易误诊而 延误治疗时机…
“隆德概念”中蕴含着“Bayliss效 应”观点。
2024年4月15日星期一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30
第30页
“隆德概念”也强调脑血管自动调整功效
A 脑血流量
Constant state
A1
2024年4月15日星期一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A2
脑灌注压
31
第31页
(1)对于准备溶栓者,血压应控制在<180/100 mmHg。
(2)对不适合溶栓患者血压升高应慎重处理!对血 压过高或伴有严重心功效不全、高血压脑病等患 者,可予降压治疗。可选取拉贝洛尔、尼卡地平 等静脉药品,防止使用引发血压急剧下降药品。
(3)血压过低,应主动寻找和处理原因,必要时可 采取扩容升压办法…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推荐意见
2024年4月15日星期一
治工作中,或则办法不妥,或则针对性不强,以致
2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2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护理体会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心脏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左心室病变、心力衰竭和猝死等症状。
作为护士,我参与了近期一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护理工作。
在护理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种疾病的严重性以及护理中的注意事项。
首先,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病情变化快,病情恶化迅速。
我所接触的患者,入院时只是有些心悸和呼吸困难的症状,但在数小时之后就出现了严重的心力衰竭和低血压。
因此,及早的识别和干预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要时刻监测患者的体征和病情指标,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饱和度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其次,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严重,需要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
心力衰竭是这种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水肿等症状。
在护理中,我们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状况,如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呼吸音等,及时采取措施,如给予氧气、卧床休息、留置导尿等,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再次,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心律失常风险较高。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常常伴有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律失常、房颤等。
在护理中,我们要定期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密切关注患者的心律情况,发现心律失常及时处理。
同时,我们还要教育患者和家属关于心律失常的风险,告知他们如何避免诱发因素,如情绪波动、饮食不规律等,从而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最后,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心理护理也非常重要。
这种疾病对患者来说是一种严重的打击,往往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在护理中,我们要积极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恐惧,提供心理支持。
同时,我们还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参与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需要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积极干预心力衰竭症状、监测心律失常的风险以及提供心理护理支持等。
通过这次护理经验,我不仅提高了护理技能和专业知识,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护理对患者的重要性,同时也增强了我作为一名护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典型病例,急性起病,有丘脑、中脑、小 脑、枕颞叶的症状,有特征性临床表 现和影像学特征性改变,如头颅CT或 MRI 证实以上部位2个或2个以上梗 死灶即可确诊。
• Caplan依病灶部位不同将TOBS分为 脑干首端型、枕叶颞叶型和小脑型,便于 显示分支血管梗塞发生率的高低 • Mehler根据预后不同将TOBS分为传 统型和可逆型 • Martin将TOBS分为双侧背侧丘脑型、 枕叶颞叶型、脑干上部型和小脑型。
TOBS多引起不同程度、不同性质 的意识障碍,文献记载其发生率为77%~ 100%,一般多持续6h~3d。 包括深昏迷、去脑强直、无动缄默、 意欲低下和嗜睡。其特征是睡眠过度和 动眼神经瘫,睡眠异常表现为夜间失眠 而白天睡眠过度。
• 意识恢复后,肢体运动感觉大多恢复正常 或基本正常。Facon等认为基底动脉尖 梗死的病人,最突出症状为睡眠过长与动 眼神经麻痹。
高危因素:发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TIA)动脉起于基底动脉尖端,沿小脑幕腹侧向 外,分布于小脑的上面、小脑髓质深部和齿状核 等中央核团,以及脑桥首端被盖部、脑桥中脚、 中脑尾端被盖外侧部。 • 大脑后动脉在脚间池内行向外侧,环绕大脑脚转 向被侧面,越过海马旁回沟,沿海马沟向后,直到 胼胝体压部的后方进入距状沟始段分为两终末 支:顶枕动脉和距状沟动脉。大脑后动脉皮质支 分布于颞叶底面和枕叶内侧面,包括海马旁回及 海马旁回沟、枕颞内侧面、舌回、扣带回峡、 楔叶、楔前叶后1/3和顶上小叶后部。
• 假性Parinaud 综合征, 是核性损害最 具特征的表现, 病灶侧完全性动眼神经 麻痹伴对侧上视障碍。对侧上视受限是 由于病灶侧上直肌核破坏所致。
• 两上睑下垂伴垂直注视障碍, 为核性损 害, 病灶累及了动眼神经核群的上直肌 核、下直肌核及提上睑肌核, 内直肌核 和下斜肌核相对不受影响, 此由于上直 肌核和下直肌核位于动眼神经核上端, 首先受累, 提上睑肌核为单个, 因此部 分损伤也会造成两上睑下垂。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36例临床分析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36例临床分析基底动脉尖综合征(RosfraBasilarArterySyndrome,RBAS)是指基底动脉尖部缺血或闭塞致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以中脑损伤为主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脑干血管病,常伴有丘脑、间脑以及枕、颞叶等缺血性损害,临床上以意识障碍、瞳孔变化及眼球运动障碍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我科自1998年4月至2006年8月共收治脑梗死患者2028例,其中RBAS36例,现就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23例,女13例;年龄40~78岁,平均(57.1±37)岁。
发病至入院时间2.5h~8d。
原发性高血压病史25例,心脏病史12例,糖尿病史11例。
活动发病29例,急性发病31例。
1.2 临床表现意识障碍31例(嗜睡15例,浅昏迷9例,中昏迷3例,深昏迷4例);眼球垂直运动障碍25例,外展麻痹8例,外展位2例,双眼睑下垂11例,单眼睑下垂5例,水平眼震7例;双瞳孔散大18例,缩小11例,病侧瞳孔散大4例;同向偏盲9例,同向象限盲3例,皮质盲2例;构音障碍17例;四肢瘫12例,右偏瘫7例,左偏瘫4例;半身投掷症2例,共济失调3例。
1.3 影像学检查于入院后即行头CT和MRI扫描。
头CT26例异常:双侧丘脑伴中脑梗死11例,双丘脑梗死3例,右中脑及颞、枕叶梗死6例,右丘脑、中脑及颞叶梗死3例,左丘脑、中脑及小脑梗死2例,左丘脑和颞枕叶梗死1例。
10例头CT阴性者行MRI扫描:双丘脑和中脑梗死伴左颞叶和小脑梗死4例,双丘脑和中脑、枕叶梗死1例,右丘脑和中脑梗死3例,左丘脑、中脑和脑桥梗死2例。
1.4 治疗与预后本组于入院后均给予脱水、利尿、血液稀释、抗凝、溶栓、活血化瘀、脑代谢剂、清除自由基及对症等综合疗法。
病程21~62d。
治愈11例,好转18例,持续性植物状态1例,死亡6例。
2 讨论2.1 定义RBAS第因基底动脉尖部血循环障碍所致,以意识障碍、瞳孔异常及眼球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2]。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课件
典型病例介绍
01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年龄58岁,男性,因突发 眩晕、呕吐、视物模糊就诊。
02
病史
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 疾病,长期服用降压、降糖药
物。
03
症状
患者发病时出现眩晕、呕吐、 视物模糊等症状,伴有走路不
稳、眼球震颤等表现。
04
检查
颅脑MRI显示基底动脉尖部梗 死。
病例讨论与启示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病因
基底动脉尖部由双侧大脑后动脉、双侧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组成,供应脑干、小脑 和丘脑等重要结构。当基底动脉尖部发生闭塞或栓塞时,可导致脑干、小脑等重要结构的 缺血性损伤,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诊断与鉴别诊断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赖于颅脑MRI检查,显示基底动脉尖部梗死。同时需与其 他原因引起的眩晕、呕吐等症状进行鉴别,如前庭神经元炎、耳石症等。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 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 的健康问题。
康复训练
01
02
03
肢体功能训练
针对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 ,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 练,如物理疗法、作业疗 法等。
语言和认知训练
针对患者的语言和认知障 碍,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 ,提高患者的语言和认知 能力。
的血管,恢复脑部供血。
其他治疗方式
康复治疗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如语言、运动、认知等方面的 训练,以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
生活方式调整
如戒烟、控制饮食、适量运动等,以降低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04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预防 和康复
预防措施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PPT课件
主管护师马燕:临床表现
1、意识障碍:突发或逐渐进展的意识障碍,可有嗜睡及 不同深度的昏迷,严重者出现去脑强直发作。随病情不 同可表现为深昏迷、无动性缄默、嗜睡或睡眠过度。意 识恢复后,肢体运动感觉大多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
2、瞳孔异常和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忽大忽小或一侧散大, 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眼球分离或偏斜,双眼垂直运动 受限,但水平运动时,头-眼反射可不受累。若瞳孔散 大,对光反应消失, 同时伴意识障碍,易误诊为脑疝,需 注意鉴别。
病因及其危险因素
首先为脑栓塞,约占61.5%,栓子主要 为心源性,其次可能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脱落所致。。
其次为脑血栓形成。部分病人病因不 明。危险因素与脑卒中相似,以原发性高 血压最常见,其次为心脏病(心房纤颤、 心肌梗死等)、糖尿病、动脉炎、吸烟、 酗酒、高脂血症等。
责任护士魏海丽: 病情介绍
主管护师马燕:临床表现
3、肢体瘫痪和锥体束征:如病变累及双侧大脑脚,
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四肢瘫或肌张力改变,双侧病 理反射阳性。 4、头颅CT或MRI检查发现中脑、双侧丘脑、枕叶和
颞叶多发梗塞灶:大脑后动脉区梗死该区死主要表现为视觉障碍及行为异常。Martin等报道,该 区梗死占TOBS 35%.视觉障碍可表现为视力减退、 偏盲或皮质盲,少数为闪光幻觉、视物变形、视觉 失认等
• 帮助卧床病人建立舒适卧位,向病人家属讲 明翻身、拍背的重要性,协助定时翻身拍背, 按摩关节和骨隆突部位。
• 增进舒适感和满足病人基本生活需求。保持 口腔清洁,给予口腔护理,保持二便通畅
护士李慧娟:护理诊断及措施
• 吞咽障碍( 29%~60.4% ): 与脑组织损害有关 • 遵医嘱给予留置胃管。 • 吞咽障碍的训练方法:咳嗽训练、吹气球、吹蜡烛训练、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名词解释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名词解释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名词解释】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又称基底动脉远端狭窄型心肌梗死,是一种
罕见的心脏疾病。
其特点是主要影响心脏后壁性质量的心肌梗死,表
现为心电图上的ST段高度抬高和宽波复合波改变。
基底动脉为心脏主要的供血动脉之一,如果动脉受到狭窄或闭塞
的影响,将导致心肌的缺血甚至坏死。
而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则是因为
在基底动脉末端的远端区域出现了严重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脏后壁的
心肌灌注受到影响。
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多为胸痛、气促、心慌等症状,但由于其罕见性,容易被误诊。
此外,该疾病还会对心室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如左
心室功能不全等。
目前,该疾病的治疗尚无明确有效的方法,一般采用保守治疗,
如引导心肌缺血部位的血流、改善心肌代谢状况、降低心肌负荷、对
相关症状进行治疗等方法。
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因此,一旦患上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应及早就医,接受专业医生
的治疗。
同时,该疾病的预防也非常重要,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
正常的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以减少患病风险。
总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虽然罕见,但对心脏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时刻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定期进行身
体检查,尽早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一例基底节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心理护理
1病 例 简 介
见 好 转 而 且 加 重 出现 自理 能 力 缺 失 , 而逐渐精神萎靡 , 悲 观 失 望, 性 格 变 得 极 为脆 弱 , 对 生 活 失 去 信 心 。表 现 极 度 悲 伤 、 哭
患者 , 男, 4 9岁 , 临床 诊断 ① 脑梗死 ( 基 底节动脉尖 综合 泣 , 不愿说话及躲避他人 . 同时 患 者 的 焦 虑 、 抑郁 情 绪 明 显 , 主 征) ; ② 高血压 。患者主因“ 左下肢肢体无力伴麻木 1 月余 ” 经 要 表 现 在 无 端 发 火 、 情绪暴躁 , 逐 渐 向抑 郁 转 化 , 表 现 为 情 绪
[ 1 1
。
由于 T O B S具 有 早 期 易 误 诊 , 临床 表现多样 性 , 进 展 速 度
根 据 患 者 临 床 表 现 及 结 合 艾 克 森 人 格 问卷 与症 状 自评 量
快, 预后 差 闭 等 特性 , 给 患 者及 家 属 造 成 沉 重 的 心 理 负担 。 2 0 1 6 表( S C L - 一 9 0 ) 分 析 该 患 者 心 理 特 点 。该 患 者 S C L 一 9 0量 表 三个 年 4月 我 科 室 收 治 l例 该 病 患 者 .通 过 我 们 医 护 共 同 努 力 结 基 本 因 素 内 外 向 性 T分 3 4 . 5分 , 神 经 质 T分 6 3分 , 精神质 T 合相应的心理疏导 。 对该患者实施全程心理护理干预 , 使 患 者 分 6 2分 。 从 而 体 现 患 者在 疾 病 进 展 过 程 中发 现 自身 因 病 情 未
小 脑 上 动 脉 和 基 底 动 脉 尖 端 因 血 栓 形 成 或 栓 塞 造 成 血 液 循 环 病 情 进 展 . 所 以该 疾 病 患 者 的 心理 治疗 、 心 理 护 理 是 整体 医学 障碍 , 导 致 中脑 、 丘脑 、 小脑 、 枕 叶、 颞 叶 内侧 损 害 的 临床 综 合 征 和 整 体 护 理 中 重要 的环 节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A 手术目的:解除血管压迫,恢复脑部供血
康复治疗
01
物理治疗:包括运动疗法、 热疗、冷疗等
02
言语治疗:针对言语障碍 进行训练和矫正
03
认知治疗:针对认知障碍 进行训练和矫正
04
心理治疗:针对心理问题 进行疏导和治疗
05
生活技能训练:针对日常 生活技能进行训练和矫正
06
社会参与:鼓励患者参与 社会活动,提高社交能力
基底动脉尖综 合征
演讲人
目录
0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概述 02. 治疗方法 03. 预后和预防
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概述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 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病因和病理
病因:动脉 粥样硬化、 血栓形成、 血管痉挛等
病理:基底 动脉尖部狭 窄或闭塞, 导致脑干缺
05
定期进行心理评估,了解 心理状况,及时调整心态
02
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彩 超等心脏检查
04
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 观察脑部病变情况
06
定期进行康复治疗,提高 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
谢谢
03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脑 脊液检查等
04 鉴别诊断:与其他引起类似 症状的疾病进行鉴别,如前 庭神经炎、梅尼埃病等
2
治疗方法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 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药物治疗
01 02 03 04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 雷等,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预防措施
0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健康 饮食、规律作息、适当运动等
02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第六页,共三十三页。
相关解剖结构
• 基底动脉尖部是指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2 cm 直径范围内5 条血管交叉的部位, 分别由2 条大脑 后动脉、2 条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形成的 一个“干〞字结构。
• 不同血管分支血循环障碍组合, 导致临床及影 像学梗死形式多种多样, 涉及幕上幕下多部位 分布和多样组合、对称或不对称、梗死灶可位 于丘脑、中脑、枕叶、颞叶、小脑等。
第七页,共三十三页。
第八页,共三十三页。
基底动脉尖的结构如同“干〞字,上面一横是大脑后动脉,下面一横是小 脑上动脉,中间一竖是基底动脉干,这个“干〞字结构称为基底动脉尖,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三页。
病情观察
• 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眼球运动、瞳孔、肢体运动。
• 波动性意识障碍即发病过程中突然出现短暂的严重的意识障碍 ,清醒后可答复以下的问题及配合查体,然后出现嗜睡。密切 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准备好急救药品器材,以便及时抢 救。
• 瞳孔异常及眼球运动障碍是T0BS的主要表现。瞳孔散大 、不等大,在观察时要及时判断是由脑疝引起还是TOBS 引起,因为处理方法不同,后果也不一样。
髓, 易形成脑疝而威胁生命。 • 积极防治并发症: TOBS 易出现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其中最常见的
是顽固性呃逆、上消化道出血、中枢性高热等, 对症治疗利于疾 病的预后。 • 其他: 脑细胞保护剂、抗自由基、活血化瘀、促醒、康复治疗等综合治
疗方案也十分重要。
第二十页,共三十三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7/10
25
1、一般治疗
(1)对所有留置导管的护理; (2)体温控制; (3)监测血糖浓度; (4)清洁呼吸道以避免肺部感染。
2020/7/10
26
2、血流动力学处理
发生TOBS的患者中的很多人往往处于脑的 低灌注状态,所以应重视脑血流的自动调 节功能(cerebral autoregulation,CA);
2020/7/10
47
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PCI,损伤部位多 ,临床表现复杂;
常以眩晕为首发症状,往往伴有波动性意识 障碍及眼征。早期发现有一定难度,潜在风 险大,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影像学检查可发现所供血区域内有二个或二 个以上的责任病灶,对称性分布更有意义。 DWI是最佳手段。寄语…
2020/7/10
2
基底动脉尖位于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 2cm范围内5条血管开口的部位。
5条血管即左右大脑后动脉,左右小脑上动脉
和基底动脉形成的一个“干”字型结构
。
2020/7/10
3
2020/7/10
4
2020/7/10
5
二、血管
该部位血管阻塞会出现其供血区域内的多 发梗死,包括丘脑、中脑、小脑、枕叶、 颞叶、脑桥上部和丘脑下部,往往呈双侧 对称分布。丘脑及中脑的缺血症状最为常 见。
《中国指南2014》推荐的仅有依达拉奉、胞二磷胆 碱、脑活素3种;
2020/7/10
45
八、治 疗
由于基底动脉尖区域的血管分支多, 走行复杂,不适宜放支架!
2020/7/10
46
九、预 后
本病的治愈率低,致残率高。国外报道严 重残疾率为23%,死亡率为42%。
近期的国内临床报告显示死、残率有所 下降,考虑与临床医生对TOBS认识水平 的提高,早期诊断率增加,诊疗手段的更 新有关。
DWI是最佳手段!
2020/7/10
19
男 55岁 2015-8-17 11:00因“突发头昏2天”入院, 当日 17:00 在和医生交谈时突发头昏倒地、呕吐、大汗。左下肢轻瘫 。 “波动性”意识障碍渐加重,脑DWI 示:左小脑半球及颞叶 、枕叶梗死伴出血。后颅窝减压术后转ICU,17天后死亡。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推荐意见
2020/7/10
32
3、呼吸系统处理
意识水平下降(Glasgow评分<8分),应考虑机械 通气。
应尽可能避免使用镇静和麻醉药以避免影响 神经功能的评价。
2020/7/10
33
八、治 疗
4、溶栓治疗 动脉内溶栓治疗
目前还缺乏大样本、随机临床试验的资 料;从近期一些报道看,总体病死率从 46%-75%降至26%-60%。
关于少数特殊患者的抗凝治疗,可在谨慎评估风 险/效益比后慎重选择(Ⅳ级推荐,D级证据)
《中国指南2014》
2020/7/10
39
抗血小板治疗:
(1)发病后尽早给予阿司匹林(I级推荐,A级 证据);
(2)溶栓治疗者,应在溶栓24 h后开始使用(I 级推荐,B级证据);
氯比格雷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及双密嘧达莫在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治疗中的作用还不清楚。
22
Caplan将TOBS分为首端型和枕叶型; martin将TOBS分为4型: 双侧背侧丘脑型(意识障碍和眼肌麻痹); 枕叶颞叶型(视野缺损); 脑干上部型; 小脑型; 临床上常常几型并存,或先后出现。笔者以为…
2020/7/10
23
1、急性起病,迅速进入高峰; 2、出现5条血管供血区的脑功能障碍征象,
2、代谢学说;
3、神经源性学说;
4、内皮细胞源性学说。
2020/7/10
28
血压和脑血流调节 ( Bayliss效应)
2020/7/10
当血压在一定范 围内(MAP=60 ~160mmHg) 波动时,脑血流 的自动调节功能 可以维持脑血流 量相对恒定。当 血压升高时、脑 小动脉收缩,而 血压下降,则小 动脉扩张。
2020/7/10
6
三、病因
主要病因: 栓塞(心源性、动脉-动脉性)
其他原因: 血栓形成、动脉炎、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地动 脉的迂曲等诸多原因。
2020/7/10
7
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延长、迂曲时,会造成血 管内的血流缓慢,血管壁易形成附壁微血栓,若血 栓脱落即造成血管阻塞。
2020/7/10
治工作中,或则措施不当,或则针对性不强,以致
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人工维持有效的呼吸、循环
,最后因脑死亡而抢救失败的病例不胜枚举。
2020/7/10
42
脑缺血缺氧损伤的原因很多,但其病理生理演变过 程基本是一致的…
(一)神经元代谢障碍;糖代谢障碍,导致细胞膜泵功能障碍… (二)细胞内Ca2+超载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级联反应的触发点… (三)自由基病理学;产生大量的脂质过氧化物… (四)乳酸蓄积的作用;加重脑细胞的结构损害,也损害脑血管的内皮细胞… (五)脑微循环障碍; “无再流”现象… (六)细胞凋亡。细胞在基因启动指导下的主动性死亡…
因此在临床上可以把两种方式结合应用,一方面不延长 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另一方面可以提高闭塞血管的再通 率,改善最终的治疗效果。
2015.07.06卫计委《规范》
基层医院的神经内科很少有人做,ICU是否可以考虑?
2020/7/10
38
5、其他治疗
抗凝治疗:应用50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议。近年来的 国外资料认为:抗凝药治疗不能降低随访期末的 病死率;动脉夹层和椎基底动脉梗死等特殊亚组 尚无证据显示抗凝的净疗效。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2020/7/10
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后循 环缺血(PCI)。由Caplan在1980年提出并命名 …
由于该部位结构的特殊,导致了TOBS的临床表现 复杂多样、早期诊断困难、病情凶险、救治难度大
、死、残率高。是临床的潜在风险点!极易诱 发医患纠纷…
2020/7/10
7 行为异常:(丘脑损害,易出现人格改变、谵妄等)。
2020/7/10
16
五、影像学表现
CT、MRI显示基底动脉尖部5条血管供血区 的2个以上梗死灶;
常见部位依次为:丘脑、中脑、小脑、枕叶 、颞叶等;最大特征为双侧丘脑梗死,成蝶 形、对称性分布。Leabharlann 2020/7/1017
2020/7/10
18
13
4、肢体瘫痪程度轻
丘脑水肿会影响内囊的后肢,往往为不完全 瘫痪,恢复也较快,而偏身感觉障碍持续时 间较长。
2020/7/10
14
5、视觉障碍
视物模糊、视野缺损(单侧或双侧枕叶梗死); 幻视症状(大脑脚黑质、红核等受累)
2020/7/10
15
6 急性认知功能障碍: (颞叶内侧受累,边缘系统内侧回 路中断);
影像学提示该供血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部位出现梗死灶,尤其是双侧对称分布; 3、相关背景因素的存在。
2020/7/10
24
八、治 疗
目前最新观点认为,TOBS的早期应 积极争取溶栓,动脉溶栓效果最佳,静 脉溶栓效果次之,未能溶栓者常预后 不良;辅以抗凝、清除自由基、钙离子 拮抗剂、脑保护等多种途径治疗…
但是血压过高或 过低时,便会失去 了保护效应。呈 线性改变。
29
“Bayliss效应”和危重病提出的“ 隆德概念”并不矛盾;
“隆德概念”中蕴含着“Bayliss效 应”的观点。
2020/7/10
30
脑血流量
“隆德概念”也强调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 能
A
Constant state
A1
2020/7/10
2020/7/10
20
男性,52岁。有高血压史,肥胖。突发意识障碍6小时余入院。 MRI示:中脑、双枕叶、颞叶、小脑梗死。救治无效死亡。
2020/7/10
21
51岁男性。“突发头晕伴视物模糊” 3天入院。 DWI提示双侧枕叶及小脑半球多发性梗死灶,经治 疗明显好转出院,目前仍抗凝治疗维持中……
2020/7/10
48
A2
脑灌注压
31
(1)对于准备溶栓者,血压应控制在<180/100 mmHg。
(2)对不适合溶栓患者的血压升高应谨慎处理!对 血压过高或伴有严重心功能不全、高血压脑病等 患者,可予降压治疗。可选用拉贝洛尔、尼卡地 平等静脉药物,避免使用引起血压急剧下降的药 物。
(3)血压过低,应积极寻找和处理原因,必要时可 采用扩容升压措施…
后循环动脉溶栓可延长至发病24小时内,进 展性卒中机械取栓可在影像学指导下,酌情 延长治疗时间…
国家卫计委脑防委在2015.07.06正式发布的《脑卒中防治系列指导规范 》
2020/7/10
36
静脉溶栓治疗
目前有关PCI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安全性与有 效性只少量小样本研究。 《中国指南2014》
8
1、“波动性”意识障碍:
发病过程中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清醒后 又出现间断性意识障碍发作;
偶有睡眠障碍。
2020/7/10
9
“波动性”意识障碍的可能原因:基底动 脉的近心端较远心端为宽,栓子通过基底 动脉近心端但不易栓塞基底动脉远端。
笔者以为,与此部位形态不规则,顺行或逆行血栓形成有关…
国外有文献报告:基底动脉闭塞的溶栓治疗 时间窗更长,对梗死后再出血也更有耐受力 。
国内有小样本研究报告:认为后循环梗死可 以有6 h甚至更长的时间窗以获得更多的静脉 溶栓机会。
2020/7/10
37
动静脉联合溶栓:
静脉溶栓的优势是简单易行,给药迅速;动脉溶栓的优 势是在病变局部可达到更高的血药浓度,提高闭塞血管 的再通率;
202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