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急诊医学期末重点总结

合集下载

急诊医学重点知识总结

急诊医学重点知识总结

急诊医学重点知识总结一、急诊医学概述急诊医学是指在短时间内对危重病人进行紧急救治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尽可能地挽救病人的生命。

急诊医学是现代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它对于社会公共卫生和人民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急诊医学常见疾病1. 心脏病:包括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律失常等。

2. 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哮喘、肺栓塞、肺部感染等。

3. 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出血、胰腺炎、胆囊炎等。

4. 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出血、脑梗塞、癫痫等。

5. 外伤和创伤:包括骨折、切割伤、灼伤等。

三、急诊医学处理流程1. 评估患者情况:首先要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其情况,包括意识状态、呼吸、循环等。

2. 给予急救措施: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相应的急救措施,包括心肺复苏、氧气吸入、止血等。

3. 诊断疾病:通过对患者的检查和问诊,确定疾病的种类和程度。

4. 给予治疗:根据疾病种类和程度,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5. 监测患者情况:在治疗过程中要不断监测患者情况,包括呼吸、循环等指标。

四、急诊医学常用药物1. 心肌梗死:阿司匹林、硝酸甘油、替格瑞洛等。

2. 呼吸系统疾病:氨茶碱、布地奈德等。

3. 消化系统疾病:奥美拉唑、甲氧氯普胺等。

4. 神经系统疾病:硫酸镁、丙戊酸钠等。

五、急诊医学常用设备1. 心电监护仪:用于监测患者的心电图。

2. 呼吸机:用于给予患者呼吸支持。

3. 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用于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

4. 输液泵:用于给予患者药物和营养液等。

六、急诊医学注意事项1. 必须保证医疗设备齐全,药品供应充足。

2. 医护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急诊医学知识和技能。

3. 必须保证急救流程规范,避免出现差错。

4. 对于危重病人,必须及时转运到专业医院进行治疗。

七、急诊医学发展前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因此,急诊医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分支,在未来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急诊医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急诊医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第一至十章急诊医学:是一门临床医学专业,贯穿在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危重病监护过程中,现场急救、创伤急救、急病(症)的救治、心肺复苏、急性中毒、理化及环境因素损伤,以及相关专科急诊的理论和技能都包含在其学科范畴中。

发热分度:1、低热:37.3—38℃2、中度发热:38.1—39℃3、高热:39.1—41℃4、超高热:41℃以上昏迷:人体对内外环境不能够认识,由于脑功能受到高度抑制而产生的意识丧失和随意运动消失,并对刺激反应异常或反射活动异常的一种病理状态。

【__ 特征】深昏迷【临床表现】:所有反射(脑干反射、浅反射、深反射及病理反射)均消失,生命体征不稳定,有自主呼吸,但节律可不规则,多半有通气不足。

突然发作的呼吸困难多见于:自发性气胸、肺水肿、支气管哮喘、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

支气管哮喘临床表现:反复发作性伴有哮喘的呼气性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

颅内压增高三大主征: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梗阻性腹痛临床基本特点:阵发性腹痛+呕吐+腹胀+排泄障碍呕吐12小时前吃进的食物【隔夜宿食】提示:幽门梗阻少尿:24小时内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无尿:24小时内尿量少于100ml或12小时内完全无尿洗胃:一般在服毒后6小时内效果最好【什么时候最好】即使超过6小时,由于部分毒物仍残留于胃内,多数情况下仍需洗胃对吞服腐蚀性毒物的患者,洗胃可引起消化道穿孔,一般不宜采用【哪些人不能】对昏迷、惊厥患者洗胃时应注意呼吸道保护,避免发生误吸【注意】金属中毒解毒药:氨羧螯合剂【依地酸钙钠】急性有机磷杀虫药中毒【临床表现】:一、毒蕈碱样症状出现最早,主要是副交感神经末梢兴奋所致,类似毒蕈碱作用,表现脏器平滑肌痉挛及腺体分泌增加。

临床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多汗、流泪、流涕、流涎、腹泻、尿频、大小便失禁、心跳减慢和瞳孔缩小。

支气管痉挛和分泌物增加、咳嗽、气急,严重者可出现肺水肿。

二、烟碱样症状乙酰胆碱在横纹肌神经肌肉接头处蓄积和刺激,使面、眼、睑、舌、四肢和全身横纹肌纤维束发生颤动,甚至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

急诊医学 知识点总结归纳

急诊医学 知识点总结归纳

急诊医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急诊医学的基本原理和指导思想1.急诊医学的基本原理急诊医学是一门以应对急性状况为中心的医学科学。

它的基本原理包括迅速判断病情、迅速处理病情、迅速处理病人。

在处理急诊状况时,医务人员需要快速准确地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并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

这需要医务人员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2.急诊医学的指导思想急诊医学的指导思想是"抢救生命、预防残疾、缓解疼痛、排除危险、救急扶危"。

这一指导思想要求医务人员在处理急诊状况时,首先要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其次是尽量避免疾病对患者造成永久性伤害,同时要尽量减轻患者的疼痛,排除危险因素,并尽快救急扶危,及时进行治疗。

二、常见急症处理的基本原则1. 心脏急症处理心脏急症包括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等。

处理心脏急症的基本原则是迅速评估心脏功能,及时进行心肌保护和血流再灌注治疗。

此外,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心脏复苏和除颤。

2. 呼吸系统急症处理呼吸系统急症包括支气管哮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栓塞等。

处理呼吸系统急症的基本原则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纠正低氧血症,并给予合适的氧疗和呼吸支持治疗。

3. 出血性急症处理出血性急症包括外伤出血、消化道出血、鼻出血等。

处理出血性急症的基本原则是迅速止血,并及时进行补液和输血。

对于失血性休克患者,应迅速纠正失血休克,稳定循环功能。

4. 中毒处理中毒是一种常见的急症,处理中毒的基本原则是迅速清除中毒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进行抗中毒药物治疗。

此外,还需要及时进行生命支持和器官功能支持治疗。

5. 外伤处理外伤是急症医学的重要领域,处理外伤的基本原则是迅速评估创伤严重程度,进行外伤急救和伤口处理,并及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在处理外伤时,还需要注意保护伤者的生命安全和肢体功能。

三、急诊医学的关键技能和工具1. 心肺复苏技能心肺复苏是急诊医学中的关键技能之一,对心脏骤停、溺水、窒息等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是挽救生命的重要手段。

急诊医学--重点-总结

急诊医学--重点-总结

急诊医学–重点-总结急诊医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学科,它涉及到各种急性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急救措施,是救治危重病人和救死扶伤的关键。

本文将重点总结急诊医学的相关内容,以助于医学从业者更好地掌握急诊医学知识。

急诊医学的定义急诊医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和掌握有关急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急救措施的学科。

其目的是在尽可能短时间内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采取适当的治疗和救护措施,以达到迅速救治、稳定病情、挽救生命的目的。

急诊医学的重点1. 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是急诊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使身体恢复正常心跳和呼吸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快速和高效的措施,否则患者生命会受到严重威胁。

医生应该将心肺复苏纳入到急救流程中,并掌握心肺复苏的常见技巧和方法。

2. 中毒应急处理中毒也是急诊医学中经常遇到的情况之一。

处理中毒需要医生快速确定中毒物质的种类和量,给予对应的解毒剂或采取其它措施进行清除。

而对于不同种类的中毒,处理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因此,医生应当对不同种类的中毒进行深入了解,并掌握相应的中毒处理方法。

3. 创伤处理创伤处理也是急诊医学的重点之一。

创伤种类很多,包括割伤、撕裂、烧伤等,而不同种类的创伤处理方法也不相同。

处理创伤需要快速地稳定伤口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以避免恶化。

因此,医生应当掌握各种创伤的处理方法,以便能够快速处理创伤伤口。

4. 急性疾病处理急诊医学也需要面对各种急性疾病的处理。

这些疾病包括心肌梗塞、脑出血、肺栓塞等,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很大威胁。

因此医生在诊断的过程中需要快速准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及做好病情观察,以防止病情恶化。

急救的原则除了特定的处理方法,医生还需要掌握急救的原则。

急救的原则有很多,但是最核心的原则是:快速采取有效措施,稳定病人病情。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急救需要做到以下三点:1. 快速反应急救过程需要快速反应,对症状做出判断,并立即给予适当的处理。

2. 稳定病情急救过程中应当稳定病情,包括保持体位、维持呼吸和循环的正常,以及控制出血等。

同济大学急诊医学重点整理

同济大学急诊医学重点整理

心肺脑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抢救生命最基本的医疗技术和方法,包括开放气道、人工通气、胸外按压、电除颤纠正VF/VT,以及药物治疗等,目的是使患者自助循环恢复和自主呼吸。

成人基本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 BLS)的基本步骤:判断患者有无意识和畅通呼吸道、人工呼吸、人工循环。

胸外按压频率,单人/双人按压通气比率为单人30:2,,按压部位胸骨下1/3(乳头连线与胸骨交界处),按压深度5cm,频率100次/分。

心肺复苏成功:瞳孔、面色、动脉搏动、神志、心电监护、血压60-80mmhg、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90%,动脉血气、呼气末CO2分压22-27mmhg。

心肺复苏并发症:肋骨骨折、血胸、心脏压塞、腹腔内损伤、气管内导管位置不当、胃损伤和肺误吸等。

电除颤:每延迟一分钟患者存活率下降7%-10%,心律分析证实为VF/VT应立即电除颤,只做一次电击,之后做5组CPR,再检查心律。

电极置放位置为右侧放置于患者右锁骨下区,左侧放置于患者左乳头侧腋中线处。

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是目前临床上使用确切而有效的呼吸支持手段,其目的是:①纠正低氧血症,缓解组织缺氧;②纠正呼吸性酸中毒;③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循环;④可保障镇静剂使用安全,减少全身和心肌氧耗。

通气模式:①机械控制通气CMV,用于无自主呼吸者②控制/辅助通气(A/C)最常用③同步间歇性指令通气SIMV,可用于撤机气管切开并发症:出血、气胸、纵隔气肿、皮下气肿、感染、气道梗阻、气管食管瘘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气压伤、容积伤撤机方法:直接撤机、经T形管逐步撤机、SIMV过渡撤机、PSV过渡撤机、BiPAP过渡撤机休克:由于各种致病因素作用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导致器官和组织微循环灌注不足,致使组织缺氧、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受损的综合征。

急诊医学重点总结

急诊医学重点总结

1、急诊医学:就是一门临床医学专业,贯穿在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危重病监护过程中,其主要任务就是对不可预测得急危重病(症)、创伤,以及患者自己认为患有得疾病,进行初步评估判断、急诊处理、治疗与预防,或对人为及环境伤害给予迅速得内、外科及精神心理救助。

EMSS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就是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危重病监护三位一体得发展模式。

2.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就是指在多种急性致病因素所致机体原发病变得基础上,相继引发2个或2个以上器官同时或序贯出现得可逆性功能障碍,其恶化得结局就是多器官功能衰竭(MOF)、MODS得临床特征:A、从原发损伤到发生器官功能障碍有一定得时间间隔;B。

功能障碍得器官大多就是受损器官得远隔器官;C、循环系统处于高排低阻得高动力状态;D、持续性高代谢状态与能源利用障碍;E.氧利用障碍,使内脏器官缺血缺氧,氧供需矛盾突出、3。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就是机体对致病因子防御性得应激反应过度,最终转变为全身炎症损伤病理过程得临床综合征。

各种感染或非感染损伤因素导致得炎性细胞激活与炎性介质释放失控就是SIRS得病理生理机制、其临床表现为体温、白细胞及呼吸、心率得异常变化、在原发病得基础上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符合以下2项或2项以上可诊断SIRS:①体温>38℃或<36℃;②心率〉90次/min;③呼吸>20次/min,或PaCO2〈32mmHg;④白细胞计数>12×109/L或<4×109/L,或未成熟粒细胞>0。

10。

4.中毒:就是指有毒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达到中毒量而产生全身性损害。

急性中毒就是由于短时间内吸收大量毒物所致,起病急骤,症状严重,病情变化迅速,如不及时治疗常危及生命。

慢性中毒就是长时间吸收小量毒物得结果,一般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多不属于急诊范畴。

引起中毒得化学物质称为毒物、根据来源与用途不同可将毒物分为:工业性毒物、药物、农药、有毒动植物。

医院急诊科年末小结

医院急诊科年末小结

医院急诊科年末小结急诊科年终小结1. 概述急诊科是医院中最重要的科室之一,负责接收和处理各类急诊病人。

本年度,我院急诊科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以下是对本年度急诊科工作的年终小结。

2. 成绩总结2.1 病人处理效率提高本年度,急诊科在病人处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通过科技手段的引入和工作流程的优化,我们的平均候诊时间大幅度减少。

同时,我们加强了与其他科室的沟通和合作,提高了病人的转诊速度。

2.2 急诊医生综合素质提高为了提升急诊科医生的综合素质,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包括培训、学术交流、临床研究等,使医生们不断提升自己的医学水平和临床经验。

这样不仅提高了急诊科的整体医疗水平,也增加了科室的核心竞争力。

2.3 增设急诊科设备我们在本年度增设了一些急诊科设备,包括心电监护仪、超声仪、呼吸机等。

这些设备的引入大大提高了我们的诊断和治疗能力,减少了病人等待时间和住院率。

3. 存在的问题3.1 医疗资源不足尽管我们已增设了一些急诊科设备,但我们仍然存在一些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

主要包括医生和护士的数量不足,无法满足病人的需求;药品、耗材等物资短缺,影响了工作效率。

3.2 病例统计和信息管理不规范在本年度的工作中,我们发现病例统计和信息管理存在一些问题。

有时候,由于表格填写不规范或者信息录入错误,我们无法准确反映科室的工作情况。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责任心。

3.3 重症病人救治能力有待提高尽管我们在急诊科引入了一些先进的设备,但我们仍然存在重症病人救治能力不足的问题。

有时候,我们在病人抵达急诊科时,无法提供最合适的救治措施,导致病情恶化甚至丧命。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提升医生和护士的技术水平,增强他们处理复杂病例的能力。

4. 对策和建议4.1 建设更完善的医疗团队我们需要增加医生和护士的数量,提高工作效率和病人满意度。

同时,我们可以加强与其他科室、社区医生的合作,形成闭环医疗模式,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

急诊医学教学总结范文

急诊医学教学总结范文

急诊医学教学总结范文急诊医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培养临床医学人才的关键环节之一,急诊医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关系到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和急救水平的提升。

在参与急诊医学教学的过程中,我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下面就我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一些总结进行分享。

首先,在急诊医学教学中,我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决策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在临床急救中,面对意外和突发情况,医生需要快速判断病情,并做出正确决策。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手脑并用”能力,通过模拟情景和临床案例的训练,使学生在压力下能够迅速反应和冷静思考,有效应对各种急诊情况。

其次,急诊医学教学需要强调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真正掌握急诊医学的技能和知识。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临床技能的训练,布置丰富多样的实践任务,并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

通过反复练习和指导,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急诊医学的各项操作技能,提高临床实践水平。

另外,急诊医学教学要注重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在急诊环境中,医生需要与护士、技师等多个专业人员紧密协作,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治疗质量。

因此,在教学中,我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并通过团队合作的项目和任务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

此外,急诊医学教学还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急诊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领域,医生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

因此,在急诊医学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主动寻找学习资源,自主学习和探究新知识。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文献阅读、病例讨论和学术交流等活动,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最后,在急诊医学教学过程中,我认识到关注学生的情绪与心理健康也十分重要。

急诊环境紧张而忙碌,学生会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的情绪关注和心理辅导,鼓励他们进行情感表达和心理疏导,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以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总之,急诊医学教学是培养临床医学人才的重要环节。

大学《急诊与灾难医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大学《急诊与灾难医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大学《急诊与灾难医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题型为单选30分、多选10分、填空10分、判断题10分,问答题20分、病例分析题20分)1.急诊医学:是一门临床医学专业,贯穿在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危重病监护过程中。

(填空题)P12.灾难医学:是指因灾害事故中涉及人员伤亡而必须迅速实施的医疗救援,包括对灾害的预见、预防和准备,灾害现场伤员的解救和医疗急救,重大灾害后卫生防疫。

P13•我国目前共识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危重病监护三位一体的模式。

(填空题)P14.院前急救的主要任务是:①对急症、创伤患者进行现场生命支持和急救处理,包括快速稳定病情和安全转运;②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灾难事故实施紧急医疗救援;③在特殊重大集会活动中承担意外的救护;④承担急救通讯指挥,即联络急救中心(站)、医院和上级行政部门的信息枢纽。

(多选题)P1 5•急诊医学的原则:“救人治病”,即将抢救生命作为第一目标。

P3灾难医学的原则:“先抢后救”。

急诊医学专业的特点:危重复杂性,时限紧迫性,病机可逆性,综合相关性,处置简捷性。

6.急性胸痛(病例分析)①危重症:(心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心脏压塞;(胸肺疾病)肺栓塞,张力性气胸;(消化系统疾病)食管撕裂。

(选择题)P85②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表面出现破溃,血小板黏附并聚积在破溃斑块表面,与纤维蛋白原相互结合产生纤维蛋白,进而激活了凝血系统。

临床表现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ACS,后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填空题)P86③相关冠状动脉致梗死部位的ECG特征世常;vjnffi.sn 期);急性下壁 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回旋支 II 、III 、aVF右室右冠状动脉近端 V3R~V5R 后壁 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回旋支 V6~V9侧壁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I 、aVL④ 主动脉夹层的病理分型:(填空题)P90Debakey 分型:I 型,起源于升主动脉并累及腹主动脉;II 型,局限于升主动脉;III 型,起源于胸部降主动脉,未累及腹主动脉者称为IIIA 型,累及腹主动脉者称为IIIB 型Stanford 分型:A 型,只要累及升主动脉者;B 型,起源于胸部降主动脉且未累及升主动脉者。

急诊医学期末考试重点精心整理

急诊医学期末考试重点精心整理

总论:【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 是一种把急救医疗措施迅速地送到危重病人身边或发病现场,经初步诊治处理,维护其基础 生命然后,安全转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的有效手段。

内容: 现场急救、转运急救、院内急救。

发展模式: 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危重病监护三位一体。

目的: ①尽快的现场急救; ②稳定患者尽快转运。

院前急救时间:①急救反应时间(5-10);②现场抢救时间; ③转运时间。

急诊病情分类(分诊):①急需心肺复苏或生命垂危患者(刻不容缓立即抢救) ; ②有致命危险的危重患者(5-10m内接受病情评估和急救措施);③暂无生命危险的急诊患者(30m ); ④普通急诊患者(301h ); ⑤非急诊患者。

处理原则:救人治病 ①首先判断是否有危及生命的情况; ②稳定生命体征,重病优先;③综合分析,侧重功能;④选择适当的诊断性治疗试验和辅助检查;⑤治疗后合理再评估; ⑥通力协作。

心肺脑复苏:三要素: 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呼吸复苏首选) 、电除颤 心脏性猝死: 未能预料的于突发心脏症状 1h 内发生的心脏原因死亡。

心肺复苏:流程为早期识别呼救-早期-早期电除颤(接到求救后 5)T 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内容为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电除颤、药物。

目的 是恢复自主循环、自主呼吸。

生命链:①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 ②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③快速除颤;④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⑤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心跳骤停】 : 各种原因导致心脏射血功能突然停止, 最常见 的心脏机制为心室颤动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其次为 心室静止、无脉电活动。

/通气 =30:2 , 5 组 2)电除颤:①适应症(心室颤动、心室扑动、无脉性室速、无法诊断但不排除室颤室速) ;②能量选择(室颤-单相波360J ,双向波150/200J ;室速-单相波 200J ,双向波150J )并发症: ①肋骨骨折; ②气胸; ③心脏压塞; ④腹腔内损伤; ⑤气管内导管位置不当。

急诊期末复习总结

急诊期末复习总结

1. 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周围环境以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察觉能力出现障碍。

2. 晕厥:是一过性全脑低灌注导致的短暂性意识丧失,其特点是突然、短暂和自行完全恢复。

典型晕厥发作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0秒,少数可持续数分钟。

3. 昏迷:是指人体对内外环境不能够认识,由于脑功能受到高度抑制而产生的意识丧失和随意运动消失,并对刺激反应异常或反射活动异常的一种病理状态。

4. 呼吸困难: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症状,患者主观上有空气不足或呼吸费力的感觉,而客观上呼吸费力,呼吸肌和辅助呼吸肌均参与呼吸运动,通气增加,表现为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呼吸型、呼气相和吸气相比等有不同程度异常改变的状态。

5. 开放性气胸:是破裂口开放,空气随呼吸从破裂口自由进出胸腔,胸腔内压波动于“0”水平上下,抽气后压力也不会变化。

6. 闭合性气胸:肺表面破裂后,空气进入胸腔,但当空气积聚较多而肺被压缩后,裂口闭合。

抽气前胸腔可能为正压,抽气后压力下降,留针在胸膜腔内观察2~3分钟,压力不再升高。

7. 张力性气胸:胸膜破裂口形成单向活瓣,吸气时胸廓扩大,胸膜腔内压变小,活瓣开放,空气进入胸膜腔内,而呼气时由于活瓣关闭,胸膜腔内气体不能出来,致使胸膜腔内的气体越积越多,胸膜腔内压迅速升高,压力>10cmH2O抽气后压力可下降,但即又升高。

张力性气胸危及生命,必须立即抽气减压。

8. 急性肺栓塞:是指嵌塞物质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阻断组织血液供应所引起的急性病理和临床状态。

常见的栓子是血栓,其余为少见的新生物细胞、脂肪滴、气泡、静脉输入的药物颗粒,甚至导管头端引起的肺血管阻断。

9. 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是在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非心源性疾病过程中,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导致的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

10. ACS:急性冠脉综合症,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表面出现破溃,血小板黏附并聚积在破溃斑块表面,与纤维蛋白原相互结合产生纤维蛋白,进而激活了凝血系统的一组临床疾病。

同济大学急诊医学期末重点总结

同济大学急诊医学期末重点总结

总论:【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一种把急救医疗措施迅速地送到危重病人身边或发病现场,经初步诊治处理,维护其基础生命然后,安全转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的有效手段。

内容:现场急救、转运急救、院内急救。

发展模式: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危重病监护三位一体。

目的:①尽快的现场急救;②稳定患者尽快转运。

院前急救时间:①急救反应时间(5-10min);②现场抢救时间;③转运时间。

急诊病情分类(分诊):①急需心肺复苏或生命垂危患者(刻不容缓立即抢救);②有致命危险的危重患者(5-10m 内接受病情评估和急救措施);③暂无生命危险的急诊患者(30m);④普通急诊患者(30m-1h);⑤非急诊患者。

处理原则:救人治病①首先判断是否有危及生命的情况;②稳定生命体征,重病优先;③综合分析,侧重功能;④选择适当的诊断性治疗试验和辅助检查;⑤治疗后合理再评估;⑥通力协作。

心肺脑复苏:三要素: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呼吸复苏首选)、电除颤心脏性猝死:未能预料的于突发心脏症状1h 内发生的心脏原因死亡。

心肺复苏:流程为早期识别呼救→早期CPR→早期电除颤(接到求救后5min)→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内容为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电除颤、药物。

目的是恢复自主循环、自主呼吸。

生命链:①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②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③快速除颤;④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⑤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心跳骤停】:各种原因导致心脏射血功能突然停止,最常见的心脏机制为心室颤动VF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VT,其次为心室静止、无脉电活动PEA。

原因:5h 缺氧、高低钾、高低温、酸中毒、低容,5t 张力性气胸、心包填塞、心脏栓塞、肺栓塞、中毒。

病生:骤停前期→骤停期→复苏期→复苏后期(复苏后综合征:严重全身系统性缺血后MOF)诊断:①意识突然丧失;②大动脉搏动消失;③呼吸停止或叹息样呼吸。

【成人基本生命支持BLS】:内容:CABD 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电除颤。

急诊医学重点总结 急诊医学笔记(期末考研复试)

急诊医学重点总结 急诊医学笔记(期末考研复试)

尿量明显减少或无尿 无尿
休克指数 0.5~1.0
1.0~1.5
1.5~2.0
>2.0
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
4.检查
精神状态
反映脑组织灌流和全身循环状态
皮肤温度、色泽 是体表灌流情况的标志
血压
通常认为收缩压<90 mmHg、脉压<20 mmHg 是休克存在的表现,但不是
唯一参照标准
脉率
常用脉率/收缩压(mmHg)计算休克指数,帮助判定休克的有无及轻重。
(1)BLS:包括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和早期电除颤等基本抢救技术和方法,其归纳为初级 A、B、C、D。
BLS 包含生存链(早期识别、求救;早期 CPR;早期电除颤和早期高级生命支持)中的前三个环节
1)判断反应:判断患者意识通过动作或声音刺激,如拍患者肩部或呼叫,观察患者有无语音或动作反

2)启动 EMSS
2)有效的心脏按压:有力和快速地按压,100 次/分,按压后使胸廓完全恢复正常位置.CPR 按压/通气
比单人,双人均为 30:2.
3)注重有效通气,避免过度吹气(每次吹气 1-2 秒)以胸廓起伏为标准.
4)电击除颤:提倡需除颤时为一次电击后,立即行 CPR 电击除颤,主张低能量双相波 120J-200J
(4)生物学死亡: 临床死亡期未行 CPR 或 CPR 失败,机体所有组织相继死亡,并发生组织自溶
(5)脑死亡:为全脑功能的不可逆停止和神经坏死。临床表现为无自主呼吸,无任何意识及反射活动,全
身肌肉无张力,仅靠升压药物维持循环,无任何脑电活动。
(6)社会死亡:指 CPR 成功而脑复苏不完全,处于昏迷状态,脑的某些低级功能和反射活动存在,成
急诊:是紧急地或急速地为急性病人或伤病员诊查、察看和诊断他的病与伤及应急的处理。

急诊重点知识点总结

急诊重点知识点总结

急诊重点知识点总结一、基本生命支持(BLS)1. 心肺复苏(CPR)心肺复苏是急救中的紧急措施,用于恢复心脏和呼吸功能。

CPR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两个部分。

要求医生熟练掌握正确的按压和呼吸技巧,以及对不同人群的适用。

对于成人、儿童和婴儿,抢救方案也有所不同。

2.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AED是急救中使用的一种电器设备,用于识别心跳失常并进行电击治疗。

医生在急诊中需要熟悉AED的使用方法,包括放置电极、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等。

3. 窒息的处理窒息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症,医生需要熟练掌握窒息的急救措施,如抬高患者下颌、施行胸部冲击、进行气道引流等。

二、高级生命支持(ALS)1. 呼吸道管理包括气道通畅、人工气道建立和气管切开等处理方法。

2. 心电监护心电监护是急诊中常用的一种监测手段。

医生需要了解心电波形的解读和分析,及时发现心跳异常并进行处理。

3. 血流动力学监测包括血压、心率、脉搏等生命体征的监测。

4. 药物应用医生需要熟悉常用的急救药物,如肾上腺素、阿托品、纳洛酮等,了解其适应症和用药剂量。

5. 各种急救设备的使用如呼吸机、除颤仪、输液泵等,医生需要熟悉这些设备的操作方法和维护保养。

三、常见急诊病症处理1. 心肌梗塞心肌梗塞是一种急性心血管疾病,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心电图等检查结果,及时给予抗栓治疗和支持性治疗。

2. 中风中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医生需要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给予溶栓治疗或手术干预。

3. 外伤儿童的外伤如头部损伤、骨折、烧伤等,医生需要进行疼痛控制、创面处理和伤口愈合等处理措施。

4. 呼吸道急慢性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急诊处理方法。

5. 严重感染如败血症、重症肺炎等感染性疾病的抗感染治疗和支持性护理。

6. 中毒对于各种中毒的处理方法,如药物中毒、酒精中毒、化学品中毒等。

四、急诊护理措施1. 意识状态评估医生需要熟悉意识状态的评估方法,包括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等。

急诊医学期末知识点总结

急诊医学期末知识点总结

急诊医学期末知识点总结名词解释1急诊:突然发生的急性疾病以及意外伤害。

2急诊医学:在急救医学的基础上,危重病医学,复苏医学,灾害学,急性中毒学,创伤学,急诊医学管理学等逐步发展,共同组成了现代急诊医学。

3院前急救:指到达医院前急救人员对急症和(或)创伤患者开展现场或转运途中的医疗救治4反应时间:接到患者呼救信息至急救力量到达现场所需要的时间,为国际上用以衡量急救系统质量的重要指标,按照国际化惯例,市区的反应时间不超过8分钟,郊区的反应时间不超过15~30分钟。

5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急诊医学将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室,重症监护病房三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6专科型ICU:专科建设的衍生和发展,是英语专科建设医院或者专业特色十分明显的学科。

收治某一专业分为内的危重患者7综合性ICU:跨学科,面向全院的监护病房,其任务是收治多科为重患者,适应绝大多数医院。

8灾难医学:灾害事故中涉及人员伤亡而必须迅速实施的医疗救援,包括对灾害的预见,预防和准备。

灾害现场的伤员的解救和医疗急救,重大灾害后卫生防疫9发热:机体在内外致热源作用下,或由于各种病因导致机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而出现以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状10急性中毒:一定量的毒物短时间内进入机体产生相应的毒性损害。

起病急,病情重甚至危及生命11慢性中毒:长时间反复接触小剂量毒物所引起的中毒,起病隐匿病程长,易误诊及漏诊12中间综合征:急性有机磷中毒引起的一组以肌无力为突出表现的综合症,介于胆碱能危象与迟发性神经病之间,故称为中间综合征13阿托品化:应用阿托品后患者出现意识好转,皮肤干燥,颜面潮红,肺部湿啰音消失,瞳孔较前扩大,心率较前加快等表现14休克: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导致器官和组织微循环灌注不足,致使组织缺氧,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受损的综合征15心肺脑复苏CPCR:对心脏停搏病人采取的以回复循环、呼吸和CNS功能为目的的抢救措施16心肺复苏CPR:采取徒手和(或)辅助设备来维持呼吸、心脏骤停患者人工循环和呼吸最基本的抢救方法17心脏骤停: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突然停止搏动,射血功能消失引起严重缺血缺氧18心脏性猝死SCD:未能预料的于突发心脏症状一小时内发生的心脏原因死亡。

最新急诊医学复习资料总结重点要点考试题库及答案

最新急诊医学复习资料总结重点要点考试题库及答案

急诊医学总结Chapter1 绪论1.急诊医学:是一门临床医学专业,其主要任务:对不可预测的急危病(症)、创伤,以及患者自认为患病初步评估判断、急诊处理、治疗和预防,或对人为及环境伤害给予迅速的内、外科及精神心理救助2.急救:表示抢救生命,改善病况和预防并发病时采取的紧急医疗救护措施。

急诊:是紧急地或急速地为急性病人或伤病员诊查、察看和诊断他的病与伤及应急的处理。

3.急诊医疗体系:包括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急救和各监护或强化医疗病室(1)院前抢救(2)医院急诊生命垂危患者刻不容缓地立即抢救,心肺复苏有致命危险危重者5~10分钟内接受病情评估和急救措施暂无生命危险急症者30分钟内急诊检查及急诊处理普通急诊患者30分钟至1小时予急诊处理非急诊患者可根据当时急诊抢救情况适当延时给予诊治(3)危重病监护Chapter2 心肺脑复苏1.基本概念(1)心跳骤停/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即为心跳骤停,其中心脏自身病变以冠心病最为多见。

(2)猝死(Sudden death):指平时看来健康者或病情稳定的病人,突然意外的自然死亡。

不包括各种人为因素如创伤、自杀、他杀、手术及麻醉等意外所致。

心脏性猝死指未能预料的于突发心脏症状1小时内发生的心脏原因死亡。

(3)临床死亡: 自主呼吸和循环停止,大脑活动暂时停止,处于死亡的早期,但尚未到不可逆的阶段(一般情况心跳停止4~6分钟内),及时正确地进行CPR,脑及其它脏器功能可望恢复到心跳呼吸停止前的水平(4)生物学死亡: 临床死亡期未行CPR或CPR失败,机体所有组织相继死亡,并发生组织自溶(5)脑死亡:为全脑功能的不可逆停止和神经坏死。

临床表现为无自主呼吸,无任何意识及反射活动,全身肌肉无张力,仅靠升压药物维持循环,无任何脑电活动。

(6)社会死亡:指CPR成功而脑复苏不完全,处于昏迷状态,脑的某些低级功能和反射活动存在,成为植物人(7)心肺复苏/心肺脑复苏(CPR / CPCR):CPR是指对心脏骤停/猝死的急救过程,是抢救生命最基本的医疗技术和方法。

急诊医学期末总结

急诊医学期末总结

急诊医学期末总结急诊医学是现代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领域,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门诊科室。

急诊科以急诊医学为基础,以急救为核心,旨在迅速、准确地判断和处理各种急症、危重病人,保障病人的安全,为病人的后续治疗提供有效的救治和转诊。

在这个学期里,我通过学习急诊医学相关知识和实践,对急诊科工作内容和技能有了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急诊医学学科知识的掌握是急诊医学的基础,也是成为一名合格急诊医生的前提。

在这个学期里,我们系统地学习了急诊医学的基本概念、急症诊断与处理、常见急症的救治方法以及急诊科的工作流程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我们学习了成人和儿童的急症疾病、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急症、呼吸系统急症、感染性疾病与感染控制、意外伤害与骨折、烧伤与冻伤、急性腹痛与消化系统急症、内分泌代谢性紊乱、遗传代谢性疾病、泌尿系统急症、妇科急症等内容,并通过文献阅读和学习案例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常用急救技能和常见急救设备的使用。

实践是急诊医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自身技能的必要途径。

在这个学期里,我们通过实习,有机会接触到了真实的急诊病人,亲身参与了急诊科的工作。

我们通过观察和与导师的指导,逐渐学会了做好急诊病人的接诊与初步处理,掌握了常见的体格检查技巧和操作技能,提高了临床操作的熟练度。

同时,我们还通过参与急诊科例会和病例讨论,学习了急诊医学领域的新进展和研究成果,提高了自己的学术修养和科研能力。

急诊科工作的核心是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和处理各种急症病人。

为了提高我们的诊断和救治能力,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临床思维和分析能力。

我们学习了病史采集的技巧和方法,通过病史的详细询问和整理,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和处理。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急症的辅助检查和诊断方法,如心电图、CT、MRI等,以及各种急救药物的使用与剂量。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逐渐熟练地运用这些技能,提高急诊病人的救治率和治疗效果。

急诊医学的工作环境紧张而复杂,需要急诊医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论:【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 】:是一种把急救医疗措施迅速地送到危重病人身边或发病现场,经初步诊治处理,维护其基础生命然后,安全转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的有效手段。

内容:现场急救、转运急救、院内急救。

发展模式: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危重病监护三位一体。

目的:①尽快的现场急救;②稳定患者尽快转运。

院前急救时间:①急救反应时间(5-10min );②现场抢救时间;③转运时间。

急诊病情分类(分诊):①急需心肺复苏或生命垂危患者(刻不容缓立即抢救);②有致命危险的危重患者(5-10m 内接受病情评估和急救措施);③暂无生命危险的急诊患者(30m); ④普通急诊患者(30m-1h);⑤非急诊患者。

处理原贝救人治病①首先判断是否有危及生命的情况;②稳定生命体征,重病优先;③综合分析,侧重功能; ④选择适当的诊断性治疗试验和辅助检查;⑤治疗后合理再评估;⑥通力协作。

心肺脑复苏:三要素: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呼吸复苏首选)、电除颤心脏性猝死:未能预料的于突发心脏症状1h内发生的心脏原因死亡。

心肺复苏:流程为早期识别呼救T早期CPR T早期电除颤(接到求救后5min )宀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内容为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电除颤、药物。

目的是恢复自主循环、自主呼吸。

生命链:①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②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③快速除颤;④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⑤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心跳骤停】:各种原因导致心脏射血功能突然停止,最常见的心脏机制为心室颤动VF 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VT ,其次为心室静止、无脉电活动PEA。

原因:5h缺氧、高低钾、高低温、酸中毒、低容,5t张力性气胸、心包填塞、心脏栓塞、肺栓塞、中毒。

病生:骤停前期T骤停期T复苏期T复苏后期(复苏后综合征:严重全身系统性缺血后MOF)诊断:①意识突然丧失;②大动脉搏动消失;③呼吸停止或叹息样呼吸。

【成人基本生命支持BLS 】:内容:CABD 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电除颤。

胸外按压:①部位(胸骨下1/3处);②手法(与患者身体平面垂直,幅度4-5cm ,频率100次/分);③比例(按压/通气=30:2 , 5组2min )电除颤:①适应症(心室颤动、心室扑动、无脉性室速、无法诊断但不排除室颤室速);②能量选择(室颤T单相波360J,双向波150/200J;室速T单相波200J,双向波150J)并发症:①肋骨骨折;②气胸;③心脏压塞;④腹腔内损伤;⑤气管内导管位置不当。

【高级生命支持ACLS 】:内容:ABCD ,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循环通道给药、寻找病因。

给药途径:静脉途径、气管途径(静脉2~2.5 倍剂量)、骨髓途径。

给药时机:①1-2次CPR+D , VT/VF持续T血管活性药;②2-3次CPR+D , VT/VF持续T抗心律失常药。

药物选择:①肾上腺素,适应症心搏骤停(室颤、无脉室速、心搏停止、无脉电活动)、过敏性休克、重症支气管哮喘;②多巴胺;③血管加压素,适应症心搏骤停(心搏停止、无脉电活动、电除颤无效的顽固性室速)、血管扩张性休克、肺咯血和食管静脉破裂出血;④胺碘酮,适应症顽固性室颤和无脉性室速、急性心梗半单形性室速、心搏骤停伴室颤或室速。

剂量首次300mg,维持1-1.5mg/min ;⑤阿托品(不推荐)。

【预后】:有效指标:①瞳孔(有大变小);②面色(紫绀转红润);③大动脉搏动(按压/搏动=1:1,BP60/40左右);④神志恢复(眼球活动、睫毛反射、对光反射出现)终止标准(脑死亡):①深度昏迷,对任何刺激无反应;②脑干反射消失(对光、角膜、吞咽、睫毛);③自主呼吸消失;④脑电图长期静息;⑤瞳孔放大固定。

脑复苏:是指以减轻心脏骤停后全脑缺血损伤,保护神经功能为目标的救治措施。

病生:①脑血流与代谢异常(缺血缺氧、缺血再灌注);②脑水肿(细胞性ICP变化小,血管性变化大);③神经细胞损伤;④恢复后可出现脑微血管无复流现象(微血管狭窄、血液黏度升高)原则:①尽快恢复自主循环,缩短无灌注/低灌注时间;②维持合适脑代谢;③中断细胞损伤链级效应,较少神经细胞损失。

措施:尽快恢复自主循环(CPR、除颤、按压、高级支持)、低灌注和缺氧处理、体温调节(增加细胞内泛素合成,低温保护32-34 C , 12-24h)、血糖控制、抗癫痫。

【昏迷】:病因:颅内因素(感染、血管、占位、颅内闭合性损伤、癫痫),颅外因素(内分泌、水电解质、中毒、创伤)机制:①昏迷是由于各种病因造成脑的能量代谢障碍、缺氧、缺血或神经递质代谢紊乱等,损害了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阻断了它的投射功能,不能维持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②或者大脑皮质遭受广泛损害;③或以上两者同时遭受损害所致。

鉴别:①嗜睡:持续睡眠,一般刺激能唤醒。

有适当言语动作,觉醒时间短;②昏睡:醒觉功能严重受损,强刺激唤醒。

自发语言少,有自发运动;③浅昏迷:无觉醒,无自发语言、随意运动。

强刺激有防御反射,脑干反射迟钝;④深昏迷:无觉醒,所有反射消失。

生命体征不稳定,有自主呼吸。

治疗(简):①急诊治疗(对症);②病因治疗;③并发症治疗。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睁眼反应4 分、语言5 分、动作6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定义:机体遭受一种或多种急性致病因素打击后,在机体原发病的基础上,同时或序贯出现2 个或2 个以上系统或器官功能不全以致衰竭,不能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临床综合征。

结局是多器官功能衰竭MOF 。

病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T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ARS T混合型拮抗反应综合征MARSSIRS:机体在受到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打击后,出现播散性炎症细胞活化、大量炎症介质溢出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组织血液灌注不足、血液凝固性升高等一系列病理变化。

诊断(四选二):①体温〉38或V 36;②心率〉90;③呼吸〉20或PaC02v 32mmHg ; ④WBC > 12X 109/L 或v 4X 109/L 或幼稚粒〉10%。

CARS :在SIRS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抗炎反应亢进(抗炎>促炎),使抗炎介质过量产生、大量入血(泛滥),结果造成机体免疫功能抑制。

抗炎因子:IL-4、IL-10、IL-3、PGE2、PGI2、N0、sTNFR 、IL-1r发病机制: 缺血再灌注、炎症失控、肠道屏障破坏、细菌毒素、二次打击、基因调控。

缺血再灌注和SIRS 是共同病生基础,两次打击所致炎症失控是最重要的病生基础。

临床特征: ①有一定时间间隔;②多是受损器官的远隔器官;③循环系统高排低阻;④持续性高代谢;⑤氧利用障碍。

治疗:①控制原发病;②器官功能支持、保护易损器官;③稳定内环境;④控制感染;⑤加强支持。

【脓毒症sepsis】:感染因素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严重可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和循环衰竭。

严重脓毒症:即重症感染,指脓毒症伴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

脓毒性休克:即感染性休克,指严重脓毒症患者在足量补液后收缩压v 90,或血压下降超过基础值40,伴有组织低灌注。

临床症状:①全身表现(发热、寒战、心速、呼吸、WBC ); ②感染(CRP、降钙素原T ); ③血流动力学变化;④代谢变化(胰岛素f、尿量J ); ⑤组织灌注变化;⑥器官功能障碍。

诊断(感染2炎症1): 一般标准①体温〉38或v 36;②心率〉90;③呼吸〉30;④意识状态改变;⑤明显水肿;⑥血糖〉7.1 o炎症指标①WBC > 12或V 4或幼稚粒> 10% ;②CRP>正常值2个标准差;③降钙素原PCT>正常值2个标准差。

治疗:①液体复苏(目标CVP8~12mmHg、平均动脉压〉65、尿量》0.5ml/kg/h、中心静脉或混合静脉氧饱和度SvO2或ScvO2 > 70% );②去甲肾上腺素;③抗感染;④激素;⑤对症和支持。

休克:各种致病因素引起有效循环血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急剧减少,导致器官和组织循环灌注不足,致使组织缺氧、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受损的综合征。

病因:低容、心源性、感染性、过敏性、神经源性o病生分期:休克早期(缺血缺氧、代偿休克期(淤血缺氧、失代偿休克晚期(微循环衰竭、难治)临床分期:休克代偿期(紧张烦躁、苍白湿冷、心速、脉压小、少尿)、休克抑制期(淡漠迟钝、发绀花斑、血压下降、无尿代酸DIC)辅助检查:血、尿、生化、出凝血、X 线、心电图、血流动力学(CVP、PAWP、CO)、微循环检查。

诊断(前四选二,后三选一):①诱因;②意识障碍;③脉搏〉100或不能触及;④四肢湿冷,胸骨指压再充盈〉2s,皮肤花斑/发绀,尿量v 0.5ml/kg'h ;⑤收缩压v 90 ;⑥脉压v 30;⑦收缩压较基础下降30%以上。

不典型原发病:①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严重感染体温不升, WBC 不高);②不典型心梗(呼吸困难、晕厥、昏迷、腹痛、恶心、呕吐、无典型心电图和疼痛表现)o 治疗原则:①去除病因;②恢复有效循环血量;③纠正微循环障碍;④增进心脏功能;⑤恢复正常代谢。

治疗措施:①一般措施(镇静、吸氧、休克位头低下肢抬高、监护);②扩容、改善低氧血症、纠酸; ③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异丙肾 去甲肾上腺素T 重度 感染性休克、肾上腺素T 过敏性休克、间 并发症:急性肾衰、急性呼衰、脑水肿、 DIC 。

低血容量性休克:失血量估计:1500ml 见于①苍白、口渴;②颈外静脉塌陷; ③快速输液1000ml 血压不回升; ④一侧股骨开放性骨折或骨盆骨折。

心源性休克: 急救处理:①一般治疗(必要时给予吗啡);②抗心律失常(快速心律失常使用胺碘酮); ③强心剂(急性心梗 24h 以上不推荐洋地黄)。

感染性休克:高排低阻的暖休克。

②MAP >65或SBP 》90; ③尿量》0.5; ④ SvO2 或ScvO2 > 70%。

血管活性药物:首选去甲肾上腺素或多巴胺。

过敏性休克:急救:多巴胺20-40mg ,无效则去甲1mg 稀释静注。

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10-20mg ,甲泼 尼龙 100-300mg 。

急性胸痛:危重病因:急性心梗、急性冠脉综合症、主动脉 夹层、心脏压塞、肺栓塞、张力性气胸、 食道损伤。

辅助检查:心电图、心肌酶( CK-MB )、血气、影像、 D 二聚体。

处理原则: ①首先快速排除最危险紧急的疾病;②对危及生命的胸 痛一旦确诊即纳入快 速通道; ③对不能确诊者留院观察严防离院后猝死;④剔除低危胸痛,避免盲目住院,降低医疗费用。

急性冠脉综合症ACS :心脏猝死的最主要原因。

分层:不稳定心绞痛 UA T 非ST 段抬高心梗 NSTEMI 宀ST 抬高心梗STEMI 症状:主要是胸痛或胸部不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