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蜻蜓》原创优秀教案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推荐10篇)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推荐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总结、合同协议、管理制度、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好词好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plan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speeche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放飞蜻蜓教学设计(推荐10篇)放飞蜻蜓教学设计(1)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
《放飞蜻蜓》课文教案
《放飞蜻蜓》课文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放飞蜻蜓》是一篇描绘大自然美好景象的课文,通过讲述孩子们在夏天的田野上放飞蜻蜓的场景,展现了生机勃勃的乡村生活。
1.2 课程目标(1)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和写作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分析本课以放飞蜻蜓为线索,描绘了夏天的田野、蓝天、白云和飞翔的蜻蜓等美丽景色。
通过孩子们在田野上的欢乐场景,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教学难点:学会仔细观察、积极思考,提高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大自然的美好。
(2)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放飞蜻蜓的乐趣。
3.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美丽景色,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教学挂图:辅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蜻蜓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蜻蜓的特点。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1)展示夏天的田野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夏天的印象。
(2)引入课文《放飞蜻蜓》,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4.2 讲解课文(1)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分析孩子们在田野上的欢乐场景,让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
4.3 讨论与思考(1)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2)提问:让学生回答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4 实践操作(1)让学生拿出自己制作的蜻蜓模型,观察蜻蜓的特点。
(2)组织学生到户外放飞蜻蜓,体验放飞乐趣。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等方面,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5.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关注学生在作业中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1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4、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态度,查找有关资料验证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
二、教学时间:两教时三、教学准备:1、认真朗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圈圈划划,借助词典理解。
2、了解陶行知的其人其事。
3、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特点、习性等)四、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展示画面,激趣引出课题1、展示蜻蜓飞舞的画面,师导入2、师:同学们,这些忙忙碌碌的小精灵是谁呢?(板书:蜻蜓)请你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这些小蜻蜓。
(可爱的,美丽的)你们喜欢吗?对呀,有个孩子叫翠贞,她就抓到了这样一只小蜻蜓,喜爱极了,爱不释手,但最后却把小蜻蜓放了。
(板书:放飞蜻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
3、揭示课题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1、自学思考:(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划划圈圈。
(2)文中共有几个自然段,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按怎样的`顺序写的?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词语陶行知慈爱七嘴八舌抢着说苍蝇蚊子饥饿结构复杂翠贞田埂孑孓掌握平衡抚摸保持入神成千上万一撅一撅(2)指名学生读,正音前鼻音:贞蚊后鼻音:埂衡蝇抢翘舌音:舌多种形式练读、巩固(3)质疑,有哪些词你不理解,讨论后交流孑孓---蚊子的幼虫。
一撅一撅---一翘一翘的(动作演示)。
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争着发表自己意见。
陶行知---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请了解的学生说说,教师小结)。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四篇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四篇篇一:放飞蜻蜓第一课时上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阅读的习惯。
4、初步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初步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初步了解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揭题质疑。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美丽的小精灵,想知道它是谁吗?出示蜻蜓图(1)板书“蜻蜓”,提醒学生注意字形,认读,读准后鼻音。
大家喜欢蜻蜓吗?说说你了解的蜻蜓是怎样的。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蜻蜓有关的课文。
板书:放飞。
齐读课题。
2、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归纳出两个主要问题:(1)谁放了蜻蜓?(2)为什么放蜻蜓?过渡: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故事。
二、自读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1、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学生读书情况。
2、检查生字新词(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1)出示:陶行知慈爱七嘴八舌抢着说苍蝇蚊子掌握据说结构复杂①自由读,指名读,相机正音。
苍蝇(轻声)②简介陶行知,理解“七嘴八舌”。
(2)出示另一组词语:翠贞田埂孑孓一撅一撅露水调整①指名读,正音“孑孓”出示图片。
②理解“孑孓”、“一撅一撅”。
3、检查课文阅读情况。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议、指正。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老师觉得因为这么美丽的精灵来到我们的课堂,所以大家读书也特别认真。
一天午后,陶行知看见一群孩子正在捉蜻蜓呢!(板书:捉蜻蜓)蜻蜓这么漂亮,孩子们捉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心情呢?(读第一小节,体会捉蜻蜓的快乐)2、是啊,蜻蜓是美丽的,捉蜻蜓又是这么??可是,这群孩子最后又把蜻蜓放了,(板书:放蜻蜓)他们是心甘情愿的吗?让我们去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放飞蜻蜓》的教案
《放飞蜻蜓》优秀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蜻蜓的生态环境、生活习性和种类。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2)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善于动手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蜻蜓的生态环境2. 蜻蜓的种类与特点3. 蜻蜓的生活习性4. 蜻蜓的观察与记录5. 蜻蜓的放飞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蜻蜓的生态环境、生活习性和种类。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蜻蜓的观察与记录(2)蜻蜓的放飞技巧四、教学准备1. 教具:(1)蜻蜓图片、视频等资料。
(2)放大镜、望远镜等观察工具。
(3)蜻蜓放飞器材。
2. 学具:(1)笔记本、笔等记录工具。
(2)蜻蜓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蜻蜓。
(2)简要介绍蜻蜓的生态环境、生活习性和种类。
2. 探究蜻蜓的生态环境:(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蜻蜓的生活环境。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总结蜻蜓的生态环境。
3. 观察蜻蜓:(1)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工具,观察蜻蜓的外部特征。
(2)学生记录观察到的信息,了解蜻蜓的种类与特点。
4. 探究蜻蜓的生活习性:(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蜻蜓的生活习性。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总结蜻蜓的生活习性。
5. 学习蜻蜓的放飞技巧:(1)教师演示蜻蜓放飞技巧。
(2)学生分组实践,掌握蜻蜓的放飞技巧。
6. 总结与反思:(1)学生总结本次学习的内容。
(2)教师进行点评,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1)学生绘制蜻蜓的手抄报。
(2)观察身边的蜻蜓,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活动,到附近的公园、湖泊等生态环境中观察蜻蜓。
《放飞蜻蜓》课文教案
《放飞蜻蜓》课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蜻蜓的兴趣。
(2)运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学会观察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3)了解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课文中的自然现象和生态环境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蜻蜓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2)收集有关蜻蜓的资料,进行交流分享。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蜻蜓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收集到的蜻蜓资料。
(3)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蜻蜓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课文。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词义。
(3)分段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探究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蜻蜓的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3)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或图片,进一步了解蜻蜓的生活习性。
4. 总结提升(1)学生分享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总结,强调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身边的蜻蜓,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
(3)写一篇关于蜻蜓的小作文。
2. 拓展作业:(1)收集更多关于蜻蜓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放飞蜻蜓》教案
《放飞蜻蜓》教案推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蜻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让学生掌握蜻蜓放飞的基本技巧。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坚持到底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蜻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2)蜻蜓放飞的基本技巧。
2. 教学难点:(1)蜻蜓放飞时风向、力度的控制。
(2)如何在放飞过程中保护蜻蜓。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蜻蜓的相关资料,制作PPT。
(2)准备蜻蜓放飞器材。
2. 学生准备:(1)观察周围的蜻蜓,了解其生活习性。
(2)预习相关知识,准备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出示蜻蜓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蜻蜓特点。
2. 的新课:(1)教师讲解蜻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2)学生通过PPT了解蜻蜓的生长过程。
3. 实践操作:(1)教师示范蜻蜓放飞技巧,学生跟随练习。
(2)学生分组进行放飞比赛,互相学习、交流。
4. 保护蜻蜓:(1)教师讲解蜻蜓放飞时的注意事项,如如何保护蜻蜓。
(2)学生分享自己的保护蜻蜓的经验和方法。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1)评价自己在放飞蜻蜓过程中的表现。
(2)反思如何在保护蜻蜓的提高放飞技巧。
2. 同伴评价:(1)评价他人的放飞技巧及保护蜻蜓的行为。
(2)提出建设性意见,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1)总结学生在放飞蜻蜓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2)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放飞蜻蜓的技巧。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1)学生回家后,观察周围的蜻蜓,记录其生活习性。
(2)家长参与,共同探讨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2. 课外活动:(1)组织学生参加校园或社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活动。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优秀12篇】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优秀12篇】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篇一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奇开始的。
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带着惊奇进行思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放飞蜻蜓》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讲述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小学里,首先要使儿童善于思考,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寻根究底地探索真理,在认识的世界里漫游。
只有这样,他才能成为一个好学生。
教学《放飞蜻蜓》,我首先抓住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以及从陶行知的话语中了解蜻蜓的一些特点。
于是,在简单介绍陶行知后,文中的陶行知是个怎样的人呢?引导学生回忆蜻蜓的样子。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在一个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对色彩鲜艳夺目、活动的东西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接着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蜻蜓飞舞的画面接着提出问题:我们的好朋友蜻蜓有哪些特点呢?认真读课文你就能了解陶老先生,更能知道蜻蜓的特点。
愿意读课文吗?孩子们阅读愿望之火被点燃,他们读得非常认真,不时围绕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在书上圈圈画画。
在学生自主反馈中陶先生关爱儿童、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闪光点浮现在孩子面前,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情绪,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对于蜻蜓眼睛与尾巴的特点,孩子也从品读陶行知的话语中了解得很透彻。
知识丰富的你还知道蜻蜓的其它特点吗?学生们畅所欲言,蜻蜓点水等知识在教师传播,孩子们理解了课本以外的好多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上要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保持儿童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是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
在阅读课上,围绕文本提出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唤起儿童对知识和书籍的浓厚兴趣,从而对文本有深刻的感悟。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篇二教材解读:本文用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以与小白鸽相伴到相离为线索,讲述了一个“我”为受伤的雪儿治疗并悉心照料它,直到它飞向蓝天后的故事。
《放飞蜻蜓》教案
《放飞蜻蜓》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蜻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 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养成尊重生命、爱护动物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蜻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2. 蜻蜓的放飞技巧和注意事项3. 保护生态环境,关爱蜻蜓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蜻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放飞技巧。
2. 教学难点:蜻蜓的放飞技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观察法、实践法、讨论法、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手段,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蜻蜓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蜻蜓的外形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学生观察蜻蜓的外形特征,了解蜻蜓的生活习性,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蜻蜓的特点。
3. 实践:教师示范蜻蜓的放飞技巧,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4. 讨论:学生交流放飞蜻蜓的心得,分享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强调关爱蜻蜓的重要性。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蜻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放飞技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
6. 作业:学生绘制一幅关于蜻蜓的画作,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描述蜻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学生能够掌握蜻蜓的放飞技巧,并能够在户外环境中正确放飞蜻蜓。
3. 学生能够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能够提出关爱蜻蜓的具体措施。
七、教学准备1. 准备蜻蜓的图片、视频资料以及相关文字材料。
2. 准备蜻蜓的模型或者实物标本。
3. 准备放飞蜻蜓的户外环境,确保安全。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寻找现实中的蜻蜓,并记录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课文《放飞蜻蜓》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放飞蜻蜓教案范文课时安排:1课时年级:一年级学科:语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放飞蜻蜓》。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课文中描述的自然景象。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并分析课文中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力和保护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增强对生态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放飞蜻蜓》。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课文中描述的自然景象。
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力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准备教学材料:课文《放飞蜻蜓》的文本,图片或视频资料,放飞蜻蜓的器材。
教学环境:教室或户外自然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蜻蜓,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兴趣。
2. 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放飞蜻蜓》,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3. 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并分析课文中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4. 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了解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回顾实践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增强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力和保护意识。
五、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进行一次家庭观察活动,观察并记录家附近的蜻蜓种类和生活习性,培养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力和保护意识。
六、教学反馈与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实践活动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与专注度。
2. 理解与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分析课文和实践活动中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能否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观察与实践能力:通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案(通用10篇)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案1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对资料的合理运用,了解有关蜻蜓的有关学问,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挚友,激发学生爱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化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惜和谆谆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学问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相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挚友,激发学生爱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化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惜和谆谆教育。
教学难点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学问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相识。
教学过程一、走近蜻蜓1、借助教材,走近蜻蜓⑴(出示蜻蜓休息图片)同学们看,多么可爱的蜻蜓呀!(出示课后练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从陶行知和孩子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请同学们打开书,在课文中找一找。
)⑴吃食(学生发言)你了解了蜻蜓的吃食。
(板书:吃食)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书中的语句。
(留意“孑孓”的读音)小结:从蜻蜓的吃食,我们可以发觉蜻蜓是益虫,是我们的挚友,所以要放飞蜻蜓。
⑴尾巴①(学生发言)(板书:尾巴)关于蜻蜓的尾巴,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学生发言,3、4人)(点击出示课件)请你把课文中描写尾巴的语句读一读。
(指名2人读)②(点击出示课件)陶行知说:“据说,在它——(学生读)。
”这个说法正确吗?陶行知先生用了个“据说”,这表明他也不是很有把握,只是听说而已。
原委是怎么回事?谁查找了资料?请你为大家作介绍。
(学生发言)“蜻蜓吃尾巴”原来是这么回事。
(点击出示课件——“由于生殖的须要,会咬自己的尾巴,看起来像“吃”尾巴,其实并没有吃掉。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学生齐读)同学们像老师这样把这句话补充在旁边好吗?学生摘写资料(提示写姿)。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将自己搜集的资料或读书的体会写在书的旁边,这是一种特别好的阅读习惯。
《放飞蜻蜓》课文教案
《放飞蜻蜓》课文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放飞蜻蜓》的基本内容,了解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学生能够掌握一些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1.3 情感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增强环保意识。
2. 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和分享精神,提高社交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放飞蜻蜓》是一篇描述蜻蜓特点和生活习性的科普文章。
文章通过讲述作者和孩子们在公园放飞蜻蜓的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蜻蜓的形态、飞行技巧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2.2 生词和短语蜻蜓、翅膀、透明、飞行、捉住、释放、生态环境、团队合作、快乐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放飞蜻蜓》,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并能够回答相关问题。
3.2 观察和讨论学生通过观察蜻蜓的图片或实物,讨论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模拟放飞蜻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动手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蜻蜓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出本课的主题《放飞蜻蜓》。
4.2 阅读课文学生阅读课文《放飞蜻蜓》,并回答相关问题,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4.3 观察和讨论学生观察蜻蜓的图片或实物,讨论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4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模拟放飞蜻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动手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实践活动等,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2 阅读理解通过提问和练习,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5.3 观察和讨论评估学生在观察和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察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放飞蜻蜓》教案
《放飞蜻蜓》教案《放飞蜻蜓》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对话,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通过朗读感悟,体会陶行知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教学过程:一、学习课文第二段(2—10小节)听课文录音2—10小节,观看多媒体,整体感知学生自学:在陶行知和小朋友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边读边思考,并画出相关内容。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指名交流评议,补充完善完整地,有条理地叙述蜻蜓的`相关知识教师。
总结感悟朗读自读指名读学生评议练读感情朗读二、学习课文第三段(11小节)自读,感悟:你读懂了什么?讨论交流(理解孩子们放飞蜻蜓时的迫切心情)朗读感悟三、自读讨论,感悟陶行知的为人自读思考:陶行知是个什么样的人?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总结:陶行知是一个慈爱,有学问,尊重学生,懂得教育方法的大教育家。
四、课后调查陶行知说: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
这个说法对吗?查找有关资料验证一下。
板书设计:20,放飞蜻蜓陶行知捉放《放飞蜻蜓》教案2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态度,查找有关资料验证蜻蜓到底会不会吃自己的尾巴。
教学重难点: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1、了解陶行知的其人其事。
2、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特点、习性等)3、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的设计与应用一、展示画面,激趣引出课题1、展示蜻蜓图片,师导入欣赏展示蜻蜓的图片,配合播放歌曲《晚霞中的红蜻蜓》,创设学习情境。
2、师:同学们,这些小精灵是谁啊?(板书:蜻蜓)请你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这些小蜻蜓。
《放飞蜻蜓》教案
《放飞蜻蜓》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蜻蜓的生态环境和习性,提高学生对自然生态的认知。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观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蜻蜓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2. 生态环境对蜻蜓的影响3. 保护蜻蜓和生态环境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蜻蜓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难点:如何保护蜻蜓和生态环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蜻蜓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2. 实践操作法:观察蜻蜓、放飞蜻蜓等活动。
3. 小组讨论法:探讨保护蜻蜓和生态环境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蜻蜓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观察蜻蜓的工具,如望远镜、笔记本等。
3. 准备放飞蜻蜓的场所。
教案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展示蜻蜓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蜻蜓。
2. 提问:你们对蜻蜓有什么了解?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蜻蜓的形态特征,如身体结构、翅膀特点等。
2. 讲解蜻蜓的生活习性,如捕食、繁殖等。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观看蜻蜓生活在生态环境中的视频。
2. 分析生态环境对蜻蜓的影响。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探讨保护蜻蜓和生态环境的方法。
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蜻蜓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提问:如何保护蜻蜓和生态环境?二、实践活动(15分钟)1. 组织学生观察蜻蜓,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2. 引导学生进行放飞蜻蜓活动,体验与蜻蜓亲密接触的快乐。
三、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组织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引导学生反思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蜻蜓和生态环境。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蜻蜓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如观察蜻蜓、放飞蜻蜓等。
3. 学生对保护蜻蜓和生态环境的认识和实际行动。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学生家长参与保护蜻蜓和生态环境的行动,如在家中种植绿化植物,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等。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共1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放飞蜻蜓》教学设计《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三篇篇一:《放飞蜻蜓》教学设计设计说明:课文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富有启迪意义。
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主要考虑以下几点:1.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逐渐深入探究。
2.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导向深入探究。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陶先生的神情、动作、说话的口吻等,感受陶先生和蔼可亲、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闪光点,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之情,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写了一群儿童,充满了童趣,教学时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在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情、体味趣,于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
[简要教学思路]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启发猜想1.“头上两只大眼睛,身体细长轻又轻,张着翅膀空中飞,专捉害虫有本领。
”请同学们猜一种昆虫。
板书:蜻蜓2.同学们喜欢蜻蜓吗有一群小朋友也很喜欢蜻蜓,有一天,他们捉到了一只蜻蜓,可最后,他们却把它给放了。
把板书补充完整。
3.读了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要提出来4.学生质疑。
二、自学课文,理请脉络。
三、简析首尾,聚焦“放飞”1.这些孩子捉到了几只蜻蜓2.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把它放飞了3.陶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4.如果你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掉吗为什么四、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1.组织课堂讨论①陶先生看到一群孩子捉蜻蜓,有没有马上叫他们放了为什么没有马上让孩子们把蜻蜓放了如果马上叫他们放了蜻蜓,孩子们会怎么想怎么做他们会放吗②讨论上面的问题,可以联系教过的第17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把爸爸和陶先生作一下比较,同样是要让别人放掉某样东西,谈谈两人的做法相同吗?③最后孩子们为什么会乐意放飞蜻蜓呢?主要是以下几点:A、陶先生谈话的态度和蔼可亲,方法巧妙。
课文《放飞蜻蜓》教案范文
课文《放飞蜻蜓》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放飞蜻蜓》这篇课文,了解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朗读、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蜻蜓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1. 学会正确运用动词和形容词描述蜻蜓的特点。
2. 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放飞蜻蜓》文本。
2. 图片或视频资料:蜻蜓的图片或视频。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蜻蜓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蜻蜓。
1.2 学生分享对蜻蜓的了解。
1.3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学习课文2.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2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3 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小朋友为什么要把蜻蜓放飞?3. 学习生字词3.1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3.2 学生组词、造句,巩固生字词。
4. 课堂小结4.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
4.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5. 作业布置5.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课文内容。
5.2 观察身边的蜻蜓,用所学知识描述蜻蜓的特点。
5.3 家长签字确认。
六、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家长反馈,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蜻蜓的生活环境。
2. 开展蜻蜓知识竞答活动,增加学生对蜻蜓的了解。
3.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蜻蜓的作用和保护方法。
九、课时安排本节课安排1课时(40分钟)完成。
十、教学内容安排1. 第一课时:学习课文《放飞蜻蜓》。
2. 第二课时:学习生字词、进行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
2021年《放飞蜻蜓》教学设计14篇
2021年《放飞蜻蜓》教学设计14篇《放飞蜻蜓》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准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生字词的意思。
3、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4、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问题导入。
1、检查词语(出示词语)。
2、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引导他们认识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最后孩子们放了蜻蜓。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第一段:过渡:课文哪个自然段写“捉蜻蜓”的?1、指名读。
2、是一个孩子在捉蜻蜓吗?3、想想,他们捉到蜻蜓时的心情,会说些什么?(快乐)第三段:1、指名读。
2、这群孩子捉了几只蜻蜓?3、这只蜻蜓当时在谁的手里?4、只是翠贞一个孩子同意放飞蜻蜓吗?“纷纷”一词可以看出,是所有的孩子都同意放飞蜻蜓。
5、个别读孩子们的话。
这里有两个“放了它”,你从中感觉到了什么?(快快放飞蜻蜓,迫不及待地放飞蜻蜓的心情。
)读出这种心情来!第二—十段过渡: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它放掉呢?1、在课题下的“放飞”二字下加着重记号!2、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有关蜻蜓的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二到十自然段多读几遍,陶行知先生和孩子谈了有关蜻蜓的哪些知识?3、指导学生课堂讨论,引领他们自己思考、同桌商量、四人组讨论,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4、交流讨论:A、从蜻蜓本身讲:(三方面:吃食、尾巴、眼睛)吃食:(1)孩子们是怎么回答的?(翠贞、一个小男孩、几个七嘴八舌的孩子,角色扮演,体会“七嘴八舌”。
《放飞蜻蜓》教案范本
《放飞蜻蜓》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蜻蜓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2)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敢于尝试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蜻蜓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蜻蜓的飞行原理。
(2)如何保护蜻蜓和生态环境。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蜻蜓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放飞蜻蜓的场地和工具。
2. 学生准备:(1)提前了解蜻蜓的基本知识。
(2)准备好观察蜻蜓的工具,如望远镜、笔记本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展示蜻蜓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蜻蜓。
(2)简要介绍蜻蜓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兴趣。
2.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蜻蜓的形态特征,如翅膀、眼睛、触角等。
(2)讲解蜻蜓的生活习性,如捕食、繁殖、飞行等。
(3)介绍蜻蜓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如控制害虫、维持生态平衡等。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蜻蜓的飞行原理。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观察蜻蜓,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观察结果,解答疑问。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提出保护蜻蜓和生态环境的建议。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蜻蜓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在小组讨论、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对保护蜻蜓和生态环境的认识及其行动。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1)让学生绘制一幅关于蜻蜓的画。
(2)调查身边的生态环境,了解蜻蜓的生活环境。
放飞蜻蜓教案(通用7篇)
放飞蜻蜓教案(通用7篇)放飞蜻蜓篇1一、人物导入,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51、上课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个字,谁会念(1人),这个字左右结构,书写时左窄右宽,请同学们拿起手,和老师一起写,左边耳朵旁,右边-----里面的一竖不能出头。
一齐读。
谁来为“陶”组组词?这个“陶”还可以成为一个姓,我们再来认识一个人,一个姓陶的名人,(板书:陶行知)(你来念指读2人)2、出示画像,这就是陶行知。
课前,我请同学们去查阅他的相关资料,谁来介绍?陶行知一生最伟大的成就就是投身到教育事业中,毛主席陈赞他---,郭沫若也这样赞他:----陶行知受到世人的尊敬,让我们也尊敬地喊一声:陶行知先生。
3、陶先生可喜欢孩子了,为小朋友编了很多儿歌,我们曾经学过的一首儿歌《人有两个宝》就是他编写的,谁来背给大家听---(指生答) 你背得真好!4、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讲关于陶先生和孩子们的故事。
板书:放飞蜻蜓,一起读。
二、一读课文,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5)(一)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请大家打开课本,再大声地读一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二)我先请这五位同学依次来读课文的一—五小节。
其他同学认真听。
1、指5名学生读1-5小节。
相信这两个词语难不倒你们,出示句子,你来读。
这里的三句话该怎么说才是七嘴八舌地抢着说?(指生答),四人一小组来练一练。
(指小组读)你抢着说,他抢着说,大家争先恐后地说这才叫-----七嘴八舌地抢着说(齐读)2、谁来读第六小节?(指读)(老师评价--你读得又正确又通顺)出示:田埂苍蝇蚊子这里有三个生字。
轻声读读,读音上需要注意什么?埂、蝇是后鼻音,-----还应注意什么?看谁观察最仔细?苍蝇、蚊子读轻声,谁来读准这三个词语。
我们一起读。
老师再来考考大家,出示“孑孓”这个词怎么读?指读2人孑孓是什么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图片,这就是孑孓,蚊子的幼虫,生活在水里,也是害虫。
3、我请这一组的四位同学来读7-10小节,其他同学仔细听老师发现你这一句话读得特别好?再读一遍,哪一位学生也愿意读?陶先生又问:“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呢?”继续读(8—10小节)(读错的地方及时纠正)在预习朗读时,哪一句话你觉得很容易读错?---读课文时,不能漏字也不能添字,一起读。
《放飞蜻蜓》的教案
《放飞蜻蜓》优秀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蜻蜓的生态环境、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蜻蜓的生态环境2. 蜻蜓的生活习性3. 蜻蜓的形态特征4. 蜻蜓的分类与分布5. 蜻蜓与人类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蜻蜓的生态环境、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蜻蜓的分类与分布。
(2)如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2. 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观察和实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手段。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蜻蜓的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等。
(2)教学课件和教案。
(3)学生分组名单及分工。
2. 学生准备:(1)预习蜻蜓相关知识。
(2)携带观察工具(如望远镜、笔记本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蜻蜓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蜻蜓的基本知识。
2. 探究蜻蜓的生态环境(1)教师提出问题:“蜻蜓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蜻蜓的生活习性。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观察蜻蜓的形态特征(1)教师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寻找蜻蜓。
(2)学生观察蜻蜓的形态特征,记录在笔记本上。
(3)回到教室,各小组分享观察成果,教师点评。
4. 学习蜻蜓的分类与分布(1)教师介绍蜻蜓的分类系统和分布特点。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教师,了解蜻蜓的分类和分布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飞蜻蜓》原创优秀教案教学目的:1、正确读准本课10生字,书写端正,会组词运用,达到会默写。
能认识“贞”与“埂”。
2、通过读文,能对蜻蜓有所了解,进而引导学生喜爱蜻蜓。
3、引导学生由蜻蜓联想到仿生学,进而创造性的进行片段写作。
教学重点:处理课后第4题。
教学难点:由蜻蜓而联想到仿生学的运用。
(处理方法:上网收集资料,教师简介仿生学的知识)课前准备:借助拼音,能读准生字字音。
读一遍课文。
画出生字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指名读生字,连词读,集体读,个不读。
2、读出所画的生字词,试着找出一个相近的字组词。
帮助学生识记。
掏东西、磁铁、步枪、绳子、花纹、喔喔叫、锯子、水沟、夏天3、写一遍生字,要求正确端正。
教师也在黑板上示范书写。
二、引读课文,理解文本。
1、初读课文。
(自己出生读一遍,找学生读一遍,指导读正确)2、再读,理清文章的主要事件:读文考虑:(1)文章里出现的主要人物是谁?您认识她不?她做了什么?(2)从这个故事中,您明白了什么?读给大伙儿听听,也能够讲。
板书:蜻蜓:食物、尾巴、眼睛您还喜爱文章介绍的哪些内容?(从哪儿能够看出来?讲讲缘故)三、深化学习,拓展训练。
1、由蜻蜓联想到仿生学。
教师介绍仿生学的相关知识。
仿生学简介 :乍听仿生学这一名词,相信许多人都无法理解它的科学含义。
然而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明白我国最早的仿生师鲁班以及她的故事。
在一次上山砍树时,鲁班不小心被一棵小草划破了手,她好奇地摘下草叶观察,发现叶子的边缘有许多锋利的小齿,因此突发奇想,把铁片磨上细齿用来割断木头,从而发明了常用的伐木工具-—锯。
锯的发明是鲁班从带齿的叶片得到的启发。
仿生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它是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性质、能量转换与信息加工的处理过程,用来改善现有的或创造出崭新的机械、仪器、建筑结构与工艺过程的边缘学科、仿生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力学仿生、分子仿生、能量仿生、信息与控制仿生等。
仿生学在人类社会今后的发展中仍然有重大的意义,它的前景是无限的。
例子:1、由令人讨厌的苍蝇,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差不多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2、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3、电鱼与伏特电池;4、水母的顺风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与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能提早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与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5、人们依照蛙眼的视觉原理,已研制成功一种电子蛙眼。
这种电子蛙眼能像确实蛙眼那样,准确无误地识不出特定形状的物体。
把电子蛙眼装入雷达系统后,雷达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
这种雷达系统能快速而准确地识不出特定形状的飞机、舰船与导弹等。
特不是能够区不真假导弹,防止以假乱真、电子蛙眼还广泛应用在机场及交通要道上、在机场,它能监视飞机的起飞与降落,若发现飞机将要发生碰撞,能及时发出警报。
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挥车辆的行驶,防止车辆碰撞事故的发生。
6、依照蝙蝠超声定位器的原理,人们还仿制了盲人用的“探路仪”。
这种探路仪内装一个超声波发射器,盲人带着它能够发现电杆、台阶、桥上的人等。
现在,有类似作用的“超声眼镜"也已制成。
7、模拟蓝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将设计出仿生光解水的装置,从而可获得大量的氢气。
8、依照对人体骨胳肌肉系统与生物电控制的研究,已仿制了人力增强器——步行机。
9、现代起重机的挂钩起源于许多动物的爪子、10、屋顶瓦楞模仿动物的鳞甲、11、船桨模仿的是鱼的鳍、12、锯子学的是螳螂臂,或锯齿草、13、苍耳属植物获取灵感发明了尼龙搭扣、14、嗅觉灵敏的龙虾为人们制造气味探测仪提供了思路。
15、壁虎脚趾对制造能反复使用的粘性录音带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16、贝用它的蛋白质生成的胶体特别牢固,如此一种胶体可应用在从外科手术的缝合到补船等一切情况上。
学生也能够上网查阅,互相交流。
2、片段写作训练:由蜻蜓的(眼睛、尾巴)想起……3、当堂进行反馈,以鼓舞为主。
四、作业:1、了解陶行知、2、找读陶行知的作品,下节课交流推荐。
第二课时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了解陶行知并读陶行知的名言警句,师生推荐交流。
一、介绍陶行知生平(能够使学生发言,师生共同补充)。
陶行知:(1891~1946年)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
她自幼聪明好学,邻村的一位塾师认定这小孩长大后必定能成就大事,就让她免费入塾读书、有一天下大雪,当她赶到塾馆时老师差不多开讲,她硬是站在门外专心致志地听老师把课讲完。
这种学习精神感动了塾馆里的每一个人、1906年,她进入本县的教会学校崇一学堂免费读书,在这个地方学习英文、数学、理化等课程,开始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的新教育。
但由于她一直生活在中国社会的底层,因此从童年时代起就对民间的疾苦有深切的感受。
她尤其关注中国的农村,立志为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与广大中国农民受剥削压迫的悲惨处境去奋斗。
因此,在崇一学堂读书的时候,就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的座右铭。
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1917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等,反对“沿袭陈法,异型她国”。
推行平民教育。
、“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
1930年4月,国民党反动政府以“勾结叛逆,阴谋不轨"为借口,武力封闭晓庄学校。
陶行知受到通缉,被迫临时避难日本。
1931年春,陶氏返回上海,任《申报》总管理处顾问,对当时《申报》的革新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1932年起,先后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晨更公学团",“劳工幼儿团”,首创“小先生制”,成立“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开展“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运动。
1934年主编《生活教育》半月刊。
7月,正式宣布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 “九、一八”事变后,陶行知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当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与常务委员、7月,与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联合发表《团结御侮宣言》,毛泽东主席复信表示支持。
接着,受全国救国联合会的委托,担任国民外交使节,出访欧、美、亚、非二十八个国家与地区,出席“世界与平大会",“世界新教育会议”第七次年会,“世界青年大会”,“世界反侵略大会”,当选为世界与平大会中国执行委员。
为光大中华民族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38年8月,陶氏回国路过香港,倡导举办了“中华业余学校",推动香港同胞共赴国难、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古圣寺为儿童创办育才学校,培养有特别才能的儿童。
1945年,陶行知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1946年1月,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推行民主教育。
抗日战争胜利后,陶行知回到上海,马上投入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与平的斗争。
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陶行知被列为黑名单上的第三名。
她一面作好了“我等着第三枪”的牺牲准备,一面接着坚持斗争,视死如归,始终站在民主运动的最前列。
终因“劳累过度,健康过亏,刺激过深”于1946年7月25日患脑溢血逝世,享年五十五岁。
陶行知的一生,是在人民涂炭,国家多难、民族危急之秋度过的,她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枕,与劳苦大众休戚与共,与共产党人亲密无间,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与民主斗争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陶先生著作宏富,论述精当,与当前的社会主义教育学息息相通,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
陶行知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二、师生共读陶行知的名言,并引导讲讲自己的理解、1、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2、教育是立国之本。
3、人一辈子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4、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5、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她们几把锁匙,使她们能够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与宇宙之宝藏。
6、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内心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7、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粗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能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平。
8、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1)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
(2)人一辈子所必需之知识技能。
(3)强健活泼之体格、(4)优美与乐之感情、9、手与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10、乡村师范之主旨在造就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精神的教师。
11、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一辈子利,她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
她教人人都能自立、自治、自卫。
她要叫乡村变为西天乐园,村民都变为快乐的活神仙。
12、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
13、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14、要把教育与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15、破即补。
污即洗。
劳即谦。
乱即理。
债即还。
病即医。
过即改。
善即喜。
行即思、倦即息。
信即复。
帐即记、教书育人:1、“先生不应该专教书,她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她的责任是学习人一辈子之道。
”2。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与人类的命运”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根本一坏,纵然使您有一些学问与本领,也无甚用处。
"4、“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5、“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6、“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7、您的教鞭下有瓦特,您的冷眼里有牛顿,您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您不忙着把她们赶跑。
您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她们是您当年的小学生、8、、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
因此我们特不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
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
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能够实现。
为人师表:1、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
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2。
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因材施教:1。
培养教育人与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不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与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2。
人像树木一样,要使她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