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八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完美版)备课讲稿
人美版八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完美版)教学文稿
![人美版八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完美版)教学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03a294a2524de518964b7dbc.png)
第一课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一、教学目标: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
二、教学重点:理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这一基本认识。
三、教学难点: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2幅作品——〈〈秦始皇陵兵马俑〉〉、〈〈清明上河图〉〉提问(仔细观察上述作品后,你能理解它们所反映的历史文化以及经济、政治和生活背景吗?)教师在学生常识性地回答问题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在人类没有创造文字之前,我们对历史的了解主要是通过一些造型实物(绘画、雕塑、工艺品、建筑等)获得的。
即便文字出现以后,也需要造型实物提供直观的印证。
所以,一件美术作品不仅仅是由美术的意义,而且能够代表一定的文化特征,所以我们说“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二)新授:因此,我们在接触一件美术作品时,不仅要从审美的角度加以欣赏,而且要善于发掘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簪花仕女图〉〉唐代周昉提问:1.从作品仕女的姿势造型中,你能看出表现了什么样的生活内容?2.从作品仕女的华美服装和精美的手饰中,你觉得唐代纺织技术与工艺水平如何?3.从作品描绘的仕女面庞、体态、你能说出当时对女性的审美观吗?解释:1.从作品描绘的几个贵妇在庭院中闲步、赏花、采花、戏犬的情节,让人感到上流社会贵妇虽然物质富足,但却精神空虚、百无聊赖2.从画中描绘的轻纱薄翼般的华美衣裙,反映出唐代的纺织技术和工艺水平已是相当的高超。
3.反映出当时对女性美的审美标准是丰腴,而非我们当代苗条。
与同学讨论,共同探讨几件作品的文化意义。
1.《舞马衔杯纹银壶》是传统的中原样式吗?2.从《三彩骆驼载舞俑》中的人物的面目特征来看,他们是哪里的人?3.你知道教堂和道观用途分别是什么吗?它们的外观有什么区别?你能从这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中看到两个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吗?分组讨论书中作品,教师提出要讨论的问题。
人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全册说课稿
![人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全册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9e4495548d7c1c708a145b1.png)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人美版初中八年级美术全册说课稿2手绘线条图像物像的多视角表达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来自美术系的X号选手的xxx,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手绘线条图像,物像的多视角表达”,这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教材第15册第2课的内容。
下面,我将围绕书本知识,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难点、教学重点这五个方面来分四个环节来汇报我的教学设计。
首先,我所面对的学生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相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过了绘画的“转型期“,他们的体验和感受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一个问题的提出有多种想法和创意,并且,动手能力强,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分析,确立我的教学目标为:在对手绘线条表达物像的多视角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其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更加全面,整体的认识事物;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个环节,我将通过举实例的方法,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物像的多视角的含义的和表达意义,首先,我会拿出在上课前准备的一个实物,“书包”,让学生来观察它的正面、侧面、以及背面不同角度的特征,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书包的组成部分,结构关系吗?在学生回答完毕之后,我会在黑板上简单的勾勒出书包的三个不同面的结构线条。
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它的结构关系。
然后,再举一到两个生活的实例,来巩固学生对物像结构的理解,第一,我们都很熟悉自己的同学,老师,不管他们的侧面也好,背面也好,正面也好,我们都能认识,这是为什么呢?然后我会自己回答告诉同学们,只有对物像有了全面的了解,才能更深刻的认识物像,就像我们平时照镜子一样,只能看到自己的正面,但是在理发店的时候,理发师拿一面镜子在我们的后面,这样我们就能看到自己的正面和侧面的发型。
凡此种种,说明一个问题,物像的多视角表达与我们的生活与艺术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的这些常识往往引导着我们全面、立体的观察物体的形态、结构。
新课标人美版八年级美术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美版八年级美术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701f1f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b7.png)
新课标人美版八年级美术全册教案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八年级美术全册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2.掌握线条和色彩的运用方法;3.学习并欣赏不同艺术风格的作品;4.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按照《新课标人美版八年级美术全册》的内容组织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单元:1.单元一:线条的表现力–线条基本概念的介绍–线条的种类和运用方法–使用线条表现静物和人物形象–欣赏线条艺术作品2.单元二:色彩的运用–色彩的基本概念的介绍–主要色彩和辅助色彩的认识–色彩的明暗变化和色调的表现方法–欣赏色彩艺术作品3.单元三:画面的构图与结构–画面构图的基本原则–绘画中的主体与背景关系的处理方法–透视和比例的应用–欣赏构图艺术作品4.单元四:不同艺术风格的欣赏与模仿–学习并欣赏不同艺术风格的代表作品–分析不同艺术风格的特点和表现方法–通过模仿不同艺术风格的作品来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教学方法1.演示法:通过教师的实际操作演示,向学生展示各种线条、色彩和构图方法的运用。
2.实践探究法:鼓励学生通过实际绘画实践来探索和发现艺术的奥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欣赏分析法:通过欣赏和分析优秀艺术作品,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提高审美能力。
4.个别辅导法:根据学生的不同绘画水平和特长,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进步。
教学步骤单元一:线条的表现力1.导入:简要介绍线条的概念,通过示范不同线条的绘制方法,引发学生对线条的兴趣。
2.线条的种类和运用方法:–讲解不同线条的种类和表现效果–练习不同线条的绘制方法–创作小作品,运用线条来表现静物或人物形象3.欣赏线条艺术作品:–向学生展示不同艺术家的线条作品–分析作品中线条的运用和效果–学生自主欣赏,并发表个人感想单元二:色彩的运用1.导入:介绍色彩的基本概念,通过示范不同色彩的运用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
2.主要色彩和辅助色彩的认识:–讲解主要色彩和辅助色彩的特点和搭配原则–练习使用主要色彩和辅助色彩进行绘画–创作小作品,尝试使用不同色彩表现明暗变化和色调3.欣赏色彩艺术作品:–展示不同艺术家的色彩作品–分析作品中色彩的运用和效果–学生自主欣赏,并进行简单的色彩分析单元三:画面的构图与结构1.导入:介绍画面构图的基本原则,通过示范不同构图方法,引导学生在创作中注重画面的结构和平衡。
人美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人美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808f26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a9.png)
人美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本文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和有问题的段落。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学会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了解唐代人物画概况;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学会美术欣赏的研究方法。
能力目标包括: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后分析、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研究的能力;情感目标包括:提高学生美术研究的兴趣和欣赏、审美水平;体会中国古代人物画,特别是唐代仕女画独特的艺术魅力;了解唐代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
教学难点在于美术欣赏的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合作研究和研究性研究。
在课前,教师要求学生查阅相关书籍或上网查询网页和网站,收集整理和《捣练图》相关的信息资料。
在课堂上,教师播放影视剧《大明宫词》片段,以此导入新课。
学生可以从中产生共鸣,对唐代妇女的社会生活状况有个直观印象。
然后,学生可以尝试以制作简单网页的形式研究《捣练图》及唐代仕女画。
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进行自主研究和研究性研究。
学生可以分组讨论网页版块组成,包括仕女画、XXXXXX、唐女性形象、画家XXX和思考与讨论。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
学生可以围绕《捣练图》进行研究性研究,充实网页版块。
他们可以通过汇总已备研究资料、查阅书籍、上网等形式,将和本专题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归并,经讨论一致同意后整理成文,由各组派代表陈述本组观点。
重点分析第五版块,确定研究内容。
教师可以点拨学生从不同角度确定“思考与讨论”版块的内容。
学生可以思考、讨论、分析、解决,总结。
从美术的角度,学生可以分析内容、构图样式、绘画技法、色彩、细节描写和艺术风格等。
从历史的角度,学生可以分析《捣练图》传达的间接信息。
在唐代XXX的《簪花仕女图》中,仕女的姿势和动作表现了上流社会贵妇的生活内容,她们在庭院中闲步、赏花、采花、戏犬,但却精神空虚、百无聊赖。
同时,仕女的华美服装和精美的手饰也反映出唐代纺织技术和工艺水平已是相当的高超。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534542b6edb6f1aff001f3a.png)
第一单元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第一课造型的表现力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知识目标:认识、了解艺术作品,主要是绘画作品的不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
能力目标: 欣赏、感受、认识和评述不同绘画作品的造型要素与艺术表现方法。
情意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了解艺术作品,主要是绘画作品的不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
难点:学生是否敢于评价美术作品中不同造型表现特点。
三、教学模式(或方法)启发-----欣赏------讨论------评述四、教学过程1、引导阶段①教师讲解:不论是普通儿童的绘画创作,还是著名画家的绘画创作,都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 ,例如线条、明暗、体量和空间等,来进行表现,这些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其运用方式便成为作者进行艺术表现或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的艺术语言。
出示课题:造型的表现力(板书)2、新授课(1)线条人类早期的绘画,特别是东方的传统绘画,大多以线来进行造型表现,线条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地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
出示课件分组学习,将学生分为五组,针对五种艺术品的表现方式进行讨论。
学习要求:1.从画面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请讲给大家听。
2.不同的艺术品使用了不同的材质,不同的线条表现手法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3.线条在艺术品中的表现特点是什么样的?教师提示:朝元仙仗图卷标——中国,白描,武宗元作菩萨立像——石雕,唐代宴罢——红绘式装饰画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建筑西班牙缠枝牡丹纹梅瓶——瓷器宋代3.发展阶段(明暗、体积、空间)结合欣赏,介绍“明暗”在绘画作品中的地位和对绘画表现形式的影响,引导学生观察认识画作。
师生共同欣赏作品,学生谈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圣母玛利亚》达芬奇《塔吉克新娘》靳尚宜明暗:物体表面的明暗变化,可以较好的再现光影效果,有效的凸显物象的绘画形式。
结合欣赏,介绍“体量”在作品中的地位和对绘画表现形式的影响,引导学生观察认识画作。
人美版八年级全册美术教案
![人美版八年级全册美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f1f58cdd3383c4bb4cd2b3.png)
上册文艺复兴的颂歌1.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2.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的多视角表达3.墨与彩的韵味4.笔墨的情趣5.一版多色版画6.纸板的联想——座椅设计7.纸的立体组合——生活用品设计8.现代绘画的色彩搭配9.居室的色彩搭配10.布置理想的家居11.柜架陈设的艺术12.美化生活的装饰布13.我的小天地——立体纸模型14.奇异的结果1课题: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课型:欣赏课课时:一课时1.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
2. 教学重点:理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这一基本认识。
3. 教学难点: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
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5. 教学过程:(1 导入:出示2幅作品——〈〈秦始皇陵兵马俑〉〉、〈〈清明上河图〉〉提问(仔细观察上述作品后,你能理解它们所反映的历史文化以及经济、政治和生活背景吗?)教师在学生常识性地回答问题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在人类没有创造文字之前,我们对历史的了解主要是通过一些造型实物(绘画、雕塑、工艺品、建筑等)获得的。
即便文字出现以后,也需要造型实物提供直观的印证。
所以,一件美术作品不仅仅是由美术的意义,而且能够代表一定的文化特征,所以我们说“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2 新授:因此,我们在接触一件美术作品时,不仅要从审美的角度加以欣赏,而且要善于发掘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簪花仕女图〉〉唐代周昉提问: 1. 从作品仕女的姿势造型中,你能看出表现了什么样的生活内容?2. 从作品仕女的华美服装和精美的手饰中,你觉得唐代纺织技术与工艺水平如何?3. 从作品描绘的仕女面庞、体态、你能说出当时对女性的审美观吗?解释: 1. 从作品描绘的几个贵妇在庭院中闲步、赏花、采花、戏犬的情节,让人感到上流社会贵妇虽然物质富足,但却精神空虚、百无聊赖。
2. 从画中描绘的轻纱薄翼般的华美衣裙,反映出唐代的纺织技术和工艺水平已是相当的高超。
人美版八年级美术说课稿【三篇】
![人美版八年级美术说课稿【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41588d05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3e.png)
【导语】说课稿是为进⾏说课准备的⽂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
⽆忧考⼩编整理了⼈美版⼋年级美术说课稿【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光影的交响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光影的交响》是选取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年级上册)》第6课《光影的交响》的内容。
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结合作品欣赏的综合课型。
⾸先回顾上节课讲的明暗的知识,然后通过合作学习的⽅法,让学⽣探讨⽤不同⼯具材料⽤明暗表现正⽅体的⼏种⽅法,提⾼学⽣的造型能⼒和情感表现能⼒。
采⽤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调动了学⽣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对他们进⾏艺术熏陶。
2、教学⽬标: 教学的⽬的是通过强调明暗运⽤与表现之间的关系,提⾼学⽣对明暗学习的兴趣,加深对明暗审美价值的本质认识、通过借助简化的明暗练习⽅式,提⾼学⽣运⽤明暗造型及利⽤明暗进⾏情感表现的能⼒。
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法,进⽽培养学⽣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
根据初中学⽣⼼理、智⼒发展⽔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标为: (1)知识⽬标: 掌握有关明暗表现的基础知识。
(2)能⼒⽬标: A.提⾼学⽣明暗表现的能⼒。
B.培养学⽣明暗表现的实际运⽤能⼒。
(3)发展⽬标: A.培养学⽣的空间想象能⼒。
B.培养学⽣合作学习的能⼒。
(4)情感⽬标: A.培养学⽣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以审美之⼼来观察事物,感受⽣活,看待社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初步把握借助明暗处理的技巧,表现影物空间⽴体与前后虚实关系。
攻破这⼀重点,主要利⽤多媒体展⽰⼤量的风景照⽚和绘画作品,让学⽣观察,探究,总结等⽅法。
教学难点:如何构思⽴意,运⽤单⾊画具,使⽤恰当的表现⼿法,对户外影物或风景照⽚作明暗简化处理,画⼀副风景画。
人美八级上册美术全套教案
![人美八级上册美术全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c65749d4d8d15abf234e88.png)
八年级上学期美术教学计划新的一年新的学期又开始了,为培养全面加特长的合格中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兼顾学生知识技能的习得和学生个别的发展,根据初二学生的特点,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发展学生的艺术特长,尽显艺术才能,体现个性发展,努力提高学生审美素质,表现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陶冶高尚的情操,形成良好的品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水平。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联系生活,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养成学习美术的良好习惯;在教学的过程中,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有利于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能把内心的情感、思想,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学会对生活的观察和分析、表达。
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并积累一定的绘画能力和创作能力。
认识美术与生活的联系,形成良好的学习和创作习惯。
四、学生知识现状的分析:所带八年级现有个教学班,通过七年级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部分学生的美术特长有所发展。
但每个班的学生的美术知识与能力都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不浓,主动性不强,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是关键。
五、提高质量的措施:、认真备课,分析教材,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感。
、注重联系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地开展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注重学生动手、动脑的锻炼、培养。
、组织有意义的美术活动,让学生从中体会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活动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培养集体荣誉感。
、适时开展比赛,在比中学,学中比,促进提高。
、采取美育与德育想渗透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品质,做到教书更育人,使他们成为思想素质高尚的人才。
新版人教版新目标美术八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全册教案
![新版人教版新目标美术八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8f8ccd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6d.png)
新版人教版新目标美术八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全册教案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八年级学生完成新版人教版新目标美术八年级上册全册的研究。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 熟悉并掌握本册教材中的美术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和艺术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内容本教案按照教材内容,将全册内容分为以下几个主题:1. 第一单元:研究基本绘画技巧2. 第二单元:了解中国传统艺术3. 第三单元:欣赏西方艺术4. 第四单元:了解当代艺术5. 第五单元:展示个人艺术作品教学步骤第一单元:研究基本绘画技巧1. 课程导入:介绍绘画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介绍和使用方法。
3. 研究线条的运用和表现技巧。
4. 研究色彩的运用和表现技巧。
5. 绘画实践:通过绘制简单的静物、风景等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第二单元:了解中国传统艺术1. 介绍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和特点。
2. 研究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和表现技巧。
3. 研究中国人物画的基本构图和表现技巧。
4. 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第三单元:欣赏西方艺术1. 介绍西方绘画的历史和特点。
2. 研究欣赏西方名画并分析其艺术特点。
3. 研究西方绘画的基本构图和表现技巧。
4. 进行绘画实践,以欣赏的西方艺术为灵感创作作品。
第四单元:了解当代艺术1. 介绍当代艺术的背景和特点。
2. 研究欣赏当代艺术作品并分析其艺术表达方式。
3. 研究当代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和表现技巧。
4. 创作个人的当代艺术作品,表达个人的创作理念和观点。
第五单元:展示个人艺术作品1. 学生互相展示和评价自己的艺术作品。
2. 举办艺术展览,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
教学评价教师将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研究和表现进行评价:- 平时观察:对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和作品进行评价。
- 作品评价:对学生的艺术作品进行评价,包括表现技巧、创意和审美效果等。
- 课堂测验:通过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人美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人美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af2b68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8a.png)
人美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人美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教学目标:学问与实力目标:引导学生观赏表现主观情感的美术作品,体验其视觉感受,了解其外在的形式。
驾驭有关主观情感表现的学问,使学生对在美术创作中表达主观情感、创作思维过程、形象塑造方法等有初步体验,从而加深对表现性美术作品基本特征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实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师生对作品艺术形象的分析、评述和探讨,使学生了解表现性美术作品通过造型、色调及构图手段所传达的内在含义。
培育学生的创建性思维;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实力。
情感、看法、价值观目标:培育、激发学生对生活的酷爱及学会视察生活的实力。
培育学生仔细学习的看法和探究新学问的爱好;培育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教学重点:对表现主观情感的美术作品所包含的造型手段、表现手段及作品所传达情感的理解。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艺术与生活的亲密联系,体会美术作品情感心绪的表现。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一、引导阶段引导学生看背投,播放一组作品图片,有中外画家的表现性美术作品和兼有再现、表现两种方法而偏重于表现的美术作品。
观看视频,直观的了解再现、表现两种方法。
以直观的形象导入,加强学生的相识,激发学生的爱好。
二、发展阶段引导学生沟通探讨,说一说假如美术创作表达自己对某种事物的看法和主观感受而不采纳客观再现这一事物的方法,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通过师生对以上问题的沟通探讨,导出本课课题。
学生探讨沟通以学生独立的分析所引发的问题作为切入点,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相识。
激发其探知欲。
三、观赏阶段进入作品观赏。
由具象形象的作品入手,逐步向抽象形象的作品过度,师生共同从作品中找寻、分析、探讨作品所包含的造型要素和表现手段、作品所传达的情感表现意味、表现性美术作品外在和内在的基本特征;回忆前课所学的再现性美术作品及其创作方法,比较两者的不同,启发、引导学生能否在本课作品中感受出作者所表现的某种情感。
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67f582f84b73f242326c5f5d.png)
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第一单元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第一课造型的表现力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知识目标: 认识、了解艺术作品,主要是绘画作品的不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能力目标: 欣赏、感受、认识和评述不同绘画作品的造型要素与艺术表现方法情意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了解艺术作品,主要是绘画作品的不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难点:学生是否敢于评价美术作品中不同造型表现特点三、教学模式(或方法)启发-----欣赏------讨论------评述四、教学过程1、引导阶段①教师讲解:不论是普通儿童的绘画创作,还是著名画家的绘画创作,都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 ,例如线条、明暗、体量和空间等,来进行表现,这些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其运用方式便成为作者进行艺术表现或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的艺术语言。
出示课题:造型的表现力(板书)2、新授课(1)线条人类早期的绘画,特别是东方的传统绘画,大多以线来进行造型表现,线条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地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
出示课件分组学习将学生分为五组,针对五种艺术品的表现方式进行讨论学习要求:1.从画面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请讲给大家听2.不同的艺术品使用了不同的材质,不同的线条表现手法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3.线条在艺术品中的表现特点是什么样的?教师提示:朝元仙仗图卷标——中国,白描,武宗元作菩萨立像——石雕,唐代宴罢——红绘式装饰画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建筑西班牙缠枝牡丹纹梅瓶——瓷器宋代发展阶段(明暗、体积、空间)结合欣赏,介绍“明暗”在绘画作品中的地位和对绘画表现形式的影响,引导学生观察认识画作。
师生共同欣赏作品,学生谈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圣母玛利亚》达芬奇《塔吉克新娘》靳尚宜明暗:物体表面的明暗变化,可以较好的再现光影效果,有效的凸显物象的绘画形式。
结合欣赏,介绍“体量”在作品中的地位和对绘画表现形式的影响,引导学生观察认识画作。
人美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人美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676f98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79.png)
人美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人美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人美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材的内容和学习要求。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和审美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人美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材的主题和知识点。
2. 进行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
3. 引导学生通过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准备:1. 人美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材。
2. 艺术绘画工具和材料,如铅笔、彩色铅笔、水彩颜料、画笔、画纸等。
3. 展示板或投影仪,用于展示教材内容和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一幅名画或学生的艺术作品,引起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你们对美术有什么了解?你们喜欢哪种艺术形式?二、学习教材(15分钟)1. 介绍人美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材的主题和内容,包括各单元的知识点和学习要求。
2. 学生浏览教材,了解教材的组织结构和学习内容。
三、学习单元(30分钟)1. 根据教材的单元内容,选择一个单元进行详细讲解和学习。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相关艺术作品,讨论作品的主题、构图和色彩运用等要素。
3. 进行创作实践,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幅作品。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2. 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建议,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通过本节课学到了什么?你们对美术有什么新的认识和体验?六、课后作业(5分钟)1. 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如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或创作一幅与本节课相关的作品。
2. 鼓励学生继续观察和欣赏艺术作品,培养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延伸:1. 组织参观美术展览或艺术工作室,让学生亲身感受艺术的魅力。
2. 鼓励学生参加美术比赛或展示活动,展示自己的创作才华。
教学反思:本教案旨在通过对人美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材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美术技能和审美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美版八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完美版)第一课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一、教学目标: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
二、教学重点:理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这一基本认识。
三、教学难点: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2幅作品——〈〈秦始皇陵兵马俑〉〉、〈〈清明上河图〉〉提问(仔细观察上述作品后,你能理解它们所反映的历史文化以及经济、政治和生活背景吗?)教师在学生常识性地回答问题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在人类没有创造文字之前,我们对历史的了解主要是通过一些造型实物(绘画、雕塑、工艺品、建筑等)获得的。
即便文字出现以后,也需要造型实物提供直观的印证。
所以,一件美术作品不仅仅是由美术的意义,而且能够代表一定的文化特征,所以我们说“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二)新授:因此,我们在接触一件美术作品时,不仅要从审美的角度加以欣赏,而且要善于发掘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簪花仕女图〉〉唐代周昉提问:1.从作品仕女的姿势造型中,你能看出表现了什么样的生活内容?2.从作品仕女的华美服装和精美的手饰中,你觉得唐代纺织技术与工艺水平如何?3.从作品描绘的仕女面庞、体态、你能说出当时对女性的审美观吗?解释:1.从作品描绘的几个贵妇在庭院中闲步、赏花、采花、戏犬的情节,让人感到上流社会贵妇虽然物质富足,但却精神空虚、百无聊赖2.从画中描绘的轻纱薄翼般的华美衣裙,反映出唐代的纺织技术和工艺水平已是相当的高超。
3.反映出当时对女性美的审美标准是丰腴,而非我们当代苗条。
与同学讨论,共同探讨几件作品的文化意义。
1.《舞马衔杯纹银壶》是传统的中原样式吗?2.从《三彩骆驼载舞俑》中的人物的面目特征来看,他们是哪里的人?3.你知道教堂和道观用途分别是什么吗?它们的外观有什么区别?你能从这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中看到两个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吗?分组讨论书中作品,教师提出要讨论的问题。
服装组的图片讨论。
北京街道的图片讨论。
建筑图片讨论。
岩画的图片讨论。
传统工艺品图片讨论。
每组代表分别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
(三)小结: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
将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与美术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对问题的整体认识和综合思维能力。
第二课手绘线条图象----物象的多视角表达一、教学目标:1.在对手绘线条表达物象多视角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从多视角观察事物的习惯,全面、整体认识事物的能力和理解分析的能力,培养综合能。
在绘画和设计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
2.初步掌握用手绘线条表达物象的多视角的方法,表达物象的多个角度,对物象有个整体的认识。
二、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分析法、分析法三、教学重点:对物象进行多视角观察后,能够对物象的结构、方位有明确的认识。
四、教学难点:对物品的平面、正视、侧视图中所画的各个局部,能从空间上有正确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物象多视角的理解。
(1)实物举例。
教师拿一个实物,如水壶、汽车模型,将他的前面、侧面、背面多角度让学生观察,看同一物体不同角度的特征。
让学生说出物体的组成部分、结构关系,可以用简单的线条将物体的各个角度勾画出来。
2.共同研讨。
对物象的多视角的;理解与表达的意义。
A.你很熟悉的同学、老师,他们的正脸你认识,看到侧脸你也不会认错,他们的背面也认识。
为什么?因为你对他们了解记住了他们的特征。
因此,只有只有全面了解物象,才能更深刻感受物象。
B.生活中的一些现象:a.理发时,前面的镜子,使你看到了自己正面的发型,理发师会拿一面镜子在你的头后,让你看看后面与侧面的发型。
b.旅游时导游图上印出旅游景点的图象与旅游方位,使你记住了景点的特征,并且能很快找到。
凡此种种,说明物象多视角的表达与我们生活与艺术设计有着密切关系,全面、立体的观察物体的形态、结构,可以为今后的设计打下基础。
3.物象多视角的表达方法。
(1)将物体的结构关系进行表达,一般三个角度即可,如正面、侧面、顶面或背面,也称为“三视图”(2)将物体的形状与方位进行表达,一般有主体平面图,将物体的形象进行展示(3)表达方法:用简练的线条将物体多角度形状、结构、方位表达出来。
4.学生练习(1)教师拿一实物,让学生多角度观察,几分钟后收起实物,让学生根据记忆和理解画出物体的多角度的形状;或将物体放在讲台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角度想象画出其他角度。
(2)画出学校的示意图。
实地考察校园,画出主楼的平视图与校园平面图。
(3)画出你熟悉的人物的正面、侧面和背面的头像或发型。
5.评价:(1)把同一题材的多视角表达作业放在一起,分析图画是否说明了物体的形象、结构与方位,通过观察图画是否认识了物体的整体形象,讨论学习这些知识的意义。
(2)将学生的设计创意进行展示。
第三课用装饰色彩来表达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全面了解装饰画及民间艺术中装饰色彩的特点,了解装饰色彩在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学习和掌握装饰色彩的用色方法,运用装饰色彩创作装饰画,提高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装饰色彩的美感,欣赏民间艺术,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了解装饰色彩在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的应用,了解装饰画在造型手法和用色方法上的特点,运用装饰色彩创作装饰画。
三、教学难点:装饰画的造型突出夸张变形,色彩鲜艳、对比强烈。
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回顾已学装饰画知识:欣赏具有装饰风格的大师作品:让学生对装饰画及主要表现形式有较为全面地了解。
【设计意图】:感悟大师绘画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全面而深入地了解装饰画,为下一步学习装饰色彩奠定基础。
(三)导入新课:1.对比欣赏《公鸡》:分析装饰色彩与写实色彩的不同学生思考:装饰色彩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教师小结:装饰色彩与写实色彩的主要区别:①写实色彩从客观真实的角度来观察、分析和再现色彩关系,把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做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研究、来表现的。
②装饰色彩以固有色为基础,研究色彩的平面性与装饰性。
装饰色彩一般排除自然界中光源色与环境色的影响,把自然界中的色彩关系综合、概括、抽象出来,利用色彩的浓淡、冷暖、明暗、互补等对比手法进行色彩的艺术创造。
装饰色彩可以不再是物体本身的自然颜色,而是人们根据审美需要,对色彩进行多种艺术处理和加工,装饰色彩是人们对自然色彩的再创造,是人们主观赋予物体的一种抽象色彩。
2.赏析作品:《老子出关》、《耱地》,分析画面主要内容及色彩特点。
3.民间艺术品欣赏:了解民间艺术中装饰色彩的特点和表现方法4.讲授装饰色彩及涂色方法:装饰色彩是提取自然形象中的色彩,进行夸张和对比,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给人以质朴、真挚的感受。
民间的装饰色彩常用补色的对比关系如: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规律:原色搭配、纯度高、对比强烈学生活动:从色相环中找对比色注意无彩色的灵活运用:平衡、稳定画面【设计意图】:学习装饰色彩知识,了解装饰色彩的基本概念以及民间装饰画的常用色彩,为学生灵活运用装饰色彩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学生涂色:学习民间艺术的装饰色彩,为黑白装饰画作品涂色,完成一幅色彩既鲜艳又和谐的装饰画作品。
要求:色彩鲜艳、明快,对比强烈,画面整体和谐教师巡视辅导,及时解决学生涂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五)学生作品展评并总结:“炫彩世界”----装饰画作品展(六)课后拓展:留心观察生活中的装饰色彩,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装饰画作品第四课用色彩表达情感一、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继承性。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材料和水分的关系,调动学生主动性,放开手脚,大胆创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水墨画的韵味的理解和感受,并表现在自己的画上。
四、课前准备范画数张,生宣纸数张,毛笔,笔洗,画毯,中国画颜料等。
五、教学设计1.学生体验:(1)拿出生宣纸和毛笔,让学生谈一谈,宣纸和图画纸有什么不同?教师总结:宣纸和毛笔以及墨是中国画的工具。
这也是中国画不同于其它画种的主要特征。
(2)让学生动手用墨和水在宣纸和图画纸上随意涂画,然后看看有什么不同?(3)教师展示范画并提出问题:这些画是用什么材料画的?有什么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这些作品是利用水和墨在宣纸上的冲化、融渗产生的浓淡变化,通过墨与彩的泼洒、点染、堆积形成墨、色、水相互辉映的效果。
这种效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水墨画的韵味。
2.师生共讨:(1)你知道国画的历史吗?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水墨画,顾名思义,就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
中国的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
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所以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使它不断发展。
(2)你理解水墨画的韵味吗?出示作品,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这种墨与色相互交融形成的神奇效果,令我们回味无穷,遐想翩翩。
其特点在于似与不似之间,水、墨、色交融变化,颇耐人寻味,这就是中国画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韵味”,有“韵”才美,无“韵”是不美的。
(3)你知道这种韵味是怎样形成的吗?教师示范: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用墨和彩点染,堆积、泼洒能形成相互辉映的效果。
学生有了动手的欲望,急于想体验一下。
教师因势利导。
3.学生实践:教师布置作业,自己动手创作一到两幅水墨作品,用笔要大胆,注意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干湿的把握。
学生作画,教师巡视,及时指导遇到的情况。
4.作品评价:(1)学生互评:(2)师生互评:5.小结: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动手创作,使大家对水墨画的韵味有了很深的了解和体验,好多同学的作品都不错,希望大家课后去练习,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现,看看效果怎样?第五课中国山水画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的,是如何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中表达中国人的自然观和审美观的。
初步理解对意境的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
能力目标:尝试创作一首小诗或散文,概括的表达出所喜欢的山水画的意境。
通过查找、收集有关山水画家及作品的资料,使自己对我国古今著名的山水画家及艺术风格有所了解。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理解,了解山水画的成就及有关画家,使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感受自然与艺术的丰富多彩。
二、教学重点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的。
三、教学难点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和形式上的不同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