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翻译

合集下载

机器翻译及其翻译步骤

机器翻译及其翻译步骤

机器翻译及其翻译步骤机器翻译(MachineTranslation,MT),指的是由电脑程序实现的自动文字翻译技术,它可以在不进行人工介入的情况下,将源文自动翻译成目标语言。

机器翻译技术已经成为翻译领域最受关注的一个话题,它具有准确、快速等优点,可以有效解决因文字的不通而造成的误解和误传的现象。

机器翻译的步骤包括:分词、语法分析、句子改写、翻译完成。

首先是分词,它指的是将一句话中的汉字分解成单独的词,以便电脑程序能够识别该句的意思。

在机器翻译中,分词是翻译的关键步骤,因此分词精准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翻译结果的准确性与可信度。

接着是语法分析,它指的是利用若干文字学知识,运用语法规则对汉字分解出来的词语及短语进行解析,以确定句子中词语的排列关系及句法结构,这也是机器翻译的一个关键步骤。

紧接着是句子改写,它是基于语法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源语言的语法结构与目标语言的语法结构差别,将句子改写成适用于目标语言的形式,这一步将影响最终翻译结果的准确性。

最后是翻译完成,它是机器翻译中最关键的步骤,也是传统机器翻译中最不可缺少的步骤。

翻译完成是根据句子改写的基础上,按照源语言的意思转译成目标语言,将最终的翻译结果输出来。

机器翻译技术的发展,使得准确快速的机器翻译变得可能。

由于它比传统的人工翻译更加快捷,容易被广泛的应用,如在海外文字交流中,可以有效处理中文和英文等。

此外,机器翻译也可以被应用于机器翻译系统中,自动生成多种语言之间的相互翻译,便于用户阅读多种不同语言文章,从而更好的了解多元化的文化和思想。

综上所述,机器翻译是一种很重要的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翻译的准确度,而且还可以提高翻译的速度。

它的应用广泛,可以解决许多问题,是人类获取和传播资讯的重要途径。

然而,机器翻译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文字表达比较模糊时,它的准确性就不高,需要使用到人工翻译。

所以,未来,结合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可以更好的帮助人们进行跨语言的文字交流。

机器翻译方法

机器翻译方法

机器翻译方法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MT)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自然语言之间的翻译。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翻译已经成为解决语言交流障碍的有效工具。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机器翻译方法,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一、基于规则的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方法是早期机器翻译技术的主要方法之一。

它通过事先构建一系列的翻译规则,然后根据这些规则将源语言文本转换成目标语言文本。

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工工作,主要包括:1. 构建词汇库:将源语言词汇与目标语言词汇一一对应。

2. 编写规则:根据语法规则和词汇库,编写一系列的翻译规则。

3. 设计规则匹配算法:将源语言文本与规则进行匹配,并生成目标语言文本。

优点: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方法可以实现精确的翻译,尤其在语法规则复杂的语言对之间效果较好。

缺点:构建规则和词汇库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且对语言灵活性要求较高,无法处理多义词和歧义的情况。

二、基于统计的基于统计的机器翻译方法通过分析大规模的双语语料库,学习源语言与目标语言之间的统计规律,从而实现自动翻译。

主要步骤包括:1. 建立双语语料库:收集大规模的源语言和目标语言平行语料,如新闻报道、书籍等。

2. 分词与对齐:将源语言和目标语言文本进行分词,并进行句子级别的对齐。

3. 训练模型:利用统计算法,根据对齐的双语语料库,学习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翻译模型。

4. 解码翻译:根据学习到的翻译模型,将源语言文本翻译成目标语言文本。

优点:基于统计的机器翻译方法可以自动学习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翻译规律,无需人工构建规则和词汇库。

缺点:对于生僻词和长句等复杂情况,效果不如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方法。

三、基于神经网络的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的广泛应用,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器翻译方法逐渐兴起。

该方法通过构建深层神经网络模型,直接将源语言文本映射到目标语言文本,实现端到端的翻译。

主要步骤包括:1. 构建编码器-解码器模型:编码器将源语言文本映射到一个语义空间,解码器将语义空间中的信息转换为目标语言文本。

什么是机器翻译,它们在翻译和跨语言沟通中有哪些应用?

什么是机器翻译,它们在翻译和跨语言沟通中有哪些应用?

什么是机器翻译,它们在翻译和跨语言沟通中有哪些应用?随着人们对于多语言交流的需求增加,机器翻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机器翻译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程序实现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自动翻译。

在翻译和跨语言沟通中,机器翻译已经发挥了重要的应用价值。

究竟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的区别在哪里?机器翻译有哪些应用呢?下面根据以上问题进行详细探讨。

一、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的区别首先,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机器翻译是由计算机程序完成的自动化过程,而人工翻译则是由人对原始与目标语言之间的语义和文化进行理解,并进行翻译的过程。

人类翻译的过程远比机器翻译繁琐复杂,但同时也更具有文化、语言等方面的补充和优势。

二、机器翻译的应用在现代社会中,机器翻译已经应用于文本、语音和多媒体翻译等多个领域。

下面列举几个机器翻译的应用场景。

1、文本翻译机器翻译在文本翻译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主要包括机器翻译软件、网站和应用程序等。

例如百度翻译、谷歌翻译、有道翻译等,这些翻译工具都可以进行多国语言之间的互相翻译,并且有一定的准确性,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翻译需求。

2、语音翻译随着语音识别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翻译在语音翻译领域的应用也不断扩展。

目前,一些具有语音输入和翻译功能的移动应用程序已经问世,例如微软翻译、百度翻译、谷歌翻译等,用户只需要通过语音输入即可完成语言互换。

3、口译翻译机器翻译在口译翻译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在国际会议、商务谈判等场合,通过机器翻译实现各国语言的互通已经成为翻译市场的趋势之一。

例如,在一些展会中,不需要聘请外籍翻译员,只需要使用机器翻译即可为客户提供实时翻译服务。

4、跨国电商随着跨境电商的火爆,机器翻译已经成为商家翻译商品描述、交流等的必备工具之一。

通过机器翻译完成商品信息的翻译,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完善的购物体验,同时也为商家节省了翻译费用。

5、跨语言社交跨语言社交已经成为现代人一种新的社交方式。

机器翻译的技术和优缺点

机器翻译的技术和优缺点

机器翻译的技术和优缺点机器翻译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翻译方式,其实现原理是通过软件程序将一种语言自动转换成另一种语言。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翻译在翻译行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机器翻译的技术原理、优点和局限性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技术原理机器翻译的技术原理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统计机器翻译以及深度学习机器翻译。

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是一种利用专家制定的语言规则和语法规则实现翻译的技术,需要人工编写的规则非常严谨。

这种方法的翻译准确率相对较高,但需要大量的人工干预和专业知识,而且只适用于有限的语言对。

统计机器翻译,是一种通过大量双语语料库来训练计算机学习翻译模板的方法。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分析一种语言和另一种语言的对应翻译样本,以此建立由输入语言到输出语言之间的映射模型。

这种方法的翻译速度较快,适用范围也比较广,但是需要大量的语料库支持,翻译结果质量的优劣取决于训练的质量和句子之间的相似度。

深度学习机器翻译则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高级翻译技术。

在这种方式中,计算机需要学习如何进行翻译。

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建立神经网络,让计算机从资料库中学习翻译,从而能够进行人类水平的翻译。

这种方式的翻译效果比前两种都要好,可以适用于多语言和多领域的翻译,但是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建立好的神经网络也会消耗大量的计算资源。

二、优点机器翻译具有明显的优点,其最大的优势在于高效性和低成本。

首先,机器翻译可以进行大量翻译工作,不需要休息和休假。

与人工翻译相比,机器翻译可以快速地翻译大量的文件、文章和网站。

这不仅节约了时间,还可以为翻译公司提供更快、更准确、更高质量的翻译服务。

其次,机器翻译是可以降低翻译成本的。

相比人工翻译,机器翻译不需要支付工资、保险和福利等社会成本。

当然,机器翻译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能降低成本,因为有时由于翻译质量不好、翻译错误或存在文化差异等原因需要重新修订翻译结果,这需要道德、专业和人工等资源来完成。

机器翻译的历史发展及现状

机器翻译的历史发展及现状

机器翻译的历史发展及现状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MT)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算法将一种自然语言的文本转换为另一种自然语言的文本的过程。

它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末的“象限论”计算机翻译试验。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翻译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并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机器翻译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机密研究计划。

早期的机器翻译系统主要基于基于模板和规则的方法,这些方法使用预定义的词典和语法规则来进行翻译。

然而,由于人类语言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些系统很快面临着困难。

人工编写和维护规则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因为语言的变化和演化速度很快。

20世纪90年代,统计机器翻译(Statistical Machine Translation,SMT)的兴起带来了新的突破。

SMT利用大量的文本数据来建立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统计模型。

这些模型基于语言之间的概率分布,可以自动学习词汇和语法规则之间的关联。

SMT在大规模语料库的支持下,取得了较好的翻译效果,成为机器翻译的主流方法。

然而,SMT方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它对大量的并行语料库的依赖使得训练时间较长且耗费大量的计算资源。

其次,SMT方法在处理长文本和复杂句子结构时表现不佳。

这些问题引发了新的研究方向,即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器翻译。

2014年,Google发布了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器翻译系统,称为谷歌神经机器翻译(Google 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GNMT)。

GNMT采用了编码-解码(Encoder-Decoder)结构,使用深度神经网络来建模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映射关系。

GNMT表现出了显著的翻译质量提升,尤其在处理长文本和复杂句子时表现优异。

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器翻译系统的优势在于其端到端的训练方式,可以自动学习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关联,而无需手工定义规则。

此外,它还可以通过使用更大规模的数据和更深层次的网络来进一步提升翻译质量。

机器翻译的工作原理

机器翻译的工作原理

机器翻译的工作原理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MT)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程序将一种自然语言的文本转化为另一种自然语言的文本的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翻译在跨语言交流和信息传递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那么,机器翻译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机器翻译的工作原理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语言分析和语言生成。

在语言分析阶段,机器翻译系统会对源语言文本进行分析和理解,以获取其中的语义和结构信息。

在语言生成阶段,系统会根据分析得到的信息,生成与源语言文本等价的目标语言文本。

首先,让我们看看语言分析阶段。

在这个阶段,机器翻译系统会对源语言文本进行词法分析、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

词法分析是指将源语言文本划分为一个个词汇单位,这些词汇单位可以是单词、短语或者更大的语言单位。

句法分析是指分析句子的结构和语法关系,以理解句子中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

语义分析是指理解句子的意义和语义关系,以获取句子的语义信息。

为了进行语言分析,机器翻译系统通常会使用统计机器翻译(Statistical Machine Translation,SMT)或神经机器翻译(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NMT)等方法。

在统计机器翻译中,系统会根据大规模的双语平行语料库,学习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映射关系,以便在翻译时进行参考。

而在神经机器翻译中,系统会使用深度神经网络来建模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实现更加准确和流畅的翻译。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语言生成阶段。

在这个阶段,机器翻译系统会根据语言分析得到的信息,生成与源语言文本等价的目标语言文本。

这个过程通常涉及到词汇替换、句法重组和语义转换等操作。

词汇替换是指将源语言文本中的词汇替换为目标语言中的对应词汇。

句法重组是指根据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重新组织句子的结构和语法关系。

语义转换是指根据目标语言的语义规则,转换句子的意义和语义关系。

在语言生成阶段,机器翻译系统通常会使用一些规则和模型来帮助生成目标语言文本。

机器翻译的使用技巧

机器翻译的使用技巧

机器翻译的使用技巧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简称MT)是指使用计算机自动将一种语言的文本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随着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翻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被广泛使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机器翻译的使用技巧,帮助您更好地利用机器翻译工具。

首先,机器翻译虽然能够提供快速的翻译结果,但并不意味着它可以完全替代人工翻译。

因此,在使用机器翻译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理解机器翻译的限制:虽然机器翻译系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限制。

机器翻译可能会出现错误的翻译、不准确的语法和错误的词汇选择等问题。

因此,在使用机器翻译时,我们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知道何时适合使用机器翻译,何时需要人工翻译。

2. 温故知新,多语种学习:机器翻译的应用并不局限于英语和汉语之间的翻译,它可以支持多种语言的互译。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机器翻译工具来学习其他语种,提高自己的跨语言交流能力。

同时,通过对比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的结果,我们还可以更好地发现并纠正自己在其他语种翻译上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使用机器翻译的技巧,帮助您更好地使用机器翻译工具:3. 选择合适的机器翻译工具:市场上有很多提供机器翻译服务的工具和平台,如Google Translate、百度翻译、有道翻译等。

在选择机器翻译工具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评估工具的翻译质量、界面友好度、支持的语种种类等因素进行选择。

4. 深入了解机器翻译系统设置:许多机器翻译工具都提供了一些可调节的设置选项,例如,可以选择是否转换文本的语种、选择翻译模式(例如,普通模式、术语模式、逐句模式等)。

通过深入了解不同的设置选项,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机器翻译进行更精准的控制,提高翻译质量。

5. 利用上下文信息进行翻译:机器翻译系统通常会根据上下文信息来翻译句子。

因此,在使用机器翻译时,我们可以提供更多的上下文信息,以帮助机器翻译更准确地理解和翻译句子。

机器翻译技术的工作原理

机器翻译技术的工作原理

机器翻译技术的工作原理机器翻译(MT)技术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尽管它的发展历史还很短,但随着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机器翻译技术在翻译、交流、商务和政治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全面介绍机器翻译技术的工作原理。

机器翻译的基本概念机器翻译是一种能够自动将源语言文本转化为目标语言文本的技术。

其中,源语言文本是需要翻译的输入文本,目标语言文本则是翻译输出的文本。

机器翻译技术基本上分为两种类型: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和基于数据的机器翻译。

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RBMT)是机器翻译的最早形式之一。

它的基本思想是为两种不同语言设计一个规则集,这些规则涉及到它们之间的语言结构映射。

要进行RBMT翻译,必须先将源语言文本转化为一系列根据规则进行转化的中间层形式,再将中间层形式转化为目标语言文本。

这两个步骤都依赖于手动编写的规则集。

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四个步骤:1. 分析:通过分析源语言文本,获得其语言结构和语义信息。

2. 转化:将分析结果转化为中间层形式,中间层形式包含关于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对应信息。

3. 生成:在中间层形式之上应用规则,生成与源语言相等的目标语言文本。

4. 合成:对生成的目标语言文本进行后处理,以生成人类可读的最终翻译结果。

基于数据的机器翻译基于数据的机器翻译(SMT)以不同于RBMT的方式进行,它不是基于人工编排的规则,而是通过分析已有的双语语料库,利用统计模型和机器学习技术来学习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模式。

SMT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两种语言之间建立概率模型来进行翻译。

基于数据的机器翻译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五个步骤:1. 对齐:已有的双语语料库是两种语言之间的平行句子形式,这些句子需要进行对齐,以便生成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句子对。

2. 训练:生成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概率模型,这需要使用训练数据集,通常使用已经对齐的双语语料。

3. 解码:对于源语言输入,将其转化为目标语言输出的过程,可以通过解码算法来完成,常见的算法是基于搜索或基于图的方法。

机器翻译

机器翻译

发 展 道 路
机器翻译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 20世纪30年代初,法国科学家G.B.阿尔楚尼提出了用机 器来进行翻译的想法。1933年,苏联发明家П.П.特罗 扬斯基设计了把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机器,并 在同年9月5日登记了他的发明;但是,由于30年代技术 水平还很低,他的翻译机没有制成。1946 年,第一台 现代电子计算机 ENIAC 诞生,随后不久,信息论的先 驱、美国科学家 W. Weaver 和英国工程师A. D. Booth 在讨论电子计算机的应用范围时,于1947年提出了利用 计算机进行语言自动翻译的想法。1949年,W. Weaver 发表《翻译备忘录》 ,正式提出机器翻译的思 想。走过六十年的风风雨雨,机器翻译经历了一条曲折 而漫长的发展道路,学术界一般将其划分为如下四个阶 段:开创期(1947-1964),受挫期(1964-1975), 恢复期(1975-1989),新时期(1990至今)
基于实例的机器翻译
即不经过深层分析,仅仅通过已有的经验知识, 通过类比原理进行翻译。其翻译过程是首先将 源语言正确分解为句子,再分解为短语碎片, 接着通过类比的方法把这些短语碎片译成目标 语言短语,最后把这些短语合并成长句。对于 实例方法的系统而言,其主要知识源就是双语 对照的实例库,不需要什么字典、语法规则库 之类的东西,核心的问题就是通过最大限度的 统计,得出双语对照实例库。
机器翻译
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又称为自动 翻译,是利用计算机把一种自然源语言转变为另 一种自然目标语言的过程,一般指自然语言之间 句子和全文的翻译。它是自然语言处理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的一个分支, 与计算语言学(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 自然语言理解( Natur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 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Machine translation

Machine translation

基本概念
机器翻译
人工翻译
发展历史
翻译方法
总结展望
1、一句一句处理,并不参考上 下文; 2、对源语言的分析只是求解句 法关系,完全不是意义上的理 解译文转换是基于源语言的句 法结构的,受源语言的句法结 构的束缚; 3、翻译只是句法结构和词汇的 机械对应。
1、先通读全文,前后照 应; 2、译文基于对源语言的理 解,不受源语言的句法结构 的束缚; 3、人工翻译是一个在创造 的过程。
基于统计的机器翻译方
法把机器翻译看成是一 个信息传输过程,用一 种信道模型对机器翻译 进行解释。这种思想认
基于实例的机 器翻译
基于实例的翻译方法不
经过深层分析,仅仅通 过已有的经验知识,通 过类比原理进行翻译。 其翻译过程是首先将源
发展历史
标语言的转换,它采取 了一系列的分析和转换
的生成层次,使一个源
翻译方法
议频繁召开,中国也取得了前所未有 的成就,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机器翻译
2016
机器翻译迅猛发 展,商用机器翻 译软件翻入实用
软件,例如“译星” 、 “雅信” 、
“通译” 、 “华建”等。在市场需
总结展望
求的推动下,商用机器翻译系统迈入 了实用化阶段,走进了市场,来到了 用户面前。
化阶段。
翻译方法
基本概念
助人类完成某些翻译工 作,而不是完全替代 人,人与机器翻译系统 之间应该是互补的关 系,而不是相互竞争。
中 ,就能使译文的语篇性更强 ,使
语言的三大功能 ,即概念功能、人 际功能和篇章功能 表现得更加突 出。
发展历史
机器翻译还不成熟(in state-of-the-art),需要的
翻译方法
是人与系统的配合,而

机器翻译综述

机器翻译综述

机器翻译综述
机器翻译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将一种语言的文本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文本的过程。

机器翻译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主要采用的是基于规则的方法,即设计一系列语言规则来进行翻译。

但是这种方法存在着规则复杂、覆盖面不足等问题,难以达到高质量的翻译效果。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翻译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目前主要采用的是基于统计机器翻译和神经机器翻译的方法。

基于统计机器翻译的方法是利用大量的双语语料库进行训练,通过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词汇、短语、句子等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最佳的翻译结果。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利用大量的语料库进行训练,翻译效果相对较好,但是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时间,且对语料库的质量要求较高。

神经机器翻译是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将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映射关系建立在神经网络中,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来实现翻译。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自动学习语言之间的映射关系,翻译效果相对较好,但是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和计算资源。

除了以上两种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机器翻译方法,如基于规则和统计的混合方法、基于语言学知识的方法等。

总的来说,机器翻译技术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语言的歧义性、语法结构的复杂性等,需要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改进。

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的特点和优缺点比较

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的特点和优缺点比较

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的特点和优缺点比较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翻译已成为日益重要的职业之一。

在这个领域中,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是最常见的两种方式。

本文将比较这两种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

机器翻译的特点:1.快速:机器翻译可以瞬间完成翻译,节省了大量时间。

2.高效:在大量数据的处理方面,机器翻译比人工翻译更为高效。

在大数据的处理中,机器的能力要比人工更快。

3.精确性:在一些简单且常用的句子翻译中,机器翻译往往比人工翻译更为准确,有时机器翻译甚至可以达到完全准确的程度。

4.节省成本:机器翻译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特别是在处理大量翻译工作时,机器翻译更为划算。

机器翻译的缺点:1.语感和语境理解能力相对弱:机器翻译的词库和逻辑系统往往无法超越人类的语感和语境理解能力,无法体现语言上的更深层次的含义。

2.翻译误差较多:尽管机器翻译在某些普通的词语和短语中准确性高,但在语法结构和词义的处理方面无法与人工翻译相比。

3.不能处理专业术语:机器翻译往往无法处理许多专业领域特殊术语的翻译工作。

4.缺乏人情味:机器翻译无法体现人的情感和人情味,有时可能会出现语言上的生硬和不可读性。

人工翻译的特点:1.精确性高:人工翻译可以处理复杂的语言和词汇,对于丰富和生动的语境有更好的理解能力,更能表达出语言的深层次含义。

2.更为专业和准确:如果是涉及专业领域的翻译工作,人工翻译相对于机器翻译来说更为准确和专业。

3.人情味强:人工翻译能够认真地理解文化差异和语言习惯,使译文让人产生人情味和情感交流的效果。

4.思维转化能力强:人工翻译可以将翻译文本和原文本进行思维转化,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翻译的内容。

人工翻译的缺点:1.耗时耗力:人工翻译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对于译者而言,需要长时间的思考和反思,可能导致成本过高。

2.可能缺乏一致性:人工翻译可能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性,不同的译者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翻译风格,因此可能不能实现译文的一致性。

机器翻译相关术语简介

机器翻译相关术语简介

机器翻译相关术语简介机器翻译(MachineTranslation,简称MT)是一种自动将一种语言(源语言)的文本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目标语言)的技术。

机器翻译是一项计算机技术,其研究领域包括语言学、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信息检索等。

它能够将一种语言内容快速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内容,翻译速度远远超过人类翻译。

机器翻译技术有许多术语,这些术语可以帮助人们正确理解机器翻译知识。

以下是关于机器翻译技术的一些常用术语简介:1、翻译内存:翻译内存是指根据机器翻译工作的需要,收集和把源语言的词汇、句子和翻译结果整合在一起组成的库。

它是一个拥有大量词汇和句子对的查询库,可以为机器翻译提供参考。

2、翻译机:翻译机是机器翻译系统的核心,它是由计算机程序自动实现源语言到目标语言的翻译功能。

它可以根据给定的初始源文本,经过语法、语义等处理,最终生成目标语言的目标文本。

3、翻译系统:翻译系统是由翻译内存和翻译机组成的组合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翻译机实现源语言到目标语言的翻译。

4、自然语言处理:自然语言处理是指用计算机程序识别和理解自然语言的过程。

它是指计算机系统处理与人类语言有关的信息,实现人机之间的通讯。

5、语言模型:语言模型是指用于计算机程序识别和理解自然语言的机器学习方法。

语言模型能够用计算机程序获取语言信息,并建立一个抽象的模型,以便程序能够理解人类语言的目的和用法。

6、多语言分析:多语言分析是指通过多种语言的研究,分析和理解其语言模式及其特点的过程,从而解决机器翻译的问题。

机器翻译技术的发展迅速,在当今社会已经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翻译效率,而且准确率也越来越高。

但是在使用机器翻译技术时,应当特别注意避免翻译出错误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机器翻译技术的优势,达到期望的翻译效果。

由于机器翻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纷纷开发出了各种具有不同功能的机器翻译工具,以满足各种翻译需求。

例如,Google翻译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免费机器翻译工具,它支持多种语言,可以在线实现源语言到目标语言的自动翻译。

机器翻译技术介绍

机器翻译技术介绍

机器翻译技术介绍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翻译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机器翻译技术是指使用计算机软件将一种语言的文本自动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技术,其广泛运用于跨语种文本翻译、机器辅助翻译和智能语音交互等领域。

本文旨在介绍机器翻译技术的基本原理、常见类型以及应用场景。

一、机器翻译技术的基本原理机器翻译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大规模的双语文本进行学习,从而建立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自动翻译。

机器学习算法主要包括统计机器翻译和神经机器翻译两种。

统计机器翻译基于传统的概率统计模型,将整个翻译过程分为三个步骤:分词、翻译和生成。

具体过程是:先对原文进行分词处理,然后将原语言的词汇映射到目标语言的词汇。

最后,将目标语言的词汇组合成翻译文本。

神经机器翻译则是使用深度神经网络对大规模的双语文本进行学习,同时结合注意力机制和编码-解码模型,实现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高效映射。

二、机器翻译技术的常见类型机器翻译技术根据其所使用的语言种类和机器学习算法的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

例如,根据语言种类的不同,机器翻译技术可分为汉英翻译、英汉翻译、中日翻译、中韩翻译等。

根据机器学习算法的不同,机器翻译技术可分为传统的统计翻译、基于规则的翻译和神经网络翻译等。

其中,神经网络翻译技术是当前最为先进的机器翻译技术之一。

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器翻译技术在翻译质量上远远优于传统的机器翻译技术,可准确翻译语言中的复杂结构和长句子,同时具有较高的自动化处理能力和准确性。

三、机器翻译技术的应用场景机器翻译技术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特别是在跨语种交流和信息翻译方面。

例如,在外贸、旅游、教育、商业等领域中,机器翻译技术可用于对商务文件、官方文件、论文、合同等文本进行快速准确的翻译,从而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交流。

此外,机器翻译技术还被广泛运用于机器人、智能客服、语音识别、语音翻译等智能语音交互领域。

例如,在机器人领域中,机器翻译技术可以使机器人快速理解人类语言,并进行自动化回复和翻译。

机器翻译技术介绍

机器翻译技术介绍

机器翻译技术介绍机器翻译技术(Machine Translation,简称MT)是一种利用计算机程序自动将一种自然语言的文本转换为另一种自然语言的文本的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时代的来临,机器翻译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日益扩大。

本文将介绍机器翻译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方法和应用现状。

一、基本原理机器翻译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计算机程序对源语言文本进行分析和处理,产生一个中间语言表示,然后再根据中间语言表示生成目标语言文本。

其中,源语言可以是任意一种自然语言,目标语言也可以是任意一种自然语言。

机器翻译技术的关键在于正确地理解和翻译源语言文本的语义和语法。

二、主要方法1.统计机器翻译(Statistical Machine Translation,简称SMT):统计机器翻译是机器翻译技术的主流方法之一。

它基于大量的双语平行语料库,通过统计分析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生成翻译模型。

在翻译时,根据翻译模型计算源语言句子与目标语言句子之间的最佳对应关系,从而得到翻译结果。

2.神经网络机器翻译(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简称NMT):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机器翻译方法。

它基于深度学习模型,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来实现翻译功能。

与传统的统计机器翻译相比,神经网络机器翻译能够更好地处理长句子和复杂结构,翻译质量更高。

3.规则机器翻译(Rule-based Machine Translation,简称RBMT):规则机器翻译是一种传统的机器翻译方法,基于语言学规则和词典等资源进行翻译。

它通过提前定义各种语言之间的语法和翻译规则,将源语言句子转换为目标语言句子。

规则机器翻译需要大量的人工语言学知识和规则库,翻译效果受限于规则的覆盖范围和准确性。

三、应用现状机器翻译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互联网领域,机器翻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网页翻译、在线翻译工具和社交媒体翻译等场景。

机器翻译的原理与应用

机器翻译的原理与应用

机器翻译的原理与应用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语言翻译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机器翻译这一技术应运而生。

机器翻译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将一种语言中的文本自动翻译为另一种语言的技术。

它以极快的速度、高效的准确度和可重复性著称,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对于促进跨文化交流、打破语言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一、机器翻译的原理机器翻译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来实现。

其主要原理是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翻译的思路和方法实现语言间的翻译。

其核心就是通过对源语言文本的分析,理解其含义,然后基于所选用的翻译模型,再将其转换为目标语言的文本输出。

机器翻译主要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另一种是基于统计的机器翻译。

规则机器翻译采用的是一种类似于根据人类语言学规则进行翻译的方式,这种方法主要依靠人工定义的语言知识库及语法规则等一系列规则。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保证翻译的准确性,但是由于语言规则复杂性、不稳定性等因素的影响,其翻译覆盖范围较小,很难应对一些复杂语义的翻译。

而基于统计机器翻译则是利用大量的语料库来训练计算机翻译模型,然后根据源语言的文本,通过统计文本间的语言概率,生成对应的目标语言文本。

虽然在实践中存在一些局限,但它可以胜任更广泛的翻译任务,并支持更大的翻译语料库。

二、机器翻译的应用范围1.科技领域。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国企业之间的协作变得越来越频繁,而由于语言障碍,合作变得异常困难。

机器翻译技术可以轻松应对这一场景,帮助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外贸领域。

机器翻译作为外贸行业的重要工具之一,在国际贸易的过程中也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通过机器翻译,企业可以轻松和全球各地的客户进行交流,并快速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3.在线客服领域。

伴随着电商及在线业务的发展,客户与企业的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和实时。

机器翻译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将客户信息同步翻译到其所使用的语言,从而更加高效地完成交流。

4.教育领域。

机器翻译的原理与方法

机器翻译的原理与方法

机器翻译的原理与方法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跨语言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因此机器翻译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机器翻译是指利用计算机程序将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它是人工智能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本文将重点介绍机器翻译的原理与方法。

一、机器翻译的原理机器翻译的原理可以分为两种:统计机器翻译和神经机器翻译。

1. 统计机器翻译统计机器翻译的基本思想是利用大量的双语语料库,计算出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统计规律。

这些规律可以表示为一组数字,称为翻译模型。

翻译模型能够告诉机器翻译系统如何将源语言转换为目标语言,并且给出每种翻译结果的概率。

通常,机器翻译系统会为每种可能的翻译结果计算一个概率值,并选择最大概率的翻译结果作为输出。

在实际应用中,统计机器翻译通常包括三个步骤:对齐、训练和解码。

对齐是指将一个句子中的源语言单词和目标语言单词逐个对应起来。

训练是指利用对齐好的语料库来训练出翻译模型。

解码是指根据翻译模型来生成目标语言的翻译结果。

2. 神经机器翻译神经机器翻译是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器翻译方法。

它使用深度神经网络来建立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实现翻译。

与统计机器翻译相比,神经机器翻译更加灵活和自适应。

神经机器翻译的基本框架是编码器-解码器模型。

编码器将源语言句子编码成一个高维向量,称为隐向量。

解码器根据隐向量,逐个生成目标语言单词。

在训练阶段,神经机器翻译使用反向传播算法来优化模型参数。

在解码阶段,通常使用贪婪算法或束搜索算法来选择最佳的翻译结果。

二、机器翻译的方法机器翻译的方法可以分为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和基于数据的机器翻译。

1. 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是指使用人为设计的规则来实现翻译。

这些规则通常基于语法、语义和词汇知识,可以编写成一套翻译规则集。

当源语言句子被输入到机器翻译系统时,系统会根据规则集将其翻译为目标语言句子。

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的优点是可以处理复杂的语言结构,但它的缺点是需要大量的人工创建和维护规则集。

机器翻译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机器翻译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机器翻译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机器翻译(MT)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MT技术的不断改进,已经开始逐渐涉及到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本文将从机器翻译的概念入手,讨论机器翻译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一、机器翻译的概念机器翻译,简称MT,是指使用计算机技术将一种语言的文本或口述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技术。

它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一种应用。

机器翻译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科学、语言学等多个领域。

机器翻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人们开始探索将机器用于自动翻译。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翻译的效率也逐渐提高。

目前,机器翻译已经广泛运用于科技、商务、文化、政治等领域,成为人们交流的重要工具。

二、机器翻译的发展现状1. 研究方向机器翻译的研究方向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二是基于统计的机器翻译。

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是指根据语法规则和词典进行机器翻译,需要人工编写规则和构建词典。

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的主要缺点是需要消耗大量人力和时间,且无法覆盖所有的语言对。

基于统计的机器翻译是指根据语言数据建立统计模型进行机器翻译,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和效率。

相比于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基于统计的机器翻译更加自然,但相对于人工翻译仍存在一定的误差。

2. 翻译效果机器翻译的翻译效果更加自然准确是人们普遍期待的。

然而,在人工智能技术不够成熟的情况下,机器翻译的质量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在翻译单词、短语和简单句子时,机器翻译的准确率较高,但在翻译长句、复合句、语言成分多种多样的文本时,机器翻译的翻译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机器翻译仍需要更多的改进和优化。

3. 应用领域目前,机器翻译已经广泛应用于科技、商务、文化、政治等领域。

随着全球化的趋势,机器翻译在国际交流、贸易、文化交流等领域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同时,机器翻译也正在逐渐进入智能家居、智能语音等领域,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器翻译1 概述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又称为自动翻译,是利用计算机把一种自然源语言转变为另一种自然目标语言的过程,一般指自然语言之间句子和全文的翻译。

它是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的一个分支,与计算语言学(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自然语言理解( Natur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 国内外现状机器翻译思想的萌芽关于用机器来进行语言翻译的想法,远在古希腊时代就有人提出过了。

在17世纪,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了采用机器词典来克服语言障碍的想法。

笛卡(Descartes)和莱布尼兹(Leibniz)都试图在统一的数字代码的基础上来编写词典。

在17世纪中叶,贝克(Cave Beck)、基尔施(Athanasius Kircher)和贝希尔(Johann JoachimBecher)等人都出版过这类的词典。

由此开展了关于“普遍语言”的运动。

维尔金斯(JohnWilkins)在《关于真实符号和哲学语言的论文》(An Essay towards a Real Character andPhilosophical Language, 1668)中提出的中介语(Interlingua)是这方面最著名的成果,这种中介语的设计试图将世界上所有的概念和实体都加以分类和编码,有规则地列出并描述所有的概念和实体,并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和性质,给予不同的记号和名称。

本世纪三十年代之初,亚美尼亚裔的法国工程师阿尔楚尼(G.B. Artsouni)提出了用机器来进行语言翻译的想法,并在1933年7月22日获得了一项“翻译机”的专利,叫做“机械脑”(mechanical brain)。

这种机械脑的存储装置可以容纳数千个字元,通过键盘后面的宽纸带,进行资料的检索。

阿尔楚尼认为它可以应用来记录火车时刻表和银行的帐户,尤其适合于作机器词典。

在宽纸带上面,每一行记录了源语言的一个词项以及这个词项在多种目标语言中的对应词项,在另外一条纸带上对应的每个词项处,记录着相应的代码,这些代码以打孔来表示。

机械脑于1937年正式展出,引起了法国邮政、电信部门的兴趣。

但是,由于不久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阿尔楚尼的机械脑无法安装使用。

1903年,古图拉特(Couturat)和洛(Leau)在《通用语言的历史》一书中指出,德国学者里格(W. Rieger) 曾经提出过一种数字语(Zifferngrammatik),这种语法加上词典的辅助,可以利用机械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其他多种语言,首次使用了“机器翻译” (德文是ein mechanisches Uebersetzen)这个术语。

真正对机器翻译进行研究应该说是从布恩和韦弗开始的。

他们研究的是自动词典万, 从1954年1月7日公开展示的IBM701型计算机开始, 机器翻译进人一个繁荣发展的时期。

从那时起, 很多国家都投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和开发。

随着 Internet 的普遍应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国际社会交流的日渐频繁,传统的人工作业的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迅猛增长的翻译需求,人们对于机器翻译的需求空前增长,机器翻译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国际性的关于机器翻译研究的会议频繁召开,中国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机器翻译软件,例如“译星” 、“雅信” 、“通译” 、“华建”等。

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商用机器翻译系统迈入了实用化阶段,走进了市场,来到了用户面前。

中国机器翻译研究起步于1957年,是世界上第4个开始搞机器翻译的国家,60年代中期以后一度中断,70年代中期以来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单位都在进行机器翻译的研究;上机进行过实验的机器翻译系统已有十多个,翻译的语种和类型有英汉、俄汉、法汉、日汉、德汉等一对一的系统,也有汉译英、法、日、俄、德的一对多系统(FAJRA系统)。

此外,还建立了一个汉语语料库和一个科技英语语料库。

中国机器翻译系统的规模正在不断地扩大,内容正在不断地完善。

近来, 我国机器翻译的研究也发展很快。

几年来许多公司都推出了高科技机器翻译软件, 如天津通译、中软译星和北京高立翻译软件等。

最近, 南京月亮公司、实达铭泰公司、雅信译霸公司都先后推出汉化软件翻译产品。

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等单位联合开发研制了“智能型英汉翻译系统”。

该系统实现了对原文的语法、语义和常识的一体化分析, 具有面向多文种翻译软件环境。

我国台湾地区的“功学电脑自动翻译系统” , 可使用户在“电子资讯”、“历史法律”、“军事”等方面进行计算机翻译。

机器翻译的发展如雨后春笋展现出勃勃生机。

3 主要方法基于规则( Rule-Based )的机译系统系统划分机译系统可划分为基于规则( Rule-Based )和基于语料库(Corpus-Based)两大类。

前者由词典和规则库构成知识源;后者由经过划分并具有标注的语料库构成知识源,既不需要词典也不需要规则,以统计规律为主。

机译系统是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世界上绝大多数机译系统都采用以规则为基础的策略,一般分为语法型、语义型、知识型和智能型。

不同类型的机译系统由不同的成分构成。

抽象地说,所有机译系统的处理过程都包括以下步骤:对源语言的分析或理解,在语言的某一平面进行转换,按目标语言结构规则生成目标语言。

技术差别主要体现在转换平面上。

语法型机译系统研究重点是词法和句法,以上下文无关文法为代表,早期系统大多数都属这一类型。

语法型系统包括源文分析机构、源语言到目标语言的转换机构和目标语言生成机构3部分。

源文分析机构对输入的源文加以分析,这一分析过程通常又可分为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到源文的某种形式的内部表示。

转换机构用于实现将相对独立于源文表层表达方式的内部表示转换为与目标语言相对应的内部表示。

目标语言生成机构实现从目标语言内部表示到目标语言表层结构的转化。

语义型系统研究重点是在机译过程中引入语义特征信息,以Burtop提出的语义文法和Charles Fillmore提出的格框架文法为代表。

语义分析的各种理论和方法主要解决形式和逻辑的统一问题。

利用系统中的语义切分规则,把输入的源文切分成若干个相关的语义元成分。

再根据语义转化规则,如关键词匹配,找出各语义元成分所对应的语义内部表示。

系统通过测试各语义元成分之间的关系,建立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全文的语义表示。

处理过程主要通过查语义词典的方法实现。

语义表示形式一般为格框架,也可以是概念依存表示形式。

最后,机译系统通过对中间语义表示形式的解释,形成相应的译文。

知识型系统目标是给机器配上人类常识,以实现基于理解的翻译系统,以Tomita提出的知识型机译系统为代表。

知识型机译系统利用庞大的语义知识库,把源文转化为中间语义表示,并利用专业知识和日常知识对其加以精练,最后把它转化为一种或多种译文输出。

智能型系统目标是采用人工智能的最新成果,实现多路径动态选择以及知识库的自动重组技术,对不同句子实施在不同平面上的转换。

这样就可以把语法、语义、常识几个平面连成一有机整体,既可继承传统系统优点,又能实现系统自增长的功能。

这一类型的系统以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开发的IMT/EC系统为代表。

基于语料库(Corpus-Based)的机译系统机器翻译的研究是建立在语言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这3门学科的基础之上的。

语言学家提供适合于计算机进行加工的词典和语法规则,数学家把语言学家提供的材料形式化和代码化,计算机科学家给机器翻译提供软件手段和硬件设备,并进行程序设计。

缺少上述任何一方面,机器翻译就不能实现,机器翻译效果的好坏,也完全取决于这3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整个机器翻译的过程可以分为原文分析、原文译文转换和译文生成3个阶段。

在具体的机器翻译系统中,根据不同方案的目的和要求,可以将原文译文转换阶段与原文分析阶段结合在一起,而把译文生成阶段独立起来,建立相关分析独立生成系统。

在这样的系统中,原语分析时要考虑译语的特点,而在译语生成时则不考虑原语的特点。

在搞多种语言对一种语言的翻译时,宜于采用这样的相关分析独立生成系统。

也可以把原文分析阶段独立起来,把原文译文转换阶段同译文生成阶段结合起来,建立独立分析相关生成系统。

在这样的系统中,原语分析时不考虑译语的特点,而在译语生成时要考虑原语的特点,在搞一种语言对多种语言的翻译时,宜于采用这样的独立分析相关生成系统。

还可以把原文分析、原文译文转换与译文生成分别独立开来,建立独立分析独立生成系统。

在这样的系统中,分析原语时不考虑译语的特点,生成译语时也不考虑原语的特点,原语译语的差异通过原文译文转换来解决。

在搞多种语言对多种语言的翻译时,宜于采用这样的独立分析独立生成系统。

迄今存在和正在研制的机器翻译系统按其加工的深度可以分为3种类型:第1类是以词汇为主的机器翻译系统;第2类是以句法为主的机器翻译系统;第3类是以语义为主的机器翻译系统。

第1类机器翻译系统从美国乔治敦大学的机器翻译试验到50年代末的系统,基本上属于第1类机器翻译系统。

它们的特点是:①以词汇转换为中心,建立双语词典,翻译时,文句加工的目的在于立即确定相应于原语各个词的译语等价词;②如果原语的一个词对应于译语的若干个词,机器翻译系统本身并不能决定选择哪一个,而只能把各种可能的选择全都输出;③语言和程序不分,语法的规则与程序的算法混在一起,算法就是规则。

由于第一类机器翻译系统的上述特点,它的译文质量是极为低劣的,并且,设计这样的系统是一种十分琐碎而繁杂的工作,系统设计成之后没有扩展的余地,修改时牵一发而动全身,给系统的改进造成极大困难。

第2类机器翻译系统60年代以来建立的机器翻译系统绝大部分是第2类机器翻译系统。

它们的特点是:①把句法的研究放在第一位,首先用代码化的结构标志来表示原语文句的结构,再把原语的结构标志转换为译语的结构标志,最后构成译语的输出文句;②对于多义词必须进行专门的处理,根据上下文关系选择出恰当的词义,不容许把若干个译文词一揽子列出来;③语法与算法分开,在一定的条件之下,使语法处于一定类别的界限之内,使语法能由给定的算法来计算,并可由这种给定的算法描写为相应的公式,从而不改变算法也能进行语法的变换,这样,语法的编写和修改就可以不考虑算法。

第2类机器翻译系统不论在译文的质量上还是在使用的方便上,都比第1类机器翻译系统大大地前进了一步。

第3类机器翻译系统70年代以来,有些机器翻译者提出了以语义为主的第3类机器翻译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