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社会大课堂
社会大课堂实践心得体会(精选5篇)
社会大课堂实践心得体会社会大课堂实践心得体会(精选5篇)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
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社会大课堂实践心得体会(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家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的途径与方式。
我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进一步认识、了解各大高校普通话使用情况。
这次活动以大学生是否普遍使用普通话为主题,以形式多样的分析为载体,为普通话的推广而努力。
通过参加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受益良多,不仅加深了自己对普通话的进一步理解,还在实践中充分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使自己获得了全方位的提高。
从实践主题的提出,围绕主题的扩展研究,我们学会了如何在团队的协作下从头到尾的解决一个问题,我们学会了在团队中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学会合作,这将成为我们成长轨迹上一次重要的突破,我们想社会实践活动就是这样一座桥梁,引导我们去观察生活。
简短的实践生活,既紧张、又新奇、收获也很多,通过学习,我们对普通话在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它的发展前景有很大的信心。
实践收获,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实践活动的过程,学到了实践知识,同时进一步加深了自己的了解,是理论与实践都有所提高;二是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三是团队协作力量是不可估量的,让我们的体会更加深刻。
为期一个星期的调查研究,我们走进了大学,中国学院,师范大学,晓庄学院以及广电大厦,深入的了解了大学生们使用普通话的情况以及如何正确使用普通话。
在此,非常感谢各大高校的学子和从事广播电视工作的人员对我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社会实践锻炼了我们,也培养了我们,通过社会实践这样一种形式,使我们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充分地成长,同时,社会实践也成就了我们,社会实践都已成为了我们大学生展现自我的一个舞台,在这样的一个舞台上,我们可以尽情地展现我们青春的姿态和敏捷的才思。
小学社会大课堂活动总结(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我校于2021年秋季学期开展了“社会大课堂”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走进社会,体验成长”,旨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感受社会生活,增长见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认知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5.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活动内容1. 走进企业:参观当地知名企业,了解企业文化和生产流程,感受企业精神。
2. 参观博物馆:参观当地博物馆,了解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 参观社区:走进社区,了解社区建设、居民生活,培养学生的社区意识。
4. 社会实践:开展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社会,学会关爱他人。
5. 安全教育:开展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溺水等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四、活动实施1. 制定活动方案:根据活动主题和目标,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活动时间、地点、内容、人员安排等。
2. 组织动员:通过班会、家长会等形式,向学生和家长宣传活动意义,提高参与度。
3. 安全保障:制定安全保障措施,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4. 活动开展:按照活动方案,组织学生有序开展各项活动。
5. 总结反馈: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反馈问题,为今后类似活动提供借鉴。
五、活动成果1. 学生社会认知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参观企业、博物馆等活动,学生了解了社会生活,增强了社会认知能力。
2. 团队协作精神得到培养:在各项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团结协作,提高了沟通能力。
3.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学生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提高了实践能力。
4. 社会责任感得到增强: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等活动,学生树立了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大课堂观后感
社会大课堂观后感简介近年来,社会大课堂成为了一种受欢迎的教育形式,它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亲身体验真实的社会环境。
在参与社会大课堂的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收获了诸多的经验和教训,以下是我对社会大课堂的观后感。
体验社会的真实性通过社会大课堂,我有了机会走出教室,走入社会大街小巷,在实践中学习,培养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社会中,我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了解到许多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事物。
这些实践经历让我感受到了社会的真实性,不再停留在理论上的认识,而是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拓宽视野和思维方式社会大课堂为我提供了一个开阔视野的机会,让我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
通过参与社区义工活动,我了解到社会中有很多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让我对待他人更加关心和宽容。
同时,社会大课堂也教会了我如何理性思考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这对我的个人成长和将来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学会团结合作和互助在社会大课堂中,我与其他参与者一起合作完成了许多任务。
在面对困难时,大家互相支持和帮助,共同克服了困难。
这让我意识到,在社会中,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同时,我也学会了关心和帮助他人,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我也得到了他人的帮助。
这种互助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人性的美好。
培养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社会大课堂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
在实践过程中,我锻炼了自己的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
不再满足于固定的模式和思路,而是鼓励探索和尝试新的方法。
这种培养方式让我养成了积极进取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总结参与社会大课堂是一次宝贵的经历,它为我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学习机会,让我在实践中成长和学习。
通过社会大课堂,我不仅增长了见识,拓宽了眼界,还培养了许多实践技能和社会交往能力。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这些经历都将对我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走进社会大课堂大学生实践报告(精选5篇)
走进社会大课堂大学生实践报告走进社会大课堂大学生实践报告(精选5篇)辛苦的社会实践已经告一段落了,相信大家这段时间来吸收了不少的新思想,一定有不少东西可以写进实践报告的吧。
千万不能认为实践报告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走进社会大课堂大学生实践报告(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走进社会大课堂大学生实践报告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大学学习中,老师经常说:“搞管理,三分理论,七分实践。
”老师在课堂上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强烈要求我们走出课堂,到企业里面。
这次能有机会去工厂实习,我感到非常荣幸。
在上学期我曾经在佛山市建业电梯导轨有限公司进行一个月的实习生产,但是经过曾老师教我们生产运营管理一课时,我再一次去到佛山市建业电梯导轨有限公司参观一次。
以下是我的一些总结以及心得体会:一、工厂的总体规模水平佛山市建业电梯导轨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电梯导轨的中外合资企业,该公司拥有先进的设备;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完善的管理体系,目前年产量达5000吨。
走进厂区,只见整齐的环境和次序井然的工作程序。
到了车间,看过那些先进的流水线,那些熟练的技术水平,完全会感觉到专业化生产所带来的效益。
作为电梯导轨产品的制造厂,一些诸如铁屑的飞扬,机器的喧嚣以及混合着的油漆味等问题,都是难免存在的,但是工厂已经把这些都尽可能的减少到最低限度了。
工厂有自己的作息时间,并且都会严格遵守。
就连中午休息间隙,每个工人都会把自己得区域整理得井然有序,这样的自觉整理也是工厂之所以能保持洁净的原因之一。
二、学习过程(一)钢材的选用由于我们学习的不是工科课程,对钢材的选用我们不是有太大的认识,但我们听总经理的描述我们可以知道该工厂全部都是选用国内的电梯导轨胚再通过再加工作成成品。
这些常规钢材在仓库里都备有一定数量的库存,其他的钢材也有备量,这对于工厂的加工技术、生产周期、生长成本等都会有所帮助。
(二)加工方面工厂所采用的机器都比较先进,一般来说都是机器自动操作,比如济南第二机床所生产的刨床等。
走进社会大课堂综合实践活动课
走进社会大课堂综合实践活动课说到“走进社会大课堂综合实践活动课”,其实这不单单是一堂课,它更像是一本活的教科书。
说实话,刚开始我也没啥感觉,觉得就是个普通的社会实践活动,听上去和我们平时参加的什么志愿者活动差不多,能学点啥呢?可是,走进这个大课堂,才发现,哇,原来社会的“课堂”一点都不像学校的课堂那么单调。
它能让你见识到的东西,能让你感受到的东西,绝对不是课本上的知识能够比得了的!咱们这次活动,目的地是一个老旧小区。
嗯,听上去好像没啥特别的地方。
说实话,去之前,我心里是抱着“做点简单事,拍拍照片,发个朋友圈就算了”的想法。
可走进那个小区,我整个人都有点懵了。
你说那地方吧,看起来是那么个陈旧的样子,地面裂开了,墙角的油漆脱落,甚至还能看到些老旧家具堆在路边。
可就是这么个地方,里面却藏着一堆不为人知的故事。
每个人都像是一本厚厚的书,里面有着太多沉淀下来的故事,等着你去翻阅。
你别说,那些老年人真是能聊,话匣子一打开,根本停不下来。
他们身上的智慧,完全不是我这种年轻人能轻松搞定的。
记得有一位奶奶,给我们讲她年轻时候如何从乡下背着一袋袋粮食跑到镇上卖。
那种艰辛,我光是想象一下就觉得辛苦,真心佩服。
她还说,当时生活不容易,可就是那种“不怕困难,咬着牙活”的精神,一直支撑着她。
讲到激动处,手上的老茧都没忍住摊开给我们看。
我听着,心里暖暖的,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觉得我们年轻人,真是该从他们的身上学点东西。
更有趣的是,那个小区的社区工作者,一看就知道是个大忙人,忙得像陀螺一样转。
不过人家脸上那个笑,真是无比亲切。
每当我们遇到问题,她就站出来给我们解答,带我们去认识那些长时间住在小区里的居民,帮我们了解小区的历史,甚至还组织了一个小型的互动环节,让我们和居民一起动手布置公共区域。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什么叫做“实践”两个字了。
咱们总在课本上看“社会发展,社区建设”这些字眼,可你真亲眼看到那些志愿者和居民为小区付出的心血,才知道这背后的含义。
学生走进社会实践大课堂
在我国,教育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学习,更是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综合素质,我国各地纷纷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文将带领大家走进社会实践大课堂,感受学生们在实践中成长的喜悦。
一、社会实践大课堂的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成为教育工作的重点。
社会实践活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
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社会实践大课堂的内容1.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是社会实践大课堂的重要形式之一。
学生们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不仅能够帮助他人,还能锻炼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等。
例如,学生们可以参加社区敬老院志愿服务、环保宣传、支教等活动。
2.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是学生们了解社会、关注民生的重要途径。
通过社会调查,学生们可以掌握一手资料,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例如,学生们可以围绕教育、医疗、环保等热点问题展开调查。
3.企业实习企业实习是学生们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方式。
通过在企业实习,学生们可以了解企业运作模式、岗位需求,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
此外,实习过程中,学生们还能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团队协作能力等。
4.参观学习参观学习是学生们拓宽视野、增长见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观博物馆、科技馆、历史遗迹等,学生们可以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科技发展现状,激发爱国情怀。
5.文体活动文体活动是学生们展示自我、陶冶情操的平台。
通过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学生们可以培养兴趣爱好、锻炼身体、提高心理素质。
例如,学生们可以参加篮球赛、乒乓球赛、合唱比赛等。
三、社会实践大课堂的意义1.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实践大课堂为学生们提供了锻炼自己综合素质的机会。
在参与各类实践活动中,学生们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2.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关注民生,增强社会责任感。
走进社会大课堂 实践体验促成长
走进社会大课堂实践体验促成长开福区清水塘二小刘云燕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爱国诗人陆游也写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诗句。
在孩子的天性当中,有很多的能力、品格,如果没有机会发挥,将永远处于潜伏状态,唤醒孩子们这些能力,提升他们的这些品格,社会大课堂,是最好的教科书。
小学生是未来公民社会的建设者,引导他们参与社会实践,体验学习过程,这是未来社会的呼唤,是学校教育的责任.我校以《小公民进社区的有效活动形式研究》课题为抓手,通过进社区参加系列实践活动,促进了小公民的健康成长。
一、见习观摩,在耳濡目染中学习方法“做一个教师,就该做一个公民教师。
"这是我校党员、团员代表组成的公民教师队伍的口号。
2011年以来,这支队伍还倡导全校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公民教育课程,推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目标一致、理念趋同、过程同步、方法互补、资源共享,并组成了三方携手的公民教师大队伍。
大队伍定期带领小公民走进社会,服务社会。
一是公民教师进社区讲课;二是公民教师进困难居民家慰问;三是走进社区宣传,形式多样。
社区的课堂,教师备课的内容更加生活化,讲课时更加激情飞扬;慰问活动,送去物品和现金,送去关怀和爱心;宣传活动既有口耳宣传,也有小卡片,还有大展板.由于我们在活动之前有要求,要求小公民见习公民教师的服务,仔细观察,学习方法,所以,这些活动,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习得了方法.二、参与体验,在社会实践中获得成长公民教育是一种行动的启蒙,其本质在于参与,参与社会公共生活、政治生活。
正如傅国涌先生所说:“公民教育只有和社会生活融为一体,才有收效,才能找到方向,才不致于流为空洞的说教。
”我们将学生引入波澜壮阔的公共生活,让他们在体验中获得成长。
1、开言布道,宣传主张我校在推进公民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无论是大事小事,都能拿出积极参与态度,不做旁观者,而是运用所学知识,积极去充当“主人翁”开言布道,表达自己的主张。
小学社会大课堂活动工作方案
小学社会大课堂活动工作方案走进社会大课堂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整合知识,迁移能力,结合社会以及形成科学发展观,促进学生健康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
20xx小学社会大课堂活动工作方案范文1在当前全社会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大形势下,在减轻中小学生负担的同时,要保证学校的教育质量不降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核心地位,就更有必要构建一个多领域多途径多层次的教育工作网络,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齐抓共管的好局面,走进社会大课堂活动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的。
开设背景: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格情感、社会经验、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完善,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交互作用和共同努力。
因此,要提高学校教育的有效性,就必须注重学校与社区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发挥教育合力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区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它作为一个区域内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对青少年的影响尤为深远。
社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等因素都会对青少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挖掘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是对学校教育的极大补充,为学生认识社会、培养实践能力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离开社区的生活,离开社区的成长,学校无法单独完成教育的目标。
社区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适应社会能力的大学校。
学生的社区生活实践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也是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
实践出真知,这是一个不变的道理。
任何的文明行为习惯和思想品质,都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培养,同时,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强化、升华学生的道德品质。
学校是社区众多社会组织中的一个,是社区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离不开社区,学校教育必须依托社区。
因此,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统一,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二者要形成教育合力。
有了以上几点认识,我们的学校和全体老师就应该大力贯彻实施社会大课堂,让学生走出学校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
要采取市、区县和学校合力建设,市级统筹,区县管理,学校实施的方式,努力形成上下衔接的可持续发展管理运行系统。
社会大课堂实践心得体会
一、前言社会大课堂实践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了自我,找到了人生的价值。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这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对社会大课堂实践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实践背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社会大课堂实践作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得到了广泛关注。
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我校组织了一次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增长见识。
三、实践过程1.前期准备在活动开始前,学校组织了动员大会,详细介绍了社会大课堂实践的目的、意义和注意事项。
随后,我们按照专业分组,进行了分组讨论,明确了各自的任务和目标。
2.实践活动(1)参观企业我们首先参观了我国一家知名企业,了解了企业的生产流程、企业文化和发展历程。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与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了交流,了解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选拔标准。
(2)社区服务随后,我们来到了社区,开展了志愿服务活动。
我们为社区居民提供家电维修、心理咨询、健康知识普及等服务,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欢迎和好评。
(3)社会调查我们还进行了社会调查,了解社区居民的生活状况、需求以及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
通过调查,我们深刻认识到民生问题的重要性,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3.总结交流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我们进行了总结交流。
大家分享了在实践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总结了实践活动的收获和不足,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社会大课堂实践提供了借鉴。
四、实践心得体会1.拓宽视野,增长见识通过参观企业、社区服务和社会调查,我们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我们了解到,一个企业的成功离不开优秀的团队、先进的技术和良好的企业文化;一个社区的发展离不开居民的支持、政府的引导和社会的关爱。
2.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社会大课堂实践让我们在实践中学会了与人沟通、协调、合作,提高了我们的综合素质。
2024年社会大课堂活动总结模版(2篇)
2024年社会大课堂活动总结模版____年社会大课堂活动总结一、活动背景____年社会大课堂活动是由我们社区自发组织的一项公益活动,旨在通过实地参观、互动交流等方式,让社区居民深入了解和体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二、活动内容1. 参观政府机关我们邀请了社区居民参观了市政府、警察局、法院等政府机关。
居民们通过参观了解了政府的工作职责、组织架构以及政府服务的流程等,加深了他们对政府工作的认知。
2. 参观企事业单位我们组织了居民参观了一些知名企事业单位,如大型工厂、银行、医院等。
通过参观,居民们了解了不同行业的发展现状、企业运作模式、创新技术等,增强了他们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认知。
3. 社区志愿者活动我们组织了一次社区志愿者活动,居民们一起清理了社区周边的垃圾、修剪了花草树木,给社区环境进行了改善。
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居民们体会到了奉献的快乐,增强了他们的社区亲和力和社会责任感。
4. 社会问题研讨会我们组织了一次社会问题研讨会,居民们就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如教育问题、环境污染、社会安全等。
居民们积极发言,交流意见,增强了他们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5. 就业创业指导我们邀请了一些成功就业或创业的人士来给居民们进行就业创业指导。
他们分享了自己的成功经验、职业规划建议等,帮助居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6. 教育资源拓展我们引入了一些新的教育资源,如线上教学平台、互动教学设备等,让居民们体验到不同的教育方式。
居民们通过参与这些教育活动,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提升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活动效果1. 提高社区居民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使他们更加关注和关心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2. 增强了社区居民对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认知,提高了他们的社会意识和社会共享意识。
3. 帮助社区居民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生活质量。
4. 扩大了社区和外部资源的对接,促进了社区与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的合作与共建。
走进社会大课堂,感受家乡新变化
走进社会大课堂,感受家乡新变化——怀柔三小二五班乡土大课堂实践考察活动活动讲义一、目的意义1.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吃苦耐劳的精神,磨练意志,探求真知的欲望,团结合作的品质。
2.了解怀柔周边地区的物种,环境状况,物产资源,开发前景,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增强爱家乡的主人翁意识。
3.活动中学生以边走、边看、边记、边想并适时集中讨论的形式进行实践考察活动。
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们体验到为保护家乡环境做贡献的责任感和自豪感,活动结束后争做“绿色小天使”。
4.将参观考察活动,开发建设为社会实践活动性的学校品牌校本课程。
5.将“走进社会大课堂,感受家乡新变化”区内参观活动,开发建设为社会实践活动性的学校品牌校本课程。
二、活动目标:1.在社会中体验、学习、成长,让学生的身心在活动中得到放松。
2.在与社会的接触中感受人与社会和谐的重要,增强环保意识。
3.在与同学的相处中理解沟通合作的必要。
4.在独立参观中学会独立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参观,让同学们自己悟出家乡的发展,使学生树立国防和爱国主义的思想。
三、活动的组织原则:1.校领导带队,严密组织,确保安全的原则。
2.自愿参与,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3.教师科学引导,学生认真参观,重点记录,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4.坚持发挥综合功能,重视德育功能的原则。
四、活动的具体安排时间:5月15日1.参观地点:⑴星美影视城星美今晟影视城的前身飞腾(中国)制作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影视节目外景地,星美成立以来,已成为台湾飞腾制作有限公司、港台及海外其它摄制单位和剧组与北京电影制片厂、北京有线电视台、中影公司、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等单位合作拍摄的《江湖奇侠传》、《保镖》、《少年英雄方世玉》等20多部电视连续剧(附注1:飞腾制作公司出资拍摄作品)提供了拍摄场所所及大量公司自产、自制的布景、道具、服装等,与此同时还为国内摄制单位拍摄的《大宅门》、《像雾像雨又像风》、《铁齿铜牙纪晓岚》等近百部电视剧、电视电影、MTV、广告(附注2:外部公司利用飞腾公司场景与资源拍摄作品)提供了拍摄场所和一条龙服务,随着这些电视剧在国内和海外的播出,飞腾制作有限公司得到了国内及海外华人影视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不断有大陆及港台、新加坡、甚至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摄制单位及剧组前来公司参观洽谈,利用公司的场地和设施拍摄电视剧及节目。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走进社会大课堂第4课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第1框直面社会生活教案鲁人版六三制
【题目】请你结合教材内容,谈谈如何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答案】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首先要让他们了解和关注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贫困等,激发他们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其次,要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管理等,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的重要性。最后,家长和学校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公民。
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可能存在一些疑问和困惑,需要教师进行耐心解答和引导。学生可能对一些社会现象和问题存在主观臆断和片面理解,需要教师进行客观分析和理性讨论。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法律概念和规定存在模糊认识,需要教师进行明确解释和案例讲解。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2)实践与反思: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反思,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自己的经验和教训。
(3)小组研究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项目,选择一个与社会生活相关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参观与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社会机构或社区,了解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直观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例题3:
【题目】结合教材内容,谈谈你对青少年如何适应社会生活变化的认识。
【答案】青少年要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正常的,要学会接受和适应。其次,青少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如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等,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最后,青少年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加与社会各个方面的交流和合作,提升自身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感受800字
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感受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是高校为拓宽学生视野、提升综合素质而开设的一种实践性活动。
我有幸参与了我校组织的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了深刻的感受与收获。
首先,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让我切身感受到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活动中,我走访了不同的社区、企业和组织,与各行各业的人们进行交流,了解到他们的生活、工作和思考。
通过这些亲身经历,我看到了社会的多元化,也意识到自己在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中所处的位置。
这种经历让我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也让我更愿意去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观点。
其次,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让我感受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在活动中,我们需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各种任务和调研。
通过与同学们的合作,我意识到只有团结一致、互相协助,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发挥每个人的优势,达到更好的效果。
团队协作不仅提高了效率,也增强了我们之间的沟通能力和默契,培养了我们的团队精神。
最后,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也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学以致用的重要性。
通过实际的调研和实践,我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现实联系起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在活动中,我不仅学到了实践技能,更重要的是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这种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的经历,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综上所述,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给予我丰富的感受和收获。
通过活动,我不仅拓展了视野,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我相信这种宝贵的经历将对我的未来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让我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愿未来还有更多这样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让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
走进社会大课堂
走进社会大课堂从学校进入社会,便会发现,无论自己是从多么好的大学毕业,不管在学校时拥有多棒的成绩,一切都不如想象中的有用。
作为一个社会人,参加工作后,便很少有时间读书,每天总是很不容易才完成当天的工作。
然而,坐在书桌前的学习,并不能代表全部,因为在工作中也能学习,这种学习就是对周围人的了解。
比起学生时代,在工作中所遇到的人是多得多了。
人的真正学问,真正研究,就是人自己本身。
社会是由人与人的相互牵连而组成的,想要研究人,没有比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研究更适当了。
与各类型的人面对面时,不妨试着研究彼此的对话方式。
若把与会面当成一种学习,才会发现这种学习充满了乐趣!毕业证书,除了证明自己曾在一定的年限中,在学校上课外,别无用处。
始终抱着毕业证书是毫无用处,倒不如搁置一旁,专心致力于工作。
因为沉湎于过去,是不可能有所进步的。
在社会这所既大而又严格的校园里就读,是我们一生努力学习的目标。
不要浪费时间回首过去,而要积极地改变自己当前的态度,不断地前进。
(人的一生要经过的生活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过程。
即使到了晚年,生理上渐趋老化,智力上渐趋迟钝,但仍然在有意或无意地学习新的东西,在不以人的意志地自然成长。
只是幼年、童年和青年,成长更为显著,更为快速,学习更加迫切,更加需要主动。
很遗憾,我和妈妈并没有对你进行有计划、有任务、有方法、有结果评价的家庭教育,只是有教育的意识,更加多的是我们自身的言行,或许对你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有益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不知你现在感受如何,我的观察,你的学科知识的积累有许多的欠缺,但道德品格的形成,多元思维的构建,健康人际关系的摸索,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相比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更为重要,虽然你现在是一面接受学校教育,一面在打工劳动中接触社会,受到社会的教育,当然,这还远不是工作以后的社会教育。
你的《摘葡萄》,以你到农场摘葡萄为主线,记录了你的打工经历以及所感所思。
我知道,这一次打工对你的成长具有划时代意义。
中学生我为什么要积极走进社会大讲堂
中学生我为什么要积极走进社会大讲堂中学生在社会课堂中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这样会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中学生在社会课堂中成长会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服务社会,有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社会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的成长在社会大课堂中可以学到很多知识,更加完善自己,哇,没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上,社会中实践,然后是自己使自己更加完善更加的适应社会,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然后也是自己不断的壮大,强大自己。
课堂学习是学生的主阵地但中学生也生活在社会的大家庭中。
因此社会的课堂也应该是作为中学生一个必不可少的要面对去适应的,首先要有一个积极的态度。
要学会分辨是非。
判断对错。
学会用正确的人生观去面对每件事情。
准备迎接不同的挑战。
国旗讲话《走进社会大课堂提高综合素质》
国旗讲话《走进社会大课堂提高综合素质》国旗讲话《走进社会大课堂,提高综合素质》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走进社会大课堂,提高综合素质》社会就好比是一个最大的课堂,走进社会,我们便开始人生的课程。
它就像一部价值很高的“无字书”,我们要不失时机地投入到社会的大课堂中去,读好、读懂这部“无字书”。
从社会学习的角度来说,我们需要:1.对社会行为、社会现象成因的了解和深入分析。
例如,美元贬值、物价上涨、走后门、小广告泛滥等等。
社会上不乏一些人,对国家的政策和一些现象存在曲解,说三道四妄加评论。
只有我们在社会学习的过程中对这些现象加以认识,成因加以分析,才能在复杂的社会中保持正确的立场不动摇。
2.加大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力度。
我们的理论知识总是和实践有一定的距离,即便我们从学校毕业了,还是会和社会有很大的鸿沟。
缺少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就会使理论的意义大大降低。
3.对国民状况的全面了解。
有些同学身在福中不知福,然而这不能完全归咎于学生。
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优越、幸福,什么是艰苦,这样一来,看到自己的优越性,也属正常。
因此我们需要这样一个课堂来让我们了解到整个社会的风貌。
这样他们才会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免得坐井观天,以偏概全。
4.对就业形势的把握。
这就和我们的将来有着密切的关系了。
对于现在的学习,我们总是很盲目,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因此,我们要了解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力量,这样才能朝着一定的方向去努力。
这不仅让我们能更好地融入社会,也会加速国家的发展。
明天,我校将组织一次社会大课堂的学习活动。
非毕业年级的同学们将前往中国科技馆。
希望同学们在参观的过程中学会:1、科学参观。
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能够尽可能多的参观到自己感兴趣的展品,比如在参观之前先拿一份参观指南,演示时间一览表、随时记录下一些重要的知识等。
2、文明参观。
文明用语,靠右侧正确乘坐电梯,在展厅内不要大声喧哗。
参观时间较长,需要自备午餐,在吃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持场馆卫生。
社会大课堂观后感
社会大课堂观后感《社会大课堂观后感》去参加社会大课堂,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多元知识世界的大门。
刚踏入那些不同的场所,我满心都是新奇。
特别印象深刻的是走进一家传统手工艺工坊。
一进去,就看到老手艺人在那里安静又专注地做着手工。
那些在我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原材料,在他们手里就像被赋予了魔法一样。
看到这里我感觉,自己平常真是有些浮躁,做事情总是急匆匆的,而这些手艺人可以一整天就专注做这一件事。
还有在一个科技体验馆里,那里展示了很多最新的科技创新成果。
比如全息投影技术制作出的超逼真影像。
当时我就想到,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科技发展得真是飞速啊,几年前还只是在科幻电影里看到的东西,现在就真实地摆在眼前了。
这个场景让我特别震撼,那种科技的魅力扑面而来,让我想到了自己还在玩着各种老旧游戏设备的时候,全然不知道外面已经有这么惊艳的科技革新了。
在参观一个历史博物馆的时候,看着那一件件陈列的文物,它们身上似乎都刻满了岁月的痕迹。
我心里有一份敬意油然而生。
这些文物,穿越了漫长的时间来到我们面前,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对了还记得那段。
讲解员讲述着文物背后的历史背景、古代人的生活方式时,我才意识到自己之前对历史的了解是多么肤浅。
我只是从书本上背过一些年代数字和事件名称,但是并未真正理解那背后是一个怎样繁华或者动荡的世界。
整个社会大课堂走下来,我明白了社会实践活动和在学校里的学习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们在学校是在理论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但是在社会大课堂里,是让我们真切地去触摸、去感受、去领悟。
这两者结合起来,就像是给我们的知识体系安装上了坚实的骨架和丰满的血肉。
我希望以后还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去探索更多未知的领域,拓宽自己的见识和思维。
还有在一些环保教育基地,看到那些因为环境污染而受到损害的动植物标本以及图像展示,我感觉很揪心。
这让我想到自己日常的一些行为,比如有时候会浪费纸张水电等,这虽然看起来是小事情,但是积少成多也会对环境造成不小的影响。
走进社会大课堂活动感想
走进社会大课堂活动感想在我大学的第二学年,我有幸参加了一次走进社会大课堂的活动。
这次活动是由学校组织的,目的是让我们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增加实践经验,同时也让我们认识了很多真正的社会问题和挑战。
通过这次活动,我受益匪浅,深刻地感受到了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也让我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活动前,我们先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和准备,对社会实习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了学习。
学校还组织了一些前辈学长学姐来分享他们的实习经历,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建议。
这些准备工作让我们对活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增加了我们的信心和准备度。
在活动中,我们被分配到了不同的社会实习单位,我被分到了一个残障人士康复中心进行实习。
起初,我对这个实习单位并不是很了解,对于残障人士的康复工作也不是很了解。
但是随着实习的进行,我渐渐地对康复中心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被这里的氛围和工作所吸引。
我和其他实习同学一起参与了中心的日常工作,包括陪护和协助残障人士进行康复训练,为他们提供心理支持,还有组织一些娱乐和文化活动。
在这里,我看到了很多残障人士的坚强和乐观,同时也了解到了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所面临到的各种不便和问题。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社会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升。
我意识到社会是一个充满着各种不同人群和问题的复杂系统,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和奉献。
我也理解到了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需要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而且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关注和支持他们。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只有亲身参与其中,才能更好地了解和认识社会,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
此外,这次实习也让我学会了更多的实践技能和知识。
在康复中心的实习中,我学会了如何与残障人士进行交流和合作,学会了如何针对不同的残障情况做出相应的帮助和支持,也学会了如何在日常工作中保持耐心和同理心。
这些技能对我的成长和未来的职业发展非常有帮助,也让我对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这次走进社会大课堂的活动,我收获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
走进社会大课堂
胶州市第四实验小学
“走进社会大课堂学习生活真本领”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为了让小学生们亲近社会、学习知识、开阔眼界,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提高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特利用五一三天假时间,举行“走进社会大课堂学习生活真本领”社会实践活动。
让家长带领学生走进工厂、商店、市场、公园等实践场所,引导学生学会购物,学会卖货、学会养殖、学会种植等技能。
二、活动对象
1—6年级全体学生。
二、活动时间
2011年暑假
三、活动地点
工厂、商店、市场、公园等实践场所
四、活动要求
1.各班主任认真做好活动前的发动工作,让学生劳有收获,保证学生活动时的绝对安全。
活动时,爱护活动地的一草一木和公共财物,要加强自我服务管理意识,培养生活自理能力,锻炼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2.利用“五一”三天假,家长带领学生走进工厂、商店、市场、公园等实践场所,引导学生学会购物,学会卖货、学会养殖、学会种植等技能。
3.每人把学习过程用照片记录下来,可自己冲洗,也可发到班主任电脑上,学校统一冲洗。
胶州市第四实验小学
2011年6月30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响水县八墩小学张小宇邮编224633【论文摘要】本文从新课程目标的角度,阐述了小学数学课堂的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文章从积极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增加生活经验题,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教学过程注重生活实践,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重视实践活动过程,让学生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鼓励学生“节外生枝”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有效的课堂教学与注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的必要性。
把社会生活这个广阔天地作为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喜欢学习数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教室;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实践【正文】《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里所说的“有价值的、必需的数学”就可以理解为对生活有用的数学。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导致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低下,不能充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与作用,无法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创设机会,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生活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巩固。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数学的生活化,也更加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广大教师应该积极创设机会,让学生接触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
一、积极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数学学习的基础首先是学生的生活经验。
现代数学在教学设计上很重要的新理念,就是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的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密切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己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数学是活的、富有生活力的,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
在教学时,我们要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将数学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我们所学的数学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
例如:我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教材“快乐家园”一节,选取了学生自己的家园这一生活情景,让学生去感受数学,体验数学。
教学时,为使情景图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对“家园”图这一情景进行了大胆地改造,先取本地学生熟悉的景物入画,使其更符合我校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真实、具体、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通过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的活动,不仅正确的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认识了10以内各数的大小及其基数与序数的意义,而且初步体验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学习数学的愉悦,经历了构建简单数学模型的过程。
再如学习《购物》单元“买衣服”一节时,我带领学生分小组到服装商场参观学习,让学生认真观察买衣服的具体情景、过程,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汇报,让学生亲自用人民币演示购物的过程,使他们真正理解了计算中的算理。
然后,再让学生用学到的计算方法,到市场或商店买东西。
从而深刻体验并领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活生生的,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和生活的距离越来越近了,数学的面纱被揭开了,它不再神秘,不再深不可测。
孩子们各个都充满了信心,积极地寻找身边的数学。
二、增加生活经验题,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
现代认知科学,尤其是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不能被传递的,教师在课堂上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主动建构才能获得”。
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欲望,而这种宝贵的天性,只有通过教师恰当的引导才能使之转化为数学探究的热爱和兴趣。
如教学“动物乐园”时,我精心设计了一幅各种动物欢乐集会的投影画面,画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数学信息:4只小熊、4只小鹿、5只小白兔、3只小猴、3只飞翔的小鸟、1匹小马。
指导学生认识了画面的主要内容后,再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数一数各种动物的只数,并进行分类统计,让学生在组内任意选取两组动物进行比较,逐步体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谁和谁一样多,初步感知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然后给学生大量的图片、小棒等,让学生摆一摆、比一比,并联系实际说一说。
通过比较实物的多少,逐步抽象到比较数的大小,并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逐步让学生体验实物、符号、数字间的联系。
再如学习第二“桌子有多长”一节时,开课之初,我就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欲望。
“我们天天看到的讲台有多长?使用的课桌有多长?”然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测量、去表述。
学生纷纷动脑筋想办法,在动手活动中,学习了测量的知识。
这样的学习活动,使静态知识过程化,数学学习活动化,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了探究知识的过程,体验了探究的成功快乐,逐步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
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经验的总结与升华,鉴于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教学时,我们应充分利用其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促使其主动建构。
三、重视实践活动过程,让学生全程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应用于现实。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看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尤其是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所以,我们应及时提供把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机会,让学生在应用中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应用中更深刻地感受数学的魅力,并通过应用促使学生更主动地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在生活中更主动地运用数学。
事实上,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也离不开数学。
只是那些对生活还一知半解的学生们,他们自发感受到的数学对于生活的意义,仍然是朦胧的、肤浅的,甚至是无意识的。
所以数学教学,尤其是低年级数学教学,就是要把生活情境引入课堂,给孩子们一双“生活的眼睛”,让他们感到“数学有趣”、“数学有理”、“数学有用”。
当学生们把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当他们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观察生活、熟悉世界,并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时候,数学和生活的距离就会变得越来越近,数学的面纱就会被揭开,它不再神秘,不再深不可测。
正如荷兰数学家、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说的那样:数学教学就是要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
因为,离开生活的数学是一片没有魅力的“死海”!例如我在教学《找规律》(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这一单元时,把学生带出教室,用生活中的情景来学习数学。
教师只是简单提出问题,让学生去观察、思考,然后分组合作探究,交流感悟,最后教师小结,得出结论。
首先我提出问题:学校中心路一边有哪些景物(松树和彩旗,彩旗是我课前准备的,每两棵松树间插一面)?各有多少?它们之间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排在两端的物体是什么?同学们兴趣昂然,很快就找到了规律。
这时,我出示了数学书上的48页例题《找规律》(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让学生用刚才的方法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1)兔子晒了多少块手帕?用了多少个夹子?(2)有几个蘑菇?有几只兔子?(3)有多少块篱笆?多少根木桩?同学们有了刚才的经验,很快就全部掌握了本节课的任务。
最后总结如下:排在两端的物体(首尾相同的)比排在中间的物体多一个。
教学效果很好!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会发现,现行数学课本上的大多数内容简洁明了,相对而言比较严厉,离着小学生的生活有点远。
所以不妨在例题基础上再作些“生活型加工”,想方设法把供讨论、思考的学习材料转化成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常识性知识和经验,从而拉近两者间的距离。
再如,我在学习简便计算时,设计了这样一道生活情境题:“国庆节”,小明的爸爸带了158钱去新华书店买了99元一套精装本的《十万个为什么》送给小明的节日礼物,爸爸可以怎样付钱,还剩多少元?讨论该题时,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而首选的方法便是“先付100元,再用58上找回的1元钱”,而这恰恰就是“凑整简算”的思想,原先不易被同学们所理解的“思想”由于其生活经验的支撑得以主动建构。
这样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也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
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学生普遍学习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良好。
四、鼓励学生“节外生枝”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要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就必须让学生过丰富的精神生活。
所以实践活动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实践意识和竞争意识。
参与意识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热情地参与各种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生活是多样的。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有300名学生就会有300种不同的爱好和爱好。
”所以在课堂上,学生们那一双双“生活的眼睛”所看到的事物也是多样的,他们的思维方向、思维结果不一定会顺应教师的教学预设。
那么我们的教学是执行预设的教案,还是开发课堂生成的资源呢?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要鼓励学生参照生活的经历大胆地提出新设想,并且对自己的设想和主张阐述理由,作出验证。
例如在二年级的一节数学课上,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二(1)班45名同学需要坐船过河(其中女生有21人),如果每6名同学坐一条船,最少需要多少条船?有个女同学回答说我们女生人轻,7人坐一条船也可以,所以21人可以坐3条船,加上男生24人坐4条船,一共需要7条船!这种不苟同于一般的解答从现实生活出发,并能够对自己的想法充分阐明理由,教师就要予以肯定和赞扬。
数学的严密性是它的特点之一,但是严密性不是绝对的,假如刻意地要求学生“循规蹈矩”,那么就不可能有生动活泼的思想,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就会受到抑制。
对于这种在别人看不到的问题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种创造性思维的闪现,教师要加倍珍惜和爱护。
课堂教学还要鼓励学生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定势,培养学生不拘于教材、教师,批判地接受事物的创造个性。
我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个学生,有一次在课堂练习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一辆汽车在普通公路上行驶,每小时行60千米,从A城到B城要行8小时。
假如改从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行120千米,只需几小时?题一出来,小扬就举起了手,他说:“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不可能是同一条路,那么路程一定相等吗?”这时作为教师应当及时肯定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善于质疑的精神,并且发动大家讨论,经过一番思考形成了统一的熟悉,就是把这道题的条件之一改为同一条公路的慢车道和快车道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