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说明书
食品添加剂氯化钙产品说明书
食品添加剂氯化钙
产品说明书
1.化学名称
氯化钙化学分子式:CaCI2产品外观:粒状
2..产品常规包装
一、袋装采用双层包装方式,内包装选用塑料薄膜材料,外包装选
用塑料编织袋,对净含量有一定要求。
3.产品用途及使用说明
无水氯化钙作为食品添加剂因可以改善食品口感,在食品行业应用比较广泛,在食品工业中用作钙质强化剂、固化剂、螯合剂和干燥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食品添加剂氯化钙的使用量规定如下:
1、豆制品、稀奶油:最大使用量可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2、软饮料:软饮料中最大使用量0.44-3.7g/kg。
3、调制水:调制水中最大使用量100mg/kg或100mg/1(以钙计36mg/1)。
4、甜汁甜酱:甜汁甜酱中最大使用量0.4g/kg。
5、果酱:果酱中最大使用量1.0g/kg。
食品添加剂氯化钙在食品生产中的四大领域:
1、饮料在饮料生产中可作为电解质使用,增强饮料的适口性。
2、腌渍氯化钙本身具有咸味,可用于腌渍食物的制作,减少食盐的使用量。
3、罐头使蔬菜和水果的表面和汤汁发生胶化,增强罐头汤汁的稠度。
4、豆腐使大豆发生乳化和凝固,提高豆腐的嫩滑性。
4.执行质量标准及指标
食品添加剂氯化钙的技术指标执行的是GB22214--2008。
食品公司食品添加剂使用手册
食品公司食品添加剂使用手册第一章食品添加剂概述 (2)1.1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与分类 (2)1.1.1 定义 (2)1.1.2 分类 (3)1.2 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与意义 (3)1.2.1 作用 (3)1.2.2 意义 (3)1.3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与法规 (4)1.3.1 安全性 (4)1.3.2 法规 (4)第二章食品添加剂的选择与使用原则 (4)2.1 食品添加剂的选择原则 (4)2.2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4)2.3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5)第三章食品添加剂的储存与管理 (5)3.1 食品添加剂的储存条件 (5)3.1.1 温度 (5)3.1.2 湿度 (5)3.1.3 光照 (5)3.1.4 化学稳定性 (5)3.2 食品添加剂的储存方法 (6)3.2.1 分库储存 (6)3.2.2 密封储存 (6)3.2.3 避光储存 (6)3.2.4 定期检查 (6)3.3 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制度 (6)3.3.1 建立食品添加剂采购、验收、储存、使用和报废的制度。
(6)3.3.2 明确食品添加剂的采购标准和验收程序,保证采购的添加剂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
(6)3.3.3 建立食品添加剂储存档案,详细记录添加剂的名称、规格、生产日期、有效期、储存条件等信息。
(6)3.3.4 定期对食品添加剂进行质量检测,保证其质量和安全。
(6)3.3.5 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详细记录添加剂的使用时间、使用量、使用范围等信息。
(6)3.3.6 建立食品添加剂报废制度,对过期、变质或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添加剂进行及时报废。
(6)3.3.7 加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员工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6第四章食品添加剂在肉类加工中的应用 (7)4.1 肉类加工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 (7)4.2 肉类加工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方法 (7)4.3 肉类加工中食品添加剂的注意事项 (7)第五章食品添加剂在乳制品中的应用 (8)5.1 乳制品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 (8)5.2 乳制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方法 (8)5.3 乳制品中食品添加剂的注意事项 (9)第六章食品添加剂在烘焙食品中的应用 (9)6.1 烘焙食品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 (9)6.2 烘焙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方法 (9)6.3 烘焙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注意事项 (10)第七章食品添加剂在饮料中的应用 (10)7.1 饮料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 (10)7.2 饮料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方法 (11)7.3 饮料中食品添加剂的注意事项 (11)第八章食品添加剂在糖果中的应用 (12)8.1 糖果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 (12)8.2 糖果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方法 (12)8.3 糖果中食品添加剂的注意事项 (13)第九章食品添加剂在调味品中的应用 (13)9.1 调味品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 (13)9.2 调味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方法 (13)9.3 调味品中食品添加剂的注意事项 (14)第十章食品添加剂在方便食品中的应用 (14)10.1 方便食品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 (14)10.2 方便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方法 (15)10.3 方便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注意事项 (15)第十一章食品添加剂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15)11.1 保健食品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 (15)11.2 保健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方法 (16)11.3 保健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注意事项 (16)第十二章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管理与监督 (17)12.1 食品添加剂的法律法规 (17)12.2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管理措施 (17)12.3 食品添加剂的监督与检测方法 (17)第一章食品添加剂概述1.1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与分类1.1.1 定义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制备、处理、包装、运输和储存过程中有意添加的化学物质或天然物质。
食品添加剂产品说明书
食品添加剂产品说明书尊敬的用户:感谢您选择我们公司的食品添加剂产品。
为了确保您对我们的产品有一个全面且准确的了解,请仔细阅读以下说明书,并按照要求正确使用。
产品概述:我们的食品添加剂产品采用了先进的生产工艺和高质量的原料,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以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我们的产品适用于各类食品制造业,具有改善食品品质、保持食品新鲜度和延长保质期的功效。
产品成分:我们的食品添加剂产品是由经过认证的原料经过精确配比而成,不含任何有害物质。
产品成分如下:1. 成分A:该成分为食品添加剂的主要成分,它能够提高食品的质地和风味,增加食品的稳定性和保存期。
2. 成分B:该成分能够增强食品的色泽,并且具有抗氧化的功能,有助于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和营养。
3. 成分C:该成分具有杀菌和防腐的作用,可以有效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并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
使用方法:为了确保产品的有效性和使用安全,请按照以下方法正确使用产品:1. 在使用产品之前,请先将其充分搅拌均匀,并确保容器和工具的清洁卫生。
2. 根据食品制造工艺和产品说明,按照配方中的比例加入适量的产品。
3. 搅拌食品过程中,请保持温度和时间的适宜,并确保产品均匀分布在食品中。
4. 使用产品后,请密封容器,并储存于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注意事项:为了最大限度地确保产品的效果和安全性,请注意以下事项:1. 本产品仅限于食品制造业使用,请勿将其用于其他领域。
2. 如遇产品过期,请勿使用,以免影响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3. 如对本产品成分存在过敏反应,请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意见。
4. 本产品仅限专业人员使用,请勿将其接触到儿童或未经培训的人员。
质量保证:我们公司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高品质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
我们的产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并通过了相关的质量认证。
如果您在使用产品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或有任何疑问,请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户服务团队,我们将尽快为您解决。
包醛氧淀粉说明书
包醛氧淀粉说明书
包醛氧淀粉是一种新型的食品添加剂,被广泛用于食品工业中。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下是包醛氧淀粉的详细说明书。
一、产品介绍
包醛氧淀粉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物质,含有醛,可以与蛋白质反应,形成类似糖的化合物。
主要用于食品工业中作为增稠剂、稳定剂和保湿剂等方面,可以提高食品品质和口感。
二、使用方法
1.使用前应该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照使用要求进行操作。
2.包醛氧淀粉的使用量应根据食品的种类和使用效果决定,通常为0.1% ~ 1.0%。
3.将包醛氧淀粉直接加入食品中,并不断搅拌,直到淀粉完全溶解。
4.在溶解过程中,应避免超过85℃的高温和过度搅拌。
5.将淀粉加入食品中后,应尽快将食品加热至温度要求,否则会影响淀粉的效果。
三、注意事项
1.本品为食品添加剂,只用于食品加工,不能直接食用或混入其他物质中。
2.使用前应检查包装是否完好,如发现包装有破损或变形应及时更换。
3.保持包醛氧淀粉干燥、阴凉、通风。
并且不要接触到空气和水分,以避免影响使用效果。
4.储存在通风良好、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靠近热源和直射阳光下。
5.避免与酸性物质和强氧化剂接触,以免产生反应。
6.本品不得和其他食品添加剂一起使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7.本品不能用于脂肪、油类食品。
以上就是包醛氧淀粉的详细说明书。
在使用过程中,请大家注意以上事项,并严格按照使用方法进行操作,以免影响食品的质量和口感。
同时,储存时也要注意环境条件,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
食品添加剂安全使用手册
食品添加剂安全使用手册第一章食品添加剂概述 (3)1.1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与分类 (3)1.2 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与意义 (4)第二章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4)2.1 遵循法律法规 (4)2.2 保证食品添加剂安全有效 (5)2.3 遵循适量原则 (5)第三章食品添加剂的审批与监管 (5)3.1 食品添加剂的审批流程 (5)3.1.1 申请材料提交 (5)3.1.2 材料审查 (6)3.1.3 安全性评价 (6)3.1.4 公开征求意见 (6)3.1.5 审批决定 (6)3.2 食品添加剂的监管体系 (6)3.2.1 法律法规体系 (6)3.2.2 监管机构 (6)3.2.3 监管手段 (6)3.2.4 信息公示 (6)3.3 监管部门的职责与权限 (6)3.3.1 国家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责 (7)3.3.2 地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责 (7)第四章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与限量 (7)4.1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 (7)4.2 食品添加剂的限量标准 (7)4.3 食品添加剂的标签标识 (8)第五章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风险与防范 (8)5.1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风险来源 (8)5.1.1 原材料污染 (8)5.1.2 生产工艺问题 (8)5.1.3 使用不当 (9)5.1.4 标签标识不清 (9)5.2 食品添加剂安全风险的防范措施 (9)5.2.1 原材料质量控制 (9)5.2.2 生产过程监管 (9)5.2.3 使用规范 (9)5.2.4 标签标识管理 (9)5.3 食品添加剂安全事件的应对策略 (9)5.3.1 监测预警 (9)5.3.2 应急处置 (9)5.3.3 信息发布 (9)5.3.4 法律法规完善 (10)第六章食品添加剂与人体健康 (10)6.1 食品添加剂与营养健康 (10)6.2 食品添加剂与过敏反应 (10)6.3 食品添加剂与慢性疾病 (10)第七章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方法 (11)7.1 食品添加剂的化学检测方法 (11)7.1.1 光谱法 (11)7.1.2 色谱法 (11)7.1.3 电化学法 (11)7.2 食品添加剂的生物学检测方法 (11)7.2.1 微生物法 (12)7.2.2 酶联免疫吸附法 (12)7.2.3 生物传感器法 (12)7.3 食品添加剂的快速检测技术 (12)7.3.1 光学快速检测技术 (12)7.3.2 质谱快速检测技术 (12)7.3.3 便携式检测设备 (12)第八章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与质量控制 (12)8.1 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工艺 (12)8.1.1 原料的选择与处理 (12)8.1.2 生产过程控制 (13)8.1.3 产品精制与包装 (13)8.2 食品添加剂的质量控制指标 (13)8.2.1 理化指标 (13)8.2.2 微生物指标 (13)8.2.3 毒理学指标 (13)8.3 食品添加剂的生产许可与认证 (13)8.3.1 生产许可 (13)8.3.2 认证 (13)第九章食品添加剂的国际标准与法规 (14)9.1 国际食品添加剂标准概述 (14)9.1.1 国际食品添加剂标准的重要性 (14)9.1.2 国际食品添加剂标准制定机构 (14)9.1.3 国际食品添加剂标准的主要内容 (14)9.2 国际食品添加剂法规体系 (14)9.2.1 国际食品添加剂法规的构成 (14)9.2.2 国际食品添加剂法规的特点 (14)9.2.3 国际食品添加剂法规的实施 (14)9.3 我国食品添加剂与国际标准的对接 (14)9.3.1 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现状 (14)9.3.2 我国食品添加剂法规现状 (15)9.3.3 我国食品添加剂与国际标准的对接措施 (15)第十章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与消费者教育 (15)10.1 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指导 (15)10.1.1 遵守法规标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保证其使用范围、用量和使用方式符合规定。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应用手册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应用手册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和保质期等特性而在加工过程中添加的各种化学物质。
在食品生产中,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于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手册将介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帮助食品生产企业和从业人员正确合理地使用食品添加剂,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
一、食品添加剂的分类。
根据其用途和性质,食品添加剂可以分为色素、香精、酸度调节剂、防腐剂、抗氧化剂、增稠剂、乳化剂等多种类型。
不同的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起到不同的作用,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添加剂。
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
1. 使用前应进行必要的检测和评估,确保添加剂符合国家标准和食品安全要求。
2. 严格按照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使用,不得超标使用。
3. 遵循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方法,确保添加剂均匀分布在食品中,避免因使用不当导致食品质量问题。
4. 注意食品添加剂的相容性,避免不同添加剂之间产生不良反应,影响食品品质。
5. 对于特殊人群,如婴幼儿、孕妇、老年人等,使用食品添加剂时应格外谨慎,避免对其健康造成影响。
三、食品添加剂的合理应用。
1. 根据食品的特性和加工工艺选择合适的食品添加剂,确保添加剂的使用符合食品生产的需要。
2. 遵循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严格控制添加剂的使用量,避免因过量使用导致食品质量问题。
3. 定期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4. 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食品添加剂的正确使用意识和能力。
四、食品添加剂的监测和管理。
1. 建立健全的食品添加剂监测体系,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监测和检测工作,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合规使用。
2. 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的监管,严格执行食品添加剂的生产标准和质量要求。
3. 定期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进行抽检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4. 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档案,记录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和监测结果,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食品添加剂通用法典标准说明书
1尽管目前版本的通用标准,缺少对特定食品添加剂或者某种食品添加剂在某种食品中的特定使用情况的规定等相关内容, 并不意味着该添加剂在食品中使用是不安全的或不合适的。委员会将就在正式版本中保留此脚注的必要性进行审议,直至通 用标准全部完成时删除。 2本标准中“基于其他标准确定是安全的”是指,按照 JECFA 描述的不会引起毒理学关注的条件下使用食品添加剂,不会带来 安全问题(如,明确规定的使用水平)。 3 在 FAO 网站 JECFA 网页 /ag/agn/jecfa-additives/search.html?lang=en 有英文版的食品添加剂规格标 准数据库,提供了食品添加剂目前的 ADI 状态、JECFA 最新评估的年代、INS 编码等资料。该数据库具有英、法、西班牙、 阿 拉 伯 以 及 中 文 版 的 查 询 页 面 和 背 景 信 息 。 JECFA 的 报 告 同 时 发 布 在 WHO 网 站 JECFA 网 页 http://www.who.int/ipcs/food/jecfa/en/。 4食品法典程序手册。 5食品添加剂和食品污染物的安全性评估原则,世界卫生组织,(WHO 环境健康标准,第 70 号),第 111 页(1987)。本标 准中“没有明显的健康风险”是指如果某种添加剂不超过本标准规定的使用水平就能够确定不会对消费者产生危害。本标准不 允许以某种危害消费者健康的方式使用添加剂。
c) 加入食品中添加剂的量应等于或低于最大使用量,并且应是达到预期工艺效果的最低量。最大使用 量可根据附件 A 的申请程序,法典成员的摄入量评估或是由 CCFA 请求 JECFA 对某国摄入评估资 料进行独立的评价。
(说明文)食品添加剂说明文
食品添加剂说明文食品添加剂是添加到食品中以保持风味或增强口感、改善外观或其他品质的物质。
一些添加剂已经使用了几个世纪;例如,用醋、盐腌制来保存肉类、糖果的保存以及用二氧化硫保存葡萄酒。
下面是我整理的食品添加剂说明文,欢送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食品添加剂说明文1欧洲有做梨子酱的传统。
但是去皮捣碎的梨很快就会变成褐色,不仅难看,味道也会受到影响。
有经验的主妇会在其中参加一些柠檬汁,梨子酱就能保持“新鲜〞的颜色。
不仅是梨,苹果、香蕉、土豆等去皮之后,都会很快变色。
现在人们知道,水果蔬菜中都含有多少不等的多酚化合物。
去皮之后,这些多酚化合物就暴露在了空气中。
它们很容易被氧化,生成一类叫做“醌〞的化合物。
而这种化合物很容易互相连接,成为“褐色素〞,从而使这些食物变色。
此外,许多多酚化合物被认为“营养价值高〞,一旦变成褐色素,其价值也就失去了。
而柠檬汁中含有大量的“抗坏血酸〞。
它可以把“醌〞复原为初始的多酚状态。
也可以直接被氧化,从而消耗掉多酚周围的氧气,以此来保护多酚免受氧气的攻击。
这样,抗坏血酸牺牲了自我,保护了脆弱的多酚保持本色。
而象柑橘、柠檬这样的水果,本身就含有大量的抗坏血酸,也就不会变色了。
在食品工业中,人们根据柠檬汁的作用机理,就可以直接添加抗坏血酸。
在超市销售的果汁和蔬菜汁,很多就添加了抗坏血酸,以保持其外观和风味。
它的作用不仅于此。
在熟肉制品中经常会参加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有两种作用:一是与肌红蛋白反响,使之呈现诱人的红色;二是抑制细菌生长,实现防腐功能。
抗坏血酸的参加,可以促进前一个反响的进行,从而加快“发色〞的进行。
许多人认为亚硝酸盐是一种“致癌物〞。
其实,它本身并不致癌,而是它与肉中的氨基酸反响,生成的亚硝胺才是一种致癌物。
如果肉中同时参加了抗坏血酸,它就会抑制这一转化过程的发生,从而降低亚硝酸盐“可能〞的致癌风险。
在不需要亚硝酸盐的肉类食品中,有时也会参加抗坏血酸。
因为肉中总是会有脂肪,在保存中会也会被氧化。
食品添加剂使用规范技术手册
食品添加剂使用规范技术手册一、前言随着现代食品工业的不断发展,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食品添加剂不仅能够保证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更能够增加食品的美味和口感。
然而,食品添加剂的滥用和错误使用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为此,我们撰写本手册,旨在为从事食品添加剂使用的企业和个人提供一些规范和技术指导。
二、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和分类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的定义,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储存和运输等过程中,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增加菜品色泽、保持营养成分稳定以及改善加工和贮藏条件等一系列目的而添加的化学品。
根据其作用和用量的不同,食品添加剂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 调味品类:如味精、鸡精、鲍汁、酱油等。
2. 色素类:如红曲色素、赤藓色素、胭脂红、亚硝酸盐等。
3. 酸度调节剂类:如柠檬酸、阿司匹林、醋酸、苹果酸等。
4. 酶类:如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等。
5. 甜味剂类:如蔗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果糖糖浆等。
6. 防腐剂类:如山梨酸钾、山梨酸钠、丙酸钠、苯甲酸钠等。
7. 发酵剂类:如酵母、泡打粉、明矾等。
8. 膨松剂类:如明矾、苏打、泡打粉、碱性淀粉等。
三、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范1. 遵循国家标准:企业和个人在使用食品添加剂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的标准和规定。
不能使用未经批准的食品添加剂,并要按照规定的用量和用途进行使用。
2. 稳定性和安全性: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当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不能使用容易变质或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的食品添加剂。
3. 整体使用量:所有食品添加剂的总使用量不应超过国家规定的安全限量。
按照推荐用量进行使用,不得超量使用。
4. 标签和说明: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必须标明添加剂的名称和使用量等信息,并且要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进行标示。
5. 卫生条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场所必须具备良好的卫生条件,食品添加剂的存储、使用和处理要求干净整洁。
柠檬酸氢二铵使用说明书
柠檬酸氢二铵,也称为柠檬酸铵,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常用作食品添加剂、缓冲剂、清洗剂和医药原料等。
以下是柠檬酸氢二铵使用说明书的主要内容:
1. 用途:柠檬酸氢二铵主要用于食品添加剂、缓冲剂、清洗剂和医药原料等领域。
在食品工业中,柠檬酸氢二铵可用作酸味剂、膨松剂和乳化剂等;在医药领域,柠檬酸氢二铵可用作缓释剂、控释剂和药物稳定剂等。
2. 使用方法:在使用柠檬酸氢二铵时,应根据具体用途和需要,按照一定比例将其与其他成分混合使用。
在食品工业中,柠檬酸氢二铵一般以0.1%~0.5%的比例添加到食品中;在医药领域,柠檬酸氢二铵的用量应根据具体药物和制剂而定。
3. 储存方法:柠檬酸氢二铵应储存于干燥、通风、避光的地方,远离火源和易燃物品。
储存温度一般在室温下,不宜超过25℃。
4. 注意事项:在使用柠檬酸氢二铵时,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等,以避免对皮肤和呼吸系统的刺激。
同时,应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如避免接触眼睛、误食等。
5. 法规和标签:柠檬酸氢二铵属于危险品,应遵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
产品包装上应标明相关的危险标志和警示标志,以提醒用户注意安全。
以上是柠檬酸氢二铵使用说明书的主要内容,为了保障人身安全和环境保护,使用和储存柠檬酸氢二铵时应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
食品添加剂说明书
食品添加剂说明书篇一:申请备案产品的说明书和生产加工工艺资料;企业原辅料、食品添加剂的种类、来源和使用方法等资料;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生产加工工艺1蜂蜜系列工艺流程图★关键控制点(CCP) 2蜂蜜系列系列生产加工工艺流程图说明3蜂产品系列工艺流程图★关键控制点(CCP)4蜂产品系列生产加工工艺流程图说明篇二:进口食品添加剂产品说明进口食品添加剂产品说明我司就报检号___________项下的进口食品添加剂,确认如下:1. 产品名称:采用相关标准的通用名称:2. 产品类别:1-着色剂、2-防腐剂、3-甜味剂、4-乳化剂、5-营养强化剂、6-增味剂、7-被膜剂、8-抗结剂、9-酸度调节剂、10-面粉处理剂、11-稳定剂和凝固剂、12-抗氧化剂、13-增稠剂、14-漂白剂、15-膨松剂、16-胶基果糖中基础剂物质、17-护色剂、18-水分保持剂、19-消泡剂、20-酶制剂、21-食品用香料、22-加工助剂、23-食用香精、24-乳化香精、25-咸味香精、26-营养强化剂、27-复配食品添加剂、28-其他; 3. 产品编码:产品CNS、INS或FEMA编码;4. 产品使用标准:应填写如GB2760-XX或GB14880-XX 等,并请注明所在表格位置或页码;5. 产品质量标准:应填写产品标准如辣椒红GB10783-XX;6. 产品物理性状:包括颜色和存在形态,存在形态请填写:1-拌合性粉末状、2-微胶囊型粉末状、3-油溶性液体状、4-水溶性液体状、5-浆膏状、6-其他。
二、产品成分说明填表说明:1. 成分名称:应按照含量由大道小排列的顺序逐一填写各单一鞥分的通用名称、辅料的名称;2. 食品添加剂中所使用的辅料可不填写成分别类、成分编码、成分使用标准、成分质量标准、成分使用范围,在备注栏中标明“辅料”;3. 成分类别:应按成分的功能区分,参照上表的产品类别代码;4. 成分编码:成分CNS、INS或FEMA编码;5. 成分使用标准:应填写如GB2760-XX或GB14880-XX 等,并请注明所在表格位置或页码;6. 成分质量标准:应填写具体产品标准如辣椒红GB10783-XX’ 7. 成分使用范围:各成分使用范围应相同;8. 备注:复配食品添加剂应在备注栏中标注发挥产类类别主要功能或全部功能的成分; 9. 辅料应在备注栏中标注。
食品添加剂说明书资料
食品添加剂说明书资料食品添加剂说明书一、产品名称:食品添加剂二、产品概述: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的质量、延长保质期、增强食品的色泽、香味和风味等而添加的物质。
三、产品分类:1. 防腐剂:用于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和霉变,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和品质稳定。
2. 抗氧化剂:能够延缓食品中脂肪和油脂的氧化过程,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3. 色素:主要用于改善食品的色调,增加食品的吸引力。
4. 香料:用于增强食品的香味和风味,提升食品的口感。
5. 甜味剂:用于替代糖类,提供食品的甜味,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6. 酸味剂:用于调整食品的酸碱度,增加食品的酸味。
7. 着色剂:用于增加食品的色度,使食品更加美观。
8. 赋形剂:用于调整食品的粘稠度和质感。
四、产品使用方法:1. 根据不同食品的需要,量取适量的食品添加剂。
2. 将食品添加剂均匀地撒在食品表面或加入到混合材料中。
3. 搅拌均匀,使食品添加剂充分融合和分散。
4. 根据食谱要求进行加热、蒸煮或烘烤等加工过程。
五、注意事项:1. 食品添加剂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使用前应仔细阅读产品标签和使用说明。
2. 严禁超出产品使用量,以免影响食品的口感和品质。
3. 食品添加剂应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4. 严禁将食品添加剂与有毒有害物质混合使用。
5. 使用食品添加剂时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六、产品温馨提示: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的品质和口感而存在的,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有助于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和安全性。
然而,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建议消费者在选择食品时,注意查看食品标签中的食品添加剂成分及用量,选择合理和安全的食品。
七、故障处理:1. 如发现过敏症状、不适或其他异常反应,请立即停止使用,咨询医生的建议。
2. 如产品包装破损或出现异常气味,请勿使用,联系售后服务。
八、产品储存方法:1. 请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照射。
食品添加剂 丙酸钠 说明书
食品添加剂丙酸钠说明书【产品名称】中文名称:丙酸钠英文名称:sodium propionate汉语拼音:Bing Suan Na【含量】:(以干基计),99.0%~100.5%【结构式】【分子式】:C3H5NaO2【相对分子质量】96.06(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执行标准】GB25549-2010【性质】形态: 白色结晶、颗粒或结晶性粉末气味:无臭或微带乙酸-丁酸味。
溶解度:1g本品溶于约1mL25℃水、24mL乙醇。
【主要用途】在食品工业中作膨松剂、面团调节剂、缓冲剂、组织改进剂、固化剂、营养增补剂、螯合剂等。
如作焙制品、糕点膨松剂。
面包、饼干的助酵剂、缓冲剂、果胶固化剂(凝胶作用),酵母食料肉类制品组织改进剂等。
用于酿造,可增加糖化力,提高发酵能力。
【使用范围及最大使用量】(请参照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执行)。
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g,以丙酸计)豆类制品、面包、糕点、醋、酱油 2.5原粮 1.8生湿面制品(如:面条、饺子皮、馄饨皮、烧卖皮0.25其他(杨梅罐头加工工艺用)50【使用方法】溶于水或其他溶剂后加入。
【运输】食品添加剂丙酸钠在运输中应有遮盖物,防止日晒雨淋,运输工具应保持干净,搬运时防止损坏包装,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及其它有污染可能的物质混装、混运。
【贮存】贮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库房,防止日光直射,远离热源。
运输中防止日晒雨淋,运输工具应保持干净,搬运时防止破坏包装,不得与有毒化学品混合运输储藏。
【保质期】在符合包装、运输和贮存的条件下,自生产之日起,食品添加剂丙酸钠保质期为24个月。
包装拆封后,应尽快使用。
【包装】内包装为食品用聚乙烯塑料袋,外包装用牛皮纸袋。
可按客户要求进行特殊包装。
【净含量】25kg/袋或其他规格(见外包装)【生产日期和批号】见外包装【生产许可证号】【生产企业】企业名称:滕州中正化工仪器有限公司企业地址:山东省滕州市南沙河镇前房村东滕枣路东侧邮政编码:277500电话(传真):0632-5956199网址:。
添加剂参数规格说明书
食品添加剂参数规格说明书一、概述食品添加剂是指人工合成或者从天然物质中提取的一类物质,可以在生产、加工、制备、处理、包装、运输和储存食品过程中有意添加其中。
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主要包括改善食品的色泽、口感、保质期等方面的性能。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权益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使用和管理实行严格的法规制度。
本说明书旨在提供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基本参数和规格,以便消费者、企业和监管机构了解和遵循相关规定。
二、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和基本参数1. 分类根据食品添加剂的化学性质和作用,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防腐剂:用于延长食品保质期,防止微生物生长和食品变质。
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
(2)抗氧化剂:用于防止食品氧化,提高食品的稳定性和色泽。
维生素C、维生素E等。
(3)着色剂:用于改善食品的色泽,增强食欲。
如胭脂红、柠檬黄等。
(4)调味剂:用于调整食品的味道,增强口感。
如、味精等。
(5)增稠剂:用于调整食品的粘度,改善口感。
如羧甲基纤维素钠、果胶等。
(6)乳化剂:用于稳定食品中的脂肪和水分,提高食品的质地。
如蔗脂肪酸酯、乳化剂等。
(7)膨松剂:用于使食品蓬松,提高口感。
如碳酸氢钠、硫酸铝钾等。
2. 基本参数(1-氯苯基)-3-(3-氯苯基)丙烯。
(2)分子式:食品添加剂的分子式,如维生素C的分子式为C6H8O6。
(3)分子量:食品添加剂的分子量,以维生素C为例其分子量为176.14。
(4) CAS号:食品添加剂的化学文摘登记号,如维生素C的CAS 号为50-83-2。
(5)外观:食品添加剂的外观,如胭脂红为红色粉末。
(6)溶解度食品添加剂在水、醇等溶剂中的溶解度,如维生素C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3g/L。
(7)稳定性:食品添加剂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性,如在温度、湿度、光照等是否分解、变色、沉淀等。
(8)毒性:食品添加剂的毒性,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畸性、致癌性等,以维生素C为例,其急性毒性为LD50>2000mg/kg (鼠口服)。
低分孑右旋糖酐的说明书
低分孑右旋糖酐的说明书
低分孑右旋糖酐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也被称为右旋糖酐。
它是一种由葡萄糖分子组成的多糖,具有增稠、保湿、稳定等功能。
低分孑右旋糖酐通常用于制作果冻、饮料、冰淇淋、面包等食品中,可以提高食品的口感和质感。
低分孑右旋糖酐的化学结构与普通的糖类不同,它是由葡萄糖分子通过特殊的化学反应形成的。
低分孑右旋糖酐的分子量较小,因此它的溶解性和稳定性都比较好。
低分孑右旋糖酐在食品中的使用量通常很少,一般只需添加0.1%~0.5%的量即可达到预期的效果。
低分孑右旋糖酐的安全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它已被多个国家的食品安全机构批准用于食品中,包括美国FDA、欧盟EFSA等。
低分孑右旋糖酐在人体内的代谢和排泄都比较快,不会在体内积累。
因此,正常使用低分孑右旋糖酐的食品是安全的。
需要注意的是,低分孑右旋糖酐虽然是一种安全的食品添加剂,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
因此,对于过敏体质的人群,应该避免食用含有低分孑右旋糖酐的食品。
此外,低分孑右旋糖酐的使用量也应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过量使用。
总的来说,低分孑右旋糖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食品添加剂,可以提高食品的品质和口感。
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它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危害。
但是,我们仍然需要注意合理使用,避免过量使用或者对过敏体质的人群造成不良影响。
食品添加剂盐酸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修订日期:2021年2月1日/ SDS 编号:008产品名称:食品添加剂盐酸/ 版本:第二版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食品添加剂盐酸化学品英文名:hydrochloric acid企业名称:地址:邮政编码电子邮件地址:传真号码:公司应急电话: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号:008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广泛用于染料、医药、食品、印染、皮革、冶金等行业。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GHS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GB 30000-2013),该产品分类为:金属腐蚀物,类别1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B严重眼损伤/眼睛刺激,类别1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2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可腐蚀金属; 造成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损伤,造成严重眼损伤,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对水生生物有毒。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避免接触眼睛、皮肤,操作后彻底清洗。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镜、防护面罩。
禁止排入环境。
事故响应:如吸入: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休息,保持利于呼吸的体位,立即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就医。
皮肤(或头发)接触:立即脱掉所有被污染的衣服,用水冲洗皮肤,淋浴。
污染的衣服须洗净后方可重新使用。
眼睛接触:用水细心地冲洗数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则取出隐形眼镜继续冲洗。
食入:漱口,不要催吐。
安全储存:应密封并在阴凉、通风良好处储存。
应与碱类、胺类、碱金属、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上锁保管。
废弃处置:本品及内装物、容器依据国家和地方法规处置。
该物质及其包装作为危险废物处理。
禁止使之进入任何地面排水沟或进入任何水体。
用大量水冲洗,冲洗水中和调节至中性,再放入废水系统。
物理化学危险:不燃,无特殊燃爆特性。
健康危害:接触其蒸气或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黏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等。
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
碳酸氢钙说明书
碳酸氢钙说明书一、产品概述碳酸氢钙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化学式为Ca(HCO3)2,常用作食品添加剂、制药原料以及钙补充剂。
本说明书将详细介绍碳酸氢钙的性质、用途、使用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
二、产品性质1. 外观:白色结晶粉末。
2. 分子量:162.1。
3. 熔点:约100℃。
4. 可溶性:易溶于水。
5. pH值:碱性。
三、主要用途碳酸氢钙主要应用于以下领域:1. 食品行业:作为酵母发酵剂,可提供二氧化碳,促进面包、饼干等烘焙食品的发酵。
2. 制药行业:用作酸中和剂,可调节药品pH值,提高药效。
3. 钙补充剂:由于碳酸氢钙富含钙元素,可用于制备钙片、钙粉等钙补充产品,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
四、使用方法1. 食品加工领域:- 把适量的碳酸氢钙加入食品原料中,与其他干粉混合均匀。
- 控制加入量,通常在0.5%至2%之间,根据不同产品需要进行调整。
- 注意避免与酸性物质直接接触,以免失去二氧化碳的作用。
2. 制药领域:- 按照药方要求,将碳酸氢钙溶解于适当溶剂中,或与其他药品一起混合使用。
- 注意使用量的准确控制,遵循医生或配方要求。
3. 钙补充领域:- 按照产品说明,将适量碳酸氢钙加入饮料、食品中,搅拌均匀后饮用。
- 根据个人需求和身体状况,使用适宜的补充剂量。
五、安全注意事项1. 碳酸氢钙仅供工业和生产领域使用,禁止直接食用或作为个人药品使用。
2. 使用时避免与酸性物质接触,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化学反应。
3. 使用过程中,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
4. 遵循正确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技术,以确保安全。
5. 存放时应防潮、防晒,并保持包装完好,避免与酸性、易燃物质接触。
六、包装与储存1. 包装:碳酸氢钙常用塑料袋、纸箱等包装材料包装。
2. 净重:依据客户需求,包装净重可调整。
3. 储存条件: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中,远离酸性物质和火源。
4. 有效期:一般为24个月。
七、应急处理1. 皮肤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如有不适,请立即就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添加剂说明书篇一:申请备案产品的说明书和生产加工工艺资料;企业原辅料、食品添加剂的种类、来源和使用方法等资料;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生产加工工艺1蜂蜜系列工艺流程图★关键控制点(CCP) 2蜂蜜系列系列生产加工工艺流程图说明3蜂产品系列工艺流程图★关键控制点(CCP)4蜂产品系列生产加工工艺流程图说明篇二:进口食品添加剂产品说明进口食品添加剂产品说明我司就报检号____________ 项下的进口食品添加剂,确认如下:1.产品名称:采用相关标准的通用名称:2.产品类别:1-着色剂、2-防腐剂、3-甜味剂、4-乳化剂、5-营养强化剂、6-增味剂、7-被膜剂、8-抗结剂、9-酸度调节剂、10-面粉处理剂、11- 稳定剂和凝固剂、12-抗氧化剂、13-增稠剂、14-漂白剂、15-膨松剂、16-胶基果糖中基础剂物质、17-护色剂、18-水分保持剂、19-消泡剂、20-酶制剂、21-食品用香料、22-加工助剂、23-食用香精、24-乳化香精、25-咸味香精、26-营养强化剂、27-复配食品添加剂、28-其他;3.产品编码: 产品CNS、INS或FEMA编码;4.产品使用标准:应填写如GB2760-XX或GB14880-XX 等,并请注明所在表格位置或页码;5.产品质量标准:应填写产品标准如辣椒红GB10783-XX;6.产品物理性状:包括颜色和存在形态,存在形态请填写:1-拌合性粉末状、2-微胶囊型粉末状、3-油溶性液体状、4-水溶性液体状、5-浆膏状、6-其他。
二、产品成分说明填表说明:1 •成分名称:应按照含量由大道小排列的顺序逐一填写各单一難分的通用名称、辅料的名称;2.食品添加剂中所使用的辅料可不填写成分别类、成分编码、成分使用标准、成分质量标准、成分使用范围,在备注栏中标明“辅料”;3•成分类别:应按成分的功能区分,参照上表的产品类别代码;4.成分编码:成分CNS、INS或FEMA编码;5.成分使用标准:应填写如GB2760-XX或GB14880-XX 等,并请注明所在表格位置或页码;6.成分质量标准:应填写具体产品标准如辣椒红GB10783-XX' 7•成分使用范围:各成分使用范围应相同;8•备注:复配食品添加剂应在备注栏中标注发挥产类类别主要功能或全部功能的成分;9.辅料应在备注栏中标注。
我司郑重承诺,以上内容真实有效,该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法律标准要求,产品标签及说明书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如有不符,我司将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联系人:联系方式:公司名称(公司公章人日期:篇三: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编制说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编制说明一、基本情况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XX]8号),国务院食品安全整顿计划要求开展食品安全基础标准的清理修订工作,并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XX)的修订纳入此次修订工作范围。
卫生部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承担GB2760的清理和修订工作。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接到任务后,组成了标准清理修订工作组。
工作组根据国务院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中“解决标准缺失、重复和矛盾问题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科学、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要求,确定了以对现行GB2760-XX 和卫生部公告批准的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清理整合和重点解决标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本次修订的主要工作内容。
工作组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相关要求规范了标准名称,确定了标准的框架格式,将XX年至XX年卫生部公告批准的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与GB2760-XX进行了整合修订,根据风险评估的原则和国内外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的实际情况,对部分食品添加剂规定和食品分类系统进行了调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征求意见稿。
二、本次制修订工作的主要内容及依据(-)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格式要求,对标准格式进行了修改,将标准名称由《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二)按照食品添加剂在技术上却有必要和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的原则,将XX年至XX年卫生部批准的食品添加剂规定纳入该标准。
(三)对部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进行了修订1、参照食品添加剂通用法典标准(GSFA),结合我国的实际使用情况,将共享ADICMTDI 70)值的食品添加剂磷酸、焦磷酸二氢二钠、焦磷酸钠、磷酸二氢钙、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钠、磷酸二氢桜、磷酸氢二钾、磷酸氢钙、磷酸三钙、磷酸三钾、磷酸三钠、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磷酸氢二钠的使用规定进行了合并,上述食品添加剂可以在批准的使用范围中单独或混合使用,最大使用量以磷酸盐计。
2、将经过JECFA评价ADI值不需要限定,国内外普遍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碳酸钠、抗坏血酸钠列入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
3、对GB2760中维生素E的使用规定和卫生部公告中天然维生素E的使用规定,参考GSFA中维生素E的名称,合并修改为“维生素E (dl-a-生育酚,d-a-生育酚,混合生育酚浓缩物)”,以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出目前维生素E的实际使用情况。
4、为做好GB2760与GB14880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的衔接,将GB2760中功能类别为“其他类”的酪蛋白钙肽(钙促进剂)、酪蛋白磷酸肽(钙促进剂)、乳铁蛋白(铁促进剂)使用规定从GB2760删除,在GB14880修订过程中列入GB14880o5、对于一些液体饮料类别中的着色剂(如赤蘇红及其铝色淀、靛蓝及其铝色淀、黑豆红、焦糖色、菊花黄浸膏、叶黄素等)使用规定,增加了“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的备注,使相应的固体饮料能够按照标准规定使用这些添加剂。
6、对于一些果冻中的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在增加了“如用于果冻粉,按冲调倍数增加使用量”,使相应的果冻粉能够按照标准规定使用这些添加剂。
7、对于丁基疑基茴香醛、二丁基疑基甲苯、没食子酸丙酯、特丁基对苯二酚主要在含油脂食品中的使用规定增加了“以油脂中的含量计”的备注,以更加准确的表达这些抗氧化剂的使用量规定。
8、根据JECFA对对瓮基苯甲酸酯类及其钠盐的最新安全性评价结果和国际、国外该类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的修订, 删除了对疑基苯甲酸丙酯及其钠盐的使用规定。
9、将功能为“其他”、主要用于果蔬脱皮的食品添加剂月桂酸放入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名单。
10、根据新颁布的乳制品国家标准关于巴氏杀菌乳、灭菌乳中不允许使用任何食品添加剂的规定,对食品分类系统进行了调整,删除了原纯乳中食品添加剂规定。
(四)根据《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XX)实施过程中行业协会和企业反映的食品分类系统存在的问题,对部分食品分类系统进行了修改,并对相应的食品添加剂规定进行了修订:1、根据新颁布的乳制品国家标准,将食品分类系统中“01.01乳及调制乳”、“01.01.01纯乳(全脂、部分脱脂、脱脂),包括复原乳”、“01.01.02调制乳”、"01.01.02.01调味乳” 分别修改为“01.01巴氏杀菌乳、灭菌乳和调制乳”、“01.01.01 巴氏杀菌乳”、“01.01.02 灭菌乳”、"01.01.03 调制乳”、“01. 01. 03. 01调味乳”。
2、将食品分类系统中“04. 05.02.01烘焙/炒制坚果与籽类”、"04. 05.02.01.01带壳烘焙/炒制坚果与籽类”、"04. 05. 02. 01. 02脱壳烘焙/炒制坚果与籽类”分别修改为“04. 05. 02. 01熟制坚果与籽类”、“04. 05. 02. 01. 01带壳熟制坚果与籽类”、“04. 05. 02. 01. 02脱壳熟制坚果与籽类”。
因为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加工的工艺多样化,坚果与籽类制品的熟制加工工艺不仅限于烘焙和炒制。
3、对06. 0粮食和粮食制品中部分类别进行了修改和调整:(1)保留食品类别"06.03.01小麦粉”,仅指小麦原粉。
将u 06. 03. 01. 01 自发粉”、u 06. 03.01.02 饺子粉”、"06. 03.01.04其他专用粉小麦粉”归为小麦粉制品中“ 06.03. 02. 05 自发粉”、“ 06. 03. 02. 06 饺子粉”、"06.03. 02. 07其他专用粉小麦粉”。
(2)删除了食品类别"06. 03.01.03蛋糕预拌粉”。
(3)增加了食品分类“06.05. 02.04粉圆”,将批准在"06. 05. 02淀粉制品(仅限粉圆”的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调整为该类别的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
4、鉴于食品分类系统中13. 05.01孕产妇(乳母)配方食品目前没有明确的产品定义和范畴,孕产妇(乳母)用食品与其他人群用的相同类别的食品(如孕产妇(乳母)用奶粉与普通乳粉)在食品添加剂使用方面没有差别,因此,删除了该食品类别及相应的食品添加剂规定,孕产妇(乳母)用的食品按照相应的食品类别中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
、对14. 0饮料类进行了如下修改和调整:⑴将14. 01. 02 “自然来源饮用水”修改为“饮用天然泉水和其他天然饮用水”;(2)将14. 02. 03 “果蔬汁(肉)饮料”修改为“果蔬汁(肉)饮料(含发酵型产品)(3)在14. 03 “蛋白饮料类”增加亚类14. 03. 03 “复合蛋白饮料类”;(4)在14. 03.01 “含乳饮料”增加亚类14. 03.01.01 “发酵型含乳饮料”、14. 03.01.02 “配制型含乳饮料”和14. 03. 01. 03 “乳酸菌饮料”,删除14. 07 “乳酸菌饮料(5)将14. 04. 02. 02“风味饮料(包括果味饮料、乳味、茶味及其他味饮料)”修改为“风味饮料(包括果味饮料、乳味、茶味、咖啡味及其他味饮料)(6)将14. 05. 03 “植物饮料(除果蔬汁以外)类”修改为“植物饮料类(包括“可可饮料”、“谷物饮料”等)”。
(五)对食用香料名单部分进行了核对整理,修正了部分香料的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和FEMA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