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与视知觉
艺术与视知觉读书笔记
《艺术与视知觉》读书笔记
《艺术与视知觉》这本书是阿恩海姆的代表作之一,为我们揭示了艺术与视知觉之间的密切关系。
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阿恩海姆分析了视知觉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视知觉规律来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
在这本书中,阿恩海姆强调了视知觉在艺术中的核心地位。
他认为,视觉感知是人们理解艺术和感知世界的基础。
通过视知觉,我们能够捕捉到艺术作品中的形状、色彩、线条和空间等元素,并对其进行感知和解读。
同时,视知觉也能够帮助我们感知和表达运动、节奏和动态等元素,这些都是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在分析视知觉与艺术的关系时,阿恩海姆提出了一些有趣的观点。
例如,他认为艺术作品中的形式并不是简单的几何图形,而是具有情感和表现力的元素。
通过对形式的感知和理解,我们能够感受到艺术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此外,阿恩海姆还强调了艺术作品中的节奏和动态等元素对于表达情感的重要性。
除了分析视知觉与艺术的关系,这本书还介绍了许多艺术家如何运用视知觉规律来创作出令人惊叹的作品。
例如,梵高通过独特的线条和色彩运用,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和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毕加索则通过独特的立体主义手法,打破了传统绘画的束缚,探索了新的艺术形式。
这些例子让我们了解到艺术家如何运用视知觉来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总的来说,《艺术与视知觉》这本书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具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了解视知觉在艺术中的重要性以及艺术家如何运用视知觉规律来创作出独特的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艺术的魅力。
这本书也让我们认识到视觉感知是人类与世界之间最基本的联系之一,是我们感知和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
艺术与视知觉读后感
艺术与视知觉读后感《艺术与视知觉》是一本由美国心理学家鲍姆加特纳撰写的书籍,该书通过对艺术与视知觉的深入探讨,揭示了视知觉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艺术如何影响我们的视知觉。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艺术与视知觉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它们对我们生活的深远影响。
首先,书中对艺术与视知觉的定义和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作者指出,艺术是一种通过视觉形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而视知觉则是我们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和理解。
艺术作品不仅是艺术家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的产物,也是观众对艺术作品的感知和理解的结果。
因此,艺术与视知觉是相辅相成的,艺术家通过视知觉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而观众则通过视知觉来感知和理解艺术作品。
其次,书中还探讨了艺术如何影响我们的视知觉。
作者指出,艺术作品的形式、色彩、构图等元素都会影响我们的视知觉,改变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和理解。
艺术作品可以唤起我们的情感,引发我们的思考,甚至改变我们的行为。
例如,一幅富有动感的油画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艺术家对世界的热情和活力,一幅充满阳光的风景画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宁静。
艺术作品通过激发我们的视知觉,让我们对世界有了不同的认识和体验。
最后,书中还讨论了艺术如何帮助我们改善视知觉。
作者指出,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我们可以锻炼我们的视知觉能力,提高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和理解。
艺术作品的形式、色彩、构图等元素都可以激发我们的视知觉,让我们对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此外,艺术作品还可以唤起我们的情感和思考,让我们更加关注和理解世界。
因此,艺术作品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还可以帮助我们改善视知觉,提高我们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通过阅读《艺术与视知觉》,我对艺术与视知觉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艺术作品不仅是艺术家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的产物,也是观众对艺术作品的感知和理解的结果。
艺术作品通过激发我们的视知觉,改变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和理解,甚至帮助我们改善视知觉。
艺术与视知觉之间的密切关系让我更加珍惜艺术作品,也让我更加关注和理解世界。
《艺术与视知觉》读后感
《艺术与视知觉》读后感《艺术与视知觉》读后感一本书需要慢慢读,反复读,我喜欢设计喜欢视觉传达这个方向,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坚持的。
下面是WTT收集整理的《艺术与视知觉》读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艺术与视知觉读后感(一)最近一直在读《艺术与视知觉》这本书,刚开始接触,自己很难理解。
因为里边讲了太多的理论知识,而且书中就对一个问题分析性、针对性很强,介于自己现在的理解能力,一时很难深入看下去。
但是它里边谈到了很多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于是就尝试慢慢的看下去。
最后自己觉得还是感受颇深。
接下来我就对本书的理解谈谈自己的一下看法。
在书中引言中,作者鲁道夫·阿思海姆就谈到:“视觉形象永远不是对于感性材料的机械复制,而是对现实的一种创造性的把握,它把握到的形象是含有丰富的想象性、创造性、敏锐性的美的形象。
”当时在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就很有感触,我觉得我们现在看到的一切美的事物都是通过眼睛传达到大脑,然后经过大脑的思考,心灵上的有感而发,通过感性与理性的相结合而达到最终的美的效果。
所有的这些视知觉都包含着一种思维,而这种思维中又存在着一种直觉。
当我们在发现美、创造美的时候是这种直觉给了很大的灵感。
当然每个人的思维不一样,在知觉与视觉上的感悟也存在差异,最后导致对于美的认识、对于美的感悟也是有不同之处的。
书中一共讲了十章:平衡、形状、形式、发展、空间、光线、色彩、运动、张力、表现。
每一章都对本章的主题展开了很深入的探讨与研究,从各个角度去分析它,有的通过实验来证明;有的列举建筑、绘画、雕塑等来分析;有的则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作对比。
所有的这些都是在围绕一个主题在进行讨论,研究它的问题合理性、存在的价值性、给人们造成的怎样的视知觉等等。
通过这些可以看出,作者是花了很大的心思在里边,用心去思考问题,以一种认真的态度去对待问题,我想这就是我们现在所欠缺的东西。
也是我今后要好好去学习努力改造的地方。
下面我结合自己感兴趣的一些话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艺术与视知觉》读后感
《艺术与视知觉》读后感最近向来在读《艺术与视知觉》这本书,刚开始接触,自己很难理解。
因为里边讲了太多的理论知识,而且书中就对一个问题分析性、针对性很强,介于自己现在的理解能力,一时很难深入看下去。
但是它里边谈到了不少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于是就尝试慢慢的看下去。
最后自己觉得还是感受颇深。
接下来我就对本书的理解谈谈自己的一下看法。
在书中引言中,作者鲁道夫·阿思海姆就谈到:“视觉形象永远不是对于感性材料的机械复制,而是对现实的一种创造性的把握,它把握到的形象是含有丰富的想象性、创造性、敏锐性的美的形象。
”当时在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就很有感触,我觉得我们现在看到的一切美的事物都是通过眼睛传达到大脑,然后经过大脑的思量,心灵上的有感而发,通过感性与理性的相结合而达到最终的美的效果。
所有的这些视知觉都包含着一种思维,而这种思维中又存在着一种直觉。
当我们在发现美、创造美的时候是这种直觉给了很大的灵感。
固然每一个人的思维不一样,在知觉与视觉上的感悟也存在差异,最后导致对于美的认识、对于美的感悟也是有不同之处的。
书中一共讲了十章:平衡、形状、形式、发展、空间、光线、色采、运动、张力、表现。
每一章都对本章的主题展开了很深入的探讨与研究,从各个角度去分析它,有的通过实验来证明;有的列举建造、绘画、雕塑等来分析;有的则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作对照。
所有的这些都是在环绕一个主题在进行讨论,研究它的问题合理性、存在的价值性、给人们造成的怎样的视知觉等等。
通过这些可以看出,作者是花了很大的心思在里边,用心去思量问题,以一种认真的态度去对待问题,我想这就是我们现在所欠缺的东西。
也是我今后要好好去学习努力改造的地方。
下面我结合自己感兴趣的一些话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是平衡,作者在书中提到了不少影响平衡的因素:重力、方向、顶与底、左与右等等,还有心理平衡与物理平衡存在的区别与联系。
平衡给人的视觉因素不少,我们在观察一个建造物的时候,就拿巴黎圣母院来说吧:当你第一眼看上去的时候,感觉是很神圣的,华丽的外表,中轴对称的形式,让人们对宗教产生了一种无言的崇敬。
艺术与视知觉读后感
艺术与视知觉读后感艺术与视知觉是一本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杰·N·谢克曼编著的专业书籍,该书探讨了艺术作品对人类视知觉的影响和启发。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艺术与视知觉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艺术作品对我们的视觉感知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在此,我将分享一下我的读后感。
首先,书中对艺术作品的视知觉效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通过对不同艺术形式,如绘画、雕塑、建筑等的研究,作者指出了艺术作品如何通过视觉形式和符号来影响人们的感知和情感。
例如,书中提到了色彩、线条、形状等视觉元素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以及它们对人们的视知觉产生的影响。
这让我对艺术作品的视知觉效应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我更加欣赏艺术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其次,书中还探讨了艺术作品对人类心理状态的影响。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心理学分析,作者指出了艺术作品如何通过视觉形式和符号来触发人们的情感和情绪。
例如,一幅抽象的油画作品可能会让人感到迷惑和不安,而一幅充满阳光和希望的风景画可能会让人感到愉悦和放松。
这让我意识到了艺术作品对人们心理状态的影响是如此深刻和重要,也让我更加珍惜艺术作品所带来的情感体验。
最后,书中还介绍了一些艺术作品的实验研究,通过这些实验研究,作者进一步验证了艺术作品对人类视知觉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这些实验研究让我对艺术与视知觉的关系有了更加具体和直观的认识,也让我对艺术作品的独特魅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阅读《艺术与视知觉》,我对艺术作品的视知觉效应和心理影响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用心去欣赏艺术作品,也会更加珍惜艺术作品所带来的视知觉体验和情感体验。
艺术与视知觉,让我对艺术作品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也让我对艺术作品的独特魅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艺术与视知觉名词解释
艺术与视知觉名词解释
艺术与视知觉是一个涉及艺术和视觉感知领域的概念。
它主要探讨了艺术作品如何影响和引导观众的视觉感知,以及艺术作品中的视觉元素如何与观众的视知觉相互作用。
视知觉是指人们通过视觉系统感知外界事物的能力。
在艺术中,艺术家通过运用各种视觉元素,如线条、色彩、形状、空间等,创造出具有特定意义的艺术作品。
观众在欣赏这些作品时,会通过自己的视知觉系统对这些视觉元素进行感知和理解。
艺术与视知觉的研究重点在于探讨艺术作品如何通过视觉元素激发观众的感知和情感反应,以及观众如何通过视觉感知解读和理解艺术作品。
这种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艺术的本质和创作过程,也有助于提高观众对艺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此外,格式塔心理学对艺术与视知觉有着重要的影响。
格式塔心理学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认为人们在感知事物时,会根据整体特征来理解和解释各个部分的关系和意义。
在艺术中,艺术家会运用格式塔心理学的原理,通过合理安排视觉元素来构建具有整体性和和谐性的艺术作品,以引导观众的感知和理解。
总之,艺术与视知觉是一个涉及艺术学、心理学和视觉科学的交叉领域,旨在深入探讨艺术作品与观众之间的视觉互动和感知过程。
艺术与视知觉读后感
艺术与视知觉读后感
《艺术与视知觉》是一本探讨艺术与视知觉之间关系的书籍,作者是知名的心理学家理查德·格雷格里。
通过对艺术作品和观众视觉感知的研究,作者深入探讨了艺术作品如何影响人的视知觉,以及人的视知觉如何影响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艺术和视知觉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对艺术和视知觉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作者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详细的分析,阐述了艺术作品是如何利用视知觉的原理来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享受的。
比如,作者通过对色彩、形状、线条等视觉元素的分析,揭示了艺术作品是如何通过这些元素来激发观众的视知觉,进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审美上的享受。
这让我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惜艺术作品所带来的美的享受。
除此之外,这本书还让我对人的视知觉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作者通过对人的视知觉机制的解析,揭示了人的视知觉是如何影响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的。
比如,作者通过对视网膜、视觉皮层等视知觉器官的解剖和功能的分析,揭示了人的视知觉是如何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观察和感知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审美上的享受。
这
让我对人的视知觉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视知觉,更加珍惜艺术作品所带来的美的享受。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对艺术和视知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我对艺术作品和人的视知觉有了更加珍惜的态度。
通过对艺术作品和视知觉的深入探讨,我对艺术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惜艺术作品所带来的美的享受。
希望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探索,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艺术和视知觉的关系,也能够更加珍惜艺术作品所带来的美的享受。
艺术与视知觉第七章读后感
艺术与视知觉第七章读后感摘要:一、引言:简要介绍艺术与视知觉第七章的内容和主题二、主体部分:分析第七章的核心观点和理论1.探讨艺术与视知觉的关系2.分析视觉元素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3.阐述视知觉对艺术表现的影响4.举例说明艺术作品如何运用视知觉原理三、结论部分:总结读后感,并提出对艺术与视知觉的认识和感悟正文:【引言】在阅读艺术与视知觉第七章后,我对艺术与视知觉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本章主要探讨了艺术创作与视觉感知之间的联系,以及视觉元素在艺术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我意识到视知觉不仅仅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感知,更是艺术家表达内心情感、传达思想观念的载体。
【主体部分】第七章开篇即指出,艺术与视知觉的关系密切,艺术作品往往通过视觉元素的运用,引发观众的共鸣。
其中,视觉元素包括色彩、形状、线条、质感等,这些元素在艺术创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艺术家通过对视觉元素的把握和运用,可以创造出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作品。
进一步地,本章分析了视知觉对艺术表现的影响。
视觉感知是人类对外界事物的第一手资料,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往往要遵循视知觉的规律,使作品更符合观众的认知。
例如,在绘画中,艺术家需要遵循透视原理,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在雕塑中,艺术家则需要关注材质和光线的关系,以呈现作品的质感和空间感。
本章还通过举例论证了艺术作品如何运用视知觉原理。
例如,印象派画家莫奈在创作《睡莲》时,运用了色彩的对比和互补,使画面更具视觉冲击力;中国古代画家则在山水画中运用线条的勾勒和层次感,表现出大自然的神秘和壮美。
这些实例都说明了视知觉原理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结论部分】在阅读艺术与视知觉第七章后,我深刻认识到艺术与视知觉之间的紧密联系。
艺术家通过对视觉元素的把握和视知觉原理的运用,可以创造出具有高度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作品。
同时,我也意识到,作为观众,了解艺术背后的视知觉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艺术与视知觉读后感
艺术与视知觉读后感《艺术与视知觉》是一本由艺术心理学家罗伯特·佩珀尔撰写的书籍,它深入探讨了艺术作品对人们视知觉的影响。
这本书让我对艺术和视知觉有了全新的认识,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艺术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视觉感知和心理状态的。
在这本书中,佩珀尔以专业的角度解释了艺术作品对我们的视知觉产生的影响。
他指出,艺术作品可以引发我们的情感和思维,从而影响我们的视觉感知。
通过对不同艺术作品的分析,佩珀尔展示了艺术如何通过形式、色彩、线条等元素来引导我们的视觉感知,从而影响我们的心理状态。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艺术作品对我们的视知觉产生的影响。
艺术作品可以激发我们的情感,让我们产生共鸣和共鸣。
当我们欣赏一幅优秀的艺术作品时,我们会被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所吸引,从而产生共鸣。
这种共鸣不仅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艺术家的情感,还可以让我们在心灵上得到满足。
此外,艺术作品还可以引导我们的思维,让我们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想象。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维,从而更加丰富和深刻地理解世界。
除此之外,佩珀尔还在书中提到了艺术作品对我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产生的影响。
艺术作品可以通过其独特的形式和色彩来引发我们的情感,从而影响我们的心理状态。
当我们欣赏一幅充满活力和色彩的艺术作品时,我们会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愉悦和活力,从而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愉快和轻松。
而当我们欣赏一幅充满忧郁和沉重色彩的艺术作品时,我们会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忧郁和沉重,从而让我们的心情变得压抑和沉重。
这种情感的传递和影响是艺术作品独特的魅力所在,也是艺术作品对我们视知觉产生的深刻影响。
通过阅读《艺术与视知觉》,我对艺术作品对我们视知觉的影响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艺术作品不仅可以引发我们的情感和思维,还可以影响我们的心理状态。
它们通过形式、色彩、线条等元素来引导我们的视觉感知,从而让我们产生共鸣和共鸣。
艺术作品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影响让我对艺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自己的视知觉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艺术与视知觉读书笔记
艺术与视知觉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叫《艺术与视知觉》。
这本书真的让我对艺术的理解有了很大的改变。
书里提到的很多观点都特别新奇,就拿我们平常看一幅画来说吧。
我们可能觉得好看或者不好看,就是一种很直观的感受。
但这本书告诉我,这里面的门道可多了去了。
比如说,一幅画的色彩、线条、形状,甚至是画面中物体的分布,都能影响我们的视觉感受和心理反应。
就拿我前段时间去美术馆看画展的经历来说吧。
当时,有一幅画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目光。
那是一幅风景画,画面的主体是一片金黄色的麦田,麦浪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远处是连绵起伏的青山,山顶上还缭绕着几缕淡淡的白云。
天空是那种湛蓝湛蓝的,特别纯净。
我站在那幅画前,就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个场景之中。
我能感受到微风拂过脸庞,带来阵阵麦香。
那金黄色的麦田,每一根麦秆都画得那么清晰,仿佛我伸手就能触摸到它们的粗糙和坚韧。
阳光洒在麦田上,形成了一片片明暗交错的光影,这些光影的变化是那么自然,让整个麦田看起来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再看那远处的青山,线条硬朗而又流畅。
画家没有用过多的色彩去描绘,只是简单的几笔勾勒,就让山的轮廓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那淡淡的白云,就像是被风吹散了一样,随意地飘在山顶上,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份灵动和飘逸。
我盯着那幅画看了好久,越看越觉得神奇。
我发现画家在构图上也特别讲究。
麦田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空间,给人一种充实和饱满的感觉。
而青山和白云则在远处,形成了一种深远的层次感,让人的视线不由自主地被引向远方。
画面的左下角有一条小小的溪流,溪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
溪边还有几棵垂柳,柳枝随风飘舞,轻轻地拂过水面,荡起一圈圈小小的涟漪。
这时候,我旁边来了一位老爷爷,他也在欣赏这幅画。
他轻声地对我说:“小姑娘,你看这画,多有生命力啊!”我转过头看着他,点了点头。
他接着说:“这画家啊,肯定是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感情,才能画出这么美的画来。
”我听了他的话,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动。
离开那幅画之后,我在美术馆里继续逛着。
2022《艺术与视知觉》读书报告
《艺术与视知觉》读书报告本书《艺术与视知觉》是世界美学大师阿恩海姆的代表之作,由中国美学名家腾守尧鼎力翻译,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2019年6月第1版,2021年4月第5次印刷。
书本共508页,约67.0万字。
《艺术与视知觉》从平衡、形状、形式、发展、空间、光线、色彩、运动、张力和表现等十个方面探讨了艺术中的视觉问题,作者将格式塔心理学运用于对视觉艺术的分析,在艺术方面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见解,作者认为艺术是建立在知觉的基础上理解自己和生活的一种工具,艺术的本质就在于它是理念及理念的物质显现的统一;视觉艺术不是诸要素的简单相加和机械的复制,而是对整体的结构式样的把握;艺术的表现性不在移情,而在于结构等。
此版为50周年纪念版,作者更明晰地阐明了那些适用于每一种和每一次视觉现象的基本原理,帮助读者看到在一个完整连续的媒介物中,其形状、色彩、空间和动力会以多么令人信服的姿态展现出来。
全书共分为十章,作者通过平衡、形状、形式、发展、空间、光、色彩、运动、力和表现这十个方面,从心理学的角度投射视觉过程,描述了眼睛根据特定的心理前提创造性地组织视觉材料的方式。
书的内容太多,因为时间有限,我只阅读了第一章《平衡》。
本书的最重要的一个理论是格式塔心理学,视觉过程可以与心理学紧密联系到一起。
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其将心理现象视为有机整体,认为整体虽由各个部分组成,但并不等于部分之和而是大于部分之和。
并且认为,整体先于部分并且决定部分的性质。
阿恩海姆从完形心理学出发,反对元素主义的审美联想观。
他认为,审美知觉并不像元素主义认为的那样是初级的、零碎的、无意义的,而是本身就显示出一种整体性,一种统一的结构。
情感和意义就渗透于这种整体性和统结构之中,而知觉结构是审美经验的基础。
阿恩海姆的知觉概念是建立在一种力的式样(或力的结构)的基础上的,知觉结构是一种特殊的“力的结构”,也就是一种对于力的感受结构。
艺术建立在知觉的基础之上,而知觉又是对于力的结构和式样的感知,由此得出的必然性结论便是:力的结构和式样对于艺术具有巨大的意义。
艺术与视知觉引言感悟与收获
艺术与视知觉引言感悟与收获
艺术与视知觉是一个非常复杂和多样化的领域,它涉及到人类感知、创造、理解和欣赏视觉艺术的方式。
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中,人们探索了艺术与视知觉的关系,以及视觉感知和创造过程中的心理和认知过程。
通过研究艺术与视知觉,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类感知和创造的过程,以及艺术作品如何与观众建立联系并产生意义。
同时,这个领域的研究也为设计师、艺术家和政策制定者等提供了有用的工具和见解,以推动他们的创新和实践。
在这个领域的学习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视觉艺术和人类感知之间的复杂关系。
原来我们看到的世界并不一定是真实的,而是经过大脑加工和解释的。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视知觉和艺术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相互作用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创造力。
通过学习艺术与视知觉,我们可以更加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同时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们自己的感知和认知过程。
我相信,这个领域的研究将会在未来的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我们认识世界和人类行为提供更多的启示和支持。
浅析艺术与视知觉的思维方式对儿童绘画的发展及影响
浅析艺术与视知觉的思维方式对儿童绘画的发展及影响摘要:在《艺术与视知觉》书中,作者阿恩海姆就谈到:“视觉形象永远不是对于感性材料的机械复制,而是对现实的一种创造性的把握,它把握到的形象是含有丰富的想象性、创造性、敏锐性的美的形象。
”我觉得我们现在看到的一切美的事物都是通过眼睛传达到大脑,然后经过大脑的思考,心灵上的有感而发,所有的这些视知觉都包含着一种思维,而这种思维中又存在着一种直觉。
当我们在发现美、创造美的时候是这种直觉给人的灵感。
当然,每个人的思维不一样,在知觉与视知觉上的感悟也存在差异,最后导致对于美的认知、感悟就有所不同。
关键词:想象;创造;发展1、儿童为什么这么画从儿童早期绘画中,我们既看不到细节又看不到透视变形。
究竟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很显然的是,这些绘画形象与成人看到的东西必然是不一致的。
作者列举了很多看法,但都被一一驳斥了。
儿童画中之所以充满了直线、圆形、椭圆形状,是因为这样一些简单的形状、画起来比较容易。
这是自然,但是,究竟是什么样的心理活动,能够诱使儿童把那些复杂的现实事物与完全不同的几何式样等同起来?这两幅图片是同一个小孩在不同时期所画的两幅城堡图片。
从两幅图片对比来看,显而易见第二幅比第一幅更丰富,无论是色彩上还是形状上,不在单是直线条,第二幅里加入了更多的曲线,折线,并且学会把这些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为了完善上个论点,接着进入下一个观点“唯理智说”。
人们提出一种理论,“儿童画的是他认识的东西,而不是他看到的东西。
”按照这一说法,研究者才把儿童画描写为“抽象概念”的再现。
通过例子证明,视知觉活动与视觉认识之间有不可分割的统一。
图1-4是张手的图片,所谓的“抽象概念”,就是类似“一只手有五个手指”,这一陈述中的“五”这个概念,而关于一只手的“視觉概念”,则是那个不涉及任何数目,并成辐射状的手指形象,很明显,要想在一幅画中准确地再现出手指的数目就必须知道一个手有几根手指。
浅谈艺术与视知觉
浅谈艺术与视知觉【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藤守尧朱疆源译第一章平衡 1、在一个正方形中隐藏的结构2、“知觉力”剖析 3、当一个正方形中有两个元出现的时候 4、心理平衡与物理平衡 5、为什么需要平衡 6、重力 7、方向 8、各种类型的平衡图式 9、顶与底 10、左与右 11、平衡与人类心理 12、平衡必须传达意义 13、坐在椅子上的塞尚夫人平衡第二章形状 1、作为一种积极的探索工具的视觉 2、捕捉事物的本质 3、知觉的概念4、什么是形状 5、“以往经验”的作用 6、对形状的观看 7、简化 8、造成简化的条件 9、物理简化 10、有关简化的实验 11、“整片”和“锐利” 12、一种生理学理论 13、为什么眼睛能看清真相? 14、艺术中的分离 15、什么是部分 16、组合原则 17、艺术中的实例 18、结构骨架形状第三章形式 1、定向的改变 2、倒立的物体 3、投影 4、立体的视觉概念 5、如何选取最佳方面 6、埃及人采用的方法 7、透视缩短 8、重叠 9、重叠法的好处何在 10、平面与深度的相互作用 11、由倾斜产生的动感 12、现实主义 13、现代派艺术取得的新自由 14、什么样的艺术形象才是逼真的 15、透视性 16、互相对抗的诸方面 17、简化的样式 18、原始艺术与儿童艺术 19、与现实的脱离 20、现代派艺术对几何式样的应用 21、装饰艺术 22、现实和形象 23、想象 24、对《泉》的分析 25、视觉信息第四章发展 1、儿童为什么要这样画 2、唯理智说 3、儿童们画的就是他们看见的 4、媒介 5、再现概念 6、绘画作为活动 7、原始圆圈形象 8、区别率 9、直线性和成角度性 10、倾斜 11、部分与部分的融合 12、大小 13、所谓蝌蚪纹 14、向两度形式的转化 15、如何在一个平面中表现出物体的各个方面 16、如何把一立方体画成三度的 17、教育的影响 18、雕塑形式的诞生 19、棒状形式和厚板片形式 20、立方体与圆柱体发展第五章空间 1、平面的分裂 2、公共轮廓 3、“图-底”关系 4、纵深度上得各个层次 5、深度层次的区分在绘画中的作用 6、框架与窗口 7、凹进部分在雕塑中的额作用 8、通过重叠获得深度 9、如何利用用变形产生空间效果 10、一个设想的大脑模型 11、是简化的而不是真实的 12、不完整的三度性 13、以往的经验和肌肉感觉的作用 14、由事物本身创造空间 15、金字塔形的空间 16、基本原理 17、正立和倾斜 18、空间开始走向统一 19、中心透视 20、焦点区域的象征性 21、摄影透视 22、“无限”在绘画中的表现 23、乔治??迟雷柯与立体主义空间第六章光线 1、光线的经验 2、相对亮度 3、照明度 4、由光线产生的空间效果 5、阴影6、从中觉察不到光线作用的画 7、光线的象征性 8、光线在现代艺术中的作用光线第七章色彩 1、形状和色彩 2、对色彩的反应3、冷与暖 4、色彩的表现性 5、对色彩的喜好 6、对和谐的追求 7、构成等级的诸要素 8、色彩混合的“句法” 9、互补色 10、相互完结 11、马蒂斯与艾尔??格雷柯色彩第八章运动 1、时间与顺序2、舞蹈与戏剧的构图 3、如何才能看见运动? 4、方向 5、速度的展现 6、频闪运动 7、影片剪辑中的诸问题 8、运动力的展示 9、复杂度的等级 10、将躯体作为表现媒介 11、能动的身体形象 12、机械性的动作和复杂性的动作运动第九章张力 1、不动之动 2、具有倾向性的张力 3、能够创造“运动”的张力 4、由倾斜造成的动感 5、由变形造成的动感 6、由闪频产生的运动效果 7、将物理力转化为视觉力 8、对某些富有运动感的作品的分析 9、张力和简化张力第十章表现 1、把“内在的”东西与“外在的”东西联系起来 2、表现性就存在于结构之中 3、表现性的优先地位 4、自然事物的外部表现性 5、艺术中的象征 6、心理分析法 7、所有的艺术都是象征的总结………Thank You!<div id="loadingAD"><div class="ad_box"><div class="waiting"><strong>文档加载中...</strong>广告还剩<em id="adtime"></em>秒。
艺术作文之艺术与视知觉读书笔记
艺术与视知觉读书笔记【篇一:艺术视知觉】人的左半脑是管抽象思维的,右半脑是管形象思维的,但是却没有注意到还有更抽象的形式,这个形式在人的大脑中形成一个特殊的区域。
世界上最优秀的大众艺术,包括电影,广告,绘画,雕塑,服装设计等,都是通过这种视觉形式把观众带入这个特殊区域的。
视觉心理学是研究视觉与思维的特殊关系,而不是研究一般关系。
这是视觉心理学与视觉美学的根本区别。
其实最高级的思维形式,是一种更抽象的形式,即非逻辑形式。
这种形式脱离了经验和事物的普遍规律,它使人意识到其独特的合理和真实。
人的想象力的产生,又是人的抽象水平所决定的。
所以人类思维的发展受形式的影响,在形式的多样性和多变性的发展过程中,因抽象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人类智慧的发展,使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更全面,直到深刻、完善,继而发展到人能描述事物的表面形态,形成了形象思维的发展。
世界的进步,在于大脑的活动,而大脑的活动则在于形式的活动。
一个有具体内容的世界,只是大脑的外部形式。
只有进入抽象活动,才是大脑的内部形式。
用形式可以取代内容,用概念可以取代形式。
所谓形式,就是指物理形式和心理形式的同等作用,即内在形式能表达外在形式的作用。
或者说表达外在形式和内在形式的关系,称为形式。
当我们谈到事物的关系时,首先要谈到形式,这样做的结果,是先找到自己的看法,然后去认识这件事物和那件事物的关系。
如果某一种抽象形式告知他,离太阳系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个星球,下的是黑雪,他一定觉得这样的形式很有趣。
万宝路香烟广告,广告中,用马,西部牛仔,套马绳,表现“力”的形式,广告中力的抽象形式和香烟中力的抽象形式巧妙结合,使观众从力的视觉形式中,知觉到香烟的概念。
希腊哲学家康德:没有抽象的视觉谓之盲;没有视觉的抽象谓之空(洞)。
按照毕加索的看法,一幅画并不是大脑以外的知觉对象,看到一张桌子和看到一幅画应该是不一样的,一切再现性艺术都是抽象的。
一个画家单凭手中的技艺而头脑里没有与技艺相符的抽象水平是无法成为形象思维的艺术家的。
艺术与视知觉——翟安东
《艺术与视知觉》读后感这一周导师安排我的任务是让我通过学习《艺术与视知觉》,然后对幼儿的心理有所了解,这本书分为了10个大的章节,其中在第四个章节,发展的前半部分提到了儿童,从中,我也了解到儿童画的画,大部分是画的他们所看到的,他们的画要不就是对自己生活的反应,比如画自己的父母,要么就是对未来的渴望,比如画自己当上科学家的样子。
他们的画无所顾忌,想到什么就是什么,不带有任何纷纷扰扰,与世俗参杂的东西。
不仅仅在他们的画中,我们还可以从儿童的游戏活动中看到这种整体性反映的特征。
当一个孩子摆弄他喜欢的遥控赛车时,他一边自豪地指挥着,一边铿锵有力地叫着:“前进!后退!左转!右转!”“开进!”“冲啊!”赛车随着他的叫喊、他的身体节奏行进着,孩子俨然就成了一个小小指挥家。
他不仅指挥着自己的赛车,也指挥着自己的节奏、自己的歌。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既熟悉了遥控赛车的操作,也创造了赛车的音乐、赛车的舞蹈和赛车的歌。
审美和认识一样都是把握世界的方式。
儿童对世界的把握是审美和认识同步的。
儿童在和风车的游戏中认识风车的转动和风向、风速的关系;在对小动物欣赏和关爱中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在对花儿的体察和感知中了解它们的特征;在和白云的“对话”中了解它们的规律。
除了描写儿童外,我还大致翻了一下其他部分的章节,这本书采用一种不受羁绊的写作风格来系统地陈述艺术与视知觉,书中力图将那些潜在的原则清晰地陈述出来,阐述了视觉所具有的倾向于最简洁结构的趋势、视觉图式细分的发展阶段、知觉的动力特性及其他各种适用于所有视觉现象的基本原则,以使读者能够更清楚地看到形状、颜色、空间和运动等要素都可以作为一个统一的媒介呈现在艺术作品中。
而且从网上的评论看起来,艺术似乎正面临着被大肆泛滥的空头理论扼杀的危险,近年来,真正堪称为艺术的作品已不多见了。
它们似乎在大量书籍、文章、学术演讲、报告会、发言和指导等——这一切都是想要帮助我们弄清楚什么是艺术,什么不是艺术;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创造了什么作品,他为什么或为了谁才创造了这些作品等等——组成的洪流中淹没了。
艺术与视知觉读后感
艺术与视知觉读后感《艺术与视知觉》是一本由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佩珀斯所著的心理学专著。
这本书主要讨论了艺术作品是如何影响人们的视知觉和心理过程的。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研究和分析,佩珀斯深入探讨了艺术与视知觉之间的关系,为我们揭示了艺术对人们心理活动的影响和作用。
在书中,佩珀斯首先介绍了艺术作品在视知觉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艺术作品不仅仅是一种感官刺激,更是一种心理活动的触发器。
通过观赏艺术作品,人们的视知觉系统会被激活,进而引发一系列的心理过程,如情感、认知和情感等。
这些心理过程不仅仅是对艺术作品的简单感知,更是对艺术作品所传达信息的深入理解和感受。
其次,佩珀斯还探讨了艺术作品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
他指出,艺术作品不仅可以唤起人们的情感和情绪,更可以影响人们的认知和思维方式。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观赏和理解,人们可以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甚至改变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因此,艺术作品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和享受,更是一种对人们心理活动的积极影响和塑造。
最后,佩珀斯还提出了一些关于艺术作品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他认为,要深入理解艺术作品对人们心理活动的影响,需要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如眼动追踪、脑成像和心理实验等。
通过这些方法和技巧,可以更加客观地了解艺术作品对人们视知觉和心理过程的影响,为艺术心理学的研究提供更为丰富和深刻的理论基础。
通过阅读《艺术与视知觉》,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艺术作品对人们心理活动的影响和作用。
艺术作品不仅仅是一种感官刺激,更是一种对人们心理活动的积极影响和塑造。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艺术作品对人们的视知觉和心理过程的影响,为艺术心理学的研究提供更为丰富和深刻的理论基础。
总的来说,《艺术与视知觉》是一本深入探讨艺术与心理学关系的专著,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研究和分析,揭示了艺术作品对人们视知觉和心理过程的影响和作用。
这本书不仅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更为我们深入理解艺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艺术与视知觉
艺术与视知觉艺术和视知觉是两个紧密相关的概念。
视知觉是指人类通过感官接收和理解外界环境的能力,而艺术是通过创造性的方式表达和传达情感、思想和美感的一种形式。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相互影响和互动关系。
艺术中的视知觉艺术作品是通过视觉来传达信息和表达创作者的内心世界的。
艺术家利用色彩、形状、线条和构图等视觉元素来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从而引发观者的视知觉反应。
视知觉在艺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影响观者对作品的感知和理解。
在艺术中,色彩是最重要的视觉元素之一。
不同的颜色可以引起观者不同的情感和联想,从而影响他们对作品的感受。
例如,暖色调的作品通常会给人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而冷色调的作品则会让人感到冷冽和疏离。
此外,色彩的明度、对比度和饱和度等因素也会对作品产生影响。
除了色彩,形状和线条也是艺术中常用的视觉元素。
不同的形状和线条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例如,圆形和曲线可以给人一种柔和、温暖的感觉,而直线和尖锐的角可以给人一种力量和紧张感。
艺术家可以通过巧妙地运用形状和线条来创造出各种视觉效果,从而影响观者的感知。
此外,构图也是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艺术家通过布局和组织艺术元素来创造出一种视觉上的平衡和和谐。
良好的构图可以引导观者的目光流动,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艺术家可以运用对称、平衡、重复和对比等构图原则来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视知觉对艺术的影响视知觉对艺术的创作和欣赏都有重要的影响。
艺术创作者需要了解和利用视知觉的原理来创作出能够引起观者共鸣的作品。
通过运用恰当的色彩、形状和线条等视觉元素,艺术家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同时,视知觉也能够影响艺术家的创作方式和风格,不同的视知觉经历和认知方式会影响艺术家对世界的理解和创造。
对于观者来说,视知觉也是欣赏艺术作品的重要因素之一。
观者的视知觉反应会影响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不同的人可能因为视知觉的差异而对同一个艺术作品产生不同的感受和理解。
《艺术与视知觉》课件
色彩可以分为冷色和暖色,冷色包括蓝色、绿色等,暖色包括红色、橙色等。不同的色彩可以引发不同的心理感 受和情感反应,如红色可以让人感到热情、兴奋,蓝色可以让人感到平静、冷静。色彩的运用可以影响整个作品 的情感和氛围。
明暗
总结词
明暗是影响物体在视觉中呈现的重要因素,它能够创造出立体感和空间感。
05
视知觉与艺术创作
视知觉在绘画中的应用
绘画中的视知觉
探讨如何运用视觉感知来创作出更具表 现力和吸引力的绘画作品。
色彩与调子
分析色彩和调子如何影响观众的视觉感 知,以及如何在绘画中运用这些元素来 表达情感和主题。
构图与空间
探讨如何通过构图和空间布局来引导观 众的视线,以及如何在绘画中运用这些 技巧来创造深度和层次感。
04
艺术与视知觉的案例分析
蒙克的《尖叫》
总结词
蒙克的《尖叫》通过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形状,引发观众的视觉冲击和心理共鸣。
详细描述
蒙克的《尖叫》是表现主义艺术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夸张的线条和强烈的色彩,表现出一种极度的痛 苦和恐惧。这幅画作运用视觉元素,如色彩、线条和形状,来引发观众的感官和情感反应,使观众感 受到艺术家所要传达的情感和主题。
作品。
02
构图与画面布局
分析如何通过合理的构图和画 面布局来引导观众的视线,以 及如何在摄影中运用这些技巧
来创造深度和层次感。
03
色彩与调色
探讨色彩和调色如何影响观众 的视觉感知,以及如何在摄影 中运用这些元素来表达情感和
主题。
04
光影与质感
研究如何在摄影中运用光影和 质感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以 及如何通过这些技巧来吸引观
细节与表现力
研究如何通过细节的描绘来增强绘画的 表现力,以及如何在作品中运用视觉感 知的原理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
间
14、由事物本身创造空间
15、金字塔形的空间 16、基本原理
17、正立和倾斜
18、空间开始走向统一 19、中心透视 20、焦点区域的象征性 21、摄影透视 22、“无限”在绘画中的表现 23、乔治·迟雷柯与立体主义
第六章 光线
光 线
1、光线的经验
2、相对亮度 3、照明度 4、由光线产生的空间效果
张 力
第十章 表现
1、把“内在的”东西与“外在的”东西联系起来 2、表现性就存在于结构之中 3、表现性的优先地位 4、自然事物的外部表现性 5、艺术中的象征 6、心理分析法 7、所有的艺术都是象】鲁道夫·阿恩海姆 著 藤守尧 朱疆源 译
第一章 平衡
1、在一个正方形中隐藏的结构
2、“知觉力”剖析 3、当一个正方形中有两个元出现的时候 4、心理平衡与物理平衡 5、为什么需要平衡 6、重力 7、方向 8、各种类型的平衡图式 9、顶与底 10、左与右 11、平衡与人类心理 12、平衡必须传达意义 13、坐在椅子上的塞尚夫人
15、透视性 16、互相对抗的诸方面
17、简化的样式
18、原始艺术与儿童艺术 19、与现实的脱离 20、现代派艺术对几何式样的应用 21、装饰艺术 22、现实和形象 23、想象
24、对《泉》的分析 25、视觉信息
第四章 发展
1、儿童为什么要这样画
2、唯理智说 3、儿童们画的就是他们看见的 4、媒介 5、再现概念 6、绘画作为活动 7、原始圆圈形象 8、区别率 9、直线性和成角度性 10、倾斜 11、部分与部分的融合 12、大小 13、所谓蝌蚪纹
5、阴影 6、从中觉察不到光线作用的画 7、光线的象征性 8、光线在现代艺术中的作用
第七章 色彩
1、形状和色彩 2、对色彩的反应 3、冷与暖 4、色彩的表现性 5、对色彩的喜好 6、对和谐的追求 7、构成等级的诸要素 8、色彩混合的“句法” 9、互补色 10、相互完结 11、马蒂斯与艾尔·格雷柯
色彩
发展
14、向两度形式的转化 15、如何在一个平面中表现出物体的各个方面 16、如何把一立方体画成三度的 17、教育的影响 18、雕塑形式的诞生 19、棒状形式和厚板片形式 20、立方体与圆柱体
第五章 空间
1、平面的分裂
2、公共轮廓 3、“图-底”关系 4、纵深度上得各个层次 5、深度层次的区分在绘画中的作用 6、框架与窗口 7、凹进部分在雕塑中的额作用 8、通过重叠获得深度 9、如何利用用变形产生空间效果 10、一个设想的大脑模型 11、是简化的而不是真实的 12、不完整的三度性 13、以往的经验和肌肉感觉的作用
13、为什么眼睛能看清真相?
第三章 形式
1、定向的改变
2、倒立的物体 3、投影 4、立体的视觉概念 5、如何选取最佳方面 6、埃及人采用的方法 7、透视缩短 8、重叠 9、重叠法的好处何在 10、平面与深度的相互作用 11、由倾斜产生的动感 12、现实主义 13、现代派艺术取得的新自由
14、什么样的艺术形象才是逼真的
第八章 运动
1、时间与顺序 2、舞蹈与戏剧的构图 3、如何才能看见运动? 4、方向 5、速度的展现 6、频闪运动
运
动
7、影片剪辑中的诸问题 8、运动力的展示 9、复杂度的等级 10、将躯体作为表现媒介 11、能动的身体形象 12、机械性的动作和复杂性的动作
第九章 张力
1、不动之动
2、具有倾向性的张力 3、能够创造“运动”的张力 4、由倾斜造成的动感 5、由变形造成的动感 6、由闪频产生的运动效果 7、将物理力转化为视觉力 8、对某些富有运动感的作品的分析 9、张力和简化
平
衡
第二章 形状
1、作为一种积极的探索工具的视觉 2、捕捉事物的本质
形状
3、知觉的概念
4、什么是形状
5、“以往经验”的作用
6、对形状的观看
7、简化
8、造成简化的条件 9、物理简化 10、有关简化的实验 11、“整片”和“锐利” 12、一种生理学理论
14、艺术中的分离 15、什么是部分 16、组合原则 17、艺术中的实例 18、结构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