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经济发展变化
云南省发展现状
云南省发展现状一.经济方面:云南省是一个位于中国西南边疆的省份,东以贵州、广西为邻,西同缅甸接壤,南与老挝、越南毗邻。
自古以来有“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之称。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都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使得云南省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能源,通讯,交通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改善,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2011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达8750,95亿元,增长13,7%,财政总收入2258,2亿元,增长2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76元,增长13,7%,向小康社会逐步发展。
但是,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等自然因素的制约,致使云南经济发展与其他省份相比还存在很大一部分差距。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条件等因素的制约。
与其他省份相比,云南的开发较晚,发展较缓慢。
企业大多是从事初级产品和资源的开发,且多为发达地区淘汰的产业。
并且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等现象。
加之云南本身就是一个教育落后,科技发展缓慢,高级科技人员缺乏的的省份,从而给云南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阻力。
另一方面,云南存在产业结构单一,且不合理,生产效率低下,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等特点。
导致以传统产业为经济主导力量的发展,至今仍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
云南地处东亚与东南亚、南亚次大陆的结合部,与东盟国家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通过澜沧江------湄公河与缅甸、越南、泰国、柬埔寨、老挝相连,并与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相邻。
是中国连接东盟国家最便捷的路上交通。
因此,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给云南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云南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充分利用地理资源优势,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招商引资,建立一个立足中国西南、辐射东南亚、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
二.社会方面:云南是一个古老传统的地区,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
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属于典型的高原季风气候。
2023年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鳍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28954.20亿元,比上年增长4.3%o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12.18亿元,比上年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10471.20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14470.82亿元,增长3.1%o三次产业结构为13.8:36.2:50.O o 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1716元,比上年增长4.7%o民营经济增加值15011.30亿元,增长4.4%,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1.8%,与上年持平。
图12018-2023年云南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全年全省财政总收入3456.74亿元,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因素后,比上年同口径下降0・9队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18.6%o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949.32亿元,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因素后,比上年同口径增长2.0%,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14.4%o其中税收收入1197.19亿元,同口径增长3.8%,自然口径下降20.9%;增值税322.82亿元,同口径增长22.5%,自然口径下降42.7%o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6699.74亿元,比上年增长10%。
其中,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增长18.4%;交通运输支出增长5.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4.0%;教育支出增长19机图22018-2023年云南地方一般公共情算收入及0. 增长速度.全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7%。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5.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7.9%o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下降3.3%o率均值为5.1%,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2.20万人,全年全省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1%o图32018-2023年云南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全年全省农民工总量[4]IO1O.6万人。
其中,本地农民工386.4万人,比上年增加25.1万人,增长7.0%外出农民工624.2万人,比上年增加21.4万人,增长3.5%。
全年全员劳动生产率[5]9.92万元/人,比上年提高5.0%o图42018-2023年云南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635.80亿元,比上年增长5.5%o其中,农业产值3629.90亿元,增长5.1%;林业产值492.20亿元,增长6.9%;牧业产值2192.30亿元,增长5.%;渔业产值119.90亿元,增长3.0%;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201.50亿元,增长7.1%。
云南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
云南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云南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云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和农业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
然而,云南在经济发展上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云南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云南经济发展的现状可以描述为经济总量大、产业结构优化和开放水平提升。
云南的经济总量逐年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2024年云南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1.85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8%。
这使得云南成为中国内地地区中一个经济总量较大的省份。
云南的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
传统的农业和旅游业仍是云南的重要支柱产业,但新兴产业也在快速发展。
随着云南加大对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云南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云南的开放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门户,云南与东南亚和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
云南通过加强跨境合作、提升口岸设施和优化贸易环境等措施,进一步推动了云南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
然而,云南的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区域发展不均衡等方面。
首先,云南的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依然以传统农业和旅游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使得云南的经济发展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容易出现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等问题。
其次,云南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云南地区地势复杂、山地较多,给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交通、能源、水资源等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制约了云南经济的发展。
最后,云南地区的发展不均衡现象明显。
与沿海地区和部分发达省市相比,云南的西部地区和一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人口流失和贫困问题依然突出。
针对以上问题首先,优化产业结构。
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云南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产业链的附加值,推动农民增收。
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龚丽虹;张体伟
【期刊名称】《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1(000)004
【摘要】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了“经济进入平稳适度增长期,但总体水平仍很低;工业化进入初期向中期加速过渡期,但产业层次仍很低;城镇功能进入快速提升期,但城市化水平仍然很低;社会发展进入协调推进期,但发展水平低且改善民生任务重;发展模式进入加速转型期,但自主创新能力仍然很低;“桥头堡”战略正让全省对外及沿边开放进入历史机遇期,但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低;区域进入跨越发展增长期,但不平衡问题突出且协调度低”的特征。
【总页数】4页(P46-49)
【作者】龚丽虹;张体伟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商学院,四川都江堰611830;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云南昆明6500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县级政府能力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以云南省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例 [J], 付明喜
2.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加强自主创新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的决定 [J],
3.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J], 龚丽虹;张体伟
4.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J], ;
5.浅议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以云南省楚雄州永仁县宜就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例 [J], 张玉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3年云南省数字经济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云南省数字经济行业市场发展现状云南省的数字经济行业市场正在快速发展。
数字经济是指以数字技术和数据为基础,支撑和推动经济社会各行业发展的经济形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经济的潜力越来越大,已成为各个领域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数字经济的总体发展状况云南省数字经济快速增长,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崛起给数字经济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2019年,全省数字经济总量达到1041.27亿元,比2018年增长16.2%。
其中,互联网领域销售收入达到574.28亿元,增长19.5%;软件业实现增加值154.16亿元,增长17.6%;信息化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08.7亿元,增长13.4%;通信业实现增加值达到204.43亿元,增长10.7%。
二、云南省数字经济行业市场发展具体情况1. 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云南省数字经济的核心领域之一。
2019年,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万亿元,其中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86亿元,增长了31%。
云南省将电子商务作为重点发展领域,逐渐形成了纵向链条和横向价值的全项支持体系,电子商务市场覆盖区域和领域不断扩大,成为了云南省数字经济中的一枝独秀。
2. 云计算云计算是指通过网络提供的一种基于资源共享和计算服务的新型计算模式。
云计算已经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
目前,云南省全省拥有10个云计算数据中心,计算能力超过10万台,拥有多项核心技术知识产权,涉及软硬件、平台、安全等各个领域。
云南省也将把云计算作为未来数字经济的发展重点,提高云计算技术和服务水平。
3. 大数据大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和顾客需求,进行精准营销等。
云南省加快了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大数据与旅游、传媒、医疗、教育等行业融合发展。
目前,全省已经建成了以昆明为中心的大数据应用示范区,共有43个大数据企业入驻,涉及信息安全、云计算、地理信息、智能互联、金融等多个领域。
昆明市经济发展概况
自然环境
昆明市气候温和,四季如 春,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 环境。
经济发展概述
经济地位
昆明市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拥有较为完善的工业 体系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产业结构
昆明市的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导,同时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如 旅游业、金融业等。
经济发展趋势
近年来,昆明市经济发展迅速,GDP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未来将继 续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经济形势
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当前,昆明市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创新能力不足、人才流失等问题。同时,全球经 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也对昆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经济发展机遇
尽管面临挑战,但昆明市经济发展也存在着许多机遇。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 的建设,昆明市作为云南省的省会城市,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昆明市也将继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城市品质和综合竞争力。
能源设施
加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建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为企业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能源服务。
通信设施
推进通信设施升级改造,提高通信质量和速度, 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通信服务。
05
人力资源与教育科技发展
人力资源现状及特点
人口总量
昆明市人口数量较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人口结构
昆明市人口结构较为年轻,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受教育程度
昆明市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才 基础。
教育科技发展水平及成果
教育事业
昆明市教育事业发展迅速,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体系完善,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 人才支持。
2024年云南省数字经济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云南省数字经济市场分析现状1. 引言数字经济是指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数据为核心,以互联网和信息通信技术为主要载体,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
云南省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本文将对云南省数字经济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
2. 云南省数字经济市场规模云南省数字经济市场规模庞大,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云南省数字经济市场规模达到xxxx亿元,同比增长xx%。
其中,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是云南省数字经济的核心驱动力。
3. 云南省数字经济产业结构云南省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多元且具有活力。
目前,云南省数字经济主要包括以下产业领域:3.1 云计算云计算是云南省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南省积极推进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云计算服务产业。
截至目前,云南省已拥有多个云计算数据中心,提供云计算服务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
3.2 大数据大数据产业在云南省快速发展。
云南省通过建设大数据中心、推动大数据技术应用等举措,加快了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步伐。
目前,云南省已经形成了以大数据分析与挖掘、大数据存储与处理、大数据应用开发为主要内容的大数据产业链。
3.3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云南省数字经济的新兴产业。
云南省鼓励企业加大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和应用力度。
现阶段,云南省人工智能产业主要集中在教育、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
4. 云南省数字经济市场发展趋势云南省数字经济市场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云南省数字经济市场将继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以下是云南省数字经济市场的发展趋势:4.1 云服务市场规模扩大云计算、大数据等云服务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随着企业对云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4.2 人工智能应用领域拓宽人工智能在云南省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宽。
目前,云南省人工智能主要应用于教育、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未来将涵盖更多行业。
云南省综合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云南省综合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作者:林彩云来源:《中国市场》2016年第21期[摘要]云南省自2012年经济总量进入“万亿俱乐部”之后,连年创新高,综合规模逐渐增强;经济结构“三驾马车”趋于合理,但还需调整优化;发展模式进入加速转型期,但自主创新能力仍然较低;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一带一路”战略让云南省对外经济进入历史机遇期,云南的开放空间和开放活力将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开放经济对云南综合经济实力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关键词]经济总量;经济结构;产业转型;创新驱动;对外开放[DOI]1013939/jcnkizgsc201621027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疆,是一个集边疆、山区、民族、贫困于一体的省份。
省域范围内下辖16个市(自治州)、129个县(市、区)、139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4231个村(居民委员会),全省有8个民族自治州、29个民族自治县、140个民族乡。
综合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能够准确反映一个地区经济的内在潜能、核心动力、发展优势。
经济发展进入换挡提速的新常态,全面、真实了解当前云南综合经济现状才能更好地推动全省经济实现协调发展。
1从经济总量分析一个地区经济综合实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基础,从总量、总量增速再到均量、均量增速可以看出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潜力和区域竞争力。
2014年,云南省生产总值(GDP)达1281459亿元,比上年增长81%,虽然GDP增速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但云南省经济总量在全国所占份额仅201%,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处第23位次、在西部12省(市、自治区)中处第6位次;人均生产总值为27264元(折合4438美元),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5859%,人均GDP增速为75%,小于GDP增速81%。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来衡量,云南省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人均GDP标准(5000美元)的8876%。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达1107386亿元,增长151%。
云南省外向型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云南省外向型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云南省作为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外向型产业的发展。
外向型产业是指依赖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增加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产业,它具有跨境贸易、外商直接投资等特点。
本文旨在分析云南省外向型产业的现状,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目前,云南省的外向型产业主要集中在旅游、农产品加工、现代农业、电子信息等领域。
首先,云南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旅游业作为云南省外向型产业的龙头,为当地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和就业创造了巨大的推动力。
其次,云南省以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发展了农产品加工产业,通过附加值的提升,将农产品转化为更多的产品形态,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同时,云南省还大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通过科技创新和农业产业化,提高了农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此外,云南省也积极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通过引进外资和技术,提高了该领域的发展水平。
然而,云南省的外向型产业发展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云南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体系相对滞后,这给外向型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云南省的人力资源和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这限制了其外向型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此外,云南省的外贸环境和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也会对外向型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面对这些挑战,云南省应积极采取措施,推动外向型产业的发展。
首先,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体系的改善,提高外向型产业的物流效率和竞争力。
其次,要加大对人力资源和科技创新的投入,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创新平台,提高外向型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此外,云南省还应加强对外贸环境和国际贸易形势的研究,积极应对挑战和变化,提高外向型产业的适应能力。
展望未来,云南省的外向型产业发展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首先,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云南省外向型产业的市场前景广阔。
其次,云南省将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提升外向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云南省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策略
云南省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策略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旅游资源。
近年来,云南省加大了对经济发展的力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本文将从云南省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策略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2.多元化发展:云南省注重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调整,逐渐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经济到多元化发展的转变。
旅游业、电力、能源、农业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云南省经济的支柱产业。
同时,云南省还加强了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了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3.优势产业蓬勃发展:云南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产品资源,如铜、铝、锌、煤炭、稻谷、烟叶等。
云南省利用这些资源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煤炭开采、农产品加工等行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的增加。
1.发挥优势资源:云南省的旅游资源独特丰富,可以进一步发展旅游业,打造国内外知名旅游品牌。
同时,云南省还可以利用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旅游,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3.加强科技创新:云南省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培育和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同时,云南省还可以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经济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
4.推进农业现代化:云南省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应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益。
同时,云南省还可以利用农业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云南省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水平和质量。
同时,云南省还应加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升云南省的区位优势,增强云南省在区域经济中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云南省经济发展现状良好,多元化发展的经济结构为云南省经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云南省在发展旅游业、加强高新技术产业、推进农业现代化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发展策略。
通过实施这些发展策略,云南省将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全面推进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 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法律法规,完善生态环境保 护管理制度和监管机制,确保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 互促进、相得益彰。
05 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 的挑战与对策
经济转型升级与创新能力提升
挑战
对策
产业结构单一:云南省的经济增长长期依赖传统产业,如 旅游、农业等,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相对滞后。
创新资源不足:云南省在研发投入、科技人才等方面的积 累有限,制约了创新能力的提升。
多元化产业结构: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积极培育新 兴产业,如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降低对传统产业 的依赖。
02 云南省经济发展状况
GDP增长与产业结构
快速增长
云南省近年来的GDP保持快速增长 ,经济总量不断提升,显示出良好的 发展势头。
产业结构优化
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快,云南省产业结 构也在逐步优化,第二产业和第三产 业的比重逐渐增加,经济增长动力更 为多元。
农业、工业与服务业发展
01
农业发展
云南省农业资源丰富,特色农产品多样。近年来,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
民生改善与社会保障
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
随着云南省经济的持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也实现了稳步提高。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增幅连续多年高于城镇居民 ,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云南省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目前,云南省已经建立了覆盖城 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以及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等社会救助 制度。
云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云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云南省一直以来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而闻名于世,同时也因其美丽的自然景观和多元的民族文化吸引了无数游客。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点话题。
在这一背景下,云南省作为全国重要的生态文明建设区域之一,低碳经济发展已经成为该省发展的重要策略方向之一。
本文将就云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云南省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充沛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丰富的地热资源以及广阔的林地资源等。
这些资源的丰富性为云南省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疆,接壤缅甸、老挝、越南等国家,具有辐射着东南亚、南亚和中南半岛的区位优势。
云南省政府高度重视低碳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积极鼓励企业和个人采取节能减排措施。
加大对清洁生产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制定了全省碳排放权交易制度,鼓励企业通过交易市场实现碳排放权的交易和管理。
在能源方面,云南省推广利用清洁能源,如水电、风能和太阳能等。
云南省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目前已建成的水电站达到57座,总装机容量居全国第三。
在太阳能和风能方面,云南省也有着巨大的潜力。
在2018年,云南省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已达到400万千瓦,居全国第八。
云南省还致力于发展地热能等清洁能源,以替代传统的煤炭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云南省还通过节能减排鼓励企业采取节能技术和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云南省政府对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实施了严格的环保政策和措施,逐步淘汰和改造落后产能,推动工业企业向绿色、低碳生产模式转变。
云南省还积极推动绿色交通发展,规划和建设了一系列的轨道交通项目,减少了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和排放污染,同时推动了城市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出行的发展。
在农业方面,云南省也积极推动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鼓励农民采取生态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资源利用效率。
云南省还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引导更多的农民从事生态种植业、生态养殖业等绿色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形势与政策》一、云南经济发展阶段1、探索起步阶段(1981以前):此阶段主要是在十一届三中会精神的指引下,结合国务院于1979年确定的上海与云南进行对口支援的安排部署,省委、省政府于1980年决定撤消云南省计委物资办公室,单独成立云南省经济协作办公室,归口云南省计委管理,行政级别为正处级单位。
这一时期,云南省的对内开放主要是与国内有关省(市)区进行物资串换,以弥补省内生产生活资料的不足。
余缺互补、拾遗补缺的物资串换与协作成为这一时期对内开放的主要内容。
2、初期发展阶段(1982~1991年):此阶段主要是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条件下,积极推进物资、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的合理配臵。
1982年5月,省政府在昆明举办经济技术协作会议,此次会议由国务院11个部委和18个省区市的代表参加,拉开了云南对内开放的序幕;其后,云南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搞好全省经济技术协作的通知》、《云南省经济技术协作管理暂行办法》,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动横向经济联合若干问题的规定》,积极开展资金、技术、人才三位一体的联合协作。
1983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云南向全国开放、昆明向全省开放的决定。
1984年,撤消云南省经济协作办公室,成立副厅级云南省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
这一时期,云南省在深化滇沪对口支援关系的同时,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参与发起成立了由云南、四川、贵州、广西、重庆、西藏等参加的六省区市七方经济协调会。
经过协调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先后促成了南昆铁路、内昆铁路的建设,促成了“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的举办。
云南省通过与国内相关省(市)区进行对口支援、区域合作及多形式的合作,有效地打破了市场的条块分割与生产要素的地区封锁,促进了以物资串换为特征的对内开放向以对口支援、区域合作为特征的对内开放转变。
这一阶段累计引进省外到位资金12.7亿元,物资协作金额75亿元,形成了以区域合作、滇沪对口支援为重点的合作格局。
昆明的发展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昆明的发展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昆明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云南省的省会,同时也是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近年来,昆明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了中国西南地区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中心。
本文将对昆明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昆明的发展现状昆明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掌握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近年来,昆明经济保持了较快的速度增长,城市规模与形态也不断发生变化。
首先,昆明的经济增长势头强劲。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昆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了86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0%。
其次,昆明作为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的发展成果显著。
昆明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数据显示,2019年昆明市接待游客数量近1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500亿元人民币。
再者,昆明市的交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高速公路、机场和铁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昆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昆明的未来趋势昆明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城市,昆明将继续积极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昆明将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特别是云计算、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等领域。
其次,昆明将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和交流。
昆明与东南亚国家地区的地理接近性和交通便利性将成为云南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随着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合作的不断深入,昆明将发展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节点城市。
再者,昆明将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
云南省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是昆明发展的重要优势。
昆明将加大生态环保力度,保护好这片宝贵的绿水青山。
此外,昆明还将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面临的挑战昆明在未来发展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昆明的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问题。
例如,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云南省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策略
云南省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策略云南省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策略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的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横向来看,云南的经济处于快速发展中。
但从纵向来看,云南省在省、区、市GDP排名中一直处于靠后的位置。
而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和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齐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认真落实调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一手抓抗旱保民生,一手抓生产促发展,抗旱救灾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
农业经受住了严峻考验,最大限度减少了旱灾造成的损失,农村社会稳定。
工业发展速度快、效益好,对全省经济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全面向好。
全省继续保持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良好局面令人倍感振奋和自豪。
经济发展就是经济进步。
经济进步对区域经济而言,有意义的基本上包括五个方面:生产的增长、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的改进、资本积累、与外界经济关系的改善。
所以,以下对云南经济发展现状的评价从这五个方面进行。
一是生产的增长:生产的增长在经济进步中占有中心地位。
二是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包括工具和机械的发明改良、生产技术方面的只是增加、新产品的开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资本效益的提高、成本的降低、大批量生产技术的开发、产品质量的提高。
由分工和大规模生产而带来的生产率的提高也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
三是产业结构的改进:产业结构标志着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
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就要实施的培育和扶持新兴产业,是产业稳步的向有利于发挥地区优势、增加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发展方向。
四是资本积累:积累就是把产品的一部分不作为消费,而用于工具、机械设备、工厂、建筑物库房等的投资,从里昂和质量各方面扩大生产能力。
五是与外界经济关系的改善:与周边地区、国外有稳定的协作 2关系,是一个地区经济成熟的标志,也是今后发展的重要保障。
当然,这些联系、协作是有原则的,也是互惠互利的。
云南省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策略
云南省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策略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中国的五個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云南省的经济发展实现了快速增长和结构优化,并取得了显著成就。
本文将详细介绍云南省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发展策略。
一、现状分析云南省经济发展在国内处于较为中等水平的地位。
近年来,云南省经济增长平稳,年均GDP增速保持在7%以上,并超过了全国平均增速。
云南省的经济结构日益优化,农业、工业、服务业占比逐渐平衡,农业和服务业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工业。
1.农业:云南省是中国的重要农业产区之一,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云南省的气候和地理条件适宜农业生产,特别是农特产品和有机农产品。
农业在云南省的经济中依然占据重要地位。
2.工业:云南省的工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随着云南省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加工能力的提升,矿业和能源产业成为云南省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此外,云南省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医药化工等传统产业也在迅速发展。
3.服务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云南省服务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
云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加之区位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和投资者,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
二、发展策略1.产业转型升级:云南省需要加快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战略,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提高产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同时,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2.基础设施建设:云南省需要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交通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发展的整体水平。
3.区域合作:云南省应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加强边境经济合作,推动跨境贸易和文化交流。
4.人才培养:云南省还应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和创业人才,为云南省的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5.保护生态环境:云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应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云南省边境经贸发展情况分析
云南省边境经贸发展情况分析
云南省与周边国家的边境地区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发展前景
广阔。
以下是对云南省边境经贸发展情况的分析:
一、云南省边境地区的地理位置优势
云南省位于中国大陆的西南部,接壤越南、老挝、缅甸、印度
和不丹等国家,是中国通往东南亚的门户。
云南省边境地区的地理
位置优势,使其与周边国家形成了广泛的经济联系。
二、云南省边境地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
1. 贸易合作
云南省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合作日益深入,云南省已经成为连接
中国与东南亚的重要通道。
在贸易合作方面,云南省与周边国家主
要出口农产品、建筑材料、纺织品、机械设备、化工产品、电子产
品等,进口矿产品、石油、天然气、机械设备、化工品等。
2. 投资合作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招商引资,与周边国家的企业合作共同发展。
自2012年以来,云南省累计引进外资项目共计747个,投资总
额超过600亿元人民币,其中不乏与周边国家的投资企业。
三、云南省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前景
云南省边境地区的发展前景广阔。
云南省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可以作为中国通往东南亚的门户,为中国与东南亚的经贸交流提供
了便利。
在云南省边境经济发展方面,可以发掘边境地区的经济资源,促进加工贸易、物流、旅游等产业的发展,推进中外企业的合
作与交流,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
形势与政策云南省经济发展状况调查
形势与政策云南省经济发展状况调查一、形势与政策云南省位于中国的南部,是中国最西南的省份。
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云南省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云南省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发展成就,实现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
云南省的经济发展得益于政府的积极推动和相关政策的支持。
一是大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通过与周边省份的合作与交流,实现了资源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
二是积极发展农业,加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三是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建设了一批重点旅游景点和旅游基础设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
四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包括金融、通信、物流和商贸等行业,加强了城市的功能和竞争力。
五是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
二、经济发展状况云南省的经济总量持续增长,2024年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1.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8.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700亿元,同比增长了3.0%;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900亿元,同比增长了8.6%;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400亿元,同比增长了9.4%。
农业、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是云南省的三大支柱产业,分别占据了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
云南省的农业主要以耕作类为主,农产品有特色、品质高,并且云南是中国最大的农作物种植区之一、主要农作物包括水稻、玉米、大豆和烟草等。
此外,云南省还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和水电资源等。
云南省是中国金花茶、巧克力和高山蔬菜的重要产地。
云南省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等。
著名的旅游景点有丽江、大理、昆明和香格里拉等。
根据统计数据,2024年云南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4亿人次,旅游收入达到3000亿元人民币。
云南省的现代服务业发达,金融、通信、物流和商贸等行业较为兴盛。
近年来,云南省在国家云南高水平大学建设和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云南省拥有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中心,为云南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介绍改革开放昆明变化
介绍改革开放昆明变化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中国昆明市作为云南省省会城市,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
下面将从经济、城市建设、文化教育和环境四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昆明市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作为云南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昆明市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推动下,吸引了大量的投资。
随着乌镇会议的召开,昆明市也成为了中国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之一。
这些举措使得昆明市成为了西南地区乃至整个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
昆明市的GDP连续多年保持较快增长,形成了以旅游、电子信息、现代制造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其次,昆明市在城市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明显的变化。
改革开放初期,昆明市的基础设施相对简陋,城市面貌较为落后。
而现在,昆明市已经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化城市。
城市中心区域的高楼大厦林立,交通便利,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的建设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
此外,昆明市政府还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建设了许多文化广场、公园和湖泊,提高了市民的生活品质。
第三,昆明市在文化教育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昆明市的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各类文化活动和艺术节日层出不穷,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生活。
同时,昆明市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全面发展,高等教育机构、科研机构、图书馆等文化教育设施完善,培养了大批人才。
近年来,昆明市还加大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努力打造和谐多元的文化环境。
最后,昆明市在环境改善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作为一个有着丰富自然资源的城市,昆明市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工业化进程加快,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但随着政府的加大环保投入和措施的实施,昆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城市绿化率显著提高,空气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市民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此外,昆明市在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很多突破,如滇池保护、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使得昆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经济发展变化经济发展状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发以来,云南省的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云南全省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10多年来,云南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的排序,由1980年的第22位,上升至1999年的第18位,以能源、通讯、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产业结构逐步得到调整,一批新的支柱产业正在兴起。
农业的基础地位不断增强,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粮食及各种经济作物生产连续获得丰收。
在中央对外开放方针的指引下,云南省对外经济贸易迅速发展。
基本形成了以中国大西南为依托,省会昆明市为中心,边境开放城市和边境一线为前沿,面向东南亚和全世界的对外开放格局。
从1993年开始,云南省联合中国各省区及东盟各国,连续16次成功地举办了“中国昆明出口商品交易会”。
随着澜沧江-湄公云南省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示意图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云南正成为中国西南地区对外开放的通道和前沿。
2006年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大关,达到4006.72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增速创1995年以来的最高纪录,比2001年增长61.1%,5年平均增长10.0%。
全省人均GDP2001年达到5015元(606美元);2004年达到7012元(848美元),提前一年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均GDP800美元的第一阶段战略目标;2006年人均GDP达到8970元(1149美元),又跃上人均1000美元的新台阶;2001年~2006年全省人均GDP年平均增长8.4%。
2007年云南生产总值预计4700亿元,增长12%以上,创13年来最高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8%,增幅创10年来最高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3%;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际增长7.8%和10%;城镇登记失业率4.18%;人口自然增长率6.86‰。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7171亿元,新增1041亿元。
2008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5700.10亿元,比上年增长11.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20.94亿元,增长7.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451.09亿元,增长11.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完成增加值2056.95亿元,增长12.5%,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94.14亿元,增长5.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28.07亿元,增长12.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
人均GDP达到12587元,比上年增长10.3%。
非公经济蓬勃发展,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活力增强,创造增加值2194.5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占全省GDP的比重达38.5%,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农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云南农村除城市附近有一定的商品经济外,大多数地方处于封闭、半封闭的自然经济状态。
农业耕作技术基本上处于传统农业阶段,特别在边疆一些民族地区,还保留着原始的刀耕火种和游牧(耕)式的生产方式。
农村经济基本上是单一粮食种植,资源开发程度低。
1949年,农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3.3%;在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69万公顷中,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只有727万公顷。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经过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和土地改革,农民从封建地主、土司的残酷压榨剥削中摆脱出来。
接着又进行了合作化,广大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集体经济道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普遍推行了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在此基础上,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发展乡镇企业,使农业经济逐步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单一的粮食生产向农、林、牧、渔、工、商全面发展转化。
据统计,1952年农民出售给国家的农副产品总值只占农业总产值的10%,1978年农业商品率为34.3%,1997年提高到56.5%。
1997年,农民家庭经营人均收入的1901.11元中,种植业收入占59.18%,林业占1.98%,牧业占24.78%,渔业占0.77%,工副业及其他收入占13.29%。
90年代以来,云南支农投入的总量及其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均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前列。
1997年,全省农村有效灌溉面积达132.1万公顷,比1957年的44.7万公顷增加1.96倍;机耕面积达46万公顷,比1957年的0.15万公顷增加305.67倍;平均每公顷施用化肥由1957年的1.5千克增加到360千克。
科技兴农方针的实行,使农业科技覆盖率逐年增加。
1997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8.5%,云南农业已开始由长期落后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1997年,云南农业产值为612.01亿元,按可比价格比1949年的8.3亿元增加6.96倍,年均递增4.42%;粮食产量为1271.9万吨,比1949年的393万吨增加2.24倍,年均递增2.48%;烤烟产量为109.28万吨,居全国第1位;甘蔗产量为1434.92万吨,茶叶产量7.08万吨,均居全国第3位;橡胶产量15.4万吨,居全国第2位。
工业云南近代工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和抗日战争期间有较快发展,但基础很薄弱。
1949年,全省工业企业只有1400多家,绝大多数是小型企业,以手工操作为主,职工不到6万人,钢产量仅356吨,发电量为5100万千瓦·时,机床产量仅39台。
工业集中在昆明、个旧等极少数城市,许多地方特别是边疆民族地区基本没有工业。
从1953年起,开始大规模进行工业建设。
“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工业遭受严重挫折,但仍然建设了一批工厂。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国有工业企业经营体制,调整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卷烟、糖、茶叶、有色金属、磷化工等优势产业,加强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发展电子工业等高新技术产业,使云南工业上了一个新台阶。
到1997年,云南已形成具有自己特色、门类较为齐全,并有一定规模、实力和水平的工业体系。
全省各地州市县都建有规模不等的工业企业。
1997年,工业产值达1440.1亿元,按可比价格比1949年的1.95亿元增长281.05倍,年均递增12.47%;烟草工业成为全省主要支柱产业,产量、品种、质量、销售量和利税均居全国第1位;糖的产量居全国第3位;10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居全国第4位;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居第7位;化肥产量居第9位;钢产量居第16位。
(四)服务业云南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增加值1040.96亿元,增长10.7%,其中消费品零售总额、外商直接投资、进出口总额和旅游业总收入的同比增长均超过10%,已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的支柱产业。
——云南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6121万人次,完成总收入369.3亿元,分别增长16.3%和20.44%。
全省累计接待海外旅游者110.1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0.1%;实现旅游外汇收入4.22亿美元,同比增长24.1%;接待国内旅游者6010.64万人次,同比增长16.3%;国内旅游收入334.08亿元,同比增长16.3%。
旅游业带动了就业,还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
全省新增A级以上旅游景区7家,达到86家。
——2004年,云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4.90亿元,总额比上年增长13.1%,增幅在西部排第8位,与上年持平。
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82.05亿元,增长13.4%。
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701.13亿元,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80%。
汽车类销售额达47.65亿元,增长58.7%,通讯器材商品销售额达7.78亿元,餐饮业零售额149.91亿元。
——外资增幅较大。
招商引资发展较快,2004全省外商直接投资额达1.42亿美元。
同时,外贸进出口也呈现良好态势,2004年,云南海关进出口总额37.50亿美元,总量在西部排第6位,海关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40.4%,其中出口22.4亿美元,进口15.1亿美元,分别增长33.6%和52.1%,增幅在西部由上年的第10位上升到第4位。
——2004年,云南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3.28亿元,总量在西部排第2位,云南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15.0%。
2004年,云南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61.80亿元,总量在西部居第2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增长12.7%。
2004年末,云南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404.36亿元,总量仍居西部前3位。
云南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比年初增长16.8%,增速在西部的排位由上年的第6位升至第5位。
2004年末,云南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398.29亿元,总量仍居西部前3位。
云南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15.2%。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的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仅1998年到2004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004年达到2959.48亿元人民币,增长11.5%,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丽江市地处云南省西北部,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处。
2002年12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丽江撤地设市,辖一区四县,即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
总面积2.0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20万,有11个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8.1%。
近年来,丽江市立足境内旅游资源、水能资源、生物资源富集的优势,以把丽江打造成“生态产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国际精品旅游胜地”为发展目标,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进入“十一五”规划以来,丽江市国民经济逐渐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2006年和2007年丽江市经济增长率分别达到12.9%和13.9%。
2008年,虽然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丽江市经济发展依然以13.1%的增长速度推进。
2009年GDP完成117.44亿元,同比增长13.0%,据测,2010年丽江市经济发展形势总体比较乐观,增速将保持在15%以上。
几年来,丽江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但该市发展仍存在经济总量小,支柱产业不大不强,综合实力较弱,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环境保护压力日益增大等急需改善的问题。
促进经济持续科学发展仍然是丽江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十二五”期间,丽江市提出按照西部大开发和云南“两强一堡”建设的战略部署,加快“生态产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国际精品旅游胜地”建设,实现三大产业协调带动发展,努力把丽江建设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重要窗口和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以上,达到3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6%,五年累计完成投资2000亿元以上;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