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难点: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难点: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难点: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
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一自然原因:1、水系特征:①流域广,支流多;②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③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流经潮湿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二人为原因:1、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修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才能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才能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才能下降。
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流速(位于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二是径流量大(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一凌汛的形成条件:凌汛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冰期;二是流向高纬。
在我国凌汛最严重的是黄河,主要发生在上游河段和下游河段(即山东河段)。
二潜水等水位线的应用:判断潜水的流向:垂直于潜水等水位线从高水位指向低水位的方向,即为潜水流向。
潜水面的坡度(潜水水力坡度):确定潜水流向之后,在流向上任取两点的水位高差,除以两点间的间隔,即为潜水面的坡度。
潜水埋藏深度:等水位线与地形等高线相交点,二者高程差即为潜水埋藏深度。
假设所求地点的位置不在等水位线与地形等高线交点处,那么可用内插法求出该点地面与潜水面的高程,潜水的埋藏深度即可求得。
潜水与地表水的互相关系:根据潜水流向来断定。
利用等水位图合理地布设取水井和排水沟,一般应沿等水位线布设水井和排水沟。
三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入手:保护有限的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开发水资源,进步供水才能;加强用水管理,增强节水意识,进步用水效率,控制需水量的增长;控制人口增长。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难点就分享到这里了,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高考地理复习指导栏目!。
高一地理长江洪水知识点
高一地理长江洪水知识点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
由于长江流经华夏大地的长距离和广阔流域,常年降水丰富,地形起伏大的特点,长江流域经常发生洪水。
本文将对高一地理中的长江洪水知识点进行探讨,包括洪水形成原因、影响与应对措施。
一、洪水形成原因1.区域性降雨:长江流域的地理环境使其容易受到来自海洋和周边陆地的水汽供给,形成区域性连续降雨。
当出现大范围强降雨时,往往会造成河道内的水位急剧上升,从而引发洪水。
2.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长江流域降水模式发生变化,出现降水集中和极端降雨事件的频率增加。
降雨的不均匀性会增加河道水位波动,进而引起洪水。
3.山地地形和水土流失:长江流域地形起伏大,水土流失严重。
当大范围的土地被破坏,植被覆盖减少时,容易导致降水径流增大,进而引发洪水。
二、洪水的影响1.生命财产的损失:长江洪水常常引发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损害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2.生态环境的破坏:洪水会冲垮河岸,摧毁河道生态系统,破坏陆地生态环境。
水土流失、水环境污染、植被减少等问题都会导致生态环境长期恢复。
3.经济发展的阻碍:洪水灾害对长江流域的农业、工业和交通等经济领域造成了巨大影响,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洪水应对措施1. 提前预警机制:长江流域地区应建立完善的水文监测系统和预警机制,及时掌握洪水情况,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以便人们做好应对准备。
2. 水利工程建设:对长江及其支流进行堤防加固、蓄洪区建设、水库建设等,以减轻洪水的洪峰冲击和洪水威力,保护沿岸居民和农田不受洪水侵袭。
3. 生态修复和保护: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和退耕还林等措施,加强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减少水土流失等问题,减轻洪水造成的伤害。
4. 河道治理和管理:加强对长江及其支流的河道治理和管理,航道疏浚、河道规划和水文监测的持续改进等,以提高河道的排水能力和抗洪能力。
总结:长江洪水是长江流域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对人们的生命财产以及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高一地理洪水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洪水知识点归纳洪水是指河流、湖泊等水体由于过量降雨、融雪等原因而引起的水位上涨,泛滥冲毁堤坝、淹没河岸地带等现象。
洪水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类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对高一地理教学中的洪水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洪水的形成原因1. 多雨季节:大量的降雨为洪水的形成提供了条件,特别是在多雨季节,洪水的发生频率更高。
2. 高位降雨:洪水往往与高位降雨有关,比如在山区或高原地区,由于地势的原因,降雨水流很快汇集,易造成洪水。
3. 融雪:在山地的高海拔地区,冬季的积雪往往在春季融化,形成大量的雪水,加上降雨,易引发山洪。
4. 河底地形:地形起伏不定的河流容易形成急流、瀑布等地形,这样洪水便会加剧。
5. 堤坝破裂:河流两岸设置的堤坝如果破裂,也会引发洪水。
二、洪水的危害与影响1. 人员伤亡:洪水往往伴随着土石流、滑坡等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的风险增加。
2. 城市内涝:城市排水设施不完善时,降雨过多时易造成城市内涝,对交通、生活等方面带来困扰。
3. 农田损失:洪水造成的淹水对农田产生重大影响,农作物收成减少,农民利益受损。
4. 生态环境破坏:洪水会冲毁河岸、岛屿,破坏沿岸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5. 经济损失:洪水对基础设施、房屋、桥梁等造成毁坏,给社会经济带来重大损失。
三、洪水的防治措施1. 河道治理:通过河道的疏浚、加固河堤等措施,增加河流的容水量,减少洪水的危害。
2. 水库建设:建设水库调节河流径流量,缓解洪峰,降低洪水的危害。
3. 抗洪指挥系统的建立:建立健全抗洪指挥部门,及时指挥洪水防治工作,最大程度减少洪灾对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4. 加强灾害预警系统:完善洪水监测和预警系统,提前通知居民,减少人员伤亡。
5. 社会宣传与教育:加强对公众的洪水防治知识宣传和教育,提高大众对洪水的防范意识。
四、洪水与气候变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洪水灾害频发的趋势更加明显。
气候变化导致降雨模式发生改变,降雨过程更加剧烈,从而增加了洪水发生的可能性。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7章自然灾害课件
【名师提醒】 电子地图是GIS的一种应用产品,GIS是可以随时修 改和更新的计算机软件系统,而电子地图只是把GIS的阶段性成果做成 供人们查询的产品。
深化整合 · 提素能
考点一 气象灾害
研析典题
归纳导学
1.洪涝
(1)洪涝灾害的成因
①自然因素
因素
影响
降水变率大,降水强度大,历时长,易形成雨水型洪涝灾害(如我
2.自救与互救 (1)防灾减灾的主要任务: __自__救___与 __互__救___。 (2)自救和互救 ①灾前准备:关注灾害预警信息,做好灾前准备。 ②灾中救助:按预先设计好的逃生路线进行撤离。 ③灾后自我保护:灾害过后要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
四、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1.遥感技术
(1)定义:利用装在航空器或航天器的光学或电子设备,对地表物体 进行 __远__距__离__感__知___的地理信息技术。
3.治理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有效的方法有( B ) ①大量兴建污水处理厂 ②退耕还湖 ③中上游修建水利枢纽工程
④陡坡修梯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灾害防御 我国为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一方面修建 __水__库___、堤 坝、 __防__护__林___等防灾工程;另一方面施行防灾减灾的 __法__律__法__规___, 开展减灾 __教__育___。
(3)灾害救援与救助 发生自然灾害并达到应急响应程度时,应按照国家有关自然灾害的 应急 __预__案___,调动救援物资和人员,尽快稳定社会秩序,救治伤员, 展开 __心__理___援助。 (4)灾后恢复 灾后要尽快恢复灾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并促进灾区经济和社会的 恢复和发展。这一过程也能帮助重建区增强防灾能力。
地理因素形成洪灾的原因
地理因素形成洪灾的原因
洪灾是由多种地理因素引起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地理因素,可能导致洪灾的原因:
1. 降雨量过大:持续强降雨或短时间内的大暴雨可能超过地表的排水能力,导致洪水形成。
当土壤饱和或地表已经被积水覆盖时,降雨无法迅速渗透,导致水流增加,形成洪水。
2. 地形和坡度:地势陡峭的山区或山脉下游的平原容易受到洪灾的影响。
陡峭的地形会加速水流速度,导致洪水扩散更快。
平原地区可能容易积水,因为水流速度较慢。
3. 河流和河道状况:河流的水位上升可能是由于持续降雨、融雪、山区泥石流等原因引起的。
河道狭窄、弯曲或存在堵塞物也可能导致水流受阻,形成洪水。
4. 地下水位过高:当地下水位过高时,地表积水的排水能力可能变差。
这可能是由于降雨过多、土壤排水不良或地下水系统的问题。
5. 湖泊和水库溃坝:湖泊和水库的溃坝可能导致大量水流释放,引发洪水。
这可能是由于地震、泥石流、冰川融化等原因引起的。
6. 沿海地区的风暴潮和海平面上升:风暴潮是由风和大气压力差引起的海水暴
涨。
当风暴潮与高潮、海平面上升相结合时,可能导致沿海地区发生洪灾。
这些是导致洪灾的一些常见地理因素,但实际情况可能因地区和具体环境条件而有所不同。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难点: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word文档资料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难点: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
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一自然原因:1、水系特征:①流域广,支流多;②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③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二人为原因:1、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流速(位于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二是径流量大(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一凌汛的形成条件:凌汛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冰期;二是流向高纬。
在我国凌汛最严重的是黄河,主要发生在上游河段和下游河段(即山东河段)。
二潜水等水位线的应用:判断潜水的流向:垂直于潜水等水位线从高水位指向低水位的方向,即为潜水流向。
潜水面的坡度(潜水水力坡度):确定潜水流向之后,在流向上任取两点的水位高差,除以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潜水面的坡度。
潜水埋藏深度:等水位线与地形等高线相交点,二者高程差即为潜水埋藏深度。
若所求地点的位置不在等水位线与地形等高线交点处,则可用内插法求出该点地面与潜水面的高程,潜水的埋藏深度即可求得。
潜水与地表水的相互关系:根据潜水流向来判定。
利用等水位图合理地布设取水井和排水沟,一般应沿等水位线布设水井和排水沟。
三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入手:保护有限的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开发水资源,提高供水能力;加强用水管理,增强节水意识,提高用水效率,控制需水量的增长;控制人口增长。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难点就分享到这里了,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高考地理复习指导栏目!。
【高中地理】地理答题原则:分析洪涝灾害的原因
【高中地理】地理答题原则:分析洪涝灾害的原因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原因:
(1)自然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厄尔尼诺现象等。
(2)人为原因:森林砍伐,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开垦湖泊农田;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例子:孟加拉国严重内涝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西南季风强盛,多暴雨,降水丰沛;②夏秋多飓风;③地势低洼,排水不畅;④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此交汇且同时进入汛期;⑤天文大潮时海水的顶托作用,使河水下泄不畅;
人为因素:① 人口密度高;② 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洪灾的成因及防御措施鲁教版必修PPT课件
第35页/共49页
多年平均暴 经纬度位置 1月平均气温/℃ 7月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 mm
雨日数/天
33°N,98°E
﹣12.8
8.7
561.4
<0.2
A.雪灾 B.台风 C.泥石流 D.暴雨洪涝
第19页/共49页
自然灾害及类型
2013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 严重的干旱。在发生重、特旱的 地区,此时期最可能出现
第38页/共49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从图上信息看,下列治理长江水患最根本的措施是( A ) 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B.大力兴建水利工程 C.中游河段裁弯取直 D.增加湖泊的蓄洪能力 解析 图示反映出长江水患的原因是因河床淤积抬高导致,治理 此现象(河床淤积抬高)的直接措施是减少河流携带的过多泥沙, 减少泥沙的根源是中上游的水土保持。
第42页/共49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3.下图为“我国东部某村落等高线地形图”和“气候资料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43页/共49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说出该村落4~6月和7~8月分别易发生的自然灾害。 答案 4~6月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7~8月易发生伏旱(干旱)。
河道弯曲 九曲回肠
围湖造田分 洪功能减弱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归纳自然灾害是高考地理中的一个重要考点,了解和掌握常见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对于应对考试以及提高地理综合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对高考地理中常见的自然灾害知识点进行较为全面的归纳。
一、气象灾害1、洪涝洪涝是由于短时间内降雨量过大或河流排水不畅导致的河水泛滥现象。
形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包括持续的强降水、流域地形地貌、河道弯曲狭窄、水系支流众多、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等。
洪涝灾害会淹没农田、冲毁房屋和道路,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主要有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2、干旱干旱是指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气象灾害。
干旱的形成与气候类型、地理位置、大气环流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全球范围内,干旱多发的地区有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澳大利亚中部、中亚等。
干旱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影响人们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还可能引发土地荒漠化和沙尘暴等次生灾害。
3、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
台风的形成需要具备广阔的高温洋面、充足的水汽和一定的地转偏向力等条件。
台风通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具有很强的破坏力。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台风频繁登陆的地区,每年的夏秋季节是台风活动的高峰期。
台风带来的降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旱情,但强风暴雨也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深秋、冬季和初春时节。
寒潮的源地通常是北极地区和西伯利亚等地,当冷空气迅速南下时,会带来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寒潮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们的生活都有较大影响,可能导致农作物遭受冻害、牲畜死亡、道路结冰等问题。
二、地质灾害1、地震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能量突然释放,导致地面震动的一种自然灾害。
地震的发生与地壳板块运动、地质构造、断层活动等因素有关。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是地震多发的国家之一。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剖析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剖析在高考地理中,自然灾害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理解和掌握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不仅对于考试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也有助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和预防自然灾害。
接下来,咱们就来详细剖析一下高考地理中常见的自然灾害知识点。
一、气象灾害1、洪涝洪涝是由于暴雨、大暴雨或持续性降水引起的江河洪水泛滥,淹没大片地区的现象。
产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包括持续的强降水、流域内的地形地貌、水系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河道的影响等。
比如,地势低洼、河道弯曲、排水不畅的地区容易发生洪涝;不合理的围湖造田、占用河道等人类活动也会加大洪涝灾害的风险。
在我国,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东部季风区,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
2、干旱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和空气干燥,水分严重不足的现象。
它的形成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有关。
例如,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容易出现干旱;地处内陆的地区,水汽难以到达,也常常遭受干旱的困扰。
我国的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而雨季未到,容易发生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在 7、8 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出现伏旱。
3、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
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会给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的损失。
台风形成需要广阔的高温洋面、合适的地转偏向力以及弱的垂直风切变等条件。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台风频繁登陆的区域,每年的 7 9 月是台风活动的高峰期。
4、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会带来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寒潮的爆发主要与冷空气的堆积和引导气流有关。
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的部分地区在冬季容易受到寒潮的侵袭。
二、地质灾害1、地震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能量突然释放而产生的震动。
地震的发生与板块运动、地质构造、地壳岩石的性质等密切相关。
板块交界处是地震的多发区,如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的交汇处,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归纳一、气象灾害(一)洪涝灾害1、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①气候: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多暴雨。
②地形: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③水系: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河道弯曲,水流不畅;入海口少,泄洪能力差。
(2)人为原因①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道淤积,泄洪能力降低。
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
③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如水库蓄水能力不足等。
2、分布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北美洲东部等地区。
3、危害(1)淹没农田和村庄,破坏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
(2)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引发疫情,影响人类健康。
4、防御措施(1)工程措施①修筑堤坝,整治河道,提高河道的泄洪能力。
②修建水库,调节径流,削减洪峰。
③开辟分洪区,滞蓄洪水。
(2)非工程措施①加强监测和预报,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
②建立健全防洪法规,加强洪泛区管理。
③进行防灾减灾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二)干旱灾害1、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①气候: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②地形:地势高,水汽难以到达。
③土壤:土质疏松,保水能力差。
(2)人为原因①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用水量增加。
②水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低。
③水污染严重,导致可利用水资源减少。
2、分布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
3、危害(1)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影响农业生产。
(2)造成水资源短缺,影响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
(3)引发土地荒漠化、沙尘暴等生态问题。
4、防御措施(1)农业方面: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培育耐旱作物品种。
(2)工业方面: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污染。
(3)生活方面:加强水资源管理,倡导节约用水。
(三)台风灾害1、形成原因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由于强烈的大气涡旋形成台风。
2、分布主要分布在西北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热带和副热带海域。
3、危害(1)狂风:摧毁建筑物、电力设施等。
(2)暴雨:引发洪涝灾害,冲毁道路和桥梁。
(3)风暴潮:破坏沿海地区的海堤、港口和养殖场。
高一地理洪水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地理洪水知识点归纳总结介绍:地理学中的洪水是指河流或湖泊等水域超过其容量,导致水流溢出周围地区的现象。
洪水常常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的威胁。
本文将对高一地理中学习的洪水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包括洪水的成因、影响、防治措施等内容。
1. 洪水的成因洪水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降雨量过大:当降雨量超过土地的渗透能力或河流的承载能力时,水就会迅速积聚,导致洪水的发生。
(2)降雨集中:持续性降雨会使土壤变得饱和,流量增加,但如果降雨集中在较短的时间内,水流的储存、排放和运动通道的排除能力就会降低,也容易引发洪水。
(3)融雪过程:在春季,大量被积雪覆盖的山脉开始融雪,周围地区会出现大量的融水,增加了洪水的发生几率。
(4)堤防破坏:当河流的水位迅速上升时,堤防可能承受不住水压力,发生破坏,导致洪水泛滥。
2. 洪水的影响洪水对人类和环境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命和财产损失:洪水会导致人员伤亡和房屋损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困扰。
此外,洪水还会冲毁农田、毁坏作物,给农业生产带来损失。
(2)生态系统破坏:洪水会破坏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河流、湖泊等水域生态系统和周边生态环境。
洪水破坏了动植物的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破坏了生态平衡。
(3)社会经济影响:洪水会影响交通运输、电力和通信设施,造成市区的瘫痪。
此外,洪水还会对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经济活动造成严重的损失,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
3. 洪水的防治措施为了减少洪水带来的损失,人们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1)水库调控:建设水库能够在大量雨水到来时及时蓄水,减少河流的泛滥,控制洪水的发生。
(2)河道整治:对河道进行疏浚、拓宽和加固,增加河流的排水能力,防止泥沙淤积和堤坝决口。
(3)人工降雨:利用人工方法,通过控制降雨时间和区域,减少降雨量,从而降低洪水的发生概率。
(4)早期预警系统:建立完善的洪水预警系统,通过监测和预测,及早通知居民和相关部门,使其能够采取必要的避险措施。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气象灾害
6-7级
8-9级 10-11级 12-13级 14-15级 ≥16级
@时光
台风 热带气旋
飓风
台风眼 旋涡风雨区
外围大风区
台风结构 外围大风区 旋涡风雨区
天气特征 多云大风
狂风暴雨
台风眼
少云无风
台风(飓风)形成条件
(1)热力条件:广阔洋面水 温高(海洋的温度至少要保 持在26℃以上)。 (2)水汽条件:源源不断的 充沛的水汽。 (3)其他条件:水平方向上 受强烈地转偏向力作用。
②排水不畅
弯曲,排水不畅
河道
淤积或占用河道
③调蓄能力差: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3)洪涝灾害的防御措施 可从拦洪、蓄洪、行洪、分洪、泄洪等方面来思考,具体要求是:
但对黄河还要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防沙治沙相结合,对长江还要与荆江河段的裁弯 取直、中上游退耕还林、中下游退耕还湖结合起来。 ①加强洪泛区的建设管制;建立洪水预警机制 ②落实居民撤离应急预案;宣传教育;推行防洪保险
[例1] (2021·全国乙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圩田是在低洼地筑堤围出的田地。如图所示圩田海拔6~7米,巢湖多年平均水位 8.03米。
说明这些圩田易发水灾的原因。 地势低,为洪水区,积水快,易内涝; 洪水期临近的河流和湖泊(巢湖)水位远比圩田高,圩田积水难以排出,且面临决 堤威胁。
1.我国旱灾多发区及成因 (1)我国旱灾多发区
冰凌洪水
初冬和初春,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 纬度的河段,如黄河上游和下游的 部分河段,及松花江部分河段
初冬时下游河段先封冻,初春时上 游河段先解冻,从而引起上游河水 越过下游冰面,溢出两岸,形成洪 水
(2)洪水灾害的成因
气候:降水多,变率大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和治理措施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和治理措施一、成因河流洪涝灾害是指由于河流水量过大或河道不畅等因素引发的洪水灾害。
其主要成因如下:1. 大雨天气:暴雨或长时间持续降雨会导致河流水位迅速上涨,超过河道容量,引发洪水。
2. 山洪暴发:山区地势陡峭,雨水迅速流入河流,形成山洪,加剧了河流的水位上涨和洪水的发生。
3. 雪融水:在冬季或春季,山区积雪融化导致大量融水流入河流,增加了河流的水量,容易引发洪水。
4. 天然堰塞湖溃坝: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会导致堰塞湖形成,当堰塞湖的水位超过堤岸时,溃坝会引发洪水。
5. 河道疏浚不及时:河道淤积、杂物积聚等会导致河道断流、河道容量减小,水流不畅,容易形成洪涝灾害。
二、治理措施针对河流洪涝灾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治理措施:1. 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健全的河流监测预警系统,及时掌握河流水情、雨情等信息,提前预警,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2. 加强河道疏浚:定期对河道进行疏浚,清理淤泥和杂物,保持河道畅通,增加河道容量,提高洪水的排泄能力。
3. 构建防洪设施:加强河道护岸和堤防的建设,采用防洪墙、防洪闸等防洪设施,加强对河流的控制和管理,减少洪涝灾害的影响。
4. 发展水库调度:合理规划水库的蓄水和泄洪,通过调度水库的水位,减少洪水的冲击和危害。
5. 加强山区治理:加强山区的防洪治理,修建拦洪墙、梯田等措施,减少山洪的形成和冲击。
6. 提高群众防洪意识:加强洪涝灾害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防洪意识,掌握应对洪涝灾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增强自救互救能力。
总结起来,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主要包括大雨天气、山洪暴发、雪融水、天然堰塞湖溃坝和河道疏浚不及时等因素。
为了有效治理河流洪涝灾害,我们应加强监测预警系统,疏浚河道,构建防洪设施,发展水库调度,加强山区治理,提高群众防洪意识,共同努力降低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7章自然灾害第1讲气象灾害
第二环节 关键能力形成
能力形成点 常见气象灾害的分布、成因及影响
[整合构建]
1.常见气象灾害的分布、成因、影响
类型 分布
成因
影响
孟加拉湾北部及沿 广阔的暖洋面(热
热带 气候
海地区、中国东南 带、副热带);充足 狂风、暴雨、风暴潮、洪涝, 沿海、日本和东南 的水汽;上冷下热 冲毁农田、房屋、建筑,中断 亚、加勒比海和美 的不稳定的大气结 交通,造成海难和人员伤亡
4.台风带来的危害 台风天气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
狂风 暴雨 风暴潮
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 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危害近海养殖 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
5.我国的台风灾害 (1)分布地区:东南沿海地区。 (2)多发季节:夏秋季节。
[知识巩固]
台风是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 力在12级以上。据此完成第1~2题。 1.与洪涝灾害相比,台风的特点有( ) ①破坏性大 ②季节性强 ③可以缓解旱情 ④复合型特征明显
知识点1 洪涝灾害
[知识筛查]
1.概念 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 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洪涝灾害的分布区 (1)从气候因素看,洪涝灾害多发于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 海洋性气候区等。 (2)从地形因素看,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
暴雨 及热带气旋影 短时间的集中降水过 命财产安全。山区暴雨可能
响的沿海地区 程
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
质灾害
类型
寒潮
沙 尘 暴
分布
深秋到初春季 节的北半球中 高纬度地区
高考地理常见自然灾害与基础成因归纳
高考地理常见自然灾害与基础成因归纳自然灾害是自然界中发生的异常现象,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在高考地理中,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其成因是重要的考点。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归纳一下。
一、气象灾害1、洪涝洪涝灾害是由于短时间内降雨量过大,河流、湖泊等水体水位迅速上涨,超过了其承载能力,从而导致河水泛滥、淹没周边地区。
其成因主要包括:气候因素:持续的暴雨或短时间内的强降雨是导致洪涝的直接原因。
比如季风气候区,夏季风的不稳定,容易带来过多的降水。
地形因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地区容易积水成涝。
例如平原地区,尤其是河谷、盆地等地,水流汇聚,容易形成洪涝。
河流因素:河流的水系特征也会影响洪涝的发生。
如果河网密布、支流众多、河道弯曲、河床淤积等,都会降低河流的排水能力。
2、干旱干旱是指长时间没有有效降水,导致土壤缺水、河流水位下降、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的灾害。
其形成原因主要有:大气环流异常:高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难以形成降水。
地理位置:地处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
人类活动: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等,导致生态破坏,加剧了干旱。
3、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台风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广阔的高温洋面:为台风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能量。
合适的地转偏向力:使得气流能够旋转起来。
初始扰动:促进了空气的上升运动,形成低气压中心。
4、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带来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其成因主要是:高纬度地区冷空气的堆积和加强。
大气环流的引导:使得冷空气能够迅速南下。
二、地质灾害1、地震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面震动。
其主要成因是地壳内部的能量积累和释放:板块运动:板块的碰撞、挤压和拉伸,导致地壳变形,积累能量,当能量超过岩石的承受限度时,就会发生断裂和错动,引发地震。
火山活动:火山喷发时的能量释放也可能引发地震。
2、滑坡滑坡是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河流洪水灾害的成因与防治对策
河流洪水灾害的成因与防治对策洪水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它的形成和发展通常与多种因素相关。
在本文中,将会探讨河流洪水灾害的成因及可能的防治对策。
一、成因分析1.气象因素气象因素是河流洪水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降水量的不断增加会导致河流的水位上升,超过河床容量,从而引发洪水。
此外,长时间的持续降雨和频繁的暴雨、台风等天气现象也会增加洪水发生的可能性。
2.地形因素地形因素也是导致河流洪水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河流的水流速度过快,将会导致大量的泥沙沉积在河床中。
当降雨来临时,泥沙和水的凝聚力变弱,造成水流不畅,从而引发洪水。
3.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同样也对河流洪水灾害的发生起到一定的作用。
河流的固定化、填埋、消失了河道的自然护堤等行为都会增加洪水带来的危害。
另外,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排水系统的不完善等也会导致洪水不能快速排除。
二、防治对策1.加强气象监测与预警针对气象因素引发的洪水,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工作非常重要。
通过持续观测降雨情况、天气变化,及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帮助人们做好防洪准备。
2.改善地形环境改善地形环境是减少河流洪水的重要措施之一。
有效的河道清淤和河岸修整可以增加河流的通过能力,减少洪水带来的危害。
3.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对于防治洪水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工程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洪水的容量,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确保水流得以流通,减少洪水灾害的发生。
4.社会参与和教育宣传加强社会参与和教育宣传是灾害防治的关键。
政府可以组织社区居民和相关的专业人员,共同参与洪水防治的工作,增强公众对洪水的认识,并提供相应的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
总结起来,河流洪水灾害的成因多种多样,包括气象因素、地形因素和人为因素。
为了减少洪水带来的破坏,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措施。
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改善地形环境、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以及社会参与和教育宣传等都是减少洪水带来灾害的有效手段。
最重要的是,减少自然和人为不利因素对河流的影响,提高对洪水的认识和防范意识,才能更好地保护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世界上各地区的洪涝灾害(高考考点分析)
世界上各地区的洪涝灾害
一、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及措施:
原因:1、中下游多平原,地势低平,不利于泻洪
2、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夏季多暴雨
3、南北支流汇入多
4、上游地区对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下游河床抬高,泥沙淤积,形成地上
河(荆江河段尤为突出,素有“九曲回肠”之称)
5、人们围湖造田,缩小了湖泊面积,湖泊的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
措施:1、加强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多植树造林
2、中游河段“截湾取直”,疏浚河道
3、下游修建水利工程(加固防洪大堤,修建水库)
4、提高人们的防洪意识和自救能力
二、孟加拉国涝灾严重的原因
原因:1、自然原因:西南季风强盛,多暴雨,降水丰沛;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横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此交汇且同时进入汛期
2、人为原因:人口密度大,上游植被遭到破坏较多,水土流失严重
三、印度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
1、西南季风强盛,或来得早、去得晚,易造成涝灾,反之为旱灾
四、亚马孙河流流量大的原因:
1、地处赤道附近,收到赤道低压影响,多上升气流,降水丰沛
2、平原地形及三面高、向东敞开的地形地势,利于大西洋水汽进入
3、水汽进入内陆后,受高原、山地的抬升,多地形雨
4、流域面积大,地表水从三面向亚马孙河汇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难点:河流洪涝灾害的成
因分析
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
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
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征:
①流域广,支流多;
②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
③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二人为原因:1、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流速(位于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
差大);二是径流量大(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一凌汛的形成条件:
凌汛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冰期;二是流向高纬。
在我国凌汛最严重的是黄河,主要发生在上游河段和下游河段(即山东河段)。
二潜水等水位线的应用:
判断潜水的流向:垂直于潜水等水位线从高水位指向低水位的方向,即为潜水流向。
潜水面的坡度(潜水水力坡度):确定潜水流向之后,在流向上任取两点的水位高差,除以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潜水面的坡度。
潜水埋藏深度:等水位线与地形等高线相交点,二者高程差即为潜水埋藏深度。
若所求地点的位置不在等水位线与地形等高线交点处,则可用内插法求出该点地面与潜水面的高程,潜水的埋藏深度即可求得。
潜水与地表水的相互关系:根据潜水流向来判定。
利用等水位图合理地布设取水井和排水沟,一般应沿等水位线布设水井和排水沟。
三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
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入手:保护有限的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开发水资源,提高供水能力;加强用水管理,增强节
水意识,提高用水效率,控制需水量的增长;控制人口增长。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难点就分享到这里了,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高考地理复习指导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