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

合集下载

《印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印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印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双茨科中学王玮《印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双茨科中学王玮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2.通过地理及图片的阅读与分析,能够解释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有意培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认知知识、梳理知识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1.立足教材,不拘泥教材,以传授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为本。

2.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式教法综合化。

针对每个知识点的难易程度,结合学生基础,因材施教,择情而用。

运用多媒体,加大教学密度,增强视听效果。

3.对各知识点不平均用力,详略适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教与学,知识的接受与探究,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

2.激发“从小学好地理课,长大管好地球村”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鼓励质疑,肯定挑战。

在继承中发展,在接受中修缮。

二、重点难点(一)重点:印度的人口情况。

(二)难点:印度多水旱灾害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搜集资料、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印度的图片、风俗资料、水旱灾害新闻资料。

四、教式教法图像分析法、启发质疑法、文图对照、讨论点评、分析比较。

五、教学过程活动:地理知识小天使。

[新课引入]课件:印度舞蹈提问:这是哪个国家的舞蹈?(先声夺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语言导入,课件出示课题。

[新课讲授](一)印度概况课件:印度国旗、得名、国花、国树、国鸟、首都、最大城市、国家政要、卢比教师作以简要介绍。

(二)世界文明古国课件:印度景观图片(视觉冲击,体会印度古国神韵)(三)印度在世界的位置课件:世界地图提问:印度位于哪个大洲?课件:亚洲地图提问:印度位于亚洲哪一地区?(层层设疑,引导学生读图,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四)印度地形课件:印度地图活动:1.印度主要陆上邻国,各位于印度的什么方位?2.读出印度首都和主要城市位置。

3.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特点。

7.3印度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7.3印度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三节印度说课及教学设计第七章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石家庄市第九中学张燕英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

初中阶段,学生学到的第一个国家是发达国家——日本,而印度的古代文明多姿多彩,现代经济发展也备受注目。

印度是发展中国家中,发展的比较快的国家之一。

在学习了日本之后,对印度的分析,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到印度最突出的地理特征,还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亚洲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

这一部分,可以理解为对前一章内容的延伸和补充。

印度又是我国的邻国,并且与我国有着太多相似之处。

了解她,对了解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出路,及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都具有特殊的意义。

二、课时安排: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自然条件也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

教材中的四个模块:(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二)水旱灾害频繁(三)自给自余的粮食生产(四)发展中的工业。

我把印度这节内容分为两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在认识印度位置及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突出对印度人口及水旱灾害的了解。

第二课时,侧重印度粮食生产与人口、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印度工业生产布局与原材料产地的关系,突出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现主要就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做简要分析:〈教学目标〉(1)通过地图和资料,指出印度的位置及气候、地形的特点。

(2)通过地图和资料,感受印度人口增长特点,体会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3)通过地图和资料,感受印度水旱灾害并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

〈教学重点〉(1)感受印度人口的特点,体会人口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

(2)感受印度的水旱灾害,并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印度水旱灾害形成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1、首先,从学生生理及心理角度,初中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表现自己。

教师就要创造多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多参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比如,在这节课中让学生借助电子白板的功能描图、圈图或让学生上台指图讲解等,这都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课堂的参与性。

2024鲁教版地理六年级下册7.3《印度》(第1课时)教学设计

2024鲁教版地理六年级下册7.3《印度》(第1课时)教学设计

2024鲁教版地理六年级下册7.3《印度》(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印度》这一节内容是鲁教版地理六年级下册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城市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印度的基本情况,提高学生对印度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空间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印度这样一个具有丰富地理特点的国家,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城市等特点,提高学生对印度的认识和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印度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全球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城市等特点。

2.难点: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城市等特点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

2.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印度的农业、工业、城市等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印度的地理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视频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教学设计: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印度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印度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城市等特点,让学生对印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根据呈现的内容,讨论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城市等特点,并选出代表进行汇报。

4.巩固(10分钟)通过问答、填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印度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城市等特点的掌握情况。

《印度》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

《印度》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

《印度》名师教学设计【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教材分析】印度一节属于世界地理认识区域部分中的认识国家部分。

作为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其在人口、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

同时印度的发展对同为发展中人口大国的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于区域地理的分析方法或步骤,在第六章亚洲的学习中已经详细的阐述,因此在认识国家部分教材侧重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印度教材内容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二是“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三是“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在了解印度自然环境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人口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分析地形、气候与粮食作物种植的影响;分析人口、科技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通过一年地理学习,对地理学习方法有一定的掌握,读图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本期学生通过亚洲、日本、东南亚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初步建立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为基本框架结构的知识学习体系,但缺乏对区域地理中应该要重点突出能够说明地理问题的学习经验;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空间概念和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学会分析归纳总结自然环境影响人文环境的因果关系。

因此本节课设计,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能力提升的需要,设计读图、析图以及知识拓展的内容较多,内容量较大。

【课程标准】1.在地图上指出印度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和主要城市。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印度的种族和人口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教学目标】1.读印度地形图,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能在地形图上指出印度的主要地形单元,知道印度的主要河流、平原、山脉和高原。

2.运用图表和数据说出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印度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印度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精】《印度》教案

【精】《印度》教案
利用资料、图片、活动等了解印度的人口情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印度的地理位置和人口情况,树立正确的区域和人口观念。
【教学重点】
读图分析印度的位置、地势及地形特征。
印度人口过多所带来的问题及采取的控制人口生育的政策。
【教学难点】
读图分析印度的位置、地势及地形特征。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资料了解、活动归纳、教师讲解。
4.人口
(1)人口数量
2011年人口达12.1亿,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
预计2050年,印度人口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2)人口问题
人口众多带来的问题:交通落后、居住条件差、饥饿贫困、就业困难等。
(3)解决措施
读材料,了解印度采取的控制人口政策。
印度的控制生育计划
20世纪70年代,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印度政府开始推行控制生育计划,鼓励一对夫妇只要两个孩子。政府对不多于两个孩子的夫妇在就业、教育、住房和医疗等方面给予照顾,退休后提供退休金。但是,印度的控制生育计划只在城市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在广大的农村,多生子女现象依然非常普遍。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印度的气候与农业之间的关系。
二、新课学习
(二)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1.气候类型
读图,说一说印度所在的温度带。(印度绝大部分位于热带和亚热带)
读图,说一说印度属于什么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
2.气候特点
读图,分析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
(全年高温,一年分明显的旱、雨两季)
旱季:
读南亚1月风向图及教材33页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时间→每年10月~次年5月
风向→东北季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特点→气流干燥,降水稀少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印度》教学设计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印度》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2节《印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印度作为南亚大国和“金砖国家”,以及与我国既相似、又相异,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特点,且无论从选择“世界或地区重要的国家”,还是从选择“对我国有重要影响的国家”角度看,印度是众多邻近的国家中我们必须要了解的区域大国。

本节课首先介绍印度的地理位置与地形,然后从印度的人口入手,介绍了印度人口众多和增长较快的特点,并辩证地分析印度人口众多带来的影响;再根据人口众多引出印度的粮食,以及粮食作物的种植分布特点及与降水之间关系,最后根据粮食作物生产不稳定引出印度的季风气候特点。

2、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A.能够利用地图描述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

B.能够根据印度不同的专题地图相应描述出印度季风的盛行风向、水稻小麦的分布以及与年降水量之间的关系。

②过程与方法A.运用资料分析印度的人口特点及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B.对照印度的水稻和小麦分布图、降水分布图,找出印度水稻、小麦的分布特点及与降水的关系。

C.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印度的粮食作物生产不稳定的原因,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A.从印度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进一步理解人类必须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念。

B.进一步丰富学生应用地理知识的体验,激发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3、教学重点与难点1. 印度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以及与降水的关系。

2. 分析出印度粮食生产不稳定的原因。

二、学情分析目前初一学生在学习了亚洲不同尺度下许多地区和国家的地理环境之后,逐渐掌握了认识一个区域的方法和规律,即分别从地理位置、地形、河流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和一些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研究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但他们对于所学区域的认识主要是以感性认识、定性研究为主,而理性认识则较少涉及,综合分析的能力依然很薄弱,这与他们的年龄和认知能力息息相关。

因此,本节课的目的是在通过大量的图片加深学生的印象之外适当的引发学生的思考以锻炼其综合分析的能力,为将来学习地理做好基础工作。

初中地理_《印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印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印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

2、运用资料说出印度的人口特点及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3、对照印度的水稻和小麦分布图、地形图、降水分布图,找出印度水稻、小麦分布与降水、地形的对应关系,树立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的思想。

教学思路:两条主线并列展开,学生以设计印度的创意地图为主题,教师以《不可思议的印度》为授课线索。

学习过程:一、导入:从文明古国到金砖国家视频:在悠扬高亢富有特色的印度歌曲中,展现印度作为文明古国创造的灿烂文化及宗教历史。

图片:金砖国家的简单介绍。

创设学习氛围,引起学生兴趣。

二、学习新课(一)学法指导,展示六种创意地图,开阔学生视野,启发学生创作“创意地图”,统一创作主题“色彩*印度”(二)色彩印度——地理位置教学活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查阅地图等资料,讨论明确印度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并根据这些位置特点想象颜色。

然后由学生代表发言,介绍自己本组采用的颜色,并阐述原因。

学习活动设计:一、南亚大国1、根据资料,在图中描出北回归线,填出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印度洋、中国、巴基斯坦。

并在图例中设计色彩色彩*位置色彩*地形(三)色彩印度——热带滑雪教学活动设计:播放视频《不可思议的印度》片段,学生抢答,为什么不可思议,由此引入印度的主要地形区的学习。

教师提问1“为什么在一个大部分地处热带的国家,会有人们在天然雪场滑雪的情景?这是受哪种地理要素的影响?”2“通过查阅地形图,找到这段视频的拍摄地”3“印度还有没有其他地形区也有可能出现天然雪场?”小结:师生一起总结印度的地形特点。

(四)色彩印度——人口优劣教学活动设计:展示印度乘坐火车、汽车等不可思议的乘坐方式,让学生对印度作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有直观的了解,激发兴趣。

学习活动设计:学生阅读“印度人口增长图”,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印度人口的增长特点。

分组抢答“人口众多的优势与劣势”,两组自主选择代表本队的颜色。

图片展示人口众多的优势与劣势,加深学生印象,以及对印度的了解。

初中地理_印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印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印度第⼀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印度第⼀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标(⼀)知识与技能1.利⽤地图了解印度的位置特点。

2.知道印度的⼈⼝数量及⼈⼝增长特点,理解印度⼈⼝增长对资源、经济发展的影响。

3.了解印度的地形、⽓候等⾃然环境特征,理解印度⽔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4.了解印度粮⾷作物的分布,理解农作物分布与地形、⽓候的关系。

(⼆)过程与⽅法学会运⽤⽂字、数据、图表等资料,分析归纳印度⼈⼝增长、⽓候、粮⾷作物分布、软件外包产业分布的规律和特点,增强从图上获取地理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增长⼀定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树⽴正确的⼈地观。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印度⼈⼝增长对资源、经济发展的影响。

(2)印度粮⾷作物的分布与地形、⽓候等⾃然环境的关系。

2.教学难点印度⽔旱灾害频发的原因及影响。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多媒体课件,收集与印度相关的信息资料。

2.学⽣准备准备好地理教材、地图册等学习⽤具,提前了解与印度相关的信息资料。

四、教学⽅法与策略国家地理⼀般包括地理位置、⾃然环境、⼈⽂特征和环境问题四部分内容。

在学习印度时,主要通过设计教学任务和探究活动,让学⽣找到印度主要地理事物的分布,归纳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地协调、合理发展的观念。

教学中采⽤“⾃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式组织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让学⽣在⾃主学习过程中,⾃主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对知识的初步感知;通过⾃我展⽰,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我归纳总结,凸显个性发展;通过⾃我诊断评价,发现不⾜,及时查缺补漏。

学⽣在合作探究过程中,通过组内交流达成共识,可以发挥群体学习的优势;通过对其他⼩组成果的补充、完善,可以增强集体荣誉感;通过集体探究,可以增强综合分析问题的能⼒;通过⾓⾊体验,可以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中要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堂,在突出学⽣主体地位同时,教师要突出启发、引领作⽤,适时运⽤评价⼿段调控课堂,形成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学⽣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学会合作。

《印度》教案(第一课时)(新人教版七年级下)

《印度》教案(第一课时)(新人教版七年级下)

7.3 印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2.阐述人口的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3.分析印度的气候特点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2.学习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印度气候类型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印度的人口问题的认识,了解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印度人口的增长特点;2.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印度多水旱灾害的原因。

四、教学用具投影仪、多媒体播放机、多媒体资料五、教学方法教师补充材料,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讨论和分析,人口师生得出结论。

主要是教师指导和分析归纳的结合使用。

六、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播放《西游记》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依次提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歌曲吗?孙悟空保护唐僧去哪里取经?(学生回答,教师细致引导,最后得出结论)去天竺,也就今天的印度取经。

那我们今天就随着歌颂取经英雄的歌曲来认识这曾是佛教起源的印度。

(板书)第三节印度(讨论)谈谈你对印度的了解,该国的一些基本情况你知道吗?(学生讨论,教师参与,进行引导)(教师总结)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板书)一、印度是南亚第一大国我们来简单了解印度的简单历史。

(指导阅读)“世界文明古国——印度”,教师展示印度的资料。

而且,在认识亚洲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印度是以世界人口大国,人口众多,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

(板书)二、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展示)(指导读图)图7.35,分析印度人口增长的速度变化情况,完成活动2。

(结论)印度人口50年间增长了6.5亿,每隔10年印度人口的增长数是越来越多。

(教师对材料进行解释,然后引出问题)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印度人口的高速增长?(学生思考,讨论)(展示结论)(思考)印度的人口出现高速增长现象,你认为会给社会带来哪些问题?该采取什么措施?(讨论)结合表7.1,讨论印度众多的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初中地理七下第七章第三节 《印 度》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七下第七章第三节 《印 度》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七下《印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区域认知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运用资料分析印度的人口特点以及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4.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简要分析某国家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二)综合思维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对位置图的阅读,培养学生掌握区域地理位置描述的方法。

2.做阅读气候图,地形图合作,探究粮食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并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的经济关系。

3.在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现状,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简要分析某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以及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方面的联系。

(三)地理实践目标找出印度水稻、小麦分布以降水、地形的对应关系,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四)人地观念目标了解印度人口发展现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二、重点和难点1.从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印度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2.理解印度粮食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发展的观念。

三、教材设计思路印度面临广阔的印度洋,扼印度洋交通要冲,是非洲、欧洲从海上通往亚洲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印度是南亚大国与我国山水相连。

无论国土面积人口,国内生产总值还是科技发展水平,军事实力都位居亚南亚首位。

作为地区大国和“金砖国家”,印度近年在南亚乃至世界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印度与我国同为发展中国家国情,与我国既相似又相异,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因此无论从选择“世界或地区重要的国家”,还是从选择“对我国有重要影响的国家”角度看,印度是众多邻近的国家中我们必须了解的一个区域大国。

为了让学生对印度有深刻的印象,我们按照认识的国家标准选择了有特色的几个方面刻画印度。

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猜一猜:猜猜是哪国?学生讨论回答:印度教师讲述和承转:“奢华与残破、静谧与嘈杂、稳定与混乱、先进与落后、宽容与极、传统与现代、多元与统一………它们是如此的真实、如此的尖锐、如此的不加掩饰、矛盾而神奇的共生、共存、共揉”。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印度》教案1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印度》教案1

《印度》教案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新课程标准:(1)在地图上指出印度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印度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

(3)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印度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4)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印度交通运输特点以及主要城市。

(5)举例说出印度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课标与教材的关系:概念体系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程度位置、地形、印度人口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印度地形图》,《南亚政区图》,《亚洲地形图》《印度人口数量变化图》图片及数据文字资料活动农业大事记,水旱灾害图片,南亚1月7月风向图阅读材料绿色革命地形图、气候图、农作物分布图图及相关资料描述说明、描述、分析、解释分析找出位置(纬度、海陆相对)地形、河流特点人口数量和增长特点以及人口太多的利弊解释西南季风造成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分析印度粮食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了解服务外包产业找出印度不同年代形成的软件外包产业中心、分布及分析原因分析印度软件外包产业中心空间分布的变化特点教材分析:《印度》是南亚的一个区域特色非常鲜明的国家,在第六章整体认识亚洲的基础上,以中国为中心,了解了与中国一衣带水的国家---日本,中国东南部一个地区--东南亚,接下来认识另外一个和中国接壤的国家—印度,对于日本的学习,已经帮助学生学会初步分析某个国家级的区域,引导培养正确的区域地理的思维模式,为印度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但是印度又有自己突出的区域特征,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强化。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他们好奇心强,并且重在感知。

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了解,具备了基本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由于知识面较狭窄,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教学目标:根据“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课的具体内容,设计了如下四维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说明印度人口数量及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解释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成因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印度》教学设计(第1课时)

《印度》教学设计(第1课时)

《印度》教学课件(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邻国、首都;知道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世界人口大国。

2.读图指出印度主要的地形种类和地形单元,知道主要河流、平原、山脉和高原。

3.根据阅读材料说出印度“绿色革命”的主要措施以及粮食生产取得的成效。

4.看图说出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分布区;举例说出印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二)能力目标1.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2.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与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由表及里地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意识。

3.通过分析印度工业发展与资源的密切联系,认识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和工业布局的基本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从印度基本国情与工业部门的今昔对比中,初步树立一分为二的评价意识。

2.通过对印度人口问题、水旱灾害的原因等学习,培养学生认识到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树立发展中国家也能腾飞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印度的人口问题和粮食问题;热带季风气候与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关系;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及分布地区;印度工业中心和原料产地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

工业发展特点。

教学方法:演示、讨论、归纳、图表分析为主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演示一组印度的自然风情、民间舞蹈和世界“七大奇观”之一泰姬陵等图片,提问:这些反映的是哪个国家呢(印度)。

教师简述介绍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指出与我国的可比性,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学习。

板书:第三节印度一、位置和范围〔新课教学〕1、,“印度的地形”,提问,学生描述:印度的海陆位置,主要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及方位,对比国家面积,读出印度首都。

(学生回答略)。

重点突出: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初中地理《印度(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印度(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三节印度(第1 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印度的地理位置。

2.运用图文资料学会分析印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特征。

3.运用图文资料说明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理解人口对资源、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1.印度的地形特点。

2.人口增长特点及其对资源、济发展的影响。

3.根据印度的气候特点解释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引导:北侧出发向南走,我们感受到印度的高低起伏状况是怎样的?3. 印度有一条河流被印度人们奉为圣河它是?发源地是?最终注入哪里?(视频:恒河水污染)及时总结:转折:连过两关的你要的稻米、小麦、甘蔗生产和消费国之一。

(3)印度是全球几大移动电话市场之一2008 年, 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5 亿人。

(4)【板书设计】【课堂练习】1.有关印度地理位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北部有北回归线穿过,大部分位于热带B.位于亚洲的南部C.印度西临阿拉伯海,东靠孟加拉湾,是个半岛国家D.印度位于印度洋的南部2.印度地形区的分布特点是()A.北部部是恒河平原,中部是德干高原,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B.南部是恒河平原,中部是德干高原,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C.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D.南部是德干高原,中部是喜马拉雅山脉,北部是恒河平原 3.下列有关印度邻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印度北邻中国、尼泊尔、不丹B 印度西北与巴基斯坦相邻C.印度东南与马尔代夫隔海相望D.印度的东北与孟加拉国、缅甸接壤4.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是()①劳动力资源丰富②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③消费市场广阔④世界主要农产品生产国A.②③B.③④C.①③D.②④5.有关印度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数量多,增长慢B.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是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C.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农村人口得到有效的控制D.印度的人口目前不会对资源和经济发展带来压力6.读图填出下列地理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七章《印度》第1-2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七章《印度》第1-2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七章《印度》第1-2课时教学设计学生活动4阅读教材P32、P33图7.36,说出印度的人口特征。

2011年,印度人口达到_______亿,居世界第______位,且增长速度______。

(指向目标3)探究活动二:印度的人口有可能超过中国吗?印度在这样的人口增长趋势下,会给地理环境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探究活动三: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印度2010年不同年龄段人口比例15-64岁人口为劳动适龄人口,请读左图,说出印度劳动适龄人口的比例并说明其影响。

(指向目标3)材料:1. 印度手机销量正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手机市场;2. 2019年小米在印度市场的销量达到了4400万部,已经超越了中国本土,成为小米公司销量最大的地区。

阅读材料,总结出印度人口带来的优势。

(指向目标3)读下图,指出众多人口给印度带来的不利影响。

(指向目标3)阅读教材P32阅读材料和P34阅读材料,找出印度为了缓解过多人口带来的不利影响所采取的措施。

通过多种媒体(视频、图片等)信息,向学生展示信息的不同呈现方式,教会学生阅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七章《印度》第2课时教学设计1.阅读教材与资料,试指出服务外包产业的特点。

(指向目标3)材料:官方语言印地语、英语,由于历史受英国长期殖民,印度的英语普及率非常高。

从上世纪开始,在印度的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视对于IT(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印度中央政府在有关于该产业的投资和基础建设上非常重视。

2.请分析印度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的优势。

(指向目标3)探究活动三:阅读教材图7.45,分析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空间分布的变化特点。

时间分布特征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21世纪李总一行的考察圆满结束,基本也确定了在印度投资的方向和产业,对未来信心满满,同时也了解到要立足世界强国之林需我们自立自强的因素。

同学们可以帮助李总梳理归纳我们需要精进的能力和可借鉴的发展模式吗?伴随着服务外包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扩大,印度经济增速较快,促进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印度》教学设计(第1课时)

《印度》教学设计(第1课时)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第1课时)
板书:二、水旱灾害频繁
5.观察图7.36“印度的洪灾”和图7.37“印度的旱灾”,思考:如果你是生活在印度,你会采用哪些方法来应对水旱灾害频繁的困难?(水利工程――灌溉系统、防旱贮水池)
●板书设计
设计1
板书设计
第三节印度
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1.特点:人口增长过快
2.影响: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压力
二、水旱灾害频繁
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及成因
2.热带季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课后反思(返回目录)。

《印度》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六年级地理下册鲁教版】

《印度》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六年级地理下册鲁教版】

《印度》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利用地图了解印度的位置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知道印度的人口数量及人口增长特点,理解印度人口增长对资源、经济发展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印度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印度人口增长对资源、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资源1.【课程引入】印度;2.【地理地图】印度的地形与河流动画;3.【知识解析】资料卡片:“世界雨极”——乞拉朋齐。

教学过程【课堂引入】多媒体课件演示一组印度的自然风情、民间舞蹈等图片,提问:这些反映的是哪个国家呢?(印度)。

教师简述介绍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指出与我国的可比性,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学习。

老师也可根据学情,使用视频资源【课程引入】印度,作为导入,让学生整体感知印度的自然和人文特色,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

【新知讲解】教师:印度跟我国一样,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走进印度,到处可发现古老的寺庙和古文明遗迹。

印度人口数量仅次于我国,位居第二,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是我国临近的南亚大国。

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1.印度的地理位置多媒体展示“印度在世界上的位置”图。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并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读“印度在世界上的位置”图,知道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以及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参考回答: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北半球、东半球,亚洲南部——南亚。

纬度位置:主体部分位于10°N—30°N之间,北回归线穿过中部,位于热带和亚热带。

海陆位置:位于南亚,北靠喜马拉雅山脉,东南临孟加拉湾,西南临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

过渡:从地理位置上看,是我国邻国,除了中国,它还与哪些国家是邻居呢?2.印度的邻国印度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印度地形”图,找出印度的邻国。

参考答案:印度邻国:北邻中国、尼泊尔、不丹,东北与孟加拉国、缅甸接壤,西北与巴基斯坦毗邻,东南、西南分别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隔海相望。

教学设计:印度(第1课时)

教学设计:印度(第1课时)

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描述印度的地理位置,指出其主要的地形区。

2.根据资料,说出宗教对印度社会文化的影响。

3.运用图表和数据,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由此带来的人口问题。

【教学方法】读图法、分析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讲授读图竞答位置。

2.找出喜马拉雅山脉、阿拉伯海、孟加拉湾,说出印度的海陆位置。

3.找出印度的三大地形区。

4.在下图中找出印度河、恒河,看看它们主要流经哪些国家。

归纳总结学生的答案并补充印度的母亲河是恒河注入孟加拉湾。

根据回答的正确率评选出最优小组。

纬度位置大概在10°N—30°N之间,北回归线穿过其北部。

因此印度大部分位于热带,小部分位于北温带。

2.在图中指出喜马拉雅山脉、阿拉伯海、孟加拉湾的位置,总结印度的海陆位置:北到喜马拉雅山脉,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

3.读地形图,找出三大地形区自北向南依次是: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德干高原。

4.在图中找到印度河和恒河,并指出印度河主要流经巴基斯坦,恒河主要流经印度和孟加拉国。

读图并归纳总结印度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培养读图能力,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学以致用。

白图定位给出空白图让学生将地理事物:喜马拉雅山脉、阿拉伯海、孟加拉湾、恒河平原、德干高原、恒河填到空白图中。

学生独立在空白图中填出喜马拉雅山脉、阿拉伯海、孟加拉湾、恒河平原、德干高原、恒河等地理事物的名称。

利用填空白图让学生将地理事物准确定位,并加深印象。

衔接过渡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印度的位置、地形、河流等自然环境,对印度有了一定的了解。

接着我们来学习印度的人文环境,印度还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早在4000多年前印度就形成了统一的国家,并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过渡临着新的挑战,也面临着新的问题。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印度的人口问题。

资料分析一、读印度人口增长示意图分析:1.1941~2022年,印度人口增长了多少倍2.1941~2022年,每个10年,印度人口的增长数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3.总结印度的人口特点。

(八年级地理教案)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沉浸式双语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教案)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沉浸式双语教学设计

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沉醉式双语教课方案八年级地理教课方案【设计思路】本课教课的基本思想是以英语为主要教课语言,成立英语语言环境,充足运用多媒体教课手段,以地理学科知识为内容,进行沉醉型双语教课。

本课的主要特色是:利用多媒体课件调换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忱,教师运用英语为主要教课语言,让学生沉醉英语环境中,达到自但是然运用英语这个语言工具来剖析、解决问题的目的。

在踊跃参加地理学习活动中,提升英语应用能力。

【教课目的】1.地理学科教课过程中,创建英语语言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取地理知识的同时,提升英语应用能力;2.认识印度的地点,明确地理方向,培育学生地图剖析能力;3.认识印度的人口压力,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加必定要与经济的增加相适应。

并经过剖析人口数据图,培育学生利用数据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育学生科学的人口观;【教课要点】1.印度的地理地点 2 . 印度的人口问题【教课难点】英语语言环境与地理学科教课相联合【教课手段】自制地理多媒体课件【教课方法】1.英语沉醉法2.研究式3.讲话法【教课课时】1课时【教课过程】[ 导入新课 ]电影《西游记》剪辑片放映, 引出主题“印度”[ 教师发问 ] have you ever seen this tv plays? what is it about? can you tell me the story of“ trip to the west”?[ 学生活动 ] 学生用英语叙述西游记的故事[ 教师承转 ] in the story, where does‘ west’ really mean?(西游记的放映,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西游”的目的地是印度,能够自但是然的引出主题;另一方面,因为西游记的故事学生特别熟习,教师用英语与学生谈话西游记的故事,学生简单接受,并能激发学生应用英语的动机,用英语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踊跃性,并在心理上除去学生语言阻碍,战胜学生不敢用英语表达,怕说错的心理,在轻松快乐的环境运用英语表达思想;再次,学生讲西游记的故事的活动也供给了一个显现自己英文水平的平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度》名师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
【教材分析】
印度一节属于世界地理认识区域部分中的认识国家部分。

作为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其在人口、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

同时印度的发展对同为发展中人口大国的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于区域地理的分析方法或步骤,在第六章亚洲的学习中已经详细的阐述,因此在认识国家部分教材侧重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印度教材内容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二是“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三是“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在了解印度自然环境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人口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分析地形、气候与粮食作物种植的影响;分析人口、科技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通过一年地理学习,对地理学习方法有一定的掌握,读图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本期学生通过亚洲、日本、东南亚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初步建立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为基本框架结构的知识学习体系,但缺乏对区域地理中应该要重点突出能够说明地理问题的学习经验;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空间概念和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学会分析归纳总结自然环境影响人文环境的因果关系。

因此本节课设计,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能力提升的需要,设计读图、析图以及知识拓展的内容较多,内容量较大。

【课程标准】
1.在地图上指出印度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和主要城市。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印度的种族和人口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读印度地形图,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能在地形图上指出印度的主要地形单元,知道印度的主要河流、平原、山脉和高原。

2.运用图表和数据说出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印度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印度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教学方法】
资料搜集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以西游记为导入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印度。

《西游记》唐僧的原型,是唐代著名的高僧、佛教学者、翻译家和旅行家玄奘。

他游学的天竺国就是今天的印度。

通过西游记素材引出印度之后,教师让学生观看泰姬陵视频,让学生了解一下这个神奇的国家!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欣赏、创意解读苏字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创设与本节课密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进入学习情境。

任务1 读印度地形图,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能在地形图上指出印度的主要地形单元,知道印度的主要河流、平原、山脉和高原。

根据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将本课时的学习分为找位置、判地形、看人口三个学习模块,师傅唐僧将三个学习任务分别分配给悟空、八戒、沙僧。

此设计即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又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同学们跟随悟空来探究印度的位置。

在世界地图上圈出印度的位置: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位于我国的西南面,印度洋的北岸。

南亚纬度位置大致位于东经90°~95°之间,北纬10°~30°之间。

初步了解了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接下来我们跟随悟空探究印度周围的国家和海洋:
在南亚政区图中分别找出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缅甸、尼泊尔、不丹、中华人民共和国、巴基斯坦,总结其位于印度的位置。

我们探究了印度的位置,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玄奘的实际西行路线。

那么,悟空所说的线路距离更短,为什么玄奘没有沿着悟空的线路行走呢。

由此引出印度的地形。

接下来,我们跟随八戒来探究印度的地形特征。

首先在印度地形图上标出自北向南的地形区以及他们的海拔。

并由教师总结出南北高、中间低的地势特征。

教师通过动画的形式在印度地形图上标出印度的主要河流,让学生知道恒河是印度的第一大河流。

并以图表的形式总结印度的地形,帮助学生及时总结。

任务2 运用图表和数据说出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给
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最后,跟随沙僧来了解印度众多的人口,首先教师展示出印度相关的人口图片,了解印度是一个人口大国。

用图表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印度是世界上的第二人口大国。

印度人口以每年2000万的速度增长,根据联合国粮食组织推算,到2040年,印度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当然,众多的人口给印度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比如交通落后、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等社会问题。

教师引导罗列几类人口引起的社会问题,并引导学生提出其他问题。

课堂活动:运用材料,分析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此环节主要由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讨论探究)
阅读材料,归纳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

材料一:印度每年新增劳动力1800万人左右,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材料二:印度是世界上主要的稻米、小麦、甘蔗生产和消费国之一。

材料三:印度是全球几大移动电话市场之一。

2008年,移动电话用户达3.5亿人。

优势一:劳动力丰富、廉价,有利于水稻种植业的发展。

优势二:人口多,需求量大,市场广阔。

阅读下表,说说印度人口众多对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印度人口众多,导致人均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少,影响粮食供给,还导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世界平均值,影响经济发展。

【课堂小结】
【课时检测】
提示:教师可根据班级学情选择A/B卷进行课堂训练,A卷较基础,B卷稍有难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