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连续退位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计算上思维过程较为复杂,容易出错,是学生学习退位减法的难点。
我把这节课的重点定位在掌握退位减法的算法上,而难点定位为被减数中间有0 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突破重点并不是一件难事,学生已经有两位数退位减法的基础在,对已有的知识进行适当的迁移就能掌握本节课的重点,而对于难点如何突破,的确是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课前就这个难点我请教了很多老师,他们对这个问题解决方法也各抒己见。
我从班级实际情况出发进行了如下设计: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做了两道计算题(1)72-37= (2)314-177= 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连续退位减法怎么减?为本节课学习被减数中间、末尾都是0的连续退位减法做好知识铺垫。
然后把例1的517改为507,即为例2。
问学生:两道题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课题。
学生已有连续退位减法的基础,我先让学生尝试笔算,并思考跟以前的减法笔算有什么不同。
再交流算法。
学生各抒己见,生甲说:“我在计算时,发现个位上不够减,就从十位上退1再减,而十位上的数也不够减,就从百位退1再减。
”生乙说:“我发现原来学习的只一次退位,这次计算要两次退位。
”……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学生在表达自己见解时又学会了倾听同伴的见解,使课堂教学的重点在学生交流过程中得到体现,最后概括出结论: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
此后,为了反馈学生对算法的掌握情况,巩固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我又安排让学生做了两道题。
(1)703—209= (2)405—326 这两道题不仅巩固了计算方法,第(2)小题还让学生学会了计算结果最高位是0时处理方法。
例3是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是0的减法。
因为被减数只有三位数,所以笔算原理与例2相同。
教材安排了用多种方法计算,即竖式和口算,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在教学时,直接引导学生先估算并把算式板书下来:(1)把185看作200,500-200=300,因为多减了15,所以300+15=315。
2024年《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精选8篇)

2024年《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精选8篇)《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篇1 个位上不够减,向十位借1,十位上是0,十位先向百位借1,即10个10,然后十位退1作10,借个位10个1。
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各位数上的变化情况因为有0的出现而更加复杂。
本课突破难点的关键就是“0”。
1、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不借住情境,让学生直接做纯计算的复习题,然后由复习题517-348,被减数从517到507,学生对这个变化并没有在实质上进行关注,但却引起了学生计算上新的飞跃。
教师抓住从1到0,引导学生思考1和0到底有什么区别?学生发现1是有,0是没有,从有到无的变化。
然后引导学生发现从1到0带了了计算上的新问题。
但这里教师的问题是:“0特别在哪里?”这样的提问是否指向性不够明确?2、抓住关键问题。
很多老师用各种形式让学生一遍遍地反复说算哩,说计算过程是肯定的,关键是怎么说?教师紧紧抓住为什么十位上的0会变成9?有效的课堂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在思考,思考是数学的核心问题。
3、500-348引导学生发现:减数与差末尾凑10,中间凑9。
学生发现规律是否就是真正理解,学生可能会不知其所以然。
问题: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是0,为什么要末尾凑10,中间凑9呢?不断追问让学生进一步明晰两个“0”是不同的,中间的“0”尽力了“借”与“被借”两个过程,而末尾的“0”只有借的过程,明确算理。
4、怎样的板书书写形式更能让学生理解一般是在竖式上写出借与被借的`关系。
她的课的板书是个位:17-8=9十位:9-4=5修正后:10-1-4百位:4-3=1强调十位上的0为什么会变成9。
5、有比较性又可以增进理解的题目出现在练习中提高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在练习当中穿插可以进行比较与辨析的题目,让学生进一步理解。
在中间有0之后出现一组练习,前面三道是个位不够减需要连续退位的,而最后一道题目是705-245,让学生发现不同,进行区别辨析,明确中间有0变成9是个位不够减的连续退位的情况下,进一步完善规律。
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1、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
在课一开始,我就安排了二个练习导入新课。
第一个练习是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第二个练习是一次退位减法,并让学生说一说算理,通过这些练习,既为本节课的新授内容做了铺垫,又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
让学生初步认识了线段图,直观地呈现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2、注重算理的理解。
学生尝试计算完后,将学生的各种算法板演在黑板上,并让板演的学生来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当学生说到自己错误的计算过程时,让其余学生帮他一起来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使大家都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对于正确的算理,则让学生多说说,特别要关注差生,以加深学生的印象,然后教师进行归纳升华并板书出“位”的思考过程。
因为,一是被减数连续两位不够减,要两次连续向前一位退1,在第二次退位后除了加上本位的数,还要减去上次退的1,又加又减,计算上思维过程较为复杂,容易出错。
3、进行了小组学习评价和小组合作交流,尽量让学生自学和互学,部分学生在连续退位减上困难很大,通过同伴的帮助和小老师的讲解初步掌握了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不足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1、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特别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遗忘得快,在计算时不少学生特别慢,特别吃力,出错特别多。
对20和100以内的退位减法还要抽时间来复习和强化。
2、学生课堂常规特别差,小组合作学习还要加强指导,小组评价应及时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
3、对于连续退位减中,位上怎么减考虑得不够。
尽管让学生进行了交流,但没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还是要加强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强化。
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基于教材直接教学“连续退位”这个内容,所以学生要建立这样的数学模型是有一定困难的。
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思维的特点和差异,我先带孩子们一起回忆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这些回顾性的复习不仅是对知识的回忆,更是为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作好铺垫;同时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这里面渗透了知识迁移的要素和环节。
由于本节课是一节计算课,相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枯燥无味,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学内容时我尽量做到生活化、童趣化。
例如:把课本中的主题图用一种旅游的形式揭示出来。
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既欣赏了我国美丽云南的几个著名景点,同时又恰倒好处的进入到新知的学习。
在本节课中,学生是第一次认识线段图,所以在教学中,我结合题意在让学生汇报所找到的数学信息的同时,画出相应的线段图的,使学生初步理解了线段图的意思,然后,反问学生,这幅线段图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在表述中进一步理解了线段图每一部分所表示的意思。
再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线段图分析题意、列出算式。
因为新教材没有专门的应用题教学,一些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数量关系式都隐藏在计算教学中,所以当全体学生列出517—348算式后,又追问了一句:“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呢?”强化了已知总数—部分书=另一部分数这个数量关系数。
本节课中,也有一些不尽人意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虽然总体设计而言,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但是练习设计层次不是很清楚,没有照顾到全班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特别是学而有余力的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发展。
二年级数学《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精选20篇)

二年级数学《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精选20篇〕篇1:二年级数学《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连续退位减法》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学习千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根底上学习的一个知识点。
这是笔算减法中最为复杂的一种,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要理解并掌握这一知识点,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减法,但不作速度上的要求,因为后面还有两个例题进展讲解。
在新课的一开场,我复习了千以内的退位减法,出示了224-108,让学生自己计算并说说退位减法的算理,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接着创设情境,出例如题图,这里的教学活动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是引发认知冲突,利用例题内容列出算式204-108,让学生试算,当学生发现竖式计算时个位不够减。
按照已有认知构造,要从十位退1。
但是,被减数十位上是0,无法直接退1,怎么办?许多学生都在苦思冥想,有的皱着眉头,有的窃窃私语,有的看着我……,当我问及怎么了?学生抢着说:老师,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但十位上是0怎么退啊?这时小华说:老师我会我会。
我说:那你说说怎么办?小华说:可以先从百位上退,退给十位,然后再退给个位。
我问学生你们听明白了吗?许多学生摇着头说:不明白。
我笑着说:小华刚刚说得很对,只是大家还是不太理解,那么我们借助我们的好朋友,计数器来看一看好吗?学生点头,我拿出计数器,在计数器上拨出了204,然后问学生如今要减去108,你们看一看在个位上,能不能从4里面减去8?学生说:不能。
“应该从十位上拨掉一个一珠子,加到个位上再减。
”“可是,如今十位上有珠子吗?”“没有。
”“那应该怎么办啊?”学生说:“从百位上退1个。
”“百位上退1,那应该在哪一位上拨10个珠子呢?”“一个百是多少个十呢?”“10个十”“应该在哪一位上拨10呢?”学生说:在十位上拨10个珠子。
我问:为什么?学生:因为1个百是10个十。
连续退位减的教学反思论文

连续退位减的教学反思论文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是“计算连续退位减法3000-534”,由于考虑到学生刚刚学习了计算“304-126”,已初步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我就放手让学生试算,再请一位学生板演,并讲解他是怎么算的。
一切顺顺当当、风平浪静。
接着让学生分析今天学习的“3000-534”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飞第一个发言:“这是连续退位减法。
”学生小丽发表了她的意见:“被减数的个位、十位、百位上都是0.”学生小于接着说:“这道题像您昨天说得,有三个穷光蛋”(注:前一节课学习计算“304-126”时,学生形象地将被减数个位上的数比喻为“一般人家”,把十位上的0比喻为“穷光蛋”,把百位上的数比喻为“大富豪”)学生小雪的发言更风趣:“这道题是一个“大富豪”遇到三个“穷光蛋”。
”在学生发现题目特点之后,我继续问:“你认为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学生小明的发言一语中的:“十位上是“9-3”,百位上是“9-5”。
”在此基础上我简略地进行了小结。
至此,这道例题的教学应该说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但紧接着,学生小刚的发言打破了平静,他把作业本递给我:“老师,这道题可不可以这样算?”我一看,小刚是这样计算的:2999+1-534________2465+1=2466也许刚才全班学生试算时,小刚就这样算的,只是我在巡视时没有发现。
“不拘一格”的算式显示了他不凡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我立即调整原先安排的教学计划,请小刚同学向全班介绍他的算法和想法。
全班同学一致认可他这种退位减法转换成不退位减法的`可行性与独创性。
在学生阅读教材时,我让学生记下他们各自理解、掌握或创造的算法。
下课之后,学生小文交给我一张纸,纸上写着:3000-534=24663000 2999-534 - 534—————2466 2466小文的写法有差错,但有闪光点。
分析小文的算法,是从小刚的算法中得到了启发,要将退位减法转换为不退位减法,把计算“2999-534”转换为计算“2999-534”。
二年级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通用8篇)

二年级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通用8篇)二年级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通用8篇)1上一周进行了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检测。
第二单元要求掌握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另一方面是有关知识的运用。
孩子们完成的情况还可以。
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1)计算方法没有掌握,计算不认真,正确率有待提高。
典型错误有14+2=6,14—7=3,13+3=10等。
(2)逆向思维的题目有一定的难度。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一题中表现由为突出。
典型错误有4+(8)=13(7)—5=12,15—(13)=8,5+2=(7)—6。
(3)解决问题中信息找不准,解决方法不正确。
典型错误有(1)停车场原来有17辆汽车,现在只有9辆,开走了几辆?列式为:17—8=9(辆)。
(2)一共有12个皮球左边有5个,右边有几个?列式为:12+5=17(个)(3)商店买出5副羽毛球拍,还剩8副,商店原来有几副羽毛球拍?列式为:8—5=3(副)。
反思:从以上错误中不难看出,计算基础不够扎实,上学期学习的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仍需要加强训练,特别是算理和算法的训练。
加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的训练,观察和读题后,能找到那些信息?根据找到的信息能提什么数学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两个信息?最后就是要培养孩子们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做题的好习惯。
二年级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通用8篇)2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在本节课在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四点:1、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
先复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因为它是学习10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础。
以开火车的形式把全班同学都检查了一遍,发现孩子掌握得还不错,都能很快说出得数。
那么本节课的关键就是理解算理了。
2、是比较适当的采用自主、合作等形式,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二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学反思二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笔算减法中比较难的,因为它涉及到了连续退位。
学生学习新课之前,已经积累了相关的笔算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以及三位数的不连续退位,所以我在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然后让他们尝试说完整的计算过程,从而发觉他们存在的错误。
上完这节课后,我想了许多,也意识到了自己许多的不足:一、每一个环节的连接词该如何简明地表达出来每一次上课,我总有如此的感觉,就是每一个环节之间不是很紧凑,总感觉联系不是很紧密,就像脱节了似的。
我想这一点是我必需要努力达到的。
二、该如何让学生进行正确地估算在学生计算之前,我让学生先进行估算,我却把估算看成了一个走过场,并没有真正地落实到实处。
我只是在例题时让学生进行了估算,而后面就完全抛弃了估算,没有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估算的重要性。
三、应当注意重要环节的计算过程学生在计算时,我强调让学生说过程,让多个学生重复,相互说,可是在后面的检验的'环节时,学生的正确率却不尽人意,我有点迷惑了。
本节课,十位上的计算过程是学生最难驾驭的,而个位和百位上的计算方法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就已经驾驭了,也懂得迁移过来,可是十位的计算方法第一次遇到,因为十位扮演了“借”与“被借”两个角色,学生很简单忽视其中的一个角色,须要多次重复强化。
二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学反思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已经有了肯定的计算基础,并且懂得运用竖式计算,所以在本节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自己通过教材例题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从而进一步运用列式进行竖式计算。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101以内笔算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理解算理、驾驭算法有肯定的难度。
为了让学生理解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退一这个重点,在教学中,我采纳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迁移到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三年级数学上连续退位减课后反思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连续退位减课后反思教案
三年级的连续退位减是在二年级掌握了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本节课的重点是被减数连续有几位不够减,都要从前一位退1,同本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减,这节课也是下一节课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基础。
这节课是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中的一个难点。
在教学中自己分4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次学生自学数学书上41页的例题内容,分析题,利用所给信息自己提出减法数学问题并列出一个减法算式。
第二层估算出结,把你的想法给同桌说说,交流估算方法。
第三层次笔算435-86=,连续退位减法并没有很多新知识,我先让学生尝试笔算,再交流算法。
然后老师把算法打到课件上,学生对着课件说,达到让每个学生都说出笔算方法,被减数连续有几位不够减该怎么办,每一位上退位后各是几减几,让每个学生都很清楚每一步算理,最后同学们一起讨论总结出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法则。
第四层次当堂训练,计算题教学最终落实到训练上,设计量足,方法算理想融合,做到人人到位。
总结错误类型:1、20以内退位减法做得不够熟练,2、是连续退位时忘记减去借掉的十,3、是漏写抄错数字。
在今后计算题教学中,自己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醒学生要抄对题中的数字,计算过程一定要细心,计算完后及时检查等。
新课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连续退位减法》的教学反思

新课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连续退位减法》的教学反思1、新课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连续退位减法》的教学反思二年级学生已掌握了退位减法,本节课的重点是被减数连续有几位不够减,都要从前一位退1,同本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减,这节课是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中的.一个难点。
在教学中我分五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次我先带孩子们一起回忆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这些回顾性的复习不仅是对知识的回忆,更是为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作好铺垫。
第二层次自己利用课件出示美丽云南情景图根据情景图让学生自学数学书22页的内容,提出自学要求,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学习从而列出一个减法算式,并且知道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第三层次估算,你能估算出结果吗?把你的想法给同桌说说,交流估算方法。
第四层次笔算517-348=,连续退位减法并没有很多新知识,一部分孩子已掌握了,但一部分学生正处于跟着教师走,思维逐步训练发展的阶段,我先让学生尝试笔算,再交流算法,学生们各抒己见,同桌说,小组说,个别说,最后老师把算法打到课件上,学生对着课件说,达到让每个学生都说出笔算方法,被减数连续有几位不够减该怎么办,每个学生都很清楚,从而大家总结出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法则,第五层次当堂训练自己设计三个挑战,挑战一做一做,挑战二数学医院,挑战三送信。
这节课存在的不足:1、课后发现学生对于连续的退位减法还有一些问题,需在今后多加练习,同时继续培养学生的互帮互查的学习习惯。
3、在利用数学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方面还有待今后不断提高。
改进建议:师生共同交流、分析计算过程:个位上7减8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十,个位就变成了17,17减去8等于9;十位退了1还剩下0,0减4也不够减,从百位退1当十,10减去4等于6;百位退了1还剩下4,4减去3等于1。
应该再多让学生多说、采取全班说,同桌说、四人小组说,及时巩固。
2、《几分之一》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在学习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经知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连续退位减的教学反思

连续退位减的教学反思
连续退位减的教学反思
整百数减三位数、被减数中间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是减法计算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学生讨论预案中100-36时,主要让学生解决中间有0的退位减应该怎么处理这个0?我参与了几个小组的讨论。
发现有以下问题有待解决:
1、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十位是0不够减再向百位借一,十位是10,个位向十位借一算10-6=4,十位0减3不够减……
2、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十位是0没法借……
对于小组成员中其他学生的纠正也不是很到位,有部分学生明白算理,但说得不是很明白,关键还是对中间的0的处理方法不当。
针对这一难点,我采用计数器演示法,让学生理解1个百=10个十,1个十=10个一。
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十位是0继续向百位借一,十位变面10个十,个位向十位借一,十位变成9个十……通过演示,让学生利用竖式一边说过程一边笔算,加深理解。
在说的'过程中主要让学生出每个数位上相减的过程,理解十位0被借后的变化原因,这节课虽然只说了几道这样的题,但学生掌握得还不错。
只要学生突破这一难点,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会提高。
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最新整理本节课是笔算减法中比较难的,因为它涉及到了连续退位。
学生学习新课之前,已经积累了相关的笔算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以及三位数的不连续退位,所以我在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然后让他们尝试说完整的计算过程,从而发现他们存在的错误。
上完这节课后,我想了很多,也意识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一、每一个环节的连接词该如何简明地表达出来每一次上课,我总有如此的感觉,就是每一个环节之间不是很紧凑,总感觉联系不是很紧密,就像脱节了似的。
我想这一点是我必须要努力达到的。
二、该如何让学生进行正确地估算在学生计算之前,我让学生先进行估算,我却把估算看成了一个走过场,并没有真正地落实到实处。
我只是在例题时让学生进行了估算,而后面就完全抛弃了估算,没有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估算的重要性。
三、应该注重重要环节的计算过程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连续退位中间有0的减法教学反思

连续退位中间有0的减法教学反思连续退位中间有0的减法教学反思1这节课我以学生熟知的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创设情境。
为学生提供富有情趣的具体情境。
在具体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
使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
这节课我认为做得较好的有以下几点:1、重点突出“退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难点,通过对比使学生建立知识间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系统。
2、突出算理,重视方法。
计算题教学离不开算理和算法。
算理是基本,离开了算理,算法则会变成空中楼阁。
算法是归宿,这节课,算理不可少,通过尝试计算、同桌互讲等多种方式,逐步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从而更好地掌握方法。
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新理念,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3、在不同形式的练习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活动设计体现了趣味性、知识应用性、活动的开放性。
设计注重关注学生情感,体现团结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精神。
4、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1)、提醒学生做计算题时,首先要看清楚题目,写竖式的时候不要把题目给抄错。
(2)、要规范、合理的`写竖式。
要告诉学生摆竖式的时候要写一个数字然后空出一个数的位置,再写下一个数字。
这样的竖式在计算时,不会因为数字挤在一起,而出错。
(3)、提醒学生写完竖式后,要记得把答案写在横式上。
(4)、教育学生计算完要及时检查。
连续退位中间有0的减法教学反思2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安排了许多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中,加深10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理解,同时感受数学的应用意义,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充满了愉快的学习氛围。
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有如下的体会。
1、用故事导入新课激起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更是注意力的重要源泉。
在故事的讲述中设置许多问题,诱发出探索性思维活动。
连续退位减的教学反思

连续退位减的教学反思《连续退位减的教学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反思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连续退位减的教学反思《连续退位减法》是笔算减法中比较难的,因为它涉及到了连续退位。
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已经积累了相关的笔算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以及三位数的不连续退位,所以我在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然后让他们尝试说完整的计算过程,从而发现他们存在的错误。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被减数连续有几位不够减,都要从前一位退1当做十,同本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减,本节课是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中的一个难点。
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通过独立计算、同桌讨论、班内汇报交流、集体订正等方式,引发学生主动思考,获得对三位数计算方法的直观到抽象的'理解。
使学生初步体会“十位不够减就从百位退1,在十位上加10再减”和连续退位减的笔算思路,准确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我分四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次是利用课件出示“2004-2011年度国产电视动画片生产情况统计表”,让学生根据情景图提出减法问题,并列出减法算式。
第二层次是估算,提问:你能估算出结果吗?交流估算方法。
第三层次是先笔算不退位减法435-322= ,然后再进行连续退位减法,笔算435-86=,连续退位减法并没有很多新知识,一部分孩子已掌握了,但一部分学生正处于跟着教师走,思维逐步训练发展的阶段,我先让学生观察发现连续两个数位上的数都不够减,从而引发思考,怎样计算,再同桌交流算法,学生们各抒己见,同桌说,个别说,最后扮演出示算法到黑板上,学生看着说,最后,教师在根据学生的交流,引导较系统理解算理,总结算法。
从而达到让多数个学生都说出笔算方法,被减数连续有几位不够减该怎么办,每个学生都很清楚,从而大家总结出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法则,第四层次是当堂训练,设计让学生观察算式,说说是不是退位减法,是一次还是两次退位,从感官上加强对连续退位的认识,接着设计不计算先说说得数的十位和百位上是多少,以及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算法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连续退位减法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具有一定难度的知识点。
在教学完这一内容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还记得在课堂上,我刚提出一个连续退位减法的算式,孩子们的表情就变得有些困惑。
比如“500 185”,我让同学们先试着自己计算。
小明皱着眉头,咬着铅笔头,半天也没写出一个数字;小红则是在草稿本上一通乱算,答案错得离谱。
看到这种情况,我意识到自己的教学方法可能存在问题。
于是,我开始重新审视我的教学过程。
首先,在导入环节,我只是简单地通过几道普通的减法算式引入了连续退位减法,没有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应该找一些更有趣、更贴近生活的例子,比如买东西找零钱的情境,这样或许能让孩子们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在讲解过程中,我虽然强调了“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当十;十位不够减,向百位借一当十”的规则,但没有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去理解和消化。
我讲得太快,没有关注到一些孩子迷茫的眼神。
在练习环节,我设计的题目难度没有很好地分层,导致基础薄弱的孩子一上来就被难题难住,失去了信心。
为了改进这些问题,下次教学时,我会在导入环节下更多功夫。
比如,我可以这样说:“同学们,假设老师去买一个 500 元的书包,但是老师只带了 185 元,那还差多少钱呢?”通过这样的生活场景,让孩子们先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讲解的时候,要慢下来,多让孩子们自己说一说计算的过程,比如让他们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个位上是怎么减的?十位上又是怎么减的?” 并且,在黑板上一步一步地详细演示,让每个步骤都清晰明了。
练习题目也要精心设计,先从简单的题目开始,让孩子们建立信心,再逐渐增加难度。
对于做错的同学,要耐心地帮他们找出错误的原因,而不是简单地说一句“做错了,重新算”。
另外,我还可以组织小组比赛,看看哪个小组计算得又快又准,这样能提高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总之,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深刻认识到,要想让孩子们真正掌握连续退位减法,需要我更加用心地去设计教学环节,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让数学学习变得有趣又易懂。
《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是笔算教学中的`难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万以内一次退位减法,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减法,但不作速度上的要求,因为后面还有两个例题进行讲解。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1、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
在课一开始,我就安排了二个练习导入新课。
第一个练习是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第二个练习是一次退位、连续进位笔算加减法,并让学生说一说算理,通过这些练习,既为本节课的新授内容做了铺垫,又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
2、著重算理的传授。
学生尝试排序回去后,将学生的各种算法板演在黑板上,并使板演的学生来说一说道自己的排序过程,当学生说道至自己错误的排序过程时,使其余学生帮忙他一起来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并使大家都能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对于恰当的算理,则使学生多说道说道,特别必须高度关注差生,以增进学生的印象,然后教师展开概括升华并板书出来“十位”的思索过程。
因为,一就是被减数已连续两位比较减至,必须两次已连续向前一位脱1,在第二次逊位后除了加之本位的数,还要乘以上次脱的1,又提又减至,排序上思维过程较为繁杂,难失效。
3、注重估算。
在笔算-之前,我先让学生进行估算,结果出现了-=、-=、-=三种估算方法,在笔算完后,让学生把笔算结果和自己的估算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最佳估算方法。
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6.7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三位数笔算加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前几节课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退位减法,本节课主要学习三位数减三位数中连续退位减,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减法的难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探索并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学会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
培养并发展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主要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1、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
在课一开始,我就安排了练习题导入
新课。
都是只退一次位的减法。
过这些练习,既为本节课的新授内容做了铺垫,又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
2、注重算理的讲解。
学生尝试计算完后,将学生的各种算法板
演在黑板上,并让板演的学生来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使大家都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3、注重扎实训练。
新课程实施后,我们普遍发现学生的计算能
力越来越差,追究原因是新课程的教学设置中,练习巩固题数大量减少。
课堂中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多让学生“说”,挤占了大量的时间,在课堂中缺少了练习巩固的时间。
因此,我尽可能的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增加练习量,以便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连续退位减法》的教学反思

新课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连续退位减法》的教学反思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连续退位减法》的教学反思二年级学生已掌握了退位减法,本节课的重点是被减数连续有几位不够减,都要从前一位退1,同本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减,这节课是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中的一个难点。
在教学中我分五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次我先带孩子们一起回忆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这些回顾性的复习不仅是对知识的回忆,更是为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作好铺垫。
第二层次自己利用课件出示美丽云南情景图根据情景图让学生自学数学书22页的内容,提出自学要求,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学习从而列出一个减法算式,并且知道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第三层次估算,你能估算出结果吗?把你的想法给同桌说说,交流估算方法。
第四层次笔算517-348=,连续退位减法并没有很多新知识,一部分孩子已掌握了,但一部分学生正处于跟着教师走,思维逐步训练发展的'阶段,我先让学生尝试笔算,再交流算法,学生们各抒己见,同桌说,小组说,个别说,最后老师把算法打到课件上,学生对着课件说,达到让每个学生都说出笔算方法,被减数连续有几位不够减该怎么办,每个学生都很清楚,从而大家总结出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法则,第五层次当堂训练自己设计三个挑战,挑战一做一做,挑战二数学医院,挑战三送信。
这节课存在的不足:1、课后发现学生对于连续的退位减法还有一些问题,需在今后多加练习,同时继续培养学生的互帮互查的学习习惯。
3、在利用数学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方面还有待今后不断提高。
改进建议:师生共同交流、分析计算过程:个位上7减8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十,个位就变成了17,17减去8等于9;十位退了1还剩下0,0减4也不够减,从百位退1当十,10减去4等于6;百位退了1还剩下4,4减去3等于1。
应该再多让学生多说、采取全班说,同桌说、四人小组说,及时巩固。
小学二年级数学《退位减法》的教学反思(最终5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退位减法》的教学反思(最终5篇)第一篇:小学二年级数学《退位减法》的教学反思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在本节课在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四点:1、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
先复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因为它是学习10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础。
以开火车的形式把全班同学都检查了一遍,发现孩子掌握得还不错,都能很快说出得数。
那么本节课的关键就是理解算理了。
2、是比较适当的采用自主、合作等形式,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难点是它们的算理,即为什么要退位和怎么样退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中,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我首先给他们时间让同学们独立的想3-7够减怎么办?学生回答中,教师抓住“拿出一捆把它打开”这一句话,并让每人都知道后,再展开同学间的互说互摆环节,通过自想——反馈——互说——互摆——再反馈,学生已经弄清了本节课的关键性内容的实质。
3、是加强算法多样,通过比较优化算法。
我通过摆小棒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算法一:从10根小棒中去掉8根剩下2根,再和14根合起来是16根,即10-8=2,14+2=16算法二:把24根分成10根和14根,即14-8=6,10+6=16。
算法三:从24根先拿出4根,是20根,再拿出4根还剩16根。
算法四:从24减10等于14,14再加2等于16。
4、是优化练习。
克服了过去的题海战术,强调了少而精的练习。
注重了练习设计中的生活性、层次性、多样性等。
第二篇:《退位减法》教学反思《退位减法》教学反思3篇《退位减法》教学反思1在“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教学中,我在一定程度上渗透了一些数学的思想方法。
要求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因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在学习了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对比,让学生说说大屏幕展示的哪几题算起来很容易,算一算,为什么另外几题算起来比较难,得出个位不够减,是退位减法,不仅揭示了课题,而且复习了不退位减法的算法,知道了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区别,知道了退位减法的难点,为什么不容易算,因为个位不够减。
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连续退位减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考验学生的计算能力,更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细心程度。
在进行连续退位减法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学方法、学生接受能力以及教学效果之间的密切联系。
以下是我对连续退位减法教学的几点反思。
首先,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直接告诉学生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规则和步骤,而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理解过程。
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自己发现连续退位减法的规律和特点,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其次,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都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例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反复练习、个别辅导等方式,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拓展训练,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
再次,培养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是提高连续退位减法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较为繁琐,需要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细心程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细心和耐心,通过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计算结果,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解题策略。
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最后,家校合作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二年级学生已掌握了退位减法,本节课的重点是被减数连续有几位不够减,都要从前一位退1,同本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减,这节课是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中的一个难点。
在教学中自己分四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次自己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美丽云南情景图根据情景图让学生自学数学书22页的内容,提出自学要求,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学习从而列出一个减法算式,并且知道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第二层次估算,你能估算出结果吗?把你的想法给同桌说说,交流估算方法。
第三层次笔算517-348= ,连续退位减法并没有很多新知识,一部分孩子已掌握了,但一部分学生正处于跟着教师走,思维逐步训练发展的阶段,我先让学生尝试笔算,再交流算法,学生们各抒己见,同桌说,小组说,个别说,最后老师把算法打到课件上,学生对着课件说,达到让每个学生都说出笔算方法,被减数连续有几位不够减该怎么办,每个学生都很清楚,从而大家总结出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法则,第四层次当堂训练自己设计三个挑战,挑战一做一做,挑战二数学医院,挑战三送信,设计注重练习的层次性,关注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精神,计算题教学最终落实到训练上,设计量足,方法算理想融合,做到人人到位。
但在课堂中,由于容量大,教学中时时体现了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动得,说得比较多,整堂课显得很紧张,最后挑战三匆匆完成,整堂课学生虽掌握了基本算法,但在练习中发现学生计算准确率一点也不高,错误类型大致一是20以内退位减法做得不够熟练,二是连续退位时忘记借掉1个十,三是漏写抄错数字。
在今后计算题教学中,自己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醒学生要抄对题中的数字,计算过程一定要细心,计算完后及时检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