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市某年度城市总体规划d
吴江北厍未来规划
![吴江北厍未来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017a1f79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0b.png)
吴江北厍未来规划在谋划“十三五”规划发展的关口,必须审慎地思量和抉择发展的理念、战略和布局。
合理的空间布局有利于各种生产力要素和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和整合,有利于减少资源损耗、提升资源利用效益,最大程度地激发生产的活力和动力。
区域空间发展战略会对该区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深入研究优化空间布局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苏州市吴江区为例,在对吴江的空间布局发展回顾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形势和未来发展需求,对吴江区未来空间发展的方向和战略提出建议和构想。
一、吴江空间发展沿革(一)空间发展演变过程。
吴江至梁开平三年(909 年)建县,曾经于元元贞二年升为州,明洪武元年复为县,清雍正四年分吴江为震泽县和吴江县,到1912 年复合为县,1992 年撤县设市,2022 年撤县设区。
苍海桑田,吴江发生了巨大的历史变迁,变化最大的是近三十年,变化特殊大的是近 15 年。
从人口数量看,1949 年吴江总人口为 46.8 万人,到1985 年末增至 73.3 万人,到 2000 年末增至 85.71 万人,到 2022 年末总人口增长到 159.4 万人,是1985 年人口的 2.18 倍,30 年人口增加了近 1.2 倍,外来人口急剧增加。
从全区建成区面积看,1996 年全区建成区面积为 21.8 万亩,2005 年增至 29.78 万亩,到 2022 年建成区面积已扩大至 53.98 万亩,是 1996 年建成区面积的2.48 倍,也就是说 20 年摆布建成区面积扩大了近 1.5 倍。
于此同时,区内经济总量和经济贡献也跨越式增长,1949 年吴江工业总产值仅 2932.3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仅 7374 万元;到 1985 年工业总产值提高到 19.78 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提高到 10.3 亿元;到 2000 年工业总产值增长至 413.2 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至 181.20 亿元;到 2022 年工业总产值提升到 3802 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提升到 1486.5 亿元,分别是 1985 年的 192.2 倍和 144.3 倍。
吴江市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
![吴江市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https://img.taocdn.com/s3/m/3706b8b5960590c69ec37636.png)
吴江市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市信息中心2011年3月目录前言 (1)第一部分现状与发展趋势 (2)一、发展现状 (2)(一)信息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2)(二)信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2)(三)“两化”融合初现成效 (3)(四)电子政务建设稳步推进 (3)(五)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4)(六)信息化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4)二、存在问题 (5)三、发展趋势 (6)第二部分发展思路和基本原则 (9)一、发展思路 (9)二、基本原则 (9)(一)统筹规划,强化标准 (9)(二)整合资源,信息共享 (9)(三)政府主导,市场运作 (10)(四)需求导向,突出重点 (10)(五)以人为本,普惠服务 (10)第三部分发展目标 (11)一、发展目标 (11)(一)总体目标 (11)(二)远景展望 (11)(三)发展目标 (12)第四部分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 (14)一、主要任务 (14)(一)完善基础设施 (14)(二)做强信息产业 (14)(三)加快“两化”融合 (15)(四)打造电子政府 (17)(五)推进社会事业信息化 (18)二、重点工程 (21)(一)电子政务数据中心 (21)(二)数据灾备中心 (21)(三)“政信通”电子支付平台 (22)(四)移动政务平台 (22)(五)“1+X”应急处置指挥系统 (23)(六)社区(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 (24)(七)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24)(八)数字水利工程 (25)(九)公共安全信息化工程 (26)(十)智能交通工程 (27)第五部分保障措施 (28)一、完善信息化发展环境 (28)二、加强创新体系建设 (28)三、坚持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29)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29)五、强化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30)前言信息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力量。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并列提出,要求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吴江市实施细则之“指标核定规则”(试行)》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吴江市实施细则之“指标核定规则”(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c6e6a3c79ec3d5bbfd0a74e1.png)
吴建规…2009‟44号关于印发《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吴江市实施细则之“指标核定规则”(试行)》的通知吴江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局、汾湖经济开发区建设局、东方丝绸市场管委会建设局、盛泽城建办、各镇建管所:现将《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吴江市实施细则之“指标核定规则”(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九年四月二十二日主题词:规划指标核定规则△通知抄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法制办、国土局、监察局,各房产开发企业。
吴江市建设局党政办公室 2009年4月22日印发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吴江市实施细则之“指标核定规则”(试行)1总则1.1为规范我市规划管理审批行为,统一执行标准,根据国家和省相关规定,结合我市规划管理实际,制定本规划管理实施细则。
1.2本细则是与《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4年版)》相配套的规范性文件,适用于我市范围内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不适用于私有住房建设工程。
1.3自发文之日起,成交的经营性用地按规则执行;之前成交的按原规定执行。
2建筑面积2.1核定建设工程建筑面积应严格按照国标GB/T50353-2005《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执行。
2.2建筑面积指标应分列计容积率建筑面积和不计容积率建筑面积。
3规划容积率3.1容积率指标应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
3.2在核定建筑容积率指标时,以下情形可不计入:3.2.1两个或两个以上边长不封闭、顶部用透光顶盖遮盖并且对公众开放的活动空间。
3.2.2结构顶板高出室外地坪基准标高不大于1.5米的地下室和半地下室。
3.2.3自然坡地建筑,按坡度方向,以建筑外墙边的最高和最低室外地坪的连线为基准,建筑楼层顶板高出该基准线不大于1.5米的平面范围。
3.2.4住宅建筑在两个自然层高度范围内没有顶盖的露台。
3.2.5窗台面抬高200mm以上的飘窗或层高不大于2.2米(含2.2米)的落地飘窗。
3.2.6建筑内消防部门确认的避难层;层高不大于2.2米(含2.2米)的设备层。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https://img.taocdn.com/s3/m/e913777f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8f.png)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7.16•【字号】苏政复[2008]38号•【施行日期】2008.07.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苏政复〔2008〕38号)苏州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批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苏府呈〔2007〕263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你市上报的《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吴江市是苏浙沪边界、太湖东岸的新兴城市。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做好吴江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
要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功能,把吴江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文化昌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江南水乡城市。
三、调整优化城乡空间布局。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利用地处苏浙沪边界、毗临太湖的地理优势,以片区为基础整合市域空间,引导人口、产业和基础设施合理布局。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优化镇村布局,稳步推进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
加强对各类空间资源的规划管制与协调,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明确、结构完善的市域城镇体系。
四、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和发展方向。
规划到201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为60万人,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控制在78.81平方公里以内;规划到202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为80万人,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控制在95.54平方公里以内。
保持中心城区“一市双城”结构,其中松陵城区主要向西和向南发展,盛泽城区主要向西和向南发展。
五、进一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
统筹规划建设城乡基础设施,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覆盖,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
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
![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ec1507baf8c75fbfc77db25b.png)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3)第一节功能定位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3)第二节城市化及城镇发展战略 (8)第三节城市化水平预测 (9)第四节城镇体系发展规划 (9)第五节空间利用规划 (10)第六节空间管治 (11)第七节旅游发展规划 (12)第八节基础设施规划 (14)第九节社会事业协调规划 (18)第十节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19)第十一节近期建设规划 (22)第三章城市性质规模与发展目标 (26)第四章城市发展方向与结构形态 (28)第五章城市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29)第一节总体布局 (29)第二节居住用地 (29)第三节公共设施用地 (31)第四节工业用地 (34)第五节仓储用地 (37)第六章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38)第一节对外交通 (38)第二节道路交通 (39)第三节城市公共交通 (44)第七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风景旅游规划 (47)第一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47)第二节城市风景旅游规划 (49)第八章总体城市设计 (51)第九章城市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55)第一节给水工程 (55)第二节排水工程 (56)第三节供电工程 (57)第四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59)第五节燃气工程 (59)第六节供热工程 (60)第七节环境卫生 (61)第十章综合防灾规划 (63)第一节防洪规划 (63)第二节消防规划 (64)第三节抗震防灾规划 (65)第四节人防工程规划 (66)第十一章环境保护规划 (67)第十二章城市近郊区规划 (69)第十三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72)第十四章城市远景发展构想 (80)第十五章城市规划的实施措施 (82)第十六章附则 (86)附:《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论证意见第一章总则第1条面对全球经济化、区域一体化的机遇与挑战,近些年来,吴江市城市规模急剧扩大,原有城市总体规划已不能适应吴江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适应新时期城市发展的要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编制《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吴江城市规划
![吴江城市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7cef0086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e8.png)
吴江市都市总体规划(2023-2023)来源: 吴江市建设局受人民政府委托, 吴江市建设局于2023年年终开始对《吴江市都市总体规划》组织修编, 目前规划成果已经基本完毕。
为提高规划旳科学性、前瞻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现将都市总体规划旳重要内容进行公告。
请广大市民对该规划提出宝贵意见和提议, 为下一步规划成果旳完善提供参照。
第一部分总则一、区域位置吴江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苏锡常、杭嘉湖经济圈之间, 东临上海、北靠苏州、西濒太湖、南与浙江嘉兴、湖州接壤。
二、规划年限近期: 2023-2023年远期: 2023-2023年远景: 展望50年第二部分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发展目旳经济发展目旳: 见表一表一社会发展目旳: 见表二表二生活水平目旳: 见表三表三生态环境目旳: 见表四表四二、市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及人口规模预测市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坚持以发展为主题, 以构造调整为主线, 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 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基本出发点, 树立生态观念, 将吴江建设成为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于一体旳园林都市。
人口与都市化水平预测1.市域人口吴江市域总人口分别为: 2023年135万人, 2023年160万人。
2.都市化水平预测吴江都市化水平估计: 2023年为70.4%, 2023年为81.3%三、市域空间构造规划1.市域空间构造: 分为五个相对独立旳片区。
临苏外向型经济开发区: 包括松陵、同里、菀坪以及平望旳太浦河以北地区。
临沪综合经济区:指汾湖镇, 具有紧临上海旳区位优势, 是吴江全面接轨上海发展旳前沿阵地。
临湖生态经济区: 包括七都和横扇。
盛泽民营经济区: 包括盛泽、铜罗、平望太浦河以南地区。
震泽民营经济区: 包括震泽、桃源。
2. 城镇等级规模构造:估计吴江全市人口2023年临苏外向型经济开发区50万人, 临沪综合经济区20万人, 临湖生态经济区7万人, 盛泽民营经济区40万人, 震泽民营经济区13万人, 合计130万人。
吴江东太湖城市设计
![吴江东太湖城市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eb95c7e58fafab069dc02bd.png)
设计背景
DESIGN BACKGROUND
01
土地利用规划
设计原则 1、确定合理的地铁周边用地规模; 2、倡导滨水岸线的公共使用; 3、依据功能分区进行用地规划,确定各分区主导土地使 用类型,以此界定每个分区的特征与功能; 4、完善的配套设施用地保障。
吴江市滨湖新城S230以东地区城市设计 WU JIANG SHI BIN HU XIN CHENG S230 YI DONG DI QU CHENG SHI SHE JI
吴江区太湖新城苏州湾大道以东地区 城市设计
吴江市滨湖新城S230以东地区城市设计 WU JIANG SHI BIN HU XIN CHENG S230 YI DONG DI QU CHENG SHI SHE JI
规划总图
用地规模 用地规模12.46平方公里。
人口规模 规划总人口约22.8万。
01
设计背景
新生活:面向国际化,体验新江南
岛 林
湖
精英消费——国际化、多元化的小众需求
地区愿景
02 REGIONAL VISION
吴江市滨湖新城S230以东地区城市设计 WU JIANG SHI BIN HU XIN CHENG S230 YI DONG DI QU CHENG SHI SHE JI
岛——太湖小众消费
地区愿景
02 REGIONAL VISION
吴江市滨湖新城S230以东地区城市设计 WU JIANG SHI BIN HU XIN CHENG S230 YI DONG DI QU CHENG SHI SHE JI
2 3
1
4 5
“墅”位置示意
1. 会所 2. 临水独栋别墅 3. 院落型别墅 4. 游艇码头 5. 社区中心
详规文本
![详规文本](https://img.taocdn.com/s3/m/a0e2343331126edb6f1a10ee.png)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技术文件吴江市滨湖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论证稿】院长:邹军总规划师:袁锦富证书号:[建]城规编(081039)项目编号:2006P1016完成时间:2009年12月技术负责姓名职务或职称签名批准高世华副院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所长曹国华所长高级规划师审核袁锦富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规划师技术校对承担内容姓名签名承担内容姓名签名规划设计刘志超道路交通何忠喜给排水、环保防灾、管综黄咏洲供电、电信燃气杨秀华项目组成员承担内容姓名职务或职称签名项目负责人陈军规划师规划王伟杰规划师规划李琳琳规划师道路交通陈宗军工程师给排水、环保防灾、管综施卫红工程师供邮电、电信、燃气毕波工程师前 言《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于2007年编制完成,提出了吴江要从“临河城市”走向“滨湖城市”转变的发展战略。
随着,东太湖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和苏震桃一级公路等一系列工程的实施,以及军垦农场的置换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使得滨湖地区的发展条件逐步成熟。
因此,吴江市委、市政府顺应建设“滨湖生态旅游城市”的建设目标,适时启动了滨湖地区的规划编制工作和新城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
《吴江市滨湖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自2006年7月开始,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经过现场踏勘与调研,从城市整体入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通过长达3年的多方研究、论证,多次听取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各项意见,并吸收同期编制的其他各类相关规划的研究成果,最终形成了本次规划论证成果。
现提交给各位专家,恳请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使本规划能够更好地为未来吴江滨湖新城的规划管理和开发建设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
本规划编制过程中,自始自终得到了吴江市委市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各相关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本规划中出现的新名称均为暂定名。
目 录第一部分: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土地使用和建筑规划管理 (2)第一节用地分类及适建性规定 (2)第二节土地使用规划 (2)第三节地块划分及土地使用强度控制 (8)第四节建筑管理 (9)第三章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9)第四章绿地系统及绿线控制规划 (14)第五章水系整治及蓝线控制规划 (17)第六章城市设计引导 (18)第七章市政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20)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20)第二节污水工程规划 (20)第三节雨水工程规划 (21)第四节供电工程规划 (22)第五节通信工程规划 (22)第六节燃气工程规划 (23)第七节环卫设施规划 (24)第八节管线综合规划及黄线控制规划 (25)第八章环境保护规划 (26)第九章综合防灾规划 (27)第一节防洪排涝规划 (27)第二节人防工程规划 (28)第三节消防规划 (28)第四节抗震规划 (29)第十章附则 (30)附表1:吴江市滨湖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用地汇总表附表2:规划分地块容量指标控制一览表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贯彻江苏省城乡规划工作要求,深化、落实《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各项目标,合理引导滨湖地区有序、健康发展,保障土地科学、经济、合理的利用,以适应滨湖新城的开发和建设需求,有效指导新城各项建设管理,特编制《吴江市滨湖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吴江未来的发展趋势
![吴江未来的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326ec79d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eb.png)
吴江未来的发展趋势吴江市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南部,是江苏省的一座新兴发展城市。
吴江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未来吴江市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经济转型升级吴江市将加快实施经济转型升级战略,从传统的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
该市已经建设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如机器人、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未来将成为吴江经济的新引擎。
同时,这也能提高吴江市的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科技创新驱动吴江市将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该市已经建立了一批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未来将进一步发展科技园区和科技孵化器,并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人才。
科技创新的推动将进一步促进吴江市经济的发展。
三、城市规划建设吴江市将注重城市规划与建设,提高城市的舒适度和便利度。
未来该市将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路网、水网、电网等,提高交通运输的便捷性。
同时,吴江市将加强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文化旅游发展吴江市将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
该市已经拥有了一批文化景点和旅游资源,如同里古镇、同里湖等。
未来,吴江市将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提高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五、生态环境保护吴江市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未来,吴江市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大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修复力度,提高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人才引进和培养吴江市将积极引进和培养各类人才,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未来,该市将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和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创新创业,为吴江市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
总之,未来吴江市将朝着经济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城市规划建设、文化旅游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人才引进培养等方向不断发展。
吴江市将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核心,加快发展现代产业、提高城市品质、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成为江苏省和中国的发展亮点之一。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江苏省吴江东太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批复-苏政复[2013]78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江苏省吴江东太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批复-苏政复[2013]78号](https://img.taocdn.com/s3/m/9dd30607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80.png)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江苏省吴江东太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批复正文:----------------------------------------------------------------------------------------------------------------------------------------------------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江苏省吴江东太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批复(苏政复〔2013〕78号)苏州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请审批江苏省吴江东太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请示》(苏府呈〔2013〕100号)悉。
经研究,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你市上报的《江苏省吴江东太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12-2030)》。
二、要按照总体规划要求,充分依托独特的东太湖自然资源,着力提升综合实力和服务水平,努力打造自然环境优美、旅游产业健康、度假活动丰富的高品质旅游度假区。
三、度假区规划范围约16.8平方公里,要结合地形合理安排旅游度假用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到2030年,度假区范围内建设用地控制在6.4平方公里以内。
四、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强化对环境敏感区域的保护与控制,注重水源地附近沿岸线建设的控制,积极推进生态修复工作,保持度假区沿岸自然风貌整体性和观赏性,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五、优化空间产业布局,合理利用景观资源,引导旅游度假产业、文化产业、特色农业等健康有序发展。
六、完善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系统,改善旅游交通组织方式,注重与环太湖风景路的衔接。
强化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提升旅游度假服务功能。
七、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江苏省吴江东太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12-2030)》是度假区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要在总体规划指导下,抓紧制定完善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苏州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要对旅游度假区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与建设活动依法进行统一管理,切实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吴江城市规划及发展分析2006-2020
![吴江城市规划及发展分析2006-2020](https://img.taocdn.com/s3/m/c2f3b1cada38376baf1fae9f.png)
1.城市性质吴江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接上海市青浦区,南连浙江省嘉兴市和桐乡市,西临太湖,北靠苏州市吴中区,东南与浙江省嘉善县毗邻,东北和昆山市接壤,西南与浙江省湖州市交界,由苏州市代管。
全市总面积为1192平方公里,地处水乡河道纵横,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
吴江市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退思园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1年为全国百强县第二。
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著名景点:同里古镇,震泽古镇,垂虹桥,退思园临沪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著名绸都,太湖东岸江南水乡旅游城市。
江南水乡:水是江南的灵魂。
长江以南(包括其北岸附近区域)、以环太湖地区为中心,杭州湾以北(包括其南岸附近区域)构成了狭义江南的主体区域。
长江、太湖和杭州湾是狭义江南的三大水区,长江、太湖和杭州湾(钱塘江)与其支流和其它湖泊构成了狭义江南的水网。
城市总体设计1.松陵城区生活轴线:中山路、云梨路、鲈乡路。
交通廊道:苏嘉杭高速公路、苏震桃一级公路、江陵路、云龙大道、仲英大道。
河流廊道:苏州河、京杭大运河、安惠港、牛腰泾河、西塘河、大江河。
城区外围利用太湖、九里湖、沐庄湖、南星湖、叶泽湖等众多湖泊构成“众湖绕城”的生态背景,城区内部以松陵的苏州河—京杭大运河—安惠港—牛腰泾河—西塘河—大江河水环和同里的放生宫河—东隶港—后港—南大港构筑的双水环滨水绿地,两者相互渗透并串联城区个公园,广场,形成特色鲜明的城市开放空间系统。
2.盛泽城区景观轴线:市场路、舜湖路、舜新路交通廊道:东方大道、城区环路河流廊道:以京杭大运河、南草圩、西北漾、红溪河、麻溪河构筑的城市水环,并通过河道与城区外围的桥北荡、蚬子荡、长荡、野河荡等众多湖泊连通,形成一城千荡万水的空间体系。
城区外围利用桥北荡、蚬子荡、长荡、野河荡等众多湖泊构筑的生态背景,城区内部以以京杭大运河、南草圩、西北漾、红溪河、麻溪河构筑的城区环状滨水绿地,形成千水万绿织绸都的开放空间系统。
苏州市吴江区十三五固定资产投资与重大项目建设规划
![苏州市吴江区十三五固定资产投资与重大项目建设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cc57390f5f0e7cd18425365b.png)
苏州市吴江区“十三五”固定资产投资与重大项目建设规划目录第一章“十二五”回顾 (3)一、投资完成情况 (3)(一)投资规模持续扩张,重大项目拉动显著 (3)(二)投资结构逐步优化,重大项目重点突出 (4)(三)民间投资持续扩张,国有投资占比趋缓 (5)(四)项目投资带动转型,重点板块快速发展 (6)二、存在问题 (7)第二章“十三五”投资环境 (9)一、“一带一路”建设带来投资新契机 (9)二、国家经济新常态提出投资新要求 (9)三、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投资新动力 (10)四、融入苏州大市区带来投资新机遇 (10)第三章指导思想、投资目标与总体思路 (11)一、指导思想 (11)二、基本原则 (11)(一)统筹协调原则 (11)(二)质效提升原则 (11)(三)创新优先原则 (12)(四)集聚发展原则 (12)三、投资目标 (12)(一)投资总量 (12)(二)投资结构 (12)(三)投资效率 (13)四、投资总体思路 (13)(一)转变投资理念,提升投资效益 (13)(二)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突出投资重点 (13)(三)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助推经济转型发展 (14)(四)吸引多渠道资金,增强资金来源 (14)第四章投资重点领域及主要方向 (15)一、加快生态文明城区建设,突出生态建设投资 (15)(一)继续实施东太湖综合整治,加强水环境保护工程建设 (15)(二)完善水利设施建设,构建防洪排涝保障体系 (15)(三)加强城市公共绿地建设,营造生态宜居城市环境 (15)(四)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文明村镇创建 (16)二、加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强化产业创新发展投资 (16)(一)加大农业投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16)(二)优化工业投资结构,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加速转型升级 (18)(三)加大先导性服务业投入,建设苏州服务建设高地 (21)三、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资 (25)(一)完善综合交通体系,率先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 (25)(二)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26)四、突出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强化政府投资力度 (27)(一)持续加大教育设施投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7)(二)完善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大力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28)(三)完善薄弱环节设施建设,全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29)(四)加快公共文化和体育建设,构建现代服务体系 (30)第五章重大项目布局 (32)一、重大项目总体布局 (32)二、生态文明重大项目空间布局 (32)三、产业重大项目布局 (34)四、基础设施重大项目空间布局 (35)五、社会事业重大项目空间布局 (38)(一)教育项目 (40)(二)医疗卫生项目 (40)(三)社会保障项目 (41)(四)文化体育项目 (41)第六章保障措施 (42)一、要素保障 (42)二、组织保障 (42)三、政策保障 (43)四、项目保障 (43)五、体制保障44第一章“十二五”回顾一、投资完成情况(一)投资规模持续扩张,重大项目拉动显著“十二五”以来,全区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总量再创历史新高,为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注入了强大动力。
江苏省政府关于调整东海县和苏州市吴江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
![江苏省政府关于调整东海县和苏州市吴江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https://img.taocdn.com/s3/m/fb241ec64afe04a1b071de96.png)
江苏省政府关于调整东海县和苏州市吴江区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的批复
【法规类别】土地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苏政复[2017]80号
【发布部门】江苏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7.09.05
【实施日期】2017.09.0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江苏省政府关于调整东海县和苏州市吴江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
(苏政复〔2017〕80号)
苏州市、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你们《关于报批张家港市等9个地区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的请示》(苏府呈〔2017〕70号)、《关于审核批准东海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的请示》(连政发〔2017〕93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吴江区及所辖松陵镇、同里镇、黎里镇、平望镇、盛泽镇、七都镇、震泽镇、桃源镇等8个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原则同意东海县及所辖牛山街道、石榴街道、驼峰乡、李埝乡、山左口乡、石湖乡、曲阳乡、张湾乡、白塔埠镇、黄川镇、石梁河镇、青湖镇、温泉镇、双店镇、桃林镇、洪庄镇、安峰镇、房山
1 / 1。
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总体规划(2002-2020年
![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总体规划(2002-2020年](https://img.taocdn.com/s3/m/88402f2f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d6.png)
江苏省吴江市同⾥镇总体规划(2002-2020年江苏省吴江市同⾥镇总体规划(2002-2020年)附件:总体规划说明书说明书⽬录第⼀章城镇概况-----------------------------------------------------------------------01第⼆章规划背景-----------------------------------------------------------------------06第三章规划依据与总体规划⽬标--------------------------------------------------08第四章城镇性质与规模--------------------------------------------------------------10第五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12第六章镇域空间管治与⾃然环境保护规划--------------------------------------14第七章镇域旅游规划-----------------------------------------------------------------15第⼋章镇域交通规划-----------------------------------------------------------------16第九章城镇⽤地总体布局-----------------------------------------------------------17第⼗章城镇居住与公共设施⽤地规划--------------------------------------------21第⼗⼀章城镇道路交通与对外交通规划-------------------------------------------24第⼗⼆章城镇绿地与河⽹⽔系规划-------------------------------------------------26第⼗三章城镇⼯业与仓储⽤地规划-------------------------------------------------27第⼗四章历史⽂化名镇保护规划----------------------------------------------------28第⼗五章城镇市政⼯程设施规划----------------------------------------------------34第⼗六章城镇环境保护与环境卫⽣设施规划---------------------------------------37第⼗七章城镇综合防灾规划------------------------------------------------------------39第⼗⼋章城镇近期建设规划------------------------------------------------------------40第⼗九章规划实施建议------------------------------------------------------------------42第⼀章城镇概况1.1现状概况1.1.1基本概况1.1.1.1 地理位置同⾥镇位于江苏省吴江市东部,东经120°44’,北纬31°09’处。
吴江市公路网规划
![吴江市公路网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9dccea6a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c9.png)
1 概述本次规划是吴江原有公路网规划的完善及延伸。
本规划时间紧、工作量大,前后酝酿了多次。
遵照吴江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结合吴江的公路现状,经过充分的分析和论证,最终完成了本次规划。
1.1 规划编制依据(1)吴政办[2005]48号文:《关于下达吴江市“十一五”重点专项规划编制任务的通知》(2)吴江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3)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
(4)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5)其他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1.2 规划总体目标根据吴江市域现有公路网的现状调查和分析,结合吴江市经济发展趋势,城镇规划,开发区发展规划等状况,对现有公路网规划进一步完善,提高路网的通过能力和服务功能。
重点是国、省道的建设,同时完善县级公路网,对农村公路网主要任务是提高技术等级,完善养护体系。
通过规划,构筑吴江市公路主骨架,形成快速、畅通、安全、舒适的公路运输体系,以适应吴江市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
1.3 规划的指导思想吴江市“十一五”公路网规划要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在“发展度,协调度和可持续度”三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正确处理好公路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解决好发展速度与建设质量,建设改造与养护管理等矛盾。
1.3.1 增强交通安全的评估和落实相应措施关爱生命,尊重生命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全面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因此必须对交通安全的问题给予足够重视。
吴江市公路交通所发生的交通事故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和乡镇的出入口以及路网的交叉口,穿过城镇的道路,由于沿街设摊,混合车流量大,也是事故的多发地段。
在“十一五”期间要对现状进行调查,对事故多发地段进行实地调查,进行分析,从而有针对性的拟定相应对策。
1.3.2 道路环境景观的研究吴江市近年来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逐年增长,已成为吴江市经济发展的主要部分。
第三产业之中旅游业占了较大比例,因此保持吴江市域良好的生态环境,文物保护和旅游景点的开发是“十一五”期间需要进行建设与完善的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江市2002-2010年城市总体规划目录附件一对原规划及实施情况的回顾及评价1附件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8附件三城市自然条件及建设用地评价85附件四城市历史沿革89附件五对松陵城区外来人口及用地构成分析报告94附件六城市现状简况与分析106附件七城市性质111附件八城市规模114附件九城市总体布局119附件十城市居住用地规划125附件十一城市公共设施规划132附件十二城市工业用地规划138附件十三城市仓储用地规划146附件十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148附件十五城市绿地系统规划159附件十六城市风景旅游规划164附件十七总体城市设计167附件十八城市给水工程规划174附件十九城市排水工程规划179附件二十城市供电工程规划183附件二十一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186附件二十二城市燃气工程规划188附件二十三城市供热工程规划193附件二十四城市环境卫生规划197附件二十五城市防洪规划199附件二十六城市抗震防灾规划205附件二十七城市消防规划212附件二十八城市人防工程规划215附件二十九城市环境保护规划219附件三十城市近郊区规划232附件三十一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37附件三十二城市远景发展构想246专题吴江市产业分析报告 (247)附件一对原规划及实施情况的回顾及评价《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由江苏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于1996年编制完成,经过6年的规划实施,对吴江城市建设起到了很大作用。
由于吴江市经济飞速增长,目前的城市用地的发展部分已突破城市远景备用地,因此,现进行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一、对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回顾(一)总体评价1、原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的城镇发展对策、发展战略、城镇空间结构、城镇等级规模和职能结构符合吴江市城市实际情况,对市域城镇的发展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区域发展定位较准确,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城镇群体构思和交通、能源、水资源的网络框架。
但市域城镇工业结构单一,各城镇之间缺乏必要的经济联系和分工协作。
2、双核城市形态,符合吴江市特色。
盛泽虽然作为市区,但目前盛泽在行政体制、城市经管、基础设施的投入等方面都未能享受市区待遇,仍然以小城镇的方式经管与建设盛泽,严重阻碍了盛泽的城市发展和环境建设,未能全面发挥其与周围地区经济与社会密切联系的中心城区作用。
(二)若干具体问题1、市域总人口和城市化水平原规划确定市域总人口2010年为100万人,城市化水平为70%,从这几年的实施情况看,吴江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近几年呈下降趋势,市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65‰,机械增长率10‰左右,按此增长率计算到2010年,市域总人口低于100万人。
原规划确定的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因为,根据《江苏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及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纲要,全省正贯彻大力推进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建设的城市化发展方针,由此《苏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年)将苏州市域城市化水平定为70%,其目的是要将苏州市建设成为2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而吴江松陵城区紧靠苏州市区,势必受到苏州中心城市集约发展的影响,《苏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年)将吴江市域城市化水平确定为68%。
原规划预测2000年市域城市化水平为62%,而2000年吴江实际城市化水平仅为40.42%。
因此,对于市域城市化水平的预测,应在原规划的基础上,适当降低。
2、市域城镇空间布局原规划的城镇发展战略为均衡发展战略,双城的规模各为12万人,五个重点中心镇规模为3-5万人,还有16个规模1-2万人的一般镇,一般镇规模较小,数量较多,不利于集聚发展。
3、市域基础设施(1)沪湖一级公路提升为高速公路,并改线至八坼以南,而不是在松陵城区以南,规划应进行调整。
另外,作为双城的松陵、盛泽之间的交通联系应进一步加强。
(2)原规划未考虑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在实施过程中,地方领导忽略了对水源的保护,各个乡镇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影响了生态环境,造成区域水质性缺水,特别是盛泽,近几年丝绸印染业的飞速发展,影响了城市环境质量,本轮规划一方面要引太湖水为自来水源,实行区域供水;另一方面,在加深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工作的同时,也要求针对盛泽的特殊性请专业部门编制环境保护专项规划。
二、规划对策1、运用“四普”资料为依据,“五普”资料为参考预测市域总人口,确定合理的市域城市化水平。
2、加强对吴江市产业结构的分析研究,实行区域联动的发展战略,对外加强与苏州、昆山和太仓等地的联系,实行优势互补政策;对内实施城镇分工,体现城镇经济的综合优势。
3、充分考虑与浙江相邻、与苏州、上海相近的区位条件,积极接受周围大城市的经济辐射,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4、从更大范围解决交通、区域供水问题。
5、大力发展中心城市,积极培育重点中心镇,走城市集约化发展的道路,合理撤并乡镇,控制农村居民点的扩张。
6、从市域生态建设的角度,加大市域环境治理的力度三、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回顾(一)总体评价原规划具有合理的城市结构形态,规划布局充分考虑吴江江南水乡特色,用地布局科学合理,为本轮规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由于运东地区工业快速无序连片发展,破坏了松陵城区原有的城市特色和空间尺度。
由于缺乏政府的有力支持,盛泽在近期城市发展过程中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忽视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此外规划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发展的预见性不足,对吴江良好的区位经济优势条件下发展外向型经济迅速的趋势估计欠缺,规划相对滞后,用地规模不能适应发展需要。
(二)若干具体问题1、城市规划区原规划界定的城市规划区包括松陵、盛泽和芦墟三部分。
规划区总面积226.15平方公里。
经过几年的建设,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对芦墟的建设缺乏指导作用;也不利于市区的集中建设。
而松陵、盛泽的规划区过小,现状规划建设用地在许多地方已突破原规划区范围。
2、城市性质原规划界定的城市性质符合吴江市实际情况。
最近几年,松陵加快了经济建设的步伐,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吴江经济开发区经过7年的奋战,已形成了以电子资讯产业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园。
松陵城区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市总量的8.1%,工业产值占全市总量的7%左右。
随着开发区外资企业的投产运营,松陵城区占全市的经济比重将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因此,松陵今后继全市的政治、文化中心之后,又将成为全市的经济中心。
3、城市规模(1)人口规模:上一轮近期规划确定的人口规模为松陵8万人,盛泽9.5万人。
2000年现状松陵9.33万人, 盛泽9.46万人,松陵城区六年内增长3.53万人,年增长率近8‰。
盛泽城区六年内增长2.9万人,年增长率达到6‰,松陵城区人口规模与近期规划人口相比有较大突破,主要是开发区发展太快,外来人口增长迅猛。
盛泽城区人口规模与近期规划人口规模相当。
本规划应扩大松陵人口规模。
(2)用地规模:吴江市随着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和私营经济的活跃,城市建设用地发展速度加剧,人口规模与原规划基本持平,但用地规模的扩大与原规划相差较大,松陵近期建设已突破了远景规划范围,盛泽近期规划也突破了远期规划范围。
其中松陵原规划现状用地规模(1994年)为598.4公顷,近期(2000年)用地规模777.6公顷,而松陵现状(2000年)用地规模1382.04公顷, 六年内增加了792.61公顷,增加了1.34倍。
包括已征待建用地六年内增加了991.62公顷,增加1.65倍,平均每年增加165.3公顷。
盛泽原规划现状用地规模(1994年)为561.8公顷,近期(2000年)用地规模836.9公顷,而盛泽现状(2000年)用地规模1149.03公顷,六年内增加688.23公顷,增长了1.2倍,每年平均增长115公顷。
本规划应排除这其中部分发展速度的“泡沫”成分,合理预测吴江市区的用地规模。
4、城市发展方向原规划松陵城区发展方向以向东、向南为主。
近几年,由于城市的扩展突飞猛进,松陵城区向北已发展至苏州市界,向东已跨越了苏嘉杭高速公路。
2000年11月,松陵又撤并了八坼镇,松陵城区将以向南发展为主,适当向西发展。
盛泽以向南、向西为主的城市发展方向,切合实际。
盛泽原先向西发展受行政区划的限制,2000年11月,盛泽撤并了坛丘镇,为盛泽向西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5、规划布局结构原规划布局结构基本合理,即松陵以大运河为界分运西、运东两片,在组团内部采用北生产、南生活的功能分区,保持组团内部的就业相对平衡。
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及规划控制不力,运东用地的全部和运西的北面基本改为工业用地,导致用地布局不合理,用地结构不相协调。
工业用地的无序扩展,使运东、运西发展不平衡,东部生产,西部生活;给居民生活带来许多不便。
原规划中盛泽城区采用集中布置的方式,将工业用地分为三大块与四个居住区穿插布局,绿色空间契入城区。
但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控制,造成工业用地包围城区,工业遍地开花的局面,严重影响城市环境质量。
6、用地布局(1)居住用地:原规划中松陵城区的居住用地主要集中在中心区周围,居住质量较好;在浦北和运东开发区内分散着许多农居,造成农居与成片的工业用地混杂,造成许多“城中村”现象。
另外,在开发区工业企业内部都设置了职工宿舍,致使工业区内部居住分散,并缺乏商业服务设施配套。
同时,由于规划控制不严及各单位利益驱动,在城区建设了一定数量的低层低密度住宅,使松陵现状人均居住用地高达48.6平方M/人,约为国标的1.5倍。
由此限制了松陵居住新区的开发,为城市今后的发展增加了难度,严重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盛泽城区的居住用地主要集中在中心区周围,老城区内的居民以低层为主,新建了一批农民别墅;多层公寓以4层为主;农居分散在城区周围。
盛泽的居住用地与松陵存在着同样问题,现状人均居住用地也高达43.16平方M/人,与松陵不同的是盛泽旧城改造任务繁重。
原规划确定的中小学生指标过高,应适当降低指标,同时扩大中小学规模,减少数量。
(2)工业用地:原规划对工业的发展估计严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工业用地扩展存在无序现象,工业用地因为招商引资和私营经济蓬勃发展而急剧增加,目前松陵城区工业用地跨越苏嘉杭高速公路发展,有与同里历史文化名镇相连的可能。
根据用地结构分析,将吴江市城市建设用地与国标、周边城市及原规划的用地指标相比较,松陵人均工业用地50.18平方M/人,低于昆山但高于其他周边城市。
所幸的是松陵工业门类是以电子资讯业为主,对城市环境的影响较小。
另外,开发区跨越高速公路发展,由于事先未与公路部门协调,已实施的苏嘉杭高速公路未预留必要的穿越通道,规划实施的可能性较小,基础设施投资代价过高。
盛泽城区的主体工业是丝绸工业,在规划实施中对工业用地缺乏有效的控制,工业尤其是丝绸印染业遍布城区,严重污染城市水体,目前盛泽已有3座污水处理厂,但仍有大量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