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论与社会契约论(君主论读后感)原创论文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1
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外名著阅读活动”论文题目:读《社会契约论》有感整理和学号:班级:日期:读《社会契约论》有感摘要:《社会契约论》是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写成于1762年的一部著名的社会政治学方面的名作。
卢梭书中叙述的“主权在民”的这一思想主张,成为日后欧美乃至全世界自由民主思想发展的奠基者。
此书中还提出了“理性王国”、“天赋人权说”等。
很好的描述和反应了人和社会的关系。
关键词:卢梭;社会契约;主权在民;理性王国;天赋人权“人生来是自由的,却无处不受枷锁的束缚。
”出于对政治权利原理内容的追寻和对卢梭政治思想的兴趣,我看了卢梭写的《社会契约论》,本书共分为4卷,分别阐述了不同的观点。
在第一卷中集中讨论了人类怎样由自然状态过渡到政治状态,以及公约的根本条件是什么;第二卷讨论了立法;第三卷讨论了政治法,即政府的形式;第四卷讨论了政治法,并阐明巩固国家体制的方法。
纵观全文,将自己对每卷的理解相结合,组成了我对《社会契约论》的理解。
一部鸿篇巨著的诞生必然有它深刻的时代背景,要理解《社会契约论》这本书,首先该从它的温床中寻找端倪。
十八世纪的法国出于一种比较黑暗、比较堕落的社会危急中,社会中的人有界限森严的等级划分,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僧侣,他们人数少但是地位非常高,在政治文化等方面起到特殊的地位;第二等级是国王贵族,他们拥有着极高的社会地位和权利,通过对第三等级,也就是农民、手工业者以及资产阶级的剥削来获得资产维持其奢侈荒淫的生活。
第一二阶级的通过其“绝对权利”给予第三阶级无比的压迫,并且通过类似“君权神授”的政治宣扬来达到他们垄断的目的;第三阶级由于无法生存而奋起反抗,一二阶级又以政治叛乱等借口以军队镇压,因此达到了一种非常混乱的情况。
当时的法国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思想、文化各个领域都处于新旧更替的时期,宗教势力逐渐退缩,各种政治启蒙思想方兴未艾。
卢梭就此写了这本书,通过书中四卷(社会结构与社会契约、主权及其权利、政府及其运作形式、典型的社会组织)来对如何改造社会、社会该有怎么样的关系、政府和人民应存在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等问题做出具体的阐述。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800字《社会契约论》读书心得五篇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800字《社会契约论》读书心得五篇第一篇:社会契约的本质与意义卢梭认为,社会契约是人们为了实现自身利益而自愿达成的协议。
这种契约的目的是保护个人的生命、财产和自由。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社会契约被违背,权力被滥用,公民权利被剥夺。
这让我意识到,社会契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不断地完善和调整。
我们应该时刻关注社会契约的执行情况,确保其真正发挥作用,保护每一个人的权益。
第二篇:政治权力的来源与限制卢梭认为,政治权力来自于人民的授权,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政治权力被滥用,导致腐败、专制等问题。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政治权力必须受到严格的限制和监督。
我们应该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政治权力的监督,确保其始终服务于人民,而不是成为少数人的工具。
第三篇:公民自由的保障与实现第四篇:社会契约与个人道德的关系卢梭认为,社会契约的实现需要人们的道德自律。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人们为了个人利益而背弃社会契约,甚至损害他人利益。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个人道德对于社会契约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加强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素养,使每个人都能够自觉遵守社会契约,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第五篇:社会契约的未来展望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社会问题的全新视角。
然而,在当今社会,我们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
这让我意识到,社会契约需要不断地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
我们应该在继承和发扬卢梭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创新和完善社会契约,为构建一个更加公平、正义、和谐的社会而努力。
《社会契约论》这部作品让我受益匪浅。
它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社会契约的重要性,以及政治权力、公民自由、个人道德等方面的关系。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探索和完善社会契约,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800字《社会契约论》读书心得五篇第一篇:社会契约的本质与意义卢梭认为,社会契约是人们为了实现自身利益而自愿达成的协议。
读后感 论文 读《社会契约论》有感
读《社会契约论》有感
卢梭无疑是人民主权思想的集大成者,发表了许多重要的政治经济学文章,其中《社会契约论》就深刻地提出了许多民主,公平等思想,更是披着自然法理论外衣的一种理想。
“人生而平等;但他却总是处于桎梏之中”,这么一句简单的话语引发了多少深层的思考。
大部分人认为人类就是世界的主宰者,但却仍然要服从于无形的“社会契约”。
而卢梭把契约概念作为一切政治准则提出来的政治法的原则,即“合法而又可靠的治理”原则。
通过寻找这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它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着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前一样的自由。
《社会契约论》全书公分四卷,这部长著作系作者原计划写的《政治制度论》,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卢梭就抽出了其中部分他认为有价值的篇章出了本书。
卢梭提出了“人生而自由”的观点,他认为奴隶制是很荒谬与不可思议的。
每个人生而自由,但有些人因为自己的父母而生为奴隶,没有丝毫意识过自己要反抗,反而是无偿地奉献自己,安分守己地继续作为别人的奴隶。
就算是最强大的人也不可能强大得足。
君主论读后感2000字
君主论读后感2000字《君主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政治家尼科洛·马基雅维利所著的一部政治著作,被誉为政治学经典之作。
这部著作以其独特的政治思想和观点,对政治权力、统治者和国家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探讨。
在阅读完《君主论》后,我深受启发,对于政治权力和统治者的角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在《君主论》中,马基雅维利提出了“以目的论”和“以手段论”的政治观点,他认为统治者应该以实现统治目的为重,不拘泥于道德和伦理规范,甚至可以采取一些不道德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
这种政治观点在当时的意大利封建社会中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也为后世的政治学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马基雅维利的这种政治观点对于当今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尤其是在政治斗争和权力争夺的现实环境下,统治者需要以目的为重,灵活运用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
另外,《君主论》中还提出了“虚伪者和愚昧者”的观点,马基雅维利认为统治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虚伪和愚昧的特质,以便在政治斗争中保持自己的统治地位。
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统治者的素质和品格提出了一定的挑战,也引发了人们对于统治者的真实性和诚信度的思考。
在当今社会,政治人物的虚伪和愚昧现象依然存在,这也提醒我们要对政治人物的言行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不轻易被表面现象所蒙蔽。
此外,《君主论》中还提出了“政治权力的本质”和“政治权力的来源”等问题,马基雅维利认为政治权力是一种特殊的权力形式,它不受道德和伦理规范的约束,而是建立在权力和利益的基础之上。
这种观点对于政治权力的本质和特点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探讨,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思考。
在当今社会,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问题依然备受关注,这也需要我们对政治权力的本质和来源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政治权力的本质和特点。
总的来说,《君主论》是一部具有深刻政治思想和观点的政治著作,它对政治权力、统治者和国家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探讨,对于政治学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社会契约论》之读后感
《社会契约论》之读后感
《社会契约论》是一本非常经典的政治哲学著作,它由法国哲学家卢梭所著。
这本书提出了社会契约理论,即人们在社会中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和权利,自愿地达成了一种契约关系。
这种契约关系形成了一个政治社会,政治社会的目的是保护每个人的自由和财产。
在这本书中,卢梭强调了人的自由和平等的重要性,并认为政府的存在是为了保护这些自由和平等。
他认为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人民的授权,而政府的目的是为了人民的利益服务。
如果政府不再为人民服务,人民有权利推翻政府。
这本书对于我们理解政治哲学和社会契约理论有很大的帮助。
它提醒我们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人民,而不是政府自己。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政府的存在是为了保护人民的自由和权利,而不是压制人民。
这些思想对于我们理解现代政治的本质和价值观念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之,《社会契约论》是一本非常经典的政治哲学著作,它提出了社会契约理论,对于我们理解政治哲学和现代政治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提醒我们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人民,而政府的存在是为了保护人民的自由和权利。
《君主论》读后感大学生范文
《君主论》读后感大学生范文《君主论》读后感一《君主论》这本书一开始是马基雅维利为了向美第奇家族证明自己的效忠之意而出现的。
他只想得到允许,重返公共生活。
因为在此之前,一直效忠于共和国的他在其领导失败后并没有随首脑们离开,而是留在佛罗伦萨等待美第奇家族归国并祈求能为国家效力,可是美第奇家族并不愿意那样,而是将他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入狱,虽然最终被营救却也只得远离公共生活。
而命运的双手总是玩弄马基雅维利,当马基雅维利在有生之年的最后一年中,终于获得美第奇家族批准返回佛罗伦萨的公共生活,但是那一年,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大败罗马教皇,罗马教廷支持的美第奇家族再次被佛罗伦萨的人民_和驱逐,佛罗伦萨共和国恢复。
这样马基雅维利再次被驱逐出公共生活。
这一年,他悲惨去世。
直到400年后,他的梦想才得以实现意大利才统一。
虽然这本书总是被评价为是一本毁誉参半的奇书,一直被奉为欧洲历代君主的案头之书,政治家的指南,统治阶级巩固其统治的治国原则,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最精辟的解剖。
但是在我看来,这本书应该被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来细细琢磨而不是以现在的道德水平来衡量当时状况下的事情,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而如普通大众一般觉得这本书是如此邪恶。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意大利仅仅是又一个又一个很小的国家构成的,它并非一个统一的整体。
它的经济并不是那么发达可以直接抵御外敌,它们必须联合却又互相抵触着。
每个意大利的城市共和国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来维持一种政治生命,但是由于贵族和人民之间的以及贵族各党派之间长期冲突使得城市共和国无法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这种冲突带来了暴政。
因此,在这种历史背景条件下,我觉得《君主论》所宣扬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各种历史的种.种迹象也曾表明只有强有力的甚至是偏激的政治领导去统一混乱的局面后,逐步改善才可以达到一种和平。
如果没有如同《君主论》中那样强有力的就不能完成统一从而使国家和平安稳。
在本书中马基雅维利提到:“一个君主,尤其是一个权利尚未巩固的君主,应该懂得怎样善于使用野兽和人类所特有的斗争方法。
政府论与社会契约论(君主论读后感)原创论文
政府论与社会契约论(君主论读后感)原创论文第一篇:政府论与社会契约论(君主论读后感)原创论文《政府论》与《社会契约论》然而,这时统治英国的斯图亚特王朝却不顾时代的要求,反其道而行之,大肆宣扬“君权神授论”和“王权无限论”,试图进一步强化王权,削弱议会的权力,把混合君主制推向大陆式的绝对君主专制轨道。
于是,一场宪政革命便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作者出于对“光荣革命”进行辩护和理论总结进行了这样一系列的论证。
洛克首先指出,那些鼓吹“君权神授”和“无限政府论”的谄媚者将一切建立在因为“人生而不平等”,所以“一切政府都是绝对君主制的理论”之上。
其次,剥离了“选任”和“创造”两个概念。
然后,从《圣经的》原著出发驳斥了亚当拥有对于人的统治权(由于上帝创造了亚当,而君主是由上帝创造的,所以这里沿用亚当代替上帝“指定”的君主)。
同样的,诺亚的子嗣们也无法继承这种统治权。
进而,一个人也不能基于对土地的所有权或财产权而取得对别人生命的正当权利。
《社会契约论》是18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伟大的思想家——让?雅克?卢梭的代表作。
18世纪的欧洲,在经历了漫长、黑暗的政教合一的封建专制之后,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新的生产方式及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一股新的社会思潮渐渐兴起,他们试图在旧的社会体制上建立一个全新的合理、合法、符合人性道德、保障人民权利的社会形态。
其中对历史产生巨大影响的就是1762年出版的《社会契约论》。
在法国大革命中,它曾被大多数革命领袖奉为革命的“圣经”,它成为18世纪法国和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纲领,其“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一直影响到现代社会的各种政治制度。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新华社旗下的新华网读书频道也把它列入“两会代表推荐书目”之一。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有两个理论前提:人生而自由、社会秩序神圣,其理论的特点是反对暴力——不管是政府的还是个人的,其要解决的问题是:“把权利所允许和私利所期望的结合起来,使得正义和功利不再分割”。
2024年《社会契约论》读后感范文
2024年《社会契约论》读后感范文《社会契约论》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代表作品之一,被誉为政治哲学的经典之作。
该书深刻探讨了政治、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对现代政治理论有着重要影响。
在阅读完《社会契约论》后,我对卢梭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思考。
首先,《社会契约论》通过对人性的观察和推断,提出了人类社会的起源和正当政府的理论构想。
卢梭认为,原始社会是自然状态下的人群,人与人之间平等而自由地生活着。
然而,随着私有制的出现和财产私有化的实施,社会不平等和冲突也随之出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通过社会契约的方式建立起政府和法律,以维护个人自由和公共利益。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对于当前社会的思考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现象明显存在。
卢梭的理论提醒我们,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应该达到一种平衡,任何政府都应该以人民的福祉为出发点,追求社会的公正和平等。
其次,《社会契约论》对于政府的合法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卢梭认为,政府的存在应该是合法的,即政府应该获得人民的自愿承认和授权。
如果政府侵犯了人民的自由和权益,人民有权反抗和推翻政府。
这一观点对于我个人而言,提醒了我对政府的思考和对民主制度的重视。
在当今社会,很多国家出现了一些问题,政府不当行为和腐败现象比较严重。
卢梭的思想提醒我们,政府权力是来自于人民的委托,而非自身的索取。
我们作为公民要关注社会和政府的发展,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监督政府的行为,确保政府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同时,《社会契约论》还对于人民的权力和义务进行了论述。
卢梭认为,人民保留了一定的自由和权力,可以在保护自身的同时,制约政府的行为。
这一观点对于个人而言,提醒了我关注自身权益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人的权益,推动社会的整体进步。
在现代社会,个人权益的平衡与保护是一个重要议题。
个人追求自由和权益的同时,也需要考虑他人的利益和社会的发展。
只有通过共同合作和理解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通用8篇)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通用8篇)社会契约论读后感(通用8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契约论读后感(通用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1虽然卢梭一直谦虚地认为《社会契约论》只是自己在以前不自量力从事,而后来又放弃了的一部长篇着作的摘要,是一篇简短的论文。
但是我认为《社会契约论》是西方近代史上的一本伟大的思想着作,因为卢梭的这本书最早提出了现代政治的核心问题——即政治权威与法制、民主。
《社会契约论》是一本饱受摧残的书籍。
在1762年,卢梭这本着作一出版就遭到禁毁,并且在日内瓦和巴黎被当众焚烧,官方和教会人士也对这本书大加指责,甚至连同一时期的大哲学家、文豪伏尔泰也对这本书持有偏见。
但是随着欧洲近代史上的反对君主独裁的民主政治革命的暴发,人们开始承认了这本书的地位和正确性。
卢梭可以说是当时唯一一个敢说不让国王掌握主权的政论家,有人去这样评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问世,在政治理论上实现了一个大的突破,它推翻了国王的宝座,驱散了君主的幽灵,主权在民的新学说振聋发聩,令人耳目一新,使备受压迫的人民开始觉醒,知道自己才是国家的主人。
”对于一本受到这样高评价的著作,我在一个暑假里只能说自己是粗浅的阅读了几遍,我不敢说自己读懂了这本书的精髓,我只能说说自己浅薄的见解。
卢梭的这本书可以说是从两方面写起的,一是民主,二是法制。
而通过这两方面的深入论证也提出了这本书的核心问题,即合法的政治权威是否存在。
谈到这里,我要说一下自己对于卢梭书中政治权威的理解,卢梭书中的政治权威并不能单纯从字面上理解为政治的权威,而是要引申理解为政治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正当性。
因而在自然状态下是不可能存在政治权威的,根据卢梭书中的理论解释,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一个理想的,合法的政治权威是存在的。
卢梭在这个问题上参考了另一位思想家、法学家格劳修斯的理论,在书中对于合法的政治权威是如何产生的,作了如下一种阐述:政治权威是在社会契约中,每个人都放弃天然自由,而获取契约自由的过程中形成的。
《政府论(下篇)》[英]洛克著读后感
《政府论(下篇)》[英]洛克著读后感第一篇范文《政府论(下篇)》[英]洛克著读后感洛克先生的《政府论(下篇)》是一部关于政治哲学的经典之作,通过对政府本质的深入剖析,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观点和见解。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于政府、权力以及人民权利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在书中,洛克先生首先探讨了政府的起源和目的。
他认为,政府是为了保护人民的自然权利——生命、自由和财产而产生的。
这一观点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因为它指出了政府存在的根本价值。
在我国,政府也一直强调保护人民的权益,但这需要我们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努力,以确保政府的行为符合人民的期望。
洛克先生提出了政府的三种形式:民主制、贵族制和君主制。
他对这三种形式的政府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分析,指出每种形式的优缺点。
这让我想起了我国的政治体制,我们实行的是一种民主集中制的政府形式。
这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民主和集中的优点,但也存在着权力过于集中、民主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挥民主集中制的优势,避免其不足,是我们需要不断探讨和实践的课题。
在书中,洛克先生还强调了分权制衡的重要性。
他主张将政府的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门,以实现相互制衡。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理解现代政治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虽然宪法规定了权力分立,但在实际操作中,权力过于集中、部门之间的协调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
因此,加强权力监督和制约,实现权力合理分配,是我们在政治体制改革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此外,洛克先生还深入探讨了人民权利问题。
他认为,人民拥有反抗不公正政府的权利,这也是政治权利的来源。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理解人民权益的保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我国,政府一直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的权益。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存在着一些侵犯人民权益的现象。
因此,如何更好地保障人民的权益,是我们需要持续关注和努力解决的问题。
第二篇范文从社会契约论的角度来看,《政府论(下篇)》[英]洛克著读后感社会契约论是政治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而洛克先生的《政府论(下篇)》则是对该理论的一次深刻阐述。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通用13篇)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通用13篇)《社会契约论》读后感(通用13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契约论》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篇1我认为“公意说”是《社会契约论》全书的核心。
我曾在《谈公意》一文中,将卢梭的公意、众意、私意和黑格尔的普遍、特殊、个体作了比较研究。
卢梭在第三卷第二章《论各种不同政府形式的建制原则》中有一段话对这三个概念解释得非常清楚。
他说:“在行政官个人的身上,我们可以区别三种本质上不同的意志:首先是个人固有的意志,它只倾向于个人的特殊利益即私利;其次是全体行政官的共同意志,惟有它关系到君主的利益,我们可以称之为团体的意志,这一团体的意志就其对政府的关系而言则是公共的,就其对国家的关系而言则是个别的(即众意),政府构成国家一部分,国家指执政者和人民全体。
第三是人民的意志或主权者的意志,这一意志无论对被看作是全体的国家而言,还是对被看作是一部分的政府而言,都是公意。
” 这里所说的私意、众意、公意一目了然。
卢梭说的公益永远应该是主导并且是一切其他意志的规范,也容易理解。
困难的是如何来确认公意?这实在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张奚若在他的《社约论考》中说:“公意是以公利公益为怀,乃人人同共之意。
而众意则是以私利私益为怀,为彼此不同之意。
所以公意是私意之差,而众意是私意之和。
”张氏算式将公意表述为完全排除私意,仅以剩下的纯粹为公利公益的共同意志为内容,这是接近卢梭的原旨的。
卢梭的公意正如黑格尔的“总念的普遍性”一样,这个普遍性将特殊性与个体性统摄于自身之内,从而消融了特殊性与个体性的存在,变成了纯粹抽象。
有一位令人尊敬的思想家扬言,如果我把个人所具备的一切和所做的一切称为A,那么这个A产生于a+x,其中a包括这个人所受到的外界影响,即国家、人民和时代对他的影响,x则代表他自己的特征,他的自由意志的产物。
2024年《社会契约论》读后感
2024年《社会契约论》读后感《社会契约论》是由18世纪法国哲学家卢梭所著的一部重要政治哲学著作,它对社会契约和政府合法性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2023年阅读《社会契约论》后,我对其中的思想和理论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读后感,____字。
首先,在阅读《社会契约论》的过程中,我对卢梭的强调人民主权的观点深感启发。
卢梭认为,人民作为社会的创造者和主体,应该拥有最高的决策权和统治权。
他主张通过社会契约的方式,人民自愿地将权力委托给国家,以实现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这一观点引起了我对现代政治制度和民主制度的思考。
在当今世界,民主制度成为了大多数国家的政治体制。
然而,民主的发展程度和质量却存在着差异。
有些国家的民主制度仍然薄弱,政府缺乏透明度和权力制约机制,导致人民的权益得不到充分的保障。
而《社会契约论》中强调人民主权的观点,对于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
卢梭认为,社会契约的主要目的是保障人民的自由和平等。
政府的存在和权力的行使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他强调,政府只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工具,而不是拥有独立于人民之外的权威。
同时,他还提出了政治权力应该受到制约和平衡的观点,主张建立一种有效的制度和机制,使政府权力不被滥用,确保人民的权益得到保护。
这些思想对于我们理解和评估现代民主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民主制度,确保政府的权力受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
政府应该倾听人民的声音,尊重人民的意愿,建立起真正的人民民主。
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实现公平、公正和可持续的发展。
因此,《社会契约论》给了我关于民主制度的重要思考和启示。
其次,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强调了社会契约的自愿性和平等性。
他认为,人们通过自愿而平等地参与社会契约,彼此达成共识和合作,从而建立起一个公正的社会秩序。
这一观点对我对社会合作和道德原则的理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今世界,社会合作和道德原则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社会契约论 第三章论政府读后感
《社会契约论第三章论政府读后感》朋友!咱今天就来聊聊《社会契约论》第三章:论政府。
哎,我可是没少费脑筋琢磨这玩意儿。
你瞧,这书乍一看就像是政治教科书,沉甸甸的。
不过别急,透过那些晦涩的词汇,还真有种让人豁然开朗的感觉。
我第一次读这第三章,那是在咖啡馆里,阳光透过玻璃洒在书页上。
我心里想,这位卢梭老兄可真有意思,竟能把政府的起源和运作描绘得如此细致。
政府在他笔下,就像一群为了共同利益集合起来的人。
这不就像我们村儿大伙儿凑一起商量修路的时候一样嘛,大家都有份,谁也不落下。
政府这东西,看上去离咱生活遥远,却像水泥一样把整个社会粘连在一起。
没政府时,人人自扫门前雪,可一旦有了它,就得为共同的“大雪”操心。
老卢梭说得对,有序的政府能行程一种无形的契约,让我们彼此依赖,而且越复杂的事儿,越需要它来维护秩序。
哎,就像我们村换了个村长,把村里的事儿整得井井有条,大伙都舒坦。
书上提到的权力和平等问题,可让我苦思冥想了好一阵子。
我就想啊,咋才算一个理想政府呢?是权力越大越好,还是平等最重要?这有点像是问,是想当老张头的果园主人,还是只做个安分的桃子。
卢梭讲政治平等和自由的关系,就像那水蜜桃的绒毛和汁水,不可缺一。
还记得在读到权利与义务的那段,我心里就想着,真是和我们现在的生活一模一样呢。
有些人呢,只顾权力不谈义务,就像我小时候只盯着水蜜桃不顾老张头的吆喝。
这种没平衡好的事儿,最后总不圆满。
我常常打趣,如果把《社会契约论》和水蜜桃合在一起,那我们是不是该成立一个“水蜜桃观察与契约委员会”?调和种植、管理与采摘之间的各种关系。
哎哟,我这脑子有时候就爱天马行空。
再想想,整个社群就像果园,而我们呢,就像是一起的合作伙伴,维护共同的“美丽果实”。
最后,书虽然有些高深,但细细品读后,卢梭的想法竟是如此鲜活,就像我面前那冒着热气的黑咖啡。
真是满满的智慧啊,让我对社会制度和我们自身的责任都有了重新的认识。
朋友,如果你也读过这本书,欢迎来和我聊聊,看看你有没有同样的感受。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
再次,从主题深度来看,《社会契约论》探讨了政治权力合法性、国家机器的运作机制以及性别平等等多个层面的问题。这些探讨不仅使我对政治哲学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引发了我对女性主义视角的思考。我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关注性别平等问题,确保政治权力能够真正体现人民的意志。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
第一篇范文:《社会契约论》读后感
《社会契约论》是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的代表作,也是西方政治哲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本书通过论述人类从自然状态到社会状态的转变,揭示了政治权力合法性的来源和国家机器的运作机制。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社会组织和国家构建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其次,卢梭强调了政治权力合法性来源于人民的意志。他认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治权力应该体现人民的意志。当政府违背人民的意愿时,人民有权利反抗,甚至推翻政府。这一观点为现代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也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再次,卢梭在书中探讨了国家机器的运作机制。他认为,国家机器应该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个部门,相互制衡,以防止权力的滥用。这一观点对现代国家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社会契约论》,让我们看到了这部经典作品中的一些不足,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性别平等和社会公正的线索。这种视角的意义在于,它使我们意识到性别平等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我们需要在政治体制、法律制度等方面入手,切实保障女性的权益。
第三篇范文:《社会契约论》读后感——主题与个人感受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7篇)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精选7篇)社会契约论读后感(精选7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为大家搜集的社会契约论读后感(通用7篇),欢送阅读与收藏。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我读了几遍,与霍布斯的《论公民》相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显得逻辑性更强,观点更鲜明。
开始读《社会契约论》的时候,觉得似乎很简单,但读了一阵后才发现读懂不那么容易。
外表上看该书的构造非常简单明了,且每一章节文字并不多。
但读懂其中逻辑关系却非易事。
为了读懂卢梭,我还读过李平沤写的《主权在民Vs“朕即国家”——李平沤解读卢梭<;社会契约论>;》以及相关的一些参考书。
一旦读懂之后,对卢梭的感觉又回到开始的状态,他的观点非常鲜明,简单。
与别人连篇累牍的政治学论文相比,他的文字不算多,写作的时间也不算长,仅有短短的两个月时间。
而李平沤的书更是集其精华,真正介绍卢梭内容的文字更是少了一半,非常适宜时间较少又想理解卢梭的人士阅读。
卢梭是非常伟大的,他集社会契约思想的精华而为《社会契约论》,他的思想中的许多内容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应当借鉴的。
卢梭的许多观点或者其主要观点我是同意的,如今凭记忆记录下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的主要观点:1、理想的社会建立于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而非人与政府之间的契约关系。
对此,我的理解是,假设将“契约”一词改为“合作”,可能更符合社会现实。
因为人们一般对契约的理解多着重于商业的契约,并且是价值相等的交换性的契约为主。
用合作那么可以避开一定要等价的思维框架。
此外,也可以用来回击一些人对社会契约论的攻击,他们声称,并没有看到谁来签订契约,社会契约何来之有?2、卢梭认为政府的权利被统治者的认可。
卢梭的时代虽然有共和国,而且卢梭当时也是日内瓦共和国之公民。
但当时国家形态的主要形式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故卢梭有此观点问世。
我个人认为,假设不提出这样的观点,而是明确提出政府是公民的代理机构,国王或总统是公民的代理人的观点可能更容易解释他的逻辑。
读《君主论》有感
读《君主论》有感
《君主论》是法国哲学家尼采所著的一部著作,也是他最重要的一部作品之一。
我读《君主论》之后,感到很深刻。
尼采以其独特的视角,把握住了历史发展的脉络,深入剖析了君主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君主的行为如何影响社会的发展。
他指出,君主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共同利益,以求社会的长远发展。
君主是一个社会的核心,他的行为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他必须懂得如何正确地行使权力,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指引。
尼采的《君主论》是一部经典之作,他深刻揭示了君主的重要性,强调了君主必须符合社会的共同利益,以保障社会的发展,令人受益匪浅。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范文一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范文一在《社会契约论》的第一卷里,卢梭得出过这样一个论据:一个专制的政府要成为主体资格合法的政府,就必须让每一代年轻人它可以自由地决定是接受它还是拒绝都;如果做到这一点,该政府就不再是神权的政府不必了。
我自由在想我在决定接受我们的执政党时有没有选择的自由,没有,我都从来没有奢望过会有,也就无所谓了。
但据说我有选举的权利,我又在回忆我的选举权执行政治史的历史。
从小时开始特选什么优秀、三好、干部,这些班级内的选举时,我是有表决旁观的权利的,但选的对象多为数学老师时常在班里表扬好学生,我也因此得到过实惠:没做过什么事,但老师常表扬文章写到得好、字很漂亮,也就得过什么优秀的,但我自认为自己真不怎么优秀来着。
印象很深的一次选举班长,原任班长是连长个考得很好,但不关心他人的女生,全班对些很有非议,于是民选的结果是该女生下课了。
但班主任在选举后进行了长时间的,解读该女生女生的成绩和与众不同,看着年迈老师的期盼,放学时间已到,没有任何事能与家里的饭菜香和此时的饥饿感相比,在老师要求下专业课又重新重新投票,女孩儿继续当着班长,一波才算了了。
没有人去臆测老师的权威,也不可能有人去质疑第一次选举的有效和第二次选举的拉要票作弊,学生的民意在此可见无力。
再说修正案给的选举权吧。
在高中时,有同学到了18岁,参加过选举了,据说投了票的还给点钱什么给点钱的,以车费还是以什么个人身份给,我记不清了,但学生有总比没有好。
问那些被选举的人则他认识不,都不认识,也不了解,反正有原因可以决定选择其中之一:名字好听一点的,或者性别为男的,或者听说过的,或者住在相同小区的,或者一个幼儿园毕业的,或者……总之,有一个条件正好对上眼感觉舒服就成,至于是不是符合真正的被选举的条件,道德、知识水平如何,都无关紧要,政府或者有关社团组织(想象中的公正相关机构)会帮我们把关的。
后来才知道,一切制度建设的制定时,都要把当政者当成贼来防,而我们忘记了这一点,以为人性本善,漏洞大开,贼也纷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论》与《社会契约论》然而,这时统治英国的斯图亚特王朝却不顾时代的要求,反其道而行之,大肆宣扬“君权神授论”和“王权无限论”,试图进一步强化王权,削弱议会的权力,把混合君主制推向大陆式的绝对君主专制轨道。
于是,一场宪政革命便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作者出于对“光荣革命”进行辩护和理论总结进行了这样一系列的论证。
洛克首先指出,那些鼓吹“君权神授”和“无限政府论”的谄媚者将一切建立在因为“人生而不平等”,所以“一切政府都是绝对君主制的理论”之上。
其次,剥离了“选任”和“创造”两个概念。
然后,从《圣经的》原著出发驳斥了亚当拥有对于人的统治权(由于上帝创造了亚当,而君主是由上帝创造的,所以这里沿用亚当代替上帝“指定”的君主)。
同样的,诺亚的子嗣们也无法继承这种统治权。
进而,一个人也不能基于对土地的所有权或财产权而取得对别人生命的正当权利。
《社会契约论》是18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伟大的思想家——让?雅克?卢梭的代表作。
18世纪的欧洲,在经历了漫长、黑暗的政教合一的封建专制之后,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新的生产方式及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一股新的社会思潮渐渐兴起,他们试图在旧的社会体制上建立一个全新的合理、合法、符合人性道德、保障人民权利的社会形态。
其中对历史产生巨大影响的就是1762年出版的《社会契约论》。
在法国大革命中,它曾被大多数革命领袖奉为革命的“圣经”,它成为18世纪法国和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纲领,其“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一直影响到现代社会的各种政治制度。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新华社旗下的新华网读书频道也把它列入“两会代表推荐书目”之一。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有两个理论前提:人生而自由、社会秩序神圣,其理论的特点是反对暴力——不管是政府的还是个人的,其要解决的问题是:“把权利所允许和私利所期望的结合起来,使得正义和功利不再分割”。
在卢梭看来,“放弃自由,就是放弃了人性,抛弃了做人的权利和义务”。
但是在卢梭的思想中,人做为个体显然不是至高无上的,“人生而自由”的理论会产生极端的思想——“任何人都可以认为他是他人的主人”,这样的社会暴力横生,个人自由反而失去保障,这不是卢梭想要的社会。
因此,卢梭认为“社会秩序是一种神圣的权利,它是其他一切权利的根本”。
卢梭反对用暴力来改变社会制度,他认为“暴力并不带来权利,我们只有义务尊崇合法的力量”。
既然社会秩序那么重要,暴力又不能带来权利,那么如何产生一个权威来管理社会呢?卢梭认为,“正因为任何人对他人都没有天然的权力,正因为暴力不能产生权利,所以人类社会任何合理的权威都应建于人民之间的约定”。
人类个体通过社会契约形成一个权威——也就是政府,把个体自身必需的部分权利、财产和自由让度给这个权威以便于其管理社会,而通过社会契约所形成的这个权威的最终目的则是保障契约各方的生存。
这是卢梭描绘的最为理想化的民主政治的社会模式,而这种社会模式之所以可能存在,是因为人类的共同利益形成了社会紧密的纽带,“统治社会也只有以这种共同利益作为基础”。
在这里,卢梭把当时政权两大流行要素——暴力和神授从组成政府的基础中剔除了,当时的欧洲政府在理论上一下子全部变成非法的了。
按照卢梭的观点,社会契约下的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的社会。
“社会公约为政体带来存在和生命;而立法为政体带来意志和行动的能力”,形成的契约必须有一系列强制执行的社会准则来规范缔约各方的行为,以保护契约各方的公共利益,保障人民的自由和平等,使契约得以执行。
卢梭认为人民必须遵守法律,这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义务。
他认为“在本质上,履行这些责任的个体在为他人服务的同时也在为自己服务”。
但是法律的约束也不是无限的,“每个个体对那些一般约定留给自己的财产和自由拥有完全的支配”,这也许是现代“法律未禁止的即是合法”的思想的哲学阐述。
由于法律给了政府管理人民的强制权力,为了防止政府违背人民意愿,滥权、越权,卢梭提出了一系列分权的政体设计。
他对宪法起草人一系列近乎苛刻的描述,表明了他对政府滥权的严重的担心和立法、行政、执法分权的思想。
卢梭认为宪法起草人“勾画了国家的机构,而不能在此机构中起任何作用”,“因为,治人者不能制法,反之,制法者也不能治人;否则,他的法律就会为他的私人情感控制,往往要维护他的不公,他也就永远不能防止其制法工作为其个人目的所沾污”。
不光是宪法的起草,日常法律的制定也是这样。
卢梭认为,“法律是公民集团的准则,由法律联系的人民本应该是法律的制定者”,“勾画草起法律的人不能也不应有立法的权力”,“立法权力必须也只能属于人民”,政府只是社会公共利益和权力的代理人而已。
卢梭对于政府官员的描述,与现代的“公仆论”相当一致,他说:“行政权力的掌握者不是人民的主子,而是人民的雇员;人民可以在任何适当的时候对其任命或罢免;他们是被要求服从而不是达成契约。
”在卢梭看来,政府官员甚至不是社会契约方,自然也不具备立法的资格和权力。
总的来说,卢梭的政治理念属于民主政治的范畴。
但是卢梭对现实政治的考虑显然不是民主主义者,由于受到当时的技术水平的限制,卢梭不认为有真正的民主社会存在,他甚至认为大国适合君主制,这到和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思想一致。
他认为真正的民主政府只可能在小国寡民中实现,在其他情形下“民主政府或群众政府比其他形式更可能出现内战和动乱”。
困扰卢梭的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技术上的,另一个是教育上的。
他认为民主政府的立法决策必须通过公民大会才能决定,这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是不可能经常实现的。
另外卢梭认为,美德是共和国的基础,但“并不是说人民的所有决定都是成熟的。
我们当然都是为了自己的益处,但是我们可不能保证总是看到这种好处。
人民是不会腐败的,但她可会受到蒙蔽,此时的她,好像总是见坏就上”。
实际上困扰卢梭两个问题也是现代社会民主政治的基本问题,一个是要有足够的技术水平保证人民的意志能够充分在国家意志中体现,另外一个是人民必须有民主政治的理念和符合民主政治的道德水准——这是社会教育的问题。
正是担心人民的道德水准,卢梭才会造出一个“宪法起草人”,并赋予他神一样的境界。
他是这样描述宪法起草人的:“找到适合一个民族的社会规范需要的是超人的智慧。
如此的智慧要能够观察到人类的情感而又不卷入其中;它要完全独立于人类的本性但能完全了解其实质;它的幸福要与我们无涉但要愿意为我们着想;最后,它必须到遥远的未来去寻找它的荣耀,苦苦今世的劳作,以为后世的结果”。
“任何人要勇敢地承担起组织一个民族的使命,他就要有能力,这么说,改造人性;他要把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改造成更大的整体的一部分,从中个体在某种意义上获得他的生命和存在;他要解构人的组成方式以改良增强其力量;他要把天赋的物质上独立的存在代之以部分道德的存在。
”在现实中卢梭推崇的是贵族民主制或者叫“精英民主制”,他认为,“除了两权分离的好处,它还有着成员选举的好处……他们只能通过选举获得职位,从而使正直、开明、经验及其他受公众喜爱尊重的品质成为明智政府的保障”;“再者,集会易于举行,公务得到良好的讨论并处理得井井有条,在国外国家声望由德高望众的元老而非无名之辈或被人鄙视的群众维持”。
“一句话,如果能够确定精英是为了国家利益而非自己的利益而统治了话,精英来统治群众是最好最自然的安排方式”。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的最后一册花了大量的篇幅分析了罗马共和国的兴衰成败,可见他对这种制度的重视程度。
而洛克的理论与英国光荣革命是分不开的。
17世纪的英国,古老的议会获得越来越多的权力,起到了约束政府的作用。
伊丽莎白女王去世后,苏格兰国王詹姆斯继承英格兰王位,詹姆斯一世鼓吹不受制约的君主制度,花钱又不知节俭,以各种名目滥用税费,在意识形态他也不知宽容,要把清教徒逐出国土。
当时的英国议会中有不少清教徒、律师,他们都是有产者,国王的横行侵害了他们的利益,也引起民众的反抗,1642年,议会和国王间公开宣战,结果,国王查理被处死,克伦威尔执掌新共和国的权力。
历史上称作清教徒革命。
新政权在反对专制上是得民心的,可不久人们就感到失望,甚至难以容忍。
克伦威尔大权独揽,越来越独断专横。
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后,人们几乎一致同意,恢复君主制度,查理二世做上了国王。
王政复辟后,国王和议会间的关系一度也不错,但好景不长。
上台的查理二世亲法、亲天主教,引起了包括商人在内的不少人的不安,和议会的关系也变紧张了。
继查理二世掌权的他的弟弟詹姆斯二世在亲法和亲天主教上态度更坚定,也更专权。
这样一来,不仅由上层贵族组成并得到中产阶级和商人支持的辉利党人反对国王,就连原来支持国王的由中下层贵族和乡绅组成的托利党人也转而反对詹姆斯二世。
因为后者任命天主教徒担任原来不许其担任的有利可图的官职,抢了托利党的饭碗。
1688年,詹姆斯二世生了个儿子,经洗礼,他的儿子也信仰天主教。
两党终于忍无可忍,于是他们请来詹姆斯二世信新教的女儿的丈夫威廉担任英国国王。
国王是议会请来的,所以在议会与国王的关系上,议会占据主动。
1689年议会先后通过了限制国王中止法律、擅自加税或维持军队、无故拘捕臣民的权利法案,以此作为威廉三世取得王位的条件。
1688年的事件,史称光荣革命。
洛克正生活在这个时代,他学过哲学、学过科学,也行过医,他从政生涯就始于他给辉格党人的公爵治病,一场手术救了首长的命,于是跟了公爵十五年,公爵失势后,洛克也丢了官职。
洛克亲身经历了光荣革命,革命爆发前,他追随的公爵是反对国王专制的改革派,他也坚定地站在了反对查理二世及其詹姆斯二世的立场上,公爵失势后,他两度流亡荷兰。
他于1679年到1681年写成的政府论就是为推翻这两个专制君主提供理论依据的,不过到了1689年他从荷兰回到英国,并出版此书时,革命已经发生。
《政府论》于英国现代化进程的作用就如同后来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真理标准的讨论,它既是思想启蒙的佳作,也是政治斗争的利器,而且为新政权提供了难以辩驳的合法性。
在《政府论》中,洛克先提出了自然状态的概念。
他认为,人类最初处于自然状态,这时的人与在有组织的社会中没有大的不同,人们的行为受自然法支配。
在自然状态下,人们间的关系可能变为战争关系。
因为如果个人基于强力侵犯他人,那么被侵犯者无从辨别受侵犯程度的情况下,他又有权惩罚他人,所以就会有消灭这个人的念头。
为了避免这种战争状态,人们组成社会,脱离自然状态。
但是,自然状态是有缺陷的。
首先,当事人有偏见,未必受理性指引,未必遵循相同法律;其次,缺少有权依照既定的法律裁判争执的裁判者,当事人容易受感情用事、受报复心驱使;第三,受害方不总是有足够的力量实施正义。
所以,人们放弃了自然状态中所享有的平等、自由和执行权,结成了人类社会。
有了依契约而建的社会,政府也就建立起来了,政府的建立不是基于契约,而是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