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免疫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3-6
三.抗病毒感染的免疫学机制
• 机体的抗病毒免疫反应可分为 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免疫)和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两 类,非特异性免疫主要由前文 所介绍的机体的一些生理屏障, 吞噬细胞,NK细胞以及组织和 体液中的抗病毒因子构成;特 异性免疫则是个体出生后,在 生活过程中感染病毒或接种疫 苗而获得的免疫力。这两种抗 病毒免疫分别在病毒感染的不 同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2015-3-6
免疫细胞的分化
2015-3-6
免疫分子
免疫分子是免疫球蛋白IgG抗体(富含脯氨酸的多肽 (PRP)占22%,乳清蛋白、溶菌酶……等物质),抗病 毒、细菌,中和毒素,促进肠道有益菌的生长,达到肠道 内的菌群平衡,从而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 免疫细胞发挥抗病毒免疫的分子基础是其表达的多种膜表 面分子包括各类受体,MHC分子,粘附分子等,以及分 泌的多种可溶性分子包括抗体,补体以及细胞因子等。随 着研究的深入,已经发现了更多的免疫分子参与了机体的 抗病毒免疫过程。
2015-3-6
1.参与非特异性抗病毒免疫的细胞
(1)NK细胞:NK细胞体积较大,胞 浆富含嗜苯胺蓝颗粒,故又称 为大颗粒淋巴细胞。NK细胞表 达的CD56和CD16是其特征性 的表面标志。作为一种淋巴细 胞,NK细胞因其对于某些敏感 的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活 性而被发现的。
ADCC 效应中文名称是“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是指抗原在和抗体结合后,由于带有 了表面标记,而引发具有细胞 毒性作用的细胞的攻击,进而清除抗原。 当IgG抗体通过Fab段与靶细胞表面抗原决定簇特异性结合后,其Fc段可与NK 细胞表面FcγRIII结合,从而使NK细胞对靶细胞产生非特异性杀伤作用,即 ADCC作用。
2015-3-6
(一)非特异性病毒免疫
• 多种免疫细胞(除T细胞及B细胞以外)参与了机体的非特异性抗病毒 免疫,由这些细胞和其他免疫组织来源的细胞所产生的一些可溶性因 子也在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非特异性免疫在病毒感染的早期发 挥抗病毒效应,能抑制早期感染的细胞内病毒的复制,溶解这些细胞 并阻止病毒进一步感染其他细胞。
2015-3-6
免疫器官
免疫器官分为中枢免疫器 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中枢 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 以及禽类的腔上囊。外周 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 脏,扁桃体和一些广泛分 布的粘膜相关淋巴组织与 皮肤相关淋巴组织等,是 淋巴细胞及其他免疫细胞 定居的场所,成熟的免疫 细胞就在这里执行其免疫 应答功能。
2015-3-6
特异性病毒免疫
1. 特异性体液抗病毒免疫:病毒特异 性抗体的主要作用在于预防病毒的 再次感染以及防止病毒扩散。如果 在病毒进入机体的部位有足够的中 和抗体(如粘膜部位的IgA),病 毒感染在此阶段就能被阻断。如果 病毒进入了体内,血清中的特异性 抗病毒IgG也能组织病毒的扩散。 2. 特异性细胞抗病毒免疫:尽管病毒 感染时体内CD4+T细胞反应的程 度CD8+T细胞弱,但两者在体内 的生物学过程很相似,都经历三个 阶段:活化和增殖期(感染的第一 期),死亡期(病毒清除后的第二 期),免疫记忆期(可维持较长时 期)。
2015-3-6
参与非特异性抗病毒免疫的细胞
(2)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在机体防御 病毒感染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 作用,但有时也介导了某些病 毒在体内的扩散,因为巨噬细 胞能携带病毒至机体的各个部 位(包括大脑)。有趣的是随 着年龄的增加,机体的抗病毒 能力也增强,这与巨噬细胞的 抗病毒功能的增强有密切关系, 如从低龄鼠体内分离的巨噬细 胞较从曾感染过多种病毒的高 龄鼠体内分离的巨噬细胞对病 毒更易感,从脐带血分离的人 巨噬细胞也较成年人巨噬细胞 对于病毒(HIV)更易感。
2015-3-6
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还 包括禽类的腔上囊。
201wenku.baidu.com-3-6
免疫细胞
• 从功能角度来看,机体的免疫功能是在免疫细胞和免疫分 子协同作用下完成的。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相关的 细胞通称为免疫细胞(immunocyte)根据其功能可分为淋 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以及粒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三类。
7
第一节 抗病毒免疫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免疫系统的组成 2.免疫应答的类型和基本过程 二.病毒感染的过程和免疫学特征 三.抗病毒感染的免疫学机制 1.非特异性抗病毒免疫 2.特异性抗病毒免疫 3.抗病毒免疫调节 4.抗病毒免疫记忆
1.免 疫 系 统 的 组 成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是人及动物体内行 使抗微生物和病毒免疫功能的生理结构,是由生 物体长期进化发展生成的,由免疫器官,免疫细 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第 十 章
病 毒 免 疫
导师:侯喜林教授 王嵩 薛洋洋
病 毒 免 疫
• 现代免疫学(Immunology)认为,机体识别自我(self)和非我(nonself) 的物质,通过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以排除非我,维持自身稳 定性的生物学功能即为免疫。机体的免疫系统通过免疫应答反应,承 担着三大基本功能:免疫防护,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 • 近年来抗病毒免疫又引起了免疫学领域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并成为新的 研究热点,这一方面是因为尽管已经消灭了天花且即将消灭脊髓灰质 炎等病毒,但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仍然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另一方面,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又出现了几种对人类具有极大危害 的新的病毒(HIV),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以及汉坦病毒(Hantavirus) 等,尤其是艾滋病病毒和肝炎病毒等的流行以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 的危害。抗病毒免疫研究不仅有助于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还可为研究新的抗病毒疫苗提供试验和理论依据。
2015-3-6
2.在非特异抗病毒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的分子
(1)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是重要的抗病毒分子,不同的细胞因子的功能和 作用机制均不同。多种细胞如单核细胞,NK细胞,病毒感染或活化 的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均能产生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多种细胞因 子,包括IFN-α,IFN-β,IFN-γ,TNF,IL-12,IL-1α,IL-1β,IL-6, IL-10,IL-15,IGIF,TGF-β等,这些细胞因子多在病毒感染的早 期产生,参与了非特异性抗病毒免疫过程。病毒之所以能诱导机体产 生这些细胞因子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是因为病毒本身拥有与宿主 不同的特殊的化学结构成分。 (2)趋化因子:趋化因子是一类能够吸引免疫细胞发生定向运动的小分子 蛋白质,病毒等病源微生物进入组织后能通过趋化因子促使吞噬细胞 向病原体入侵部位或炎症部位运动。
2015-3-6
MHC 分 子
MHC代表个体特异性的同 种异型抗原称移植抗原或 组织相容性抗原,其中能 引起强而迅速排斥反应的 抗原称主要组织相容性抗 原. 在不同种属或同种不同系 别的个体间进行组织移植 时,会出现排斥反应,其 本质是细胞表面的同种异 型抗原诱导的一种免疫应 答。
2015-3-6
2015-3-6
(四)抗病毒免疫记忆
• 急性病毒感染可同时诱导T细胞和B细胞记忆。但两者之间有一定的 差异。抗病毒B细胞免疫记忆表现为即使感染已经清楚,仍能持续产 生抗体。感染病毒后或接种病毒疫苗后抗体的产生可持续数十年。相 反,T细胞介导的抗病毒免疫效应阶段持续的时间很短(尽数周), 抗病毒T细胞免疫记忆依赖于记忆T细胞的产生。 1. T细胞记忆:机体再次接触病毒时出现T细胞的加速反应是因为体内存 在一定数量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来源的记忆T细胞,这些细胞表达高水 平粘附分子,能有效地与抗原提呈细胞结合,也有利于这些细胞在体 内的循环及其归巢。 2. B细胞记忆:病毒感染诱导机体所产生的记忆B细胞不仅能在体内存活 多年,而且能在体内数十年内不断产生抗体。虽然随着时间的迁移血 清内抗体的水平不断降低,但有的抗体在感染或免疫后25~50年仍能 被检测到。
2015-3-6
AIDS Virus
2015-3-6
Ebola viru
2015-3-6
Hantavirus
2015-3-6
肝炎病毒
2015-3-6
目录CONTENTS
第一节 抗病毒免疫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免疫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病毒感染的过程和免疫学特征 抗病毒感染的免疫学机制 第二节 病毒免疫逃逸的机制 限制病毒基因的表达 感染免疫特赦部位 逃避抗体的识别 逃避T细胞的识别 抑制细胞表面免疫分子的表达 阻碍抗原提呈 干扰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作用 免疫耐受
2015-3-6
(三)抗病毒免疫调节
• 免疫调节(immunoregulation)指免疫应答过程中免疫系统内部各 细胞之间,免疫细胞与免疫分子之间以及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 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了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调解网络,使免疫应答 维持合适的强度以保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免疫器官和组织内有神经 纤维的分布,神经系统可据此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神经系统还能产 生多种细胞因子作用于免疫系统。 1. 细胞因子的免疫调节作用:目前已知IFN-α/β对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 异性免疫均具有广泛的调节作用,作用之一在于诱导NK细胞的杀伤 活从而对非特异性抗病毒免疫产生影响;还能通过增强抗原通过 MHC1类途径的加工处理和提成,而促进CD8+T细胞反应。 2. NK细胞反应的负向调节作用:与已知的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IFN-γ 能够活化巨噬细胞相反,特异性抗病毒免疫应答反应可通过多种途径 对于NK细胞产生负向调节作用。
2.免疫应答的类型和基本过程
• 广义的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和特异 性免疫应答,两者相互补充,共同完成排除异己的物质,维持机体自 身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 非特异性免疫由机体的生理屏障,吞噬细胞,组织和体液中的抗微生 物因子组成。人体的生理屏障包括皮肤及粘膜屏障,血-脑脊液屏障, 胎盘屏障,血眼屏障等。 • 免疫应答通常指特异性免疫应答,是指抗原刺激机体后机体发生应答 并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以及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与与相应的抗 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并销毁抗原的全过程。免疫应答分为三个阶段:一 是感应阶段(inductive stage),是指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细胞识别, 加工和传递抗原信息的阶段;其次是增值和分化阶段(proliferative and differentiative stage),指免疫活性细胞相互作用,分化增值和 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阶段。最后是效应阶段(effective stage), 即指免疫效应物质(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分布到抗原所在部位与相 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并销毁抗原的阶段。
2015-3-6
(二)特异性病毒免疫
• 在抗原特异性抗病毒免疫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抗体和T细胞。抗 体能识别游离的病毒和病毒感染的细胞,能中和病毒,也能通过补体 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或ADCC效应杀伤病毒感染的细胞。在此过程中, 识别的主要病毒蛋白是表面糖蛋白或外壳蛋白。 • T细胞对病毒的识别与抗体单独识别病毒蛋白不同,它需要同时识别 病毒抗原和MHC分子,抗原特异性TCR能识别与MHC分子结合的病 毒抗原肽,但却不能识别游离的病毒,这就使其作用局限于只能杀伤 病毒感染的细胞。 • 抗体和T细胞在体内发挥着不同的抗病毒功能:抗体能清除游离的病 毒而T细胞则可杀伤病毒感染的细胞。
2015-3-6
特异性免疫应答
根据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可将其分为两种类型:B细胞介导的 特异性体液免疫和T细胞介导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前者产生的主要 效应物质是抗体,后者产生致敏淋巴细胞发挥效应功能。
2015-3-6
二.病毒感染的过程和免疫学特征
病毒在宿主体内的繁殖及在宿主之间的散播一般需经过以下环节:首先必须有效地进 入宿主体内并复制和扩散,然后释放至体外,再感染新的宿主。在此过程中,不同病 毒所诱导的抗病毒免疫反应的类型及机制也不同。 病毒感染的第一步是进入宿主,进入的部位主要是皮肤,尿道,结膜,呼吸道和消化 道等。 进入机体后,部分病毒的感染仅局限于进入的部位,另有一些则扩散至全身,病毒在 体内的感染部位对于抗病毒免疫的产生有重要影响。一般说来,局部感染诱导机体所 产生的免疫保护作用持续时间较短,而全身感染后机体产生的免疫保护作用持续时间 大大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