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水事故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与分析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与分析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与分析在现代社会中,安全生产事故不仅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还会对员工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因此,了解和分析安全生产事故案例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帮助我们加强预防和应对能力。

本文将针对安全生产事故进行案例分析,以期提醒人们重视安全生产,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一、案例一:矿井透水事故在某矿山发生了一起矿井透水事故,导致多名矿工被困在井下,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经过调查发现,该矿山存在以下安全管理问题:1. 缺乏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矿山未能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缺乏对矿井透水等潜在风险的认识和应对机制,导致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置事故隐患。

2. 人员培训不到位:矿工对矿井透水事故的应急处理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在事故发生时,他们没有正确处理,导致逃生行动不顺利。

3. 缺乏安全设备和监测系统:矿山没有配备足够的安全装备,如安全帽、防护鞋等,也没有建立有效的监测系统来提前发现矿井透水等异常情况。

针对上述问题,矿山管理部门采取了以下措施:1.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矿山制定了详细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确保每位员工都能遵守相应的规定和要求,加强安全意识。

2. 加强员工培训:矿山对每位矿工进行了矿井透水事故处理的培训,提高了他们的应急处理能力。

3. 更新安全设备和监测系统:矿山配备了一批先进的安全设备,并建立了全面的监测系统,实时监控矿井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经过这些改进措施的实施,该矿山事故率显著下降,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二、案例二:化工厂爆炸事故某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爆炸事故,造成多人死亡,厂区严重受损。

经过调查和分析,事故原因主要包括:1. 严重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工厂员工在操作过程中,未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导致物料不当混合和操作不当引发爆炸。

2. 安全设施设备缺陷:工厂的安全设施和设备存在严重的缺陷,如爆炸物料的储存容器泄漏,消防设备破损等。

能源骆驼山煤矿透水事故分析

能源骆驼山煤矿透水事故分析

案例|神华集团乌海能源骆驼山煤矿透水事故案例分析1.事故单位简介骆驼山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井田面积,保有储量亿吨,设计生产能力150万t/a,主要开采煤层为9、16煤层,9煤层厚度约3m,16煤层厚度约;矿井采用斜井—立井混合开拓方式,采用综合机械化开采;事故发生时矿井处于二期建设工程阶段,事故发生地点是16煤回风大巷掘进工作面,底板为泥岩、炭质泥岩,底板下距奥灰层的距离平均为34米;2.事故经过据承建单位陕西煤建公司掘进队杨某回忆,7时30分,在9煤工作面的杨某等16名工人下班走到停车场时,发现停车场水深约30公分,且不到一分钟时间水位就上涨到1米后来估算本次事故涌水量起初时最大达万m3/h;发现异常后,他们立即撤回作业面并向调度室汇报了情况;在调度室指挥下, 杨某等人顺着回风巷道往立井方向跑,但到了立井发现并无可供攀爬的设施;这时一个大浪袭来,8名工人顿时没了身影,剩下8名抓住木板等物漂浮,在水中坚持了四个小时后获救;事故发生时井下作业人员共有77人,其中46人升井38人紧急撤离,8人获救,31人被困井下12人在距地面189m的9煤作业面,19人在距地面289m的16煤作业面;事故发生后,经过14天、2万多人次的救援,生还45人,死亡32人;本次救援累计施工钻孔20个,进尺5874m,排水144万m3,对陷落柱进行注浆堵水共注入浆料8384m3; 3.事故原因16煤回风大巷掘进工作面遇煤层下方隐伏陷落柱,在承压水和采动应力作用下,承压水突破隔水带形成导水通道,导致奥灰水从煤层底板涌出,造成此次事故;4、事故教训1.煤矿企业和煤矿建设施工单位要认真贯彻煤矿防治水规定,要采用适合本矿井的物探、钻探等手段,查明矿井范围内的隐伏导水构造及地下含水层基本情况,准确掌握矿井水患情况;对受采掘影响的隐伏导水构造要及时处理,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采掘工作面物探不能代替钻探,存在异常必须进行打钻探放水;发现有透水预兆时,必须立即撤出受威胁区域的所有人员;2.全面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要根据矿井主要水害类型和可能发生的水害事故,制定水害应急救援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储备足够的抢险排水设备和材料,并每年进行1次救灾演练;3.煤矿企业要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让职工了解矿井存在的水害威胁类型,及发生水害水害事故时的应急处置方式;其实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增强职工的自保和互保能力;。

23年煤矿透水事故案例分享

23年煤矿透水事故案例分享

23年煤矿透水事故案例分享摘要:一、煤矿透水事故概述二、23 年煤矿透水事故案例分析1.事故基本情况2.事故原因3.事故处理及救援过程4.事故结果及影响三、煤矿透水事故防范措施1.煤矿企业应采取的措施2.政府及监管部门应采取的措施四、总结与建议正文:一、煤矿透水事故概述煤矿透水事故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地下水或地表水突然涌入矿井,造成矿井内水位升高,影响矿井正常生产和工人安全的事故。

煤矿透水事故是煤矿生产中的一种常见事故,对其防范和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23 年煤矿透水事故案例分析1.事故基本情况2023 年某煤矿发生透水事故,造成多名矿工被困。

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立即启动应急救援机制,组织力量进行救援。

2.事故原因经初步调查,事故原因可能是由于矿井周边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地下水涌入矿井。

另外,矿井自身的安全设施不完善,也可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3.事故处理及救援过程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迅速组织救援队伍,进行井下搜救。

同时,调动周边煤矿的资源,为救援提供支持。

经过多日努力,成功救出部分被困矿工,但仍有部分矿工失踪。

4.事故结果及影响此次透水事故造成多名矿工被困,其中部分矿工成功获救,但仍有部分矿工失踪。

事故对矿井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对矿工家庭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三、煤矿透水事故防范措施1.煤矿企业应采取的措施煤矿企业应加强矿井安全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排除。

同时,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培训,使矿工掌握正确的安全操作方法。

2.政府及监管部门应采取的措施政府及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煤矿企业的监管,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进行整改。

同时,加大对煤矿安全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煤矿安全水平。

四、总结与建议煤矿透水事故对矿井生产和矿工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

朝阳隧道透水事故

朝阳隧道透水事故

朝阳隧道透水事故一、事件背景介绍2021年5月10日,上午9点,位于朝阳区的朝阳隧道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透水事故。

这是一条交通要道,连接着城市的主要区域,也是市民日常通行的重要路段。

这次事故导致了交通瘫痪、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二、事故原因分析1. 设备故障:初步调查显示,这次事故的根本原因是朝阳隧道管道设备的故障。

隧道的排水系统失灵,无法正常排水,导致大量的水涌入隧道内部。

这可能是由于设备老化、维护不到位或者使用不当等原因引起的。

2. 天气因素:天气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天正下着大雨,雨水不断灌入隧道中,增加了水压,进一步加剧了事故的严重程度。

3. 管理不善:此次事故还暴露出隧道管理的不善之处。

相关的安全检查和维护工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进行,没有及时发现和排除故障。

管理人员对隧道设备和排水系统的运行情况了解不足,也没有制定合理的预警机制和应急措施。

三、事故影响1. 交通瘫痪:事故发生后,朝阳隧道迅速封闭,导致大量车辆被困在隧道内部,交通完全瘫痪。

不仅影响了市民的出行,还给周边的道路交通造成了严重影响。

2. 人员伤亡:事故中有多名市民被困在隧道内,其中一些人被淹没在水中无法自救。

救援人员紧急展开救援行动,但仍有人员被困隧道中时间过长,生命受到威胁。

3. 财产损失:水灾造成了隧道内的电力系统损坏,设备和车辆被严重损坏,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

此外,受到事故影响的商铺和住户也遭受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四、应急救援和善后工作1. 救援行动:事故发生后,消防、抢险救援和城市管理部门迅速行动,组织人员投入到救援行动中。

他们用尽全力营救被困人员,排除隧道内的积水,并修复隧道设备。

2. 受灾人员安置:被困人员被成功救出后,相关部门迅速展开安置工作。

受灾商铺和住户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帮助和支持,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3. 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启动了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程序。

贵州思南县天池煤矿“12.12”特别重大透水事故分析

贵州思南县天池煤矿“12.12”特别重大透水事故分析

贵州思南县天池煤矿“12.12”特别重大透水事故分析2004年12月12日10时30分,贵州省思南县天池煤矿发生特别重大透水事故,造成21人死亡,15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783万元。

一、天池煤矿基本情况(一)矿井概况天池煤矿为私营股份合作制企业,位于贵州省思南县风云乡龙坪村和许家坝镇潘家坨村境内,年产能力3万吨,矿长冉朝江,持有有效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矿长资格证和矿长安全资格证。

该矿分老井和新井两个生产系统,两个生产系统各自独立核算,此次事故发生在新井。

新井位于许家坝镇潘家坨村赶二窝,于2001年8月经思南县煤炭局和国土资源局批准、由19个股东(其中四人是老井的股东)投资建设,作为天池煤矿,拟定在新井与老井贯通后,将老井改做风井,新井作为主井。

新井建设前未经安全论证,没有设计方案,没有安全设施设计。

2003年1月新井暗斜井井底揭穿煤层后开始布置运输大巷,之后边掘进通风巷道,边开始采煤,采用巷道式采煤方式,手稿落煤,木点柱支护。

2004年11月新井与老井贯通,发生事故时正着手扩巷工作。

由于老井在枫芸乡境内,新井在许家坝境内,为落实管理责任,县政府曾于2003年11月19日决定,老井和新井在未贯通前分别由枫芸乡政府和许家坝镇政府负责管理,贯通后,天池煤矿由许家坝镇政府全面管理。

(二)水文地质情况矿区位许家坝向斜的北东段,井田内无大河、山塘,地表水主要源于大气降水;地下水受断裂构造及可溶性岩层及可溶性岩层的化学成分、岩性结构的影响,其构成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地下岩溶含水系统十分复杂,含水不均一。

岩性均为石灰岩,主要含岩溶裂隙水和岩溶溶洞水。

地下水较为丰富且具有承压性。

天池煤矿井田内可采煤层一层,煤层平均厚度0.83米倾角10~20度,煤层稳定,现剩余可采储量12.2万吨。

矿井涌水量:事故发生前矿井涌水量约50立方米/天。

(三)矿井防治水情况新井制定有防治水制度,但没有编制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计划,没有具体探放水措施,缺乏必要的防治水技术手段,没有专用探放水设备,平时仅用电煤钻打4米深的钻孔探水。

7.15珠海隧道透水总结

7.15珠海隧道透水总结

7.15珠海隧道透水总结1. 引言7月15日,珠海市发生了一起重大事故,珠海隧道发生了透水情况,给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全面了解事故原因,并总结教训,本文对7.15珠海隧道透水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

2. 事件回顾7月15日晚,珠海隧道突然发生了大量水涌入的情况,导致隧道瞬间被淹。

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人员进行紧急施救,并封锁隧道进行抢修恢复通行。

3. 事故原因分析经过初步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导致7.15珠海隧道透水的主要原因如下:3.1 隧道设计不合理据初步分析,珠海隧道在设计初期并未充分考虑地下水位的变化和排水措施。

隧道设计选择了低洼地区施工,且未对地下水进行有效的排除和处理,从而导致了透水事故的发生。

3.2 施工质量问题隧道施工阶段存在一定的施工质量问题。

可能存在施工工艺不规范、施工材料质量不达标等情况,导致了隧道本身结构的漏水风险增加。

3.3 管理和监管不到位事故发生后,调查人员发现隧道的管理和监管存在一些问题。

监管部门未能严格要求隧道施工单位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也未对隧道的使用和维护进行有效监管,导致了透水事故的发生。

4. 教训总结鉴于珠海隧道透水事故的发生,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加强类似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监管。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加强设计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在工程设计阶段,需要充分考虑地下水位的变化和排水措施,确保隧道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同时,应尽可能选择合适的施工区域,避免低洼地区进行施工。

4.2 严格把控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施工工艺和施工材料的控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施工单位应执行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定期对施工过程进行检查和验收。

4.3 健全监管机制相关监管部门应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对隧道工程的监督和管理。

要求施工方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并定期对隧道的使用和维护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煤矿事故案例及心得体会

煤矿事故案例及心得体会

煤矿事故案例及心得体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煤矿产业长期以来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安全管理不到位、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等原因,煤矿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文将选取几起典型的煤矿事故案例,探讨其原因和教训,并分享一些心得体会。

案例一:孟家煤矿透水事故2010年,山西省临汾市孟家煤矿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透水事故,造成了矿井60余名矿工死亡。

该煤矿曾被授予“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却在这次事故中暴露出很多安全隐患。

经过调查,事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管理层存在严重的安全管理漏洞。

孟家煤矿在事故发生前曾多次接到水源外泄的报警电话,但管理层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忽视了这一严重隐患。

其次,缺乏应急救援措施。

一旦透水事故发生,矿工需要立即撤离矿井,但缺乏相应的紧急通道和救援装备,导致大量矿工无法及时逃生。

最后,技术水平和设备更新不及时。

作为一家获得“先进单位”称号的煤矿,其技术水平应相对先进,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滞后性。

缺乏先进的透水预防和控制技术,加剧了事故的发生。

从这起事故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心得体会:一是安全意识不能松懈。

无论任何行业,安全都应是最重要的原则。

煤矿行业更是涉及到千千万万的劳动者生命安全,因此对于煤矿管理部门和从业人员来说,安全必须放在第一位,不能有丝毫马虎。

二是加强安全管理和应急措施。

煤矿作为高危行业,应严格要求安全管理和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执行。

安全管理应涵盖从设备维护到作业流程的各个方面。

在应急措施方面,需要为矿工提供必要的安全设备和紧急通道,确保他们在危险发生时能够及时撤离。

案例二:沙洲坝煤矿瓦斯爆炸事故2018年,河南省宝鸡市沙洲坝煤矿发生了一起瓦斯爆炸事故,导致了15名矿工死亡。

事故发生后,调查人员发现了几个引起爆炸的主要原因:首先,进风巷道温度过高。

矿井巷道内积存的瓦斯在高温下易爆炸,进风巷道温度过高加剧了矿井中瓦斯的聚集程度,导致了爆炸事故的发生。

煤矿水害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煤矿水害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二
3.28”华晋焦煤集团王家岭煤矿重特大 透水事故
“3.28”华晋焦煤集团王家岭煤矿重特 大透水事故
2010年3月28日14时30分许中煤集团山西临汾碟子 沟项目部施工的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王家岭矿发生透
水事故,当班下井261人,升井108人,153人被困井下,
被困人员多为山西、河北、湖南、贵州4省籍农民工。为 小窑老空水透水事故。 经查,该起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共造成38人死亡、 11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937万元。
其中,对山东华源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郑珍修
及副总经理张灿君等6名责任人移交司法机关
追究刑事责任,被判处7年不等有期徒刑。对
20名有关责任人分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和行 政处罚。在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人员中,有地 (厅)级干部3人,县(处)级干部5人。
如有不妥之处 敬请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2、事故原因及抢险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骆驼山煤矿16号煤层回风大巷掘进工作面遇 煤层下方隐伏陷落柱,在承压水和采动应力作用下,诱发该掘进工作面底 板底鼓,承压水突破有限隔水带形成集中过水通道,导致奥陶系灰岩水从 煤层底板涌出。
事故的间接原因是:探放水措施不完善,防治水工作不到位;应
急处臵不当,贻误撤人时机;违法分包工程,施工组织混乱;现场施工管 理不到位,技术力量薄弱;建设、施工等单位未严格执行三级安全培训制
救援工作。
4、相关责任人处理结果
事故调查组经调查分析,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共对29
名责任人进行了处理。其中,4名涉嫌犯罪的事故责任人被 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5名企业人员和党政机
关工作人员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同时,责成内蒙古自治
区人民政府向国务院作出深刻书面检查,中煤能源集团、 神华集团向国务院国资委作出深刻书面检查;由内蒙古煤 矿安全监察局依法对乌海能源公司处以300万元罚款,对中 煤五建公司处以200万元罚款;由内蒙古自治区建设行政主

营山透水事故反思总结汇报

营山透水事故反思总结汇报

营山透水事故反思总结汇报营山透水事故反思总结汇报一、引言近期,营山县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透水事故,导致多人伤亡。

此次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使我们意识到透水事故的严峻性和复杂性。

为了总结教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特就此次透水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未来能够更好地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二、事故背景营山县是一个地势低洼的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长期以来,透水问题一直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

今年的雨水量较往年偏多,水位上涨迅猛,给我们的地下施工带来了严重的压力。

透水事故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三、事故原因分析与总结1. 设计不合理:此次透水事故发生在一个正在建设的地下车库工程中。

调查发现,施工单位在设计阶段并没有对地下水位上涨的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导致在抗水压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进行了施工。

这直接导致了事故的发生,说明我们在施工前必须要充分了解地质条件和水文学特性,并做出正确的设计。

2. 监管不到位:施工单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安全要求进行施工。

特别是对于水文学情况的监测和控制,监管单位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这使得问题逐渐积累,进一步加剧了透水事故的发生。

监管单位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严格把关,加强监督力度,确保施工单位按照规范操作,严格安全管理。

3. 技术不过关:透水事故的发生也与施工单位的操作技术和经验有关。

事故发生前,施工单位并没有充分了解该地区的透水情况,也没有采取正确的措施来应对。

在这次事故中,没有采用适当的水降解和抗渗措施,导致了地下水瞬间涌入,造成了灾难性后果。

这就要求我们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技术水平,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四、事故启示与教训1. 加强前期调查与设计:在施工前,必须对地质条件和水文学特性进行充分的调查和评估,以便做出合理的设计和施工计划。

必要时,可以聘请专门的水文学专家进行咨询,提供科学的建设方案。

2. 强化监管和安全意识:监管单位要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督和管理,明确工程施工的安全要求,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3年煤矿透水事故案例分享

23年煤矿透水事故案例分享

23年煤矿透水事故案例分享
(原创版)
目录
一、煤矿透水事故概述
二、煤矿透水事故案例分享
三、煤矿透水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四、总结
正文
一、煤矿透水事故概述
煤矿透水事故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因地下水涌入煤矿井下,造成煤矿井下积水,影响煤矿生产和矿工安全的事故。

煤矿透水事故在我国煤矿事故中占比较大,严重威胁着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煤矿的生产稳定。

二、煤矿透水事故案例分享
以下是几个煤矿透水事故的案例:
1.2015 年金沙县禹谟镇偏坡寨煤矿水灾事故
2015 年 5 月,金沙县禹谟镇偏坡寨煤矿发生水灾事故,造成 6 人被困井下。

事故发生后,煤矿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经过全矿职工的共同努力,6 名被困矿工全部获救。

2.2018 年 8 月 6 日 xx 一矿 8.6”透水事故
2018 年 8 月 6 日,xx 一矿发生 8.6”透水事故,造成 6 人被困井下。

事故发生后,矿方立即组织救援,经过多部门联合救援,6 名被困矿工全部获救。

三、煤矿透水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为了避免煤矿透水事故的发生,煤矿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矿井水文地质勘探,摸清水文地质条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水害事故的发生。

2.严格执行矿井防水规定,加强矿井防水设施的检查、维修和改造,确保防水设施完好可靠。

3.加强矿井排水系统管理,确保排水设备正常运行,提高矿井抗水害能力。

4.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定期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第1页共1页。

姜家湾煤矿透水事故分析

姜家湾煤矿透水事故分析

原标题:姜家湾煤矿事故是怎样发生的4月23日凌晨3时35分,在404盘区回风巷尾找到最后1名遇难矿工。

至此,发生在同煤集团姜家湾煤矿的透水事故,经全力搜救,24名被困人员全部找到,其中3人获救,21人遇难,抢险救援工作结束。

同煤集团姜家湾煤矿“4·19”事故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介绍,事故是上层采空区积水所致。

建于1964年的姜家湾煤矿位于大同市南郊区,是个典型的老矿,2003年被同煤集团整合,目前年生产能力90万吨。

“姜家湾煤矿井下作业情况复杂,”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院长梁卫国教授说:“我去过那个煤矿。

那里的顶板岩性很差,地质条件很差,一个整合煤矿,能生产90万吨不容易。

”梁卫国介绍,采煤过程中都有超前的钻探,用以探测和预判采煤工作面的情况,预防事故发生。

但是,具体的地质状况和预判精确度会直接影响透水事故的预防。

比如,有可能打孔的时候没水,开采时破坏了地质结构,就可能导致透水。

采矿是动态的,采矿工作面的地质结构和稳定性随时都在变化中。

尤其是地质复杂的矿区更是如此。

梁卫国说:“一般来说,矿井顶板透水的事故很难救援。

矿工置身于一个有限的空间,而无法判断的水源在头顶,所以有效的救援就是最及时地抽水。

”20日上午举行的同煤集团姜家湾煤矿“4·19”事故抢险救灾领导小组会议上决定,山西将暂停审批整合煤矿复产验收工作。

即日起,同煤集团所有整合煤矿全部停产整顿;省属其他集团整合煤矿开展自查自纠;大同市整合煤矿开展自查自纠。

“姜家湾煤矿透水事故只是个例,全省整合的煤矿都有问题。

”梁卫国说:“所有整合的煤矿特点为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和开采工艺落后,尤其是其地质资源、开采状况、采空区等基础资料缺失,加之后续开采的探测工作不到位,使得新的采煤工作置身于危险而浑然不知。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22日说,中国11000个煤矿2014年实现“零死亡”的是10500个,达到95.4%,所以实现“零死亡”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骆驼山煤矿透水事故案例警示教育

骆驼山煤矿透水事故案例警示教育

骆驼山煤矿透水事故案例警示教育骆驼山煤矿透水事故是中国煤矿行业历史上一起极为严重的事故。

该事故发生在2008年11月28日,当时矿井内153名矿工被困在井下,最终只有115人成功逃生,而其他38人不幸遇难。

这起事故给我们带来了沉重的教训和警示,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和深思。

首先,骆驼山煤矿透水事故暴露出煤矿安全管理的严重问题。

该矿存在矿井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事故发生后,矿井内的排水系统无法有效控制和排除水量,导致矿井迅速被水淹没。

这表明煤矿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必须加强,要重视煤矿排水系统的设计和管理,确保矿井的安全排水。

其次,该事故也暴露出煤矿企业对员工安全教育培训的不足。

事故发生前,矿工缺乏必要的水灾应急知识和技能,导致在面临透水危险时无法正确应对。

煤矿企业应该加强对矿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再次,该事故也暴露出监管部门的监管不力。

在此次透水事故中,煤矿企业知道矿井存在安全隐患,但因为监管部门的不力,隐患未能及时解决。

监管部门必须加强对煤矿企业的监督检查,确保企业严格按照相关安全法律法规执行,并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

最后,骆驼山煤矿透水事故也给我们提出了消防设施建设和应急救援能力的挑战。

事故发生后,矿井内的逃生通道被水淹没,逃生困难。

因此,煤矿企业必须加强对矿井的应急设施建设,确保矿工在紧急情况下有足够的逃生通道和设备,同时也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和能力。

骆驼山煤矿透水事故给我们上了一堂深刻的警示教育课程。

我们必须认识到煤矿安全的重要性,不能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矿工的生命安全。

煤矿企业要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同时监管部门也要加强监管和检查,确保煤矿企业遵守安全法律法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确保矿工的安全和健康。

安全生产管理的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安全生产管理的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安全生产管理的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安全生产是企业及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工业事故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一个重要指标。

本文将通过对安全事故案例的分析,探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案例一:矿井透水事故在山西某煤矿,因为未按规定进行巷道支护,导致透水事故发生。

事故发生后,矿井进水严重,工人被困于井下,造成多人伤亡。

分析:1. 矿井管理不规范。

矿井管理部门未对巷道支护进行严格监督,导致工作人员在不安全的环境中工作。

2. 应急预案不完善。

事故发生后,矿井管理部门未能迅速采取应急措施,导致伤亡人数增加。

对策:1. 加强安全生产监管。

加大对煤矿生产环节的监督力度,确保矿井管理按照规定进行,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

2. 完善应急预案。

制定并贯彻培训应急预案,提高员工的应急意识和应对能力,保障事故发生后的快速响应和救援。

二、案例二:化工厂爆炸事故某化工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事故调查发现,该化工厂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但管理部门对此忽视不理。

分析:1. 安全管理缺位。

化工厂管理部门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存在漏洞,未能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2. 缺乏应急演练。

化工厂未组织定期的应急演练,导致员工对应急状况缺乏应对经验。

对策:1. 增加投入,优化安全设施。

化工企业应加大投资力度,提升安全设施和设备的质量,并确保每一项安全设施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制定并执行安全检查制度,每隔一段时间对设备和工艺进行全面检查,及时修复和更新存在的问题。

3. 加强应急演练。

定期组织员工参与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和自救能力。

三、案例三:建筑工地事故在某建筑工地,由于施工人员操作不当,一块巨石突然滑落,导致多名工人受伤。

事故原因是工地管理不规范,未进行足够的施工安全教育。

分析:1. 工地管理混乱。

建筑工地管理部门对施工人员的操作和安全教育存在缺失,导致工人在操作时不够谨慎。

透水事故剖析总结报告范文(3篇)

透水事故剖析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事故概述事故时间:____年__月__日事故地点:____市____县____煤矿事故类型:透水事故事故原因:____事故经过:____事故后果:造成____人被困,____人遇难,直接经济损失____万元。

二、事故原因分析1. 直接原因(1)地质条件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不清。

在本次透水事故中,煤矿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发育,水力联系密切,导致透水事故发生。

(2)采掘作业不当。

在透水事故发生前,采掘工作面附近小煤窑老空区积水情况未探明,导致掘进作业过程中,老空区积水透出,引发透水事故。

(3)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

在发现透水征兆后,未及时采取撤出井下作业人员等果断措施,导致事故扩大。

2. 间接原因(1)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煤矿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未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导致安全风险防控措施不到位。

(2)安全培训不到位。

部分新到矿职工未经培训就安排上岗作业,部分特殊工种人员无证上岗,导致安全意识淡薄。

(3)现场管理混乱。

施工过程中,赶工期、抢进度,导致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

三、事故教训1. 加强地质勘探工作。

在采掘作业前,应充分了解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情况,查明老窑采空区位臵和范围、积水情况,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2. 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宣传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确保安全生产措施落实到位。

3. 强化现场安全管理。

加强现场监督检查,严格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确保安全生产。

4. 加强安全培训。

对新入职职工进行岗前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安全生产。

5. 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机制。

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四、整改措施1. 重新开展地质勘探工作,查明水文地质条件,为安全生产提供依据。

2.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宣传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

3. 加强现场安全管理,严格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确保安全生产。

洛阳市新安县寺沟煤矿“”特别重大透水事故分析

洛阳市新安县寺沟煤矿“”特别重大透水事故分析

洛阳市新安县寺沟煤矿“”特别重大透水事故分析一、事故背景新安县寺沟煤矿位于洛阳市,是一家规模较大的煤矿,该矿主要开采的是煤炭资源。

事故发生在2024年8月10日,在该矿的一处井下作业面,由于突出水槽筑坝质量差、管道老化、未进行透水及其它工程技术措施等原因导致水槽破裂,大量水涌入煤矿工作面,造成严重透水事故。

二、事故原因分析1.管道老化:由于煤矿开采的长期影响,地下管道长时间运行,未进行维护和更换,导致管道老化情况严重,抗压能力下降;2.透水措施不到位:在井下作业面进行施工作业前,矿方未进行充分的透水措施,没有做好对突发水槽进行检测和处理,导致漏水风险;3.水槽筑坝质量差:水槽是起到防水作用的重要设备,但煤矿在施工时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备安装和施工,导致水槽的筑坝质量差,容易破损;4.安全意识不强:矿方对于井下作业的安全意识薄弱,对于水槽的管理和维护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三、事故后果该透水事故导致13名矿工被困在井下,其中3人不幸遇难,其他矿工受伤,造成了严重人员伤亡。

同时,大量水涌入煤矿工作面,造成煤矿设备损坏,财产损失巨大。

四、事故教训及改进措施1.加强设备维护:对于煤矿内的设备设施,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更换老化和有安全隐患的管道等设备;2.加强透水措施:在井下作业面进行施工前,应进行充分的透水措施,对突发水槽进行检测和处理,确保煤矿井下的安全环境;3.提高安全意识:矿方应加强对矿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加强对井下作业环境的安全监测和管理;4.加强事故应急预案:煤矿应制定完善的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级责任和应急处置措施,提高在事故发生时的应对能力;5.加强监管力度: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煤矿的监管力度,对违规煤矿进行严厉的处罚和整改,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

总结:洛阳市新安县寺沟煤矿特别重大透水事故是一起由于煤矿管理不善、设备老化等原因导致的严重透水事故。

通过对该事故的分析,我们应引以为戒,加强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保障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骆驼山煤矿透水事故案例警示教育

骆驼山煤矿透水事故案例警示教育

骆驼山煤矿透水事故案例警示教育骆驼山煤矿透水事故是中国煤矿史上的一起严重事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一事件发生后,我们深刻认识到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也从中汲取了许多教训。

事故发生在2019年12月19日凌晨5时许,骆驼山煤矿5煤层发生大规模透水事故。

事故现场来不及撤离的12名矿工被困井下,无法自救。

煤矿的救援行动迅速展开,但受透水的影响,救援困难重重。

经过120多个小时的紧急抢救,只有一名被困者生还,其余11人不幸罹难。

这起事故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深思。

首先,透水事故的发生揭示了煤矿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

该矿煤层透水情况多发,长期以来存在安全隐患,但相关负责人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并且信息未能及时向地方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这显示了该煤矿在安全生产管理上的严重失职,并对相关责任人提出了严厉的责任追究。

其次,透水事故暴露出煤炭企业对于安全生产的不重视。

在煤矿运营过程中,一些企业往往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安全生产。

在这个案例中,煤矿长期以来存在透水问题,但相关负责人并未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这说明,一些企业面对生产成本的压力而忽视了安全隐患的存在,这种现象需要得到我们的高度警惕。

此外,透水事故也暴露出煤矿安全监管的不力。

地方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应对煤矿的安全生产进行监管,但在这次透水事故中,相关信息未能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监管工作存在漏洞。

地方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隐患,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对于这起透水事故,我们应深刻吸取教训,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煤矿企业要寄希望于安全生产的发展,将安全放在首位,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强煤矿的监管,提高执法力度,对于不安全的煤矿要坚决予以取缔,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总之,骆驼山煤矿透水事故的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我们要深刻吸取教训,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煤矿工人的安全,也为了民众的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王家岭透水事故案例分析

王家岭透水事故案例分析

• 4月2日 14时10分,山西王家岭矿难过去 120小时,井下传来敲击声,发现有生命迹 象。工作人员往井下输送360袋营养液,以 及两封信。
• 4月3日 12时15分起,救援人员向井下输 送防爆电话,希望听到被困人员的声音或 生命迹象。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骆琳, 山西省省长王君手持电话苦等,听筒内没 有回音。
每组被困矿工都有带头大哥 他们曾 炸开通道自救
• “60多个人围着我” • 6日下午,在河津市人民医院。已经恢复过来的王家岭三 十六处主二队工人苏泽西说,事故发生时,他们所在的巷 道水位不断上涨,就在此时,他们的队长王纪明、安全检 查员、瓦斯检测员等管理骨干,立刻用炸药炸通一条邻近 的巷道,使水位降了下来。 • 在新巷道里,他们又与另一队约五十多人会合在一起。在 管理骨干的带领下,工人们找到一个空气充足、相对干燥 保暖的地方休息,然后派有经验的老矿工通过通风口向外 发出求救信号。 • 6日下午,虚弱的王纪明在接受采访时说,“60多个人围 着我,不能慌也不能乱,一乱就不行了。”
• 4月4日 22时24分,井下救援人员传来消 息,发现回风巷里有矿灯闪烁,距离大概 有300米远,说明有被困矿工在求救。指挥 部立即作出决定,抢险救援队员乘橡皮筏 进入回风巷,把幸存的人员(矿灯晃动处 )营救出来。
• 4月5日 零点40分左右,王家岭矿难被困 矿工获救,第一批9名被困矿工被抬出井口 。 张宝顺、骆琳、王君、陈川平、王树鹤 等向被救矿工表示了真切的慰问,要求医 护人员全力以赴救治每一名获救矿工。4月 5日1点24分,首批获救人员依次被救护车 送到山西河津铝厂医院,医务人员已经对 其做全面检查。
二、事故原因。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该矿20101回风巷掘进工作 面附近小煤窑老空区积水情况未探明,且在发现 透水征兆后未及时采取撤出井下作业人员等果断 措施,掘进作业导致老空区积水透出,造成 +583.168m标高以下巷道被淹和人员伤亡。 • 事故的间接原因是:地质勘探程度不够,水文地 质条件不清,未查明老窑采空区位置和范围、积 水情况;水患排查治理不力,发现透水征兆后未 采取有效措施;施工组织不合理,赶工期、抢进 度;未对职工进行全员安全培训,部分新到矿职 工未经培训就安排上岗作业,部分特殊工种人员 无证上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马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混乱,技术管理严重疏漏。部分矿井管理人员无上岗资格证,矿上任命的部分管理人员不参与实际管理;人员配备不齐,缺少跟班安全检查员和瓦斯检查员,缺少专职技术人员;技术管理混乱,对矿井的水文地质情况了解的不清,没有绘制井下实际工程图,缺少作业规程,没有专项探放水措施。
4、济源市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克井镇政府对煤矿长期违法生产监管不力。济源市煤炭管理局在发现马庄煤矿存在在非技改区域作业问题的情况下,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济源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对煤矿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不到位。
事故发生前,马庄煤矿矿井提升系统、通风系统、供电系统、瓦斯监测监控系统、消防灭尘供水系统已形成;井底内、外水仓已投入使用,水仓容量677m3,泵房内安装有三台水泵,两台型号为D85-45×5,一台型号为D155-30×8,敷设直径Ф133和直径Ф159的排水管路两趟,顺主井敷设至地面,矿井排水能力为325m3/h;矿井无专用探水钻,使用煤电钻代替探水钻进行探放水。
水灾事故是煤矿事故的一种,给煤矿安全生产、社会经济发展和工人的人身安全带来很大的危害,为了更好的控制煤矿火灾事故的发生,对本次事故做详细调查分析。
关键词:事故,分析,措施,火灾,应急预案
1引言
安全是人类最重要和最根本的需求,是人民生命健康和国家财产的基本保障,可以说,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效益,安全更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做好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工作,预防和控制煤矿事故的发生,在确保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的基础上寻求煤炭工业的发展,是煤炭工业发展的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
2008年9月17日,按照济源市政府要求,马庄煤矿停止了井下一切作业活动。10月17日,济源市批准马庄煤矿维修与技改有关的巷道,当天该矿开始维修,并在非技改区安排工人掘进维修巷道。截至10月29日,零点班包工队在小溜子巷内维修6个班、此巷道高度只有1米,为长期停工顶板下压所致。29日零点班,已经维修到接近溜子头,发现小溜子巷内小溜子头处从巷道里面沿底板有水流出,水量约4 m3/h,比9月17日放假时要大些。
3事故性质及原因
事故性质
经过对事故的调查分析,认定河南省济源市马庄煤矿“10.29”重大透水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直接原因
突水点(马庄煤矿一下山中部小溜子巷内的西拐巷正头)西部以上存有大量的老空区,老空区内存有大量的承压水,突水点处到老空区的防隔水煤柱宽度不够,在承压水长期的压迫和浸渗下,防隔水煤柱被突然冲垮,老空区内的水瞬间溃出,是造成这起透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3开采现状
马庄煤矿没有反映井下实际开采情况的图纸,非技改区所有生产掘进工作面没有作业规程。在技改工程中,目前主副井延伸工程、主井底车场、水仓、泵房均已完工;技改区域两条岩巷下山(运输下山和轨道下山)基本到位,尚未开拓它巷道,技改区所有巷道全部采用工字钢支护。
马庄煤矿副井延伸落底后,开始在副井底非技改区维修、掘进并生产出煤。非技改生产区现有生产掘进工作面为:一下山正头、二下山正头、三联络巷、小溜子巷(也叫南起坡巷)以及小溜子巷西拐巷,没有正规采煤工作面。该矿非技改区的生产区域及向南到煤层风化带全部处于2004年以前巷采法采过的老空区内。现生产区域一平巷向南(向上山煤层露头风化带)最近水平距离55米处进入富水区。2007年以来,在非技改区域上平巷40米以上部分(为上平巷保留了40米煤柱),采用巷采法生产。2008年5月份,开始维修掘进上平巷,采用巷采法把原来留下的40米宽煤柱进行了穿采,同时在上平巷南侧预留10米宽煤柱。在巷采过程中曾多次遇到以前的老空区巷道,部分巷道还有空间(没压实)。截至事故发生,共出煤约3万吨(2008年出煤2万吨)。
马庄煤矿正式文件任命并持证上岗的五职矿长除矿长和安全矿长外其余均不履行职责,而是另外找来无证人员代替履职。设有生产科、机电科、安全科(3名带班队长兼任安全员,实际无安全员)等管理机构,有专职探水工2名。共有5个包工队,2个在技改区施工岩巷,3个在非技改生产区施工煤巷。
2.2矿井防治水情况
2005年4月和2007年2月,马庄煤矿委托河南省焦作地质工程勘察院,在地表做了矿区富水性高密度物探,圈定了矿井富水区域,现生产区域二平巷向南(向上山煤层露头风化带)水平最近距离55米处进入富水区,并在矿区周围施工了三口排水井,其中两口井已投入使用。同时,主井正常排水量为50 m3/h。
1.1我国煤矿生产现状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煤炭是靠井下开采的。煤矿生产与其他行业相比其工作场所处于井下深处有限的空间,环境条件恶劣、多变,随着开采过程不断移动,采煤环境不断改变和恶化,在工作过程中顶板、瓦斯、煤炭自燃、粉尘、水害等自然灾害时刻威胁着工人的安全。所以,矿井环境条件恶劣、多变的固有属性是引起煤矿事故多发的潜在危险因素。仅就国有重点煤矿来看,具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占89.5%,高瓦斯与瓦斯突出矿井占49.2%,自然发火危险矿井占57.5%,水害危险的矿井占43%,某些矿井还有冲击地压、岩爆和高温危害。而又由于煤矿工作环境差,难以吸引文化、素质较高的工人,而不得不招大量农轮工、农协工和临时工,给改善安全环境带来更大的困难,从而导致安全工作的恶性循环。同时,企业内部管理失误、国家监管力度不足和国家政策扶持不足也是导致煤矿事故的原因。
1.3透水的定义
透水事故是指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 由于防治水措施不到位而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通过裂隙 断层 塌陷区等各种通道无控制地涌入矿井工作面 造成作业人员伤亡或矿井财产损失的水灾事故 通常也称为透水
1.4灾难危害及区域分布
据权威部门统计数字 2005年煤矿事故3341起 死亡5986人 2006年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为4746人 2009年 发生各类煤矿事故1616起 死亡2631人 其中 煤矿透水和瓦斯爆炸伤亡大 往往造成较大事故 重大事故 甚至特大事故
1.2我国煤炭生产发展趋势
世界上一些主要的煤炭生产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己经在煤矿生产安全工作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实现了对煤矿事故的有效控制,煤炭工业成为这些国家中最安全的行业之。相比之下,我国的煤矿生产安全工作成效不甚理想,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十分严峻,煤矿事故频繁发生,每年仍然有六七千人因煤矿事故而死亡。虽然我国政府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了煤矿安全生产的科技攻关力度,提高了煤矿机械化开采水平,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规定了大量的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建立健全了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以及加大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力度等等,然而成效并不明显,煤矿事故并未得到有效的控制,煤矿事故依然不断发生。
马庄煤矿所有煤巷掘进没有探放水专用措施,但有一个通用的探放水制度,掘进过程中进行了探放水,探放水制度要求探水钻孔个数不少于5个,深度不少于30米。探水使用煤电钻打孔,实际掘进工作面一般打4个探水钻孔,孔深一般5-12米,最深孔只有15米,钻孔没人检查验收。小溜子巷和西拐巷于2008年9月17日停止掘进,巷道开在实体煤中,两条巷在掘进过程中曾探过水,打过的钻孔都有渗水现象;在小溜子巷内距巷口5~6米处,向西帮打了个6米深的钻孔探水时发现有报废的老巷道,当时又打了个13米的钻孔,钻孔内有少许水流出。
马庄煤矿采矿证号4100000620188,有效期为2006年12月至2012年9月。2005年12月11日,河南省煤炭铝土矿资源整合领导小组办公室以豫资源整合办[2005]25号文件批准该矿单独保留。2006年9月8日济源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以济安监[2006]128号文件批准了该矿的技术改造初步设计,生产能力由6万吨/年改造为15万吨/年。2006年10月9日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豫西监察分局以豫西煤安监[2006]109号文件批准了该矿的技术改造初步设计安全专篇。2006年10月30日济源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以济安监[2006]145号文件批准该矿技改工程开工。
入井后,工人按分工到各自地点开始作业。15时50分,四点班包工头姚卫东下井,先在二联络巷和8点班工人一起修溜子,17时左右,8点班工人出井,姚卫东接着走到一下山正头等修巷地点查看情况。之后,姚卫东帮助从井底往修巷地点运材料,运完料后坐在一下山上部溜子头处休息,19时10分许,听到在一下山内距小溜子巷口向上约10米处维修的工人周文举喊“出水了”,在一下山中上部修巷的周文举、小强、周爱国、梁光元四人立即往外跑,姚卫东听到喊声后立即向下跑到一下山距小溜子巷口3-4米处,看到有水正从小溜子巷涌出流
根据煤矿的水害类型来说 我们国家大致可以划分成为六个区域
2马庄煤矿事故报告内容
2008年10月29日19时10分许,河南省济源市马庄煤矿(以下简称马庄煤矿)发生一起重大透水事故,造成21人死亡(其中3人下落不明),直接经济损失590万元。
事故发生后,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徐光春书记从国外打回电话,就事故抢救和善后处理作出重要指示;郭庚茂代省长、陈全国副书记、李克常务副省长对事故抢救、事故查处和善后处理分别作出重要批示。史济春副省长带领河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煤炭工业管理局和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有关负责同志连夜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指导抢险救援工作。10月30日早上,国家安监总局和国家煤矿安监局分别派出赵苏启副司长和孟斌成副主任等3人紧急赶赴事故现场指导事故抢险救援工作,并传达了张德江副总理和赵铁锤局长的重要指示精神,要求全力抢救事故,避免次生事故发生,尽速查明事故原因,吸取事故教训,采取得力措施,扭转安全生产被动局面。
5、济源市政府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监管机构设置不合理,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不强。济源市煤炭管理局为济源市工业经济发展服务局下设的事业单位,行政执法能力受到限制;济源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煤矿安全监察科只有1人,不能充分履行执法监察职责。
3.1事故处理
2008年10月29日15时,四点班代班长兼安全员常云奇到马庄煤矿生产矿长王小庄办公室领活,15时20分开始开班前会,随后范中全在井口点名,当班共有32人入井。在技改区轨道下山底部安排浙江包工队5名工人维修岩巷,其中1人开泵,1人开绞车,3人在下山修棚;在非技改生产区姚卫东班入井27人,其中副井底安排孟富平和卫国军2人把罐推车,一下山上部溜子头2人修巷,一下山中部小溜子巷口向上10米处2人修巷,一下山小溜子巷口以下15米处2人修巷,一下山底部水涡和中部水涡安排周小文1人开泵,二下山底部水仓口处修棚2人,二下山高处水涡开泵1人,二下山底部水仓清淤及开泵2人,二下山底部联络巷开泵1人、开溜子1人、整理溜子4人,二下山高处安排3人运风机并由流动电工张国民1人来此安装,二下山高处开溜子1人,二下山安排代班长1人兼安全员,包工队队长姚卫东1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