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工业化发展状况及其评论
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分析与评价
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分析与评价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历程虽然不长,却是极具波澜壮阔和磨难的。
从鸦片战争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经历了一场由落后走向富强的工业化的漫长艰辛路程。
本文将结合历史事实和评价来探讨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分析与评价。
一、中国近代工业的萌芽和开始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这场战争在西方近代文明的冲击下一下子摧毁了中国传统的闭关自守模式与传统的经济体制。
战争后,中国的衰落一直没有停止。
经济萎靡、政局动荡,人民贫穷。
然而,曾经被列强欺辱的中国人民也开始逐渐觉醒,开始探索重新振兴的途径,其中之一就是工业化。
中国工业化的第一步萌芽始于1861年创立的江南造船厂。
此举使得中国可以自主制造和维修船只,增强了国家对长江流域的控制力,而不再仅仅依靠外国的技术和舰队。
此后,由于内忧外患,一个又一个的工业重节诞生于中国,矿山和钢铁也开始在中国的许多领域得到应用。
二、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中国所处社会的政局和战争爆发,使得其工业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尤其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中国发生了很多重大的政治事件,如八国联军的入侵、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等,都使得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受到很大的挫折。
然而,尽管存在这些困难,中国的大力工业化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中国近代工业的重心一直在东北,特别是沈阳地区,因为那里拥有着丰富的煤炭、铁矿石等资源。
同时,中国的纺织业、火药业、造纸业、采矿业等也在发展中。
三、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评价针对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评价,有些人认为这是一次艰难却值得赞扬的尝试,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是被列强侵略所迫的产物,无法与那些自主实现工业化的国家相比。
不论赞扬与否,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确实带来了极大的作用。
中国在那个时候是一个被封闭的国家,工业化的推进使中国能够参与到国际贸易中。
此外,工业化不仅创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工人的薪水,也使中国人对西方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知,促进了中国国内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困境与破解
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困境与破解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经历了许多困境,这些困境主要有:经济基础薄弱、科技水平低下、市场体系不完善、资源环境压力大等。
为了破解这些困境,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推动工业化进程。
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经济基础薄弱的问题。
在1840年前的封建经济中,中国的工业发展十分有限。
此后,由于近代以来的战乱和外国侵略,中国的工业基础更加薄弱。
为了破解这个困境,中国通过实行计划经济,建立国有企业和集体经济,大力发展重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实行计划经济的重要特点是国家对经济进行计划调控,集中资源进行发展。
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经济基础薄弱的问题,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科技水平低下也是一个困境。
在近代以来的战乱和封闭主义的影响下,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滞后于西方国家。
为了破解这个困境,中国采取了引进外国先进技术、自主创新和加强科技教育等措施。
中国加快了对外开放的进程,并吸收国外的技术和经验,推动国内技术水平的提升。
中国也加大了对科学研究和科技人才培养的投入,大力推动自主创新。
这些措施有效提高了中国的科技水平,为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的市场体系在工业化进程中也面临着不完善的困境。
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的市场体系受到了严重的扭曲,企业无法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和销售。
为了破解这个困境,中国实行了市场经济的改革开放政策,逐步建立了现代市场体系。
中国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市场化改革和国企改革,大力发展私营经济和外资企业。
中国加强了市场监管和知识产权保护,改善了市场环境,提高了市场效率,为工业化进程创造了良好条件。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还面临着资源环境压力大的困境。
中国是人口多、资源相对紧缺的国家,尤其是在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资源的供给严重不足。
为了破解这个困境,中国采取了一系列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措施。
中国推行节约型社会建设,提倡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能源开发利用。
中国还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加强环境监管并维护生态平衡。
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困境与破解
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困境与破解随着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逐渐认识到了工业化的重要性,并开始了相应措施。
然而,在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遭受了许多困难与挑战,这些困难与挑战一直持续到现在。
本文将从各个方面探讨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困境及可能的破解方法。
一、自然条件的限制中国地广人多,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影响了工业的发展。
像很多地区的自然资源贫乏,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等原因所造成的资源浪费,都是阻碍工业化的发展的因素。
解决方法:中国工业化不能盲目地只注重经济发展,还需要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建设新能源、开发新技术、开展循环经济,改善不良环境等都是解决自然条件限制的方法。
二、市场不成熟市场不成熟是近代中国工业化中较严重的问题之一,其中关键问题是市场化改革的进程缓慢。
国企管理机制不完善、非优质的民营企业等都导致中国市场的不成熟。
合法版权的保护问题也是中国工业化的一大问题。
解决方法:大力推动市场化改革,加强市场管理,建立健全的申诉和索赔机制,严格执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实行公平竞争。
三、科技短板尽管中国的工业化已经超过了过去的一些世界领先国家,但是中国仍然面临着科技短板的问题。
中国在某些科技领域比欧美国家落后,这就导致了中国的工业化发展缓慢,而且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解决方法:加强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加大对高科技的投资,支持科技企业的发展,提高科技大学的科研实力。
同时也需要鼓励企业自主研发,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
四、人口红利不再随着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不再明显。
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人口老龄化都对工业化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解决方法:推进人口政策,积极倡导养老、残疾人等福利政策,开展劳动力市场调控,加强现有人力资源的培训和技术进修,提高国民素质和职业技能。
综上所述,中国工业化的发展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这些困难和挑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强政策调控,促进市场化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强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管理,同时,也需要更多的企业家和科技人才加入到中国工业化的发展中来。
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困境与破解
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困境与破解近代以来,中国工业化的发展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工业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世界工业生产的主要动力之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也面临着一系列发展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困境及其破解之道。
一、发展困境1.环境污染严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中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空气和水污染。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对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据统计,中国工业生产占全国能源消耗的70%,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28%左右。
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工业化发展的一个严重障碍。
2.资源短缺中国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资源短缺一直是中国工业化发展的一个瓶颈。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中国对各种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导致资源供给日益紧张。
据统计,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和钢铁生产国,但煤炭等能源资源的需求仍在不断增长,导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3.产业结构不合理中国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不合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工业生产主要集中在原材料加工和基础工业领域,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发展滞后,导致整个产业结构失衡。
这不仅影响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速度和质量,还限制了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4.人才短缺近年来,中国工业化发展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
虽然中国已经在高等教育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工程技术、管理等领域的人才短缺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人才缺乏不仅会影响中国工业化的发展速度和质量,还会影响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地位。
二、破解之道1.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中国政府应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加强对企业的环保监管,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排放。
政府还应加大环保投入,支持环保产业发展,推动绿色工业化进程。
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发展
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发展近代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
自19世纪末,西方强国侵略中国后,尤其是1840年以后,中国开始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进入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时代,虽然在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挫折,但从整体上看,中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一、工业化进程在工业化方面,中国经历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历程。
如果说,1840年开始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工业化的开端,那么直到1952年机械工业统计年报的出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才迈上较为规范的轨道。
不难看出,在这一百余年中,中国工业化的进程步履维艰,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包括由于国内统治者的腐败和失职,以及国际和地缘政治环境的影响导致的工业化缓慢和停滞。
然而,尽管在近代工业化方面的起步、发展和进程都较为困难,但是中国还是在这一领域中创造出了一系列的“第一”。
例如,1907年,沈阳烟草制造厂是中国第一个已知的连续生产商业品的机械化工厂。
1916年,天津发电厂是今“电力二十厂”的前身,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大规模的电厂。
1927年,汉阳轻轨车辆厂是中国第一家生产轻轨车的轨道交通装备生产厂。
另外,在20世纪初叶,中国有一支由商帮所组成的强大民间工业队伍,他们重视科技创新和专业人才的引进,创办了一批集机器制造、矿山、轻纺、印刷、造船、造枪等行业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
例如,创办于1903年的“三百工”的代表之一浏阳机器制造所,创造出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两台“横式外转子涡轮发电机”。
针对这种情况,中国的政府也在不断调整工业化的方向和途径。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进行钢铁、电力、石油化工、化学肥料、航天等大规模投资以及大搞人才培养等工作,这给中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推进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如中国自主发明了第一架无人机(1974年),第一架飞毯式飞机(1983年)和第一架游弋式导弹鱼雷(1985年)等等。
当前,随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逐渐深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能够在技术、产业和市场等多方面强势施展,从而在全球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看中国的工业和城市化进程
看中国的工业和城市化进程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工业和城市化进程备受国内外关注。
多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实现现代化的经济转型,通过发展工业和推动城市化,使国家更加强大和繁荣。
本文将探讨中国工业和城市化进程的现状、影响和挑战。
一、工业进程中国工业化进程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迅速发展,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
中国工业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地位,包括钢铁、煤炭、石油化工、汽车、电子产品等诸多领域。
中国的制造业能力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得到提高,逐渐向工业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推动力主要来自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相应的经济体制改革。
政府通过引进外资、鼓励技术创新和提供财政支持等手段,推动了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市场经济的改革也推动了工业企业的兴起和发展,为工业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城市化进程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从1978年起,中国城市化率从18.96%增长到了2018年的59.58%,城市人口也从1.07亿增长到了7.99亿。
中国已经建成了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在内的一批大城市和现代化的城市群。
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大量的人口流动和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使得城市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同时,城市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基础设施和市场机会。
大量的企业和工厂选择在城市落户,形成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创新氛围。
然而,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由于城市人口规模的快速增长,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同时,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和住房问题也日益突出,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三、工业和城市化的影响中国的工业和城市化进程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工业化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提高了国家的整体竞争力。
中国的制造业出口规模居世界前列,工业品供给能力不断提升,满足了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另一方面,城市化进程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
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历史和现状
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历史和现状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推进,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
然而,这个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定要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今天,我想就这一话题,和大家分享一下中国工业化的历史和现状。
一、工业化的历史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由于西方殖民带来的压迫和侵占,中国的经济每况愈下。
然而,为了反对西方的侵略,中国一批思想家开始在国内推行工业化计划,希望通过发展工业实现国家的崛起。
在这个背景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推出了一系列的“国家工业化计划”,这些计划认为,只有通过大量投资和技术引进,才能让中国的工业迅速发展。
尽管这些计划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支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比如财政紧张和政治动荡等,这些计划的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直到1950年代,中国进入新中国时期,获得了新的机遇。
毛泽东认为,中国宜以重工业为中心,要以轻工业为看家能力。
这个时期虽然也遭受了各种困难和打击,但是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推进,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又进入了新的阶段。
二、工业化的现状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不论是国际上还是国内上,工业化都已成为了一种趋势和必然。
在过去几十年间,中国的工业化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首先,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制造业中心之一。
中国的制造业产值已经连续多年位列全球第一,而且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在中国建立了代工基地或是工厂,使得中国制造业的地位更加稳固。
其次,在制造业中,高端制造业正在逐步成为中国工业的主流趋势。
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中国的制造业正在向着智能化、精细化、高端化的方向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企业需求更多的智能化、自动化技术,以及良好的研发和设计能力。
再次,中国在一些领域内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技术突破。
比如,中国航空业已经发展出了自主研发的大型客机,并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不错的反响。
中国高铁技术也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困境与破解
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困境与破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工业化进程也成为中国发展的关键领域之一。
在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产业升级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破解工业化发展的困境。
本文将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探讨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困境与破解。
一、资源利用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发展,中国面临着资源短缺的挑战。
特别是能源资源的短缺一直是中国工业化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资源短缺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一方面,中国加大了对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管理力度,加强资源管理和节约利用。
中国还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
通过这些措施,中国逐渐解决了资源短缺问题,实现了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环境保护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也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为了解决环境保护问题,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
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环境法律和法规,强化了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
中国还大力推动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这些措施,中国逐渐改善了环境质量,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工业化发展的关键。
中国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一直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积极推动自主创新。
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加大了对科技研发的投入。
中国还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了产学研用的合作,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通过这些措施,中国逐渐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了科技创新与工业化发展的协调发展。
四、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一直致力于推动产业升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中国实施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
中国还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升级。
现代工业的崛起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作文范文
现代工业的崛起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作文范文现代工业的崛起——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作文范文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但通过种种努力与改革,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现代工业的崛起,以展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进步与成就。
一、工业化的背景与意义工业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具有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中国近代史上,面临列强的侵略与压迫,中国人民深知自己的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只有通过工业化,中国才能够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
二、近代中国工业的起步与困境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工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许多困境。
受到列强的控制和侵略,中国的工业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技术和机械设备相对落后。
加之政治动荡和经济不稳定的局势,中国的工业发展一度陷入低迷。
然而,中国人民没有放弃,开始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发展道路。
众多爱国企业家投身于工业生产,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国内市场的繁荣,为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三、近代中国工业的崛起与突破随着中国政府的经济改革和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近代工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国成功实现了从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的转型。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也逐渐形成。
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发展理念,中国注重改善劳动者的福利待遇,提高劳动力素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这些措施使中国的工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稳定的支持。
四、现代工业的蓬勃发展与成就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现代工业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和巩固。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工业部门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中国的工业部门涵盖了很多领域,包括制造业、能源行业、信息技术等等。
其中,制造业是中国现代工业的核心,涵盖了众多行业,如汽车制造、电子设备制造、纺织服装等。
中国的制造业产能和技术水平在全球有着重要的地位,许多中国企业也已经成为国际知名品牌。
中国工业化进程阶段及现状分析
中国工业化进程阶段及现状分析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经历了几个阶段,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到目前的现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本文将从这几个阶段出发,对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和现状进行分析。
1978年开放以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通过引进外商投资和技术,中国的工业化步伐加快。
同时,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促进工业化,如“南方沿海经济开发试验区”和“经济特区”等,以吸引外资进入中国。
在这个阶段,中国的工业化水平大幅提高,国有企业逐渐走向市场化,私营经济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国家提出了“以创新为核心,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强调加快科技创新和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
中国开始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并着力推进企业的转型升级,以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
在这个阶段,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和工业品出口国,工业化水平大幅提升。
目前,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经济正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转变,工业结构也在持续调整升级。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中国的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工业的比重在经济中逐渐减少,服务业和消费需求的比重不断增加。
此外,中国还积极推动绿色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加大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力度。
总的来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经历了几个阶段,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的发展。
中国通过开放,吸收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加大科技创新和企业转型升级的力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目前,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正朝着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中国工业化的未来,将继续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产业的竞争力,为实现中国梦和民族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成就与挑战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成就与挑战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工业化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中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下文将围绕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成就与挑战进行阐述。
一、成就1. 快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实现了高速增长。
中国的工业产值从1978年的3646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29.2万亿元,增长了80多倍。
工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从1978年的44.8%增长到2018年的42.1%,虽然有所下降,但总体依然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2. 结构逐步优化中国工业化结构开始逐渐优化。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工业主要集中在重化工业领域,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轻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而且,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的势头也在逐渐加强。
3. 跨越式发展中国工业化经历了一系列跨越式发展。
从农村到城市的工业化进程、从传统产业到现代产业的转型升级、从引进吸收到自主创新的进步,种种跨越都是中国工业化发展的明显成就。
4. 国际竞争力提升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让中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拥有了更大的竞争力。
中国的工业产品出口占据世界市场份额的比重持续上升,很多行业的产品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这也让中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了更有利的地位。
二、挑战1. 结构调整仍需加强中国工业化结构调整仍需加强。
过去的工业化过程中,煤炭、石油、化工等高耗能产业占据了主导地位,环保压力和资源消耗问题凸显。
轻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还有待加强。
2. 技术创新亟待提升中国工业化仍然存在着技术创新不足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政府和企业都加大了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工业技术水平仍然有一定差距,这让中国工业化在一些高附加值产业中仍然缺乏竞争力。
3. 环境保护压力加大中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给国家的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
污染排放、资源消耗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环保压力将会逐步加大。
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困境与破解
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困境与破解1. 引言1.1 近代中国工业化的背景近代中国工业化的背景可以追溯至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贸易并遭受列强侵略,这一时期中国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
随着清政府的陆续签订不平等条约和割地赔款,大量流入中国的商品破坏了本土产业,使中国逐渐沦为世界工业化的外围地区。
清朝政府的愚昧和腐败也造成了国家工业化的滞后。
20世纪初,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中国开始探索工业化之路。
但由于国内外战乱频发、经济贫困和人口基数龙大,中国工业化进程一直处于低水平迅速发展。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一系列政治运动和经济改革,工业化进程虽有一定进展,但距离实现现代化工业体系仍有很大差距。
近代中国工业化的背景是受到内外压力和历史遗留问题影响,工业化进程起步晚、步履维艰。
如何应对现实发展挑战,实现可持续工业化,是当前中国工业化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近代中国工业化的重要性近代中国工业化的重要性在于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工业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环节,通过工业化,国家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产出,创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工业化还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和进步,提高国家竞争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近代中国工业化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工业化可以带动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发展,形成产业协调发展的局面。
其次是对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作用。
工业化可以增加国家财富和实力,提高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再次是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作用。
工业化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改善社会福利,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近代中国工业化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需要加大力度推动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困境中国在工业化过程中遇到了贫乏资源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由于资源供给紧张和环境污染严重,一些传统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限制,而且环境问题也给工业化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中国近现代工业化发展状况及其评论
中国近现代工业化发展状况及其评论摘要:1895年—1937年是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中国近代工业虽然处于外国工业与本国传统手工业的夹缝中生存,但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就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通过对资本、市场和矿业所造成的影响进行原因分析,得出中国工业发展基础薄弱,市场发展空间相对狭小,外国资本的压抑是造成这种状况的结论。
但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下的中国,能在极其艰难的国际竞争形势下发展到这一境况实属不易。
关键字:中国近代工业业1840年—1895年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阶段。
这阶段主要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它揭开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发展序幕。
从1895年起,中国的工业化开始步入发展阶段。
一 1895—1936年,中国近代工业出现三次发展浪潮。
近代中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三次浪潮的时间迄止点为1895年—1914年—1927年—1937年,分别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中日甲午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日本侵华战争。
第一次浪潮出现在1895—1913年。
中日甲午战争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中国工业的初步发展时期。
在这19年间,近代工业发展成马鞍型(如下图)图中看出,1895—1989年,出现设厂高潮:1899—1904年,呈现低潮,主要原因是外资设厂多,民族工业受到挤压陷入低潮:1905—1908年,由于爱国运动的推动,中国私营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出现高潮:1909—1911年,中国工业再次跌回低谷;1912—1913年在辛亥革命政治热潮的推动下,民族工业再次呈现高潮。
第二次浪潮出现在1914—1927年,这时期又被称之为私人资本近代工业的‘黄金时期’,是中国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时期。
第三次浪潮出现在1928—1936年,南京过明政府成立后,大力发展公家资本主义,并使之处于垄断地位。
清政府的介入,使工业发展再次掀起高潮,称之为中国近代工业的第二次“黄金时期”。
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困境与破解
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困境与破解1. 引言1.1 近代中国工业化的重要性近代中国工业化的重要性在于推动经济增长和提高国家综合实力。
工业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通过工业化,可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城镇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整体竞争力。
工业化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
工业化还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加强国家自主研发能力,保障国家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近代中国工业化的重要性在于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只有加快工业化进程,才能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推动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1.2 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困境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外部环境对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影响十分严峻。
全球化竞争激烈,中国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竞争压力,市场开放和自由贸易政策也给国内产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内部条件对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制约也不容忽视。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制约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制约了中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是中国工业化重要的瓶颈。
尽管中国在一些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技术进步,但整体上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而知识产权保护不完善也限制了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政府政策与市场机制是推动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关键。
政府制定的产业政策和相关扶持措施对推动工业化进程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市场机制的不完善也导致了资源配置不合理和竞争不公平。
人才培养与企业管理模式也影响着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和先进的管理模式限制了中国企业的发展和创新能力,导致了一些企业在竞争中落后。
要破解这些发展困境,需要政府加大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市场机制,推动企业走向高端化发展。
只有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和优势,才能为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打开新的局面。
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困境与破解
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困境与破解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充满曲折,一方面受到自身国情和历史发展的局限,另一方面又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从而陷入了发展困境。
本文从外部因素、内部原因和破解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外部因素制约1. 殖民主义压迫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近代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受到西方列强的势力范围和政治、经济甚至文化上的压榨。
西方殖民主义国家通过各种手段对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和掣肘,使得工业发展面临重重困难。
2. 世界经济危机二战前全球发生两次经济大萧条,其中一次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末。
中国也受到了这次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内市场需求萎缩,许多企业面临倒闭,工人失业,工业生产降低,工业化进程受到极大的阻碍。
3. 冷战格局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进入冷战格局,受到苏联和美国两个阵营的影响。
这一时期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前景不明朗,许多科技和技术上的进展被认为是对军事安全构成威胁,而中国政府为了保障国家安全,不得不控制一定的技术和知识成果。
二、内部原因导致发展困境1. 土地制度和人口问题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过去的土地制度也存在着大量的问题。
这种土地制度的问题在20世纪初到40年代的时期愈发突出。
土地问题和人口问题的交叉作用使得对工业化进程的投入非常困难,阻碍了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2. 市场环境不稳定中国的市场环境在工业化进程中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
许多工业品的投放市场受到了国内外市场双重影响,其中一方面是国内市场因素,包括工业品需求不足,市场竞争。
而另一方面,有着以国际贸易形式进行的市场投放因素,更为复杂和影响颇大。
3. 经济体制的问题近代中国工业化困境的另一个原因是经济体制的问题。
20世纪初中国国内就存在着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
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来的计划经济同市场经济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困局也给中国工业化带来了许多限制。
三、破解困境的方法1. 优化产业体系产业体系是国家经济的骨架和基础,优化产业体系能够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近代中国的工业发展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近代中国的工业发展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近代中国的工业发展,是指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以及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中国的工业在不断发展和壮大的历程。
这一时期的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社会变革,包括战争、饥荒、政治动荡等,但这些并没有阻碍中国工业化的脚步。
由此可见,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远不是那么容易的。
20世纪初期,中国工业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上,主要是轻工业,工艺陈旧,使用工具和机器设备落后。
这时期的中国遭遇了多次列强入侵和战争,导致了经济的倒退和衰落。
直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工业才开始逐渐发展,铁路、煤矿等工业开始兴起。
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工业迎来了一个新的阶段,现代化工业开始兴起。
1937年的抗日战争是中国工业发展的转折点。
战争期间,中国的许多工业生产基地都被日本军队占领或被摧毁,为了生存,中国人民开始学习技术,并发展了一系列的新技术与新设备。
二战结束后,中国成为工业化国家,并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工业大发展,让中国的经济逐渐脱胎换骨。
工业化发展,对国民经济的稳步提升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0世纪50年代后,中国积极推行计划经济,通过发展重工业,密集建设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如铁路、公路等,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由此,中国的工业结构逐渐由小规模、分散、人工质量低下的手工业向机械化大规模工业转变。
中国的工业化也为中国的国际地位带来了显著提升。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成为贸易大国,其出口产品种类也开始扩大。
2001年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了更多的国际贸易,进一步深化与各国的经贸关系和文化交流。
中国以低成本生产和技术创新的模式,打破了西方的垄断,自身成为消费品生产大国和技术创新大国。
中国的工业发展也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的工业发展使世界各地的商品供应链得到了一定的优化和升级,同时也推动了全球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特别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的产业优势和竞争力更加明显地体现在全球经济发展中。
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困境与破解
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困境与破解【摘要】近代中国工业化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亟待解决。
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破解方案为中国工业化发展带来了希望。
制度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也日益凸显,产业升级与转型路径的探讨成为当前重要议题。
国际合作与开放为中国工业化进程带来了新机遇。
全面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多方合作共同破解困境势在必行。
唯有坚定信心,迎接挑战,中国工业化才能取得更大成就。
【关键词】近代中国工业化、发展困境、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制度体制改革、产业升级、转型、国际合作、开放、全面推进、多方合作、坚定信心、挑战。
1. 引言1.1 近代中国工业化的重要性近代中国工业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方向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工业化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引擎。
工业化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结构升级,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还可以为城乡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近代中国工业化可以推动经济结构升级。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大国,工业化进程对于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率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工业化,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推动城市化进程,实现农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的转变,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财富创造能力。
近代中国工业化可以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工业化可以为中国市场和企业提供更多竞争优势。
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和丰富的人力资源,通过工业化可以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国际竞争优势。
近代中国工业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促进工业化进程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和全面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必须抓住工业化的机遇,努力克服工业化的挑战,实现经济的跨越发展。
1.2 发展困境与挑战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成为了工业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国情分析
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国情分析
在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正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
政府以极大的热忱
和无私的投入支持着工业化的发展。
从激励政策上来看,政府已经出台了
大量财政税收优惠政策,以激励大中型企业的投资,推动国内工业化的发展。
此外,政府还实施了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一系列改革政策,改
进了财政政策,完善了产权制度,开拓了市场准入政策,创新了技术研发政策,降低了工业用户的负担,推动了国内工业的发展。
此外,中国的社会也
对工业化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社会上存在着巨大的创业
潜力,许多人投身到了新兴产业中,从中获取财富与成就。
同时,社会上也
有大量的技术投入,许多企业都转向研发新技术并积极创新,从而推动工业
化的发展。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中国的工业化发展正受到政府和社会的
大力支持和推动,形成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若要有效利用国内积极因素,政
府和社会双方都应该继续加强企业和市场激励政策,采取有效的科技创新
政策,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降低企业的负担,发展有利于工业发展的配套
政策,对投资者进行更好的稳定政策,不断开拓市场空间,以促进工业发展
的持续性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工业化的现状与途径分析
我国工业化的现状与途径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进程得到了空前的加速,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一员。
然而,工业化进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我国工业化的现状与途径分析。
工业化现状我国工业化进程是一路高歌猛进,从20世纪后期开始,中国工业化就展现出了强大的发展动力,这主要归功于中国政府所引发的一系列政策调整。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经济已经实现了快速发展,关于中国经济的成长,我们不能不谈到中国的工业化。
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继续推进,我国工业化所面临的一些瓶颈问题逐渐浮现。
目前,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重要的转型期,提升质量和效率成为了新的关键词。
1.能源消耗问题工业化进程中,能源消耗过大是一个明显的问题。
据中国科学院的数据,我国每年消耗的总能源量已经跃居全球第一,石油等能源的供给则无法满足我国工业化所需要的能源。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已经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创新和改善能源结构。
例如,减少钢铁、铝、铜等生产的耗电等等。
同时,政府也在不断推行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等,这些能源在未来将有望成为中国工业化的可持续发展重要组成部分。
2.环境污染问题工业化进程中,环境污染问题同样显著,如我国东、中、西部大量的工业废水、工业废气、生活污水等,污水处理处理及建设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
我国的环保法规制度也在不断完善,采取了许多措施来降低污染排放,比如强制实施污染防治标准,重罚违规企业等等。
但是,这些措施要想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更多的参与和全民的支持。
工业化途径要想解决我国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我们需要探讨有效的工业化途径。
1.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工业化进程的重要途径之一,推进技术创新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创新和提升效率的核心。
政府也应关注相关产业的科技研究的投资与扶持,未来将努力构建中国最高水平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平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工业化发展状况及其评论
摘要:1895年—1937年是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中国近代工业虽然处于外国工业与本国传统手工业的夹缝中生存,但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就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通过对资本、市场和矿业所造成的影响进行原因分析,得出中国工业发展基础薄弱,市场发展空间相对狭小,外国资本的压抑是造成这种状况的结论。
但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下的中国,能在极其艰难的国际竞争形势下发展到这一境况实属不易。
关键字:中国近代 工业业
1840年—1895年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阶段。
这阶段主要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它揭开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发展序幕。
从1895年起,中国的工业化开始步入发展阶段。
一 1895—1936年,中国近代工业出现三次发展浪潮。
近代中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三次浪潮的时间迄止点为1895年—1914年—1927年—1937年,分别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中日甲午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日本侵华战争。
第一次浪潮出现在1895—1913年。
中日甲午战争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中国工业的初步发展时期。
在这19年间,近代工业发展成马鞍型(如下图)
图中看出,1895—1989年,出现设厂高潮:1899—1904年,呈现低潮,主要原因是外资设厂多,民族工业受到挤压陷入低潮:1905—1908年,由于爱国运动的推动,中国私营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出现高潮:1909—1911年,中国工业再次跌回低谷;1912—1913年在辛亥革命政治热潮的推动下,民族工业再次呈现高潮。
第二次浪潮出现在1914—1927年,这时期又被称之为私人资本近代工业的‘黄金时期’,是中国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时期。
第三次浪潮出现在1928—1936年,南京过明政府成立后,大力发展公家资
本主义,并使之处于垄断地位。
清政府的介入,使工业发展再次掀起高潮,称之
为中国近代工业的第二次“黄金时期”。
二三次浪潮取得的成果
1 资本
这一阶段是中国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最好的时期。
1894年前,中国较大的现代工矿交通企业,不是官办,官商合办,就是官监督商办,国家把权限抓的太牢了,因此发展并不良好。
1895年后,特别是1901年以后,特别是1901年以后,清政府开始放松办厂,鼓励私人办企业。
由此,国家资本大幅度增加,特别是工业资本的增长。
在1985年以后曾出现过的兴办实业的热潮中,1895—1911年,16年间投资总额为1.1亿元。
民国成立以后,1912年至1919年,7年时间,投资额已近1.4亿元。
从新注册的公司数量看,1903年到1908年,商部注册的为265家。
而1912年至1919年,注册的已经达到600家。
这些数字,足以说明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程度。
从行业分析,发展最快的是棉纺织和面粉业,此外,卷因,榨油,火柴,食品加工等轻工业都有很大幅度的发展。
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来由他们把持的我国重工业也出现了松动,在采煤,冶金,水泥等行业,也是出现了规模比较大的民族企业。
由于政府对商业资本放宽了政府,取消了商业资本开办企业的诸多限制,并鼓励商办企业,资本主义商业有了很大的发展,1914年,全国商会联合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大会,与会者超过180人,代表22个省的商业资本阶级,他们提出122项议案,俨然是一种议会会议,这标志着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已步入成熟。
民国成立时的1912年,有商会794所,入会19.66万人。
到1915年商会增至1211所,入会已达23.85万人。
2市场
工业化简单的说就是用及其体系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
社会经济在工业化阶段的基本任务就是生产手段的彻底改造。
我国原有非常发达的手工业,并以技艺精湛闻名于世,除自给外还有剩余可以用于出口。
鸦片战争后,洋货入侵,约有8个传统手工行业受到摧残,但除手纺纱外都非重要行业。
从1920年,绝大部分手工行业都是发展的,手工业总产值也是增长的;并且机制工业发展最快的时候,也是手工业发展最快的时候,乃至在同一行业中也有这种情况。
1920年,制造业总产值中,手工业占82.8%,机制工业占17.2%。
这以后,情况略变。
机制工业加速取代手工业,但手工业产值仍有增长,到1936年,制造业总产值中,手工业占69.4%,机制工业占30.6%。
作为封建经济中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工场手工业,原甚微弱。
鸦片战争后,则发展甚快。
我们估计,1920年工场手工业的产值约占手工业总产值的25%,比当时全部机制工业的产值还稍微大些。
这以后,工场手工业仍有发展,但因电力比较普及,部分工场手工业向机制工业过度。
到1936年,工场手工业的产值约占手工业总产值的30.6%,与制工业的产值比则只有后者的69.25了。
机器大工业取代手工业史历史的必然。
在1920年以前,两者的矛盾不是很突出,同时两者又有互补性。
当时最大的两项民族机制工业是棉纺和面粉。
棉纺业是先以纺粗纱供应手工织布为主,到1920年它已占有52%的纱市场;然后转向织布,到1936年也占有57%的布市场。
至此,它已杜绝了洋纱进口,洋布的进口也不多了。
传统手工业市场和工业市场共同存在,加之西方国家近代工业的压抑,导致本国民族资本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3矿业
我国是资源大国,在这一阶段,矿产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本国制造业欣欣向荣国侵略势力也占据着我国资源丰富的通商口岸。
材料来源;根据汪敬虞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2 册第869-920业材料计算(仅包含部分)
从表中可以看出,1895年起,华资的制造业数量,像外资企业一样,有了增加按绝对数字说,中国这一早期工业化时期工业部门的总的增长是微不足到的,而与1918—1922年时期开始生产的新企业相对的大量涌现的情况相比也不算多。
三三次浪潮产生的原因分析
促进工业化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西方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
(2)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3)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4)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
近代工业化最终落后于世界发展步伐的原因;(1)先天不足。
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
(2)办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后天畸形。
由于先天不足,使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4)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总结
通过上面资本,市场,矿业的分析以及发展和落后的原因得出,在近代中国,不清除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和封建主义的束缚,要实现工业化只能是个幻想。
但不是说,就应当否定当时人们的任何工业化得努力。
因为,在当时如此残酷的内外环境中,中国近代工业能够曲折发展实属不易。
如果没有一定的尝试,没有中国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就不会有成功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并且,新中国的建设,也仍然要利用前人遗留的物质基础和经验。
所以我认为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在外部冲击下的市场运行机制是否还健全。
市场机制本身具有自我修复功能, 政府即使缺位, 但只要不过分越位, 在资本主义经济的自由发展阶段, 经济还是能够起飞的。
参考文献全。
(1)赵德馨主编《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第207页
(2)王春雷,王梅春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8年3月第29卷第2期《中国近代工业化发展的
三次浪潮及启示》
(3)吴承明《文史哲》1991年06期近代中国工业化道路
(4)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第一章
(5)人教版必修(1)教材第八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