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分田到户”到新型合作化——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土地流转调查
安徽凤阳调查报告
安徽凤阳调查报告安徽凤阳小岗村暑期实践调查总结报告范文20xx年7月12日,在指导老师唐世海、马志荣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走访中国改革第一村――小岗村,展开了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暑期社会实践。
这个中国十大名村之一的小岗村,这个全国第一个实现改革开放的小岗村,这个不断进取,探索中国农村致富之路的小岗村,给了我们太多的震撼,太多的感动。
那一年的十八个鲜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多年后的今天,沈浩用生命书写了小岗村的辉煌,小岗村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小岗村的人们不顾一切困难,努力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小岗村农村建设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值得我们思考。
就此我们也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为探究适合当今我国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尽绵薄之力。
小岗村取得的辉煌成绩1978年以前,小岗村是一个“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连温饱都解决不了的贫穷落后的穷村。
1978年,小岗村十八位农民签下生死契约――实行土地责任承包制,拉开了小岗村的改革序幕,给身处于温饱线上的中国农民指明了改革发展的方向。
在小岗村人的努力下,当年的茅草棚已经成为了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宽阔的柏油马路,宽敞明亮小洋房,郁郁葱葱的葡萄园,较大规模工业园,向我们展示着这三十年来他们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当年签下“生死契约”的十八位代表之一的后代严美昌家的沧桑变化,是小岗村发展变化之缩影。
“几年前我们家是种的是西瓜,要自己“推车”卖到凤阳去。
现在条件好啦,我们每次去凤阳都是自己“开车”去了”。
严老夫人笑着和我们说。
我们在他们家的堂屋看到了一辆东风牌的四轮车,还有两辆摩托车,环视他们家的房子,也是相当的宽敞,生活水平可见一斑。
严美昌告诉我们,他们家目前承包土地种植了六亩葡萄、十几亩水稻,年收入超过五万。
这在我们大多数农村是相当高的收入了,可是严美昌却告诉我们,在小岗村他们是贫困户。
这就是小岗村,走在改革和开放第一线的中国第一村。
案例讨论3:小岗村从“分田到户”到“土地流转”的30年变化
小岗村从“分田到户”到“土地流转”的30年变迁30年前中国的改革,始自农村,始自“把土地的使用权还给农民”。
在30年后的新起点上,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农村改革问题,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世人期望已久的“新土改”方案终于尘埃落定。
事实上,自2001年起土地流转就在全国多地进行试点,尽管在具体施行上仍存有一定争议,但毫无疑问,以此为标志中国将进入更深刻的变革时期。
【土地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当年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之一的严金昌在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回顾这三十年的小岗土地变迁时说:“生活要有改变,要好上加好,就必须要…想点子‟、…动脑子‟。
在饥饿、贫困年代时,想如何吃饱穿暖,要想要动;在吃穿不用愁了,口袋里也有钱了的时候,也要想要动。
”就是因为这一“想”一“动”,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的小岗,掀起中国农村土地改革的两次热潮。
第一次热潮是一九七八年的“大包干”、“分田到户”已成经典。
第二次热潮就是如今普遍关注的“土地流转”。
严金昌介绍说,三十年前,饥饿、困苦,让十八户农民按下手印,将土地分田到户,实行单干,小岗人从此过上“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日子。
上世纪九十年代左右小岗土地出现“抛荒”现象,发展的脚步停留在“吃饱穿暖”的阶段,而被外界尖刻的评为“一年越过温饱线,二十年没过富裕坎”。
在经过短暂停滞的发展后,三十年后的今天,敢为人先的小岗人摸索一条新路,重新在黄土地上做文章,搞试验,让昔日分到各户的田部分进行整合“土地流转”。
小岗村委书记史学亮说,土地流转始于当初的“反包倒租”,就是鼓励土地向种田大户、能手流转,进行适度规模经营,通过组织协调改变土地现转,从而发挥其应有效应,已获得更大的利润。
通过新农村规划,加大投入,大力支持中心村的发展,将村民向中心村集中。
这样可以节约土地,减少国家财政对公共设施的投入,促进村民素质的提高,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从“分田到户”到新型合作化——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土地流转调查
省全委会基础材料之八从“分田到户”到新型合作化——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土地流转调查30年前,当安徽省小岗村村民严金昌在曾经推动了中国农村重大变革的“分田到户”的秘密协议上摁下手印时,他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会把自己冒着坐牢风险分到自家的田地又租出去。
两年前,严金昌和十几户农民一起,以每亩500元的价格把自家的两亩土地出租给一家上海养殖公司,发展规模养殖,年终参与分红。
这些农民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则接受了这家上海公司的返聘,成为企业员工,每人每月领取600元左右的工资。
今年65岁的严金昌也接受了公司聘用。
不仅如此,因为养殖经验丰富、具有一定号召力,他还被提升为这个占地200多亩的现代养殖场的管理者。
“我们饲养的高山特色风味猪,直接销到上海大型超市,价格是普通猪肉的两倍”,严金昌说。
“年薪、土地租金,再加上年终分红,这可比一年到头种地划算得多。
粮食种得再好,一年的收成也不会超过1000元。
”这位30年前领头实行分田到户、自主生产的老农现在成了土地集中流转、发展合作经济的积极倡导者。
他说,小岗村耕地面积大约2000亩,其中60%目前出租流转被集中起来用于发展蘑菇、花卉、葡萄规模种植及家禽养殖等。
这种集中利用土地、实现规模经营的新型合作经济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实惠。
2007年,小岗村人均收入已达6000元,而当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4140元。
“这是过去靠一家一户生产完全做不到的。
随着合理、有效的土地出租流转规模扩大,小岗村正蓄势待发,迎接又一个发展的春天”,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说。
30年前,也就是1978年11月,小岗村迎来发展的“第一春”。
一天晚上,当地18位村民秘密签下了分田到户、自主生产的“生死契约”。
契约说:“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
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缴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
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这在当时被认为是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举动,可能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危险。
小岗村重走合作路
改革开放30周年:小岗村重走集体合作路30年前,这里的18位农民冒着坐牢的危险摁下手印,分田到户,掀开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30年后——从安徽省凤阳县城往东,过临淮关,东南行至小溪河镇,小岗村很快出现在眼前。
30年前,18位勇敢的贫苦农民正是在这里摁下鲜红的手印,掀开了中国农村历史崭新的一页,中国千百万个乡村从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30年后的今天,小岗人再次来到一个艰难抉择的十字路口。
合地、走集体之路,重新摆在他们的面前。
30年一个婴孩已经成年,30年一个大国完全崛起。
30年来,一切都在变化,唯一永恒的或许只有改革本身。
小岗村处处是工地2008年3月13日中午,50多岁的杨明吉走在小岗村中心地带的“友谊大道”上。
见到熟人,杨明吉递上一支香烟,闲谈了几句。
此时,全长700米的友谊大道上四处堆积着成垛的红砖、成堆的沙子和建筑石子。
友谊大道南北两边,好多家庭正在将老屋拆除,修建新房,有的二层小楼已经初具雏形。
洋溢在春风当中的小岗村俨然成了一处大工地。
“一百来户人家差不多有五六十户都在翻修或新建楼房”,小岗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关友江告诉记者。
今年60周岁的关友江年轻时讨过饭,是当年摁下红手印的“十八户”之一。
如今,他不仅是小岗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同时也是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的副董事长。
杨明吉的家在友谊大道的南侧,那是一层楼的平房,“上面再垛一层,就成了两层小楼。
”这项工程大约花费三四万元钱,杨明吉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情,不过一下子拿出三四万元绝非易事,“去年儿子才结婚,年底又添了一个孙子,花了好几万块钱。
”单干是搞到头了今年60岁的严宏昌永远忘不了30年前的那个冬天。
“那时候,想找18个人一起开会非常难。
就像搞地下工作,只能单线联系。
”“譬如说,我和你关系好,我就偷偷地动员你。
你然后偷偷地动员和你关系好的人,无论如何不能将我暴露。
”就这样,1978年12月,“十八户”的当家人聚集在村民严立华家,摁下了生死手印,分田到户。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的辩证统一关系
改革开放前后对比董志豪一、改革开放的历史1、三十年前的小岗村30年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只是一个有20户、115人的生产队。
小岗作为“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而闻名,大多数村民都曾出门讨过饭。
1978年冬,小岗村的18位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行了农业“大包干”,从此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大包干这种家庭联产承包制度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最终上升为中国农村的基本制度,解决了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
2、从包产到户到土地流转小岗村探索农村致富新路30年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农民在一纸分田到户“大包干”生死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从此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包产到户实现了小岗村的温饱,但一直没有解决小岗村的致富问题。
近年来,小岗村开始进行以承包制为基础的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开展多种形式的土地集中经营,探索致富之路。
这种集中利用土地、实现规模经营的新型合作经济给小岗村的农民带来了实惠。
2007年,小岗村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而当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4140元,小岗村摆脱了自改革开放后20多年经济停滞不前的状况。
3、小岗村的民生变迁小岗村的民生变迁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一个中国农村的缩影,一个承载太多期望的村庄。
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村庄,小岗村因率先实行“大包干”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带动中国亿万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而满身光环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中,小岗村重振改革创新的“大包干”精神,根据自身特点,开始探索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初步实现了从传统耕作向现代农业的多点突破,探索出了一条“现代农业——旅游产业——工农业协调发展”改革致富之路。
如今的小岗,葡萄园、养殖场、蘑菇种植大棚等土地集中经营已经初具规模,基础设施初步完善。
30年来,小岗走过了贫困,走过了温饱,走过了困惑,走出了希望。
小岗人敢想、敢干、敢闯的大包干创新精神,仍然具有时代的特征,融入中国农村改革的洪流之中,成为当代中国宝贵的精神财富。
最新小岗村调查实践材料
小岗村调查实践材料【摘要】安徽凤阳的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从打破思想束缚的“大包干”到现在的30多年间,小岗有成就,也还有许多要完善的方面。
本文是对于自动化系赴安徽凤阳小岗村调研支队在小岗村所进行的调研与考察的总结和分析,从经济建设、教育与人才引进和民生的改善三方面进行论述,将实践过程中的所见所闻真实地展现出来,同时经过自己的思考,提出对小岗村现状的看法和对其将来发展道路的建议。
【关键词】小岗村新农村大包干沈浩一、实践背景二、小岗村现状经济建设小岗村共有土地2.2万亩,其中有1.8万亩可耕地,8700余亩承包地,承包地以前的产出就是单纯的种植农作物,在沈浩书记到任后,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土地开始有了各种用途,下面就是主要的建设方面:1、建设现代农业图表1 葡萄园小岗村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一个基本的建设项目,经过我们的调查,村里把建设现代农业的精力主要放在了改变种植结构上,更多地种植经济作物。
首先是种植葡萄。
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种上了葡萄,葡萄秧是由江苏省的一个企业提供,即图上的江苏长江润发集团,除此以外该企业还提供种植葡萄所必需的支架,而小岗村民唯一要做的就是管理好自家的葡萄,等着葡萄成熟的时候有人来收葡萄,这些葡萄每年能给村民带来每亩2000到4000元的收入。
图上的葡萄园是江苏长江润发集团以几乎赠送的形式交给了一位村民管理,据葡萄园的工作人员反映,这个葡萄园每年会带来十万余元的收入,却不需要向长江集团支付一分一毫,这种做法让人感到十分费解。
图表2 大学生创业园其次是种植双孢菇。
2006年,三名大学生来到小岗村,租用村民土地建大棚种植双孢菇,第一年取得了不错的效益,所以在第二年村里面建起了很多种植双孢菇的大棚,也都种上了双孢菇,然而接下来的几年由于没有市场,种植双孢菇带来的利润越来越少,以至于现在很多大棚都已经荒废,而当初为此而建的大学生创业园也因此而荒废了,曾经在这的大学生中有人当了村官,比如说现在小岗村的党委副书记苗娟,当然也有人离开了小岗村。
关于小岗村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小岗村发展的调研报告-滁州学院电气学院团总支青协支队小分目录一、实践主题 (3)二、团队名称 (3)三、实践指导思想 (3)四、实践目的及意义 (3)五、实践背景 (4)六、实践时间 (5)七、实践地点 (6)八、实践形式及内容 (6)九、实践开展 (6)十、实践工作安排 (7)十一、规章制度 (8)十二、实践中注意问题及细节 (9)一、实践主题关于小岗村发展的调研报告—调研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二、团队名称电气学院团总支青协暑期实践小分队———赴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三、实践指导思想旨在促进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社会发展进行深入接触与思考,通过深入城镇、乡村及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等,实地了解调查各领域变迁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感受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实践基层,志愿服务社会,弘扬奉献精神,开展教育帮扶,文化宣传和社会考察等社会实践活动,以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同时也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并解决活动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困难,把握和理解国家深化改革的政策举措。
四、实践目的及意义改革30年过去了,当年的先锋是否依旧走在改革的前列?我们怀揣着回望历史之心和对因公殉职的伟大的“第一书记”沈浩的敬仰之情走进小岗,与小岗村民进行深入细致的交谈。
了解、考察小岗村近年经济、文化、政策、民生等一系列问题,力在总结分析小岗村的现情及讨论提出关于小岗村未来发展的规划方向和建设性的建议。
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
有“中国十大名村、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等美誉。
以前却是一个出了名的穷村。
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就凤阳小岗村的发展采用走访调研的方式了解这个名村。
宗旨在让学生学习红色精神,并在日常工作和学习生活当中将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与富有创造性的时代精神相结合.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对小岗村发展有效的方案。
我国农村改革中土地流转模式探索
长期全部 失地 。
去 。随着合理 、有效 的土地 出租流 转规
模 扩大 ,小 岗村正蓄 势待发 ,迎接 又一 个 发展 的春天 。这个 曾经是 中 国农村 改 革 发源 地的小 岗村在新 一轮 农村改革 的 大 潮 中,又提前 迈 出了一步 ,新型 的合
为破解 市场 经济 活跃地 区 “ 有地 不 种 ,想 种没地 ”的难 题 ,浙江 省温州 市
通过创 新耕地 流转模 式 ,实现 粮 田向种 粮 能手 、村 级集体 、专业合 作社集 中 ,
土地使 用产权 交易所 在 山东省枣庄 市 山
亭 区徐庄镇 成立 ,首批 为徐庄土 地合作
补贴 ,大大 降低 了农村 土地合 作社土 地
土地合 作社 。
不 是近 郊 区 。向农 民发放 “ 土地 使用产 权证 ”的最 终 目的,是 为了追求 土地 的 规模 效益 ,农地 的性质没有 变化 ,农业
生产 的效益 进一步提 高 ,粮 食安全得 到
了保 证 。
枣庄 在改革 过程 中,尽可 能地 规避
农 民的失地风 险。具体做 法如下 :
一
权 。而且 ,村集体 没有 收回土地 的承包 权 ,租借合 同一旦 期满 ,土地仍 将归还 每家每 户 ,土 地权益最 终还是农 民的。
是 规定合 作社基本 成 员 中农 民不
低于 8 % 出资 获得 的附加 表 决权 总 票 0,
数不超过 本社 成员基本表 决权 总票数 的
2% 0 。这两个 “ 0 ”,保 证 了工商业 资 8%
3 年 前 ,安徽省 小 岗村 村 民在 曾经 0 推 动 了中 国 农村 重大 变 革 的 “ 田到 分 户 ”,3 年后 又把分 到 自家 的 田地 租 出 0 社 的 2 0 农 民颁 发 了土 地 使 用 产 权 8户 证 。这标 志着在 国 内各地 的农村 土地制
凤阳县小岗村产业结构状况调研报告
优化产业构造推进农村发展——凤阳县小岗村产业构造状况调研汇报摘要:产业构造事关经济增长旳效率和可持续性。
本文重要围绕小岗村民思想与产业构造调整形势旳协调,龙头企业与农业发展旳协调,旅游业与小岗经济旳协调,以及三大产业整体规划旳协调为议题,深入小岗村进行实地考察,理解三十数年来小岗产业构造调整旳状况,并提出深入解放思想,发展现代农业;增长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环境;培养红色旅游配套项目等对策,以细化长远规划,优化产业构造,增进小岗村又好又快旳发展。
关键词:小岗村;产业构造;农村改革;又快又好发展一、引言小岗村从1978年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十八个带头人冒着生命危险,按下了红手印,实行大包干。
在当时极大旳调动了生产积极性。
但三十年来,小岗旳经济却未见大起色,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出旳问题,还是由于别旳什么原因?伴随经济旳发展,都市旳带动,农村也不再仅代表着农业了。
一二三产业在农村都均有发展。
那么,小岗是不是也该走多元化旳发展战略呢?小岗经济旳发展又有什么样旳独特性呢?一二三产业该以怎样旳比例发展呢?这些都是我们在调查中细细研究旳问题。
本次调查重要采用问卷、构造式访问、查阅档案资料等研究措施开展,在问卷调查中,共发放调查问卷260份,有效回收253份。
二、小岗村简介(一特殊旳地理区位小岗村位于安徽凤阳县东部,从属小溪河镇,距京沪铁路4公里,距省道307线7公里,距明光、临淮两个淮河航运码头均20公里,沈浩在任时期,将村里旳主干道友谊大道延伸,并修建了跨京沪高铁旳桥梁,使得小岗村交通愈加便利,对外交流愈加以便。
小岗村地处江淮分水岭,属丘陵地,土地高下不平,且地块小,三天不下雨就干旱。
但土地资源旳多元化,也有助于提高土地旳运用率。
近几年进行了土地整顿,基础设施深入完善,使土地条件得以改善。
现今小岗村下辖23个村民小组,拥有849户、3823人,耕地面积8713亩,人均耕地2.28亩。
(二自改革开放以来产业构造调整旳状况1982年中央一号文献充足肯定了小岗村旳“大包干”,小岗村为温饱而做出旳重大变革,也使农村改革拉开了序幕.但二十数年来,小岗虽满足了温饱,却未跨入富裕旳行列中去。
小岗村:农村改革再争先
以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为主线,小岗 村不断见证着我国农村关键领域的改革。40年 来,小岗村从“红手印”点燃改革,到“红证
谈起改革开放前的日子,严金昌回忆说, “红薯干、红薯馍,离开红薯不能活,红薯是 主要食物;穿的是大补丁、小补丁,层层叠叠 摞补丁。小时候跟着父母出门乞讨,成了家有 了孩子后,又带着孩子挨家挨户要饭。”
关于40年前那个夜晚的种种细节,75岁的 严金昌老人向外来者“讲了无数遍”。
那个夜晚,18位村民按下红手印,立下 “生死状”:
元;2017年,小岗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06 元;40年,收入增长了823倍。
改革从未停止 我国农村改革是从调整农民和土地的关系
开启的。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 处理好土地和农民的关系。
围绕土地和农民的关系,小岗村的改革多 次走在全国前列。
2004年,时任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沈浩 带领村民制定了“三步走”战略:引进工业、 发展现代农业和旅游业。要发展现代农业,引
小岗村:农村改革再争先
18本“红证书”,让小岗村再次走在全国农村改革的前列。
□ 《民生周刊》记者 郑智维
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溪河镇西南 部,“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小岗 村距离县城28公里。
1978年,小岗村的18位农民按下红手 印,签订“大包干”契约,将土地承包到户, 我国农村改革的大幕由此拉开。
书”土地确权,如今又实现了“分红利”增收 富民。
在小岗村党委委员严余山看来,未来要发 展还要靠改革来推动。
“父辈是中国农村改革的拓荒者,我们是 小岗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拓荒者,”严余山说, “2018年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元年,我将这一 年定位为小岗村开启新篇章的元年。要实现从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小岗村还要开拓出 更加多元化的发展道路。”
小岗巨变_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调查
小岗巨变———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调查□穆光宗袁城蔡莉个人发展空间,调动人口计生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积极探索发展其他有效的激励方式,如培训、重点培养、带薪学习和休假、挂职锻炼、出国进修等。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
通过竞争上岗等多种方式,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力度,把优秀的干部充实到领导班子中。
认真研究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促进班子成员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提高各级人口计生部门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
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勤政廉政水平。
严肃干部人事纪律,慎权慎微,敢于抵制不正之风,不搞以权谋私。
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在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切实做到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
按照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快乐工作的要求,在全系统营造民主、和谐、友善、快乐的氛围。
(作者:国家人口计生委人事司司长)[责任编辑:林晓红]国60周年人口计生工作巡礼30年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迈出了中国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第一步,发展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小岗村位于凤阳县东部的小溪河镇,“大包干”前隶属梨园公社,当时只是一个有20户、115人的生产队。
此后,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是1994年,出生婴儿14人;最少的年份没出生一个孩子;2003~2007年,每年出生人数不过4~6人。
1993年,小岗生产队与相邻的大严生产队合并成小岗行政村,有112户人家、486人,劳动力190余人,承包耕地1800亩。
2008年3月,凤阳县开展行政村区划调整,小岗村与相邻的石马、严岗三村合并,共23个村民组,849户、3823人,8713亩耕地。
安徽小岗村:土地流转不是“重返大集体”
小 岗村 村委会 副主任关 友江告诉
地 出 租 出 去 ,1 5年 、2 0年 以 后 ,土地
中国经济周刊 20年 第4期 08 7 21
里就把这 l 7户人召集来 ,商量是 否该 把土地 租出去发 展葡萄 种植 ,增加 收
并不 信任 。但 到第 一季菇 收下来 ,几 《中国经济周 刊 》 ,对于农 民来说 ,土
小 岗村人逐 渐意识 到要想 富裕 ,仅仅 生来到小岗村 , 尝试种植大棚双孢菇 ,
靠 自家的几亩地 “ 单打独斗”太难了。 2 0 年 ,张家港长江村 帮助小 岗 01
村 发展葡萄 种植 ,准 备在村 里搞 一个
葡萄示范 园。按照规 划 ,葡萄 园需要
用地 8 0亩 , 涉 及 到 1 的 土 地 。村 7户
农 户 ,那 么村里鼓励 这些农户 合作起
种 田能 手 和 村 里 的 种 田大 户 成 为 了 土 地 流转 的 “ 主人 ” 新 。
小 岗村 的土地流 转 ,曾经一 度遭
到 了 村 里 的 部 分 人 的 反 对 ,有 人 认 为
工 的机会增 多 ,他们 的见识也越 来越
广 。经 过 和其 他 省 份富 裕 的村 子 比较 ,
一
举跨越了温饱线 ,但随后小岗村 的发
展逐渐减速。上世纪 9 0年代 ,和其他 农村一样 ,小岗村 的一些年轻人开始走
出 去 到 城 里 打 工 ,一 些 农 田 闲置 了 下
来 ,为 了避免 土地荒 芜,有些农 户就
把 农 田 让 给 别 人 种 。 随着 农 民外 出 打
了序幕 。在土地流转 中, 外来大学生 、
小 岗 村 的 “ 地 流 转 ” 由 此 拉 开 土
案例4-1 小岗村的今昔
案例“中国改革第一村”安徽凤阳小岗村的今昔。
“一年跨出温饱线,三十年没过富裕坎”成为小岗村的真实写照。
案例4-1 小岗村的今昔[案例文本]材料1:《“大包干第一村”的今昔30年》(扬州晚报,2008-2-18)小岗村是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溪河镇的一个村落,30年前,小岗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小岗家家穷光蛋,磙子一住就要饭。
”学大寨时,小岗就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家可派出一人外出“搞生活”(乞讨),人口多的可派两个。
1978年秋,公社调整了小岗生产队班子:严俊昌为队长,严宏昌为副队长,严立学为会计。
11月24日,晚饭后,严俊昌溜达去了严立华家,“商量怎么解决温饱的问题。
”后来,人越聚越多,18个人,最后以摁手印的方式,把全队五头黄牛、一个破耙全都分了,彻底包产到户。
“如果干部倒霉坐了牢,我们就给干部送牢饭,如果真的谁被杀头,就把他小孩养活到18岁。
”1979年春,小岗的“秘密”被一级级传上去。
凤阳县委书记陈庭元经实地考察后批示,干到秋天。
可还没到秋天,地委书记王郁昭又来了,回去后开了常委会,最终决定支持小岗。
6月,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的万里来到小岗。
离开时,车开得很慢,他探头车外,叮咛严俊昌一定要把地种好。
车走了一段,万里再次探头车外,叮嘱严俊昌要向党讲真话。
车至村头,万里第三次招呼严俊昌过去:“如果有人查你,你就说我同意的,让你干5年。
”1979年秋收,小岗生产队正式记载的粮食产量是13.3万斤,比以前翻了4倍。
“那年景,家家过门墩都有粮食,直堆到屋坝子。
”大包干当年,严俊昌家就新盖了6间茅草房,后来又盖了几次。
1993年,盖上了砖瓦房。
“拖拉机,电视机,手表,慢慢地,什么都有了。
”至1984年,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普及推行。
但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就来了。
“见你种烟、种棉花、种油料,都要收钱,连养猪还要收20块钱的猪头税。
多的一户有两三千,我家有一两千。
”为此,严俊昌写信向万里反映。
小岗村赶潮:互联网+土地流转
小岗村赶潮:互联网+土地流转作者:暂无来源:《民生周刊》 2016年第14期《民生周刊》记者严碧华□ 吴冰寒38年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严金昌和其他17位村民冒着风险按下红手印,实行分田到户“大包干”,把土地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分开,开启了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首次重大创新。
38年后,73岁的严金昌又做了件“冒尖儿”的事,通过刚成立的土流网小岗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他带头发布了土地流转信息,开启了小岗村土地流转的互联网时代。
小岗村“触网”6 月2 5 日是第2 6 个全国土地日,也是习近平总书记4月25日考察小岗村后整整两个月的日子。
在小岗村干部管理学院报告厅里,当着近百位村民的面,18位“大包干”带头人之一、73岁依然精神矍铄的严金昌老人从土流网首席执行官伍勇手中接过聘书,当上了土流网小岗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总经理。
严金昌还用伍勇的手机,亲手把一宗500亩待流转土地的信息发布到土流网。
现场发布的一块500亩土地当天就得到了响应。
土流网湖北随州市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负责人谌先生向严金昌提出,有客户需要在小岗村流转1000亩土地种植黑豆。
“办公室就设在我家,既然今天做官了,就把这个官干好,谁想流转土地可以到我家直接联系。
”严金昌兴奋地说,“乡亲们放心,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开,只流转经营权,承包权永远是我们农民的。
如果哪天合同到期了,土地可以收回来。
”“只流转我们的经营权。
”严金昌又重复了一遍。
集约化经营让土地增值“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透露的消息让伍勇嗅到了商机,他从政策中捕捉到了土地流转市场化变革的方向以及民间力量参与其中的可能。
2 0 0 9 年6 月2 5 日,第1 9 个全国土地日,伍勇创办的土流网上线了,经过7年艰辛创业,从中国互联网土地流转市场当初的拓荒者到如今的深耕者,伍勇和他的团队一直在成长。
在如今已过而立之年的伍勇看来,土流网的成长离不开政策的支撑,从改革的大潮、政策的大势中发现和培育市场的空间。
从“小岗村”出发一关于中国集体土地流转现状的调研
从“小岗村”出发一关于中国集体土地流转现状的调研作者:陶兴旺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2年第8期陶兴旺(陕西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710021)摘要:土地流转作为土地深入改革的重要举措,解决了我国耕地分割细碎,经营规模过小等问题,是一种充满活力,能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改革形式。
我国的土地流转还处在初级阶段,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有待规范。
探究集体土地流转,探索适合广大农村发展的模式,是当前社会广泛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土地流转;土地市场;土地使用权;农业经济中图分类号:F301.24;F32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5-0152-022012年7月10日至7月20日,由陕西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一行15人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对安徽风阳小岗村进行了包括地理、经济以及教育等多方面的实地考察调研。
其中,把集体土地流转作为此次暑期社会实践的主要调研对象之一,通过实地考察、询问、资料搜集发现,小岗村通过土地转包、土地入股、合作经营等流转形式,顺应了农业生产形式和市场的变化,推动了全村经济的高速发展,成为中国集体土地流转的示范点。
集体土地流转作为一种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发展而出现的经营方式极具研究价值,对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一、集体土地流转的现状1.集体土地流转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逐步在全国范围内的农村建立了土地集体所有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了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粮食产量迅速上升,在短短几年时间就解决了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
到80年代后半期,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能量基本释放以后,它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开始减弱。
随后,中国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目标始终维持在集体所有、家庭经营和允许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进行土地流转的大格局。
2.集体土地流转规模不大,流转速度趋势加快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集体土地流转现象还不是很普遍。
安徽省小岗村从“分田到户”到新型合作化
安徽省小岗村从“分田到户”到新型合作化
全晓书;蔡敏
【期刊名称】《农经》
【年(卷),期】2008(000)011
【摘要】30年前,当安徽省小岗村村民严金昌在曾经推动了中国农村重大变革的"
分田到户"的秘密协议上摁下手印时,他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会把分到自家的田地又
租出去。
两年前,严金昌和十几户农民一起,以每亩500元的价格把自家的两亩土地出租给一家上海养殖公司,发展规模养殖,年终参与分红。
这些农民们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则接受了这家上海公司的反聘,成为企业员工,每人每月领取600元左右的工资。
今年65岁的严金昌也接受了公司聘用。
不仅如此,因为养殖经验丰富、具有一定号召力,他还被提升为这个占地200多亩的现代养殖场的管理者。
【总页数】1页(P52-52)
【作者】全晓书;蔡敏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7
【相关文献】
1.农民想什么政府干什么--对安徽省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十县百乡千户农民的调查[J], 汪建国;王建培;朱艾勇
2.小岗村新型合作化对我们的启示 [J], 耿玉春
3.来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的报告——对安徽省十县百乡千户农民的调查 [J], 汪建国;王建培;朱艾勇
4.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财税支持政策满意度研究\r——基于安徽省416户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调查 [J], 贺文慧;方政
5.组织化增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创新——以苏北T村"分田扶贫"实践为例 [J], 岳要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村土地流转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建议--以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小岗村为例
农村土地流转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建议--以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小岗村为例林蝶亭【期刊名称】《环球市场信息导报》【年(卷),期】2014(000)033【总页数】2页(P186-186,185)【作者】林蝶亭【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以凤阳小岗村为实证研究对象,就农村土地流转(下文简称农地流转)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促使农村土地流转形式多样化,流转面积规模化,流转程序发展,完善土地流转的相关机制,有效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的相关建议。
以及在土地流转中农民合理利益得到保障的相关建议。
外部:小岗村有国家相关政策以及当地政府的支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发展数度规模经营,农村社会保障程度日渐提高;当地经济产业发展方向逐步向二、三产业靠拢,人们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减弱;土地流转价格提高,供需不平衡,促使小岗村进行土地流转。
内部:小岗村大部分居民具有先进的土地改革意识,自愿将土地流转出去,形成土地市场供给方。
“村两委”积极招商引资,促进小岗村土地流转的发展。
主要流转形式:以转包、出租、入股的形式为主,近几年承包权资本化比重逐步加大。
主要流转模式:集中土地转包、转租招商引资等,并且形成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入股模式和“农户+农户”的转包模式。
流转模式的多元化是土地流转经营模式的一大创新之处。
土地流转的相关体制:小岗村土地流转的组织形式是基于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2008年小岗村提出了改革整体思路,村民以土地持股,加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发展合作社”,完全按照工业化的思路来发展农业。
2012年全村土地流转面积达8400多亩,占全村可耕地面积(1.45万亩)的58%,占农用地面积的44.7%。
截至2012年底,全国土地流转面积约2.7亿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21.5%,小岗村58%的土地流转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三倍。
2013年小岗村村委会成立创新发展有限公司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农业等新型农业。
洪城记忆15——分田到户,农业生产由集体到单干
洪城记忆15——分田到户,农业生产由集体到单干1978年11月24日,安微省凤阳县小岗村十八户农民,在村小组长带领下秘密签订契约,将集体全部耕地以承包形式分到各户,农业生产搞起了单干,这件事被媒体公开报道后,中央对小岗村的做法给予了肯定,认为农村土地承包打破了集体生产吃大锅饭现象,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小岗村分田到户揭开了农村家庭联产责任制的序幕。
太平乡枫林村是南昌市第一个开始试点分田到户的村组。
1981年5月,湾里区太平公社对枫林村分田到户进行了政策引导,枫林大队派出干部到村小组协助和指导工作,将集体133.1亩耕地按土地肥瘦、产量高低分成五个等级后逐垅逐坵进行面积丈量和田坵编号,根据家庭户口和家庭全年口粮定量标准以各占50%的比例将田亩核算到户。
各户分田顺序实行抽签排队,根据签号的顺序再按照田坵的编号依次将田亩分配到户。
为防止做签时作弊、抽签时一窝蜂现象,只能由大队干部做签,然后将签放在一个小口径的圆柱形竹筒里,按照村民顺序号一个一个用筷子将签从竹筒里选夹出来。
1983年11月,以同样的方式,将集体1273.1亩山林面积(其中:杉松混杂林296.6亩,油茶林74亩),按人平山林面积计算到各家各户。
私人作田,对一些缺少劳动力或劳动力较差的农户来说有一定的生产困难。
集体生产是根据各人的劳动技能进行不同劳动分工的,比如不会耕田的社员,生产队会安排他干其他的农事,而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你不会干的农活也得去学会干,边学边干。
凡是劳力强、懂管理、技能好的家庭,自然农业生产搞得好,反之,农业产量相比就要低。
1982年分田到户之后至1989年间,由于人口增减变动情况(娶进嫁出、新生和去世),村里对农户的承包田面积进行了多次小调整,该进田的进,该拨出的拨出。
1982年分田时枫林全村人口130人,社员全年口粮消费量65488斤,国家公粮任务4770斤(按田亩计算,每亩35.5斤,由农户交到粮站),定购粮任务是2000斤(按田亩计算,每亩15斤,定购粮价格为每百斤52元,即可交粮,也可交款),油脂任务71斤,另外还有农业税3270元(按每亩定产675斤计算,根据定购粮价目的7%计算税费),农业税由大队代收,除此之外还有社队统筹款(乡村二级办学、计划生育、军人优抚、民兵训练、大队干部工资等)按农业税的20%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全委会基础材料之八
从“分田到户”到新型合作化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土地流转调查
30年前,当安徽省小岗村村民严金昌在曾经推动了中国农村重大变革的‚分田到户‛的秘密协议上摁下手印时,他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会把自己冒着坐牢风险分到自家的田地又租出去。
两年前,严金昌和十几户农民一起,以每亩500元的价格把自家的两亩土地出租给一家上海养殖公司,发展规模养殖,年终参与分红。
这些农民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则接受了这家上海公司的返聘,成为企业员工,每人每月领取600元左右的工资。
今年65岁的严金昌也接受了公司聘用。
不仅如此,因为养殖经验丰富、具有一定号召力,他还被提升为这个占地200多亩的现代养殖场的管理者。
‚我们饲养的高山特色风味猪,直接销到上海大型超市,价格是普通猪肉的两倍‛,严金昌说。
‚年薪、土地租金,再加上年终分红,这可比一年到头种地划算得多。
粮食种得再好,一年的收成也不会超过1000元。
‛这位30年前领头实行分田到户、自主生产的老农现在成了土地集中流转、发展合作经济的积极倡导者。
他说,小岗村耕地面积大约2000亩,其中60%目前出租流转被集中起来用于发展蘑菇、花卉、葡萄规模种植及家禽养殖等。
这种集中利用土地、实现规模经营的新型合作经济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实惠。
2007年,小岗村人均收入已达6000元,而当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4140元。
‚这是过去靠一家一户生产完全做不到的。
随着合理、有效的土地出租流转规模扩大,小岗村正蓄势待发,迎接又一个发展的春天‛,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说。
30年前,也就是1978年11月,小岗村迎来发展的‚第一春‛。
一天晚上,当地18位村民秘密签下了分田到户、自主生产的‚生死契约‛。
契约说:‚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
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缴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
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
杀头也甘心,大家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
这在当时被认为是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举动,可能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危险。
所幸的是,这一改革模式后来得到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高度认可,随之获得中央政府的肯定,并被推向全国。
小岗村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
‚分田到户‛刺激了‚大锅饭‛时代农民被压抑的生产积极性,随之而来的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发展的黄金期,农民收入一度超过城市居民。
当年‚分田到户‛带头人之一的严宏昌回忆说,那时候,一家人起早贪黑地干,很快就成了万元户。
‚1989年,我家就花10万元盖起了两层楼的砖瓦房。
‛
然而,随着20世纪90年代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土地、财政资金大量流入城市,加上农村各种税费、提留统筹等负担加重,农村发展进入低迷期。
而小岗村由于紧靠连年成灾的淮河,农民不仅没有致富,有的甚至至今还没有摆脱贫困。
‚最近几年,农资价格不断上涨,咱农民更加看清了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不能致富,粮食再丰收也卖不出‘金子’‛,严宏昌说,‚发展规模经营、实现产业联合是大势所趋。
‛
安徽省‚三农‛问题专家何开荫说,随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成片土地抛荒、闲臵,水利等农田基础设施年久失修,这些因素也推动了土地的合理流动。
今年,小岗村大约有600亩土地通过租赁集中起来,种植葡萄。
在严德友家新起的二层小楼前,一座占地180多亩的葡萄园被管理得井井有条。
‚种植1亩葡萄的效益是种粮的10倍。
通过土地租赁和串换,方便了集中施肥、灌溉、除虫和管理。
‛严德友说。
严德友曾经担任过小岗村村长。
但是,也有人对小岗村新型合作经济提出了质疑,认为将土地重新集中,是倒退到了计划经济模式。
对此,村委会主任的关友江说,村民们由当年打破集体模式‚单干‛到重新组织起来,不是开历史倒车,而是‚分田到户‛模式的延伸。
和
30年前一样,今天的改革同样是为了摸索致富之路。
‚与计划经济时代的强制行政手段完全不同,小岗村今天的改革是建立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尊重农民的自主权。
而且,村集体没有收回土地的承包权,租借合同一旦期满,土地仍将归还每家每户,土地权益最终还是农民的。
‛年愈花甲、曾经也是‚分田到户‛带头人之一的关友江说。
何开荫指出,‚在新的起点上,需要完善相应的制度。
‛因为他担心,大规模的土地流转是在缺少制度安排和不规范的情况下形成的,一旦发生经济纠纷,租赁双方的利益都得不到保障。
沈浩则把眼光放得更为长远。
他为小岗村的经济发展规划了‚三步走‛的宏伟蓝图:第一步,进一步扩大土地流转规模,调整农业结构;第二步,依托‚小岗‛品牌,发展休闲旅游、红色旅游;第三步,引进工商企业,促进工农业协调发展。
其实,‚发展农村经济有很多路可走。
小岗村还在摸索,希望找到一条最适合自己的道路,‛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