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撰写案例评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案例评析:怎么写?
两种情况: • 自己收集教学实录或片段,表达自己对教育教学 的理解和感悟。 • 提供教学实录或片断,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分析 、评论其教学的优点与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写好案例评析的关键要素
• 读得懂教材。以自己对教材的研读来检视执教者对教材的 解读能力(目标设定、教材使用、重点把握等)。 • 看得透课堂。从“教”和“学”两方面来观察、思考课堂 教学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所蕴含的价值和意义;关注学 科特点及年段训练目标的落实。(一堂好课:主线明晰、 细节饱满;经历过程、提升能力„„) • 找得准亮点。从“教学方法(策略)、资源拓展、主体地 位、主导作用、教学风格”等方面评析教学过程(再差的 课,也不可能一无是处——举例,薛法根的《匆匆》)。 • 提得出不足。既找得准“亮点”,也能指出“不足”,有 自己的思考并提出改进建议。 • 选得好视角。观课的视角应不卑不亢,既不盲目崇拜,也 不妄自菲薄。仰视,容易迷失自我;审视,显得居高临下 。最好的视角是平视——眼中有他人,心中有自我。
• 面对同一个教学情境,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思考路径。 但一定要揭示这些教学行为中所体现的内在的教学规律。紧 扣自己的中心主题上评论、分析。 比如,教师从不同角度评析课堂《临死前的严监生》, 写出的评析各有特色。 ——言意兼得,学表达 ——徜徉在浓浓的语文味中 ——巧切入 细品言 悟写法 ——于起承转合处 寻语文大美、真趣 „„
用心阅读 真诚评点
——例谈教师怎样写案例评析
◆ 什么是案例评析 ◆ 怎样写案例评析
【示例1】
• 主题: 巧切入 细品言 悟美境 • 副标题 ——《美丽的小兴安岭》(人教版小语三上)教学评析 •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文质俱佳的美文,讲述了小兴安岭一年 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课文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形象。教学这 篇课文,应引导学生体会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 写景物的方法,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有所感悟和思考,享受审美乐趣。 这篇文章,总约520字,虽不算长,但生字、长句、难读句仍较多,对于 刚上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理解、体悟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为 此,教学中,既要关注年段特点,又要把握长文精教的要义,让学生在 初读充分的基础上,巧妙从树木切入,以四季贯通,拓宽观景视野,拉 近文本距离,在立体的、交互的观景情境中,细细品悟语言,进入如诗 如画的意境,感受文本优美语言的魅力。 • 纵观甘老师第一课时的教学,我认为,目标定位明确、策略选择 得当,内容取舍合理,学生读文津津有味、品言细致有方,有所感悟、 有所思考、有所感染,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总评】具体表现在以 下几点:【以下为分评】
□ 案例的结构要素 ——※主题与背景 ——※情境描述(课堂实录、精彩镜头、 教育叙事) ——※评析与启示 (自我反思、同伴评议、专家评点等)
◆ 案例评析:是什么?
评析即评论、分析。是表明对教学情境(教学故事) 所反映的主题、内容的看法和见解,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 意义和价值。 案例评析,亦称案例点评、评述。是一个完整的教学 案例的重要组成部分。
□ 案例评析过程
• 针对课堂情境所反映的共性问题提炼主题——课堂 情境所呈现的问题是教学策略问题,还是学习行为 问题,或是师生关系问题?如此等等。这是案例分 析的关键,不要让纷至沓来的信息干扰了自己对问 题性质的基本判断。 ①彰显课程理念 ②突出学科特点 ③亮出鲜明观点 ④展示多元思考
体验数学 ,促进学生发展(数学) 感悟物我交融,领悟写作特色(语文)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观点不鲜明)
【示例4】
同一个教学实录,在分评时,可以有两条思考路径: 一是直接点出最大亮点;二是按课的进程评析。 A1.紧扣文体特点,理清顺序结构; 2.立足语言形式,直击表达特点; 3.选择品读策略,习得写作方法; 4.巧用地方资源,进行迁移训练。 B1.导入,调动学生旧知 2.揭题,初知游记特点 3.初读,理清游记顺序 4.细品,关注表达特点 5.练笔,提升语用能力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评析点)
【示例3】
• 主题
以读求悟 读中见情
• 副标题 ——《唯一的听众》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与点评 • 《唯一的听众》篇幅较长,面对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的六年级学 生,怎样做到长文短教、省时高效?教师的做法是,紧扣老人的神情 、语言的变化和“我”的心理、行为变化着两条线展开教学,脉络清 楚、层次分明。具体体现在: • 1.在质疑中明确主旨。 • 2.在朗读中感悟内涵。 集中从一点突破:如何实现长文短教? 抓变化切入,寻变化品言、悟情 • 3.在理解中体验真谛。 • 4.在实践中运用学法。
【示例2】
《匆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经典的散文,作者是 怎样体现自己的研读水平? 朱自清。教学这篇课文,我认为应该达成以下几点目标: 行文特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 语言特色 2.能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和感受 训练重点等 ? ; 3.能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并仿照课文中的 写法,写几句; 4.背诵课文中的印象深刻的句子。 仔细阅读了《匆匆》一课的教学实录,感受到教师对文本有着深 入、细致的研读。整个过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师都十分重视学生对文本的感受和 理解【缺少对教学理念、教学线索及教学方法等的总述】。细读之下 ,我发现了当中的几处闪光点: 一、重视朗读指导,得法,得情。(略) 二、关注表达方式,得意,得言。 三、注重情感体验,得心?,得境。 当然,个人以为,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教师过于牵引学生,对文本的分析过深、过细。 二、教师忽视了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进行练笔。
【示例5】
• 巧用一种策略——训练段 “找准学段教学目标”是全国第七届阅读教学观摩活动达成的共识之一。教 学中,《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如何做到不越位、不缺位,关键取决于把握好 年段训练目标,关注三年级学生的已有阅读体验。为此,在教学中,甘老师借助 “春天”这一自然段,初步渗透段的训练——品读词语,了解构段方法。 如,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积雪、小溪、小鹿”等景物特点后,提问—— 作者笔下小兴安岭的春天是这么美丽,数一数,这段一共有几句话? 作者首先写了——,再写了——,最后写了——。 这几句话可以调换顺序吗?为什么? 适时小结:句子与句子之间联系得非常紧密,后面地句子是顺着前面句子 的意思写的,所以不能调换。 “调换顺序”这一比较品评教学策略的使用,目的是让初步感悟句与句之间 怎样紧密联系起来。这样一来,三年级“继续进行词句训练,了解句语句之间的 联系”这一年段目标得到有效落实。 【理论依据、年段特点、举例说明、目标达成】
•
•
• •
抓住一处切入——凸显形 教文如观景,不同的切入点,不同的风景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然而,“殊途同归”,都是为了达到精教细品长文、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甘老师教学此文, 以小兴安岭最具特色的美景——树木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找(树木)、读(句子)、品(语言 )、说(感受),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的基础上,学生对小兴安岭“绵延三百六十多 里的绿色海洋”的特色形象有了更切身的体悟。 巧用一种策略——训练段 “找准学段教学目标”是全国第七届阅读教学观摩活动达成的共识之一。教学中,《美丽 的小兴安岭》的教学如何做到不越位、不缺位,关键取决于把握好年段训练目标,关注三年级 学生的已有阅读体验。为此,在教学中,甘老师借助“春天”这一自然段,初步渗透段的训练 ——品读词语,了解构段方法。 如,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积雪、小溪、小鹿”等景物特点后,提问—— 作者笔下小兴安岭的春天是这么美丽,数一数,这段一共有几句话? 作者首先写了——,再写了——,最后写了——。 这几句话可以调换顺序吗?为什么? 适时小结:句子与句子之间联系得非常紧密,后面地句子是顺着前面句子的意思写的, 所以不能调换。 “调换顺序”这一比较品评教学策略的使用,目的是让初步感悟句与句之间怎样紧密联系 起来。这样一来,三年级“继续进行词句训练,了解句语句之间的联系”这一年段目标得到有 效落实。 留下一丝期待——举一隅 采择一种方式——境中悟
【示例6】
初看课堂情境,我为教师“顺学而导”的教学面貌 喝彩,可当我读到“教师几次想说话,都被学生打断,且 最终没有说出‘最窄的河道’有多窄?”我又觉得教师是 不是有点“放任自流”,且主动放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句话说得好,阅读是一项被引导的创造,如果只有学生 的自由交流,没有教师的适时点拨和巧妙启发,学生就很 难“跳一跳摘到果子”。 【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 (《威尼斯小艇》其中一点评析)
• 写的过程中,要善于从教学情境中引述了相关的材料、恰 当引用名人名言——案例写作必须持一种客观的态度,需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而不仅仅是引用几句抽象的课程理念 ,因此可引述师生的对话、或者教学过程中的冲突,用新 课程理念分析教学现象,解析教学问题,以增强案例评析 的针对性和可读性。(见示例5) • 如果在写的过程中,能展示评点者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反思教学行为等等的心路历程,则能增加评析的亲切 感与真实性。(见示例6)
几点注意事项
• 通读教材,(小学一上-六下册,重点三上-五下册;中学 七上——九下) • 了解新课程理念及各学年段重点训练目标。 • 上述所讲“案例分析”是最基本的框架,可根据学科特点 及教师个人的写作风格,自主布局谋篇。 • 案例分析中的教材研读和目标定位,在表述上一定要与“ 教学设计”有区别。 比如,(数学)基于上述学情和教材的分析,制定以 下目标(教学“平均分”这部分内容应该达成以下目标 „„): • 案例分析中的小标题,至少其中一点能凸显学科特点,不 要“放之四海而皆准”。如,教师角色转变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