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第三章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合集下载

第3讲 政治经济学 资本的积累过程

第3讲 政治经济学  资本的积累过程

2、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新特征(资本
主义再生产本质上是扩大再生产,但简单 ~ 是扩大 ~ 的基础,所以必须从分析简 单 ~ 开始;同时还必须暂时撇开流通) 1)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是工人自己 创造的(先干活儿后给钱,是工人把劳动 力预付给资本家,“到处都是工人给资本 家提供信贷”),因此,不是资本家养活 工人,而是工人养活资本家。 2)资本家的全部资本经过一段时间之后, 全部是剩余价值转化来的,因此在未来的
生产过程本身的机构所训练的、联合和组
织起来的工人阶级的反抗也不断增长。资 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 断之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生产 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 的资本主义的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 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 就要敲响了。剥夺这就要被剥夺了。” “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 业进步,使工人通过联合而达到的革命
“富人不同于穷人的地方,不在于占有土地
和货币,而在于拥有对劳动的支配权-----对穷人适宜的,不是使他们处于卑贱的或奴 隶般的地位,而是使他们处于安适和宽松的 从属地位,对拥有财产的人来说,他们则应 当对于为他们劳动的人拥有充分的影响和权 威------” 马克思说:“使他们能够扩大自己的享受范 围,有较多的衣服、家具等消费基金,并且 积蓄一小笔货币准备金。但是,吃的好一些, 待遇高一些,特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雇 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
团结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
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 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 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 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 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 链,他们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马克 思引自他的《共产党宣言》)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有弹性的,同时也 是有极限的,对这个问题不能教条主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三)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单项选择题 1、资本总公式是:G—W—G‘。

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成为商品。

3、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率。

4、准确反映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概念是:剩余价值率。

5、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6、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资本主义⼯资的本质。

7、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是:资本积累。

8、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单个资本增⼤的两条途径。

9、资本主义⽣产⽅式的基本⽭盾是:⽣产社会化与⽣产资料资本主义私⼈占有制的⽭盾。

10、相对剩余价值⽣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过程中实现的。

⼆、多项选择题 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是(ABD)A.⾃⾏增殖的价值B.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C.⼀定的物品D.资本家剥削雇佣⼯⼈的⼀种剥削关系E.⼀定数量的货币 2.剩余价值(ABE)A.是由雇佣⼯⼈的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的B.是雇佣⼯⼈创造的超过劳动⼒价值的价值C.是由雇佣⼯⼈的必要劳动时间所创造的D.体现着商品经济的⼀般经济关系E.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的剥削关系 3.按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产中所起的作⽤不同可将资本划分为(BD)A.固定资本B.不变资本C.流动资本D.可变资本E.流通资本 4.资本家提⾼对⼯⼈剥削程度的基本⽅法是(BD)A.超额剩余价值⽣产B.绝对剩余价值⽣产C.降低雇佣⼯⼈⼯资D.相对剩余价值⽣产E.提⾼⼯⼈劳动强度 5.资本家获取绝对剩余价值的⽅法是(BD)A.提⾼劳动⽣产率B.延长⼯作⽇C.改进⽣产技术D.提⾼劳动强度E.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6.决定资本家不断进⾏资本积累的原因是(CE)A.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B.增加供给以满⾜消费需求C.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D.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E.资本主义竞争规律的强制压⼒ 7.相对过剩⼈⼝(BCD)A.产⽣的原因是⼈⼝的增长超过⽣产的增长B.产⽣的原因是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C.是劳动⼒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D.是资本主义⽣产⽅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E.是相对于经济发展对劳动⼒的需求⽽出现的过剩 8.资本主义基本⽭盾所决定的资本主义的各种⽭盾是:(ABC)A.单个内部⽣产的有组织性有计划性与社会⽣产⽆政府状态的⽭盾B.⽣产⽆限扩⼤趋势与劳动⼈民有⽀付能⼒的需求相对缩⼩的⽭盾C.⽆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盾D.资本主义简单再⽣产与扩⼤再⽣产的⽭盾E.各个资本家集团之间争夺剩余价值的⽭盾 三、名词解释 1、劳动⼒:是⼈的劳动能⼒,是存在于活的⼈体中,在进⾏⽣产劳动时运⽤的⼈的体⼒和脑⼒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件(第3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件(第3章)

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一、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 1、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两个特点: 资本家是生产的指挥者;劳动产品归 资本 家所有 2、价值形成过程 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和新价值的创造 二、价值的增值过程 1、剩余劳动和必要劳动 2、剩余价值的本质: 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劳动价值而被 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部分,体现着资本家对 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二、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1、矛盾的内容:等价交换和价值增
值的矛盾
2、解决矛盾的条件:既在流通领域,
又不在流通领域
三、矛盾的解决:劳动力的买和卖

1、劳动力的定义:人的劳动能力,人的脑力 和体力的总和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1)劳动者是自由人 (2)劳动者一无所有 3、劳动力的商品的价值:维持劳动者生存所 必需的消费资料的价值 4、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 它不仅能够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超过维 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消费资料价值的价值

A、剩余一般:产出品大于投入品的余额, 即剩余产品 B、剩余特殊:产出品价值大于投入品价值 的余额,即剩余价值 C、剩余个别:剩余价值如果被要素所有者 自己占有,就是额外收入;如果被他人无偿占 有,就是剥削收入 注:马克思所说的“剩余价值”即为“剩余个 别”
六、剩余价值的来源

A、价值是多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 B、剩余价值也是由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 C、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都是在劳动生产力有 了一定发展之后才产生的,它的存在和发展本 身,就离不开非劳动要素的作用 《资本论》第一卷 完
补充
一、马克思对资本积极作用的认识
1、首先,从资本生产的方式和目的来看, 以价值增值、获取剩余价值为目的,不同,它是无止境的。马克思认 为:“资本的伟大的历史方面就是创造这种 剩余劳动”,它为人“发展丰富的个性创造 出物质要素。”

政治经济学原理之资本积累

政治经济学原理之资本积累

1 10000 8000 2000 2000 12000 1000
1000
2 11000 8800 2200 2200 13200 1100
1100
3 12100 9680 2420 2420 14520 1210
1210
接下页 案例
第四章
23
三、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而资本积累又是扩大 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没有剩余价值,资本积累是不可 能的,资本积累过程实际上就是剩余价值资本化的过 程。而资本积累又是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资本家 把一定数量的剩余价值作为追加资本投入生产过程, 就使得再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了。
14
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工人的个人的消费(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实质上是 为资本再生产出可供剥削的劳动力。这也是资本主义再 生产的必要条件。
“工人的个人消费一方面保证他们维持自己和再生产 自己,另一方面通过生活资料的耗费来保证他们不断重 新出现在劳动市场上。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 则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
四、资本的积聚与集中
1、资本积聚 2、资本集中 3、二者关系 (1)区别 (2)联系
个别资本增加 的两种方式
返回
第四章
34
四、资本的积聚与集中
资本积聚是个别资本通过剩余价值不断转化 为资本使其总额增大。
前提、源泉
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
(△c+△V)
前提
结果
案例
资本积聚 (K+△c+△v)
接下页
第四章
35
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 余价值作为资本来占有工人更多的剩余劳动。 它体现了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即资本家无偿 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规律。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笔记(第3章 资本的积累过程)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笔记(第3章  资本的积累过程)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第3章资本的积累过程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1.物质资料的再生产(1)再生产的含义再生产是指从经常的联系和不断更新来看的社会生产过程。

(2)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含义物质资料再生产是指为了不断地进行生产,总要不断地以它的年产品的一部分再转化为生产资料或新生产的要素,包括劳动资料、原料和辅助材料等,从而在实物形态上去替换一年里所消费掉的生产资料,并将其并入新的生产过程。

(3)资本主义的物质资料再生产物质资料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手段。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过程只表现为价值增殖过程的手段。

其目的是把预付价值作为资本,即当作自行增殖的价值来再生产。

再生产的条件也是采取资本的形式。

生产的客观条件(生产资料)采取不变资本的形式;生产的主观条件(劳动力)采取可变资本的形式。

(4)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含义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是指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生产只是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的资本主义生产。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而且是资本价值的再生产,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2.资本价值的再生产(1)从再生产的过程看,可变资本是由工人自己生产出来的资本家为了进行生产,必须用可变资本来购买劳动力。

这就造成一种假象,好象可变资本是资本家预付的。

但是,只要从再生产来考察,这个假象马上就会消失。

资本家这个生产过程购买劳动力所付的工资,是用工人上个生产过程的劳动产品转化的货币来支付的,是工人自己养活自己并且养活资本家,而绝不是资本家养活工人。

政治经济学重点难点问题解答(二)

政治经济学重点难点问题解答(二)

《政治经济学》重点难点问题解答(二)(第3-5章)第三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上)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它与以往的剥削制度有何区别?(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总起来讲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

具体说来,这里有三个要点。

第一,资本家阶级垄断了对生产资料的占有。

第二,广大劳动者对生产资料“一无所有”而成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

第三,资本家无偿地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成为社会生产的决定性动机和根本目的。

(2这是一种采取商品经济形式、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通过拥有资本而占有他人劳动获取剩余价值的剥削方式。

(3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与以往的剥削制度的区别在于,历史上一切剥削制度共同特征是:剥削者无偿占有被剥削者的剩余劳动,而资本主义剥削则表现为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2.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划分的根据和意义(1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2资本的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的关系。

(3不变资本,就是资本家用来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

其价值只是在劳动过程中转移到产品中去,其数量没有发生变化。

所以叫做不变资本。

(4可变资本,是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其价值随着工人购买生活资料用于消费而消失了,但劳动力在生产中被使用,不仅创造出劳动力价值的等价,而且还创造出剩余价值,即实现了价值增殖,所以叫做可变资本。

(5划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是根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6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资本的划分,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剩余价值不是全部资本的产物,而只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

从而揭示出了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实质。

3.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有哪些?这些方法在当今有什么借鉴意义?(1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一部分价值。

(2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有三种:①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剩余劳动时间的延长引起的。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复习-第三章资本积累与再生产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复习-第三章资本积累与再生产

第三章资本积累与再生产第一节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积累一.资本主义再生产1.社会再生产: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2.简单再生产:生产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实现条件: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3.扩大再生产: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VS.简单再生产: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因素和基础.4.从再生产中看到的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1)不是资本家养活工人,而是工人养活资本家。

(2)资本家的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劳动创造的。

(3)工人阶级即使在劳动之外也是从属资本的.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1.资本积累:资本家把无偿占有的一部分剩余价值作为资本使用,或者说剩余价值资本化.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来源。

2.商品所有权规律: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基础的占有规律.3.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是以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劳动的结合为基础的4.资本主义占有规律: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生产的产品,而劳动者反而不能占有自己的劳动产品。

所有权对资本家来说表现为无偿占有别人劳动产品的权力,而对工人来说则表现为不能占有自己的劳动产品。

5.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1)在剩余价值量一定的情况下,积累量由剩余价值分为积累和消费的比率来决定的.(2)在剩余价值分为消费和的积累比率一定的情况下,积累量由剩余价值量决定。

①剩余价值率的高低②劳动生产率的高低③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的大小④预付资本的多少第二节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一.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1.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资本/可变资本2.资本的技术构成: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量的比例关系3.资本的有机构成: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用C:V.它的提高以个别资本增大为前提。

4.资本积聚:单个资本直接通过积累而在价值形式和生产要素形式上都扩大起来。

资本积累是资本积聚的基础,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剩余价值的生产单元测试题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剩余价值的生产单元测试题

【单元测试题三——剩余价值的生产】一、单项选择题(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1、资本总公式是A G—W—GˊB G—W—GC G—GˊD W—G—Wˊ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A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B 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矛盾C 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矛盾D 价值增殖的形式与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的矛盾3、资本流通与简单商品流通的本质区别是A 货币在流通中带了利息B 货币在流通中可以再生产C 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殖D 货币在运动中充当媒介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剩余价值A 在生产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流通领域B 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C 在生产领域中产生,和流通领域无关D 既在生产领域中产生,也在流通领域中产生5、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A 商品的不等价交换B 劳动成为商品C 资本的原始积累D 劳动力成为商品6、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A 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B 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C 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D 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A 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D生产资料消耗和新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8、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A 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B 创造新价值的时间C 补偿劳动力价值的时间D 转移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9、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生产资料的价值是A 借助于具体劳动创造出来的B 借助于抽象劳动创造出来的C 借助于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D借助于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10、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出的商品的价值中A c+v+m都是新创造的价值B c+v是旧价值转移来的,m是新创造的价值C c是旧价值转移来的,v+m是新创造的价值D c+m是旧价值转移来的,v是新创造的价值11、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A 价值规律B 平均利润规律C 剩余价值规律D 货币流通规律12、现代自动化生产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是A 工人的剩余劳动B 资本家的节约C 现代自动化生产条件D 机器人和工人13、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的本质是A 商品、货币等物B机器设备等生产手段C 生产资料所有者剥削劳动者的剥削关系D 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的一种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14、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A 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B 雇佣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的程度C 固定资本的价值增殖程度D 不变资本的价值增殖程度15、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可以概括为A 资本家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的时间之上B 资本家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C 资本家加大工人的劳动强度D 资本家苛扣工人的工资16、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A 工人劳动的报酬B 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C 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D 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17、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A 都是依靠延长工作日获得的B 都是依靠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C 都是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D 都是依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18、按工人生产的产品数量(或所完成的工作量)和质量支付的工资形式是A 计件工资B 计时工资C 名义工资D 实际工资19、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与剩余价值的关系是A 资本家的个人消费等于剩余价值B 资本家的个人消费小于剩余价值C 资本家的个人消费大于剩余价值D 剩余价值是资本家的个人消费节余20、个别资本通过组织股份公司使生产规模扩大是属于A 资本积累B 资本积聚C 资本集中D 资本增殖21、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是A 资本积累B 资本积聚C 资本集中D 资本周转22、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是A 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B 扩大再生产是资本积累的重要源泉C 资本积累本身就是扩大再生产D 两者无内在联系23、资本家不断利用无偿占有的别人的劳动成果,来继续无偿占有别人更多的劳动,以扩大资本规模和增殖资本价值,这就是A 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B 资本积累的实质C 资本集中的实质D资本竞争的实质24、资本有机构成是指A 由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B 由资本价值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价值构成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C 由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价值构成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D 由资本价值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25、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指A 人口增长快于生产增长而造成的过剩人口B 失业人口相对多于就业人口从而过剩C 就业人口相对多于失业人口从而过剩D 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主义积累对劳动力的需求的过剩人口二、多项选择题。

第三章 资本积累与再生产

第三章  资本积累与再生产

第三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 (三)资本主义的灭亡 • (1)资本主义积累准备了物质基础(生产
社会化) • A、生产社会化达到极高程度 • B、资本主义生产管理日益社会化(所有权
与经营权的分离) • C、资本社会化达到最高限度
第三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 (2)资本主义积累准备了资本主义制度的 掘墓人(无产阶级)
• 1、内涵的扩大再生产:又称“集约增长”, 指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 高,使生产要素的质量和结合更加优化, 导致要素产出率的提高,以实现更多更优 产品的产出效应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 主义积累
• 2、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又称“粗放增长”。 是在劳动生产率和技术水平都不变的情况 下,由增加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而实现生 产规模的扩大
第二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 (3)资本的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 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就叫资本的 有机构成
• A、实际上,资本的技术构成与价值构成有三种 关系:价值构成近似反映技术构成的变化;价值 构成的变化并不反映技术构成的变化;资本技术 构成并不引起价值构成的变化。
• 只有价值构成近似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结构 才是资本的有机构成
第二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 2、二者区别: • A、资本积聚是借助剩余价值转化而来,促
使社会总资本增加;资本集中是资本的重 新组合和分配,并不会增大社会总资本 • B、资本积聚是规模扩大的再生产;资本集 中单纯改变现有资本的分配
第二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 二 相对过剩人口和失业问题 • 所谓相对过剩人口,指劳动者的供求超过
第二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 三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 (一)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大,资本积累增

政治经济学练习题3

政治经济学练习题3

政治经济学练习题(第三章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第四章社会再生产和资本积累)一、填空题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阶段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经历了两个阶段:阶段和阶段。

2、资本运动总公式的矛盾表现为,从形式上看,资本经过运动过程带来价值增殖与是矛盾的。

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生产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实质是。

4、通过对资本价值增殖过程的考察可以发现,在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可以区分为两个部分:和。

5、资本在生产过程中通常表现为两种形式,一部分以的形式存在;一部分以的形式存在。

马克思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6、资本家通过提高剩余价值率,增加剩余价值量的方法有很多,但基本方法有两个,一是;二是。

7、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以整个社会为条件的,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则是各个资本家追逐的结果。

8、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下工资的本质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是确定工资水平的内在依据,劳动力市场的决定工资水平的波动。

9、社会再生产从内容上说,包括物质资料再生产和;从规模上说,可分为和扩大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从其实现方式看,可分为和。

10、个别资本总额增大的途径包括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和。

41、从资本主义发展过程来看,随着资本积累的进行,资本有机构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其原因是;前提条件是;导致的主要社会后果是。

二、单项选择题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A、劳动力成为商品B、劳动者获得人身自由C、劳动者失去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D、剩余价值产生2、分析解决总公式矛盾条件,目的是要说明剩余价值()A、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与生产过程无关B、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要以生产领域为条件C、在生产领域中产生,与流通领域无关D、在生产领域中产生,但要以流通领域为条件3.劳动力商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随着对它的消费()4.12A.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也消失B.其使用价值和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C.只能再生产出和自身价值相等的价值D.能生产出大于其自身价值的价值4.通过对价值增殖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资本的本质是( )A.货币,货币无论什么时候都是资本B.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无论什么时候都是资本C.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D.以货币为媒介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5.价值增殖过程不同于价值形成过程的地方在于,在价值增殖过程中()①具体劳动不转移生产资料价值,只创造新价值②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抽象劳动创造新价值③抽象劳动创造的新价值相当于劳动力价值④抽象劳动创造的新价值大于劳动力价值6.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B.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C.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结果D.工人工作日不变,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7.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主要区别是( )A.前者是靠延长工作日取得的,后者是靠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取得的B.前者是靠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取得的,后者是靠延长工作日取得的C.前者是靠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取得的,后者是靠延长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取得的D.前者是以技术进步为条件的,后者是以技术不变为条件的8、超额剩余价值是()A、个别企业率先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B、一个部门的所有企业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C、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获得的D、劳动力价值下降带来的9.在资本主义工资形式上,工人的( )A.劳动全部表现为有酬劳动B.劳动全部表现为无酬劳动C.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在时间上能明确地表现出来D.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在空间上能明确地表现出来10.资本集中( )A.既能扩大个别资本,也能增大社会总资本B.只能扩大个别资本,不能增大社会总资本C.只能提高个别资本有机构成,不能提高社会资本有机构成D.只能提高社会资本有机构成,不能提高个别资本有机构成11、资本积聚()A、是通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资本化实现的B.是通过把分散的单个资本集中合并成大资本实现的C.不受社会财富绝对增长的限制D.不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12、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之一是()A、前者能把分散资本合并为大资本,后者则不能B、前者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量,后者则不会C、前者会使个别资本迅速增大,后者则只能缓慢增大D、前者需借助于竞争和信用,后者则不需要13、资本有机构成是指()A、反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的资本技术构成B.反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的资本价值构成C.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D.以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14.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A.它们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B.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C.它们在生产使用价值过程中的作用不同D.它们在流通中采取的形态不同15、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章第三章剩余价值的生产与资本积累目的和要求:(1)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2)劳动力商品理论(3)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和方法(4)资本积累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5)资本构成与相对过剩人口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1、货币与资本的区别运动形式不同。

流通的内容和目的不同。

前者流通的内容是商品与商品的交换,其目的是为了取得所需要的使用价值。

后者流通的内容是货币与货币的交换,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价值增殖。

运动限度不同。

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2、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①资本总公式G—W—G′就是总公式②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在流通中,既要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又要实现价值增殖。

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3、剩余价值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在流通中产生首先,剩余价值不在流通中产生◇等价交换不产生剩余价值。

等价交换结果只是使商品的价值形态发生了变化,价值量不会发生改变。

◇不等价交换也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贱买或贵卖不产生剩余价值。

商品所有者是买者和卖者的统一。

而且,商品交换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他可以把商品贵卖给别人,别人也可以把商品贵卖给他;同样,他可以贱买别人的商品,别人也可以贱买他的商品,得失相抵,不能增殖。

既贱买又贵卖也也不能说明剩余价值的来源。

这种情况下,他个人是增殖了,但从全社会来看,价值总量没有增加。

其次,剩余价值的产生又离不开流通。

流通是商品所有者一切关系的总和,离开了流通,他只能同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他可以为自己创造价值,但不可能为自己创造出剩余价值。

二、劳动力商品理论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①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②劳动者失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1)劳动力商品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劳动力价值取决于维持劳动力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3)劳动力价值决定还包含着一个历史和道德的因素3、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劳动力使用价值最大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本科试用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1、地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教学中居重要地位。

2、作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价值规律和阐述了市场经济的理论,从理论上指导人们如何进行经济运行。

3、任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给人们提供一个如何从事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理论。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目的在于让学生要有经济理论的头脑。

2、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求学生有正确的逻辑思维方法。

3、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理论联系实际,既要看到西方发达国家科技进步,管理先进的一面,又要看到他们经济腐朽的一面。

4、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自觉地贯彻党的各项经济政策、方针,特别是党的“十六大”的重要理论。

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确定原则是根据辽宁省教育厅2002年7月编写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教材要求制定的。

目的是把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第一章:导论一、目的、要求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基础上,说明它的形成和发展。

二、重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内容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1、产生的条件2、理论来源3、马克思的贡献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1、列宁、斯大林的发展2、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发展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1、研究的出发点2、生产方式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抽象法2、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3、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三、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1、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无产阶级政党应代表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第二章、商品与货币一、目的、要求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说明货币的本质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导论1、政治经济学得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主要任务。

⑴研究对象:物质资料得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得统一。

生产力就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得能力,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与劳动者;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得各种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得地位与关系、产品得分配关系。

⑵研究方法:抽象法、矛盾分析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得方法。

⑶主要任务:通过对生产关系得研究,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与变化得规律—经济规律。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得现实意义。

⑴认识与掌握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

⑵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⑶正确认识我国得经济体制改革。

⑷能用经济观点与经济分析方法来观察与处理问题、⑸对学好其她经济学科也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1。

商品得二因素二因素:使用价值就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得有用性、由商品得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决定。

特征有a必须对别人有用,就是社会得使用价值b必须就是劳动产品得使用价值c 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别人,才能进入消费得使用价值,从而就是交换价值得物质承担者、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得人类劳动。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得数量关系或比例。

价值就是交换价值得内容或基础,交换价值就是价值得表现形式、商品就是使用价值与价值得矛盾统一体:相互依存:a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b 未经人类劳动创造得物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就是商品c 不就是为了交换得劳动产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就是商品。

相互对立,相互排斥:a 使用价值就是商品得自然属性,价值就是商品得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得社会关系b使用价值与价值只能实现一种属性,不能两者兼得c两者得矛盾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2、生产商品得劳动得二重性。

具体劳动就是劳动得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得关系。

抽象劳动就是无差别得人类劳动,就是劳动得社会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得社会关系。

政治经济学3答案

政治经济学3答案

政治经济学模拟题3一、单项选择题1、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称为(C )A.生产要素B.生产力的要素C.生产资料D.物质资料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 D. )A.自然经济的发展B.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C.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公有制D.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及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所有3、在“1只羊=2把石斧”的等式中,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是(A )A.1只羊B.2把石斧C.羊和石斧D.不确定4、企业向职工发放工资时,货币执行的职能是(D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储藏手段D.支付手段5、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是( A. )A.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资本积累的源泉B.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C.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与资本积累无内在联系D.不确定6、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意味着在资本家的资本中(C. )A.不变资本的比重增大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的比例扩大C.不变资本的比重减少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的比例减少7、个别资本通过股份制扩大其资本的支配范围属于(C )A.资本积累B.资本积聚C.资本集中D.资本垄断8、某资本家工厂年初投入不变资本200万元,可变资本40万元。

年终的剩余价值总额为60万元。

则该工厂的年利润率为( B )A.150%B.25%C.37%D.100%年利润率=(一年内剩余价值总量/不变资本+可变资本)*100%二、多项选择题1、一切社会劳动过程都必须具备的简单要素有(B C D )A.科学技术B.劳动者的劳动C.劳动对象D.劳动资料 D.经营管理2、商品的价值是(ADC E)A.由抽象劳动创造的B.商品的自然属性C.商品的社会属性D.生产商品消耗的有用劳动E.商品中凝结的一般人类劳动3、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ACD)A.社会待售商品量成正比B.商品的价格水平成反比C.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D.商品的价格水平成正比E.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4、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是( B D )A.利润率就是剩余价值率B.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C.剩余价值率是利润率的转化形式D.利润率总是低于剩余价值率E.剩余价值率总是低于利润率5、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其主要作用是(A C. E )A.生产使用价值B.形成新价值C.转移生产资料的旧价值D.转移劳动力的价值E.创造剩余价值6、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在量上的一般关系是( A D)A.利息率等于平均利润率B.利息率低于平均利润率C.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成反比D.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按同一方向变化E.利息率高于平均利润率7.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商业资本是(DE)A.在流通领域中独立发挥作用的资本B.货币资本职能的独立化C.生产资本职能的独立化D.商品资本职能的独立化E.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的资本形式8、发展中国家的特征是(ABCD)A.生产力水平低B产业结构低级 C.经济结构的二元性D. 经济发展的对外依附性E. 经济成份复杂三、简答题1、简述商品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关系。

西南科技大学政治经济学题库之第三章

西南科技大学政治经济学题库之第三章

第三章资本积累与再生产一、单项选择题1、通过组织股份公司扩大单个资本生产规模属于()A.资本积聚B.资本积累C.资本集中D.资本垄断2、某资本主义工厂工作日为8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4小时,月工资总额为5万元,则该厂资本家每月获剩余价值()A.5万元B.10万元C.30万元D.60万元3、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A.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B.机器设备和原材料之间的比例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间的比例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4、通过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分析可以看出,资本家的全部资本()A. 是由工人创造的B. 是由资本家创造的C. 并不仅仅是由工人创造的D. 是由资本家和工人共同创造的5、由于出现新技术和新发明引起原有固定资本价值的贬值被称为()A. 有形损耗B. 实物补偿C. 精神损耗D. 价值补偿6、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依据是()A、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B、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7、资本积累是()的源泉。

A.简单再生产B.扩大再生产C.既是简单再生产又是扩大再生产D.资本集中8、()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

A.资本B.剩余劳动C.货币D.剩余价值9、资本积累就是()。

A.资本的原始积累B.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C.社会财富的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积累D.资本的积聚和集中10、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因是()。

A.为了扩大再生产B.竞争C.价值规律的作用D.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1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

A.简单协作的再生产B.产值和产量增加缓慢的再生产C.生产过程在原有规模上不断重复的再生产D.断断续续的再生产12、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A.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B.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比例C.由技术构成决定而又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D.由价值构成决定而又反映价值构成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13、资本的技术构成是指()。

政治经济学(第五版)课后思考题答案汇总

政治经济学(第五版)课后思考题答案汇总

《政治经济学》第五版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1.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你是怎样理解的?马克思与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科学成分,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体系,是经济学领域划时代的科学变革,代表作就是《资本论》。

列宁根据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的现实,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代表作是《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以后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根据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探索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继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随着实践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要从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来研究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围绕着生产的各种因素即生产力要素而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会因为生产力的不断变化而变化。

生产关系也会受到上层建筑的影响和反作用。

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来研究。

3.什么是经济规律?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经济规律是各种经济现象运动、发展、变化的规律,是由各种经济现象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决定的。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从中国的实际条件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因为经济规律是客观经济条件的必然的联系,不以人们的主观愿望为转移,只要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的经济条件存在,经济规律就必然起作用。

4.为什么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客观世界的运动发展和变化,归根到底,是遵循唯物辩证法规律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对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彻底颠倒,是伟大的科学发现,是普遍的宇宙规律。

客观事物的发展,是由事物内部的矛盾发展决定的。

唯物辩证法也是科学的基本方法,马克思第一次运用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取得了划时代的革命。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1.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它与自然经济有什么区别?它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如何?商品生产产生的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私有制。

第三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发展阶段

第三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发展阶段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发展阶段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1.资本流通形式与商品流通形式的区别货币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

但货币本身并不就是资本。

作为资本的货币和作为一般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是有区别的。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第一,流通形式不同。

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其流通形式是商品一货币一商品(W —G—W);作为资本的货币,其流通形式则是货币一商品一货币(G—W—G')。

第二,流通目的不同。

在商品流通中,商品生产者以取得某种使用价值(消费)为目的,为买而卖;在资本流通中,资本家以取得货币增殖为目的,为卖而买。

第三,流通的内容不同。

在商品流通中进入交换的是等价的两种不同的使用价值,通过交换双方各自获得所需要的使用价值;在资本流通中,起点和终点上都是同质的货币,但数量上是不等的,终点的货币量要大于起点的货币量。

其流通公式应该是G—W—G+△g。

从两种流通形式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只是作为购买手段,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它不发生价值增殖,不是资本。

而在资本流通中,货币在运动过程中发生了价值增殖(带来剩余价值),这时的货币已不是普通的货币,是转化为资本的货币,成为资本的存在形式。

所以,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在G—W—G'的运动过程中,买的过程和卖的过程都不产生剩余价值,那么剩余价值的产生只可能从商品的使用环节上去寻找,即货币所有者能在市场上购买到一种特殊商品,这种商品经过使用,不但能创造出价值,而且能创造出大于其自身价值的价值。

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重要条件劳动力即人的劳动能力,是潜藏于人身体中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力的使用和支出即劳动。

劳动力在任何社会都是生产的基本要素,但并非在任何社会里都可以成为商品。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重要条件:第一,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政治经济学-资本的积累过程

政治经济学-资本的积累过程
• 有关资本主义占有规律,能够从下列两
个方面来了解:
– 第一,形式上是等价互换,内容却是资本占有。
– 第二,资本主义占有规律是对商品生产全部权 规律旳应用和成果。
第二节 资本有机构成旳 提升和相对人口过剩
一、资本旳有机构成及其 不断提升
1.资本有机构成
物质 Pm∶A—生产技术旳发展水平
资本
资本旳技术构成 决定 反应
资本旳原始积累和资本积累既有联络 又有区别:
首先,资本原始积累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 立此前发生旳,它形成资本主义旳前史。它经 过对雇佣工人发明旳剩余价值旳免费占有不断 再生产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其次,资本原始积累是依托直接旳、赤裸裸旳 暴力进行旳。而资本积累则主要是依托资本主 义经济本身旳内在规律进行旳。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
贫困主要体现在下列五个方面:
• 第一,工人失业和半失业旳人数增长,尤其是在
经济危机和经济停滞时期,失业情况会愈加严重。
• 第二,无产阶级受剥削和奴役旳范围越来越大,
受剥削程度不断加深。
• 第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 第四,工人旳实际工资增长率低于名义工资旳增
用于扩大再生产旳追加资本,从一开始就 是资本化了旳剩余价值 资本家用追加资原来购置A,实际上是用 免费占有旳工人发明旳m旳一部分,来换 取更大量旳工人活劳动,以便榨取更多m
某资本家投资100万,m’=100%,积 累率50%
一 100 80C+20V+20m=120
8△c 10 10
2△v
二 110 88C+22V+22m=132
5 30
20v
20
投入 100
实际花费 5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与历史趋势
一、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表现为 资本主义的两极分化。一方面,随着资本积累的不 断增长,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到资产阶级手中;另 一方面,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无产阶级却连 工作和生活都得不到保证,失业人数不断增加,许 多人陷于待救济的贫困境地。
在资本主义社会,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主 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⑴流动形式的过剩人口 ⑵潜在形式的过剩人口 ⑶停滞形式的过剩人口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相对人口过剩 规律也会发生作用。
首先,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分工的进一 步深化,会导致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资源的重新配 置。劳动者如果不能及时适应这种调整,必然失业。 其次,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应用于生产和流通过程, 自动化、机械化的程度必然提高,这就导致对直接劳 动者需要的相对甚至绝对减少。 再次,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也不可能是直线式的, 而是在有规则的周期性的波动中发展,经济的波动必 然导致对劳动力需求的波动。 最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然是竞争经济,竞争 的原则是优胜劣汰,必然会导致有的企业破产倒闭, 从而使一些劳动者失业。
三、影响资本积累量的因素
• 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 劳动生产率水平的高低。
• 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差额的大小。
• 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资本有机构成与相对人口过剩
一、资本规模增大
资本积累过程是个别企业资本总额不断增大的 过程。个别企业资本总额增大的途径有两条,即资 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资本积聚是指单个资本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例如,10 000元的资本, 一次生产过程可以获得2 000元的剩余价值,如果 投资者将其中1 000元用于个人消费,而将其余的1 000元再转化为资本,资本总额就从10 000元增大 为11 000元。 所以,资本积聚是伴随着资本积累而进行的, 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
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是指在资本主义制度 下,无产阶级的生活状况有时候会出现绝对的恶 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失业和半失业人口的经常存在和增加。 (2)工人的实际工资有时会出现下降的情况。 (3)大量的工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里,由于生产力水平 的空前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和工作条件都 有了很大改善。这是否意味着贫困现象消除了 呢?没有。 因为认识现代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经济关 系中的地位和状况,要进行一个全面的考察, 要把在业工人同失业工人的状况、经济高涨时 与经济萧条和危机时工人的状况、大公司与中 小企业工人的状况、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工 人的状况联系起来考察,更重要的是要把资产 阶级财富的增长与工人状况相比较进行考察。
资本积累与扩大再生产
一、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扩大再生产是指投资者把剩余价值不是全部 用于个人消费,而是把其中一部分剩余价值作为 新的资本,追加投入生产过程,使生产在扩大的 规模上重复进行。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或者 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
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而资本积累又是 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例如,假定某资本家有20万元资本,其中16万 元是不变资本,4万元是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为 100%,不存在资本折旧。这样,在生产过程结束 以后,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是4万元。如果资本 家把4万元全部用作个人消费,那么,生产仍维持 在20万元资本的规模上进行。如果资本家把2万元 用作个人消费,另外2万元作为积累转化为资本, 那么,资本总额就会增加到22万元。所以,资本积 累是扩大再生产的前提。
在资本积累的进程中,劳动力对资本的供应却 日益绝对增加,因为:
(1)由于技术进步和机器被广泛使用,生产操作 对劳动者体力的要求降低,导致大量妇女、儿童加 入了劳动大军。
(2)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小生产日益分化,大 批农民与手工业者破产,加入了雇佣劳动者队伍。
(3)在资本积累基础上形成的激烈竞争使中小资 本家破产,他们也需要另谋职业。
(二)资本主义积累的作用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 • 一方面把分散的、小规模的小生产,发展成 为社会化的、大规模的生产; • 另一方面,则把小私有制变成了资本主义私 有制。于是,便产生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 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基本矛 盾。
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后,对私有者的剥 夺便采取了新的形式,即资本家剥夺资本家,这种 剥夺是通过资本集中进行的。随着资本集中的进行, 资本主义生产越来越社会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 个方面: (1)随着资本主义积累的发展,单个资本日益 膨胀,出现了规模巨大的资本主义企业。在这些企 业里,集中了成千上万的工人在一起共同进行生产, 因此,生产资料成为许多人共同使用的社会化生产 资料,生产过程成为许多工人共同协作进行的社会 化生产过程,而产品也成为许多人共同协作生产出 来的产品。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联系:
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前提和 基础,扩大再生产是简单再生产发展的 客观趋势和结果。
二、简单再生产的内容
任何社会的再生产都包括物质资料的 再生产、资本价值的再生产和社会生产关 系的再生产。
(一)物质资料的再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作为再生产,一方面,不断生 产出满足社会成员生产和生活需要的各种物质资 料;另一方面,为了保证下一个再生产过程能顺 利进行,又不断生产出与下一次再生产过程的需 要相适应的各种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正因为存 在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人类才能生存,社 会才能持续发展。
在社会主义社会,资本积累的一般规 律不同于资本主义的两极分化。社会主义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是社会主义公有财产 的增加和全体劳动者的共同富裕。
二、中外原始资本的积累
(一)资本原始积累 资本原始积累就是资产阶级用暴力手段剥夺 生产者,强迫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形成了 大批的自由无产者,并使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迅 速集中在自己手中转化为资本的过程。 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主要包括两项内容: 对农民土地的剥夺; 货币财富的积累。
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同资本技术构成的变 化不会完全相同,但它大体上总是反映了资本 技术构成的变化。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而 又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 本有机构成。
三、相对人口过剩的形成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 必然造成相对人口过剩。这一结果在资本主义社会 给无产阶级的命运带来严重的影响。
• •
(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原始资本积累
剥夺农民土地、殖民掠夺、商业战争、国 债制度、现代课税制度和保护关税制度等,都是 资本原始积累的不同形式。一句话,都是用国家 权力、用暴力剥夺的手段促进封建生产方式的瓦 解和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创造经济条件。 这就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
我国社会主义的原始资本积累,是指1956 年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以前的初始资本的形成 过程。
随着资本积累的进行,资本对劳动力需求减少。 因为,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可变资本在预付总 资本中所占的比重相对减少,意味着资本对劳动力 的需求的相对减少。这包括两种情况: 一是追加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原有资本有机构 成不变,使得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相对量有所减少, 但绝对量有所增加;
二是追加资本与原有资本的有机构成都提高, 使得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不仅相对地减少,而且绝 对地减少。
马克思正是从资本积累对无产阶级命运的影响 所作的详尽考察中,发现了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 律。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无产阶级贫困,具 体表现为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两种形式:
无产阶级的相对贫困,是指在资本主义国家 的全部国民收入中,无产阶级的工资收入所占份 额与资产阶级的剥削收入所占份额相比,是逐渐 下降的。无产阶级的相对贫困表明,随着资本积 累的扩大,社会财富和收入的分配极不平等,无 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二)再生产的类型
社会再生产按其规模不同可以划分为两大类: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 简单再生产是指再生产在原有规模上重复, 其特点是没有进行积累,全部剩余产品(或剩余 价值)都用于非生产性消费。 • 扩大再生产是指再生产过程在更大规模上进 行,其特点是剩余产品(或剩余价值)不是全部用 于个人消费,其中有一部分用于积累。
扩大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
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中,资本家不断利 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资本的规模,加强对 工人的剥削,以继续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这就是 资本主义积累的实质。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基本特点也是扩大再生产。
二、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本积累具有客观 必然性: 追求价值增殖是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 竞争是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
(二)资本价值的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虽然只是生产过程在同一规模的 反复,但这种反复的持续,可以使人们发现作为 孤立的生产过程所看不到的重要特征: 1. 从简单再生产过程来看,可变资本的价值 是由工人创造的。 2. 全部资本的价值都是由工人创造的剩余价 值转化来的。
(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 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必然在再生产过程中得到延 续和发展,由于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结合方式的不同, 人类社会可区分为不同的经济状态,从而社会生产 关系及其再生产就具有不同的性质。
我国社会主义的资本原始积累有三个来源: 一是没收官僚资本和改造民族资本,消灭和 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国有和集体所有制, 是社会主义原始资本积累的基本来源; 二是国家的基本建设投资是新增的资本来源; 三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如前苏联等)的援 助则是补充来源。
三、资本积累的不同历史作用
(一)资本积累的一般作用 只要存在市场经济,就会有资本积累。资本 积累不仅是单个资本发展的前提,而且也是整个 社会进步的基础。因为: (1)资本积累是社会财富不断增长的前提 和具体表现形式。 (2)资本积累为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创 造了条件。 (3)资本积累是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一方面造成了对劳动力 需求相对减少的趋势,另一方面又出现了劳动力对 资本供应绝对增加的趋势,其结果必然形成相对人 口过剩,出现大量的失业人口。 所谓相对人口过剩,就是指劳动力的供给超过 了资本对它的需求。这里的过剩并不是说社会财富 不能养活这些人口,也不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绝对 不需要他们,而是相对于资本增殖的需要而言,这 部分劳动力过剩了。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相对过剩 人口的实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