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创新实践教育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之一的中学化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

在中学化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具有独特的优势,因为化学兼有文科和理科的特点,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多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强,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探究、想象、创造和实践的欲望。

一、创新教育的内涵

对学校教育而言,是指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教育。创新意识是指一种愿意发现问题,积极去探求的心理取向,是创新的动力源泉。创新精神是指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挑战,敢于付诸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创新能力,包括敏锐的观察能力、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三者互相包含,构成了创新人才所必备的素质。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和深入化,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其根本任务是使学生的个人认识成为一个活的有机体,达到知识、能力、素质的和谐统一,具备创新人才的素质基础。

二、实施创新教育的条件之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教师应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作为教育的大目标。梅多和帕内斯等人在法布罗大学通过对330名大学生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受过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学生,在产生有效的创见方面,与没受过这种训练的学生相比,平均提高94%。而青少年时期是培养、开发人的创新素质的关键期。

(2)教师要有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素质观,要更新观念,看一个人素质的高低,不再仅仅看他占有知识的多寡,更为重要的是看他对新时代信息的摄取量及综合分析水平的高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具有高度创造性的人的智力测验分数和创造性之间并没有什么相关,即一个人的创造性与其所拥有的知识量之间并不成正比关系;知识的多少、智力的高低可以决定的只是一个人在创造中可能达到的层次与深度。教师要有未来教育的目标观。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将来的“文盲”不会只是指那些目不识丁的人,取而代之的将是那些不会学习、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

(3)教师要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新认识。今天讲的“实践能力”强调的是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学生不仅要具有富于幻想的创新精神,而且要有勇于探索的实践能力。

三、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教育

1.优化课堂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启迪创新思维。

创设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利用一切条件为学生创造有所感境界。

(1)要借助于现代教育多媒体(如录音媒体能使语言声音重现,投影能进行平面模拟,录像能呈现动态过程,计算机及网络能进行交互学习并提供更丰富的资源等)。如讲授“水的污染和防治”时,

放映这方面的影片,展示“水污染”景象的教学氛围。然后通过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变化过程,来诱发学生的兴趣,启迪思维。使这节课契入巧妙而自然,从而带动整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模仿和创新,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

(2)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善于创设问题,留出课堂“空白”,让学生去质疑、解疑。例如:学习了“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后,让学生课后思考“如果水的密度小于冰的密度会出现什么后果?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在学习“大气污染”时,让学生思考“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控制大气污染?”并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充分发表自己的新观点、新想法。鼓励学生自觉地探索新事物,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总之,课堂教学要强调动口、动手、动脑;突出讨论、争论、辩论;允许标新立异,允许七嘴八舌,允许保留不同意见。

(3)要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即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应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寻找不同的解决途径。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诱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思考和寻找答案,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的解题思路、方法。例如:“如何灭火?”“如何开发新能源?”“节水的方法?”“如何防治水污染?”等问题,十分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2.优化课程教材内容,挖掘课程内涵,提升创新能力。

(1)要突出化学以实验为主的学科特点,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最具备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作用。做实验的目的,并不只是让学生学会操作,而更高目标是要求学生对实验原理非常熟悉,突破教材的框框,大胆设疑,寻找完成实验的最佳途径。尽可能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有经常动手的条件,针对教材上实验不足之处,引导学生大胆改进,如增强可视效果、简化操作、消除环境污染等,从而使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教师将某些验证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把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积极鼓励学生改进教材中的某些实验设计,并适时补充贴近生活实际的化学小实验,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已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条件。例如:检验某些药品的组成,灭火器灭火的原理的探究等。

(2)利用科学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人类社会的一部科学史,就是一部创新史。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科学家创新活动过程的复演,让学生去感受和体验科学家在科学创新过程中的喜怒哀乐,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充分发挥化学规律的思维作用,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运用元素周期律中所蕴含的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创设化学情景,开展创新思维训练。还可以增加当代化学学科前沿的新成果、新动向和化学史的教学内容,如可燃冰的发现、研究、应用,元素的发现命名等的内容的教学,进一步拓宽学生化学学科的知识面,激发其学好化学的兴趣,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3.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开设活动课,优化课外活动的设置。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突出了学生亲自实践、发现体验,强调了学以致用。如组织课堂知识竞赛或正反辩论,可以使学生在运用知识中捕捉到新的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例如:在学习“生命之源——水”这一课前,组织学生完成有关水的研究课题,分组认领课题后,学生通过访谈、查资料、查阅预习教课书等方法完成课题,在课上组与组之间展开竞赛。在课堂以外,可以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开设形式多样的化学学科兴趣小组活动(修旧利废小组、发明小组、环保小组等),精选科普读物和化学杂志,组织学生阅读,举办化学专题讲座,参观化工厂,观看科技影视片,结合实际撰写化学小论文,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等,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启迪思维,感觉日新月异的化学发展和化学新成就。通过大胆实践取得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经验,使学生的创新素质得到进一步发挥。

总之,创新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最具有挑战性的历史使命。江泽民同志指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只要我们积极探索,一定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恒橼.创新人才必备的创新素质[j].化学教育,2001年第一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